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2024-08-03

开放日的活动方案(精选8篇)

篇1: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课堂教学,让家长亲身体会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氛围,共同探讨新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特于xx年10月28日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走进新课程。

一、活动目的

1、为了增强幼儿园、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幼稚园,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2、立足幼稚园,放眼社会,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辐射作用,争取社会各个方面对实现幼稚园管理目标的大力支持,协调好幼稚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我们幼稚园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二、活动主题

快乐操作,享受音乐的快乐

三、活动及班级安排

1、下周一各班班主任发出家长邀请函。

2、周五班主任老师接待家长,做好登记。

3、发放家长意见反馈表。

第一节:逻辑狗(家长听课)(鱼果果班、聪明狗班、福娃妮妮、精灵鹿班)。

4、各班全年级组做课间操。

5、各班喝牛奶。

第二节:奥福音乐(家长听课)(鱼果果班、福娃妮妮、精灵鹿班):

第二节:英语(家长听课)(聪明狗班)

6、各班组织户外锻炼

7、班主任带家长、幼儿参观教师以及作品展。

四、教师注意事项

1、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年级组与教研组发挥团体指导作用,结对子的教师相互听课评议,保证上课老师课的质量。

2、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所长、突出实验教学的优势,注重新课改理念的渗透。

3、各班主任老师、配班老师、保育老师必须保证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尤其是课间操、常规礼仪等形象。

4、后勤:家长坐凳的保证等。

5、展览区布置:落实到人,务必保证最优。

6、照相:可以请家长,可以随当时情况而定。

五、家长意见反馈表

六、家长带幼儿离园

篇2: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巩固学生行为素质,展示巴蜀七礼;全面践行尊重、激发和共生的律动教育三原则,总结提升思维素质的有效策略;

2、深入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找到提高全体学生情感素质的有效方法,让学习变成学生自身成长一种需要。

3、请家长走进课堂,亲近师生,分享孩子一年的变化与成长。促进家校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三、活动组织:

1、在校长室指导下,由课程部牵头,物业部提供支持,小学校具体承办的方式举行本次家长开放日活动。

2、由小学校组织,班主任协调,任课老师主动参与各任教班级家长会,认真准备,确保活动效果。

3、课程安排:各班任课教师及授课内容统筹。

4、家长通知:各班班主任,提前两天发放邀请函(根据各班情况做完善、印制)。家长凭邀请函入校。

5、教室安排:由年级部分班指定。提前一天带领学生到现场适应场地,并检查教室设施。

四、时间安排:第16周周二1班、周三2班、周四3班、周五4、5、6、7班

五、流程安排:

08:50—08:55家长、学生入场

09:00-09:40第一节听课时间(由班主任邀请本班任课老师授课并协调。)

09:50-10:30第二节听课时间(由班主任邀请本班任课老师授课并协调。)

10:40-12:00家校沟通(收看陈中年的家庭教育视屏及发放问卷调查表)

六、评价与反馈:

1、重视活动准备过程。

2、开放当天,班主任牵头做好会场布置、人员协调及家长接待,管理团队成员现场巡查给予支持。

3、班级活动简报或总结,配上照片,次周一前传至汪小红邮箱。

篇3: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一、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的主要特点

(一) 自上而下的准备工作为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保障活动的顺利展开, 幼儿园会做出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幼儿园领导、年级组和教师三个层面的准备。幼儿园领导的准备主要是指幼儿园园长、副园长等对整个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包括明确活动的宗旨、确定活动的大致时间与形式、协调整个幼儿园的人力与物力。年级组作为幼儿园的教研组织, 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困难与问题。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年级组会组织教师讨论活动主题、指导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平行班教师集体备课、讨论教师与家长在互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教师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他们要做最微观层面的准备, 具体包括针对幼儿的准备、针对家长的准备。由于家长的到来, 在开放活动中幼儿会比较兴奋与激动, 从而忘记听教师的指令;或者过于紧张, 从头到尾都“放不开”;或者当家长离开的时候, 情绪激动而哭泣。为了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 教师一般会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 与幼儿“约法三章”。家长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受众群体, 教师会在开放日活动之前通知家长、动员家长积极参加活动。教师通知、动员家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进行通知, 如班级的宣传栏贴通知、为每位家长发放一份通知单。还有一种就是口头通知或提醒,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前一天下午, 教师会再一次提醒来接幼儿的家长, 请他们务必来参加明天的家长开放日活动。

(二) 教师精心选择教学观摩活动的内容吸引家长参与

家长开放日活动在准备阶段一般遵循这样的路线:确定活动的时间—明确活动的宗旨—确定活动的形式—准备活动的内容—对相关人员作出准备。在整个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选择教学观摩活动的内容。在选择内容的时候, 幼儿园和教师一般会综合考虑班级近期的教育重点、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幼儿近期的发展状况、家长的兴趣与需要。

