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2024-04-13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共9篇)

篇1: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地震引发的海啸让日本临海的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引发核泄漏。在关注人员伤亡之外,人们最为关心的就是日本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大地震前,日本全国共有18个核电站,55个反应堆,承担全国30%左右的电力供应。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个机组爆炸的画面传播到世界各地,人们对可能随之而来的核辐射心怀恐惧,惴惴不安,种种揣测四处流传。5月16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本月13日以来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的核辐射量检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福岛核电站周边20公里区域内仍为高辐射区。由于政府在应对核泄漏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导致核泄漏进一步严重。福岛第一核电站机组已堆芯融化,不断出现爆炸等异常情况。

日本核泄漏不仅让我们想起了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虽然到现在已经这么多年过去了。郁祖盛很坦率地说,现在即便是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最恶化的情况,也和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爆炸所引起的大面积放射性释放有本质的差别,日本核泄漏不会重演切尔诺贝利惨剧

据介绍,切尔诺贝利的爆炸,尽管不是核爆炸,也是一个功率陡增后引起的蒸汽爆炸,把几千吨的盖都掀掉了,放射性全部暴露。它是一种不受控制的、无序的突然爆炸,其放射性上升到几千公尺甚至到平流层,然后经过大气扩散,范围很大。

而现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情况是:一方面恢复冷却是一股势力,还有一方面燃料还在继续熔化,熔化发热,一个冷、一个热,两个之间的平衡谁强谁弱仍未得知,但如果处理得当,灌海水,冷却超过了加热,整个问题就会有效缓解。如果这个锅不漏,而里面虽然熔化了,应该说对环境和人没有太大影响,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最不理想的状态就是它会熔化,而且把压力容器烧穿了,放射性会出来。但是这种出来打个通俗的比方,是缓慢地流动,它不是一种爆炸。它跟切尔诺贝利有本质上的差别,它的影响的范围可能也是有限的。

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不仅对日本本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波及了亚洲邻国乃至全世界。面对如此大的灾难,日本如何应对,世界各国又将受到何种影响?与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的我们中国,我们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又将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日本核泄漏最直接的影响,即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一定量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后,既具有生物化学毒性,又能以它的辐射作用造成人体损伤,这种作用称为内照射;体外的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也会造成损伤,放射性核素可以对周围产生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放射性沉降物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发展下去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然而一国的环境危机不一定是单个国家的危机,而可能成为全球性和世界性环境危机。震后,中国、美国、韩国等国环保部门迅速启动核辐射检测,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各

篇2: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剧烈海啸。实施情况飞更加严重,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2、3、4、1机组相继发生核泄漏,方圆几十里核辐射严重超标,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健康,引发社会动荡。

日本核泄漏的惨况,无疑给现在中国如火如荼的核电建设大潮敲响了警钟,给中国核工业的发展增了一面镜子。21世纪以来,我国核电发展迅速,总装机容量在十年的时间里翻了几番。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核电站选址没有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项目扩张过快、审批不够严格,应急机制不够完善等等。以上问题实实在在给中国核工业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核危害怵目惊心,发人深思。因此,为确保中国核工业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全面加强新上马核电项目的审批工作,做好宏观调控。近几年我国约有10个左右的核电机组进入建设或投产阶段,居世界第一位。如此粗放式的发展,必然要引起相关审批部门的重视。一是要核电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各级政府与审核部门要提高核电建设门槛,限制地方盲目发展核电。二是要重视核电站选址工作,组成专家组,进行地质科考,避开断裂层、地质频发区等等地质灾害严重地区。

其次,加大对核电机组的检查、审查。组成核电检查小组,定时定期对核电站进行彻底排查,发现有事故隐患,联合专家进行排除,隐患严重者,可予以停业整顿,知道安全无隐患为止;对已经建成的建成核电站,提高验收标准与运行门槛,确保核机组高质量运行。

其三,建立核事故应急机制。政府应带头建立核事故应急机制,一是要针对核泄漏事故,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成立核事故小组,充分利用网络、北斗导航系统、新闻、媒体,在灾难面前,动员全社会力量,将损失降到最低点。二是要联合消防、卫生、公安系统,组织演练演习,做到在灾难面前有备无患。三是稳定民心,将群众安危作为应急的首要出发点

其四,制定人才储备计划。政府应与教育部门、核电企业做到工作合力,政府负责提供信息,教育部门与核电企业联合培养,做到有针对性,培养一批能够精确操作运行并且处置重大事故的人才。

最后,加大对新能源的利用,减小对核电的依赖。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发展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点,增加新能源在能源需求的比重,减小对核电的依赖。

篇3:由“人祸”引发事故的思考

思考一:责任意识不牢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Socia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 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 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决策目标一旦确定, 依法依规制定的各种方案、制度、规程、标准、作业流程等就要依靠人的缜密管理和执行, 再好的制度不执行或执行偏差都会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而企业领导人、管理者、决策者、操作者如果缺乏良知和责任意识, 势必影响法规、制度、标准的执行,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社会上经常流传一些顺口溜: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黄,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今天三鹿又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 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

思考二: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法律意识同人们的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等有密切的联系, 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法律意识是一种文化, 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 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 人们的法律动机 (法律要求) , 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 (法律感) , 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 (法律知识) , 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因此, 我们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规范。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 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比如煤炭行业矿难突发, 5月5日, 山西临汾地区蒲县一煤矿, 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28人, 2人下落不明;5月30日, 重庆松藻煤电公司同华煤矿, 正在进行扩能改造的井下作业面发生瓦斯突出事故, 死亡30人, 59人受伤。这些事故全国瞩目, 影响极大, 教训深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严肃处理了5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76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74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众多层面的人受到追究和处理, 却再也不能挽回事故中失去的生命和给其家人亲人带来的终身痛苦。

