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2024-07-16

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通用11篇)

篇1: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为学生搭建互动、互助的平台,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特点.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重要变化,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一、精心组织

1.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小组的原则为“组内异质,组组同质”,按学生能力的强弱,按学生个性差异搭配,有利于取长补短,有助于增强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

2.合理的组内分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实效的前提

小组的成员之间要做细致的`分工,教师要明确规定各组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没有个人的成功,只有小组的成功.组内还要制定出互帮政策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可以避免小组成员自由发挥,另外,各小组成员的分工采取轮换制,使每位同学都能适应不同的角色.

二、细心指导

有些课堂,教师虽然重视并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指导不到位,就会出现走过场、摆样子的合作,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是肤浅、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这种合作的随意性,无形中占去学生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

教师在课堂中要参与学生的活动,注意每名学生的情感态度,注意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是否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并把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学生“拉进”小组的讨论中,促使合作学习有序进行.

2.发现

交流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教师要在观察、倾听中勤去感受和思考,当发现学生在知识方面有障碍时,能引导他们复习旧知识点,畅通解决问题的道路.

3.引导

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选择解题策略时:学生独立学习时,往往会碰到似曾相识,但却无从下手、并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的问题,便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交流渴望.

(2)操作实践时:比如说九年级下册有一节内容“运用三角函数知识测量旗杆高度”,这里测量、记录、计算、总结规律和结论等各项工作,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名同学共同合作完成,大家把实际测量的结果集中汇总,然后用所学的三角函数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意见分歧很大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机会,所以教师在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矛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不过这些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实.

课堂上,老师会发现许多学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已明显影响学习进行下去的时候,可以适时的予以引导,如果学生都不知道接下去该做什么时,可以予以调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出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哲理性的话.老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并加以归纳.

4.促进

教师要提醒学生能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在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其流畅性,而且要关注其独特性,要鼓励学生拿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复评价的能力.

比如说,“用平面截几何体”这一课中,在讨论正方体截面的几种情况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方案与结果,这些结果可能是杂乱的,也可能是无序的,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基础上,可以设置这样的探究问题:(1)给出分类的原则(例如:按截面图形的边数分类).按照你的分类原则,能得到多少类不同的截面?设计一种方案,找到截得这些形状截面的方法,并在正方体中画出示意图.

(2)如果截面是三角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三角形?

(3)如果截面是四边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类不同的四边形?

(4)截面可能是正多边形吗?可能有几种?画出示意图.

(5)你还能提出哪些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猜想,在动手切割正方体土豆块,这样的流程层层递进,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快乐中,促使其思维进一步升华.

三、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积极参与、积极调控这一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他们的讨论,表扬那些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也要有目的地帮扶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捕捉其闪光点,适时鼓励,延续其有效地学习.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富成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具高效.

篇2: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章永超

(湖北省襄阳市第十九中学)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因其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已是当下的主要教学活动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但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把学习还给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实现小组高效的学习。

一、教师在学生小组建设中的组织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要先行。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和兴趣等进行分组;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分组,最后由教师进行调整。组内各成员的职责也可由学生自行认领,再由教师进行宏观调控,使每一名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有自己的责任。教师要参与到各小组建设中,选拔出小组长,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文化建设,凝聚小组力量,形成向心力。教师要随时对组长和组员进行培训,及时发现小组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使各小组都成为有力的战斗体。

二、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前的指导作用

学生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要对小组如何合作学习进行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熟悉合作学习的流程,明确合作的程序。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就不需要讨论;2人同桌能完成的,就不要在小组内解决;本组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在组间讨论;在全班进行展示的应是疑点、难点、重点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关注学情,既要掌握讨论的进度,还要把握讨论的广度,更要调控讨论的深度。小组合作学习时还要注意控制学生说话的声音,2人的讨论声音要小,3人或6人讨论时声音略高,全班交流时,声音必须洪亮,吐字清晰,尽量让大家都听清。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的内容,避免为合作而合作。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调查学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清楚各小组的合作情况,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程度。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各小组中,成为其中的一员,观察各层次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鼓励大胆质疑,树立自信心,激发竞争心;灵活掌握学生讨论的内容,帮助归纳梳理重难点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各小组的学习困惑,获取各种反馈信息,集中释疑破难,不断生成新的智慧,指引学生合作,战胜困难,获得新知。