许多幼儿园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园本课程或特色课程, 教师在确定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时, 会重点展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如一位教师所说:“我们这次的活动主要是让家长了解我们‘儿童城’的活动, 这个‘儿童城’是我们幼儿园特有的。我们想让家长了解幼儿在我们幼儿园的探究室都玩些什么, 怎么去玩, 幼儿自己怎么去动手做这些东西。”“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促进幼儿的发展的, 不只是促进教师发展的, 也是促进家长发展的。”“只有当家长真正成为课程的参与者, 家长才能从中获益, 即得到发展。”[1]因此, 幼儿园可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特色课程, 通过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特色课程, 促进家长的成长, 同时为家长与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的同事关系提供了基础。

家长开放日活动是面向全体幼儿家长的活动, 活动的受众群体就是家长, 教师在选择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具体内容时, 也会考虑到家长的兴趣与需要。“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是否满足了他们在教育幼儿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满足了家长的合理需要时, 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 态度也会更加积极。”[2]以服务家长为宗旨的幼儿园, 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 会考虑到家长的教育需求。

(三) 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

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相比,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会给予幼儿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新授课上, 同一个问题, 教师会请不同的幼儿回答, 可能是单个幼儿回答, 可能是一组幼儿回答, 还可能是全体幼儿的集体展示。比如, 在S教师的课上, 教师带幼儿学习一首儿童诗。教师先邀请了班上一半左右的幼儿单独背诵诗歌, 又请幼儿分小组来背诵, 最后请全体幼儿转身面向自己的家长集体背诵诗歌。由于后面一排的幼儿比较矮, 家长看不到自己的幼儿, 教师还专门请后面一排的幼儿站在凳子上, “看着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背诵诗歌”。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家长最关注的是自己的幼儿, 他们更希望看到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幼儿没有表现的机会家长就会很失落。他们会认为幼儿平时就更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了。”S教师说道。所以, 在一学期仅有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会照顾到家长的感受, 尽量给更多的幼儿一些发言的机会, 让家长能够看到幼儿在集体面前的表现, 从而打消家长的一些顾虑与不安。

(四) 运用观察记录表帮助家长有目的地观摩活动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除了采用言语、动作之外, 还会把观察记录表作为一种互动符号。观察记录表一般会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以描述教师和幼儿的主要活动为主, 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过程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要表现, 这一部分为家长观察教师和幼儿行为提供了线索。另一部分为家长的观察记录, 要求家长根据教师的提示来填写观察记录表。教师的这些提示, 促使家长观察自己的幼儿, 并学习在观察的基础上判断幼儿的行为, 进一步地思考幼儿产生某种行为的主要原因。

戈夫曼用焦点互动和非焦点互动来指称两种基本的互动类型。其中“焦点互动是当人们积极有效地在某一时间里, 集中感觉和视觉的注意力于某一焦点时发生的”[3]。家长开放日活动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种焦点互动。观察记录表作为一种活动材料或者媒介,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家长的“视觉与认知”与教师的关注点协调起来, 可以说是家长参与教学观摩活动的“航线图”, 它的使用体现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目的与意义的改变。

(五) 活动中教师创设家长与幼儿的互动环节

当家长集体进入本属于教师和幼儿的课堂时, 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就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考虑到这种改变, 利用新环境的优势, 增加一些家长与幼儿互动的环节,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比如, S教师请幼儿改编诗歌, 并把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画出来, 请家长把幼儿创编的诗歌以文字的形式写在图画的旁边;F教师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来跳舞, 请家长扮演小花, 小朋友扮演小雨。教师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互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 体验幼儿的学习过程, 从而更加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 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 从而拉进了教师、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 增进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情感关系。

二、影响家长开放日活动过程的主要因素

(一) 幼儿园办学性质

不同办学性质的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 这影响了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大部分民办幼儿园遵循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运行规则, 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幼儿家长。幼儿园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有足够的生源, 就必须有吸引家长的资本, 就应该尽量让家长满意。在一学期仅有的1~2 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幼儿园便以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为主, 把幼儿园的优势和特长尽量展现出来, 以获得家长对于幼儿园的认可与肯定。而那些资本雄厚的公办幼儿园在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方面远远超过了一般的幼儿园, 这类幼儿园不需要考虑生源的问题, 不用刻意去迎合家长的需要, 他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他们希望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 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维护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开放日活动过程中, 公办幼儿园更注重的是向家长展现幼儿学习的过程, 促进家长与幼儿园共同成长。

