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4-08-03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共9篇)

篇1: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问题提出

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 教学目的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学生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创造力;形成设计的意识,并进行表现创作。

3、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我们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作品传达了怎样的主题,是怎样将事物巧妙的进行置换的?这样的置换在表达主题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化主题,使创作的结果更具意义)。

2、命题创作练习:

(1)、放:有一个事物发散开来,比一比谁的想法更多。(2)、收: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比较看看哪个想法对主题的传达效果更好。

3、进行“同题异构”的方法开展想像。

三、创作表现:

独立完成,在表现上以手绘为主,还可利用实物照片、图片进行拼贴完成。

四、成果展示:

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五、知识拓展:

欣赏大师的招贴置换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总结反思

学生通过经历图片欣赏、分析、“同题异构”的竞赛活动,发展了创造力;形成了设计的意识,并进行了较好的表现创作。

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了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第2课:自画漫画像、问题提出

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教学目的

1、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了和创造力。

2、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

3、增进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请学生欣赏一些不同风格的漫画肖像作品,建立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二、探究体验:

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

教师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分析图片:

1、漫画肖像和我们平时画的人像有什么区别?

2、漫画肖像有那些艺术表现手法?

3、漫画肖像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

教师小结:漫画肖像具有幽默、诙谐的特点;是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特征。

4、抓自己的突出特征。

5、结合欣赏教材爱因斯坦漫画像“漫画”过程图示,引导学生了解既要夸张人物外形特征,又要对人物的神态进行夸张。

6、教师自画漫画像,解决夸张变形问题。

教师便讲解边在黑板上进行夸张变现,使学生创作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三、学生实践:

教师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抓自己最主要的特征。

四、成果展示:

对于优秀作品及时展示。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为自己创作一幅有趣的漫画像。教学难点: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总结反思

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讨论、创作等过程,学习了漫画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增强了对漫画艺术的了解与热爱。学习效果不错。

第3课:漫画与生活 问题提出

漫画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目的

1、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欣赏图片

二、探究体验:

1、结合漫画作品与课本解释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

2、漫画的功能有哪些?课本的图片都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本图片,向学生做系统的介绍漫画知识。(1)、立意:

如何立意:正确、明确、深刻。(2)、漫画的功能有讽刺、歌颂、传播、娱乐等功能。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学生一幅画往往是由几种表现手法构成。(3)、文字作用:使画面主题更明确、深刻。教师小结:

对于“无题”漫画进行分析:换面一斤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而含蓄幽默。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注意学生的差异性,表现形式多样。

四、成果展示:

采取班级画展形式展示,评价重点落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板书设计:

3、漫画与生活

表现形式:单幅 表现手法:讽刺、歌颂、娱乐、组成部分:漫画

多幅 宣传、夸张、巧合 文字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总结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欣赏、讨论等学习过程,了解了漫画的不同特点、功能和种类,以及漫画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方法。通过漫画创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审美素质。第4课:身边的风景 问题提出

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 教学目的

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安定学生情绪、检查学具。

二、引入课题:

1、请学生看书p8——9页后回答教师问题:(1)、这些画面中用线条表现了什么?(2)、你能说说画家是如何用线条表现事物特征的吗?

2、学生回答。

三、新授:

(一)、讲解线条的造型作用: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一把方凳后,提出游戏规则: 那位学生能不画椅子,最后还要把小老鼠画出来?

2、请几位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把自己想到的方法画出来。

3、探索问题 :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黑板上的学生作品,分析那位同学的思路符合游戏要求。

4、教师演示: 播放课件。

5、多媒体展示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四、学生自由创作:

到生活中去观察、体味,选取美好而富有生活趣味的场景画下来。

五、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六、小结:

线条的造型作用。

七、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周围环境,表现同一风景的早晨和傍晚。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条记录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线条的造型功能。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线条表达情感的作用。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了正确的写生习惯。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了发现美的能力。

第5课:从不同的视角表现 问题提出

你能说出这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椅子吗? 教学目的

1、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2、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师生看(飞机起飞的情景),体验从地面飞向高空,视角急剧变换的特殊感受。师生交谈俯视感受,了解俯视角度和平视角度的区别。2.看雪景,加深俯瞰的视觉感受。

二、感受欣赏:

结合教材和图片(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

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

三、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和课件,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1.看视频,师生交谈感受。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

四、欣赏评述:

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2.欣赏教师制作的课件中的图片集锦,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与表现的意义。

教学难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总结反思

在活动中,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表现手段。学生能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尝试创作。从而增强了学生表现的能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第6课:操场上 问题提出

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教学目的

1、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

2、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3、促进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激情导入:谈话,操场上同学们都在做哪些游戏和运动?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交流。

三、欣赏:欣赏图片上的人物动态,了解如何组织画面构图。

四、自由探究:

1、分析人物的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

2、在画面色彩上,突出表现主题物。

3、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

五、作品展评:

1、学生自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构图的,以及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说说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六、课后拓展:用拼贴等立体的方法表现一幅操场上的画面。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表现不同动态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尝试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构图。总结反思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人物动态训练,使学生了解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并能尝试着运用焦点透视的方法进行构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组织能力。

