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职场餐桌礼仪

2024-08-03

常见的职场餐桌礼仪(共11篇)

篇1:常见的职场餐桌礼仪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求职礼仪常识,仅供参考!

职场交际,要掌握的知识有很多,在这里就说说职场餐桌礼仪。

职场新人要会难得糊涂

工作了一段时间,便有同事请我下班后一起去聚餐。饭桌上的事情是最捉摸不透的,但去还是要去。当时我心里就想好了对策:难得糊涂。等菜的时候便是大家互吹牛皮的时刻,讲笑话没问题,但讲到原则性笑话的时候新人还是不要多语,天知道这是不是老员工在试探你道行深浅呢。

菜上来了,一桌人边吃边聊,从股市暴跌讲到商场让利,作为新人抵嘴是必须的,否则人家会以为你故作深沉,但更多时候则是点头和赞叹,前辈总是想在新人面前倚老卖老一番的,即使他的观点和你针锋相对。我认为和同事吃饭,最要紧便是难得糊涂。

顾全领导就是顾全大局

领导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但现在是领导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领导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领导笑意融融。

领导点完,问我还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单,没有鱼,领导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便点了一个,领导笑意更浓。吃饭时候,免不了喝酒,领导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眼色,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一顿饭下来,做成了事,也做成了人情。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头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不要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餐桌上不要太放纵自己

我们新来的那个女同事就比较放得开。那次公司搞活动一起出去旅游,大家入座吃饭顶多也就是谈笑风生,没想到那女孩主动移到老总身边,用夹生的韩语一遍一遍去敬酒。几杯下肚开始手舞足蹈,放大了胆子把手搭在老总身上。自那以后,这位新来的女同事没得到多少人缘,大家都私底下不屑与这样的“乱性者”为伍。而另一头,老总似乎也没有如她设想那般对她有特殊照顾,而是“谈此女色变”。

篇2:常见的职场餐桌礼仪

1. 餐桌举止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2. 餐桌气氛上的差异

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 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 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地去静静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 一坐上餐桌, 便滔滔不绝, 相互让菜, 劝酒。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

3.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

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 因此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菜谱的使用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西方人总是拿着菜谱去买菜, 制作菜肴,但相比起来, 还是一个非常机械的东西, 而这导致了西餐的一个弊端) ) ) 缺乏特色。当人们身处异地想品尝当地美食时, 肯定是不会有人选择肯德基或麦当劳之类食品的。另外, 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确, 调料的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由于西方菜肴制作的规范化, 使其毫无创造性。令西方人不能理解的是, 中国烹调不仅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 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的菜谱, 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的概念。而且中国烹调中, 不仅讲究各大菜系要有各自的风味与特色, 即使是同一菜系的同一个菜, 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 也会依厨师的个人爱好特点有变化。同样是一道/麻婆豆腐,为四川客人烹制和为苏州客人烹制, 所用的调料肯定是不同的。而在西方, 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 都毫无变化。

4. 座位的排序

中西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坐次安排。中国人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 两边为偏座。请客时, 年长者、主宾或地位高的人坐上座, 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 其余客人按顺序坐偏座。西方人请客用长桌, 男女主人分坐两端, 然后在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对于餐桌的规矩,西方人进餐用刀叉, 中国人用筷子。当然刀叉和筷子的用法都有各自的规矩。通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比较, 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 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精神和个性自由, 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构简单; 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 家庭结构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多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 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 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 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 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对比研究过程中, 各自的优、缺点显而易见。这种研究有利于文化的正迁移作用, 以/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从而促进本民族语言、人文文化的发展。

5. 崇尚自由的西方人重分别与个性

在中西饮食文化之中也明显体现出这种文化特征。西菜中除少数汤菜,正菜中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鱼就是鱼,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 这体现了继承, 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

比如就餐时的衣着, 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 可着中山装、夹克或西服等, 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这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 相互发生正迁移作用最好的。

当今许多西方人, 尤其是美国人不喜欢吸烟或喝酒, 许多人也不喜欢别人在他们的住处吸烟喝酒。而在当今的中国, 许多人既吸烟又喝酒, 有一种社会怪现象似乎是/ 不吸烟不喝酒0 就无以社交。所以在中国的餐桌上依旧存在吞云吐雾、烂醉如泥的/ 陋习0, 尽管他们知道这有伤风范, 但依旧不能禁绝之。想必这就是文化迁移和发展的不完全性、不彻底性的表现, 我们有必要在正确理解和认识文化现象的基础上, 不断推动人文文化的发展, 提高民族人文素质。

附:职场礼仪小细节

篇3:国外孩子餐桌礼仪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孩子,餐桌礼仪教育,启示

通过近期对我园400多名幼儿的餐桌礼仪养成情况调查, 发现还存在许多不良现象:挑食、喂食、偏食、弃食等, 大多数幼儿在用餐过程中还没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餐桌礼仪, 相比较国外现阶段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 我们明显落后半拍, 为此, 幼儿园老师要协同家长, 把握幼儿餐桌礼仪教育的黄金时期, 刻不容缓, 把它作为送给孩子人生起步最好的礼物。

