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2024-07-31

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通用9篇)

篇1: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英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

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局党组:

今年以来,我单位各项工作在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很大进展:办公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起草了《英山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核定试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全面开展了事中医疗救助医院及时结算,成功承办了农村福利院规范化管理孔坊现场会,正式启动了农村低保扩面等等。省委

[2010]7号文件出台以后,我局认真组织了学习,每人都写出了深刻的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文件要求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找自身问题,积极为贯彻落实文件献计献策。

借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东风,现将一些长期困扰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困难向局党组汇报,并提出一些建议,供局领导参考。

一、当前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低保方面

1、城市低保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社区无专人负责、无专项工作经费,街道没有专门负责低保工作的机构或人员。

2、城乡低保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城乡救助管理局没有照相设备,无法采集低保对象电子照片上传数据库,致使低保对象网上基本信息中没有保障对象照片。

3、乡镇、村公示低保对象基本信息时,没有附上保障对象照片,群众监督效果不佳。

4、一些没有享受低保待遇的城乡居民遭遇突发性、暂时性生活困难时,难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5、农村低保申请对象大多住在偏远山村,城乡救助管理局因工作经费不足,无法按规定对申请对象进行大范围、常态化的入户核查,难以了解申请对象家庭真实情况。

(二)医疗救助方面

6、现行医疗救助政策只针对住院费用,低保对象看门诊、患恶性肿瘤未住院但需放、化疗或常年吃药的费用无法得到救助。

7、低保对象网上基本信息中没有保障对象照片,定点医院在开展事中医疗救助时,难以判定申请患者是否确为保障对象本人,存在冒用他人低保证骗取医疗救助的情况。

8、大病事后医疗救助资金拨付效率低,救助金批准后迟迟不能到位。

(三)农村五保和农村福利院方面

9、农村五保指标严重不足。我县目前实有符合农村五保条件的对象5363人,但仅有五保指标2477个,致使2886名农村五保“应保未保”,挤占农村低保指标5772个(农村五保人均100元/月,农村低保人均50元/月)。

10、部分村急需改扩建农村五保居住点没有项目,没有资金;乡镇农村福利院普遍存在配套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情况。

11、有些乡镇把农村福利院当成企业来管理,部分农村福利院面临生存危机。

12、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无编制,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无积极性。

(四)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方面

13、对于乡镇、社区的低保工作质量,城乡救助管理局缺乏有效管理约束机制,但要为他们工作中的问题承担责任。

(五)城乡救助管理局编制经费方面

14、城乡救助管理局承担着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福利院管理等社会公共事务,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目前实有职工15人,但只有6个事业编制。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城乡低保入户核查无法大范围、常态化开展。

二、我们的建议

1、要求乡镇以及社区明确低保专干,并落实专项工作经费,理顺街道在城市低保管理工作中与温泉镇民政办公室的关系。

2、要求乡镇(街道)、村(社区)在公示低保对象基本信息时要附上保障对象照片,实行肖像公示制,以收到更好的监督效果,并激励一些条件好转的对象主动退保。

3、争取县政府按照省委[2010]7号文件要求,尽快出台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学习蕲春县,开设“慈善超市”,以实物或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开展临时救助工作。

4、以发放“定额医疗救助卡”的形式对低保对象看门诊以及患恶性肿瘤放、化疗或常年吃药的费用予以救助。

5、实行事后救助及时结算,每月从财政医疗救助专户中预拨适量资金,在事后医疗救助申请被批准后及时发放救助金,月底再由民政与财政结账。

6、局党组加大城乡低保信息化建设投入,为我们配置照相设备,以完善低保对象数据库。

7、积极向省民政厅争取农村五保指标,切实解决农村五保“应保未保”问题。

8、争取县财政安排更多的改扩建农村五保居住点以及农村福利院配套设施项目,继续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9、明确农村福利院的事业单位性质,加大对农村福利院供养经费和服务经费的财政支持力度。

10、争取解决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以钱养事”编制问题,要求乡镇为农村福利院管理人员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11、争取县编办为城乡救助管理局增加编制,县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确定我局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省低保办已被省政府确定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争取县政府低保配套工作经费按照英政发[2007]21号文件规定及时足额到位。

12、建立城乡救助管理局在人员和经费方面对于乡镇、社区的低保工作的有效约束管理机制,做到责权统一。争取县政府将低保工作纳入对乡镇考核目标,尽快制定城乡救助工作的中长期规划。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二日

篇2: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情 况 汇 报

中央1号文件以及省委1号文件公布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了文件精神,现将贯彻落实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1、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以会议形式,全文学习了文件精神。

2、全县农业部门的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文件精神,各农口单位分别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学习。

