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英语学习六大原则

2024-08-02

日常英语学习六大原则(共6篇)

篇1:日常英语学习六大原则

英语学习六大原则

英语学习, 原则

当我们意识到有必要学会英语,并且下决心去攻克这个难关时,我们就一定要:

1、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只要我们善于投资自己的时间。上帝赋于我们每日24小时,上班8小时,睡觉7小时,三餐饭2小时,莫名其妙kill2小时,无论如何应有1小时来学习。越忙的人,越有时间做事;越闲越懒散的人,越找不到时间来做事。

2、要有自我约束力,且称之为“心力”吧。春来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背起书包待明年。总有一些理由不学习。这样下去,我们的英语之树永远长不大。古人云:“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很有道理。在四川大足佛教石刻艺术中,有一组大型佛雕《牧牛图》,描绘了一个牧童和牛由斗争、对抗到逐渐融合、协调,最后合而为一的故事。佛祖说:“人的心魔难伏,就象牛一样,私心杂念太多太多;修行者就要象牧童,修炼他们,驯服他们,以完美自已的人生。”我们学英语也一样,要能够驯服那些影响我们学习的大牛、小牛,抵制各种诱惑,集中精力,专心学习。

3、要有信心。英语不过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工具、一种说话习惯而已。我们要坚信,只要有投入,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绝不会“付出的爱收不回。”

4、要有实际行动。一个真正的马拉松运动员绝不会空等奥林匹克金牌从天下掉下来,现在就行动起来。

5、要有连续性、持续性。学英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时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英语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在完全忘记之前及时复习、加深印象,如此反复,直至形成永久性记忆。如果等到忘记了再来复习,就象又学新知识一样,那么,我们就永远是初学者,虽然在辛辛苦苦地烧开水,却难品味到其甘润。

6、要从心底滋生出一种对英语的喜爱之情。把学英语当成一个开心而愉快的美差,而不是硬着头皮、头悬梁、锥刺骨的苦力。因此,先要从简单的入手,找一本好教材或一本故事书(生词量不超过30%)悉心研读,默识揣摸,就会有收获感,尝到甜头,进而信心更足,如开始就啃一本词汇量太大,没有词典看不下去的书,只会扼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最终放弃。其次要提高词汇量,词汇-----基础,单词不可不背,但也绝对不能死背词汇。在狂背完词汇的基础上,尽量到阅读中去巩固和体会。背单词方面,我使用“奇迹英语智能记忆”,这套软件可以从 http://cn.qjnet.net 或http://61.143.225.27/cn/ 下载,据说是背单词效果非常神奇,我用了后,感觉非常不错,确实是我用过背单词软件中最为简捷高效的一套软件。它能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自动科学安排复习和学习的功能,在提高效率同时不会有像背词典那样一边学习一边忘记的现象,有了词汇基础我感觉学习英语轻松了很多。

篇2:日常英语学习六大原则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下六大原则。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所说:一个人必须依据语言、逻辑和“简单的常识”来决定问题和建立自己的行动计划。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按照常理去做,你就可能成功。你违背了常理,就不可能成功。当然,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你的“努力”。

这一次,你若按照常理去做,并且下工夫,那你就要成功了!

(一)简单原则

学习英语:从简单的开始

运用英语:简单-好、更简单-更好、最简单-最好

上大学的时侯,英语老师让我们大量阅读英语。有些同学就借来原著,第一页看下来就有20几个生词,第二页还有20几个……到了第五页已不知道第一页所云;到了第十页已不知道前九页讲的是什么。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单调,体会不到有任何收获,读英语原著变成了查英语词典、记忆生词的过程,变成个苦差事。因此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就放弃了。其中有人又做了第二次努力,结果还是放弃。原因何在?我想它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常理。

所谓“循序渐进”就要求你从“简单”开始。学习、使用英语都要遵守简单原则。当年,我碰巧是从英语简易读物开始的。现在,书店里有好多套把原著简写成的“简易读物”。我先读那些用500~800词简写成的读物,后来又读用800~1500词简写成的读物,再后来就读用1500~2500词简写的作品……我能读进去,因为我读懂了;读懂的感觉特别好。当一个人有了成就感时自信心就诞生了,并越来越强,也就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外国的英语文学作品仿佛带我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国家,一个不同的文化,一个不同的生活,结识了一些不同的朋友。在走入另样的文化、生活、人物,风俗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神往,一种强烈的欲望。每时每刻都想读!

只有从简单的开始,才容易入门,才容易产生“兴趣”,才容易把事情进行下去。英语阅读应遵守“简单原则”,听、说、写都应从最简单的开始,因为简单原则有巨大的优点:

1、造就成就感,培养自信。

2、增加兴趣。

3、语言朗朗上口。

4、易于学以致用。

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对简单的语言往往不屑一顾,只求理解而不去尝试着使用自己学到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学英语中最喜欢追求一个字--“难”。尽管学了很多难的东西,却不会“用”。而事实上,简单的东西如能灵活、准确地使用才是真正重要的。比如从口语来说,人们并不是看一个人会说多么难的单词,关键在于看他能否熟练运用最简单的单词、句型、语法来表达情感、思想。英语国家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是通过有限数量的单词和简单的句型来完成的。

Plain English(简洁英语)在英语国家已成为趋势:即在说或写英文时都力求简单。而中国学生尽管学了很多难词,复杂的结构,但就连用简单词和结构来表达思想都做不到;有时用了很大的词,一方面不妥,再者也很难让别人明白。其实当你透彻理解英语中的“小词”,“简单表达方式”时,才能熟练地用简单英语交际。

当然这并不是说“难的单词”和“复杂句型”一点儿也不能用,或者说没有用,我只是说应该少用或尽量不用。但目前“简单英语”即是“最好英语”的潮流是千真万确的。其实你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你就会惊喜的发现,他们讲的英语是那么的简单,你甚至会反问自己学了多年的复杂英语用处何在?

