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过程性评价

2024-07-23

作业过程性评价(共6篇)

篇1:作业过程性评价

教育叙事

关注评价改革

二 道河农场小学 孟凡华

下午,临近上课,佳俊同学拿着一张纸走到我跟前:“老师,你看,我去调查了,这是我的调查记录!”我有些意外,因为他平时总有各种理由不参加实践活动。我把目光移到他的脸上:满头大汗,一双眼睛望着我,明显带着某种期翼。要是换了别的同学,我会强调他应该保护好调查记录不要弄得又脏又皱,应该„„可对于他,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主动,我摸摸他的头,笑着说:“真不错,你进步了!先去上课,好吗?”他兴奋地一溜烟跑了。

课堂上,我有意走近佳俊所在的小组,想的是更关注他们对佳俊的评价。只见他一改过去不安分、捣乱的表现,也和大家围成一堆,也拿出自己的“成果”说:“你们看,这是我的调查记录。”A生:“又脏又皱,字又乱,看不清楚,哪能要?”B生看到我在旁,对我说:“老师,那天我们设计采访问题,他不但一个问题都没想出来,还捣乱。” 此时,佳俊一脸的不在乎,但我知道他内心是感到委屈的。从这情形看来,大家是深受过去对佳俊否定看法的定势影响,于是对他这次的表现仍然看不上眼,对他的评价尽是“挑刺”。这时,我靠近他们,亲切地说:“以前你们不是希望他能跟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吗?”D生:“是呀,以前他从来不去调查。”我说:“现在他去了,这和以前比起来怎么样?”E生:“是呀,尽管他做得不够好,但比起以前也算进步了。”我说:“那是不是值得表扬呢?我们总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人呀!”F生:“对呀,我们应该评他个‘进步奖’,不是吗。”我接着说:“其实他也想做好一点,那就得慢慢跟大家从头学呀。佳俊,是不是?”他点了点头。后来,我又和佳俊个别交流,听他说那一节课上,由于表现好,大家还评他一个‘合作奖’。

传统学业评价采用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纸笔测验,把考试作为学业评价的唯一手段,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考试的目的就是筛选学生,从而把学生分好等次。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思想,把学生作为课程或学业的价值主体,从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走向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依据,主张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发挥情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增大,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具体而言,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2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 调“学生发展”的评价3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我想,这一评价结果与我引导说的那两句话有很大关系。孩子们的活动评价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在学习如何评价这一过程中,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必不可缺,这样的引导会使学生们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别人,除了横向对比,也懂得纵向对比,多发现、多肯定“闪光之处”。老师的评价观、评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评价指向。反思教学以往的种种,我是不是无时无刻在无意识中为孩子们“挑刺”呢?看来,除了指导、要求他们努力把实践活动做得更好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在如何完善评价上多下功夫。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篇2:作业过程性评价

赞科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融入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但长期以来,小学生评价一直沿用终结性评价,期末“算总账”,这种评价方法把本身并不科学的评价结果视为教学成功与否的惟一标准,强调的是对人的甄别、选拔的功能,其目的是选择适宜于更高一阶段学习的人,在淘汰、选拔的过程中,使大多数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因此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评价是以人为出发点,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具核心特点是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达到的“三化”是:1.评价主体互动。2.评价方式动态化。3.评价内容多元化。

语文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如何才能最有效?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活力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目标

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必须首先准确定位评价的性质。我们所说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是指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一种综合性评估。这一综合性评估,既可以是针对学生某一学期或某一学年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状况的阶段性测查,也可以是针对学生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层次等状况的总结性测查;这一综合性评估,是对学生某一学期、某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语文知识水平、语文能力情况等的显示,因而也是一种目标参照性 1 测查,即主要词查学生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整个小学阶段对语文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目标是评价的依据,又是评价所致力于达到的终极结果,因而可以说,没有评价的目标也就无法进行评价。我们所构建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的目标体系,既应包含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目标,更应着力构建好每一学期、每一学年和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使之包含小学阶段各学期、各学年直至整个阶段的学习要求,全面反映小学阶段各个时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要求,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层层递进、能力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完备型整体系统。

