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2024-07-14

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精选9篇)

篇1: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一、研究思路

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针对当前大学生假期生活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根据以上的基本目标,具体目标如下:

1、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我校及为学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生活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2、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现象的原因。

3、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以达到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的目的。

研究内容:

基于以上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当代大学生假期的实际生活状况

1.当代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情况的调查

2.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找出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个案访谈,典型案例分析

1.选择出两个个案进行访谈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个案进行重点调查 2.纪录访谈,深入分析,形成访谈报告。第三:从各个角度分析现象,剖析问题成因

1、根据已有的数据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

2、联系当今青少年成长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大学生假期实际生活状况背后的

3、总结分析结果

第四: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1.归纳研究结果

2.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规划的几点建议 3.提出对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几点希望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我校及周围学校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人进行深入访谈,并记录访谈过程及结果。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

二、问卷调查及分析

问卷构成:

本次问卷由八道客观题,两道主观题构成。问卷分别从对于假期生活的感受,假期主要活动,对于假期学习、打工的看法,假期同父母的交流以及长期规划对于假期的影响这几方面考察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的生活状况。

问卷发放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4份。此次问卷调查范围为青岛科技大学及其周围院校(包括青岛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大职高),问卷发放分布于大

一、大二专业分布很广,涉及艺术专业、经济管理专业、法律专业、机电专业等多个院校专业。其中大一被调查者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0.6%,大二则占到30.4%,在被调查者中有14%的同学属于贫困生。

结果及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各项数据,本调查小组总结出以下几种现象:

1、学校多数大学生并未形成学习的习惯,假期的主要活动大多以睡觉,看电视等休闲娱乐活动为主。

在对于假期学习的态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1.6%的被调查者觉得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没有了考试压力就不想学习,另外还有30.7%的同学觉得假期就应该最大程度的放松,可以暂时不学习,而选择学习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紧学习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17.7%。而在选择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22%)、睡觉(18%)、上网(16%)。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这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并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只是作为一名学生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终身学习,时刻学习的理念并没有贯彻于每一个当代大学生。

30.7%51.6%17.7%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饼状图

2、我校大学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 较高,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66.1%的被调查者认为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而在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也占到了22.5%。这说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并愿意在假期中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3、我校多数大学生存在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并对同学们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没有了压力就不想学习。在对于假期计划地制定以及实施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制定计划但没有实施的同学所占比例最大,达到57.9%。这些调查结果都表明了我校大学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同学原本对于假期有着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设想,但放假回家后却并没有实现,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学回到家中就开始过度放松自己,懒得出门,懒得学习,呆在家中则只是睡觉、上网、看电视,再加上家长对于上了大学,放假归来的孩子管教的减少,更是滋长了大学生的惰性。而自制能力差也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较为混乱,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网,看电视,以至于将假期开始前所制定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完全打乱。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学们的假期开始陷入毫无克制的睡觉,看电视,上网之中。

4、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同父母的沟通,同父母的沟通也更加顺畅。

在对于大学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频率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45.6%的同学选择假期时同父母经常谈心,38.6%的同学选择假期中偶尔和父母谈心,只有15.8%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谈过心。在被调查者中68.4%的同学觉得自己同父母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交流无障碍。同初高、中生的叛逆心理相比,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同父母的关系都较为融洽,这表明进入大学后,同学们的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辛苦,由于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大学生们也意识到应该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占到了被调查者的59.6%。父母对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调查者和总结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们发现父母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习惯、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

5、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这也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对于是否有一个较长期的计划这一问题多数人都选择了没有,占到被调查者的54%。多数同学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假期很难起到为自己未来规划作准备的目的。这也使得大学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状况的形成。

6、贫困生的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相对较高,假期充实度也相对较高。

在被调查的贫困生中有50%的同学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这一比例大大超过了其他的被调查者,而选择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活动的也占到了42.9%.这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假期满意程度普遍较高,这表明了贫困大学生对于假期的时间安排更为合理,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觉得在假期应该外出打工实践,而不是整天沉溺于睡觉、上网、看电视之中。

三、个案调查

假期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不短而又具有完全支配权的时间。每当快要放假的时候,一个个假期想做的事情就成为大家热烈讨论的焦点。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为自己做出了假期计划。这些计划到“假末清算”的时候到底结果如何呢?计划能不能实现?!

个案一 放松假期型

王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性格开朗,家庭殷实。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假期活动情况,我们从假期计划,主要假期活动,对打工的看法以及家庭因素对假期的影响四个方面对她做了访谈。

问题:王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王同学在放假前有度过一个充实假期的愿望,并把看书的作为计划中的一项。放假后通过挑选,带上了四本书回家。但实际却只读了小部分而未完成自己的读书目标。

小结:王同学萌发了一个“放假后我要看看书”的想法型计划,却并没有做出有步骤的具体实施方案。计划在假期里实际上被无限期的拖延,直到开学才发现书还处在未翻动状态。从中可以看出,具体可操作的细致假期计划是引导大学生度过优良品质假期的前提与保证。

假期生活多种多样,面对学习,娱乐,赚钱等等我们何去何从?

