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2024-07-20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通用8篇)

篇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更新,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并且促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需要在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下才能够得以实现,也是体现物理课程的教学价值的过程所在.一、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并且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教学导入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切入点,教师需要做的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为切入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利用一些物理模型、教学辅助工具等来进行知识点的引入.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导入形式,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够起到促进效用.例如,在讲“电动机”时,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当通电后,机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看着这个简单的模型不禁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的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这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又能够直观地将电动机的模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于发电动机的基本构造有一个大致认知,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理解与掌握是非常有效的铺垫.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教师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减少课堂上的知识讲授,要设计更多让学生展开对于知识的思考与探究的教学过程.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很多教学要点能够有更深的领会,对于知识点的实质也能够有更为深入的把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思考问题或者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把一杯冷水放入一锅烧开的水里,不让开水进入,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教师再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他们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激发,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热情也会异常浓厚.教师要善于设计这些趣味性且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综合性问题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并且能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有些内容需要细致讲授,有些内容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往往效果更好.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相应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对于一些知识点展开思考与应用.这些都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带来推动作用,并且能够提升知识教学的整体效率.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重要的一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让教师看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也是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组成,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有效革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组织与设计下迅速融入到知识教学的氛围中.教师同样应注重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教学过程所在.此外,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很多综合性问题展开有效的思考与探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2: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重新思考,更新观念采取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们所追求的是,教学效果要好,教学效率要高,且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要合理。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实施有效策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实现初中物理的有效性。具体策略有:

一、导入精心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万事贵乎始”,“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它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使学生离开正在从事的活动,全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导入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又是师生沟通感情的开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牵动着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开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和班级班风的不同、教师自身素质和个性爱好的不同以及教师现有的教学资源的不同,导入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我们常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⒈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实验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训练。实验导入法中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

例如,导入“大气压强时”,教师先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学生每人一只注射针管,让他们来回拉动针管里的活塞.然后请他们用橡皮套把针尖套住。再次让他们拉动活塞,问他们的感觉。有此引出大气压的课题,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就有了理解的基础。

又如,导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教师请两位大小不同同学上讲台,让他们各穿一双旱冰鞋面对面站着。然后教师让力气小的同学推力气大的同学一把,结果两人同时都向后退去,全班大笑。教师因势利导问学生:“如果让力气大的同学推力气小的同学会怎么样?”以学生为道具的实验,让学生们感到格外亲切有趣,课堂异常活跃,导入的效果颇佳。

不论用哪种方式的实验导入,其目的都是引起兴趣,引导思维,更好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⒉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利用实物、模型、教具、图表多媒体等手段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实物、模型、教具让学生亲临其景地感知物理的应用成果,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原理。多媒体是形声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让学生深入地感知和探究物理。

在进行“电动机”教学导入时,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立刻抓住全场的注意力。当通电后转子转动起来时,课堂顿时也轰动起来。接着学生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

又如为了导入“声音”的教学,教师上课伊始播放“神八”与“天宫一号”对接的视频。形声并茂的艺术享受刚开始时,教师突然关闭了音频通道。学生齐声叫道:没有声音了!这时教师故弄玄虚:哦,声音有这么重要吗?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声音”的知识。⒊生活情景导入法

一方面,采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以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导入新课,使学生会对暂时无法解决提出的问题,会更加唤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欲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由沙滩上不同鞋印的深浅导入压强的教学,由生活中的热水器导入焦耳定律的教学。⒋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异事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其情操。例如,通过讲奥斯特的故事,导入磁场。⒌诗词谚语导入法

诗词语言精练,浅显易懂,合辙押韵,便于记忆和朗读。以诗词开讲,既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还可以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例如,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导入物体的运动;导入比热时,引用谚语“雁门关外野人家,朝穿皮袄午穿沙。” ⒍对比导入法

物理学中有许多互为相异的内容,学习了一方面,再学习另一方面时,可以按在“对比中求不同”的思路成“逆向思考”方式导入新课。例如,由电生磁导入磁能否生电。又如:由密度导入比热容。

师:我们知道物体或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为特性或属性。(幻灯片:铜、铁、铝)同学们我们根据物质的什么特性来区别他们? 生:密度

师:对,为了反映物质的疏密程度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师:(幻灯片:海边沙滩)同学们,水和沙吸热升温的快慢不同,这种现象反映了物质的什么属性?

