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

2024-07-2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共10篇)

篇1: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

陈述人(患方):孙春,女,1981年12月22日生,汉族

代理律师:高西宁,陕西邦维律师事务所律师,联系电话:*******

医疗机构:西安市山中医院,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职务:院长。

孙春诉西安市山中医院医疗纠纷案,经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

院立案审理,被告西安市山中医院申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现患方就本案作以下陈述。

2007年8月23日,患者孙春以孕39周到西安市山中医院住院生产。在产前检查报告为胎儿脐绕颈、缺氧、胎心率120次/分等胎儿宫内窘迫症状的情况下,山中医院未履行如实向患者告知义务,刻意隐瞒了在这种已出现的特定情况下阴道产对胎儿的巨大风险,拒绝产妇剖宫产的合理要求,并在生产过程中已明显出现异常监护结果的情况下未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导致胎儿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并脑疝、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等,于出生后10小时死亡。

陈述人认为:

一、山中医院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对已明显出现的特殊病情及其特定风险未向患者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构成明显过错。

患者孙春为大龄初产妇,早在2007年6月16日,山中医院在为患者孙春的b超检查中就已检查出胎儿脐绕颈。此后,这种情况一直未能消除。至临产前三天的8月20日,检查报告仍为胎儿脐绕颈、缺氧、胎心率120次/分等胎儿宫内窘迫症状,门诊也曾给产妇进行了三天的吸氧。但在8月23日宫缩开始后住进医院待产时,接生医生明知上述情况,却刻意隐瞒了在这种已出现的特定情况下阴道产对胎儿的巨大风险和不利后果,未如实履行向患者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具有明显过错。

二、山中医院剥夺患者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权,拒绝患者实施剖宫产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对造成新生儿死亡负有过失。

在产妇孙春进入产房后,产妇及其家属一再要求实施剖宫产,但均遭到接生医生的拒绝。在胎儿脐绕颈、宫内窘迫状况下,接生医生理应预见到阴道产可能发生的不利后果,理应懂得分娩方式的选择对胎儿的重要影响,理应放宽剖宫产指证,尤其是理应尊重产妇及其家属要求剖宫产的正确意见和合理要求。但接生医生仅因为麻醉师未上班而粗暴拒绝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剖宫产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剥夺患者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权,对造成新生儿死亡负有明显过失。

三、山中医院在产妇生产过程中已出现明显异常监护结果的情况下,未及时的采取正确措施,是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直至死亡的直接原因。

据山中医院孙春“产程进行纪录”记载,2007年8月23日下午9时,产妇孙春宫缩开始。晚11时,胎心142次/分。至24日0时30分,胎心已降至126次/分,且宫口并未完全打开。由于产前胎儿脐绕颈并严重宫内窘迫,此时接生医生理应立即采取剖宫产,以保护胎儿。但山中医院的接生医生却未采取任何措施。至40分钟后的1时10分,胎心已降至70次/分,山中医院的接生医生仍旧听之任之,仍未果断采取任何立即结束分娩的抢救措施。直到1时40分,胎儿才通过胎吸术娩出,前后耽误有效的抢救时机整整1小时零10分钟。故山中医院对导致新生儿重度窒息、颅内出血并缺血缺氧性脑病直至死亡负有直接过失,理应承担完全的过错责任。

四、山中医院“产科入院知情同意书”,是每一个正常产妇入院时都必须填写的格式文件,其中并没有告知且丝毫未提及产妇孙春胎儿脐绕颈并严重宫内窘迫状况下阴道产的特殊风险。手术同意书也不等于免责书。故山中医院关于“患者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医院不负任何责任”的抗辩理由完全不能成立。相反,该“产科入院知情同意书”有力证明,山中医院并未向患者孙迎春如实告知胎儿脐绕颈并严重宫内窘迫状况下阴道产的特殊风险,未告知产妇行使阴道产还是剖宫产的选择权,未制定阴道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防范抢救措施和对应预案。并有力证明,产妇及其家属完全同意在产程中根据需要随时采取包括剖宫产在内的任何防范抢救措施,在出现胎儿严重危机的状况下未及时果断的采取断然措施以抢救胎儿生命的责任,完全应由山中医院承担。

篇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

患者:蔡保林

医方:丘北县人民医院

陈述人:杨凤仙

一、简要治疗经过:

患者蔡保林2009年9月7日因被他人用刀刺伤左胸部在丘北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入院诊断:左侧开放性血气胸,医方给予清创缝合治疗。之后,患者蔡保林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逐渐加重,至2009年9月9日因病情严重转文山州医院途中死亡。

二、关于医方存在的过错:

1、患者蔡保林的伤情没有得到全面、准确的诊断。蔡保林尸体检验鉴定报告表明,其左肺上缘肋面有长1.5cm,深1.2 cm的创口。而住院期间的多次检查,医方均没有诊断出患者蔡保林左肺的损伤。故医方在诊断方面存在过错。

2、医方在治疗方面也存在过错。患者蔡保林的入院诊断是血气胸,出院诊断同样是血气胸,这个诊断是正确的。但医方并没有采取治疗措施,作为治疗血气胸简单、有效的重要措施,就是及时臵引流管或引流条。采取引流措施,第一,可以解除血气胸对肺及纵隔的压迫,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第二,能预防或减少脓胸及凝固性血胸的发生率;第三,通过引流观察血流量多少确定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及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措施。所以,对血气

胸患者予以引流是诊疗常规。但医方没有对患者蔡保林采取引流措施,只是简单地把皮肤创口缝合了事,从而导致蔡保林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三、关于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案中,医方在治疗过程中,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导致患者蔡保林死亡结果的发生。医方的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综上,我方认为,医方在医疗活动中,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导致患者蔡保林死亡的严重后果,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应鉴定为医疗事故,并由医方承担全部责任。