二、评价应建立在尊重学生,重在鼓励的基础上。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对象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对语文学科来说,语文的学习与数学的学习有很大差别。数学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而语文则不然。它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比比皆是。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的经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当然每一个人所获得的都不同了。过分的强调统一只能是扼杀了孩子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意识。因此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 成功中走向成功。故而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课堂上常进行的鼓励性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再试试。”“你真棒。”……无疑能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三、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是过程评价的途径。

语文教学过程性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多元化、立体化。教师的评价只是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成为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其手段有如下几点:

平时与阶段相结合。仅凭一两次测试,不能恰如其分地评价出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语文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调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查的“恐惧意识”,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但某些测查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传话、即兴演说、辩论赛等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高,但亦较“武断”,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可结合采用,从而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四、评价个性化、动情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一个少儿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他们渴望父母的赞扬,鼓励,渴望教师的肯定、欣赏,渴望同学们的羡慕、赶超。他们需要感受成功,成功后的喜悦、自豪,会促使他们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是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甚至于有的表扬成了贴标签。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若能做到准确得体,生动丰富,机智巧妙,诙谐幽默,独特创新,那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学生写出优美的作文,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教师真喜欢看你的作文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我不仅会大加赞赏,还会与学生一起体会精彩之处,通过我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引导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刻。

篇3:作业过程性评价

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中, 听说为先, 可见听说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技能的重要途径。如何处理外研社出版的新教材《英语》 (新课标) 里每个模块 (Module) 中的Unit 1 (听说课, 对话课) 教学任务,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训练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生真正掌握听说内容, 提高听说读的能力,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基于“把课堂还给孩子”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我对听说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以学生角色扮演取代录音播放的形式来进行每个模块 (Module) , Unit 1中“听说”这一环节。然后在Practice reading环节中, 全班同学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听说训练。但是如何评价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保持并提高学生对这一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呢?《新课标》指出,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 评价内容应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角度应注重过程性、发展性, 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对英语听说训练的兴趣和态度, 对角色扮演这一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 合作精神等都是提高英语听说训练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测定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用一种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 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正是这样一种评价方式, 它可以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进而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 并使教师获取在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 角色扮演在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基本实施程序

1) 课前选择表演者。课前按课文对话 (dialogue) 中的人物挑选出适量学生作表演者, 先帮助他们解决生词的读音, 并教会他们正确朗读课文的语音, 语调, 并让他们多次模仿录音机的发音, 确保表演者的发音没有较大问题, 再要求他们把各自的“台词” (即其所扮演的角色所说的对话内容) 背熟。

2) 课前检查。在上课前老师先检查他们的准备程度, 以确保台上表演的质量。哪些同学是本课的表演者, 直到学生上台表演前这都是秘密, 以保持全班的神秘感, 使得听课效果更好。

3) 课堂表演。课堂上要听课文录音的环节就由这些同学在讲台上“讲”来进行。

4) 课堂评价。有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过程性评价的课堂实践

3.1 评价形式

为了使评价简单可行, 又能对下一步的“教”与“学”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思考和调查, 教师采用评价表格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的对该学习活动的参与态度, 学习过程, 学习方法及学习效果等。评价形式有“师评”, “他评”和“自评”三种形式, 其中评价有非正式评价 (口头的) , 也有正式评价 (纸质的) 。

3.1.1 对于在讲台上进行角色表演的学生

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后, 教师应对表演者给予适当点评, 但一定要遵循“尽可能多表扬”的原则, 此为“师评”, 是一种即时的、随机的、口头的评价。虽然不正规, 但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调节与激励, 也是对学生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此外在班上按学习层次选出各层的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 评委会的成员本着公平, 公正, 为同学的学习服务的态度, 对每次参演的同学进行打分, 并给出适当的公正的评价, 评价包括优点和不足。参演同学的评价表由评委会统计好分数并作出评价, 可以在课后公布在班级公布栏上, 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指导。

