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024-07-22

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共6篇)

篇1: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论文题目: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因此,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特点

影响意义

引 言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而当今的人们却将自己锁在一道道铁栏内,社会活动中还会受到频发恶性事件的威胁。

1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1.1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1.2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第二,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第三,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第四,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2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1民族影响

我们常讲爱国主义,要爱国,就要认同这个国家的历史,历史又落实在文化上,因为文化是历史的载体,认同历史也就是认同这个文化传统。龚自珍研究春秋史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要灭掉一个国家首先要灭掉这个国家的历史,人民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不知道自己的文化,对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感情呢?从这个方面讲,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认同不是一个一般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的、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生存的问题,而且从文化方面来讲,它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之所在。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和而不同,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之道,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所有这些,对家庭、国家和社会都起到了巨大的维系和调节作用。”

2.2国际影响

二战后的日本,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美国是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近期统计表明,其青少年犯罪率为6.9万件/天。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为其日益严重的社会乱象深感不安,有识之士已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崇尚个体,倡导竞争的理念是社会**的根源。他们开始在东方文化中寻找救世的良方。许多著名大学纷纷开办汉学系,美国政府还设立专门的基金,组织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911”事件以后,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怖行动时有所闻,海湾地区战火未熄,多少人生活在不安和恐怖之中。自由竞争发展的结果不可避免地要升级为斗争,斗争再进展就是战争。不论冷战、热战,结果都是怨恨越积越深,报复一次比一次惨烈。消除冲突,促进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冲突双方需要的不是报复,而是宽恕、忍让和反省。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反之,且看巴以冲突逐步升级的恶果——越来越多的人民在爆炸中无辜丧生、自然环境严重破坏、经济环境遭受重创„„再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3.1传统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审美、文化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1世纪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必然发生激烈竞争的时代,如果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发展,就可能遭到淘汰。竞争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上的竞争、科技上的竞争、管理上的竞争、人才上的竞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人才的竞争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3.2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我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不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都是具有很高价值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我国,在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人的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解放了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促进了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婪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因而引起了对传统道德的剧烈冲突,出现了世界性的道德水准的下降。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宏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抑制人的利己心和贪欲的膨胀做到克己利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结语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并行不悖的是文化寻根。要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是绝对不能脱离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比如中国文化里面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愚忠愚孝。因此,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对传统文化选择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 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2010.[3] 端木赐香.叩问传统--中国传统文化讲演录[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4] 钟明善.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篇2: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

实际上,我们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整个信仰发生了雪崩以后,新的信仰没有建立,对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对人与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愚昧的时代。有一段时间大家在网络上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可能也就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原因。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信任;有毒食品屡打不禁,是最基本的道德丧失。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只顾着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忽视了文化建设,以至于导致“腰包鼓了,思想空了:钱袋子鼓了,脑子却被掏空了”的现象,远离了现代文明。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主动地购置文化商品,1 如看戏、看电视、逛书店、卡拉OK等,而且对商品、服务、环境、管理等也萌生了更多的文化诉求。他们不仅在文化活动中消费文化,而且在经济、社会活动中追求和品味文化。文化需求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一切选择的逻辑起点。在文明状态下,一切行为都是文化行为,一切商品和服务都成为文化的载体,而一切财富都凝结着文化价值。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可能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首先表现为一种理论。当同一领域的相同、相近的观点,形成具有某种结构的理论体系的时候,它就在文化上成熟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带来货物、服 2 务、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而且带来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就会处于被动守势。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文化是人类的互作用。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物质基础,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和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向,相的物质形态;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政治形态;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构成人类文明演进的精神形态。文化不仅反映着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状况,而且以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类文明越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当今,文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同时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世界各国特别是正在向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发展中国家,对文化的价值、地位的认识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提高。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支持作用,主要表现在理论指导、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等方面。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等,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知识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导引,在一定程度上规定着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文化以科学、知识、信息的形式,直接物化到劳动过程和物质产品中去,渗透于从设计、生产到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促进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当今时代,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 3 组成部分,其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与日俱增,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文化还是一种强力的黏合剂,能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它不仅将共同地域、共同历史背景、共同社会心理和共同语言的人群联结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而且可以超越地域、风俗、语言的界限,将国内各个民族联结成团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历史悠久、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是联结中华各民族的纽带,使中华儿女凝为一体,同心同德地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奋斗。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资源。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保青春与活力。因此,即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又不能全盘照搬,食洋不化。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历史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平和的心态,宽容的精神,借鉴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又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

