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2024-05-28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精选12篇)

篇1: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县教研室和镇教研室的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以教育、教学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以高效课堂的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学法研究活动。树立服务意识,为“成就学生,成全教师”,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强化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团队意识,努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促进小学教学工作进一步规范

1、以《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为办学行为的基本准则,确保我镇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方向不变。做好纠偏工作,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课堂教学水平来达到既减负,又增效的目的,把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全镇小学贯彻规范的最终目的。

2、以较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杠杆,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

1、教学策略从研究制定到推广应用已经进入第四年,今年要将教学策略运用与研究推向深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突破。一是开展“新策略课堂教学达标活动”在面上扎实做好推广工作,让教学策略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课堂上;二是要做好策略的深入研究工作,以“高效”为出发点,积极引导教师们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要抓好典型培养,让策略的研究修订、深化提高的过程成为教学能手不断成长的过程。

2、要以“高效”为目标,改革《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使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学生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更加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更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实现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有效地突破课程改革的难点。

3、为了加大高效课堂研究力度,平时的.备课、讲说课、优质课评比,论文评选都要用是否“高效”这把“硬尺子”来衡量,促进教师深入研究策略,运用策略,自觉渗透课改新理念。

四、任务目标

1、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课,上好示范课,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加强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

3、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全镇的骨干教师、名师,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

4、加大研讨课力度,让教师观摩、研讨,在观摩、研讨中提升自己。

5、引导老师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认真总结反思,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6、常学常新。引导老师不断进行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图书报刊,丰富理论知识底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师与课改同步,与教育教学前沿信息齐驱。

7、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对教学抽测、考核和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学习中的偏失,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五、作业备课要求:

科学备课要求:专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备10篇以上的黄金教案,其它备C案;带一个大科并兼两个小科及以上的教师备书头备课;带一个大科一个小科的备C案。

科学作业要求:

1、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小制作、调查研究。

2、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小制作、调查研究为主,完成3次实践活动作业。

综合实践活动备课要求:

三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每学期至少备8个电子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业要求:

完成至少3次实践活动作业,要求教师认真批改,注意收集保存。

篇2: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一、工作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学组教学特点和本校科学任教现状情况,本学期科学组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科学课的教学,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扎实做好实验教学工作,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现任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加强教学流程管理,关注课堂,关注学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激发求知欲,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具体工作

1、加强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在读懂课标的基础上,任课教师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切磋,并努力把课标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特别是三年级的科学教师,面对的是新教材。

2、提倡自制教学具,提高课堂效率。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很多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能克服困难,综合利用学校和社会现有资源,提倡自制教具、学具,本学期,将计划开展一次自制教具、学具的评比活动,用教师自己的智慧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

3、教研活动积极开展

知识培训:每位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根据教务处的“读书给自己充电”的计划,希望科学老师能利用这个机会,多去翻阅科技方面的书,了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成果

备课、听课、评课:

(1)、组织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因此本教研组要积极组织集体备课,交流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大家一起解决。

(2)、积极开展教研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紧紧围绕教研组的活动专题,组织好教师听课活动,在课后集体评课活动,在评课和说课中,要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以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性为重点。(3)、协助教导处不定时深入课堂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尤其是备课质量、作业批改和听课评课情况的检查。

4、学生方面的工作要点

(1)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常规科技活动,把好的想法转化为科学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2)在中高年级学生中结合科学课后的自由研究,开展科学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的记录,并撰写好课题报告。

(3)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多看看科普知识,开展科学知识小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4)纠正学生的偏科思想,转变学生只重视语、数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

三 教研组具体安排 九月份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科学素养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深层次把握科学教学的真谛,计划在教研会上认真学习《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任课教师间多进行交流,相互切磋,并努力把课标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特别是三年级的科学教师,面对的是新教材。

十月份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很多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能克服困难,综合利用学校和社会现有资源,提倡自制教具、学具,本学期将计划开展一次自制教具、学具的评比活动,用教师自己的智慧提高科学课堂的效率。十、十一月月份

