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2024-07-10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共10篇)

篇1: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事业心

事业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动力,事业心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执着追求。幼儿教师的事业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对事业的爱是建立在对事业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教育、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它是为培养合格人才打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兴旺、民族素质的提高。有了这种认识,幼儿教师才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也才会增强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情感,对工作才会倾注满腔的爱和热情,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任何情况下,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对幼儿教育事业不热爱,就会把幼儿教育工作单纯看作是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处处被动,时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机会就想办法改行,这种人是胜任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

2.热爱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人的爱抚,能使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自信心、安全感。爱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

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这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师和幼儿间的良好关系,可以使幼儿乐意接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子的老师?用幼儿的话说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欢迎和喜爱。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俗称教育爱,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爱幼儿,对待幼儿态度温和、宽容、不偏爱、尊重幼儿的人格,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做幼儿的老师,也做幼儿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泼的幼儿,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教师,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与幼儿一起活动,给幼儿带来自信和欢乐;如果教师体质差,精神状态欠佳,则班级气氛压抑沉闷,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幼儿的个性品质形成。心理素质较差的,如情绪欠稳定,主观武断,易冲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可能是专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儿按自己所说的做,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守纪律、听话,但胆小、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又如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的教师,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对幼儿态度好,但胆子小,做事优柔寡断,所任教班级幼儿可能大多能力强,有主见,但纪律性差,缺乏自制力。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其工作方式倾向于民主型,心胸开朗,思维敏捷,情绪稳定,善于自制,对幼儿充满热情,工作主动,处事机智灵活,所任教班级幼儿大多守纪律,有礼貌,与人亲近,能友好相处。

幼儿教师必须加强身心修养,在幼儿面前,展现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获得幼儿的信赖和喜爱。

(三)具有较为扎实的教育和文化科学知识

幼儿教师在就职前,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教育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习这些知识将有助于教师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每个教师都是按照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来组织教育教学的。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了他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什么样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策略,对儿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它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儿童发展方向。幼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幼儿教育知识,关注教育形势的变化,研究教育实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一些误解,认为幼儿教师所教知识浅薄,没有很高的学术性,谈不上专业性,似乎谁都可以当幼儿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幼儿教师和一般教师职业一样,是具有双专业性的职业,即不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同时,要具备传递知识技能的技巧,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教师同医生、律师一样,必须经过严

格的、持续不断的专业训练,能“诊断”、“分析”、“开处方”,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与一般教师职业不同的是,幼儿教师不是某一学科的教师,而是担负着幼儿全面教育工作,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语言、艺术、健康等各个领域,教师需要有比较广阔的多学科知识和教育艺术,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质

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幼儿教师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教育幼儿的行家里手,应将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教育教学实际能力,这是搞好教育教学的重要条件。

1.观察和了解幼儿的能力

教育幼儿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幼儿,才能教好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由于幼儿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绪易外露,其内心活动,身体状况常通过表情、动作或简短语言表现出来。往往幼儿的一个小动作,一刹那的活动,常反映一个真实的内心活动。如:幼儿很重视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行动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犯了错误,常常不自觉地望老师一眼;当值日生分苹果,将小苹果留给自己,大苹果让给小朋友时,常充满希望地看看老师。教师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为所传递的内部信息,敏感地觉察出幼儿的最迫切需要,并根据该幼儿的特点做出及时的、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恰当反应,那么教师就赢得了教育的主动权。

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观察的技能。教师观察的技能表现在随机的观察和有计划的观察中。随机观察时,教师应尽可能准确而又客观的察看幼儿,要不断提高观察的敏锐度,尽快地捕捉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探知到幼儿最细微的需要,了解幼儿某个行为的意义,并做出及时反馈;有计划的观察时,可先拟定观察项目,列出观察要点,选出有代表性的场景。进行观察并详尽地做下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仔细地思考分析这些记录材料,综合归纳出每个幼儿的优点和缺点,为幼儿设计出适宜的学习方案。

2.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

教育全班幼儿,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是教师的中心工作。在班级组织管理中,教师肩负着重大职责。从教育内容看,有德、智、体、美诸方面;从工作任务看,有保育和教育两方面;从教育途径看,有集体教学活动、劳动、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从组织形式看,有集体、个别、小组活动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和活动形式,合理计划,科学安排,并做出最佳方案,促进幼儿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制订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的能力;创设与本班幼儿发展相适宜的环境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班集体,包括确定班级教育目标,树立良好班风,建立班级常规,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纪律的能力;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及灵活地指导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的能力;组织幼儿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并进行评价的能力,等等。

