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24-06-08

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共6篇)

篇1: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谨代表市环保局对你区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刚才,区环保局、规划编制单位领导对创建国家生态区前期工作和规划编制进展情况作了很好的总结介绍,听了之后,深受鼓舞,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创建的决心。对此,我们表示坚决支持。

我市较早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去年又被国家环保部批准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如今又要建设为核心城市,面对大好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开展新一轮的大发展,这时你区提出了创建国家生态区的奋斗目标,既符合你区的发展,也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充分说明了区委、区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表明了你区正在走一条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的路子。

作为我市的主城区,一直以来,历届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理念,全区各部门也积极贯彻国家、省各项环境保护政策,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较好的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在地理区位、人文资源等方面拥有优势,而且在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示范创建等方面具备了很大的优势,建成了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系统,并且在生态示范、绿色创建成果丰硕,比其他区先走了一大步,先后有2个镇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目前,全区共有34个市级生态村(社区),几乎占全市(共75个市级)已命名的市级生态示范村一半。且还有48间绿色学校和5个绿色社区,为创建国家生态区夯实了坚实的生态基础。为此你区理应先行一步,打造我市第一个国家生态区,为我市生态市建设、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生态文明区、核心城市奠定基础。市环保局作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支持你区国家生态区的创建工作,在信息交流、技术指导上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你区在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起点地搞好生态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成为全市甚至全省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示范和典型。下面我谈谈两点意见:

一、认清创建目的和意义,进一步加快生态区建设步伐,展示现代化新中心城区形象

(一)生态区创建活动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和谐、达到全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区,就是树立和落实生态文明建

设的具体实践。生态区是生态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市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目标,必须确保生态区创建验收成功。

(二)生态区创建活动是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有力抓手

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是树立区域形象、提高知名度的金字招牌。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最出名的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说,生态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脱离了生态,我们就没有特色,就无法形成优势。因此,在生态建设上,我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通过创建生态区,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生态区创建活动是巩固和发展全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成果,把环保工作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的重要载体

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以来,城区环保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乡镇和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开展生态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是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向城镇和农村延伸,极大地改善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生态区创建活动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措施

要把创建生态区与整治城乡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整治垃圾乱扔、污水乱排以及脏乱差和环境污染问题,更进一步提升城区优美的环境质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把生态区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建设生态区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要把创建生态区工作纳入区政府目标任务的高度来抓,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把建设生态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主要是:

(一)科学制定生态区建设规划,抓好落实

生态区建设规划关系着生态区建设的质量,为此我们要高质量做好生态建设规划,要注重基层调查研究,在全面摸清本区域、本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技术发展情况,认真研究如何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具体办法。在进行规划时,要讲究布局,讲究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有好的项目作支撑,要有重点、有投入,决不能降格以求,争取建设成为全省甚至全国一流的生态区。要增加财政投入,制订相应的经济政策和投入机制等方面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设;在工业建设方面,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势,要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切实把产业

结构的调整,淘汰落后的工业设备,同治理污染结合起来,坚决取缔关停能耗大、污染重、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大力发展无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环保型企业;生态林业建设方面,要继续保山护山,做好裸露山体复绿工作,彻底消灭荒山荒坡,提高森林覆盖率,切实加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工艺林的建设;在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加大小河涌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好生态型住宅小区和生态型镇、村的建设工作。要注重突出全区的生态亮点,更要通过生态区建设真正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水平。

(二)落实好责任分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要进一步加强总体统筹,创新机制,健全制度,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位一体抓创建的局面。一是领导力量要形成合力。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落实到各镇街党委政府、区直各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二是经费投入要形成合力。要完成创建任务,硬件投入相当大。在当前形势下,靠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创建需要,必须整合区、镇、村力量,将有限的资金打捆,用在刀刃上。三是工作职责要形成合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16个部门和10个镇、街道办。相关单位要尽职尽责,协调配合,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确保创建工作有效开展。四是宣传发动要形成合力。要制定统一的宣传策划方案,并指导镇、街道、部门联动宣传,营造氛围,凝聚人心,激发干劲。五是督查检查要形成合力。要建立督查制度,要整合力量,加大督查力度,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要通报批评,倒查责任,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各位领导,同志们,抓好生态区建设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我们要相信自己,只要扎扎实实地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纲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切实把生态区建设当成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就一定能够抓出成效。抓好生态区建设工作,必将有助于全区社会、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必将有助于全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我市无愧于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美誉!

