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

2024-05-24

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共8篇)

篇1: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

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

——南平铝业思想政治工作扫描

近年来,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坚持发展为先和“稳健经营、谋求长远”的经营理念,实现了企业的稳健发展,成为全国铝型材行业的排头兵企业。面对新形势的复杂和艰巨,公司党委班子意识到更要加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和谐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近年来,企业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社区、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和福建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多项殊荣。

一、提高认识,思想力也是生产力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南平铝业公司领导班子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相当突出的位置。2008年来,在电解铝电价大幅提高和铝价大幅下跌两大困难带来的严峻经营压力下,各项工作都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公司党委始终没有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相反在不断深化的改革中,特别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研究。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各种困难和挑战加剧的情况下,公司党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式多样地组织公司领导班子、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去年“面对电解铝优惠电价取消的生死挑战,我该怎么办?”大讨论的基础上,围绕“抓效率、降成本、调结构,实现南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主题展开大讨论,形成了分析调研报告和整改措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引导员工行为,创造出更加卓越的生产力。

公司党委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首先从组织上予以保证,将一批年轻的知识型干部充实到党支部书记队伍,这些业务强、知识水平高的支部书记没有业务上的隔阂,指导起来轻车熟路,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其次,在经费上予以保证。企业去年以来遭遇了严峻的经营形势,各项费用大幅度消减,党务经费却未删减一分,按照有

关规定足额到位,而且在宣传经费上加大投入,通过参加展会、设计制作专业展厅、更新产品图册及广告宣传等方式努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公司关心体贴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支持他们的工作,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岗位光荣、责任重大、受人尊重的良好氛围。

二、找准切入点,创造更多的节能效应

南平铝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与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员工从思想观念上融入,把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上。

2008年来,南平铝业的经营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节能降耗、修旧利废、精打细算成为一项首要任务,公司出台了一系列节能降耗、节支增效的管理办法来约束员工。企业新的制度体系的建立亟须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在全公司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来促使老观念的改变。南平铝业在实践过程中,找准切入点,苦练内功挖潜力,采取了11项节支增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司党委为增强全员节能降耗意识,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把节能降耗作为竞赛重点。设立瓶颈项目攻关奖励,调动职工节能降耗积极性。电解铝分厂开展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实施“浓相除尘器设计、电解槽不停电停槽”等项目,节约成本100多万元;铝加工分厂实施“模具钢、锻坯的区分运用”、“模具碱洗铝金属的回收”等7项主要节能专项和回收再利用型材,节约成本400多万元;南铝板带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工程剩余油漆再利用”等5项节能降耗专项,节约成本310多万元;机关后勤单位从细微处入手节能降耗,办公费用明显降低。《240KA铝电解工艺优化节能技术》和《油锅炉节能降耗改造》项目被评为“全国节能减排优秀合理化建议”。公司党委还通过闭路电视、有线广播、《闽铝》报和内部网等各种媒体将这些作为典型进行广泛宣扬,推出《节能在行动》、《职工技能大赛》等专栏。公司党委及时提出了“忠诚尽职、拼搏求变”的企业文化价

值观,鼓励大家立足岗位,精打细算,在节约上下功夫,在提高检修质量上做文章。公司还组织实施了挤压热剪接锭技改、冷洁煤气置换、铝渣综合利用、铝屑回收处理、模具增产增效、低热值余热利用、熔铸及挤压成品率提高、南铝板带综合利用、现有加工产能挖掘提高20%、大型挤压材品种开发等十个内部技术挖潜专项,公司的各党支部也广泛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全厂上下节能降耗行动声势浩大,节约之风盛行,职工对材料费的态度从“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变得关心起来,公司的材料费修理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009年,公司围绕“抓效率、降成本、调结构”的工作方针,继续组织开展“对标挖潜,减亏增效”劳动竞赛。通过深挖潜能、持续创新、开源节流、提升效率、强化内部利润考核等措施,提高消化成本增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制度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规范员工行为和思想的重要手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制度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员工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南平铝业在企业管理中,道德规范和制度规范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创造更多的节能效应,完成了新的跨越,使企业在困难中实现了可持续经营,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后再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荣誉,企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三、抓住典型,让正气“正”起来

企业发展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南平铝业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适应发展的要求,从改变党员形象入手,进一步从机制上、宣传上、自身建设上创新,以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机制上跟进。公司党委坚持组织开展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领导班子活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完善党群工作例会、思想政治工作沟通反馈机制、维稳工作排查通报等一系列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以利于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党支部、党员“创先争优”的考评,与思想、组织、党风廉政

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紧密相关,有效地激发政工干部的积极性,激励和促进大多数同志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各种攻坚中做出突出成绩。公司去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设立技术主管工程师、主管技师、主办科员和主办业务员等制度,适当提高部分人员待遇,创造机会鼓励职工成才等办法,努力稳定技术和管理骨干队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后备干部公开竟聘,择优录用优秀人才,使干部年青化、专业化水平逐年提高。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给部分全日制大学生增发生活补助费。建立新招聘大学生联系制度和师带徒制度。完善《南铝劳务用工管理规定》,提高劳务工工资待遇。在全市企业中率先实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随着激励机制的健全,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坚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基础。