并促进了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充分享受到了美术创作的乐趣。

第7课:盘泥条问题提出 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教学目的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过程设计

一、作品赏析:

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范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一盘泥条。

二、探究:

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 自己尝 试搓泥条、盘泥条。

三、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第一步、搓泥条:

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

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第二步,盘泥条:

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

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续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四、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条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绕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

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六、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束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要领,体会玩陶的乐趣。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并制作陶艺作品。总结反思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自主尝试、探究、质疑,在感悟和体验中掌握制作了制作要领,体会到了玩陶的乐趣,并获得了身心的愉悦感及自我创造的成功感。第8课:瓶子巧装饰

问题提出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教学目的

1、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2.、能够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想象,做出有特色的作品。

3、愿意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并能够通过想象和制作使之实现。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有一个可爱的伙伴想和同学们交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师拿出礼盒,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是什么。

2、师不急于揭开谜底:究竟是什么宝贝呢?我请一位学生上来摸一摸。师:你摸到了什么?大声地告诉大家!

3、师拿出瓶子:漂亮吗?今天米老鼠送给我们的礼物是

6、师引导观察瓶子外形,并了解瓶子各部分的名称。

二、剪出装饰材料。

1、去米老鼠家欣赏各种各样的瓶子。(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瓶子,师引导观察形状)

2、喜欢米老鼠家的瓶子吗?我也喜欢。

3、师按对折剪法演示步骤(1)画(2)剪

4、学生试着用对称法剪出一个自己设计喜欢的瓶子形状,师提醒注意大小适中,不要浪费材料。

(学生剪,师巡视指导)

三、美化瓶子:

1、和米老鼠比瓶子(课件演示不同瓶子)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些点、线条、图案、人物等装饰瓶子,(出示几幅学生作品)别班小朋友用画的方法做了漂亮的瓶子,你们想做吗?

2、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装饰瓶子?

3、学生小组合作美化瓶子,教师巡视指导。

4、先做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四、游戏评价:

1、互相赠送瓶子作品。

2、师当记者随机采访几个同学,夸一夸自己得到的礼物。并提出建议。

五、拓展创新:

我们还可以用许多更奇妙的材料和方法做漂课瓶子,课后试着制作一个更漂亮的瓶子。也可以把家里的瓶子装饰一下,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针对一个瓶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想象,联想出不同的形象。教学难点:发现身边废弃物品所隐含的审美价值,通过想象和创意,把瓶子装饰成新的形象。

9、以墨代色 问题提出

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教学目的

1.运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2.尝试调配深浅不同的墨色,培养学生对墨的表现能力。3.尝试大胆用墨,创作一件墨色变化丰富的作品。4.了解祖国绘画艺术,能够对中国画有一定的兴趣。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画吗?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画的以墨代色。(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出示课题)

二、欣赏写意国画,感受国画艺术特色。

1.出示课件,国画图案,直观感受国画艺术特点(边欣赏边讲解)。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水墨世界,去感受一下国画的魅力。国画又称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国画以其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表现其特殊意境,挥发着作者的主观情趣和感情。2.同学们对此国画作品中的荷和照片中的荷,说说你的不同感受,画中墨的深浅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引导学生从欣赏中体会墨色的不同,导出墨分五色。

自古以来就有墨分五色之说,焦、浓、重、淡、清五色(出示图片)。

三、初步学习简单的笔墨: 1.认识国画中的墨色。

讲解墨的五色: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玩墨。感受一下墨分五色之说。学生在墨中一次一次加水调配出丰富的墨色,一次次自己涂抹体验。2.认识国画的笔法。

教师示范,执笔方法和笔法(中锋、侧锋、逆锋)。

四、尝试运用简单笔墨技法随意画张画。

老师及时鼓励学生应大胆用墨,敢于尝试才有成功的机会。

五、师生共同点评。

以鼓励为主,与学生共享用墨色挥洒的乐趣。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感受墨色的表现能力和大胆用墨创作作品。总结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上,我介绍中国画的技法——涂、抹、点、染的墨痕在宣纸上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添上几笔就有了生动的形象时在宣纸上运用了学生学过的甩色、点色、涂抹等用笔用色技法作画。画面顿时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变化,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再用墨线随意画几笔线条,一幅色彩明丽、画面生动的中国画跃然纸上。学生觉得既神奇又好看。在浓厚的兴趣和好奇的趋使下学生急切地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

10、看大戏 问题提出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2、在西区欣赏中感受戏曲的艺术美,提高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3、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4、欣赏脸谱艺术,并能够大胆的进行艺术创作。过程设计(一课时)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中国的戏曲吗? 放课件京剧《三岔口》片段。

二、了解戏曲形式:

“你们收集到了哪些有关戏曲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

1、在我国都有哪些戏曲形式呢?

