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2024-07-29

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精选8篇)

篇1: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我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及思想情感的培养,要遵循低起点重过程高要求的原则。

实验探究法教学中,借鲜鲜活活的生物,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耳听、动脑思,五官并用。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掀起一个又一个学习高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乐趣(重过程);学无止境,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思想情感的培养,不是几节课所能完成的,教师要高瞻远瞩,从培养21世纪有用之才的角度开展工作,教学内容不拘泥课本,通过联系实际达到对知识的迁移运用,通过课外实验延伸,学生在深入追求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热爱生物科学的志趣(高要求)。

这样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就能落到实处,学生的思想情感就能逐渐得到升华。教学反思《生物实验课的教学反思》一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2:生物实验课教学反思

1、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学生必须进行观察和实验才能真正学好基础知识和获得能力。《生物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生物学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还规定生物课在初一年级开始设课。由于初一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这样生物学就是中学生开始学习理科的起始科目,是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理科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为今后的理化实验教学打好基础是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教学除了能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它还能训练学生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明白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好的设计和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

2、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反思:

通过3天生物实验课的观摩学习,我对生物实验课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了。我将自己的反思总结如下:

a)对于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明确,实验教学常常陷入应试教学的漩涡当中。有些操作步骤以及对实验现象、结果的总结分析,只给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强化记忆,在考试中仍能得高分,而且这比实际操作省时省力。可是学生们真正操作起来还是不会。这对学生们的生物学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以“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为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其实学会使用显微镜最重要。如果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识记显微镜的结构上,那么同学们自己练习使用的机会和时间就大大减少。尤其是用导学案印上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让同学们填图并提问记忆,这样做倒不如让他们自己拿一台显微镜对照课本插图识记更有意义。还有,在导学案上出示大量的练习题,有判断污点位置的,有移动标本的,有判断细胞大小多少的„„这一些对学生们应付用纸笔作答的试卷非常好,而且效果明显。可惜它们偏离了我们的实验目标,与我们这一节实验课的初衷相悖了。

b)对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要求要加大力度,点拨辅导要细致到位。如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用牙签狠狠的在自己的口腔内侧壁刮来刮去,然后拿下来看看,什么也看不到。再伸进去刮,最后把刮了几分钟的牙签咬在嘴里,像在剔牙。如果教师看到了此情景,能及时点拨并且作为共性问题在班里讲一讲,接下来的操作会更加顺利。滴管的使用:有的同学用两个手指头捏着橡胶乳头,生理盐水在顺利到达载玻片中央之前已经滴满了试验台上任何一个可能到达的角落,幸好不是盐酸!滴碘液染色时也是一样的操作,甚至把滴管倒着拿,碘液一直流到橡胶乳头中,万幸,这只是碘液!还有在盖完盖玻片后,有的同学用镊子或手指不断敲打,挤压盖玻片。原来是在赶气泡!在染色时,有的同学将碘液围着盖玻片滴一圈,连盖玻片上面也不放过。这一些都需要我们老师严格要求,指导到位。

c)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全面关注学生的语言和行为,要让他们对实验结果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知。要想获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要说清楚,讲明白,还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包括语言方面的。如果听到学生描述说“看到一个明亮的 光圈”老师应当及时纠错并让他明白“视野”与“光圈”的区别。有时老师要做必要的演示操作。如在讲解“盖盖玻片”的过程中,仅靠语言不能达到点拨的效果,由于盖玻片和载玻片都比较小,如果用大一点的模型效果会更好。同学们在做完一个临时装片后,有很强的观察欲望,那么老师要在学生观察之前给他们出示一个所要观察的标本的清晰物像,而且要讲清楚在显微镜下找到类似的清晰物像才算操作成功。这样同学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观察,效果会更好。否则同学们在显微镜下只要看到点东西就兴奋,满足,反而会误入歧途。

d)在实验课上,有效的管理学生是很重要的。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使这节课流畅,高效,达到预期的目标。同学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很强,看到镊子、滴管、显微镜等都想摸一摸,试一试,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不加以规范引导,它会使你的实验课偏离目标,同时分散注意力,有时会损坏仪器设备,严重的伤到自己。这一些在我的课堂上都出现过。要想有效地改变,需要我们在平时准备充分,实验课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合理安排,认真指导。

