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建设

2024-05-12

社区党建建设(精选8篇)

篇1:社区党建建设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十八大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内涵要义以及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部署、举措,结合社区实际,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功能建设,以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支部制度建设落实,规范社区党建工作。

(1)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制度、生活制度(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制)和工作制度(党组织工作规划、议事规则等)。

(2)建立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制。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工作基础。

一是加强社区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找到党员互教互管、困难互帮互助、治安联帮联防的共同利益驱动点,并吸引单位党员和群众自愿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基层党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二是落实公开承诺等事项,全体党员结合自身条件开展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支部同步督查。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始终把发展新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对入党积极分子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培训,考察。严格执行发展党员两公开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

2、探索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严格落实“三务积分”考核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惩处力度,疏通“出口”,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和健全流动党员联络站,使党组织关系一时不能或不便转入社区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家可归。利用QQ群、党员微信020等通讯软件加强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

(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1)积极利用红星视频、党建先锋潮等远教平台开展党员教育;党建020微信群每周发布三次微党课,发展一名微党课宣讲员,为党员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2)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开展党员冬春训。

(3)利用长沙县共产党员网、长沙党建工作平台完善党员信息,并同步发布党务活动。

(五)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民主自治运行机制。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在社区事务中的主导作用。社区党支部对社区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策,支持和保证社区居委会依法履行议事、协调、服务和监督等主要职能。

社区党建建设活动方案

篇2:社区党建建设

广顺街道纪工委 匡华东

城市社区是社会的基层单元,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为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廉政建设,街道纪工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广顺街道檬梓社区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社区基本情况

广顺街道城市社区仅檬梓桥社区一个,社区总人口8152人,设有社区党委一个,专职社区干部5名,社区干部年龄在40岁以上的3人,30岁至40岁的1人,大专以上文化2人,中专文化2人。社区无收入来源,社区干部待遇在370元至450元。同时设立了社区纪律监督小组组长1名。

二、城市社区在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主要作法和成效 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主线,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开展了党风廉政主题教育。社区每年都配合街道党工委开展“廉政文化”大家谈、“廉内助”评比等活动,播放廉政电影,修建廉政文化街等等,在地区营造了“崇廉、倡廉、保廉、促廉”的浓厚氛围。

二是完善了廉政制度建设。社区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

1标管理考核责任制,加强了社区主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考评力度,定期组织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进行民主测评,以确保社区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三是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各社区建立和完善了两委班子廉政档案,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述廉评廉制度,认真实行领导行为和工作实绩的公开公示。坚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二、当前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部分社区干部在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和工作作风等方面都产生了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有的社区干部认为谈党风廉政建设是上层领导的事,社区权力小,腐败问题沾不上边。没有把抓党风廉政建设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工作被动应付,对责任范围内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不敢指出,不敢批评。

(二)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考核与追究工作有待加强。有的同志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一种务虚的工作,没有硬指标、硬任务、没有真正的责任。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抓工作时往往出现“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抓不抓没有大防碍”的现象。

(三)监督机制不尽完善。有些党员、基层干部怕报复、怕麻烦,导致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政务、党务以及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一般干部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能监督。一些党员干部汇报思想、报告工作不及时,不全面,有的只向主要领导汇报,而不向一般党员干部通报,群

众看起来是雾里看花。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

(四)社区职能职责不清,服务功能弱化。“重行政管理,轻服务协调”现象普遍存在。社区居委会对自身的职能职责认识不清。工作方式仍以行政指挥为主导,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认识不够,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协调职能不能到位。

(五)财力不足,廉政建设经费难以保障。主要表现在社区的经费严重不足。经费来源渠道仅靠单一的财政支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繁重的工作任务与较低的工资待遇,使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调动。同时也制约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至使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很大程度上仍需政府的支持。

三、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区干部拒腐防变能力。要采取讲党课等形势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改变他们不腐败就是廉政的错误认识,引导社区干部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同时采取播放电影、赠阅廉政书籍等多种形式,扩大社区干部思想教育的辐射面。

(二)建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健全和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点抓好责任目标考核与失职行为责任追究,真正把抓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社区干部政绩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标准,对抓党风廉政建设严重失职的,要实行“一票否决”。坚决纠正社区工作难度大,基层干部处理可宽不可严的错误认识,加大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社区反腐倡廉工作落

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立足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制定《社区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切实增强对社区党员干部的约束力。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社区的财务监管,进一步完善社区财务审计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和居务公开,规范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发挥好居民协商议事会的作用,切实保证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全面、公正地解决。四是落实社区主要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社区领导班子的主要干部在任期间履行职责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财务责任、经济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意识。首先,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协调意识。社区组织要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成果和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工作的效果。

篇3:社区党建与社区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党建,社区建设,和谐,社会

社区党建工作是社区工作中的基础, 是我们党进行先进性教育, 以及实践党宗旨的基础工作。怎样使社区党建成为社区建设的灵魂, 这是现阶段党建在社区建设实践工作中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

搞好社区党建,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社区”的涵义, 这样才能使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有机和谐的糅合在一起, 使之两者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体主体。

一、准确把握城市“社区”的基本内涵

“社区”一词来源于西方, 西方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研究社区的概念和涵义。我国学者对社区概念和涵义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对“社区”一词定义为为:社区就是聚居在某个地域的人群生活共同体。也就是说, 社区是某个特定地域内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 形成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同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中国民政部在1986年通过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倡导社区服务, 在城市内为市民开展福利、便民、利民服务。随着城市发展和改革的深化, 把社区卫生、文化、治安等也纳入社区管理。由此而论, 社区建设是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 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