形象上改进。重点抓中层一级干部的作风,要求党员干部“走动管理”,建立了更广泛的沟通渠道和办法。南铝常年坚持中层领导挂点班组、生产线大夜班和周末带班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干部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建立起“职工沟通日”制度,党员干部每周定期与职工面对面交流沟通,力所能及地帮助职工排忧解难,理顺情绪,鼓舞干劲。党员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各支部组织党员参加经常性、突击性、奉献性的工作,党政工团组织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便民服务、“互动联动”、共建带创、警民共建、结对济困、爱心捐助、文化扶贫、社会抢险救灾等活动,近年来,各项社会公益捐助达150万元,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也赢得了职工群众的好评,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宣传上贴近。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激励作用,比其他教育更直接,更容易接受,更有感染力。我们通过宣传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大力宣传“公司标兵”、“优秀班组长”、“技术能手”、“十佳党员”、“道德模范”等,充分展现出南铝职工的精神风貌,用优秀岗位的先进事迹激励员工。对先进人物的宣传上,坚持走群众路线,避免那种高、大、全的形象和有意“拔高”的写法,真实、朴素地对先进人物进行报道,利用公司内媒体开辟专题展示人物风采,降低“上稿门槛”。不一定非得上了哪一级的荣誉才算先进,一件好事、一点进步、一个指标,只要有闪光点就被真实、及时地报道出来,激励了员工的斗志。将评先的“权利下放”,各党支部根据自己的情况评选季度优秀职工,两次以上的季度优秀职工可以评选公司的优秀员工。一大批员工的事迹广为流传,员工们的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四、立足创新,让思想工作活起来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南铝公司党委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的同时,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和机制。

创新思维。公司党委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重心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定期进行思想动态分析,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员工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到“主动作为”,将工作做到员工的心坎上。改变“三会一课”只是理论学习的误区,坚持每年二次的厂情发布会,及时协调处理职工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同时利用大讨论、民主生活会、座谈会、职工沟通日和创建和谐平安企业等平台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思想合力,确保企业综治维稳目标实现。匠心独具地以建企50周年为契机举办以“忠诚尽职、拼搏求变”为主题的第二届企业文化节,加强厂区社区绿化美化工作,抓住机遇启动了南铝职工限价房建设,在保证职工收入稳健增长的基础上,为员工营造了一个全省工业企业最好的生活社区,激发了职工的职业热情,从“理论务虚”实现到“虚功实效”的转变。

创新方法。开拓思维,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力求思想政治工作生动活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问答、座谈会、电视访谈节目、小品表演赛、职工运动会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用“忠诚尽职,拼搏求变”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凝聚力量,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抓效率、降成本、调

结构,实现南铝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目标,对于统帅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还利用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使员工与领导之间建立了互通的沟通平台,在考核上,从以定性为主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利用党建、综治和工会三个管理考核系统,量化标准、细分职责,改变过去以往党群工作考核指标“软”的情况。

创新队伍。公司党组织机构健全,党群职能部门齐备,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各项制度健全,注重发挥政研会、工、青、妇组织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服务、理论研究,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格局。努力营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兼职队伍。公司现有的21个党支部书记中,90%从事过或者正在从事生产岗位,属于技术上或者管理上的专业人才,这些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文化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干部,优化了政工干部结构,增强了思想指导企业中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研究。公司不仅注重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还通过政研会等形式,培养了一批对思想政治工作热爱的业余研究者,每年公司政研会都要收到30多篇论文。去年召开公司第四届政研会暨宣传报道表彰会,对新一届公司政研会人员构成进行调整,调研文章一篇获省厂务公开征文一等奖,一篇获市直党工委政研成果三等奖,四篇获省冶金控股公司政研会政研成果优秀奖。组织各党支部书记联系实际上党课并进行课件评比、率先组织上市直党课观摩公开课、坚持每年做好职工满意度调查等,这些都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篇2:让思想政治工作鲜活起来

写人记叙文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占较大比重,尤以小学高段最多,其中名人故事类课文更是这些文章的重中之重。纵观这些课文,大部分以记叙为主,通过具体事例和特定环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把主人公身上优良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教学这类文章时,到底如何“认识”人物,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经过笔者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着力,才能让这些尘封于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真正鲜活起来,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得以升华。

一、研读数据,体悟品质

列举数据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为了突出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课文以具体的数据加以佐证,让读者感受到蕴含其中的艰辛。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连续用了“20多年”、“6次”、“50多岁”、“500多万”等数据来凸显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再如第四自然段中写道“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4万字……

这些数据犹如一盏盏明灯清晰地告诉人们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如何让学生发现并关注这些数据,读出谈迁的伟大呢?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数据让学生读深、读透,读出精神、读出感动。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你们从哪些语句中能发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生:我从“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的对比中发现他的不容易。

师:你知道一百多里路大概有多远吗?(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回答)

师:正常人一小时走10里路,从我们学校到刘老庄仅仅六十多里,才相当于谈迁所走路程的一半,一百多里路不吃不喝也要走十几个小时啊!而谈迁仅仅因为这一点史料就走这么远,《国榷》400多万字啊,你想想谈迁又会走多远呢?再读读这句话,从这一百多里你还能读出什么?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谈迁仍然咬牙坚持着,这不仅是一个个简单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联系实际生活深刻体会到谈迁的品质,看到了一个为了编写《国榷》呕心沥血的谈迁。

师:你们觉得这组数据用得好吗?

