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8-24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6篇)

篇1: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关爱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激发学生喜爱数学。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数学课中做游戏,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去做,精心设置课堂小结。通过以上方法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关爱 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使学生怀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认真思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爱好数学,学好数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一、以关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化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营造心理上的安全感。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误解,激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赞赏的态度,正确的引导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似如亲身父母。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引导学生思考:500÷100= 2400÷100= 1200÷400= 3600÷300= 800÷400= 5400÷600= 你们是怎么口算的?先小组讨论,然后推举一个同学发言,经过同学们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有一组故意戏弄从不爱发言的杨坤代表发言。他站起来了,但却支吾了半天,吞吞吐吐地小声说了一些。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同学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同学也不耐烦的地埋怨他耽误时间,我看看杨坤同学他满脸通红,低着头眼睛不敢再看老师和同学。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肩膀,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站起来发言,哪怕说的声音小了一些,也不完全对,但老师也特别的高兴,这证明你和大家一样努力学习了,也说明你是很勇敢的”。慢慢地这位同学爱上了我,喜欢上我的课,一学年下来。期末测试考了64.5分。我觉得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上你的课,不由自主地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我们要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要给学生自信心。因为关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基础,以关爱、鼓励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语文那样有生动的语言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客观事物的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以“激发兴趣”为目的,使学生不是在被动的听数学。而是对数学的学习充满兴趣。如我在教学生认1~9的数字时,为了让学生记住1~9数字的字形,我自编了顺口溜:“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红旗,5像称钩,6像哨子,7像镰刀,8像葫芦,9像气球”。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三、通过操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奇、好动、爱模仿。不如在教师的组织下人人都动,如让他们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等,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如我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我让每个同学都拿7根小棒,有的同学没带小棒就让他们用水彩笔代替……大家拿出7根小棒,把它们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他们有的分成3和4,有的分成2和5,又通过总结得出7可以分成1和6,,1和6组成7,7可以分成2和5,2和5 组成7,7可以分成3和4,3和4组成7。这样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从而掌握了7的组成,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活动,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100分抢答游戏,每题5分,把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选2名学生做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力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地数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又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我引用了帮助小白兔找家的游戏,即:把写有得数的多座小房子图片贴在黑板上,一群小白兔图片的头上有数学题。老师再把游戏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群小白兔外出找食物,在回家的路上迷了路,谁能帮助小白兔找到自己的家?同学们听了都争先恐后的帮助小白兔找家,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大家积极动脑筋算题,这样使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了计算,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而又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有力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设计得好,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保持愉快的心情,振奋的精神。在教学中,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做到分层练习,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如在练习时,内容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别学生,师生间经常组织讨论、争论,进行同学之间互测、互批,加强直观演示和学具的使用,一题多变、多问、多解,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教学中发现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情绪懒散,我想可能是对当时所学内容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就给他们找了一些数学趣味题做,如:

1、一辆公交车里有15位乘客,到站后下去10位乘客,然后又上来8位,现在车厢里的人是多了?还是少了? 2、18位同学玩捉迷藏,走了3位男生,又跑来5位女生,现在玩捉迷藏的人还是18人吗?是多了?还是少了?

3、爸爸给小芳14元钱,妈妈给小芳5元钱,买水彩笔用了6元钱,现在小芳还有多少钱?

刚开始做时,大部分同学用两步计算来解题,当发现有人只用一步算式就能解题时,有些同学不服气了,于是积极地去找简单的算法,这样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几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简单算式。所以,我想在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以后我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练习,这样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大脑,开拓了思维。

六、精心设置课堂小结,延续数学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是上课伊始调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要在课堂结束时,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回顾所学新知识,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是学生体会到收获,体会到成功,从而使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以谈话的方式说说今天都学到了什么?然后教师总结归纳。老师小结邀请“时光老人”来做客(附)录音故事。“我是时光老人,小朋友们天天都和我打交道,我喜欢一个劲的向前走,从不肯停止,更不愿回头。会利用时间的小朋友抓紧每一分,学习就会有进步。不珍惜时间的小朋友,我就会从他身边悄悄溜走。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都很好,我送你们一首儿歌,请你们记住它。” 小朋友,请记住,钟面数字有十二个,两数之间有五小格,一周共有六十小格。时针转一个数字是一时,分针转一个小格是一分,一时是六十分,六十分是一时。时针刚过数字几,就表示几点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这样的课堂小结,既有情趣,又有创造性地发展。从而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从欢乐中来,又从欢乐中去,让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脑子越用越灵活,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在“关爱”中带有“语言”,在“语言”中进行“操作”,在“操作”中进行“游戏”,在“游戏”中进行“练习”,在“练习”后作“小结”,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充分钻研教材,以“一法为主,多法并重”的学习活动方式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并非单方面完成的,而要在教室指导下完成学生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和兴趣关系密切,小学生行为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情感来支配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并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教学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金钥匙”。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不段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2: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身心。变苦学为乐学,只有乐学,才会有独享其味的“苦学”,才会有发现和创新。数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它既多姿多彩,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趋合理、科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数学赋予人类的感情与价值。

