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2024-07-30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共9篇)

篇1: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班级姓名

一、听写句子:

二、照样子写词语:

(俨)然然()然()然()然

红彤彤()()()()

端端正正()()()()

三、选词填空:

瓣辩带戴镜睛钩钓

1.陈明从小生长在农村,他能分()出田里种的是小麦还是大麦。

2.奶奶()上老花眼(),看了又看,终于发现茉莉花的花()上有一些虫子。

3.弟弟目不转()地看着天空,吃惊地说:“姐姐,月亮真的变成细()了。”

四、填表:

查带点的字

 

音序

 

部首

 

除部首外还有几笔

 

带点字意思

 

和煦

 

 

 

 

 

 

 

 

 

半信半疑

 

 

 

 

 

 

 

 

 

欲言又止

 

 

 

 

 

 

 

 

 

五、把错乱排列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完整的话:

()我们站在海滩上静静地等待。

()啊,太阳升起来了。

()上个星期五,我们一家人来到海滩看日出。

()过了一会儿,太阳像个大火球,一下子跳出了海面。

()渐渐地,东方开始发白了,还出现了一些红霞。

()我们来到了海滩的时候,天空还是灰蒙蒙的。

六、阅读理解:

(一)茉莉花(节选)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苞,它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妈妈把别的花都拿了进来,却把茉莉花留在外面,原来它爱太阳。茉莉花已长出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1.写出近义词:

焦急()盼望()照样()照料()

2.造句:

惊喜——

3.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到了哪些有关茉莉花的知识?

(1)

(2)

(3)

4.你还知道哪些花,请把花名写下来。(至少写出五个)

()、()、()、()、()

(二)真正的好孩子

在一棵大树上,住着喜鹊、黄莺和乌鸦。她们的孩子都长大了,自己也老了,飞不动了。

一天,她们一起在一根树枝上晒太阳。

喜鹊说:“在树林里,要数(shùshǔ)我的女儿最漂亮。她穿着雪白的衬衫,乌黑的外套,尾巴一翘一翘的,又大方又好看……”

黄莺打断喜鹊的话说:“在树林里,谁也比不上我的女儿。她能唱歌,唱起歌来,连淘气的.猴子也会静下来听……”

她们谁也不愿意听谁说,都争着夸自己的孩子好。

乌鸦在一旁不说话。不过,她觉得自己的女儿也很好,因为小乌鸦最爱妈妈了。

这时,小喜鹊回来了。她已经吃饱了,停在湖边的石头上,摆弄(nòngòng)着尾巴,照着湖水看自己的影子。

老喜鹊喊到:“孩子,给我一只蚱蜢,我饿了!”

小喜鹊装作没听见,理也不理老喜鹊。

小黄莺回来了,她也吃饱了,正停在树枝上唱歌。

老黄莺喊到:“孩子,我饿了,给我一条卷叶虫吧!”

小黄莺一个劲儿地唱啊唱啊,过了好一会儿,才说□□烦死了□你没听见我在唱歌

吗□□

小乌鸦也回来了。她带来一只又肥又大的蝈蝈,喂给老乌鸦吃。她笑着说□□妈妈□您还想吃什么□我再去找□□老喜鹊和老黄莺不约而同地说“。”

1.划去文中不正确的音节。

2.填上合适的量词。

例:一(根)树枝

一()新月一()手套一()大厦

一()手表一()演讲一()葡萄

3.给最后两小节加上标点。

4.读了短文,我知道喜鹊爱吃,黄莺爱吃,乌鸦爱吃。

5.听了小乌鸦的话,老喜鹊和老黄莺会说什么?完成填空。

6.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以上就是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频道三年级语文试题

篇2: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1、认读4个字。

2、默读课文,说说太空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3、将《太空人的生活》与《机器人》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4、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教学重点: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总分的文章结构及围绕特点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打写创编。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以前的学习表现作出的

1、学生能借助课件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能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积累归纳语言,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学生对发明创造很感兴趣,对于这样的科普类文章乐于阅读。

4、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课文内容进行画批,完成表格任务,并能在小组活动时进行交流。

5、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拓展阅读要求,并能够进行简单复述。

6、学生能够通过打写来表达自己发明的心愿。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教学策略,提供大量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多种创新识字,画批、小组讨论、打写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设计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写法,培养学生在网络上阅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写作表达,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资源:

1、跨越式语文资源。

2、语文书、表格、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忆学法

1、《嫦娥奔月》的故事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故事中的嫦娥因为吃了王母娘娘的仙丹而飞上了月球,而今,许多宇航员则借助科技的力量登上了月球,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已不再神秘。那么,宇航员在太空上是怎样生活的,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32课《太空人的生活》。

2、看到课题旁边的星号,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该怎样学习?