学会容易的东西,并把容易的东西融会贯通地加以运用才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所在。

(二)量的原则

多-好,更多-更好,最多-最好

中国人学习英文,精读、精听、精说有余,但泛读、泛听远远不够,大量的乱说就更不够了。没有量的变化,怎么能有质的飞跃?因此,中国人学习英语在注重“精”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泛”。比如学习英语阅读,如果 没有读到足够的数量,就无法熟练地阅读英语。若要学习听力,那就大量地听各种磁带,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看英文电影。如要学习英语口语,那就尽量多说英文。学习英语不能太急于求成,因为只有有了“量”,才能有“质”的飞跃。

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许多人学习英语时,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本书就代表一个水平。比如,当读完一本初级阅读书时,就会说“我的阅读水平达到初级了”,学完一本高级阅读书,便狂欢“我达到高级阅读水平了”。刚刚读了一本初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初级口语水平。读了一本高级口语书,就认为已有高级口语水平。其实,英语学习有一个“点-线-面”的关系。一本书只是一个点,无数本书连成一条线,更多的线形成一个面。所谓“水平”就是面的问题。就拿阅读来说,首先要读大量初级书。当你读完30本初级读物书后,在你读第31本初级读物时已没有几个生词,能轻松地读懂,并进入作者所描绘的世界时,那你就可以读中级水平的读物了。仅仅读过一本初级水平的读物,基础根本没打好,就急于读一个更高水平的读物,那必然就会“欲速则不达”,自然不可能学好。也就是说,无论处于何等英语水平,在相应水平上的量的积累是必须的。英语听力、口语、写作的学习亦应遵循这一原则。

语言的学习是培养一种感觉,而感觉要靠数量的积累来培养。俗话说水到渠成。同样的道理,达到了一定的量,“语感”就产生了。这时应再把感觉上升到理念,将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思维中,英语就能运用自如。请注意量的积累在基础阶段最为重要。金字塔的魅力就在于它完美的建筑结构。有宽广深厚的基础,才能造就塔尖的辉煌。学好英文的道理是同样的。基础必须打牢,也只有在基础打牢的前提下,才能学好英文。

在量的积累阶段,也应该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阅读为例,一套简易读物分六级,每一级有五六本,一本只有100页左右,不超过一个星期就可以读完一个级的读物。你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太多拘泥于语法,可以偶尔体会一下语法的作用,但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小说的主题上。要注意,我们是在通过英语获取信息,了解文化、生活,吸收新的思想。你要读进去,才能读得快。不要研究语言,要树立数量第一的观念,尽量快速地读。这样一来,坚持读三四个月,英语的阅读水平就会迅速提高。

总有人问,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学好英语。这问题不好回答,因为没有衡量学好英文的标准,并且学习英语的速度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英文的方法。实际上,学习英语如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你很快就会入门。从入门到能用英语交际也就是一二年的工夫。因此,如果一直是按照正确的方法做,你很快就能学好英语。

(三)重复原则

英语有句谚语“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重复是技能之母)”。你可以回忆一下你学习任何一种技能的过程。无论是游泳还是骑自行车,都是重复同一类动作的过程。任何技能的获得,当然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均来自重复。一种事情重复多了,便产生了感觉和深刻的把握。因此,在发展英语技能时,也应该遵循重复原则。比如,在阅读时,当你读过20本初级读物后,就要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同样的,当你读过20本中级水平的英语读物后,就应该在这20本中找出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来读10遍甚至20遍。学习听力和口语也要遵守重复原则。比如说,在听了20盘初级英语听力磁带后,就要在这20盘已听过的磁带中选出一盘,再把这盘磁带听上20遍。在刚开始学习英语口语时,重复原则就更为重要。因为,刚学习英语口语,背诵一些英语后,就找同伴来练,反复重复已学内容。“重复原则”与“量的原则”缺一不可,要有机地把两者统一起来。学习英语中的任一项技能:阅读、听力、口语、写作,都必须在量的原则的基础上,再反复重复。英语中一定有一些你理解的很透并且已经掌握了的单词或句型,你可以灵活自如地使用它们来交际。请注意,这些熟练掌握了的词和句型一定是你重复过无数遍的,这些被重复的东西已经变成了你的一部分,因此你能把它们运用自如了。重复是人记忆的最重要途径,重复使人准确、深刻理解事物本质、内在规律。量的原则要求你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强调一个“泛”字。而重复原则要求你将同一件事做很多遍,也就是强调一个“精”字。如此看来两者相互矛盾。但是矛盾是必然存在的。我想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一定是矛盾的。因为只有两个矛盾体,才能产生最大的动力使主体前进。好的英语学习方法也应力求矛盾的统一。既要有数量的积累,把面铺开,又要同时将一本阅读书、口语书、一盘磁带、一部电影学透彻。在量的基础上把部分内容学“精”,这是很重要的。

(四)模仿原则

语言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形成的认同符号,其运用“规则”可依。孩子学语言是个模仿的过程,他们每天模仿父母、周围的人、电视等一切可以模仿的东西,并且模仿得越来越象,突然有一天,他们停止模仿了,并且逐渐形成融合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方式。

作为英语学习者,必须模仿已有的东西,不经历到位的模仿的“创新”意味着错误。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在你通过模仿,真正掌握了英语的灵魂、精髓,然后,才可能谈到自己的语言风格。

