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海战术背后的艺术

2024-04-14

题海战术背后的艺术(共7篇)

篇1:题海战术背后的艺术

艺术概论

真题解析课

考试基本策略:

一、遇到选择题/判断题

看清题意,根据你的基本常识和上课所划重点,选择一个你所认为最合适的答案即可。(切忌:犹豫不决,过分纠结,浪费时间。)

二、遇到填空题

能填就填,不能填的就直接跳过。毕竟分值低,尽量保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后面的大题。(一般考察:作者名字、某个概念的特点。)

三、遇到名词解释题

第一步先判断清楚要解释的名词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还是某特殊名词:(1)若解释艺术家/艺术作品:结合你对该艺术家/艺术作品特点的理解。基本解释清楚该艺术家/艺术作品的所处时代、特点、影响,适当加入一些万能套话来完善答案(例如在结尾处适当添上:某某艺术家/艺术作品在艺术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断丰富了艺术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并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若解释某特殊名词:结合你对该特殊名词字面上的理解。答题模板:

一、先解释其字面意思(你所理解的字面意思);

二、阐述其在艺术领域有什么特点;

三、适当运用一些万能套话来结尾(例如:某特殊名词在艺术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将艺术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遇到简答题、论述题

由于分值高,将答题纸空白处全部写满,并尽量保证字迹工整(看起来要一目了然),以获得更多的情感分和卷面分。看清题意,先圈题目中的关键词。大多数题的开头和结尾部分都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万能套话,但中间内容一定要紧扣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写。(小技巧:若实在脑海里没什么词,可以将中间内容当做一篇小作文来写。)(结尾处万能套话:某某事物(例如:影视艺术)在艺术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价值。随着其不断发展,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同时又进一步开拓了艺术世界的层次,在艺术领域中掀起了新的浪潮,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题型:

一、选择题

1.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D)认识的表现形式。A.理性 B.感性 C.真实 D.审美

(凡是遇到艺术与艺术家关系的题目,记住一个常用公式:

所谓艺术,说白了就是艺术家将现实生活中所看见的客观景象,记在了心里,并因此产生了某种特殊的情感。他们将这种情感以绘画/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其投影到艺术作品之中,希望传达给更多的人。)

2.在造型艺术中,(B)是最具有抽象意味的 A.建筑 B.书法 C.园林

D.雕塑

(复习回顾:中国的书法、山水画,注重意境;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主义。)

3.通常认为戏剧有四个要素,即演员、导演、剧本和(C)A.矛盾冲突 B.故事情节 C.舞台美术

D.道具服装

4.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是(C)A.步移景异 B.规模宏大 C.诗情画意 D.风格雅致

5.想象艺术主要指(C)A.音乐 B.舞蹈 C.文学

D.建筑

6.巫术说最早由(B)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A.俄国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7.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D)三个重要阶段。A.想象提升 B.灵感升华 C.记忆外化 D.意象物化

8.艺术个性是独特的艺术体验和艺术(C)高度统一的结果。A.思维 B.能力 C.技巧 D.素质

9.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A)功能这三种。A.审美

B.怡情 C.评价 D.启蒙

10.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茅屋 B.石居 C.树洞 D.穴居

11.中外艺术史说明,人类早在(A)社会就有各种艺术实践活动? A.原始

B.封建 C.阶级 D.古代

12.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D)的艺术形象。A.抽象 B.形象 C.鲜明 D.概括

13.没有(B)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A.体验 B.情感

C.认知 D.真实

14.原始状态的艺术只有两种类型:造型艺术与(A)A.歌舞艺术 B.宗教艺术 C.音乐艺术 D.形体艺术

15.书法根据字体的不同可分为五个基本类型,分别为隶、楷、行、草和(B)A.钢笔 B.篆

C.行草 D.硬笔

16.按照“三分法”,文学可以分为叙事文学、抒情文学和(D)A.韵文文学 B.散文文学 C.小说文学 D.戏剧文学

17.哲学影响艺术的发展是通过(B)A.心理学的中介 B.美学的中介

C.道德的中介 D.政治的中介

(公式:任何事物想要影响艺术的发展,必须通过美学这一中介。)

18.艺术的民族性就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C)A.普遍性 B.精神 C.特殊性

D.灵魂

19.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是(B)A.美感的产生 B.生产劳动实践

C.宗教的产生 D.巫术出现 20.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是(B)A.美感的产生 B.生产劳动实践

C.宗教的产生 D.巫术出现

二、名词解释(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多义的、具有历史的生成性。

2.艺术风格: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整体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3.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4.喜剧:喜剧源于古代希腊的狂欢歌舞和滑稽戏。它给观众以快感,或者具有可笑性。它能把生活中的丑恶、落后和缺陷暴露出来,用讽刺和嘲笑加以否定;也可以善意的嘲笑,引导人们认识和改正缺点。

5.悲剧:起源于古希腊。它的思想内涵一般是表现正义斗争在一定条件下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或失败,以及美好理想的破灭,惩恶扬善,给人以激励和启迪。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艺术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7.曲艺:是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品种极其繁多的一个庞大的艺术门类。它一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例如:快板、评书、相声。

8.艺术典型: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9.电影:是具有运动的画面语言、声画结合、时空转换自由、结构紧凑、描述简练的一种艺术形式,需要集体观看。