此致

文山州医学会

陈述人:杨凤仙2010年3月25日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争议要点及要求

一、本案的争议要点:

患者蔡保林家属认为,医方为蔡保林进行的医疗活动,严重违反诊疗常规,导致蔡保林死亡结果的发生。而医方认为其无过错,蔡保林的死亡与其医疗行为无关。故医方的医疗活动是否存在过错,蔡保林的死亡是否是医方过错所致是本案的争议焦点。

二、要求:

希望医学会专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医方的医疗行为,客观地指出本案中医疗行为的过错,给患方一个公正的鉴定结论,以保障患方的合法权益。

此致

文山州医学会

篇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思考

所谓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有: (1) 患者要有在医疗机构就诊的事实; (2) 患者在诊治遭受了人身损害; (3) 医疗机关的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存在过失; (4) 医务人员的过失与患者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四个条件, 才会被判定了医疗事故, 而前述四项构成要件中, 证明前两项比较容易, 但证明医院的诊治过失行为及过失与患者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则比较难。我国的司法实践表明, 医疗纠纷发生后被医疗鉴定机构判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并不多, 而在被判定为医疗事故的案件中, 事故的等级往往判定为三级医疗事故、四级医疗事故的多, 而被判定为一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的少。

当前, 对于医疗纠纷的审理, 按照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作为审理案件的一个参考来存在的, 也就是一项考察医疗事故成立与否与医院过错责任轻重程度的证据, 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医疗鉴定在医疗纠纷案件当中的作用就不容忽视。而司法实践又一再地表明, 在我们的医疗纠纷中, 医疗鉴定往往最终会作为法官判决案件的依据。具体而言, 医疗鉴定中关于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判断、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当中应承担责任的程度界定, 以及医疗事故的具体等级确定等这样一些重要问题, 最终会成为法官直接判案的依据。目前关于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规定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 是指医疗行为过失在构成事故的损害后果中所起的不同的作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用四种程度, 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次要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 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轻微责任, 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 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但在司法实践中, 法院对责任程度的具体比例的掌握为:完全责任的赔偿额度为100%;主要责任占其70%~80%;次要责任20%~40%, 轻微责任不超过10%~15%。

2 医疗鉴定作为判案主要依据的不适当性

医疗鉴定在司法实践中的意义如此之重大, 但是笔者却认为, 它的公正性、可参考性尚有一些让人顾虑之处。

其一, 医疗鉴定机构的公正性问题。目前, 医疗事故的鉴定被区分为行政鉴定和司法鉴定。行政鉴定, 是指卫生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 组成专门的鉴定组织, 按照法定程序, 进行医疗事故的鉴定;司法鉴定, 是指受理医疗纠纷的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第72条的规定, 委托有关鉴定机构对涉案的医事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根据《条例》规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各地医学会负责。中华医学会章程规定: “中华医学会是全国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 是党和政府联系医学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是发展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从这个角度看, 医学会是一个中立的学术性团体, 具有中介组织的法律属性, 对比以前隶属于卫生行政部门的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这一鉴定主体, 行政干预的可能性要小了很多, 应该说这本身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但是, 医学会本身的组成依然是由本地区医学界的专家、医师、学者组成, 他们本身就与医疗机构有着不可避免的联系。 从法律的公正角度讲, 有着一定利益关系的人是应该回避的, 那么医学会本身的这个身份就应该排除在医疗纠纷案件处理之外。

在普通法系国家, 并不存在什么专门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机构, 而是由当事人自行聘请的“专家证人”为其提供专家意见。这种“专家证人”受当事人的委托, 为各自的当事人服务。他们所出具的鉴定结论, 必须经过庭审质证, 才能作为定案依据, 具有证据的效力。在某些大陆法系的国家, 双方当事人在医疗纠纷的诉讼过程中可以各自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如果庭审时, 双方当事人提供的鉴定结论相互矛盾时, 法院可以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因此, 在这些国家, 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问题, 并不像我国这样突出。

其二, 再次鉴定的条件规定欠妥。我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行的是“两鉴终鉴制度”。即当事人对首次鉴定不服的, 可以申请再次鉴定, 再次鉴定的鉴定机构为原鉴定机构的上级组织, 而中华医学会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着特殊的权利。

一方面, 再次鉴定的期限规定过短, 不利于保护患者的权利。《条例》第22条又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 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在医疗事故中, 由于案件的专业性比较强, 医疗诊断的时间也有一定长的期限, 案情相对一般来说要复杂一些, 当事人对医学会的鉴定结论的理解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 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后, 患者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 患者的家人也会在经济上、精神上有很大的压力, 他们未必有精力在短短的15天内对医学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再去质疑。另外, 这一时限规定远远短于法定的民事诉讼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审限。在大部分的案件审理中, 法庭质证、法庭辩论、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以及法庭准许等一系列诉讼活动不能也不可能在当事人首次医疗事故鉴定书后的15日内完成。从这点上讲, 申请再次鉴定的期限过短, 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 行政审查再次鉴定申请具有不合理性。《条例》第22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的, 须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只有在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前提下, 才能向医学会申请鉴定。这就不能排除行政部门阻碍鉴定进程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行政部门可能利用这一“合法”权力干涉原本只是一起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 而产生“行政干涉民事” 的嫌疑。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 当然享有请求救助的权利, 而且申请再次鉴定完全是一个民事行为, 根本就没有行政审查的必要。医疗纠纷一方当事人——医疗机构与再次鉴定申请的受理人——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有着隶属关系, 如果行政部门有意保护医疗机构, 而拖延患者一方的再次申请鉴定的受理, 或根本不予受理, 或受理后不转交医学会进行鉴定, 就必然导致患者一方的权益遭到貌似合法的行政行为的侵害。当事人申请鉴定, 即诉讼法中的取证行为, 只要不违法, 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自由决定是否取证、怎样取证, 当事人的取证权不应当受到无端的干预与限制。对再次鉴定的申请进行行政审查这一前置程序, 实质上是对当事人的权利行使设置了程序上的障碍。在医疗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 这一程序的设置, 也增加了行政管理的负担。