学习英语时,模仿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学习语音时,要大量地重复练习音标、单词发音,朗读句子和文章。而在练习过程中,尽量模仿“音标发音和单词发音,同时模仿句子的音调和节奏。模仿对学好语音至关重要。如果你要学习英语口语模仿亦很重要。在学口语时,要尽量模仿你已经读过的东西和已经听过的东西。当然,如果你模仿你已经用”重复原则“所读过的和所听过的,效果就会更好。如果你要学习英文写作,模仿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你要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名家的文章,重复地读过多遍而能真正理解了后,就要一丝不苟地去模仿。模仿得越像越好,这是英语学习最基本的常识。

我的一位朋友英语口语很棒,当他谈到学口语的秘诀时,他总是说”外国人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外国人怎么写,我就怎么写。“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五)突击原则

若想学好英语,需要采取一个个”速战速决“策略,找到”快速进入角色“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和兴趣把学习坚持到底。你还记得你是如何学会骑自行车、游泳或开车的吗?你是否是通过短时间的”大量突击“练习才掌握这些技能的呢?学习技能的要素是一样的,那就是去无数次的突击训练。当然,学英语或许不像学会骑自行车、游泳那么简单,但驾驭和使用英语语言的确是掌握和培养一种技能。学习一种技能,突击原则是最重要的。

我在学习英语时就运用了这种突击强化的方法。我最初开始学习英语,先突击英语阅读三个月。从简易读物开始,坚持天天最大量地来读。通过突击英语阅读,不但学到了词汇,还熟悉了各种语法现象,更了解了一些西方的生活、文化和思想。紧接着,又去强化听力,经过三个月的听力突击之后,再回过头强化英语阅读。强化完阅读后,再强化听力。强化完听力后,再强化英语口语。按照这个原则,进行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的突击强化。按照这种方法来学英语,进步是飞快的。英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化正确意念的过程:强化单词发音的意念,强化单词用法的意念,强化句型的意念,强化组织思想的意念。比如,你若要突破语音,就应该安排一段时间(比如15天)。在这15天内,天天学语音,听语音,模仿语音,学”死去活来“。15天之后,感觉语音有了大的进步,掌握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停下来。请注意,在模仿的同时,你还应该把自己的语音给录下来,认认真真地找出自己发音的问题,加以纠正。过一段时间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来突击语音。你这样反复突击五到六次,你的语音定将成为最棒的。句型、阅读、语法、听力、口语也都要有这样一种反复突击强化的过程。

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总是充沛的,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就会变得单调,因此就要采取间隔突击强化的方法。英语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由一个个强化突击阶段所组成的。

(六)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尽管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有意识、有步骤地去培养和发展自己对英语的兴趣。

那么,应如何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呢? 发现和挖掘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

我对小说很感兴趣,我当年学英语是从大量阅读英文小说Charles Dickens(查尔斯?狄更斯)的简写本读起。19世纪英国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在狄更斯的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进入英语的天地,我畅游在狄更斯的世界里。不知不觉中我学到了许多语言及语言以外的东西:我不仅掌握了大量的词汇、各种各样的语法规则,而且对英国人的生活、文化、习俗也有了深刻的了解。

我入迷了,天天读,从狄更斯到马克?吐温再到海明威,这些小说带我进入一个英语世界,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英语。但在阅读时,我根本不想自己正在学习英语,只是努力地读进去。后来,我看了大量的美国电影,电影使我着迷。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是不是在学英语。因为我是在兴趣的驱使下做这些事情的,所以做得特别投入,大脑积极地工作,无意识的记忆效果最佳。我同意这种说法:在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才是你学习得最多的时候。但请记住,前提是你正从中得到最大乐趣。

我有一个朋友很喜欢股票。他到了美国,每天24小时都有股票电视节目,他就兴致勃勃地去看,但无论如何都看不懂,于是跑来问我。我对中文讲述的股票行情都很困惑,更不必说英语了!于是就对他说我也不懂,但告诉了他如何学会看懂的方法。我说 :”你首先找一份报纸的商业版,然后再借助字典阅读所有的内容,这样你就积累了关于股票的简单语汇。此后,你有空就去看股票的电视节目,这些语汇很快就会从纸上活起来,出现在你的耳边,再加上你有股票方面的知识,很快就能看懂那些节目了。“于是,他真的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因为他对股票的确很有兴趣。等我再去看他时,股票节目他全都看懂了,还边看边给我讲解。另外,通过学习看电视股票的节目,他看别的英语节目时,能听懂的也多了。

一个人如果能够准确界定自己的兴趣、所爱在什么地方--特别是这个兴趣与一个长远的目标相结合,那么他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很简单了。喜欢电影就看英语的,爱看小说就读英语的,热衷于广播就听英语的……只要通过英语这个媒体做他喜爱的事,他就走向了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

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两个人在一起谈如何学会游泳,谈一会儿就烦了。但是,如果他们能到水里体会一下游泳的感觉,并努力地去学着游,他们就会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一旦爱上了这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要做。我小的时候就很爱游泳,有的时候为了游泳甚至都逃学。

兴趣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你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在实际运用中产生,并变得越来越深。如果在学英语的过程中,你能够尽早地尝试使用所学的英语的快感,那么你学习英语的兴趣将日益增加。具体地说,就是你一开始学英语就要找机会来用英语。比如说,你刚开始学英语,就去找”老外“聊天,很快就学会口语了。还有,你想提高听力水平,恰巧你喜欢听新闻。那末,如果你坚持每天听英语的新闻,很快就会把听力提高上去。和热爱英语的人在一起”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如果一个人对英语充满了热爱与激情,与他在一起的你对英语也自然而然就产生喜爱。我在大学的几个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英语是没有条件的。别人那种爱英语的疯狂会使你也深深爱上英语。所以你的确应该与喜爱英语的人交朋友,这样,你们对英语的爱就会相互影响、变得更强烈。比如,你有几个喜好学英语的朋友,你们就会组成英语学习小组,一起学习阅读、口语、写作。几个朋友在一起,就用英语聊天,一起讨论英语学习中的体会,相互问问题。如果其中的一个英语水平显著,那么其他人都可以向他的水平看齐。当然,水平高的也可以学习其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每人的进步都会很快。