三、简答题(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简述设计、艺术、技术三者的关系 设计、艺术和技术三者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设计与艺术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往往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则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是艺术品、艺术现象。两者不但属性不同,其目的和存在方式也不同。从艺术的发展及其本质来看,艺术与技术又是不可分的。技术是艺术不可分离的属性,或说艺术是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百年来,技术成为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也在技术中成长起来。正是这种技术化和艺术化的高度整合和统一,使得设计在今天日趋艺术化。

(遇到关系类的简答题:一般来讲,其中一个答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进而再具体阐述它是怎么个联系法/区别。)

2.什么是非物质设计?(经常考)

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核心的活动。“物质性”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非物质”是相对于物质性而言的,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层面。非物质性设计表达的是社会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

3.简述传统与民间工艺设计对现代设计艺术的影响

传统与民间工艺设计它以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存在样式在现代大工业与信息时代的洪流之中,散发着夺目的光彩。民间工艺作为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是服从于人的本性需要而产生的。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一开始就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色,即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进步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追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举出很多范例: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在他的所有设计作品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华文化气息,这也正是他艺术设计成功之所在。韩美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他所创作的设计艺术作品,不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同时也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华。

四、论述题(这边的答案仅仅作为参考理解,可以自己试着用课上所讲的模板来答题。)

1.谈谈你对“科学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

一、现代产品设计即有科学性注入的一面,又有艺术性注入的一面,科学性与艺术性构成产品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科学性是产品设计的首要因素,艺术性是产品设计的灵魂,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产品设计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相互交融可以实现产品设计的时代飞跃。

二、科学与艺术的内在本质是一致和统一的

三、随着科学、艺术的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全新的思想意识、物质条件,督促着人们向新的方向发展,科学与艺术都将不断相互交融、合并,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遇到关系类的简答题:一般来讲,其中一个答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两者之间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进而再具体阐述它是怎么个联系法/区别。)

2.什么是绿色设计?谈谈你对“艺术设计是绿色工业”这个观点的认识,指出中国的艺术设计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请提出合理及具体的建议。

答:狭义的“绿色设计”是以绿色技术为前提,广义的则从产品制造业延伸到与产品制造密切相关的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及产品营销各环节,并进一步扩大到全社会的绿色意识,或者视为一种兼具有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社会思潮。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绿色工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先、高效、节能环保、低污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内部可循环利用资源,产业与产业之间可循环利用资源,实现对资源的梯级开发利用的工业体系。

3.什么是绿色包装?请论述绿色包装对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类似的题目经常考)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有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自然分解的包装, 要求包装设计中材料的选取自然健康、无污染,从而真正达到绿色的包装设计。

人类必须从生态学世界观重新规划人类的生活理念、生产理念、能源理念、交通理念、消费理念等,在可持续性设计的思想基础上重新设计各种产品。可持续性设计需求给设计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与环境为善。无论从意识到表现,它都会给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内涵。

篇2:油画黄金:艺术品天价神话的背后

这些“谎言共同体”或曾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天价作局:在当代艺术品尤其是油画的拍卖中, 炒家连同拍卖行、画廊或画家本人, 将拍卖会当作炒作市场, 甚至在买家中安排“自己人”接盘, 从而将一张几年前卖10万的作品炒到数千万, 而实际成交价远低于此。“国内大部分千万以上的拍卖成交价都是这种虚假价格表演的骗局”。

朱其的风波, 正值风光3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天价神话出现颓势之际。从2008年纽约苏富比春拍开始, 张晓刚、王广义、蔡国强等曾广受追捧的“天价王”画家的作品或是遭遇流拍、或仅以估价成交。

而在2006年, 中国当代油画价格曾以每3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缔造了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的奇迹。

同时, 拍卖巨头苏富比也于8月13日宣布收缩战线。从2009年起将合并现时于纽约等地举行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拍卖。鉴于纽约的专场拍卖曾是中国当代艺术火爆的策源地, 苏富比的收缩计划被认为是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

“油画黄金”的3年狂飙

朱其1992年起从事艺术批评, 经历了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20年。他说, 20年前, 中国当代艺术品是便宜货。

从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起, 西方人开始邀请中国艺术家出国参展。与此同时, 中国当代艺术品最早的收藏家群体也在外国驻华使馆人士和外资企业人员当中形成。

“他们买不起欧洲艺术品, 就买中国的。”朱其说。2000年, 国内买家开始进场。一个现代艺术市场的雏形形成。

艺术品价格被低估的问题随之显现。原瑞士驻华大使西克那时在中国到处跑艺术村, 以几千元买一件当代作品, 并曾以80万元收购了国内某装置艺术家的全部作品。

朱其认为, 中国当代艺术品虽然在艺术语言上没有超过西方, 但表达了中国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态度, 具有一定价值, “卖两三万是太低了。”

价值回归约从2003年开始。此时, 中国的新贵阶层已完成原始积累, 低迷的股市释放出大量饥饿的游资。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激发中国资产的上涨行情。在此背景下, 当代艺术行情从2005年起发生暴涨, 炒作集团开始登场。

2006年和2007年的中国当代油画堪称灸手可热的“油画黄金”。

“谎言共同体”?