生:这组数字用得真是好啊,通过这些数据我们更加体会到谈迁编写《国榷》的不容易。

师:(小结)文中像这样的数据还有很多,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关注这些数据,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以后我们在写人物时,如果也能像作者这样巧用数据,定能带来更好地表达效果。

笔者以为这样教学,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感受到主人公高大的人物形象,同时还习得了文章的言语密码,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地,才是高年段学生最需要的!

二、品读语言,感悟精神

写人物类文章较常采用语言刻画人物,基本上每一篇写人文章都有人物语言的描写,像《半截蜡烛》、《鞋匠的儿子》、《李时珍夜宿古寺》等,都是通过语言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俗话说“言由心生”,怎样从看似平淡的语言读出深刻的内涵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品读方法。以《半截蜡烛》一课为例,全文语言描写只有三处,但细细品读,却能读出丰富内涵。伯诺德夫人──“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杰克──“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娇声地说:“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很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在关键时刻,伯诺德夫人沉着冷静,想通过暗示敌人用更亮的灯来代替不亮的蜡烛,从而借机吹熄蜡烛,但没成功,可见伯诺德夫人的机智、镇定。杰克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急中生智,以抱柴生火为由,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想走,依然没能成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情况已万分危急,保护蜡烛的重任落到了小小的杰奎琳身上。她娇声娇气地语言,毫无破绽地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这一家三人的语言,虽然语句不多,而且看似平常,细读之下,人物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如在感悟杰奎琳人物形象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杰奎琳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她的内心到底怎么想的?我把教学点预设在“娇声”、“灯”这两处,对于杰奎琳为什么要“娇声”地说,学生都能够发现,这样更能博得德国军官的好感,容易实现目标,但对后一处,杰奎琳明明想端走的是蜡烛,而她却跟德国人说:“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学生往往发现不了。她明明拿走的是蜡烛,却说的是“灯”,这一处的细节是她说错还是作者不小心写错,抑或是她有意为之,她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通过这层层剥茧式的追问,学生对人物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学生以后再品读人物语言,一定会反复揣摩、细细品味,从语言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同样,人物的动作、神态也都能活灵活现地刻画人物,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细腻的心,还应像上文那样教给学生细读文本的方法,从而让人物的形象鲜活起来。

三、烘托环境,体会情感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为了凸显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地可贵品质,有两处环境的描写,都起到了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的作用。如课文第四段对李时珍留宿的古寺的破败描写很详细,如“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厚厚的蜘蛛网”等,这些环境的描写再现了古寺的破败,很好地烘托了李时珍为了造福百姓不怕吃苦的可贵品质。同样课文最后一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环境的阴森恐怖,从而感受李时珍的不怕吃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写作奥秘:为什么这篇写人的文章,要把古寺的破败、寺外的环境描写得这样详细?学生经过点拨就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环境描写在烘托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如果再能进行相似的读写练习,学生定能在以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综上所述,教师教学时只有把握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作者独特写作方法,才能让学生在与伟人心灵对话的同时,又习得文章的言语密码,真正发挥此类文本的育人价值!

篇3:如何让政治课“鲜活”起来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 为高中政治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 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转变古板的教学观念, 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 把所要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构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从而促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 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得以培养, 以实现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真正意义。

一、优秀的开端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谓政治课教学的开头艺术就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 教师能够有效的导入新课而进入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这既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又是组织教学科学而巧妙的手段。它好比桥梁, 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目标, 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 所以教师精心设计好开头这一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于达到学术预期的教学目标,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讲新课前把事先设计好的事例举出, 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集中到事例上, 并产生渴望解答的欲望, 由此把学生带入学习新课知识的意境。

2. 教材理解导入法。

想透学生和学透标准、吃透教材相比, 课前想透学生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想透学生通用的要求是: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学习特点、原有的兴趣爱好。由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源是多方面的, 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之前, 大多数的道德观点对学生来讲都不是完全陌生的。

3. 诱发式导入法。

诱发式导入就是指教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对有关事物观察的基础上, 通过提问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从而积极思考, 去攻克难关, 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法。

二、教师自觉参加培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 不管其专业技能有多高, 较高的教育素养和品德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往往会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品德高低, 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 要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首先要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职业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守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职业理想、道德习惯和传统起着重要作用, 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 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是教师执教的核心, 教师要切实参加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等内容的职业道德培训。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从书本回归实际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 很多学生认为政治是一门理论性过强的学科, 而不愿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只是单纯应付性地记忆一些概念和条条框框, 其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其实, 政治知识时刻环绕在我们的周围, 发生在我们身边,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增强政治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务必要注意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 认真向学生解读教材, 以政治生活现象为素材, 鼓励高中生将所学的政治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 政治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关注的社会生活主题来解读学科的理论观点, 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有关社会问题, 促使学生树立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 力争做到立足生活而教。这样一来, 就较大地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为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教学氛围的民主性