其三, 无人承担鉴定过错责任。一般的司法鉴定作为一种证人证言, 鉴定人需要在鉴定结论上签名, 并且有出庭接受质询的义务。但是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上没有要求鉴定人签名, 也不存在鉴定结论接受质证的程序, 那么, 一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出现错误, 将会发生无人负责的局面。同时, 也正是因为勿需负责这一法律漏洞, 让有些不当的鉴定行为有了可乘之机。这显然十分不利于对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纠纷的公正审判。

3 对医疗事故鉴定制度的几点建议

其一, 实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市场化, 引进相互竞争的专业化队伍, 作为医学会这一法院指定鉴定机构的替补。一般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鉴定申请, 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 在市场上寻求相应的医疗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 这一鉴定结论作为重要证据由双方当事人向法院提交。医学会只在双方当事人对对方提交的鉴定结论有异议时才会作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

其二, 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鉴定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考虑到具体现实的需要及民事诉讼程序的规定, 延长再鉴定的时限至接到初次鉴定结论之日起30日, 这样的时限充分考虑了医疗纠纷案件的复杂性与专业性, 有利于双方当事人调整情绪, 理解初次鉴定结论, 作出是否要申请再鉴定的决定。同时, 这也与我国涉外民事诉讼的上诉期限相一致, 体现了对于案情复杂的案件在期限上予以特殊考虑的初衷。鉴于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的相对弱势地位, 建议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后, 患者去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这样有利于在诉时效之内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 对于卫生机关行政部门的干预, 本文认为没有必要, 因为医疗纠纷诉诸法院, 就已经由行政处理转向了司法救济, 这样的情况下, 行政部门的干预将不利于司法公正。

其三, 将医疗鉴定转化为司法鉴定, 以证人证言的规范来要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方面, 要求鉴定人在鉴定结论上落款, 实行严格的过错责任原则, 对于鉴定错误的鉴定人要严格地去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 规定鉴定人有出庭接受质询的义务, 以此来保障鉴定结论的可信性与公正性。另外, 司法鉴定的专家队伍与医疗系统脱离了必然的联系, 这本身也十分有利于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王朝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探究[J].锦州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 (2) .

篇4:医疗事故诉讼技术鉴定的材料来源

结合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称《条例》),我们发现,近两年,患者起诉医疗机构的案件日益增多,根据《若干规定》第四条(8)之规定,医患纠纷案件举证责任倒置,即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作为被告,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要向合议庭提出申请,要求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于是医患纠纷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便启动了。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鉴定材料的来源与收集便是一个很重要又很敏感的问题。笔者经常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发现医学会在收集鉴定材料时杂乱无章:有的让双方当事人直接提供至医学会,有的让办案单位提供,在鉴定之前又要让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所依据的材料进行质证,当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不认可时便不再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据此可以看出,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所依据的鉴定材料是由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而诉讼中法院委托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材料是否亦应当由当事人提供呢?笔者认为,涉诉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材料应当经庭审质证认定后由法院向医学会提供,而且经庭审认定后的鉴定材料具有强制性,即使医学会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核实鉴定材料,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鉴定材料提出异议,医学会亦应当以鉴定材料已经法院庭审认定为由依据材料进行鉴定,不再顾及异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之一,其所依据的鉴定材料当然属于法庭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双方当事人互相质证,由合议庭认定后,交由鉴定部门鉴定。除此之外,其他一切取得鉴定材料的途径和方式均是非法的,依据此而出具的鉴定结论当然不具备法定效力。

篇5: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

天职律师事务所受患方黄华东、吴彤的委托,指派田东海担任黄华东、吴彤诉贵州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该案经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人民法院立案审理,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诉讼中申请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现田东海律师受黄华东、吴彤的委托代

理患方就本案作以下陈述,供各位专家参考。

一、医疗经过简述。

黄华东与吴彤系夫妻。

2007年4月3日,为保证腹中胎儿的健康,吴彤在省医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按照医院规定定期对胎儿进行检查。建册后,吴彤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到省医进行检查,每次检查结果均反映吴彤宫中胎儿一切正常。2007年9月25日,吴彤因出现临产征兆,立即住进了省医妇产科待产。住院后,省医的医生对孕妇吴彤进行了一系列产前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宫中胎儿一切正常。2007年9月26日,原告吴彤在省医自然生下一名女婴,婴儿生下来后一切正常。婴儿出生一小时左右,突然出现哭声减小,呼吸减弱,全身发紫等现象,不久后死亡。吴彤之女死亡后,经医患双方协议共同委托贵阳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对婴儿的死因进行鉴定,后贵阳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鉴定认为:吴彤之女系在原有脐带绕颈致宫内窒息,出生后肺扩张不良,致新生儿严重缺氧,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二、对贵阳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以下简称:鉴定中心)所做的鉴定结论的评价。

我们认为鉴定中心对黄华东、吴彤之女死因作出的鉴定结论没有事实根据和医学根据,缺乏真实性,依法不能作为鉴定的参考依据使用。理由如下:

(一)鉴定中心作出的鉴定结论所依据的病历资料不完整。

省医在向鉴定中心提交病历资料时,未按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通知当事人黄华东、吴彤在场。由于患方在省医向鉴定中心提交病历资料时未在现场,所以省医故意将吴彤住院生产的最重要的多份“分娩记录病历”资料隐瞒不予提交,导致鉴定中心在书面依据存在严重瑕疵的情况下做出了错误的鉴定结论。对省医未将最重要的病历资料向鉴定中心提交的这一事实,我们已向贵会提供了鉴定中心鉴定人王杰的录音光盘可以证明,王杰教授当面对黄华东、吴彤说省医没有将分娩记录病历资料向中心提交。