每个进行角色表演的同学都应对自己在这一学习活动的表现, 学习收获进行评价, 总结, 以利于以后更好地进行这一听说训练的学习。

3.1.2 对其他没有在台上表演的同学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Practice reading环节中, 以小组的形式在座位上进行角色扮演这一听说训练。老师需在课室里巡视, 并给予适当评价, 此为对这部分同学的“师评”。每一个对话组中, 大家共同讨论, 对每个组员进行评价, 此为“他评”。“自评表”则适用于全班同学。

3.2 评价内容

3.3 评价结果的作用

这些评价表格, 除了在公布栏上张贴之外, 其它的由学生本人保管, 教师定期收上来进行分析, 总结。学期末再交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作为期末考评的参考依据。这样学生可以对一个学期的听说课学习过程、进步等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不仅能增强其学习动机, 更能对下一步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即把评价结论反馈给学生, 让学生借此来改进学习;另外, 教师也借助它来改进教学。由于教师利用评价结果来改进教学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所以主要就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进行论述。

当教师把评价结论反馈给学生时, 就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 是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一个主要任务。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 需要不断地纠正、引导学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4 教学反思

在英语听说训练这一教学活动中, 过程性评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精神, 以及调动学生的“听说”积极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 笔者对英语教学过程性评价积累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还有如下问题有待探索:

4.1 如何保持学生参与过程性评价的积极性

在“自评”和“他评”中, 一些学生没能完全认识过程性评价对其英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因而在“自评”中不够认真, 应付了事。也有些评委会成员碍于情面, 没有认真评价, 几乎每个表演者都给了很高的分数, 优点很多, 但不足方面几乎没有。因此教师要进行指导和规范要求, 并适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 保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4.2. 如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他人的个体, 每个学生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可能都会与别人不一样。而用同一份评价表来评价不同的个体, 存在不够科学, 不够人文的做法。因此,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仔细观察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讨, 以期找到更有针对性的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 让每位学生得到帮助和激励, 对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摘要:《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 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从而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新英语课程标准》同时还要求:“积极有效的评价应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应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作用。笔者在过去一年里, 在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尝试了过程性评价, 本文拟对评价的实施方法作初步的探讨和反思。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教与学,英语听说,角色扮演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州市高中英语学生学业质量检测体系实施方案 (试行) [M].中学英语, 2005.

[2]刘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过程性评价[M].2007.

篇4: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

关键词 作业系统 过程评价 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过程评价是一种全新的学习者评价方式,学生的评价结果不再由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确定,而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并记录下来。本文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是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作业系统一方面将教师从繁重地批改作业的任务量中解放出来,另外一方面通过本系统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最终完成学生的过程考核。

1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的基本问题

1.1评价目的

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主要是运用网络技术,利用在线作业系统完成对学生所学课程学习过程的跟踪与记录。对不同学生而言,实现个人的纵向比较与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热情。

1.2评价内容

针对学生所学课程而言,是课程知识的掌握,但对于学生终身来说,是学习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养成学生端正的学习与工作态度,正确的个人剖析与认知,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故过程评价应从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1.3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教师评价,而是发展以学生、小组和教师的三方评价。过程性评价中的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是指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时,学生对于自己和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进行的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则是对学生自评、互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的事例进行的引导性评价。

1.4评价工具

正如海蒂·古德瑞德将量规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在表现形式上,它常常是一个二维表格,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一个量规就是一套等级标准,使用量规可以有效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量规评价既可以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进一步强化了对学习过程情况的关注,目前已经成为评价学习绩效的有力工具。

2基于在线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实施

2.1实施理念

过程评价是基于利用网络技术,借助在线作业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的活动记录情况(发表留言及资料下载情况)、多元化(个人、小组、教师)的评价完成学生的评价的一种思想理念。

2.2实施设计

本作业系统分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三类,管理员主要专业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公告管理等功能。教师主要有个人管理、题库管理、作业管理、成绩管理、评价管理、留言管理等功能。学生主要有个人管理、作业管理、成绩查询、评价管理、留言管理等功能。

