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2024-07-18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通用9篇)

篇1:《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B)。

A·汉代太常寺B·北齐国子寺C·隋代国子监D·唐代国子监

2·宋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D)。

A·州县试—省试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规定奖励各级毕业生以科举出身的学制是(A)。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4·规定中学教育应承担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的学制是(C)。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 5·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清国子监一度实行过(B)制度。

A·历事B·实习C·见习D·试用

6·书院官学化的要害是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书院(B)的性质。

A·独立B·自由讲学C·占山为王D·教育 7·洋务学堂在教学中采取(A)两级管理的措施。

A·打基础、求专门B·中学、大学

C·专科、本科D·试读、正式 8·五四时期对学生成绩的考查以学科为单位的考核制度称作(A)。

A·选科制B·学科制C·学分制D·分科制 9·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A)能获得健康发展。A·个性B·法治观念C·道德D·智力 10·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国家教育机制应该有利于促进教育向(B)的方向发展。A·官僚化B·生活化、大众化C·神圣化D·贵族化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学在官府:即学校皆由官府所设,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合而为一,并且“以吏为师”,官学中的教师都是朝廷命官。

2.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强调在教育中不要过多地强力施加教育政令,而应遵循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人的身心健康的规律,顺乎自然促使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思。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要评价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历史意义。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一,“独尊儒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加

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文教政策,是对“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的完全否定,将文化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战略地位。其二,实现了文化教育的儒学化,促成了教育的政治伦理化。总之,汉代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符合新兴的封建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为不仅为两汉所沿用,以后历代,也只是在此上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没什么根本性的大变动。所以说,汉代“独尊儒术”是中国古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文教政策,堪称两千多年中国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政策,对封建教育起了化和定型化的作用。

2.《学记》对教学过程本质的阐述具有什么意义? 《学记》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过程的完成是师生双方共同提高的结果。这样,肯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很有意义的。

3.简述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提出必须开设适应中国具体社会实际的实用课程。第一,课程改革要面向生活。第二,课程改革要面向职业。第三,课程改革要注重开设鼓动平民精神的课程。第四,推行手脑并重、学做合一的教学原则。

4.科举制度取代选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什么? 科举制度较这选举制度,轻门第,重才学;在衡量人才优劣上有一个统一而较为客观的标准,为庶族地主奋发上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比较进步,比较合理,比较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试论“壬寅癸卯学制”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本质区别

第一,章程拟定出一个包括学前、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普通教育系统,学习有固定年限和入学年龄限制,各级学校之间相互衔接。第二,设置了专门教育——各级实业学堂,以培养农、工、商等发展近代工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在学科和课程设置上,确立了包括文、理、体、美等为近代学校所必设之常科。第四,有时法学校培养狮子,学生按程度编班,实行班级授课制,这些制度都是传统教育体制所不具有的。这些新因素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

2. 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对今天的教育管理具有什么启示意义?

注重校风的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确立良好的教育导向

注重教育者、管理者的素质提高,强调“言传身教”的作用

注重读书与修身的结合,加强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朝的教育指导思想。

A·西周B·春秋战国C·秦D·汉

2·唐代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癸卯学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中居首位的课程是()。

A·国文科B·读经讲经科C·修身科D·算术科。4·1922年学制将中小学系统的修业年限规定为()。

A·九·四B·七·四C·五·四D·六·三·三 5·宋代太学的“三舍法”将()机制引入教学管理中,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的控制能力。A·保护B·保送C·竞争D·升学 6·维新学堂的课程设置贯穿了()的精神。

A·空疏无用B·经世致用C·维护传统D·学习西方 7·废除年级和班级教学,将各科学习内容分解成每月作业大纲,由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的教学制度称作()。

A·分团教学法B·道尔顿制C·设计教学法D·自学辅导法 8·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推崇的管理原则是()。A·因人情,反民性B·以法为教C·齐之以礼D·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9.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一个国家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和促成人的()的养成。A.智力B.体力C.服从心D.独立人格 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公民教育应以()为根本精神。A.公民道德B.社会公德C.集体主义D.国家主义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察举制:察举亦称荐举,使汉代选拔人才、补充官吏的重要制度。察举制度是由地方官根据一定的科目

和标准考察选拔人才,向朝廷推荐,经皇帝亲自策问,按成绩高低授予不同官职的选官制度。其选举科目

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明经等科。察举制对文化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利于形成尊重人才、知识和倡行注重德行的民风,有利于教育环境的优化,促进教育的发展。

2.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指提倡教育平等,保障平民受教育权利,以期推行教育普及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管理思潮。这一教育管理思潮意欲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机制,以打破少数人独占教育的权利,在全国推行“教国民人人都有独立人格与平等思想的”平民教育。平民主义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大教

育,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管理观是现代的大教育管理观。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古代官学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第一,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的支撑点是封建国家的教育目标。第二,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古代官学教学管理的发展却是朝着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方向运作的。第三、中

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以考试为杠杆。第四,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在随着其制度的不断完善的同时,其民

主性因素也不断丧失。

2.简述中国古代文教政策的特点:A·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的基础之上,B·以维护整体利益为施教的出发点

C·以道德政治化来强化国家意志

3.简述1922年学制的特点:

1、结合中国实际,学制富有弹性。

2、儿童年龄分期作为划分教育阶段的标准。

3、增加职业教育,打破中国传统教育重学不重座、用脑不用手的传统。

4、重视发展儿童个性,照顾儿童的心理差异。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 基本方针,五育即世界观教育、美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军国民主义教育。他主张人们首先要有健全的体魄,以加强体育,所以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是关于生产知识技能的教育,可使受教育者获得维持生计的本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至于公民道德教育,他主张贯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他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他主张实施世界观教育,使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物质生活不迷恋,不厌弃,对于实体世界具有渴望追求的向往。他还认为只有美育才能陶冶人的情感,纯洁人的志趣和品格,消除人我之见和利己损人的观念。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如何评价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它否定了人性的社会属性,逃避了人对社会所应有的责任感。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习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可避免的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沼。它反对教育遵循人为的社会原则,实质上是不承认教育作为社会现象所具有的社会功能。这些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但是道家的教育主张是想解决统治阶级教育原则与人的个性发展所形成的矛盾与冲突。并试图以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的本质,表达了一种要求教育按自身规律来发展的朦胧意向。这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道家教育主张中所含有的非功利主义思想倾向,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独立人格的建构,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教育发展的规律。这对于丰富中国传统教育理论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万木草堂的学生管理经验对今天具有什么借鉴意义?

万木草堂的学生管理是很有特色的。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管自己。其做法主

要有两点。其一,在学生中实行学长制;就是启用优秀学生为学长,在学生中负指导之责,并分工管理一项工作。这一点对现在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班级中选优秀学生作班长,负责协助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学习委员、劳动委员、体育委员及各科的科代表等,都各负其责,即使老师有事耽误一点时间,班上的教学活动也能照常进行。其二,在万木草堂中加强人文环境建设。这在当时是一项十分有见地的管理思想。人文环境的建设,就是要构建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增强学校及班级的凝聚力。这在现阶段也是十分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例如,在校园设有德育长廊,文化长廊等,每星期进行一次国旗下的讲话,每天在校门进行“养成教育小天使”值日,杜绝闲杂人员、仪表不整齐的学生及乱丢杂物的学生入内,这种人文环境的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明清在中央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作()。

A·殿试B·省试C·会试D·乡试

2·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2年B·1904年C·1905年D·1906年。

3·清末各省管理地方教育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教育部B·学部C·提学使司D·劝学所。4·将中学阶段分为初、高两级是自()学制开始的。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 5·为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探讨,书院盛行()制度。

A·自学B·讲会C·上课D·读书

6·古代官学的教学管理借为()制度服务而适应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需要。

A·专制B·政治C·统治D·选士 7·洋务学堂的课程体系贯穿着()的方针。

A·中西并重B·固守中学C·中体西用D·全盘西化 8·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选修学校规定的科目的制度称作()。

A·选科制B·学科制C·学分制D·分科制 9·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方式。A·刚性B·硬性C·弹性D·软性。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教育方针应贯彻()的原则。A·个性发展B·和谐发展C·国家至上D·健全人格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山长负责制:中国古代书院的管理制度。山长既是书院的主持人,又是书院的主讲人。也就是说,书院的组织管理和主要教学工作都由山长负责。其职责主要是主持讲学,领导著书立说和整理考证经籍,组织讲学活动,总管购置图书、学田经费支度等院务。山长负责制的施行有利于强化书院的教育功能。

2.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是指以教育为国家之工具,遵循国家至上之原则,通过国家观念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弘扬,以造就共同理想之国民的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孔子所谓“道之以德”的含义是什么

答:孔子所谓“道之以德”的含义有二:其一,环境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及组织作为文化的产

物都生存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受到这种文化环境的强大影响。其二,组织文化的核心和基

础是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只有以伦理道德为社会最高价值,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育

导向。

2. 古代官学的管理权限具有什么特点?

答:①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中国古代官学管理的主权在朝廷。官学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乃至教师的任免考核、招生数额等都由朝廷一手掌握。②无论朝代任何变化,中国古代官学在本质上

没有获得独立实体的身份。③中国古代的官学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朝廷的既定方针而实现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官学管理体制只能适应封闭而单一的国家教育管理体制。

3. 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学校管理的主张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蔡元培提出了“五育并重” 基本方针,五育即世

界观教育、美育、公民道德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军国民主义教育。他主张人们首先要有健全的体魄,《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C)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封建社会教育行政体系日趋完备和全面运作的定型化阶段是在()代。

A·汉代B·魏晋南北朝C·隋代D·唐代

2·明清科举考试的步骤是()。

A·州县试—省试B·州县试—省试—殿试

C·州县试—省试—礼部试D·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3·清末设立的全国教育行政领导机构的名称是()。

A·教育部B·学部C·提学使司D·劝学所。4·富有弹性是()学制的显著特色之一。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戍学制 5·清朝统治者为促使书院官学化,将书院教育纳入()的轨道。

A·科举B·官府C·官学D·统治 6·洋务学堂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的特质。

A·新旧兼顾B·封建性C·西化D·资本主义 7·五四时期中学设置职业科,主要是为学生()作准备。

A·就业B·留学C·升学D·复读8·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强调教育应促使受教育者的()能获得健康发展。A·个性B·法治观念C·道德D·智力 9.蔡元培认为新教育方针的制订应站在()的立场,帮助其养成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A.国家B.国民C.臣民D.集体 10·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要真正使教育社会化平民化,教育发展的重点应在()。A·城市B·大学C·乡村D·妇女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分团教学法

2.伦理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有利于强化教育功能?

2.科举制度与选举制度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简要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的时代特色。

4.简述平民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关于课程改革的主张。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革命根据地干部学校把作风建设置于管理的核心地位对今天的学校管理具有什么启示?