集体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师组织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方面,新教师开始时难以一下子学会。但是当班级管理不善时,活动的无序和混乱就会侵占幼儿的学习时间,弄得教师疲惫不堪,即使教师准备很充分,不良的组织管理也会导致幼儿的纪律问题和行为不良等,妨碍教师运用教育指导策略,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实验和手工操作等活动中反映更为明显。对此,教师可预先制订活动规则,规定违反规则所应承担的后果,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教育过程的监控,教师的管理效果就会增强。

教师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每做一件工作,事先经过周密的设计,考虑好行动的每一步骤,实施时认真细致,每一次行动结束,都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3.沟通能力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纳对方观点、行为,彼此协调,达到默契的过程。沟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等。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

(1)教师与幼儿的沟通

其沟通的方式有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两种;

教师与幼儿的言语沟通,通常是围绕一个话题开展的,教师应注意谈话的策略,观察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引入交谈主陋之中,运用简洁有趣的提问,保持幼儿交谈的兴趣,幼儿发言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注意倾听并给予鼓励。

与幼儿进行言语沟通时,教师本身的语言素养非常重要。鉴于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师的口语表达应符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如说话的态度温和,使幼儿有一种安全感,并乐意听从;语气坚定,使幼儿感到教师充满自信;表述简单明了,从容不迫,使幼儿容易听懂;尽量用愉快的声调并走到幼儿身边说话,而不是老远地大声嚷嚷,因为这样做,会使幼儿感到恐惧。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因此教师的口语应该生动形象,引人人胜,并伴有动态语言。教师始终要用积极的语言与幼儿谈话,告诉幼儿应当做什么,而不是指出他不应当做什么。比如说:“请轻轻地搬椅子”而不说“别把椅子碰得叮咚响”,说“请把积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说“别把积木放在地上”。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向幼儿传递信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语言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教师与幼儿的非言语沟通主要是指教师运用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谈等方式与幼儿沟通。这种方式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和肯定,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教师的这种动态语言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爱的基础上的,教师如果像母亲一样对孩子从内心充满爱,这种内心的爱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并转化为动态语言。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园之间互相沟通,关系和谐,是协调各种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证。家园关系建构中,教师处于主动的一方,教师对家长的了解和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教师需要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家长的个性、职业、文化水平、他的教育观念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①本着关心孩子成长的目的,确立平等信任的态度。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发自内心地关心其子女成长,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不同个性的家长采取宽容的态度,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估工作,仔细聆听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现矛盾时,绝不互相指责,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家长着想,尽自己所能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难,使家长感到教师是爱孩子的,这样才会调动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的积极性,共同为孩子的进步而努力。

②掌握沟通的技巧。在与家长沟通时,掌握沟通的技巧很重要,如与家长面对面交谈时聆听的技巧;适宜于不同家长个性的谈话技巧;向不同个性的家长汇报孩子发展情况的技巧,等等。只要教师本着爱护,关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沟通的技巧,同时利用谈话,巧妙地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就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家长的尊重、理解与支持。

③利用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家长的工作性质不一样,接送孩子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教师可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短暂交谈,或采取家访、家园联系手册、写简信、便条等与家长沟通。

4.教育监控能力

教师的教育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计划与准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前,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材料,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与潜能,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确定适宜的教育目标,计划各种活动,选择活动内容与实现任务的策略,安排教育活动步骤,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预测可能达到的效果。

(2)反馈与评价:教育过程中,随时监控班级情况,获取反馈的信息,根据教育目标,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教育策略,教育行为,教育效果及幼儿发展状况做出初步的评价。

(3)控制与调节: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调节活动的各环节,对下一步活动进行调整和监控。

(4)反思与校正:一次或一阶段教育活动完成后,教师本人深入总结和反思,如回顾自己组织的教育活动,反省自己的活动是否适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发展,分析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反思自身教育行为的特点与不足,对所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找出其主要症结,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办法或途径,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采取补救措施。教师教育监控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过程进行监控,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育观念,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有助于教师明确问题是否解决,解决到了哪一步,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假设,不断反思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把教育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对自己的教育过程实行监控,是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使教师由单纯的教育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重要途径。