思考三:安全意识弱化

马克思说过:“一旦有适当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 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 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 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 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在金钱和道德的博弈中, 冒险者放弃了一个人应有的良知, 只认钱不要命。如何增强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 应掌握好以下“五种方法”。一是常预测。要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对不安全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苗头, 及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 防患于未然, 这是增强安全意识的基本方法。二是常教育。根据不同人员、不同时段和不同工作任务的性质和特点, 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既要突出常见事故预防知识的引导, 又要抓好突发性事故的教育, 尤其要抓好警示教育, 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三是常培训。要做到不培训不上岗。抓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岗位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四是常讲评。班组会、干部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要有安全工作讲评, 每一项工作、每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要有安全意识讲评, 该表扬的表扬, 该批评的批评。讲评不要留情面, 要指名道姓, 严肃认真, 不轻描淡写。要贯彻赏罚分明的原则, 奖优罚劣, 重奖严罚。五是常整顿。发现严重事故隐患或不良倾向时, 要及时进行专项整顿。整顿要有声势, 要解决问题, 要剖析典型, 要重奖重罚, 严格法规法纪, 以此警示职工群众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思考四:提高综合能力

如何取信于百姓是摆在各级干部面前的严峻问题,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些顺口溜:“四清四不清:开会坐哪清楚, 开啥会不清楚;谁没送礼清楚, 谁送礼不清楚;该提拔谁清楚, 谁干得好不清楚;目的是什么清楚, 纸醉金迷不清楚。”“百姓语录:狠抓就是开会, 管理就是收费, 重视就是标语, 落实就是动嘴, 验收就是喝醉, 检查就是宴会, 研究就是扯皮, 政绩就是神吹, 汇报就是掺水, 涨价就是接轨。”

篇4: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继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再次引发欧洲国家对核能安全的思考。许多国家在短暂的“冲动”之后渐渐趋于冷静,表示将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不会放弃核电发展计划。

核电属于洁净能源,在欧洲国家电力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立陶宛核电的比重占电力工业的 76.2%,法国占75.2%,比利时51.6%,乌克兰48.6%, 瑞士39.5%, 瑞典37.8%,德国26.1%,罗马尼亚20.6%,英国17.9%,俄罗斯17.8%, 西班牙17.5%。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欧盟于3月15日在布鲁塞尔就核能安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并决定对欧盟境内及邻国的核电站进行压力测试,以检验这些核电站在遭遇地震、洪水、海啸、恐怖袭击或者供电故障的紧急情况下,是否还能够应对。欧盟希望欧洲核电站能切实执行统一的安全标准,同时还要求欧洲各国做好紧急预案,确保居民在紧急状态下的逃生路线。

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委员奥廷格认为,欧盟必须从日本核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过,他也表示,没有必要就此把核能一棍子打死,该发展的还是要发展,只是要尽最大努力保证核能的安全使用,如有必要欧盟将采取预防性措施。

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求法国总统萨科奇将国际核能标准的讨论列入11月G20峰会议程。法国是世界最大的核能生产国,现有核电能力占全国总电力的75.2%,因此法国的立场对欧盟来说至关重要。法国总理府发表的声明称,法国多年来致力于发展核能,一直将“安全至上”作为核电站建设的工作重点。法国将对日本发生的事故认真吸取有用的教训。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德国不能无视日本的核危机,那些原来认为不可能发生的风险,结果却变成了现实,所以德国将对所有核电厂进行检验。但默克尔认为,德国将不会完全放弃核电发展。

德国多数核电站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中大部分的运营期限面临到期,政府在几个月前决定将17座核电站的期限分别延长8至14年。但日本核事故发生后,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最终使默克尔放弃了德国核电站超期服役的计划。这是德国政府首次在延长核电站运营期限问题上作出的重大政策转向。

继德国之后,瑞士政府决定暂停核反应堆更新和新建核电站的审批程序。瑞士政府官员3月14日宣布,对瑞士来说,安全因素绝对排在首位。瑞士联邦能源办公室宣布,将对日本核事故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以此制订瑞士核电站安全方面更为严格的新标准,特别是在地震安全和冷却方面。目前瑞士共有5个核反应堆,提供全国发电量的39%,原计划在明年批准新建3座核电站。

芬兰辐射与核安全中心也将对全国所有核电站反应堆的安全系统进行全面检测,以防发生类似日本核电站因地震导致的泄漏事故。芬兰经济部长毛里·佩卡里宁说,尽管芬兰核电站的安全系统并不存在缺陷,但鉴于近日福岛核电站因地震引发泄漏事故,对芬兰核电站的安全系统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罗马尼亚将一如既往地发展自己的核能计划。罗国家核电公司3月15日发表公报说,罗现有的唯一核电站抗震级别高并安全可靠,国家将继续核能发展战略。

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俄罗斯不会改变俄的核电计划,俄将继续建造自己的核电体系。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在2010年,俄罗斯是全球在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11个反应堆,仅次于中国的28个。

其实,从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到“切尔诺贝利事故”直至现在的福岛核泄漏事故,其原因都不能排除“人为”因素。核能技术的安全性虽然无懈可击,但如果疏于管理,同样可以造成灾难。

对于东京电力公司来说,福岛核电站事故的教训可谓极其惨重。除“天灾”外,其事故的主要原因出在运营管理上。日本媒体披露,福岛核电站已经运行了40年,出现了一系列老化现象,而去年它又获准再超期服役20年。该核电站1978年曾经发生过一次临界事故,但一直被隐瞒到2007年才公诸于众。同时,一号机组反应堆主蒸汽管流量计测得的数据,在19年里先后被篡改了28次,部分机器使用了11年没有经过安全检查。日本民众愤怒地将此称为“人祸”。