朱其在博客中披露炒作集团在拍卖会上这样玩“天价作局”:

——炒家 (拍卖行) 找明星画家或作品市场价在10万元左右的画家, 和他签一个3年协议。画家每年给炒家40张画, 3年就是120张, 以每张30万到50万的价格收购。

——第一年就开始在拍卖会上炒作, 将每张30万收购的画的拍卖价标到100多万, 两年后再标到500万甚至1000万。炒家安排“自己人”和真买家坐在一起, 假装举牌竞拍, 制造“抢购”气氛。

——炒家在第一年的拍卖会上以高价卖掉1/10的作品, 就将成本全部收回。剩下的画在以后的拍卖会上慢慢“钓鱼”。

按照朱其的说法, 这样的“天价画”许多是卖给了房地产、IT、传媒、金融、影视等领域的新收藏家。这些人钱来得快而多, 他们也愿意用钱树立中国文化的国际地位。“这种纯真的民族主义情怀被炒作集团所利用。”

在欧美健全的交易市场上, 一件当代艺术品要经过大致10年的学术界评价、拥有一定艺术史地位后, 才由收藏家将作品投入拍卖行。

而朱其发现, 最近3年中国市场上炒作的, 并不是过去20年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代表作, 而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出道的一些画家近5年的新作, 或是年轻画家的作品。“价格超出价值太多。”

在拍卖会上喊价1000万, 实际成交价可能只有300万, 甚至根本没有成交。但“天价拍卖”已通过媒体报道对正待加入的新投资人形成误导, 使市场泡沫急剧升温。

在朱其看来, “谎言共同体”操控市场价格和市场舆论, 由媒体一轮轮放大成神话, 促使越来越多的新投资人入场, 拉升出一个又一个虚假的价格泡沫。 (摘自:21世纪网2008年9月6日编辑:蔡文清)

篇3:办案的战术与艺术

当兵经历在朱军辉身上留下了烙印,记者在采访中每提及办案的一些成绩,他总会用一句话回应:我只是服从命令办案,工作交给我的命令就是办案,再办案。

几年前,无极县检察院反贪办案成绩在整个石家庄市排在后列,但近两年,无极县的办案数量和质量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2012年,朱军辉带领团队成功查处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无极县支行(以下简称无极县邮政储蓄银行)行长挪用公款的案子,在当地金融系统引起轰动。

成功查办邮政储蓄“大老虎”

《方圆》:邮政储蓄银行的案子,听说办得很漂亮。

朱军辉:我认为这是无极县至少15年不遇的大要案。无极县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下面的一个小县城,经济实力相对落后,检察院查处的案子涉案金额一般不会太大,而邮政储蓄银行的案子涉案金额高达122万余元。案子办理得很成功,近期将会出判决。

《方圆》:案件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朱军辉:案子是违规贷款惹出来的。2010年,无极县邮政储蓄银行采用个人信用联保的方式为无极县某皮革厂发放贷款600多万用于厂房扩建,该贷款是多人贷款、一人使用,即集中用款,行话又叫“垒大户”,按法律规定属于违规贷款。2011年5月中旬,皮革厂贷款陆续出现逾期,同年8月,其他部门贷款户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也出现逾期还贷。为了隐瞒因贷款逾期率过高被上级行调查从而暴露为皮革厂违规放贷的事实,避免自己被问责,从2011年11月份开始,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利用职务之便,开始采用虚列费用开支的方式,从单位财务中多次挪用公款用于归还上述逾期贷款。

《方圆》:虚列的是何种费用?怎么会这么多?

朱军辉:虚列的是礼品费,因为银行经常购买电热水壶等礼品,发放给客户,嫌疑人就是利用了这点。嫌疑人采用这种方式挪用公款长达半年多,这期间一直没有被外人注意。

《方圆》:那你们是如何发现这条线索的?

朱军辉:去年2月底,我们接到群众举报,举报信中具体列举了嫌疑人违规贷款的事实,甚至提及了多名贷款人姓名。我们综合分析后,觉得可查性比较高,接到举报的第二天便开始围绕举报线索进行秘密初查。经过内查外调,固定了证据链。同年5月底,便移送审查起诉,从接到举报,到起诉,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应该说办案非常迅速。

心理较量有时决定案件成败

《方圆》:审讯的过程顺利吗?

朱军辉:在审讯犯罪嫌疑人之前,我们基本掌握了其所有犯罪事实。根据以往的办案程序,审讯前我们还会对案件进行预判研究。预判时,我们就意识到一个问题,有了证人证言以及嫌疑人口供还不够,嫌疑人到了法庭上翻案的可能性很大。要使案件铁板钉钉,还需要书证。可是能不能有书证呢?

办案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嫌疑人挪用公款填补了逾期贷款,再让贷款人将本应交给银行的钱,直接交给嫌疑人。我们就猜测,他们之间可能有书面协议。在没办法核实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单刀直入要求嫌疑人拿出书证。嫌疑人本来心虚,听办案人员这话,以为办案组掌握了他留有书证的事实,只好交代了。

《方圆》: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朱軍辉:对。就是一种心理较量,这种较量的结果有时直接决定案件成败。在邮政储蓄银行案子中,拿到书证是办案的关键。没有书证,这个案子有可能搞砸。这么重要的证据,嫌疑人不会轻易拿出来,审讯时,嫌疑人避重就轻,交代的多是无关紧要的事实,这些事实在嫌疑人看来,只不过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在证据面前,他才心虚了,但不想提供书证。而且嫌疑人很聪明,书证根本没放在他手里,而是交给第三人保管。最后为了能顺利拿到书证,我们还要求嫌疑人给保管者写了封信,表示愿意交出书证。

《方圆》:这期间有没有受到一些说情压力?