5.教育研究能力

研究是教育者对待未知事物的一种态度。面对着全体幼儿,教师对所要教的内容是早已熟知,但是,幼儿怎样理解,却是每个人、每个不同情境下都各不相同的,因此,教育工作永远充满着未知的因素,永远需要教育者进行研究。

幼儿教师的教育研究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其研究的步骤主要是:学习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诊断,发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直到问题解决。如;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教师将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开发主体之一。为此,教师必须学习有关的课程理论,明确课程开发的顺序和方法。对原有课程进行反思,研究确立课程的目标;考虑怎样利用本园和社区教育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可供幼儿学习的材料;考虑怎样创造性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利于师生合作或幼儿独立探索的学习环境;研究怎样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成为研究者,能更快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2: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其一、要求教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身为思品教师,就要做到情绪稳定,态度积极,从而去正面地影响学生的言行。总括而论,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以高尚的师德去熏陶学生的情操。

其二、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在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我们要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和表达的能力。在思品课上,虽然一部分思想是需要灌输的,但是更多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去发挥。譬如老师教育学生要讲卫生,懂礼貌,换成现在的学生自发讨论的模式,不需要教师罗列该注意的和不应该的,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的。

其三、要求教师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改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专业能力。

思品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是重点所在,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注重培养学生的三观,这已经是理论得以实践的最好的平台。平时结合学校的少队工作,值日生制度等,都能形成研究的助力使学科教学得以不断完善。

其四、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篇3: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道德人格

1. 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列宁曾经说过, 在任何学校里, 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这说明教师在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上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 高校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利用课堂、实习、班会等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党史等, 高举爱国主义的大旗, 在关系到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提高觉悟。

2. 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

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教育战线的普通一兵, 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 热爱教育事业, 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接近人民, 拥护革命, 对教育事业有着伟大的献身精神, 他恪守自己的信条:“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他为革命培养了大量人才, 被誉为人民教育家。如今, 我们也有很多为教育事业而献身的人民教师。笔者所在学校有位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他满怀激情, 大公无私, 关心同学, 凡事起表率作用。他所带的班级干部严于律己, 学生学习自觉, 班集体团结向上, 各项活动积极, 形成了一个优秀的集体。同学们都为有这样好的班主任而自豪, 只有这样的教师才配得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3. 要热爱学生, 激励进取。

教师对学生要尊重、信任, 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并委以重任, 使其在工作学习中迅速成长。笔者所在学校有位学生初中阶段是一名学习、表现都很普通的学生, 考上笔者所在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以来, 教师对他的思想、学习、生活全面关怀, 并让他当班长。在教师的关心爱护下, 他大胆工作, 认真负责, 不断进步, 是非分明, 锻炼的“能说会道”, 成为学校学生会部长。临毕业前, 他满怀激情地对班主任说:“没有学校老师的精心培养, 就没有我的今天。”正是在校教师对他的激励与精心培养, 使他今天满怀希望, 信心十足地奔赴工作岗位。

4.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学校是个整体, 作为一名教师, 要有集体协作的精神, 以便目标一致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不能各行其是, 要互相协作、支持配合, 从全局出发。特别是班级之间发生矛盾, 发生打架事件时, 作为教师一定要正面施教,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不能袒护本班、只维护本班利益, 要讲风格、讲涵养。

二、知识能力

1. 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高校教师, 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教师肩负着教授学生专业技能的重任, 因此, 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 不仅要对本专业的有关理论、技能、实训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而且知识要宽泛, 决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 要能与相关专业相关学科融会贯通。理论教师要懂得实习操作, 实习教师也应有理论知识, 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最新技术,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社会欢迎的优秀人才。

2. 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就要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素质: (1) 勤于思考。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提出一个新问题, 产生解决它的动机, 才有新理论、新发明、新创造。如, 苹果落地, 大家都看见了, 牛顿却要问个为什么?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论。质疑是思维的火种, 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2) 富于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想象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好的想象既是储存现象的成果, 又是思维的最好帮手。 (3) 善于辨证。不仅要善于质疑, 而且要善于辨证, 善于比较鉴别, 从矛盾中发问求解, 在比较中明是非、辨方向, 分好坏、识美丑, 除糟粕、吸精华。 (4) 善于多识。多识能使人变智, 能调动活跃的思维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知识广博精深, 技能精湛全面。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博览群书, 开阔视野, 深入实践, 不断获取真知、充实自己。