美国在“三里岛事故”的调查中发现,除了设备本身的问题外,事故的主因是一系列人为的错误操作,尽管事故的重大破坏力主要发生在反应堆内,对外界的辐射量并不大,但这一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却极其深远,它直接影响了美国核电发展思路30年。从1979年之后的30年,美国没有建起一座核电站,直到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才重新启动了核电项目。

针对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核二代技术,中国国家核电专家委员会高级工程师汤紫德表示,福岛一号机组是1971年投产的,采用的是第二代核电技术,需要启动备用电源系统进行冷却,而目前核电技术已经从第二代跨入第三代。中国正在沿海建设并向内陆推广的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不存在福岛核电站泄漏所发生的问题。一旦遭遇紧急情况,不需要交流电源和应急发电机,仅利用地球引力、物质重力等自然现象就可驱动核电厂的安全系统,巧妙地冷却反应堆堆芯,带走堆芯余热,并对安全壳外部实施喷淋,从而使核电站恢复安全状态。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0年8月的报告,2008年和2009年是全球核电具有转折意义的两年。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以来,全球核工业发展逐渐减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建的核电机组更是降到了冰点。

篇5: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据统计今年以来我省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31起,其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营运企业源头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是,对本单位所属车辆及驾驶人的管理存在漏洞。部分营运企业单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企业安全制度形同虚设,常常出现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检查不及时、驾驶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出车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形成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二是,部分营运企业,尤其是小型运输公司,对驾驶员的要求不规范,甚至于有的运输企业为了一时的私利逃避保险费用。还有一些服务于建筑工地的拉渣土的重型自卸货车,更是引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二、部分道路交通设施设臵不完善。一是,部分路段未设臵必要的中心隔离设施。在路面较宽、车速较快的情况下,1

因车辆轧线行驶、越线超车、逆行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性更大。二是,部分路段缺少夜间照明设施。夜间本来能见度就低,但很多路段的照明设施没有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三是,很多农村的交通设施不完善,公交车所涉及的范围狭窄,农民群众想要乘坐公交车还需要走较长的路段,给农民群众是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因此引发的农民群众乘坐农用三轮车、拖拉机、改装车等违法行为也随之而来,这是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又一要因素。

三、环境因素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不利的环境因素有时是导致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一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不利于行车安全。雨雪、冰雹、大雾等恶劣天气会导致路面上出现结冰、能见度低等现象,降低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和转向性能,也不利于驾驶人观察和判断路面交通情况。二是,人为造成的障碍物成为交通安全隐患。路面上有石子、泥沙等抛洒物和体积较大的物品,非法占用道路摆摊、集市、晾晒粮食等,都会成为人为的路障,特别是在车速较快的路段,危险系数更高。

四、部分道路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一是,部分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对各类违法行为满不在乎,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超速、超载驾驶,甚至有些人还以身试法,酒后驾驶机动车,这都给自身带来了强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特别是在客流量较大的节日期间,一些私用车辆也常常出现超员现象,一旦发生事故,伤亡后果都较严重。二是,部分乘车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为了乘车方便或节省交通成本,特别是一些人为了共同目的一起外出的时候,常常出现拼车导致车辆严重超员、搭乘没有任何安全防护设施的货运车辆等现象,在农村地区,违法搭乘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载货车辆的现象比较多,发生事故后伤亡后果也比较严重。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以下几项应对措施:

一、加强源头管理,筑牢事故预防第一道防线。加强源头管理应组织有关部门对运输企业安全运行状况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清查企业挂靠经营问题,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检查营运车辆安装和使用GPS监控系统情况,督促运输企业落实24小时值守监控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夜间长途客车、卧铺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及时警示车辆驾驶人,严防发生超速、超员和疲劳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集中整治货车隐患,对在用的重、中型货运车辆未按期参加车辆安全技术检验的,及时告知运输企业或车主补检;严格落实车辆外观尺寸、货车粘贴车身反光标识和安装防护装臵等查验要求,对不合格的车辆,一律不予核发检验合格标志。要严格营运驾驶人管理,每月对营运客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记分进行一次清理,凡累积记满1

2分的,各地公安机关要及时抄告交通运输部门,责令企业禁止驾驶人继续从事营运,并限期到公安交警部门接受处理,切实打牢以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第一道防线。

二、加强道路交通设施完善,筑牢事故预防的基础底线。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与否是决定道路交通环境安全与否的关键,因此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便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加大对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确保道路交通基本设施的完善。随着农村“道路村村通”的建设,很多农户也相应买了汽车,道路的畅通,车辆的增多,但随之而来了配套设施却成了农村交通的巨大瓶颈。因此加强对农村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设就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所在。交警部门应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加大对农村道路配套设施的建设,对农村道路要完善必要的中心隔离设备,加强农村电子监控设备的投入,切实打消农村群众“反正没有电子眼,只要不出事故,道路随便走”的侥幸心理。切实筑牢农村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基础防线。

三、加强恶劣环境应急预案的完善,筑牢事故预防的突发性防护。要建立恶劣天气应急预案措施的建设,对雨雪雾天气,要全面加强路面见警率,确保恶劣天气下事故多发段,时时见警员,刻刻见警灯。同时,要加大对存在安全隐患问题道路的排查,切实确保道路在恶劣天气下不出意外。针对雨雪天气,要设立必要的警示标志,最大限度筑牢恶劣天气

下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护工作。

篇6:日本核电站的核事故分析

受3?11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了4次爆炸,并伴随发生了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对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造成了环境污染。此次核事故引发了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对核设施安全的进一步关注。