高中政治新课改的根本理念之一在于体现“以人为本”, 尽管新课改强调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弱化。例如, 新教材的使用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应理解为更加提高。笔者认为, 对于政治课堂教学而言, 由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要靠教师去开发, 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教学活动相关,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能被弱化。一方面, 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扬“群众路线”, 相信和依靠学生,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在明确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贴近实际的典型的教学资源, 并设计和开展各种活动, 做好课堂组织动员工作,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合作和探究。

篇4:让高中政治课堂鲜活起来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 鲜活 快乐

新课改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在课堂实施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同时,新课程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做到目标开放,资源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内容、方法、过程、结论和评价方式方法开放,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式,快乐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情谊和信任,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怎样才能打造快乐和谐民主的高中政治教学新课堂,首先要努力使课堂鲜活起来。

一、从情感上,教师要热爱学生。

学生不是机器,是有丰富情感,充满求知欲望的青年,教师只有从心底里热爱他们,真正做到爱生如子,甚至爱生胜子,他们才能热爱教师,爱戴教师,进而热爱你所带的学科,这样,学生才盼着老师来上课,这就为课堂的和谐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如果教师从不跟学生交流,或是板着面孔,正人君子一般,或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指责学生,那么學生就不会跟你主动接触交流,他们对老师有的是恐惧、害怕,甚至是讨厌,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可能情感兴奋,主动学习了。老师从走进教室开始,要面带笑容和蔼的面对学生,和蔼的面对每一个学生,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温馨的爱。这样,只要你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情感神经就会兴奋起来,他们会出自内心热爱你,热爱你的课。否则,纵有你有渊博的知识,课堂上如何竭尽全力,学生甚至认为你是矫揉造作,根本不与你配合。因为你没有上好课的情感基础。课堂只能沉闷而没有生气。

二、从人格上,教师要尊重学生。

虽然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要实现新课改的新理念,打造和谐民主的新课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不可能十全十美,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没有缺点,更何况他们还是成长中的孩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他们,当他们发表自已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并及时恰当地引导他们,而不是责怪打击,更不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歧视他们,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有时在学生的一生中难以磨灭,有时使学生记恨终生,有的使学生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关爱,学生会更加敬佩老师,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既关注了学生的人格,更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收到教学效果。

三、从方法上,教师要调动学生。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演员、是主角,教师是导演,要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要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有所收获。在设置提问时,要根据对象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分层次提问,让回答问题的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正确回答,使他们有一种快乐的成功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已的希望,从而增强学习的不竭动力;提问对象的选取方法要多种多样体现平等性、互动性,我在课堂上从不是只盯尖子生,而是采取既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更要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要知道“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提问对象有时以横排为单位,有时以竖排为单位,有时把学生的班级编号和星期或日历结合起来,有时还请学生推荐,更多的时候是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而且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愿意学习;在问题设置的内容上,要选取学生熟悉、普遍关注,又存在不解的事例,既体现新课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更能避免枯燥的说教,如高三通过玉树地震灾害发生后师生踊跃捐款,国家投资重建,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事例,复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职能、党的领导和人生观、群众观等考点效果很好。让学生讨论,联系事例找出教材中的观点和原理,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从目标上,教师要落实“三维”。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方面,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课更具有与其他学科相比更为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实现前两个目标的同时,教师不要忘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标。在哀悼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者的那一天,我在当天的课件前面放了三张有关悼念活动的图片,上课后和学生一起向遇难者默哀一分钟,以表达一种追思慰藉之情怀;在讲“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时,我让参加了北京夏令营的学生讲他在北京的所见所感,学生绘声绘色,使没有去的同学羡慕不已。在此基础上我再提问:北京的这些景观说明了什么?你们在讲北京的所见所感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文化传播还有哪些途径等。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答问,既提高了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同时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了教材知识,又使学生对祖国山河油然而生赞美之情和自豪之感。“三维”目标较好的得到了实现和完成。

以上几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促进,不可分割。打造快乐民主的新课堂,热爱学生是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是重要条件,而调动学生是形式的体现,落实“三维”是 最终的目标。如果教师做到了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那么就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前三个方面都做到了,应该说有利于构建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打造快乐和谐民主的新课堂的同时,不仅要让课堂鲜活起来,更要重视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作长期的探讨,不懈的努力,并接受教学质量的检验。

附:作者简介

篇5:让语文课堂鲜活起来

——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沅江市莲花塘学校 梁梅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广泛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到课堂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新颖的形式,强大的功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改革了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我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谈一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