是不是在假期一定要想尽办法来锻炼自己呢?也许,单纯地把假期当做一个放松的机会也不错。王同学认为假期之所谓为假期就应该给人一种放松的状态,抛下学习的压力。其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即使在家吃吃东西,看电视,打牌,串串亲戚,虽然不够充实,但是觉得放松了自己,很舒服,惬意。在自己选择的假期生活中虽然没有获得物质等上面的回报,却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假期生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都应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价值,每个人对自己的假期期待不同,但目的都是要让自己有所收获。我们提倡健康而有价值的假期生活。

打工是对大学生来说和考研出现频率一样的词。在各个大学的宣传版面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类似招聘小时工之类的广告.虽然打工现象普遍,但仍一部分同学认为打工并不是必要经历.就如小榕同学认为.实际上,大学生打工市场大多是一些低级的劳动力市场.能学到的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等没有太大的价值.自己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通过非打工方式来获取。对于大多数家境殷实的同学来说,他们并不重视打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看中的是其中的带来的社会体验.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要求更多的职业型实习而非出卖廉价劳动力。当社会还不能满足我们时,是否打工就成了一件值得大学生认真考虑的事情。对打工我们需要的是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

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对于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假期中的影响程度有多大呢?榕同学的父母很少干预她的假期安排,假期事宜基本自己处理.跨过高考的门槛,大学生在社会角度上站在了同父母同样的平台.作为个体,具有了编排自己的能力.父母”权力的下放”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家庭因素对于拓宽大学生假期内容是个很大的助力.个案二: 忙于打工型

访问对象:小李(化名)同学,小李同学是我校大一学生,出生在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

问题:小李同学有什么假期打算? 答:小李同学对打工问题,他说:”大学生打过工和没打过工完全是两个样子,而且打工的目的不同,得到的也不同.”他觉得打工对他来说是很好的,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酬劳,而且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问题:打工会不会影响学习?

答:他肯定地说不会影响学习,因为打工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小李还讲到,他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打工经历,而且他也做过多种不同的工作,对打工已经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看法,促使他假期参加打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贴补生活费,所以对他来说假期打工对他来说已经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小结:

对于父母是否会影响他的假期生活安排这个问题,小李很轻松的笑了,他说:”父母怎么会干涉呢,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不会安排怎么行.而且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用他们干涉的.”可以看出打工的经历对小李同学的自我管理和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假期里小李一般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来打工,而暑假里剩余的时间小李更多的就是用来与亲友在一起,但是相对打工时候来说生活明显变的不规律,经常会无事可做,但也觉得很轻松.假期生活他其实不喜欢打工或是学习,他更愿意放下打工的包袱出门去旅游休息,所以由此可见假期也是很好的休息时间.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学生的假期生活的不同情况.四、提出问题:

1、大学生假期生活多以睡觉、娱乐为主,在假期中坚持学习的同学很少。

2、我校多数大学生都制定了假期计划,并希望在假期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因为种种原因均没有实施。

3、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假期生活比较封闭,但调查显示多数同学同父母的交流状况良好。

4、多数同学对自己未来的方向并不明确

5、贫困生的假期生活质量高于其它同学

五、原因分析

1、主观因素

A.由于假期中没有了考试的压力,没有了高中时父母的管教,想要在假期中进行适当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合理的计划、安排以及自身对于计划的实施程度。从调查中我们会发现同学们想得多、做得少,由于自身的惰性和较差的自控能力,多数同学回到家后就开始了每天足不出户的生活。懒得出门、难以约束自己使得同学们的计划并没有很好的实施。

B.由于自身对于假期各种情况的估计不足,使得多数同学所制定的计划不 面,不具体,不切实际,降低了计划的可执行性,这也成为了形成同学们有计划、无实施现象的一个因素。

C.由于大学生大多已经成年,心理状况日趋成熟,已经认识到假期生活是缓解家庭经济状况的好机会,这一点促使了很多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假期走上了勤工俭学的道路。

2、客观因素

A.家庭环境的因素

(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多数同学同父母的交流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仍旧形成了假期中比较封闭的生活状态,这其中除了自身的主要原因外,还有部分原因源于父母。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负担的减轻,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放松促使同学们开始了毫无节制的睡觉、上网。

(2)贫困大学生由于较为特殊的家庭情况,在假期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困难的状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家庭贫困状况的影响。B.社会环境因素

(1)我国现存的应试教育制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得大学前长期接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同学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少自我创新意识,因而也不敢,不愿在假期中独自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同时,这种制度也使得考试成为鞭策同学们学习的最重要因素,难以让同学们形成时刻学习,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2)当今社会并没有为大学生假期实践进行科学的引导,也没有为大学生假期实践提供良好的途径。使得放假在家的大学生们不知道怎样选择社会实践的工作,也找不到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的岗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陷入了没有好机会或者只能发传单的尴尬境地。

六、可行性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A.自身方面:

1.大学生假期空虚,无所事事,因此应积极培养自身兴趣,不要虚度假期宝贵的时间,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2.对于“想一套,做一套”的同学,应努力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控自律。

3.作为一名大学生,应主动关心时事,关注严峻的就业形势,关注社会现状,珍惜时间,做好准备,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

4.现实与计划“南辕北辙”,因此制定计划时应贴合实际,不要“眼高手低”,应脚踏实地,量力而为,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5.为自己拟定一个目标,做好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定好未来发展方向。

B.家庭方面:

1.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启蒙老师,应加强与子女沟通,尤其在假期做好正确指引,不能放任其自流。

2.家长应为子女树立正确榜样,生活有规律,为大学生假期生活营造一个健康的氛围。

3.即使大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但自控能力,是非观念仍未足够,因此家长应监督子女假期行为,适当为其添加压力,避免过分放纵。

C.社会方面:

1.学校方面,应增强对学生假期安排的指引与教育,引导大学生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假期。

2.社会媒体应利用其影响力,为大学生提供假期安排建议,给大学生作为参考。

3.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改进教育制度,不断改进现今应试教育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自主更丰富的大学生活。

七、结语

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反映了大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凸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大学生活美好而飞快,在大学生活的假期也是如此,大学假期的如何利用,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成长环境的同学有着不同的见解。无论是休闲娱乐更或是兼职打工,还有社会实践,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都是大学生假期的组成部分。人活着为了生命的存在和延续,为了实现理想和追求,为了体现人生自我的价值。大学假期也是人生价值体现的好时间。假期不仅是快乐的轻松的,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假期结束之后我要有所收获,有所思考。

在此,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从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规划未来方向,为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您好!我们广州市政学院调查小组正在做一个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为了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对当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挖掘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并以此为基础,剖析现象成因,找到问题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引导大学生科学安排假期时间。我们特地展开调查,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您的意见对我们非常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1.2家庭条件如何?