事故的概况与性质

2011年3月11日以来,由于受大地震和海啸的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灵,反应堆的压力陡然升高。在相关人员为反应堆降温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氢气爆炸以及反应堆堆芯熔毁事件。3月13日,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表示,一号反应堆和三号反应堆“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堆芯熔毁。目前,上述事件造成了核泄漏,所产生的核辐射水平较之往常超标数百倍。

上述事件从性质上看,属于一种核事故。一般来讲,核事故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携载核器件(包括核武器)的载体(如飞机、舰船、火箭、车辆等)发生事故(如起火、爆炸、坠落等),既未引起核器件的化学爆炸,也未引起核器件爆炸,核器件被完整地回收,环境也未受到放射性污染,也就是说也基本上没有辐射危害。

第二类是核器件或核设施中的化学物质爆炸(包括整装核弹头的化学爆炸),但未引起核爆炸。可能引起此类事故的原因有:设备缺陷,突发供电事故,运输事故,核弹头或贮管和运输设备安全性下降或失效,火灾等。此类事故容易引发对人体、动植物以及环境的核辐射,同时还可能造成非辐射危害,如铍、锂、铅等物质的危害,破坏人体健康(如导致白血病,癌症等)。

第三类是核爆炸,有核能释放并引起核器件(含核武器)爆炸的一切后果,包括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等。尽管截止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过核武器爆炸事故,但发生过类似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爆炸事故。此类事故属特大事故,可对人员和环境造成极其严重和长期的伤害。

在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中,核辐射通过水蒸汽和积水外排的方式泄漏出来,这并非核反应堆里的裂变层的放射性释放,也不是核爆炸事故而是化学反应事故,因此属于第二类事故。

事故的原因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除了天灾的原因之外,还暴露出日本核电发展、运行、监管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监管工作不力

日本的核能采取“国策民营”的发展模式,因此日本的核电事业多为民间企业经营,而其监管单位正是日本经产省下属的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他们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自然监管不严。

位于日本福岛县的核电站有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福岛第二核电站,它们都由东京电力公司负责运营。此前,福岛第一和第二核电站多次发生事故。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最早于1978年就发生过临界事故,但是一直被隐瞒至2007年才被公诸于众。2006年,福岛第一核电站6号机组又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2007年,东京电力公司承认,在从1977年起在对下属3家核电站总计199次的定期检查中,该核电站多次篡改数据,隐瞒安全隐患。

核电站设施老化

日本的核电站普遍存在设备老化问题。其中很多核电设备是仿照美国40年前的设备而设计,不少已经超期服役,使用寿命已接近或超过25~30年的最长年限,发生事故的几率较大。曾任东芝公司核电站设计师的后藤政志于3月13日称,可以初步认定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发生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是核其电站抗震能力不足和设备老化所致。1号机组已建成40多年,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中最早完工的。2011年2月7日,东京电力公司完成了对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机组出现了一系列老化迹象,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中性子脆化、热交换区气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出现腐蚀等。

核电站抗震能力差

首先是选址不够科学。日本是地震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却拥有多达55座核电站,其中70%以上的核电站位于地震高危区域,增加了核电站的脆弱性。其次是抗震标准不够高。拥有福岛第一核电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东京电力公司的内部文件显示,该公司此前对福岛第一核电站所作抗震测试的最高强度低于此次地震的实际强度9级,因此才会出现上述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事故。

事故的影响

此次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除了对日本民众和宏观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之外,还将产生如下影响:

首先,此次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将带来较大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所释放的核辐射将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不过,与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有所不同的是,在此次日本的核事故中,反应堆的最后屏障安全壳未受到严重损害,因此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其次,此次事故将对日本的核能工业产生很大的影响。日本虽然在核能发展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此次核安全事故使各国对日本企业的核安全保障能力产生怀疑,这将对日本企业进军其他国家核电市场产生很大冲击。

其三,此次事故将增加各国对核设施安全的关注。各国可能将修改核能发展战略,将安全问题放在发展的第一位,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其现有核设施的安全措施。

其四,此次事故可能引起各国对日本核能力和核意图的关注。二战结束以来,日本一直以隐蔽的方式(如发展民用核能力)来发展潜在的核武器能力。3月18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日本福岛核电站采用了铀钚混合的堆芯,之所未采用效率更高的六氟化铀作为堆芯,原因之一是日本企图通过铀钚堆芯间接获取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原料。实际上,日本目前至少拥有1400多吨六氟化铀,至少38吨钚-239。其中,六氟化铀只需再作处理即可成为作为核装料的浓缩铀,而钚-239就是核武器的主要装料之一。预计至2015年,日本拥有的钚-239将达到至少45吨,足以制造7000千件核武器。不过,日本要想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实战型核武器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如开发技术的不足、政治基础不牢靠、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等。

国外核事故的应急对策与措施

目前,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对核事故(包括核武器事故)具有较完备的应急对策与措施。美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核武库,也在其东部和南部地区集中分布着104座核电站,在地震多发的西海岸地区也设有数座核电站。同时,美国在核事故的应急处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下面以美国为主介绍国外相关的应急对策与措施。

国外核事故的应争准备

为了能对核事故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国外坚持常备不懈,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必要的应急准备

(1)制定事故应急法规、标准和导则等

核事故应急既涉及国防机密又关系到广大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因此国外对核事故应急的政策和技术十分关注,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标准和技术文件。

为了在核事故应急方面处理好国际关系,国际原子能机构起草了两个相关的公约,即《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和《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前者主要针对民用核设施事故(也涉及核武器事故),要求缔约国自愿做出事故通报,并规定对于秘密提供的情报予以保密;后者规定了对核事故在缔约国之间实施国际救援响应的义务、责任及实施方法。目前,有许多国家已签署上述公约。

另外,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共同发表了《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提出了应急辐射情况下干预水平和行动水平导则,并提出干预水平用可防止的剂量表示等。