出示投影:自主学习,了解课文。

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梳理结构,总结写法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两篇略读课文,有信心吗?

二、学习课文,梳理结构。

《太空人的生活》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

2、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那么太空人的生活究竟与我们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自由读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太空人的生活,用~~~画出来。

(2)、太空人的生活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独立思考后同桌进行交流。

3、汇报交流。

4、回顾课文,梳理结构。

(1)、师: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概括了同学们刚才汇报的内容,赶快找出来读一读。

(2)、想一想:这一段中哪些词最能说明太空人生活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概括地说了太空人生活的特点,也就是先总写,3——6自然段围绕这从不同方面具体描写了太空人的生活,再分写,这种文章结构叫总分。

(3)、这篇课文运用了总分的结构,从衣、食、睡、洗等几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太空人的生活)。

师: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今天,不但《嫦娥奔月》的神话变成了现实,人们发明、使用机器人也已不再是梦想。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篇文章《机器人》。

1、这篇文章中也蕴含着总分结构,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用——把总写的句子画出来。

2、默读4——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重点句从哪几方面描写了机器人的本领,用~~~画出来。

3、比较:两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增长了不少的知识,在资料城中还有许多这样这样有意思的科普文章,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吧!

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将前三篇文章的内容按要求填写在表格中。

2、想一想:这几篇文章在结构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写法课文《奇妙的音乐建筑》《“鸟巢”式国家体育馆》《有趣的机器人导游》

概括一个特点(总写)

从哪些方面把

特点写具体

(分写)

结构类型

四、尝试运用,打写创编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和阅读,我们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一定迸射出了创造的火花。下面,就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以未来的为题,采用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围绕主题从不同方面将自己的想法或愿望打写下来。

篇3: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交际能力, 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学生的语言智能关系最为密切, 但是语文学习并不仅仅和语言智能有关, 还牵涉到其它智能。如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或模拟的交际, 就要涉及交往—交流智能;用语言表达思想陈述理由, 就要涉及数理—逻辑智能。所以, 语文教学与其他智能同样联系紧密。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过程过分程序化而忽略思维和情感教学、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 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和有吸引力的语文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以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学生的智能是多样的, 我们应该更全面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包括其弱点和长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通过各项智能协作参与的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迁移各项智能, 实现为语文教学所用,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 从而降低教学难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实践

小学的语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最好活动, 也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听、说、读、写训练, 感受和体验各种学习过程和经验。笔者尝试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开发、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下面以沪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比尾巴》为例, 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并将此教案具体运用到课堂实践当中,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多元智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与教学得到的实际效果, 从语言、内省、逻辑、空间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利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 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评价、鉴赏、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1) 听的能力。

在情境导入部分,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让学生倾听并思考。通过直观、动态的图像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人公, 在听配乐朗读之余, 舒缓上课前的焦虑情绪,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文内容中。同时, 向学生提出思考的问题, 使他们听的训练变得有目的性。