2.3设计评价量规

量规评价既可以教师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学互评,利用本系统,设计以学生平时作业情况、学习活动记录情况、学生多元化的评价进行考查。此二维表各方面设计如下:

过程考核(60%)

此为学生某门课程的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考核表,其中学生最终成绩过程绩考核占60%,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其中的60%,评价占25%,学习活动记录情况占15%,具体细则参见上表所示。表格中的百分比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自行设置比例,操作灵活,更具有可操作性。

3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意义

本文介绍的基于作业系统的过程评价有以下优点:

(1)过程性评价能有效促进学习者自我督促和约束能力的提高。通过作业系统的在线使用,养成学习者主动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培养其端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逐渐成为更加主动、更善于思考、善于反思的学习者。

(2)过程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沟通、协作,培养评价和自我反省的能力。过程评价中学习者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自评与互评等形式,加深个人批判能力、鉴别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评价他人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沟通,培养了合作精神。

基于作业系统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减少了人为批改作业对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评分的准确性。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寻求操作性强、更合理的评价形式,完成学生的评价考核。

2012年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过程评价的在线作业系统研究》(项目编号:KJ1232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邵波.基于Web的在线作业系统的构筑和实现.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0(4).

篇5: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

一、目前国内关于过程性评价的三种观点

提倡过程性评价,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然而,“过程性评价”到底指的是什么?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因此引起了实践的混乱。目前国内的文献阐述的或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观点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基于“过程性的观察为主”的评价,评价的是学生的认知学习的过程。这种观点强调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过程,引导教师和学生去关注、认识、把握和改进学习的微观过程,提高元认知水平,从这一点来看是很有意义的。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通过评价的过程,比如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错误的分析,可以大致估计出学生的错误出在思维的哪一个环节上,进行思维的诊断,但这与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两码事。任何评价都需要有标准,提不出这样的标准,也就无法进行评价。微观的认知过程的评价标准是什么?现在人们对学习的微观过程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无法提出评价的标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包括前期的预备状态,学习中的各种思考与活动的过程,学习后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将“过程”单独提出来进行评价没有多大的意义。再者,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非常个体化的,表现千差万别,是否有必要对不同人所经历的学习过程进行价值判断,还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强调过程性评价是对心理学意义上的、微观的学习过程的评价,结果会使一线教师对学习过程与评价产生误解。如认为学习效果没有学习过程重要,强调形式化的“过程”并强行要求学生都经历规范化的“学习过程”,结果不仅不能导向学习过程的优化,而是适得其反。

第二种观点强调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典型方法或工具是“成长记录(学习档案)”或“表现式的评价”。这种观点导向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过程性评价拓宽了学习评价的领域,运用质性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正如上面所说,学习是一个整体,在学校课程的背景下,非智力的情感态度因素是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知识的学习及智能的发展紧紧结合在一起,很难加以分割。过程性评价显然不应该也不可能把对学生智能表现的评价排除在外。这种观点是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机械对应起来,认为前者评价了情感态度的方面,后者评价了学习的效果。这样的理解导致对成长记录的表现式评价的狭隘理解,把学习效果的记录与表现这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排除在外,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第三种观点认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解动态过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节,使计划、方案不断完善,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进行的评价,这实际上是从历史性的角度,将一个相对比较长的阶段(如一学年)划分成一些相对短暂的阶段(如一个章节),将短暂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成为过程性评价。这实际上是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在欧美发展起来、80年代在国内流行的形成性评价的观点,所关注的仍然是学习效果,主要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过程性评价的这样一种理解,显然没有把握过程性评价的要义,忽视了对学生在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及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按照这样的理解,过程性评价相当于进行课堂上的小测验和课后练习,不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的质的方面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关注,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年念导向。

到底过程性评价是什么?它评价什么?它是一种较具体方法更为上位的评价方式,还是一种相对具体的评价方法?如果不弄清楚,会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引起混乱,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本文希望通过对过程的评价和评价的过程的讨论,澄清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理念。

