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文学批评范文

2024-04-24

皮囊 文学批评范文(共6篇)

篇1:皮囊 文学批评范文

《皮囊》是一部“认心又认人”的书,作者蔡崇达借书中人物阿太的口说出:“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凡人都有皮囊,可凡人都认不出皮囊。《皮囊》恰是一盏明灯,照亮人们那颗沉睡已久的心。今天让我们走进艳春老师《撕开皮囊看灵魂》一文,悉心感悟:如果美好的皮囊,与有趣的灵魂相融,那将是如何一番美好动人的境界?

(济南市北坦小学 董亚君)

最近刚读完80后作家蔡崇达的《皮囊》,说实话,很久没有读到这样一部直击我心的作品了,安静的夜晚,捧起书来,静静地读。我是70后,我可能无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但书里的故事却是真真切切地走进了我的心里。那些文字撕开我的皮囊,撞击着我的心灵!身边的人,平凡的事,书中的人生智慧和感悟让我几度泪流满面,几度掩卷沉思。

有的智慧真的与你受过多少教育无关。

翻开第一个故事,我就被一个活到九十九岁的“阿太”震撼了!阿太是作者外婆的母亲,一个狠角儿。她抓起未被割中动脉的洒着血到处跳的鸡狠狠往地上一摔,说:“这不结了——别让肉体折磨它的灵魂。”她在女儿葬礼上白发人送黑发人一声不哭,说:“因为我舍得。”她将自己年幼的儿子一次次扔到水里学游泳差点溺死,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她会切断了手指淡定地说:“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多狠啊!然而她却会在摔伤动不了时哭喊自己被困住了。

“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想,没文化的阿太是哲人!我想,狠心的阿太有大智慧!

“年轻的时候选择了怎样的生活,年老以后就会有怎样的结果。”道理人人都懂,但人的这副皮囊啊,生来就贪图享受,并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轻盈的生命,都被肉体和欲望困住!如果我们都有阿太的智慧,很多时候就会对自己狠一点!教育孩子时,对孩子狠一点,让生命不留遗憾!

以一座房子的形式宣言爱情。

《皮囊》中,《母亲的房子》一文,讲述了作者父亲与母亲一辈子不曾明说的爱情。那时,他是个骄傲的男人!他二十七岁,她二十四岁,他一贫如洗,第一次约会,他拉着她的手指着一块地说会把它买下来,然后盖一所大房子,她相信他。婚后三年,他果然买下地,又举债盖了房子。再后来他扩建了大房子,把他和她的名字编成一幅对联,刻在石门上,雕上花鸟,他和她的名字命名了一座房子时,她杵着嘴不说话,他在一旁得意地看着。

后来,她是个骄傲的女人!她在他偏瘫后一个人撑起一个家。与贫困斗争了一辈子的她把当初他建的房子分阶段改扩建到四层楼,屹立在小镇,理由只有一个:“你父亲生病前就想要建房子,所以我要建房子。”

房子是用来住的,有时房子不仅仅是用来住的,我的房子就这样。十年前,为了在这座城市安身,我们卖了县城的大房子。那房子是我们婚后按自己的意思设计建盖的,快建好时,我有了女儿,怀着她买建材,睡在车里守工地,房子见证了女儿的出生!住了四年,建房的欠款刚还清,我产生了调工作的想法。

那时,木已成荫,花已成丛。依旧记得卖房子时,丈夫伤感地说:“这辈子怕是再住不上这样的房子了!”女儿才不到四岁,对房子是没有记忆的。她小学时,有一次翻看小时候的照片,感叹说原来的房子好漂亮!尽管我们住着城中心的学区房,但我一直觉得欠爷儿俩一座大房子,所以才又举债买了现在的大房子,算是一种仪式吧!

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我以为,所谓的共鸣就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书中多次写到中风偏瘫的父亲。

那个暴躁的父亲,那个突然倒下的父亲,那个倔强的父亲,那个无助的父亲,那个躺在厅堂里僵硬冰冷的父亲,分明就是我的父亲!我一次次读得泪如雨下!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我的父亲是孤儿,从小练就了独立坚强的性格,在我的记忆中,家里家外父亲都是一把好手,即便退了休也一刻不肯闲着,骑着一辆自行车,稳健地来去。

可68岁那年,他却突然中风倒下了!其实,父亲发病前是有征兆的,只是我们太无知,一生和蔼退让的父亲发病前两年却非常暴躁,一言不合就骂母亲,那时候他的身体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可我竟然以为他是那样强健。直到他躺在医院里翻不了身,我才相信他是真的病了!父亲两次中风还能站起来,连医生都认为是奇迹,出院后他努力地锻炼,拖着无力的半边身体,坚强地站起来,蹒跚着上街买菜,沾了便便的裤子他偷偷地用一只手洗干净,自己做早餐,做饭,打扫庭院。我知道父亲艰难地做着一切,既是不想麻烦儿女,也是要有尊严地活着!

向来理智的父亲患病后几次上骗子的当,向来刚强的父亲患病后动不动就潸然泪下,向来温和的父亲患病后很急躁,那时不懂,觉得他病急乱投医,觉得他晚年性情大变,直到他溘然长逝之后,我才懂得那是,那是父亲无助中的一次次自救!

父亲的脑梗是颗炸弹,但从没想过他会那么快就突然离开我们!虽然他常常控制不了泪水和口水,虽然他时常控制不了大小便,但只要还能走路,他就活得有尊严!最后一次倒下,我想他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所以他索性不愿醒来!昏迷了一星期后,与世长辞,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一句话,没有看这个让他苦了一辈子的世界最后一眼!

总有我们无法抵达的远方。

作者和他年少时玩伴文展在十二三岁时就不满于小镇赤条条的无聊感,想要挣脱小镇的一切,到大城市去,过想象中的生活。自负、笃定而决绝的文展被他的执念摧毁,身体和灵魂都在流浪。而作者却在兴趣的引领下,到了北京,过上了文展想要的生活。

生活就如一出戏,十年二十年,剧中的角色换位了,颠倒了!年轻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没有到不了的远方,于是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去找远方,最后发现,总有我们到不了的远方!但无论如何,不能像文展那样迷失了家的方向!