树立目标

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英语。长远的目标应该把学英语同民族的强大、祖国的发展联在一起,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联在一起。当然,还应该有无数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是通过一个英语考试,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英语。短期目标也可以是去世界上任何一个英语国家求学,在出国留学之前,你也要下工夫学习英语。短期目标还可以到世界上各个地方去旅游,找到一份更令人满意的工作。比如成龙,因为会英语,他不仅可以在中国拍电影,还可以到英语世界去拍,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更加缤纷的世界。因此,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学好英语之后的灿烂的未来,即使他学习英语有挫折,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投资增加兴趣

我对美术作品很感兴趣,我买的艺术品越多,我对它们的爱就越深,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真正深入到我喜爱的东西中去:”陷得越深,爱得越深"。如果你喜欢听英文歌曲,那就去买磁带、CD,你的兴趣会随着欣赏不同的音乐而增长。如果你喜欢英语,你就要买各种各样的英文书籍,各种各样的英语磁带,各种各样的英语报纸杂志,你还要参加不同的培训班,这些投资会使你找到英语的趣味性,并使你发现英语给你带来的奇妙世界。当你体味到英语内在的趣味之后,进入英语语言所带来的信息世界,你的英语学习的兴趣自然会提高。

篇3:营销危机六大应对原则摭谈

探求如何制定并遵循营销危机应对原则, 或许能够引发我国营销界同仁冷静的思考并近而得出深刻的启迪。

一、企业社会责任 (CSR) 原则

一般认为,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是指企业不仅要为企业股东创造利润, 对股东承担责任, 而且还应该考虑到相关利益人, 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也就是说, 企业要将社会基本价值观念与企业日常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 摒弃将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 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道德责任, 实现积极回报社会的终极目标。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和实践原点为:“企业是大树, 社会是土壤”,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单位, 一种营利性组织, 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必须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其中。那种过分追求自身利益的企业就显得过于偏狭, 甚至违背和牺牲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整体利益, 于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就偏离了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轨道。

当然, 企业作为市场行为主体, 追求“利润最大化”, 是市场经济之题的应有之意。企业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虽然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 但市场经济又是一种“道德”经济, 道德伦理要求企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尤其是这些责任合乎社会公众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因此, 当营销危机发生之后, 注重商业道德的企业公民应该主动、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 万万不可只关心自身利益得失, 而应该考虑到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这应该是营销危机的首要原则。

事实上, 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社会责任, 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得到社会认可、实现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自觉承担社会道德责任, 企业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增长。

二、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原则

消费者的权益高于一切,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应该是营销危机的普适原则。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 就会赢得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否则, 失去了消费者, 企业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

营销危机发生后, 消费者一般会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物质层面的问题, 即物质利益永远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因此, 企业应首先及时主动地向受害者及所有消费者致歉, 并切实采取补救措施补偿损失, 待真相澄清后企业可能就更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所以, 企业应首先表达解决问题的诚意, 创造妥善处理营销危机的良好氛围, 以真诚和负责任的态度面对公众。这样既表现了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面, 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企业的不必要损失。否则各执已见, 只能加深矛盾, 引起消费者的反感, 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即企业是否在意消费者的心理情感。因此, 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及所有消费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 必要时还得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众发表“谢罪”公告, 以解决消费者内心深处的心理情感问题, 从而赢得谅解和信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应该做出超乎消费者所期望的努力, 显示出企业对消费者的十二分真诚, 以赢得受害者和所有消费者以及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和理解。

三、第一时间原则

营销危机发生后, 随着事件的播散和演变, 在最初的24小时内, 消息会像病毒一样, 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 24小时内应是应对的最佳时机, 也被称为营销危机处理黄金24小时。因此, 第一时间做出迅速恰当的反应是防止营销危机继续恶变的“第一法宝”。一位加拿大营销危机专家唐纳德·斯蒂芬森曾说过:“危机发生的第一个24小时至关重要。如果你未能很快地行动起来并已准备好把事态告知公众, 你就可能被认为有罪, 直到你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为止”。

在营销危机理论中, 著名的“营销危机曲线”包括突发期、扩散期、爆发期和衰退期四个时期。如果在营销危机开始的突发期和扩散期积极扼制危机, 往往成本较低, 效果也理想。如果不及时处理, 自然会引起公众和社会舆论的各种评论, 一些言过其词的评论也可能对企业的声誉造成极大的威胁。一旦到了爆发期, 处理和平息危机的成本将呈几何倍数增长, 情形就难以收拾了。因此, 最好以快刀斩乱麻的凌厉手段化解矛盾, 别让公众热辣的目光聚焦在你的痛处。特别是对于那些资产数以亿计的大企业, 宁可“蚀小钱”也不能耽误营销危机的处理时间, 因为信誉扫地所带来的损失远远不是几个小钱所能买到的。而且危机久拖不决, 无形中也给竞争者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切记“拙速胜过巧迟”, “雄鹰”政策胜过“鸵鸟”政策。