(2)建立事故应急组织

建立事故应急组织是为了确保发生事故时,有必要的应急力量保证能迅速有效地反应,有组织、协调不紊地完成应急任务。目前,美国已建立政府、军队和民间多种应急组织。其中,美国政府各部门均有配合核事故应急的义务,由联邦应急管理局负责协调。遍布全美国的应急机构装备有大约50万台辐射探测仪和有数百万个剂量计。

美国国防部负责核武器事故的应急响应工作,主要机构包括美国核事故联合协调中心(JNACC)、放射控制队和阿尔发队。其中,JNACC是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的一个联合机构,负责交流核事故信息、协调各应急机构的行动,有官员日夜值班。放射控制队是美军核武器事故应急响应的高级专业技术队。阿尔发队是美军核武器事故应急响应的基层专业队:美军每个核武库(或核材料库)均组建了一个阿尔发队。

(3)制定应急计划及实施程序

核事故发生偶然,危害大,影响面广应急任务重,因此需要事先制定应急计划、预案或实施程序。美国陆军放射研究所发表的核武器事故响应程序中有如下事故前行动要点:一是制定并定期复查事故应急响应计划和应急力量,要经常检查落实相关具体工作;二是如有可能,应定期进行野外的和指挥系统的演习(包括消防、警察等地方应急机构和就近的国防部或能源部专业应急分队在内的演习),以检验相互支援的安排情况。

(4)进行必要的物资准备

核事故的影响范围因事故严重程度而异,但都根据应急任务需要进行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美军野战手册FM3-15列出了核武器事故应急专业队(阿尔法队和放射控制队)的物资装备,包括辐射探测仪、剂量及保健物理仪器、通信设备、电器维修设备、标记工具、防护用具,个人用品及管理用品等项目。美国能源部事故反应队的专用设备如下:一是武器处置设备,包括便携式X光机、直线加速器、液体喷砂切割器、稳定剂等;二是放射性污染探测与处理设备,包括热点(强污染地点)用的卡车和拖车,车上有测量实验室、个人去污间、防护服、污染场外空气监测站、采样设备、航测系统辐射探测仪等。

(5)进行应急技术培训和演习

对参加核事故应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演习,其目的在于普及核辐射防护及核事故应急基本知识和技术,使之能正确有效地完成任务。美军为核武器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开设的训练班、学制及课题下表所示。

后期应急响应又称服务响应,其任务是回收核器件,详细进行辐射监测并估计危害,医学应急响应的深入实施,采取去污染和场地修复措施,建立索赔处理机构,完成相应事宜,提供和建立事故文件等。

美国核武器事故响应程序对此阶段的应急活动包括:实地测量环境放射性污染范围:确定并标明放射性污染区:控制公众和应急救援人员,使之免受放射性污染;对已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进行去污处理;配合地方当局制定生物样品检测计划等等。

国外核事故应急行动或作业

国外的核事故应急行动或作业主要包括环境辐射监测及危害估计、污染的控制,人体内放射性污染的监测、医学应急响应、核武器的回收、场地的修复以及公众事务处理等几个方面。

以环境辐射监测及危害估计和核武器的回收为例。前一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及时了解事故对环境形成放射性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为剂量和危害评估以及防护行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美国的辐射监测主要由国防部和能源部相关机构完成,如美军放射医学咨询队、陆军放射控制队、联邦应急管理局和环境保护局等。美军的辐射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内容:地区放射性污染监测、建筑物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放射性检测、水体放射性污染检测以及监测结果的记录与评价等。

篇7:由一起人身触电事故引发的思考

2015 年11 月28 日8 时20 分, 某市供电所员工接到群众举报, 在10 k V某线路上发现有人触电, 场面惨烈。供电所员工张某在接到电话后, 立即赶赴事发区域, 到达现场后发现该线路所在27号杆塔上悬挂着一个人。张某随即向公司调度运行中心汇报, 并在调度指令下及时切断了电源, 同时拨打119消防和120急救中心电话, 留驻现场配合实施触电人员施救工作。

事发时正值上班早高峰, 目击人员很多。据现场目击人员反映, 当时现场有3名作业人员, 其中一人首先登上杆塔, 可是刚登到杆塔顶部, 就发生了触电, 紧接着下面的人员就听到两声呼救“救命, 救命”, 随后一个大火球就瞬间将第一个人包裹, 而另外一名准备登杆的人员也在同伴的招呼下立即从杆塔上下来。

有现场目击群众将事故发生的经过用手机拍摄下来, 并上传网上, 也有群众向供电所和急救中心拨打了电话。8 时35 分, 供电所抢修人员到达现场, 随后120急救中心车辆、110警车、消防车也陆续到达;9时2分, 在对事故线路进行停电检测, 确定该线路确实不带电后, 供电所抢修人员登上杆塔, 将触电人员救了下来。此时该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 该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发出通告, 详细说明了事故的全过程及事故原因。事故触电死亡人员非电力工人, 属于第三方施工人员。安全规程明确规定, 外来务工人员和运维人员必须熟悉安全规程相关要求。安全规程要求, 所有施工人员在配电线路和设备上工作时必须履行现场勘察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及转移制度、工作终结制度。供电公司公布的工作任务是更换10 k V某线21 号和22 号杆之间的导线, 计划停电时间是8时30分至1177时3300分。事发时, 该线路尚未实施停电操作和许可手续, 因为作业人员违反安全规程各项要求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3违章表现

未实施现场勘察, 未对作业线路进行验电操作;未办理工作票, 无票操作;未挂接地线;无工作计划, 未向调度汇报作业内容, 未办理工作许可审批手续;未制定“三措”, 即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和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未在开工前对工作班成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防范措施