本学期计划上2次公开课,按照校长讲话精神,计划先组织集体备课,制定出最佳的教案,再由执课老师自己修改,上完课后,再集体讨论,进行教学反思。

期末

篇3: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活动

1. 就地取材,培养科学观察能力

农村小学的周围有着相当丰富的植物、动物、矿物资源,这无疑为学生科学探究创设了很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周围动植物资源,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珍惜和爱护有限的自然资源,每年,笔者都会组织六年级学生开展“辨认常见植物,给植物挂牌”的活动,分组对校园植物种类进行辨识、统计,以此来了解周围主要物种,并开展小组建设资料库竞赛、标本收集竞赛等活动。

教学《物质的变化》一课时,笔者结合《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组织学生利用活动课和课间时间分组分片对风化石进行观察,并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看起来十分坚硬的岩石也会风化成碎石或砂子,最后成为土壤。学生不知不觉中学会运用科学观察和查阅的方法,并经过分析,感受到我们周围的物质发生的变化。

2. 因地制宜,提升科学实践能力

农村有丰富的生物、矿物资源,田间地头树林河流等都能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资源,而且家长也有丰富的生活生产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帮助学生从自己身边最常见的动植物开始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例如:三年级《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蚕的生命周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自己养蚕,并指导观察,了解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 蛹、成虫”这四个完全变态过程,而螳螂、蝉一生只经历“卵、幼虫、成虫” 这三个不完全变态过程。应用所学知识给实验做记录。这样,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再如:在教学《观察蜗牛》一课时, 因为农村蜗牛“资源”比较丰富,我和学生一起抓蜗牛,边抓边和他们交流想法。同学们第一次抓了很多蜗牛,但由于不懂蜗牛的生活习性死了很多。我便与他们分析原因:原来是蜗牛离开了湿润的环境而被干死的。学生就明白了饲养时要给泥洒点水。在饲养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观察并写观察日记,解决了他们在观察中提出的好多问题,如:蜗牛的身体有何特点?它的触角有何作用? 这些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观察和发现的,所以课堂交流的效果非常好,这样就加深和提升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

3. 实验操作,亲历科学探索过程

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来验证科学原理,把复杂的科学术语简单化, 让学生在愉快的实验过程中,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例如,六年级《能量和电能—电能从哪里来》,教师可以做一个“有趣的电池”实验:八把铜钥匙, 八片铁片(铁片表面要求干净无油漆, 最好是镀锌铁板)和八个柑凑在一起, 就能让发光的二极管发光。

步骤:1先把柑捏软;2每个柑分别插一片铜钥匙和一片铁片,铜钥匙、 铁片要平行插入柑中,让它们之间的距离近一点但不能接触,铜钥匙和铁片的上部露在外面;3把铜钥匙和铁片分别接上导线,按串联接法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样就得到约6V的微弱电流,铜片端为正级,铁片端为负极,分别连接到发光二极管的正、负极,发光管就会发光了。学生当时惊讶无比,这时老师揭秘: 柑中丰富的汁液可当做一种电解液,在电解液中只要放进两种不同的金属就会形成电解反应,再接上一个发光的二极管,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所以发光管就亮了。像这样既简单又魔术般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轻松理解较深奥的知识。

掌握电池发光的原理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西红柿电池、马铃薯电池等,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 综合实践,形成严谨科学态度

农村有许多劳动、实践的场所。 所以,农村小学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天地。例如:三年级 “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可根据时令天气,利用劳动基地进行分组播撒各种蔬菜种子, 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管理自己的菜园子。同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蔬菜生长的变化,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需要长期艰辛的付出。届时,收获的不仅是蔬菜,更有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农村小学的科学课,要坚持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 因校制宜,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同时,还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将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让科学知识变得更生动、更直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指出我们的科学教学应当是多元的、多样的,科学教学活动不只局限在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引出课堂,走向更大、更远的学习空间。农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环境和生活资源,为科学课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和情境,让科学贴近农村小学生的生活。

篇4: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活动;科学素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越来越重要,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竞争因素,现代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在传统的科学教學中,很多老师都不太重视这门学科,单单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疏导,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我们要把实践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目的,实践课更应该如此,下面就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和大家共勉。

一、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

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扫除一部分的教学误区。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对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目标不断细化,更多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然后,我建议老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由于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三年级是学习的分水岭,三年级之前,我们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动手能力不足,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制作。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的教育方向就要随之发生改变,我们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分清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