一、情境渲染,让课堂导入鲜活起来

情感的渲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情感的激发离不开对形象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在课堂导入时充分利用音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积极活泼地学习。比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配乐讲述了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谧幽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后来,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鸟儿,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天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呼朋引伴,凌空翱翔,形成南国的一个奇观。这段故事创设出一种鸟的天堂呼之欲出的情境,为揭示课题做好了铺垫,将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在教学《听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去野外录制了一些秋天大自然的声音:大树落叶的沙沙声、蟋蟀振动翅膀的瞿瞿声„„然后制成多媒 体课件,播放给学生听,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就像一座辽阔的音乐厅,就能津津有味地读书,入情入境地读书。事实证明此种做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教学应该是情景交融的,情境的创设更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如果学生直接阅读,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感到疏远,学生很难理解。于是,教师在上课前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安史之乱的背景知识,并找到一些录像资料,课始将当时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情景再现出来,让学生直接去观察、体验、感知和思考,把学生带入杜甫听到收蓟北之前的郁闷的心境中,这样的情感奠基,可以大大提升古诗教学的效果。

二、感性体验,让文本呈现鲜活起来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但教材的不同决定着课堂教学设计的不同,乃至媒体运用的不同。有的教材与学生生活非常贴近,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无需制作课件来解读文本;然而,有的教材却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单凭教师的讲授,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难免枯燥乏味,又很难理解和领悟。而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它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能让文本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弥补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或延伸学生思维空间。如《秋天的雨》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意境很美。教学中,我把课文内容制成一个flash动画,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刚进入三年级的小朋友带入了一个有着丰富美学信息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近距离的观察感受,不但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他们在这里耳濡目染,主动探索秋天的色彩美,发现秋天的气味美,感受秋天的丰收美。

而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课文所及的实景是学生从未见过的,甚至无法想象。所以教师剪辑了有关西沙群岛的录像资料,根据课文内容配上背景音乐和朗读,制成多媒体课件,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而且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拉近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化话为画,让阅读理解鲜活起来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化静为动,化话为画,使“ 闻、见”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特点把难以理解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激活学习的内因,解决教学难点,让阅读理解变得鲜活灵动。

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在洞庭湖边长大的孩子从未见过“枝上又生根”的树,如果教师仅仅用语言来解释,注定是苍白无力,一知半解。因此,教师先出示鸟的天堂大榕树图象,辅以介绍:大家看到的这许多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然后动画呈现榕树生长的过程,配以画外音: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来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枝干相连,盘根错节,形成了不可计数的枝干。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提高了学生认知、理解的能力。

教学丰子恺的《白鹅》一课时,文中讲到鹅的高傲表现在其步态方面,这样描写道:“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京剧”是什么?“净角”又是什么角色?现在的孩子很少知道,教师有必要讲解,教者图文结合出示净角脸谱图及注释: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之一,净角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学生通过观察其脸谱,感受其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 面,虽不完全了解,却有了一定的认识。

四、视听碰撞,让朗读感悟鲜活起来

小学生虽摹仿力强,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积累少,因此在进行课文朗读时,很难把握课文所表现的情感。多媒体技术为此可以发挥作用:可以让其范读,学生摹仿朗读;可以让其播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学生配乐朗读;可以播放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画面,学生共鸣式朗读。

如《搭石》一文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种朴素的美,一条小溪,几块石头,一群人从文本中缓缓走来,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为了让学生体会人们美好的心灵,教师先请学生从文中发现美丽的画面,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怎样指导学生体会人们从搭石走过时“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丽画面,并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个句子呢?

人们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样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教师先请学生从字典中查找绰的含义为形容姿态柔美,然后想象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学生用心体会后谈出: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这时,教师播放人们经过小溪上搭石时的录像,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鲜明可感,有声有色的画面让学生感于目、会于心。这时教师提出:谁再来读这个句子,把大家带入画里?学生读得声情并茂,语言和情感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验了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情感,领会到作品的人文内涵。

引导学生朗读《白鹅》中:“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一句时,单让学生看到净角,读不出高傲的劲儿。教师用课件演示净角出场,学生谈谈观后感,再用课件演示净角出场,学生带着体会再读此句,学生的语感在反复对比的读书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语感自然流露,就能把鹅的高傲表现得绘声绘色了。

五、丰富文本,让拓展教学鲜活起来

文本是需要被唤醒的。一个创造性的拓展,能使文本在想象与体验 中成为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的形象,从而真正存活于学生的心灵。拓展时可采用课外补读、想象说话、文本补白、续写片段等多种方式。多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可以使这一切轻而易举地达成,让拓展丰盈鲜活。

学完《白鹅》一课,师述: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难怪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原文中曾这样写道(课件出示):我的房子要卖掉的前几天,我把这白鹅送给了远方的朋友,在送出的几天之内,我感觉与一个朋友诀别了,心中十分留恋„„他在留恋什么呢?请大家课后认真思考。这样的课外续读,既是对文本的回归,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加深印象,把文字内化成鲜活的形象,留于学生心中,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