师:物理学上用比热容反映物质的这种属性。,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比热容的知识。导入新课学习。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科学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㈠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⒈ 通过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教师可先问学生:把一杯冷水放在一锅烧开的水里,不让开水进入,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教师再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⒉ 通过猜想创设问题情境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大胆猜想,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师:今天我们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请大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后分小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做出猜想。

生:我们觉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关。生:我们觉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生:我们觉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接触面性质有关。生:我们觉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物体所受压力有关。同学们通过猜想进入了问题情境。⒊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演示几个小实验:把充满空气的空牙膏皮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而把此牙膏皮的空气排除后再放入水中则会下沉;把鸡蛋放入纯净水中下沉,而放入盐水中却悬浮。此情此景,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同一物体为什么受到的浮力不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进入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很多,诸如:通过生活实际、通过矛盾、通过例题或习题趣事、巧用多媒体,等等。

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能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及获得科学知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能培养创新精神,为终生学习打基础。

三、自主学习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时,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水果电池小实验

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实验室,探究他们用苹果、梨子、西红柿、白菜、马铃薯等做成的水果电池。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小灯泡、导线同电池连接起来,结果大失所望。很多学生对电压的相关结论提出质疑,并互相争论,寻求另外的解释。

当实验现象与所学的物理知识不一致时,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并能提出很多合理的质疑,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压的概念。在学生对上述实验提出质疑和不同解释的基础上,教师解释要继续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并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大家可以测量一下水果电池有无电压。学生纷纷用电压表进行测量。

生1:有电压!就是太低。我的0.7v 生2:是的,我的只有0.5v 师:不是水果电池没有电,而是电压太低不能使灯泡发光。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要让中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物理,首先要让他们喜欢物理,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和一些物理杂志、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物理资料等形式,使学生理解物理的含义,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以及物理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魅力,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激励评价

《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语言,尽量从正面引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即变批评为激励,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学生几乎是伴随教师的评价,在课堂上进步与成长起来的。人们都说:“一位优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于他人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鼓励和支持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物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

例如:有的同学爱提问题,善于钻研,可以鼓励他:“你的问题提的好!你非常敢想!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素养!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你动脑筋了,提出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要你继续努力下去,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的确,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的同学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强,可赞扬他:“你肯动脑筋,思维独特,有创新意识,如果大家都能这样就更好了”

篇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激励评价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 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重新思考, 更新观念采取有效策略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努力实现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我们所追求的是教学效果要好, 教学效率要高, 且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要合理。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特点,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实施有效策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一、导入精心

新课的导入, 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万事开头难”“万事贵乎始”“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它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 使学生离开正在从事的活动, 全身心转移到课堂上来。导入有法, 但无定法。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和班级班风的不同、教师自身素质和个性爱好的不同以及教师现有的教学资源的不同, 导入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我们常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 实验导入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用实验的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而且可以使学生受到物理思维和物理方法的训练。实验导入法中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演示实验。

2. 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利用实物、模型、教具、图表多媒体等手段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实物、模型、教具让学生亲临其境地感知物理的应用成果, 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原理。多媒体是形声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 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 让学生深入地感知和探究物理。例如, 在进行“电动机”教学导入时, 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模型, 立刻抓住全场的注意力。当通电后, 机子转动起来时, 课堂顿时也轰动起来。接着学生开始纳闷:几匝线圈、一个司空见惯的蹄形磁铁, 电动机原来这么简单?教师顺势在学生悬念中展开新课教学。

3. 情景导入法

一方面, 采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 易于接受。另一方面, 在教学中以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导入新课, 使学生对暂时无法解决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明确的求知欲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例如, 由沙滩上不同鞋印的深浅导入压强的教学, 由生活中的热水器导入焦耳定律的教学。

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科学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物, 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我们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通过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 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悬念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例如, 在探究液体沸腾时, 教师可先问学生:把一杯冷水放在一锅烧开的水里, 不让开水进入, 也不让冷水杯触及锅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煮, 杯中水能否沸腾?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可以沸腾的, 教师再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当学生发现结果出乎意料时, 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2. 通过猜想创设问题情境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在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大胆猜想, 创设问题情境。