(2) 说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以及每个动物尾巴的特点, 设计了这样几个“说”的内容: (1) 请学生用“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小动物有, 有, 还有。”的句式说话,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这样的句式组织语言并表达出来。同时, 为学生的说话训练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有背景、有提示的前提下进行语言训练, 从而使学生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 小组合作: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 互相说一说。设计小组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活动的环境, 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认真倾听, 并积极参加讨论,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3) 语言训练, 说一说:动物们接着比了, 结果是, 这个设计使教师掌握了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后的语言运用情况, 重视交际互动后的反馈, 并做好引导。 (4) 课外拓展环节是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所理解和积累的语言能够自然运用而设计的, 学生在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和句式之后, 还要学会应用,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3) 读的能力。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 用问答的形式告诉学生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在教学中, 笔者采用了按要求个别朗读、换不同问答形式朗读、男女生互读、同桌合作朗读、分小组配合读、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等形式,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儿歌带来的独特魅力, 并充分利用儿歌便于朗读的优势, 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 强化记忆, 提高语感的目的, 同时, 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4) 写的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 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中的“写”, 笔者对“写”的内容进行了设计:有书空、描红等。由于课堂上只有35分钟的时间, 写字时间不能占用太多, 因此, 在要求会写的四个字中选取了“比”和“巴”。

2. 在交流反馈中提高内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内省智能, 要引导学生养成反思习惯, 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能力。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设计了语言训练环节, 并提出了若干问题。接着, 先让全体学生进行准备, 再请若干学生回答, 要求回答不够好的学生认真倾听其他说得好的同学的示范, 使他们有时间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然后让他们再说一次。对说话内容的自我修改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 是一项自觉性的活动, 决定于学生的认识。因此, 教师应在必要时给予评估、示范, 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在教学中, 通过反思, 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会取得明显的进步, 同时, 还有效地开启了他们的内省智能。

3. 在语言训练中锻炼逻辑—数理智能。

朗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对学生进行朗读理解训练, 让其寻找、筛选、加工语言信息, 培养学生对事物间如类比、对比、因果、逻辑等关系的敏感。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笔者请全班男女生对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 (问三句, 再答三句) , 然后, 媒体出示一问一答的形式, 请学生用一问一答的句式, 朗读课文的前两个小节。这些朗读具有挑战性, 学生通过寻找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 可以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4.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促进视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开发学生的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是利用真实空间, 借助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给“长”字找好朋友, 如果学生说不出“长方形”这个词, 就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提示, 可指着学生的课桌问:这是什么形状的?又如, 学习“伞”这个生字时, 指着“伞”字, 问学生:它像什么啊?并拿雨伞的实物举例说明哪部分是伞面、哪部分是伞架和伞柄, 教学生通过字形记住生字。此外, 还设计了突出动物尾巴特点的图片, 请学生观察黑板上小动物的贴图, 回答三个问句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中注意事物的空间范围和事物本身的特点。在板书的设计上, 形象具体地将课文中所讲述的动物比尾巴的内容和特点层次分明、清晰地呈现出来, 使学生看后对儿歌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鸟”这个生字时, 采用一字开花的形式, 通过这个发散图形, 找到“鸦、鹅、鸽、鹊”等几个同部首的字,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趣, 帮助其记住拓展的生字, 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这些运用直观教学手段, 如真实空间、实物、图片、板书、图解等形式的展示来强化教学内容, 有助于激活学生的视觉, 开发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

5. 在合作学习中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 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 并据此做出适当反映的能力。在教学中, 对小组的组成做预先的指导, 再让学生充分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 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 使学生愿意沟通, 愿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此外, 设计请学生评价其他同学的朗读情况这一环节, 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学生就可以在互相评价中使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环境和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 充分发挥了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的优势, 学生也在评价中使自己的交往智能得到提高。

6. 指导学生观察自然, 培养自然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就是要创造环境使学生能够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 到生活实践中去学习, 摸索自然界的规律。在教授《比尾巴》一课时, 由于受交通、安全等具体情况的限制, 不可能把教学场所设置在动物园。因此, 在总结全文时, 提倡让学生家长带他们到动物园里进行观察, 贴近自然环境, 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全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事物, 并提出具体要求:根据观察, 收集自然观察的资料, 制作动物剪报。由此,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 使之探索自然的无穷奥秘, 培养起热爱大自然和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7. 创设情境, 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语文是以语言和文字为物质媒介, 再现生活并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它和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有着内在的联系。而小学生听觉敏锐, 善于模仿, 具有音乐潜能。因此, 把音乐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看动画、听录音的形式, 利用音乐创设特殊的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之中, 在一种心理场的影响下, 去感受课文内容, 并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另外, 跟着老师边拍手打节奏边朗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 把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中, 为学生的记忆与积累提供支架, 使学生体验到朗读的快乐。因此, 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 且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