二〇〇九年八月十二日

篇2: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很高兴参加绩溪创建国家生态县攻坚动员大会,在此,我代表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建设生态县的目的和本质,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全县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包括安徽省在内,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包括绩溪县在内,全国有5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工作。其中,有11个县(市、区)已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县(市、区),629个乡镇已被命名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许多开展生态省(市、县)建设的地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改善人居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部分地区已初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践证明,生态省(市、县)建设是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现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目标模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

绩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古文风鼎盛,名人辈出。绩溪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可谓“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富民”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创建工作,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等称号,为创建国家生态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200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同时,绩溪县就瞄准了新的目标,及时编制了生态县建设规划,并与2005年全面启动实施,生态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安徽省前列。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隆重的攻坚动员大会,书记、县长亲自作了很好的动员,明确提出要力争到2010年底将绩溪建成国家生态县,这充分显示了县委、县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构建生态绩溪、和谐绩溪的信心和决心。

下面,我对绩溪生态县建设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一,生态县建设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这些都为生态县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基本条件,生态县要有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而创建环境优美乡镇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村建设。因此,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希望绩溪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通过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好农村生产和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切实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生态县建设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县建设的核心。当前,绩溪在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实施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1152”工程过程中,要把严格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升级,防止污染严重企业向农村转移。要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循环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建设。国家要求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并作为约束性指标。希望绩溪通过实现降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的“硬约束”,优化县域经济的发展,并率先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为其他县做出表率。

第三,生态县建设要在突出当地特色上下功夫。各地情况不同,生态县建设的内涵、模式、特点也不相同。绩溪在生态县建设中,应结合自身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创新体制、机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第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生态县建设涉及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要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总体推进。优先解决重大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的作用,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环境保护部门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勇挑重担,主动协调,搞好服务。

第五,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全社会发动,广泛宣传生态县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建设内涵,加强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要严肃查处环境违法案件,鼓励公众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县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生态县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工作,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绩溪生态县建设工作一定能结出硕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篇3: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十一五”期间, 太原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5大创新支撑体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7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677项, 经山西省鉴定的科技成果达1 682项;太原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14家, 2009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360.83亿元, 占地区GDP的比重为7.59%;煤层气燃料重型卡车、高速动车组轮对、大采高电牵引采煤机、热连轧无缝钢管生产线成套设备等一批国内及世界领先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太原市已连续五年蝉联全省依法科技行政目标责任制先进, 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 2008年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能力50强”, 2009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验收, 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 研发投入较低, 高端创新型人才缺乏。二是创新对城市转型发展的支撑力有待进一步形成。能有力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 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少, 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偏小。三是产学研合作体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进行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 创新资源分散重复, 目前合作途径大多以单个项目形式出现,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间的联系缺乏长期稳定性。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重大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摆在“十二五”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 太原市已进入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解决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压力大等矛盾和问题, 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在这种形势下, 太原市建设创新型城市, 既是贯彻落实中央、省有关决策部署的客观要求, 也是立足实际、破解瓶颈、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 紧紧抓住太原市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重大机遇, 统一思想、统一步调, 以坚定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 加快走出一条具有太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奋力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切实抓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也是太原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发展目标, 高度重视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 全力组织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686”工程, 创新发展路径、整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健全创新机制, 以创新促转型, 以转型促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到2015年, 要建成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创新型城市, 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提供强大动力, 当好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排头兵。重点要抓好5个方面的创新。

围绕绿色产业抓创新。太原市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期,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进一步确立产业转型“提速与提质”并重的理念, 推动新兴产业有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大的跃升、现代服务业有大的突破、农业产业化有大的提高, 努力把太原市建成绿色产业之城。

一要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面。要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在每一个产业链凝练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抓好新兴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尽快使新兴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45%。

二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立足优势和特色, 选择对太原市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性高新技术领域, 进行超前部署。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清洁能源、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发展, 进一步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注重对传统产业的渗透改造, 加强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 重点突破钢铁、煤化工、建材等行业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要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科研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软件服务、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技术服务、管理咨询、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支持发展增值服务、专业服务等新业态, 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商用化搭建平台、开拓渠道, 提高服务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要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研发推广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新技术,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平台,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推动设施农业、有机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化发展,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 培育一批国内公认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引导科技和现代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加快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围绕企业主体抓创新。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发展之基、强大之源。企业要充分认识“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 必须从成本优势的低层次竞争向科技优势的高层次竞争转变,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为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努力。

