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

2024-07-06

61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精选6篇)

篇1:61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

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

饮食医嘱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在医嘱单上为患者开出饮食医嘱,包括禁食、普食、特殊饮食或肠内/外营养等,并基本上与饮食手册上的术语和解释相符合。开饮食医嘱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2.1患者年龄。

2.2营养状况或需求。

2.3饮食爱好及宗教信仰。

2.4病情及治疗计划。饮食医嘱应包括食物过敏史。患者入院后第一餐可以采用口头医嘱,但是从第二餐开始必须有饮食医嘱。配餐员在正式送餐前,将电脑饮食医嘱单与患者餐盘进行核对,以确保提供给患者的饮食与医生的饮食医嘱保持一致;若有不符,及时纠正。对有疑问的饮食医嘱,营养师必须与主管医生核实后方可执行。根据饮食医嘱,做好饮食宣教和出院指导,包括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并在病历上记录宣教内容及患者/家属对此宣教的反应。

患者餐饮服务提倡低脂、高纤维的水果、蔬菜、谷类及其它有利于患者健康的食物,不提供含酒精成分的饮料;自备饮食患者须经主管医生同意并按医嘱要求准备。对于每一种饮食医嘱,营养室应准备尽可能多的菜谱供患者选择,同时考虑患者的民族特点/宗教信仰,在营养师指导下按要求为患者提供饮食。饮食供应应严格遵守医嘱,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

3.1普食:早餐:6:30—7:00;中餐:11:15—12:30;晚餐:17:00—18:15。

3.2根据医嘱、营养师推荐或患者需求,为下列患者提供餐间点心: a流质患者:每天供应六次,除早、中、晚三餐外,另加三次,时间为9:00—9:30,14:00—14:30,19:30—20:00;b半流质患者:每天供应五次,除早、中、晚三餐外,另加两次,时间为9:00—9:30,14:00—14:30。责任护士职责:新患者入院或住院患者出院时,应及时通知营养科送餐员以增减饮食。帮助患者饭前洗手,并帮助送餐员一起分发饭菜。观察患者进食情况,并根据要求作好记录。对于禁食时间超过24小时的患者,责任护士在患者床头设备带上挂红色禁食牌。送餐员职责:在护士协助下尽快将餐盘送至病员处以确保食物温度。饭后将餐盘从病房及时取回并清洗消毒。6 分发饭菜时,遵守食品行业卫生要求,并核对以下内容:

6.1病员姓名和床号。

6.2饮食医嘱和食物类型。送餐员及时记录供应饭菜时所遇到的问题,营养科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该记录应保存3个月。饮食服务的范围营养食堂为住院患者提供如下的常规服务项目:

1.1饮食服务:a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一日三餐;b根据医嘱、营养师推荐或患者要求提供餐间点心;c为不能在就餐时间进餐的患者提供点心;d为普食和绝大部分饮食治疗患者提供菜单;e经营养科主任同意,为患者提供饮食特需服务,加收一定的服务费。

1.2 医学营养治疗:a有营养问题的患者由营养师作进一步评估;b根据医生饮食医嘱,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营养指导;c根据患者需求,营养师进行营养素摄入量分析,作为营养摄入的依据;d在对患者营养状况再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营养问题的严重程度和营养需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提供个性化营养治疗。

2根据部门防灾计划,在医院及所在地区遇到灾难性事件时,营养部应准备食物满足医院员工和患者的需要。

3职工食堂、营养食堂为医院员工、参观者、学生提供饮食服务;陪客食堂为来院探视患者的家属和其他外来人员提供饮食服务。

住院患者营养治疗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对初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提出营养师会诊要求,有关营养师营养评估和再评估的规定详见“患者评估与再评估的规定”第四款。营养师对患者作全面营养评估后,如确定患者确实存在营养风险,则应在参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营养计划,据此计划为患者提供营养治疗,观察患者营养改善情况,并在病历中做好记录。必要时,患者家属一起参与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过程。医学营养治疗方案应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及临床营养治疗的相关规定执行。

4根据营养条例,对某些特殊患者,根据医生医嘱和营养师要求,由营养师作营养素摄入量分析。除有特殊原因,一般的营养分析需维持2天,并把结果记录在营养病程单中。5对营养摄入不良的患者,营养师可采用下列方式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5.1鼓励患者多摄入高营养的食物,并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5.2在餐间为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