朱军辉:多名县级领导,甚至有一位少将,都来说情。对付这种情况,我们的秘诀是,第一“快”,快速取证。我们在接触到犯罪嫌疑人后,一天时间里拿到书面的借贷证据,将犯罪事实查清,到这时,这个案子基本铁板钉钉。

关键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检察长的大力支持。在审讯犯罪嫌疑人前,我们手里的证据已经比较充分了,带着调查证据,检察长去跟县委领导沟通,确凿证据面前,县里肯定支持。这样就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再大的说情压力,也能用犯罪证据堵塞。

犯罪动机和目的最难落实

《方圆》:办理邮政储蓄银行案子,带给你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什么?

朱军辉:是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最难落实。犯罪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构成主要方面,也是嫌疑人在审讯、起诉中最容易翻供的。审讯时,我们从嫌疑人嘴里了解了若干事实,这些都是要外围取证的。我们到邮政储蓄银行总行、分行收集嫌疑人犯罪动机的证据。很幸运,在总行收集到一本书证,关于违法放贷责任追究的,这就跟犯罪动机联系起来。除此之外,我们还多次对嫌疑人进行审问,看嫌疑人有无口供反复的情况。这个案子里,我们先后五次审讯,每一次嫌疑人的口供几乎都一样。

《方圆》:搜集证据的工作量大吗?

朱军辉:工作量大,但不是最困难的。搜集证据的困难在于搞外调时的阻力。案子涉及41笔交易,大部分证人不在无极县,分布在河南、山东、北京等。我们搞外调,尽管可以请求当地检察机关配合,但证人仍旧不配合。办案人员只有讲法律事实,不断感化证人。

我记得有一次办案人员到了山东后,三天都没能见上证人的面。最终我们的一个办案人员说动了证人,他不仅配合,还帮助将其他几个证人集合到一起。当天我们做笔录到晚上十点多,晚饭没吃,就怕过了一个晚上,证人主意改变不配合了。

《方圆》:你们在证据锁定上下了大功夫。

朱军辉:我们的办案原则就是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

nlc202309040807

《方圆》:办案严谨是一方面,办案技巧也很重要吧?

朱军辉:的确。给你举个例子,如果采取强制措施的时机把握得好,对办案是很大的推动力。在邮政储蓄银行的案子中,我们一开始对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其实是一种处理技巧。

审讯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案件涉及大量书证,嫌疑人记忆当中形成混乱,为了不至于给嫌疑人造成过大精神壓力而不利于办案,我们采取对其取保候审,以便于核实证据。等大部分证据固定下来后,这时候嫌疑人的精神压力会很大,极有可能出现人身危险,根据执法规范,我们对其采取了拘留强制措施。根据办案时机,恰当适时采取强制措施,这种技巧在我们的办案中经常使用。

以进为退的办案策略

《方圆》:从整体上看,你认为基层办案的难点在哪?

朱军辉:办案范围小,熟人多,拉不下面子来。这几乎是所有基层办案的难题。我一直有个说法,干我们自侦这行,没点二百五的劲头干不成,太二百五又不行。所谓有点二百五的劲头就是拉下脸来。落实到实践中就是,在阻力压过来之前,把证据取完。让说情的人没有机会下手。但又不能太二百五,不能逮着一个线索,时机不成熟也硬往前冲。

《方圆》:你的意思是有的案子因为一些原因办不下去?

朱军辉:办不下去只是暂时的,我把这称为以退为进。比如有些线索反映了某人可能存在贪腐行为,但证据不明显,当时可查性不高,我们会将此线索存档,交由院里专人管理。案件管理这一块是我院的强项,我院是全市24个县市区首家成立案件管理办公室的单位。等有了新的线索,或者时机成熟,再启动办案。

《方圆》:举个例子吧。

朱军辉:我们现在正在办理本地电力局领导涉嫌合伙贪污的案子,就是个典型案件。去年我们收到群众举报电力局的贪腐问题,初查后发现,举报内容证据确凿。但我们了解到,当时电力局正面临改制,如果这时查处贪腐官员,可能影响电力局的改制进度,还有可能影响电力局职工收入,为顾全大局,同时兼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我们决定在电力局改制完成后,才重新启动程序。

《方圆》: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有风险吗?

朱军辉:做好保密工作,就可降低风险。除了风险,我们偶尔也会因为办案程序的问题,不被民众理解。有次我们接到实名举报农村基层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的案子。查实线索后,我们按照办案程序紧锣密鼓办案,从初查到最终起诉到法院,需要一个过程。但举报人不理解,认为我们故意拖延,官官相护,情绪比较激动。我们只好跟举报人不断解释,等案子移送到法院,举报人对我们的误解才消除。这个例子虽然不是以退为进策略带来了困扰,但说明很多民众不了解检察院的工作性质和程序,办案人员可能因此承受一些压力。

与说情人“合作”

《方圆》:作为侦查办案总指挥,承受的压力很大吧?