(一) 日本小学生的午餐实录。

来自日本武石小学的午餐实录:餐前都是帮厨的学生, 穿着白大褂, 戴着白口罩白帽子, 不管个子大小, 人人都要参加, 用餐时日本的小朋友都会自觉等客人坐下来, 才动筷子。牛奶喝完, 饭菜吃光光, 而且所有空牛奶瓶都是横着放在托盘, 以免端走时倾倒, 每个日本小朋友都养成这样的习惯。在每个日本小朋友的桌子上, 都有一个小小的牙缸, 吃饭后, 他们就立刻刷牙。先吃完的日本孩子开始自觉的擦桌子, 收拾餐具, 没有监工和指挥, 分工合作相当默契, 大家各自欢天喜地的找活干。

(二) 英国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

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用餐礼仪, 4岁时就基本全部学会了, 有些家庭还特地请来当地有名的教师, 对孩子进行餐桌礼仪教育。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 寻常的餐桌, 成了英国人见缝插针的家教课堂。

英国人十分杜绝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他们认为, 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 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 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 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家庭十分重视环保教育, 五六岁的孩子就知道哪些是可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 哪些是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 在外出郊游时, 尽量不买饮料和不使用污染环境的食品外包装。

(三) 美国孩子的餐桌礼仪教育。

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 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他们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吃饭, 很少喂饭, 他们觉得吃饭是个人的事情, 大人一般不会参与, 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的那一天起, 就开始自己吃饭了, 在成长的过程中, 他们也习惯了用餐要专心。

从小对孩子渗透感恩粮食的心。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的大国, 他们习惯在正餐的时候先祷告, 感谢主赐予我们粮食, 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会受这种行为的影响, 会感觉到粮食是需要感恩、珍惜的。

美国人喜欢鼓励孩子, 就算是一点小事情孩子做得好, 他们也会夸张的鼓励一句。比如说, 帮忙摆放碗筷, 吃饭很干净不浪费等等, 这些都会受到父母的逐步表扬。

从以上能看出日、英、美三国孩子餐桌礼仪的共同特点:

1. 从一岁半至两岁就开始独立进餐;2.自己摆放、收拾餐具;3.不挑食、不偏食;4.珍惜粮食、感恩之心、环保意识。

(一) 喂食:在家祖父辈经常追着跑着喂饭。有的孩子每顿饭都得到户外喂着才肯吃;有的孩子边骑童车爷爷边追着喂饭;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还不会拿餐具, 得保育员喂饭。

(二) 挑食:刚上幼儿园的小班幼儿, 挑食现象比较常见:有的不吃蔬菜;有的不吃海鲜;有的不吃肉、蛋;有的不吃水果;还有的只吃饭和清汤, 其余一概不吃。老师把这些现象反馈给家长时, 发现大部分家长的态度是迁就和无奈, 既然不吃就算了, 这就是家长的养育态度造就的。

(三) 弃食:有的孩子遇到不合口味的食物就随意倒掉, 一点也不懂得珍惜粮食的来之不易。在幼儿园除了加强常规用餐习惯培养外, 还经常全园性开展“历行节俭文明餐桌”的主题活动, 通过活动, 让幼儿感恩粮食的来之不易, 理解:“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纠正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父母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孩子, 言教不如身教, 在家父母应注意自身用餐习惯, 才能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幼儿园针对这一问题, 也采取诸多措施:通过召开专题家教讲座、家长会、家园联栏、上门家访、微信群、班级QQ群等。指导家长首先转变育儿观念, 不再事事包办, 在孩子餐桌礼仪培养过程中, 要借鉴国外家长的教育理念, 理性培养幼儿独立自理能力, 不迁就、不溺爱, 起到应有的监督和教育效应, 直到孩子学会基本的餐桌礼仪为此。具体要求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原则:

(一) 重视全家用餐。孩子与父母一道用餐的机会越多, 越会学到应有的礼仪。

(二) 制定合理的目标。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父母要尽量了解孩子的能力, 要注重个体差异和年龄的差别。

(三) 提供操练机会。父母要多带孩子到餐馆用餐, 在公众场合让孩子熟悉平时所学的礼仪。

(四) 善用节假时机。在节假日或节庆场合, 抓住时机教导孩子穿着、餐饮及应对方法。

(五) 耐心解释原因。在任何时候都尽量向孩子解释要遵守礼仪的原因,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觉性。

三、家园携手教会孩子必须掌握的餐桌礼仪

(一) 餐前礼仪:

1.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享受我们的每一顿饭。2.吃饭之前要洗手, 帮忙摆好餐具, 会正确使用餐巾纸。3.请长辈先入座, 等长辈先动筷。

(二) 用餐礼仪:

1.坐正坐直, 保持挺拔的姿势, 有助胃肠消化。2.正确使用筷子, 吃饭时不敲打碗筷或大声喧哗。3.避免在盘中翻来翻去。4.不要边吃饭边干别的事情。

(三) 餐后礼仪:

1.饭后对准备食物的人表示感谢。2.吃完饭后若要先离席, 要跟长辈打招呼:“我吃好了。”3.饭后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帮助洗碗。

参考文献

[1]刘锴.英国:独特的“餐桌教育”[J].现代养生B, 2011.

[2]英国家庭的“餐桌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 (下半月行动版) , 2007.