(二) 家长的生存状态

处于不同生存状态的家长对幼儿园有不同的期望, 对幼儿园的活动持有不同的态度。D园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幼儿园, 如D园园长所说, 她们所面对的大多数家长主要精力是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 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幼儿的教育上, 他们希望幼儿园能够承担教育幼儿的全部责任。当面对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的时候, 他们会表现得比较冷漠。对于这部分家长, 幼儿园在活动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动员工作”, 家长来到幼儿园现场之后, 更多是以一名“欣赏者”的身份参与活动。

有的家长具有较好的生存状态, 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幼儿的教育问题上, 而且比较注重幼儿的教育。对于幼儿园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 还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出一定的工作。在活动过程中, 家长不仅能够关注到幼儿的生活状况, 而且他们对于幼儿的学习习惯、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幼儿园的课程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 教师也会通过观察记录表等方式对家长的行为进行引导。

(三) 教师对活动的情景定义

托马斯认为, “人不像动物那样对客观刺激进行纯粹的反应, 人在行动前都先经过对情境进行定义的过程, 赋予事物一定的意义”。[4]教师对家长开放日活动本身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方式:例行公事、成果展示、共同发展。

对于“例行公事”的教师来说, 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是他们不得不去执行的“任务”。 《幼儿园工作规程》 指出:“幼儿园可实行对家长开放日制度。”[5]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 当他们没有意识到活动对于教师、家长的意义时, 活动仅仅是例行公事。“成果展示”型教师在发现家长和教师之间存在信任危机, 并影响到了班级工作的开展时, 便特别希望与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家长开放日活动就被定义为一种展示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进步的平台。“共同发展”型教师希望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某一方面的发展, 便于家长与教师之间更好地合作。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教师通过一系列活动, 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课程, 同时也希望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真实想法以及困惑。

三、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质量的建议

(一) 明确家长开放日活动的主要目的———从活动展示走向合作学习

佐藤学在其 《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 一书中提出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构想。在他看来,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 不仅仅是儿童们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 也是教师们作为教育专家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 还是家长和市民参与学校教育、合作的相互学习的学校”。[6]

教师和家长应该是一个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的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 教师和家长应该有共同的愿景, 即促进幼儿的发展;家长在这个共同体中也应该不断地获得成长与发展, 获得更多的教育幼儿的理论、经验、方法等。有的幼儿园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用大段的时间来展示幼儿园的教育成果, 把幼儿一个学期所学到的主要内容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上都向家长展示。这种成果性展示是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加信任幼儿园, 从而在情感上接受幼儿园, 对幼儿园及教师产生专业认同。这种情感上的接受和专业上的认同对于一个共同体的发展是必要的, 但这仅仅是最为基础的。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应该以促进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进步为目的, 让每一个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发展。因此, 幼儿园应该转变这种观念, 从一种成果性展示走向一种过程性展示, 并把过程性展示的最终目的指向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通过集中有目的的观察、针对性的研讨促进家长的发展。

(二) 改善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从独唱走向合唱

通过对家长开放日活动现状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从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组织形式的确定到活动时间的选择等都是幼儿园及教师决定的, 家长多是处于被告知的地位。很少有家长会主动询问或者主动为教师出谋划策, 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活动过程中, 家长一般也是听教师的“指挥”。这种状况可以说是教师的“独唱”。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 “角色与互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 角色通过互动表现自己, 互动又是角色之间的互动”。[7]在活动过程中,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个体根据对自身以及他人的角色意识进行互动。所以, 要想改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行为, 首先要改善现有的教师和家长对于自身的一种角色定位, 建构一种更为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和家长应该平等协商、共同参与, 从教师的“独唱”走向教师和家长的“合唱”, 为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 家长可以参与活动时间的确定、主题内容的选题、开放的形式等, 变活动的“客人”为活动的“主人”, 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 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三) 聚焦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内容———从常规开放走向主题研讨

整体来说,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让家长学会观察幼儿, 并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对幼儿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判与解读, 反思造成幼儿行为的原因, 包括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 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也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体系, 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 并思考自己的家庭教育。如果遵循上述这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常规性开放并不能实现这一功能。幼儿园邀请家长来参观幼儿园的半日教育教学活动, 从幼儿入园开始, 经历晨间活动、早操、教学活动、区域活动、吃饭等一系列的活动环节, 家长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大量的信息, 但是家长缺少对于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过程。主题研讨式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新思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基于各自对幼儿行为的观察, 讨论确定一个活动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家长开放过程中, 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聚焦在这一更小的主题上, 围绕这一主题事先作一定的准备, 从观察幼儿的活动开始, 以教师、家长之间的讨论结束, 促使教师和家长在体验、交流、反思中成长。

家长开放日活动作为家园联系的一种重要途径, 是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明确活动的目的、改善活动中的亲师关系、聚焦于明确的主题, 提高活动质量, 促进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6) .