篇3:浅析建设出版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内容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规范准则的综合体现。企业文化在每个企业当中都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实践的结果, 是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综合。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随着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文化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1.出版社的企业硬文化

企业硬文化, 指的是出版社企业外在表现的办公场所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和办公环境等, 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基本色彩和企业的自身形态特点。

2.出版社的制度文化

出版社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以及各方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纪律。从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看, 必须把制度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范围内, 使之成为文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版社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经营决策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分配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等等, 只有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作保证, 出版社才能真正有序地实行科学、规范、严密、完整的管理。例如, 在全社确定新的岗位设置, 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行独立策划开发选题, 完善一人一书一成本单独核算和绩效挂钩;在分配制度上以岗定薪, 易岗易薪, 实行全新的用人和激励机制。

3.出版社的企业软文化

企业的软文化包括很多方面, 企业的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等等, 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以及职工素质都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这种软文化也是一种企业精神, 它是企业的灵魂, 也是企业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集中体现。好的企业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约束力, 只有当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一致的时候, 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有进取心, 有创造力, 这样企业才能够高效健康地运转。

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 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 认为简单地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就是在建设企业文化, 所以在这里我们必须进行企业文化的意义讨论。

1.出版社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

我国的出版社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由于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出版社企业文化当中政治化、表面化的现象非常严重, 许多出版社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员工开展各种简单的文化娱乐活动方面, 在我国的实际环境当中, 很多出版社其实一直扮演着文化单位的角色, 每年的出版计划都是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的, 只有极少一部分是按照读者的意图也就是市场需求进行的。出版社以前属于事业单位, 现在虽已改制为企业但在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上仍受事业体制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 当今的出版业与以前的出版业已经有了极大的区别。在进行改制之后, 出版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单位自身进行盈利创收, 也就是说以往的出版社特别是公益性的出版社没有将盈利作为企业主要目标, 但是在改制之后, 出版业必须自养。在这种情况下, 大部分的出版社改变以往的图书出版选题思路, 不断开拓产品市场, 开始尝试出版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的图书, 出版社以往单纯担负文化和文明传播的任务转变成为在担负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进行经营发展, 这使出版社进入了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当中。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进行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2.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众所周知, 企业文化反映一个企业的团队精神, 企业的凝聚力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展现的。围绕企业发展这一目标, 培养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才能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一位员工如果都能积极向上, 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 相信这样的企业文化氛围一定备受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员工都能互相尊重, 相互学习, 这样的工作氛围一定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也能促使每位员工自觉地遵守企业文化制度, 员工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 还能更加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促进员工自觉地工作, 让他们在心底产生一种为企业发展尽力的工作热情。企业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工作, 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办事效率同时还能够感召到周围的员工, 形成一种人人争先的良好风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分配原则就是采用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也体现出付出与收获的相关性, 员工在付出之后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 这就更能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企业领导也要考虑如何能制订出一套完整并与之配套的激励机制来保障员工的权利, 让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制度建设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出版业的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要想不被环境淘汰, 要想在出版业市场份额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对策。其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出版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建设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吴春霞.出版社企业文化漫谈[J].编辑学刊, 2014, (5) :87-90.

[2]周正悦.论创新出版社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出版, 2008, (5) :60-62.

篇4:企业文化诊断的重要意义

一、员工访谈

访谈的目的:使调研人员对目前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包括企业文化现有的状态以及各级职员对文化的认同程度;同时了解公司人员对于理想的企业文化的期望和描述;在访谈的过程中将企业文化的概念与被访谈者进行交流,使公司上下形成对公司文化的认知与重视。

访谈的对象:在进行访谈时主要的对象是全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全部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部分基层员工。

访谈的内容: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企业共同意识在行为中的体现,因此访谈时的问题也需要见微知著。

访谈的技巧:在访谈时,我们往往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先“破冰”,也就是能够与被访谈者打破僵局,畅所欲言。首先需要陈述保密约定,这一方面是咨询顾问职业操守的明示,另一方面也是令被访谈者能够放心地交流;其次,应该对访谈目的、内容进行简略地分块介绍,以使被访谈者有一个全局的看法和观点,也使整个访谈有一条脉络;第三,不妨从被访谈者自身开始聊起,听听他的经历,这是他最熟悉的内容,也容易消除距离感;第四,在访谈的过程中,虽然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完全可以就一些问题展开探讨,这样,既能激发被访谈者的思维活力,又能展示自身的实力。不同的人在访谈过程中的收效会差异很大,访谈人员不妨多看看一些比较知名的访谈节目,比如对话、鲁豫有约等,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访谈技巧。