A比较贫困18.5%B一般66.5%C比较富裕15%

3.请问您对假期的活动有具体的规划吗?(选B直接跳至第5题)

A有 62.4%B无37.6%

4.请问您已规划好的假期计划执行的情况如何?

A完全按照计划执行6.3%

B大体执行了50%

C执行到一半就放弃执行了24.5%

D基本没有执行19.2%

5.假期你一般会做什么?

A玩17.1%B兼职25.7%C旅游13.7%D宅在家里11.6%14.1%F公益活动4.9%G帮父母的忙10.6%H其它2.3%

6.你觉得你的假期生活有没有意义?

A有 77.9%B无22.1%

7.你希望你的这个暑假如何渡过?

A玩11.2%B兼职30.6%C旅游15.1%D呆在家里11.2%看书看书EE

10.8%F公益活动7.7%G帮父母的忙11.4 %H其它2 %

8.你觉得假期对你的学生生活有什么帮助?

A有很大帮助44.2B有一点帮助50C基本没有帮助5.8

9.你更希望在假期中获得什么?

A钱16.2%B社会实践31%C认识更多的人18.9 %D增长见识26.3%E其它7.6%

10.是否期待假期的到来?

A是76.2%B否23.8%

11.假期你喜欢一个人还是和很多人一起?

A一个人18.4%B几个人50%C很多人31.6%

12.一般在节假日都会做些什么?

A上网18.1%B外出游玩25.2%C打假期工17.3%D看书21.3%E其它18.1%

13.假期里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

A三个小时以上7.9%B一至三个小时36.2%C一个小时以下39.1%D完全没有16.9%

14.假期里,你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多少?

A小于6个小时10.5%B6至9个小时49.6%C9个小时以上28.4%D不定时11.5%

15.您的假期时间都是由自己自由支配的么?

A完全自己支配43.2%B一部分父母分配,一部分由自已分配42.7%C基本是父母安排的7.2%D其它6.9%

16.对假期整体感觉怎么样?

A无聊9.1%B无聊但也很喜欢36.7%C充实很喜欢35.1%D无事可做不如上学5.4%E没什么感觉13.7%

17.你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感到有压力吗?

A完全没有7.2%B多少体会到一些 52.8%C还好但不是很强烈 26%D非常有感触14%

18.你觉得大学生假期生活中暴露的问题是?(多选)

A放假时间太长9.2%

B任务太少,空闲时间太多17.5%

C所在地没有组织相关的活动供大学生实践19.8 %

D过分觉迷于娱乐18.1%

E缺乏社会经验和家人朋友的支持而无法参与社会实践16.1%

F当有活动时,大学生相关能力不足无法参与19.3%

19.你对理想的假期最重要的是什么?(比如:玩的开心或锻炼自己之类的观点)

篇3: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研究

假期是大学生活的具体存在, 如何度过假期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 大学生一年的寒暑假、周末、法定节假日等假期累计约187天, 占全年总天数的51.2%[1], 而寒暑假累计天数约占总假期的50%。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网上论坛、面对面交流等形式, 对在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进行了调查。 其中, 问卷共发放1100份, 回收1096份, 有效问卷1088份, 有效率为98.9%。

二、具体情况

从相关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 在校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现状如下。

1.留校学习, 巩固专业知识, 继续深造。近年来, 出现了“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等现象。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更深层次知识的渴求, 更体现了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而且,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 对知识层面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为期末考试所学的知识, 而是通过考研、考双学位等多种形式, 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 假期时间成为了在校大学生努力深造的黄金时段。 这在大一大二学生中并不多见, 而在大三大四学生中比较普遍, 约占调查总人数的21.3%。

2.社会实践拓展视野。 马克思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再好的真理, 没有付诸实践也不能说明什么。 大学生代表了文化层次的较高水平且处于成年阶段, 思想变得越来越成熟, 捕捉事物的眼睛也越来越锐利, 所要获得的能力也逐渐表现出需要的紧迫性。假期生活社会实践, 是增加社会阅历, 拓展视野的绝佳机会。 本次调查中约72%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来充实自己, 为将来建设祖国而努力着。

3.无所事事, 玩游戏, 睡觉。 著名教育家潘光日先生说过:“学习没有止境, 也就不宜有长时间的间断。 ”假期并不是让人放纵自己无所事事, 而是让人脱离固有的教育模式, 开始一种全新的、更自由的学习方式。显然, 这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白白浪费了假期的宝贵时间。

三、大学生假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 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值得反思。

1.对假期生活没有具体规划。 即使部分学生有规划, 但却没有具体的实施。 以往调查显示, 仅有35.6%的学生是比较有计划地对待假期的。 这从大学生对待假期的观念里也可以反映出来, 仅44.4%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假期有计划, 仅30.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假期生活充实忙碌[2]。 同样, 在本次调查中显示, 留校大学生中仅有少数对假期生活进行了合理安排, 有明确的学习方向, 而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并无明确目标, 而是随心而定。

