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项目风险分析

2024-07-31

商业项目风险分析(精选6篇)

篇1:商业项目风险分析

一、社会投资模式改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4年9月21日,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明确规范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剥离了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打破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银行债务融资的长期依赖。在政府债务清理及PPP模式开展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停止一般性银行债务融资商业银行面临一系列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PPP对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放贷量和中间业务量将大幅萎缩,但商业银行也可以借此开拓新的贷款渠道和客户、创新融资服务品种、在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开拓业务、开拓银行咨询业务等。

二、PPP项目融资特点

PPP项目融资是典型的项目融资,总体来看可以分成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

(一)权益性融资的特点

作为权益性资金的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投资回报水平与所投资项目类型、项目所在行业关系不大,而与当期资本市场资金利率水平密切相关。根据权威机构的调研统计,常见投资型项目IRR回报水平(2012~2014年)轨道交通PPP项目为全投资(税后)IRR不高于8%(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14号线、16号线),对应资本金IRR约10%左右;污水处理PPP项目的资本金IRR约8%~10%;固废处理PPP项目的资本金IRR约8%~10%;供热PPP项目的资本金IRR约8%;大中型水力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机制调整前,多数省区水电上网电价核定原则为资本金IRR为8%电力央企项目收购的资本金IRR达到8%~10%

权益性资金的的特点主要是资金投入具有永久性,需承担项目完全风险,公司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但同时其资金成本较高;稀释公司控制权。

(二)债务性融资的特点

权益性资金对项目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普遍要求10%左右,商业银行5年以上长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左右,债务利息抵税后债务资金成本更低。债务融资在资金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

PPP项目融资中,商业银行向特定工程项目提供协议贷款,对于该项目所产生的现金流量享有偿债请求权,并以该项目资产作为附属担保的融资类型,是一种以项目的未来收益和资产作为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和安全保障的融资方式。在实务工作中,商业银行针对贷款项目经营收益的重大不确定性,还可要求有项目实体以外的第三方提供担保,即贷款行有权向第三方担保人追索,但担保人承担债务的责任,以他们各自提供的担保金额为限,所以称为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

三、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风险分析

受财政部“43号文”的影响,不少中小型商业银行2015年业务规划提出逐步退出地方融资平台类的项目。PPP项目成为了商业银行必争之地,但通常来讲有稳定收入、经营现金流的好项目,地方政府不用PPP进行融资;而现金流不好的项目,商业银行不愿介入。

(一)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风险

1、周期风险

从PPP项目贷本身来讲,存在期限长和还款不确定等风险。PPP的特许经营期一般20-30年,起贷款期限相比一般贷款期限更长。20-30年的项目建设运营期内银行面临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将首先对银行安全形成影响;偿还项目贷款,除了项目自身的经营收入,还需要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或财政补贴”等予以支持方能偿还融资。而涨价听证、排他性条款在未来期间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政府信用风险

地方政府是PPP项目中重要的一方,对PPP项目的顺利建设运营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旦政府失信,即新人官员不续管前任官员开展的PPP项目,项目就容易陷入停滞状态,项目回报就无从谈起。据清华大学王守清教授在授课培训过程中的统计,参会的90%企业家、70%民企最大的顾虑就是政府不守信用、不履行合同。法律上对PPP合同性质的认定存在争议,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不同认定,直接影响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对话机制。如果按行政合同执行,作为投资者的企业遇到问题,只能申请行政复议,最终还是政府说了算。

失败的案例,例如青岛威立雅污水处理项目中,当地政府在签约后又单方面要求重新谈判以降低承诺价格;长春汇津污水处理厂项目中,政府废止了当初指定的管理办法,致实施机构拖欠合作公司污水处理费最终致项目失败;廉江中法供水厂项目中供水量和水价都未达到当初合同规定的标准;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和鑫远闽江四桥则是由于出现了竞争性项目而政府又无法按约定给予补偿。PPP要求政府改变自身定位,由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者转变为项目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并严格遵守契约精神。

3、项目甄别失败风险

公共设施收费未能完全市场化。PPP模式以特许经营权为基础,其中项目投入是否能预期收回的核心就是收费环节。中国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收费未能市场化,一般由发改委审定,如水费、电费等。项目市场化与收费未市场化的矛盾导致很多项目收益未能按预期实现。

4、支付风险

公共项目中有些项目依靠使用者付费能够覆盖项目投资收益,有些则不能完全覆盖,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来保证项目的实施,这样的项目一般有政府公开承诺的文件。但由于项目建设时间、运营时间较长,不确定性较大,政府可能出现无力偿还的情形,导致项目投

5、法律风险

中央政府没有正式出台真对PPP模式的法律,社会资本参与公共项目没有自保的有力武器。可能出现由于法律法规的修订、颁布等,导致原有项目合法性、合同有效性发生变化,给PPP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直接导致项目失败和终止。如江苏某污水处理厂采取PPP模式融资建设,在合同签订后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收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外方投资者被迫与政府重新协商投资回报率。