篇4:国外的餐桌礼仪等

波兰就餐者不能是单数 波兰人非常喜欢请客吃饭。他们在宴请客人时有不少的讲究:一是忌讳就餐者是单数。波兰人认定单数是不吉利的,因而客人接到请柬后尽量不要无故缺席,以免造成不便;二是在吃整只的鸡、鸭、鹅时,要由女主人亲手操刀将其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盘中;三是不能口中含着食物讲话。

英国吃饭时不能沉默寡言 在英国人看来,与友共餐不仅是为了吃东西,更重要的是一起聊聊天。沉默寡言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因此,所有人都要积极展开对话。过去,聊天有很多条条框框。现在,除了不能谈论疾病外,其他都可以作为交谈的话题。

俄罗斯弹颈部表示要酒喝俄罗斯人吃饭讲究很多礼仪。比如,吃面条时,要右手拿餐叉叉起几根面条,旋转后将面条卷在餐叉上,再放到嘴里,切不可用嘴吸食面条;吃鱼时,要左手拿一小块面包按住鱼块,右手用餐叉剔除鱼刺再吃;吃煮鸡蛋时,不能将鸡蛋在餐桌上敲碎,而要用羹匙先将鸡蛋大头的蛋壳轻轻敲裂,然后剥下这部分的蛋壳,切不可将蛋壳全部剥光,须用羹匙挖着吃。

俄罗斯人进餐时有时会使用一些手语,比如,将手横放在颈部比划一下,表示“我已经吃到嗓子眼儿了,不能再吃了”;用手指在颈部轻轻地弹一下,则表示要喝酒。据说,彼得大帝的一位宠臣嗜酒如命,为了表示奖赏,彼得大帝在他的颈部加盖了自己的印玺,特许他在国内各大酒馆免费饮酒。于是,这位大臣每次到酒馆时,只要弹一弹脖子上的印玺,服务人员就心领神会地把美酒端了上来。久而久之,普通百姓也用这个手势表示想喝酒的意思。

6条腿房子会“走路”

丹麦和美国的设计师日前造出可以躲避洪水以及不友善邻居的房子——这种房子“长”有六条腿,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走路”。这种概念小屋的造价高达3万美元。使用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动力。房子内部设施一应俱全:起居室、厨

各地奇怪的离婚风俗

阿富汗:如果女方提出离婚,那么她再嫁人时,她的再婚丈夫要付给前夫两倍当年婚礼费用;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女方重新嫁人时,新郎丈夫则要如数偿还前夫与妻子当年的婚礼费用。

爱尔兰:法律规定禁止离婚。因为有了这条规定,所以爱尔兰人对婚姻大事考虑得极为周密,生怕“一失足成千古恨”。久而久之,晚婚成为爱尔兰人的风俗。

萨尔瓦多:夫妻感情一互破裂,可到当地管理处申请登记,然后购买一头牛,宰杀后请双方亲戚朋友前来聚餐一顿。餐毕,夫妻双方面面相视,各自用手打对方十记耳光,美其名曰“记住最后的痛苦”,这样就宣布离了婚。

意大利:妻子不干家务或不爱干家务,丈夫便可以提出离婚申请。

日本:如果丈夫认为妻子睡觉姿势不好看,就可以提出离婚申请。

黎巴嫩:在传统的家庭中,女人出门前先要征得丈夫的同意。如果有朝一日不想要妻子,待妻子出门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只需说“快去,别回家了”,便由此宣告离婚。

英国:夫妻双方只有一方可以提出离婚,如果双方都提出离婚,则不准离婚。

厄瓜多尔:夫妻反目离婚,皆要绝食三天。到第四天早晨,到该地一位年长者处接受“检验”是否真的有气无力,如果真的,分手也是真的;如果是假的,这位年长者会下令:永远不准离。

人类大脑中也有四季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微型蛋白粒子,它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在人脑中的活跃程度也不一样。

为了观察人类大脑中的四季变化,加拿大研究人员对大约100名测试者进行了为期4年的调查。从1999年到2003年,他们每隔几周就对测试者的情绪状况进行跟踪记录并给他们做大脑扫描,观察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在1年之中如何变化。一种蛋白质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人们早已知道它是5-羟色胺的运载体。这种蛋白质在光照控制下将5-羟色胺清除出脑细胞的间隙。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微小的运载体在光照不足的季节表现极为活跃。显然,在秋季和冬季它在人脑的所有区域进行“清扫”工作,至少对测试者的大脑扫描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厨房水泥地面长四株灵芝

篇5:职场餐桌上的礼仪

领导带我出差去了趟广西,办完事情自然少不了一顿吃,桂林美食着实让我垂涎三尺。但现在是领导带着你吃,所以不好表现得太过张扬,但也要适时表现一下。领导随和,点菜的时候会不时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于是强大的料理知识储备便派上了用场,谦逊地点评了一下菜色,领导笑意融融。

领导点完,问我还要什么,我瞄了眼菜单,没有鱼,领导爱吃鱼是全部门出名的,脑筋一转想起广西特色菜里有几个是鱼,便点了一个,领导笑意更浓。吃饭时候,免不了喝酒,领导不能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个眼色,我便揽下了挡酒的活儿。一顿饭下来,做成了事,也做成了人情。

酒水饮料大权留给领导

有一次领导让我晚上一起去陪客户,到了饭桌上,领导把菜单转到我面前叫我点菜时,我就慌了神。好不容易心惊胆战点完了几个自认为比较安全的菜,心里早已经七上八下不辨方向,也不知是不是过于紧张想转嫁掉情绪喘口气,我把菜单递给了领导,问他要什么酒水,