5.3与责任护士交流,协助患者多进食。

5.4建议主管医生采用添加高能营养药物的方式补充。6对出院时有特殊饮食要求的患者必须根据需要给予出院饮食宣教和指导,并记录。

篇2:61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

【摘要】 目的:分析本院20年来出院病例院内死亡的原因和规律,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死亡的发生。方法:调查本院1995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精神科全部死亡病例61例,其中院外死亡19例,院内死亡42例,院内死亡男32例,女10例,年龄25~77岁,平均53岁,以31~50岁居多,病程以16~20年居多,诊断精神分裂症人数为高。结果:突发性猝死12例(28.57%);合并症衰竭死亡8例(19.05%);噎食窒息6例(14.29%);自杀死亡5例(11.90%);各系统癌症4例(9.52%);感染性休克4例(9.52%);器质性死亡3例(7.14%)。又发现合并症衰竭死亡,均发生在2005年1月1日以前(P0.05),近10年噎食窒息死亡有所增加(P>0.05)。结论:随着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合并症等疾病及时发现及时转院诊治,减少衰竭死亡率,噎食窒息注意短时间内药物剂量的控制,减少药物的副反应,减少死亡率,对慢性患者合并症的有所增加,适当减少用药剂量或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减少致命的副作用意外发生。同时加强精神患者的监护,安全设施的保证,严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院内死亡病例; 死亡原因; 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s and regularity of patients who had gone out of our hospital and then died in it over the 20 years,to take reasonabl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death.Method: The data of 61 cases of death of the psychiatric from July 1st,1995 to June 30 th,2014 were surveyed,among them 19 cases died outside the hospital,42 cases died in the hospital,and 32 cases were male,10 cases were female,with an average age of 53(25-77),in the majority with 31-50,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were most between16 and 20 years,the number of the diagnosis of schizophrenia was high.Result:Sudden death were 12 cases(28.57%).Death of Combined diseases were 8 cases(19.05%); death of Choke food were 6 cases(14.29%); suicide death were 5 cases(11.90%); each system cancer were 4 cases(9.52%); septic shock were 4 cases(9 52%);organic died 3 cases(7.14%).And combined disease was found some death,had occurred before January 1,2005(P0.05),in recently 10 years choke food’s death increased(P>0.05).Conclusion:With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and safety consciousness,combined disease with all the disease are found in time and patients are transferred in time.Which can reduce the death.Control the quantity of the drugs for choke food patient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reduce the drug adverse reactions,reduce the rate of death.For the increase of the chronic complications patients,decrease the quantity or change to a new type of anti-psychotic drugs,reduce the opposite fatal effects.At the same time strengthening the care for mental patients,the assurance of safety facilities,fight the occurrence of suicidal behavior.【Key words】 Hospital death cases; Cause of death; Measures

本院为专科医院,精神疾病患有各系统疾病即合并症时,需转院或会诊治疗,在治疗精神疾病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发挥双刃剑作用,即有抗精神病作用,同时也有相应的副反应,其副作用从中枢到外周,广泛而复杂。为了对此深入了解,以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笔者对本院20年来在院内突发死亡病案进行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

调查本院1995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精神科全部死亡病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2和CCMD-3各种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智能检查均无障碍;对死亡原因进行临床分析。

自1995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20年中,本院出院的精神疾病患者病例共计12 213例,其中各种死亡病例61例,精神科住院死亡率4.99‰。

出院死亡病例61例中,在院内死亡为42例,占3.44‰,在院外死亡为19例,占1.56‰。在院内死亡病例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5~77岁,平均53岁;病程1年以内4例,占9.52%,1~5年3例,占7.14%,6~10年3例,占7.14%,11~15年7例,占16.67%,16~20年8例,占19.05%,21年以上16例,占38.10%。疾病分类:精神分裂症32例,占76.19%,双相障碍―抑郁发作1例,占2.38%,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3例,占7.14%;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6例,占14.28%。