(1) 加强所有施工人员对安全规程的学习, 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严禁无票作业、无票操作和无许可操作。

(2) 所有施工人员加强检修施工计划管理, 坚持工作审批制度, 严格审批程序和许可指令, 严禁无计划、无指令工作, 杜绝擅自施工。

(3) 施工人员在施工前, 供电所工作人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具体勘察, 检查现场设备情况以及现场作业准备情况, 并根据现场实际及工作要求与工作负责人一起做好危险点预控分析, 制定切实可行的“三措”计划, 搞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4) 在施工作业前要核对设备名称、编号、带电情况, 并认真做好现场监护工作。

篇8:日本核泄漏引发的反思

共同关注环境诱变剂

亚洲环境诱变剂协会副主席 曹佳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海啸发生核泄漏,引发全世界对核辐射的恐慌。人们害怕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害怕核辐射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本次日本地震造成了明显的核辐射,这是事实。而核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体接受核辐射的剂量。

不同地域的人群接受的辐射剂量有很大差异。据报道,在距离核电站数公里的地域最高检测出了超过每天1000毫希弗的辐射水平,这个剂量的核辐射会对接触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如近期的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远期的致癌危险性等。但是距离核电站200公里外的东京检测到的辐射水平已低于每天100 毫希弗,基本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不过,核泄露事故的特点是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泄露的核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和蓄积,所以日本核泄露事故的远期影响目前还无法判定,我们要随时关注事件的发展情况,尽量不要食用日本核辐射区域内生产的食品,以避免受到本次核泄露事故的影响。

核辐射其实是环境诱变剂的一种,在这场核泄露灾难中,我们除了关注核辐射本身带来的危害之外,更应该关注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的各种环境诱变剂。

环境诱变剂会诱导生物体发生改变

环境诱变剂是指环境中存在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可以诱导生物体遗传结构本身发生变化或变异(突变)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是化学物质,比如我们熟悉的甲醛、亚硝酸盐等,也可以是一些物理因素,比如这次日本核电站爆炸所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性环境诱变剂。环境诱变剂也可能来自生物体的各种生物毒素,比如玉米、花生等霉变后就会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的诱变剂。

这些物质会诱导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有的可能不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许多突变都是有害的,有的不仅对生物体本身会产生致癌等严重后果,还可以遗传给后代。

汽车尾气、烧烤食品中也有环境诱变剂

环境诱变剂的来源非常广泛,人体最常接触的环境诱变剂主要来源于食物、空气和水。

食品中残留的农药或重金属、食品发生变质后产生的毒素都可能是诱变剂,食品加工中所添加的一些添加剂,如亚硝酸盐、苋菜红等偶氮染料也是诱变剂。此外,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诱变物质,比如烧烤食品时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诱变剂。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在食品中添加的一些本不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化学品,如苏丹红、甲醛等,这些都增加了人们接触环境诱变剂的几率。

空气中诱变剂种类比较繁多,如室内装修释放的甲醛、室内的香烟烟雾、室外石油和煤炭燃烧产生的多环芳烃类化学物、工业排放的各种有毒气体、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紫外线等。

水中的诱变剂主要是一些氯化消毒的副产品,此外,大气中的一些诱变剂也可通过环境传播进入水中。另外,其他一些接触途径也可能使人体暴露于环境诱变剂,如职业接触、药物的使用等。

癌症和新生儿畸形都与环境诱变剂有关

环境诱变剂对人体的损害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诱变剂本身毒性(诱变力)的大小,二是人体的接触剂量和接触时间。

长期接触环境诱变剂最典型的后果是致癌,比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中受辐射的人群乳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的发生率都显著增高。

如果是人体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受到诱变剂的影响发生了突变,则可能引起不育或子代流产、死胎、新生儿死亡、活胎畸形等严重后果,例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后1年内新生儿畸形率显著上升,还有美国在越战时期喷洒的落叶剂中混杂的二噁英引起当地新生儿畸形率显著上升。目前研究还发现,环境诱变剂对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衰老等疾病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5条建议应对环境诱变剂威胁

流行病学研究认为,人类疾病的发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以癌症为例,国际癌症研究所指出,89%~90%的人类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主要是化学因素,约占90%以上。从专业角度出发,给大家几点建议: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均证实,吸烟和饮酒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吸烟引发肺癌,饮酒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

2.选择食品需慎重,谨防病从口入。发霉变质食品、腌渍食品、烧烤食品中都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此外食品添加剂使用较多的食品也尽量不要选择。

3.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少开车不仅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可以减少多环芳烃类诱变剂的排放。

4.做好自身职业和生活方面的防护。比如室内装修完毕后要等甲醛等有害物质挥发一段时间,达标后再居住;高紫外线辐射地区出门做好紫外线防护;从事放射或其他高危职业人群做好职业防护等。

5.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积极应对各种环境诱变剂

我们知道,地球作为一个循环的生态系统,是有一定自净能力的。大气、水、土壤等具有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使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然而,现代工业社会的高度发达使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估计不足,预防不力,导致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2008年,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7名国内顶级专家与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编委钟南山教授在论坛上指出,根据临床和手术统计数据显示,因吸入污染物过多,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了黑色!“珠三角正面临着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威胁!”钟南山说,复合型污染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灰霾天增多,并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你的肺脏是黑色的!闻听此言,谁不会悚然心惊?可以确信的是,以钟南山院士的专业素养,他作出的判断绝非危言耸听!

光化学烟雾污染、酸雨污染和大气灰霾污染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谁又能断言,这种严酷的景况只是珠三角的悲怆现实?“天上灰蒙蒙,地上脏兮兮,耳边轰隆隆”,这一幕幕,我们不是都很熟悉吗?