2、介绍中国的戏曲艺术有京剧、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川剧、秦腔等300余种。

3、戏曲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的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解释厨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等综合特征。脸谱有事一种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三、欣赏:

1、放课件,欣赏水墨形式的作品让学生谈感受,在围绕怎样用水墨的形式去表现戏曲人物等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观察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欣赏学生的水墨作品。

2、交流和选择自己想表现得内容,让学生讲讲戏曲人物故事,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确定要表现得内容。

四、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二课时)

一、展示自己收集的脸谱工艺品,大家一起欣赏。

三、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脸谱谱式和色彩的运用。

四、分组讨论。

五、学生创作。

六、作品展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中国戏曲基础知识,感受祖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教学难点:能够以水墨的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戏曲艺术的感受。

11、搭座塔 问题提出

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教学目的

1、通过画制作塔,掌握塔建筑的特征,感受塔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

2、学习比较、分析、描述塔的特征,能将自己记忆中的塔或设计的塔画下来,井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过程设计

(一)、游戏导入新课:(1)、拼摆游戏:在桌面上有不同形状的图片,请用2分钟的时间摆一摆,看一看哪组能拼摆出塔。(2)、说一说拼成了什么样的塔。(3)、教师板书:塔

(二)、新授:

1、学生说说见过什么塔,出示带来的关于塔建筑的图片。看图片,找找塔建筑都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塔身上小下大,单层,中心对称。

学生用图片拼摆:看看圆形、梯形、长方形、半圆形分别可以做塔的什么部分。

2、现在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名塔,打看书第26、27页。(1)书中展示了什么塔的图片?(2)分组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总结,如塔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材料也非常丰富,像应县木塔是最高、最古老樟木结构的纯木塔,没有用一颗钉子。这些塔由于建造的时间、地点、材料及结构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

4、请学生分析塔的基本形设计及绘画的表现方法。(1)、如果你现在就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你准备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塔?(2)、先画什么?再画什么?(3)、怎样让塔更美观?用什么方法?

5、布置作业。

作业:可以设计一座新颖的塔,也可画自己见过的塔。要求:画面饱满,设计新疑,可选择喜欢的方法表现。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纠正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添加背景。

2、引导学生画出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宝塔。

3、注意塔身的对称。

(四)、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学生互评。

2、教师评讲。(选构图适当,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的画幅来进行讲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把自己见过的塔画下来,或设计一座既漂亮又有新意的塔。

2、根据塔的特点,进行表现或设计。总结反思

通过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线性材料的特点,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性材料搭座塔。效果不错。

12、喂,你好

问题提出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感受到了电话的重要性呢? 教学目的

1.用设计图的形式设计一部电话。2.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3.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4.感受美术设计活动的乐趣。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进行了一场消防知识的演习,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吧?

教师:在这次演习中,同学们都能够沉着冷静,安全地逃离火场。不过,为了避免火灾的迅速蔓延,我们还要(做打电话的动作)。

二、电话与发明: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感谢电话,而且还要感谢一个人!大家议论纷纷„„

教师:其实,在电话没有出现之前有很多人都在为之努力,他们也在不断的试验。贝尔吸取了前者的经验做了很多的改进,最终发明了电话机。所以说我们不仅要感谢贝尔,同时也要感谢那些为电话的发明做出贡献的人们!

教师:187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问世了。瞧!(出示图片)。这部电话机的结构非常简单,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木质电话听筒构成,里而有两块磁铁,一个电线圈和一片薄铁片,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

三、交流资料,加深感受。

这部电话机很有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电话是怎么用的。(展示一张双方通话的漫画图片)。它的听筒和话筒是分开的,通话的时候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在耳朵上,再对着话筒说话。教师小结。

四,欣赏图片,交流引导。

教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话的性能也越来越好,功能也越来越多,在造型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话有哪些有趣的外形? 教师:你们见过哪些有趣或者有个性的设计呢?

五、启发思考,激发灵感。

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部电话,你可以为特殊人群设计一部有特殊功能的电话,也可以设计一款有个性的电话。

在设计的时候你要考虑到电话的造型、功能以及色彩等万面,希望能看到你们有个性的电话设计图!(展示一张学生作品),针对你的设计可以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六、学生开始创作,教师指导。指导要点:

1.设计繁琐,提示学生要考虑到电话使用的方便快捷。

2.功能设计: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突出与众不同的功能。可以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3.外形设计:提示学生外形设计引起大家注意的因素之一。4.说明文字:文字内容要简洁明了。

七、展示创作,介绍创意。

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一节课我们利用废旧材料来制作一部电话机,看看谁设计的电话最有创意。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电话的历史以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表现能力。

13、电子贺卡 问题提出

大家在节假日里,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教学目的

1、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学会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

2、学会插入艺术字。

3、掌握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学会修饰文本框的格式。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展示贺卡)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师:那大家在节假日有没有给自己的好朋友送过贺卡?

