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2024-07-29

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共8篇)

篇1: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2006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评价审计要点

前 言

为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保障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安全,根据中国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指引》,提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科技风险内部和外部审计要点,以切实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战略性风险、操作风险、声誉和法律风险的管理

和控制,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审计机构应按评价审计要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并提供审计报告。

一、信息科技治理和组织结构

目的:确立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和相关权责,使董事会、独立的审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借助于真实业务数据和使用效果识别和明确信息系统操作的实施效果;在充分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服务供应各方的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强信息科技治理和组织结构。

(一)制度建设

1、信息科技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情况;

2.已发布实施的主要制度规章和管理办法; 3.管理制度规章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审批和修订流程.

(二)组织结构

1.信息科技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设置,其职能和工作机制;

2.长期和短期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审批和修订;

3.信息科技部门的设置、职责和相互关系,重点包括:系统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操作维护和系统安全;

4.专门的技术风险管理部门设置,其职责和工作机制;

5.技术风险审计部门或岗位设置,审计频率以及问题纠正机制情况:

6.信息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情况; 7.信息科技风险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培训情况。

二、信息安全管理

目的:充分考虑与信息科技系统相关的风险,维护金融业务的正常操作:保证被认可的用户能够通过科学高效的系统架构、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迅速地访问所需信息;确保数据和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和稳定性等。

(一)信息安全基本要求

l.信息安全工怍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划;

2.信息安全管理的流程、组织架构和职责分配;

3.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

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

5.信息安全的教育培训,包括法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

(二)逻辑访问的风险与控制

1.访问控制原则;

2.访问授权的授权与核准;

3.逻辑访问风险的定义、分类和应对措施;

4.访问控制软件的使用情况;

5.磁卡、钥匙和口令密码等重要身份凭证的管理。

(三)网络安全控制

1.内网的安全管理(Intranet的接入安全); 外网的安全管理(Internet和Extranet的接入安全);

3.加密技术应用和私钥的管理:

4.防火墙的设置、维护和管理: 5.入侵检测系统。

(四)环境的风险和控制 1.消防及防水设施: 2.不间断电源保护: 3.人员疏散计划和通道。

(五)物理访问的风险与控制 1.出入通道锁具的可靠性:

2.摄像监测设施、警报系统和警卫配备;

3.访客、外包服务人员、勤务人员出入管理规定; 4.入口数量控制;

5.计算机终端无人看管时的锁定; 6.敏感性设施及场所的标识隐匿; 7.文件柜的锁定和监控.

(六)软件的风险与控制 1.软件的病毒防护和管理; 2.软件的升级和补丁管理; 3.软件使用许可和授权管理。

三、信息科技项目开发和变更管理

目的: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效率,实现信息科技对主体业务发展的有效支持保证信息科技与企业战略的协调一致。

(一)项目开发管理

1.项目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包括:项目的审批流程,参与部门的职责划分、时间进度和财务预算管理、质量检测、风险评估等;

2.项目周期管理的涵盖范围,包括:立项、可行性分析、制定需求、方案设计、程序开发.系统测试、系统验收、使用培训、实施操作和维护等; 3.开发环境、测试环境、生产环境严格分离情况;

4.外部技术资源(包括软件、硬件、服务等)管理,包括申请、测评、购买(合同)、使用等。

(二)项目变更管理

1.变更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

2.变更管理的审批授权机制和工作流程: 3.变更管理的登记、备案和存档;

(三)项目资料文档管理体系

1.项目资料文档的管理职责;

2.资料文档的起草和审批职责;

3.资料文档格式标准化规范:

4.程序资料文档的完整保存:程序设计和代码标准、程序描述程序设计资料、代码清单、源代码命名规则、系统操作指南等;

5.项目资科文档的完整保存:项目需求、可行性分析、阶段实施记录(启动、计划、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后评价等)。

(四)系统设计开发外包缺陷风险管理

1.代码检查;

2.文档管理(包括:功能规则说明书,系统设计规则说明书,操作运行手册); 3.技术传送.

四、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管理

目的:保证当前和规划的信息科技营运体系能够充分满足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围绕战略目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系统设备和管理资料,建立并完善适当的内部控制环境,并依照规范程序有效识别、测量、控制和化解操作风险。

(一)信息系统运行体系建设情况

1.信息系统运行体系的组织架构;

2.信息系统运行体系的总体规划、管理办法、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运行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管理细则;

3.对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持续性或阶段性监测:响应时间和处理量、系统承载能力、任务处理失败的次数、比例、类型和原因、系统使用的峰值和均值,系统使用趋向和容量等。

(二)操作环境控制和预防性维护情况

1.信息科技资产清单登记,包括计算机设备(供贷商和型号)、网络组件、应用和系统软件(品名、发布日期和版本号)、应用处理模式(实时处理、批赴理和延时处理);