(一)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成为张扬“个性”的天地

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从学生身边有趣的具体事件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所接受,并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三围情感关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 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 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的学生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身体力行,培养求真品质

数学具有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也有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逼近的过程。数学知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一个要求是对数学智育的客观基础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如在探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结论时,学生在得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显示过一点的直线在不停转动画线,便提出:“若使动的直线固定下来,有什么办法?只须怎样做?”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无限探索的境地,让学生自已发现“只须使动的直线再经过一点”,结论浑然天成,真理无可辩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准确地描述数学对象,做到严谨、规范。如数学语言要清晰,有条理,有趣味,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板书要突出重点,有利于启发思考与运用。在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以谦虚的态度和同学共同探索,关心帮助、引导同学质疑、调查、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热情宣传和捍卫真理,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和高尚的师德,使言行成为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踏实向上的人生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

(三)揭示数学美,发展审美能力

数学的美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实践、探索、观察,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揭示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千姿百态的数学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数学的简洁性是数学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简洁美的体验,就注入了精益求精的内部动力。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式、结构形式的表述简单明了去获得,如:学了有理数后,a可以简单明了表示一个有理数。对和谐对称美的欣赏可以通过观察图形的对称性,数的对称性、式的对称性等获得。如 | a | 的几何意义。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对数学统一美的欣赏可以从数学各知识点提炼、综合以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象征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以及几何题的代数智取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惟有从不同的侧面揭示数学美的特征,才能从根本上变“苦学”为“乐学”,显现数学的文化意韵,陶冶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四)凸现数学思想,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粹。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数学思考的方式的经验构成了数学的能力,它是人的智力特征,它能使人判断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的办法,能使我们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

篇3: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爱”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心和热情, 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 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 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 达到理想的效果, 当然应该防止“马太效应”, 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 在给优生“锦上添花”时, 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暂时差生“雪中送炭”, 使其向优生转化.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但应该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 有自卑感的学生, 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 有自强精神的学生, 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 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被学生认同或接受, 成为大家的共识, 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教师充分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个性,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 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 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 教学的效率才能明显提高.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 与学生多沟通, 跟他们交朋友, 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 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 对数学的爱;其次, 教学要平等, 要面向全体施教, 不能偏爱一部分人, 更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

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全过程作跟踪观察, 不难发现:兴趣,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兴趣的浓淡,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热情的高低, 学习成绩的优劣, 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能否持续发展.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因此,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对学习数学的重要影响, 认真分析影响学习兴趣的各种因素, 探索规律, 研究对策,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 创设教学情境, 导入新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最终总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的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好奇心

对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 而好奇心是人们主动探求新异事物的动力之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 “好奇者, 知识之门”.有了好奇心, 学生才会主动地对事物提出问题, 对问题的探求才能产生深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两位数的认识”时, 课前我从家里带来很多大豆, 准备好信封, 每个信封里放10~100粒豆子, 放在学生的桌子上.学生感到很好奇, 挺新鲜, 老师要干什么呢?于是我告诉学生今天要进行数豆子比赛, 而且要摆好后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是几粒豆子.学生兴奋得不得了, 数学课上数豆子从来没有过, 于是热烈地讨论起来, 行动起来, 每名学生都参与了进去, 气氛非常热烈, 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时老师看到有的学生以“十”为单位, 就马上告诉他们:“老师知道这堆豆子有几粒……”学生很惊讶, 一下就安静下来, 陷入了沉思, 怎么摆呢?激起学生的思考后, 然后引出豆子数量较多的时候, 以“十”为单位比较合适的方法.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自愿地进入教学情境, 自发地引起讨论, 没有老师的指令, 教学气氛自然、亲切、浓烈, 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2) 巧设悬念疑问,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平铺直叙的讲解, 是不会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 设置悬念, 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 便能激发起学生要求解疑的需求.如教学“循环小数”时, 教师出示三道除法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第一道题能除尽, 第二道题补“0”, 也不能除尽.当学生计算到第三题时, 纷纷举手, 问老师:您是否把题出错了?有的同学甚至抱怨地说:这第三道题算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呀!这时便是教学的最佳时机, 在学生疑惑之时, 开始新知识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言而喻了.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之前, 教师向学生提出:“只要你报出一个数, 我就能知道这个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出于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抢着报较大的数, 力求难住老师.当老师都准确迅速地判断出来后, 学生的好奇心就转化成了求知欲, 纷纷问教师:“为什么你能判断得又快又准呢?”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从而主动地学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由于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能被3, 7, 9等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特征呢, 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被激发起来了.