3.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对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科学探究的教学,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培养创新精神, 为终生学习打基础。

三、自主学习

“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旨在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完成必要的知识教学和技能培训目标时, 形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学习能力, 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 甚至是学会终身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的行为应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 教师的行为将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 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是因为学生可以在自主性课堂上形成并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励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语言, 尽量从正面引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时, 如能得到相应的认可, 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 形成愉悦的心境, 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作出积极努力。我们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并作出相应的评价。这里的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即变批评为激励,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建立自信, 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学生几乎是伴随教师的评价, 在课堂上进步与成长起来的。人们都说:“一位优秀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要善于捕捉、挖掘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于他人的地方,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并在评价中呵护学生的自尊, 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对物理课堂的精心导入, 科学探究, 自主学习, 激励性评价策略的实施, 使学生爱学物理、乐学物理、会学物理, 使他们对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 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学习物理变得积极,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物理教育也由有效走向了高效。

参考文献

篇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 策略探讨

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老师常常加班加点的讲解,大容量的练习,教学效率却很低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老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将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作为重点工作来落实。许多老师将发展学生的素质放在教学工作的重点位置上,并敢于探索,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新的方式来,从而促进了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教学有没有效果,取得的效果是不是用了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把教材知识完整的呈现给学生,却收效甚微。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的效率,有没有教学效果,不是只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与技能,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新课程是“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它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通俗的讲,不是只看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学习过程的体验。有效教学的关键是看师生的教学互动是否取得良好的效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积极的参与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务必做到要少而精,且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实验等知识的教学永远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这一目标,教师可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加深对抽象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来得出物理规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形象生动,但不能出现科学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失误在习题讲析中,要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效果,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尽量挖掘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习题和讲解习题时,注重典型性习题的讲解,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析问题、利用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多题一解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妙用趣语,感受化学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巧妙运用趣味语言,可以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犹如兴奋剂与润滑剂,提升教师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学生对氢气的通入和停止及酒精灯加热和停止加热等过程较易混淆,我则利用诙谐的语言总结为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从而使严谨的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知学生浓厚的兴趣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能够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停留在完成知识教学的层次上,而应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种渠道,让学生在持久兴趣下释放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优化其物理认知策略

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素材进行教学既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有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有的则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妨碍作用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一节时,学生对像和物体等大这一特点提出质疑,主要是由于平时错误的生活经验对学习起了妨碍作用由于平时使用的镜子都比人小,所以就误认为平面镜成的像比物体小,其实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由于我们平时看到自己离平面镜越远,所看到的自己的像就越小,所以就误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其实离平面镜越远看到的像越小,是因为视角变小的缘故要纠正学生的这些错误经验,就必须通过实验来引导,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坚持精讲精练,确保学生学以致用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更多的是遵照素质教育的倡导,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出发,图文并茂,并注重了知识和实用技能的结合,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实践,并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初中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习的重点,由易入难,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精练是教师通过可以筛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熟练应用物理技能,发现相关的物理问题并加以解决总之,重点难点需要由我们教师来进行启发和引导,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来理解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

(五)适当开展课外活动

物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这才是物理学科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学生禁闭在封闭的课堂中,要把学生带出去,让他们在外面的现实生活中去接受锻炼,努力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这样不但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不用担心开展课外活动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事实上,课外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通过课外活动,教师能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物理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必须首先运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效能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同时,还要关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计策和谋略。

参考文献:

[1]杨赛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6)

[2]李慈强.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微[J].文理导航(上旬),2011,(06)

篇5: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结合教学体会分析初中生物教学有效策略与实施。

关健词:有效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1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每一节课所处的具体情况和后面的过程都不相同,每一节课都是唯一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为此,我在教学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验,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2有效教学的提出

有效教学即是一种技术或策略,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理念,它要求每个教师超越一般的、共同的技术,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怎样提高40分钟的效益”,“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等等。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有一系列的策略。

3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3.1创设和谐的教学情景,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矢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机会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讲的,教师不暗示等等。