二、在活动中明确实践过程的重要性

在小学科学实践课程中,老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把学生的实践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这就忽略了实践活动过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实验设计,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学生在实践中有了老师的安排就会一味遵循教师的要求,那么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不能开动脑筋进行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实践活动就会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以教学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自主进行分组并完成任务,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结果的交流,同时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状态下让学生把握科学的精神。

三、选择适宜的实践课题

在小学的科学实践课中,课本上的实践课题比较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实践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这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定,择优选择。并且,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领域应该更加广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实践设置,所以,在选择课题方面对学生十分重要,有了一个良好的课题,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了解,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怎样选择适合的课题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校的资源问题,在有效的资源中进行科学实践探究。

四、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原则

在小学科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技能技巧,而且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原则意识。比如说,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学生亲手去做,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只学习理论知识,忽略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成果要反映课堂实践,形成一种科学的素养。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一性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发展个性,但并不是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为所欲为。我们在实践中要找到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同时学生还要有合作意识,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除此之外,还要有可操作性原则,我们设计的方法和途径都要适应学科的科学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进行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原则外,科学探究还需要开放性原则,我们要围绕研究的中心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现实不断融合,相互作用,在方法和途径上得以延伸,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原则,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发现更多的科学原则,不断规范小学科学探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原则,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学习环境,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开荣.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3(02).

[2]王丽玲.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深化农村科学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6).

篇5:小学科学教研组计划

本学期科学学科教研工作,围绕大面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这一目标,以“做中学”研究为契机, 以教师队伍建设抓手,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教研措施,努力探索现代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寻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继续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的学术研讨,围绕研究主题指导教师开展深入探讨,从更深层次把握教育改革的时代脉搏。本学期将重点围绕“如何使科学课简约有效”进行研讨,同时把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反思、经验总结融合一体,努力提高学习的成效,以此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以推动、促进课程实施水平的提高。

2、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学研究的主题,本学期继续深化研究 “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推广“动脑动手做科学”的科学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科学教学实际,探寻使科学课简约有效的途径,以提高日常课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课程研讨,提高教研质量系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全面把

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学期,将有计划、有选择地对部分重点章节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

2、参加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科学学科将继续围绕“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进行研究,围绕专题,参加相应的理论学习、课堂观摩、沙龙研讨等活动。

3、加强校本研修。建立科学学科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并努力做到务实有效。本学期安排4次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研究活动,促进专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4、做好“做中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深化科学课程的改革。本校是“做中学”研究项目,要积极开展实验,定时向科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放,引导教师用“做中学”理念深化当前科学课程的改革。

三、加强常规管理,规范学科教学,推进学科发展。

1、加强学科教学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开足课时,不挤占、不挪用,并要求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深入开展科学学科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继续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课题研究

根据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我校科学教学教研的实际,本学期将重点对以

下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1、“立足思维发展,提高探究实效”的研究。

2、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研究。

3、“做中学”相关研究。

4、“简约有效的科学课”的研究。

5、小学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篇6:小学科学社团活动计划

(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校园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科学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的魅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特成立小学科技社团,以点带面,促进学校科普工作的开展。

一、社团组建目的

1、学得开心,玩的开心。在学习中培养兴趣,在社团活动中学习科学。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科学素养

3、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社团的组织

1、时间: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

2、成员:以五年级为主,每班5至8人。

3、地点:科学实验室

4、指导教师:宁娅丹

三、社团活动形式及内容

1、开展趣味小实验

社团活动将实验室作为趣味实验室,提供社团成员开展趣味实验。我们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为“书生型”,缺乏动手习惯与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证实对学生的两个基本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综合训练,是培养新型人才,改善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2、开展户外考察活动

充分挖掘科学课程教材中的科技含量,有意识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思考调查,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现象,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3、抓好科普宣传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订阅科普报刊,利用各种渠道借阅科普读物,并提倡互通有无,积极有效引导学生注意收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

四、评价、成果展示

1、每次上课前让学生签名,下课后,将自觉打扫卫生的学生宁子记录下来,在学期中、结束时,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发给科学家名片,签发喜报)。

2、社团能为全校师生进行成果展示(作品展、手抄报、表彰优秀的学生)。

五、社团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

第三周:组织成立小学科技社团,学习社团活动章 第四周:校园浪费实地调查

第五周:整理“杜绝校园浪费金点子”写校园倡议书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七周:学习叶脉标本制作方法 第八周:采集制作叶脉标本的叶子 第九周:种子发芽实验计划及观察记录 第十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一周:制作叶脉标本(原色)第十二周:制作叶脉标本(彩色)第十三周:学习叶的标本制作方法 第十四周:采集、压制