据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600万吨,超出环境容量1倍;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面积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这是多么让人哀伤的现实。滚滚红尘,饮食男女,生活在这方热土之上,你不能不呼吸,你也不能不喝水,在空气和水源受到严重污染的现实环境下,我们还能逃到那里去!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在各种环境诱变剂的危害下,学会自保,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自己的健康,就显得极为重要。

水污染——头号“杀手”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给我们的健康生活构成重大威胁,根据调查显示,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2000万人死亡。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业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染物,以及工厂排放的气体与灰尘因降雨的洗刷而进入地表的水体,均可造成水污染。

(2)牲畜大批养殖产生的大量泄物,未经妥善处理即予以排放,同样也会有大量的病菌和有机物质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3)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等物质,经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透与流动而进入水体,使得水体环境受到污染。

(4)垃圾掩埋场中的渗出水,也是水污染的来源之一。

通过调查显示,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

◎饮用不洁水可引起伤寒、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饮用含砷、汞、镉等重金属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人们在不洁的水中活动,水中病原体亦可经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被污染的水中如含有丙烯腈,会致人体遗传物质突变。

◎水中含有砷、镍、铬等无机物和亚硝胺等有机污染物,可诱发肿瘤。

◎甲基汞等污染物可通过母体干扰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使胚胎发育异常而出现先天性畸形。

1.避免喝开封3天后的桶装水。

2.选择良好的水源。

3.减少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

4.强化对饮用水源的保护。

空气污染——生命的隐形“杀手”

空气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两类。

大气污染

工业 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供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交通运输 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室内空气污染

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的刺激性气体。刨花板、密度板、胶合板等人造板材、胶粘剂和墙纸是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要来源,释放期长达3~15年。甲醛可经呼吸道吸收,对人体的危害具长期性、潜伏性、隐蔽性等特点。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气体。胶水、油漆、涂料和黏合剂是空气中苯的主要来源。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法察觉的惰性气体。水泥、砖沙、大理石、瓷砖等建筑材料是氡的主要来源,地质断裂带处也会有大量的氡析出。

氨是一种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混凝土防冻剂等外加剂、防火板中的阻燃剂等。

◎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即使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

◎氡及其子体随空气进入人体,或附着于气管黏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体液进入细胞组织,形成体内辐射,诱发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变。

◎苯及苯系物被人体吸入后,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可抑制人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导致女性月经异常,胎儿先天性缺陷等。

◎清晨将所有窗户全部敞开,尽量使户外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大约至10点左右,户外气温逐渐升高,这时可将有阳光照射的朝南的窗口关闭,拉上窗帘避免热辐射,而朝北窗口可以开启至上午12点再关闭。

◎夏天,中午最炎热的时候,适当开启空调,开启前先通风10分钟;在开启1~3小时后,关闭空调,开窗通风。必要时可用电扇或换气扇朝外送风,使室内外空气对流,让废气、有害气体排出室外,至少通风20~30分钟,再关闭门窗,重新启动空调。晚上10点左右,在入睡前应关闭空调,打开所有窗户以便室内外空气对流。千万不可持续8~9小时开空调而不通风,以免患空调病。

◎装中央空调的建筑,应在每隔1~2小时通风20分钟,既可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空调病,又能保证上班期间头脑清醒,提高工作效率。

噪声污染——生活中的“大敌”

噪声污染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交通噪声 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由于机动车辆数目的迅速增加,使得交通噪声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来源。

工业噪声 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建筑噪声 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

社会噪声 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噪声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

◎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出现头痛等感觉。

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噪声性耳聋。若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损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噪声会让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噪声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溃疡病等消化道疾病发病率升高。

◎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1.控制噪音源,这是降低和消除噪音的根本措施。对噪声大的工艺、旧设备进行改造,用低噪声的新工艺、新设备取而代之,降低噪声的强度。

2.设立屏障,控制距离,例如建造和设置隔音墙、防护林、草地等,均可减弱噪声的影响。

3.个人防噪声可以使用耳塞、防声棉、耳罩等。

4.控制电视、音箱和其他能发声响器具的音量和开关时间,购置这些家用电器时,要选择质量好、噪音小的;而且家电不宜放在卧室,更不能在故障状态下启用。

5.庭院内或居室周围多养花,种草。

6.家庭成员之间尽量做到不争吵,不喧哗。

电磁、电离辐射——最便利的“敌人”

电子产品的发明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深受这些电子产品带来的辐射伤害。

电脑 程序员、编辑、网民最容易遭其毒害。电脑屏幕、主机、机箱,甚至鼠标都有辐射,当然最主要的辐射来自屏幕。

微波炉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效应达到加热、煮熟食品的目的。微波炉在工作的时候辐射最大,所产生的强电磁波严重超标可能会诱发许多种疾病。

手机 手机的辐射微小,但也可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花岗石大理石台阶、地砖 很多人都会把百货商场门前的大理石台阶当作休息处席地而坐,殊不知这些石头是辐射很高的材料。地砖的辐射主要来自氡的放射性,氡气是电离辐射,这种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

变电厂、高压电 无论是选择住处还是选择玩耍的地方,都最好远离变电厂和高压电的附近,核能厂更是不能靠近。

◎经常使用电脑会使人出现头疼、失眠、多梦、脱发、记忆力减退等反应。

◎危害皮肤,会使脸部肌肤松弛,肤色暗沉,出现色斑。

◎视力危害。使用电脑,眼睛最容易受到侵害,尤易引起青少年近视和睫状肌痉挛。

◎引起白血病、白内障和癌症等疾病。

◎辐射对妇女和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女性由于生理原因,经常使用电脑会导致月经不调、不孕、面部生斑、流产、胎儿畸形等。儿童处于身体发育时期,经常使用电脑会导致视网膜受损、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智力发育不正常、白血病等。