与社区建设相关联的社区服务、社区规划、社区发展、社区和谐共建等事务就成为社区建设的体系内容, 街道、居委会被赋予了更多的管理权限和职责, 也就是说, 街道、居委会承担了现在城市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任务。那么,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和社区党支部就是承担这些重要任务的重要领导者。

二、努力构建社区党建基本体系

社区党建要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关键是应该努力构建社区党建的基本体系。目前, 在社区党建中达成共识的观点, 即要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必须着力构建好社区建设中党建工作的“五大体系”, 也就是组织体系、队伍体系, 服务体系、共建体系和考核体系等。建设这“五大体系”的关键点是:

1. 组织体系建设, 关键是要强化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功能

一是要夯实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牢固的组织基础, 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网络化的组织体系。二是要通过完善社区党建联系会议等制度, 突破单位、行业、所有制等界限, 拓展组织的覆盖面, 使社区党组织成为联系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纽带。

2. 队伍体系建设, 关键是要使党员真正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

一是要培养一支作用突出的党员先锋队伍, 要信念坚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 要通过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党内民主评议、居民群众评议制度, 使党员加强自身教育、警示和激励作用, 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 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升党员个体在社区居民中的威望。二是要不断完善党员教育机制, 突出时代特色, 对党员进行多层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与时俱进性教育, 使党员个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 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 增强社区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 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是要拓展服务方式

实现全民共享改革成果和建设和谐社会。一是要更新观念,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通过完善服务理念、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等, 建立便民利民、文化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稳定等布局合理的系统化社区服务体系。二是要健全社区服务网络, 合理设置服务项目, 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服务项目建设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逐步实现面向社区居民及社区单位的全覆盖服务体系, 使党的先进性直接体现在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之中。

4. 共建体系建设, 关键是要着力打造社区特色文化

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念。一是要树立社区党建的观念, 凝聚和整合区域范围内不同隶属关系的社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及其他社会力量, 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并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以社区共同需求和利益为纽带, 形成社区共建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 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管理组织、群团及社团服务组织等, 通过社区党组织的正确引导, 依据以社区居民特色、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地域特点等文化特色, 设计共建载体, 开展文明健康、形式多样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 形成社区特色人文环境。

5. 考核体系建设, 关键是要通过考核

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与人民的血肉关系。一是要建立一套针对性、操作性和关联性较强的以社区居民满意为标准的考核体系, 以此来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 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效落实。二是要将社区党建工作的成效纳入对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成员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三是要将社区党建纳入对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部门的考核, 如民政、卫生、科技、环保、绿化、公安、残联、工商联、工、青、妇等相关部门, 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为社区谋发展, 为居民办实事, 推动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

以上所说的基层社区党建的“五大体系”建设, 只是基层党建的环节和步骤的理想设计。要想将“五大体系”的建设付之有效的实践, 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需要我们每一位从事党建工作的工作者不断学习, 不断探索,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开拓进取和与时俱进, 使之便于落实。

三、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基层党建工作者

篇4:加强社区党建文化建设

一、立足文化视角,在社区党建工作理念上由宣传教育向价值渗透转变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不断强化,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近几年来,党员的属地化管理,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党员”成为“社区党员”;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在此情况下,如何寻求有效统揽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两项职责的抓手,有效履行组织党员、教育群众双重任务的载体,有效吸引党员和群众两大实践主体广泛参与的形式,成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我们的理念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建设社区党建文化中,以先进文化为统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用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用先进性要求强化组织、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社区群众文化是居民参与率最高、期望值最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我们借助群众文化这一载体,用社区党建文化引导群众文化,聚集群众,力求在人多的地方做工作,做更多人的工作,使社区党建工作更加开放、兼容,更有人气、生气,在以文聚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力求在方法上和颜悦色,在听觉上悦耳动听,在视觉上赏心悦目,在效果上心悦诚服,在目标上身心愉悦,在以文悦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注重在行为上引导人,在服务上体贴人,在效果上感染人,使社区党建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创新的新形势、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和党员群众的新期待,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先进性要求与社区建设的同频共振,同向共进,在以文化人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

二、拓展文化内涵。在社区党建工作内容上由管理为主向完善服务转变

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首要任务,以探索大众化的传播路径为根本方法,使其内化为社区党建工作的精神价值和行为规范,外化为党员群众对社区党建文化的认同。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强化对党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贯穿其中,通过文体活动、户外党课、远程教育网站、党建文化阵地等宣传党倡导的核心价值。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日、结对帮扶活动,设立党员帮困基金等,践行党的先进性要求,展示党员的先进形象,让社区居民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并用大众化的语言,积极引导党员群众,实践核心价值。通过居民公约、社区之歌、社区礼仪、行为守则等引导、规范居民行为,积极创建贤孝家庭、文明家庭、社区大舞台等互动实践载体,推进社区文明新风尚建设,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落脚在导向性、服务性和创新性上。

社区党建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社区群众。我们大力探索服务程序规范化、服务要求具体化的社区党建工作新途径,不断细化窗口服务、便民服务、帮困服务等服务举措,努力体现窗口服务一站式、便民服务代理式的工作要求。在积极打造“互助服务平台”、“阳光课堂”等特色服务工作中汲取社区党建服务文化的营养,更好地体现社区党建文化的服务内涵。