一是全力实施“绿色百强”工程。要以实施“绿色百强”工程为战略抓手, 强化企业负责人的科技创新意识, 建立企业进入“绿色百强”所具备科技素质的标准体系, 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鼓励企业的创新行为, 支持企业应用科技创新成果。要以大项目储备为基础, 构建项目大格局, 用5年时间, 培育100个左右符合绿色经济要求、产值10亿元到100亿元以上的“绿色百强”企业, 大力推动太钢、山西焦煤等千亿级企业销售收入翻番, 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 形成强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增长极。

二是大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要千方百计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生力军的作用。要以智能化基础设施、协同化创新体系、集约化资源利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为重点, 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改造, 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要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按照运行机制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组织体系网络化的要求, 培育一批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群体, 打造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孵化服务功能, 提高孵化质量与水平, 催生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 转化一批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 聚集一批成功的创业企业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特别是要为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引导中小企业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 形成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三是切实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帮助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研究院, 使之成为研发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要平台, 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加快在中小企业中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新产品开发中试车间步伐。对当年新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 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专项用于企业技术研发。

四是积极开展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服务、产学研多种形式结合的新机制, 形成一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 突破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不断增强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全市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技术创新目标责任制, 把企业科技创新意识、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机构建设等作为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的重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培育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行业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企业, 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项目和产品, 通过企业升级、产品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园区经济抓创新。园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融合的重要平台, 要统筹园区发展规划, 创新园区发展方式、投资方式、招商方式、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 发挥园区承载作用, 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50%, 以园区的跨越发展带动全市的跨越发展。

一是推动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提升工程, 重点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高速铁路轮对集成研发基地、新能源重型汽车研发基地、铁路装备造修基地等4个全国一流的产业基地, 打造不锈钢及深加工基地、煤机研发生产基地、新型煤化工研发生产基地和镁深加工研发生产基地等4个世界级产业基地, 突出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推动企业把扩大规模和提升产品内在品质结合起来, 把做大、做强企业和打造国内一流品牌结合起来, 把壮大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结合起来, 形成一批集中度高、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中小企业配套能力。加快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配套能力建设, 形成能有效提高竞争力的产业配套体系, 力争加入大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的分工协作体系。

三是搭建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以园区为载体, 引导整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资源, 支持鼓励集群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 培育一批产业集群技术联盟, 构筑以产业科技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研发平台, 围绕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实现技术创新在产业集群内的整体效应, 降低创新成本, 提高创新效率。

四是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园区在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建设铁路装备工业园、光伏产业园、静脉产业园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形成一批专业化特色明显、产业链体系完整、中小企业集聚的特色产业集群,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强各产业园区的空间集聚, 围绕科技创新发挥大项目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主动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合作, 广泛吸引外来资本, 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总量、增效益。

围绕城市核心竞争力抓创新。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小表现为其取得和拥有知识产权的能力。2010年3月, 太原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知识产权示范工作市,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新引擎, 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撑。我们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整合省城创新要素, 努力建设全国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

一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突出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高新技术企业、优势产业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 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将知识产权量化指标纳入科研开发评价考核体系,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研究开发机制。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 组织重大专利技术联合攻关, 努力获取一批促进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提高关键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工作, 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拓展各个环节, 运用知识产权提升“太原产品绿色创造”水平。

二要实施技术标准和名牌战略。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制。围绕绿色转型系统制定实施绿色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标准, 叫响“太原产品绿色创造”的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 鼓励支柱产业、特色行业的优势企业和重点产品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

三要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建设, 围绕太原市绿色产业发展导向, 大力引进和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对接平台, 重点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公共服务平台、行业技术与产品开发平台, 打造更加便捷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通道。依托本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优势学科, 着眼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与企业联合建设一批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等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创新平台。

四要完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对“一网两库”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 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率。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生态环保、能源资源、信息网络、新型材料和安全健康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 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 努力开发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五要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和规范科技服务机构, 促进科技成果交易, 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 以创新型项目为载体, 以校企联盟为抓手, 多渠道、多方式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六要加大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转型跨越发展需求为导向,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科技领军人物、学科技术带头人。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成果、资金等结合起来, 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太原创业发展。围绕园区建设一批长期稳定合作、善于攻坚、能够解决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创新团队, 以建设创新队伍支撑转型跨越。

围绕改善和保障民生抓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 把科技创新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紧密结合起来, 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群众, 努力把太原建设成安居乐业之城、青山绿水之城和社会民生发展“首善之城”。

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节能减排。推广应用高碳经济低碳化技术及设备, 重点抓好煤炭、焦化、电力等传统能源的清洁生产。加快推广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 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连接技术, 打造一批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示范企业。