死亡原因:突发性疾病死亡31例,占73.81%,其中心脏疾病猝死12例,占28.57%(包括肺栓塞1例),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50.5岁(42~76岁)。诊断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精神分裂症10例。只有1例服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外,其余均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单一用药8例,两种合并药4例,用药有利培酮4 mg/d,氯氮平250~500 mg/d,氯丙嗪300~500 mg/d,奋乃静20~50 mg/d,舒必利500~1000 mg/d,阿普唑伦0.8 mg/d。器质性昏迷3例,占7.14%,衰竭死亡8例,占19.05%,感染性休克4例,占9.52%,各系统癌症死亡4例,占9.52%。噎食窒息6例,占14.29%,男4例,女2例,均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用药有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地西泮。单一用药3例,两种合用3例,入院后2~6 d死亡3例,占7.14%,346~1299 d死亡3例,占7.14%,平均年龄45岁(36~62岁),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例,占9.52%,酒精中毒所致戒断综合征1例,占2.38%,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1例,占2.38%。自杀死亡5例,占11.90%,其中自缢3例,占7.14%,割腕1例,占2.38%,坠楼1例,占2.38%。

以2005年1月1日为界限,其前后10年间,在衰竭死亡及噎食窒息死亡的发生频率对比及噎食窒息的临床情况见表1和表2。讨论

21世纪是脑科学时代,脑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受到各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长期困扰人类的精神疾病,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需要继续学习,更新知识拓展眼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了临床安全医疗和安全护理更上一层楼[1-2]。笔者总结近20年本院出院患者死亡病例分析,经过调查发现:住院精神患者院内死亡以31~50岁青壮年居多,病程长者居多。对院里范围内患者尤为注意发生猝死和自杀行为,本资料显示,住院精神患者院内死亡以突发性疾病死亡占28.57%(12/42),合并症衰竭死亡占19.05%(8/12),器质性昏迷占7.14%(3/42);感染性休克占9.52%(4/42);各系统癌症占9.52%(4/42),噎食窒息占14.29%(6/42),自杀窒息占11.90%(5/42)。

多数学者认为猝死可能是指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各种心律紊乱和传导阻所致[2],所以,在药物治疗前和疗程中的心血管监护,以及临床医生对心脏病的处理十分重要,不易忽视,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突发性死亡12例,其中肺栓塞1例,以氯氮平合并多虑平治疗过程中,病情波动,静滴氯丙嗪100 mg后,锥体外系出现,次日肺栓塞死亡。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减少毒副作用。心脏病死亡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发作史,其中8例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不足或传导阻滞,定期复查心电图必要,更重要的是转入循环科治疗,后风险仍很大,需要与家属沟通,在精神科专科医院治疗有一定风险,让家属签字理解,若发生死亡,减少医患矛盾。8例衰竭死亡,与长期住院合并症多,主诉能力差,躯体疾病往往被精神症状所掩盖,专科医院条件有限,建议外院治疗,且家属不愿接患者到综合医院诊治,一拖再拖,导致衰竭死亡。以2005年1月1日为界,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合并症等疾病及时发现及时转院治疗,恢复后继续治疗精神疾病,无合并症衰竭死亡者见表1。各系统癌症死亡4例,家属拒绝到综合医院肿瘤科治疗。脑器质性昏迷3例中1例加用氯氮平50 mg后,第2天渐渐发现深睡、昏迷、死亡。氯氮平治疗在剂量不大的情况下发生,尤其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过程中加用氯氮平时,提示对氯氮平应用指征还应从严掌握[3],定期理化检查,同时考虑诊断及合并症的用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有明显镇静和抗精神症状作用,而椎体外系副作用甚小。其主要副作用是可出现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一度在国际上停止使用,但以后发现氯氮平对难治性分裂症疗效优于其他抗精神药物而又开始在临床应用,需要长期监测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尤其在治疗早期[4]。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肌张力增高为主的锥体外系反应。本文导致噎食占14.29%,见表2,治疗用药氯丙嗪、氯氮平、奋乃静、氟哌啶醇、地西泮。均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其中单一用药3例,两种合用3例,以2005年1月1日为界,其前后10年间,噎食窒息有所增加,入院后2~6 d噎食窒息死亡3例,346~1299 d 3例,警示对新入院患者在短时间内药物剂量要控制,减少致命副作用的发生,减少死亡率[4-5]。有资料显示,国内抗精神病药物临床疗效、剂量与需要浓度的测定研究(舒良等)发现高剂量氟哌啶醇[0.4 mg/(kg?d)]和低剂量[0.15 mg/(kg?d)]临床疗效相同,但前者副作用大于后者。最近国外PET的研究资料见表3,表明抗精神病药物的低剂量(如氟哌啶醇5 mg)基地神经节D2受体80%被阻断。这种低剂量以能在大部分患者身上产生抗精神病的作用。剂量加大可能增加镇静作用,但这同时副作用相应增加,特别是椎体外系副作用及其有关处理较费时的迟发型多动症。故国外有作者建议为进一步控制兴奋,可合并短期苯二氮等药物控制兴奋[6]。注意病情改善时,切勿忘记3周内停用,以防药物依赖。21世纪的今天,经济状况允许情况下,尽可能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更安全[7]。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上,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尽可能单一用药,疗效不满意可换用化学结构或作用机制不同的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换用时应缓慢,即原来的要缓慢减量,同时缓慢增加新药的剂量。疗效不满意需要两药联用时,应当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且两种药物的剂量分别减低,控制总量,减少副作用减少死亡率[8]。