3. 要善于组织教学和富于应变能力。

教师应善于组织教学, 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 编写教案, 布置作业, 反馈矫正, 灵活动用教学方法, 使学生便于接受, 完成课堂任务;应善于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进行综合教育;应善于组织课内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 如“点钞比赛”、“珠算比赛”、“打字比赛”、“普通话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灵活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要善于抓契机, 因势利导, 如利用技工院校系统的“技工杯”比赛等诸如此类的活动, 从中找出差距, 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仪态语言

1. 要注意仪态行为。

仪态包括容貌、风度、姿态以及穿着打扮等, 行为是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 仪表行为已不再是教师个人的私事, 而是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因此, 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自己的仪态行为在受教育者视觉“荧屏”上的形象:仪态美, 在于朴素大方, 典雅端庄, 穿着得体;行为美, 在于彬彬有礼, 一言一行稳重文雅, 不卑不亢, 合乎规范。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审美、学礼仪。

2. 语言要含蓄。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取决于其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主导作用的发挥, 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是教师的武器, 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语言是执教的起码条件。这不仅需要一张“铁嘴”, 能口若悬河, 更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含蓄美, 使之规范化。语言的规范含蓄表现为:准确简练, 具有科学性;流畅明快, 具有逻辑性;活泼形象、传神, 具有启发性。在此基础上, 借助手势、姿态、表情等外在语言, 使语言更为生动传神, 幽默风趣, 含蓄优美。在审美教育上, 享誉世界的苏联大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要通过美并在美之中进行教育, 为了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其偶像, 所以, 教师的形象——仪态、行为、语言美不美至关重要。

篇4: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博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大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前提是知识广博、不断学习。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教师首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既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也包括本专业的理论体系。基础知识要扎实全面,理解要透彻。要做到这一点,除了精研教材教参之外,还要广泛借鉴同行及网络等资料,尤其是选择本学科水平较高的网站,经常研习其中的课件教学设计考题等提高会比较快。也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会议,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理论方面,要留意国内外相关理论建构,把理论和基础知识相结合,深化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通过理论促知识,通过知识升华理论,实现专业质的飞跃。同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功底,但是知识处于停滞状态或者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缓慢。这也不符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要做到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较好的方法是经常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期刊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往往会介绍和反映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和动向。把专业中的问题通过期刊来解决,可以在短时期内达到更新知识体系和学科理论的目的。

除了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外,教师还要具有相关学科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和概括。不同专业的知识其实是相通的。教育学是对教育教学现象和本质的概括总结。教师要具备教育学的知识,掌握教育教学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心理活动探索的成果。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少年心理活动特点,才能把握特点,因材施教因事施教。此外,教师对专业相关学科和其他知识也都要与一定的认知,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变化。

具备广博的知识,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当代学生能接触到的知识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教师要站在讲台、站稳讲台,必须要在博学上下一番工夫。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有些学校、有些班级,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超越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如果无法给出合理的解答,势必无法立足三尺讲台。学生倒逼教师不断钻研专业,在教师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平之后,又会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因此,可以说,博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二、明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明辨是指教师在专业化上,在准确完整的把握知识、思考知识的基础上比较不同专业知识从而获得知识本质认知的过程。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开始于明辨,最终又回归于明辨。任何专业知识的入门知识,首先要搞清楚本专业的基本术语、概念,而术语、概念的认知和理解正是通过明辨获得。明辨是区分不同事物的尺度,明辨是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重要方法。任何专业知识都需要明辨的过程。明辨的基本方法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学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不简单。教师专业化在广博的前提下,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博返约、由繁到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独具慧眼、明辨知识,获得真知、精知。把握本专业的精髓所在。

现实生活中,有些教师虽然具备了广博的知识,但是不能明辨知识。只是传授知识,而不是传授真知;只是传授真知,而不是传授专业精华知识;只是传授表象,而不是传授本质;只是传授本质,而不是传授思维方法。这样,学生学到的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知而不智的知识。

要达到较高的明辨能力,除了博学之外,还需从两方面突破。一方面,将专业和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源自社会实际,是社会实际的高度提炼和升华。在社会实际中感悟知识、检验知识,可以增强明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学习逻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感觉、知觉、表象和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方法。通过明辨,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又注重外在区别,既明白共同点,也理解不同点。这是获得较高层次知识的思维前提。教师在专业化发展上,要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将知识锤炼磨砺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因此说,明辨是教师专业化的关键。