作者|李艳春

公众号|董一菲诗意语文

 

篇2:皮囊 文学批评范文

——读蔡崇达《皮囊》有感

原创: 人在旅途

初次看到这本书,是三个月前在单位值班室,有位同事拿在手上翻看,那个名字很吸引我,或许到了我这个年龄段,已经对妙龄女、小鲜肉之类的产生了免疫力,但看到皮囊这本风格简洁,米色打底,黑字醒目,皮囊两字竖直,一条黄棕色曲线贯穿书的封面,仿佛人生从低谷到高潮,直至衰老。又警喻人生短暂,穿越生命的真谛,留下的就是一条曲曲折折的人生轨迹……还有两句经典的话印在封面:这些刻在骨头里的故事;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蔡崇达是?我翻开扉页,左侧下印有作者简介,1982年生,闽南人。“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中国新闻周刊》前执行主编……在新闻特稿写作方面有独到贡献,该书是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我发现此书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发行,至2017年9月是第50次印刷,封底有阿来、白岩松、韩寒、刘德华、李敬泽、阎连科等著名人士的推荐语。一个80后,能对社会现实有这般通透、哲理的叙述,让我这个知天命的60后有些惭愧。看样子此书很受当今读者朋友们的喜爱。

唉,对看书实在是感冒,这不?加入慈溪社科联稻读群后快有十个月了,真心没有完完全全静下心来,去主动认领一本书看看,也许是工作忙碌,也许是疏于动笔,也许是出于慵懒,也许已没有也许……读书可以浅浅游览,亦可深埋其中,可以匆匆翻看,亦可精读提炼,只要与作者产生共鸣和交流,再得以升华运用,可以从中悟到一些心得,亦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要有了一份心动和感悟,作者的目的也已达到。

真正让我静下心来去阅读《皮囊》的电子书,是周日这天,稻读公社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评论陈忠实先生《白鹿原》的读后感(白鹿原的人们),作者竟是我们宁波公安作家黄岚!黄岚的作品,我在公安内网和部文联的精选网上都有看到,她是位高产的作者。这说明我们不是没有时间精力,有的却是缺乏对生命本质的敬畏,有的却是缺失一颗博爱的心灵。就象皮囊中描述的,祛除皮囊,我们追求真善美的灵魂会在哪呢?

《皮囊》是本散文集,共有14章,约14.6万字。我粗略浏览了下,此文写到的都是与作者沾亲带故的人们。开篇第一章皮囊就写到作者活到99岁的阿太——外婆的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故事。50多岁的外婆突然撒手走了,亲戚们怕阿太想不开,轮流照看着。虽然整个葬礼阿太一声都没哭,但作者还是写到了阿太的反常举止: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走到大厅听见有人杀一只鸡没割中动脉,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狠狠往地上一摔。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灵魂。”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讲话偶尔文绉绉。

看到这里的我情不自禁产生了共鸣,泪水不由自主涌上了我的眼眶。我94岁的外婆也是属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的就是我最亲近的人——母亲。那是1995年的秋季,母亲因患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当初家庭经济拮据,我们负债为母亲求医,但母亲还是遗憾地走了。当外婆得知这个丧讯,()一个人整整几天咽不下饭菜,在她的三个子女中,数我母亲最年轻,也是我母亲走得最早的。60多岁的母亲,撇下了父亲和我们六个子女,那时的我们真没用!至今想想都有愧疚感,世上医学这么发达,还是留不住我最亲的人哪!

皮囊的中下段,作者还是写了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92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摔了下来,躺在家里动不了。作者去探望她,阿太老远听到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啦,阿太被困住了。”虽然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然而没走几步又摔倒了。她哭着叮嘱,要常过来看她,从此每天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整天等着乖曾孙的身影。读到这里,感叹于作者的用心良苦,一副普通的皮囊下,饱受岁月沧桑的裹脚老太太,经受住了精神上失去女儿之痛,却承受不了皮囊带来的痛苦,感慨一个92岁的耄耋老人,竟然还独自上房修缮,真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顽童!文末作者的一句话也颇有哲理: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要是诚心想念我,我自然会去看你。因为从此之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至此作者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就象本人曾经遇到过的一件奇葩事情,至今感觉仍有教育警示意义。数年前,某个60多岁的男子(以下就称其为Z男吧),因其堂侄子的相邻地界纠纷,不但怂恿儿子开车堵塞必经之路,还对各级干部的劝说调解抛之脑后,到最后法院判决其败诉,才感觉已失去亲情和道德准则。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三四月份,其堂侄子要拆老屋建新房,Z男故伎重演,竟然在其堂侄子必经之路,浇筑砖墙,树上铁架子,搭上电线,说谁动电死谁!镇村干部多次劝说谈话后,才悔悟。四月份的一天上午,此人来到村支书家,说是找书记解决事情,因书记外出开会,书记家属劝其去村里找其他干部反映,此人不听,只把书记母亲气的心脏病复发,当其他村干部和派出所民警闻讯赶到现场,劝说男子离开,Z男撒泼往地上翻滚,一度引起交通堵塞。民警见劝告无效,准备当场强制带离时,男子趁民警不注意,钻入警车底下,足足阻碍民警执行公务两个小时,其家属以及各级干部等任何人劝说都无效,后该Z男被处以行政拘留。那么这副皮囊之内外,究竟生的是什么样的灵魂和情操呢?