8. 设置各种活动, 培养身体—运动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 反义词游戏这一环节的设计, 即是利用表演来提高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在活动中, 让全体学生起立, 并让所有学生跟着笔者动起来:教师说长, 学生说短;教师说胖, 学生说瘦;教师说高, 学生说矮……在说反义词的同时, 要求全体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这些词的意思, 他们用身体动作的表演是全方位投入的, 能够同时训练肢体语、口语和书面语, 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 实现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活动中, 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被活跃的气氛所感染, 并十分积极地投入其中, 由此, 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记住教学内容。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应注意的问题

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使学生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 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同时, 学生在学习中, 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相当大的提高。通过具体的课堂实践, 笔者发现, 为了学生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应落实到语文教学上, 并注意:在设计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教案时, 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为主, 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此外, 培养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 交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使发展不平衡的学生能够取长补短, 从而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 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实现个性张扬。

总之,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 且学生乐于接受。在教学中, 教师应继续探索多元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发挥更大的优势, 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多元智能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 (美) 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2] (美) 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美) 拉泽尔.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M].吕良环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12) .

篇4: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篇5: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引导学生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策略与方法: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背诵,读中感悟。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谚语等。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春季的谚语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诗,还有春的谚语“大罢春,阳气升”奶奶对我说,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学生背诵)

师: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深入体会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概括奶奶说的谚语的意思。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

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美好。

“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

篇6: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骄阳似火 洁白无瑕 似雪如玉 七嘴八舌 慢条斯理 大摇大罢 容光焕发 悠闲自得 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 有声有色 清澈见底 应有尽有 长途跋涉 千丈青山 群山环抱 腾空而起 波涛澎湃 窃窃私语 风驰电掣 安然无恙 议论纷纷 面面相觑 名列前茅 火冒三丈 拜师学艺 想方设法 心甘情愿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举世闻名 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洁白晶莹 巧夺天工 追逐嬉戏 迫不及待 脸色煞白 迷惑不解 惊弓之鸟 孤单失群 心满意足 日夜操劳 无可奈何 连绵起伏 恍然大悟 若隐若现 自言自语 皓月当空 手足情深 各奔东西 十全十美 悲欢离合 随声而下 半信半疑 纷纷扬扬 一望无际 眉开眼笑 忽高忽低 千里跋涉 三五成群 春暖花开 发明创造 年轻力壮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三、我会分类记词语:

ABB 笑眯眯 亮堂堂 水淋淋 眼睁睁 白蒙蒙

AABB 纷纷扬扬 团团圆圆 密密麻麻 反反复复 圈圈点点 ABCC 议论纷纷 白雪皑皑 大名鼎鼎 得意洋洋 气喘吁吁 AABC 窃窃私语 面面相觑 久久不忘 津津有味 恋恋不舍

ABAC 大摇大罢 一心一意 有声有色 应有尽有 若隐若现 自言自语

十全十美 半信半疑 忽高忽低

1、风平浪静 山清水秀 风和日丽 情深谊重 窗明几净 春暖花开

............风驰电掣 眉开眼笑 ....

2、词语中含比喻的:

骄阳似火 似雪如玉 文思如泉 料事如神 挥汗如雨

3、词语中描写颜色的:

洁白无瑕 似雪如玉 洁白晶莹 姹紫嫣红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4、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

七嘴八舌 一心一意 千丈青山 十全十美 一望无际 三五成群

5、描写人神态的四字词语:

慢条斯理 容光焕发 悠闲自得 脸色煞白 眉开眼笑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面面相觑 火冒三丈

6、描写人心理的四字词语:

想方设法 心甘情愿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迫不及待 迷惑不解 无可奈何 半信半疑 恍然大悟

7、描写人语言的:

慢条斯理 窃窃私语 议论纷纷 自言自语 千言万语 七嘴八舌 8、描写人动作的:

大摇大罢 长途跋涉 腾空而起 风驰电掣 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追逐嬉戏 日夜操劳 千里跋涉 乘虚而入

9、描写人感情的:形影不离 一心一意 孤单失群 手足情深 悲欢离合 各奔东西 10、描写景色的:

姹紫嫣红 风平浪静 有声有色 清澈见底 千丈青山 群山环抱 连绵起伏 春暖花开 心满意足 恍然大悟 皓月当空

11、反义词:

风平浪静——波涛澎湃

七嘴八舌——自言自语 慢条斯理——惊惶失措 容光焕发——焦头烂额

悠闲自得——日夜操劳 形影不离——各奔东西 安然无恙——焦头烂额

火冒三丈——欣喜若狂 想方设法——无可奈何 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恍然大悟——迷惑不解 12、近义词

姹紫嫣红——春暖花开 洁白无瑕——似雪如玉 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长途跋涉——千里跋涉 千古传诵——举世闻名 眉开眼笑——欣喜若狂

13、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

料峭 风雪不止 冻僵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天寒地冻 14、描写风的词语:

春风拂面 凉风习习秋风扫落叶 北风呼啸 寒风刺骨 风和日丽 15、象声词:

嗡嗡 啾啾 汪汪 喵喵 咕噜 咯咯 呜呜 哦嘘 16、表示“看”的词语:

仰望 俯视 打量 欣赏 观察 眺望 凝视 注视 17、表示名气大的词语:

蜚声海内外 千古传诵 举世闻名 家喻户晓 名扬四海 大名鼎鼎 18、描写心情:

兴奋 惊喜若狂 胆战心寒 心烦意乱 忐忑不安 兴高采烈 心绪不宁 19、描写颜色的ABB型词:

绿油油 红彤彤 金灿灿 白花花 黑乎乎

20、表示说的词语:

嘱咐 叮嘱 关照 告诉 反映 汇报 吩咐 21、含近义词的成语: 日积月累 自言自语 横冲直撞 面红耳赤 东张西望 和颜悦色

............22、含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若隐若现 各奔东西 悲欢离合 半信半疑 忽高忽低 ............23、含“若”的四字词语:

欣喜若狂 若隐若现 门庭若市 大智若愚

24、有故事的成语:胸有成竹 惊弓之鸟 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25、表示“安静”的词:

寂静平静 安静 宁静 鸦雀无声 僻静 26、表示时间短的词:顷刻间 一刹那 霎时间 转眼间 弹指间 27、四、词语意思我理解。

1、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2、贪婪:指贪得无厌(含贬义),本课指不知满足。3、俨然:很像。4、慢条斯理:说话有条有理,不慌不忙。5、容光焕发: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6、跋涉:形容路途艰苦。7、呼吁:向个人和社会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8、料峭:形容微寒。9、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10、安然无恙: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11、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12、泛滥:A、江河湖泊的水溢出。B、比喻坏的事情不受限制地流行。例:不让错误思想自由泛滥。13、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14、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表示赞赏。15、掩映:彼此遮掩而相互衬托。16、瞻仰:恭敬地看。17、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18、凛冽:刺骨地寒冷。19、笼罩:广泛覆盖的样子。20、牺牲:为正义的事业舍弃自己生命。21、焦头烂额:比喻十分狼狈窘迫。22、欣喜若狂:快乐欢喜如同发狂。23、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24、吩咐:口头指派惑命令。25、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6、心甘情愿:心里愿意(吃苦受罪)

五、带点字意思我知道。

1、惊惶失措(安排,处置)2、乘虚而入(空虚)3忽高忽低(忽而)4、成团成簇(聚集成的团或堆)5、巍巍群山(高大)6、掷雪球(扔)7、皓月当空(洁白 明亮)8、若隐若现(好像)9、连绵起伏:(低下去)10脸色煞白(极,很)11、迫不及待(急)12、迸跳(向外测出或喷射)13、举世闻名(全)14、操纵自如(掌握,控制)15、簇拥(聚集)16、拍案叫绝(独一无二的,没人能赶上的)

16、学而不思则罔(没有,无)17、思而不学则怠(懒惰,松懈)18、面面相觑(看,瞧)19蹿上铁路(向上或几前跳)20、安然无恙(病)21、风驰电掣(一闪而过)22、骤降(急速)23、洁白无瑕(比喻缺点)24、骄阳似火(猛烈)