二要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以推进燃煤锅炉改造、余能利用、绿色照明、天然气置换、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6大节能技术应用示范行动为重点, 不断提高城市气化率、城市集中供热率、天气良好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城市绿化率。

三要继续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市、区县两级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 推行数字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以太榆一体化和太原都市圈为引领, 加快绿色城市化, 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健康城市、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医院等创建活动, 力争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

四要深入实施“创新成果惠及民生工程”。将信息化、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到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 围绕地铁、轻轨等城际交通建设, 大力发展智能交通, 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 提高城市的通达率。在公共安全、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等领域研发推广一批先进成熟、能够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 让人民群众共享创新发展成果。

深化改革, 优化环境, 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真正把创新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创造性地做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按照中共太原市委、太原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目标和重点, 分解任务, 落实责任, 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实施、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齐心协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把自主创新的成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把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任务纳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加大资金投入。要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 把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 不断增加财政对科技领域的投入, 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平台和创新环境建设、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开发、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以及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引进等。要充分发挥金融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 积极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风险投资等多种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方式, 培育适应自主创新需求的金融环境。

创优发展环境。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突破口,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在激励创新需求、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试先行, 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要打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的壁垒, 以建立开放共享机制为核心, 加强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有效整合中央与地方、军工和民用、高校院所与企业的创新资源, 形成创新资源大市场,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执行力、建设实干政府”为重点, 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性、公益性、共享性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上的主导地位, 推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激发民间创新活力, 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篇4: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推进河北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完成艰巨繁重的任务,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近几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一问题更是反复强调、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在前不久召开的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出,要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推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坚强决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

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目前我们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关键性的问题就是提高干部素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既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紧密联系河北改革发展的实际,联系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充分认识开展这一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第一,这是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结构不合理、企业创新能力弱、产业技术水平低、效益差等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突出面临既要保增长、渡难关,又要调结构、上水平、提效益的双重压力。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尤其需要我们以高效能的服务和良好的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抓好工作部署的落实。一段时间以来,有些问题,开发商、企业和基层群众反映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强烈,例如行政审批过多过滥、办事效能低、服务差,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河北要发展、要抓机遇、要振兴,必须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提高服务水平,下大决心解决好发展环境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办理一个房地产项目手续,在有的省只需要不超过10天时间,而在河北则要用一年多甚至三年时间,盖166枚公章,涉及94项收费。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地方巧立名目、滥设收费项目,甚至在公共场所节日摆花、树木打药、垃圾站建设等,都让企业硬性交费,连办结婚登记不送礼就拖延;尤其是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少数公务员,依仗职权吃拿卡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更多的投资者落户河北呢?怎么能让现有企业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呢?怎么能让直接创造财富的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呢?前些年,我省先后有妙士、雪驰等一些知名企业迁往他省,这中间虽然有企业发展战略上的考虑,但投资环境欠佳也是一条重要原因。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青山绿水的硬环境、风清气正的软环境,为实现河北八面来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第二,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越是在面对困难、应对挑战的时候,越要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越要深入扎实地做好惠民生、谋民利、聚民心、促民和的工作。现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主要的是少数干部作风不好造成的。一些地方的民风和社会风气,也与当地机关和干部的作风有着直接关系。据省信访局分析,在去年500多批次赴省集体上访中,因干部作风问题引发的近200批,占到了总量的近40%。集中表现为:制定政策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漠视群众利益;办事不公开、处事不公正,甚至以权谋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尽心。由于部分干部作风不好,许多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不少小问题拖来拖去成了“老大难”,有些一般性的矛盾被人为地激化。近年来,国内有的地方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一些无直接利益诉求的人参与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当地有的干部有意见。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河北又处于一个特殊区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形成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第三,这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河北干部队伍主体是讲政治、顾大局的,是有大情大义、能打硬仗的。我省有大批的优秀干部,他们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尤其是在县、乡和困难地区工作的领导干部。去年,我们能够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奥运安保和支援四川抗震救灾的重大任务,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在少数干部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甚至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有的缺乏宗旨意识且权欲重,以官为本、官僚主义,缺失民本思想和责任,出了问题捂着、盖着、瞒着,以致酿成重大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给河北形象造成了极大损害。去年发生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李家洼煤矿特大矿难瞒报事件,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有的不讲标准效率低下,惰性十足、得过且过,上级反复强调、多次部署的工作,迟迟没有进展、见不到明显成效。比如调整经济结构、节能减排和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农村新民居建设等,为什么基础条件相当的地方,工作进展却差距很大,说到底是决心大小、要求高低的问题。有的不守规矩乱作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成为阻碍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在当前扩内需、保增长任务十分紧迫的情况下,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仍然夜郎自大、工作消极,把投资者拒之门外。有的光有“唱功”没有“做功”,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起来头头是道、干起来没有真招,对上汇报“一枝花”、实际工作“豆腐渣”,甚至搞假大空、玩数字游戏。一些地方公布的GDP总量不小、上报的招商引资数额很大,但却看不到实际工作中的亮点,群众生活和城乡面貌没有大的改善,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影响更为恶劣的是,少数机关干部无视工作纪律,竟然在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打牌赌博、上网打游戏、炒股等,这样的干部怎么能让群众满意和信服。我们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就是要切实纠正这些不正之风,使全省广大干部的作风有一个新的更大转变。