篇3:老师的批评(范文)

“坏了,闯大祸了!这下可要开涮了。”我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溜之大吉,趴在课桌上大气不敢喘,像一只缩在壳里的乌龟。听到响声,同学们嚷着出去了。可能邻班的那个同学还呆在那儿,自然也惊动了老师。很快,我俩被叫到了办公室。

我的心砰碰直跳,很快想好了对策,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口口声声说这件事与自己无关,还向老师对天发誓,一点儿没说假话。老师点了点头,我如愿以尝,“无罪释放”了。我松了口气,暗暗庆幸自己的这招儿真高明

工夫不大,那位同学也出来了,眼红红的,无精打采,见了我,狠很瞪了我一眼,没出声走了。下午,他的家长来安上玻璃,还向我道了歉。

几天过去了,我偷偷地观察,一切风平浪静,邻班的那位同学却始终沉默不语,看见我,也只是冲我瞪两眼,恨不得一口把我给吞了。

我的心开始不安了,明明是我闯的祸,还嫁祸与人,自鸣得意,黑锅却要他来背,换上我,又怎能受得了呢?良心告诉我,我错了,应该受到谴责。

接下来的日子真难熬啊!终于,我忐忑不安地鼓起了勇气,向老师承认了一切。我痛苦流涕,跟老师说了几天来自己巨大的压力和痛苦的煎熬。邻班的同学也来了,我真诚地向他道歉,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师,我错了,真的错了。”我低着头,“今后您还会像以前一样相信我吗?” “傻孩子,你说呢?”

篇4:新时期文学(范文)

新时期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继十七年文学时期、“文革”时期以后的第三个文学时期。以“人”的观念的现代思考、文学观念的多元发展、文学思潮与文学论争的频繁更替与发生、文学创作的丰富多彩与快速变化,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性和重要性的时期。

一、1977至1989文学思潮

前奏: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清明节”前后,人民群众冲破当时的严厉禁令,掀起一场以悼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为主要内容的“天安门诗歌”运动。这场诗歌运动所引发的机缘是政治性的。它主要利用旧体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的愤怒与谴责,爱憎之情判然,体现出文学极强的现实功利性。诗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深沉思考,直面现实的战斗式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思潮趋向。尤其这些诗歌在1977年以后结集出版,使得“天安门诗潮”中的文学精神得以迅速广泛地传播,并引发了新时期文学初期的“伤痕”类型文学创作的出现。)

奠基:是对过去尤其是10年文革中所推行的极左文艺政策、文艺观念的否定起步。(1、文艺界对“文革”的文化专制主义理论体系进行批判,开始文艺体制的重建。

2、在文革中被迫解散和陷入瘫痪的文艺领域的组织宣布正式恢复。如全国文联、全国作协、全国剧协等。

3、《武训传》案、俞平伯案、胡风反革命案得到平反,在文革中被打倒的作家得以平反和恢复名誉。)

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这个可以说详细些)会议重申了双百方针,指出:“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这对进入新时期的文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背景: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对中国文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80年代小说:

1、伤痕文学 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伤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主要特点: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2、反思文学 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如《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高晓声)、《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起步性标志)、《布礼》(王蒙)、《人到中年》(谌容)、《芙蓉镇》(古华)等。

4、改革文学 随着改革开放大政方针的确立,新时期的文学迅速对新的时代课题作出反映,作家们以自觉的社会参与意识,表现出了改革春潮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心理情感的有力撞击以及改革突破重重阻力艰难行进的社会状况,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迅捷、持续的反映和描写。代表作家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柯云路《三千万》,何士光《乡场上》等。

5、纪实文学 80年代中期,以文学的形式再现生活的原生原态,保持了高度的生活真真实的非虚构的文学。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对比,这些作品有意识地淡化了用作家的主观意图强烈干预小说内容的做法,淡化了宣谕目的,通过纯“写实”的描绘让生活本身说话,隐伏了稍后出现的“新写实小说”的某些美学特征。代表作:刘心武《公共汽车咏叹调》《5.19长镜头》(纪实小说)、张辛欣《北京人》系列(口录实录体)、报告文学《从复旦到北影》

6、寻根文学

指1980年代中期出现的,它指在文学创作中作家越来越多地把现实社会的变革同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的命运,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关照,他们或对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予以犀利的批判,或者对民族优秀传统予以弘扬,其目的在于重新挖掘民族文化的生命内核,寻找民族文化的精神,以寻求建设现代化的思想追求,实现民族文化的重建,它是对民族灵魂的发现和重筑。代表作家有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来去》,王安忆《小鲍庄》,阿城《棋王》等

7、“现代派”文学

指1980年代中后期涌现的一批先锋作家的作品,这些小说从否定和怀疑的立场出发,对许多既有的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思维方式进行各种解构颠覆,带有很强的实验性,放弃对生活本质的追求,在叙述上表现为叙述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散乱,人物符号化,人物性格没有深度,追求小说艺术的真实。先锋小说因其晦涩,反理性等倾向遭人诟病,但是它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拓展了当代小说的艺术视野和表现手段,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审美体系。代表作家有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余华《一九八六年》,苏童《一九三四的逃亡》,格非《褐色鸟群》。

8、新写实文学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带有自然形态的写实主义写法,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主要特点有感情零度、判断终止,自我消解。代表作家有刘震云《一地鸡毛》、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9、女性文学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的文学批评观念。我国的女性文学始于上世纪80年代,指的是关注女性生存状态与主体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作者不一定是女性。女性主义文学源于英美,带有女权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如波夫瓦以女性关心话题为主题、面向女性读者的文学。

80年代诗歌:

1、归来者诗群:70年代末逐步深入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诗歌主题从大悲大喜的歌颂、怀念和控诉,转向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感受与思考。随着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诗坛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归来”诗人群。他们包括“七月”派诗人鲁黎、绿原、牛汉、曾卓、冀方、卢甸、彭燕郊、罗洛等,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处置的诗人艾青、公木、吕剑、苏金伞、公刘、邵燕祥、流沙河、胡昭、梁南、昌耀、孙静轩„„,也包括于50年代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郭小川、唐祈、唐湜、辛迪。

2、朦胧诗派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杨炼、芒克、方台、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的特征,其核心精神是对人的反思,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现代确认,对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的自由解放的追求。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代表作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 80年代散文:老中青三代散文家相承共耕 最为突出的标志是追求“真”

老:冰心、巴金《随想录》、孙犁等

中:韩少功、宗璞等

青:贾平凹、赵丽宏等

80年代是报告文学最为轰动的时期,报告文学充分发挥真实快捷反映现实生活的作用。

二、90年代文学思潮(1990——2000)

背景:

1、随着市场经济中心的确立,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态度都发生了改变。

2、在市场化的商业社会中,由于大众传媒的发达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价值正被淡化,当代社会的读者已开始不耐烦阅读文字而以影视画面来愉悦放松自身,在边缘化的过程中,文学面临商业法则对自身的侵袭和大众传媒的冲击、震荡。3、90年代文学的边缘化和泛商品化使得文学的非意识形态化特征也得到了强化。90年代小说:

1、新写实文学:在艺术上,已由80年代较典型的悲剧形态向着谐剧甚至戏剧的形态转化,2、新体验文学:以纪实为叙述方式,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构成顺时序的叙事结构,重视亲历过程的真实生动和作品构架的自然流畅。

3、新现实文学:在取材上贴近现实,表现出强烈的现实参与意识。

4、新历史小说:不以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框架来构筑历史故事,而是把人物活动的时空推到历史形态中,来表现当代人的人生态度与思想情感。

90年代小说呈现多元并存、多向发展的总体特征和趋势。90年代诗歌:第三代诗人:丁当、欧阳江河等

90年代散文:

1、文化散文 是指那种在创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观,或通过一些景物人事探究历史文化精神的散文。包括文人散文和学者散文。代表作家汪曾祺、张中行(《负暄琐话》)、张承志(《荒芜英雄路》)、史铁生(《我与地坛》)等

2、学者散文 是文化散文中的一种重要的存在。主要由学者创作的且以才学、理趣等学术文化内涵的表现见长的散文。主体的学者身份,文化主题的知识分子价值尺度和作品表现出的学理趣味、文学美感,是构成学者散文系统性关联的要素。代表作家余秋雨《文化苦旅》、周涛《伊犁秋天的札记》

3、反思散文

篇5:皮囊 文学批评范文

敬爱的党组织:

我叫########,是##大学####学院###研究生中的一名学生党员。自入党以来,在党组织的教育和支部内同志的影响下,我在各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觉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我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成长的队伍,每一位党员也都处于不断的进步之中。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它使我们能够及时地认识到自身存在或产生的缺点、问题,从而及时纠正改进,以实现不断的成熟。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所以在此,我以自身为标准,冷静思考,深刻反省,对我党部分党员作出以下批评:

1、党员意识淡薄

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这既是压力也动力。预备党员应该以身作则,不仅在学习上、工作方面要有优异的表现,而且更重要的是认真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在各主面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而我们党员中人却没有做到,党员意识淡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的倾向。有些党员只顾管好自己,不能带动群众共同进步,把自己混同普通群众,带领学生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自我约束力差

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是铁的纪律,是自觉的纪律,需要党员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时刻保持党员的自觉性,而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部分同学把党员的身份抛在脑后,我行我素,认为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可以。不能摆正个人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忽视政治理论学习,导致党性修养、宗旨观念等方面出现问题。

3、对同学中不良现象视为不见,“老好人”现象严重

思想作风软弱,自身思想作风建设缺乏力度和紧迫感。有的党员对不良倾向不敢管,明则保身,不愿得罪人也不愿管,有的学生党员身在同学之中,但对于有违反纪律的现象不仅不去制止而且知情不报,“老好人”现象严重。对于不损团结的言行,同学们看到了,听到了,从内心深处讲,这些种种不符合发展主流的不和谐因素和不正常现象令人反感,但怕得罪人,怕损害同学间的关系的错误观念仍在作祟,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凡是和自己没有利害冲突的事情还是少管为妙。说到底是“个人利益”在作怪,使党员不能挺身而出,旗帜鲜明的进行抵制和反对,所以说明党员忽视了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上缺乏力度。

虽然党组织的教育和支部同志的影响增强了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高了自律能力,思想觉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按照党员的严格标准,联系自己思想及学习、工作实际,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以下是我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

1、做事急躁,缺乏耐心。

2、性格易冲动,归结为不成熟、不稳重,做事风风火火,走马观花,不认真不细致,导致事与愿违,使事情未收到预期结果。

3、工作虽然积极响应,但不太讲究速度,不讲求质量,总的来说办事效率不高。

4、原则性弱,遇到事情不敢坚持原则,工作怕苦怕累,有个人主义思想倾向。

5、与同学、其他党员及党组织联系少、配合少,只顾抓好自己的学习,常常独来独往,不擅于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只埋头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个人发展。

虽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应该明确学习目的,勤奋刻苦,争取优良的学习成绩。作为一名预备的党员的我在学习上表现还不尽人意,用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学习好,对于一名党员的标准是远远不够的。党对党员的考察并不只看一时一事的表现或某一方面的突出成绩。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更多地应该考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正如党校培训班上,指导老师所说的那样,组织入党一次,思想入党一生。学生党员在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榜样的作用,带动周围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才能体现党的积极性和优越性。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该为身边的同学老师,为学校、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断地要求自己,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改正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篇6:文学史复习(范文)

1、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2、高启: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他自称“海鸟那知享钟鼓,野马终惧遭笼革几”。

3、高启号青丘子,代表作《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4、杨基:明人徐泰称其“天机云锦,自然美丽,独时出纤巧,不及高(启)之冲雅”

5、袁凯:人称“袁白燕”,因白燕诗而得名

6、宋濂:明朝的开国文臣,其创作主张继承韩愈、欧阳修等唐宋古文学家“文以明道”的观点,注重“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以为“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强调“文”要贯穿“圣贤之道”的内核。字景濂,号潜溪。

7、刘基:《明史》本传称他“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代表作:《郁离子》,字伯温。

8、台阁体:台阁体是主要盛行于明永乐至弘治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文人。他们的诗作多以歌功颂德、歌咏升平为主,以及台阁文人之间的相互唱和之作,艺术上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风格。成就不高,但在当时影响很大。

9、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主张复古,认为真诗在民间。

10、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他们的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

11、归有光: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代表作:《先妣事略》、《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12、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是皇子皇孙朱权和朱有燉

(1)朱权:《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太和正音谱》(兼戏曲史论和曲谱为一体)