(二)应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风险点,商业银行对接PPP业务时,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展开:

1、充分把握项目实质性经营风险,预测项目现金流。项目选择方面,建议优选民生型、强需求具备良好现金流的项目,如自来水与污水处理工程、供气供热工程、轨道交通、垃圾处理与焚烧发电、城市供电、机场高速、收费路桥等现金流稳定的项目,具备垄断性或独占性的项目为佳。在PPP项目尽职调查时,银行需要扎实开展可行性分析,全面梳理项目运营中的风险,识别重大风险点,提出风控措施,尽量完善操作方案。

2、尽量选择财力充足的地方政府及实力较强的国企为交易对手。项目前期充分开展政府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评估,综合考察地方财政收入结构及增速、产业结构、省内排名、招商引资环境、政府主要官员的从政履历、官场反腐及领导变动、过往地方债务违约情况等。在考察合作企业时,可以重点考察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层经验、主要负责人的履历与信用记录、企业经营收入与利润结构、金融机构信用记录、诉讼记录等方面。优先与省级国企或地方国资委直管的一二级核心子公司合作,谨慎与综合实力偏弱的国企子公司开展合作。在地方政府选择上,优先选择各大经济板块的城市群中,本级财政收入排名靠前的发达城市与国家级开发区,谨慎营销财政收入省内排名偏低的县级市、省级开发区、直辖市的非核心区县。

3、选择有实力的社会资本作为PPP合作伙伴。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优势在于募集资金、财务监管和资本运作,弱势在于项目建设及运营。若无第三方合作伙伴,PPP项目的建设运营及经营需要依赖地方政府的诚信及地方国企的管理能力,银行在商业谈判与运营期监管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选择具备PPP项目建设及运营经验的社会资本、咨询机构作为合作伙伴,既便于与政府的商务谈判,也可保障项目顺利建设,降低运营风险。建议优选具备基础设施建设或运营管理经验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央企,或实力较强的民企联合拓展PPP业务。

4、参与PPP过程中,商业银行要做好前期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拥有隐性政府担保,但是在PPP模式下,项目公司债权具有期限较长、利率偏低的特点,并且没有政府隐性担保,这主要取决于PPP项目的公共属性,较长的特许经营期和稳定的利润使得PPP模式很难带来较高的回报,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项目前期做好项目收益测算和期限匹配管理等尽职调查。同时,商业银行也要研究PPP项目收益预警,既要制定PPP项目的退出方案,也要制定如何中途跟进PPP项目的方案。

四、路径选择

获得特许经营权的项目公司是PPP项目的融资主体,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支持对象,但由于PPP项目在国内发展尚未成熟,不确定性较高,银行在进入时,应根据自身业务特色和风险偏好,甄选优质客户和项目,提高综合收益水平,降低信用风险。与传统贷款人角色不同,商业银行在PPP项目中将担当综合化的融资服务咨询机构,一方面,银行为PPP项目提供良好的金融资源,包括贷款、投行、保险、信托等,另一方面,银行业将积极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开发等顾问服务,为项目开发提供咨询。

商业银行参与PPP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投贷模式——中信集团联动参与PPP、商业银行贷款业务、银行理财借道支持PPP、资产证券化、股权融资、保理融资、融资租赁等。

(一)投贷模式——中信集团联动参与PPP

投贷模式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运用投行资金的形式满足PPP项目融资需求,发放贷款使得商业银行成为PPP项目的债权人,投行资金的介入使得商业银行可成为PPP项目的股东,商业银行既获得利息收入,也可以获得股息收入,这有助于调节银行收入结构。同时贷款和投行资金联动可以降低银行大规模贷款带来的风险,投行资金的参与也为银行更好参与PPP项目的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信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拥有控股金融集团背景,中信集团联合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信托、地产、咨询、基金等子公司,“中信PPP”模式由中信集团牵头,各成员公司联系人负责的模式,实现日常事务、项目信息的共享。中信银行提供项目融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股权投资、对接险资、理财融资,票据、债券等产品,从传统的信贷服务机构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商。

投贷模式适用于有金控集团和多元化集团的商业银行,多数商业银行不具备开展产融结合的条件,因此不适合多数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贷款业务

在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和偿还能力受质疑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将失去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一大贷款投向。PPP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贷款投向,PPP将成为城投债的替代和延伸。PPP项目股权资本金一般为30%左右,除此之外,银行贷款将是其主要债务资金来源。PPP项目多为公共基础设施,其主要风险被社会资本、公共部门和商业银行合理分担,PPP项目贷款风险较低。

PPP项目贷款具有稳定的回报率和安全性,贷款模式是各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融资的最主要渠道,业务方式简单,操作简便。商业银行信贷服务可以提供并购贷款、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并可承接PPP项目运营期营收存款业务。