[2][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3][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M].邱泽奇, 译.6版.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4][7]周晓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学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篇4: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一、树立家园合作意识,摆正家长的位置

现在幼儿家长的学历水平和文化层次都比较高,他们了解教育、参与教育的要求也比较强烈。家长开放日活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个共同观察和参与幼儿活动的平台,活动中教师、家长和孩子都应该是主体。因此,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和家长的不同优势,承认家长的教育地位和教育权利,理解家长的教育需要,尊重家长的教育决定,把家长看成同盟者、合伙人。在活动前、中、后期都应该提高家长的参与性,使家长有机会承担孩子活动时的指导者或参与者的角色。如在区域活动中,医院馆内的家长可以扮演医生给孩子看病,阅读开放时间让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让家长深入了解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二、丰富班级环境,热情迎接活动

幼儿园环境可称得上是孩子的第三个老师,环境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更是环境的主人。有些家长可能不理解班级环境布置的意图和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解说,使家长明白班级里某个环境布置的意义。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布置班级环境,在环境布置中体现出家长和孩子的设计意图。家长开放日时,老师喜欢用家长园地栏或是家校通“通知”家长来观看,而不是“邀请”家长来参与,因而显得不够热情和友好。我们可以拉几个横幅以示欢迎,园内摆放一些花草,教室内、走廊上陈列孩子们这学期创作的美术和手工作品、智力操作、教师评定等,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热烈迎接的气氛。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家长的椅子怎样摆放,饮水的杯子够不够,是否提醒过女性家长不能穿高跟鞋……

三、按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教师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家长看,所以比较注重表演性活动和教学活动,担心孩子们在家长开放日时进行 “即兴表演”。其实,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如小班以有趣的亲子游戏为主题的活动。因为小班的孩子对成人的依恋感比较强,亲子活动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陪伴参与游戏的快乐;中班的教育可以侧重于目标化的区域活动,这体现了中班孩子活泼好动、敢于动手进行操作实践的年龄特点;大班可以展示表演为主,体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竞赛意识。我们还可以根据季节变化开展活动,如春天组织家长一起踏青,秋天和家长一起制作树叶拓印画。

四、家园共参与,制订详细方案

在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前,教师们都会认真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但很少有家长参与计划的制订工作。其实在家长活动日之前,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微信、班级QQ群等发布我们的活动信息,邀请家长为我们出谋划策。一次,我们打算在家长开放日时举行“水果拼盘”活动,在班级QQ群上发布了公告:“大家想想看,我们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呢?我们最后可以怎样来展示亲子水果拼盘的作品呢?”公告刚贴出来,QQ群里的家长们就纷纷表示:“我负责带大家要用的小番茄!”“我负责带一次性大盘子!”“我给大家准备好拼盘的彩色图片!”……家长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家长为了在活动当天更好地完成作品,提前和孩子在家中进行多次练习。活动日当天,班里的孩子与爸爸妈妈一起发挥想象,制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水果拼盘,在亲子水果拼盘的介绍环节中孩子们也发挥得非常不错,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五、分发详细方案和多元化评价表格,明确活动内容

当家长以一个纯粹的观众角色参与到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时,会显得无所事事——一会儿看看孩子怎么做,一会儿看看老师怎么做,还有一些家长会不时发发短信、打打电话什么的,不知道该看什么、怎么看。教师应该先把此次活动的详细方案传达给每一位家长,与家委会成员协商之后,再把具体的目标、活动内容、评价标准、观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告诉家长。家长有了明确的观察目标之后,就会对照着来观察自己的孩子。比如可以把多元性评价表格设计成选择性的,让家长在教师所提出的评定条上打勾、画圈,客观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言语、表情、动作等,改变家长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的习惯,引导家长轻结果、重过程。

六、利用家长资源和社区场所,丰富活动内容

教师喜欢利用园内环境来开展各种活动,觉得只有在园内才算是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程,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趋势。现在,家庭、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家园互助、向社区延伸是开放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我们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在黄酒厂工作,通过他,我们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观了绍兴黄酒博物馆。在这位家长专业的讲解下,我们了解了黄酒的制作工序,感受了源远流长的黄酒文化,欣赏了古代盛黄酒的容器,还在草坪上进行了“家乡的酒坛会唱歌”的绘画活动和“亲子运酒帽”的游戏。在社区资源丰富的大环境中,孩子们不但体验了劳动的过程,还增强了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们也对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有机会也愿意依托自己所在的行业,为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尽一份力。

七、发挥老人志愿者和男性家长的特长,鼓励大家参与活动

篇5:校园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以“创建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为主题,展示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全面推进创新改革,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加快教育现代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取得的办学成果,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爱校兴校意识和社会公众对学院的认同度。

二、活动时间

8月1日8:00—18:00。

三、活动内容

1、服务大一新生。为大一新生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

2、展示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开放校内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化体育场馆、各类产学研平台、图书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资,邀请家长、学生校园参观,提供不间断校园参观车服务。