如果确实是企业犯了错, 此时最“恰当”反应就是真诚地承认错误, 求得消费者的谅解和宽宥, 除此别无它法。即便自己不完全背理甚至是暗遭诬陷, 也不宜被动地等着官司有了定论之后再去解决问题。法庭审理案件的时间本来就较长, 如果情况错杂或节外生枝, 判决的时间就更难把握了。而在案件悬而未决之前, 遭遇营销危机的企业会频频成为媒体热炒的对象, 不管是客观评论还是歪批反说, 终归是揭短者居多, 企业形象受损在所难免, 市场份额失不再来, 寿终正寝的悲剧可能已经无法避免了。

四、充分处理好与媒体关系的原则

现今国际上, 媒体被誉为与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媒体的重要性。媒体既是企业公众之一, 又是企业与公众沟通交流的窗口和桥梁, 两种性质决定企业与媒体合作的必然性。但是, 在如何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 很多企业却存在着认识盲点, 甚至有的企业还挂出了“防火、防盗、防记者”的牌子。

企业与媒体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媒体也依赖于企业。媒体的使命在于不断地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 而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群体掌握着企业及有关公众的重要讯息。因而媒体需要企业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材料, 从而扩大信息来源, 丰富新闻报道的容量, 企业或企业家的素材对提高媒体自身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举足轻重。虽然媒体仍然在关键时刻扮演着“政府喉舌”、“舆论工具”的角色, 要体现社会责任和社会良心;但在媒体竞争日趋残酷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媒体走向了市场, 需要自负盈亏, 它同时又具有了市场的属性。在社会良心、政府喉舌和市场利益面前, 媒体常常被弄得左顾右盼, 前后为难。对于企业来说, 媒体是一把双刃剑, 运用得好, 可以劈荆斩棘为企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运用得不好, 不但会伤及自身, 而且可能惨遭灭门之祸。这些年被媒体捧杀和棒杀的企业和企业家不在少数。于是有些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起:“好多企业, 让媒体炒倒了……媒体就像患了过敏症, 发现一点纰漏, 立刻猛炒, 污点骤然放大, 一夜间就能让企业倒闭”。

媒体在市场化的过程中需要的是良知, 而企业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 需要的则是明智。营销危机来临之后, 企业应该旋即争取友好的媒体, 发布正面报道以正视听, 通过媒体的双向沟通, 使企业与公众相互了解、理解、信赖和合作, 从而化解危机。

五、密切与公正、权威性监督机构或人士合作的原则

当营销危机来临时, 消费者往往相信的是权威性监督机构或人士的结论, 而不相信来自企业的“声音”。因此, 企业不应采用“传统”办法到处拉关系、找市长或叫屈喊冤或洗刷清白或推卸责任, 而应及时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及友好的主流媒体密切配合, 合纵连横, 借助外力“曲线救国”:邀请或协助公正性、权威性监督机构或人士 (如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消费者协会或公关专家、行业专家等) 出面, 这些公正、权威性监督机构或人士在前台发表意见, 可以提高讯息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这是企业控制营销危机事件演变、转危为安的关键之一。

六、导借危机势局, 重塑企业形象的原则

所谓导借势局, 就是指借助于企业面临的内部或外部营销危机势局, 发现并改进企业的不足之处, 使原来不利于企业的事件或因素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 从而使企业能够保持健康持续发展态势的至高原则。

“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 全面认识危机的两面性”是营销危机导借势局的基本出发点。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对危机的解释与中国人对危机的想法是“英雄所见略同”:危机由两层含义组成, “危”意味着“危险”, “机”意味着“机遇”, 两者处于最严重的对立之中, 因此危机的演变极富戏剧性色彩。又如同美国营销危机专家诺曼·R·奥古斯丁所说, “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 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 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 就是危机处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 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 则是不良危机处理的典型特征”!。因此, 企业要尽力挖掘危机事件中可资利用的素材, 争取把“危险”化作“机遇”, 这是营销危机处理的至高境界。

假使稍有朦胧的营销危机意识, 仅仅为了解决问题而去认识危机, 就不可能谈到真正的借势。在营销危机中, 以真诚的态度赢得公众的情感只是第一步, 若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改变, 企业形象将前功尽弃最终将失去市场和民心。营销危机对企业来说, 也是一个形象创新和营销创新的机遇, 把握好导势, 企业或许会获得一个塑造和提升企业美誉度的新平台。

“危险”与“机遇”, 是现代营销永远离不开的两个永恒命题, 但危险与机遇的并存,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如此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只有不断培养营销危机意识, 并能够把握住营销危机发生中潜在的机遇, 时刻意识到营销危机的两面性, 我们就会从容面对危机, 在危机中把机遇创生出来。

综上所述, 研究制定并遵循营销危机的五大应对原则, 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而且更能衡量和验证企业的优秀与伟大。因此, Intel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有句话说得好, “一般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 优秀的企业安度危机, 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展自己”。

参考文献

[1]诺曼·R·奥古斯丁等著:《危机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克拉克·肯伍德 (Clarke L. Caywood) 著: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危机公关与管理》课程)

[3]杰弗里·R·卡波尼格罗著:《危机顾问》, 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1年版

篇4:英语学习的六大“黄金原则”

笔者在英语课堂上经常会讲到一个KISS原则,即“keep it simple, stupid”。这个原则告诉大家,英语在实际运用中并没有那么复杂,越简单越好。有些同学为了扩大阅读量,从一开始就去“啃”外国报刊或原著。当然,如果自己英语基础较好这是很不错的,但大多数情况是翻开第一页就有很多生词,再翻还是有很多,当你硬着头皮读到第三页时,已经完全忘了第一页的内容。此时的阅读变得异常艰难和乏味。实际上,这种方法起不到任何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找一本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课外教材(例如名著的简易读本),随着阅读水平的提高再慢慢加大难度,这时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慢慢提高,那些外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会为你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石。

不仅是阅读,听、说、写也应该从简单的开始。有些同学不愿意学简单的知识,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学了很多年英语,但日常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物品我们还是不会用英语表达,这就是因为我们喜欢从“大处着手”。

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你的英语会越来越棒!