因各类精神疾患引起自杀者波多。文献报道人群中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有关的达23.0%~31.3%,居自杀原因第二位[9]。所以,笔者本着有意探索自杀的规律,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整改,寻求办法,完善预防自杀护理措施。同时发现疑点及时汇报医生,积极配合医生,仔细观察病情变化,患者的躯体不适主诉,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不放过药源性忧郁自杀。

在自杀死亡中,其中4例有的趁着女护士不方便,入厕时发生,有的放松警惕外出时发生,有的趁陪护打饭或洗碗时发生,给人感觉突然,防不胜防。回想当初,患者高度警惕,密切注意护士和陪护人动向,一旦离开视线,立刻采取措施而发生不测[10-12]。所以,夜班值宿人员,须详细了解病情,严密观察有自杀观念或行为的患者,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病情波动和心理动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直至症状缓解,切勿掉以轻心。同时做到不规律避免患者摸清规律,趁机采取自杀行为。

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细微改变的观察与评估,正如Sletton[13]认为精神患者自杀的最高危险时期是在确定诊断后的头两年时间内,本资料两年内5例自杀者占3例,患者中有自杀观念而不予暴露的占多数,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认真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变及家人探视间谈话内容,及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抑郁焦虑情绪就显得格外重要,或探视没有得到满足要求,流露出被弃感,无助感及无望感时,极易发生意外,并且成功率为高。

长期住院患者自杀有三种原因:第一,经济来源发生变化(单位变故,或养育他的家人及亲人变故等),即今后生活无着落而焦虑者。第二,患有精神疾病同时,合并慢性躯体疾病,久治不愈,家人不积极到综合医院治疗,倍受煎熬,又不能回家回归社会,有永远被遗弃感者。第三,由于精神症状残留,尤其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患者有的感到无助感,受精神症状折磨,引起悲观厌世,且在恢复期出现,多在医护人员的信任,易被忽视,一旦采取自杀行为成功率高。故加强外出工疗患者的管理,不放任其单独活动,安全设施保障,常抓不懈,以防意外发生。

不过,从笔者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总结出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是,精神病在发生意外时间之前总会表现出某些异常,例如企图自杀的患者可以伪装成病情突然好转,面带微笑,谈笑风生,以蒙蔽医护人员的警觉;或对亲人交代后事;或对家人异常体贴;准备一些自杀工具等。因现实的心理因素而萌生自杀观念的患者,可以出现曾经与病友谈论悲观厌世的事情,或在家人探视后出现明显的情绪不佳,或出现失眠等。又如噎食的患者曾经有咀嚼、吞咽困难,进食进水事后的呛咳现象,或有进食速度快、抢食的现象等。如果在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后,在发现蛛丝马迹的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如报告医生共同商讨治疗、护理的方法[14-15],有些意外事件也可避免发生。

参考文献

篇3:肝炎患者的膳食管理

“三高一低”的饮食原则

“三高一低”,是指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低脂肪。这是肝炎患者饮食总的指导原则。急性肝炎病人发病初期,肝细胞肿胀、坏死,肝功能恶化,黄疸指数升高,肝脏的消化、吸收、分解、合成及解毒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病人会感到恶心、厌油、腹胀、疲乏无力、食欲低下。因此合理地调节饮食,对保障病人摄取各种营养十分重要。