三、慎思——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升华

“学而不思则罔”。原本是指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经常思考问题,才能提升自己的学习感悟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同样适用。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在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和明辨知识的能力之后,就需要不断思考问题、反思教学实践。这就是慎思。慎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升华。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广大教师每天传授知识,有时甚至也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专业能力并没有得到太大提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至退休,专业水平和刚参加工作时相比,没有出现质的飞跃。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很重要原因是,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思考知识。慎思可以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借鉴同事经验和阅读期刊引发思考,构筑起专业知识体系,形成三维、四维的知识空间。另一方面,“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要勇于敢于提出自己的专业观点。大胆的假设要以广博的知识为前提,小心的求证则体现了慎思过程的重要性。在教学闲暇,进行专门的思考可以提高专业认识。有时会突然获得专业知识的灵感和奇思妙想,不妨赶快把它记下来,不然会稍纵即逝的。教师都有教学反思记录册。可惜,有相当多的教师并没有好好利用,没有及时地思考专业问题,也没有及时反思教学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专业化发展较好的教师大都具有慎思的习惯和品格。从教师专业化提升的角度来说,慎思要比博学和明辨更加重要。

四、笃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归宿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倡导知行合一。博学、慎思、明辨都属于知的范畴。知只是基础,行才是目的。空谈知识没有太多实际意义,最终目标是将知识实践化,达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博学、慎思、明辨之后最为重要的当时是笃行。教师在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深刻的教学反思、高层次的专业素养之后,需要切实将这些要素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笃行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归宿。

一方面,笃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备课、上课、改作业,而是将较高的专业理论能力转化为高效的教育教学能力。笃行涵盖课堂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与沟通、讲授、调控、拓展、优化等诸多方面。行是对知的贯彻实施。在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将教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有效突破重难点的前提下,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简单的知识体系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一方面,教师笃行,需要把试题尤其是较难试题的解题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师的笃行掌握知识后,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对于高中教师,尤其要把高考题的解题突破口、思维过程潜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学生具备了本学科的基本素养和较高的应用能力,才意味着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真正提升。

博学、明辨、慎思、笃行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完整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也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素养。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篇5:播音主持专业:选择的基本要求

播音主持专业考试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要进行初试面试和复试面试。复试通过之后,还需经过系学术委员会复审、终审,终审通过,方为专业考试合格。专业考试合格者,由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收到专业考试合格通知书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行运播音主持培训为大家介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报考条件和对考生的基本要求:

第一,标准、规范的普通话语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的是汉语普通话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按国家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含县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水平(此要求列入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颁岗位规范,逐步实行持普通话等级合格证上岗)。”因此,西安播音主持培训提醒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的普通话语音面貌应该是标准的、规范的,具体地说,其语音面貌不能低于一级乙等的要求。

第二,发音器官健康、有效。发音器官不能存在先天缺陷和整体上不利于发声的情况,如:1舌系带过短;2颚裂(造成严重的贯通性不可克服的鼻音);3兔唇;4舌体、口腔腔体比例不当(大舌头);5牙关与下颌骨不利于口腔开合运动(牙关紧);6牙齿不整齐有碍发音;7牙齿及咬合关系有严重问题(“地包天”、“天包地”影响正常发音);8鼻中隔偏曲,造成通气不良,形成阻塞性鼻音;9喉头过小,声道有异于常人,不利于发声;10体弱气虚,呼吸肌不强;11由于外伤造成的发音器官缺陷,等等。

第三,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是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主要的工作手段。因此,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考生具备清晰的口齿和圆润的嗓音条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清晰的口齿包括唇、舌、齿等运用的灵活、有力;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的到位、正确;发音咬字不含混、不秃噜、不吃字等等。

第四,较好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考生应具备透过文字语言表面感悟文字语言深层意蕴的能力,对所播和所说的内容都应做到有感而发,情动于衷,深情并茂地表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感、言之有序、言之有声、言之有色、言之有味,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五,较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考试,还要考察考生的思维品质与应变能力。如: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并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语言,构成腹稿提纲,并状态自如地加以表达的能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回答主考的提问、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强行记忆的能力等。