第十五周:上台纸、固定、贴标签 第十六周:自制叶的标本展示、评比 第十七周:整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第十八周:每位社员写一篇社团活动心得体会 第十九周:期末社团总结

篇7:小学科学教研组计划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相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学会与人合作,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和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相成大胆猜想,注重收集证据,敢于怀疑和求证的科学态度。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形成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5、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注科技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

1、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并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机会,相互听课,相互提高。

2、继续深化科学课程改革,提高科学教育教学质量。

深入研究教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程中的亮点与精华,展示一些精品课例。

3、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带动学校科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调动教师参与科学教学课程改革的积极性,挖掘广大教师的研究意识,组织教师共同协商、互动交流,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开发一批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教学资源;注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教学的内涵。

4、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实验登记工作。

三、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了解科学知识,开阔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树立开放的教学观,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4、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充实科学课堂,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5、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探索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课外,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6、实验小组长做好实验登记工作,我做好实验仪器的保管使用及仪器损耗、借还登记工作。

四、具体安排:

3月份:

小学《科学》各年级教材难点分析;

参加区科学教师备课。

4月份:

本校科学教师研讨活动;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5月份:

观看优秀课教学录像。

6月份:

科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7月份:

做好科学的期终复习工作;

科学期末考核;

撰写学期工作总结。

篇8: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一、拓展体育教学的空间, 追求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学生的生活空间是他的成长环境, 体育教学这一教育的主体区域应延伸开去, 以充分利用环境。

1.通过多样性课外体育活动, 渲染学校欢乐的体育气氛。

学生总是在自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为保证体育多样性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以结合时令, 开展体育活动周和各种如拔河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运动, 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加, 渲染校园的体育气氛, 并形成传统。这些活动中如果有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 会进一步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 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氛围。

2.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 强化体育教学的效果。

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弱化了教育的积极性, 缺乏整体效应。集中教育是情境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了追求教育的整体效应, 教师要集中利用教育、教学内容中的“同一性”, 确定活动主题开展的内容, 多元素融合在一起, 在各个方面都进行有机的完美统一。例如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户外体育活动中开展“锻炼意志”的耐力活动和其他各类竞赛活动, 激励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增强耐力, 提高生存能力,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通过野外活动, 比如生存锻炼等体现形式, 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

田野、小河、村庄这些大自然无限的风光和自然美景, 会引起无限的思考。学生沐浴在大自然绮丽的风光中攀登、奔跑、游戏、跳跃, 不仅丰富了体育的教学手段, 而且也锻炼了身体,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对于新一代独生子女来说, 他们缺乏生活的体验, 这样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提倡的目标吗?

二、缩短心理距离, 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当前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被动式进行的, 和学生的距离越走越远。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膜。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板着的面孔、严肃的心态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再次, 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师所教内容严重脱节, 教师的教育缺乏创新。情境教学可以缩短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 使其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考, 获得主体地位。

1.创新教学思路, 深化教学情境, 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实施中,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 编排具备地方特色的教材, 创新教学思路。因此, 可将教材根据教学大纲编成别具一格的课程, 为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作一些有建设性的、积极的贡献。

2.关爱学生身体健康, 强化学生素质。

教师要奉献自己的爱心, 珍爱学生感情, 以树立“乐教爱生”为己任。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身上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 从而转换成学习的动力。

三、通过角色效应, 强化主体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 让学生在已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向往的、能展示他的特长与能力的角色, 能使其持久地、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无论是担当教材中的角色, 还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 都必须顺应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努力让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的一员, 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 学生和老师忘我地由“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 由体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 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体, 主动接纳知识, 主动参与和探究, 主动操作训练。

四、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落实体育终身锻炼目标

情境教学在注重“情商的作用”的同时, 也提倡“学以致用”, 把当今的课堂学习和培养下一代新人联系起来, 加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合理进行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游戏, 将体育锻炼融入游戏活动中, 让学生在乐中学。学生不仅锻炼了体质, 也收获了快乐, 落实体育终身锻炼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五、精心设计, 善于表扬

“赏识成功教育”是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创造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 不仅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凝聚力也是功不可没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很多生动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师的课堂设计必须“精心”, 对学生的成就要多夸奖。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才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只有善于赞美自己学生的教师, 才能够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所以, 我们应运用多种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 深入攫取和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篇9:小学科学如何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教学改革的最突出特点,彻底改变传统的“背书式”接受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的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呢?