四、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教师评价时可以把各个小组作为一个整体来评价,每位组员不仅代表自己,也代表整个小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请各任课教师定期对所教班级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评价,分别打出一个等级,全班汇总。小组之间也要定期进行相互评价,各小组长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后,代表小组分别给其他小组打一个等级,综合评价得出每个小组最终的成绩,评选优秀小组,进行表彰奖励。

篇3: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一、应充分认识教师引导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 它既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也是一个有目标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目标由谁来把握?教学目标由谁来带领学生实现?当然是教师。所以教学的目标性决定了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灵魂,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发挥引导作用。

但是, 现在在有些课堂上, 我们经常发现教师引导作用缺失的现象。有时, 对学生的错误理解, 老师不给予提出、改正;有时, 过分追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有时, 学生对知识的态度冷漠, 对正确与错误的漠然等等。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 教师要用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满腔热忱感染学生, 鼓励学生热爱科学, 追求知识。其次, 要在学生中努力创造一种摆事实、讲道理、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风气。在合作学习中, 出现意见分歧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甚至可以说不出现意见分歧是不正常的现象,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独立思考, 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观点, 要鼓励不同意见之间争辩, 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第三, 组内成员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组长只是召集人, 并不是领导得。组内成员的分工应该是定期轮换, 特别是必须实行组长轮换制, 使每一位成员都有机会担任组长, 都能在组内担当不同的角色, 进而理解其他成员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适时引导

1.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把每个小组的人数分为2人到8人不等, 小组里边可以套更小的小组, 每次合作具体应用几人小组, 应该根据当时合作学习的需要来确定。要让学生明确, 在全班交流中, 只有中心发言人, 没有小组长, 而且中心发言人应该轮流担任。合作学习必须给予足够的时间, 以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充分交流和表现。总之, 教师应该通过切实的指导和训练, 让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操作常规, 使学生小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各成员形成凝聚力, 为小组的共同利益而努力, 促进各成员的共同发展。

2.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任务, 把握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时,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任务分析和学生实际的研究, 预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时机, 适时提出恰当的合作学习问题。只有大家对合作学习的任务很明确, 只有多数学生感到需要合作时, 合作学习才可能是高效的。

3.注意合作交流, 拓宽术语, 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应是旁观者, 更不应是局外人, 教师要积极发挥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 深入到每个小组, 认真观察各个小组的表现, 倾听大家的发言, 适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 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 解决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并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互相交往的能力。这样, 许多学生能在相互诉说中得到启发, 拓宽思路, 激活思维。

篇4: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师;主导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课前主导作用

(一)小组组合与分工

本人在分组时,结合学生的座位情况,成员以4—6人为主,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进行搭配,并且把性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分好小组后,由组员共同为自己的小组命好同学们喜欢、时尚、搞笑的小组名,如本学期在高一(5)班同学为小组命的组名有:“白令海峡以西”、“一百块都不给”、“唯航独尊”等,每次回答问题前他们都以小组的形式先讨论再将集体的智慧成果展示给大家,这样答对的机率和准确度都会高很多,同時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兴趣。

小组成立后,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小组分工,每个成员的分工,也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就能促使小组成员人人参与。

(二)“任务单”的设计

一般情况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由于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又有相对而言差一点的,那么就会导致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这样那些相对成绩差一点的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没有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就得到了现成的答案。这样只会使得小组合作流于形式,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出现,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高效性,需要教师作好有效的课前预习安排,笔者尝试了多种方式,觉得下达任务单这种课前预习目前来说是最有效果的。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一课,本人设计了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1:明确学习目标

具体要求

1、明确农业的概念。

2、全面掌握农业区位的因素包括的内容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并判断农业生产活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自主学习新课内容做准备

任务2:农业区位

具体要求

阶段一:明确概念

阅读教材P59并结合微视频(一),完成:

在学案中写农业的概念。

标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并认真思考所标关键词包涵的内容,达到真正理解农业的概念。

写出农业的分类及特点。

阶段二:夯实基础

阅读教材P59-62,及微视频(二)、(三)、(四)和学案资料1,完成:

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出农业区位因素的有何变化?