3、成立了宣传队。从2月20日至2月29日,由县农粮局牵头,成立3个宣传队,深入全县各圩镇进行宣讲;5月份为集中宣传月,由“三送”队员深入“三送”对象家中进行上户宣传,累计发放宣传资料6.7万份。

二、结合实际,周密部署,扎实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1、加大投入,夯实了农技推广的基础。今年,我县已投资120万元用于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目前,全县25个乡镇成立了农技推广综合站,其中有7个乡镇已建设了办公大楼,分别有培训教室和服务大厅、农技人员的办公场所,其它18个乡镇采取了租、借办公房屋的形式,设立了办公场所和咨询窗口,为我县农技推广奠定了物质基础,正在逐步实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覆盖全部乡镇。

2、财政统发,保障了农技人员的待遇。我县基层农技推广 改革完成之后,全县在岗农技人员共计240人的工资由财政统发,各项津补贴纳入了财政预算,和其他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待遇一样,从而落实了中央1号文件集中推广“一个衔接两个覆盖”(即实现在岗农技推广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平均水平相衔接,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覆盖农业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覆盖全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

3、完善机制,健全服务网络。今年,我县完善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一套完整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深受群众的欢迎。

4、重心下移,创新服务方式。2012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定位定向定性,全面部署了农业科技创新任务,系统提出许多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重大政策措施,必将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文件指出,农业科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文件强调,要坚持“着眼长远发展,面向产业需求”的基本方向;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基本要求。

为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作,我县采取重心下移、创新服务方式,首先,通过“12316”信息服务平台,向全县的指导员和示 范户发布农情、农技及农业气象信息,快速指导广大群众做好动植物防疫、农业灾害处置和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每月发送农业短信平均8000条,发送率100%,群众反映很好;其次,实行局属单位挂乡联系服务负责制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有效地推动了科技入户工作;三是发放便民服务卡与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手册。便民服务卡内容包括全县农技各专业专家联系电话、本乡镇专业技术人员联系电话,方便农民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手册中筛选了适宜我县种植的优良品种及主推技术。年初将便民服务卡与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手册发放到农户家中,让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良种良法及栽培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是撰写工作日志,为进一步规范农技人员工作行为,局里统一印制了农技人员工作日志,工作日志主要记载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搞好试验示范的情况,而且,工作日志将作为考核农技人员平时工作的依据之一。

通过以上形式,使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入千家万户。

篇3: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1 充分认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 青少年健康既是青少年自身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 也是全民健身、国民健康的基础。它不仅关系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 也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因此,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青少年健康,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通过调研可以及时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发现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据此提出干预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与措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也是教育、体育、卫生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 对促进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科学评价学校教育取得的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提高全民族的体质健康水平,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1985年开始, 我国建立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制度, 以每5 a为1个周期, 在全国范围内对多民族7~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研, 定期公布调研结果。通过前5次调研的实践, 我们已经深刻地体会到, 定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现状和发展变化趋势, 为我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和干预政策制定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而且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各地各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有效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 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与定期公告, 促进了全社会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关心, 促进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中央7号文件的制定出台和这几次学生体质调研的结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既是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科学化、教学管理科学化, 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 更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运用科学的方法将青少年体质健康作为国家资源加以管理和利用, 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和提高青少年乃至全民族健康素质,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 是中央7号文件印发以来的第1次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将是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情况的一次检验。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 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对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7号文件下发以来, 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 把加强青少年体育、大力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抓手, 在端正办学思想、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体育教学课时、落实学生每天1 h锻炼时间等各个方面, 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3 a工作成效如何, 学生体质健康是否得到提高, 今年的调研将进行初步验证。为此,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 提高对本次调研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要把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作为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体现, 作为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 作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与科学评价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 作为调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 切实予以重视, 认真落实和做好各项工作。

2 认真组织实施, 保质保量完成调研任务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财政部六部委联合制定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已于2009年9月印发到各地, 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 也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工作要求。《方案》是这次调研的法规性文件, 各地必须按照《方案》要求开展调研工作, 完成调研任务。当前, 要按《方案》要求落实和完善现场检测的各项准备工作, 教育部门要主动协调体育、卫生、民委、财政、科技等部门, 共同确定和完善本省市的实施工作方案, 建立调研工作协调机构以及专家组, 落实调研工作经费, 组建培训调研检测队伍等。特别要重视调研经费的落实、人员培训工作, 这是保障调研工作开展与检测质量的关键。