师:老师发现,如果要给自己所有的好朋友送贺卡,得花不少钱呢,对不对?生:(略)师: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既节约又环保的方法,(展示课题)制作电子贺卡。

二、新授:

1、页面设置: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两张贺卡,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师:对了,如果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要确定它的大小,制作电子贺卡也一样,我们通过页面设置的方法来设定纸张的大小。

教师演示操作:

1)、单击“文件”菜单。

2)、选择“页面设置”命令。

3)、选择“纸张大小”选项卡,设置合适的大小。

4)、设置合适的页边距。

2、贺卡内容:

任务

一、首先插入图片(剪贴画与来自文件均可),美化图片。然后自己探究如何插入艺术字与修饰艺术字。

1)、插入剪贴画中的图片。

2)、利用菜单“格式”命令修饰图片。

3)、利用图片工具栏修饰图片。

4)、插入艺术字(祝福语)。

5)、利用“格式”—艺术字命令修饰艺术字。

6)、利用“艺术字”工具栏修饰艺术字。

7)、适当调整图片与艺术字的位置。

8)、删除多余的图片与艺术字。

该部分的操作比较的琐碎,教师无需面面俱到,可以边做边讲,适当的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来给其他同学演示操作。

任务

二、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与插入图片,并修饰文本框,美化版面。

1)、插入水平文本框和垂直文本框。

2)、输入自己想要表达的文字。

3)、调整文本框的位置。

4)、修饰文本框。

5)、插入图片,调整大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作个别辅导,鼓励先进生帮助后进生

3、美化贺卡:

师:我们知道贺卡不仅要图文并茂,而且要布局合理,图片与文字的色彩协调一致,才能充分表达主题。

师生讨论哪些地方还需要调整?

自选图形的颜色、文本框的格式等。

(自选图形和文本框在颜色的设置方面,操作相似)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如何来设置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并演示操作过程。

师:好,下面请大家继续完善自己的作品,完成不了的操作可以相互讨论。

学生操作。

三、小结:

师:今天,大家都做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讨论评价。

师:那么,大家今天做的贺卡想送给谁呢?

学生回答。

师:好,下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电子贺卡。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插入图片、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方法,掌握图片与艺术字格式的设置方法。总结反思

学生均以掌握了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简单修饰图片的格式。同时,还学会了插入艺术字,并掌握了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以及修饰文本框的格式。学习效果不错。

14、木版年画 问题提出

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 教学目的

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过程设计

1、导入课题:(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

2、欣赏木版年画:(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

②、教师小结: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

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

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

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

4、学习漏版技术。

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

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

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

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总结反思

本课的前半部分是民间木版年画赏析,介绍民间版画的色彩搭配原理,后半部分则是介绍木版年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由于版画的操作形式符合小学生游戏心理的需要,故学生比较喜欢。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木版年画的形式特征、色彩搭配的特点,以提问式教学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木版年画的制作实践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了漏版制作法和纸版制作法,学生独立创作一幅版画。

篇2: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 型:设计.应用(图形创意练习)教学目标:

1.能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2.在美术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教学重点:利用置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视觉形象。

教学难点:在美术的创意活动中,发展创造力,逐步了解设计的方法,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教 具: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在假期搜集了一些有趣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师:图片欣赏完了,我发现好多同学都笑了,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 师:原来这些图片都是由两种不同形象的局部组合而成的,这就是我们在四年级学的 “物象重组”。

二、探究新知:

1.解题:

《巧置换》是将事物的因果、角色进行对换,或者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的一部分用其他类似的形状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形式。巧妙地运用置换,会使我们的作品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使我们更富有创造力。2.作品赏析:

(1)欣赏《精神食粮》。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把汉堡中的肉片置换成几本书?(作品在保留原物象特征的基础上,把里面的食品换成了书本,进行巧妙的置换,给人以视觉上的新奇感,利用巧妙的构思深化了要传达的主题。)

(2)欣赏《自然之风》。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置换呢?(3)欣赏《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蒙娜丽莎》举世闻名,小作者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以新的视角,让蒙娜丽莎为达·芬奇画像,使人忍俊不禁。)

(4)欣赏《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讨论:这张招贴画中,你们看见了什么?从中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是否和主题一致?(这幅招贴画的主体是一片代表生命的绿叶,作者把叶子的边缘部分置换成烟囱林立的工厂,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感染,突出了环保的主题。)3.思维拓展:

《我们一味向地球索取》是一个环保的主题,绿叶代表着生命,工厂代表着污染,想一想树叶和工厂还可以用哪些事物置换?

(树叶还可以换成地球、海洋、一滴水等等,工厂可以替换成枯竭的树根、一个动物的骨骼等等,总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物象的置换,不必拘泥。)

三、创作表现:发挥你的想象和创造力,完成一幅置换作品。要求:

1.要有一定的主题。

2.表现形式可以多样、自由发挥,手绘、实物照片或图片进行拼贴、电脑辅助都行。3.可以参考书上的范例。

四、辅导学生完成作品

1.辅导构思,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能完成的主题。2.勾画草图。3.深入刻划。

五、展示评价:展示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

篇3: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1.在做中体验, 以便系统地回顾和整理找规律的知识: (1) 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 熟练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通过整理和复习, 熟练运用最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能主动优化。

教学难点:

策略的形成并优化。

教学转化点:

规律→算法→策略

能力训练点:

发现具体现象的周期规律, 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做出准确判断。利用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探索情趣和探索精神。

先学提纲: (课前完成)

1.回顾: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今天, 我们要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小组讨论:

这一单元, 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 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唤起学生的旧知, 并将新知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所学更有条理性, 为综合应用打好基础。

主要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确定某个序号所对应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可以用什么方法?

(2) 怎么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所感、所想, 关注学生的需要和感受。

二、查漏补缺

1. 东东练习毛笔字。他一直按下面的顺序写着这样几个字:

(1) 第48个毛笔字是什么字?