3、综上所述,上好实验课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a)教师自身的转变很重要。要明确生物学实验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它与应试教学相区别。这样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才能避免越俎代庖“讲实验”的现象出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做多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b)做好实验课的准备工作。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写好相应的实验课教案,确定实验具体目的与要求,确定实验的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同时准备好实验材料用具。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要自己做一遍实验,以确定实验选材以及关键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并以此安排教学进度,从而提高实验课的质量。

c)若是本节实验课较难,除了让同学们提前预习,熟悉步骤以及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可以训练实验课的小助手。利用课外时间培训小组长,让他们事先熟练掌握实验内容和方法,以便在实验课上充当“小教师”,真正达到“兵教兵”的效果。尤其是在班额很大的情况下,很实用。而一般实验课,教师可以拿出几分钟的时间通过提问了解学生们的知识储备,稍加点拨,选出“小组长”,也可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这样更利于深入学生,个别辅导,点拨到位。

篇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 生物新课标中将实验教学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在教材编写上也突出了实验内容多, 实验形式多, 实验要求多的特点, 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那么我们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有效实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 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生物实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造成这一现象的首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观念的偏差。很多教师认为实验只是生物教学的附属部分, 只要学生能将概念、原理、现象熟记于心, 完全可以将实验操作抛之脑后, 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生物实验课是一种教学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没有实质性的效果。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生物实验课的顺利展开。众所周知,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动手操作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最有效手段, 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拓展思维能力, 养成科学探索精神。实验对于教师自身来说, 也是实施生物课堂教学的最有效、直观的教学手段。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 教师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将实验教学放到同理论知识讲解同等重要的位置,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 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放开学生的手、脚, 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他们, 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但是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不代表完全放任学生随意动手, 缺乏规范与指导的实验教学只会沦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 达不到生物教学的预期目标。实验前要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 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首先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 不能盲目地做实验, 或者把实验当成自己“创意”的试验场,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其次, 教师要明确实验步骤, 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 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 提前告知容易做错的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避免重复实验步骤造成的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例如,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 学生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 即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教师要在实验观察前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 不易辨认, 要调好光圈。又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 教师要在实验前注意强调学生的错误步骤,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习惯, 比如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 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 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

三、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但是实验课不是让学生亲自动手, 体验操作的乐趣, 也不是学生的活动课, 仅仅起到放松学生身心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实验对学生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 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在指导学生实验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假设实验的结果, 然后带着疑问与假设去操作实验, 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经过反复训练, 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实验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实验结果, 印象一定要比教师的直接灌输深刻得多, 避免了死记硬背, 同时也为生物知识的学以致用打下了基础。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生物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验证, 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熟透于心。通过实验, 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生物概念, 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 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由于各种原因, 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实验,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实验课一直得不到重视与有效利用, 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注重实验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实践探索能力。

篇4: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一、巧妙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独特的活动,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維,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实验研究的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绝大多数的中学生物实验都体现了这个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教师应结合每个具体实验,帮助学生由了解到理解,最后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把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是枯燥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计实验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深厚兴趣中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问题本身就体现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验设计构思。一个完整的生物学实验问题,就是一个实验设计的雏形。因此,引导学生对这类生物学实验问题进行练习,通过对实验问题的解答,同样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运用简易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

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围绕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手段的改进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难以完成。但是,运用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巧妙设计实验方案,同样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四、巧妙创设探究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个独立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学生实验探究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的实际情况,遵循前面提到的四条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出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喜闻乐见的生物实验课来。

例如在“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这一教学环节中,有的老师通过播放视频资料,或者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把现象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有经过积极思考,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情况,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组分发一条蚯蚓,鼓励同学们说:“请大家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看谁最聪明,能够得出别人不知道的结论。”同学们一听,立刻来了兴致,他们把蚯蚓放在解剖盘中,按照自己的方式研究起来。一个同学对着蚯蚓拍手、叫喊,蚯蚓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当他用铅笔敲击解剖盘的边缘时,蚯蚓开始翻滚身体,表现出焦躁不安的情景。于是这个同学发言说:“蚯蚓没有听觉,但喜欢安静的环境。”另一个同学用铅笔、不同颜色的纸在蚯蚓的前面来向不同的方向晃动,发现蚯蚓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把蚯蚓放在一个黑暗的纸盒中,用聚光的小手电筒照射,发现蚯蚓作出明显的躲避光线反射,从而得出结论:蚯蚓没有视觉,但体表有感光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有的同学分别把蚯蚓放在硬纸板上和玻璃板上,比较它们在哪个平面上爬得更快。还有的学生更是别出心裁,用文具盒、硬纸板搭了一个45度的斜坡,把蚯蚓放在斜坡上,观察蚯蚓向哪个方向爬等等