展示大学精神和师生风采。通过校园开放日活动,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工程学子扎实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同。

四、工作要求

1、学生处、团委、各系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组织志愿者参与开放日接待工作。志愿者要以饱满的热情、规范的礼仪向社会公众展示工程学子的良好风范。

2、党委办公室(宣传部)、校办、招就办、相关系(处室)就校园参观做好线路安排、导游讲解、车辆服务等工作,各参观点位(校内教学设施、实训场地、化体育场馆、各类产学研平台、图书馆、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做好接待讲解和宣传。

3、各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宣传发动工作。开放日不是放假,全体职工应正常上班,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认真做好开放日环境美化、氛围营造、宣传报道等工作。

4、保卫及后勤部门认真做好开放日期间秩序维护、后勤供给、环境卫生及应急保障等各项工作。

篇6:学校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1、向家长宣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特色,管理要求,育人氛围,提升学校的社会效应。

2、利用“开放日”这一载体,展示校园风貌,师生风采,增进家校联系,搭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平台,并促进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让家长亲身经历孩子在校的学习与生活,走进学校,参与管理,走进课堂,关注教育,走近孩子,倾听心声。

二、活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4(早8:00——11:30)

四、邀请对象:

每班五名家长

五、活动地点:

各班教室操场三楼会议室

六、前期准备:

礼仪:高星红、孙瑛老师负责校门口,组织合唱团同学引领家长进到各班教室,服装统一,穿比赛服,举班牌。(7:30到校;安排学生穿好服装;提前拿好班牌,每个学生负责带领一个班的家长进入教室)

交流会场布置:美术组老师负责。(摆桌椅100套,凳子不够从五楼美术教室取;白板主题装饰等)

影像资料:蔡瑾灏老师(制作一个短片,以本学期活动图片为主,交流会前滚动播放;将三楼会议室的设备提前调试好;下载颁奖音乐;制作签到表,每年级一张;当日的影像资料,归类存档)

七、具体活动安排:

1、8:00——8:40进教室听课(科目有语文、数学)教导处负责。(教导处提前安排好讲课教师,听完课后班主任负责将本班家长送到三楼会议室,座位安排负责老师:孙瑛,安少敏,高星红)

2、8:50——9:30三楼会议室进行读书交流每班在三四月的亲子读书活动中选出一个家庭,每年级在此基础上选出一个家庭代表参加开放日交流。每位代表5分钟交流时间大队部负责(稿件的整理,定稿;喜报,书籍的颁发)

3、9:35——10:00课间操展示展示内容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展示(路队、集会静悄悄活动校园内无纸屑活动绅士淑女活动)体育组负责(关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写一份介绍稿、提前训练,音乐准备好)

4、10:10——11:20校外辅导员讲座内容为:家校携手共筑孩子美好明天(蔡瑾灏做个片头)

篇7:教学开放日的优秀活动方案

为了进一步促进家校联系、加强沟通和理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直接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协调好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使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创建让社会满意、家长满意的教育,学校决定于20xx年11月28日和11月29日举办初一初二年级“教学开放日”活动。

二、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柳苗

成员:沈建设陈飞夏文洪肖耀胜盛敏建冯章杭张华刚钱建平王贤青张玲美

多媒体技术、拍照支持:赖利平、盛敏建

三、活动时间

初一年级:20xx年11月28日上午7:50—11:20

初二年级:20xx年11月29日上午7:50—11:20

初三年级:只开家长会(20xx年11月29日晚上)

18:00—19:00初三家长在报告厅集中开会

19:10—20:10初三家长在各班教室开会

四、活动地点

1、各班级教室

2.操场

3、教师办公室

4、报告厅

五、部门分工

1、教务处、教科室:统筹、协商、安排开放日活动;评价材料的收集、整理、存档等。

2、政教处:通知发放、班主任工作布置、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校园卫生。

3、总务处:听课用凳、设备保障、中餐准备。

4、各班主任:准备每个学生的`学习表现情况、准备家长会的相关材料(ppt等)

六、家长活动程序

1、传达室领“意见反馈表”。

2、第1—3节自选班级听课、观看大课间活动、与教师及子女进行交流,

第4节参加家长会。

3、离校时意见馈表交回传达室。

七、活动要求

1、本活动由教务处、教科室负责,总务处、政教处、办公室协助。

2、活动期间各班均按原来的课程表上课。

3、“开放日活动”是教师风采展示的平台,也是我校整体形象的展示,要求全体教师积极认真参与开放日的教学活动。为确保上课质量,请各位老师认真备好课,开放日当天避免作业讲解课。鼓励教师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4、班主任务必在开放日活动前一周将邀请函发放到每个家长手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协调记录工作。