多媒体课件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且交互呈现,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知识的桥梁,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后,学生感受到秋天是那样神奇与美丽还不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还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实践中得到运用。我用课件配乐展现了一系列美丽的秋景图片,唤醒学生对秋天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拓宽了学生思维。然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赞美秋天:“秋天是()。”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一翻思考之后,精彩的语句接二连三地从学生口中涌出:秋天是一副美丽的图画;秋天是个巨大的果园;秋天是一首优美的小诗;秋天是一个颜料收藏家;秋天的雨是妈妈亲切的叮咛„„我知道,是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秋景图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完成了意象重建,使课堂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

篇6:让人物鲜活起来 说课稿

说课稿

千口乡初级中学 齐瑞刚

一、说教学特点

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也说明了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

通过几次作文训练,我发现我的这两个班的学生,虽然已上七年级,但写人物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写得不够生动、具体,就是说描写不过关。所以这节课的人物外貌描写,我重在引导学生理解究竟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进行人物外貌描写?有没有什么规律?这些光靠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不然,就是强调一百遍“要注重描写”学生恐怕也不会描写。设计意图: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应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自己的种种实际做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我把引导学生归纳整理人物肖像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设为学习重点,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作为本节的学习难点。

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什么是外貌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的作用;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方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概括能力,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2)过程与方法:

图片展示——材料展示——学生探究讨论——总结归纳——动笔训练——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以“乐享”为理念,以欣赏、探究、生成为模式,引导学生从课文材料和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渐渐理解什么是人物肖像描写,并以总结出来的规律指导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说教学流程

教学课题《让 人 物 鲜 活 起 来—肖像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明确什么是外貌描写以及外貌描写的作用;掌握外貌描写的方法;学会抓住方法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

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和概括能力,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2)过程与方法:

图片展示——材料展示——学生探究讨论——总结归纳——动笔训练——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以“乐享”为理念,以欣赏、探究、生成为模式,引导学生从课文材料和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渐渐理解什么是人物肖像描写,并以总结出来的规律指导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写作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教学难点 :

引导学生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要点,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与提升。主要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乐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完成教学目标。

一、欣赏

欣赏葛优的肖像描写、照片导入此课的教学课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人物的貌特(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神情、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探究

1、准备葛优的一组照片及探究材料,让学生明白掌握外貌描写的要点。

他平时嘴巴就合得不是很紧,稍微一笑,上面的两颗大门牙就会跳出来,让人想到兔子。那两片白白的牙齿似乎在告诉人们他又将有妙语让你捧腹。

最近他那招牌式的,闪闪发光的,不长毛的聪明脑袋经常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露着那两片智慧的大门牙,一脸神秘地用他那略显沙哑的声音对观众说:“神州行,我看行!”

2、学生自行探究班主任描写片段,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请同学们认真读下面两个外貌描写的片段,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人物外貌描写应该包括外貌的哪些方面?

②这两个片段描写你觉得哪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3、听快书,品人貌

山东快书《武松打虎》中关于英雄武松外貌的描写。

只看武松,身子高大一丈二,膀子扎开有力量,脑袋瓜子赛柳斗,两眼一瞪像铃铛。胳膊好像房上檩(lǐn),皮锤一攥(zuàn)像铁夯(hāng),巴掌一伸簸箕大,手指头拨拨楞楞棒槌(chuí)长!

这段快书和刚才第二个片段相比,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段快书中对武松外貌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准确地比喻和适度的夸张更生动的再现了人物的外貌特征,突出了武松“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

4、看下面这个片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根据片段中人物现在的外貌想一想,他现在是一个什么人?

“灰黄”、有“很深的皱纹”的脸,“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 的手,这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真实写照。

5、判断下面这个片段中人物的身份、地位。

那位穿得阔绰(chuò)。瓢似的大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中溜个子,挺大的肚子,架势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

三、方法总结

抓住外貌特征 运用修辞手法 反映身份地位 彰显性格心理

进行人物外貌描写,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①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 ②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③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④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四、写作训练:认真观察,抓住特征,描写下面图中人物的外貌,要求通过外貌反映出她的内心,不少于50字。

希望之星苏明娟

五、作业

篇7:让中国品牌在世界“鲜活”起来

在中国,品牌成长的环境在日益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知道做品牌的重要性,但是来至于广告营销界的专家们所提供给企业的传播品牌的营销技法 ,虽然紧跟了中国文化消费的心理及行为,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啊,迄今为止就没有一个人能够站在国际山顶为中国企业亲情讲诉中国品牌的文化故事,所以才出现了 在央视播出一大批如格力电器的功夫CF电视广告片.其他相同在国内同行业的著名品牌电视广告也都是俗得要命,这就是我们中国营销广告人的水平, 这难道要怪中国的企业家吗?只能说中国营销广告人的水平落后.我们自己知道中国的国情会影响着传媒人的创作,但营销广告专家的所谓营销技巧不也是同样的思想体系?观点只是变成了铅字,专家只是有了更多让自己话语的机会,你们知道吗他们说的机会越多越会影响中国品牌的发展!为什么?他们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家们的思维? 忽悠这个词只有在中国才会有。