2.如何评价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E)

一、单项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下划线,每小题1分,共10分。)

1·张之洞全面阐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著作是()。

A.《天演论》B.《校邠庐抗议》C.《劝学篇》D.《孔子改制考》

2·清末在各府、州、县设置的教育管理机构是()。

A·教育部B·学部C·提学使司D·劝学所。

3·唐代在中央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作()。

A·殿试B·省试C·会试D·乡试

4·书院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为主。

A·自学B·讲会C·上课D·读书

5·明清朝廷考核教师的一个标准是将其工作成绩与学生的()考试效果挂起钩来。A·学年B·学期C·科举D·每月

6·维新学堂规定学生读书必须将学习心得作()。

A·札记B·论文C·试卷D·著作

7·五四时期将中学教育分为普通科和职业科两级的管理制度称作()。A·选科制B·学科制C·学分制D·分科制

8·为服从战争需要,革命根据地的各类教育以()教育为重。

A·儿童教育B·成人教育C·义务教育D·干部教育 以加强体育,所以实施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是关于生产知识技能的教育,可使受教育者获得维持生计的本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至于公民道德教育,他主张贯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他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之本。他主张实施世界观教育,使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物质生活不迷恋,不厌弃,对于实体世界具有渴望追求的向往。他还认为只有美育才能陶冶人的情感,纯洁人的志趣和品格,消除人我之见和利己损人的观念。4. 简述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人才管理观。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潮的理论特点。3. 试论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对学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以及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D)

9·法治主义教育管理思潮反映在管理实践中表现为()管理方式。A·刚性B·硬性C·弹性D·软性。10.国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认为,教育管理体制应以()为依归。A.师生利益B.国家利益C.学生成长D.教育进步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设计教学法

2.自然主义教育管理思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学记》认为教师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2.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向具有什么意义? 3.简述中国古代教育行政体制发展特点

4.简述自由主义教育管理思潮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考试在中国古代官学教学管理中的正反作用的借鉴意义。2.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管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如何评价?

篇2:《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

A.露布

B.进奏院状

C.朝报

D.观察使牒

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

A.任免、奖赏、奏折等

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

C.谕旨、小抄、章奏等

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华人的宣传方法主要是()

A.单纯阐发基督教义

B.以新闻图画为主

C.使用深奥的语句

D.明说孔孟之道,实说基督教义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地点是()

A.广州

B.香港

C.澳门

D.上海

5.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申报》创办的()

A.《四溟琐记》

B.《环宇琐记》

C.《点石斋画报》

D.《民报》

6.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林则徐

D.王韬

7.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

A.《强学报》

B.《万国公报》

C.《时务报》

D.《中外纪闻》

8.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循环日报》

B.《万国公报》

C.《国闻报》

D.《时务报》

9.“苏报案”的直接导火线是()

A.邹容《革命军》的出版

B.《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发表

C.《苏报》“学界风潮”栏的设立

D.梁启超保皇理论的被批判

10.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是()

A.《申报》

B.《大公报》

C.《循环日报》

D.《新闻报》

11.清末因报道《中俄密约》而惨遭杀害的记者是()

A.卞小吾

B.詹大悲

C.蒋虎臣

D.沈荩

12.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被害的名记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张季鸾

D.胡政之

13.从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的是()

A.刘少少

B.徐彬彬

C.胡政之

D.张季鸾

14.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记述国内外大事、刊载评论及学术文艺的著名大型综合性杂志是()

A.《东方杂志》

B.《小说月报》

C.《教育杂志》

D.《妇女杂志》

15.国闻通讯社的社长是()

A.张竹平

B.肖同兹

C.吴鼎昌

D.胡政之

16.暗杀《申报》主持人史量才的主谋者是()

A.戴笠

B.陈立夫

C.汪精卫

D.蒋介石

17.范长江1935年为《大公报》采写西北通讯时的身份是()

A.特约通讯员

B.特派记者

C.读者

D.战地记者

18.1942年5月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的著名报人是()

A.赵石宾

B.何云

C.彭雪枫

D.杨松

19.在重庆采取“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编辑方针的报纸是()

A.《大公报》

B.《新蜀报》

C.《国民公报》

D.《新民报》

20.1941年4月,中共在香港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是()

A.《光明报》

B.《星岛日报》

C.《华商报》

D.《立报》

2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发展成报业集团,在各地拥有分社()

A.5个

B.8个

C.l2个

D.25个

22.1949年l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

A.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B.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C.北京广播电台

D.新华广播电台

23.1957年6月8日发表影响重大的社论《这是为什么?》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解放日报》

D.《文汇报》

24.“文革”中大型彩色纪录片《毛主席和百万文化大革命大军在一起》的拍摄单位是()

A.北京电视台

B.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C.八一电影制片厂

D.长春电影制片厂

25.1978年5月11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报纸是()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解放日报》

D.《文汇报》

26.1982年发起我国首次受众调查的新闻团体是()

A.全国记协

B.北京新闻学会

C.全国报协

D.人民日报社

27.最早报道1991年春邓小平在上海一系列讲话内容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文汇报》

C.《新民晚报》

D.《人民日报》

28.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正式播放黑白电视的年份是()

A.1959年

B.1960年

C.1961年

D.1962年

29.台湾“报禁”解除后创刊的第一家报纸是()

A.《联合晚报》

B.《台湾立报》

C.《自立早报》

D.《中时晚报》

30.1990年6月澳门立法局正式通过了()