2.对信息系统性能和容量的管理: 制定反映各类连接物理位置和交互关系的系统图和拓扑图;

4.信息系统环境控制和预防性维护应对方案,包括:不间断电源、不间断网络通信、物理环境适宜度控制(温度、灰尘.湿度等)、计算机连线、消防、防渗水、内部和服务商日常预防性维护的管理等。

(三)生产变更管理

l.变更管理的主要准则和规章制度:

2.变更管理的审批授权机制和工作流程:

3.变更管理的登记、备案和存档;

4.非计划性紧急变更的实施方案、备份和恢复。

(四).信息科技操作风险控制措施

1.信息系统操作风险控制机制和流程;

2.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对所有敏感性岗位人员的持续性背景检查,充分的职责分离和岗位轮换,有效避免人员过度流失的政策.有效的岗位职权中止规定;

3.信息资料档案管理:对信息输出文件的控制和管理(电子和纸质文档的调阅、打印、复制、存放、销毁等)。信息文件的传输管理(网络隔离、加密技术的应用).存储介质废弃和处理,内容的备份和恢复等。

(五)日志管理

1.对网络设备、防火墙、主机、数据库等系统产生的日志.实现100%的采集; 2.对采集的日志设定的保存期限; 3.日志资料的安全保护和调阅管理制度; 4.日志监控和管理的岗位和人员设置情况。

五、业务持续性规划

目的:制定并不断完善书面的信息科技系统风险应急处理方案,使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涵盖整个机构的信息科技系统的管理、维护、重启、恢复等各环节。

(一)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业务持续性规划中的职责和工作机制 1.规划与业务发展策略的一致性;

2.资源和专业人员的配备情况; 管理体系架构和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情况; 4.商业保险的使用和覆盖情况;

(二).业务持续性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1.业务持续性规划的涵盖范围;

2.预测性的业务影响分析机制;

3.业务恢复的组织机构和应对措施;

4.业务持续性规划中涉及的各类文档和资料管理。

(三)备份中心的管理与操作 备份中心的建设、配置、组织机构和操作机制;

2.备份中心的使用状况: 3.备份中心的检测、维护和更新。

(四)业务持续性规划的测试和维护

1.对业务持续性规划的定期或不定期测试,包括:测试范围、频率、对测试结果的评估分析等:

2.对业务持续性规划的周期性维护更新,包括:规范的更新机制,各类文档资料的调整和更替,以及对外包服务商的相应调整。

篇2: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一、考评原则

对年度内发生非自查发现重大、恶性案件的被考评机构实行“一票否决制”,其考评结果为不满意。案件是否为重大、恶性,由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进行认定;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认为难以判定的,向案发法人机构对口的银监会机构监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机构监管部门牵头,会同案件稽查部门、案发机构属地银监局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共同认定。

对于其他被考评机构,通过对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工作质量、内审稽核工作力度、内控执行力建设和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评价其年度的案件防控工作水平。综合考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

二、考评标准

(一)考评要素

1.案件防控工作组织;通过评价对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人员配置、制度及工作机制建设来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组织情况。

被考评机构是否把案件防控工作视作经营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行的重点工作进行规划、安排;是否把案件防控的责任以及激励、问责纳入制度管理,制定或修订出科学、实际、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是否在年度的工作部署、指标考核、激励与惩 的安排中体现了案件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

是否制定了要求明确、切实可行、便于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的案件防控工作规划和目标,并在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之间细化量化、分解实施;是否建立了案件防控工作的机制和体系,以及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保障体系,且配备了与任务、职责、目标相匹配的人员,并对有关资源进行有效地协调和组织,保证年度案件防控工作顺利进行。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没有建立案件防控工作定人定岗定责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体系,则案件防控工作组织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防控工作组织予以评价。

2.案件防控工作质量;通过评价在案件调查与处置、案件(风险)信息报送、案件防控主动方面的工作情况来考核年度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案件防控工作质量。

在案件处置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循有关程序要求,做到行动迅速、部署有力、报告真实、问责严肃坚决、风险整改彻底;是否建立起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督促、监督体系,以及完善的案件防控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来主动提高案件防控工作的质量;是否能从组织、人员、制度等各方面保障案件(风险)信息报送的迅速、准确和全面、杜绝瞒报、迟报、错报或错误确定案件性质等情形的发生;年度内案件防控工作是否达到控制案件风险的效果,有效地堵截新案、挖掘出旧案、杜绝隐患,并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发生严重瞒报案件的情况,或出现公安部门、审计部门已经上门办案而被考评机构仍未向监管部门报送的情况,或在案件处置工作中发生严重问题,则案件防控工作质量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防控工作质量予以评价。