在中国大众化的广告传播媒体技法当中,中国的广告及营销专家们的技法是很高超,但是你们回过头来在看看有那些品牌是活的时间较为长久的,亏得是企业,却让中国的所谓品牌营销专家给富了起来.网络媒体的兴起让中国的广告人眼前一亮,所有的品牌蜂拥而至,抓住中国企业家的弱点推广网络营销,快速销售回款,那还管啥品牌的建立啊,有钱赚才是硬道理啊! 这些确实让西方国家跌破眼睛,我请问这是什么啊?这也只是媒体工具的选择?有文化的内涵吗?有品牌的沉淀吗?中国一些大的国有企业品牌不是国家的钱养着,还能挺到现在吗?于是中国的企业家们越来越了解品牌对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越发感觉到品牌故事的重要性,而且他们知道按部就班照搬西方的营销传播理论是很难跟上现在的环境,对所有广告营销界提供的咨询文本打起了问号,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反而变成了广告策划专家.他们觉得中国的营销策划专家不可靠!全都是忽悠!

在整个营销管理系统当中,品牌的价值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资本流、产权各个流程中从而引发市场当中的媒体战品牌形象战,其影响力比起大众的传统销售武器更上一个功力,

国外的品牌专家比我们技高一筹。丰田公司社长丰田章男先生在 20的世界之行,有多少中国的传媒和专家从品牌策略的层面去其研究它的品牌公关,“召回门”事件尽管让丰田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也为丰田章男创造“大政奉还”最好时机。日本媒体所说的“大政奉还”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典故,喻指权力收归中央以利于变革。自己社长的到处灭火和声泪俱下,给丰田几十万员工强烈的震撼,反而可能成为一剂强心针,促使整个保守的组织进行品牌发展变革。这是一场很经典的公关品牌之战,感谢“召回门”事件让我们又学到了国际广告传媒的技巧。愤青是没有用的。你们知道吗这是日本向全球讲述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丰田品牌故事,我们能做到吗?知道吗?这就是真正的品牌沉淀和品牌传播的技法!大众武器不是不要用,而是在什么时候用,用的时候要有文化品位很雅致,你看看我们格力电器广告就知道有没有文化了,什么叫核心技术?什么真功夫?中国人的文化真的只能到这个水准上吗?

我们提到品牌传媒大家都会想到大众的传统武器是唯一的工具,但是国外在用的时候广告非广告工具、传媒非传媒、营销非营销的文化意境理念。从品牌策略系统出发的国外广告专家们在每一个阶段的就开始酝酿品牌文化故事的个性,中国的专家们总是误导中国的企业说:为啥人家是国际奢侈品牌啊,因为人家有历史,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品牌文化的沉淀除了历史以外,是要靠我们品牌传媒广告专家去从产品的每一个阶段去挖掘的。要以品牌故事为主线去连接渠道,去连接终端和客户,去连接传播,只有这样品牌的故事才会有个性,才会生动,才能在此系统基础上去规划 “CIS ”、“4PS ”、“ 4S”、“BIS ”、“CF、等一些大众化的传统手法和工具,整合后的品牌才能提高销售的能力,才能形成强势品牌,才能够稳定品牌销售渠道 最终让终端鲜活起来,为品牌赢得忠诚且优质具有文化个性的客户。

奢侈品品牌大师卡普费雷在前两年来中国做交流时说:“我觉得要创建中国自己的顶级品牌,首先中国就不能够抄袭别的国家品牌,应该创建自己的一个品牌的哲学理念和自己对于品牌的信仰,比方说如果中国想创建一个国际性的品牌,必须首先在某些领域,找到中国自己独特的理念和信仰,把这种价值观呈现给世界的消费者,使他们能够接受,所以我觉得诀窍在于如何发现中国文化的自我,如何创建一个品牌强有力的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品牌故事,在这个基础上搭建自己的这种产品系统线。我想如果这样做的话,中国的顶级品牌哲学理念一定能被欧美的消费者所看到,而且所接受”。这是奢侈品品牌大师卡普费雷的原话我没有过改动,现在中国所谓的营销品牌战略几乎都停留在以中国大众媒体工具为原点展开扇面所谓的营销传播系统 。

篇8: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

1.讲究导入, 先声夺人。

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 当以奇句夺目, 使之一见而掠, 不敢弃去。”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讲究, 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环节。上课刚开始, 多数学生注意力还不集中, 仍处于课前的激动、兴奋等各种情绪的波动中, 并未进入角色。要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就全靠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去感悟知识。因此, 教师就必须通过精心设计的“开场白”, 帮助学生迅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若“导入”设计得巧妙, 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激发学生兴趣的妙用, 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将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质量。