(三)银行理财借道支持PPP

银行理财产品参与PPP项目主要是通过与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由银行募集资金,信托公司负责投资PPP项目。银行理财资金进入PPP项目主要通过项目公司增资扩股或者收购投资人股权,并作为机构投资人股东,获得固定回报,并不承担项目风险。退出时有股权转让和直接减资两种方式,股权转让是指项目公司支付股权受让金,直接减资是由银行支付给信托公司资金,然后返还给银行理财账户,程序相对复杂。

银行理财资金或者信托作为机构投资人股东参与PPP项目,虽然是名义上的股东,但是仍然面临政府信用不足、项目失败等特殊风险,因此银行和信托在执行前,需要既做好尽职调查,规避项目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又要确保项目担保的可靠性,在最坏的事情发生的情况下,减少损失。

银行理财产品模式对商业银行产品设计、市场推广、风险控制等能力要求较高,一般适合于综合实力较强的大中型商业银行。

(四)资产证券化

PPP资产证券化是指以项目未来收益权或特许经营权为保证的一种融资方式,主要适合经营性项目和准经营性项目,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融资方式。PPP项目通过收费方式收回前期投资,可以给银行带来稳定的现金流,项目资产长期性、安全性好。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一是可以通过信托等通道,用表外资金购买PPP资产证券化产品,可以调节银行理财产品或资管计划的风险和久期;二是银行非银业务部门可以参与PPP资产证券化的设计产品和承销。

资产证券化模式的PPP项目大多已进入运营期,已产生现金流,是商业银行获取稳定现金量的重要渠道。大中型商业银行可以从产品设计、承销等几方面参与,中小型商业银行可以直接通过信托计划参与其中。

(五)股权融资

由银行撮合组成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资者由机构和个人组成,然后参与PPP项目公司股权。

股权融资模式对多数商业银行不适用,商业银行一般不愿直接参资入股实业项目。对涉足基金投资的商业银行来讲,参与PPP项目股权融资是一个途径。

(六)保理融资

保理融资是指保理商买入基于贸易和服务形成的应收账款的业务,服务内容包括催收、管理、担保和融资等。PPP项目公司将其在贸易和服务中形成的应收账款出售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拥有债权,并负责催收,此时PPP项目公司通过保理业务融资;与此对应的是PPP项目公司的交易对手方在与PPP项目公司贸易和服务中,形成应收账款,贸易商将债券转让给银行,由银行向PPP项目公司催收账款。

近年来,保理融资的兴起,给商业银行创造新的收入机会,特别是全国性商业银行具有广泛地客户群体和市场网络,能够有效降低保理催收的风险。

(七)融资租赁

PPP项目公司与租赁商签订合同,由后者负责采购设备,然后租给PPP项目公司,此时租赁商拥有PPP项目公司一项债权,租赁商将其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负责向PPP项目公司收取租金。

融资租赁模式需要租赁公司的中间配合,PPP项目利润率本已被政府限定,租赁公司的中介作用进一步蚕食利润空间,因此,该模式不是商业银行参与PPP融资的理想模式。

资金是PPP项目血液,商业银行可视为造血机构。商业银行通过合理把控风险,选择适合自身经营规模和经营特点的途径参与到PPP热潮中来,实现经营转向和业绩增长。在国家财政部正式公布的2014年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名单中中信银行成为首家为财政部PPP模式示范项目提供融资的商业银行,为贵阳市南明河综合治理项目二期提供融资。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国发〔2014〕60号,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3]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2014.12

[4]邓云,商业银行在PPP模式中的业务机会及相关策略研究,工程经济,2014.9

[5]叶晓甦,商业银行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风险识别与防范,建筑经济,2010.10

篇2:商业项目风险分析

商业房地产是指用于各种零售、餐饮、娱乐、健身服务、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时下,商业房地产投资热正席卷全国,开发商开发商业房地产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兴建是一场豪华的金钱盛宴,动辄投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而大量投资通常是以出租经营所赚取经营收益来回收,致使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一般为 7-10 年或更长时间,要求开发商必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金融工具,一直以来都是国际金融界关注的热点。其根本特征在于以项目为导向,以被融资的项目本身经济强度作为决定是否提供贷款的首要因素,贷款银行始终着眼于控制和积极影响作为一个完整系统的项目运行全过程[1]。因此,将项目融资引入商业房地产项目,不仅可以获得大量资金,还能实现项目风险分担,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融资方法。但由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具有一定波动性,因而项目融资方式有较大风险。

一、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分析(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在国的政治条件发生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由于商业房地产与国家经济形式紧密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政策的控制。如:政府对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实行收回或进行土地使用控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等,都可能影响到项目预期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影响项目贷款的偿还,从而导致商业房地产项目风险。(二)市场和经营风险