2.社会实践传统劳动工作多, 专业相关岗位较少。 调查显示, 在社会实践中, 在外打工从事普通劳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2.7%, 而参加“三下乡” 活动和志愿者的人数仅约占总人数的7.9%。 问及原因时, 多数人说, 像这种更能锻炼人的机会太少, 竞争太激烈。 现如今, 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持反对意见, 愈来愈多的企业不喜欢接受社会实践人员。 据日前TEAM杂志针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显示, 超过70%的企业已经不愿意接受假期社会实践学生, 认为实习生不方便企业管理的有63%, 有81%的企业不会为实习生安排补贴[3]。这说明社会相关机制不完善, 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并不是太重视, 同时也反映了企业对大学生实训没有起到较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3.除大学生个人主观上不重视外, 外界的指导也较少。 本次调查中显示, 56.8%的学生表示, 各大高校对假期生活几乎从来不进行指导;40.3%的学生表示, 家长对自己打算如何度过假期几乎从不过问。

四、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建议

假期意味着全面接触社会, 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 因此, 假期的合理有效安排和计划实施, 以及学校、社会、企业的正确引导, 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1.制定详尽计划, 严格实施。 对大学生自己而言, 假期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 在假期生活中应有确切的目标, 并对此目标做一个详细的规划, 然后坚持实施。 即使因为什么原因耽搁了, 也要及时做调整, 保证假期生活的有效性。

2. 加强对假期生活的指导。 对于学校而言, 应积极引导, 通过开展“假期生活如何安排更有意义”“假期实践岗位如何选择” 等诸如此类的讲座, 让大学生更加了解假期存在的意义, 更好地选择实践岗位, 让汗水流得更有价值。

3.多开设实习位点, 给大学生提供实训机会。 对社会和企业而言, 社会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应对大学生多点关爱, 建设更多的大学生实践位点, 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关企业应多给大学生一些实训的机会, 让他们在常规经营中了解公司运营模式, 更好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从而为之努力拼搏。

五、结语

人生不是为了计较得失而存在, 而是为了整个过程而存在。 假期不是为了放纵自己而存在, 而是为了潜在蜕变而存在。 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不在于你做了什么, 收获了什么, 而在于你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让你成长, 有没有让你和你的梦想更近一步。 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和祖国的未来, 要充分利用各个时间段, 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 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对于山东地区在校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现状,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网上论坛、面对面交谈等形式进行了调查, 了解了济南地区大学生假期生活的现状, 并仔细分析, 发现问题, 最后给出相关的、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假期生活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小彦.大学生假期生活现状概述及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12) .

[2]经素.尹志丽.当代大学生假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4) .

篇4:高校学生假期生活情况调查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西北8所高校学生,在春季学期开学初以及秋季学期开学初对这8所学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测试卷912份,回收率为91.2%。同时,利用网络“大学生在线”论坛、博客等进行发帖调查。调查学生中,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80%,有城市学生占20%。

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

从相关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在校大学生假期生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形式。

走出校门,进行社会体验 从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相关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得知,当代大学生在假期里走进社会进行体验的目的主要是:第一,为了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这部分学生占35%左右;第二,想自力更生,不希望假期也依靠父母,这部分学生占36%左右;第三,为了让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得到提高,这类学生占到28%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假期进行社会体验的方式也逐步变化。20%以上的学生会选择当今社会热门、发展速度较快的网络公司;18%的大学生会选择成为市场调研员和营销策划员;34%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假期家教辅导、促销活动、餐厅服务等方式;15%左右的大学生会选择做社会志愿者;12%的大学生会选择其他。

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充分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很多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又可以开阔视野、锻炼自己,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会,为今后工作积累较多的社会经验。利用寒暑假打工赚钱的大学生不少,这些大学生总结出这么一句至理名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但是,打工类的学生多数都是从事的传统苦力为主的工作,由于学生接触社会时间不多,加上工作时间较短,公司不会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培养这些短期工,因此大学生大多选择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但是,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种,只要大学生用心去对待,正确去面对,就会有所收获。

坚持学习,继续深造 当前,社会竞争逐渐激烈,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更加严格。大学生不再满足于自己考取学校学习的知识,而是采取诸如“专升本”“考研”“出国”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业提升。假期时光成为了这些大学生努力深造的“黄金时期”。

外出旅游,享受自然风光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希望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到大自然中去享受精神上的宁静,成为了一种时尚潮流。不少大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外出旅游,不但让自己的阅历得以丰富,生活经验得以增长的重要途径。这部分学生家境较好,能够获得家长经济上的支持,或者部分学生平时节衣缩食,利用周末打工积累资金,利用假期外出旅游。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可以充分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从而培养和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在假期里,22%的学生会选择整日看电视,18%的大学生會选择尽量睡觉,而有16%的大学生终日上网,男生集中于打游戏,女生聊天看情感剧。在他们看来,假期就是全身心放松的时间,从而没有进行相应的学习安排。

大学生假期生活呈现出的问题及对策

虽然大学生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可是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充分反思。

没有规划和安排好假期时间 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得知,在校大学生只有少数合理规划和安排了自己的假期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假期生活没有明确的安排,随心而定。不少学生回顾自己的假期生活,没有太多的感觉,甚至一些学生认为假期特别无聊,还不如在校读书快乐。从中可以得知这些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寻找事情来充实自己的生活,长期的被动学习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和自我要求。但是,当读到三四年级的时候,多数大学生的心智和社会阅历逐步成熟,逐渐懂得利用假期生活为自己今后走入社会奠定相应的基础,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和生存能力,开始慢慢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选择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可是生活质量不高 在假期生活里,在校低年级大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逛街、上网、看电视、睡觉等。从中可以得知这些学生的假期生活是比较盲目的。如果在假期生活里经历了系统的学习或者短暂的打工之后进行写休闲生活,是无可厚非的。可是,不少学生选择丰富多彩的生活,细细算来没有太多的质量而言。假期生活选择休闲型没有错的,但是如果将休闲停留在放松的角度上是不对的,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充分让休闲和学习工作互相促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假期生活质量。