朱军辉:有压力是肯定的,但在这方面还扛得住。我认为一个总指挥除了抗压,还得有大局意识。什么时候在台前,什么时候需要在幕后指挥,是需要指挥艺术的。有些案子,我不会冲到第一线,我在一线办案,可能更容易暴露给外界我们办案的力度,也容易让我自己招致很多说情人。如果我不在一线,说情人找到我,我可以以暂时不了解案情为由拖住说情人,给办案人员争取取证时间,等办案人员把证据都固定了,再找我说情也没用了。我什么时候在一线呢,当嫌疑人进入警务区,我必须在大屏幕前指挥。

《方圆》:对于说情人,你不回避,也不给其机会。

朱军辉:不仅不回避,有时候我们也会与说情人“合作”,当然都是在法律规范之内。为什么这么说呢,嫌疑人对我们办案人员多有戒心,我们跟嫌疑人说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对其有利,他不会信,但说情人与嫌疑人是个人关系,我们可以说服说情人跟嫌疑人讲道理。说情人作为中间人,有时候也有利于案件突破。

《方圆》:据说无极县以前的办案成绩一向不好,但近两年大有改观,有什么秘诀?

朱军辉:办案程序规范了,人心也稳了。现在每起案件我们都会作初查报告,分析走向,进行社会舆情的研判,还有安全方案预案等。以前,这些程序多是敷衍了事,有一年我们甚至出现过零办案记录。现在,我们的宗旨是,力争将每起案件都办成铁案,这本也是我们的办案职责。

篇4:题海战术背后的艺术

而我独处一室,画了不少年的画,已经习惯了自己一个人默默思考,而渐渐疏远了对言语的表达。写文章已成了很痛苦的事儿,自己已变得笨嘴笨舌。

所幸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并不是滔滔不绝的口才,而应该是作品,真正感人的作品。

我始终相信艺术本质的最深层总有些不可言说只可意会的东西,甚至只是属于艺术家个人的领悟。就像科学家与心理学家没弄明白人类的意识一样,要想把艺术彻底说清楚几乎不可能。如果它能够被还原主义分析得条清缕析,那么艺术就没有那么大的魅力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所以我十分沉迷创作时的思考,用思考去捕捉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玄妙之处。

我没有很高的理论水平,画画画久了,教学搞多了,只是对艺术实践积累了一些个人的想法,下面的文字就是围绕它们而生发的。

画画,必须懂得二法:一个是古人之理法,一个是自然之理法。

二者的领会过程是交替的,也就是说对它们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当代中国画创作正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如何将中国画这支看似老迈的触角深入当代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当然需要大勇气,但更需要的是大智慧、是切实的办法。正确认识传统、体味传统、掌握传统,同时又关照当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尤其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背景下,这个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为何现在中国画坛出现了这么多不中不洋、不古不今的“怪玩意”,问题就在于平衡的错位。依我看来,这个看似难以捉摸的“平衡”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相对宽容的三维空间。并且它依照各个艺术家对传统理解的深入程度及对当代生活的热爱程度,会呈现出或大或小的变化。不难理解,如若画家自身程度肤浅,这个展现于他面前的空间必然小,平衡当然也就愈难找寻。

朱光潜先生说:一个艺术家一半是匠人,一半是诗人。我天资不高,但生性浪漫,对生活的敏锐往往只在直观和具体的事物中体现出来,我在意的是普通的细节。所以我常常不能集中精神。我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人和自然的千般万种、交错繁复的焦虑,我甚至会对自己古怪的想法感到可怕,但同时又会抑制不住地去狂想。为此我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断断续续的失眠。它已经陪伴了我十几年。一开始我为此烦恼抓狂,现在我倒觉得是件好事,可以在夜阑时分让自己更清醒地思考问题。可是想要在画面上捕捉住这些无言默语、抽象无形的生命思索,不喜张扬的我感到了自己画笔的软弱无力和画面的苍白贫乏。

没有哪一种个性绝对不适合画画,画家画画关键在于摸准自己的秉性品格,就像手表的齿轮要咬合一样,若再加上勤于思考,常拧发条,渐渐磨合,定有所成。但完全把自己弄明白谈何容易!如果一味发蛮力,强而为之,注定一辈子别扭尴尬。我相信:特别的感受自会产生特定的形式。我努力让我的内在感情迸发外化,外柔内刚的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样的绘画风格:质朴、凝重、浑厚、沉静——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合适的艺术语言来传达我的感受。

悲剧比肤浅的喜剧、戏谑剧更直指人性。这种悲剧似的美,或者叫“审苦”式的美,一直是我的追求。我很敬重中国的传统,但却无法轻松地表现传统的母题,总试着用笔墨去表现、去捕捉当代人、当代社会深处的东西,尤其我们现处的社会环境使得我们的知识分子对人生、命运、社会、未来比常人更复杂地去思索。

但凡以人物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无论东西方,能够让人铭记的几乎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冲击着观者的灵魂。哪怕是西方的宗教画中神话人物也不能例外。恰如莱辛在他的名著《拉奥孔》中所指出的神也要有“人气”!中国艺术中人性的光辉不是泯灭了,而是被压抑了。我们能否重拾人性,高举火把,在现在更具意义。

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有本书《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终将消逝的黑夜”。这可能就是我内敛个性的根源。未来我无法预测,也许有一天我“大彻大悟”,到达幸福的彼岸,弃悲从喜,弃重就轻。但我俗孽未了,着迷苍生。

我不清楚是我选择了它,抑或是它选择了我,恍若庄周梦蝶。

篇5:艺术市场行情的背后

会“衰退”还是会“增长”

一些市场专家认为,目前艺术市场虽然仍延续着某种增长的走势,但在整体经济走弱的大环境中,也已经呈现出“衰退”的迹象,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市场行情已经出现明显的分化,而在今后,这种分化的情形将会越发地明显,尤其是在前期领涨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领域内,其增长幅度已经趋缓,而价格的滞涨则会进一步带动整个市场的“衰退”。