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工作。调研数据要真正做到为各级政府进行有关方面 (教育、体育、卫生、民族事务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 工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就必须保证检测的质量, 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无误。特别是公布以后, 要经得起检验。因此, 各地必须严格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要求, 开展调研工作。要确保测试各个环节质量要求、确保所采集的数据准确无误,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树立责任意识, 必须以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检测工作。一定要按照《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要求, 进行各项指标的测试。 (2) 要做好现场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监控。检测现场的检验是保证整个检测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 要指派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工作细心的同志担任检验工作, 严格按要求对检测质量进行检验, 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 要做好测试前检测仪器的检查与校正工作。测试仪器是获取资料的直接手段, 它造成的误差往往不易察觉和避免。因此, 保证测试仪器的正常运行, 也是确保检测质量的关键。检测仪器如有故障或损坏, 要及时维修或更换。 (4) 要注意检测过程中的测试安全工作, 特别要严格按照调研方案和检测细则要求, 做好素质指标测试前的内科项目的筛查工作 (作为是否进行体能素质测试的依据) 。凡心、肝、脾、肾等主要脏器有病者, 身体残缺、畸形者, 急性病患者或1个月内患过高烧、腹泻等急性病、体力尚未恢复者及正处于月经期间的女生均不得参加体能素质项目的测试。另外, 肺活量测量一定要使用一次性吹嘴, 血红蛋白测量使用的采血针、龋齿检查使用的探针等一定要使用一次性器械, 以防止交叉感染。女生胸围的测量一定要安排女性测试人员进行测量。 (5) 一定按照统一要求, 按时完成检测工作以及数据的上报工作。各地数据上报之后才能对全国数据进行统一处理, 任何一个地方延误上报都可能影响全国数据的处理, 推迟全国调研结果的公布。总之各地都要对整个检测工作进行周密安排, 一环扣一环, 确保调研工作进度及结果上报的按时完成。

3 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

认真做好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 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具体体现。调研工作要历时近1 a的时间方能完成, 要借助调研工作的东风, 相互促进, 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学校的体育卫生工作迈上新台阶。要重视检测数据结果的开发利用。各地要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 吁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投入力度, 切实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基本条件, 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进一步创建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与健康, 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环境。

要通过检验数据的分析, 验证近年来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成效与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 分别查找原因。要从体育课的设置、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学生营养干预、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体育师资与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公共卫生工作开展等方面查找薄弱环节, 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与手段。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与全面改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升体育卫生工作水平紧密结合起来。

要通过检验数据、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进一步研究学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针对学生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加强与改进健康教育的手段和办法, 特别是在树立现代健康意识与理念、提高自我保健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予以大力改进, 将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与加强改进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数据是一份十分宝贵的人体科学研究资料, 对学校教育、体育、卫生、人口文化教育、体育训练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要鼓励基层体育卫生专业工作者根据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需要, 积极有组织地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深入研讨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理论、政策, 深入摸索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

篇4: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一、文件学习传达汇报情况

自农业部7号文件和省农业厅21号文件下发后,南阳农广校高度重视,给市农业局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征得了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市农业局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召开了农广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专门下发了贯彻落实的文件。去年10月份,各县区农业局相继召开了专题会议,认真学习了文件精神,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落实措施。

二、逐条贯彻落实的情况

1.对农广校工作的重视程度得到全面提高。市局将农广校招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了对各县区的目标管理,并将分值从去年的3分提高到了6分,各县区农业局也都在工作计划上把更多的培训任务分配给农广校来做。中职教育招生工作得到重视和支持,去年,全市招生数量突破800人。

2.全市各级农广校都保持了“三个不变”,没有撤并整合现象。

3.条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南召县农业向县政府申请,计划将隶属于农业局的农业技术培训班的场地和资源整合给农广校;社旗、新野等县通过随县农业局一起迁入新址办学场地和办公条件得到加强;内乡新增科技直通车一辆已投入教学培训一线;目前各县正在推动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等。

4.办学队伍得到加强和提升。西峡、新野、唐河等县相继选拔调整德才兼备、事业心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员进入到农广校的办学队伍,配齐配强农广校领导班子;部分县农业局对借用农广校的编制和人员进行了调整;在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农业局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师资队伍素质提升行动展开,全市第一期师资培训班已举办。

三、总结出好的做法和经验

在具体做法上,我市各级农广校一是广泛联姻,积极争取各项培训项目,不断积累培训经验,提升服务能力;二是扎实切入当地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有为促有位,不断强化公益性职能;三是以校长队伍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县校校长谋事创业、组织协调和引领作用,激发县校发展内动力;四是自我加压,积极主动要任务、争担子,将办学招生任务纳入农业局目标管理,逐步提高农广校办学工作在农业局整个业务工作中的地位和比重。

四、没能落实的方面及原因

1.个别县校在这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被拟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上报。这主要是个别地方农业主管部门向当地政府编制部门汇报沟通不够、个别领导对农广校认识有偏差造成的。

2.部分县校办学场地和条件较差,急待改善。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市县农广校得不到来自各级政府的专项的基础建设投入,基础条件很差、教学设施匮乏,设备陈旧老化,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迫切需要改善。