能正确区分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

阶段三:能力提升

根据所给学案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此案例中体现了哪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韶关西联镇蔬菜基地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参考资料

“必修一”教材第59-62页。

2、微视频(二):农业的区位因素。

3、微视频(三):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4、微视频(四):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学案资料1: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主导因素典型案例。

5、学案资料2:韶关市西联蔬菜种植基地的相关材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各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3:疑点收集

疑点1,疑点2,疑点3,…………

设计意图

为课中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课中主导作用

(一)疑点展示

有了任务单后,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更有目的性,而且预习的效果也更有检测的依据,预习中发现的疑点,反馈给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是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中反映出来的疑点,在课堂上利用PPT充分展示出来。

疑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有利区位条件、限制性因素的区别?

疑点二:农业生产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然因素?能不能后天建设?

疑点三:农业区位因素有何变化?

疑点四:为什么畜牧业也算农业?

疑点五:热量与光照、水源与降水有何区别?

(二)组织好小组讨论

学生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很容易偏离原来的方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引导,教师不能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小组中组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要及时对小组进行相关的指导和监督,及时加入相关小组的讨论中去,千万不能让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演变成谈天说地的茶话会。如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疑点讨论过程中,笔者是积极参与到学生各个讨论小组中去,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方法,及时点评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样为学生后面的讨论扫清障碍。

(三)成果展示课堂总结

小组合作完成后,学生很想向别人展示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或者还有一些问题本小组没有解决,希望其他组给予帮助。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会得到碰撞,相互之间会获得启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一节课的成果展示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式的时候本想以“小组内合作学习——组间展示交流——教师反馈点评——师生共同梳理”这一流程来进行,但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只有疑点一学生展示了小组讨论成果,后面的疑点均是在学生回答评价前一同学或小组成员回答中生成而且随之解决。所以看似本节课只讨论了疑点一,但在实际讨论过程中学生的生成以涉及及解决后面很多个疑点问题,在整个小组展示成果过程中,呈现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的疑点问题成果——教师或者其他小组成员追问理由——学生内化生成——再解决问题——再追问理由——学生继续内化生成的一个过程中,一环扣一环,节奏紧凑,大部分学生完成融入课堂之中,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较高。

篇5: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合作式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运用积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那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尤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发挥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呢?本人为此努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尝试。

一、精心分组,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我在班主任按照学生总成绩组建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又根据学生历史课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及其为有利于学生个方面互补,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使学生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而进一步做了些调整,按5——6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班6个小组,组建了历史课堂小组,并根据平时学习表现,不断及时进行了个别调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活跃分子,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又要让每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尊重了学生,又有利于使学生做到了乐学、善学、会学,这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

二、对学习小组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根据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各组的组织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加强小组长的辅导培训,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处理小组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学会社交。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较好地进行。

四、加强学生先充分自主学习,做好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合作学习强调人人参与、集体荣誉、个人责任,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进行。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各有所得的,共同进步。

五、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首先,各组员要明确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其次,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中彼此互相尊重,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记笔记,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不能随边发言,注意发言有序,有不同见解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别人的发言,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便于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来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或若三人发言,进行评价综合学习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六、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适时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实践表明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有效促进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和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合作学习。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你的回答真棒”,“你回答的真全面”,“你听得真认真仔细”,“你们真是智慧小组”等等,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创新普遍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大提高,有其后进生提高快。但我们作为农村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实际的困难: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小组合作交流无法真正实现。只能有说的有听的,还有不会说也听不懂的。

2、给一些调皮的学生创造了“肆意”发挥的机会。不学光玩,或者装腔作

势的学实实在在的玩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效果。

3、有写学生纪律性差,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是时间浪费,有时会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采取的有效对策是:

1、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并根据性情况,做及时合理调整。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杀不正学风。多和纪律不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谈心,加强他们想好的方面转变,并给他们提前新课学习辅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以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

