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作文

2024-08-28

生死作文(共12篇)

篇1:生死作文

笑对生死作文

对于人的一生,生死总是难免不了的。可以说,从一个生命的诞生,死亡就已开始伴随着他了。因而,面对无法避免的生与死,我们何尝不以笑面对,用笑走完着由生到死的旅程,我想我们获得的是那份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

小沈阳说过:“眼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确实,生命的短暂令我们无法感知。而生命,作为生死之间的旅程,在其中我们会遇到痛苦、遇到挫折、甚至是生于死的选择。用笑去面对吧,笑看痛苦,我们获得的将会是一份快乐;笑看挫折,我们获得的将会是一次磨练;笑看生死选择,我们所得到的不仅是生于死的意义,还有着对于人生与生命的真谛。这就是笑看生命,这就是笑看生死的过程,它是一种淡定,一种乐观,是一种直视生死的力量。

笑对生死,不是浮浅的以笑面对生与死,它是一种积极、乐观、顽强,简言之,就是要顽强、乐观的面对生死。

谈到生死,便不得不想起那些生在沙漠,死在沙漠的骆驼草。它们艰难的生活在沙漠,在绝情的风沙中摇动身躯,生死的命运完全被大漠所吞噬。但是,它们依旧努力的生长,在恶劣环境中演绎顽强的生命。物且如此,人何以堪?当我们面对生命,面对生死,总会抱怨生命的短暂,抱怨生死的即逝,被命运所控制,被生死所主导。但看那似羸弱、脆小的骆驼草,在一曝十寒、风雨无常的大漠中,虽命运被控制,却依旧顽强生存,直至生命的终结。有人之所以不能,是因为还不能做到笑对生死,因为笑对生死的`人,即使命运、生命被掌控,也从不轻言放弃,轻言失败,直至奋斗到、顽强到、以笑面对到死亡。

笑对生死,它是以笑去面对生命,而获得人生与生命的真谛;它是以笑去面对生死的过程,成为一种直视生死的力量;它是一种以笑去面对生命的控制,而活的更加顽强,更加充满希望……它是一种看待生死的境界,是一种人生与生命的意义,是一种不惧生死,拼搏顽强的力量!

这就是笑对生死,以笑去面对生,以笑去面对死,以笑去面对这短暂的生死过程,你我将获得的是更具有意义的人生!

篇2:生死作文

生,是可爱的。芳草萋萋,虫声唧唧,流水潺潺,花儿摇香,芦苇映月,无不吐露出生的欢欣与快乐,无不显示着自然与静美。

死,是无可奈何,难以回避的。可人最高贵之处,是可以坦然地面对死、接受死。死得从容淡定,沉寂悠远。

子路整冠而受死,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项羽从容回身受难。这些人,欣然地接受了死,坦然地面对命运的`摧折,也成就了他们千百年不朽的名声。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着实道出了生与死的境界。生,如昙花之一现,瞬息瞬止,生命的短长,本无大意义,而生命的质量,却在于它的宽度与广度。

读历史书,感知一个人是否幸福,不以他的地位与财富,也不以他的寿命短长,成功与否;而以他活得是否有诗意、有趣味。项羽、岳飞、霍去病……他们的生,何其短暂,何其不堪,然而他们生命的进程何其壮烈,何其雄伟。

草枯草谢,花开花落,它们甘于平平淡淡,或散落山间,或处于庭院,静静地长,悄悄地开,慢慢地凋落、枯萎……体现的也是生命的静美和对死亡的淡然。

篇3:迈过“生死线”

刚刚过去的10月1日是国内快递企业申领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截止日期。根据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邮政法》及《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规定, 快递行业将实施经营许可制度, 申请的企业要符合企业法人条件, 即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 此前注册的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都不能算在内;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经营的, 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的, 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 经营国际快递业务的, 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200万元;快递公司员工必须持有快件派送和快件处理两种证书才能上岗, 并按业务开展区域, 本省、市须在30%以上, 国内为40%, 国际为50%。

相较之前的规定, 这一规定在法人条件、注册资本以及从业人员持证率等三方面均设置了更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对此, 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 “五年以后, 有能力从事国内快递的大企业估计只能剩下八家左右”。

如此看来, 新的行业门槛不仅会加速整个行业的资产重组, 提高产业集中度, 还会促使快递行业实现一次质的飞跃, 或许中国快递行业即将迎来新的“寡头时代”。

集中“应试”

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 在新《邮政法》公布前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 不具备经营快递业务条件的, 应当在一年内达到经营快递业务的条件, 并依法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 逾期不能取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的, 不得继续经营快递业务。“一年大限”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从2009年10月1日起, 国内快递企业便正式进入紧张的“应试”期。而作为准入门槛的法人条件、注册资本以及从业人员持证率这三个条件将直接决定国内快递企业未来的身份和地位。