(2)朱有燉:歌舞升平的喜庆剧:《牡丹仙》、《八仙庆寿》等10种

号诚斋 度脱入道的神仙剧:《小桃红》、《十长生》、《辰钩月》等10种

节义道德剧:《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等9种

起义英雄剧:《豹子和尚》、《仗义疏财》

(3)贾仲明:《萧淑兰》、《升仙梦》、《菩萨蛮》、《录鬼簿续编》

(4)杨讷:《西游记》共6本24出戏

(5)刘东生:《娇红记》

13、明代中后期杂剧

(1)王九思:《杜甫游春》、《中山狼》

(2)康海:《中山狼》

(3)徐复祚:《一文钱》

(4)王衡:《郁轮袍》、《真傀儡》

(5)吕天成:《齐东绝倒》

(6)陈与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

(7)冯惟敏:《僧尼共犯》

(8)孟称舜:《娇红记》、《桃花人面》、《死里逃生》、《英雄成败》、《花前一笑》、《陈教授泣赋眼儿媚》、《古今名剧合选》(杂剧集)(9)李开先:《园林午梦》

(10)汪道昆:《高唐梦》、《五湖游》、《远山戏》、《洛水悲》(合称《大雅堂乐府》)

(11)茅维:《闹门神》;叶宪祖:《易水寒》;沈自徵:《霸亭秋》

14、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代表作:《四声猿》(为明曲之第一)、《狂鼓史》、《玉禅师》(《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歌代啸》、《南词叙录》

15、梁辰鱼的《浣纱记》通常被人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

16、王世贞的《鸣凤记》堪称戏曲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17、高濂的《玉簪记》源于《古今女史》

18、吴江派群体以沈璟为领头

19、《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20、现存最早的明代民歌集子为成化年间金台鲁氏刊行的《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时赛赛驻云飞》、《新编寡妇烈女诗曲》

21、顾炎武,字宁人,称亭林先生。他的诗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

22、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称梨洲先生

23、王夫之,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缠绵悱恻,喻意深远

24、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25、古文三大家(清初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26、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绛云老人,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27、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

28、梅村体:融元、白叙事的善于铺排和初唐四杰的才藻缤纷,李商隐的色泽浓丽于一炉,并引进史传文章、明代传奇的曲折变化的叙述手法,使其歌行既沉郁苍凉,又气势磅礴,既笔意纵横,又韵致深曲,在古代叙事诗里独具一格。第二,语言以华美清丽见长,声律以和谐谨严著称。第三,多以人物的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同时在人物的身世遭遇和荣辱变迁中又牵合着家国兴替,绾系着一代史实,这样就使得“梅村体”在题材、格式、韵味等方面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规范。《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

29、陈维崧有“词史”之称 30、“浙西六家”:朱彝尊、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岸登、龚翔麟

31、纳兰性德,国初第一词人

32、王世禛,提倡“神韵说”

33、南朱北王:朱彝尊和王世禛;南施北宋:施闰章和宋琬

34、吴伟业:《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5、尤侗:字同人、展成,号悔庵,晚号西堂老人,有《西堂全集》,《读离骚》、《桃花源》、《清平调》、《吊琵琶》、《黑白卫》

36、李玉:字玄玉,后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成名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代表作是《清忠谱》

37、小说续书:天花才子评的《后西游记》、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丁耀亢的《续金瓶梅》、陈忱的《水浒后传》

38、《醒世姻缘传》是最早的一部作家独创的长篇世情小说,原名《恶姻缘》

39、李渔:作品:《无声戏》、《十二楼》、《疗妒羹》 40、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可以与《聊斋志异》抗衡

41、“乾隆三大家”(江左三大家):袁枚、赵翼、蒋士铨

42、沈德潜“格调说”,翁方纲“肌理说”,袁枚“性灵说”

43、“后三家”:舒位、王昙、孙原湘

44、郑燮:号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论诗提倡“真气”、“真意”、“真趣”三真

45、桐城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46、刘大櫆:对“义法”理论进行丰富和拓展,以“义理、书卷、经济”的“行文之实”扩大“言有物”的内容,是姚鼐“义理、考据、词章”说的先导。作品有《游晋祠记》、《游大慧寺记》、《游万柳堂记》、《书荆轲传后》、《送姚姬传南归序》、《息争》。

47、姚鼐,字姬传,人称惜抱先生,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作品有《古文辞类纂》、《登泰山记》、《游灵岩记》、《泰山道里记序》、《游媚笔泉记》、《李斯论》、《袁随园君墓志铭》、《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复鲁絜非书》。

48、方苞:《汉文帝论》、《辕马说》、《游雁荡记》、《送刘函三序》、《先母行略》、《兄百川墓志铭》、《田间先生墓表》、《狱中杂记》、《左忠逸公逸事》

49、骈文八家:袁枚、邵齐焘、刘星炜、孙星衍、吴锡麒、洪亮吉、曾燠(yù)、孔广森

50、汪中与洪亮吉并称“汪洪”

51、浙派词:词作以记游、写景和咏物为多,擅长水光山色的描绘,表现幽隽清冷之美,代表作有《百字令》、《齐天乐》。

52、《镜花缘》:作者李汝珍,字松石,是一部藉学问驰骋想象,以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

53、《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被郑振铎许为“中国文艺名著中卷帙最浩瀚者”

54、魏源与龚自珍齐名,人称“龚魏”,《寰海》、《寰海后》、《秋兴》、《秋兴后》四组诗堪称“诗史”。

55、《三侠五义》是侠义与公案合流模式的典型作品。三侠指南侠展昭、北侠欧阳春、双侠丁兆兰与丁兆蕙兄弟;五义指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56、《儿女英雄传》作者文康,费莫氏,字铁仙,一字悔庵。

57、《海上花列传》是吴语小说的开山之作

58、魏秀仁《花月痕》是一部长篇自叙式抒情小说

59、鲜明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的是梁启超;“诗界革命”的旗帜是黄遵宪。60、黄遵宪主张通今达变以“救时弊”,形成了“新诗派”,成为“诗界革命”的巨匠和旗帜,黄遵宪的诗“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代表作有《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台湾行》、《己亥杂诗》第四十七首、《今别离》等。

61、梁启超是“文界革命”口号的提出者,也是新文体的成功创造者,代表作有《少年中国说》、《说希望》、《过渡时代论》、《呵旁观者文》等。62、沈曾植被陈衍称之为“同光体之魁杰”;陈三立被近代宋诗派诗人推为宗师;王闿运是标举汉魏六朝的领袖人物。