(2) 如果他一共写了62个毛笔字, 其中有多少个“爱”字?

集体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 共同校正。

同时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 内化策略。

三、综合运用提升

1. 按1、1、2、5、3、1、1、2、5、3……这样的顺序排列成一组数。

(1) 第99个数是多少?

(2) 前99个数的和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正。

2. 河堤的一边栽了45棵树。这些树按2棵柳树、2棵杨树的规律栽种。河堤的一边共栽了 ( ) 棵柳树, ( ) 棵杨树。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可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吗?

五、课堂作业

1.国庆节五年级3班教室里要按“两红、四蓝、三黄”的规律挂彩灯, 一共要挂43盏灯。三种颜色的彩灯各需要多少盏?第21只彩灯是什么颜色?第42只彩灯是什么颜色?

篇4: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篇5: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漫画与生活

课 型:造型.表现(漫画练习)教学目标:

1.了解漫画不同的特点、功能和种类,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

2.通过漫画创作,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3.增加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能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漫画与生活的关系,启发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情节和感受,用漫画语言来表达。教学难点:学习如何选材立意以及漫画表现手法等。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教 具:漫画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及作业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引入:

欣赏学生自画漫画像的优秀作品

三、讲授新课:

1.漫画:漫画是一种来自于生活的艺术,漫画家在生活中观察体味,寻找要表现的内容,并以幽默、夸张、寓意、讽刺等手法进行表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漫画作品朴实、生动而富有智慧,能使大家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2.漫画的表现手法:(通过分析作品讲解)

漫画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引人发笑,而产生趣味性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漫画中使用了夸张、比喻、象征、相似、对比、巧合、颠倒、移植等多种表现手法。

“夸张”是漫画最常用的手法。夸张的范围很广。放大、缩小、加以变形等都是夸张。形象可以夸张:如大头小身子;内容可以夸张:如为了表示钓鱼时间长,渔竿与河岸之间竟结了蜘蛛网。夸张的目的是要突出作者的主要意图和事物的基本特征,使画面更加鲜明强烈。

“比喻”也是漫画中常用的手法,可以把姑娘比做鲜花,把贪污犯比做老虎,小偷比做耗子。比喻的要点是要抓住本体与喻体二者间的相似点,在喻体的选择上要确切、合适,如把贪污犯比做小猫就不太确切了,而把大吃大喝的人比做蝗虫就很确切而且引人重视。

“象征”不同于比喻,它不是利用相似,往往是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或本质的相关,例如火炬象征真理,白鸽象征和平,用骷髅、十字架象征死亡。

“相似”是漫画中经常出现的可笑情景。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物,所以一旦发现类似同样的事物就会感到奇特有趣。比如一个学生沉思时举起的铅笔和两个圆圆的大眼镜和100分恰巧相似,而一个人抽烟吐出的烟圈和绞索有相似之处,则更加深化了主题。

“对比”与相似正好相反,对比是抓住事物相对的性质,如大与小,正与反,黑与白等对比。如农民拿着油灯,为装电灯的工人照亮,题目叫《迎新》,巧用了新旧对比,意味深长。

“巧合”无巧不成书,生活中常有碰巧、凑巧的事情,如能将巧事组织好,也能造成幽默。例如,一根毛的牙刷碰上了只剩一颗牙的主人。

3.漫画的选材

漫画的选材是非常重要的,选材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选材,表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从周围的人与事中寻找创作素材。并不是每天见到的各种生活现象都可以入画,这要求漫画者具备敏锐的目光去摄取所需,摘取生活各个领域中你觉得有意义、有启迪性和有趣味性的素材。例如自己决定写一部书,写了好多决心书,最后把一年的“决心书”装订成书。使学生体会漫画创作来源于生活,一句俏皮话,一个有趣的镜头,一件有争议的小事,或是自己的一个联想等都可以作为漫画素材,只有平时认真的观察与留心周围的事物才会觉得有可创作的内容。4.漫画的立意:

如何立意:立意的“意”是指我们对于要表现的素材分析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主题思想,也就是确定这幅漫画的主题,到底要表达什么,是想讽刺还是赞扬,是给人以某种思索,还是给人一种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主题鲜明。立意一要正确,二要明确,三要深刻。有的漫画让人看了半天看不懂,主要问题就是立意不清楚,作者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弄明白到底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怎么能让别人明白呢?这点在创作一幅画之前,自己一定要明确。把“意”立明,下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造型、构图、色彩等都是为了要表现这个“意”。

在漫画中,文字占着相当重要的位置。从画面上看,它可以在人与物身上注字,可由人嘴里冒出语言,此外画面上可以外加注释、对话等等。而漫画的标题更有点睛的作用,是作品整个构思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滥用或白用。当然,也有不少漫画不设标题,只写“无题”,如果画面已经把意思表达清楚了,不设题目反倒含蓄幽默,给读者留有思索余地。

5.模仿尝试。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图片或漫画书,模仿喜爱的漫画形象,感受漫画、激发兴趣。

(2)观察、思考:你的漫画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小结:漫画的形象夸张、幽默,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受)(3)你能用漫画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感觉吗? 试试。(害怕、开心等;人物的五官、动作等;也可以试画动物。)(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6.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某君到此一游》: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 《错位》: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小结:独幅漫画)

四、学生尝试创作。

1.讨论创作内容。

(1)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3)自由创作或改编创作。2.作业要求:

(1)贴近生活、主题鲜明、构思巧妙;(2)合理选择表现形式,恰当运用表现手法;(3)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感。

五、辅导学生

1.选取自己熟悉的主题进行构思。

2.表现形式和表现工具不限,独幅、多幅均可;铅笔、钢笔、水彩笔、国画用具等均可。

3.画面尽可能简洁明快。

六、作业展示。

七、课堂小结。

八、课后拓展:找一些漫画作品欣赏。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漫画与生活》这一课中,同学们画了许多有趣的作品。大部分的同学的作品是独幅的。那什么是独幅漫画呢?