二、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

评价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功能?人们早就认识到评价的`本质是对事物和过程的价值或量做出判断、决定或计算。对评价一词,韦氏大词典的解释是:“评价,决定或确定价值或数量”;美国《心理学词典》的解释是:“评估(evaluation),一般说来是指对于某事的价值作决定;我国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的解释为:评价(evaluation),是指事物价值的判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教育评价,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本质和功能的理解不断深入,不断拓宽。

20世纪20~30年代,人们基本上只把学习评价的功能锁定在确认学习效果上。在科学理性思潮的影响下,评价似乎就是测量。如何进行测量,如何将被测量的行为加以量化,如何设计有效的测量工具,保证量化测量工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是人们关心的重点。30~40年代以后,受泰勒等人的影响,评价被看成是对目标和表现的吻合程度的确认。提出合理的教育目标并加以科学的分类,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教学达到的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焦点。到了60年代,评价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开始受到注意,人们开始注意到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互影响,利用评价的结果来诊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影响教学导向,评价的功能拓宽了。

从20世纪70年代时开始,就有教育家批评以往的评价只是注重学习的量的方面和忽视了学习的质的方面,要求从质的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到了80年代以后,人们更进一步认为,学习的质量不仅反映在学习的效果上也反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投入学习时的动机和他所采取的策略及获得的效果是三位一体的。评价不仅应关注学习的效果,还应关注学习的情态动机和方式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采用终结性的或传统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方式都很难加以测量和评价,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了解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资料并加以评价。与此同时,人们还认识到,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还对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回流作用,导向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通过回流作用,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交互在一起,成为学生发展的必由途径。新的评价理念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反映学习质量的资料,通过回流使评价与学习过程整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换句话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这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基础。

过程性评价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或者说是人生命意义上的学习评价。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评价将成为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学会评价将成为学习的一部分,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评价能力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只了解评价的知识还不足以形成评价能力,只有通过评价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学会评价。就学习的评价来说,这就要求评价主体和评价客体的融合,评价学生学习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校长和家长,也包括作为评价的客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价值主体的学生。评价的过程不仅包括学校外部的和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相互之间和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增加了新的含义,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与成绩的确认,不仅是诊断和改进学习的途径,还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目标。让学生经历评价的过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过程性评价理念的又一新颖之处。

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区别。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评价的是一个较小的时间段的学校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的一致程度。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同时又注意到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水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在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但这类学习的结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没有相应的方法,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由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而得到落实。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情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含了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全面重视评价的功能,包括确认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是被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价值,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鼓吹得到不断的优化,同时也共同构建对评价的理解和把握。

可以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过程性评价的优势和局限

(一)过程性评价的优势

1.全面。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也就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有注意过程,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及时。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民主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

3.灵活。过程性评价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

4.深入。过程性评价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各种评价方式,从学生本身,从同辈伙伴,从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深入了。

5.可持续。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过程性评价不是间歇式地进行,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随着评价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价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过程性评价的局限

第一,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对情态领域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就是对学习表现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

第二,当社会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衡量教学的效益和学习的成果时,评价的公平与公正上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第三,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评价的强度应该是多大才恰当,比较难以把握。如果过于强调评价,或评价的分量过重,很容易导致评价的过于频密繁琐,直至学生和教师不堪其烦。

第四,伴随过程性评价方式产生的还有许多新颖的评价工具,这些评价工具同样有着明显的极限。如消耗的时间过多,评价的视野不稳定,等等。如果不注意把握好过程性评价的实质而只是热衷于这些工具的使用,很可能导致评价的形式化。前两个问题是由于评价方式本身的局限而引起的,后两个问题是由于过程性评价相对较难把握,容易造成运用不当带来的。不管怎么说,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四、当前课改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提倡和强调过程性评价,是针对过去的评价过分重视静态的、可量化和浅层次的学习成果,而忽视动态的、难以量化的和高层次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而提出的,对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保证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校长和教师甚至说,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于评价的改革是否成功,因此,理解好、落实好过程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在实践中出现几种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方法上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对立起来,认为非此即彼。过去的评价有问题,就等于终结性的评价不好。甚至主张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的评价不好。甚至主张用过程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应该说,两种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各有各的优势和用途,既不会相互排斥,也不能相互取代。对目前教育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不要都扣在终结性评价的身上。