3.内审稽核工作力度;通过评价内审稽核队伍及工作机制建设、内审稽核工作力度来考核内审稽核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年度内是否不断致力于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独立的稽核组织体系和规章制度,加强工作队伍素质建设;是否支持稽核部门独立且有效地先使监督检查职能、督促行内各部门或分支机构认真履行职责;内审稽核部门是否根据案件防控工作情况、工作重点和监管部门的有关案件防控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年度稽核规划、稽核重点和稽核方案,是否对重点风险领域内控制执行情况保持一定频率的全覆盖检查,以及对年度重点防控领域进行突击检查;年度内是否加强了对高案件风险份支机构、业务环节、岗位人员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度;经由稽核部门发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延伸检查,彻查风险、及时整改,明确提出责任处理意见。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发生经由内审稽核检查但款发现的风险点引发案件的情况,则内审稽核工作力度单项考评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内审稽核工作力度予以评价。

4.内控执行力建设: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加强内控执行力、提高内控水平的工作力度和成效,以及内控在案件防控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是否对各项业务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政策、制度和程序,并保证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覆盖到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所有风险点;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来规范各项业务操作、加强高级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行为监督、强化重点业务风险的管控;是否通过对内控的实效性进行检查、对案件风险进行排查,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事项进行检查等方式确保各项制度在各部门、各级机构得到贯彻执行,有效发挥化解案件风险的作用。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考评机构年度内存在严重的内控失效导致案件发生的情形,则内控执行力建设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

评价人参考以上要互对内控执行力建设予以评价。

5.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考核对案件问责制度和整改要求的执行力度。

能否建立完善的案件问责执行工作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追究标准、责任追究具体内容,并建立完善的案件责任评价和责任追究程序;能否确保案件责任落实在具体岗位,并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能否严格落实“上追两级”、“双线问

责”等责任追究制度,对银行业案件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对机构内存在的违规行为责任人,能否主动按照“上追两级”、“双线问责”的原则实施处罚;能否根据暴露出的案件风险情况,及时、全面、细致地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效果作为对各部门和分支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之后各项检查的重点。

针对此单项考评设置“一票否决”内容,如果被评机构年度内在发生案件、进行风险排查之后,仍然发生同类同质案件,则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项考评结果为不合格(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一票否决”考评以其省级分支机构为考评对象实施;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以机构法人为考评对象实施。)、评价人参考以上要素对案件责任追究与整改予以评价。

(二)评定标准

篇3: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物流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一个专业领域, 以物融资是它的重要特征。企业可以以货物进行质押, 向银行申请贷款, 银行在审核企业财务状况、运营能力、货物价值等之后, 符合条件将向融资企业发放贷款。在物流金融中涉及到三个主体:银行、融资企业和物流企业。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提供的货物质押监管业务, 为融资企业提供服务。物流金融可以使银行获得新的高利润来源, 扩大贷款规模降低信贷风险, 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还需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部分金融服务, 而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 生产运营的资金压力较大, 物流金融可以盘活企业暂时闲置的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资金占用, 优化企业资源。

2 典型物流金融流程及角色分担

物流金融形式较多, 本文以常见的质押监管业务为例, 来谈谈其流程以及三方的角色分担。

在办理质押监管业务之前, 物流企业、银行和融资企业需共同签署三方协议, 物流企业作为连接银行和融资企业的中间桥梁, 与银行、融资企业均为委托代理关系, 为银行提供监管货物的状态信息, 融资企业将货物存放于物流企业仓库中, 两者同时也形成仓储业务关系。

3 物流企业风险控制

银行作为贷款的发放方, 无法承担货物的监管职能, 只能将相关业务委托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成为银行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变量之一。风险控制按照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①申请贷款;②将货物移交给仓库;③依约提供相关货物信息;④审核后发放贷款;⑤偿还贷款;⑥通知解冻货物;⑦返还货物

3.1 事前风险控制

事前风险控制即物流企业作为监管平台的准入条件, 应对物流企业进行评级。具体指标应该包括:

在客户违约的情况下, 银行需对抵质押物进行折价处理, 如进行拍卖、变卖等。货物的处置往往需要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 如遇上货物价格下跌等问题, 银行将会遭受额外的损失。大型物流企业往往服务的客户较多, 掌握了相关货物的信息, 可以为银行的货物变现提供帮助。因此在经营能力中将货物变现能力也作为了重要的控制指标。合作意愿一方面是指物流企业的开展物流金融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是指物流企业为赢得业务能采取的技术投入, 如银行和物流企业信息端口的对接, 信息的传递频率等。

3.2 事中风险控制

根据物流企业所承接的业务不同, 事中风险控制事项会有所区分。一般而言, 如物流企业直接使用自己的仓库来储存融资企业的货物, 由于物流企业已经建立有自己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 管理相对容易。若是输出监管, 出入库、移库等都需要第三方的配合, 因此相对复杂。下面谈谈货物从入库开始出库完成, 物流企业涉及的事务。