在这三个条件中, 从业人员持证率由于涉及数十万名基层从业人员而显得格外复杂。根据规定, 快递企业员工必须持有快件派送和快件处理两种证书才能上岗, 而从事省内区域业务的企业, 必须取得30%以上的通过率, 从事国内业务的企业, 必须取得40%以上的通过率, 而从事国际业务的企业则必须取得50%的通过率。“鉴定考试要求员工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 这对快递企业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很多基层员工的学历都达不到, 如果限制学历, 一是很难招工, 二来也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而且考试是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的, 这也加重了企业的成本。”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递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据记者了解, 在过去一年时间内, 全国共有99.27%的快递企业派出18.5万人参加了快递员职业资格考试, 通过率为80%左右。按照人均考试成本为100元计算的话, 这场“应试关”至少消耗了这些企业1850万元的成本。显然, 实际产生的费用还远远不止。

对于快递企业集中“应试”的进展, 记者了解到, 截至2010年9月中旬, 上海已有152家企业取得了上海市邮政管理局颁发的在上海市范围内经营快递业务的许可证。而在全国范围, 目前已有近4900家快递企业拿到了经营许可证, 而按照2008年的统计, 我国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已经达到5000余家, 从这个数据来看, 超过90%的国内快递企业都拿到了经营许可证。上海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根据我们的观察, 过去一年的过渡时期只有10%左右的企业因为拿不到快递经营许可证而被淘汰, 而这个数字要比新《邮政法》刚刚出台时大家预期的30%要少很多。”但他同时指出随着行业竞争以及企业兼并重组的加剧, 很多快递企业难逃被淘汰的恶果, 30%的淘汰率将在一年内出现。

此外, 需要指出的是, 《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一年大限”只是针对在新《邮政法》出台前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而言, 而对那些在2010年10月1日以后注册或成立的快递企业, 他们仍然可以继续申请快递经营许可证。

资金门槛难破

过去的一年, 新《邮政法》的实施对快递行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在9月17日国家邮政局召开的新《邮政法》实施一周年座谈会上, 中国快递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达瓦表示, 今年上半年, 全国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均超过20%增长;1至8月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同比增长22.6%;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国有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快递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不过, “三大门槛”之一的注册资本门槛仍然对部分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尤其是那些经营省内快递业务的中小企业和以加盟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鉴于这种情况, 申通、圆通、韵达、汇通、中通、CCES这六家加盟制企业在“大限”之前联合向国家邮政局提出建议, 希望相关管理部门能为那些规模较小的加盟商延长3~6个月期限的牌照申请期。而在提出申请的同时, 这六家快递企业还计划推进偏远城市的小加盟商与其合并, 以此来达到《管理办法》的规定。

“实际上, 小企业之所以希望被合并, 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经营情况出现恶化。从目前来看, 微利、无利、亏损已经成为了这些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果不被踢出局, 那么只有被合并这一条路。”徐勇认为。

“专营”难测

记者还从中国快递协会了解到, 不同经营模式的快递企业的申请方式也有所区别。例如, 顺丰、U P S、D H L等直营经营模式的快递企业是要直接向国家邮政局递交申请, 而圆通、申通、韵达等以加盟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快递企业则是各地加盟商到地方邮政主管部门递交快递经营申请。截至10月1日, 由国家邮政局颁发的快递经营许可证仅280个, 其余大部分许可证均由各地方邮政管理局颁发。这一统计数据的最大好处在于让国家和地方邮政管理部门对目前快递企业的整体情况有了进一步掌握, 并对今后制定《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规定》 (以下简称“《专营规定》”) 提供了充分的数据素材。

不久前,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 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稳妥推进《专营规定》的制订工作。虽然马军胜的回答表明了邮政专营范围的制定需要谨慎并权衡各方利益, 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还是略显遗憾。

“邮政专营的细则何时出台不好预测, 但我认为对民营快递企业来说, 最后的细则要较之前的草案会有利一些。”徐勇说。

根据之前出台的《邮政企业专营业务范围的规定 (草案) 》 (以下简称“《专营规定 (草案) 》”) 规定, 单件重量在100克以内 (国家规定的特大城市市区内互寄的单件重量在50克以内) 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但这样的规定却遭到了民营快递企业的集体反对。很快, 《专营规定 (草案) 》就遭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叫停。《专营规定 (草案) 》的被迫暂时搁浅, 被看作是民营快递企业争取利益的一次胜利。

篇4:生死作文

林沛颖目前留学法国公立大学。

议论文要写得好,就得充分发挥想象力

“议论文立意很重要。”林沛颖认为,写好议论文,不一定要由题目讲题目,而是应该由题目引入要讲的主题,“议论文考查的是学生的梳理能力与逻辑能力,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说理,要把平时对事物的思考引导到里面去,认识得越充分,分析才能越深刻,说理才能越透彻。”

林沛颖说,要想写好作文,形成自己的观点很重要。“观点定生死。”作文离不开平时的积累,阅读要有深度,平时自己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思维也才能开阔。“像议论文,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合理,这些都是可以从日常阅读中去积累的,像《月亮与六便士》《自由在高处》《瓦尔登湖》都是很好的作品,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学习推理与逻辑的写作。”