3.1.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例如:在进行探究酸雨的危害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自行车被雨淋后,钢圈生锈了,并且知道这是酸雨所致。”但是大家想过吗,什么样的雨是酸雨呢,酸雨对生物有影响吗,这一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用多媒体播放《酸雨的警示》再度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为实验探究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3.1.2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新课堂构成的要素是探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知识,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用“创造性地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设环境和条件。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即教师对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有机地结合的典范。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从而使学生自行获取和运用知识,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在生物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例如在《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亲近自然

〔师〕:大自然常常以不同的形式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感受自然的神奇与壮美。(播放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

(二)角色的扮演

〔师〕: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种生物,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你是怎样的生活的,〔师〕:由于这片森林要改变成农田,森林中的生物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危机,这时森林召开了一个“生物大会”,各种生物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声。

〔师〕:作为人类,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3.1.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只一味注重形式,追求花样,应从“实效”的角度出发。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进行宏观化模拟,将生物实验中不能替代的内容进行虚拟化,将板书内容进行直观化和简单化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用课件展示:一个可爱的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发出的啼哭声会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接着打出一行字:婴儿刚刚来到人世间时为什么要哭呢,再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再如用“一个氧分子历险记”的故事(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呼吸系统的各个器官,由学生们总结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简单的知识充实化。

3.2构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3.2.1动手实验—活动性学习

动手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尤其强调对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倡导动手实验的学习方式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并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老师可变示范性教材为探究性材料、变封闭性提问为开放性课题、变终结性结论为过程式探究。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验的氛围、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养成动手实验的习惯、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进行实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实践活动,凸现活动性学习的科学内涵和外在表现,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自主建构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各方面素养。例如《调查足弓发育情况的活动》的实施。

3.2.2自主探索—探究性学习

生物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学生从生物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构建、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的过程。优化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操作上应注意选材呈现实践性、应用性和发展性;过程要突出自主性、建构性和独创性;结论要体现多元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有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深人了解并科学调控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要广泛提供并不断丰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可能、变成现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各方面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例如:《探究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和《探究蚂蚁的行为》等实验的探究设计。

3.2.3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

互动是课堂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合作是现代社会人与人的重要活动方式。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要求生物学习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通过互动体验,感受生物学思想与法,认识生物学知识与经验,培养人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态度,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与体验,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时有角色分工,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在思想的交流中扬弃,在情感的沟通中融合,在智.慧的展示中互相启迪,使合作交流的互性学习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生物实验有意识地加强师生互动性学习的教学形式,这种互动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学生设计方案—学生分组探讨”的教学方法。如探讨《酸雨的危害》的实验。

3.2.4归纳检测—反思性学习

因为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对知识的探究有深有浅,常常·不能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有时还需要教师将知识简单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与社会化的过程。另外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通常通过检测手段对学生掌握所讲授的知识情况进行了解。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不定期的归纳和检测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生物学科相比其它自然学科而言,知识零散性较强,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因此学习完每章节或单元后,教师通过对知识进行归纳和试卷进行检测是对知识的落实和巩固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归纳和检测,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反思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