出入库的情况包括价值和品质的核定, 物流企业应遵循合同的约定, 严格把控货物的入库状态, 出具货物状态报告。在动态质押监管的情况下, 货主企业为保障自身的生产需求, 须根据生产进度对货物进行更换, 物流企业需控制货物的总值在银行核定的最低价值以上。当货物价值接近预警线时, 需及时与银行沟通, 防止违约事件的发生。另外作为风险变量之一的物流企业, 银行还应对融资企业的业务量及业务额在物流企业整体业务中所占比重进行核定, 防止物流企业因融资企业的业务比重过高而为该企业提供一些违法便利, 甚至联合欺诈的情况,

3.3 事后风险控制

在货物监管期内, 银行会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核库, 但日常的管理依赖于物流企业。因此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因此在每一笔业务完成后, 银行须对业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指标评分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找出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另一方面也可作为银行内部对物流企业评级的依据, 依此作为物流企业开展单笔业务价值核定的依据。

4 总结

物流金融业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风险。本文主要针对质押监管业务提出的简要风险指标及注意事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对其进行细化, 使其更具操作性。

摘要:物流企业作为连接商业银行和融资企业的中间桥梁, 一方面可以协助银行履行货物的监管职责, 另一方面如控制不好物流企业可能会成为一个新的风险源。介绍了物流金融概念、作用以及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主要职责的基础上, 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探讨了物流企业风险指标建立问题, 希望能有所借鉴。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企业,风险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与金融的融合创新[J].中国邮政, 2008, 16 (1) :13.

[2]立金银行培训中心.供应链融资、货权融资培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0:12-36.

[3]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C].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 2005:3-6.

[4]立金银行培训中心.中小企业授信方案培训[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1:1-9.

[5]李毅学, 汪寿阳, 冯耕中.一个新的学科方向——物流金融的实践发展与理论综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0, 30 (1) :1-13.

[6]于萍, 徐渝, 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 2008, (13) :173-177.

篇4: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综合评价由人民银行相关业务部门按照非现场监管考核评价与现场检查考核评价向结合的原则,对各银行机构的各项业务进行年度综合考核评价,并得出各分项业务的年度总评得分,然后再根据评分权重对各分项业务的年度总评得分进行加强平均,得出各银行业机构的年度综合评价得分,每年评定一次,评定结果通报全市。

近年来,该行认真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围绕人民银行综合评价所包含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统计、征信管理、货币发行、支付结算、反洗钱、国库管理、金融科技、外汇管理等十个分项业务内容,坚持稳健和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在加快业务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各项工作持续健康推进,经营效益稳步提升,2014年工行系统内经营绩效考评进入全省前三,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进入全国百强的二级分行。

篇5: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修订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科学评估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坚持依法合规,加强内部自律,有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切实维护银行业消费者(以下简称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对象为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向自然人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第三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实施主体是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原则。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及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考核标准,通过考核评价形成督促与激励。第五条 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政策与工作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级监管机构开展综合监管评级、配臵监管资源和采取监管措施的重要参考内容。

第二章 考核评价要素、总体得分及等级划分

第六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共5项,包括: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执行是否有可靠保障、工作开展是否有效、内部考核与管理是否得当和重点问题是否发生。

第七条 各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均下设若干考核评价指标。

第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要素权重总和为100%。

第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计分流程包括:指标得分统计、要素得分统计和总体得分统计。

(一)指标得分统计。针对每一考核评价要素中的不同考核评价指标的打分按照评分原则进行。评价指标的基准得分为0分,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了监管机构提出的监管要求。在此基础上,未达到相应标准的按照评分原则扣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按照评分原则适当加分。

(二)要素得分统计。每一考核评价要素得分为该要素下不同考核评价指标得分之和。

(三)总体得分统计。考核评价的基准总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将各个考核评价要素的得分加总,最后得出考核评价的总体得分。

考核评价的最小计分单位为0.5分。

第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共分为4个等级。其中,得分在90分(含)以上者为一级;得分在[75,90)区间者为二级,其中,得分在[85,90)区间者为二A,得分在[80,85)区间者为二B,得分在[75,80)区间者为二C;得分在[60,75)区间者为三级,其中,得分在[70,75)区间者为三A,得分在[65,70)区间者为三B,得分在[60,65)区间者为三C;得分在 60分以下者为四级。

如果第五项考核评价要素“重点问题是否发生”中有任何一项考核评价指标的分数被全部扣除,则该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考核评价结果不得评为一级。