3、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让组成员互相监督自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

4、树立合作学习榜样,学生有榜样可学,积极竞争和进步。

5、让学生多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体会合作学习自己带来的提高和帮助。

6、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并加强指导。

篇6:浅谈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颜怀强

内容摘要:

合作学习就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信息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课堂教学;合作学习;主动参与 ; 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的着眼点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有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从教学理念的层面来看,这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体现的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但如何把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杜绝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还得进行一番探讨。现实教育教学中为显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还是屡见不鲜,有些教者虽想把新观念落到实处而事实却流于形式,于教学,于学生无一益处。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多数情况下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强制性的灌输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当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最大空间。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师生地位的转变,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从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学生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把大多数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有利于学习向纵深展开。例如:我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等合作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柱体的认识,还发现了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感觉到比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轻松了许多。

可以说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教师的讲解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它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相互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余地。让学生在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上展开合作、相互交流,从而达到“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境界。让学生各展所长,取长补短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与应用知识的技能。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问题。每次在上课前,我都精心组织小组,让小组去学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上课时,我就让每个小组挑选出代表对所要学的问题进行讲解,看看哪一组讲的好。每个教师都知道,教师是靠教。靠引导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而当一个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解时,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语言,理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不仅他自己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学生由于学生语言的亲和力的影响领会知识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学贵有疑,学也源于疑。学生一旦无疑,学习活动也就不复存在,即便有也只是徒具躯壳而已,小组合作学习特别如此。当我们以一个听课人的角色坐在学生身边,从头至尾观察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不难发现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表面热热闹闹,其实是不知目的所在,只让配合老师完成任务的观念占据整个过程。所以只得做一些不痛不痒的事,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基于此,致使部分一线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关键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得讲究一定策略。首要的一点,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解决好学生参与的内动力问题。怎样才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动力?我认为,关键就是看教者有没有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其有疑在胸,不解不快。

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也可以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不少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去,以一名探究者的身份出现,以诚待生、以情育人。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倾听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观点,这样学生才敢把老师当作朋友,坦露直言,从而达到师生互爱的 2

效果。爱是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个性的导航者和引路人。在合作学习中,如果达不到师生互爱,就会出现有些学生偏科的现象,对于老师布置的问题,就会有个别学生有抵触的情绪,影响合作学习,甚至有可能激发组内成员之间的矛盾,也就不可能促进组内全员合作。在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因为在组内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友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而小组间各成员的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合作学习中,只有生生互爱,才会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避免优生一言堂,差生无事做。甚至出现优生瞧不起差生,排挤差生的现象。在合作学习中,生生互爱,相互尊重,人人都能认真的对待他人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人人都想说,人人都敢说。

学生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未必能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注意听他人意见;讨论半天,还是不能统一认识; „„这些问题的出现,关键在于学生还没有合作意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这种合作学习中的习惯是多方面的: 1.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自己想到的总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不被其他组员所接受,而其他组员的意见更具代表性,受到大家的重视,因而产生了自己说不如不说,自己想不如听的惰性观念,常此以往,就会懒于思考,也不会思考了。如果我们调查一下,会了解到在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两位同学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2.善于发言的习惯

在扮演听众角色的学生中,还有一小部分是进行过思考,却不愿发言的。在小组探究时我曾试着问过部分学生:你会吗?(学生答:会。)你为什么不参与他们的讨论?学生的回答要么是 “我不想说”,要么是“他们都说了,我没什么好说的”,再要么就是沉默。这说明,他们的表达欲望不强。在发言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学生 3

虽理解并愿意说,但表达不得要领,说了半天,也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既浪费时间,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说,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能力及习惯是十分重要的。3.认真听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其意义就在于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互助,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然而,在这一方面,有些组员十分欠缺,特别是反映在讨论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时甚至是有两三个人同时说,他们各行其是,而不去听他人的发言。这种现象的出现,除了一部分同学是有意识地配合教师上演讨论的闹剧,还有更大部分的是没有养成听别人发表意见的好习惯。如果你去了部分学生,当问及 “你听清刚才某某同学的发言了吗”时,总是有一部分同学摇头。试想,认真听他人意见的习惯没有养成,小组合作学习还有意义吗? 4.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