领导顺手接过,我也顺利交接了“皮球”。往后每逢应酬饭局让我点菜时,我便总把酒水饮料的决定权交由领导,一来说明我不是从头到尾自作主张,二来也让领导对饭局预算有一个终局性的把握。

不要反过来灌上司喝酒

我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办公室的一个前辈说,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所以我按照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清醒得很,我就头有点小晕了。敬完了客户,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看到我这样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第二天清醒了后,我把吃饭的过程告诉前辈,前辈便数落我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

不要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办公室小K突然说请吃饭,还说会带女朋友过来。吃饭的地方是个挺高级的餐厅,吃到了一半,小K搂着女朋友站起来,说今天其实是他们俩订婚的日子,因为不想太高调,所以就请同部门的同事聚一下。其他同事纷纷拿出了自己或者几个凑份子买的礼物送给他们,只有我像个外星人一样,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可以想象两手空空的我在那个场合下多尴尬!想想也是,我既然知道没人会平白无故地请客,怎么还会傻到两手空空地去吃饭!

餐桌上不要太放纵自己

篇6:关于职场餐桌礼仪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 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 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中, 有进步的一面, 也有落后的一面, 有对传统的观看来, 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浪费, 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 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 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味为第一要求, 致使许多营养成分损失破坏, 因此营养问题也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

篇7:职场女士在餐桌上应该注意的礼仪

规矩一: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是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规矩二: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规矩三: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规矩四: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丫是领导。

规矩五: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规矩六: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规矩七: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规矩八: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规矩九: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规矩十:碰杯,敬酒,要有说词,不然,我tmd干吗要喝你的酒?

规矩十一: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规矩十二: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

规矩十三: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规矩十四: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规矩十五: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吐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去厕所去,没人拦你。

规矩十六: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规矩十七: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face,不管领导怎么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规矩十八: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二)、如果你不能喝

1、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不要主动出击,实行以守为攻战略;

2、桌前放两个大杯,一杯放白酒,一杯放矿泉水,拿小酒盅干杯,勤喝水,到酒桌上主客基本都喝8分醉时,可以以水代酒,主动出击;

3、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干杯后,不要马上咽下去,找机会用餐巾抹嘴,把酒吐餐巾里;

4、上座后先吃一些肥肉类、淀粉类食品垫底,喝酒不容易醉;

5、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6、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不要几种酒混着喝,特别容易醉;

7、领导夹菜时,千万不要转酒桌中间的圆盘,领导夹菜你转盘是酒桌上大忌;

8、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喝到六分醉时,把你面前的醋碟中的醋喝下,再让服务员添上;

9、每次干杯时,倒满,然后在喝前假装没有拿稳酒盅,尽量洒出去一些,这样每次可以少喝进去不少;

10、喝酒前面前放好半杯茶,喝了酒不要咽,赶紧拿起茶杯,喝水的功夫把酒吐进酒杯里,吐满了换水就行了,管用的!

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有哪些?以上就是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女士在饭桌上的礼仪很重要,良好的饭桌礼仪可以提升女士的气质,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相反,就会使你的影响分大减。

职场女性酒桌商务交谈的礼仪知识

1、尊重对方,谅解对方

在交谈活动中,只有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才能赢得对方感情上的接近,从而获得对方的尊重和信任。因此,谈判人员在交谈之前,应当调查研究对方的心理状态,考虑和选择令对方容易接受的方法和态度;了解对方讲话的习惯、文化程度、生活阅历等因素对谈判可能造成的种种影响,做到多手准备,有的放矢。交谈时应当意识到,说和听是相互的、平等的,双方发言时都要掌握各自所占有的时间,不能出现一方独霸的局面。

2、及时肯定对方

在谈判过程中,当双方的观点出现类似或基本一致的情况时,谈判者应当迅速抓住时机,用溢美的言词,中肯的肯定这些共同点。赞同、肯定的语言在交谈中常常会产生异乎寻常的积极作用。当交谈一方适时中肯地确认另一方的观点之后,会使整个交谈气氛变得活跃、和谐起来,陌生的双方从众多差异中开始产生了一致感,进而十分微妙地将心理距离接近。当对方赞同或肯定我方的意见和观点时,我方应以动作、语言进行反馈交流。这种有来有往的双向交流,易于双方谈判人员感情融洽,从而为达成一致协议奠定良好基础。

3、态度和气,语言得体

交谈时要自然,要充满自信。态度要和气,语言表达要得体。手势不要过多,谈话距离要适当,内容一般不要涉及不愉快的事情。

4、注意语速、语调和音量

在交谈中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意思的表达有比较大的影响。 交谈中陈述意见要尽量做到平稳中速。在特定的场合下,可以通过改变语速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加强表达的效果。一般问题的阐述应使用正常的语调,保持能让对方清晰听见而不引起反感的高低适中的音量。

★ 《在餐桌上》教学反思

★ 《在餐桌上》的教学反思

★ 征婚启事范文女士

★ 相亲女士自我介绍

★ 女士乘车商务礼仪

★ 餐桌上的故事?