在议论文中,辩证思维能力也不容忽视。林沛颖说,自己平时在学习中很注意进行分类学习,尽量用所学过的知识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想问题,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写文章,以发展、变化、联系的观点去阐述论点,丰富作文的内容,避免片面性,提升作文的认识层次。

“在高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写议论文经常离题,内容写得不错,但是不懂得规范。”后来,在语文老师的提醒下,自己多去看看别人写的范本,从中去总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老师在后面也进行了很多议论文写作的训练,拟一个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立意高低、人生角度宽窄都会影响到作文的质量。”林沛颖说,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很快找到了写议论文的方法,“不管是反复方式还是递进方式,只要紧紧围绕你的主题观点去论述,就不会离题。”

千万别扼杀自己的想象力

在林沛颖发表与获奖的作品中,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作者思维很活跃,想象力很丰富。”

林沛颖认为“想象力很重要,千万别去扼杀小孩子的想象力”。林沛颖说,因为妈妈是学医的,很重视前期的智力开发,胎教时期就会选择一些古典音乐以及小故事对她进行熏陶,在她的儿童时代也买了很多中外绘本给她看。

林沛颖家里氛围很民主、自由,在她懂事后,很多书都是她自己购买的。“我负责挑,爸爸负责付款。”只要她喜欢的,父母一般都会支持,“我看书类型没有什么限制,会偏喜欢一些有想象力的作品,比如漫画《外天楼》《无头骑士异闻录》等我都很喜欢,这些书的作者想象力都很丰富,而且随着故事的发展,思考的层次也越来越深,对我来说很受用。”

“议论文也是要有想象力的,拿到题目的时候你就要构思自己要写出什么样子的。”林沛颖说,很多同学认为议论文比较死板,想象力可发挥余地不是很大,其实议论文要写得好,就得充分发挥想象力,“像比喻论证,就是要靠想象力把一些例子形象化,描述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从而把论点说得通俗易懂,且优美生动起来。”

“小学语文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很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沛颖说,她小学在龙师附小就读,语文老师经常会做一些小实验,让他们去观察,然后再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写篇作文,“我们经历过的,再去写,比那些出个题目让我们去写好得多,能让我们在实际中去观察,然后激发想象去写,很有意思,也让我从此爱上了写作。”

看书要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我一直认为,墨子和鲁班一定是好朋友,墨子手工也很厉害啊,鲁班曾经做过一只飞鸟,能在天上飞三天三夜,墨子也有这么一段记载,所以我认为他们应该是认识的。”林沛颖看书过程中总会去探究一些背后的故事。

“你拿出一滴水,其实你是要知道一桶水的。”林沛颖说,很多人会去背名人名言名句来提高作文水平,但是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那段名言是什么意思,在什么背景下讲出来的,这样就会影响他们对这些名言名句在作文中的使用。

“初中的语文老师,一些古诗词会让我们连解析都要去背,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样的做法很傻,但后来觉得其实是有帮助的,这样能让你知道古诗词发生的背景,以及作者是在怎样的心境和环境下进行写作的,这样会加深你对一些古诗词的理解。”林沛颖说,初中,是她语文基础最好的时候,为她之后的作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相应地,自己也花了一些精力在背诵上,让她觉得语文学起来不是那么有趣。

“兴趣很关键,如果你对作文以及阅读不感兴趣,再怎么指导都是没有用的。”即使在高三复习的紧张阶段,林沛颖也坚持留一定的时间去看书,“阅读一开始不一定要读很深的书本,要能理解得来,才能培养读书的兴趣,也才能进行思考,不同的年龄段要读不同层次的书本,递进式的,才能让自己从中吸取相应的知识。”林沛颖认为,阅读在什么时候都不能丢,阅读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另外,也要适当去关注一些社会热点,把两者进行联系融合,能够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在写作中也就能得心应手,信手拈来了。

林沛颖说,自己看书范围还是比较广的,除了《意林》等文摘杂志,一些关于科普、美食、时尚的也喜欢,“喜欢一些比较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新视线》《知日》《恋物志》等杂志,它们每期都会分类对一些事物进行介绍,很有‘质感’。”除此之外,古典文学、针灸、风水五行之类的书籍她也会去看。林沛颖妈妈说,光看的书就换了四个书架:“书看得很多,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她作文的写感。”(摘自《闽南报》)

篇5:苹果的生死作文

桌子上放了一只苹果,很普通的,绿皮枯枝的那种。没人会多给她几寸余光,虽然她被咬了一口,不完善地残缺了一角。

她不会引人注目,她只是一只寻常的苹果。

她是苹果,但她不是使少儿联想到红日的那只可爱的苹果。她是苹果,她太普通了,普通到只是苹果,一只“死”掉的`苹果。

但她是活的,她被咬了一口,那圈齿痕,就像一张开裂的嘴愤怒地呐喊!她怨天,为什么安排她的命运如此悲惨,一生在平平淡淡中虚度,默默地生静静地亡。她怨地,为什么没偏心地多分给她些养料,那样她会长壮些,兴许就是她打在了牛顿著名的头上。她还怨人,为什么过早地采摘她,兴许她在树上的后半生会有精彩的奇迹发生。但回过头,她只有怨自己,为什么不斗争不拼搏,为什么安于现状,为什么……于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怒吼,她要求改变……可太晚了,一切都只能是默然无声地接受。可她仍有不甘,她继续吼叫,纵然沙哑了喉咙,流干了泪……于是这只苹果发黄了,没人再愿意去吃她,她被掷进了果壳箱,她的生命也就这样结束了。