3.体系不稳、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市还有一个县没有农广校,部分县校没有独立的财权和人事权,财务不独立,人员编制与农业局混岗使用,大部分分校编制太少,市校和部分县校超编严重,大部分分校开展工作人手严重不足,现行体制下新生力量难以补充到基层分校去。

4.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强制性措施和专项经费支持,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认为7号和21号文件,是农业部门的行业文件,强制力度有限,工作推广有难度。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的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面启动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向相关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强化业务建设,以有为促有位,加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力争使存在问题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篇5: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贯彻落实情况的汇报

省社:

根据鲁政督字„2010‟17号通知精神,现将我市贯彻落实省政府文件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政策支持

文件下发后,市供销社及时向枣庄市政府作了汇报,分管市长陈爱莉同志非常重视,作出批示,要求各级认真抓好落实。9月份,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枣政发„2010‟43号),明确新供销社的目标任务,加大了对供销社的扶持力度。文件要求各区(市)政府都要设立供销社专项扶持资金,在市和各区(市)政府用于发展服务业的专项资金中,要安排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不低于15%的资金,用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中央、省财政设立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旅服委会同供销社确定有关扶持项目。支持供销社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给予必要的经费补贴。还要求解决供销社的土地使用问题,加快处理供销社的历史遗留问题。近几年来,市政府列入市级财政预算资金逐年增多,2006年为50万元(流通网络建设配套资金),2007年为6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2008、2009年为21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1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

110万元),2010年为350万元(改革发展资金200万元,服务业引导资金150万元)。2011年我们将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

2010年12月初,市社对各区(市)社就全省企业工作会议和枣政发„2010‟43号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各区(市)政府在认真学习和研究省、市政府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滕州、山亭已着手起草贯彻落实文件。省、市政府文件下发后,薛城区社积极争取,区社机关纳入了政府财政。政府的支持力度在逐年扩大,供销社改革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二、全力贯彻文件精神,加快重点任务建设

省政府[2010]31号文件,明确农村经营服务体系和组织体系为新时期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任务。市供销社根据省政府和省社文件要求,2011年将重点加快基层社建设和社属企业建设,市社最近就2011年的重点项目建设,已分别提出了详细的任务要求,准备近期下发。枣庄市政府已连续5年将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100”件实事之一,在2011年市政府的惠民实事中,又将供销社发展200家农村日用品和农资连锁超市,建立30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列入其中。

篇6: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文件

工商市字[2010]18号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继续加大服务监管力度,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决策,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积极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依据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制定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指导思想

认真做好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工作,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全国工商系统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要求,把努力做到“四个统一”作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持久动力,把牢牢把握“四个只有”作为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关键举措。树立“服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监管维权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努力完成“扩大农村市场主体,促进农村经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工商市字[2010]18号)济发展;加强农村监管维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两大任务,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在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中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扶持农村市场主体,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创新,努力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切实促进农产品流通,进一步加强农村市场监管,继续为农村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红盾护农”是工商机关的品牌,今年要继续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实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为重点,积极推广实施农资市场监管软件系统,切实提高防范农资市场突发事件的能力,实现事后查处向行政指导、预警防范和长效机制转变,建立农资市场监管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健全和完善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要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和重大案件,继续认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强化农资市场开办者、农资经营者是流通环节农资商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全面推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要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创新监管体制,强化日常监管,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资市场良好秩序。

(二)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要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突出农村消费者日常生活食品消费的必需品种,加大对农村城镇、集镇、乡村举办的食品交易会、庙会等经营食品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农村食品经营秩序。要加强对农村和乡镇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市贸易和食杂店的监管和整治力度,规范连锁配送和送货下乡经营食品行为,依法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加快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设进程,充分发挥示范店的示范引导作用,切实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三)实施商标富农战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继续实施商标富农战略,今年的重点是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促进特色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和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工商市字[2010]18号)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企业注册农产品商标。运用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知识产权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地缘优势,变特色产品为致富产品。要积极引导地理标志申请注册,简化、完善地理标志审查程序,通过地理标志申请注册“绿色通道”缩短审查周期,力争2010年地理标志注册和初步审定总量突破千件,农产品商标注册总量超过90万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和农产品优势企业。积极开展针对涉农企业的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培训,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特别是通过商标国际注册,提升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大对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特别是驰名的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和农产品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

(四)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各地要把培育农村经纪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按照“鼓励、扶持、引导、规范”的思路,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要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纪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农村经纪人,引导向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粮食、水果、蔬菜经纪人,依托大中城市批发市场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五)积极制订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严厉打击涉农合同欺诈行为。今年要积极制订推广一批涉农合同示范文本,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规范涉农合同格式条款,认真开展涉农合同帮扶活动。加强合同法律宣传,培养涉农企业、农户的合同意识,倡导农民在交易活动中签订书面合同。积极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及时解决涉农合同纠纷,严厉查处涉农合同欺诈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