而另一些市场专家则似乎依据现实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虽然当今的艺术市场,因投资性资金的大肆侵入而呈现出进一步金融化的特征,并由此形成了艺术市场与金融投资市场的相关性,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艺术基金所带来的“金融杠杆作用”,然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依旧处于一种理论性的探讨层面,或者说是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譬如说现当代艺术的部分,因这些“新钱”的进入而显得更为突出与鲜明,“但这无论如何依旧是市场局部性的问题”。

在艺术品市场中的更多情形,仍然是传统的“个人财富的购买方式”,正如苏富比公司的专家所介绍的那样,“最大的买家仍然是那些超级的富翁们,金融投资市场的任何风波对于他们而言的确影响不大”。

市场不明朗时不要追高介入

内部的因素,指的是艺术市场的内部结构与热点轮替。自2006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内部结构的确呈现出了某种显见的激烈变动。

首先是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呈现所谓的“多头化”,其中以伦敦对纽约的挑战,以及全球新兴艺术市场对西方艺术市场的挑战,尤其引人关注,其结果是艺术市场的机制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而变得更有效率,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资源更趋丰富,而市场风险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分散。

其次是市場热点出现了明显的轮替,在欧美市场中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印象派的行情轮替,而2002年后随着当代艺术的行情飙升,又实现了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行情轮替。在中国也是如此,2003年出现了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为核心的市场行情,而到了2006年行情热点则切换成了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如果说前期的上涨过程是建立在这种“有上有下”的行情基础之上的话,那么未来的行情发展,或许也可能通过同样的“有上有下”的机制,来实现新一轮的热点替换,进而实现平稳增长的长远目标。

篇6:题海战术不是中考复习的出路

一、内化“三基”

我们知道不管中考的题怎样变化, 都是以基础知识为主, 而一些综合性的考题都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抓好基础知识是最根本的中考复习之道。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试题的易、中、难的比例是7∶2∶1。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 只要梳理好课本知识, 拿下基础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有的教师在这个阶段还是不厌其烦地印发重重复复的资料或训练题, 认为重复多了学生可以加深印象。其实过多的重复, 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最终使学生身心过早地疲惫, 影响复习的情绪, 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师应指导好学生根据考点, 整理知识, 归纳分类, 让学生明确考点, 明确要求, 掌握重点, 并通过适量的针对性训练, 促进“三基”的内化, 将单一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 构建知识网, 使知识系统化。这样学生复习目的明确, 基础扎实, 思路清晰, 学有所得。

二、专题复习, 精讲精练, 杜绝题海战术

在当今的中考复习中, 很多教师在分单元复习完之后, 接着就是进行大量的综合训练, 枯橾地重复测试、讲评、测试。不断地、尽可能多地不加选择地寻找题目来给学生训练和考试, 可谓用心良苦。学生变成了做题的机器, 没有了自我, 身心都受到极大的“摧残”。中考成绩证明, 这样的复习效果很差。

“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老话不无道理。教师在复习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才是上策。设专题复习, 主要是帮助学生活化深化课本知识, 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专题的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按中考题型开设专题, 按知识类别开设专题, 按学生平时学习的“病历”开设纠错专题, 也可以开设重点知识的专题及开放性、联系社会生活的专题等等。但是, 不管专题的形式怎样, 其目的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同时, 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巩固专题知识是必要的, 但是要做到精选精练, 千万不能把专题开设成“题海专题”。

我认为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更加具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目的性, 不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复习的效率更高。由于通过专题复习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 会始终保持一种高涨的学习劲头和跃跃欲试的激情。这样在中考中才会取得好成绩。

三、调整好心态

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好的心情, 没有最佳的心态, 原来有再大的能力、再高的水平, 临场绝对得不到充分发挥, 反而会发挥失常。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同时, 还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 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当然心态的调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也不是一位两位老师就能够完成的, 而是一个长期的、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过程, 需要每个相关的教师都要参与、坚持。首先, 教师本身要以一种热情、开朗、轻松的心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只有这样, 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给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 从而感染学生, 调动学生的激情, 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其次, 教师不要给学生加压, 而要善于给学生减压。在总复习中, 学生的成绩肯定是有起伏的, 一旦有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 从学校、年级领导到班主任、科任教师都会显露出紧张的神色, 于是走马灯似的开学生会, 开尖子生会, 班主任找个别学生谈话, 科任老师找个别学生谈话, 其中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话题:努力、努力再努力, 争取下次考试要达到多少分, 中考才能考上重点学校。同时学校和科任教师还以为训练量和考试密度不够, 从而加大了训练量。我认为这样的谈话会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本来考得不好, 心理压力已经够大了, 老师再定出更高的目标, 使他们的心情更加焦虑, 一旦达不到目标, 会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 更加没有自信心了。教师不必过多地强调考试分数, 要让学生知道分数的不稳定性是正常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自我评价, 不要定出过高或过急的目标, 也不要把中考作为唯一的出路。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某次测试的失利而丧失自信和斗志, 从而使学生消除焦虑的心情, 从中解放自我, 以平常心态投入到复习当中。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身体锻炼, 增强体质, 增强身心的承受能力。因此, 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心态, 除了自身的因素外, 教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篇7:良人与音乐背后的艺术

“良人”主创张志伟除了是名专业的音乐人外,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幕后制作的授课老师。本文希望通过记者与张志伟的对话,了解中国原创音乐、小众音乐,以及除了大众了解的歌手之外的音乐背后的艺术。

中西结合:古典的名字,现代的模式

音乐周刊:“良人”是什么意思,为何取这样的队名?