★ 女士七十寿诞贺词

★ 女士面试着装要求

★ 给月亮女士一封信

篇8:从就餐礼仪看德国餐桌文化

关键词:德国,就餐礼仪,餐桌文化

一、引言

从俗语“民以食为天”、“人是铁, 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的慌”到如今将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 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 有品味的美食爱好者褒称为“吃货”, 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的世代人生哲学都体现在了一个吃字上。同样, 在德国, 人们对饮食也是相当重视。德国人常说:Essen hält Leib und Seele zusammen. (饮食使灵魂和肉体结合在一起) ;Man lebt nicht, um zu essen, sondern man isst, um zu leben.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 。在中德日益交往频繁的今天, 对于德语学习者及研究者不仅要知晓德国饮食文化, 更要了解德国主要的就餐规范, 入乡随俗, 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窘境的出现。由此, 本篇文章从餐前, 餐中, 餐后三个方面带领大家了解德国的就餐礼仪。

二、就餐座次

同中国一样, 一般在德国家庭餐桌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 德语中称为Stammplatz。在一些非正式场合, 譬如家庭宴请, 朋友聚餐等日常聚餐中, 就餐的座次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通常人们喜欢男女交叉混坐, 即德语中的bunte Reihe, 如果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 难舍难分, 可以向主人表达不分开的愿望, 主人一定乐意关照[1]。如果是几桌客人的大型宴请, 据笔者观察, 德国人通常会主动离开家庭成员, 分散坐到其他的位置上。在德国, 男性一般走到女性的左边并坐下, 即左边入座的习惯[2]。在女主人和其他在场的女士入座之前, 男士先就坐是不礼貌的, 一定要等所有的女士都就座了, 并帮助她们推好椅子之后男士才入座[3]。这里特别不同的一个就餐习俗是, 在德国, 就餐前的聊天并不是在餐桌前自己的位子上进行的, 而是在会客厅里进行的。根据笔者的观察, 客人到了以后, 主人会先把来客介绍给已到客人认识, 然后大家在会客厅里一起交谈。在正式用餐之前, 主人总会给客人准备些小点心, 例如自己烤的小饼干或者蛋糕, 搭配咖啡, 果茶, 或者开胃酒等饮品, 加之客人之间的攀谈, 从而营造一种餐前愉快的氛围。在主人或其委托的司仪将客人引领到指定位置就座时才能入座[4]。

三、就餐礼仪

1. 言谈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 致辞都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对于宴会活动的成败, 往往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在正式的官方宴请中, 祝酒词 (Tischrede) 须简明扼要, 措辞应恰当得体, 其中避免使用易引起误解或是争议的刺激性言语或敏感话题[5]。笔者在德国参加的宴请多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家庭聚餐, 朋友聚会。在这一类宴请中, 主人的祝酒词纯属盛情好客的流露, 以博得客人的热烈掌声。即使这样的场合祝酒词也是以简明为贵, 正如德国的一句俗语说的那样, 饿着的客人不是好的听者 (Hungrige Gäste sind schlechte Zuhörer) 。

正式开始用餐之前, 人们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 例如德语中Guten Appetit!Gute Mahlzeit!Wohl bekomms。与中国人在餐桌上谦虚礼让, 热情好客不一样, 德国人在餐桌上会避免不必要的客套话。他们常会说Bitte greifen Sie tüchtig zu!Bedienen Sie sich bitte!Kosten Sie etwas davon[6]。因此, 在笔者的经验来看, 去德国人家做客, 最好将自己的喜恶大方的表达出来, 这样就不会出现喝到不想喝的饮料, 吃到不想吃的食物的尴尬场面了。令不爱饮酒的人士感到高兴地是, 在德国没有劝酒文化, 因为人们不应该强迫别人做超出其能力的事 (Man sollte niemanden zu Dingen zwingen, dieüber seine Kräfte gehen[7]) 。

在德国用餐过程中, 餐桌的聊天话题最好是中性的, 比如国际新闻、旅游经历、电视节目等[8]。只要是有助于消化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话题都可以围绕展开。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不要只和旁边的女士谈话, 要同两边的邻座攀谈;不要高声同桌子对面的人交谈[9]。

2. 坐姿

“坐如其人”, 一个人坐姿也是他的教养和风度的体现。端庄文雅的坐姿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也能使精气神得到显现。餐桌上, 入座后, 身体放松, 正坐, 不前仰也不后倾。脚放平, 手关节放在盘子旁边, 用餐时两臂应尽量贴近身体, 少占桌面, 如果将整个手臂或手肘放在桌子上, 将被视为没教养, 正如幼儿园里小孩被教导的那样:Ellenbogen, Ellenbogen, sei doch nicht so ungezogen, auf dem Tisch sollst du nicht sein, alle Kinder essen fein (手肘, 手肘, 不应该这样没礼貌, 你不可以将它放在桌子上, 所有的孩子都吃的好) 。席间客人不应频频站起身, 也不应动辄离开饭桌, 不然, 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3. 吃相

汉语方言中有“吃相”这个词, 意味吃喝时的姿态和样子。德语有一个对应的词叫die Tischsitten。虽然在吃相上德国没有中国的这些繁文缛节, 比如民间的“筷礼八忌”[10], 但德国人对于吃相也是有其说法和讲究的。

在德国, 吃东西的姿势应当是, 基本不低头凑食, 而用手举叉或匙把食物送入口中, 既不端碗吃又不欠身低头吃, 而是靠手持餐具于半尺距离内“运输”[11]。德国的餐具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不同大小, 形状的餐刀、汤匙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由此不可混用, 或是为了偷懒, 只用一个勺或刀完成进餐全程, 是不可行的。据笔者观察, 很多初到德国的留学生, 还不习惯这样的姿势, 而用叉叉住未切好的猪排, 举起, 一口口的啃咬, 这是很不符合德国以及西方餐桌文明的, 会造成他人对中国人的成见, 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方法只能是, 既来之, 则安之, 入乡随俗, 练好使用刀叉的方法, 不给别人留下笑柄。