二、讲解构思。

1.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讲解:只有一幅放映生活的漫画。2.那么,我们还可以用多幅漫画来放映同一个生活现象。这又叫什么呢?(小结:系列漫画、多幅漫画、连环画)

3.你能用多幅漫画来放映现实生活,并组成一个系列吗? 试试。(同一主题;事物起因、后果;设想等)

4.交流、说说,这样表现突出了形象什么特点?

三、欣赏内容特征明显的漫画。

《踢雪球》:漫画表达的意思?幽默之处?作者想表现什么意图?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来表现?(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尝试创作。

1.讨论创作内容。

在欣赏漫画的时候大家讲了这么多有趣的有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找出一些创作的素材吗?

2.互相交流、启发用漫画来表现生活 3.自由创作或改编创作。

五、作业展示。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3课

漫画与生活

从篇幅上分:独幅、连环漫画、长篇连环漫画

表现手法:幽默、夸张、寓意、讽刺„„

组成部分:漫画

篇6: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以“火攻”为切入口,以说“计策”为主手段,引领学生关注琢磨课文语言,于语言的体会中感受人物的智慧,故事的魅力,表达的方式,从中激发学生阅读历史类故事的趣味.

教学目标:

1、通过就词解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重点字词.

2、通过概括文意、概说计策,学会简练复述文本的方法.

3、通过重点语句的体会,感受三国人物的鲜活形象,从中受到人文熏陶.

4、通过深层质疑,引导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程预设:

一、揭题导入(包括课前)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谈三国故事(重在学情的了解,便于学习的调整)

3.引《赤壁之战》

解赤壁:赤壁,山名.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赤壁山险峻而又雄伟,临江是拔空昂立的崖头,犹如战马扬蹄,踏破万顷烟波,石壁西侧镌刻着的“赤壁”二字,相传为东吴大将周瑜所书,力盖千钧.

说题意:

(要求说得清楚简要)

二、初读感知

1.放声读文,了解大意.

2.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重在不懂的字词;不太常见的词句.)

反馈:

1.字词:顺学字词

划词,读词,有没有不懂的?

调兵遣将(遣的字形?谁?驻)丢盔弃甲(谁?逃)

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不计其数

无心应战

率领抵挡计策缆绳

(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理解词语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字典、参考的等现成的答案.)

2.内容

自由概括;

围绕标题概括;

围绕标题完整概括.

(培养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

三、深究火攻

1.为什么火攻是个好主意?(以此带动全文的学习)

自由发表

黄盖的话:

读好黄盖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胸有成竹地

诚心诚意地

恭恭敬敬地

得意洋洋地?

读懂黄盖的话:黄盖的话道理何在?

为什么相持没好处?

只要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

联系前文

2.赤壁之战火攻打败曹操,还有一步很重要的是什么?

黄盖的假降信

说东吴兵少……说后面为什么没用冒号?

黄盖会怎么说?

3.黄盖的计策:说了一遍?非常满意——妙计!

黄盖会怎么说?

说清要点.

自由准备:

做上记号:哪些地方必须说清楚的?

自由练说:

同桌互说:一说一听,提出意见.(分角色)

推荐示范

集体评议:清楚,简练

4.计策妙不妙?析原因,探性格.

读文中语句,验证体会.

为什么3万打败了80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黄盖的足智多谋

曹操的狂妄自大、骄傲心态

5.为什么不写清妙计?只用了四个字:说了一遍?

写法:不重复、留下悬念,激发兴趣.小说作者罗贯中

(以上各环节重在于文中相应语句的体会,朗读、感受,使学生具体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在说的过程中带动文本重点语段的学习,同时达成单元复述的重点训练.)

四、课外拓展

其实文中有好多问题的?

文中省略了很多情节.

课外阅读

故事交流

说故事

谈人物

背古诗

谚语、歇后语等等.