对同一数学学习内容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众多的言论观点中,如何才能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就涉及到学生的辨别、评价能力及习惯。上课中,有一些同学有较强的辨别和评价能力,他们的发言总是 “我赞同某某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某某同学的说法不对,应该是„„”、“我帮某某同学纠正一点”,而有些同学则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及习惯,是向别人学习的重要一环。5.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

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习惯是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能力及习惯相辅相成的,离开这一环,向别人学习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也不能把小组的同共观点汇报给全班同学,取得全班性的共识。比如:同一个问题可以看看哪一组先解决,哪一组解决的方法多,从而归纳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在教学中,提倡互改作业。作业批改过去由老师一手包办,学生的参与性不够,其实我们应该重视学生之间作业互相批改,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中的作业批改,各成员往往特别认真负责,要求特别严格。对于有分歧的地方,往往会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重新再次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评判能力,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丰富和完善。当然在学生互批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

在传统的的教学中,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被看作是教师眼中的“红人”。因而,其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容易信心不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躲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自己;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面前答错了一个问题可能会被大家笑话等等。而在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就不必躲闪了。学生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在与别人想法相左时也不会被嘲笑,因为各个小组的成员是一体的,学习的任务是由大家一起分担的。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相互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吸取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反省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也不必惧怕教师的权威;不必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与紧张,同学之间相互勉励,相互帮助,互相友爱。同时合作的环境有益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学习活动就会有一个积极的意义,它给学生创造了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容纳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交往,在交流中合作!在具体操作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总是与教师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息息相关。从时间上说,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感悟是基础,而给予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是关键。那种走马观花式的自学,点到即止的讨论,只能是徒具外壳而已。对教育教学时机的选择也应纳入这一范畴。只有选择恰到好处的教学时机,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所谓的 “不悱不启”。

从空间上来说,也大有讲究,如学《丰碑》,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时的艰难环境,在严峻的现实环境的面前进行学习讨论似乎要比坐在教室里啃干巴巴的书本效果好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即是讲究教学的情境创设。

有些教学操作顺序也十分有讲究,特别是学生讨论交流的次序。小组合作学习中有部分同学总是无话可说,或轮不到他说就已被其他同学说完了,从而产生失落的情绪,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这在对讨论交流顺序作一有意识的调整后是可以解 决的。教师(或小组长)应当多观察,多参与,注意每个小组(或组员)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交流时,先让方案比较少的说,再让方案多的说,这样就能提高参与率,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增强实际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千篇一律的教法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设法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创意,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主动地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熟练的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课堂教学艺术》刘显国主编

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惟存教育网

3、《教育改革与创新》阮忘兴,朱建人主编

篇7:也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张鲸涛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大义士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适用于学习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经问题为载体裁,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知识结构,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至为关键,就笔者的体验和理解,中学物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是指导者,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

一、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既无教学大钢,又无课本的开放性课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远远超出了课本,不是以前的那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作文章的形式,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问题,并通过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及教学行为都要有根本的转变,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陪伴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何指导学生呢?首先,应重视把握好指导的“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如果指导“过度”,势必会偏离目的。如在学习“生活用电”这章内容时,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会造成过大的原因,就要客观地、正确地、辨证地指导学生分的为什么会造成电流过大,造成电流过大的能是哪几种?应切实指导学生把握好这个“度”,其次,教师应加强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集体指导,如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的同样的电源电压下,一组学生安装负载过大的电路与另一组学生安装正常电路,比较电路中电流表的指示情况,也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如出现短路现象会怎样?)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生分析如果造成电流过大会有哪些危害?如何吸取这些经验教训?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们研究性学习能力会得提高,对掌握所学知识也会大有裨益。

二、学习者。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指导艺术,课堂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直观性等都会在不断地创新中变化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要适应要胜任,就必须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如在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点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这门课程,它涉及语文、数学、生物、化学、地理等各门学科,因此,物理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而且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科学知识底蕴。