三、依托文化功能,在社区党建工作模式上由体内循环向区域共建转变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先进文化的理念融入社区党建工作之中,借先进文化的表现形式教育党员、引导群众,借先进文化的载体引领组织、整合资源,使社区党建文化成为区域共建的有效平台。一方面,把社区党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对各项工作任务加以整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党政部门强化合作,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在思想共进、资源共享、互助共勉的要求下,积极推进“组织联合建立、党员联合教育、活动联合开展”的机制建设,不断加强以共同利益为纽带的地区行业协会、以共同责任为纽带的互助服务社、志愿者协会等非单位型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向区域拓展,在机关党建文化、企业党建文化、学校党建文化等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把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在机制上、载体上、实践路径上加以全方位的创新,为建设和谐社区探索新路子。

四、创设文化载体,在社区党建工作方法上由组织推动向自主参与转变

发挥社区党建文化以文聚人、以文悦人、以文化人的功能,把加强组织引领和党员群众自主参与统一起来,推动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科学谋划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工作架构,将社区党建文化细分为红色文化、服务文化、创业文化、行为文化、邻里文化、廉政文化、民主文化、康乐文化、共建文化等9大系列。通过建立红色记忆墙、开设“红色课堂”,开展革命歌曲传唱、时事征文、身边的活雷锋事迹介绍会等活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党员群众。通过设立人才集聚区、打造创业一条街、设立大学生村干部“一线工作室”、发放小额贷款、建立帮扶资金,引导党员、居民创业创新。通过“邻里乐”、“邻里情”、“邻里亲”等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居民相识、相知、相融。广泛开展读书节、书画展、群众广场文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引导社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评比创业之星、义工之星、互助之星、未来之星,引导党员、居民崇尚先进、鞭策自我。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开设居家养老、水电费代理收缴、有偿家政、老社区物管等形式多样、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强化社区服务。建立社区党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与各级党校、人文学院、党建学会的联系与沟通,不断丰富和提升社区党建文化建设的水平。在区、街道、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党建文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建立社区党建文化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市、区及驻区单位的共建,不断拓展社区党建文化建设领域。

五、注重文化评判,在社区党建工作评价上由组织评判向“三方”认同转变

将社区党建文化建设与党员群众的认同紧密联系起来,寓社区党建文化于主题活动、便民服务、帮贫助困之中,按群众满意的标准,让党员群众在参与中提高认同感。首先,强化党员认同,在导向、传播、形象上注重评判。社区党建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广大党员。评判社区党建文化建设成效,不仅要检验党员的内在修养,也要检验党员的外在形象。实践中,注重看党员意识是否有了新增强,对党员意识、党性要求是否有了清晰的把握;看党员素质是否有了新提高,对党的历史、知识、传统是否有了新认识,理想信念是否有了新增强;看党员形象是否有了新提升,居民群众对党员的认同是否有了新提高。其次,强化群众认同,在组织、关怀、服务上评判。社区居民认不认同、满不满意,是检验社区党建文化的重要标准。为此,积极动员群众,在互动参与中提高党组织对居民群众的组织动员能力。充分发挥文化的渗透性、感染性,引导居民学礼仪、讲文踢、树新风,培育社区文明新风尚。再次,强化社区认同,在凝聚、规范、创新上评判。通过看社区党建文化的带动、吸引社区各类组织、个体、集体资源参与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区域统筹、资源整合、联创共建,解决和谐社区建设中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问题的功效,来评判凝心聚力的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党建文化的凝聚力,有效地引导社区文化的发展,促进社区文化的繁荣。

篇5:社区社区建设总结

==社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把社区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服务功能,构建管理平台,创新工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组织队伍建设。社区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和8个党小组、67个楼长,实行社区总支—小区支部—楼长三级网络体系。居委会设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委员会、健全了成员代表会议制度;设有老年协会、计生协会、创业者联谊会、书画协会等15个民间组织,有社区文明志愿者队伍、社区便民服务志愿者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助残志愿者队伍、巾帼志愿者队伍、平安志愿者队伍、环保志愿者等12支志愿者队伍。

服务水平。区居委会办公用房面积1200平方米,一楼是社区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设有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人民调解、党员之家等多个服务窗口,全部免费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实行电子化办公,共配备液晶电脑12台,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文体活动中心,投入资金30万,是一个集文化、学习、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有乒乓球桌、台球桌、棋牌桌及各种健身器材等,全天候免费向居民开放!社区图书阅览室、会员之家和儿童俱乐部现有3000余册书籍、报刊、音像资料等,我们对居民定期开放,极大方便了居民阅读和学习,社区电子阅览室,街道投资

10万元,共配备电脑20台,全部安装绿色上网软件,方便了辖区未成年的安全上网,文明创城期间,国家检查组领导夸奖该电子阅览室建设达到全国社区一流!

管理水平。社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党建提出了一二三四党建模式。强化党建服务意识,严格按照四五六服务标准。摸实情,树立新理念。在社区深入开展以“访百家门、听百家事、解百家忧”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要求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困难,随时掌控社区动态,吃准、吃透社情民意。要摒弃“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树立“不进则退、埋头苦干争一流”的理念,营造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干实事,锤炼新作风。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开展“社区班子建设年”活动为主线,针对部分工作人员纪律松弛、工作拖拉、作风浮躁等问题,建立作风整顿转化台帐,实行整顿转化“月报”制和“销号”制,按照“一居一策”的整改原则,切实推进社区干部工作作风转变。求实效,创造新业绩。在对各社区的现状进行“会诊”,立足社区实际,支持和引导社区发展特色,改善社区居民生活条件。