首先是蛋白质食物。肝脏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白蛋白,每天在肝内可以合成11~16克。食物所含的蛋白质首先经消化道分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后,再由肝脏加工、合成为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其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也受到影响。因此,肝炎病人,尤其是严重的慢性肝炎病人及重症肝炎病人就需要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一般以每千克体重供应1.2~1.5克蛋白质为佳,1日供应蛋白质80~100克。一般来说高蛋白食物包括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禽蛋、牛奶等,植物蛋白如豆类、花生、谷类等,其中大豆含量最高。

其次是适当供给脂肪,每天50~70克。也可适当喝些糖水。

此外,肝炎病人多摄取一些维生素也是很有益的。许多天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比人工合成的维生素更好。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中尤以梨、鲜枣、猕猴桃、青椒、青蒜苗叶、山楂等为多。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牛奶、蛋黄、胡萝卜、韭菜、空心菜、玉米、菠菜等。含维生素B丰富的食物有黄豆芽、绿豆芽、花生、各种豆类、鲜果、鲜蔬菜等。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物有鱼肝油、牛奶、蛋黄、蘑菇等。在生活中对以上食物进行巧妙的搭配,就可以摄取较为丰富的营养成分。

一般而言,肝病患者经常食用河鱼、瘦肉、蛋类、家禽,以及豆制品、香菇、木耳、蘑菇等食品是较好的选择。特别是真菌类食品中含有各种多糖成分,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不同症型的食补

虽同是肝病,仍需区分不同的症型,从而采取不同的膳食管理方法,对症施治。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病人若病情稳定,饮食正常,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出现恶心、厌油、尿黄、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时,应按急性肝炎病人的要求调节饮食。

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调配较复杂。总的来说肝硬化病人要少量分餐摄入蛋白质,要防止蛋白质代谢产生过多的氨而诱发肝昏迷;减少脂肪的摄入,最好给予易于消化的奶油及植物油之类;饮食中要适当限盐;禁食辛辣食物,不宜吃硬的或油煎食物。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定时进餐,使胃肠功能协调正常。②要饮食定量,每餐不宜过饱,达到平时饭量的七八成即可。③不要偏食,过食油腻滋补食品不仅不会对身体有益,还可能加重病情。

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患者特别适宜经常食用甲鱼。因为甲鱼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具有软坚、散结、滋阴退热的功效,对于改善肝功能和肝脾肿大有一定的好处。

急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宜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吃得过饱,以免加重上腹部不适或因胆汁分泌过度旺盛,增加肝脏负担。如腹部胀气较甚,应暂时少食或不食牛奶、豆浆,少食蔗糖、山芋等产气食物。食物要新鲜,易消化,并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如肝类、鲜鱼、瘦肉等,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需补充足够糖类,主要是从米、面等主食中摄取,一般成人每日不少于300~400克。每日应饮1500~2000毫升水,以利小便,促进代谢,并可加速胆红素的降低和毒素的排泄。在患病期间,应忌食高脂食物、油炸品、辛辣食品、海腥物和羊肉等热性食物,并需绝对禁酒。

篇4:61住院患者膳食管理制度

【关键词】住院病人;营养知识及行为;膳食调查

【Summary】 purpose:to actively cooperate with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mote disease recovery. Put forward the reasonable dietary advice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pati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ietary behavior as well as natritional problems.method:use 24h dietary review merhod. Do a random questionnaire survey for 135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with SPSS software statistics. Put the 135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accoring to the different degree of the occupation and cultural. The patients’ answer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is very different. The highest right answer rate is food sources of dietary fiber 91.8%. the lowest one is the best food choices of iron-deficiency anemia, which is only 14.1%. the right answer rate of two group patients on the health food choice is only 61.3%. patients with differdnt occopations and different of culture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result:pati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is relared to their level education. Their correct answer rate for healthy food choice is very low.[the situation of dietary intake of patients] lack of ingestion of vegetables, legumes and soy products,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High intake of protein and fat. Excess nutrient and nutrient deficiency exist at one time. Conclution:enhance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Medical institutions should guide the patients do reasonable diet through dissemination of nutrition knowlege and intervention of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establish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In the face to abundant food, patients have the ablility to choose the healthy food. So that to enhance the effect and to promote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patients.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behavior. dietary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032-03