(二)鉴定中心的鉴定分析说明和鉴定结论严重背离了医学科学原理和临床实践。理由如下:

鉴定中心在鉴定分析说明中说:“根据上述材料,吴彤之女系宫内脐带绕颈,出生后短时间内出现缺氧症状,表现为全身皮肤、粘膜青紫、发绀。尸检发现双肺扩张不良并淤血、水肿,考虑为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或羊水吸入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影响肺泡的扩张所致。心脏表现为右心腔较左心腔扩大,右心室壁较左室壁增厚。据此,分析系在原有脐带绕颈致宫内窒息,出生后肺扩张不良,致新生儿严重缺氧,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从鉴定中心的鉴定分析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出,鉴定中心给黄华东、吴彤之女死亡原因下的结论为:系在原有脐带绕颈致宫内窒息,出生后肺扩张不良,致新生儿严重缺氧,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我们认为鉴定中心的鉴定分析说明和鉴定结论严重背离了医学科学原理和临床实践。理由如下:

1、黄华东、吴彤之女在宫内存在脐带绕颈是事实,但脐带绕颈并未导致胎儿宫内窒息。

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窒息的情况,从吴彤的“孕期检查记录、产前检查病历记录以及婴儿出生时的出生记录”等一系列病历资料可以看出,吴彤宫中胎儿虽然存在脐带绕颈,但在宫内是不存在窒息的。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孕妇吴彤于2007年4月3日在省医处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的目的是对宫中胎儿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胎儿的健康。建册后吴彤严格遵照省医医生的规定定期到该院进行相关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均显示宫中胎儿正常、健康,没有出现异常现象。对这一事实我们有已向医学会提交的吴彤在省医处建立的“孕产妇保健手册”可以证明。

其次,孕妇吴彤的产前各项检查状况良好,检查结果均显示宫内胎儿没有出现窒息现象。孕妇吴彤在预产期快到后,在家人的护送下立即住进了省医的产科处待产。在临产前,省医对孕妇吴彤进行了胎动、羊水量、羊水性状、胎心监护、胎儿脐动脉和脑动脉血流等等一系列胎儿宫内安危监护检查,从省医提供的彩超检查报告等病历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检查结果均显示宫中胎儿良好,没有出现宫内窒息及其它不正常现象。

再次,胎儿虽然在宫中有脐带绕颈的情况,但从产前“彩超检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脐带血流s/d比值正常”,“脐带血流s/d比值正常”就说明脐带血液未受阻,是正常的,不存在胎儿供血不足或供血中断而引起缺氧,进而使胎儿中枢

受抑制以致于发生宫内窒息状况。

2、孕妇吴彤之女在整个产程中各项指标均处于良好状态,没有出现窒息状况。

从省医提供的产程记录资料上可以看出,吴彤的生产过程是正常产程,且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胎儿的胎心位置和速率等都是正常的。

3、孕妇吴彤之女在出生时一切指标良好,没有出现窒息状况。

首先,从省医提供的“孕产妇围产期登记表

(三)”(即分娩记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生儿在出生后即刻就出现了哭声,且哭声很畅。如果胎儿在宫内存在严重窒息,那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分钟乃至更长时间内是没有呼吸的,其不可能在出生后立即出现哭啼声。

其次,省医提供的“孕产妇围产期登记表

(三)”(即分娩记录)“有无窒息”一栏上也显示新生儿出生时没有窒息现象。

另外,省医提供的“孕产妇围产期登记表

(三)”(即分娩记录)“阿氏评分”一栏中对新生儿出生后的评分也很好,出生后一分钟为9分,出生后五分钟为10分即满分。“阿氏评分”是临床上用以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是以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侯反射及皮肤颜色五项体征为依据,8-10分属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处理不妥可转为重度窒息,需要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吸氧、用药等措施才能恢复;0-3分为缺氧严重系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气管插管给氧。从吴彤的病历中对其女儿的评分我们可以看出,其女儿出生时不存在窒息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鉴定中心的鉴定分析说明以及鉴定结论没有事实根据和医学根据,严重违背了医学原理和临床实践。此鉴定结论缺乏真实性,没有证明力,不能作为鉴定的参考证据使用。

(三)鉴定中心的鉴定结论自相矛盾。

鉴定中心在鉴定分析说明中说:“尸检发现双肺扩张不良并淤血、水肿,考虑为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或羊水吸入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影响肺泡的扩张所致。”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吴彤之女双肺扩张不良并淤血、水肿的原因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先天性肺发育不良所致;第二种可能是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羊水导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影响肺泡的扩张所致。

双肺扩张不良并淤血、水肿的原因也不一定就是先天性肺扩张不良所导致的,况且尸检没有发现先天性肺扩张不良的特征。如果婴儿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羊水,而出生后医生未能及时将羊水吸干净就会导致窒息,窒息严重的也会导致双肺扩张不良并淤血、水肿。

既然存在两种可能,为何鉴定中心给吴彤之女出生后死亡原因下的肯定结论为:“系在原有脐带绕颈致宫内窒息,出生后肺扩张不良,致新生儿严重缺氧,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三、对省医的诊疗行为的评价。

省医的接生护士和值班医生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护理常规和抢救常规,对黄华东、吴彤女儿的死亡具有不可推卸的过错责任。

(一)省医在新生儿出现病危后,没有及时向家属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权,有明显过错。