信息化水平。社区网格化信息管理系统为创建和谐社区,进一步提升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社区管理网格化、社区服务项目化、居民自治规范化、基础设施标准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紧紧围绕社区管理中与群众利益最直接,群众最相关的问题,整合重组社区管理各方面资源,建立统一的基层管理模式,使管理方式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理顺社区管理运行机制,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通

过Internet多种途径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建立门户网站,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职能部门间联系,提高服务质量。重点是服务、信息发布、政策法规和办事流程查询、表格下载等。利用计算机全面、准确、可靠、及时的记录和处理社区日常业务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业务信息,规范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的工作效率,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在平台中作为基础数据采集平台。主要包含社区概况、社区组织、社区安全、社区文明、社区服务、社区救助、社区卫生、计划生育、日常工作9大类业务处理。要求系统对于未涉及到的模块,用户可以进行灵活的系统自定义。

篇6: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服务能力,为我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政治保证,有力推动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本社区工作实际,现就甸阳街道社区党建示范点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三查三看”教育、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意识,以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社区级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动力,努力构建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二、组织领导

创建工作在甸阳镇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社区党总支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文松 副组长:潘云生

成 员:张跃平、刘 芳、李绍明、范秀蓉、张会森 党总支将按实施方案,责任分解到人,既分工又合作地完成好任务,并负责抓好督促落实。及时向县、镇领导汇报创建工作情况,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目标任务

以建设“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和培养“五带头” 优秀共产党员(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将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艺术作品表现出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目标;努力把社区党组织建设成为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管理科学、服务有力的党建示范点和全镇典型党建亮点。

具体要求:

1、领导班子好。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两委”班子政治理论学习,制定学习、培训制度和计划,认真组织学习,加强对小组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班子成员要积极参加县、镇各级举办的教育培训会议,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班子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和会抓党建、善抓党建的能力。班子成员要精诚团结,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善于在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优秀人选中培养后备干部,充实党建力量,2 努力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经验丰富、素质优良、党建工作富有成效的班子队伍。

2、队伍素质好。一是定人定责,党总支确定专业党务干部,并确定岗位职责,按时举行党总支换届选举,做到队伍健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党总支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内“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按照制度管理党员,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丰富组织活动内容,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认真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培养年龄轻、素质高、作风正、口碑好的青年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加大对不合格党员教育、转化和处置力度,纯洁党员队伍。要强化对小组干部群众的培训,通过远程教育设施,加强小组干部群众政治理论和科技知识培训,积极筹措资金,创造条件组织小组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党总支负责人要积极参与本社区中心工作的决策和执行,增强用党建工作统领其他工作的能力。

3、工作机制好。一是建立整体推进党建工作的体系,力争达到“十有”目标,即:一有党建工作方案,二有创新争优的主题实践目标,三有党员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活动载体,四有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五有示范点示范带动,六有一套详实的痕迹资料,七有一份精炼的经验交流材料,八有一套简洁美观的展板展示,九有务实能干的干部负责,十有上级组织和群众的 满意;二是创先争优带动群众,要通过党建带动群众组织,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动群众共同发展。

4、工作业绩好。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使党建工作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以顺利通过镇党委党建目标考核;二是社区党组织要认真按照“十二五”总体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党建工作的引领带头作用。

5、群众反映好。一是继续完善社区党总支(支部)领导下的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制度,积极为事务管理委员会争取活动资金,保障其作用的有效发挥,以分解社区“两委”工作压力;二是夯实党建的群众基础,社区党组织通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发展致富;通过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群众的素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在党建工作中得到实惠,从而形成欢迎党建、关心党建、参与党建、支持党建的良好群众基础。

6、廉政文化进社区。结合创建县级基层党建示范点,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要以创建“清廉和谐家园”为主题,与创建文明社区、平安社区紧密结合;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作用,提高居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自觉性。力争达到“六有”目标:有一套保障社区工作者廉洁、务实、高效的管理制度;有一支廉政文化宣传志愿者队伍;有一个廉政书架;有一个廉政文化宣传长廊;有一处醒目的永久型党风廉政建设的警 4 示标牌;有一个廉政举报箱。

四、主要措施

1、认真调查,明确目标。对社区党建工作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摸清党员的思想状况,活动情况,目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三查三看”教育的整改,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和解决办法,使创建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具体,富有成效。

2、深入宣传,广泛动员。在社区干部党员群众中认真宣传开展创建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干部党员群众提高对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提高创建工作水平。

3、要严格标准,注重实效。创建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坚持高标准,不能降低要求,必须从严要求,规范有序,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得力的措施,扎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通过创建真正做到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增强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4、发挥作用,激发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在活动。积极探索社区党总支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新途径,用党建去推动服务,用服务来检验党建;加强服务阵地建设,成立党员联络活动小组,充分发挥开展学习教育、交流工作经验、联系结对帮扶、推荐入党积极分子等职能,使社区党建各项工作得到落实;组织社区内离退休党员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示范岗。

5、开展活动,打造新型文明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 众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创建文明社区意识。一是对已组建的社区民间文艺队加强指导,组织各类活动,及时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要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工程。三是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的评比活动,把“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要求与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搞好社区亮化工程。

6、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党建示范点争创工作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任务,细化、量化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制。加强“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班子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新力,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班子结构合理,成员精干,廉洁勤政,奋发有为。建立党员服务点,积极开展党员干部“双培双带”等活动,使社区党建示范工作达到“五个好”要求。坚持每半个月研究一次党建工作和示范点创建工作,解决好各类问题。坚持示范点创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年初有安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确保全面落实各项创建任务。