住院病人由于疾病种类不同。膳食营养配方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病人的膳食习慣而设计,要充分体现膳食设计个体化,营养素配方合理化。设计的膳食能通过适宜途径实施于病人。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增强机体免疫力, 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促进康复[1]。为了解住院病人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我们于2010 年6~12 月对医院住院病人135名进行了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0年6~ 12月选择住院病人135名,其中神经内科脑梗塞病( A组)患者33人(男23人,女10人);心血管内科冠心病(B组)患者42人(男25人,女17人);消化内科胃肠道疾病(C组)患者35人(男19, 女16人);其它疾病(D组)25人( 男15人,女10人)。患者年龄17~ 83 岁。

1. 2方法 采用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表,对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3.0软件计算膳食摄入情况及三大营养素产热比指标。

2 结果

采用随机的方法调查150例,回收140份,回收率为93.33%,经复135份为有效问卷用于统计分析,有效率为90.00%。

2.1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住院病人对营养知识调查结果

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4 组患者人均每天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分别为7.8 MJ 和74.1 g, 各占RNI的102.9%和84.3%,基本是合理。但不同疾病的内科病人差异较大,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剩。B组患者的蛋白质、热能摄入呈中度不足; A组患者脂肪摄入偏高( 供热比为28.4%); B组、C组和D组的钙摄入量呈现重、中度不足。见表2表2各组住院病人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均值与RNIs比较(%)

2.3 摄入膳食中三大营养素产能比4组患者碳水化合物产能比例为55%~ 65%,基本合理;A组、D组患者蛋白质产能比例偏高( 超过15%);A组脂肪产能比例过高( 27.2%)。 见表3 。

表3各组住院病人膳食三大营养素产能比

3 讨论

从临床营养治疗的角度考虑,A组、B组患者均需控制膳食热能及脂肪摄入量,由于患者不懂合理营养搭配,在进食低热能膳食时导致蛋白质和大多数维生素无机盐的摄入不足,长期如此将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A组患者同样由于不懂营养知识,住院期间仍然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脂肪提供能量偏高, 但钙的摄入仍不足,对疾病康复不利。C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特点,摄食与消化吸收障碍,对食物选择较为注意,但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摄入仍有不同程度的缺乏。D组患者除钙外,其他营养素摄入都能达到RNIs要求。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病种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剩,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存在的营养问题更为严重,营养过剩与营养缺乏同时存在。主要原因是住院病人营养知识缺乏,膳食搭配不合理。膳食中的蔬菜类、豆类及豆制品、奶类摄入不足,而这些食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知识宣传教育,使患者能根据病情正确选用食物,科学合理的搭配膳食。积极配合营养治疗,达到增强疗效,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3.1住院病人缺乏营养保健知识问题突出从调查结果显示,135例住院病人的营养知识与其受教育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2],营养的态度和行为也不尽相同;住院病人在营养知识的问卷中反映出较大的问题就是:病人对营养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差异很大,最高是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为92.8%,最低是缺铁性贫血的最佳选食仅为13.1%,两组病人对健康食物的选择正确回答率也仅占61.3%。其中哪类食物富含胆固醇、高蛋白质低脂肪食物的选择、膳食纤维的食物来源,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关于主副食的搭配和合理膳食构成方面的问题上,认识存在明显的偏差,片面认为吃得贵、精、细就是吃得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治疗和保健知识了解甚少。住院病人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能达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营养知识、有偏食习惯。也和传统的饮食营养误区有关。对重要营养素的食物来源认识不足。

3.2加强住院病人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饮食营养危险因素[3] 。从表1可以看出患者的营养知识、行为和文化素质有明显的关系,说明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更好的吸收营养保健知识,增强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提示应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把营养保健当作自觉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4]。

3.3住院病人的营养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亟待加强我们的调查表明:大多数的患者都有强烈的营养保健需求,但往往缺乏必要的指导,在患者营养知识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患者的营养知识来源于书本、电视广告和长辈的经验,显然这就很容易导致患者营养知识的片面和误区;因此普及营养保健知识,全面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保健知识和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具有重大意义[5]。对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更有一定的重要性[6]

3.4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加强住院病人营养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平衡膳食可以全面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行为[7]。健康教育干预对于住院病人的的膳食行为有良好的影响。营养健康教育等干预对营养改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营养咨询指导,可以提高病人的营养知识和健康保健意识,最终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8]。