学校加强引导和管理丰富学生假期生活 高校是培育社会人才的地方,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对人进行培养和教育。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不但包括在校期间,同时要延伸到假期中,从而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培育。学校在进行假期生活引导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借助于制度建设,可以对大学生假期管理逐步强化,从而保证大学生将学业同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

学校可以推行社会实践学分制,引导学生充分进行实践。比如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将社会实践课程加入到课程管理中,让每位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度过学习型假期;对假期勤工俭学管理制度进行规范,较好地实行岗前培训制度;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集体学习或者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等等,让学生的假期生活逐步丰富起来。

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提升假期生活质量 在假期里,大学生要制定相应的生活目标,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当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信念、目标和兴趣之后,才会有机会、有目的地进行相应的活动,从而度过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假期。对于学生来讲,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时光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应充分抓紧时间进行知识的学习。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的假期里,具体的诉求和相应的生活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但不管是处于哪个阶段,当经过假期生活之后,要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回顾,从中总结不足之处,以此对下一回假期生活进行较好的规划和安排。

篇5: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2010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

院系:电 气 学 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8-03班

姓名:陈雷亮

学号:310808020305

指导老师:李靖华

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这段时间来充实和丰富自己,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假期生活状况,并对当前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找出当代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发现现象的成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议,从而科学安排假期生活时间。

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大家都在假期里做点什么,学到了什么,大家如何度过假期都是所要调查和了解的。所以调查的方式是以问卷调查及参考网上资料进行调查的。

合理支配假期时间,充分利用把握机遇,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壮大和富强我们的国家,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这次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假期生活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参加社会实践兼职打工,二是埋头苦学参加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迎接各种考试,三是旅游观光丰富自己的视野,四是在家无事随便看看随便转转,游戏上网无聊一族。当然还有就是一个假期这几种情况都有经历。

一、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学生是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学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学生认为要锻炼自己的能力,对报酬无所谓。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学生打工的形式开始变得异常丰富起来 22%的大学生选择网络公司;4%的大学生选择暑期教师;19%的大学生选择市场调研员;13%的大学生选择营销策划员;16%的大学生选择做志愿者;9%的大学生选择做促销;5%的大学生选择到快餐厅做钟点工;12%的大学生选择其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的大学生也为数不少,这样既可锻炼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又可开阔视野,接触社会,为日后工作积累社会经验。暑假兼职打工赚钱是许多学生的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多吃点苦,父母少花点钱。”这是时下不少大学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传统的家教、推销翻译到现在的网吧管理员、市场调研员、快餐店钟点工、导游,甚至是一些大胆另类的选择,例如替网络公司试玩游戏等都成为现在大学生打工时所选择的职业。有的大学生在暑假里建立起了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者是在自己学校附近建立起了自己的摊点,为自己打工。当然更多的还是一些传统苦力为主,这时因为大学生初接触社会,而且打工时间极短,多为一月为限。工厂和公司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和奉献精神来培养一月的短期工,而且一般苦力多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会,只要吃苦耐劳谁都干得了,这正符合工厂用人要求,再者一到假期没事的大学生很多,大家都愿意出去打工挣钱减轻父母负担开拓眼界。人员的突然大量增加也一样使投入农民工的队伍。尽管大学生“打工族”具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自信,但他们也同样有着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为如此,大学生因打工而上当受骗的事件才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被骗入传销组织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少专家也纷纷呼吁,大学生打工要谨防陷阱,社会也应该关注和加强对大学生打工的规范和管理。

二、埋头苦读,继续深造:

近年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入WTO后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知识就是力量”越来越激励着那些有志学子,“专升本”、“出国”、“考研”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选择,继续深造以满足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暑假则成为这些大学生备

战的“黄金时期”。参加各类培训班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各类形形色色的招生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暑假报名参加英语、电脑培训班的大学生,大都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来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取得多个文凭、证书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也有不少大学生趁暑假报名参加汽车培训,为了将来更方便地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时用不上,也对自己有好处。此外,不少大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充电”,摄取精神食粮,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等。这些大学生如果能够劳逸结合,在用功学习的同时放松自己的心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与时代不相吻合,暑假是一个充电的好机会,也是一个了解社会的良机。

三、外出旅游,饱览风光: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大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包揽祖国山河风光,使生活张弛相济、劳逸结合,使人脑得到精神保健、生命获得和谐运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部分大学生利用暑期欣赏名山大川,不仅丰富了阅历,增长了经验,从外出经历中体会人生,感触社会,同时也能体验到出门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观光,与同伴相互照顾,增进了解,培养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四、在家“无聊”一族 :

在放假前早已经制定了周密的暑假计划,但是回到家后睡觉、看电视、上网、看小说成了部分大学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动,没有暑假盼暑假,暑假到了又觉地无聊,短暂的两个月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在这批人中多数大学生并未形成学习的习惯,假期的主要活动大多以睡觉,看电视等休闲娱乐活动为主。