7、要把握规律,开拓创建。要把创新的精神贯穿整个创建工作的始终,深入研究创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社区实际,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探索创新,每月底将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上报镇党委,力争使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在规范基层组织工作阵地建设、建设高素质小组干部党员队伍、党员规范化教育管理、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发挥示 范带动作用。

8、利用亮化的墙体平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重点围绕墙体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内容反映党建文化、廉政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社区规民约、社会主义新农社区建设成果等等。内容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进一步发挥文化墙的警示教育作用。

五、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10月)。党总支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标语、广播,积极营造创建氛围,使创建工作在社区内造成较大的影响。

第二阶段:创建培育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党总支将按照创建方案,开展创建工作。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创造特色,务求实效。

1、加强社区“两委”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班子成员要自觉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定期研究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2、加强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活动,搞好党员民主评议,加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管理。按照镇党委的统一部署,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优化班子、党员队伍的结构。

3、加强活动阵地建设,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党总支要 尽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党员活动条件。按照镇党委年初制定的党建党务、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健全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等。

篇7:社区与社区建设材料

一、什么是社区

社区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原意为“关系密切的伙伴和共同体”,通常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社区概念有以下几点基本含义:第一,社区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域界限或聚集场所;第二,社区都有一个人口群体;第三,社区都有一个能维护该地域和人口群体公共利益与

秩序的管理组织;第四,生活在该地域的人们具有一种地缘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认同感。在西方国家,社区大多是自然形成的。而在我国,出于可操作性考虑,政府将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近几年有些城市或城区将居委会管辖区域界定为社区,还有些城市或城区在街道和居委会之间建立社区组织。显然,以居民关系比较密切、共同利益较多、联系比较频繁的社会群体居住地为依据划分社区,更接近国际标准。

二、国外社区发展的特点

纵观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寻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中,大都经历了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到重视社会发展、强调社区发展的演变过程。本世纪50年代初,针对一些国家把谋求本国经济发展甚至单纯的“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所产生的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引发的政治动荡、社会冲突,联合国经济理事会在其通过的390D号议案中,提出了社区发展的设想,即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政府机构与社区组织的通力合作和社会互助,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1952年,联合国正式成立了“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小组”(1954年改为社会局社会发展组),来具体负责推动全球特别是落后地区的社区发展运动。由于社区发展是立足于人们的生活区域,直接针对特定社区的需要、问题而谋求解决之方和发展之道,从而有助于使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社区自身的具体行动来得以实现。因此,经过40多年的实践,世界社区发展在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时至今日,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执行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社区发展已形成新的世界性运动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使发达国家的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而且给世界各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冲击。首先,高科技的发展带来高效益、高速度,带来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各个企业都要压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员增效。预计在21世纪的发展中,电脑、机器人、信息网络的普遍使用,将使蓝领和白领工人的岗位不断被机器人所代替。第二,就业人员劳动时间在不断缩短,业余时间将不断扩大,社区成了人们业余时间的重要活动领域。第三,网络公司和虚拟企业的大量出现,使很多人在网上办公而不到公司上班。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形成了人们生活、工作的一个新的舞台。美国有些学者估计,如果美国不加强社区建设,这个社会就将倾斜。一方面是公司带来一些人的高收入,另一方面是失业带来一部分没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区人越来越多,又不加强管理,社区将是恐怖组织滋生的土壤,大量恐怖组织将在21世纪滋生,他们扰乱高科技的发展。一个是高科技发展,一个是社区问题,是人类21世纪必须解决的两大课题。

西方学者提出来对21世纪社会进行区分,分成三个领域,一个是政府领域。是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为指导,政府官员不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否则必然导致腐败。资源主要是税收。用这个资源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二个领域是市场体系,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原则。政府对这个领域要宏观调控,但不能直接干预,通过经济、法律的杠杆对企业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发育的种种弊端。第三个领域是社区,社区是以人为本,互助互利、奉献爱心、民主自治,这是社区的原则。社区强调居住的环境要以人为本,使环境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不断提高。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里不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的领域,如把市场原则带入社区,那老弱病残就更没法活了。这里通行的不是等价交换的原则,而是奉献爱心的原则。

三、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社区工作始于1986年。当时,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率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第一次把“社区”概念引入到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来。此后,社区服务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范围不断拓展。由于它在为党和政府分忧、为居民群众解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而且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一次将“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

篇8:美国的社区和社区建设

社区(community),语源至中世纪英语comunete,即个人的集合体。释意有“居住在特定区域内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由共同政策相联系的一个群体”,“具有共同的历史、共同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利益的人或民族的团体”等。一般认为,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可分空间性法定的(市县)、自然的(自然村落)、专能的社区(经济、工业、文化、生活社区)、非空间性的精神社区(职业、宗教、种族、散杂)等类型。美国国家调查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75年的定义为:“社区是一群居住相近、具有共同利益并能够相互帮助的人。”

社区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本因素,社会学家从个人能力发展、社会流动、满足个人需要、归属感等不同角度,给予了不同的定义。社区的概念由于商业模式不断变化及美国文化的流动性等特点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工作时间拉长或经常转换工作地点,使得他们只是邻里间居住区域的临时成员。然而,人们依旧寻找社区,他们从社区中获得一种如工作场所或“第三域”带来的非传统来源的感觉。

在美国大多数城市,社区也都具有明确的地理区域。如纽约市规定,社区必须符合如下要求:①只位于一个自治区镇的辖区内,并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理及特征相符;②各社区间应建成服务互联网络,特别是在服务领域、警务和卫生部门;③实施规模控制,每个社区人口不超过25万人。纽约市划分为四个区和一个岛,五个区、岛又划分为59个社区。