商业房地产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性。首先,由于位置的固定性,致使其必须面临并承担因项目所处位置的地理条件变化而带来的项目风险;其次,由于商业房地产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销售经营持续的时间也很长,各种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发生变化都会对收益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三,商业房地产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商业房地产的投资和消费,依托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增减;最后,商业房地产经营过度期的存在使开发商在这期间内随时可能面临调整和亏损。因此,商业房地产面临的市场和经营风险相当大。(三)金融风险

是指项目发起人不能控制的金融市场的可能变化对项目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汇率风险、利率风险以及通货膨胀风险。如汇率波动带来的债务负担的加重,利率上升导致融资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影响项目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四)完工风险

完工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是以项目为导向,在项目建设阶段,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果致使项目不能按照预定计划保质、保量建设完成,项目融资赖以生存的基础将受到根本性破坏,从而导致项目风险。主要表现为:工期延误风险、成本超支风险、质量风险,极端情况下,项目迫于停工、放弃。

二、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作者构建了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图 1。

图 1 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图

三、模糊综合评价基本模型方法介绍[2-3]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那些模糊的、不确定的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做出相对客观的、正确的、符合实际的评价,进而解决具有模糊性的实际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人类智能信息处理工程如决策、解决大规模复杂管理和经济大系统,提供一种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是用单因素隶属函数来表示某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然后利用加权方法综合各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最终得到关于该评判对象的综合评判。模糊综合评价包括五个步骤:建立评判因素集;建立权重集;建立评语集;单因素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评判因素集:对于某一系统,设有 n 个评判因素 U1、U2、Λ, Un。则评判因素集合记为:U=(U1、U2、Λ,Un)。

(2)建立权重集:记为:W =(W1、W2、Λ, Wn), 权重集的确定通常采用 AHP 方法,其中,∑Wi =1, i=1,2,Λ,n。

(3)建立评语集:是对评判对象可能出现的各种评价结果组成的集合,假设每个指标的评语为 V1、V2、Λ, Vm,则评语集集合记为:V =(V1、V2、Λ, Vm)。

(4)单因素模糊评价:评语集中的 m 个等级,可看作m 个模糊集合,单项指标的评判实质就是计算该项指标隶属于各个评价等级的程度,即隶属度问题。确定隶属度的方法有隶属函数法和模糊统计法,可用[0,1]区间的一个实数来度量。

(5)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四、模型实证分析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欲投资一个商业房地产项目,拟通过项目融资方式获取资金,经风险辨识后,其风险因素主要有政治风险、市场经营风险、金融风险和完工风险。并建立了如图 1 的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专家群体咨询意见,对该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了评估。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图 1 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关系,建立了评判因素集 U=(政治局势风险,政策风险,法律环境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市场环境风险,经营风险,利率变化风险,汇率变化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工期延误风险,成本超支风险,质量风险),和评语集 V=(很大,较大,一般,很小)。通过 AHP 法计算,得出评判因素的权重集为 W=(0.014,0.045,0.009,0.176,0.316,0.057,0.067,0.024,0.015,0.021,0.091,0.121,0.044),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专家意见,对评判因素进行评定,建立综合评判矩阵 R,对项目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评判矩阵 R 为:

从而得综合评判为 Y= W×R=(0.52,0.3,0.14,0.04)。由评价结果可知,该商业房地产项目融资风险很大,应该终止对该项目投资。

参考文献:

篇3:商业项目风险分析

房地产可以分为住宅房地产和非住宅房地产。商业地产是非住宅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相对于“住宅地产”而言的。商业地产是指专门为商业服务业提供物质保障的物业形式,具体包括写字楼、酒店、公寓、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区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广大农民进城需求的不断高涨,商业地产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但由于商业地产开发远没有住宅房地产项目开发成熟,且商业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大、投资资金回收周期长;开发模式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国内近十几年的开发经验表明,在商业地产开发管理的全寿命周期内,商业地产的选址、开发资金链充沛与否、开发运营管理团队的专业程度以及能否在开发前期完成项目定位所需求的招商工作等,对商业地产开发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也是项目开发风险管理工作最需要把控的关键节点。

2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2.1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简介

模糊数学是使用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模糊现象的科学,综合项目在现实中诸多的模糊不确定性,定量的进行分析和评估[1]。由于模糊性概念已经找到了模糊集的描述方式,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评价、推理、决策和控制的过程也可以用模糊性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方面,通常要考虑很多因素,而绝大多数的工程项目风险因素都是不确定的,很难准确定义。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方法就能够较好的评判项目的风险等级。

2.2 模糊数学评估步骤[2]如下:

(1)确定评估指标体系。

(2)建立风险集U,U={U1,U2,…,Un}。在风险评估体系中,因素还要分成若干层次,形成评估树状结构,对各层次的因素划分评估等级。

(3)建立风险评价集V,V={V1,V2,…,Vn}。风险评价集主要反映的是各风险的等级,如V={很高,较高,一般,较小,很小}。

(4)利用专家打分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确定风险集合中各个风险对项目整体目标的影响程度,并确定各个风险的权重,确定权重矩阵R。