(六)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要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农村群众自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不收费的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登记服务,大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本着依法自愿有偿和进退自由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工商市字[2010]18号)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信用合作。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开展经营和提供服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建设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

(七)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创新。

要积极支持农村各类市场主体加快发展,为相关企业设立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按照中央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要求,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融资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指导涉农企业办理股权出资登记、股权出质登记,增强涉农企业的融资能力。切实建立农民动产抵押当场登记制度,提供高效服务,为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发展农村物流业、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支持邮政等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除有特殊规定外,对连锁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的,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资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要认真执行国家外资准入产业政策,简化外资准入条件,提升外资准入效率,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属于国家鼓励、允许类农林渔牧及有关行业。

(八)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深入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

要扎实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四个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12315信息化网络体系,完善12315中心网上受理功能,建立健全12315短消息受理平台,大力推进农村“一会两站”规范化建设,不断拓宽农村消费维权网络,方便农村消费者就近解决消费纠纷,及时有效地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要积极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活动,提升农村消费者维权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九)进一步加强涉农广告监管和行业自律,营造规范有序的广告市场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广告监管,加大对涉农广告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虚假广告,重点查处涉及种子、农药、化肥和农机具等农资商品的虚假广告,以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工商市字[2010]18号)及虚假违法的加工承揽、种植、养殖广告,为维护和保障农民利益、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服务。充分发挥广告协会的作用,大力支持、认真指导涉农广告自律活动,规范涉农广告行为。

(十)实施农村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商品市场监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要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重点商品入手,采取有力措施,集中执法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行动,着力解决农村市场的突出问题。今年的重点是推进农村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创新农村商品市场监管手段和方式,建立农村商品市场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充分发挥市场信用监管机制对农村商品市场中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的警示和惩戒作用,进一步规范农村商品市场交易行为,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效能。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要进一步强化对家电、汽车、摩托车市场和农村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假借“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名义销售不合格和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家电下乡”市场秩序,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加强粮食、棉花市场监管。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粮食、棉花等关系到国计民生重要商品的市场交易秩序。

三是加强农村市场动物疫情防控。严把农村市场畜禽产品准入关,强化和落实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责任,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注水肉、病害猪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畜禽产品行为,落实畜禽产品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果断处置禽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

四是进一步整顿农村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查处虚假表示、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等商业欺诈行为,依法保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查处假冒注册商标、冒用他人企业名称以及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防假冒伪劣商品向农村市场蔓延。

五是继续做好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工作。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信息和服务指导,切实落实优惠政策。个体劳动者协会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自强创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若干意见(工商市字[2010]18号)单位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坚决查处取缔黑职介,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工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是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秩序监管。加大农村黑网吧查处力度,进一步整治农村学校周边环境,认真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七是积极开展针对农民群众的打击传销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诱骗农民参与传销的查处工作,坚决遏制传销违法犯罪行为向农村地区蔓延。推进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加大农村地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识别、防范能力。

八是组织开展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集市监管,营造规范有序的集市环境,倡导文明经商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农村文明集市创建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农村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农村精神文明风尚。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要放在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业务处室协调配合,涉农基层工商所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要立足工商职能,紧扣当地农村实际,围绕农业发展需要,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二)创新工作机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进一步巩固完善已有的做法的基础上,及时提升和推广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把零散性的思路系统化,把临时性的措施长期化,把长期性的做法规范化,努力提高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水平。

(三)加强督促检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开展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情况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完善督导检查机制。

(四)加强协调配合。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发改委、商务、农业、质检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动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篇7: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谈会

山西省残联9月2日消息:8月28日上午,省残联在晋中召开学习贯彻落实省委18号文件座谈会,省残联理事会领导、机关各部室主任、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和各市残联理事长就学习贯彻落实省委18号文件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以求推动各地《贯彻落实省委18号文件实施意见》高标准、高质量、快速度地出台。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郭贵仁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上半年,我省残疾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以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事关残疾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全省残疾人事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5月11日,王君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残疾人工作,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5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晋发[2009]18号)。7月9日,省政府残工委召开全体会议,就贯彻落实省委18号文件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的残疾人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省委18号文件全面阐述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对过去残疾人工作的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新目标,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残疾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残联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文件精神学习好、传达好、贯彻好、落实好。

各级残联要认真学习贯彻省委18号文件精神,协调各有关部门抓好当地实施意见的起草制定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要制定周密的工作方案,成立一个得力的起草班子,党委、政府两办牵头,残联配合政府法制办,在充分征求残工委各成员单位具体落实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起草、制定等相关工作。各市的实施意见要在今年年底前出台,各县的实施意见要在明年上半年出台。