3.5建立和健全各级的营养健康教育机构,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应举办各种营养知识讲座营养宣教不能以书刊杂志、收音机、网络等非感性的途径进行[9]。应以咨询讲座的形式满足主体患者的需求,并可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安排适合于患者个性化的教育形式,通过开设多种营养咨询项目,如门诊、专题讲座、电话咨询、社区宣传、信函咨询、网络咨询,建立营养保健的信息网等综合方法,这样效果较好[10]。使调查对象有着接受营养教育的良好态度,这是实现从态度→ 行为转变的基础[11]。以点到面,扩大影响力,增加营养教育的受益面,系统提高住院病人的营养知识,全面改善营养不良行为,促进健康。

参考文献

[1]吕利,等: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 J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1,9(4):238 .

[2] Ferraz EM et al.Interpregnancy interval and low bieth weight:findings from a case-control study.Am J Epidem 1988,128(5):1111.

[3] 蔡东联。实用营养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4] 李建,等.成都地区部分社区NIDDM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华西医学.2001;16(2):187-189.

[5]王长秀.浅谈学习兴趣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的 重要性[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7):12

[6] 何志谦。人类营养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7] 陈仁惇。营养保健食品[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5。

[8] 李建,等.成都地区部分社区NIDDM患者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J].华西医学.2001;16(2):187-189.

[9]張怡红,等.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现代护理.2001;7(1):73

[10]Gwatkin DR. Nutrition education: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Food Nutr Bull 1985,7(2):55

[11] 贾伟廉主编.健康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0-87

篇5:住院精神病患者探视的安全管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探视时如何防止危险品流入病房和确保病房及病人安全。方法 分析探视的作用和严格执行探视制度的意义,研究对患者及探视家属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措施。结果 针对性的提出了积极宣教;选择适宜探视时机;选择合适探视人;不携带危险物品;注意沟通技巧等有效措施。结论 加强对探视全程的安全管理,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能够防止意外发生。

【关键词】 精神 探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79-01

要做好精神护理管理,住院精神病人的家属探视管理是其中一部分。住院患者既需要得到家属的关爱,更需要在探视过程中保证患者的安全,防止一切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精神科患者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患者家属到医院探视,不同程度地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和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对精神病患者特殊病种来说,探视时,如果家属缺乏安全意识,易导致患者病情反复,甚至发生意外事件。本文就如何加强对探视家属的安全意识的教育,让家属掌握探视时机、注意事项、与患者的沟通技巧等,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做了详细阐述,报告如下。

1.1探视前,根据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探视对象一般在住院两周之后,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来院探视的必须是患者本人的直系亲属,这样有利于保护病人的隐私。住院患者必须在经管医生同意的情况下方可让其探视,接待护士要加强责任心,细心,对探视过程中出现的应激事件能较好应对,最好能相对固定值班人员。探视前应检查带入物品(加强对安全物品的检查)。

1.2探视中,家属进入探视间后让其在探视记录本上签字,并注明关系。在家属与病人交谈的過程中,护理人员应尽量回避,给患者和家属一些私人空间,以尊重家属和病人的隐私权,但不能离开值班人员的视线,以便适时观察病人的情绪、行为的变化,一旦病人出现情绪不稳或冲动行为,应立即终止探视,劝离家属离院,宣教相关探视规定(尤其首次探视家属),避免家属受到伤害,稳定病人的情绪。注意观察病人情绪变化,同时做好交接班。

1.3探视结束时,先请患者家属离开,再次查看患者物品,避免烟、打火机、现金及手机等带入病区。同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了解这次探视给患者病情带来的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患者情绪变化等。对有思想波动的患者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另外对于无家属来探视的患者也应做好安抚工作,维持病区秩序。

讨论

精神科家属探视安全管理是护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1]。做好探视的人性化安全管理是今后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努力和发展的方向。对于精神病患者探视可以让他们消除顾虑、缓解思亲之情,得到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促进疾病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恢复。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患者情绪波动,影响病情的稳定,导致疾病复发。因此探视是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把握好探视时机、注意探视防护及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在非探视时间要求探视的应得到经管医生或科主任同意方可探视。加强对来访家属的安全教育及相关疾病知识宣教,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将对探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