六、我会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意思。

近:雏鸟(幼鸟)浓郁(浓烈)和煦(温暖 暖和)湛蓝(深蓝)濒临(接近临近)景象(情景)蕴藏(储藏)蜚声(扬名)凝望(注视)绮丽(美丽)湖畔(湖岸)屹立(直立)(召集)聚集 丰盛(丰富)埋怨(抱怨 责备)侥幸(欣慰)

篇7: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迫不 绿草 如意

望而 高 烈 小心

——

二、整理句子,并加上标点。(6%)

1、一块 蓝天 像 透明的 丝手帕 这片

2、前有 后有 追兵 强敌 紧急 情况 十分

三、把比喻句补充完整。(8%)

1、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 。

2、这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就像 。

3、平静的湖面犹如 一样。

4、我用手轻轻碰了一下含羞草,它就像 一样低下了头。

四、根据课文完成填空。(13%)

1、“雨丝细细的,柔柔的,像花絮一般,随风飘散,然后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这是一句 句,把 比作 。我还知道细细的春雨像 、、还像 。

2、这春天的雨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发出“ ”的声音;打在树林的叶子上,发出“ ”的声音……xīlìxīlì(写出汉字) 、啪啦啪啦、哗啦啦各种声音汇合在一起,整座森林就像 。

篇8: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

一、教学目标

1.从三次对话中读出“懂事”的三层内涵:爱花、爱妈妈、爱爸爸。

2.抓住提示语来揣摩人物内心, 读好对话, 并学会填提示语。

3.理解花瓣飘香的含义。

二、教学流程

(一) 课前复习, 由词及文, 识用结合。

1.同学们,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不仅要说清课文的主要人物, 而且要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出示一组动词:穿俯摘捧跑

读一读, 这些是什么词?回忆昨天所学的内容, 能把动词准确地填进这段话里吗?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一天清晨, 我看到有个小女孩 () 在花前, 从花丛中小心地 () 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 双手 () 着, 然后飞快地 () 过田野, () 远了。”填动词, 读句子, 读出画面。

[板块设计意图:复习这一环节, 虽然占时少, 但是仍需要讲求高效。先让学生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体现了中年级段学生的阅读目标。老师巧妙的一句评价语, 其实就是对概括方法的指导。接着紧紧抓住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一组描写小女孩摘花动作的词语, 让学生读准字音, 准确地放进语言环境中读句子, 同时想象画面。这样的复习扎实有效。]

(二) 紧扣“懂事”, 梳理全文, 引出“对话”。

1.这位摘花的小女孩, 文中的“我”是怎样评价的呢?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吗?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小女孩的懂事, 具体表现在哪儿?请大家轻声读课文, 找出能表现小女孩懂事的句子, 划下来, 并交流。

3.听出来了, 同学们都是从小女孩和“我”的谈话中感到小女孩的懂事。文中的“我”一共问了三次, 小女孩也答了三次, 这一问一答, 就叫对话。

4.三次对话就让“我”夸这位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读这三次对话。要读好对话, 就得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

[板块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读课文, 读思结合。既梳理了全文, 又拎出了重点语句, 还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对话”, 一举三得。]

(三) 层层剥笋, 步步训练, 感悟“懂事”。

1. 第一次对话:教读法, 明“爱花”。

(1) 谁来代文中的“我”来问问这个小女孩?读出“我”轻轻地问。读对话时就应看清提示语来读。

(2) 小女孩是怎样回答的?谁来仿照小女孩和“我”对话?其他同学评一评像不像那个小女孩。对话评价中着重指出要关注提示语“低着头不好意思”, 这样才能读出文章人物的味道。

[设计意图:“读对话”变“演对话”, 师生平等, 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学生已不是在读书, 而是和老师共同携手, 走进人物的内心。此时老师提醒一句:“先看清提示语来读。”俨然像一位“导演”在指导演员如何入情入境, 学生乐意尝试。]

(3) 讲解小女孩的惶恐, 品味用词的精炼。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惶恐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小女孩摘花时突然被花的主人叫住了, 你觉得她的心里会怎样?看, 小女孩内心的恐惧、心里的不安, 文中用“惶恐”这个词就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 多精炼呀。