在这次实验过程中,每个实验小组的同学都齐心协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积极动脑动手,充分发挥自主思维能力,努力解决问题。不同组的学生做同样的实验,有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他们并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分析过程,查找原因。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注重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学们通过这次探究活动,拓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了创新意识,培养了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更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逐步多样化,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思维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学生学得更轻松,觉得生物课更有趣了。

篇5: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包维丽普定一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即不仅要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已有知识,而且要学会动手动脑收集、加工知识,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应重视生物学中的实验教学。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用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也不允许他们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本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它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又如,在做“渗透作用”这

一实验前,“半透膜”的材料也可由学生自己寻找。课本上用的是动物膀胱膜,要大量获得膀胱膜并不十分容易。那么,能否采用其他材料作半透膜呢?这时,有人可能会想到用鸡蛋膜、玻璃纸或鱼嫖等,那么不妨把这些材料都找出来,逐个试验,结果会发现鸡蛋膜和鱼鳔是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加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实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有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异想天开”。此时,教师应倍加关注那些爱标新立异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使他们敢想敢说。就象苏霍姆林斯基讲的要像对待荷叶上露珠一样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创造的心灵。例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这一实验,课本上要求用30%的蔗糖溶液,可能会有学生提出可不可以改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或同浓度的其他溶液(如KC130%)来替代?如果有了这

样的疑问,就要鼓励他们通过实验来解答,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同种方法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如果学生有兴趣的话,就要鼓励他们试一一试。通过这一探索过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

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有同学就有可能得不到清晰的四条色素带,那么就要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还是研磨不充分?或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例如在了解酶的特性后,可设计实验验证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及测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多少时间。在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可设计能使植物弯向一侧生长的实验方案(不包括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可设计实验检测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等,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用做的感觉和效果是不太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

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总之,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及探究性很强的学科,应充分倡导学生

篇6: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反思

1、在上实验之前应让学生在课下提前熟悉通读教材,对实验步骤进行总结概括。这样课上就不要留太多是时间让学生去先了解实验步骤了,来时在带领学生总结制作的`步骤(擦--滴--撕--浸--展--盖--染)也比较省事。

2、先看老师演示。学生如果不看老师演示,他们对一些操作要点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往往会在具体实验时犯一些你想不到的错误。操作难点和重点,老师要加以强调。比如,在盖盖玻片时,用夹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尽量避免产生气泡。如果学生还不是好理解,老师最后再给同学们演示一下,让学生把关键步骤做好。

3、对于如何染色,并使得效果理想,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一部分人先盖盖玻片再染色,一部分同学先染色后盖盖玻片,看看哪种效果更好。

篇7:高考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反思

一、切实、有效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素质 首先,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实验教学应该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参与,特别是在农村,许多生物实验是有条件和机会的,关键在于上下一心、端正思想。其次,切实有效开展生物学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也是生物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教育心理学表明,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潜在的心理影响。正如学生所说的:“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创新、探究、思维、自主都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

二、重视实验探究分析,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不知是我们的老师没有完全理解实验探究的含义,还是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或是我们的学生尚未养成探究的经验和必要的能力。现实情况看,生物实验探究的课堂并未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理解探究学习的内在意义,往往只知其然,不知“探究”所以然。由此大部分考生才会在本题的答卷中出现“对照”的字眼,却不能真正建立实验模型。

老师们应该经常训练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经过周密的探究分析、逻辑的推理作出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案,并注意到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进行实验探究课教学的时候,一方面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重视学生实验探究思维能力的经验养成。