第十一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的含义: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相匹配,且有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制度的执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得力,在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有效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注意查找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妥善加以解决或改进。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建设与本机构组织架构、经营规模和业务性质等基 本匹配,且体制机制与制度执行不相冲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总体符合要求,能够在大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一些弱点,需要引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意,进行必要改进。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难以有效推动制度执行,在部分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中落实消费者保护理念不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与欠缺,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弥补工作缺陷等。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体系不健全,在许多经营管理和业务环节都无法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理念,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可能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上存在系统性缺陷,若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能及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建设,有效提升制度执行力,全面减少或杜绝工作失误,则可能酿成重大声誉风险,影响自身健康发展。

第三章 考核评价职责分工

第十二条 银监会负责组织、督导全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并对其直接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第十三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按照属地监管原则,对其监管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考核评价,并参照本办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设立且符合考评对象标准的一级分支机构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考核评价工作。

此外,省级派出机构可根据工作实际自行确定辖内其他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的范围和频次。

第十四条 银监会各级派出机构完成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辖内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之后,应当将相关考核结果报送(抄送)其法人监管机构。法人监管机构在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应重点考核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制度体系建设及其对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情况,并在考核评价工作中计算分支机构考核评价权重,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完整。

法人监管机构应将考核评价结果逐级报送上级监管机构。

第十五条 银监会及各级派出机构应当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开展。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由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牵头,成员应当包括同级机构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

第十六条 各级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负责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专业指导和督促核查。包括但不限于:负责对日常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过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协调 其他部门牵头组织成立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对辖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进行总结和后评估;整理、保管考核评价档案;对下辖派出机构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十七条 同级机构监管职能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配合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负责收集所监管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信息;视情况派员参与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考核评价;根据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第四章 考核评价操作流程

第十八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流程包括:机构自评、信息收集、评价实施、结果通报、异议复核、档案归集等。

第十九条 机构自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梳理,准确、全面、客观地作出自我评估,并提供自评估所依据的相关证明资料。自评估应包含对所管辖的分支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管理情况,及其下辖分支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的总体情况。

第二十条 信息收集。

(一)收集基本信息。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考核评价的准备阶段,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应当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日常监管过程中掌握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以及市场准入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掌握的相关报告以及投诉统计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制度规定、组织框架和工作流程说明、工作总结或报告、董(理)事会、高管层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会议纪要、内外部审计报告、内部考评报告、关于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满意度信息、重大突发事件报告、负面舆情信息、诉讼或仲裁信息、向社会公众披露的信息等。

(二)筛选、分析和深入收集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收集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应当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初步分析,确定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以通过与非现场监管人员、现场检查人员、准入监管人员、其他功能监管职能部门人员以及外部审计人员举行会谈等途径,进一步收集信息,以求全面准确掌握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所需的各类信息。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评估结果进行现场核查。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提供却不愿或无法提供的信息或证据,且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应当视为不利信息或证据。

第二十一条 评价实施。

(一)综合分析。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应对收集到的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进行全面、客观分析。

(二)确定考核评价结果。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根据评分原则考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每一考核评价指标时,应当做到客观公正、细致深入,认真填写考评底稿,确定考评结果。

法人监管机构应综合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将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的平均值按照40%的比重加权,计入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

考核评价工作委员会在对一级分支机构进行考核评价时,可根据工作需要征求辖内派出机构对二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情况。

第二十二条 通报考评结果。在考核评价结束后,监管机构应及时将考核评价结果通报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

法人监管机构在通报法人考评结果的同时,应以附表形式将该机构各一级分支机构考评得分情况一并通报。

第二十三条 异议复核程序。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接到通报后,如果对考核评价结果持有异议,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同时提供新的信息或证据,支持对考核评价结论进行准确合理的调整或修正。

监管机构可以结合重新提供的信息或证据进行再次审定,除非确有重要信息遗漏或者考核评价人员重大判断失 误,原则上不对原来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调整。

第二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在考核评价结果送达后30个工作日内向做出评价的监管机构提交整改报告,针对自身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第二十五条 监管机构负责对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并对整改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验证。被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整改落实情况将做为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点考核内容。

第二十六条 考核评价档案归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束后,各级监管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做好考核评价信息、考核评价工作底稿、针对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等相关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各级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的后评估,指导纠正考核评价中可能存在的有关问题。

第五章 考核评价结果及运用

第二十八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结果,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后续监管措施。

(一)考核评价结果为一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在行业内部处于领先水平,监管机构一般 不需对其采取特殊的监管措施。

(二)考核评价结果为二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正常。但是,监管机构应当对其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给予必要关注。

(三)考核评价结果为三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需要改进。为此,监管机构除应当对其薄弱环节加强关注之外,还应当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发出风险提示,必要时选择恰当方式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进行通报。

(四)考核评价结果为四级,表明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对其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缺陷进行全面修补。监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对于整改措施不得力或到期仍无明显整改效果的,监管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对其采取暂停部分业务、停止批准开办新业务等监管措施。