(一)美国社区的产生及发展进程

美国是最早开展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国家之一。19世纪末,美国成立了一些慈善组织或团体,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的贫民区开展了安置所运动。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家法林顿提出“社区发展”的理念,社区工作开始专业化,工作重点也因此注重个人和家庭对环境的适应。自80年代开始,美国将社区工作转向有特别需要的人群,如少数民族、妇女、精神病患者及老人等,也产生了一些以经济发展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以改善贫民区居住条件、服务质量和解决就业等。90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了“授权区和事业社区”的法案并获国会通过。这个法案以重新界定政府和社区的关系作为突破口,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福利一体化发展目标。经过一个世纪的变迁,美国的社区发展从实践到理论都已较完备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社区的产生是为了凝聚社区个人,互相帮助,对外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社区的发展则对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特别是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要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政府都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社区发展,不断地推进社区建设。

(二)美国社区建设的目标

最初,慈善组织会社运动带动了城市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兴起。这些制度或组织都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城市贫困问题而出现的。其后,现代化在推动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住房匮乏、交通拥挤等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区建设的目标开始从经济目标过渡到对社会目标的关注,社区也开始承担起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等社会工作,社区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90年代,社区建设更成为克林顿政府实现其“再创政府”、“复兴美国”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美国,社区建设的目标是帮助城市和乡村贫困邻里,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机会。即邻居学会相互依赖,充分利用集体行为和个人的创造性,一道为共同的任务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人类、家庭和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成为美国社会未来和现在的基础。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UD)“2006~2011年度计划”中六项战略目标中的第二项和第六项分别是:加强社区(strengthen community)、提升以信任为基础的参与及促进社区组织(Promote Participation of Faith-Based and Community Organizations),并通过具体的支持计划来保证目标实现。

(三)美国社区管理模式与体系

美国社区管理采取的是自治型治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政府行为与社区行为相对分离,政府对社区的干预主要以间接方式进行,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去规范社区内不同集团、组织、家庭和个人的行为,协调社区内各种利益关系并为社区成员的民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而社区内的具体事务则完全实行自主与自治。在这种模式下,社区发展规划由政府部门负责并拨专款加以实施,但在规划过程中却充分体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如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宪法修正案裁定:只要不影响区域或国家的整体发展,每个社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特色。因此,涉及社区建设的规划、编制与修改土地利用法规和开发计划的审批等,都要举行听证会征询社区成员的意见。美国的社区管理既是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政府为公众提供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还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途径。在美国,负有社区管理职责的机构主要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制定社区发展的政策和运作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监督和考核非营利机构的运行等。市政府设有社区服务局(Neighborhood Service Department),其职责是指导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帮助社区建立自治管理委员会(Neighborhood Association),加强政府与社区居民的信息沟通,融洽社区居民与企业主、民选官员以及政府雇员之间的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府社区服务项目等。

(四)美国社区发展中的各类主体

在社区的持续发展中,不同的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他们紧密联系,清除屏障,致力于建立一个包含公民个人、社区基础组织、政府部门、私人企业的多元网络,以此促进社区政策制定,积累社会资本,产生社区能量。

1、政府

(1)政府制定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的相关政策、法律。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负责评估和修改困难社区的社会和经济政策;采取措施消除在就业、信誉和住房等问题上的种族、民族以及其他形式的歧视。目前在联邦层次上的有关法律包括(民权法案》(1965)、《社区再投资法》、《公平住宅法案》和《均等信用机会法案》。另外,为了推动社区发展,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等各种政策和法规引导私营企业投入社区房屋建设。

(2)政府通过启动某些有针对性的促进经济发展的社区开发项目,来推动社区发展,传递社会服务。由于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关系密切、相互理解,可以成为政府社区建设项目的输送者,执行政府的综合开发项目。社区项目(Community Programs)是美国农业农村发展部乡村住宅司的一个分支机构(Rural Housing Service)。社区项目管理农村社区公共需要的社区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包括学校、图书馆、幼儿园、医院、诊所、生活辅助设施、消防站、警察局、社区中心、公共建筑以及交通等。通过其社区项目,农业农村发展部致力于使这些设施能够满足乡村社区的需求。社区项目使用三种灵活的金融工具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社区设施直接贷款项目、社区设施资助项目和社区设施贷款。自1974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开始按年度实施社区发展拨款计划(CDBG),资助金额相当可观,由CDP具体负责。作为全美规模最大的政府资助项目之一,该计划涵盖了美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社区。从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社区计划与发展(Community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中,可以看出关于社区发展的各类资助项目是非常多的。例: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 Grants (CDBG)(Entitlement)、The HOME Program:HOME Investment Partnerships、Shelter Plus Care (S+C)等。

(3)其他支持手段。联邦、州和地方政府鼓励社区组织和慈善部门、企业、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这些组织的支持。这些内部或外部的公共和私人部门可以提供资金、技术和政治方面的支持。为了推进这样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共部门必须不断与能够影响邻里和街区的社区组织协商,做出决策;参与社区开发项目,参与正在进行的、由企业和慈善部门合作的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这些活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可以建立一个合作机制,探索社区发展的途径。政府十分注意利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提供信息,促进合作。