A.《新闻记者法》

B.《出版法》

C.《新闻法》

D.《广播电视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有()

A.进奏院状

B.诏书

C.露布

D.小报

E.京报

32.武昌起义后,写有保障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新政权的法令有

()

A.《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

B.《浙江军政府临时约法》

C.《江西临时约法》

D.南京临时政府《暂行报律》

E.《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3.在《每周评论》的影响下,当时全国各地出版的和它相类似的时事评述性周报有()

A.湖南的《湘江评论》

B.上海的《星期评论》

C.成都的《星期日》

D.北京的《新潮》

E.北京的《少年中国》

34.范长江的成名之作有()

A.《读书偶译》

B.《中国的西北角》

C.《西行漫记》

D.《经历》

E.《塞上行》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上海出版的私营报纸有()

A.《文汇报》

B.《新民报》

C.《大公报》

D.英文《字林西报》

E.《博陵报》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古代小报

37.《向导》周报

38.《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39.《新生》事件

40.“拒检运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瞿秋白在五四时期有哪些新闻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42.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的经过与作用是什么?

43.什么是“政治家办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4.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阐述了哪些重要问题?有何意义?

篇3:中国古代灌水史

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做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 躲在破旧的网吧里 (居陋巷) , 每天只吃一顿饭 (一箪食) , 往肚子里灌一壶水 (一瓢饮) , 结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 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庄子的寓言中, 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 最是阐释灌水的奥秘。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统一天下后, 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 (车同轨) , 统一发帖语言 (书同文) , 统一帖子的字节数标准 (度量衡) 。从此全国各地的子网会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人常说绛灌之勇, 就是指绛侯和灌婴, 这两个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 练得一身好功。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 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 官至丞相, 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冠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 水灌七军, 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 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 只好说:“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 (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 , 偶尔跑到室外郊游, 他们就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 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 然后把帖子放到水池里传给别人, 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 另外再跟一个帖子。

唐朝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高手鱼贯而入考场, 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 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诗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诗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

继唐诗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 其一为豪迈派, 代表人物苏轼, 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 就有人转贴柳永的词。

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 其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 一名施耐庵, 一名罗贯中, 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庵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 以发扬灌水文化。

篇4:2009年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1史书记载:(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最能体现

(

)

A神农氏深受农民的爱戴

B神农氏重视科学技术的运用

c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原始农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

2“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代表政府的是宰相。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现在说到汉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这段材料说明了

( )

①汉代丞相权力很大②皇帝并非绝对专制③皇帝独揽大权④三公掌握中央政府的实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董仲舒上汉武帝的奏折指出:“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可见董仲舒的主张不包括

(

)

A注重教化

B思想一统

C天人感应

D加强法制

4郑板桥主张绘画要“意在笔先”,“趣在法外”。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5下列书籍报刊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政治民主化方案的是

()

6中国圆明园流失到海外的著名文物——“12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将从当地时间2月25日19时开始在“伊夫·圣洛朗与皮埃尔·贝尔热珍藏”专场拍卖会上拍卖,这两件拍品的总估价可能高达2亿元人民币。这两件文物流落海外至今已经

(

)

A108年

B149年

C151年

D157年

7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着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该结论的有

(

)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③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④运动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影视片《三毛流浪记》叙述了主人公三毛辛酸的生活和艰难的人生经历。20世纪40年代三毛流浪到上海,看到到处是美国商品充斥着各家店铺,他非常困惑……。导致三毛“网惑”的因素有

(

)

①《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大量国家主权被出卖②美国商品技术高,中国人只喜欢美国货③四大家族的经济严重受损,不得不依赖美国商品④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困难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9《中国现代化曲折三十年》一书中指出:“中国现代化必须认清出发点,任何过高估计我们的国情和现代化能力的理论和政策,最终都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还得老老实实地回到其应有的起始位置上来。”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够佐证上述结论的有

(

)

10下列两幅照片反映的场景共同表明(

)

A西方国家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的破产

B世界政治进入“一超多强”的阶段

c中美、中日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睦邻友好政策取得重大成果

11下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具有明显不同的是

(

)

A“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

B“两个凡是”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2苏格拉底说:“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这一观点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

A城邦衰頹

B智者运动兴起

c工商业经济发展

D民主政治刚刚确立

13导致下表中中国和英国20世纪中叶前人均GDP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有

(

)

①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②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③清政府推行锁国政策④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14“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对该段材料的理解,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强调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c倡导不可知论

D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15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这里的“杰作”有

(

)

①权力相互制衡的机制②邦联制③总统制④议会制的共和制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从1955年至1964年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以上。从1965年到1970年,这一增长率更是超过了10%。……新干线诞生四年后的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就在这一年,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导致二战后日本崛起为经济强国的因素不包括

(

)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c重视科技和教育

D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

(

)

①苏联计划经济取得巨大成就②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弊端③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生活富裕④西方急于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8“从目前情况来看……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这说明

(

)

A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没有好处

B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新一轮扩张

c第三世界国家应该联合抵制全球化

D经济全球化是历史的倒退

192004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讲话说:“苏联解体是全民族的重大悲剧”,其间“大多数公民一无所获”;当时存在的问题“本可以在一个国家框架内在新的基础上加以解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普京确认苏联解体本可避免而并非必然

B普京认为当时的危机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c普京肯定苏联的强大威力对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D普京不希望苏联解体