第二十九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同时应抄送同级监管部门,考核评价结果应作为监管评级、监管规划及监管资源配臵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工作结束后,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部门应当结合考核评价总体结果以及各个单项要素、指标得分,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积极查找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并相应制定工作规划。

第三十一条 银监会及省级派出机构可以根据工作实 际,对考核评价整体情况进行全辖通报,表扬先进、鞭策不足,提升监管工作效能。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当年新开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不作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考核评价对象。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包括持牌的信用卡中心。

第三十四条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每年进行1次,周期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考核评价工作原则上应当于次年3月31日前完成。

(二)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参考《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分支机构评分原则简表》结合进行。

(三)省级派出机构应当于次年3月10日前,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银监会承担监管主体责任的外资银行的一级分支机构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银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四)省级派出机构间可以就地方性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异地设立的一级分支机构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合作协商,商定分支机构考核评价结果报送的相关事项。

(五)省级派出机构自行安排选定辖内合作金融机构(省级除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考核范围、考核频率以及考核截止时间。

(六)针对外国银行分行管理行及单一分行的考核评价比照外资法人银行执行。

(七)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应参考本办法相关内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并组织协调下属各农商银行、县(区)联社开展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五条 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交有关考核评价信息和证据时故意隐瞒或弄虚作假的,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根据其情节和性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关条款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银行业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评分原则

篇6: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对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金融法律法规规章及各项政策措施在辖区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辖区金融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机构综合评价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含国家外汇管理局山东省分局,下同)依据法定管理职责,对山东省辖内金融机构执行有关金融法律法规规章和人民银行政策措施、管理规定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确定评价等级,并分级采取相应管理和服务措施。

第三条 综合评价基本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非现场管理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三)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分项评价和综合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五)分级管辖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山东省辖内依法设立的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具有省级管辖权的金融机构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评价,根据需要可授权机构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评价。市级、县(市)级金融机构由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负责

- 1 -

评价。

本办法生效后新设立的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自动进入综合评价范围。

第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成立由行长任组长,相关行级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东省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综合评价领导小组”),综合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法律事务处。

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负责按照管理职责,开展日常登记和评价,组织实施分项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评价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初审分项评价得分情况,提出综合评价等级建议,向综合评价领导小组报告。综合评价领导小组负责综合评价的领导和指导,对评价结果进行审定,研究决定重要事项。

第六条 综合评价工作按年度进行,评价周期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具体评价工作在次年一季度完成。

第二章 评价内容及标准

第七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内容: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统计、支付结算、国库管理、信息科技、人民币管理、征信管理、反洗钱、人民币跨境管理、外汇管理。综合评价满分按130分设臵。

银行业金融机构具体评价内容、标准见附表,各评价分项平均赋予权重。

第八条

证券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内容:货币信贷、- 2 - 金融稳定、反洗钱、外汇管理。综合评价满分按100分设臵。

证券业金融机构具体评价内容、标准见附表,评价分项各占20%。第九条 保险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内容:金融稳定、反洗钱、外汇管理。综合评价满分按100分设臵。

保险业金融机构具体评价内容、标准见附表,评价分项各占25%。

第三章 评价程序与方法

第十条 各被评价金融机构应于每个评价年度次年的1月底前,向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报送自评表,作为人民银行实施评价的参考依据;人民银行各职能部门于次年的2月底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分项评价结果。

第十一条 综合评价对各评价分项设立相同的权重,每个分项按百分制折算,评价实得分由各职能部门按评价标准计分,评价应得分为各分项评价实得分乘以其分项权重,综合评价得分为各分项评价应得分之和。

第十二条 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综合评价等级分A、B、C三级,等级划分标准为:按照评价得分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原则上“A级”占机构总数的20%、“B级”占机构总数的70%、“C级”占机构总数的10%。

证券业金融机构评价等级综合各职能部门的评价结果确定。第十三条 综合评价采用分项评价、综合评定的方式。

(一)职能部门分项评价。各有关职能部门按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评价管理制度,根据《山东省金融机构综合评价表》(见附表)的内容,设立日常管理台账,定期对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工作情

- 3 -

况进行量化评估,并作为综合评价评分的依据。同时,按照上级行规定和业务需要依法定期或不定期对金融机构进行现场检查,年底依据日常评估并结合现场检查情况,确定各金融机构分项评价分值。

(二)综合评价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分项评价情况,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初步的综合得分,提出综合评价等次建议。

(三)综合评价领导小组对金融机构综合得分情况及有关事项进行审定,确定综合评价等次建议和分类管理措施。

第十四条 在审定综合评价等次时,如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该金融机构列为“C级”:

(1)贯彻执行中央银行政策严重失误、执行不力,给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不利影响的;

(2)在金融风险突发事件处臵中措施不力、处臵不当,发生挤兑或其他群体性事件,对辖区金融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