篇6:生死作文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杰奎琳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以她的机智勇敢成功地躲避了敌人的搜查,保存了情报,保护了家人。当藏着情报的蜡烛越烧越短的时候,杰奎琳站起来,走到敌人少校身边,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敌人同意了,这样她保住了藏在蜡烛里面的情报。我觉得杰奎琳很很聪明,也很了不起。

这个故事很好,也很真实。我很佩服杰奎琳的沉着冷静和机智勇敢,她的智慧就像故事中的烛光,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

篇7:生死作文

宋江等一百零八位好汉终于受了招安。宋江领兵为国家在打仗四方,为国家换来了安宁。

然而,在征战中就战死了许多位好汉。后来就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后来,有病的病逝了,有的活到老逝去了……到最后宋江知道被高俅在酒中下,宋江也让李逵和下毒酒然后两人离开了人世。楚州人民在南门外修建了大殿,再正殿塑神像三十六员,走廊两旁塑神像七十二员,年年祭祀不绝……

就这样水浒传结束了。这一百零百零八位好汉我个个都钦佩!他们有的正义之士,他们的精神、品质值得让人敬佩。《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他把一百零八位好汉描写得很清楚。要不怎么是四大名著之一呢这本书交给我很多的知识,又让我进增长了一些知识!这后一篇,告诉了我:人会来到这个世界,也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生与死是必然的,只看你活的是不是精彩。想宋江等人这样的义士,死后就是会被人们纪年。虽然他们死了,但在人们的心中他们还活着!

篇8:足记:“生死”与“被生死”

先来说说足记的部分数据吧,截至3月22日,足记App的DAU超过300万,且增长还在持续,日PV达到2亿,日新增用户接近200万,累计总用户量也已经突破千万,新一轮的融资起价亦已在千万美元这一级别。

幸福来得太快,总有那么一些猝不及防,让这场故事显得更具真实感。

产品的路线斗争

“大片模式”是点睛之笔——一周之内,微博相机、友拍(人人旗下图片处理应用)都直接抄了过去,Camera360更是推出了KTV模式的字幕效果——创始人杨柳自己也对媒体略显无奈地表示,“足记在社交媒体上火爆后,我看到美图秀秀的移动总裁登录进足记,发了一张似是在巴黎游玩的图就走了,当时我就想,完了,他们肯定要做什么。美图秀秀算是国内最好的P图工具,我想,他们肯定也很快去做这一块东西了,他们可能比我还敏锐,果然,他们就迅速做了类似的功能。”

但是随着用户和资本的齐力推进,围绕这项功能的矛盾也愈加显效。

足记的应变,本是妥协与坚持并行,其团队的共识为:

“既然大家喜欢‘大片模式’,就把这个功能深度优化。”于是足记在迭代时将“大片模式”的入口前置,使其成为默认选项,方便了那些慕名而来的用户。

“‘大片模式’终究会审美疲劳,所以产品的宏观方向,仍然需要服务那些留下来的用户。”因此,基于足记的核心价值——用杨柳的话来讲,是“地点故事+电影取景”这种文艺场景需求的实现——这才是战略层级的定位。

不过,这种急中生智的权衡之道,并不能让蜂拥而至的VC满意。

一名与足记团队接触后的投资人说得非常直白:“增长带来的势能,如果不懂得如何充分利用,那就是对幸运眷顾的浪费,也会提高投资回报的风险”。

简而言之,VC希望足记能够顺势而为,将国产式的粗暴滤镜功能延伸到极致,以美图秀秀这种娱乐类型的工具应用为参照,做大用户规模,进而开始下一轮融资。事实上,这也是侧重务实的一个选项,对于足记团队希望引导用户前往电影的取景地去拍照、交友,大多数VC的反应是“中国远未拥有足够支撑这种需要的中产阶层”。

然而,在这场价值观的碰撞里,VC并不占据优势,因为待价而沽的是“网红”足记,VC至少在仪式上需要表现出诚恳和尊重,同时还得提防同行的夺爱。

目前,两边都还在慎重评估对方。

是意外之喜,也是噩梦

声名鹊起给足记带来的不止是意外之喜,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噩梦,足记团队根本没有计划迎接如此量级的用户与流量,就像一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不断有乘客被挤下车,留在车内的乘客也难以获得舒适体验一闪退、超时、卡死、崩溃、无响应、信息丢失——除了不断通过应用内通知、微博和微信向用户道歉之外,足记团队将一切力气都用在了克服技术难关上。