三、加强知识的迁移运用训练,跳出学科本位思想

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之间是互相交叉、关联和渗透的,但在学科教学实践中却很少结合、存在严重地脱节,这不仅违背了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制约了学科教学效率,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学科本位的这种局面还需通过一种更高效能的教学联合予以解决。“学科互补”无论从学科教育功能的多重性,还是教学内容的渗透性和教学方法的互补性都对改革当前学科本位的弊端,推进学科综合,提高学科整体教学效益是非常有意义的。学科综合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同时,学科教师也应该努力打破学科本位主义,走向综合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知识的联结和迁移应用。

四、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注重审题及答题的条理性、准确性

重视文字表达。关键仍在于教师应做到以身作则,通过表率作用让学生养成严谨的语言表达习惯,当然必要的进行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训练是提高学生语言逻辑能力的快捷途径。

篇8: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

一、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的重要性

1.彻底地解决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困惑:中学生物进行反思性教学实验研究,首先能够帮助同学们化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对于师生双方来说,积极地进行生物教与学的探讨能够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便于老师们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物课堂效率的提高。积极地进行生物的反思性教学,帮助学生彻底地解决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2.推进中学生物的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地进行生物学习的反思性教学是推动生物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中学的教育是依靠老师的教育来做为支撑的,提高教学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深化对于知识体系的认识。生物的学习依靠的是完整的思维和健全的知识,反思性教学可以说对此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任何学校都要将此教学方法融入到生物的教学中,积极地促使中学生物素质教学的改革。

二、中学生物反思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反思能力不足:在推进中学生反思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是,学生本身的反思能力不足,没有进行过类似方面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因此在生物学习具体方法的改进上难以顺利地进行。学生反思能力的不足会导致中学生物的反思性教学难以得到深入的开展,学生的反思能力较差,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力难以较快地提升。

2.师生没有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反思性的中学生物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下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它对于中学生物的学习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生物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老师没有教导学生养成不断反思的意识,你们学生本身就很难依靠自觉进行学习中的自我反思,这将会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较大的影响作用。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很多的老师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加强实践,才能够推动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现。

3.老师没有为学生的反思性学习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法:中学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生物反思性学习的行动上没有做到位,很多时候老师们只是对学生们进行口头上的教导,只是一味地强调了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在行动上落实,这就会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强而有力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反思性学习的能力不够,实践和练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可考可参的标准。反思是中学生物学习的根本所在,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的过程,只有依靠强而有力的方法的指导才能够实现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如何推进中学生物的反思性实验教学

1.不断地改进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改进与生物反思性教学是相互促进的,通过对于反思性教学的认识,不断地分析并发现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课堂的结构设置的改进,不断地实现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高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其次,要不断地反思学生对于生物课堂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适度的教学方法上的调整,进而促进生物反思性实验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生物的学习中尤其需要加强实验的探讨,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做过实验之后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如何在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同时考察它的有机物的制造量,它的生命活动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实验的分析,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2.提出具体的方法来解决生物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生物的反思,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提出明确的方法和措施来进行生物教学的改进,这才是关键的。提出明确的方法,例如加大对于课后实验的整理和认识,积极地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整理和改错,分析教学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等,要将这一方法落实到具体的问题上,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法,这样就在无形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反思能力,将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成长。

3.努力地实现师生双方进行互相的反思教学:反思性的生物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意义是深远的,反思教学要求师生双方都能够进行教与学的反思,不断地实现教学相长,促进教学的深入改革。一方面学生要按照老师提出的生物学习的方法进行有目的地训练,多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能力和知识的双丰收,另一方面,老师还要能够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不在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给他们一种素质教育上的提升,这将会促进他们的成长。总之,进行中学生物的教学实践是一个依靠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

反思性的生物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生物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很多的理论和实验都需要实际的验证和探讨,积极地进行反思性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的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学习。不断地发现生物反思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双方要不断地进行辩证地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地实现中学生物的反思性教学的顺利实现。

摘要:反思性教学是促进素质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中学生物的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性的教学,不断地推进教学实验的研究,只有如此才能够将课堂的授课内容和讲课方法进行优化,实现高效的课堂。在中学生物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能够修正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创新,来实现中学生物的素质教育。加快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实现,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影.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J].读与写(下旬),2012,(2).

上一篇:商务局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