在对于假期学习的态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调查者觉得虽然学习很重要,但没有了考试压力就不想学习,另外还有同学觉得假期就应该最大程度的放松,可以暂时不学习,而选择学习很重要,假期也要抓紧学习的只占到被调查者的很小一部分。而在选择自己假期的主要活动时,排名前三的选项分别是看电视、睡觉、上网。大多数的同学都觉得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校的氛围,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假期中不想学习、只想睡觉上网也就成为了大学生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通过调查大学生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意愿较高,接触社会的主动性大。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假期外出打工是大学生接触社会、提升自身能力的良好途径,而在假期计划中以打工或参与社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也占到了四分之一。这说明同学们都认识到了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不足,并愿意在假期中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为自己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另外我校多数大学生存在着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等问题,并对同学们假期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部分的被调查者都具有很高的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的意愿,但也有很多人表明自己在假期中没有了压力就不想学习。在对于假期计划地制定以及实施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选择制定计划但没有实施的同学所占比例很大。这些结果表明大学生惰性大,自控能力差的问题。很多同学原本对于假期有着非常充实而有意义的设想,但放假回家后却并没有实现,这其中自身的原因是主要的因素。很多同学回到家中就开始过度放松自己,懒得出门,懒得学习,呆在家中则只是睡觉、上网、看电视。自制能力差成为了我校大学生假期生活较为混乱,空洞的一个重要原因。管不住自己,忍不住要上网,看电视,以至

于将假期开始前所制定的学习和工作计划完全打乱。由于惰性和自制力差,同学们的假期开始陷入毫无克制的睡觉,看电视,上网之中。

此外大学生心理趋于成熟,更加注重同父母的沟通,同父母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在对于大学生假期同父母交流频率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一半的同学选择假期时同父母经常谈心,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选择假期中偶尔和父母谈心,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同学选择几乎没有在假期中和父母谈过心。有一大半的同学觉得自己同父母的关系如同朋友一般交流无障碍。同学们的心理都逐渐趋于成熟,开始逐渐认识到父母的辛苦,由于远离家庭独自生活,大学生们也意识到应该珍惜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与他们谈心、交流以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假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同学们的假期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调查过程中通过询问调查者和总结自己的假期生活我们发现父母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所具有的生活习惯、传统思想对大学生假期生活的影响。

当然调查发现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不明确,这也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是否有一个较长期的计划这一问题多数人都选择了没有。多数同学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比较迷茫,这也使得他们的假期很难起到为自己未来规划做准备的目的。这也使得大学生假期生活缺乏了学习和实践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大学生假期乏味的生活状况的形成。

本次调查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假期生活,贴近大学生实际,反映了大学生生活中所存在的一些现象,也凸现了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一些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自主安排假期生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在此,我们也希望各位同学能够从中找出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便更好的安排假期生活,规划未来方向,为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电气学院

专业:自动化0803

姓名:陈雷亮

篇6: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1、你在校参加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向是什么?

A.民生 B.文化生活 C.政治生活 D.经济生活

2、你曾参加过类似于打工、做志愿者这样的社会实践吗? A.是 B.否

3、你觉得社会实践有趣吗? A.非常有趣 B.比较有趣

C.不太有趣 D.很无聊:

4、你觉得社会实践对将来踏入社会有帮助吗?

A.有 B.没有 C.不知道

5、父母支持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吗?

A.支持 B.不支持 C.没明显表现

6、如果有机会,你会参加类似于打工、做志愿者这样的活动吗?

A.会 B.不会 C.可能

7、参加的目的是什么?(多选)

A.提高能力 B.适应社会 C.赚钱 D.积累工作经 E.方便日后找工作 F.好玩 G.其他:社会所迫、减肥、认识更多帅哥美女、丰富课外生活、人生在世做做工作也很正常、上网吧就有借口、消磨时间等

8、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你觉得社会各界支持你的社会实践工作吗?

A.支持 B.比较支持 C.不太支持 D.不支持

9、你认为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状况吗?

篇7:关于大学生假期生活的调查报告

假期,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养的大好时机。能够把握这短暂的时间真正去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应该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考虑的。

1社会实践,兼职打工。

篇8: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探究

大学是一个富有智慧、富有能量的地方,大学生是富有朝气、充满力量的新一代。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承载中国未来的主要力量。因此,探索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就显得更加重要,这对于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与作用。大学生是一个拥有丰富知识、较高学历、一定社会经验的群体,先进的文化知识、高尚的人文素养以及高层次的精神享受都是他们所追求的。大学生群体正是需要注入这样一种新鲜的时代气息,陶冶情操,培养性情,塑造品性。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校园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文化氛围,使每一项活动都充满正面能量。这须要所有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当代大学生创造出一种适合于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氛围。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校园的核心,也是大学精神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要想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学校园氛围,进行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具有导向作用,它带领着众多的大学生体验精神层面的收获。一旦形成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那么这将会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第二,良好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精神方面,大学生通过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生活品位等,建立了全面发展的观念,开阔了眼界,更加具有了民主精神、平等精神、开放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在文化方面,建设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有益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高度,提升人生追求、道德素养,争取成为中国发展道路中优秀的后备军。在生活方面,大学生建设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以及奉献精神。通过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言行负责,遵纪守法,学会诚实守信。培养大学生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同学、朋友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意识,对父母孝敬,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不辜负他们对自己的殷切期望。

第三,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具有凝聚力的作用。这可以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学校凝聚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是在校大学生与老师们公认的一种价值观念,具有无形的凝聚力。努力建设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须要学校和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家共同合作,才会建设出美好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这是凝聚力的一种体现。此外,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还具有激励大学生进一步发展,激发大学生潜能的作用。当然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不止这三条,这还须要我们一同去探索研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改革创新精神引领的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须要融入现代思想,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有所传承,也要有所创新。这将会带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走向一个新平台、新高度,同时也会使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一定的提升与发展。

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单纯的技术型、经济型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现在更渴望的是经济适用型以及丰富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大学生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体现大学生的价值,为社会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

2 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及现状

大学生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物质生活是以满足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为主要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等。然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则包括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还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体现的道德、情感、态度等。