经常有同学问: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学英语有没有窍门?有没有捷径?对于类似的问题笔者很难回答。本文中,笔者在结合自身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符合常识的英语学习方法,即英语学习六大“黄金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金原则二:质量原则

很多同学喜欢题海战术,做了多套试题,但成绩却没有提高。这是因为他们只看重做题的数量,而忽略了做题的质量。根据笔者的经验,备战一门考试实际上并不需要做太多的题目,只要认真做好历年的考试真题再加两三套模拟试题就足够了。但是一定要注意是“认真”做好历年真题。对于每一年考试的真题,很多同学觉得做完、对完答案就可以了,这样还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对于每一套真题,大家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 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

2. 没有一个语法点不清楚;

3. 没有一个选项不明白。

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算得上真正消化了考题中的知识点,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才能得心应手。

也有一些同学只喜欢看而不愿意动手做题,这样远远达不到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只有亲自去做才能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记住:“Practice makes perfect!”

黄金原则三:模仿原则

语言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的过程,正如我们初学汉语一样,英语学习也需要大量的模仿。但有些同学认为,模仿是学习别人的风格,只有创新才是自己的东西。学习的确需要创新,但创新源于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通过模仿,真正掌握英语的灵魂和精髓之后,才有可能塑造自己的语言风格。

有些同学找了大量的模仿材料来模仿,却不知最好的模仿材料就在眼前——它就是课本。考试中的很多知识点,包括词汇和句型等很多都来自于课本。大家应该有效利用课本,把课本“吃透”。

黄金原则四:重复原则

“Repetition is the mother of skills.”大家无论做什么事,在熟练之前,都有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同理,任何技能的获得,包括英语这项语言技能的获得,也都来自于重复。正是不断地重复,才使得我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和持久。有些同学觉得背英文单词痛苦,其实,英文单词不能单纯靠背,而要去重复运用。即使当时没有记住,重复运用几次,大家自然而然会记住。正如我们刚开始学英语时遇到的一句话“What is your name?”相信大家并没有刻意去背这句话,但却能记住它所表达的含义和用法,这就是因为它被大家不断地重复运用,这就是重复的好处。

黄金原则五:梯度原则

英语考试的考查类型一般分为听力、语法、词汇、阅读、写作五大项。如果把它们放在一个“金字塔”里,位于最底层的应该是词汇。因为没有词汇,就无法表达。只有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才可以进行阅读和自我表达。

再往上一层是语法。很多同学经常抱着一本厚厚的语法书慢慢研读,结果是前几章还能坚持看完,越到最后越看不下去。别忘了,语法书属于工具书,和字典一样,从第一页看语法书无疑等同于从第一页看字典,很难坚持下去。正确的做法是在老师讲解梳理的过程中自我总结,自我消化,配合一定的练习真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语法上面是听力。很多同学面临这样一个困惑:听力材料都能看懂,但在听的时候却怎么也听不懂。这里推荐给大家一个方法:在开始练习听力时先不要做题,而是把听力材料先朗读一遍,读懂之后再听,看自己哪些词读得不准,哪些词听得模糊,重点加强对这些词的练习。这样重复,以后再听自然会容易很多。

听力往上一层是阅读。阅读的训练其实基于课本,如果大家每次在课前把课本上的文章都当作一篇课外阅读来做,就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不用再去费神找课外阅读材料了。

位于最顶端的是写作。写作是最难的环节,因为它需要大家主观运用、独立完成,考查的是大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很多同学写不出完整的句子,就需要在平时勤加练习,背诵一些好的课文,记住关键的句型和重要的表达方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这个“金字塔”可以引导大家一步一步学习英语。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黄金原则六:兴趣原则

“Interest is the best teacher.” 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要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否则英语学习会变得枯燥乏味。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笔者的英语兴趣首先是通过看英文电影培养的。笔者在初中时由于英语水平有限,选择看一些迪士尼的动画片,因为这些动画片的叶吐字很清晰,而且词汇也不复杂;到高中时开始尝试看英美的一些情景喜剧,比如《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 S. A)、《成长的烦恼》(Growing Pains)等;到了高三毕业开始看《老友记》(Friends)。在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英美的日常用语,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与习惯。现在笔者比较喜欢看BBC录制的一些节目。

有些同学喜欢通过听英文歌来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不是很可取的方法。据笔者了解,有些同学被这一“方式”迷惑了,结果学英语是“幌子”,听歌才是正题。只有你的英语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听歌学英语才有一定的成效,否则美妙的音乐会霎那间夺取你对语言本身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喜欢网上聊天的同学可以尝试在MSN或Skype等上面交一些国外的朋友,和他们进行交流,激发对英语的兴趣,还能互相学到很多知识。笔者在大一的时候曾与一个荷兰朋友聊天,彼此学到不少知识。

英语学习应遵循以上六大“黄金原则”,虽然这些原则都是常识性的,但却很容易被忽略。希望大家从今天起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开始向成功大踏步前进!

