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2024-07-20

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共4篇)

篇1: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我在教学实施方面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群情高涨。融入了文本当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当中。如果说这节课的遗憾有两点:1.生字的认识还保留在一二年级的特点。缺少三年级识记生字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字的进一步学习,如找近义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等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间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文章开课之初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个问题,教师也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全片的解读。可是在课堂的结尾,教师确没有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即在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明确“课文进入尾声了,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这样才会让问题不失去意义价值,也紧扣全文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如果我能够在以上几方面重点提高,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一定能得以提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一、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汲取大量的文学知识,做一些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功夫。

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高年级的学生,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为此,我们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与判断力得到发展,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再不会因为区区二三百字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挠笔头,咬笔头了。我们也在教学阅读中不会因提中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老虎吃天,无处着手,总不见大的效果。同时学生由于在阅读活动中积累了足量的文学素材,在作文时也不会没头没尾,流水帐,错字错词乱句子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兴趣是阅读的动力,关键是要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教师本身要的丰富的文学常识,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第二、开展多种相关的班级文学活动,通过活动满足学生在优越性上的表现欲,使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得到释放。开展和举行一些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摘录笔记评比、速拟提纲复述比赛,心得体会交流活动等,由易而难,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不同类型的活动,更有效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围绕小学生天生爱表现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强烈的表现欲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我主动阅读意识,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出现的,也正是激起学生阅读兴趣的重点所在。

第三、多表扬,鼓励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成果,肯定他们的付出。如果条件允许,进行一些必要的物质奖励。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方法,说起来容易,平常做起来就难。切忌因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小错误,小过失而批评、指责,小学生逆反心理强,这样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

三、根据各年级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阅读计划,并保证坚持做到。

必须得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要善于加以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利用工具书解决一般性的问题,例如不会的字词,不懂的生活常识用语等。教师经常注意本班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相关的文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使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与判断力得到发展,同样学生在阅读中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得到发展,再不会因为区区二三百字的阅读小短文而皱眉头,挠笔头,咬笔头了。

篇2: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马庄小学:王利君

作为刚上任的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阅读教学,阅读是达到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途径。在我这一个月的教学生活中,更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阅读活动实质上是学生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活动,阅读活动中意义理解的本质就是学生与文章(作者)之间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与同构。作为语文教师应将课堂对话引向对文本的深入。可以通过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挖掘、对有价值话题的预设、语言的品味和有效对话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这一教学的目的,其中对语言的品味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活动。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而阅读则是达到目的的重要途径。阅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信息输入强化记忆,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和审美情趣。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我确立的个人研究主题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这两年,在《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这一区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从“如何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是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我觉得整节课是不但抓住了词语,而是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词眼的表情达意,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群情高涨。融入了文本当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当中。如果说这节课的遗憾有两点:1.生字的认识还保留在一二年级的特点。缺少三年级识记生字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对生字的进一步学习,如找近义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等等可以放手让小组间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2.文章开课之初学生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一个问题,教师也是以这个问题作为全片的解读。可是在课堂的结尾,教师确没有回到这个主题上来?即在结尾处,应该让学生明确“课文进入尾声了,现在你理解了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呢?”这样才会让问题不失去意义价值,也紧扣全文中心。

二、是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

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句子。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是抓住过渡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詹天佑》开头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爱国”、“杰出”正是全文的中心。如《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中的“卓尔不群”一词,就能很好的表现他的不平凡。又如《修鞋姑娘》一文中“是她信任我,还是我信任她?”这一句,就能帮助学生快速找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学生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也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同学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了背诵的甜头,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如果我能够在以上几方面重点提高,我相信我的语文课堂教学成效一定能得以提高,扎实地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也使我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收获,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提高,尤其是抓住重点词句

篇3:如何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张宁

那么怎样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呢?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而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具体有以下的几点做法:

一、抓住重点词句, 精讲多读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实现“精讲”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 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时, 必须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情感。哪些是一篇课文的重点词句呢?这要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

2.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任何一种语文能力的得来都离不开读”。读是理解课文和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 是培养语感的需要, 是识记的需要, 是培养认真阅读习惯的需要。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 学生觉得新奇, 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平时我努力使自己的课堂以“读”为主, 抽读, 自读, 齐读, 默读, 强调读, 领读, 范读、引读、分角色读等, 多种形式交替出现, 使孩子在读中得到感悟, 使课堂目标在读中得到落实。最终要让学生通过读充分感知课文用词的准确、造句的生动、布局的精妙、感人的情趣, 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达到“美读”的效果。因此, 我们在注重重点词语精讲时, 也要注重它的朗读指导, 这样也能更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情感

在许多课文中饱含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很多, 通过对课文中相关词句的解析, 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在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的词句, 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在教学中,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句, 通过品词析句, 并反复研读, 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注重重点词句方法指导, 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促进阅读感悟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和运用。“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 体会句子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三上教材中提出的阅读要求。在三下教材中对这方面有了新的要求:“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阅读方法,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中的句子, 都是依附特定的语言环境的, 对每一句话的理解都必须联系有关的语境, 而不能将其从课文中单独抽出来, 进行孤立的理解。让学生懂得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丰富语文的内涵, 使语文课堂成为生活的大课堂。

2.在联想和想象中理解。有些句子, 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含义不怎么丰富, 有的甚至读起来淡如白水, 可是一旦对其内容展开联想或想象, 则会发现内含深刻的意义。理解这样的句子时, 可用联想和想象的办法。

3.在朗读中理解。对句子的理解最终是晓其理, 悟其情。而朗读是调动情感的最好办法。因此, 要注重读中理解, 理解中读。

4.在比较中理解。对课文中结构复杂, 内容含量大, 文字较多的句子, 可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比较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 (1) 扩、缩句的比较; (2) 换说法的比较; (3) 换词比较法。