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18号文件的规定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因为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意见相对宏观,所以市、县要结合当地实际,围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针对制约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制定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刚性的、具体的措施。比如,在提高困难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贫困残疾人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给予财政补贴、建立各项救助的长效机制等方面,要力求有新的突破。《山西省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规定》实施后,各地都相继出台了拓展性的政策措施,要吸收借鉴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挖掘出当地残疾人工作政策措施新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残疾人的收入只有健全人的一半左右,而医疗支出又是健全人的2.5倍。对残疾人怎么关心和支持都不过分,我们要带着深厚感情对残疾人高看一眼,厚爱几分,多做雪中送炭的实事,真正使残疾人受益。

各级残联要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残工委成员单位将残疾人各项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切实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18号文件的各项政策措施。市、县政府分管领导不是常委的,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请示当地党委确定一位领导同志联系残疾

人工作,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要按辖区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5元的标准落实康复经费,已经达到的要加大力度,没有达到的必须达到。要确保我省残疾人事业2015年和2020年阶段性目标任务按时完成。

篇8: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一、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全面开展阳光体育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是2009年广东省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之一。体育特色学校是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带动广播操、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全面开展, 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全面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色体育学校不同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它以创建校本体育特色课程为龙头, 带动学校体育教育及其他教育工作的开展, 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 是切实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的根本。我省现有特色体育学校325所, 对全面开展阳光体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体育课基本功能, 关注课堂教学质量

切实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规定。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开展阳光体育的基础。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课普遍存在注重课堂教学形式, 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现象, 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强调必须切实开足、开齐体育课, 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为此, 我们要求在小学1、2年级的4节体育课中, 采用2+1+1模式 (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 1节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或体育特色教学课, 1节形体课) ;3年级至9年级的3节体育课采用2+1模式 (其中2节常规体育课, 1节特色体育项目课) , 高中体育课的选项教学中, 把学校特色体育项目作为学生必修必选项目, 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体育课教学掌握体育特色项目的技术、技能, 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和质量。学校把特色体育作为校本课程, 逐步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 打造学校的体育品牌。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体育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 巩固和提高特色体育活动的形式与水平, 使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运动技能, 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体育特色学校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是以体育课程教学带动体育活动的开展, 要求校本课程与阳光体育相结合;二是参与人数必须达到80%以上。

三、加强体育课程实验,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实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对全省体育教师进行新一轮的培训, 把各级体育教师培训纳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之中, 层层落实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改革实验工作, 使他们成为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力军。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指导的原则。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从学生的特点和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历史文化传统出发,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健康、发展要求, 增加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性, 强调教学实效性和活动的多样性, 增强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培训青少年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三是通过教师培训、教学评比、举行科学论文报告会和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措施,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四、为了学生体质健康, 采取强力科学措施

1.从2005开始要求所有学校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2006年为了及时了解全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建立了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网, 负责收集学生体检、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加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的检查力度, 2007年全省中小学上报了7495所, 至2008年提高到8778所, 上报率排在全国第二位。

2.为了尽快扭转学生体能下降的局面, 加大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工作力度。初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从原来占总分的5%提高至8%。测试内容共有两项, 其中, 选择全省学生体能素质的弱项——200米跑为必考项目;另提供16个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作为另一项测试内容。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开公正, 广东省教育厅为全省16个贫困地区配备了全自动电动计时设备。改革、完善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是保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强力措施。

3.根据全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的现状, 为了切实提高体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保证各学段学生都能在其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通过体育课有效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我们在2006年出台《广东省中小学生体能素质评价标准》作为体育课考试项目,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需要, 要求每节体育课都必须结合课的内容安排5分钟~10分钟体能素质练习, 课课有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 并把耐力项目作为必考内容。

4.落实学生体质健康知晓制度,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动态跟踪、记录和制订学生体质健康促进计划。自2010年起, 全省中小学学校逐步通过各种形式 (书面或电子文本) , 实现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书》及时报告给家长。

5.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大省, 但是发展极不平衡。我们根据这一特点, 采取了如下措施:第一, 制订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发展规划。在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的过程中, 制订了珠江三角洲学校、省一级学校、东西两翼学校与山区、农村学校三个层次的学校体育卫生器材配备标准和发展规划;第二, 重点护持山区农村学校的基本建设。广东省在2009年投入3000万元, 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为山区农村学校配备体育器材。通过这些措施, 均衡广东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件, 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

篇9:关于贯彻落实省委[2010]7号文件的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今年年初制定出台了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于7月8日─9日召开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会议规格之高、内容之实、影响之大、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成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开启了我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为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顺利开展“十二五”期间水利工作,加快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推动全县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全县发展实现转方式、上水平提供强力支撑,作如下报告:

一、关于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1号文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1号文件”深刻分析了水利形势,明确了新时期水利战略地位,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1号文件”还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工作总体要求,全面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丰富发展了水利政策措施,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 1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更加扎实地做好水利工作,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胡锦涛总书记还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作了强调,即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二、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需要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方针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坚持“民生水利、科技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开放水利”的发展理念,始终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努力实现科学调水、依法管水、生态治水,进一步增强应对有力的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合理高效的水资源配置能力、环境良好的生态保护能力、科学规范的水利管理能力,以水利工作水平的大提升服务全县经济大发展,为大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三是坚持人水和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

三、全县水利现状(一)水利基础设施情况

县域内有潮白河、鲍邱河等2条河道,县境流程总长29.885千米,有潮白河堤防工程12.8千米,有灌区1个即谭台灌区,有干、支渠21条,有桥、闸桥95座(其中桥70座,闸、闸桥25座),有机井1780眼,其中832眼农用机井配有地下防渗管道,发展节水管道52万米,控制灌溉面积6.7万亩,占井灌区面积的61%。

(二)“十一五”期间水利工作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县水利工作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五年时间夺取了水利投资规模 3

最大、规划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直接受益最多、行业地位提升最快的突出业绩。

1、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取得突破。水务部门紧紧抓住国家投资拉动的大好机遇,积极跑省进厅,大力争取各级资金支持,使城乡统一供水项目、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应急度汛工程项目、隐患闸桥治理项目等一系列惠民实事工程项目陆续落户我县。五年共争取到市级以上资金4243.52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项3057.8万元;省级资金33项1047.42万元;市级资金9项138.3万元),年均争取资金约850万元,而且形势越来越好,2010年争取到市级以上资金1888.46万元,是五年来年平均值的2倍有余。

2、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完成半边店险工除险加固等12项防洪排沥工程,完成投资406.43万元。加大投资力度,投资38.6万元储备县级防汛物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施抗旱应急工程建设,投资290万元更新配套机井72眼,铺设防渗管道6万米,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000亩。完成域外引蓄水1.5亿立方米,抗旱浇地50万亩次,为农民节省开支450万元,有力保障了全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3、人饮安全工作全省第一。2006─2008年,率先建成总投资3300万元的城乡统一供水工程,共铺设村外供水管道10.2万米,解决9.2万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安全饮水工作达到全省第 4

一、全国领先,2008年荣获全省“海河杯”评比一等奖,成为我县的一张靓丽“名片”。

4、水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出台《大厂回族自治县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实施意见》等9个水资源管理文件,完成取水许可审批110项,关停自备水源井12眼。打击河道违章建筑、破坏堤防、河道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87起。成立用水者协会110个,水费征收实行累进加价制度,发放宣传单5万张,凝聚全社会节水合力。

(三)存在问题

1、水环境意识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县的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十一五”期间地下水位年均下降1.6米,全社会在开展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形成自觉行动。

2、水利工程建设亟待加强。对水利投入整体不足,造成防洪保安系统不完善、水利设施普遍年久失修、历史欠账较多。

3、管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对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认识不足,造成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畅、自身运营困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应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

四、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加强水资源管理

1、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严格执行水资源 5

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必须进行水资源论证,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报请水行政机关审查,经审批同意后许可取水。同时控制超计划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分期分批关停现有自备井。严格执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用水计划管理,严格执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行节奖超罚。制定区域、行业用水效率指标体系。节水设施资金及节水奖励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和节水新器具,采取经济、技术和行政等手段,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建设雨洪水综合利用设施。鼓励水循环利用,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工商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严格执行水功能区限制排污红线。制定限制入河排污总量目标任务,完善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和监督能力建设,加强入河排污口登记、论证、审批及监督工作。

2、大力推进依法治水管水。学习宣传贯彻《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不断推进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水利执法队伍能力和素质,切实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审批、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进 6

一步规范水行政许可审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的价差,稳步推进阶梯水价制度。

4、统筹实施水环境保护。按照“水环境改善、水资源保护、水系统完整”原则,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污水处理再利用,“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7000万元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加强雨洪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加强渗蓄工程建设,有效补给地下水,最大限度地进行水资源积累,以备于未来的开发建设与利用。

(二)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1、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1800万元,发展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万亩,铺设地下防渗管道40万米,更新补打配套机电井500眼,动土方24万立方米。

2、启动实施谭台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计划投资4991万元,启动谭台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申报国、省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扩挖改造群英渠二分干渠9289米,更新改造或重建干支渠水闸21座,改造或重建水利桥30座,扩挖改造干支斗渠17条;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清淤斗农渠5万米,更新改造农田桥涵200座,改造农田路1万米。

(三)全面进行水系统开发

紧密对接全县整体规划,适应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要求,7

实施水系“清起来、动起来、靓起来”秀水工程,通过调整和疏通,把城乡水系建设成为河相连、渠相通,水清、岸绿、景美的魅力水乡,着力营造高品质的亲水空间,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加快鲍邱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投资2370万元,完成鲍邱河综合治理河道扩挖工程,扩挖大康庄闸至赵各庄桥段河道13090米,新建102国道桥跌水,更新改造夏垫闸和韩家府闸。计划投资2000万元,重建芦庄闸。计划投资2.5亿元,完成鲍邱河沿岸景观建设。