◎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生殖系统功能等产生影响。

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特别是电视、电脑、电冰箱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每1小时离开1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3.居住、工作在高压线、雷达站、电视台、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生活在电器化、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等,应配备阻挡电磁辐射的屏蔽防护服。

4.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电脑,应注意及时洗脸,或者做面部保湿。人与电脑屏幕的距离最好保持在70厘米以上,给电脑屏幕加上防辐射屏。电脑后部及两侧的电磁辐射强度不亚于屏幕的强度。可以在电脑前摆放绿色植物,如仙人掌、仙人球。

5.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1~2秒或电话2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

6.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原和维生素A 、C及蛋白质的食物,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7.每天喝酸奶。酸奶是一种神奇的美白养颜圣品。它富含的维生素B可以有效抵御辐射的伤害。

8.多喝绿茶,绿茶有抗辐射的功效,还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平时最好备1杯菊花茶,可以防止眼睛干涩疲劳,缓解眼症状。

食品安全——无处不在的隐忧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左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低于50%。目前中国国内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容易引起中毒的蔬菜:

被农药污染的蔬菜。

发芽的马铃薯和青色番茄。

用化肥促生长的豆芽。

鲜黄花菜。

隔夜菜微生物含量较高,食用不当会影响健康。

◎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在食品的包装或标签上,除了印有食品名称、配料、制造者、经营者等项目外,还有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为了增强健康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应当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的含义。

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如果保质期或保存期与食品的贮期条件有关,必须表明贮藏方法,如冷藏贮存、避光保存、阴凉干燥处保存等。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应注意销售商的销售环境是否符合标签上规定的条件。

常见的有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东西时不狼吞虎咽,不同时做别的事情,更不要相互追逐、打闹;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2.养成吃东西前洗手的习惯。

3.生吃瓜果要洗净。否则,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中毒。

4.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5.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6.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

7.在商店购买食品、饮料,要特别注意是否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不购买过期食品饮料,不食、不饮过期食品饮料。

8.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扩展阅读

室内空气污染的9种表现

1.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经常容易患感冒。

3.虽然不吸烟,也很少接触吸烟环境,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新装修的房子孩子不愿意回家。

5.常有皮肤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就明显变化和好转。

7.新搬家或者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强的植物也难以正常生长。

8.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或者热带鱼莫名其妙地死掉。

9.新装修的居室和办公、经营场所或者新买的家具有剌眼、剌鼻等剌激性异味,而且超过1年仍然气味不散。

新车内也有空气污染

新车空气中的化学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新车本身。另外就是来源于车内装饰。有的车开了一段时间也要重新进行装饰,使得一些含有害物质的地胶、座套垫、胶粘剂进入到车内,这些装饰材料中含有有毒气体,包括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然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污染。

预防对策

1.在驾驶新车的半年内,切勿在行驶时紧闭车窗,应该尽量少用空调,以加强车内有害物质的释放,通风换气。

2.如果车主有自家车库,可以在不开车的时候经常开窗通风。

3.体弱者、妊娠期妇女、儿童和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在密封的情况下长时间驾驶和乘坐新车。妇女对苯、甲醛的吸入反应格外敏感,特别是妊娠期妇女,长期吸入苯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和流产。

4.如果车主自己驾驶新车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有反应,比如感觉熏眼睛、呼吸刺激甚至头晕,而且在3~6个月内气味都不能完全散发,就应该进行一下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以尽快发现和清除车内污染源。

5.许多车主喜欢在自己的车内放香水以改善室内气味,但是目前许多香水并非天然提取物,而是化学合成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污染,实际上空气质量没有任何改善,反而会破坏车内的环境。

小知识

篇9:由日本核事故引发的思考

一、要正确理解教材

无论打开“河北版的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还是“江苏版的中学体育教学参考书”, 对于体操类项目的教学, 都将保护与帮助作为了教学内容的重要一部分, 也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如, 在江苏版的“教学参考书”第278页的“教学目标二”中明确提出, “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同伴进行保护与帮助, 并使70%的学生能在保护与帮助下完成屈腿腾越横箱的动作。”由此看来, 在上课前, 教师必须深入了解项目特点、细致研究教材, 并充分理解教学要求,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制订出适宜、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 才能合理科学地组织实施教学。

二、要注重对课堂细节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往往比学生高出很多, 部分教师为了显示自己过硬的基本功、高超的体操技能, 在自己进行教学示范时, 往往忽视了“请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细节。这里, 或许并不需要担心教师示范会出现失误, 但是, 教师在做示范时请学生做好保护与帮助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会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觉——“对于体操类的项目, 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做好保护与帮助”。因此, 对于课堂上的一些细微环节,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 切不可粗心。

三、要充分利用班级体育骨干的作用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最好帮手, 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发现那些练习主动积极、乐于助人、素质较好的学生, 委以小组长身份, 并赋予其明确的任务, 不断引导他们在分组练习中担当一定的保护与帮助的角色, 这将有助于体育课堂有序、安全、高效地进行。

四、要在课中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工作

学生在练习时的心理与其自身的能力、动作的难度、保护与帮助措施是否到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曾经在练习中体验过失误的学生, 如果不加强引导和保护就极易诱发学生对器械和动作的心理障碍, 对此, 体育教师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了解导致失误的问题所在, 并通过降低练习要求、适当减少练习次数, 或引导其反复观察教师或其他优秀学生的示范等, 指导其进行学练, 使他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切不可对这部分“弱势群体”置之不理。

五、要认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对器材常规性的检查, 是体育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做的工作。尤其是对于体操类项目的教学, 更要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在检查时, 教师可在教研组其他教师的保护与帮助下, 进行尝试性练习, 以切身体验器材的安全性。

上一篇:预埋件通用标准总说明下一篇:得过且过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