20“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这里的“作品”包括下列哪一部

(

)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之中叶以后,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潮,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清代小说之种类及其变化,比明朝比较的多,因为时间关系,我现在可以分成四派来说一个大概。这四派便是:一、拟古派,二、讽刺派;三、人情派;四、侠义派。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红楼梦》于本世纪(十八)六0年代问世,立即收到满洲贵族和儒学系统猛烈抨击,满洲人认为它暴露了满洲贵族的糜烂生活,儒家系统认为它诲淫诲盗,坏人心术。但它却受到广大欢迎,不久就兴起一种“红学”的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三 明万历年问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四 这些非上流阶级的识字者和半识字者,生活在政府机构及其规则很少触及的广大普通的中国人世界中,他们大多处在大城市和富商显贵圈子之外。由他们和为他们创作的通俗文学、故事、长篇小说和戏剧,其数量和流通范围大概超过了内容广泛门类繁多的更体面正统经典著作出版物的总量。……通俗文化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与上流文化相反的传统,表达了对无权力、受压迫者和卑微者,特别是妇女的强烈同情,而剧中主角往往是妇女。它们表现出一种对无同情心的财富、无责任心的权力以及一切形式的虚伪、机会主义和道德调和的蔑视。

——罗兹·墨菲《亚洲史》

回答:

(1)材料一中“讲神魔之争”的代表作品是什么?《红楼梦》应属于清代四派中的哪一派?

(2)材料二中“《红楼梦》于本世纪(十八)六0年代问世,立即收到满洲贵族和儒学系统猛烈抨击”的原因是什么?然而,为什么“它却受到广大欢迎”呢?

(3)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小说的主要特征。

(4)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兴盛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国内各舆论一致提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社会逐蒙绝大之影响。……

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全集·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二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进一步的发展……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之下,是在列宁号召之下发生的。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而五四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则比辛亥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更广大和更觉悟。然而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

——毛泽东《五四运动》

材料四但是在1911年以前,即使是革命者基本上也没有想到群众组织是政治力量的一个来源(多少有些可疑的他们与秘密会社的合作除外)。我们可以设想,就某种意义说,文人新的西方的观念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他们与群众的距离,增强了他们那种平民百姓是沉沦于无知和消极状态的无能群氓的观念。……五四时期的青年普遍都有民族主义的政治热情(这是一种压倒所有意识形态差别的热情),孙选仙及其追随者是能更好利用这种热情的集团之一。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扩展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其当?试用材料二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主要目标及其斗争结果。

(3)材料四和材料二、材料四和材料五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有何相同点?材料五中“孙逸仙及其追随者”是怎样“利用这种热情的”?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样看来,任何一种学说,如要特别鼓励特定产业,违反自然趋势,把社会上过大一部分的资本技入这种产业,或要特别限制特定产业,违反自然趋势,强迫一部分原来要投在这种产业上的资本离去这种产业,那实际上都和它所要促进的大目的背道而驰。那只能阻碍,而不能促进社会走向富强的发展;只能减少,而不能增加其土地和劳动的年产物的价值。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材料二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有效需求”不足而造成的,……要消除危机就应该相应地采取反措施,国家干预经济,实行赤字预算,通货膨胀,增加投资,刺激并鼓励消费,以保证“有效需求”的充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卷》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中央电视台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供应学派主张从需求决定供给转到供应创造需求:强调只要把高额累进所得税的税率降低,资本家就愿意投资,工人就愿意工作,消费者就愿意储蓄,经济自然就會高涨,赤字自然就会缩小甚

至消失。货币学派主张紧缩货币供应量,认为这是能够制止通货膨胀和导致繁荣的唯一办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在经济主张上有何显著变化?这一变化与材料三中的“新政”措施有何内在联系?试举例说明。

(3)根据材料四和材料二,指出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張。结合美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政策,说明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要影响。

(4)作为历史资料,你认为上述材料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5)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D 6B 7A8C 9C 10A 11B 12D 13D 14C15A 16A 17B 18B 19C 20B

21(1)《西游记》(或《封神演义》等);人情派。(2)揭露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危及封建统治。它适应了广大民众反封建统治的需要。(3)世俗、繁荣。(4)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育的发展;封建制度的腐朽;封建礼教对民众(尤其是妇女)的束缚。(任意4点均可得分)

22(1)不恰当。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卖国;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十月革命的影响。(任意2点均可得分)(2)收回山东半岛(反对列强把山东权益转交给日本);惩办亲日派卖国贼。拒绝和约签字;罢免亲日派卖国贼职务。(3)知识分子推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促成知识分子和群众相结合。将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发动国民革命运动。(4)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封建的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知识分子队伍更广大和觉悟更高。

篇5:《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5:ABCBA 6—10:BCADC 11—15:DABDD 16—20:CDBAB 21—25:CBDCA

二、多选题

26:AD 27.AB 28.BD 29.ABDE 30.ACD

三、名词解释

31.卿事寮以太史寮为辅助部门,作为与下属联系的秘书机构。

32.东汉尚书郎是负责皇帝的文书收发事务和负责保管专供皇帝查阅的重要档案的秘书人员。

33.元代案牍繁多,常有公文遗失的现象发生,为此,凡新旧文书官吏在更替移交之时,双方必须当面将文书案牍移交清楚,接收方要仔细核对,如发现有错失,要当面查询,立刻寻找,否则要依法处置的制度。

34.是清朝内阁的办公厅,分为南、北两厅,南厅负责收文、分办、发文等;北厅主要负责内阁上呈皇帝的奏章事务、收藏重要文书等。

35.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凡上级公署受有呈词而予以裁决判断,答复下级公署用此文体。