大学生精神生活源于大学生自身的精神需要。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较强,这就使得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比社会上其他的人群更加强烈。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基本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精神面貌。另外大学生也善于将自己的意识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并不断地发掘出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意义,进而激发出大学生的欲望和无尽的潜力。大学生良好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大学生价值观指明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明确人生追求,胸怀远大理想,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代大学生处在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思维敏锐,对待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们热爱国家,思想积极向上,对自己、家人、社会有责任感,敢于担当。但是在有些问题上过于激进,在看待社会问题上会出现偏执,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说明了提高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必要性。

作者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佳木斯大学70个本科专业中抽取2 000名学生,从大一到大四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现分析如下。

2.1 生活态度

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良好,生活态度积极,8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较为满意,其中12%的大学生非常满意,且大部分人有明确的理想和规划并为之努力。64%的人已有读研计划,25%的大学生已经在为考研做准备。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可以增强校园的学习氛围,使书香满园,在大学生活中,可以通过学习和读书充实自己,不会因为缺乏约束力而荒废学业。

2.2 人际关系

大学生目前的人际关系比较融洽,91%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并且在转移压力的方式中,54%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但是大学生交友范围相对单调,大多数人只是与寝室室友、同班同学及家乡的人交往,很少与同学校的其他寝室或其他年级的校友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与人交流的基础,也是在社会立足的必要条件,部分大学生应提高在这方面的能力。

2.3 课余生活

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及丰富的课余生活,能够参加社团活动,2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大学生目前的网络情结依然很重,43%的大学生在假期选择上网来度过,57%的大学生平时上网都是玩游戏,且男生居多,仅有35%的大学生通过上网学习和查资料。在网络技术发达的当下社会,能够做到充分利用网络而不是为网络而用,是要有一定的意志力与学习能力的,大学生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便增强自控与选择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2.4 学习方面

一些大学生不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很不适应,并感到学习方面压力很大。但在考试中,很少的大学生选择作弊,能够诚信答题。

2.5 面对挫折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挫折和压力,62%的大学生仍十分焦虑,不会乐观的解决,有42%的大学生支持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较高的,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70%的同学会选择顾全大局,并且在处理入党和评优的问题上,82%的同学会乐观面对,不会抱怨学校和老师的不公平,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3 大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探索

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是一种须要长期培养和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要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建设。政府和社会有责任为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宽松、洁净的社会大环境,使这种精神文明建设在学校的发展目标、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校训、校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方面有充分的体现。大学的硬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取得成效,但作为软件的校园文化建设,则需要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的绝大部分高校,仅有几十年或是十几年的历史,这就要求各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一代代不懈地努力,通过努力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使之深沉、厚重、高尚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许多世界级名校之所以有深沉厚重的精神文化底蕴,就在于它们有一代又一代的大师,正是他们的卓越贡献,使大学的精神文化余芳百年。此外,就大学生本身来说,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无论从学校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比20世纪80年代强很多。为了实现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的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3.1 发展健全的自身认识

正确地认识自身,是完善自身的前提。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应该学会从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结合上恰当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激励自己,扬长避短。当大学生能不断地摆脱自身中旧的束缚,肯定自身的新与美时,也必将会升华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认清自我、了解自身的精神需要和身体需要。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性格测试来了解自己的性格,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等专业测评软件来了解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或者通过与父母、朋友、同学座谈来了解自己。同时大学生还应学会“自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奖惩,分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自身的优点、缺点、特长、兴趣等,从而能够使自己比较理性、客观地认清自我。认清自我的目的是为了接受自己,大学生应该以愉悦的心情接受自己的身心,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这是大学生开阔心胸与人沟通、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基础。通过悦纳自我,大学生会提高自信度,更容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爱好,也更有勇气去接受挑战,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良好的作用。

3.2 博览群书,实现精神成长

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大学生还应培养理性的思维习惯。大学生应尽可能阅读对自己有用的书籍,阅读一些名人传记,从中学习名人和成功人士的经验,既要分析他们成功的深层原因,也要特别注意学习他们失败的经验教训。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理论著作,涉猎有助于锻炼理性思维的知识。尤其是哲学、方法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应深入学习,把握社会和个人发展的规律。通过阅读,大学生能体验到与前辈思想家进行精神交流的快乐,从而促进大学生精神的成长和人格的完善。

3.3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大学生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习,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此外,要加强实践性环节,大学生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参考文献

[1]陈书成.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2008。(07):12-16.

[2]杨婷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若干关系[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1999,(06):12-16.

[3]李爱莉.新疆水资源利用问题[J].山东青年,2012,(03):23-25.

篇9: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74-02

课余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是学习和事业成功的关键。大学生们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没有初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尚未涉足社会,大学生活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但他们是如何管理自己的课余时间的呢?为了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课余生活的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我们开展了关于学生课余生活状况的问卷调查工作,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生活、课余生活的方式和质量以及校方如何努力提供帮助等方面,现将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一、调查概况

为了掌握在校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现状,我们以实证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向大学生随机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289份,回收率达到了96%。

二、数据分析

大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养成生活习惯的地方,学生离开父母到学校里生活,必然会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为了了解学生课余生活状况,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对课余时间的安排情况。

问卷显示,有78%的学生对于课余时间安排有计划,另外22%则 没有计划。而关于课余时间的多少,有19%的学生认为课余时间较多,52%的认为一般,29%的认为较少。

对于“一般是在哪里度过课余生活”的回答,36%的同学选择在宿舍,12.5%的在教室,22.5%的在图书馆,29%的在运动场(如图1)。

從以上问卷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几个问题。

一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有计划,很少部分没有。这是比较乐观的结果,但是还是应该看到有22%的学生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没有计划。学生不仅要会学习,更要懂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健康生活有很大意义。