他们能够接受用户因厌倦而离开,但是问题绝不能出在待客之道上。

燃眉之急的时候,足记不得不关闭或降级了App的部分非核心功能,全力抢救服务端的性能。杨柳甚至在微信朋友圈里邀请各大云服务商提供入场全程服务架构开发的服务,这让足记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多了一支“国际纵队”:来自金山云等多家云计算公司的工程师——他们多半是杨柳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聚在一起,协力帮助足记解决服务器问题。

作为足记选用的云服务供应商,青云Qing Cloud从北京派遣了4名资深工程师,在介入诊断之后,青云发现主要原因出在足记业务架构的水平扩展能力上,足记团队只有3名工程师,其中两名是做iOS和Android应用开发的,很多架构上的代码都是杨柳的一个朋友兼职帮忙写的,谁也不曾料到这会埋下巨大的隐患。

一名工程师用一个比方来描述足记发生的问题:“就像一个公园,外面的访客和里面的空间其实并没有失衡,但是因为售票入口只有一个,所以所有的人流都卡在入口这里,外面死活进不来,里面又没有充分利用。”所以青云又从私有网络的部署着手,将流量负载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云服务器的敏捷和灵活,并不意味着它能够自动搞定所有突发问题,由于根本没有想到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涌入这么多的数据,足记在服务器上设置的硬盘空间写满了,都没有人意识到该去调整容量。”

除了应用服务器的水平扩容之外,青云的工程师将工作职能范畴也扩大到了足记的业务端上,比如数据库读写分离,调整缓存结构,优化SQL语句、引入非关系型数据库、调整影响CPU占用率的代码等。经过昼夜不息的优化,足记的后端系统已经进入稳定时期,资源负载趋于均衡,流量也稳定在每天30%的增长幅度。

“小步快跑”是很多创业公司备加推崇的技术理念,但是如果欠缺长远眼光,就很难回避这种“顺风路上扯后腿”的境况。在一次媒体访谈中,马克·扎克伯格也透露过,自己在初期创立Facebook时也是以千万级负载来要求网站架构的。

这场始料未及的灾难,也让足记开始招聘CTO这一岗位一尽管有人吐槽,这难道不是在创业之初就应该有的人选吗?

他们如何看待足记

关于“足记现象”,有些来自业内的评价,或许值得一听。

前快捷酒店管家产品经理朱坤在足记刚刚开始流行时就评价说,“足记这款产品,应该会是一个很大的‘杯具’。整体产品太重,爆火的功能太容易被嫁接在更适合它的其他产品上了”,这或许是最无悬念的—语成谶。

前网易相册产品总监、旅行游记应用蝉游记的创始人郭子威对足记的定义是“一款快速流行然后快速消失的产品”。在他看来,旅行社交本身获得市场认同的可能性相当低,而向娱乐工具发展,足记可能又缺少团队基因,所以“生死一线,横竖都难”。另外,郭子威还提起了画中画这款App,“一个月横扫App Store十几个国家的摄影榜NO.1,风头无双。一个月后音量渐小,3-6个月后几乎从市场消失。工具的品牌沉淀和使用习惯是决定性的。”

迅雷的产品总监兰军认为足记高度符合完形心理学——这是一个起源于德国的心理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它的法则意味着人们在知觉时总会按照一定的形式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所以足记正是利用用户对于电影的经验,产出了具有共鸣的作品及传播。”但是兰军同样认为,足记如果要往关系和平台方向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罗辑思维CTO快刀青衣建议足记应当瞄准的不是旅行爱好者这一群体,而是“想用旅行来秀自己来装逼的群体,甚至可以尝试虚拟出行”,如果完全定位在真实的旅行社交,“那么未来的路子会比较窄,特别是变现之路会特别艰难”。

界面的社交产品总监马贺则对足记的赞赏多于疑虑,认为业界过早唱衰足记只是出于一种经验主义的惰性,“产品将一种高成本(逼格)的体验做得非常廉价,而这在中国市场是通吃的技巧”。

遭遇媒体与大众口中的“生死”

关于“现象级产品”,大多数人的感知实际上是不对称的,当产品风靡社交网络时,给人感觉好像所有人都在使用,到了产品退烧不再具有强烈的存在感时,又让人觉得好像已经无人问津。

在媒体对足记的轰炸中,“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脸萌”是常见的标题,而脸萌对此则是哭笑不得,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团队成员表示,无论是脸萌还是2013年以来的大多所谓“昙花一现”的移动应用,其实活得都要比业界想象得要好,“毕竟那么大的用户增长,即使留存率再低,因为基数够大,不可能一下子就跌到水深火热的地步”。

最后,他认真地说,媒体固然可以热衷于研究因肥胖引起的癌症,但其结论在非洲的难民营里可能一文不值。

(作者系逐鹿网创始人)

篇9:生死作文

甲说:“最不幸的是婴儿,一出生就夭折,他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乙说:“最不幸的是老人,婴儿才出生甚至可以说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谈不上失去,而老人活的最久,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就最多。所以说长寿非福也。”

丙说:“最惨的`要数英年早逝,你们说的一个无所谓生死与得失,一个就已然活的够数。而中年人却正死当年,把生命赐予的和即将赐予的都失去了。”