四、简答题

36.《尧典》又称《帝典》,是尧、舜言行的记录,它为战国时人所作。

37.(1)指宫禁中的秘藏之书;(2)指谶纬图录等类书;(3)指官员

38.(1)收受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屈或检举不法行为等文书呈送皇帝;

(2)接受天下臣民实封递入的书信,开拆初阅,然后写成副本,奏告皇帝;

(3)收受外官陈奏公事的题本、陈奏私事的奏本及机关的奏本,于早朝时送呈进皇帝;

(4)重大或机密事宜公文,随时入奏皇帝;

(5)负责关防公文的勘合;

(6)参与决议大政。

39.(1)秘密邮寄;(2)设置秘密交通员;(3)建立交通网;(4)运用秘密电台

40.下行文:命令、指示、训令、指令、决定、批复、批答、布告等;上行文有:呈文、报告、请示等;平行文有:公函、通知、快邮代电等。

五、论述题

41.职能: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特点:三省职责的划分使皇帝诏书等文件的制作工作由草拟、审核、转发执行三个各自独立的机构来共同完成,它既是提高了文件的准确性,又使三省相互制约,防止秘书机构扩大为独立的决策机构,以保证皇权。

作用:三省是唐王朝决策、施政的重要机构,它们承担着中央政府的秘书职能。

篇6:《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

1—5:CBDCA6—10:DDBBD11—15:BCDAB16—20:DABCB21—25:CDACA

二、多选题

26:ABCE27.ABD28.ABCDE29.AB30.ABCD

三、名词解释

31.尧在位时,在庭前设置的一面旗帜,让百姓站在旗下,向他提出对正式的建议、评论。

32.诸葛亮对秘书除了要求他忠于职守之外,还非常注意听取他们的意见,为此,他专门设立了参署制度,让秘书能充分发表意见,实行纳言之政。

33.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署普遍设有朱销文簿,反映处理的公文均按时间先后逐日逐项登录于文簿上,处理完一件就用朱笔勾销一件。

34.国民党时期蒋介石为了指挥政府,自1932年起,设立的自己的亲信秘书机构。

35.内阁大学士阅读奏章后,以一纸先拟写对所奏问题的初步处理意见,贴于原奏章上,以供皇帝批阅时参考。

四、简答题

36.(1)宗教色彩由浓至淡;(2)史官的分工、分层次有浅至深;(3)产生了职业道德;(4)形成了职业个性;(5)文化素质优秀

37.秦朝规定,文书草拟完毕,必须校勘,准确无误才能发出;在文书传抄过程中,也必须校勘,以免抄错,并且校勘后需做记录。这一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文书在整个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准确性。

38.(1)皇帝授意;(2)司礼监笔录;(3)送内阁,由学士起草诏谕;(4)中书舍人等缮写、誊清;(5)交文书房;(6)尚宝司用印;(7)交六科抄发。

39.参与筹划、出谋献策;草拟章奏、文移,管理档案;监督、约束书吏;审理、仲裁民事案件;核查、征收各种田赋税粮

40.(1)协助秘书进行工作;(2)负责统计工作;(3)负责文书处理工作;(4)负责会议记录;

(5)负责文件材料的保管

五、论述题

41.唐朝秘书人员所发挥的作用在当时是颇为突出的,他们除承担了政府文书档案工作和处理日常事务,使整个国家机器顺利运转外,稍有地位的秘书官员还敢于进谏,以向皇帝和大臣直言规劝,畅述己见的形式,积极参与政务,起了谏阻过失、裨补缺漏的作用。

篇7:《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秘书史试题

课程代码:05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传说中,我国最早谈宗教问题的古籍是()A.三坟 B.五典

C.八索

D.九丘

2.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制出楔形文字后,有了()A.纸草文书 B.泥版文书

C.羊皮文书

D.树皮文书

3.西周在朝门外悬供吏民敲击上访的大鼓,其主管者是()A.尚书 B.掌书

C.太仆

D.令正

4.太史寮中拟制简册、宣示诰命的是()A.太史 B.小史

C.内史

D.外史

5.东汉建立的与西汉石渠阁同样著名的档案库是()A.兰台 B.天禄阁

C.麒麟阁

D.东观

6.西汉武帝时,尚书职权扩大,表现为委托他们()A.收发文书 B.传递文书

C.下情上达

D.拆阅和过滤奏章

7.文书工作中的避讳制度形成于()A.西周 B.东周C.秦

D.汉

8.魏晋时,主官位尊而不会理政,秘书位低而参政,史称()A.寒门掌机要 B.下品无世族C.上品无寒门

D.膏梁摄高位

9.东晋后,日常公文唯一的制作材料是()A.简 B.牍

C.纸

D.绢

10.魏晋时著名的“大手笔”是()A.沈约 B.任昉

C.毛弘

D.王褒

11.唐朝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小考通常()A.每年一次 B.二年一次

C.三年一次

D.五年一次

12.宋代将原“匡城县”改为鹤丘县,避讳的对象是()A.太祖 B.太宗

C.徽宗

D.高宗

13.当面交卷制这一项重要的文书工作制度始于()A.汉 B.元

C.明

D.清

14.元中书省内设置的职能相当于今天办公厅的秘书机构是()A.参议府 B.匦使院

C.秘书监

D.内三院

15.元代案牍吏员中,重要的名目有令吏、司吏、书吏和()A.必阇赤 B.典吏

C.奏差

D.译史

16.明代皇帝御用的档案库房是()A.大本堂 B.皇史宬

C.古今通集库

D.后湖黄册库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17.明代皇帝的印玺根据不同用途,分为()A.十二种 B.十八种