第六,较好的形象气质条件和综合文化素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广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特别是电视播音工作者,其容貌、形象、气质、身材等因素就更为重要。因此,西安播音主持培训提醒,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考生形象、气质等条件的要求相对也要高一些。对形象的基本要求是“上像”,气质的基本要求是不俗。整体形象上要落落大方,有亲和力。

篇6:耐心是教师的基本素养

著名教师宋运来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中的《教师,要有耐心》一文,很受启发。文章开头公布了一份对“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调查统计,其中“耐心引导,懂得教育学生”排在第一位。文章列举了哈尔滨铁路局第八中学付广珠老师耐心教育一名违纪上网学生的事例,从而说明:只有对学生耐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对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我现在的班上有个学生这学期刚开学时经常不做作业,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因而第一次语文单元测试就考了不及格。针对这种情况,我一方面向他的家长了解他以前的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另一方面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好好学习,对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在我的耐心教育下,这孩子逐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好习惯。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从开始的不及格到后来的六十几、七十几一直到上次考试的八十多分!看到他的进步,我由衷地感受到对学生耐心教育的好处。

在这篇文章里,宋运来老师进一步指出,对学生有耐心,首先就要对他们有信心,其次是要有责任心。我觉得,宋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因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只要对他们有了信心和责任心,就不会害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会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会耐心等待学生慢慢地进步,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倘若一个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对教育学生没有信心,也就很难做到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那么,也就不会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爱因斯坦在10岁时还不能流利地讲话,以至于他的教导主任一度认为他是白痴,教导主任失去了对这样“白痴”类孩子教育、培养、帮助的耐心。其实爱因斯坦的成长恰恰告诉我们,对这样的孩子,教师的耐心仅仅有一天是不够的,一年也是不够的,甚至几年也是不够的,需要抱有十几年的耐心。

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前提并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爱因斯坦那样的成功者。耐心是每一个教师的修养,耐心是每一个教师的素质,耐心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耐心是每一个教师的道德伦理水平。耐心能让你对学生的爱更持久,耐心能让你对学生的微笑更持久,耐心能让你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更持久。耐心是你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耐心是你对教育平等的尊重,耐心是你对学生有一个美好前程的长期有效的祝福。耐心并不一定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爱因斯坦,但可以让学生走向成功。成功的孩子背后,需要教师们持久的耐心。

篇7:教师职业素养要求

一、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基本态度。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的一种道德信念,它是以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教育价值的深刻认识为基础的,它是教师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献身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内驱力。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较强的荣誉感。教师的事业心和荣誉感在教育工作中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职业时,他才能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并为培养人才贡献自己的一切。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发扬蜡烛精神,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终身献身教育,并用自己的智慧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文化宝库的大门;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无私地奉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

二、热爱学生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对待自己的劳动对象的基本态度。

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孔子所说的“爱之,能勿劳乎?忠言,能勿诲乎?”就是这个意思。

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在履行其培养人的职责时所产生的感情,它根植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发源于教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高度责任心,因而这种爱已经超出了个人情感的狭小圈子,而与整个社会事业联系在一起。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影响着教学效果,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这已为具体的教育实践和实验所证明。那么,热爱学生对教师有什么要求呢?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和严格要求学生并不矛盾,这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热爱学生,还要求教师要公平地对待学生。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学生,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能得到教师的公正评价。

三、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个方面,是教师对待其所属的劳动集体的基本态度。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劳动,学生的成长主要是教师集体劳动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教育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与教师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才能使教育工作有效地进行,才能使教师集体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道德影响。

团结协作就要求教师要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原则来调节教师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团结协作还要求教师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要善于肯定同事取得的成绩,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等。

四、以身作则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待自己的基本态度。

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以教师为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重要参照对象。人们常说的“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就充分说明了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诚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有益于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教师完美人格的一种表现,这种完美的人格要求教师要带头践行自己所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以身作则也要求教师要使用文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教师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文明。语言美不仅要求语言要文雅,而且要健康、高尚、准确、生动、富有教育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修养上多下功夫。

篇8: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顺利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读文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书面语言准确而快捷的感知能力。同时,是在认读感知基础上对词句所作的解释和对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做的分析和剖析。学生在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去理解词句的含义,调动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分析作者的思路层次、材料和中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现螺旋式上升的理解分析效果。在对文章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准确深入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知情义的丰富或单薄、正确或谬误、健康或消极,表达方式、方法的恰当或不足等方面做出判断,从而真正认识阅读作品的价值,形成一种新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中,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只有借助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再造出文章所描述的人物、场景、情节、思想感情等。