2、社区管理委员会

社区管理委员会是社区工作的核心机构,对社区事务拥有很大的发言权。社区管理委员会成员有的经社区居民直选产生,有的由社区所在区的区长任命,或依据当地法律法规任命。社区委员必须是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或在本社区有商务的人。他们通常是本社区具有一定感召力、享有一定威望或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人。他们不计酬劳,为社区事务的管理贡献了宝贵的个人时间和精力,而且尽职尽责。社区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整合社区居民的意见,向政府反映社区民意,并提出相关建议,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的管理。由于社区管理涉及社区安全、区域规划、环境保护、垃圾处理、社会福利、住房维修、妇幼保健、老人服务、社区教育等诸多方面,因此,社区委员会通常都根据本社区的实际需要把工作划分成若干方面,由专人负责,并组成专业委员会,如环境保护委员会、儿童福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社区专业委员会除负责人由社区委员会委员担任外,其他成员可由社区居民竞选担任。

3、非政府组织

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美国社区实行居民自治和民主共管的主要载体,致力于表达居民的意愿和对社区居民开展服务。

美国的非政府组织经历200多年的发展史,形成了独特的运作模式:非政府组织成立要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其组织运作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董事会(由出资人、社区居民代表、政治家和社会工作者组成)、执行总裁、带薪工作的职员。非政府组织在从事社区服务过程中,政府每年提供10%~80%不等的财政资金,大部分都可获得60%~70%的财政投入。非政府组织享受政府特定的免税政策,且其盈利或利润,必须用于社区发展的再投入。美国社区非营利服务组织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的社区服务机构。较有代表性的是建于新政前的慈善机构。这些机构通常都有捐助,因此,它们很少像其他团体那样依靠政府资金的支持。它们通常提供多种服务,而不像其他团体那样受限于某一单项服务的需求。二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成立,能直接得到政府用于职业培训、社区服务和其他服务资金支持的组织。如KeyProgram是1973年在波士顿建立的一个大型青年服务组织,主要为不良青少年提供社区帮教服务。这些团体通常由一些社会活动家建立,旨在为社会改革献计献策,其活动资金主要来自政府资助。三是为满足邻里和其他社区需要而建立的组织。他们既可以是解决无家可归、饥饿或青少年出走等社区问题的团体,也可以是扶助弱势群体的组织。这些组织一般都是由志愿者发起,并由志愿者或低薪工作人员来管理。他们出于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承担着减轻人们痛苦,或帮助他人打破社会条件限制,实现自身潜能的责任。这类组织往往财力有限,尤其是在初创时期,运作十分艰难。

4、社区居民

通过参加社区会议、社区听证会和竞选社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方式来参与管理。社区会议一般定期召开,其主要内容是社区管理委员会主席向社区居民汇报前一阶段的工作;传达政府的政策动向,尤其是涉及本社区事宜的政策的变化;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1)社区听证会主要就涉及本社区公共利益的、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居民普遍关心且意见又不尽一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讨论,目的是使持不同意见的各方能各抒己见,充分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为大家提供一个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机会,以求在此基础上能尽量地消解分歧,达成共识。社区听证会的议题包罗万象,如社区内土地的合理使用,社会福利和移民政策,社区安全,学区的划分,社区居民的就业,社区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甚至某个扰民的营业场所的关闭,某个影响社区整体人文景观的店铺的开设等。与社区会议一样,社区听证会的时间、地点和议题也必须事先公告,以便使关心该议题的社区居民能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参与讨论。

(2)竞选社区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社区委员会下大都设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与社区委员会委员不同,专业委员会的成员不是任命的,而是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的。社区居民不论是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都可以参与社区专业委员会委员的竞选。这样,竞选社区各专业委员会委员就成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最直接方式之一。

(3)参加志愿服务是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美国,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员的面非常广。据统计,在美国,50%的成年人一周至少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每年大约有9千万人次的志愿服务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社区志愿服务的内容涉及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养老、助残、扶幼、帮孤、济贫、环保、教育、卫生、治安等等,主要目的在于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特别是保护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志愿者中除成年人外,还有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服务的大、中、小学学生。学校将学生社区服务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美国大学在招收新生时也十分看重学生的社区服务意识,因此中小学在校学生也往往乐于多参与社区工作。

二、美国社区建设的社会意义

在社区发展中,邻里(Neighborhood)通常是最基本的社区单位,美国基本的社区发展都是在这样的社会单位中进行的,社区组织也建立在这样的社区之中。在美国,人种及文化的丰富多样性,正是通过地方节日、社区活动或其他草根组织的活动体现出来的。社区集合体展示了人们从哪儿来,做什么,住在什么地方等共同心理与社会特征。

1、社区建设拓宽社会服务

在美国社区内,社区中介组织或非营利机构及私人机构,正致力于建立一种无所不包的服务体系,涉及的服务范围十分宽广,力求使社区服务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孤有所扶、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学有所教、需有所供”的全方位的新境界。正是这些努力,使美国的社区服务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保障。如为妇女儿童提供保护服务,为低收入个人或家庭提供资助,帮助移民或难民迅速融入本地社会、实现本地化等等。

2、社区建设完善城市管理

(1)社区教育发达。美国社区学院遍布于全国的各个学区,目前已发展到1200多所。由于美国教育体制中的州立自主权,每所社区学院都具备独特的发展格局与办学特色。但在开放办学、提供综合课程、建立以社区发展为中心和奉献于终身学习的理念上,所有社区院校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为适应社区发展需要,开设多种类别的课程,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培训,为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创建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2)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两项涉及社区的重要职能是刺激萧条社区的经济增长、协助地方社区的发展。下设的社区规划和发展办公室(CDP)负责社区发展和规划的各项工作,包括社区发展基金筹措、增强共同管理、为中低收入阶层和无家可归者提供住房和各种服务、为低收入的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和资助,以及对社区规划进行评审,同时它还负责协调社区规划和发展中所涉及的与其他政府机构组织、私人企业、金融市场乃至国际组织的关系,CPD的众多职能是依靠各种具体项目的推动来实现的。