篇7: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文章开门见山就说明:“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接着就笔锋一转,写到“我”小时候是多么地“馋”,为下文做好铺垫。当时的小姑娘因为极度的饥饿而去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财主家的人”发现了,他手提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追赶着小姑娘。小姑娘因为恐惧,慌不择路地跳入了一条冰凉的河水,差点被河水呛死。“财主家的人”的人却在岸上发出“冷酷”的笑声。作者真切地写出了自己的饥饿、恐惧、无助和悲伤。特别是写“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的情景,更是委婉动人,令人心酸不已:夕阳西下,倦鸟归林,夜色降临,“我”却有家不敢回。作者以鸟儿归林,羊儿回圈反衬出小女孩的孤独寂寞,悲伤凄凉的心境。最后,文章开始用热烈的笔调描写自己在挖野菜的快乐坦然的心情。

揭题设疑后(我们从来没有渴望春天的荠菜这样一种感受,作者却对荠菜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交流后,选择学生感受最深、最难以忘怀的一幕(“我”因偷财主家的玉米棒而被追赶、=跳入冰冷的河中,挣扎爬上岸后,一人可怜的游荡在田野上)先学,然后再追述她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偷玉米棒,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无奈,她是迫不得已,实在是由于太饿的缘故。那么饿到怎样一种程度呢?进入第三环节--学习第二段,理解作者的“饿”。正因为作者饱尝了饥饿的折磨,她才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才那么“盼春天的荠菜”。于是,自然地进入第四段的学习,理解作者的“盼”。从情感发展来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自然,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篇8: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任务, 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单元后安排的“我的小笔头”, 一个学期共六次;一部分是平时的小练笔, 包括每篇阅读课文后的仿写、续写、改写等, 还包括课外的日记、摘抄等。下面笔者就每单元后“我的小笔头”的习作教学谈些认识和建议。

习作1, 写“我喜爱的地方”。“阅读链接”和“口语交际”中都涉及了家乡最美的地方, 这为学生习作作了必要的铺垫。例文《梦中的外婆家》也写出了外婆家的藤花书屋、淡红的花朵、大竹园……是那么美, 那么亲切,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美美地读一读例文, 亲切地感受这一切。这时, 教师再适时引导:喜爱才能写出美, 你最喜爱哪儿?然后,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 想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地方后, 再回忆那个地方怎么让你喜爱, 想清楚一个个细节, 一幅幅画面, 一个个情景, 然后及时转入书面写作。当学生有了初稿或写了一部分时, 可以再做一次简单交流, 教师把有表达特色的习作片段展示出来, 让大家比较、借鉴。比如:通过什么方法突出了景物特点?是通过对比, 借助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还是恰当引用?或是通过排比增强语势?教师用学生活生生的习作说明怎样作文, 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思路, 也给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范例。

习作2, 重点练习书信体写作。在根据例文明确书信写作的基础要求和了解书信的格式后, 进行有目的、有实际意义的写作实践。“你有什么心里话?有什么受感动的事?请写封信告诉亲人和朋友。”教师可以就“口语交际”中“我看课外兴趣班”的话题, 结合学生生活中上各种辅导班的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的感受、建议, 这样, 让学生有一种表达的需要, 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次习作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我手写我心, 说出心里话, 即使这种心里话有些偏差, 如厌恶学习之类的, 教师也不该“一棍子打死”, 堵塞学生表达的欲望, 教师正好可以此为契机, 疏导学生的这些想法, 寻求教育良方,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习作3, 写自己收藏、收集的经历和体会。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读导语中的排比句和省略句, 启发学生思路;也可以提前布置, 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周围的人有哪些收集或收藏;还可以让学生拿来一些实物介绍, 例如集邮册、标本、贴画等, 讲述收集与收藏的有关知识和趣事, 讲述这之中的苦辣酸甜, 在此基础上完成习作。

习作4, 由漫画编故事。这是继本单元文化主题“生命离不开绿色”之后, 关于环境保护的一幅漫画。教师应先跟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的内容, 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绿色”, 从而关爱自然, 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 继而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弄清图意, 展开想象, 创作故事。其中, 加强看图指导是重点,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观察图画, 不可写成千篇一律。习作完成后, 必须让学生的习作有更多的欣赏者, 让学生得到情感的满足, 这就要加强习作的交流、评改。教师可以组织小组交流, 可以让全班进行交流, 也可以是面批面改, 还可以是同学互批互改, 并且把优秀习作和对它的修改、评语, 都放在“习作园地”中展览。

习作5, 编故事。如果让你在海里投放一个“漂流瓶”, 你会在瓶子里放些什么?结果怎样?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习作练习, 学生乐于来写, 教师则用启发谈话帮助学生把思路打开, 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来写作。由于此类文章学生容易完成, 教学时可以限时来写, 要求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之后, 打好腹稿, 当堂完成, 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广泛性。

习作6, 要求写人。要想写出人物有意思的事,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习作范例, 看清提示, 突出本次习作的重点注意事项。在进行写前指导的同时, 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习作心理, 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并帮助学生做好材料的筛选, 以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此外, 评议要放在课内:一看是否切题, 选材是否突出“有意思”。二看内容是否具体, 是否运用了已学的习作知识, 如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等。也可以请文中所写的“当事人”来评议。最后, 学生根据大家的评议进行修改。学习修改也是本册习作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册教材在读写结合方面, 有些做得很好, 值得以后借鉴使用。如根据《海上的风》仿写自己喜爱的事物, 根据《地震中的父与子》续写对父亲的话, 根据《门前的小树死了》仿写调查报告, 写《龙卷风》后的小练笔, 为《准时的登陆表演》设计海报等。阅读与习作是密不可分的, 二者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 从而使学生做到“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篇9: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教学素材现实,贴近学生生活。(2)关注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3)掌握难度。现象中的周期规律都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发现的。

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体会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周期规律;第二部分是解决有周期规律的实际问题。每部分都安排了一道例题和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是配合两部分的教学。

【学情分析】

在学习的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已经初步形成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所以,学习本单元已有一定的探索规律基础和经验。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学生主动经历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学生经历和发现探索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计算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规则:男生为一队,女生为一队,比比看谁能快速真确地记住老师给你的信息,能记住的获胜。准备好了吗?开始!