(4) 小女孩心里多害怕和慌张呀……现在谁再来模仿小女孩和我对话, 读出她的“低下头”“不好意思”所包含的情感, 师生分角色对话。

[设计意图:让三年级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惶恐”这个词的意思, 可能有点难度, 可让学生体会小女孩此时的心情, 想一想“她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却是有话可说的。其实这些学生所能体会到的心情概括起来就是惶恐。读出词语背后的东西, 这才叫“读懂”了词语。]

(5) 小女孩, “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你为什么舍不得摘一整朵花, 而只摘一片花瓣呢?交流, 明白小女孩的爱花。

(6) 镜头回放第二自然段, 读一读。同学们, 现在你明白她为什么小心地摘了吗?看, 俯在花前、小心地摘, 饱含着小女孩对花深深的爱和呵护。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画面。

[设计意图: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小女孩摘花的画面, 那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从这幅画中小女孩那细微的动作、神态, 足以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心灵。可这些动作只有在读了后面的对话后, 才能真正理解。通过回读这一段, 让这美好的画面反复给学生以美感, 也逐个解开了小女孩摘花时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这样的回读, 共有三次, 美好的画面反复呈现。]

(7) 师小结:小女孩多么爱花呀, 她舍不得摘整朵花, 她愿花儿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快乐!怪不得“我”会这样称赞她 (出示)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齐读)

2. 第二次对话:填提示语, 体会“爱妈妈”。

(1) 爱花却要摘花瓣呢?真是奇怪。同学们, 读读“我”的第二次问话, 你觉得“我”会怎样问? (出示:“摘花瓣做什么呀?我 () 地问。”) 填词, 并交流, 读一读。

(2) 齐读小女孩的回答, 你能体会她的懂事吗? (生自由说) 。

(3) 原来花瓣是小女孩想送给生病的妈妈的。请大家默读小女孩的话, 边读边想, 她说话时心情怎样?试着在括号中填个词, 并写在书上。 (出示:“小女孩 () 地说:妈妈生病了, 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 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妈妈会高兴的。”) 填词, 并交流。

(4) 你看, 我们边读边想象, 加入了不同的提示语, 这样小女孩对妈妈的爱就更真切了。小女孩爱花, 但她更爱妈妈。

(5) 怪不得, 作者会夸奖她。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提示语体会到小女孩此时此刻的心情:难过、悲伤、担心……走进小女孩的内心, 在“心灵之旅”后, 再读小女孩的话, 真情流露。]

3. 第三次对话:想象情境, 感受“责任”。

(1) 小小年纪竟能如此关心妈妈, “我”又忍不住地问了一句:“你爸爸呢?”提起爸爸, 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光。指名读小女孩的话, 你能读懂小女孩眼眶中的泪花吗? (音乐)

(2) 师介绍:南沙在我国的最南端, 是祖国的南大门。驻守在那里的解放军往往几年都不能回一次家。同学们, 现在你明白小女孩为什么会眼眶里闪动着泪花了吗? (生自由说)

(3) 妈妈病了, 爸爸不在家, 小女孩多么着急、担心呀, 可她一心想要照顾好妈妈。想象情境并训练说话:妈妈渴了, 她要……;妈妈饿了, 她要……;妈妈闷了, 小女孩要……

(4) 小小的年纪却要做这么多事。可她无论有多苦、多累, 把爸爸的嘱咐时刻记在心上, 小女孩是不会惹妈妈生气的, 她只想着要让妈妈高兴。所以一大清早, 就来摘花。

(5) 镜头回放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从“双手捧着”“飞快地跑”你明白了什么? (自由说) 双手捧、飞快地跑, 这两个动作凝聚着她对父亲、母亲多深的爱呀!