二、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必须动真格,努力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加强作风建设,主要任务是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改革创新,就是要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做到锐意进取,勇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创造性的做好各项工作,决不能碌碌无为地守摊子、保位子,几年下来面貌未改、江山依旧。真才实学,就是要有真本领干事业、凭能力和实绩求进步,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加快学习掌握必备的各种知识和本领,尤其是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决不能占着稀缺的岗位资源干不成事、办不好事。求真务实,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价值观、政绩观,重实际、重实效、重结果,一门心思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不要过多地讲这样那样的战略构想,而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每年集中精力办成几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公正廉洁,就是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于为人民谋利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品行端正、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品格和操守,以实际行动维护好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这十六个字,应当成为新时期河北干部队伍素质和形象的集中体现。

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富民强省。活动中要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切实把握好“五个新”的目标,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有新增强,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提高,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有新优化,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富民强省的实践有新业绩。要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努力在“两转变、一完善”上真正见到实效,即:促进机关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促进一些干部的思想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完善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实际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针对性的加强干部思想教育。一些干部作风不好,从根子上讲是思想出了问题。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抓好党的宗旨观念、党性党风党纪、廉洁从政、艰苦奋斗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今年上半年,要以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李家洼特大矿难瞒报事件为反面教材,在全省各机关单位广泛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真正把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前一阶段,石家庄市开展了“吸取教训、转变作风、重塑形象、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认真查找问题、深刻剖析原因、举一反三思考,使干部思想受到很大触动,收到了初步的效果。要继续从多方面深入做好工作,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果,尽快消除三鹿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以官为本还是以民为本,是衡量一个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标尺。以官为本,是帝王制封建意识的糟粕,表现为把当官作为最高追求,眼睛只盯着职务的升迁,心中总想着个人的利益,对群众的疾苦漠然视之,甚至为了一己私利而损害人民利益。以民为本,是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组织上给你一个领导位子,就应拼命的工作。我们必须增强群众观念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要教育引导干部坚决摒弃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思想,从根本上杜绝各种问题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人民群众和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搞好服务是各级干部和公务员的天职。但现在一些机关单位风气不正,别说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了,就是办正常的业务事项,经常遇到的也是冷面孔、冷板凳,需要走后门、托关系、凭面子来疏通。以这样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对待群众和企业,不仅说明作风上有问题,而且说明品行上也有问题。狠刹这种不正之风,关键是建章立制、加强约束,有效规范施政行为。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省委提出要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即: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各部门各单位要从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具体规定,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奖惩措施明确,切实把公务人员的履职行为,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度的生命在于落实。过去有些制度制订得很好,但为什么没有见到成效,核心问题就是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为了应付,搞形式、糊弄人。比如,一些地方为简化办事程序,建起了政务服务大厅,但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实际上是“前店后厂”,具体办事还得三番五次地跑单位,凭空又增加了一道手续。这样华而不实的做法,怎么能提高效率、方便基层、方便群众!各地各单位在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同时,要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有章不循、有据不依的要严肃查处,决不能让制度流于形式。

(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是促进机关和干部作风转变的根本性举措。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远没有到位,一些单位仍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牢牢抓住手中的权力不放,没有真正实现由审批型向服务型转变,有的甚至为了部门利益,不该管的也管、不该批的也批、不该收的费也收,人为地制造了许多障碍。今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硬措施,以项目审批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体操作中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必须动大手术、做大整顿,组织专门力量逐项进行复查复审,确保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明显的效果,使经营者、投资者切身感到今非昔比的显著变化。各部门尤其是审批事项比较集中的单位,要从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折不扣地贯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清理和削减工作,对那些以各种理由,迟迟拖着不办、落实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坚持从顶层设计抓起,对现有的文件规定进行认真梳理,确需保留的要调整和合并,其余的一律取消,从根本上解决审批环节过多、收费名目过滥、行政效能低下的问题。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一些直属机关开展干部竞争上岗试点,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把德才兼备、作风好的干部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彻底改变论资排辈、混资历、拉关系升迁的现象。要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避免在一个职位上任职过长,可能滋生惰性和腐败行为。