(3)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的;(4)因管理不善,处臵不当,导致与人民银行相关的重要业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瘫痪,造成恶劣影响或重大资金损失的;

(5)拒绝、阻碍人民银行执法检查,或对人民银行执法检查发现并责令整改的问题拒不整改的;

(6)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参与金融犯罪或辖内各级分支机构发生重大金融经济案件的。

第四章 评价结果反馈与运用

第十五条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于每年一季度,对银行业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上一年度的综合评价情况进行反馈和通报,- 4 - 并视情况向其上级管辖机构通报。

第十六条 依据综合评价等级结果,分级采取措施:

(一)对综合评价等级为“A级”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将免予对其进行综合执法检查;在信贷政策、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外汇管理等方面采取便利化措施;在全省通报表彰并抄报该金融机构的上级管辖机构。

(二)对综合评价等级为“B级”的金融机构:实施正常化管理与服务,减少现场检查频率;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对综合评价等级为“C级”的金融机构:约见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谈话,指出存在问题,限期整改;评价结果作为重要的监管依据,将其列为下一年度综合执法检查的重点对象,增加现场检查的频率;对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出现重大责任事件的,依法限制或暂停其办理人民银行审核批准的金融业务,并给予行政处罚;将评价结果反馈该金融机构的上级管辖机构,并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该机构领导层管理,调整高管人员。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人民银行(山东省)各市中心支行、分行营业管理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篇7: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

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

银监发〔2011〕22号

各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物价局,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

为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同时,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决定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从2011年7月1日起,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人民币个人账户的以下服务收费:

(一)本行个人储蓄账户的开户手续费和销户手续费;

(二)本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开户手续费和销户手续费;

(三)同城本行存款、取款和转账手续费(贷记卡账户除外)

“同城”范围不应小于地级市行政区划,同一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列入同城范畴。

(四)密码修改手续费和密码重置手续费;

(五)通过本行柜台、ATM机具、电子银行等提供的境内本行查询服务收费;

(六)存折开户工本费、存折销户工本费、存折更换工本费;

(七)已签约开立的代发工资账户、退休金账户、低保账户、医保账户、失业保险账户、住房公积金账户的年费和账户管理费(含小额账户管理费);

(八)向救灾专用账户捐款的跨行转账手续费、电子汇划费、邮费和电报费;

(九)以电子方式提供12个月内(含)本行对账单的收费;

(十)以纸质方式提供本行当月对账单的收费(至少每月一次),部分金融消费者单独定制的特定对账单除外;

(十一)以纸质方式提供12个月内(含)本行对账单的收费(至少每年一次),部分金融消费者单独定制的特定对账单除外。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未经客户以书面、客户服务中心电话录音或电子签名方式单独授权,不得对客户强制收取短信服务费。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代理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其他机构的收费,应在办理业务前,明确告知客户,尊重客户对相关服务的自主选择权。

四、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实际情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

平。

五、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出统一部署,抓紧开展相关制度、流程、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和账户标记的调整和调试工作,做好应急预案和柜台人员解释口径的准备工作,保障各项业务安全、稳定和持续运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督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各项规定。各地银监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遇特殊情况及时向银监会、人民银行和发展改革委报告。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篇8:银行业金融机构评价

国内对银行效率的研究起步较晚, 最早的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或对财务指标的考察, 近几年已开始采用定量分析, 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的效率研究方法基础上对国内银行业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和测算。这些研究虽然在研究方法、样本数量、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的选择上不尽相同, 但结论基本一致:国有独资银行的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较早涉猎银行效率问题并对国内银行进行定量分析的是杨宝臣、刘铮和高春阳,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 建立了适当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并应用DEA模型对某市农业银行14家分支机构的经营行为和效率进行了横向纵向的效率评价。此后采用DEA方法测度银行效率的文献逐渐增多。魏煌、王丽, 测算了我国12家银行1997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报酬, 进而对四大国有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秦宛顺、欧阳俊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 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测算, 认为规模不当是我国银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严格的存贷款利率管制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非利润偏好使银行市场结构与绩效和效率的联系削弱。

2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影响

2.1 经济周期下行带来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

一方面, 世界经济环境复苏缓慢, 外部需求可能持续恶化。最新调查显示, 未来3~5年内全球经济仍将疲软, 不存在强劲持续复苏的可能。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下降, 我国的出口行业仍面临严峻考验, 这将使更多的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 造成银行坏账和不良贷款的上升。另一方面, 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使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考验。目前, 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投资强劲, 而消费和出口疲软。在这种状况下, 商业银行在国家的刺激政策下大力投放贷款以带动经济复苏, 但同时信贷风险隐患正在积聚。尽管近期不良贷款的余额与比率都有所下降, 但是在目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恢复仍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2.2 金融业逐步开放带来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