不要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排除在过程性评价之外。如,用成长记录或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时,学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优秀的作品放进其中,这些都是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效果,当工具中收集了一系列的作品时,这些作品也就很具体生动地显示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进程。

不应将过程性评价与某种特定的评价方法甚至评价工具等同起来。适合做过程性评价的工具很多,学习日记,评价表量表,等等,都可以是评价的工具。许多即时的、口头的评价中,教师或同学的肯定赞扬或否定批评,也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这时教师或学生本人就是评价工具。

不要过分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正如上面所说,过程性评价有优势,也有局限。现在一些人过分地夸大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不管什么情况都要用过程性评价,似乎只要采用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在评价方面存在的一切问题,包括应试教育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把教学和评价引入歧途。

篇6: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总结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我们仅仅是通过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方法内容卑浅,重终结性评价而轻形成性评价,重表面课程分数而轻内在主体性人格发育。这样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成为最终的课程分数的评判者,而学生建立在自省、自审意义上的自主性学习和发展难以实现,总是处于被测试、被区分、被选拔的评价客体地位。

这样标准单一的评价方式已经很难适应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二期课改下的当今课程教育。因此,在市、区教委教研室的指导下,在信息科技学科中我们开始尝试实施学生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要求我们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要求我们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着眼,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一、我们的实施重点

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改革了传统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模式,把原有评价模式中的优点传承并应用于过程性评价中,我们使教师成为由对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我们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施中,我们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要求每一位信息科技老师必需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和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更要求教师将评价重点由终结性转向形成性和过程性,并引导学生不但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学好”、更要“好学”和“会学”。我们在具体的实施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学生电脑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学生的电脑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电脑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电脑学习预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2、全面了解学生电脑学习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解题策略、思维或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3、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我们的方法

本学期,市教委又提出了《上海市信息科技教学指导纲要》,其中提出了基本的课程评价体系,其目的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等形式,对学生的电脑学习状况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更具体的指导和丰富了我们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在总结了二期课改精神和《指导纲要》精神后,我们对学生过程性评价方法做了如下的定位:

1、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第一目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电脑学习的水平,更关注他们在电脑实践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综合记录与评定,全面反映每个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

2005年杨浦区小学信息科技等级考试过程性评价情况分析 12、将单课学习评价、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综合入过程性评价。

3、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其中,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等级制;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和学期末终结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评价结果采取分数制。

4、在各种评价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加工、完善。

三、我们的原则

通过对评价方法的定位以及在这几个学期中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过程性评价原则:

1、体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原则

学生过程性评价体系是服从和服务于课程改革的,因此,评价要力求与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目标相一致,突出和推动“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和“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信息科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操作、信息理论经验)以及基本的信息思维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电脑这一工具的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电脑的意识;体会电脑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电脑的价值,增进对电脑的理解和学好电脑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

2、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状况为重点评价的原则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过程性评价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来反映学生电脑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的本质和新课程的基本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发展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不排除检查、甄别的功能,但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在于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基本功能。因此,评价要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主体的发展,重视对学生电脑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等,以实现评价的最大收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改进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开放性评价原则

学生信息科技学习是生与师、生与生、生与本以及学生与其它教育资源之间的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潜力和电脑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决定了学生信息科技学习状况的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刚性的、具体的标准来框定学生电脑学习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评价要力求开放性,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

5、以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对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过程简单化、格式化了,往往把课堂学习中最本质的、最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内容丢失了。而质性评价关注复杂而丰富的课堂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中完整和真实的表现,不仅考察“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面的考察。因此,学生信息科技过程性评价我们以质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评定。

四、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状况(即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程度)来评价学生的电脑课堂学习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三种状态,即学生的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