那么, 怎样上好一堂课的“开场白”呢?本人认为“教无定法”, 可以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 可以采取悬念式、小品式、故事式、时政式、漫画式、音乐式、情景式等, 或单独运用, 或综合运用, 关键是要选好教材的切入口, 把握好“导入”与新授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切实起到点拨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 能激发出学生乐学、好学、善学的积极心态。例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时, 教师可在讲授课本内容之前先播放一首《走进新时代》, 那优美、雅致的旋律深深地叩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弦,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在歌声中, 教师及时依次多媒体导入二组建国60周年来江阴城乡面貌巨变的图片 (江阴城市和江阴华西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1世纪现在的图片) , 然后打出幻灯片:实话实说———作为幸福的江阴人, 近些年你感受到生活消费的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问题一提出, 学生们思绪万千, 热情高涨, 热烈讨论起来。此时,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真正的多姿多彩的消费, 除了物质消费有量和质的变化, 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消费 (多媒体展示相关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图片, 如欣赏郎朗音乐会、购买书籍、旅游等) 。随后教师因势利导, 及时引入新课:生活消费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这样不仅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环境中,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而且在情境中以“小” (地方) 见“大” (国家) , 自然生成了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巧设情境, 引人入胜。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新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设计教学情境也已成为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一个好的“情境设计”,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 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可以使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的“渗透”与“融合”, 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因此, 教师要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 必须认真学习和弄清学科课程标准中相应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本课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弄清课程的性质、目标、学习的内容框架, 认真学习和落实课程标准中相应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例如在讲授《消费及其类型》中教师以“我”买房的心理历程为主线, 通过不断切换蕴含社会热点的教学情景, 自然生发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知识。情景一:多媒体显示两段打油诗:工资好久不涨, 教师也有下岗, 想也不敢多想……工资真的要涨了, 心里更加爱党了, 闲时能逛商场了, 又有买房冲动了!让学生分析对比“我”涨工资前后的心理变化, 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 很自然地得出结论:一般来说, 预期收入与预期支出成正比。接着趁热打铁展示情景二:多媒体导入打油诗:工资真的要涨了, 心里更加爱党了, 又有买房冲动了, 可是房价又涨了, 这下我又彷徨了……设问:想一想:为什么我又彷徨了?学生刚阅读完就找到了感觉, 得出结论:房价的变动。通过这两段精心设计的趣味打油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出来了,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 这样就把“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教学重点很形象地消化在学生的脑海里。

3.借助讨论, 集思广益。

课堂讨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 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陈旧、僵化、机械、沉闷的传统教学模式, 对活跃课堂气氛, 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深化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课堂讨论的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准备式专题讨论课, 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 做好充分准备, 以便讨论时有足够的知识去发挥引导作用, 增强说服力。另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发动和指导学生做好各种收集资料的工作, 如查阅报刊图书资料, 网上浏览等, 掌握第一手感性材料, 进行加工处理信息, 以便运用所学知识和信息展开讨论和交流。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的结合,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另一种是随堂式讨论或即兴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普遍感兴趣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这对教师的习惯性思维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拘泥于形式, 随堂即兴讨论, “跟着学生走”。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在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 就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即“名牌消费不一定为过, 即使中学生也不为过。”这一说法在课堂教学中制造了一次出乎意料的“冲突”, 立即让学生兴奋不已, 顿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展现,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当然, 在即兴讨论中, 教师要扮好“导演”的角色。在讨论中既要做好引导调控工作使讨论有基调、有秩序地深入展开, 又要做好收尾工作, 对讨论方向、内容程序及课堂气氛进行宏观调控, 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如在上例的总结中, 应向学生阐明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部分人进行名牌消费, 这是公民的权利, 应该予以尊重。作为个别学生在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许可下, 适当适度的名牌消费也不为过, 但不应提倡, 更不能攀比。作为中学生应树立文明、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观。通过这样的处理, 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又体验到哲学辩证法知识的学以致用,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4.创设空白, 意味深长。

一幅山水画, 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布白, 一首动听的乐曲, 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虽然政治课特定的教学内容严肃、抽象、枯燥, 但本人认为政治课教学也应是一门动静结合、张驰相济、开合有序的动态艺术。教师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有目的、有计划地给学生精心设计一定空白, 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消化。它能给学生以宽广的思考和创造空间。如果教师一味地一讲到底、一读到底、一议到底、一练到底, 就不能激起学生想要占有知识的冲动, 学生就会在“等米下锅”的惰性中逐渐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 我们不应把学生当作待灌的瓶, 而是待燃的火。

那么, 在什么时候什么环节布白, 留有空间, 让学生自动自发, 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望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 根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当然它的方法灵活多变, 可以在导语中“布白”, 在新课过程中“布白”, 在结束语中“布白”, 在板书中“布白”, 等等。其中, 在随堂小结中设置空白, 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在《消费及其类型》这一节课中传授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一知识点时对学生说:“改革30周年以来, 经济稳定增长, 人们收入不断提高, 不断提高消费水平是我们的共同心愿, 那我们的消费行为除了受收入和物价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外, 还会受那些因素影响呢?”这时学生马上活跃起来, 议论纷纷, 各抒己见。我在课堂上随机做一下停顿, 还学生以思维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感悟, 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后一边对他们说:“看来同学们对消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这需要我们下一节课来学习。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一课时, 接下来……”一边指导学生粗略翻阅下一课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这样, 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继续思维的浪花, 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 以便与下一节课有机地衔接起来。

5.讲究结尾, 画龙点睛。

上一篇:行业经理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创意的皮肤病医院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