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我国《执业医生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患者对自己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均要求院方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具体到本案中,院方在发现婴儿出现哭声减小,呼吸减弱,全身发紫等现象后应按规定立即将婴儿的这一情况告诉家属,但院方并没有将婴儿的情况及时告诉家属,家属完全不知情。另外,院方在将婴儿转到新生儿科之前以及转到新生儿科之后也没有将婴儿的病情及抢救措施等告诉家属。直到院方告诉家属婴儿已经死亡时,家属也不知道具体情况。

(二)从省医提供的孕妇吴彤的“住院生产病历”等材料中可以看出,院方的接生护士的护理行为严重违反了医学原理及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常规,存在重大过错。

1、省医的接生护士对婴儿出生后的监护严重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未尽到一个护士应尽到的合理注意义务。

从吴彤的分娩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婴儿出生的时间为8点45分(有可能更早),但直到9点30分接生护士才发现婴儿出现异常情况。由于接生护士的严重不负责任,对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及时严密观察和认真检查,未能尽到一个专业护士应尽到的合理注意义务,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2、省医的接生护士对婴儿出生后的睡姿摆放不对。

婴儿出生后不管是否存在窒息,都应当立即让其侧卧,将头放低。

但从省医提供的病历中可以看出,接生护士从一开始就没有将黄华东、吴彤的女儿侧卧,而是让其平卧于床上。这一行为是导致原告女儿发生哭声变小、脸色苍白等现象,并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

3、新生儿出生时省医接生护士没有将新生儿呼吸道中的粘液清除干净,是导致吴彤女儿吸入大量羊水,并最终发生严重窒息,导致死亡的最直接原因。

胎儿从母亲宫内分娩出来后,首先要清理呼吸道,接产者应用纱布轻轻擦去口鼻粘液。再以吸管吸出呼吸道粘液,待新生儿大声啼哭时,即可处理脐带。从省医提供的病历记录中,首先我们没有看到接生护士对新生儿呼吸道粘液进行清除的相关记录,而我们从病历中看到的仅是在新生儿出现面色口唇苍白、四肢青紫等生命垂危状况后一小时左右,该院医生才赶到产科抢救时才采取吸新生儿口鼻腔粘液,并吸出大量粘液。(省医的医生在病历中已经说明:考虑为新生儿吸入所致窒息。在鉴定中心的结论中也说明:存在羊水吸入的可能。)

(三)省医抢救行动迟缓,抢救措施明显不当,也是导致吴彤、黄华东女儿死亡的直接原因。

在出现新生儿病危的情况下,抢救应争分夺秒,且应立即向上级医生报告,由两名专科医生参与抢救。但本案中省医在新生儿出现病危的情况下,没有立即向上级医生报告,且抢救医生也没有及时出现在抢救现场参与抢救,而是在半小时后才赶到。

临床实践中,在新生儿出现严重窒息的情况下,应当立即实施“喉镜在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并给氧”这一行之有效的抢救措施,这是临床上当新生儿出现严重缺氧时采用最多的也最有效的抢救措施,遗憾的是这一措施在吴彤之女出现严重缺氧时并没有得到医生的实施,延误了抢救的良好时机。

(四)省医在对婴儿的抢救过程中以及在将婴儿转往新生儿科的过程中均未按规定采取保温措施,导致婴儿体温严重下降,这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生儿早期的体温平衡状态对新生儿的存活与健康成长极为重要。低体温可以引起新生儿一系列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损害,尤其加重窒息的病理生理改变,干扰复苏的效果,增加婴儿病死率。按规定,在婴儿出现窒息后的复苏及护理操作均应在辐射加热器下进行。具体到本案中,首先,从病历中我们看不出省医在黄华东、吴彤的女儿出现窒息后的复苏及护理操作均是在辐射加热器下进行的。其次,在婴儿病情并未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仓促将婴儿转往新生儿科,而且医护人员在将婴儿转往新生儿科的过程中没有按规定对婴儿采取专门的保温措施(产科在一楼,新生儿科在五楼)。

我们认为,由于省医医护人员缺乏对窒息婴儿保温的足够认识,在对吴彤之女出现窒息后的复苏、护理及转运操作过程中忽略了保温措施,没有进行充分保暖,导致新生儿失热过多,加重了窒息的病理生理改变,干扰复苏的效果,增加婴儿病死的机率。

(五)在新生儿病情未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因为护士与医生的疏忽大意,认为新生儿已经完全没有生命危险了,仓促将黄华东、吴彤之女转到新生儿科,在转送过程中严重耽误时间,再次延误了抢救的良好时机。

(四)省医在新生儿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仓促将婴儿转入新生儿科,转入新生儿科后未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确立诊断,且未严格遵循儿科诊疗常规进行及时抢救。

从省医提供的病历中,我们看不出省医将婴儿转入新生儿科后及时地进行了相关检查确立诊断,也看不出省医严格遵循儿科诊疗常规对婴儿进行了及时抢救的事实。

四、对“假设”鉴定中心关于黄华东、吴彤之女死亡原因的结论成立的评价。

如果鉴定中心关于黄华东、吴彤之女死亡原因的结论成立,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省医向人民法院以及医学会提供的所有吴彤的病历资料系事后伪造的。

假设鉴定中心关于原告吴彤之女死亡原因的结论成立,那省医所提供的所有病历均系事后伪造的。因为从省医向人民法院以及向医学会提供的吴彤住院生产诊疗病历资料中可以看出,黄华东、吴彤之女在宫中一切都很正常,不存在宫内窒息现象。

(二)省医在明知孕妇吴彤宫中胎儿存在严重宫内窒息的情况下未检查出来,省医对胎儿的产前监护严重不到位。

(三)省医在明知孕妇吴彤宫中胎儿存在严重宫内窒息的情况下,不选择对孕妇进行破宫产,而让孕妇吴彤冒着胎儿死亡的严重危险自然生产,省医严重违反了诊疗常规。

(四)在明知孕妇吴彤宫中胎儿存在严重宫内窒息的情况下,省医没有指派专业医生在场参与接生,未对新生儿因宫内严重窒息出生后可能产生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缺氧等各种危险做好抢救准备。