三、参与者。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有了兴趣,喜欢钻研,这的确很好,但只有强烈的兴趣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毕竟对课题的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适当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参与呢?要把握参与的时机,当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或在学生偏离这一课题时;或在学生以应付的心态来面对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应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学生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参与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例如,学生们对《电炉丝断了重新接起来为什么功率更大?》这一课题很有兴趣,我让他们首先从电阻丝长度的改变,电阻值的改变,接入电炉的电压是否改变电流的改变 电功率的改变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然而当他们彻底明白了其中道理的时候,有的学生设计出了多用调控电炉,在探究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善于组织管理,这对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志趣,塑造学生的个性重要意义。

四、促进者。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还必须是一个促进者,因为研究性学习和一般性的科学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在充分了解别人做过的工作和得到的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别人还没有涉及的未知领域的规律,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强化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如何教会学生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课题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小组的能力确定适合于他们的课题,要分析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难题等等。

篇8: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一、合作学习的组织

1. 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首先, 为了促进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应对全班同学适当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因素。一般来讲, 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保证每个小组在相似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 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其次, 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合作学习由教师发起, 教师不是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尤其重要。只有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 才能使合作顺利进行。因此, 在教学中, 每次合作学习, 教师大致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的要求。

2. 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

教学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知识。比如讲授“轴对称图形”时, 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 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学生自己得出了“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 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 可以让学生两两提问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经历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

二、合作学习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评价小组的整体情况, 当然也必然会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教师通过评价机制,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创设

1.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 探索的欲望, 首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实验, 或者做一些模型, 图表, 课件, 让全体同学观察, 分析, 或拟编出一些联系实际的应用题, 让学生思考,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问题, 这些问题学生急于去探索与解决。但利用目前的知识很难解决, 于是形成了教育心理上的认知冲突, 激起了求知欲, 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使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与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想学”。

2. 学生自主探索和学生讨论交流。

在一节课中, 教师可将提出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 放手让学生动手, 动脑, 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使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阅读, 实验, 观察, 分析, 概括去建立数学概念, 去发现定理公式, 去完成定理, 公式的证明, 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 要防止不必要的插话, 要把发现的机会和乐趣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 交流中互帮互学, 共同提高。

3. 教师点拔和变式训练。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 帮助学生把问题解决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让他们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教师要当场答疑, 要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包括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 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为了让学生准确地应用知识, 善于在解答新的问题时应用过去的经验, 教师必须精选例题和习题, 循序渐进地开展变式训练, 通过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多题一解, 综合题分解成几个简单题, 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熟知的数学题, 对问题引申, 变化, 推广等等, 使学生养成用观察, 联想, 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教学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 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 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 让课堂充满生机。总之,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机会, 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 它有更为鲜明的特点。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 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成形式, 它是相对个体而言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能否建立学习共同体, 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 教师的教学决策与行为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和人际关系等, 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织,评价

参考文献

[1]罗增儒.看透本质.优化过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 (6) .

篇9: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往往缺乏合作精神,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自我意识较强,不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积极的合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构建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融洽共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如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的环境、教师的引导能力等,其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教师要作出有效的学前决策

1.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由于缺乏应有的学习环境,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实施。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和谐的氛围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质疑思维,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形成新的思维,才能得以自由发展。

2.明确各章节的教学任务

课堂的组织管理是课堂活动的有效支撑,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同学生的情感、智力发展密切相关,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来组织、管理课堂。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在教学准备与设计阶段要明确各章节的教学任务,关注语境体验与言语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价值,实现学生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3.选定科学的分组学习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分组讨论”,需要进行科学的内容选择,避免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分组学习内容的选择既要参照教学目标,又要照顾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个性化成长的影响;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关注开放性与主体性。《说不尽的桥》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教师在讲授此类文章时一定要选定科学的分组学习内容。像“科学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和桥梁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对桥的感性认识;“文学组”讲和桥有关的故事、谈对桥的体会,对桥进行比较性评价,培养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艺术组”搜索各地美丽的桥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桥所承载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三、教师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