(四)注重在实际工作中锤炼良好作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知行统一、注重实践。由于有科学发展观的统领,我们在推动发展、富民强省的实践中,全省上下的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明确,行动更加一致。可以说,目前河北正处在最能干事、最能干成事的大好时期。我们要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激励人、锻炼人,引导各级干部把思想集中到贯彻科学发展观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上来。对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多交任务、多压担子,锤炼作风、经受考验。唐山市选派后备干部,负责重点项目代办和跑办工作,邯郸市选派后备干部,到信访和重点项目办等部门挂职锻炼,并对他们进行跟踪考核,不仅有利于促进工作落实,而且有利于干部成长进步,这种做法值得各地借鉴。对确定的重要工作部署、重点工程项目,要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完成好的表彰奖励,干不成的及时换人。我们就是要在解决复杂矛盾、完成具体任务中锻炼干部、检验干部、选用干部,用句通俗话说,要么压成才,要么压下台。各地各单位要把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作为在实践中培育良好作风的载体。一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帮助企业和创业者解决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二要为“三农”服务,组织专门力量、调配各种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要为民生服务,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尤其要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切实保障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四要为项目服务,在审批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以优质高效的工作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五)加大对干部作风的监督检查力度。实践表明,只有把干部的施政行为置于监督之下,才能有效防止各种不正之风。要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以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主要标准,检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效、评判干部作风好坏。今年下半年,要采取上下左右评议、定量打分评议的方式,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群众性评议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活动。近年来,其他省份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比如江苏省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活动,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题,组织各界群众代表,对省直机关履职情况、干部作风状况进行打分评议,实践中收到了较好成效。我们要学习借鉴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干部机制,并将评议结果运用到任用和奖惩工作中。对评议和考核处在末位的,一年给予警示,两年待岗培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作风情况的检查,把问责重点放在不作为、乱作为上,对存在问题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对经教育不改的要作出严肃处理,典型事例要公开曝光。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各地要抓重点、抓典型,动真的、来实的。谁阻挡了河北事业发展,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过不去,我们就让他过不去,调整他的位置、摘去他的“帽子”。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亲自抓、作表率,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是省委着眼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务求有震动、有突破、见实效。

要周密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整改提高的重要内容,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保持良好作风的长效机制。第二、第三批单位,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之一,全面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有些环节和步骤可以结合起来、一并进行。要紧紧围绕当前中心工作来开展活动,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克服经济发展困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努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的目标。

要坚持领导带头。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求广大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基层做到的,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领导班子做到的、“一把手”要首先做到,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局面。这里我代表省四大班子表个态,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每个班子成员都要从我做起、以身作则,请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担负起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责,切实抓好本地、本单位的作风建设,尤其是对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更要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对干部屡出问题、歪风邪气盛行、群众意见很大的地方和单位,既要严肃查处违纪干部,又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要加强组织推动。为开展好这次活动,省委决定抽调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组成督导组,深入各市和省直部门进行督导。各督导组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座谈汇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进展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总结好的经验,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开展好活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综合协调,加强工作调度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宣传等部门,要从各自的职能出发,从多方面深入做好工作,形成推进作风建设的合力。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多种方式宣传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曝光反面典型、抨击歪风,为开展好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营造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要实施分类指导。坚持重在教育提高干部、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重在推动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委的总体要求与部署,在严格标准的同时,根据干部岗位职责不同、工作任务不同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确定相应的内容和形式,明确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使活动更加贴近工作实际、贴近干部实际。要引导各单位立足于推动工作,围绕主题、突出特色,创新载体、注重实效,注意防止走过场,杜绝形式主义。

篇5: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9-5-11

胡 衡 华(2009年3月28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安排部署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全面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等会,马勇书记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意义