63、清季四大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况周颐、郑文焯(chāo)64、朱祖谋被叶恭绰称为“词学之一大结穴”;郑文焯的词“体洁旨远,句妍韵美”;况周颐的词“寄兴渊微,沉思独往,足称巨匠”。65、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66、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

67、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吴继之是我国小说中最早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吴沃尧的三部写情小说《恨海》、《劫馀灰》、《情变》,前二者开民初哀情小说、苦情小说之先河,并确立了“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写情规范;后者着重写“痴”、写“魔”,开孽情小说一路。68、《老残游记》首揭“清官”之恶,成功塑造了两个“清廉得格登登的”酷吏典型——玉贤、刚弼;《初集》中的玙姑和《二集》中的逸云属于哲理型或曰思辨型的女性,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罕见的新形象,堪称空谷幽兰。69、鸳鸯蝴蝶派亦称“礼拜六派”,其创作被称作“新的才子+佳人小说”。民初徐枕亚《玉梨魂》的发表标志着鸳鸯蝴蝶派的成形,也是鸳鸯蝴蝶派文言小说的奠基之作,“言情鼻祖”。

70、李涵秋的《广陵潮》是鸳鸯蝴蝶派白话小说的奠基之作。71、《少年登场》开“言论小生”之先河。72、汪笑侬是京剧改良的先驱。

73、爱国艺人潘月樵和夏月润、月珊兄弟创建上海“新舞台”,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新式舞台与布景、上演新戏的重要场所。74、中国早期话剧的诞生当以春柳社的成立为标志,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个戏剧团体,由中国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75、《黑奴吁天录》被欧阳玉倩认为这“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创作剧本”。76、于春仙茶园演出的《迦茵小传》被张庚之称之为“中国本土”上始见的“真正的话剧”。

一、名词解释:

1、临川四梦:指的是汤显祖的四部戏曲作品。即《紫钗记》、《牡丹亭》(亦名《还魂记》)、《邯郸记》、《南柯记》。由于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而这四部作品均有一个梦的情节贯穿其中,所以称“临川四梦”。“临川四梦”中的前二梦写的上男女青年的爱情,表现“真情”的力量;后二梦则写士人仕途生涯和宦海沉浮,意在劝戒世人超越对“矫情”的贪恋。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奠定了作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大家地位的一部传奇。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2、唐宋派:明代中期的一个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他们提倡唐宋道统文学观,反对文必秦汉,主要成就是散文创作。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代表作有茅坤整理的《唐宋八大家文钞》。

3、公安派:是晚明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代表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1)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公安派的文学理论核心。(2)文学创作的发展观——创新。(3)文学艺术上崇真尚奇,诗学创作特色“清新轻俊”。

4、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湖北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但公安派虽然不反对文学复古,但主要是着眼于作家自己的创造,而竟陵派看中向古人学习,提倡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并提出重“真诗”,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的创作特点是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5、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通称。“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作者凌濛初对“三言”的模仿之作。“三言”与“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6、《歌代啸》:是明代戏剧家徐渭的作品,是个杂剧剧本。《歌代啸》是由四段小戏穿合而成的四出的在故事情节上有连贯性的杂剧,第一出写李和尚偷了张和尚的冬瓜给情人吴氏;第二出写李和尚戴着张和尚的帽子到吴氏家,见吴氏母亲牙疼,于是假装行医,主张针灸她女婿的脚跟;第三出写吴氏的丈夫以帽子为据向州官告李和尚,却使张和尚下狱;第四出写州官奶奶在内宅放火,州官则禁止百姓点灯。全剧荒诞离奇,又具有讽刺意味。

7、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康熙十五年进士,为英武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于长词。其词题材大都为家庭生活、身边琐事、儿女私情。其词感情沉挚自然,表现出真实而深切的人生感受,绝少矫饰做作;在写法上,纯用白描、直抒胸臆,出语天然,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

8、桐城派: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奠基人方苞,方苞的碑文、传记类比较出色,代表作品《狱中杂记》;扩大者刘大櫆,集大成者姚鼐,散文以游记著称,首先主张“道与艺合,天与人一”,其次运用传统的阴阳刚柔说,将多种风格归纳为“阳刚”和“阴柔”两大类,最后,把文章的艺术要素提炼为“神、理、气、味”和“格、律、声、色”八字,即“文之精”和“文之粗”。

9、常州词派:常州词派发轫于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大畅于道光年间,绵延于清末民初。因其开创者张惠言及主要作家是常州人,遂以之名派。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开创者张惠言,推尊词体,认为诗词同道,力图提高词的地位;强调词的内容,主张词要有言外之意,要有比兴寄托;文辞深美宏约,风格低徊幽眇,其后周济补充提出“词史”观念,“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10、《鸣凤记》:该剧写明嘉靖年间,夏言、曾铣、杨继盛、邹应龙等人与严嵩、严世、赵文华等奸臣不计生死、前赴后继的斗争。此剧长达四十一出,以明朝当时人物入戏,以当代重大政治斗争题材入戏。第一部时事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二、简述题: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32,冯梦龙的代表作品中的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赎身)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很难归见父母,便日积月累地积攒了一个百宝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里,希望将来润色郎装,翁姑能够体谅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缘。经过长期考验和寻觅,她选择了李甲,并且欲望终身托付于他,因而让李甲四处借贷,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银两,完成自己从良的心愿。

(上路)投奔他人从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们听说她顾从李甲离开妓院,大家都是纷纷相送,并以资相助为盘缠将百宝箱还给于杜十娘。其实,前部分的经历是杜十娘与李甲素不相识,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杜十娘便与李甲泛舟吴越,徐徐图之。

(投江)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贪慕,就乘与李甲饮酒之机,巧言离开,诱惑并使李甲以千金银两之价把杜十娘卖给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卖弄,万念俱灰。她假装同意他们的交易,然后却在正式交易之际当众打开百宝箱,怒斥奸人和负心汉,抱箱投江而死。

(意义)