作者简介:

篇5:冬至养生六大原则

1、定时起居:冬至一后,白天的时间缩短,睡眠时间也需要根据季节来进行调整,最好是早睡晚起,等到天亮之后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尤其要做到缓慢起床,不能醒来就立马起床,可能就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老年人可以在早上9-10点出来运动,或者下午3-5点运动都是可以的,不用非要早起运动。

2、快乐情绪:李博强调,冬季养生中情绪养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个好心情,就是一剂很好的养生药,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内心都是暖暖的,而且身体的气血也会通畅,不会气郁气结,就会很少生病病。

3、食补温肾:冬季食补最主要的是补肾精,因为肾属于冬天,冬季里是补肾的最佳时间,而冬至是最重要的补肾时间点,如果这个时候肾精亏虚,来年真的就会感到非常的虚。

4、防低温损伤:冬至一之后,气温就会进一步下降,体弱的老人往往就会因为低体温而出现皮肤苍白,发凉,或者皮肤青紫;面部肿胀,全身肌肉僵硬,腹胀,或者寒颤的状况,动作思维也会发生障碍,呼吸频率及咳嗽反射降低,心搏会缓慢,有突发室颤或心跳骤停的倾向而导致走向死亡的道路。

或者因为寒冷的气候就会收缩他们的血管,减慢血流,增高血液粘稠度,从而导致心脏血管发生痉挛,诱发心绞痛的状况,或者形成血栓,导致心肌梗塞、中风。

5、多做运动: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就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就会上升,还可以晒太阳来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身体中的心血管发生意外。

除此之外,李博也指出,年轻人更需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能够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就会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发生的次数。

6、药补要对症: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冬季进补用膏方,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省时间的事情,不用每天操心吃什么,其实专家们并不建议大家盲目吃膏方这种东西,西苑医院脾胃科副主任医师李博指出,膏方主要适用于慢性病患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一般的白领人群是不需要补膏方,只要平常抽出一点时间运动,饮食均衡就好。

交节的意思

“交节”,就是“到某个节气”、“恰逢某个节气”的意思,是一个在传统民俗中经常会使用的词语,比如在推算命理、合婚 论嫁的时候就会使用这个词语;使用的人一般是推算命理的“算命先生”。

交节换月,在卦象中,指的是那就是说有变动反而是好事,怕的是不变。也可能指的是时间上的一些变动,比如过了端午或者说下个月就会发生好转,或者说是阶段性的变更就会变好。总而言之,就是有动好过静,不怕有变,怕的是不变。

冬至的习俗

冬至习俗1: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这一天的夜晚全家欢聚一堂一起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他们都是死在冬至的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同城的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的就是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的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赤豆和糯米为1:2.5的比例,将赤小豆放入沸水锅内(赤小豆与水的比约为1:5)开始煮。煮至八成熟的时候把它捞出,另将糯米淘净之后,用煮过赤小豆的汤浸泡一个夜晚。次日把糯米和赤小豆搅拌均匀之后,上笼屉蒸大约40分钟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老一辈的长沙人都知道,在冬至那一天全家人一定要吃上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身体发热,起到御寒、滋补的作用,糯米饭是最适合在冬天的时候食用。

若是能用上黑糯米,那就更好了,黑糯米有助于产妇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产妇的乳汁,哺乳婴儿。这道食谱糯米喷香,腊肉油而不腻,赤豆和花生都焖入味了,非常的好吃。如果想要吃的更加健康的话,可减少腊肉的比例,增加多一点豆类杂粮就可以了。

冬至习俗2:冬酿酒

篇6:绩效管理的“六大原则”

关于绩效管理,人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持积极态度的人认为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者的“圣杯”,持消极态度的人则认为被广泛传诵的绩效管理不过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

圣杯?鸡肋?一个问题两个截然相反的对立面,为什么人们会对绩效管理产生如此大的分歧,难道她真的就那么不受待见,非要除之而后快吗?

事情恐怕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坏,我个人倾向于绩效管理是管理者圣杯的观点。绩效管理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管理系统,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可供遵循,绩效管理系统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德勤能绩的定性评价,也不是管理者被要求限时完成的填表任务。

那么,绩效管理系统里都有哪些通用法则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看看管理者如何应用绩效管理的通用法则,去攫取圣杯。

法则一:绩效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系统,而不是简单单向操作的绩效考核

权威观点对绩效管理的定义是: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他/她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员工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和员工都纳入其中。

从这个并不繁琐的定义中,我们得出看出:

1、绩效管理是由经理和员工双方共同完成的,经理和员工必须合作,任何一方的单打独斗都是错误的。

2、为使绩效管理得以有效地开展,经理和员工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交流,这个交流是双向的,任何一方有问题需要解决,都可以找对方进行沟通,沟通应以解决员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障碍为目的,致力于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3、绩效管理的开展是从绩效目标开始的,绩效目标是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工作准绳,离开了绩效目标,绩效管理将无从谈起。

4、绩效管理不是事后算帐,不是专门治理员工的大棒,相反,实施绩效管理是为了防止绩效不佳,共同帮员工提高绩效,从而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远景规划不断得到实现。

绩效管理系统拥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流程设计。通常,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如下五个关键性的流程:

1、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

2、持续不断地双向沟通—绩效辅导。

3、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建立员工业绩档案。

4、绩效评估—评估员工的业绩表现。

5、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

可见,要想做好绩效管理,管理者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并不是填填表格那么简单,填表与绩效管理是两码事,不可混为一谈。这里,系统才是它的关键词,惟有正确理解绩效管理的概念,用系统的观念和思维去看待并运用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工作中给你带来意外的受益。

法则二:绩效管理不能没有绩效计划

一些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没有做绩效计划,把这个重要的管理内容忽略了。

翻开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档案,你可以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全部内容除了一份绩效考核制度,就是一些通用的绩效考核表格,比如,××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表,××企业设计人员绩效考核表,××企业生产操作人员绩效考核表等,而在这些考核表里,又通常会列出以下通用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这些大概就是一些企业绩效管理的全部家当。

业界评价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用7个字来表示:“认认真真走形式”,没错,形容得非常恰当。不是吗?绩效考核制度也有,绩效考核表也有,每年的岁末年初,人力资源部也组织直线经理填表,对员工进行考核,似乎该做的工作都做了,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既没有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也没有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不是走形式又是什么呢?