5、活动期间各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对家长都要热诚接待,热情指引,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获得家长各方面的理解和认同,让家长满意,让家长放心。

6、活动结束后,政教处、教务处进行活动总结,及时汇总家长的反馈意见,并将反馈意见及时反馈到各班、各科任教师、各教研组和相关行政。

八、服务工作安排

1、教务处负责“开放日意见反馈表”、“开放日活动”邀请函文印工作。在活动举行的前一周,将开放日活动邀请函发放至每个家庭。

2、总务处负责在开放日的年级各班教室放20张凳子。

3、班主任要在下周一做好班级回执的统计情况,并将参与情况报知教务处。

4、传达室做好指引工作。家长离校时提醒家长把意见反馈表投入意见箱。

5、在“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举行期间,学校值日行政每天要加强在校园及教学楼内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值周班级和值日学生在政教处的领导下,加大工作力度,使学校的课间、出操、用餐做到井然有序,保持校园环境整洁。

篇8:开放日的活动方案

关键词:家长参与,开放活动,比较分析,对策

1 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在特定的日期向家长开放教育活动。园长是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引领人, 在努力与世界幼教发达国家对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 上海郊区园长对美国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会做出怎样的评价?他们的评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看待和对待他们的评价?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方法:

采用重点访问法:选择一定的情境, 把研究对象置于其中, 进行访问, 了解他们在情境中的主观经验, 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解析。[1]

2.2 研究材料:

把研究者在美国P市M幼儿园家长开放日中拍摄的照片按活动环节进行编码, 随机选出4个环节的照片各1张。

2.3 研究对象:

在上海10个郊区中随机抽出5个, 再在每个区中随机抽取1所幼儿园, 其园长为研究对象。

2.4 研究步骤:

在各园长办公室进行访谈;征得同意后, 对访谈进行录音;呈现4张照片, 加以说明;确认理解照片的内容后, 开始提问;把访谈的声音资料转化成文字资料, 反馈给园长。

3 研究结果

3.1 对自由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家长对孩子很亲切、很关注;很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

D2:这种形式非常好, 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活动, 值得我们学习。

D3:家长笑得很灿烂, 没有作为一种旁观者, 也没有帮孩子操作;孩子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非常开心, 没有心理压力。

D4:孩子少, 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好;家长在旁边看孩子, 让孩子自主操作。

D5:这2位家长是以很欣赏的神情在看孩子操作, 没有表现出大手代替小手做事。

由此可知, 园长在评价自由活动时, 最为关注活动中的家长, 认为他们能仔细观察孩子而不是对孩子熟视无睹, 主动参与活动但又不对孩子包办代替;较为关注活动气氛, 认为它轻松、愉快、融洽、和谐, 不会产生任何心理压力;也能考虑到活动中的幼儿, 认为班级规模小, 利于他们探索;还能考虑到活动的作用, 认为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3.2 对烹调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家长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 发挥自己的特长;活动很自然, 贴近孩子生活, 孩子很喜欢;我们不敢在厨房里搞。

D2:非常注重孩子的自主性, 孩子可在厨房里活动, 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在中国幼儿园, 孩子一律不允许进厨房。

D3: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孩子体验, 作品成功是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的;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让孩子真正学会生活。

D4:他们让孩子亲身体验, 3个孩子都很投入;家长都参与活动;我们带孩子到厨房去操作还是比较少的, 因为考虑设施和安全。

D5:2个家长带着孩子专心致志地做点心, 孩子相当开心, 像这种太生活化的东西都被我们许多幼儿园抛弃了。

由此可见, 园长在评价烹调活动时, 最为关注活动中的儿童, 认为他们都对活动感兴趣、很专注、很自主, 能通过动手制作体验成功的喜悦;较为关注活动中的家长, 认为他们对活动很专心、很投入;比较关注活动的场所, 认为厨房大门的打开, 能为儿童提供直面生活的机会。

3.3 对集体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老师很自然;孩子很开心;每个人的神态都很专注, 都在跟着教师的要求做;说明老师的方式方法完全符合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家长的配合很好, 孩子坐在里面, 家长坐在外围。

D2:这个活动真的是非常的宽松;孩子非常地投入;家长也参与进来, 这对家长来讲也是个受教育的过程。

D3:我们开放活动, 没有这么自由、宽松。

D4:孩子很放松;老师坐在小板凳上, 很亲切, 没有要求他们怎样坐好;家长也是放松的。

D5:从家长的姿态、孩子的坐姿、上课老师的神情中, 我感到他们的活动是常态的:家长以放松的神情在参与活动, 小朋友的坐姿也比较多。

从上可知, 园长在评价集体活动时, 都很关注活动中的教师、儿童、家长以及活动氛围:认为教师既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 而不是严格限制幼儿坐的姿势、形式、方向和视野, 又能以自然轻松的方式组织活动, 而不是去做许多准备工作, 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就或自己的才能;认为儿童很开心, 虽然随意、自由, 但又不失专注和投入;认为家长很放松, 能配合教师, 参与活动, 从中受到教益;认为活动氛围自由、宽松。