(5)同样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等方法确定各个风险的等级,最后得到各个风险的隶属度,确定隶属度的模糊矩阵S。

(6)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各个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一般用C=R·S。

2.3 糊运算法则

模糊数学的运算规则较多,在此,我们主要应用到模糊矩阵的运算,主要是指模糊集合的并运算、交运算和乘积运算等,在此仅对主要因素———决定型的运算规则做简单的介绍,设有模糊矩阵R和S:

则定义R和S的并集为两中取大,即计算结果为:

R和S的交集为两中取小,即:

矩阵乘积为对应元素先去交,再取并,得:

2.4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数学家A.L.Saaty教授于1980年第一次提出来[3]。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问题(如项目风险管理目标)作为一个系统,将其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或因素,进而分解为更具体的若干层次,构造并建立项目目标分析因素框架图,即递阶层次结构。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来分析项目目标的系统方法。

利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风险整体评估的主要步骤如下:

(1)应用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分类,把项目的目标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目标或者影响因素,构造并建立风险递阶层次结构,进而能够有针对的对各个子目标进行分析;

(2)构造各个风险因素或者子目标的判断矩阵。由专家按照如下表1对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进行赋值,通过专家调查表收集有关数据,来计算出风险因素判断矩阵。

(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

(4)对专家评判所得的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检验不通过,则请专家重新进行评价,直至一致性检验指标CR<0.1为止。本论文将应用VBA算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计算。其中:

式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

3 案例分析

某房地产公司计划在某省会城市布局,选址在城市新区的中心;项目占地面积在300亩,规划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规模在15-20万平方米左右;产品能定位为涵盖星级酒店、酒店公寓、写字楼、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在内的商业服中心;其中,购物中心主要的物业品类包括百货、超市、影院、餐饮等。

前期开发可行性研究过程中,综合专家群体咨询意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辨识,得到本项目的六大类风险因素,并建立了如图1所示的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建立模糊评价模型

(1)划分评估等级,一般认为分为5个评估等级较为适宜,则本项目评语集合为:V={V1,V2,V3,V4,V5}={很高,较高,一般,较小,很小};

(2)建立风险集U,U={U1,U2,U3,U4,U5,U6}。如果根据工程风险识别的结果,确定其风险集合为U={项目招商风险,项目选址风险,项目规模风险,项目资金风险,人才需求风险,项目经营风险}。

3.2 利用专家打分法进行风险因素等级评估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判时,由5位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项目经理和5位专业工程咨询人员,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分别对风险因素的等级打分,并对每位专家的评估意见进行汇总,从而得到整个评估小组对风险因素的评估结论。下面,对U1进行评估。(表1)

从表1得,有20%的人认为项目招商风险水平很高,40%的人认为较高,20%的人认为中等,10%的人认为较小,10%的人认为很小,所以项目招商的模糊评估向量U1=(0.2,0.4,0.2,0.1,0.1)。同理,U2=(0.3,0.6,0.1,0,0),U3=(0.1,0.3,0.5,0.1,0),U4=(0.5,0.4,0.1,0,0),U5=(0.1,0.2,0.4,0.2,0.1),U6=(0.6,0.4,0,0,0)。由上可得模糊矩阵S:

3.3 利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

由专家按照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比较各指标相互之间的重要性,应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估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F如表2。

通过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分别为:

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计算CI和CR:

CI=0.094RI=1.26CR=0.074<0.1,一致性检验通过,说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则权重矩阵R为:

3.4 项目风险因素的总体模糊评价

综上所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在“很高,较高,一般,较小,很小”五级风险影响程度评语中,本项目风险属于“很高”。

4 结论

文章通过对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详细介绍,结合商业地产开发的实际案例,访问了商业地产开发领域不同的专业人士,得出商业地产开发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风险因素。从而建立了商业地产开发可借鉴的风险控制结构图以及评判开发项目风险程度的科学决策模型,最终为商业地产项目开发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可以参照的风险评价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任旭.工程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

[2]王有志.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3.