二、树立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

随着当前网络时代的影响,以往的黑板灌输知识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学生不能局限于单一课堂掌握课本知识,我们教师可以多加引导,让学生通过电脑、网络图书馆等平台获得语文知识。我们和学生之间由原来的知识传授关系逐渐变成知识交流和探讨的平等互助关系。我们也可以制作一些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语文课件,在课堂进行多媒体教学,互联网带来的有声有色的课堂,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打造一个轻松、愉悦、高效的语文课堂。

三、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也早已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者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敢把问题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总是自己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等到学生说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时,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这样,语文教学无疑走入了一个怪圈,教师满堂问,等学生满堂答。不要忘记,学生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应该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达到质疑的途径就是读书。李镇西老师倡导“读出问题”,他的每一节课都是从自由读到提问开始,整堂课就是在你问,我问,大家问;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过程中进行。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是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人格美、人情美于一身的宝库,有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字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语文能够通过这些意境美、人格美的挖掘,分析、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充满对美的向往,对生命、生活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鄙弃。在审美体验中不断塑造一个个美的自我,一颗颗美的灵魂。

五、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培养祖国的优秀花朵。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增强自身的专业道德修养,树立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面对学生的时候要一律平等,不搞优差生。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等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组织效率,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热情。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不断完善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活到老,学到老,把自己变成真正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老师。

语文教学在所有的学科中占有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增强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对语文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

参考文献

[1]姜玉杰.浅析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J].新课程(小学),2015(12).

[2]梁玉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4).

[3]商建华.论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J].环球人文地理,2014(2):130.

篇9: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能素养、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451.1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知能素养

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为达到有效的教育教学所涉及的所有智力资源或知识整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会涉及一系列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之外,还会涉及价值信念、思维方式、经验、教学实践智慧、技能技巧和方法手段等知识,这些知识都是教师完成其教育教学活动所具备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知识。没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知能素养的基本构成。

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求知渴望是教育的力量的强大“源泉”。所以,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教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没有学科知识的教师的危害是巨大的,“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 所以说,“惟一、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盖学生之学识,恒视教师以为进退,故教师之责任甚大。”

“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的个人道德行为规范。“教师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伦理规范和所具备的道德品质。这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源泉,也是人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标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书是手段,育人则是根本目的。“教育者的使命就在于,他要跟每一个少年和青年一起,构筑起他的精神生活的大厦。” 教师要成为教育者就必须要以“育人”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从本质上说,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

更进一步说来,“教”这个词的含意,不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而且也有教诲、诱导人去从事某种行动的意思。 道德的养成是教育价值的终极旨归,整个教育过程始终都贯穿着一条道德义务感的红线。义务感并不是束缚人的枷锁,它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恪守义务可以使人变得更高尚。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使义务感成为自觉纪律这个及其重要品质的核心。 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不仅是所教的某些知识,而且,还有他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行为活动、生活方式以及对日常现象的态度都会影响着受教育者。教育家徐特立指出,“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因此,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 教育者的最大任务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 因此,教育者应有高尚的道德品行,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二、学不可以己,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是教授知识,传播文化的人,教书是其本职要求,教师自身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综合素养基础,没有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知识储备的人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源泉,就要永远处于一种丰富的、有意义的、多方面的精神生活中保证自己知识的“常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有学识的、善于思考的、有经验的教师,他并不花很长的时间去准备明天的课,他直接花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但他的确实一生都在为上好一节课而准备着。他的精神生活就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他永远不会说:我的知识已经积累够用一辈子了。知识是活的东西,它永远在更新。知识也在陈旧和死亡,就像人有衰老和死亡一样。” 有经验的教师同样必须拥有满足教学需要的知识,“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一个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直接来源于教师,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实际需要来不断更新知识。“大众是长进得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地长进,才能教大众。一个不长进的人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也不高兴教人的。……‘后生可畏不是一句客气话,而是一位教师受了大众蓬蓬勃勃的长进的压迫之后,对于自己及一切教师提出的警告。只有不断地追求真理才能免掉这样的恐怖。” “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因此,教师的学科知识是必须补充的。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就必须要不断的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由教师的教育素养所要求的。“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对书本要有浓厚的兴趣,要乐于博览群书,要善于专研书本,养成思考的习惯。” “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是学校集体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 因此,“一个教师如不经常置身于书的世界,他的使命是不可想象的。每周都得到充实的教师藏书是思想和精神力量的源泉。书本知识是教师的财富和智慧。一个真正的教师才能感到知識是个人研究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一种欢乐。” 读书是优秀教师更新知识,提升智力素养的基本途径,“一些优秀的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十五年至二十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邻就变成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三、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模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模范。“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善为师者,美其道,慎其行。“要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他的学生的榜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热爱知识,不知疲倦地探求新事物。” 因此,教师必须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为人师表”,以教人者教己,为教而学。