(3) 创设生活情境, 营造愉悦心

在教学中, 应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 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 可创设这样一种模拟情境:当你去商店买一元钱的东西时, 你是怎样付钱的?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 小组的交流, 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 得出了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 创设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 通过活动对所学知识得以体验, 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4) 创设合作情境, 发展协作心

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活封存的记忆, 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 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 致力于创设各种合作情境, 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使学生都能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并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 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同时, 交流合作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 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 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2.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 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 教学中, 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 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 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 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 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其次, 在教学中优化数学习题, 精讲精练,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 掌握规律, 使学生能轻松学习, 愉快学习, 高效率地学习.

最后, 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 让学生动手动脑, 看一看, 摆一摆, 想一想等, 感知学习内容, 动中促思, 玩中长知, 乐中成才, 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

三、利用多种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主动接近学生, 以朋友身份和他们沟通, 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兴趣爱好、喜怒哀乐, 他们中有的因青春的萌动而感到苦恼, 有的因成绩不好而感到自卑, 有的因缺乏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真心实意地走到他们中间去, 通过观察、谈心、讨论、调查等方法, 来感受和体验他们的情绪, 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2.利用作业评语传递教师的情感, 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成绩, 如用“好!”“你能行!”“别泄气!”等去鼓励他们.

3.鼓励学生自制学具,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直观认识, 增强学习兴趣.

篇4: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来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观众在观看文艺演出时都能沉浸在一种热烈、欢快的氛围中,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是导演精心设计的情境感染了他们。同样,教师在一堂数学课上设置一定的情境,也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情境设置对小学生尤为重要。在设置情境时,我通常运用课件情境。课件情境的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能被欢快的音乐和动态的画面轻松调动起来。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这些图形,我在屏幕上播放了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实体、实物,比如:可乐瓶、一次性塑料杯、油罐、沙堆、稻草堆、煤炭堆、导弹、飞船,等等。在变换的图形加上优美的乐曲构成的意境中,每个学生都观察得十分认真。

二、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提高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教师聪明才智的表现之一就是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它既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一种教学风格。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轻松,愉快,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消除学生的疲劳和紧张,振奋学习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开朗的性格。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横截面内容时,事先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体示意图。在讲解过程中,一个学生小声的和他的同桌说道:“要是真有个长方体能切一下就好了。”话音刚落,老师也停下讲解。突然朝那学生问道:“要真的长方体啊,行,老师给你!”说着就从外衣口袋掏出个包装完好的桂花糕。学生们被老师的这一举动惊乐了。老师接着问:“是不是还要一把刀啊 ?”疑惑间,老师就伸手去口袋掏,果然一把手掌般大小的刀出现在面前了。老师对刚才那学生笑着说:“现在该你上来表演切横截面了”。同学们在一阵羡慕后的完成了实验。

三、通过动手操作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了教师们的共识,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动手中掌握知识符合新课标精神。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可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并在感知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

比如:针对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这一问题,可先让学生各自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然后通过倒水实验,圆锥里的水几次可以将圆柱倒满。结果正好三次倒满。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因为学过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学生也就马上懂得了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了。通过动手导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搞清了公式的来龙去脉,不少学生因为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对数学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有别出心裁的奇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这就是数学上的创造美,也就是数学的“魅力”之处,也是数学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的目的,教育就是要创新。所以老师在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小心呵护,即使有错也要鼓励,要让学生体验到创造之美,成功之美,树立起创新的信心。比如在图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美,对称美,结构美。还要让学生搜索生活中的数学图形,体会他们的作用,发现他们的美。

五、注重结尾,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延续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引人入胜、情趣盎然的开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经过,耐人深思、余味无穷的结尾。数学课堂教学和艺术作品一样,好的结尾可以鼓起学生思绪之翼,使他们对课堂内容遐想联翩,犹如一首优美的乐曲留下的袅袅余音。

例如:学校组织春游,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条件计算学校选择哪个哪个旅游景点最合算。我通过三种解法给学生课后思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索证明方法,无形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延续,既寓学于乐,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篇5: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庆城县土桥学区贾桂芸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巧设质疑,运用直观形象、趣味语言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效应,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一环。记得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说过:“有了强大的兴趣就会入迷,入迷自然会勤奋,最终达到忘我。”可见,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篇6: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容摘要: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习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兴趣课堂,情境练习,师生关系

走上教学岗位已经十年,每每问学生:你喜欢什么课时?学生总是回答是体育课,常常思索为什么?原来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学生的最爱。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也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我认为,成功的教学也一样,不应是我们教师逼着学生学,把想让学生掌握的东西强制的让他们掌握,而应让学生主动的去学,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三、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上一篇:我喜欢的一位老师400字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xx年搞笑新年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