2、推进潮白河综合治理。计划投资9837万元,实施潮白河治理工程,申报国、省大江大河治理项目,实施主河道扩挖工程、险工治理工程、堤防加固工程、左岸滩地绿化硬化美化工程。完成主槽扩挖16千米、险工浆砌石护砌4500米、堤防加固和堤顶硬化12.8千米、绿化硬化美化左岸滩地4500米。

3、完成水系规划。对接全县整体规划,完成潮白河治理及左岸景观规划、鲍邱河两岸景观规划、谭台灌区干渠整治规划、环县城水系规划、环潮白新城规划、一干北引工程规划、建筑物规划及景观规划,规划新增占地6525亩,投资274063.16万元。

(四)着力提升水安全保障水平

1、确保供水安全。一是实现全部联网。目前,全县集中供水工程向87个村供水,有23个村未供水,要着力针对存在问题,发挥水务部门与乡镇、村的协调联动作用,力争2011年底前全部纳入供水工程体系。二是加强工程管理。供水公司要按照全县 8

《公共供水用水管理办法》及时进行工程检修、维护及服务,各乡镇、村要确保做好水费收缴工作。三是提升供水能力。针对全县供水能力不足、园区项目发展形势需要,经县委、政府同意,实施县第二水厂新建工程,工程计划投资6039万元,目前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地灾报告,力争年底前竣工。

2、确保防汛安全。一是健全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等信息工程建设,县防办加强鲍邱河上游、潮白河上游雨情及水情监测,加大联系协调与督导检查力度,各单位要完善预案,增强可操作性,增强防汛除涝执行力,把灾害损失降至最低。二是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每年县财政要拨付专款用于购置防汛物资,物资储备水平逐年提高。三是提升应急抢险队伍实战能力。每年县武装部要对县民兵应急抢险队伍进行集训,县防汛办公室要集中组织1─2次抢险救灾演练。四是完善城市内涝预防处置机制。有关部门要建立城区排水管网排查疏通工作,确保降雨无积水。五是做好基础工作。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防洪评估。

3、确保粮食安全。一是开展域外引水。全县现有耕地14.5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4.18万亩,县水务部门要确保每年引进域外水源3000万立方米,支持农业抗旱。二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目前县水务局已经成立县抗旱服务站,各乡镇也要建立抗旱服务组织,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开展抗旱工作。

(五)切实建立水利投入保障机制

1、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实现计划目标任务,投 9

入保证是关键。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各项水利建设任务,需要投资3.6亿元。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力度,尽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格局。一是强化财政支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县财政要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力争今后5年,县政府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水利建设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年均增长50%以上。二是依法征收水利建设基金和行政性收费。依据国家《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征收水利建设基金。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等水利行政性收费,不得随意减免,全部用于水利建设。

2、充分吸引和调动金融机构和社会对水利的投入。一是加大金融部门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要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水利建设。二是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治水兴水的合力。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六)加快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水务局灌区中心管理站成立于1957年,现有在岗职工33名,主要承担:河道堤防工程管护、10

泵站工程管护、闸涵工程维修、灌区工程管护。目前工程运行管理经费没有固定来源,职工工资没有保障,待遇低下,每人月平均工资为1250元,占个人档案工资的44.62%。按照国务院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02]45号)文件精神及省、市要求,水务局灌区中心管理站属于纯公益性事业单位。2011年底前,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其中职工工资及保险共计136.3万元,目前水务局能从收入中安排解决45.6万元,其余部分由财政列支。

(七)可持续开展水利资产运营

加快小型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对经营性较强的小微型水利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促进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对公益性较强的小型水利设施,要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新模式,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目前所有权属于中心站的国有土地7225亩,可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水利资产运营。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一)广泛营造舆论氛围

启动开展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百日宣传活动”,8─11月份通过县“一报两台”、网络、宣传车、墙体标语等多种方式,深入宣传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舆论环境,迅速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共同参与节约用水、共同维护水环境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加快推进鲍邱河治理

落实鲍邱河综合治理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力量,积极开展渠道清淤扩挖等工程施工,确保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三)大力开展项目攻坚

借助中央“1号文件”东风,水利、发改、财政、环保等相关部门要认真研读上级政策,结合我县实际,精心谋划包装项目,积极开展跑省进厅,加强联系,争取资金,为加快全县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进一步完善水系规划

围绕全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利部门与规划等相关部门要积极沟通,对全县水系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实现水系规划与全县规划相互衔接、水利发展与全县发展共同促进。

上一篇:学校疫情防控总结下一篇:大学生软件开发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