由于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和教育性的存在,教师身上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必须“要树立榜样,要以身作则,否则你无法教育孩子。” 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的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发展与学校校风的形成有直接的重要作用。“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好的品德,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的校风,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 进一步说来,“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部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的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位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微末变化更富于敏感的了,再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摸捉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点应记住的。” 具体说来,“教师应该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给学生树立简朴的典范,成为工作上朝气蓬勃、热爱劳动的榜样,行为方面谦虚谨慎、品行优良的模范,与人交谈时,会掌握谈话的艺术和时机。总之,要成为通晓个人和社会生活方面的道理的典范。” 教师“要诚实无欺,要谦和有礼,要自觉纪律,要手脑并用,要整洁卫生,要正确敏捷,要力求进步,要负责做事,要自助助人,要勇于为公,要坚韧沉着,要有始有终。” 教师为人师表,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意义非凡的。

四、教师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教学是一种艺术,而真正的教师就是艺术家。” 教师必须明确地认识到: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决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师只有先受教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别人。教师只有诚心诚意地自我教育,才能诚心诚意地去教育学生。 因此,“只有日益深入地专研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微妙细节,只有不断地开辟塑造人的灵魂这门艺术的新境界,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成为教师的教师,才能为别人所信赖和尊重。” 具体说来,“教师的要点是什么呢?首先,教师性格的培养,教师行为的训练;其次,教师的专门知识和技巧的教导。没有这样的知识和技巧,任何一个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都不会担任起工作来。” 因此,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就是必须要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前提是要有思考和研究精神。“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

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要经过师范的教育和训练。教师应该学习教育理论,并受到很好的师范训练。“什么叫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所以师范生的行为最要紧。模范不是时间能成就的,须慢慢的养成。” 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一个教师应当掌握深刻的知识,受过很好的师范训练,具备很高的一般文化水平和明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性。” 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样是师范教育和训练的基础,“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方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或教育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这种对比是激发教师思考的有效手段之一,因为这样能够使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的实质。”

除了师范教育和训练之外,教师必须经过心理学的学习。“教师的培养必须包括一种心理学的训练。……只有亲自进行一种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有关的事实和作出解释的唯一途径。……在道德和训练方面,给教育工作者们一种信念,使之认识到他的学科具有无限深刻的理论探索和技术改进的可能。” 当然,“教师应当在他所教的那些学科方面拥有足够的知识。但是,我们在承认这条道路的同时,如果我们对于教育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育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地财富。”

篇10: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支结构合理、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教书育人、用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工作成败的关键。

如何达到上述目的,确保学校的发展壮大,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从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进取,为学校发展尽职尽责。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1. 教师应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格要求自

己,依法执教、为人师表、克尽职守。

2.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关爱学生。爱心是从事教师职业的最宝贵的职业感情,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必须树立关爱学生,特别是关爱“差生”的信念,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切忌言行过激,对学生细微之处的转变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3.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品质、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会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严以律己、以身作

则、率先垂范,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4. 素质教育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达到教好每一个学生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开拓创新。

二、精湛的业务素质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素质,作为教师要具备精深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和勤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教科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培训,通过听课、说课、评课、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等相关教学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地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要针对新的课程改革,结合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究、大胆创新,积极承担教科研课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三、搞好常规教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心

常规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从事教学活动。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书写教案、课堂教学、课后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反思与交流等环节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考核与评价是促进教学工作的关键 考核与评价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调控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成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考核与评价的功能,将考试、考查、随堂考、周考、月考、期考有机结合,精心设计考题、严格认真监考、公正科学评价、详细深刻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模范执行教学纪律是搞好教学工作的保障

上一篇:这样做会使你广交朋友下一篇:信息技术说课课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