1、这是一篇反封建反礼教的爱情小说,杜十娘的悲剧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对她的欺骗挤压所造成的。

2、杜十娘美丽、热情、心地善良,轻财好义;聪敏,机智,颇有心机;刚强,坚定,宁愿投江。

2、卖油郎独占花魁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出自冯梦龙的《醒世恒言》第三卷。主要讲从小被人骗卖至娼门的花魁王美儿嫁于卖油郎的故事。

(人物)北宋末金兵入侵汴梁,女子莘瑶琴与父母避难失散,被恶人诱至临安卖入勾栏,取名花魁。时汴梁少年秦重亦流落临安以卖油糊口。

(初遇)一日,秦卖油于勾栏前,遇花魁,惊为国色,遂节衣缩食,花了一年多时间,积得纹银十数两,作为一夜的“花柳之费”。待至半夜,花魁醉归,倒床即睡,秦重危坐身旁不敢打搅,魁醉吐,秦重又以衣承之。天亮后,花魁敬佩卖油郎的诚心,劝其不必再至并赠双倍银。从此花魁之心已倾于秦,拒与外人交往。

(再遇)后来,因花魁受福州太守八公子羞辱,不愿与恶徒吴霸陪酒,被抢出院中,剥光衣服,弃与雪塘之中,想要自尽时又被秦仲相救。至此,花魁感激不尽。

(结局)为报答秦重,花魁用多年的存款为自己赎身,遂脱籍嫁与秦仲为妻。嫁秦后遇投靠油店的失散父母。朱后又遇生父,改回原姓,皆大欢喜。

(意义)

1、秦重与莘瑶琴从嫖客和妓女的关系到知己、相互尊重为基础的纯真爱情,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明代中后期追求人格尊严和人格独立的心的价值观念。

2、秦重和莘瑶琴的真爱,体现了当时城市普通群众既有着爱情幸福的要求,又尊重和爱护妇女的人格,中心是环绕一个“情”字。反映了市民在两性关系上不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和态度。

3、婴宁

《婴宁》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卷二,这是一篇人狐相恋的故事。主人公婴宁是一位美丽的狐女,娇憨、天真、无邪、奔放,惹人喜爱。在她的心目中,完全没有礼教约束下的男女之分、尊卑之别。

(开端)莒县秀才王子服,上元节出游时,遇一位笑容可掬、美丽至极的女子婴宁,相思得病。表兄怕他由痴而亡,哄说该女子家住三十里外的山中,王生欣然寻找。

(发展)王子服果然找到婴宁一家,养母鬼妈妈说王子服与婴宁还是表亲,答应让婴宁随王生探亲。原来婴宁为其父与狐所生,活泼开朗,聪慧美丽,经常笑声不断,邻居妇女都愿与她为友。

(高潮)婴宁和子服一起回家,王母和吴生都疑之是鬼。但婴宁以率真感染王母,给王家带来欢乐,并以笑声化解王家矛盾,王母便让她和子服结为夫妻。不久,因“笑”诱发西邻子的邪心,婴宁变成朽木惩治了这个浪荡子,却令王生受责,婴宁自此不笑。后来,因感动于王家爱己无异心,转而哽咽,遂于一天夜里,告诉王子服她的身世,并求他迁其鬼母的坟与自己的生母合葬。

(结局)年后生一子,与婴宁一样爱笑。婴宁敢说敢笑天真烂漫,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扫封建闺阁女子形象。

(意义)

1、纵观全篇,作家描绘婴宁,别笔不多,惟一“笑”。这一“笑”贯穿全篇。而也就是这浓墨绘就的一“笑”,却使人物形神兼备,可说是一笑生神。更者,也正是这一“笑”,仿佛一把尖刀,直插入了封建道德的心脏,使那些卫道士们瞠目结舌,口不能言。

2、她告别远离尘世的山野来到人间,经历西邻子好色所引起的邻人讼生事件以及婆母的劝责,从此“矢不复笑”,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对女性人格的压抑和窒息。

4、席方平

《席方平》清代文言短篇小说,是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一个名篇;《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目描写官官相护,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榨。

(伸冤)席方平的父亲被奸人所陷害,方平魂入城隍庙为父亲伸冤。然而“羊惧,内外贿通,始出质理。城隍以所告无握,颇不直席”。

(入冥)席方平愤恨不已,但没办法。只好进入冥府,认为冥王能为自己伸冤,不料,整个地府被羊收买。他们相互勾结,上下串通,对席方平威逼利诱,想使席方平屈服。

(拷打)然而方平是铮铮铁骨的硬汉形象,面对淫威,毫不屈服,在严刑拷打下也没有退缩,连对他用刑的鬼吏也肃然起敬。

(意义)

1、揭露官府的暗无天日,歌颂下层人民九死一生、百折不饶的反抗精神。

2、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他的伸冤并不单纯是一般意义的报复报仇,而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穷与富的较量,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一种反抗——他这种反抗精神,鼓励着人们向封建统治阶级反抗的勇气。

三、简答题:

1、诸葛亮形象

(1)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是伟大的发明家。

(2)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忠臣的代表;诸葛亮立身严谨,处事公正,是严正的代表;诸葛亮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是清官的楷模。鲁迅有言:“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3)他的形象特点有:

1、智勇双全、沉着冷静、知己知彼、胆识过人;(例:《隆中对》《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占荆州》《安居平五路》《空城计》)

2、小心谨慎、旷世济民;(例:《七擒孟获》)

3、意志坚定、性格倔强;(例:《火烧博望坡》)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例:《五丈原禳星预知生死》 书上的版本:

1、诸葛亮是忠贞的典范,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他初出茅庐,为刘备提出了据蜀、联吴、抗魏的战略思想。

2、通晓天时地理,把我事物发展规律。《火烧赤壁》、《借东风》

2、曹操形象(1)曹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塑造的最成功的封建奸雄的典型,他的人生哲学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2)奸:他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奸诈、残暴、毒辣,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例:《谋杀吕伯奢》《杀粮官王垕》《梦中杀人》《割发权代首》)