总之,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 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 教给不同的理解方法, 那么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三、抓住重点词句, 巧设练习, 体会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要达到上述目标, 老师就得深挖教材, 找准读懂文章的切入点, 沿着一条主线来设计教案, 其中抓关键词语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读懂文章的方法。什么是关键词语呢?我认为就是指能体现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词语。它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地位。

篇4: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云南红河县第一小学

黄丽晶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句组成段,段组成篇。要让学生独立理解一篇课文,老师就必须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首先就是教给他们抓住重点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这也绝非一日之功,这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要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

三年级进入了关注词语的重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呢?抓哪些句子呢?首先从训练学生的朗读开始,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如果老师有时间能够带着学生一句句读课文,那学生在模仿中就会自然的养成断句读通顺的习惯,他们在模仿老师的过程中,初步可以体会到一点点意思,在这个过程中有“润物无声的作用。”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跟我一句一句的读,体会体会自己读的语气轻重、断句等地方是否和老师读得一样,不一样的地方在模仿模仿老师教的读法。如:我在带读“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这句是我把“起得很早”语调读得重些,语速稍缓。让学生模仿读时体会为什么“起得很早”要读得重些?学生在练习模仿中就会明白这里强调“起得很

早”是告诉我们作者过去没有起这样早,一直误以为蒲公英是金色的,今天”起得早“才发现蒲公英的开合是草地变色的原因。在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中,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逐步理解。

二、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

理解重点词句是读懂课文的基本方法。一篇课文都会有一些重要的或比较难以理解的词和句,把这些词句读懂,就为读懂课文铺平道路。理解重点词句,先要能从课文中把重点词句找出来,也就是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文章的中心句,过渡句和句子中表情达意的词眼来理解课文。比如:《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 闻名世界的赵州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在文中我们就要找出描写桥的设计和结构特点的词句,这就是重点词句。如句子:“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在 这句话中又可以重点能理解“这种设计、”“建桥史、”“创举、”“既、、、、、、又、、、、、、”等词语,可以借助词典理解词语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或句子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读后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还不懂什么是过渡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就需要老师给他们讲解:过渡句在文章中能 起到承接上下文的一类句子,使文章段与段之间的

衔接自然、结构严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前半句概括了桥的坚固;后半句告诉我们接下来要讲桥的美观。之后又让学生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坚固、”“美观”进行理解。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个句子及句中的词语的理解,明白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赵州桥的设计使桥坚固耐用,并且美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也初步了解过度句在文中的作用。

又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先教他们审清题目,题目告诉我们什么?要讲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读了题目之后就知道课文要讲西沙群岛很富饶。在理解课文后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点明文章要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这就是中心句,整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叙述的。通过逐步指导中上层的学生很快就找到文中的中心句“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又让学生划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理解,再联系全文找出描写“风景优美“的句子和”物产丰富”的句子。这篇课文的中心句在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中心句又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教学这两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进行比较两篇课文的中心句为什么有的在课文开头,有的在课文结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都是新知识,需要老师来一步一步教给他们。故此,我教给学生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找文章中心句时,又指导了解:(1)课文是总述和分述关系的,在总述的段落

中找总起句,它在一篇文章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是文章的中心意思;(2)课文是总述、分述、总结关系的,可以在总述和总结的段落中找总起句或总结句。总结句都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或是一段话的结尾处,它在文章中或一段话中起总结作用,它是文章内容的总结。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最后一句“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就是对全文的总结。

理解意义深刻的句子,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文章中有的句子具有深刻的含义,而这“含义”本身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这种句子的理解,有利于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如三年级下册中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文中的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是 在警示人们,在美化自己生活时,绝对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如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也在呼吁人们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又如:《画杨桃》一文中的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这句话虽然讲的是画画,但是要指导学生理解,这个道理不仅将画画,适用于一切事物和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做事或看问题,要实事求是。又如《和时间赛跑》这课中的“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指的是时间一切不复返,要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这些句子都属于暗含中心的句子。故此,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多找出这样的句子理解体会,使之易弄懂课

文,理解课文。

三、指导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文是由一句话一句话连接起来组成的。要读懂课文,不仅要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句语句之间的联系。弄清一段话中的几个句子是按怎样的顺序连贯地组合在一起的。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弄清写时间、写树木、写溪水、写动物的关系。这个自然段有4句话,第一句我们只有春天树木才会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叶;第二句讲过个冬天进入春天天气暖和了,山上的积雪才会融化;第三句讲积雪融化了 才能汇成小溪;第四句讲因为小溪里有了清澈的溪水,小鹿才会到溪边来喝水,欣赏水里自己的影子。这四句按大自然的规律写清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在教学时教给学生弄懂句与句的联系,就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指导习作时也可指导学生注意句与句的联系,就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了。

四、采用换词法

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十分有帮助的。在文中的一些难理解的词我们可以采用换成易懂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学生好理解。比如:《和时间赛跑》一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中的“光阴”指什么?如果在学生不理解时,教师就可以换个词“时间”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明白。又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似”、“如”在这里是比喻词,我们把它换成“好像”学生一下子就明

白了,这句话是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又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可以把“抽出”换成“长出”,学生马上明白意思。再引导学生懂得为什么作者不用“长出”,而用“抽出”这个词?是因为“抽出”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句子,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和描写人物心情变化、动作、外貌、神态等句子词语来指导理解课文内容。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帮助的。通过字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透过字词句的表面去探究其内容的深意、感情色彩的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附:黄丽晶

汉族

大专学历

小学高级教师

上一篇:各部门如何加强沟通下一篇: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