听到他们的讨论,我暗自发笑的同时不禁在想,觉得他们说的又不无道理。但是我却认为:那失去的和末得到的都不属于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借佛家的话说:“谁若受得失的念想所困扰就会失去很多。”其实,我们作为年轻的学生,应该对生命已经刚赐给我们的要好好珍惜,对生命将要赐予我们的别期望太高,只要我们每天努力学习,踏实做人,生命就一定不会吝啬对我们的赐予。

篇10:生死瞬间作文

生死瞬间

在4月4日下午放学的时候,我们一些班委被留在了教室开会。

篇11:生死与理想作文

古时的贤者,在生死之间找寻自己的所在,只为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痛苦的是后者,悲哀的是前者。而庄生与王羲之就是这两种境界之外的人。

庄子希望生,于是他不愿涉足官场。表面洒脱,心却羁绊了世俗。他将有所待的大鹏寄予了自己的人生向往,提出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庄子精神层面的向往是一种境界,也向我们透露出一种虚无飘渺之感。就像陶潜的桃花源,忘了归路的美好理想。庄子和陶潜同样摒弃官场,与心同在,而我们只能羡慕他们的理想,瞻仰他们的境界,探索他们的主题。这样一来,千年后的我们不是太可悲了么。革命家毛泽东说:“生的光荣,死的伟大”。生时就应不断地为理想而奋斗,死去之后的事只不过是时间的.磨洗和后人的评判罢了。

生死只是一线之间。东晋时期,社会纷争,为国而忧的王羲之无法品尝人生之乐。忧思之间,只觉人生短暂,士人们的心是纷繁的。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王羲之的心中将生死明显的区分开来。生尚可为国私尽帛力,死的话驰骋之情也不得抒发。贾谊说:“去生死,轻去就。”不同的态度源于背景的不同,贾谊被贬长沙太傅。当又见汨罗江时,才情与理想在这低洼潮湿的地方如何施展。奋之理想,境之所困,我与服鸟,共续别情。更是似乎听到了浔阳江上那一曲琵琶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琴音悠扬,弦弦掩抑声声思,虽余音绕梁,却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哀伤。作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同样将那浮萍似的哀思寄予琵琶声声。

篇12:生死荣辱之间

《中国青年报》上登过一封读者来信,信上问道:刘胡兰和董存瑞这些人都已死了,人死后授予他们荣誉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报上已经作了答复。不过,这是一个有关人生的根本问题。它是一个老问题,又经常是个新问题。特别在斗争尖锐的时刻,多议论议论,很有好处。下面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感想,并不是答复读者来信的。

“唯物”和“唯心”

有生就有死,这是客观规律。人死神灭,除了留下一个躯壳,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包括荣誉在内。这样看来,死后的荣誉确实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荣誉这种东西,只是一种观念,既不能吃,又不能穿,不但对于死人没有什么意义,就是对于活人,用处也不大。

这不是地地道道的“唯物主义”吗?可惜,这种思想,不管它多么注重实际,和唯物主义是绝不相干的。恩格斯早就说过:“庸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大吃大喝、酗酒、虚荣心、荒淫、爱钱、吝啬、贪婪、牟利、投机倒把,简言之,即他本人暗中迷恋着的一切龌龊行为。”①只要剥削阶级和它的影响还没有消灭,这种庸人就不会绝迹。他们对自己所景仰的“唯物主义”,无不身体力行。什么正义、理想、荣誉,都是唯心主义!只有金钱、美酒、名贵的衣料,以及能够成为自己享受对象的种种“物质”,才是唯一至高无上的存在。

不但这种庸人对于各种“物质”崇拜得五体投地,而且很多具有“高尚理想”的唯心主义者,在私生活上都是极其“唯物”的。尤其可笑的是那些伪君子,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平时装得一本正经,可是一到生死关头,立刻原形毕露,丑态百出。

和这些败类相反,真正革命的唯物主义者恰恰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节操。他们只承认现实的物质世界,概不相信“天国”的神话。但是他们和那些庸人不同,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切眼前的利益都可以抛开。十六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布鲁诺,因为忠于自己的信念,竟被宗教裁判所活活烧死。如果说一个宗教信徒甘愿舍身是为了灵魂能够升入天国,那么唯物主义者布鲁诺又是为了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彻底的唯物主义,但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对于个人的物质生活恰恰最为淡漠,而对于思想意识的修养,则有最严格的要求。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为了革命,个人的一切都可以牺牲,然而共产主义的纯洁性绝对不能玷污。如果把追求理想、砥砺节操这种品格叫作“唯心主义”,那么,为什么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会“唯心”到这个程度?