(6) 小小年纪, 不仅照顾好自己, 而且照顾生病的妈妈, 承担许多责任, 所以作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齐读。

[板块设计意图:小女孩的“懂事”是通过三次对话逐步表现出来的, 而且“懂事”的程度越来越深、越发感人。所以在对话的学习中, 每次理解对话内容后都回到“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这句话, 齐读时学生随着对小女孩的理解的深入, 读得也愈发深情。每次对话均突出了一项语言训练点, 分别是如何读好对话、学填提示语、通过人物语言想象情境, 使得学生在体会小女孩美好心灵的同时, 也学会“对话”。]

(四) 水到渠成, 突破难点, 理解飘香。

1.出示最后一小节。有哪两位母亲得到了花儿?你能理解“我”的做法吗? (自由说)

2.两位母亲看到花儿, 都笑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呀?让她们高兴的仅仅是花儿吗? (学生自由说) 对, 让妈妈高兴的不仅仅是花儿, 更是孩子的懂事。

3.同学们, 我们能想象得到, 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 一定花朵红艳, 花瓣飘香, 那么, 飘香的仅仅是花瓣吗? (学生自由说) 对, 飘香就是儿女的懂事、孝顺和深深的爱。这香味啊, 仿佛小姑娘美好的心, 一丝丝, 一缕缕, 飘进父母的心, 飘进我们每个人的心, 永远温暖着我们的生活。

4.再读课题:花瓣飘香。

[设计意图:因为上面三次对话教学中对“懂事”进行了逐层分析, 难点已经化解, 此时理解“花瓣飘香”的含义已是顺理成章了。借此想象说话:“两位母亲看到花儿, 都笑了。她们心里在想什么呀?”并加上合理的追问:“让她们高兴的仅仅是花儿吗?”使“花瓣飘香”的含义从学生口中自然流溢, 突破难点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五) 拓展想象, 学以致用, 练写对话。

文中的“我”把花放在了母亲的阳台上, 母亲与“我”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请发挥你的想象, 补充对话。

阳台上, 红艳艳的月季芬芳扑鼻。

妈妈 () 地问:“____。”

“____。”我 () 地说。

妈妈听了, () 说:“_____。”

……

花瓣飘香, 温暖了妈妈的心房。

篇9: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小练习

班级 姓名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殷 yīn()殷 yān()

2、写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瞬间

3、从第2课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期盼()

殷切()

温暖()吉利()

包含()

美满()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持()肯定()希望()抛弃()

5、填上合适的量词(不可重复)。

一()花伞 一()音乐厅 一()清泉 一()春雨 一()狂风 一()种子 一()面孔 一()眼睛 一()白云 一()风筝 一()花苗 一()花盆

6、照样子,请你用上合适的象声词。例:(哗啦哗啦)的水声

()的爆竹声()的钟声()的鼓声()的雨声

7、根据词义写出课文中的词语。

(1)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2)看到了危险或力所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

8、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词语分别填入句中括号里。

盼望 希望 愿望 渴望

(1)去北海公园过队日,是我们()已久的一项活动。(2)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全国人民的共同()。

(3)我们要珍惜幸福的学习生活,决不辜负党对我们的()。(4)家里虽然穷,但他非常()读书。

9、把句子补充完整。

(1)淅沥淅沥,啪啦啪啦,哗啦啦,哗啦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座森林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丝细细的,柔柔的,像。(3)阳春三月,绵绵的春雨像。

第二单元小练习

班级 姓名

1.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我读着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密似的,甜滋滋的。做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揖,最大的辛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于刊物的赞美啦!(4个)

2、为一个字选择不同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绝”大概有以下几种意思:①断绝 ②完全没有了 ③走不通的 ④气息中断⑤独一无二 ⑥绝对

(1)绝处逢生()(2)络绎不绝()(3)斩尽杀绝()(4)绝无此意()(5)绝技()(6)悲痛欲绝()

3、给带点字表上正确的读音

给予()兴高采烈()难过()...送给()兴奋()苦难()...

4、从第10课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护()整理()柔弱()照看()

5、课文中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灌下来似的,用了“大雨如注”这个词语,请你根据下面的情况,为它们各选一个词语。

滂沱大雨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倾盆大雨

(1)春天的微风,小小的雨。()(2)形容雨下得很大。()(3)形容雨下得很大,像用盆子倒下来一样。()(4)猛烈的风,大而急的雨。()

6、据意写词。

(1)抑止不了自己情感。()(2)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3)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上一篇:有家真好初二作文下一篇:9月23日执业医师考试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