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爱卫会授予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最高荣誉,也是评价和反映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综合性标志。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市委、市政府从推动益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卫生环境的好坏,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管理水平高低的“门面”,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开展“五化三创”、“创省级卫生城市”、“市容综合整治”等活动,实现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目标,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应当看到,目前我们在城市管理上确实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不强,乱涂乱画、乱堆乱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仍大量存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涵盖了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城市管理的本质要求。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策,就是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从城市管理最起码、最基本的事情做起,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创造“洁、净、美”的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当前,各个地区、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环境的竞争。环境也是生产力,良好的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无形资本”。近年来,我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吸纳生产要素的能力明显增强。但毋庸讳言,益阳作为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条件还相对落后,招商引资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要争取一个荣誉,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充分吸引各类生产要素聚集,为我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对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整治环境卫生、治理环境污染、整顿市容秩序等为突破口,从根本上提高城市的公共卫生水平,让群众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喝上更加清洁干净的水,在更加温馨舒适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就是要通过在环境卫生领域的整治,促进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转变,增强市民的公共卫生意识,让市民自觉抛弃陈规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载体。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建设绿色益阳行动纲要》,把建设绿色益阳摆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我们提出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一样,都是建设绿色益阳的重要载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必须实现“碧水蓝天”,有利于促进城区企业的节能减排,有利于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发展“两型”产业;必须生态优美,有利于加强城市生态建设,促进造林绿化;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垃圾污染,有利于倡导绿色生活,实行绿色消费。总之,落实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要求,对于建设绿色益阳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为了搞好创建活动,我市专门制定下发了7个文件,被称为“1+1+5”,“1+1”即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实施方案》,“5”即5个配套方案:先导工程、清洁工程、提质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方案。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上述7个文件的要求,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周密部署,认真实施,扎实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

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爱卫工作方针,以提高广大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以竞赛检查评比为动力,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卫生建设和城市管理协调发展,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和行业卫生管理,标本兼治,治本为主,全面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体水平,努力建设绿色益阳。

工作目标是: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先导工程、清洁工程、提质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三年打基础,四年达目标。通过四年努力,树立市民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文明意识和城市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发挥城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城市管理步入良性循环机制,全面完成各项创卫任务,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今年的主要目标是顺利通过省爱卫会组织的地级市城市卫生检查,并争取进位。

整个创建活动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创卫迎大庆。时间是今年3月底至9月底。分为三个阶段:3月底至4月中旬为宣传发动阶段。4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自查自纠阶段。6月中旬至9月底为强制整改阶段。第二步:创卫美家园。时间是今年10月至2011年12月。第三步:创卫迎大检。时间是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各级各部门必须全体动员,全民行动,全力推进;必须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必须明确任务,限定时间,狠抓落实,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卫生的创造者、建设者和体现者。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广大市民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创建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要把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创建工作当中,不断提高市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卫生行为和习惯。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大力宣传、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全市各中小学都要开设健康教育课,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就要讲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各新闻媒体要开设健康教育专栏或专题节目,广泛宣传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卫生与健康知识,引导和教育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要深入开展行业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单位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切实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要深入开展 “文明卫生家庭”、“文明卫生单位”评选活动,开办市民学校、市民论坛,把创卫活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市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市民的城市意识、交通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二)加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要针对目前我市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紧紧抓住市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整治卫生秩序、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和治安秩序,落实“三级管理”、“四级负责”的城市管理体系,采取“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办法,下决心解决城区“脏、乱、差”问题。一是加大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力度。加大城区环卫保洁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长效清扫保洁制度,主次干道必须有专人负责清扫保洁,主要街道实行24小时保洁,次要街道实行18小时保洁。进一步完善城区道路清扫办法,有序推进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和社区背街小巷清扫保洁的责任承包,全面提高清扫保洁清运水平。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调动部门单位及广大市民自觉参与环境卫生的维护和保洁。建设、城管、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加大市容秩序综合整治力度。要采取有力措施治理城市入口处、车站、主要路段和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的乱涂、乱写、乱张贴现象。对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建筑工地、背街小巷等处的卫生死角实施专项整治。加大食品卫生整治管理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农贸市场内外环境,加强日常管理,做到规范经营、环境优良、秩序井然。整治流动摊贩和乱设摊点、占道经营行为。坚持“教管并重、堵疏结合、城乡联动”的方针,进一步整治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环境卫生,力求卫生面貌有明显改观。三是加大交通秩序整治力度。重点解决好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及乱横马路的问题,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以及乱调头等行为,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进一步规范交通秩序,确保安全畅通。