篇4:商业项目风险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 投资业务 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一)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所谓商业银行投资业务其实就是指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活动。其目的是能够使商业银行进一步的获取资金利润,分散其他方面的风险,同时保证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通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投资证券有债券和股票两种,在我国主要是债券投资。在进行投资业务的同时做好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获取风险的最大收益,同时尽可能减少并控制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项目风险管理包含许多方面的技术工作,需要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联合处理。通过以项目为单位进行风险管理,能够充分考虑到项目的个体性和临时性特征。通过风险管理加深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于不同金融风险的认识,同时制定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能够避免过度投资或是投机行为,保证商业银行的业绩,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维持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

(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

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流程可简述为四大步骤,依次是风险的识别、风险的分析、风险的应对以及风险的监控。风险管理人员需要对这四大步骤进行有条不紊的处理,同时总结相关信息,最终编制出风险管理报告书。报告书能够总结出相关的风险管理经验,为以后的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大步骤中的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各类金融风险识别手段,对可能影响马上要进行的投资业务项目的各类风险进行分析、识别和归类;风险分析是指通过收集相关的数据资料,对已知风险建立风险模型,对风险进行度量和评价;风险应对即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转嫁和回避风险;风险监控则是指对风险处理的跟踪和评估。

二、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的几种常见风险

下面主要介绍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的常见风险类型。

(一)操作风险

即因为商业银行投资活动的内部流程、人力资源和系统功能的缺陷和失误,或是外来突发事件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也包括风险评估的失败和投资决策的偏差等。

(二)信用风险

即由于债券发行方的信用存在问题,发生不按时还本付息等行为所造成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

(三)购买力风险

即因为市场变动、通货膨胀所导致的货币价值变动。

(四)利率和汇率风险

即因利率和汇率可能发生的变动导致债券收益率发生变动,也就使商业银行产生经济损失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利率对债券的利润的影响比汇率的影响要大。

(五)法律和制度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是指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还不够稳定,体系还稍有欠缺,法律和政策方面可能出现偏差,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的应有权益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债券的购买整个流程当中,如果某一部分出现差错,而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又不够健全,就会给投资商行带来风险。

(六)流动性风险

即债券发行方的经营状况或是整个债券市场发生变化导致了商业银行所投资的债券流动性发生改变所导致的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损失风险。

三、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一)在银行内部建立起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做好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前提是在銀行内部建立起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内部管理制度,能够更加高效、科学的进行各项管理事务,对员工进行责任分工,实行其责、权、利全面结合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减少相关人员的违规操作,尽量避免操作失误,减少因主观原因所导致的金融风险。使得银行的投资业务项目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稳定且可监控的范围内高速运转。另外,对银行内部的会计制度和风险制度也应当根据具体项目进行调整,以扩大风险的预备范围。

(二)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只有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的效果。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进步,商业银行也应当最大限度上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建立完整精确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成立一个系统完善的信息中心,不断加大和推进快速反应机制,要做到使商业银行在投资业务中时刻感应市场变化,并能够在市场变动中随机应变,根据不同风险做好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商业银行投资损失,利益达到最大化的目的。

(三)注意对投资业务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回避或转嫁

注意对投资业务项目中的风险进行回避或转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投资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资产损失。实际上,风险的回避或转嫁其实就是通过更改或完善投资业务项目计划,在很据已有风险分析,利用其他相关因素,进行有效的风险排除,进而使投资业务项目能够化险为夷。转嫁风险则是通过把风险所能因其的不良影响转嫁到第三方身上,从而使自身所面对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通常情况下,当商业银行面临无法承受的风险、风险超过自身管理能力或者是风险的承担和回报不平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都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回避。

(四)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银行内部应对进行风险管理的专门人员定期培训,提高其风险管理的专业技能,不断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同时,整个商业银行各个部门的全体员工都应当提高风险意识,在进行投资业务的同时,整个银行上下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则能够给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带来有利的影响。

(五)规范管理金融市场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各方面金融事务越发频繁,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压力以及对市场稳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控和管理力度,能够确保我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运行。针对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来说,商业银行要想降低信用风险,就需要对债券发行方的经营状况以及信用履历进行刷深度了解,市场内如果设立了专门的、科学有效的金融信用评估机构,能够对不同债券发行方的信用和经营情况作出适当的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则可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另外,应对市场内不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债券发行方进行合理的批评和惩罚,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制度和法律法规,确保市场的稳定性,也就降低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法律、制度以及流动性风险。

四、总结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十分重要。面对各方面可能发生的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做好风险评估、风险规避的准备,最大限度上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利润。

参考文献

[1]黄玥.浅议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对策[J].现代商业,2013,34(08):79.

[2]李冰.浅谈商业银行投资业务项目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4,02(06):170+179.

篇5: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分析

叶孟昕 财务1405 201476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于银行来说,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因此,加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也逐渐的突显出来。在本文中,主要对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一些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 银行风险控制;现状;措施

随着经济金融逐渐向全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在享受到诸多金融产品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对于银行来说,随着金融市场活跃性的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多种金融产品共存的这一背景下,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程度正在逐步的上升,因此,银行一定要重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风险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从而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当前银行所面临的风险

1.1 社会环境所产生的风险

一般来说,社会环境风险主要分为自然风险和国家政策风险两种。所谓自然风险,指的就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经济活动、物资生产或者生命安全的风险,比如海啸、台风等风险,这些自然灾害往往都会对银行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所谓国家政策风险,指的就是国家通过制定政策或者是经济手段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通常都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