3.4 对午餐活动的评价

园长的评价如下:

D1:自带午餐为幼儿园减轻了很多负担, 这很好;家长在用餐中, 很轻松、很愉快;孩子进餐需要有个愉快的环境, 这种氛围很好。

D2:自带午餐很好, 能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 也省掉了幼儿园很多人力和物力。

D3:对后勤工作来说, 他们已减轻了负担;像我们要花很大的力气来操作。

D4:午餐都是自带的、丰富多彩, 真的蛮好, 对我们园长来说, 没有很多的压力。

D5:体现了家园的一种亲密程度和相互尊重的观念;他们在共同午餐, 吃得很开心, 重在感受和参与, 这是比较好的;我们国家对幼儿园食物的限制非常多。

从上可见, 园长在评价午餐活动时, 最为关注午餐来源, 认为儿童自带午餐能减轻幼儿园食品安全卫生压力,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较为关注午餐含量, 认为食物品种多样、营养丰富;还能关注午餐氛围, 认为家长和孩子同吃, 是尊重家长的表现, 利于为孩子创设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

4 讨论与建议

4.1 家长参与的方式

从对自由活动的评价上可以看出, 园长喜欢美国家长积极的参与态度和民主的参与行为, 而不喜欢中国家长消极的参与态度和放任、代劳的参与行为。

致使我国幼儿园与家庭在参与方式上产生分歧的原因是: (1) 幼儿园的管理欠民主。幼儿园每学期只向家长开放1次活动, 而没有经常打开大门, 迎接家长的来访, 错失了让家长通过日常生活事件真实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的许多时机。 (2) 幼儿园的指导不到位。幼儿园在向家长开放活动之前, 只是给家长发个“通知”, 告诉他们开放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而没有对开放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家长参与的态度和行为加以说明。

为了使家庭参与的方式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实行家长开放政策。幼儿园要意识到家庭和他们一样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献给儿童。研究表明, 家长期望通过他们的主动参与来支持儿童的成长。[2]因此, 幼儿园应实行开放政策, 欢迎家长随时来访,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使家长能利用闲暇时间, 及时了解幼儿园教育, 客观评价孩子。 (2) 发挥教师多重作用。家园合作经验表明, 在家长参教过程中, 教师起着重要作用。[2]因此, 为了使家长能以适宜的态度和行为参与到教育中来, 幼儿园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 鼓励教师扮演好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等角色。

4.2 厨房重地的禁区

从对烹调活动的评价上可以看到, 园长羡慕美国幼儿园把厨房大门打开、吸引儿童与日常生活亲密接触的勇敢举措, 而对中国幼儿园紧闭厨房之门、把儿童与真实生活隔离开来的胆怯做法提出了质疑。

导致我国幼儿园厨房成为禁区的原因有: (1) 教育政策的贯彻不力。2002年教育部颁发《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提出“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2006年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要求“监督、检查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4]为了实现“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目标, 幼儿园建立了各项厨房卫生安全制度, 而“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牌子的挂出则是一种堵塞措施。 (2) 幼教工作者的认识偏差。美国同行视厨房为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所, 而我国却把厨房看作是一个“雷区”, 想到的较多的是导致儿童身体受伤这一消极面, 但对能更好地点击生活这一积极面看到的较少。 (3) 家园边界的划分不当。美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对优质幼儿园提出了各项评价标准, 其一就是“家长可以在任何时候参观访问幼儿园的任何地方”, [5]这就消除了家园边界;而我国则没有提出类似的评审要求, 加上一些幼儿园还亮出了“厨房重地, 闲人免进”的“黄牌”, 就使家园边界格外分明, 且有失偏颇。

要打破厨房重地禁区, 我们就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 开展大讨论。如何真正执行教育政策以保证厨房的卫生安全?在已采用的措施中, 哪些是积极的防范措施, 哪些是消极的阻断措施?儿童进厨房, 会带来什么正面或负面效应?如何利用积极因素去消除安全隐患?通过反思讨论, 寻找变革思路, 为实现“厨房革命”做好认知准备。 (2) 变禁区为特区。美国在厨房开展烹调活动的举措, 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我们可以此为参照, 解放儿童的空间, 把厨房禁区当作特区, 既不谈“厨”色变, 也不掉以轻心, 健全各种积极的预防机制, 为实现“厨房革命”做好制度保证。 (3) 进行小实验。我们要在保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 适时打开厨房大门, 指导儿童和家长进入, 观看、参与制作食物, 使儿童受益无穷。