良人:“良人”在古语中是“夫妻”的意思,也是“两人”的谐音,寓意两个人的声音。我和我妻子有着共同的音乐理念和音乐理想,所以便组成乐队一起去在追逐音乐的道路上探索,“良人”则是能表达我们再好不过的名字。

音乐周刊:音乐团队的模式以及在音乐作品、演出里是怎样的分工?

良人:乐队中只有两个人,我妻子负责录音作品和演出现场时的演唱部分,我负责所有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出中的现场演奏。

演出的表演模式现在国内虽然还比较少,但是在国外已经普及,尤其在欧洲是非常流行的一种现场形式,一个人演唱,另一个人进行所有音乐的演奏,除了现场乐器的使用外,其他大乐队所需要的乐器,以及乐队现场做不到的音效音色等,全部都可以由电脑操作音乐软件及音源来完成。这种表演形式是在很多年前我和外国音乐人的交流中接触到的。

这种演出模式的好处就在于,在人数少、阵容小的时候也能完成完整的音乐,可以避免团队人数太多时,在音乐或其他方面产生过多的分歧。现在国内也开始有这样表演形式的演出团队出现,比方说“安与骑兵”。而被中国听众所熟知的new-age新世纪音乐代表“恩雅”这位歌手,十几年前她的制作团队就是这种只有两人的团队。当然,两个人的音乐作品也分为录音棚作品和现场作品,现场如果需要其他乐器来进行演奏时也是可以加入其他乐手的,而录音作品的创作大部分就是两个人来完成。

音乐周刊:你前面说到,电脑可以代替大乐队中其他大部分的乐器,具体在演出中,电脑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良人:除了现场演出中不可被替代的歌手的演唱外,电脑基本上做了所有其他音乐部分的铺底,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现场演出时,通过演奏合成器在适当的时机里加入SOLO和炫技的部分,来更好地点燃现场气氛。

融合音乐 探索风格新道路

音乐周刊:良人的音乐定位是什么风格,为何会选择大部分以少数民族语言或者仅仅是哼唱形式的这种风格来进行创作?

良人:我们的音乐属于“世界音乐”这个大范畴中,在古典音乐、传统音乐和流行音乐之间探索的第三条道路。既不是传统古典,又不是普遍的流行,有文化背景,也有相对严肃的题材,还有新音乐元素的探索。

我有一种个人的认识,人声在一首音乐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唱人们能听懂的、所熟知的歌词,好处在于能很好地将你想表达的音乐内容让听众产生共鸣,被听众所理解。但是也有坏处,音乐内容就容易拘泥于字面,仅限于字词句所能表达的意思。而选择人们听不大懂的语言,如佤族语、彝族语、蒙族语等来进行人声演唱的时候,听众就会更加去留意人声作为音色的使用,不被文字所干扰,就更会去在意作品中想表达的音乐情绪,这样音乐就到位了。其实任何音乐的形式都不是很重要,什么音乐都可以深刻,只是很多常见的风格、音乐语汇已经被使用太频繁,什么风格必须有什么样的音色、什么样的唱法,所以我们要不拘泥于形式,包括常规的声学乐器、民乐等,不完全遵循各自的经典演奏方法,一切为我们自己的音乐语汇服务。

音乐周刊:你经历了怎样的音乐历程才拥有这种“融合理念”去创作音乐?音乐主要的创作方式是什么,想表达什么?

良人:我们最开始正式学习音乐是从古典音乐开始的,之后痴迷摇滚乐。两者的结合让自己对于音乐的包容度变得很大,同时不满足那些经典的声音和风格,寻找很久觉得真正适合的东西就在从小生长的土地以及熟悉的风土人情中。所以,用西方的音乐制作技术以及理念重新看待传统,便有了所谓的“融合理念”。不需要去给音乐做出系统的归类,良人的音乐在首次聆听时,你会发现找不到任何一首歌曲相像。我们的很多音乐都是因为类似“行者”的经历才有的。去旅行、去远方,在那些我们不熟悉的地方看到很多知名的建筑、不知名的美景,陌生的部族、新鲜的歌谣,这些都成为了音乐创作的动力和素材,在心中慢慢发酵,之后便有了新的音乐。比如《神之舞》是在描述泸沽湖边摩梭人的转山转海带给我们的意境。《阿依几几》起先是由一对彝族小姐妹哼唱的歌谣而来。《乌衣巷鸣》是我们走到南京乌衣巷时,脑中瞬间涌现刘禹锡的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彼时彼景感触颇多,之后歌词和旋律很快便写了出来。创作音乐这么多年我们依旧保持每年有一定量的创作,并从中找出精品去做细做好,保证到最后呈现到听众耳朵里的音乐,都能经久不衰。但是这非常难,比方说曾经听到的藏经的吟诵,从有了创作理念到成品出来,花了6年时间才让自己消化完、理解透,才以自己的理解编制成音乐作品。聆听良人的音乐,需要沉下心来,安静地聆听,会得到不一样的领悟。

音乐周刊:在音乐作品中具体是如何体现融合理念的?