1.2 信用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之前,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要求企业或者个人必须要有抵押,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风险的规避,为贷款的按时收回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随着银行业的不断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些银行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对贷款业务进行了扩大,并且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贷款品种,尤其是增加了信用贷款,比如凭个人信用来发放贷款。银行贷款品种的增加,让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因为,用来进行信用贷款的诸多资料都是可以造假的,这就让银行在贷款到期之后,很难按时收回款项。通常情况下,银行在贷款给企业时,都要求企业要出具财务报表,很多企业为了能够通过银行的审核,都会选择在财务报表上作假,甚至花费高成本请中介人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便能够顺利的通过银行的审查。企业的这种做法,让银行在不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并且,贷款到期时,往往会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让国家承受巨大的损失。

1.3 利率风险

对于银行业来说,利率风险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风险。所谓利率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利率的不确定变动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说,金融产品是银行所拥有的负债和资产的主要存在形式,因此,一旦发生利率变动,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影响。在银行的正常经营运行中,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尤其是当利率发生波动时,对银行的支出和收入都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银行面临不确定风险。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加强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严格依据法律准则,规避金融风险

国家政府以及金融主管部门制订的相关法律法规目的在于防范金融风险,而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政府制订的金融市场准则,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商业银行必须依照国家银行金融类执行标准,而相关监管部门则必须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执法部门要在工作中对各类金融违规案件严格查处,坚决按照国家制订的法律法规执行。

2.2 精细化金融管理,防微杜渐

商业银行业务执行与风险评估的过程,都要体现出金融企业的内部执行责任。从基础业务配置与企业设置中精细化管理,并根据市场金融风险的预测方向,做好实时控制。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建立相关的产品风险设计与防范预案,在金融理财产品中需要严格贯彻以下方面:金融产品的内部可控性需要严格把关;能够根据风险预警系统适时调整。当前较发达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已经能够符合这个标准,而风险管理流程上,需要加强风险把控与企业内部风险防范流程。

2.3 以科技辅助风险防范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企业科技投入资本,不断更新当前金融形势与金融漏洞,对当前社会金融行业违法犯罪案件进行学习和分析,优先把控金融风险控制的主动权。

2.4 从制度建设健全方面把控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运营制度需要与风险把控防范机制向结合,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金融风险问题与企业制度直接形成联动,切实做到对各类金融风险早的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补救。

2.5 完善和强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体制

商业银行必须在对社会充分负责的基础上,既要遵守相关国家经济法规,在经济适度原则的基础上,助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需要强化自身责任建设,明确企业对于社会和自身所负有的责任。

一是责任体系设计原则。主要遵循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原则、矩阵式报告制度原则、精简效率原则、相互牵制原则、协调配合原则、程式定位原则7条原则。

二是责任体系分层设计。根据商业银行层级责任制度,可以从分行与支行责任分配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首先是在各个层面上落实风险把控责任岗,明确风险责任岗的重要地位,并将风险把控与企业业务执行密切联动起来。各支行可以设置风险部门,对社会风险以及不良资产评估进行专门负责,从岗位职责方面落实风险规避。

最后要明确商业银行各个岗位职责。风险管理岗位要有清晰的岗位职责,对岗位职责和岗位授权进行严格把控,要从金融授权范围与分级中做好风险把控。风险管理的关键是,商业银行所有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因此要从健全业务管理制度中落实金融风险的严格把控,所有市场金融活动要符合社会法制准则,决不能逾越法律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的增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控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篇6: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商业银行,其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商业银行在发展的同时使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成了当前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的重点,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关键字] 商业银行 银行会计风险 会计风险防范

随着银行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会计风险问题,已成为银行风险控制的重点。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源于会计监督乏力。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剖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会计核算风险主要是指会计核算的随意性和制度的缺失导致的风险。会计核算指准确、及时、真实、合法地对银行业务及财务活动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和反映,是银行会计的主要任务,也是银行会计的基础工作。然而目前银行会计不论是在日常办理对外的存、放、汇等传统业务,还是在办理综合核算轧帐的过程中,或是在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及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各个环节无一不存在着风险。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经济案件屡见不鲜,据了解在金融业发生的众多经济案件,往往是与我们会计核算某个环节失去控制有关,如滥用会计科目、篡改帐表、造假帐等,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了解到。

(二)会计信息失真风险

银行的一切业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从近年来发生的银行

案件中,可以看出不少银行都存在违反国家金融政策,会计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料不真实、不充分,真账假表、假账假表、任意调整收支科目等现象,掩盖了信贷资产的质量和风险,影响了对银行经营状况的客观评价。

(三)会计监督乏力风险

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实施会计监督,会计监督就是对单位经营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是目前银行会计监督职能相对软弱。我国多数银行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在不正当利益的驱动下,银行发放超规模贷款违章拆借、账外投资、私设小金库、越权承兑、贴现银行汇票等违规情况屡禁不止,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会计核算的监督检查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相应的处罚制度不健全,从而变相地助长了违规经营情况的蔓延。