一、明确师生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不可缺少的合作,学生之间也需要一定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师要确实把握好自己的主导地位,充当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将活动的主动权和探究内容放手交给学生去做。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在课前提醒学生搜集探究学习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和材料,并按照小组长的分配各负其责。课堂上,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基本内容、操作步骤、数据登记、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科学的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证探究活动能够顺利。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既有分工、也有合作。每个小组要安排每个人轮流承担不同的角色,比如,主要操作者、辅助者、观察者、监督者、记录者等,让每个人对每个角色在合作学习中作用有亲身体会,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当学生对探究内容、过程、结果等有争议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展开讨论,学会与人交流:向别人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接纳别人的建议,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整合小组的智慧。

二、有选择性地进行探究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学习方式。选择哪种学习方式,不是根据教师或学生的好恶,而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新编教材的设计体现了“用教材”的观点,给了教师和学生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但是也对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对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更要有科学的选择。科学探究过程有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完成全部环节。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探究,受到学生年龄、心智、操作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多时候只需要完成部分探究其中的几个要素。如“生命”单元对动植物的探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或能找到的动植物作为研究的对象,植物可以选择家里已有的花卉、农作物等,动物可以选择容易饲养的金鱼、小狗、小猫等,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至于探究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比如,可以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可以探究植物的生长周期;可以探究动物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等。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

三、探究活动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探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很大的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师生分工明显不同。比如:提出问题时,不能因为学生提不出来,教师一着急就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应该冷静地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实验不成功,教师不能立即去做给学生看,而是应该组织学生去分析问题出在哪儿。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更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动眼 “看一看”, 多动脑 “想一想”, 多动口 “说一说”, 多动手 “做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思维潜能、操作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体验”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必需的,学生只有在参与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能健康成长。只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并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就一定会取得令人喜悦的进步。即使探究没有成功,那对学生而言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失败的挫折。对学生的科学学习、人生经验积累、精神历练都是宝贵的财富。如:在教学《观察与描述》时,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并借助一定的工具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秘密,体验到了观察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摸物游戏”,使学生的兴趣高涨,虽然有的学生没有说出摸到的是什么物体,但这使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各种感官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四、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探究活动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探究某一项科学内容的结果,而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推动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知识。比如,学生由家人为不同品种的花卉浇水的频率和多少入手,探究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学习了“天气”以后,学生主动观察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状况,各种天气现象预示的天气变化,以及动植物对天气变化表现出的预先表现等;学生看到蜡烛燃烧,会对其制作材料、燃烧过程进行探究,其中会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等。这种探究不受预设的限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正是这种随时、随地的探究,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

这种探究性学习的延伸,实现了科学学习探究的常态化,推动了学习的开放性,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开放性学习,也符合科学学习的特点。

当然,在科学探究实践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探究性学习初始阶段,会表现出一定的混乱、无序,学生不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者探究不出明确的结果,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但是,这是推行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都会遇到的问题,只要教师有耐心,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定能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这种学习的要领,并渐入佳境。

篇10:潘塘中心小学科学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教导处工作精神,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工作,努力培养学科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加强教学流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培养习惯、激发兴趣为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工作目标: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推进课改实验成果,继续保持科学教学质量的领先地位。

2、加强进修,提高教师自身教学业务水平,树立优秀教师形象。

3、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学习,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

5、用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教师要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各类兴趣小组活动,以点带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6、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7、组织学生结合科学课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观察、实验和记录,撰写好课题报告,开展“科学记录”和“科学观察日记”的撰写。

8、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多看科普书籍,开展科学知识小竞赛,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三、工作措施:

1、加强教师业务学习,不断提高组内教师修养。认真学习学校下发的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2、继续学习新课标,组织教师开展专题性课题研讨,任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全面掌握科学教学目标。

3、用新课标来评价衡量课堂学质量,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利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更新评价观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开展经验交流,学理论,学教法,更新教学手段,加强学科教学常规,继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开展撰写札记、反思等教研活动,教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创新,依托自己的教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6、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合理地安排各项教学活动,争取教学上有突破,有创新;组织教师参加教科研征文竞赛活动,力争有一定论文在各级教育报刊杂志发表。

7、教师要翻阅专业报刊杂志,开阔视野,把握教学方向;要互相听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教师要按学校教导处计划要求完成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任务,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履行教师工作职责!