雄:曹操也是一个“人杰”。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曹操懂得笼络人心,以示“宽仁大德”。(例:《煮酒论英雄》《大宴铜雀台义释关羽》《跣足迎许攸》《焚书不问》《收张辽》《宴长江曹操赋诗》)网上版本:

(一)镇压起义,充当屠夫。(《杀粮官王垕》)

(二)欺君罔上,窃国谋逆。(“名托汉相,实为汉贼”)

(三)玩弄权术,残暴不仁。(《颍川之战》)

(四)虚假伪善,奸诈狡猾。(《梦中杀人》《割发权代首》)

(五)骄奢淫逸,嫉贤妒能。(《斩杀杨修》)

3、宋江形象

他是忠义的化身。人称“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他真心待人,他又时时显示虚伪做作;说他义薄云天,他又城府极深;说他处心积虑谋反,他又对朝廷肝脑涂地;说他为人宽厚,他又时时做下凶残之事。(1)仗义疏财“及时雨”。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一开场,就是以“及时雨”的形象出现的。江湖上的好汉都愿意投奔他。(“杀阎婆惜救晁盖”)(2)才智过人,注重承诺。

(3)仗义善谋的孝子忠臣,但他有一种愚忠。a不肯轻易上梁山做“贼寇”;b把“聚义堂”改为“忠义堂”;c招安的设计者、主持者;d征方腊;e饮朝廷毒酒后的表白

4、孙悟空形象

孙悟空神性、人性和猴性三者合一的形象,他好名,勇敢好斗,桀骜不驯,爱开玩笑,活泼乐观,重视承诺。这一形象集中了我国古代民众的斗争精神、反抗意识与无穷智慧,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理想。

1、藐视封建权威,具有叛逆精神。(大闹天宫、“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骂观音“一世无丈夫”)

2、敢为崇高理想而献身。他顽强斗争、百折不挠,敢于勇往直前。

3、爱憎分明,有高度的事业。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却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浓厚的感情(“降服白鹿精”)

4、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他乐观豪迈,有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

(秘书班版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孕育于道教猿猴故事之凝聚,发展于释道二教思想的争雄,定性于个性解放思潮的崛起,完成于伟大作家的创造)

5、《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秉持公心,指擿时弊”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2、喜剧化与悲剧性的融合,讽刺与同情并存

3、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1)夸张漫画式的手法,如夏总甲

(2)通过情镜的突转制造一种闹剧,如权勿用

(3)运用人物自身的言行矛盾与前后不一致来表现人物的可笑与荒谬,如范进(4)通过极不协调的反差举动进行引喻式的对比

6、《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1、再现封建科举制度下各类被讽刺的文士面貌,深刻抨击这个制度的弊害、罪恶。(如贪官污吏汤知县、王惠和土豪劣绅,便是醉心科举、装满八股的皮囊。「斗方名士」牛玉圃、景兰江等)

趋炎附势,也是这种制度下产生的怪物。通过上述的人物,反映出封建社会后期吏治腐败,道德败坏,和封建礼教的虚伪、残酷。

2、通过一批正面人物,表现作者的理想。书中有反对科举、蔑视功名的清高正直的知识分子。(如王冕、杜少卿、沈琼枝<新型女性>等)。又有四个「市井奇人」季遐中、王太、盖宽、荆元,靠自己的手艺自食其力,以琴棋诗画自娱,过著颇有艺术风味的独立生活。

在上述人物身上,虽反映了时代思潮中新的先进因素,但终究越不出传统儒家的思想范围。

四、论述题:

1、《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红楼梦》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

(一)人生悲剧:青春生命、美好理想被毁灭。(1)贵族女子的悲惨下场:“金陵十二钗”,高贵的出生,美丽的容貌,出众的才华,悲惨结局。(黛玉、宝钗:一死一守寡;史湘云:虽爽朗乐观,但命运坎坷;元迎探惜——原应叹息(2)女奴的血泪史。“晴雯含恨而死”

(3)从贾宝玉形象看人生悲剧之意义:人之生也,与忧俱来。

平等自由的意识、博爱的观念:①妇女观②功名观③等级观 ④爱情观

(二)爱情和婚姻悲剧:(1)“木石前盟”——宝黛的恋爱悲剧(2)“金玉良缘”——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悲剧(3)其他爱情婚姻故事的烘托与深化。(司棋与潘又安、柳湘莲与尤三姐、贾元春:皇妃、贾迎春:误嫁中山狼、贾探春:远嫁异国他乡)

(三)女性的悲剧:(自己编)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如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在个人自我上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元迎探惜——原应叹息。

(四)家庭和社会的悲剧:是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它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爱情为中心事件,写出了从家庭到社会的悲剧命运。

(1)封建官僚家庭政治上的腐败是他们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如“护官符”的作用,点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黑暗内幕。

(2)生活上的奢侈和经济上的枯竭衰微,写出四大家族必然崩溃的结局。(日常生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婚丧喜庆“可卿出殡,元妃省亲等”)

(3)封建道德观念的崩溃和百年望族的后继无人,揭示出封建家庭自然枯萎的悲剧命运。(“一代不如一代”:贾赦、贾珍、贾琏;“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4)人伦关系恶化,家族内部矛盾重重

2、写人艺术

1、从个性化角度去刻画人物,人物形象个性化程度很高。

2、擅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进行全面的对照,在对比中凸显人物的个性。

3、作者善于通过情节的发展,从日常生活和复杂关系中层层深入地刻画人物。

4、善于描写人物所处的环境,并细腻真实的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秘班版本:

1.人物性格的独特性

①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贾宝玉:爱博而心劳 黛玉:孤傲敏感 宝钗:贤淑冷静 ②同中见异

孤傲:黛玉(热)妙玉(冷)温顺:平儿(善良)袭人(势力)精明:探春(正派和犀利)凤姐(阴险狡诈)三烈女:尤三姐之悲壮 晴雯之怨恨 鸳鸯之胆识 2.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正邪两赋 善恶相间

①主要方面是善的或美的 如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也有不少缺点

3.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深刻的心灵剖析,揭示人物性格的深层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①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 ②对比、衬托

上一篇:男方父亲婚礼讲话稿下一篇:早春,早春陆游,早春的意思,早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