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毫无疑问,世界上确实有超乎个人生死的东西存在着。它比个人的生命更贵重,比个人的生命更广阔,比个人的生命更久远。失去了它,生命也就剩下一个空洞的躯壳。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共产主义事业确实比个人的生命重要得多。

其实,把某种东西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并不是从共产党人开始的,各个时代都有比个人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只不过各个阶级所看重的东西各有不同罢了。孔子就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也说过:“生亦吾所欲也,义亦吾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有个著名的口号:“不自由,毋宁死”。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有这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有这样一句谚语:“人为了活着才吃饭,不是为了吃饭才活着。”世界上确实有为了吃饭才活着的人,他整天提心吊胆,唯恐自己因缺乏某种维他命而陷入人生最大的不幸——营养不良。所幸这种人并不太多,同时在历史上起的作用也极其有限,因为他一般地不会去追求超过维他命以上的什么东西,除非这种东西比维他命更富于营养。

如果把为吃饭而活着这种情形除外,我们就会发现,人总要赞成什么东西,反对什么东西,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不顾一切风险,甚至牺牲生命都在所不惜。正是这种种力量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人类社会的图画,推动历史的发展。

阶级利益超过求生本能

从表面上看,推动人们忍受重大牺牲,完成某种事业的,是这样或那样的理想和信念,是社会对某种行为的道德评价。实际上,决定这些理想、信念和道德评价的,乃是现实的阶级利益。每个阶级都根据自己的利益,判断什么行为是正当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什么事情是光荣的,什么事情是可耻的。

人当然要活着,但动物也一样活着。人之所以不是“衣冠禽兽”,不在于本能,而在于劳动。要劳动,就不得不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否则生产就要中断,社会就要灭亡。因此,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连那些“唯物”的庸人在内,谁也不能在社会斗争当中置身事外。迄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每一个稍许重大的历史事件,差不多都要付出血的代价。人只有一生一死,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可是阶级利益毕竟远远超过求生的本能。

当然,并不是凡牺牲性命的,其人就都伟大。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个人的死,究竟是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看他所代表的阶级在历史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要看他站在什么立场,要看他的活动方向是不是和社会发展的利益相符合。毛泽东同志说:“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②当某个阶级已经腐朽,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时,它的代表人物的“成仁取义”,恰恰足以遗臭万年。李自成打进北京时,朱家王朝的大臣们,有的跪倒尘埃,摇尾乞怜,有的上吊跳井,甘心殉葬。封建的史学家,对于那些自杀的士大夫十分称赞,认为足以“流芳百世”。其实这批反抗农民革命的顽固派,和那些哀求饶命的可怜虫比起来,也不见得高明多少。

当资产阶级处在上升的阶段时,也出现过一些著名的人物,他们奋不顾身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有人还牺牲了性命。这种先进的人物,自然在历史上有他的地位。不过他们的任务,归根到底,也不过是用一种奴役制度来代替另一种奴役制度。而且即使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它的发展也充满了骇人听闻的丑恶行为。圈地、贩奴、海盗、对殖民地的无耻掠夺,那残暴的程度,并不下于资产阶级所诅咒的封建制度。被资产阶级吹捧的冒险家,也不一定多么高尚。至于那些侵略别人的殖民英雄,有几个不是卑鄙龌龊的匪徒?他们疯狂地把猪嘴伸进别人的国土,冒着生命的危险,并且也确有不少人,在异乡结束了可耻的生命。但这又有什么光彩的地方呢?它不过证明了利润是资产阶级的上帝,为了钱可以不要命而已。

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我们决不抹杀古往今来优秀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事迹。但是和共产党人用鲜血写成的壮丽史诗比较起来,历史上任何记载都将黯然失色。共产党人所从事的是共产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乃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和空前艰难的事业。人类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真正完美的社会。“天堂”只不过是剥削阶级用来掩饰人间地狱的画饼。但是共产主义社会却可以说是真正的人间天堂。刘少奇同志说:“共产主义世界好不好呢?大家知道,那是很好的。在那种世界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蒂等,也没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没有剥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落后等。在那种社会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各方面的需要。那时,人类都成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公无私的、聪明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在这种社会里,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而且成为社会的主人。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③为这样一个光辉壮丽的远景而斗争,自然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业。

但是,要实现空前伟大的事业,就必须克服空前的艰难。共产主义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不但它的工程极其浩大,而且还要遇到一切剥削阶级最猛烈的反抗。刘少奇同志告诉我们:“必须彻底地、最后地在各方面战胜这些强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胜利,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斗争过程。”④因此,“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有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我们共产党员这种伟大的胸怀和气魄,是人类过去历史上任何阶级的英雄豪杰所不可能有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完全可以自豪的。”⑤

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要胜利,这就象太阳要从东方升起一样,任何力量都不能抗拒。但是共产主义又不象太阳,太阳无需我们为它斗争,到时候自会升起,而共产主义要是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却永远不会自发地实现。在尖锐的阶级斗争当中,敌人当然逃不脱失败的命运,但是真刀真枪相接,革命者的牺牲也是不可避免的。共产党人决不轻生,他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现实生活。但他珍惜的是革命战士的生命,热爱的是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生活。在共产党人看来,逃避斗争,妥协投降,也许可以苟且偷生,但是这种生活是可耻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临难不苟的吉鸿昌将军,宁为玉碎,不作瓦全,本来丝毫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但他却以未能战死抗日疆场作为终生遗恨,这是何等珍惜自己的态度!