五、对医疗争议的看法。

综上,我们认为由于省医的接生护士和值班医生的行为严重违反护理常规和抢救常规,才导致了黄华东、吴彤女儿的死亡,其行为已经构成医疗事故。

此致

篇6:医疗事故鉴定陈述书

患者:陈昊男:3岁

陈 述 人:陈超患者陈昊父亲

医疗机构:来安县人民医院

本人代表陈昊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陈述意见,通过理性的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现本人代表患儿作以下陈述。供各位专家采纳。

一、基本事实经过

患者陈昊于2011年7月13日中午不慎从床上掉下,当时反映右手疼痛。于当日下午2:30左右到达县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经拍摄x光确认后,右手骨折,于下午3:30左右在骨科住院部接受石膏固定手术,因当时医院停电无法再做x光片,下午6点左右医院来电,亲属再次带患儿做x光拍摄。而当时周医生已下班,次日上午来到医院经周医生看完x光片后,要求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直至7月23日出院,其间患儿及家属苦不堪言。出院之后家人发现患儿手指伸不直、右肘关节以下、以小指和无名指为主感觉消失,用针刺患儿无感觉,并多次向院方医师反映,周医生总是要求家长耐心等待恢复。直至9月5日家长发现患儿患侧前臂及手掌间的肌肉萎缩、不能持物。急带患儿相继去了南京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多家医院诊治,结合多次肌电图确诊尺神经和正中神经严重损伤。均表示失去最佳治疗时间,导致患肢残疾。

二、院方医务人员存在过错

1.患儿在石膏固定术后,根本就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院方医务人员却要求手术治疗。南京、上海医院专家陈亮、方有生等看完石膏固定术x光片后均表示,石膏固定术很成功,根本不需要手术治疗,而院方医务人员不知出于何目的却做了手术治疗,导致患儿的伤残。

2.患儿在手术后,家长就发现患儿手指伸不直、右手的小手指没有感觉还冰凉的情况时,向院方医务人员作了反映,却没有引起院方医务人员的重视。错过了纠正错误和恢复治疗的最佳时机,直接导致伤残结果的出现。

3.手术直接导致正中神经、尺神经严重损伤、院方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违反技术规定和诊疗规范常规,过失导致患儿严重伤残结果。虽不是故意,但结果已造成医疗事故。

各位专家,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对医疗行为的评价更应当严谨、客观、公正。本事故中由于院方医务人员的过失,导致患儿的神经严重损伤。作为家长的我真是痛心疾首。恨不得受损的是我,而不是孩子。事已至此,我们不能苛求医方能将患儿恢复到术前一样。因为这是不现实的,这样的要求也是无理的。但是通过鉴定指出院方的过失,确定伤者的损伤,给患儿一个客观上的公正鉴定结论,应该是可以理解和值得同情的正当要求。谢谢。

陈述人:陈超

篇7: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陈述书范例

王友根病例医疗事故技术再鉴定陈述材料

各位专家:

接受汪XX等的委托,关于王友根医疗事故技术再鉴定一案,由本人代理其向专家鉴定组进行陈述。黄山市医学会关于王友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认为,歙县人民医院的医疗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且未发现有过错,我以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一、在方继康故意伤害一案中,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会同安医大病理专家及省人民检察院和省公安厅法医鉴定认为,王友根的胰腺损伤系机械性损伤,包括手术与外伤,„„其中,外伤的可能性极小,而且此结论是安徽省医科大学病理分析报告所得,和黄山市医学会的鉴定结论截然相反;

二、歙县人民医院在2002年9月14日王友根脾切除手术前CT报告称,王友根的胰腺未见明显病变,但当日手术记录却称术中见“胰尾炎症、增粗与脾门粘连”及“1处小的活动性出血”,这里出现的两种症状根本不可能同时发生。既然胰尾炎症增粗到不借用任何仪器都能够看到,那么,因为CT共振螺旋状横截面扫描时是将人体组织按单位1厘米做横截面扫描的,其增粗的程度在术前的CT共振螺旋状横截面扫描时就应当完全能够发现到。CT报告和手术记录只有一个是真实的。众所周知,CT报告是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得来,而手术记录是人为记录,完全可以做虚假记载,相比之下,当然是CT报告更加真实可信。也就是说,手术记录是虚假记载。

三、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方继康故意伤害案生效判决已经认定王友根因方继康故意伤害行为导致的人身损害只有迟发性脾破裂,也

与歙县人民医院的术前诊断王友根患有外伤性脾破裂完全吻合。另一方面,经审理查明,王友根在受到方继康拳击左季肋区之后到迟发性脾破裂发生期间没有再次遭遇其它暴力伤害,这进一步证明了王友根的胰尾损伤系在手术中发生。

四、歙县人民医院在为王友根行脾切除手术前行为违反医学诊疗护理常规。(1)据歙县人民医院王友根主治医师吴跃辉在黄山市医学会举行的鉴定会的答辩中称,王友根患有脂肪肝在手术中容易导致大出血,而且在术前已经发现,但是,从歙县人民医院王友根的病历资料看,歙县人民医院对此并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2)患者是否患有脂肪肝和手术中是否会因手术导致胰腺损伤不存在任何必然的因果关系;(3)从血检资料看,9月16日王友根手术创面已严重感染,歙县人民医院仍然未立即采取加重治疗措施,而是任病情扩大,直到9月20日病危。