除却正确的吃饭姿势, 就餐时的一些禁忌人们也需知晓。禁忌一:当自己在餐桌上够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 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 而不是自己起身去够。禁忌二:当众打嗝、咳嗽、剔牙, 嘴里含满食物说话, 放屁, 挖鼻孔, 抠耳朵, 抖腿等不文明的习惯动作。禁忌三:餐刀发出响声, 酒杯发出叮当声, 喝饮料时发出吸溜声。禁忌四:夹取超出自己食量的餐食, 而导致浪费, 将饭菜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人并不介意刺耳的擤鼻涕声, 相反, 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甚雅观[12]。

四、餐桌收拾、餐后付账、道别

在德国, 餐后收拾餐桌时, 通常将餐具递给主人或是服务员, 主人或是用洗碗机, 或是用手清洗餐具。德国人一般会拒绝客人的帮忙。

与中国不同, 大多数餐馆通常是顾客自己找座位, 只有极少数的餐馆会专门有女服务员引领顾客去座位。如果是请朋友或是被朋友邀请去餐馆就餐, 餐后付账有两种方式:一起付或分开付 (Zusammen oder getrennt) 。通常结账时会给服务生相当于用餐费用的10%左右的小费 (Trinkgeld) 。一般低收入人群或是没有收入的人群, 如学生, 也可以不付小费, 因为15%的服务费已经包含在账单里。通常, 账单最好付整数, 如果账单是78.50欧, 那么就付80欧[13]。

在道别时, 出于礼貌, 客人总会说写感谢的话, 例如Danke für Ihre Einladung. (谢谢您的邀请) ;Der Abend war wirklich schön (这真是个美妙的夜晚) 。主人也时常会礼貌性的问:Wie schmeckt es Ihnen bei uns? (吃的怎么样?) 通常都礼貌性的赞赏到:Sehr lecker (非常可口) ;Schmeckt sehr gut (很好吃) 。

五、结束语

本文分三个时间段, 即餐前, 餐中, 餐后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德国的就餐风俗文化。随着中德学术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 德国人的就餐礼仪和风俗是德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 在与德国人打交道时, 对德国的文化不能全面知晓, 面面俱到, 但一般的风俗礼仪都应事先了解掌握, 以便应付自如。

综而观之, 德国人的饮食社交习俗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基本相同, 具有规范性, 传承性和限定性等特点。因而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即可, 即举止高雅、尊重妇女、积极交际。

参考文献

[1]埃克哈德·伯恩斯坦.理性德国[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2.

[2]蔡玳燕.德国饮食文化广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芳本, 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姚宝, 过文英.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9:餐桌上的礼仪

别把手肘靠在桌子上。

No 1)elbows on the table!

别剔牙。

Don’t pick your teeth.

你能递给我土豆泥吗?

Could you pass me the

mashed potatoes, please?

你真的在餐桌上说了那些话吗?

Did you really just say that at the dinner table?

原谅我伸手过去拿食物。Pardon my reach.

我能尝点吗?

Could I try a little bit?

你介意递给我沙拉吗?

Would you mind passing me the salad?

噢!别吐在手上!用餐巾!

Ew! Don’t 2)spit that into your hand! Use your 3)napkin!

我真不敢相信她竟然在餐桌上接电话。真是太无礼了!

I can’t believe she answered her phone at the table. How unbelievably rude!

别用筷子敲碗!

Stop playing your bowl with your chopsticks!

那些是餐具,不是玩具。

Those are 4)utensils, not toys.

我一直遵守使用餐具的规则:由外向里。

I always follow the basic utensil rule: From the outside in.

抱歉,我能离开一会儿吗?

I’m so sorry, is it okay if I leave for a moment?

很抱歉,我得接个电话。

I apologize; I have to take this call.

有人介意我把鱼吃完吗?

Does anyone mind if I finish off the fish?

篇10:常见的职场餐桌礼仪

关键词:餐桌礼仪,差异,中西方文化

漫长的历史长河赋予餐饮文化不同的内涵。中国以讲人情、重脸面的“圆融”思想扬名国际。奥运鸟巢上演开幕式, “和”字为中国赢得诸多掌声。因此, 显而易见, “和谐”的思想贯穿中国文化, 餐饮文化也不例外, 就中国“民以食为天”的餐饮方式看起来, 似乎中国人对AA制难以接受也是有理有据。再观西方, 个人利益至上、人人平等的观念为Dutch treatment的出世提供了契机。西方社会独立自主的思潮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西方分餐制餐饮文化是显现其民族特性的典范。

1 Dutch treatment的餐桌文化

《百科全书》编撰者之一霍尔巴赫曾经讲过:利益是人类行动的一切动力。西方Dutch treatment将这句话演绎得贴切到位。事实上, Dutch treatment意指餐饮结账后各自买单。而注重个人利益的西方人在用餐文化上表现为分餐制传统。所以, 他们将食物分成不同的份例, 以便每人可以选择喜爱的餐食自由搭配, 再为自己花销的部分付账。因此, 无论是厨师分餐还是侍者分餐, 消费者都只需要为自己的餐饮付账, 同时, 用餐者也不会品尝其他人的饭餐, 除非对方表示免费“free”。毫无疑问, 这是实现并且维护个人利益的西方观念的体现, 也是对自己与他人私有权力的尊重。