C.二十种

D.二十四种

18.清入关前,皇太极设置的性质类似于内阁的机构是()A.翰林院 B.集贤院

C.文渊阁

D.文馆

19.清代内阁最主要且工作最大的日常事务是()A.保管档案 B.筹组各类大典

C.办理本章

D.撰拟谕旨

20.袁世凯执政时期,事实上的中央唯一的总秘书机构是()A.秘书厅 B.机要局

C.承宣局

D.内史厅

21.南京临时政府新设置的上行文有()A.示 B.咨

C.呈

D.状

22.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使用最多、内容最为广泛的公文文种是()A.通告 B.报告

C.会议记录

D.宣言

23.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党内公文传递能够迅速和有序地发展起来,得力于()A.秘密邮寄 B.建立交通网

C.设置秘密交通员

D.运用秘密电台

24.解放战争期间,用英文字母“A”标示的电文是()A.普通电报 B.机密急电

C.加急密电

D.特急绝密电

25.封建王朝考试设立博学宏词科的朝代是()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社会组织的领导部门拟制文书是为了()A.显示地位 B.颁布命令 C.记录事件 D.制订规章制度 E.节省精力 27.西周的太史负责起草的法令性文件包括()A.建邦六典 B.八方之法 C.法 D.邦国之志 E.则 28.唐朝武则天时期,皇命文书主要有()A.册书 B.制书 C.诏书 D.论事敕书 E.教

29.鸦片战争以后,清朝的档案成分发生了若干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档案,主要有()A.技术档案 B.学校教育档案 C.科研档案 D.城建档案 E.照片、影片档案 30.北洋政府总统府的秘书官职有()A.秘书长 B.参议 C.主事 D.秘书 E.佥事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纳言

32.行人

33.唐代的内相

34.满本房

35.解放战争时期边区政府的“归档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东汉桓帝设置的秘书监。

37.简述清代内阁的沿革。

38.简述金代奏事官的主要职责。39.简述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文件中运用代号和暗号的原因,并举例说明代号和暗号的运用情况。40.简述历代中央秘书机构“膨胀回位”的原因。41.试述明代通政司的职责、作用与地位。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秘书史试题

42.试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档案的三次转移。

篇8:中国语言学史试题

一、填空题

1.我国古代最早分部首的字书是汉代________(人名)的________。2.________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诂书,也就是最早的一部词典,现存

篇,是我国第一部按

编排的综合性辞书。

3.汉代谈“六书”的有三家,我们采用的是

(人名)的名称和

(人名)的顺序,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训诂方法分为三种,《尔雅》主要采用的是义训,《说文解字》主要采用的是

,《释名》采用的是。

5.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童蒙识字课本

。6.传统的语言学包括三个分支

、、。

7.《尔雅》对后代辞书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它是以“雅”为书名的一系列辞书的鼻祖,请列出2部后代雅书的名称。如

、。

8.童蒙识字课本除

的 完整保存,还有残简外,其余都失传了。9.毛亨的(全称)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完整的传注。在训诂上,其具有

、、三个重要的特点.10.郑玄的 的内容主要是阐发、补充、订正毛传。

11.《方言》的作者是

。《方言》的全称是

。这个全称包含了两方面内容,对古代词语的解释和别国方言的释义。

12.部首“间“

”的编排原则。

13.《尔雅》和《方言》最大的区别是主旨不同。《尔雅》旨在明词语的古今异同,是以今言释古言;而《方言》主要目的在于

,是以通语释。

14.《说文》说解文字,主要是通过字形的分析来肯定字的性质和类型,阐明文字形、义、音三种要素和三者的密切关系。说解也是有次序的,每个字先说解

、次说解

、最后说解。

15.汉字起源于图画,其构形是有理据的,正是因为汉字具有

的特点,《说文》才据此“以形说义”。

16.《说文》通过分析字形解释的是字的,只有抓住这个意义,其他引申义就有条不紊了。

17.《说文》除了用形声系统注音,也用专门的术语来注音。许慎专门用来注音的术语主要是。

18.《说文》的字头是用

字体写的。除此之外,《说文》还兼

、、或体和俗体等异体字。

19.《说文》中的古文主要来源于

。从时代地域看,其应该是

时代

(地域)文字。

”编排在一起,体现了《说文解字》部首之

20.部首是东汉

首创。他根据当时对文字形音义关系的理解,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

个部首。

21.部首按其功能性质略可分为两类,一为

原则的部首,一为

原则的部首。一种旨在揭示

;一种重在检字快捷。《字汇》和《康熙字典》采用的是

原则的部首。

22.说文第一个部首是

,最后一个部首是

。这是按照体现了汉代阴阳五行家“

”的哲学思想安排的。

23.“斤、斗、矛、車”这几个部首安排在一起,体现了许慎

的编排原则。24.《说文》凡东汉皇帝之名讳,必列于一部之首。但并不加以分析,只用两个字说明,也即。

25.《说文解字》为上古音研究提供两方面珍贵的资料,一是

资料,二是声训资料;段玉裁根据前者,并结合先秦韵文,得出了“

”的结论,也就是声符相同的字,在造字之初韵部应该是相同的。

26.下面三条分别出自《尔雅》的前三篇,请按照材料的顺序写出该篇的篇名。

、、。

①明明、斤斤,察也。

②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③降,下也。

27.《方言》提出了

、等概念,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共同语。28.按照顺序说出下列词条的出处。书名分别是