1、参与交往状态

①与老师、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理解。主要考察学生在进行各种交往的活动中,与老师、与同学之间是否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尊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理解,才能做到平等,才会学到知识与技能、提高电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考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一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二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三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即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是否还想继续进行)。

③是否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与同学、与老师、与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交流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考察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是否能保持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主要考察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够充分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觉器官积极踊跃参与了这一活动,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展示个人才能。

④是否有主动合作的意识。当课堂上有适合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合作氛围时,学生是否能主动合作,主要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思维状态

①是否能发现问题。一是是否经历了学习新知识的探索过程(可以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也可以通过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二是从学生听讲的神态、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实践活动等多种信息的收集中判断学生是否发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或差异,明确了课堂上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与目标。

②是否能提出问题。主要指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或提出的能够引起兴趣和思考的问题。

③是否能分析、理解问题。主要指在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时,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通过认真思考后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是否能解决问题。主要指通过探究活动,对某些问题或某些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有适度的成就感或满足感。

⑤是否有创新意识和作为。在探讨问题或解决问题中是否具有愿意发表与众不同见解的意识,表现为在回答问题、发表见解或解决问题时,既不愿意重复别人的意见又不愿意与别人雷同,喜欢独辟蹊径。

3、学习达成状态

①是否有满足感。一看是否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二看是否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对后继的学习充满信心,感到轻松。三看是否尽所能、展其长,感到

踏实和满足。

②是否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主要考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解释和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③是否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主要考察能否在自主活动中用自已的语言、方法对所学知识以及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进行梳理、归纳、表述,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4、特色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某一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并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就视为有特色。比如有些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很好的学,还能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或方法告诉、帮助别人,将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善于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或见解;在解决问题时寻找到了多种有价值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运用了某种非常好的方法出色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等等。

五、评价的形式

1、学生信息科技课堂学习过程性评价采用“课堂日志”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客观描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根据各学生在每节电脑课的学习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及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成效性,由教师作出评价、学生自我作出评价、学生互相作出评价

2、学生信息课单元学习阶段性评价、学期末终结性评价等主要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宜采用书面考试、小制作、小设计、小论文、调查报告、阶段性总结或科学探究等活动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科学探究等某些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不断取长补短,不应当以同一个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六、思考

在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示,发现了许多过程性评价的优点,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基本如下。

(一)过程性评价为我们带来的优点

1、评价更全面。无论从评价的价值取向,还是从评价的内容方法上看,过程性评价的理念更为全面,也就能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过程性评价既注意标准又注意过程,不试图用过于刻板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每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符合人的多元智能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评价更及时。过程性评价是与教学同时进行的共时性评价,评价和教学相互交叉和融合,教师和学生民主互动和协商,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学习中的情况,有利于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错纠偏。

3、评价更灵活。过程性评价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

4、评价更深入。过程性评价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各种评价方式,从学生本身,从同辈伙伴,从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角度获得评价信息,不像传统的评价只能测量可量化的、相对来说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效果,可以深入到学习的不同方面

和不同层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习进行描述和评价,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更深入了。

5、评价可持续性更强。不像终结性评价那样,过程性评价不是间歇式地进行,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都不间断地进行着。随着评价理念的逐步树立和对评价方法的逐步掌握,学生将评价作为学习的一部分,作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成为促进自己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困惑

1、评价的时效性。由于过程性评价更多地采用了开放的、即时的评价方式,特别对情态领域和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所收集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可能都会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就是对学习表现和效果而言,如果采用的是质性的方法,其标准也无法做到统一,其评价的过程和程序无法做到规范。

2、评价的公证性。当社会需要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衡量教学的效益和学习的成果时,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过程性评价由于较多地带有参与者(包括评价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的主观性和个别特征,很难证明评价的公平与公正,是否被社会所接受也就成为一个问题。

3、评价的量化。过程性评价贯穿于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么评价的强度应该是多大才恰当,比较难以把握。如果过于强调评价,或评价的分量过重,很容易导致评价的过于频密繁琐,直至学生和教师不堪其烦。

七、总结

上一篇:法律论证的正当性标准下一篇:九年级英语教学月考成绩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