良人:例如《梦中的额吉》这首歌的旋律就是古老的民谣,是蒙古族的基调。在唱法也运用了原生态唱法的技巧,这些就是中国古典音乐部分。而再次创作改编中的其他部分就运用了流行音乐里编曲和配器的手法,并加入了电子音乐的元素。古典和现代包括电子音乐的融合,最后就再现了歌曲想表达的静静的思念。因为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回头看的时候总是会有不足和遗憾。

音乐背后的艺术与技术

音乐周刊:良人音乐幕后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良人:音乐大部分是独立制作完成的,除了一部分改编的民谣,作曲部分都是自己完成。我的好朋友江又禾担任了一部分歌曲的作词工作。音乐整体来说并不是常见的风格,所以在编曲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尤其是那些古老的旋律,不想在重新创作时失去其特有的神韵。有些音乐的编曲最长花了1年多时间,反复地修改。从乐器以及音色角度来说,我们比较喜欢电子音色以及非常传统的民族乐器,它们可以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当然,这需要一些创作技巧,比如把古老乐器重新采录然后制作新的声音。

nlc202309040617

编曲完成后是录音与混音的过程。在这其中我们不太会去遵循常规制作手法,因为在良人的音乐中,人声也是一件乐器,所以对于人声的录制以及混音需要根据整首音乐的感觉去创作。这也是独立制作的优势,在音乐的制作部分也区别常规唱片工业中的制作手法,让音乐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理念。

音乐周刊:你提到的编曲和配器,大众要怎么去理解?

良人:配器是作曲里面必学的一门学科,在配器的学习里,可以了解每个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给乐器分配声部在音乐作品中合理的使用方法、搭配原则,及如何使用乐器去创作。编曲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伴奏。除去人声以外、其他所需要的乐器的制作搭配,最后形成各个乐器的和谐,完成完整的音乐。简单的说,编曲决定了一首歌最基本想表达的精神、风格、特点,决定音乐作品中使用什么乐器。当然在编曲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人声,人声本身也是一件乐器。

音乐周刊:录音和混音的概念有什么不同?

良人:现在作曲和从前不一样了,乐手演奏后,用录音技术把原始声音通过话筒采样变成数字音轨,这就是录音。而现在的音乐作品中出现了多音轨录音,就是把所有乐器分别录制成音轨后再合到一起,合起来的时候就会发现音轨之间在频率、空间、音量上会出现打架、相互干扰等现象。混音就是通过对每个乐器音轨、包括人声在内的所有轨道的频率、空间、音量从新调整,让所有音轨通过从新混合后变得融洽、更加好听,现在大家经常能看到的一个词语REMIX就是混音的英文。现在通过对音乐作品进行混音,已经能达到混音前后变成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就好比是二次创作。混音能让原本干瘪的作品充满空间感。

音乐周刊:如果把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比作一个人,你觉得是怎样的构成?

良人:歌词和旋律是这个人的灵魂和内在;配器编曲是这个人的骨架和肉体;录音和混音是这个人的衣服。衣服穿的好不好看很重要,但是内心不美、身材不好,也没有太多用处。

音乐周刊:你音乐人之外的身份是老师,两个角色是怎么定位的?

良人:老师是事业,音乐是理想。在学校主要是教两部分课程,一是音乐制作,简单地说就是把音乐实现唱片化,如何把有了灵感的旋律变成一首完整的歌。传统中大家说的作曲是古典派的,写出的都是室内乐和交响乐,而音乐制作更多的用处是创作现代音乐。二是声音设计,我们在电影、游戏、电视剧、广告中除了音乐之外,所有听到的声音,比如烘托气氛的音效,对白后铺底的音响都是声音设计的范畴,它需要音乐制作以及录音混音等结合。音乐制作中所需要的音源,也是运用声音设计的技术去采样制作完成。这是近两年来国内新兴的音乐行业。

选秀的现在,原创的未来

音乐周刊:如何看待现在中国的原创音乐?会让自己的学生去参加音乐选秀吗?

良人:现在中国原创音乐生存空间已经好了很多,小众音乐也已经不像以前被统称为地下音乐了,并且喜欢各类小众风格的听众也随着品位的提高增加了很多,形成了喜欢各种风格的音乐群体。口水歌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生存音乐,现在的人们越来越追求音乐的品质,未来发展是非常乐观的。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有感而发,都可以去写自己的原创歌曲,但写歌和音乐制作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写出的歌曲还是要交给专业的音乐人士去制作,才会在音乐质量上达到标准、精细。

其实我和现在许多音乐人的观点不一样,我觉得选秀节目多并不是件坏事。节目一多,大众看的多了,眼光和口味就刁了,节目之间也会互相攀比、竞争,像《我是歌手》就比之前的其他节目在音乐质量上有所提升,优秀的节目才会生存,选秀的发展会是良性的。

我提倡学生去参加选秀比赛,那会增加很多经验,得到很多的磨练。至于是否能得到名次,有些事情也不光是实力说了算的。

音乐周刊:对于未来的音乐,你认为会到达什么样的音乐高度?

良人:身为音乐人,肯定希望自己的音乐成功,我们所做的音乐在现在来看是比较小众的,想达到一定的高度、广度,还是有一个比较艰辛漫长的过程。但是我希望良人的音乐是耐听的,就像某听众给我们留言说:“你们的音乐就算十年后,也不会过时。”不管10年、20年,我们会坚持把音乐做下去,让更多人可以知道这种新音乐、新声音的存在。

上一篇:红楼梦人物赏析之晴雯下一篇:谈四季(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