最耀眼的火花总是发生在斗争最尖锐的地方。为人类解放而牺牲的共产主义烈士,发出的还不是一闪的火花,而是灿烂无比永生不灭的万丈光芒。在这种光芒照耀下面,历史上其他阶级的人物怎能不黯然失色?

个人和集体

“但是,再高的荣誉,烈士本人也享受不到了。”是的,不但荣誉,而且生活里面的一切,烈士本人都不能享受了,因为他们已经离开人世,和我们永别了。永别的时候,有人留下名字,有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对于这些已经死去的烈士本人,荣誉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又很不容易理解。从无产阶级集体主义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出发,就根本不能理解。

李大钊同志被捕后,同志们打算劫狱救他。他拒绝了,因为当时劫狱不可能成功。他说:“我个人为革命牺牲,是光荣而应当,但已经是党的损失,已经是我的罪过,我不能再要同志们作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

只有我们而没有我,关心别人甚于关心自己,在个人生死关头,首先想到的不是保全自己,而是怎样保全党、保全集体、保全革命,——这就是共产主义烈士为什么甘愿牺牲自己的答案。因为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所以烈士们从来没有想到为自己争什么荣誉,从来没有想到为个人捞些什么享受。革命的胜利,劳动人民的解放,就是他们最大的安慰。要问荣誉对于死去的烈士本人有什么意义,那答案就是:烈士本人根本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或者说,根本不存在这种问题。

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也不是没有个人利益,不过他们个人的利益已经“完全溶化在党的无产阶级的一般利益和目的之中”⑥,因此,集体的利益比个人的利益(包括个人的生命)更加重要。在必要的时候,在个人生命和革命利益不能两全的时候,为了保全革命的利益,也就是人民的利益,无产阶级的先进战士就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这种严峻的考验当中,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以及其他千千万万共产主义烈士,都毫无愧色地做到了自己应当作的一切。

“部分的暂时的牺牲(不保存),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⑦,这是有所失又有所得。失掉的是部分,得到保存的是整体,所以得到的东西大大超过了失去的东西。黄继光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眼,给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丘少云忍住烈火的焚烧,终于掩护了全体战友。这些英雄行为,离开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是根本不能理解的。

共产主义烈士之所以视死如归,“不是由于他们的个人的革命狂热或沽名钓誉,而是由于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科学了解和高度自觉。”⑧这种高度自觉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共产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产生的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这种觉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使得阶级战士在患难中挺身而出,为保卫党的、阶级的和人民的利益,甘愿流尽自己的鲜血。

相反,如果在严重的时刻为了保全自己而牺牲集体,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个人能够暂时保全,那被保全的东西又是什么呢?原来不过是一个逃兵或叛徒的可耻的生命。这是远比一切死亡更加可怕的毁灭。

朽和不朽

刘胡兰被捕后,敌人迫使她出卖党的组织,代价是她个人可以保全。对这种卑鄙的买卖,刘胡兰断然拒绝了。她说:“要死,我死就对了,我甚也不知道。”敌人说:“你不怕可惜了你十五岁的年纪?”

十五岁,,从追求“个人幸福”的角度看来,可以说还是一个没有开始生活的年纪。在人生的道路上,应当还有多少个春夏秋冬等待她去经历。但是刘胡兰没有动心,她回答说:“我活下十五年了,再活下十五年又是这样大。”

人都希望长寿。长寿,是一个时间上的指标。可是时间本身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它的内容是物质的运动。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作为的人生是空洞的人生。刘胡兰只活了十五个年头,从她参加革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过几年。然而,这是多么充实的几年呵!年岁不在多少,只要为人民做了有价值的事情,这一生就没有白白度过。短促的战斗的一生,远比那虚度年华的长寿要长寿得多。

刘胡兰离开我们十五年了。在她牺牲的那一年出生的孩子,已经“又是这样大”了。一个刘胡兰倒下了,无数个刘胡兰又站了起来。烈士的血没有白流,它灌溉的鲜花,如今已经开遍祖国的大地。他们留下来的红旗,已经被我们更高地举起。他们虽然已经永久离开人世,却世世代代活在人民的心里。他们既然已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人民,也就和人民溶为一体;只要人民存在着,他们就是不朽的。人民群众永远也不会忘记,为了革命的胜利,曾经付出多么高贵的代价。人民把荣誉给予烈士,荣誉并不因此就成为烈士个人的私有财产。烈士本人也是属于人民的,因此,烈士的荣誉也就是中国人民的荣誉。这荣誉,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浩然正气,它使我们感到自豪,并且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把荣誉授给死去的烈士,它表明我们决心继承先烈的遗志,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它表明我们决心坚持先烈的革命节操,在任何风浪里绝不动摇。要问人死后授予他荣誉有什么意义,那么,至少这就是它的一个意义。

①《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3页。

③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版,第30页。

④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版,第31页。

⑤同上书,第37页。

⑥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第2版,第45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472页。

上一篇:《共创文明校园》的教师演讲稿下一篇:保健酒——“主角”的明天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