篇6: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作者:彩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8 更新时间:2007-11-2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教者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改进备课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中学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课上师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一、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础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比以往有所增大。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二、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一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l把握问题起点,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思的动力,是创造新思维的基石。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比成年人旺盛,对新信息的采集在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快、面要广。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学生未学之前就已经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了不少物理现象甚至部分物理现象所蕴涵的原理。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广播电视对信息的传播、超声波在医疗上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设计问题时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按照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教学设计中教师做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己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求知欲促使他们对新知识追求全面的理解。那么,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探究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而且,问题的提出要切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过深,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过浅,不用思考,误导了学生对认知领域的开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允许学生的答案多样化,允许学生相互修正答案,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中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结果。四是层次性。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将一个问题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浅入深,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益和发挥。问题的层次性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如在讲授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时,补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喇叭接到功放机的输出端,纸盆向上,在纸盆内放入适量的塑料泡沫颗粒,引导学生观察,当播放音乐时,塑料泡沫颗粒跳起了“迪斯科”。然后调节音量大小,观察泡沫颗粒跳动的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分别提出纸盆是怎样产生声音的?泡沫颗粒跳动幅度是怎样变化的?声音是怎样由纸盆传入耳朵的?你知道它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这样由浅入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或合作交流后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受益。2设计探究活动,讲究探究实效。物理学科本身的科研性就比较强,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于以后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前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比如,针对某节课中的某个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启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三、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需要,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维度,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维度的落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于课程,我们要注意新课程标准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表述,注意学生在学习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帮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督促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l教学形式要创新。新编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多,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践与练习、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地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并不一定适合所在学校的环境、器材的需求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都应有所区别。有选择有创造地组织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验插图,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养成都将起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者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与教学的目的,巧妙、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好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实验教学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留足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说了算。学生动脑和动手时间被教师挤掉了,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创造的机会,特别是为那些潜能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四、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的共同智慧结晶。因此,对当前物理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简单地说,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l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同年级的物理教师对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分工,每人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每个单位由一人主备,列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写出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再由年级组的所有同志对其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本。个性教案则是执教者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个性教案要充分显现个人教学的特色,凸现自己的教学风貌。教学活动中如果注意了,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篇7: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体会

符 怀 国

以往的物理学习,和教学成果的好坏,书面考试是唯一的评价标准,结果导致应试教育的产生。新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活动、实验操作能力等实际能力的评价,提倡客观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表现,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衡量我们的教学优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一个标志的转变——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老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问题。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无论从理念到方法都是全新的。作为站在教育阵地最前沿的每位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看、满堂转、老师讲学生听、师问生答、老师演示学生看等形式单一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学、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学习和学科研究,强调理解科学过程和自我探究科学知识.突出了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新课程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已在物理课堂中得到创造性的运用。但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根深蒂固,因为旧的评价标准仍像一支指挥棒一样左右着广大物理老师的教学,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成果仍然主要看他所教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仍然是看他的考试分数。旧的评价标准仍然较大程度的限制着广大的初中物理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大胆使用。所以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其次,看两个重点的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从思想意识到教学设计,都要尽可能的考虑多给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 1

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没有实践和缺少实践谈创新,创新无从谈起。对初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受到抽象的物理定律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物理源于生活,反过来又应用于生活,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看三个目标的落实。三个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是看你是否重视了“双基”教学,也就是看你的教学重点是否突出了,难点是否突破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实的、扎实的、真实的、朴实的,如果你的课堂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说明你没有注意落实“知识与技能”这一目标。

二是看该让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的是否让学生经历了,体验了,使学生在经历、体验中获得学习知识、思想、方法和经验。

三是看你是否运用了十分适宜的方法、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营造出师生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就物理课堂来说,首先要看你是否运用了课本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物理的规律本身的魅力;语言艺术的感染力;操作性强的激励形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认识到物理有用而且有趣,讨论有价值,有滋味时,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教师的点拨语言才能激荡人心,催人奋进向上,学生才能带着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学,才能学得好。

第四,看教师“四性”教学的体现。

生活性。物理规律,它原本来源于生活,后来总结为规律,服务于实践。,所以我们的物理教学要与大自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要讲来源(来源于生活),要讲用途(服务于生活、学校、科技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规律并不抽象、枯燥,而是一门看得见用得上的文化科学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生活经验,学起来必然亲切、实在、有趣、易懂。

生命性。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要具有生命性?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生命体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活动能力。要努力追求一个“活”字。首先是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活,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活了,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课堂的气氛才能活起来。课堂一活师生才能显示出朝气、灵气,才能显现出勃勃生机的气象,只有活的课堂才具有昌

盛永久的生命力,只有活的课堂才能留住学生的心,留住学生的情,学生不愿下课,不愿离去,这样才能达到课已完,但情未尽,意无穷的境界。

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思想。正如每个人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观察,感受事物,自己分析思考问题。因为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一切没有问题的学习都是浅层次的学习。问题是学问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心组织学生在没有背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开展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回想过去的教学,我们很多人追求的是教师自己所谓的教学艺术,却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学生心中究竟有什么疑问不去问,却把力气用在如何设计高明的问题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去激发我们不去研究,却去琢磨如何形成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去考虑,却去琢磨所谓巧妙的教法„„这些做法只是走入了只研究教师只研究教材而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误区。反省之后我们应当重新给自己定位:教师是教育大观园里的导游,一个引导者,主角永远应该是学生。我们追求的不应是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应该去考虑如何去挖掘学生的才华。这就要求备课不能闭门造车,“运筹帷幄”,而更多地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该怎样上好每一节课,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学习中,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趣,要主动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问题,让他们尽量说,倾听学生的见解,让他们尽量去想,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尽量去争论,要把这样宝贵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发展性。增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发展学生应用物理规律的意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获得发展。