五、黄山市医学会的鉴定结论未能就手术出血4200ml给予合理的解释。根据歙县人民医院出具的王友根住院病历表明,王友根入院时体重80kg,而且各种生命体征正常,也就是说,王友根血液含量应当是5600ml左右。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仅一个脾切除及胰尾修补手术不光用时长达6个多小时,还出血4200ml,当时引起血库告急,及至术后输血才达300ml,不论从手术出血量来讲,还是从输血补充量来讲,都存在疑问,恰恰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黄山市医学会未作出鉴定。这就是表明,原鉴定纯粹采取的是避重就轻的方法袒护医疗机构,因此本代理人认为,原鉴定结论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医疗事故真相,应当通过本再鉴定予以纠正。

六、王友根二次手术死亡后,其妻汪丽云因对死亡有疑问曾要求歙县人民医院立即复制病历资料,结果被无故拖延数日后才得以复制,从其手术记录与CT报告截然相反来看,9月14日歙县人民医院

关于王友根的手术记录应当是虚假记载。另外,不及时给患者家属复制患者病历资料本身亦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综上所述,歙县人民医院在王友根病例当中的医疗行为不但存在过错,而且该过错和王友根的死亡结果之间具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已经构成医疗事故。

以上代理意见,请各位专家在鉴定时予以考虑并采纳。

陈述人

汪XX等委托代理人安徽北正律师事务所

篇8:医疗事故鉴定陈述材料

医疗事故鉴定陈述材料

申请人:郭XX 被申请人:XX市庐山区人民医院

申请人郭XX,男,18岁,系医疗过程中死亡的患者郭XX之子,现将申请人父亲受伤到被申请人庐山区人民医院,因该医院医疗事故导致申请人父亲死亡的事实经过陈述如下:

2014年9月3日上午10:20 申请人父亲受伤入庐山区人民医院救诊。该院医师徐家盛的检查情况:血压80/50mmhg,神清,精神差,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8次/分,律齐,左胸外侧可见皮肤擦伤痕,腹平软,肝肋未触及,脏区叩击痛不明显,下肢有轻度压痛,反跳痛。诊断结果:胸腹闭合性损伤?内脏损伤?中暑?(见证据1—病历)但该院医师仅仅按照中暑的情况予以治疗、用药,对另外两种可能,其根本没有采取其他任何医治措施,其不及时请外科医生会诊;不进行X胸片和B超检查;不定血型、不收住院,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在此时被申请人病重的情况下,体格检查和诊断性胸腹穿刺应放在首位,处理上应首先紧急抗休克治疗、改善通气障碍等,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此时是非常必要的。

2014年9月3日上午11:00 申请人父亲在卫生间再次晕倒,被申请人医师在申请人父亲有胸腹闭合性损伤和内脏损伤的可能的情况下,还让申请人父亲到卫生间小便,没有采取休克治疗体位,这严重违反了医疗操作规程。

2014年9月3日上午11:10 被申请人外科医师杨为看过申请人父亲。病历记载“患者休克不排除内脏损伤出血可能。”但被申请人此时却仍没有将申请人父亲安排入院,再一次延误了抢救时机。

2014年9月3日上午11:40 被申请人父亲被安排入院(24小时内入出院记录),此时已延误了对被申请人进行抢救的有利时机。检查情况:神志清楚,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血压85/48mmhg,呼吸50次/分,心率127次/分,体温不升,左胸下部有一个。

2014年9月3日中午12:30 申请人父亲呼吸停止,心跳停止,死亡。

综上,从申请人父亲整个诊疗至死亡过程中可以得出:被申请人门诊拟诊断为胸腹联合伤和失血性休克,却:

(一)没有及时请外科医师会诊,直到上午11:40才入院;

(二)也没有进行X胸片和B超检查,;

(三)不定血型,不收住院;

(四)血压不稳定却不给病危通知单,不取休克治疗体位,而让申请人父亲到卫生间小便,违反了医疗操作规程;

(五)仅予一般输液治疗;

(六)没有生命体征记录;

(七)没有腹穿检查。种种因素证明:

(一)该院门诊医师此前根本没有考虑上述诊断,而仅考虑中暑而予治疗,延误了进院后宝贵的半小时抢救时间;

(二)该被申请人医师在考虑到了胸腹闭合性损伤和内脏损伤的可能下,没有进行针对这两种病情的必要检查及治疗,进一步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失去了急诊手术抢救生命的机会。直到病情发生突变,方才请外科一个医师会诊,发现腹部隆起有移动浊音,腹穿很容易抽到血性液体。收到病房后也没有查血型,仅用代血浆一瓶及生理盐水,并且没有输完即不到1000ml液体,根本纠正不了丧失的、有效的循环血量。没有采取有效的呼吸通道,如:抽管使用呼吸机等。如果该院医务人员认真对待,诊断不延误,治疗规范,则申请人父亲不会死亡。另外,在被申请人父亲死亡后,被申请人没有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在被申请人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对申请人父亲的死因未能作出明确的答复。这种作法违反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规定,故被申请人对此应承担责任。申请人认为申请人父亲的死亡与被申请人医务人员的延误抢救时机,不规范诊治有因果关系,如果该院医务人员认真对待,诊断不延误,治疗规范,则申请人父亲不会死亡,被申请人对此应承担赔偿责任。

申请人绝对保证以上陈述内容的真实性!请求XX市医学会秉公鉴定,弘扬正义。依法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此致

XX市医学会 申请人:

篇9:医疗过错鉴定陈述材料

医疗过错鉴定陈述材料

第一,要尽可能获得全部的病案材料,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医疗行为不当之处;

第二,首先要查看各医务人员有无相应当行医资格;

第三,患者就诊科别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第四,医疗机构医疗措施的选择是否得当,在采取相关措施前后有无侵犯患者及家属知情权的情况;

第五,医方用药的准确性、正确性及范围适当性(有时会出现医疗机构用药不到位,药性温和情况及村级卫生室超范围用药的情况);

第六,出院时的医嘱是否到位,有无不当医嘱;