(四)印、押、机、证管理风险

银行会计的印章、压数机、密押、重要空白凭证等按制度规定应专人保管以明确职责,并且必须分人保管以达到相互制约、监督的目的。一般银行在分人保管方面都做得较好,但往往未落实定向交接代班制度。这样时间一长就可能造成人员交叉或重叠代班,同一人既有可能接触印章,又有可能接触压数机、密押及重要空白凭证,极易产生银行内部人员盗窃或骗取重要空白凭证偷开汇票、私自汇划资金、诈骗和盗窃银行资金等现象,且发生后很难确定作案人。另外,对印、押、机、证的保管未能做到人走上锁,也存在着内部人员利用时机作案的可能。

(五)会计电算化风险

随着金融业务的发展和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推广,银行的很多业务都通过上机操作完成,但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进行盗窃、贪污、诈骗、挪用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高科技犯罪案例也层出不穷。这类风险一方面源于银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完善,另一方面有些银行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落实上还不到位,极易为金融犯罪提供条件,并造成很大的风险。

(六)会计人员风险

近年来银行新增员工较多,有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而银行会计处于银行业务的第一线,对人员的专业理论和业务知识要求较高,如果对会计结算制度等了解不足,就容易产生违规操作。如对外来凭证的审查、鉴别不严会导致受理要素的凭证或假汇票、假支票等情况发生;在凭证传递方面不规范,也会造成入错帐、丢失凭证等情况发生。这些差错事故的发生将直接导致银行资金垫付或资金损失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银行风险的要求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

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

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三、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决策

现代银行会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已成为搞好商业银行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鉴于此,应从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深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使用价值,构建稳健经营的银行会计新机制以及加大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力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形成会计风险防范机制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会计工作操作规范是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必须建立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实现会计内部管理领导责任制。要对银行会计工作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作重点研究,针对其业务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制约措施,特别是对易发生案件的重要岗位和人员要实行定期检查定期轮换,交流和强制休假制度;要强化会计工作的审批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各自权限和职责;要强化会计的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各道防线上形成有效的防线防范机制。

(二)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1、加强员工法制观念教育,树立依法合规操作的理念。

各商业银行应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恪守职业道德理念,合规经营、合理操作。坚决杜绝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行为,提高员工诚信和勤勉工作的水准。

2、注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查防案件能力。

各商业银行应认识到加强会计人员统一管理的重要性,从机制、措施上支持和激励会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培育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技能,可以通过会计人员资格准入、退出机制对会计队伍进行的分层次、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

3、建立会计管理和柜面交易人员行为监察制度。

注意掌握重要岗位和敏感环节的工作人员在8小时以外有无失范行为,及时跟踪、了解情况,对思想、观念变化异常和行为失范的员工要进行教育,力

争将不稳定因素和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要有效规范会计操作行为,防范会计风险,需要再加强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的同时,对那些遵规守纪的会计单位和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形成一种奖优罚劣的风气,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会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各项制度能否得到切实落实和执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会计检查要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流于形式。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还须严把会计工作岗位并从严管理。(2)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方法。对那些经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可以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考核依据。(3)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措施。

(三)建立会计风险预警和风险补充机制

银行要把单纯的会计风险事后监督,变成事先、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有效运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加强银行间的协作联合,积极通报结算诈骗案情,实现规避会计风险的目的。另外,由于银行会计风险存在的固有性,因此建议可以建立会计风险补偿机制,即可先将一些风险大的业务项目参加投保,例如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和出纳人员的人身安全险、现金收付安全险、票据支付结算险、联行往来等风险。同时还采取由金融企业自己提取风险准备金的补偿机制。

(四)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会计事后稽核对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行为风险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有商业银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不能很好发挥。因此,必须改变分散的会计稽核方式,调整防范行为、选择整体的、联动的、动态的会计稽核方式,即会计主体上移,以二级分行为核算主体,建立专门的稽核中心,及则对辖内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务集中稽核,稽核分析时,把各营业网点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看待,实现单点状态不能达到的综合效果,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揭示潜在的违规行为,面临的风险和可能由此造成的损失,为风险的识别、处理和防范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把损失控制到最低。

(五)加强对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目前我国银行会计不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银行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银行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银行风险的信息。

补充报表主要是在银行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银行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银行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除此之外,建立有关“充分揭示”的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本银行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如资产运行质量状况;利润中的应收款比例及其状况、筹资的实际成本、内控制度执行情况,债权的保全情况,拥有担保物、抵押物的现况,重大事项的变更等等。再者要不断完善银行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

(六)依靠高科技手段防范会计风险的发生

上一篇:高中生阅读四大名著后心得体会下一篇:迟到罚款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