访谈结论总结:访谈的结束并非结束,而是开始。一个高效率的项目组,应该在每天的访谈结束后讨论并总结在访谈中发现的问题,得出一些初步结论,有些待印证的问题需要在第二天的访谈中进一步印证,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有效推进。实际上,当访谈结束的时候,一些重要的结论和问题就已经基本清晰了。

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企业文化项目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收集来源,有些项目会将以前用过的一些问卷修改和替换一下就用在这个项目上,这样很有可能会使项目发现不了真正存在的问题。问卷设计应该与访谈同步进行,在访谈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步完善并成型,这其中一定应该蕴含了访谈中对企业个性化问题的认识、判断和求证。要知道,问卷的设计应基于对客户企业关键问题和基本问题的假设,它的首要作用是为企业管理现状和员工心态存在问题取得数字论据,并且,问卷能否为诊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其关键在于问卷之外,即企业所存在问题的论证步骤和答案的精准度。因此,我们建议顾问在进行设计时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访谈和初步了解的情况经过头脑风暴讨论拟定和假设企业存在的问题,这里要明确的是,我们绝不仅仅是就企业文化而谈企业文化,而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去凝练企业文化的问题。

第二步,将待求证的问题进行结构化,比如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文化等有哪些问题,在下一层面进行分解,比如属于战略制定的还是战略执行的,一直分解到员工能够迅速理解和回答的程度。

第三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个性设计问题的答案,将不易量化的问题用可量化的问题分布证明。

比如求证“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选项可以包括是否愿意长期从事当前的这一行业;是否满意当前所在的岗位;是否愿意与企业共同发展等等。

第四步,要由项目组的人员对问卷试答,以保证试卷的准确和可操作性。

第五步,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设计抽样比例,下发问卷,或者组织员工集体答卷。

第六步,回收问卷后经过各个维度的交叉分析找到论据。

篇5: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弟、环球影城、百老汇等美国著名文娱“大鳄”都来了,上海在影视、出版等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近20个文化发展项目引起了“大鳄”们的强烈兴趣,张江高科技园区与风险投资机构美国中经集团当场签署了共建上海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合作备忘录。在平移整修之后的上海音乐厅里,新成立的上海爱乐乐团在首场演出后,艺术总监陈佐湟望着“整旧如旧”的音乐厅,他感叹道:“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上海做到了我在国外几十年都不曾敢想的事情,这是上海独有的魄力和活力!”

金秋十月,一部名为《在灿烂阳光下》的电视片,更是引起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关注。在这部电视片中,记录了市委领导亲历亲为,带头参加群众歌咏活动的一个个动人场景;记录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和风貌在优美的旋律中不断提升:一座城市的神奇不再遥远,一种生活的绚烂就在眼前。

在建国55周年全市42支合唱队献

演的《祝福您,伟大的祖国——上海群众歌咏展示主题演唱会》上,由陈良宇等6位市领导领唱,市委办公厅合唱团献演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和创作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市委领导倡导下,群众歌咏活动参与者达数百万,男女老少携手,干部群众比肩。指挥家曹丁说得好:“上海的群众歌咏有今天的风采,是城市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好写照。”

深化改革,做大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

任重道远。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上海今年以来已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制定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任务和方案。从转变政府文化行政管理职能入手,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构建,到从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入手,推进文化市场微观基础的塑造;从培育文化要素市场入手,推进文化市场环境的培育和改善,到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的解剖,推进文化观念 的创新,为文化发展开辟更宽广的视野。

今年11月,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印刷有限公司完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的第一步,两家国有文化企业已经改制成国有多元投资企业。

世纪出版集团去年获得上海科技出版社等7家出版社的配置资源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一套聚集集团13家出版社之力的巨大出版工程“世纪人文出版规划”已正式启动。

上海电影集团改制进程也在悄然推进,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能够适应当代影视一体化的现代影业集团,形成以电影、电视剧、动漫创作、影视声录和电影频道栏目为核心的综合性华语影视制作主要基地。