、、、。

①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②佥、咸、胥:皆也。

③森,木多貌。從林,從木。讀若曾參之參。④扇,自关而东谓之箑。自关而西谓之扇。

二、简答题

1.从今天的角度看,许慎的代表作是《说文解字》。但是,在《后汉书·儒林传》当中,许慎的另外一部著作《五经异义》是列在《说文》之前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方言》的贡献和影响。(答出任意三点即满分)

(1)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方言词汇调查的一本书。

(2)扬雄对方言区的划分方法,即使今天也有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他对方言区的划分,与当时的地理形势和行政区域密切相关,大致有三类:

▲大方言区。以关(函谷关)、山(崤山或华山)、河(黄河)、江(长江)为界。书中所说的“自关而东”、“自关而西”、“自山而东”、“自山而西”、“自河而北”、“自江而北”,▲次方言区。有以古国为界线的,如秦、晋、赵、魏、燕、郑、宋、齐、鲁、陈、楚、吴等;也有以州郡为界线的,如青、幽、雍、梁、益、荆、扬、蜀、凉州等。

▲小方言区。以河流为界,如淮、泗、沅、澧、湘等,也有以古地名为界的,如洛、郢、湘潭等。

(3)《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了重要依据。

扬雄明确提出了“通语”(又叫“凡语”、“通名”)这个概念。书中标明为“通语”或“凡语”的有二三十处。如:

娥㜲,好也……好,其通语也。

(4)是沟通古今词汇的桥梁。

从《方言》中,上可以了解先秦古词,下可以用来研究现代词汇。

3.郭璞的《方言注》在语言学史上的贡献。

他为《方言》作注,并举出晋代方言来和扬雄所记方言比较,“触事广之,演其未及”:在词义上,或者证明古今语义相近,或者说明语同而义不同或义同而语不同;在地域上,或者指明某些古语依然在某地存在,或者指出某些古语不在当地保存,而转在别处遗留,而有的地方方言又进一步发展成为通用语。郭璞能体会《方言》的精神,突破文字框框,以口头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用晋代语言来注扬雄所记的汉代语言,这就为汉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一份极为可贵的语言材料。

郭璞注释《方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以晋代语言解释古代语词——语言思想、观念明确,以当代语言从发展变化、对比研究的角度进行注释,重视当时活的语言,以口语、方言释词,反映了晋代词汇、方言的一些发展情况:

二、注释《方言》中由于时代久远而后世不明的词语——避免单字释义不确的弊病:

三、以复音词注释单音词——反映晋代语言复音化趋势:

四、以通用语解释方言特殊语词或特殊文字:

五、对“转语”加以说明:

4.简述《说文》成书的背景与基础。

1.2.为了配合经今、古文斗争的需要 前代和当代学者已有析字之先例

3.4.其它著作也已开创释词的先例 《仓颉篇》等书已将文字作了汇总

5.《尔雅》的贡献和影响。(答出任意三点即满分)贡献: 1.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编纂的词典。

2对词义进行解释时,态度比较实在,故释义较科学;

3.在保存古义、记录词义的发展变化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影响:

1.《尔雅》是我国训诂学史上最早的训诂专著,对训诂学发展有开创之功。

2.《尔雅》是我国现有传世文献中最早的一部辞典,它的辞书学价值,它对以后辞书学发展的贡献,是应该肯定的。

3.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训诂学的第一部专著,还是中国古代语言学的第一部专著,在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中影响很大,不仅形成了“雅学”一派,还对《方言》、《释名》、《说文解字》等后来的语言学专著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这段材料出自

(人名)的(书名)。试分析这段材料反映出的语言现象和规律。

2.简述“若有王者起,必有循于旧名,有作于新名。”这段话反映出的语言学理论。

3.庄里丈人字长子曰“盗”,少子曰“殴”。盗出行,其父在后追呼之曰:“盗!盗!”吏闻之,因缚之。其父呼殴喻吏,遽而声不轉,但言“殴!”“殴!”,吏因殴之,几殪。

4.孟子谓戴不胜曰:“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孟子·滕文公下》)

四、论述题

试描述汉代的今、古文经之争及其对语言学发展的影响。

 古文经与今文经由于来历不同,自然会存在差异。这差异不仅表现在一是古文字写成,一为今文字写成,而且表现在小到句,大到篇章,都有较大出入。

 古文经书的出现,遭到了“俗儒”的激烈反对。

 斗争的原因,除了双方都认为自己握有真理之外,还存在着门户之见和待遇不公两个因素。

 今文学派主张阐发圣人的“微言大义”,强调经世致用,惯于以经世致用、唯心主义的态度解释经学,进而用来穿凿比附时政。

篇9:《中国教育管理史》模拟试题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我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是——年。我国新闻事业史上耳目喉舌论最初由———在《》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3 鸦片战争后,在上海与《申报》齐名的报纸还有《》和《》。1926年,著名报人——、——先后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成为当时震动全国的重大事件。5 陕甘宁边区面向群众的报纸是1940年创办的《》。香港地区规模最大的通讯社是————。台湾解除“报禁”的时间是————。

二 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暂行报律**张季鸾《中国青年》《解放日报》《中国的西北角》

三 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标榜“第三条道路”的报刊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结果如何?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再延安根据地创办的主要报刊19世纪后期,《申报》和《上海新报》展开了怎样的竞争?中国广播事业是怎样产生的?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方法和工具下一篇:《项链》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