四、学期活动内容:

2月:制定计划,完善兴趣小组。

3月:教学常规检查,课堂教学案例研讨活动,教学反思,半期工作交流。积极开展技术启迪智慧活动。

4月:课题研究工作,组内成员实验教学互相学习与交流。5月:远程教学学习、观看教学录像,完善课题研究档案。6月:期末理论学习交流、完成教学进度、期末复习与评

篇11:小学科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科学学科研训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工作安排和本校科学教师任教情况,本学期科学教研活动是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科技节”的开展,更新教育观念,扎实做好科学学科的教学工作,抓好科学实验室教学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科学老师各自的优势,努力提高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科学素养,使教研活动真正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1、加强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

2、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并充分利用好《科学课》、《科学课程标准》等专业性学科期刊,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文件和教学业务知识,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积极钻研教材,用科学新课程理论来指导科学教学,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研讨会,一起交流科学教学中的收获和反思,探讨科学教材中的难点,鼓励教师对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地思考,敢于创新,敢于纠错。

(二)加强教育教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定时、定点、定内容,形式多样的开展教研组活动,鼓励教师积极修改集体备课的教案,认真撰写教学反思,及时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各项教学活动,借鉴先进经验,争取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教师的理论创新,要不断鼓励科学教师,依托自己的教科研实践,认真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3、利用周六的校本研训时间进行科学教材分析活动,并结合本学年的教研活动主题,解

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实验注意事项,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提高教师的教材解读能力和教学处理能力。

4、组织教师的实验操作培训,让教师明确本学期的重点实验和操作要领,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特别鼓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利用实验册里配套的实验材料开展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5、组织教师结合学校的科技特色教育活动,辅导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上的学生拓展、延伸到生活中,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研组成员

组长:许桂

组员:芮峰云黄晓波宗建平陈祥美杭邦清施月香

四、本学期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学习县研训计划和工作安排,制定科学研训工作计划。

2、组织各年级下册的实验操作培训。

时间:第二周周四

地点: 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三月份:

1、四、六年级科学县级集体备课活动

时间:第四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市级科学研训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研训活动。(固城)

四月份:

1、四、五年级的科学课堂教学活动。(执教:施月香、陈祥美)

时间:第八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集体备课活动。(阳江)

3、组织教师辅导学生参加科技节活动的作品。

五月份:

1、六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执教:许桂)

时间:第十二周周四

地点:古柏中心小学科学实验室

2、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集体备课活动。(东坝)

3、组织教师参加江宁、溧水、高淳教学联片活动。

4、组织教师参加县级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评比。

六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县级读书交流活动。(固城)

2、组织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反思研讨会。

3、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检测。

4、组织教研组教师撰写科学论文和案例。

古柏中心小学

2011.1

科学学科周六校本研训安排:

二月份:设计各年级科学实验记录。

三月份:

四、五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主备:施月香、陈祥美)四月份:相关科学教材的教材分析。

篇12:小学科学教研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研工作要点为指南,以使学生“丰富经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健康身心”为重要目标,在学校和教师的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系列教科研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发挥本学科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职能作用。

二、工作目标:

1、提高教研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学科发展。

2、强化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比上学年有较大提升。

3、做好常规工作,服务学校和教师,得到广泛支持与认可。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1、大力加强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科建设与管理方案,推进学科健康、和谐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提出学科教学建议,落实科学探究活动。

2、着力开展教科研活动,以理论学习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的,继续开展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理解、把握学科课程改革的能力。

3、单周星期二下午校本教研,双周星期二下午集体备课。

四、不断提升学科教师专业素质,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五、努力做好各项常规工作,高质量完成单元检测题、期末测试题的命题工作。

六、本学期月工作安排:

三 月 份

1、制定各类计划;

2、常规教研;

四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五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六 月 份

1、常规调研;

2、学科指导小组活动;

3、科学各年级的复习教研;

七 月 份

期末调考与质量分析;

上一篇:爱就是一些细枝末节下一篇:2024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