二是学生选择度过课余时间的地点相对集中,主要是宿舍、运动场、教室、图书馆。学校鼓励学生到户外运动,保证健康的身体状况,合理调节自己的生活。宿舍是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图书馆和教室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和丰富视野的地方,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学生可以学习专业内外的各科知识、丰富自身素养。

问卷显示,课余生活中,有55%的学生选择跟好朋友分享,26%的参加集体活动,19%的独自生活。

问卷中关于“课余时间一般做什么”,学生的选择由多到少依次是娱乐,健身、运动,和同学沟通联络感情,学习,上网,工作(兼职等),其他。同学们选择这些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4%、43.9%、40.1%、38.4%、34.6%、18%、13.5%(如图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八成以上学生会选择跟其他人共同度过课余生活,少部分学生独自度过课余时间。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跟朋友交流沟通。或许有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独处,学生都会有自己独自的时间。但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是多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主要以娱乐、运动健身、沟通联络感情为主。大学生年轻力胜、精力充沛,喜欢各种娱乐方式。大部分学生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同学之间交往联络感情也是必须的。不同的学生由于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在安排课余时间上也会有所差异。

课余时间里,用于学习的时间,有18.7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20%以下,30.4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30%-40%,37.4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40%-60%,9.7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60%-80%,3.80%的学生学习时间占80%以上。而在娱乐时间的分配方面,20%的学生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下,46%的在1~3小时,34%的在3小时以上。

在问卷中问及“娱乐一般做什么”,学生的娱乐主要包括看小说、上网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看电影、逛街、其他。选择以上选项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0.9%、41.7%、40.3%、55.2%、39.6%、24%、15.6%(如图3)。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最爱的娱乐方式是听音乐、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等。学生在家庭环境、兴趣爱好、专业涉猎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学生在娱乐方式的选择上有着明显不同。像比较明显的男女生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娱乐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不同的学生对课余时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安排。

对于“安排课余时间从哪个角度出发”,学生的选择是,14.5%的认为是“促进学习”,29.5%的认为是“充实大学生活”,33.5%的认为是“发展个人兴趣”,22.5%的认为是“开心随意”。

对问卷中“你认为课余时间最应该用来做什么”,学生的选择从多到少依次是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娱乐、交友、学习书本知识、满足或发展兴趣爱好、赚钱。选择这几项的比例依次为47.4%、46.4%、43.6%、37.7%、35.6%、33.9%(图4)。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普遍来说,学生安排课余生活并不主要以“促进学习”考虑角度。学生更加注重充实大学生活、发展个人兴趣和开心随意。这也充分表现了大学与中学的区别,学习并不是唯一目的。因此在大学里学生更能培养丰富的生活方式。学生也普遍认为应该把大学课余时间用来学习社会经验和技能、娱乐和交友等;当然大学也是学校,学生也希望能够学习知识、丰富兴趣,也有学生认为应该用课余时间来赚钱。大学生在学校不断成长、成熟,慢慢变成社会人。

为了了解学生在自己安排课余生活情况下的成果,我们设问“你在现在的课余生活中得到最多的收获是什么”,学生选择包括充分的休息时间、丰富的知识、各种社交技巧、实践动手能力、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情谊、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学生选择以上几项的比例依次为40.8%、39.1%、57.1%、42.6%、36.3%、38.1%(如图5)。endprint

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余时间获得最多的是“各种社会技巧”,其次是实践动手能力和充分的休息时间,同时也得到了丰富的知识、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这些东西的获得对于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是非常有意义、十分重要的。

在了解了学生对课余生活的计划安排和认识理解以后,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做出适合本校学生的改善和促进方式。为了了解学生的确切需求,我们在问卷中询问了学生对于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设问“希望学校如何促进课余生活”,学生选择主要包括组织多种讲座、组织各式各样的文体学术竞赛活动、组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其他。选择这几项的学生比例依次为34.9%、46%、60.2%、19.7%(如图6)。

从上图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希望我们能够“组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是“组织各式各样的文体学术竞赛活动”、“组织多种讲座”。

三、学生课余生活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分析

(1)學生课余生活现现状

第一,课余生活展现了多样性与丰富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余生活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面的扩大、校园文化活动、体育锻炼、勤工俭学、上网及其他形式的休闲娱乐等。

第二,学生认为时间充裕的多,有效利用的少;认识到位的多,行动到位的少;发现自身问题的多,真正改变的少;希望自主安排的多,希望别人安排的少。

第三,课余生活脱离社会。大部分学生的课余生活离不开校园这个有限的圈子,尤其过多的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宿舍里度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是非常不利的。

第四,对课余生活认识不够深刻。总的来说,学生之所以觉得时间多,不能有效利用,过分花费时间于娱乐,归根结底是对课余生活认识不够深刻,并未形成正确的认识。

(2)产生原因分析

第一,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大学与高中无论是所学知识、教学方式、校园环境都有着根本区别,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经过中学十年寒窗的煎熬,把大学当成解放、释压的地方因此他们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

第二,周围环境影响。大学生没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容易盲从,跟随潮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会受到身边同学、老师、朋友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会由于所学专业并非自己所愿而产生消极心理。身边多方面存在的因素也造成了大学生过多放纵娱乐。由于学生交往圈子单一,这对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的帮助是有限的。

四、总结

总体看来,我校大部分学生对于课余时间认识较为深刻,也能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但是还是有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率低,这提醒我们校方今后要多促进学生课余生活。

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各种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应该发展适合学生个性的社团组织,使学生能够尽量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社团活动中,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使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过得充实、有意义。

三、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业余时间。

四、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思考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业余时间上的错误观点,帮助学生提升管理业余时间的能力。

上一篇:学先进找差距比贡献下一篇:2020电信公司员工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