一系列加快改革的措施,有效地释放了文化的能量,构筑了文化发展的动力之源,为上海文化未来的发展,创设了更加优化的体制和机制条件。

浦江之水滔滔东去,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未来,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

努力和奋进。在陆家嘴每一个夜晚灿烂的夜景之后,带给世界的是这座城市更美好的新的一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坚持以人为本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作出的伟大价值选择,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

文化发展为了谁,体现着它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原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是它的本质规定,也是其不可移易的价值原则。无论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这个价值原则贯彻和体现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第一位的是要把文化 的焦距始终对着人民群众火热的生活。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反映着人民群众的思想脉动。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必须树立大众情怀,强化大众视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体会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体察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从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实际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画意,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生动展现劳动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创作出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的文化作品。

——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充分反映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出发,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想些什么、忧些什么、盼些什么,从文化视角思人民之所虑,急人民之所难,帮人民之所需,谋人民

之所求。今天,我国正处在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和谐安康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愿望,在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提供舆论支持和社会引导。

——关照人民群众的情趣。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有一个在文化表达方式上主动从人民群众的情趣爱好着眼的问题,有一个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便于接受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人民大众的文化,应当而且必须彻底摆脱那种高深莫测、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贵族文化阴影。如果把社会主义文化弄成让人民大众看不懂、听不进、品不了的东西,那就是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这一价值原则的背弃。所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入了解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和审美习惯,依照他们的

品味和情趣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艺术,努力把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思维形象化,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造和传输精神食粮,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成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实现人民群众的价值。文化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重要路径。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加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力度,更好更快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全体人民有效实现并不断提升人生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重要之点,就在于引领人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励和帮助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价值中不断升华自身价值的境界。社会越是发展进步,文化在实现人民群众价值方面的作用就越是显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基础上,突出弘扬思想道德风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

质,为实现全体人民的价值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至为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作用,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发展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最明白自己喜欢什么。社会主义文化愈是依靠人民来建设来发展,就愈能为人民创造最鲜活、最亲近的文化产品,提供最体贴、最温馨的文化服务。尤其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才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实现对资本主义

文化的历史性超越。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是人民群众创造自己幸福,包括创造自己文化的先进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广大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也就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开辟了现实道路。新时期以来,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当家做主权利进一步实现,从而使人民群众文化创造活动有了更好的政治保障。同时,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步形成,极大解放了文化生产力,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这些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民教育不断扩展,新兴媒体广泛应用,等等,都为人民文化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是我们党

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原则。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开拓和推进文化事业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政治优势。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阐明了依靠人民发展进步文化的政治主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提出和确立了文化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在文化领域的贯彻运用,是自觉依靠人民发展文化的伟大创举。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就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提倡和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和支持人们大胆进行探索,努力使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精神得到空前焕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文化发展依靠人民,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到来。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建共

享的文化,而“共建”的目的在于“共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的必然归宿,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价值原则。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所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我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是属于人民的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人民属性,也就意味着这种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由人民共享的文化,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由少数人享有的文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共同富裕原则在文化领域的必然要求和体现。如果人民不能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性质就空洞化、虚无化了。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把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作为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根本性质的“政治底线”来把握。

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目的的必要条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实现这一目的,与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有道是:读什么样的书,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而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必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权益。以文化人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是人们享受和消费文化成果的过程。因为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才能具体汲取先进文化所提供的精神营养,才能在灵魂深处与先进文化的精神价值进行直接“对话”,其品格情操才能真正受到先进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所以,坚持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完全一致的。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越广泛、越充分,就

越能更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篇6:浅谈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标志。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 工在从事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执行层面,各基层单位均面临着人力资源短缺与工作量不断加大,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增长缓慢与管理不断升级,生产一线技术滑坡与薪酬较低等矛盾。

面对诸多深刻而复杂的矛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依靠管理制度和经济杠杆难以有效缓解上述矛盾。为此,有必要将管理范畴进一步扩大到企业文化领域,在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勇于尝试和深入探索。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其具有三大结构要素,即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企业精神文化要素。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深层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功能。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以有形的规章制度和无形的道德舆论随时随地的约束着每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的感情,由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并把本职工作看成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具有激励功能。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精神需求中最高层次的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具有调适功能。调适就是调整和适应。即对企业与外部环境、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不协调、不适应之处,进行的调整和适应。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1、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它既反映企业员工的企业观念、行为准则,又反映企业宗旨,体现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目标、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