教师要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形成和谐、尊重、开放、积极的学习气氛。

1.清晰地讲解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一开始,教师就要清楚地告诉学生,这次合作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做。教师要将活动时间内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通过板书的形式告诉学生,让学生边学习边对照,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用到的知识与学生过去取得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原有的经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对成功的自信。像在教授《满井游记》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对文章进行整体解读,让学生感受文中的美,明确学习任务,然后再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从文章中找出美的实例,并引导学生用“美在……”的形式练习说话,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对美的体验应用到小组讨论中,照顾到小组的每个成员,让每个小组成员结合自身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发言,最后请小组发言人综合总结本组讨论的内容。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小组的创造力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小组成员的个体水平,而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方式。教师在进行角色分配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特点、个性思维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学习的互动中,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一篇介绍北京的散文时,可以根据学生对北京的了解分成这样几个小组:北京物产类、名胜古迹类、历史名人类、自然景观类,确定各组的“主持人”“鉴赏分析员”“发言人”等各种角色,引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命题,明确思路,最后一起完成初稿,共同修改,形成一篇有生命力的散文。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角色的分配要定期进行调整,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机会饰演不同的角色,获得不同的情感经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

3.采取有效的过程干预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适时调控,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学习与交流。教师要认真记录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当自己和小组的观察员,让学生对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以及整个小组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为各小组提供及时的任务辅助,当小组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及时干预,同时教师要系统地总结合作学习中的要点,引导学生回忆这次活动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总结。

四、小结

篇10: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论文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合作至关重要,但教师的指导更为关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与每个小组积极互动,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随时给予以鼓励与表扬,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对学习才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

篇11: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江苏省黄前高级中学 张丽丽

摘 要: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应如何利用这一技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教学 组织形式 过程设计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Four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合作学习理论起源于20世纪社会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初,欧美国家的专家们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使课堂充满了真正合作与民主的气氛。远在多年前,我国儒学大师在教育实践中就己重视合作并将用于教学情景中,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合作的观念在我们今天的教学中已十分淡薄,所存无几。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JR嘎斯基认为:“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学习活动。”在合作学习中,有五个基本要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Small Group and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的成绩记录;(3)面对面的建设性的相互交流(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4)小组合作技能(Small Group Skills)--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5)小组的自我评估(Group Processing)--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应怎样提高其有效性。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同伴教学法、小组游戏竞赛、小组辅助个体和共学式等等。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作学习在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 Winkins)指出:若没有语言和语法,尚可传达一点点信息,若无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外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初中阶段这种练习多数在课堂内进行。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2、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例如:(1)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变换搭档。(2)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3)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在口语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但仅仅掌握了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并不等于在交际场合恰当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一种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手段的多边活动,在口语教学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 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机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在此基础上分组讨论找出 Structures(初学者,老师给出Structures)这便是合作学习的开始,然后围绕Structures进行会话。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老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老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的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在 Role play表演中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还有一个收获是改变了课堂教学人数多的格局,通过分组把班级看作是由几个组组成的个体,无论什么形式的学习都以组为单位,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小组讨论可以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 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 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合作小组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做出正确的推论(deductions)和合理的推断(inference)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在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上,通过合作小组讨论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例如,在教SB2(B),Unit 15 A Famous Detective 时,我们根据课文内容的线索向各个合作小组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How can you connect a gun with a locked metal ches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esult of the story? 通过讨论,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

4、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标准》对初中和高中的写作目标分别作了详细的描述。如五级的“目标总体描述”对“写”的要求是:“能根据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报告结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下面将课内合作写作所遵循的程序进行简要说明: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 ( joint negotiation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 (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 ( 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 ( 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指出,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中小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在《标准》提高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课堂要努力实现从“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向“培养语言能力”转变这一教改背景下,每位英语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我们认为,“合作式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实践证明,在中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并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外语课堂中我们可以尝试合作学习理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29.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 (6):7.

[3]郭书彩.外语课堂合作学习中的情感和认知因素[J].国外外语教学,(2):20.

[4]叶芗美.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优秀论文增刊):42-43.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32-133.

[6]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9):26.

[7]张庆林.元认知的发展与主体教育[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4.

[8]孙钱兔.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6):34.

上一篇:经典奥运口号下一篇:除夕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