【关键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88-02

跌倒与坠床是医院护理中的一种安全隐患,在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的体质特征,加上疾病因素,容易发生此类事件,由此受到损伤,容易造成脑部损伤、骨折、软组织挫伤等后果,进而阻碍老年患者的康复,并增加其身心痛苦。本文分析了我院6例发生跌倒坠床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病例,探讨针对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的相应护理对策,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者6例,年龄≥65岁。患者分布科室:职业病(尘肺)一科3例,职业病(中毒)二科1例,职业病(尘肺)三科2例;原因:如厕时跌倒2例,走动时跌倒1例,准备下床时坠床2例,夜间翻身坠床1例。

1.2原因分析

1.2.1生理原因。老年患者年龄偏大,其身体机能、平衡能力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能力均有所下降,常伴有骨质疏松、关节僵化或疼痛、高血压等症,同时睡眠质量不佳,容易因在床上辗转反侧而致跌倒或坠床。

1.2.2疾病因素。入院老年患者常患有神经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直立性低血压,老年性痴呆以及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病症等,这些疾病均可增加患者跌倒或坠床的风险。

1.2.3环境原因。病室缺少辅助设施,病室及走道地面湿滑,照明不足,患者所需物品摆放不合理、不方便,病室与卫生间的距离较远,床铺稳定性差,缺少床挡。

1.2.4用药因素。老年患者因治疗的需要,服用麻醉镇痛药物、肌肉松弛药物、强心药物、血管扩张药物、降压药物等,均可能引起头晕、精神疲倦,进而导致跌倒、坠床。

2 防范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管理

2.1积极评估老年住院患者的潜在危险

对我院收治的65岁及以上患者在入院或转科后24小时内,依据《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进行评估,评估计分标准为0或1,评估项目主要包括:在家或住院有跌倒坠床史,意识状态(清醒或深昏迷0分;有其它意识障碍1分),行动能力(稳定自主或完全无法移动0分;无法稳定行走1分),睡眠形态(正常0分;睡眠形态紊乱1分),使用易导致嗜睡之药物,有体位性低血压,Hb<110g/L或有头晕症状,身体虚弱,使用利尿或缓泻剂,排尿或排便需他人协助。当评估总分≥1分时,说明病人有跌倒或坠床的高危险性,需要做好护理记录并落实护理防范措施。针对患者跌倒坠床的危险要做到定期评估,并于每周重新评估一次。

2.2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

2.2.1具体措施:1)床头挂预防跌倒警示标志;2)使用床栏(夜晚/全天),病床刹车固定好;3)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知识宣教、加强陪护;4)向患者讲解易致跌倒危险因素及注意事项;5)教导正确使用拐杖、轮椅;6)将用物放于患者方便取用的位置;7)保持走道及病床单位整洁,防止物品堆积;8)指导患者使用呼叫器;9)必要时提供尿壶和便器;10)协助患者上下床及协助行走;11)环境安全;12)必要时使用手腕带或其它保护具。

2.2.2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学习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病房巡视,针对患者的不同危险等级,每隔30分钟~1小时巡视一次,尤其要注意夜间巡视以及对病情危重、年老体弱、意识不清、病情恶化的老年患者进行巡视;对所有患者实行床头交接班,并详细填写巡视单,由护士长签字后保管。

2.2.3制定易致跌倒及坠床药品目录:由药剂科依据药品性质制定药品目录,其中包含可能因影响意识而致患者跌倒或坠床的药品,如镇静、镇痛、催眠药,利尿药,降压、降糖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护理人员要根据老年患者使用药品的情况,进行高危风险评估及管理。

3结果

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采用《跌倒坠床危险评估表》并对高危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3个月内发生跌倒坠床的患者数量为0,患者得到有效护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身体康复。

4讨论

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管理非常必要。首先,要及时、准确地评估风险因素,老年患者在生理、疾病、环境、用药、护理状况等影响下,发生跌倒坠床事件时往往是出于多重原因。在患者入院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做好评估记录和观察,有利于及时防范风险,降低事件发生率。其次,为老年患者构建安全的住院环境,实施防范跌倒坠床的护理干预措施,应多部门协同合作,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巡视和交接班制度,全方面进行安全管理。由分析可知,对老年住院患者实施跌倒坠床风险管理,有利于减少此类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质量,促进身体康复。

参考文献

[1]白利颖,王贵芝,李湘萍.老年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2,11(44)11

[2]汝惠萍.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上海护理,2010,8(3):36-38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蓝皮书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现状与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