3、社区建设促社会稳定

(1)社区文化是美国社区建设中普遍开展的内容,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他们认为,开展社区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们的智力开发和恢复人们的活力,创造祥和的气氛,塑造社区的形象,修补和完善社区的社会结构。美国社区文化建设历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得到各行业的支持,使得居民文化生活异常非富。如与华盛顿特区毗邻,属马里兰州管辖的小社区,根据住户文化层次和收入状况,社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日常活动有:音乐会、交响乐、芭蕾舞,邀请华盛顿、纽约的艺术家来演出等,还举办“如何教育过继儿女”等针对性活动。该社区委员会现有34名工作人员,社区每周出版一份《社区公报》和每月文化活动小册子,免费向社区居民寄送,还开设社区网站,使住户及时了解社区文化娱乐信息。

(2)在美国,社区治安是一种新的警务,其功能:一是控制犯罪。警察在社区建立责任区,设置社区警务,可产生威慑力量,使潜在的罪犯行为收敛,使惯犯减少犯罪。二是向处于危难中的人提供快速援助。三是可改善警民关系。通过加强社区治安,实行群防群治,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以消除社区内各种不稳定因素。作为“微型社会”的社区,井然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标志着社会进入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态势,这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控制提升的主要表现之一。

三、美国社区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已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社会化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居民、社区委员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合理,职责分工明确,运作规范有序。美国社区管理模式在健全和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帮助政府摆脱具体的社会服务事务,减轻财政负担和管理压力;沟通政府与居民之间的联系,提高政府的信任度,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社区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可以为我国正在逐步开展的社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引入社区自治组织管理模式

美国的自治型治理模式,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由社会来管理,政府只是间接支持与调控。在我国的基层组织管理中,要引入自治的理念,使社区居民除了受国家、政府、上级单位的领导和指导外,’对自己的事务管理行使一定的权利。可以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来实现居民自治。最重要的是使社区居民不分地位、职业、贫富都能以“社区平等人”的角色,更直接、更广泛、更平等地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管理,进而构建新的资源共享格局。

(二)提升社区自治条件及手段

美国的社区办公场所,现代化程度高,信息技术发达,网络运用面广,信息详实。比如说:美国社区调查(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是一个全国性的调查,它提供了社区发展变化的信息,包括不同社区的地理、社会、经济的特点,以及社区居民家庭、住宅等信息。政府网站还提供了组织向导、工作培训项目、其他社区成功事例等共享信息。为社区与不同主体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社区居民参与小商业经营活动等提供便利。我国在社区建设条件上,如社区的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建设及社区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建设,要有明确要求。通过新建、购买、置换、补缺等办法予以解决。其次,自治手段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社区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搜集掌握有关社区资源和社区自治信息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设计社区管理软件。为社区中介组织以及社区志愿者及社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便利、快捷的管理服务,实现社区管理的现代化。

(三)发展项目的完善与拓展

美国社区发展的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成功的项目开发与运作。我国直接面向居民的建设项目多限于自生自灭的社区服务,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群众多层次的需求。可以优先考虑以下项目建设:一是社区服务。如建立服务门类和设备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会福利服务和便民网络。二是社区文化。结合创建精神文明社区,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教育、科普等活动,提高社区整体文化素质。三是社区卫生。集中开展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社区环境。抓好社区的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推行社区环境的长效管理,加强社区环境的综合整治。五是社区治安。依托政法机关、建立社会治安动态控制的快速反应机制,建立社区警务室,调整民警责任区,推进社区治安建设。

(四)培育社区中介组织

客观地讲,我国的中介组织发展还很薄弱。要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组织,使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导现有的社会团体尽可能社区化,把社团的工作重心和项目开发放到社区;另一方面要在现在社区群众性组织的基础上,按照社区中介组织的规范和要求,培育专门性的社区建设中介组织,如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老人协会、卫生协会、文化协会等。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包括壮大民办非企业单位。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和完善鼓励扶持社区中介组织积极参加社区建设的政策、法规,包括资金、项目、场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使之依法运作,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五)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与非政府组织一样,我国的志愿者队伍远不够雄厚,不足以承担社区服务的重任。然而社区志愿者是社区不断扩大管理职责、拓展服务领域,满足居民物质文化需求的必不可少的力量。社区志愿者的多少,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尤其是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要积极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主要由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等几部分组成。要促进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工作者需要专业化、职业化来提升服务质量,需要可持续发展的相对稳定的队伍,集中精力协助政府完成行政管理事务,帮助社区居委会履行动员、组织、协调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职责,从而大大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参考文献

[1]丁元竹.美国社区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03)

[2]谭洛明.广州与美国社区教育之比较[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3]胡伟.美国社区发展的统一计划——以詹姆斯敦市为例[J].国外城市规划.2001.(03)

[4]徐启生.美国社区文化活动营造快乐氛围.[N].光明日报,2007

[5]邓敏杰.创新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4

[6]陈文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前沿.2007.(02)

[7]美国社区管理管窥http://www.chinaorg.cn中国机构网2004年02月25日10时12分

[8]《社团革命》P310-313毕监武社团革命:中国社团发展的经济学分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9

[9]侯玉兰.非营利组织:美国社区建设的主力军——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调查与思考.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5)

上一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特许经营协议下一篇:航空航天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