因此,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有效运用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前提条件。各级管理者应当把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树立“抓企业文化也是抓生产力、抓效益”的思想,才能有效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占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

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深刻认识企业文化的内涵,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3、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

企业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一种企业文化能否为广大员工所接受并共同遵循,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灌输,使之逐步深入到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头脑中,要始终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提高职工素质。通过全面培训和专业培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方式,培育外美内实的企业文化和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企业文化建设、人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人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4、注重联系企业管理实际,提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就是一种以做大做强为基本内容的企业发展观念和经营理念,所以要始终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放在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实施和促进生产经营任务圆满完成上来,倡导企业文化不能光是“从文化到文化,从精神到精神”,而是要把战略实施和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覆盖点。

5、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每个企业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但要形成优秀、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出本行业、本企 业的特色。要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整合、提炼与创新,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要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促进管理上水平、企业增效益、职工群众既能受教育又要得实惠上下功夫,真正达到推进企业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的目的,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全员的认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职工形成同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在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7、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和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使企业不断进行自我优化,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8、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要使文化理念化为职工的自觉行为,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批批、一代代的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

9、企业文化应当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我们在确立新观念、出台新政策、推行新措施时,都需要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需要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和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因此,有必要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互借鉴,使员工的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逐步趋于一致,齐心协力共谋企业发展。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历史、当前面临的形势、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职工自发形成的文化传统、现行制度体系营造的管理氛围等多方面因素,并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面对的优势和劣势,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基于此基础之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建设符合企业当前及今后发展需要的企业文化。

1、确定理念识别。

(1)确定全体职工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企业的命脉,关系企业的兴衰。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具备文化价值,要充分认识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

(2)确立企业精神。培育有个性的企业精神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内在潜力,是企业文化的首要任务和主要内容。

(3)确立符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需求和根本追求,它是以企业发展的目标、目的和发展方向来反映企业价值观。

2、确立视觉识别。除统一标识、服装、产品品牌、包装等实施配套管理外,在企业发展中还要以务实的态度不断完善企业视觉识别各要素,包含企业标识、旗帜、广告语、服装、信笺、徽章、印刷品统一模式等等。另外,规范员工行为礼仪和精神风貌,在外部环境中建立起企业的高度信任感和良好信誉也是视觉识别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立行为识别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对职工的宣传、教育、培训;另一方面是对外经营、社会责任等内容。要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企业确立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实践中,指导企业和职工行为。

4、打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实质是“人的文化”,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 因素,人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建设企业文化就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把着眼点放在人上,分别达到凝聚人心,树立共同理想,规范行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的目的。

5、内外并举,塑造企业文化外在表现。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相统一,内在的企业文化是外在企业形象的根源,外在企业形象是内在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具有支撑作用,企业形象对企业文化具有推动作用。管理者要追求内在的管理理念和外在的经营战略的统一,做到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有职工行为及企业活动的规范化、协调化,做到视觉信息传递的各种形式相统一,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目标激励,塑造严明和谐的管理形象,打造制度文化。企业管理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战略、结构、制度是硬性管理;技能、人员、作风、目标是软性管理。强化管理,要坚持把人放在企业中心地位,在管理中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确立职工主人翁地位,使之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尽其责任和义务。强化管理要搞好与 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创新、市场开拓、实现优质服务等的有机结合。还要修订并完善职业道德准则,强化纪律约束机制,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提倡团队精神,成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凝聚力,有效发挥团队作用。

7、寓教于文,塑造优美整洁的环境形象,打造行为文 化。人改造环境,环境也改造人,因此,要认真分析企业文化发育的环境因素,使有形的和无形的各种有利因素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采取强化措施,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并举,划分区域,责任明确,做到治理整顿并长期保持卫生环境。要开展各种游艺文体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制度化,即:体育活动(趣味运动)会、企业文化艺术节等;小型活动经常化,即:利用厂庆、文体活动等形式丰富职工文化生活,赋予各种活动以生命干,强化视觉效应。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是让企业所有员工理解并实施,在工作中表现、在行为中体现,所以,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建立之后,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实施及考核。企业文化实施与考核一般遵循先宣贯、培训,后执行,再考核的过程。

四、今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上一篇:活出当下的人生色彩励志文章下一篇:建筑垃圾消纳场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