那么,怎么保证企业的绩效管理从一开始就不流于形式呢?绩效计划,必须做好绩效计划。

所谓绩效计划,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绩效目标,落实到具体上,就是我们在绩效管理工作中非常受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

这里,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的设计是个关键,每个绩效管理阶段(通常是半年或一年)开始之初,经理应该和员工就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目标达成一致,将双方都认可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写入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以此作为工作和考核的依据,不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

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卡包含两个大方面的内容:一个行为标准(behavior Standard)一个是业绩(Performance Indicator)指标,在这两者中,业绩指标显然又是关键的中的重点,其权数比重显然要比行为标准大的多。

行为标准的制定相对比较简单,主要从公司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要求方面考虑,相比较,业绩指标制定的难度就大些,制定业绩指标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大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分解,小到员工的职位说明书,员工对未来工作的想法,经理对员工的期望,等等。

当一份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经过经理和员工的多次沟通,达成完全的一致时,别忘了这也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绩效合约,双方都要签字认可,各执一份,作为员工业绩档案的重要文件,经理和员工都要置于案头,随时翻阅,与员工一起不断帮助他们去获取绩效能力,实现绩效目标,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法则三:绩效沟通应持续不断进行

企业的绩效考核之所以不被经理和员工喜欢,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和持续的沟通,因为没有沟通,员工不知道经理是怎样被考核的,通常对考核结果心存怀疑,进而对经理心生怨恨,这直接导致了经理和员工之间人际关系僵化,逐渐走向对立面,这也给经理们造成了很大压力,认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这“该死”的绩效考核给他带来的,要是没有绩效考核就不会是这个样子。

情况不是这样的,绩效考核并不是经理和员工之间的障碍,相反,有效的绩效管理能帮助经理和员工改善人际关系,使工作的气氛更加积极,更加融洽,而要做到这一切,沟通必不可少,通过与员工持续的沟通,经理要让员工逐渐认识到绩效考核绝对不是为了惩罚某一个员工,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有效规划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绩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甚至超越绩效目标。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员工就会慢慢体会到绩效管理给他带来的好处,慢慢消除敌对情绪,更加高效地投入工作。

绩效沟通不是在一开始,也不是在绩效考核结束之后,而是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的流程,持续不断进行,而且沟通必须是双向的。这个环节里,经理不是训导员,不是批评家,而是辅导员和合作伙伴,通过沟通获取绩效信息,以帮助员工不断清除障碍,提供资源和支持,获取更高的绩效。

法则四:员工的业绩表现必须记录并建立档案

很多企业在做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时候,只注重考核的那一个环节,认为只要经理对员工进行考核了就可以,至于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怎么得来的,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公平、公正,则很少去关心,这也直接导致了直线经理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员工业绩档案的建立和发展,很多企业里员工业绩档案几乎是个空白。

没有建立员工业绩档案,在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为给员工的某一项指标确定一个考核等级,由于你没有完全的业绩档案可供依循,你能做的也许只是一些估计和平衡。估计这个人做的不错,就打个高分,看某个人平时和你关系很好,就平衡一下,也打个高分。当然,那些得高分的不会怪你,但那些考核得分不算很高的人,你不能保证他们不来找你理论,找你讨说法,当他们真的冲的你的办公室质问你为什么给他们得分那么低时,你将如何应对,和他们争吵吗?让他们滚出去吗?恐怕这些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

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经理必须与员工做面对面的绩效,将他们的绩效表现以及你对他们的绩效评价摊到桌面上与之进行真诚的沟通,给那些愤怒的员工一个合理的交代,让他们愤怒而来,服气离开,而要做到这些,你就必须为员工建立完善的业绩档案。

通过建立业绩档案,你可以保留员工完全的绩效表现记录,积极的表现和消极的表现都要记录在案,特别重大的消极表现还要请员工签字确认,以免在以后的考核中发生不认帐的情况,这些看起来也许麻烦,也许繁琐,但麻烦事做在前面,后面就可以省心多了,记住了,天道酬勤。

法则五:绩效考评应公开、公平、公正

正如前面所讲,由于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缺乏系统的思考和运作,导致了绩效考核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这种状况下的绩效考核通常不具备公开、公平、公正的特征,这个时候的绩效考核通常是经理们自己的单向行为,“暗箱操作”也许最能形容这个问题。

毕竟,绩效考核并不是经理的单方行为,绩效考核也不是以惩罚员工为目的,所以不需要遮遮掩掩,偷偷摸摸。

在前述法则的基础上,经理完全可以自信地对员工进行公平的评价,同时,经理也应通过评价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帮助员工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计划,以便在未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法则六: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并不断促使其得到改善和提高

绩效管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正因为如此,有的管理学家才把绩效管理成为管理者的圣杯。

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攫取那做神圣的圣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攫取圣杯的热情,因为无论它是否是我们要得到的圣杯,它已经在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作用,管理者已经逐渐适应并喜欢上了它。

没有哪个企业敢说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是完美的,是不需要改进的,没有。每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都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和不足,都只能在一个阶段发挥作用。

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对我们所使用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高和完善,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日常英语学习六大原则】相关文章:

财务预算日常管理的六大观念08-01

日常常用英语05-23

日常学习记录05-10

常用日常英语05-11

疯狂英语日常07-15

日常英语辩论对话05-24

日常交际英语范文05-30

酒店前台日常英语07-04

酒店总机日常英语07-04

英语日常交际用语07-26

上一篇:全程代理年度总结下一篇:单位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及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