一方面, 外资银行大量进入, 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数量的增加及资产规模的扩大。至2009年年末, 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近400 家, 资产总额近2 万亿元。与此同时, 外资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至2009年年末, 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外资法人银行近100 家, 获准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资银行机构近60家, 外资银行已成为中国国内市场的重要竞争者。另一方面, 民间资金将融入正规金融体系。一直在正规金融体系外循环的民间资金将受到规范并逐步融入正规体系。大量原来存在于“地下”的民间借贷组织改组为小额信贷机构。同时, 随着2009 年6 月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的公布, 大量私有资本性质的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纷纷涌现。此外, 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都将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 使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份额面临重新划分。

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估的目的:第一, 评估商业银行的真实经营状况。银行综合经营状况是绩效评价的核心所在, 绩效评价获取了商业银行包括营利性、安全性、成长性、流动性等相关的财务指标, 从而可以真实、充分反映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同时, 现代银行管理中的全面战略管理、目标管理、价值管理等都需对过程进行动态的考核和评价指标的灵活选择, 可以动态适应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需要。第二, 有助于揭示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变动的关键因素或驱动因素, 对银行经营决策或活动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 判断银行的业绩是否改善, 通过指标的变动, 也能相应了解业绩提高或下降的原因。

3 中信银行河北分行经营绩效现状

通过对中信银行年报分析, 得出:第一, 股权结构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 实证表明, 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 经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各项财务指标有较大幅度的改善。第二, 商业银行显示出规模不经济的特点, 基本属于粗放型经营, 商业银行在资产总规模、利润总额、存贷款总规模上都非常庞大, 但人均创利水平、人均费用、业务拓展能力等方面都不及规模较小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虽然连续好几年都在不断的减少, 而且也在2006年年底均达到了国家银监局要求的标准, 但在2005年之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数额的总体规模仍然很大,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和金融的稳定。

4 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银行体系的逐渐开放, 我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日益复杂。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与提升不仅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4.1 逐渐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股权结构的变化来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产权结构单一、权力制约失衡、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 仍然存在一个国家绝对控股还是相对控股的问题。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期, 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还不能完全实现以价格为信号的资源配置。从金融领域来看, 利率还未能市场化以及一定的金融管制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对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设置形成约束。

4.2 加强业务创新, 改善赢利结构

第一, 制定适合本行的业务发展战略。

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找准市场定位, 以避免向市场提供服务时盲目跟风、提供的产品同质化, 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应当明确银行自身的战略愿景、市场定位、转型阶段、创新目标, 并制定明确的区域战略、客户战略、产品战略以及综合化经营战略等子战略。

第二,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一是要扩展和其他融资方式的联动, 例如代理保险、代理基金等。二是发展个人银行业务, 推动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的发展, 以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三是量力开展多种经营, 例如融资租赁、证券投资基金等。四是开展各种咨询业务, 利用专业优势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网络对企业和个人开展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控制、投资组合设计和家庭理财等多种咨询服务。

第三, 全面提升业务创新产品开发设计、销售和售后服务水平。

在创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阶段, 遵循“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 任何创新产品都要做到有市场、有客户、有效益。创新产品的售后服务是业务创新的重要内容, 要注意跟踪调查和质量改进, 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 并对客户的建议和投诉设立有效的接纳渠道和快捷的处理程序。

4.3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第一, 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投入, 通过培训学习促使员工尽快掌握新生技术在银行中的应用, 适应飞速变化的金融环境, 进而提升员工的整体能力, 提高银行员工的总体水平和整体业务能力;第二, 应该大量吸收高素质人才进入银行, 发挥高素质人才在产品开发、业务扩展方面特有的优势, 提升银行的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减少人才流失, 留住优秀的员工, 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绩效。

摘要:银行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领域, 是国家金融系统的核心, 健全高效的银行体系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便捷的支付系统, 而且可以为整个经济建设输送资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银行系统自身的健康运作, 而且对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重要深远影响。本文以中信银行河北分行为研究对象, 研究目的是对该行的经营绩效水平进行评价, 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中信银行河北分行绩效提升策略, 力求从不同层面上为分行的绩效提升提供策略支持, 使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信银行,经营绩效,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9.

[2]王瑜, 刘洲.国外企业绩效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2008 (8) :20-24.

[3]Barney, J.B.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7) :34-48.

[4]Chandler G.N, Hanks, S.H.Founder competence, the envi-ronment,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2 (3) :77-89.

[5]Yamoah, Fred Amofa.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Dif-ferential and Catalytic Dimensions[J].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2004, 4 (3) :223-227.

[6]Nachum L, Jones G G, Dunning J H.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UK and it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1 (12) :277-294.

上一篇:公路施工安全资料下一篇:关于成立纪委的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