另外, Dutch treatment也反映出西方人独立自主的特性以及西方人对社会等同地位的重视。以自助餐为例。相传自助餐起源于海盗, 令餐馆将饭菜酒水全部集中于餐桌上, 使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畅饮豪吃。毫无礼仪观念餐桌现象由于其本身的便利性却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大批顾客。最早由日本昭和33年 (1958) 东京帝国酒店首创先例, 将所有料理放在一桌形成自助料理, 随后跟随西餐一起传入中国。独立分开的餐碟、各付餐费是自助餐的显著特征, 显示了西方社会注重独立性的特点。

此外, Dutch treatment的独立性也渗透于西方日常用餐。西方父母通常在儿童学会使用餐具后不再帮忙摆放餐具和饭食, 并且要求孩子使用自己单独的餐具。有些古老的家族甚至会在餐具上刻名以及家族徽章。西方社会注重平等、人权等观念,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西方孩子年满十八岁就被认为已经跨入成人行列, 他们将面临父母索要餐饮费用、房租费等成长的代价, 继而开始独立自主的人生。

2 AA制的餐桌文化

源自香港的AA制日渐渗入人们的生活, 追逐潮流的年轻人为了平衡支出, 尤其是大学生与白领阶层开始尝试接受AA制, 即平摊餐费。然而, 古语云:“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以及号召“和谐、圆融”的观念使得AA制难以广泛流行。其实, 和谐的思想早有雏形, 《古文尚书·说命》中提到“若作和羹, 惟有盐梅”, 意思是要想做好羹汤, 关键是调和好咸 (盐) 酸 (梅) 二味, 以此比喻治国。其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样样离不开和谐的思想。中国传统事事尊崇“和”的概念。古书《礼记·中庸》记载“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而中国餐饮传统文化中尤其以合餐制能够体现和谐、圆融的思想。

回顾历史, 中国合餐制雏形初现于早期原始氏族社会。早期社会低下的劳动生产力或生产力水平使得部落生活难达“温饱”程度, 食物等物资供不应求。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社会不会出现任何多余的食物, 处在同一个部落的早期人类必须通过协力合作, 共同猎取食物, 整个部落的成员在果腹的道路上通力合作。任何一位脱离部落的人都无法在危机四伏的原始丛林里生存下去。在平均主义时期根本无法考虑个人利益, 只有集体存活, 个人才得以生存, 合作是任何部落想要存续, 繁衍乃至壮大所必须采取的策略。因此, 食物的稀缺性与猎取食物的危险性决定了原始社会人需要采取合作的办法以得到食物, 而个人与部落相依相靠的必然性造就了合餐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每位部族成员都需要遵循平均主义原则来均分食物。而部族合食在某种程度上惠及了其他劳动力薄弱的部落成员。早期社会主义的平均主义暗含共付劳力、平摊餐饮的AA制餐饮文化, 反观各自付账的Dutch treatment餐饮方式在中国似乎并没有历史渊源。

随后, 私有制的出现使得社会资源才开始根据等级制度或是贡献程度进行分配。古语云:天子五重席, 大夫二重席。中国式的私有制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 如严苛的社会等级观念。社交活动中古人也以饮食文化来透露着各个人的社会地位, 如“贵贱有等, 长幼有差, 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古时的礼仪之邦在餐饮文化方面有诸多规矩旧例可循。公有制下天下莫非王土, 诸侯贵族皆应俯首称臣, 不得冒犯。皇权集中制度下, 等级相同的官员等才可以同席, 但更多是上下位之间各自用餐。由于古代注重男女大防, 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规矩, 所以进餐时在男女长者带领下男女分开进餐。除去钟鸣鼎食之家, 一般人家并无诸多进餐礼仪。礼仪之邦的中国还没有出现请客需要AA制, 平摊餐费的情形。北宋之前, 大唐以万国来朝的大国形象慷慨地接纳了波斯大食等国家。这些国家的使者以土特产曾换取过大唐之主诸多金银财宝的赏赐。附属国与大唐显然不存在对等地位, AA制也不存在。

中国在北宋以后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合餐制, 高足桌椅的出现以及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转向会食, 即合餐制。但是这种合餐也是讲究上下的社会关系, 如主子可以赏给下人未用完的饭菜, 下人不得与主人同桌进餐, 更严厉的家族不允许下人比主子早用餐。《红楼梦》中, 贾母未用完的鸽子蛋赏给刘姥姥时, 刘姥姥进餐所用的桌椅碗筷都是单独配置, 材质低于贾母等主人, 唯一一双银筷还是王熙凤特意让其出丑才拿上来的。因此, 在采取合餐制的封建皇权社会并不存在AA制, 也无法接受AA制, 尤其是中国人深受“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影响的情况下, 对等关系只在社会地位相同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

至于现代中国, 许多家庭的孩子似乎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宝贝。上至太爷爷下至父亲哥姐, 没有一个不围着小孩子绕圈, 生怕有个什么。这样一来, 上下关系一目了然, 也就不存在对等关系, 独立自主更是谈不上。说来说去, 中国的孩子都逃不开所谓的“家族”。中国传统家族尤其注重分尊卑上下, 于是, AA制也就更不可能在这样不对等的关系中存在。因此, AA制也只能受到那些没有过重经济负担又喜欢追赶潮流的年轻人所青睐。