第五,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

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他们会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就会出现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却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

第五,是看四种状态的表现

参与状态。参与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哪种形式的出现,都要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和学生已具有的学习习惯、动机来随机应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有趣,动心、动情。

情绪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绪多种多样,积极的情绪有乐意的、愉快的、主动的;消极情绪有不情愿的、反感的、被动的。

交往状态。课堂是个互动的群体,老师在驾驭课堂时就要精心组织学生个体与群体间的交往,要指导学生重交往、愿交往、会交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会听、能说、善辩的能力。交往形式应当是开放的,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就不拘一格。同时在交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学会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修改补充自己的想法,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成状态:所谓生成就是自然形成。教学生成,就是自然形成知识与方法,它是与你的教学预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人曾这样说,既然课堂是生成的,可化简备课或不备课。却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生成的知识和方法大多是课本上已有的,只不过是要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总结而形成的知识和方法,这就是创新。其实,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教材展开的心灵对话,因预设而有效,因生成而精彩!我们不应忽视精心地预设,也应将教学生成作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教学理应充满智慧地挑战,课堂应当充盈情感的力量。而教师与学生的智慧,是在教学的细节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是那样自然、随意而又让人惊喜。在综合语言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学生进入自己新的角色,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发出他们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引领学生生成的重要途径。尽管初中生由于受年龄、知识积累、人生经历与生活经验的制约,他们对教材内容和生活的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大而化之的,带有个性经验和想象性的,但这些理解往往是充满灵性的、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的。这种智慧火花来自三个火种:独立性、生活性、深刻性。培养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理应培育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还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物理现象,并在生活实践中领悟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篇8: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缺陷,其中教师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较为突出,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且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并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学习、发现并思考,才能够真正透过物理现象,学习并了解物理知识[1]。另外,物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亲自动手实验,以此来解决问题。可见,制约我国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是学生主体性被削弱,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二、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对策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合理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调整:

(一)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兴趣

初中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引起学生心理反感,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如此一来,不仅会影响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且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理念内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兴趣作为切入点,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师还应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开发设计适合学生自身爱好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在此基础上,当学生在遇到物理问题时,能够利用物理知识很好地解决问题。

(二)创新方法,优化教学方案

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建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通过形象的方式,将物理知识呈现出来,既能够贴近生活,且能够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理解物理知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还可以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力度,借助多媒体课件等向学生呈现物理常识,或者采取小游戏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一定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2]。此外,可以采取提问方法,通过一些启发式、开放性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如在学习密度与体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问“同质量的水和冰哪一个体积更大?”,学生凭借以往知识会回答“水”。此时,教师再进行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答案,然后进入到密度与体积教学当中,最后得出“冰的密度小,使得水的体积变大”原理。

(三)实验教学,深化物理本质

物理本身是一门通过实验而探索发展的科学,尤其是初中物理,很多教学内容都需要实验的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有实验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知识、抓住重点,逐渐形成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3]。如在学习电阻与电流关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滑动变阻器,对电阻值进行调节,观察点灯亮度,促使学生对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具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得出“电阻与电流二者之间呈反比关系”的科学理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所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在实验中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就感,逐渐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四)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增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和沟通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合作教学方式,围绕着物理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想法,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各自发挥优势,以此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对教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且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教学中占据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思想、观念,加强对新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学生个性化特点,创建相关情境,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物理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带领学生认识世界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成为每个物理教师积极思考的主要问题。文章在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初中物理,有效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塞力克·阿克别尔汗.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中),2015(03):70.

[2]季连玉.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案例探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21):62-63.

上一篇:喜欢春雨的诗句下一篇: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