男生:487

女生: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

女生:375375375

谁记住了?

男生:487536296452

女生:375375375375

男生: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

生:女生的数字有规律。

师:是的老师设计的游戏就是不公平的。女生一组是有规律的,男生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规律,我们掌握这种规律就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许多实际问题。

我们这节课就来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通过参与游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并初步感受周期规律,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学校马上要迎来60年校庆,为了迎接校庆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许多盆花、彩灯、彩旗。仔细观察(图略),从左边起,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

(生小组探究)

汇报探究结果:

a.师:来先看看盆花是按什么样顺序摆放的?

生:按一盆蓝花,一盆红花的顺序摆放的。

生:按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蓝花、红花这样的顺序摆放的。

生:蓝红两盆为一组,先蓝后红,一直这样摆下去。

(师相机提问:下一盆花是什么颜色?为什么?)

师:盆花是按蓝红、蓝红这样两盆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

b.让我们来看看彩灯的摆放。

生:按红、紫、绿,红、紫、绿3盏为一组的顺序摆放的,下一盏会是紫色吗?为什么?

生:不会,红色,每组中都是红紫绿的顺序排列的。

师:强调每组中的排列顺序都一样。

c.那彩旗呢?

四面为一组,红红黄黄的顺序一直排下去。

【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观察盆花、灯笼和彩旗的排列顺序,感知它们摆放的有序性,并能初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蓝色。

师:确定是蓝色,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动手将你的理由写下来。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

生:△○ △○ △○ △○ △○ △○ △○ △

你是用一一列举的方法,很好,这个一定是对的。

预设2:

1、3、5、7…单数  蓝花

2、4、6、8…双数  红花

你观察很认真,单双数的规律,那77盆呢?84盆呢?

预设3:

15÷2=7(组)……1(盆)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15盆2盆为一组,分为7组还余1盆,所以是蓝花。

师追问:15是表示什么?2、7和1呢?

师:为什么余1盆就一定是蓝花?

每组都一样,第八组第一盆和第一组的第一盆一样,是蓝花。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那种?

(生表态)

【设计意图:通过15盆是什么花,学生在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来解决问题】

3.照这样摆下去第38盏灯,39盏灯是什么灯?来试一试。(生动手)

38÷3=12(组)……2盏,应该是紫色。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3盏为一组,38盏12组余2盏,和第一组中第二盏一样。

那第39盏灯是什么颜色呢?

39÷3=13(组),应该是绿色。

这里没有余数你是怎么想的呢?

它是第13组的最后一个,和第一组的最后一个一样。

小结:有用前两种方法的吗?

一一列举太麻烦了,要是问第100盏,1000盏呢?还有人用一一列举吗?

看来这种方法是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解决38、39盏灯笼是什么颜色的实际问题中逐渐优化方法,形成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拓展练习

大家对今天的规律了解的怎么样?来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1.老师先摆了三枚棋子,你能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吗?

○○●

生:黑色,  21÷3=7(组)

《预设》生;不能判断,不能看出下一枚是什么,没有周期规律。

《预设》师:一定是黑色吗?

生:不一定,因为不能确定第四枚是什么颜色的,也许是黑色的也许是白色的。至少有这样的两组才能说它是有规律的。

是的,你能给它添上几枚让它出现规律吗?再来判断第21枚是什么颜色的棋子?

生○○●○○●……

○○●●○○●●……

……    ……

(生上台展示自己添加的规律,特别强调省略号的作用)

师: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棋子问题,学生进一步体会什么才是有规律,及在设计中更完整地认识周期规律,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2.知道了什么是周期规律,也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你来看看老师摆的这些棋子是周期规律吗?如果是你,知道第50个是什么颜色吗?

○○●○●●●○●●●○……

小组讨论。

反馈:是周期规律。

生1: ○○●  ○●●●  ○●●●  ○……

生2:○○  ●○●●  ●○●●  ●○……

师:是的,去除前面几个棋子,后面的棋子是周期规律。

四、全课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1.知道什么是周期规律。

2.知道发现规律时,要用动手画一画、数一数的办法找到规律,就能应用规律解决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分5个环节认识周期规律,即“五探”。“一探”通过男女生“比比谁记得住”的游戏,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找规律兴趣。“二探”通过情景图,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体验周期规律。“三探”你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吗?学生通过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解决问题。“四探”通过第38盏、第39盏是什么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方法,得到解决周期问题的一般方法。“五探”通过一组实践操作“摆棋子”再次探究并形成清晰完整的周期概念,按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周期规律。通过“五探”学生对周期问题形成清晰完整的认识,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会了画图、列举、计算等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根据实际情景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上一篇:2024英语综合C 阅读理解小抄下一篇:东北三省特色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