3 中西方的餐桌文化解析

西方是讲究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资本主义法制, 整个社会的观念是个人的利益放前而集体利益置后。美国大兵的第一课就是学习如何逃跑。而英国儿童的自我保护宣言中也讲到: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难看出, 西方是以保证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国家利益为目标, 与国内为了集体利益牺牲小我利益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交易方式, 自然而然形成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Dutch treatment”和“请客”。

3.1 西方人重私利、讲平等

Dutch treatment (各自付账) 注重私人利益。起初是荷兰人不愿为看不到未来的生意吃喝费用买单, 再来演变成商业模式, 随后根植于西方餐饮的文化传统中。这每一步都是西方社会为保障个人利益而逐步演化至今。在职场中, 外国男士一般都不会为女同伴买单, 除非是私人约会。一些外国情侣在单人约会的时候也实行各自付账。西方社会十分注重个人利益, 各自付账的餐饮文化也是地位平等的代表。只有站在等同的社会位置上才有可能发展出Dutch treatment餐饮文化。一旦分出上下尊卑, 阶级制度、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很快就出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既是尊重私人利益的体现也是按能力来确定社会地位的文化结晶。

3.2 中国人好面子、讲情分

众所周知, 发展中的中国常常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及超前观念, 如Dutch treatment。然而, 这种形式的餐饮文化在中国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比较明显的排斥现象表现在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与家庭婚姻方面。究其根本, 还是中国人好面子、讲情分的风俗在作怪。简而言之, 面子贯穿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散步见面要打招呼, 若视而不见, 直接过去, 打招呼的人就会觉得自己“丢了面子”;请客来家就餐, 假如席面上客人不连番夸赞饭菜好吃或者客人吃得碗碟白净, 主人家就会认为自己在待客上“没了面子”;还有意见相左的人狭路相逢时有可能互相贬低对方或比较功绩, 以期望踩了对方“脸面”……面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而Dutch treatment和AA制都无法满足中国人要面子的心理。在中国, 与友人分开结账会使人有“跌份”, 即丢脸的意思, 多是这次你请, 下次我来的模式。

此外, AA制在国内难以广泛流行也离不开中国人讲情分的习惯。众所周知, 中国人的人情来往堪称一大特色。红白喜事、添丁进口、获奖升职等多种形式的人情往来简直是数不胜数。人情十分复杂, 请客吃饭谁来赴约, 谁坐主位, 鱼头对准谁, 谁付账等都离不开讲究情分。

生活中, 金钱固然缺不了, 但是面子可是关乎一个人的自尊与尊严。因此, 在婚姻面前, 面子是阻挡AA制的一大屏蔽。虽说在现在的年轻人当中, AA制看似十分流行, 但是, 也只是在某些时候, 如同学聚餐等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聚餐上行得通。恐怕经济完全不能独立的大学生哪一个也不敢在吃“年夜饭”时宣称要各自付账吧!

3.3 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发展

考虑到西方人看重个人利益、讲究平等的社会挂念, Dutch treatment很可能继续发展下去, 而后成为西方的社交活动或商业活动的一大文化特色。着眼于未来, 西方一些国家在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合家团圆的日子可能不仅限于圣诞, 中国的“年夜饭”也会在西方成为时尚。

目前, 归国的留学生在国内成家立业时会采取Dutch treatment, 不过由于本土传统的文化限制, 这种各自付账的传统文化不甚流行。至于AA制, 虽然已经传入大陆近六十年, 但是其仍未呈现主流流行趋势, 颇有来势凶猛, 后日不闻不问的架势。AA制本身并不适合中国, 因为中国家庭秉承家族圆融和谐的传统观念, 因此, AA制后日在国内的发展难以避开萧条的情境。偶有热潮, 也不过是年青人年少轻狂要求独立自由的冲动心性。

4 结束语

篇11:美国家庭的餐桌礼仪

第一次在美国朋友家就餐,我就惊呆了。朋友家一岁半的孩子,自己坐在餐椅上,从头到尾,自己吃完饭。尽管他拿勺子的动作还很笨拙,但他不慌不忙,一勺一勺地吃得很认真。掉在桌上的饭粒,他很自然地用手捡起来吃掉。吃完,他一边把围嘴解下来,一边说:“我吃完了!”父母把他抱下餐椅,他收拾起桌上的骨头等杂物,倒进垃圾桶,再踮着脚尖把碗放进水池。一切都是那么熟练和自然,一看就知道,他很早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美国人认为,餐桌教育是育儿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重视“吃饱”以外的其他事,如孩子能主动吃饭并享受吃饭的过程,遵守就餐礼仪,学会在餐前、餐后布置与收拾餐桌,接待客人等。

美国孩子从会拿勺起就开始自己吃饭,尽管他们会弄得满身、满地都是饭粒,但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们的手脑达到平衡,可稳当地把勺子放入嘴中。孩子自己决定吃多少,因为吃饭是自己的事,只有主动去吃饭,才会真正享受吃饭的乐趣,而且到点吃饭,逾时不候,若孩子当时因玩耍不肯吃饭,就要饿肚子。这一点对中国父母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能让孩子饿着?朋友告诉我,这正是为了培养孩子严格遵守用餐时间、主动吃饭的概念。

上一篇:客户服务部门管理制度下一篇:小镇见闻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