(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达标是一个硬性条件。我们要按照适度超前、量力而行的原则,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关于环境卫生设施设置的标准和要求,查找差距,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一是抓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分期分批建设好垃圾场、垃圾中转站、高标准水冲式公共厕所,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广场设置美观、耐用、适用的果皮箱,新添置适量垃圾运输车。今年,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市国资委要建设11个站厕合一的垃圾中转站。二是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主次干道全部提质,做好城市道路、下水道的检修、维护和管理,做到沟通、路平,基本消除城区内涝。今年要基本完成桃花仑路、金山北路、五一西路、马良南路的提质和部分背街小巷的改造配套,基本完成奥林匹克公园、鹅羊池的亮化和益阳大道两侧主要建筑物的亮化及部分主要街道广告牌匾的亮化。三是抓好城区植树绿化工作。以路网林带和节点森林群落为建设重点,以公园绿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总量,优化绿地结构,2009年至2011年中心城区每年完成10万株绿化树的栽植任务,力争在2011年中心城区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的原则,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机构建设,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加大传染病监控力度,提高疾病预防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确保“五小”场所(小饮食店、小副食品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小歌舞厅)环境整洁,卫生指标达到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同时,认真开展传染病防治和病媒生物防治相关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效控制鼠、蚊、蝇、蟑等病媒生物的滋生繁衍。

三、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任务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广大老百姓来讲是希望、是期盼,对各级各部门来讲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各级干部来讲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努力形成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强化领导责任。市里成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创卫工作的协调和联系。各有关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单位的主要领导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亲自督办、亲自解决。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落实,确保精力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强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城区之间、城区与城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要围绕创建这个中心,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创建工作搞好。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思路,分层次落实区、街道和社区城市管理的主体责任,全面推行街道、社区网格化管理。赫山、资阳、高新区三个区是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城区各街道办事处、各个社区是创建工作的主力军,不论单位大小、人员多少,都要全力以赴投入到创建工作中来。街道、社区要充分发挥基层工作的积极性,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划分责任范围,广泛发动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和居民群众,齐心协力搞好创建工作。要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制定相应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质量要求、完成时限,做到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创建无死角。

(二)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群众性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根据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民意测验支持率要达到95%以上,社会的参与程度和人民群众的发动程度将最终决定创卫工作的成效。因此,在整个创卫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要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创建工作全过程,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创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点。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等,大力宣传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意义和主要的工作措施,大力宣传创建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广大市民在创建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的创建意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目标、标准、要求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参与创建活动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人人了解创卫、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的浓厚氛围,掀起全民共创的热潮。

(三)多方筹资,确保投入。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创建经费,拓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保障创建工作稳步推进,顺利达标。要积极推进投资多元化、产权股份化,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各类资金进入环卫、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等行业,实现向经营城市要资金的良性循环。发改、建设、交通、水利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争资立项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完善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公厕改造等市政设施和环卫设施,使各项硬性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赫山区、资阳区、高新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在经费问题上要向创卫工作倾斜,不断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力争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使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为创卫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测评标准,结合我市创建工作实际,制定分阶段、分行业、分区域、分层面的创建工作督办检查方案,有针对性开展督查,推动创建工作。除了市创建办督查以外,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把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作为督办工作重点,积极协助市创建办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要把组织督查与民主测评结合起来,采取明查暗访、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做到不放过一个死角,不遗漏任何细节。要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创建工作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严格的考核奖惩。对创建过程中发现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办法,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推广;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少数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督办,督促整改;对因工作不力、行动迟缓、推诿扯皮,影响创建工作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

篇6:在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县委书记 XXX

(2006年5月12日)

同志们:

XX继1986年成功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2004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后,又在全省180多个县(市)中率先提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宏伟目标。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就是要广泛动员,全面发动,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在去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基础上,再打硬仗,再攀新高,塑造新形象,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创卫”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全市人民的生活质量,创卫活动中办的每一件事都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既希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希望碧水蓝天,树绿花香。我们要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创卫带来的效益,使广大群众对创卫有信心、有决心,以此来凝聚人心、提升人气,使创卫更有感召力,使创卫成为“民心工程”,成为“凝聚力工程”。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可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促进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具体体现。我们要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保障老百姓的身心健康,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贯彻“一二三四”总体要求,加快XX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委“一二三四”总体要求提出了“快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展举措。城市是一个区域精神面貌、对外形象、发展活力的生动写照,更是社会管理能力、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集中显现。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外是形象、是名片、是一种吸引力,对内是繁荣、是效益、是一种凝聚力。大连、深圳、厦门、苏州等城市的发展经验证明: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建设优美的环境就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拓展城市功能,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吸引力,扩大城市影响力,从而快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一项功在当代,惠泽子孙的伟大事业,也是一项为民造福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全体市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每一个单位都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每一位市民都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人,都要了解创卫、关心创卫、支持创卫、参与创卫,争做创卫工作的促进派和带头人。

上一篇:艾青诗选初中读后感下一篇:小学迎接元旦新年手抄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