书写陈述材料时首先应当以患者病情的发展为顺序进行书写,在病情发生突变时应写明具体的时间点。此后,逐一分析医方的行为存在过错之处。之后分析损害后果与医疗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陕西正义司法鉴定中心

韩宗连起诉西安141医院医疗侵权及申请医疗过错鉴定的缘由说来很简单,内科疾病住院,住院期间受医生诱导将正常左眼晶体摘除。术前双眼视力都是1.2,日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术后双眼视力都严重下降,和医院协商总是被敷衍搪塞,无奈之下被-迫提起民事诉讼和申请医疗过错鉴定。下面我就韩宗连病情经过和西安141医院医疗过错事实陈述如下:

一、病情经过

韩宗连,女,63岁。2月18日入西安141医院呼吸内科,入院诊断:1、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肺部感染;3、冠心病?3月1日转心内科,4月16日转眼科,4月“18日”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4月30日转外二科,5月6日出院。

207月14日西安市第四医院检查,裸眼视力:右0.6,左0.05。1月19日西安141医院门诊视力检查:右0.2,左0.1。术后韩宗连先后配置7付眼镜矫正视力,其中医院给配置了2付,自己配置了5付,但视力始终无法恢复,且一直伴有头晕、头痛、眼眶痛等临床症状。

二、西安141医院医疗过错事实

1、晶体摘除没有手术指征

手术前141医院给韩宗连做了两份视觉电生理检测,两份报告单标准对数视力检查记录显示左右眼视力都是5.1,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1视力对应小数视力表的1.2视力,即韩宗连手术前是正常视力,且看报、看电视、打麻将等日常生活不受任何影响。也就是说晶体摘除没有任何手术指征,没有手术指征实施手术,违反医疗常规,侵犯人身权利。

2、手术前没有进行专科检查

手术病人入院后或手术前进行必须的专科检查,并进行检查结果记录,是医疗操作的起码常规。专科检查结果,是视力确认的原始依据,没有专科检查记录依据,手术前视力情况何以认定,病程记录里描述的视力从何而来,没有进行专科检查的医疗违操作反医疗常规。

3、双眼视网膜功能重度减退的检查诊断不能成立

手术前141医院做的两份视觉电生理检测,其中一份检测报告提示:双眼视网膜功能均重度减退。患方认为这个检查诊断不能成立,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是制式报告单的内容按规定是应该全部打印上去的,而这份报告单唯独此项是手写上去的,不符合常规。二是病人在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视网膜功能复查,结果并未发现异常。即141医院视觉电生理检测报告单手写诊断部分与实际不符。

4、晶体材料的规格、型号与适用不符

植入晶体材料的产地,医疗费用清单显示为国产材料,医疗结算发票显示为进口材料,手术记录单上的标识及医院提供的材料包装盒显示为美国材料。产地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难免不同;材料的规格、型号不同,临床适应、治疗结果难免不同。术中临时变更晶体材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地和价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病情适用和疗效选择的问题。晶体材料的选择因不同情况而定,不是没有限制拿来就可以随便使用的,而且是要履行必须的签字手续的。

5、违反《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

《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第2条第二款规定: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第5条规定:邀请医疗机构邀请会诊医疗机构的医师会诊,须向会诊医疗机构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邀请医疗机构公章。第10条规定: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诊疗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给原告进行手术的主刀医师系交大一院眼科医师裴澄,裴澄外出会诊未经单位同意,属于个人私下行为。手术前没有亲自诊察患者,不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未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手术后没有按规定书写医疗文书,没有按规定访视病人。以上违反了《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执业医师法》首诊医生负责制的相关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58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即存在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事实,医疗机构应该承担过错责任。

6、医院篡改病历

篇10:医疗费用审核鉴定申请书(范例)

申请人赵喜芝。

被申请人李金玉。

申请鉴定目的:

一、请求鉴定在被申请人诉申请人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被申请人李金玉先后到鹤庆县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是否与狗咬伤存在关联。

二、如果被申请人到鹤庆县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与狗咬伤不存在关联,则申请对被申请人治疗狗咬伤的费用进行评估。

申请的事实与理由

被申请人诉申请人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一案中,申请人对被申请人治疗的关联性和合理性存在疑问,具体的事实与理由如下:

一、从关联性上看,被申请人自身多病,经常昏倒并扮演鬼神附体的角色,这在村里人尽皆知,根据病历资料,被申请人的伤情为:

1.全身多处狗咬伤;2.急性呼吸道感染;3.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可能与狗咬伤无关,与本案无关联,系被申请人自身疾病。

二、从合理性上看,被申请人在此案中狗咬伤为小腿、大腿,而且伤口极小,损伤不大,已经经过县医院住院治疗后治愈出院,不需要再到省一级的医院住院治疗。

关于这一问题,被申请人已经在2012年10月23日起诉时在诉状中陈述得非常清楚“10月9日原告家人送原告到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于10月20日好转出院”。但被申请人在从鹤庆县人民医院出院一月后,又于2012年11月20日以发热、咳嗽为由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2012年12月6日出院后,于2013年1月17日

以咳嗽、发热为由再次到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三次治疗的间隔时间都在一月以上,因此,申请人对治疗的合理性存在合理怀疑。

基于上述事实与理由,申请人请求鉴定在被申请人诉申请人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赔偿纠纷一案中,被申请人李金玉先后到鹤庆县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是否与狗咬伤存在关联。如果被申请人到鹤庆县人民医院和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腰椎间盘膨出与狗咬伤不存在关联,则申请对被申请人治疗狗咬伤的费用进行合理评估。

为此,申请人特提出鉴定申请,恳请法院启动鉴定程序,依法对案件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科学鉴定。

此致

鹤庆县人民法院

申请人:

上一篇:利用远程资源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精彩下一篇:高一生物月考成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