4.3 集体活动的坐姿

从对集体活动的评价上可以发现, 园长赞扬美国幼儿园允许儿童自由选择坐姿的策略, 而对中国幼儿园硬性规定儿童坐姿的措施流露出了不满。

导致两国对儿童坐姿要求不一的原因是: (1) 儿童观的不同:中国教师认为, 儿童是小大人, 应像成人一样坐要有坐相、要坐如钟;美国教师认为, 儿童是成长中的人, 不可能像成人那样长时间地保持某种坐姿, 应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变换坐姿。 (2) 健康观的不同:中国教师更看重儿童的年龄特点, 认为童年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 儿童只有时刻挺胸坐好, 才能避免出现脊柱弯曲的不良状况;美国教师更看重儿童的个体特征, 认为不同的儿童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 坐姿也就不同, 只有允许儿童选择坐姿, 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 (3) 教育观的不同:中国教师比较注意集体活动的形式, 强调对幼儿进行整齐划一的“军营式”管理;美国教师比较关注集体活动的氛围, 重视对幼儿进行轻松自由的“田园式”管理。中国教师比较关心集体活动的认知效果, 认为儿童只有坐得好, 才能学得好;美国教师比较关心集体活动的情感体验, 认为儿童只要乐于参与、感到愉快就行了。中国教师比较重视集体活动中自己的“闪亮登场”, 认为这是向家长展示自己管理才能的最佳时机, 因此对儿童的坐姿严加控制;美国教师比较注重集体活动中家长的合作分享, 认为这是吸引家长参与教育的宝贵时光, 儿童的坐姿只要不妨碍活动的开展就行了, 因此对儿童的坐姿不予干涉。 (4) 成才观的不同:中国家长认为,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自己的孩子不论在哪一方面都要比别的孩子强, 因此喜欢相互攀比,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如同伴的坐姿, 就会加以干预;美国家长认为,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点, 没必要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 所以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落实在孩子的坐姿上。

美国关于儿童坐姿的看法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 正确看待儿童的坐姿:我们应把儿童看作是发展中的人, 正确认识儿童的特点, 全面理解儿童的坐姿, 并给儿童一定的自由度;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 把儿童不合乎成人要求的坐姿与违反班级常规区分开来。 (2) 增强管理班级的能力。幼教实践表明, 如果班级是混乱的, 那么儿童则不能学, 教师也不能教。[5]因此, 我们要对班级进行管理。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 我们要把关注儿童的坐姿与重视活动的气氛结合起来, 把注视儿童外在的行为特点与注意儿童内心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3) 密切与家庭的关系。幼教经验表明, 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彼此了解和认可对儿童的期望, 那么他们就能达成共识;如果家长和教师合作, 那么家长还能帮助教师经营班级。[5]所以, 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 发挥家长在培养儿童良好坐姿中的积极作用。

4.4 午餐活动的负荷

从对午餐活动的评价上可以发觉, 园长向往美国幼儿园让儿童自带午餐减轻负担的“仙境”, 而对中国幼儿园为儿童提供午餐承载压力的困境表现出了无奈。

致使我国园长承受午餐压力的根源主要有: (1) 教育政策。2002年教育部颁布《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提出“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明令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和“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同年还发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2006年又颁发《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强调“构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体系, 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8]这就使园长时刻绷紧“食品卫生安全”这根弦, 以免受到处分。 (2) 伙食管理。幼儿园庞大的规模增加了午餐的工作量。为了做到账目明细, 每月要向家长公布伙食费收支, 为缺席儿童退还伙食费;为了确保营养均衡, 每周要为不同年龄儿童制定食谱;为了防止病从口入, 每天要做好食物清洗、炊具餐具消毒工作。这就使园长在午餐供应的整个流程中不能有任何疏漏。 (3) 家长重视。“民以食为天”, “吃”成为家长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他们不仅会观看幼儿园的食谱, 而且还会寻问孩子进餐的情况, 这就使园长在午餐的质和量上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为了缓解园长的压力,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反思餐前准备。如何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为幼儿午餐做好准备?如何通过不同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 使家长知道应给孩子带什么样的食物来? (2) 优化午餐环境。在美国, 不仅允许教师和儿童一起午餐, 而且还欢迎家长来午餐。[9]这就给儿童营造了一个家庭式的进餐氛围, 使儿童能仿效身边成人的榜样,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们也可对此进行尝试, 以扭转儿童进餐时, 教师和家长都是旁观者和监督者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参阅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273.

[2][3]Berger, E. (2004) .Parents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Families and schools working together.Upper Saddle River, NJ:Pearson Education, p.282.

[4]http://www.moe.edu.cn2008/02/12

[5][6][7]http://www.naeyc.org2008/02/13

[8]http://www.moe.edu.cn2008/02/15

上一篇:人生标语下一篇:乡镇水务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