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2024-07-21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通用8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倍数与因数”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是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内容,但新教材重建了知识体系,依据学生熟悉的乘法算式中积与乘数的关系认识倍数和因数,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使学生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的其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2、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在探索过程中,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

1、七上八下(猜一分数)

2、不三不四(猜一小数)

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小组操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小组汇报:

生1: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18×5=18(元),2×6=12(元)(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

[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亭湖小学

李小玉

篇2: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二、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在揭示倍数和因数概念时,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知识,探索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负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课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数学探索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在1-100以内找到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2、在找数学信息,分类,解决问题等活动中。有条理的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阅读课本,提高自学能力。

3、在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中,对数的世界认识保持兴趣,给未来的数学探索活动增添动力。

四、教具准备:空白卡片 若干数字卡片

五、课前交流

师:上课前我们先轻松一下,猜几条数字谜语好吗?七上八下(猜一分数)2.不三不四(猜一小数)3.一五一十((猜一整数)生:7/8 3.4 510 [设计意图]课前激趣,唤起学生对数的回忆

师:从猜谜语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课外知识很丰富。能不能说一说,你们的星期天都是怎么过的? 生:看书,听音乐,逛商场(老师适时和学生交流)

师:你们的星期天都很有意义,那我们来看看淘气是怎么过星期天的。这里有一篇淘气的数学日记,日记里还有很多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内容呢。

六、教学过程

活动

一、创设情境,结合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出示:数学日记(每小组一份)淘气的数学日记:

淘气的星期天

今天是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我们先去买点东西。爸爸开着车,每小时跑60千米,半小时就到了商场。下到-1楼的超市。商品好丰富啊!每千克2元

每千克18元

每千克11.4元

每千克30元

鸡翅

猪肉 虾

咦!我最爱吃的橙子怎么没有了?没关系,还是买点奶奶喜欢吃的东西吧。(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了哪些数?小组内交流,记录员记录在卡片上。(2)你能帮淘气选购吗?你选购的商品需要多少钱,把算式记录下来。

(1)从这篇日记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小组合作,记录在小组的空白卡片上。(小组操作)[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同伴相互启发和交流,挖掘日记中数的资源。

一个小组在前面操作,在黑板贴出数字卡片:60,30,-1,6,4,5.8,3.6,2,11.4,2.5,18,0.5,1/2,0。

师:这么多的数,淘气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数的世界。看这些数,都有以前学过哪些数呢? 生:小数,分数,整数,负数。

师:这么多的数,看上去有点乱,就按以前学过的数把这些卡片分一分,各小组继续操作。(交流学生的分类)

(动手分一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条理的思考,主要把小数和分数分出来)

师:分数和小数我们暂不研究。今天我们主要研究这些数。这些数到底是什么数呢?打开书,把课本第2页中间两句话读一读。

生: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师:阅读课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课本每一处的意思。包括标点符号。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指导读书的方法)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7,8,9,10,1000,10000等,继续数下去,数不清。

[设计意图]从书上给的0,1,2,3,4,5,6等几个特殊数的认识推广到更多,培养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师: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这个…呢? 生1:也是还有很多,比如:4,5,6,10,100等。

生2:我补充一下,还有-4,-5,-6,-7,-10等等这样的负数。[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迁移把认识自然数的方法迁移到认识整数。师:你理解的很正确。对比这两句话,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1:自然数都是整数,整数有些不是自然数。生2:-1,-2,-3这样的负数就不是自然数。生3:整数包括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生4:自然数是从0开头的,整数在0的前面还有许多比0小的负数。

师:你们真的很善于发现,太了不起了。看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自然数。生:除去分数和小数,都是整数。把整数里的负数去掉,就是自然数。[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师: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商品信息,你能帮淘气选购一样商品吗?需要多少钱呢? 生1:买5千克梨多少元? 5×4=20(元)生2:买3千克西瓜多少元? 2×3=6(元)生3:买1千克葡萄多少元? 3.6×1=3.6(元)……

师:可别小看可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倍数和因数就在这里。刚才已经有了阅读课本的经验,继续读下去,不懂的地方提出在小组内讨论。你的桌子上有一个助学卡,小组可以按照上面的提示自学。记录员记录下来。附助学卡:1.读一读笑笑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2.读一读智慧老人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3.自己写一个算式,在小组内说一说(记录员记录下算式)4.关于倍数和因数,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参加其中的一组观察学生的活动)小组汇报:

生1:5×4=20(元),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我们知道了倍数和因数。生2:我们只在自然数范围(0除外)研究倍数和因数。我们知道了研究范围。师:那刚才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哪个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 生:3.6×1=3.6(元)不用研究。

生:4×5=20(元),2×2=4(元),18×5=18(元),2×6=12(元)(我们小组说了这些算式)生1:关于倍数和因数,我们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乘数是积的因数。生2:我们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很多个。……

师:你们完成的太好了。看来集体的力量是伟大的。继续研究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安排学生自学课本,自己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倍数和因数,一改由“扶”到“放”的方法,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老师参与其中的一组,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师:我们来找一找,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2 7 14 17 25 77)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汇报)

生:2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还没有7大。生:7是7的倍数。因为1×7=7 生:14是7的倍数,因为14÷7=2 师:14÷7=2怎么能说明14是7的倍数呢?刚才不是发现积是乘数的倍数吗?这里没有乘法呀?这里有些不太懂,你能说明一下吗?

生:14÷7=2没有余数,有余数的就不行。师: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生:比如17÷7=2…3,17就不是7的倍数。生:我补充一下,14÷7=2可以看成2×7=14 师:哦,明白了。其他同学明白了吗?不懂的可以向他提问。用除法也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7的倍数。谢谢你把这个方法跟大家分享!(继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7的倍数的方法。会用乘法和除法两种方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师:你还能找出7的其他倍数吗? 生:70,700,7000,770….师:这么多,能说完吗? 生:说不完。

师: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通过刚才读书知道,可以用什么号来表示? 生:省略号。

[设计意图]体会7的倍数是无限的。

师:那给你一个范围,在100以内找出所有7的倍数可以吗?(交流)生: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7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你找的既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一定有什么方法吧。生1:每次加7。

生2:我用乘法口诀,从1乘7开始往后算。生3:从它的1倍找起,有次序的找下去。

师:太了不起了,我们探索出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了吗? 生:会了。

师:找出100以内所有6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生:6,12,18,24,30,36,42,48,54,60,66,72,78,82,88,92,96。(从找7的倍数推广到找一个任意数的倍数,探索到找倍数的一般方法)师:(反馈,找一个同学的作业展示。)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那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帮这些数找家。这里是“4的倍数”的家,这里是“6的倍数的家”。你们桌上的信封里有一组卡片。找试试看,哪一组愿意到前面来做。学生操作。

生:12和48不知道送到哪家,要不就放中间吧,算两家的。生2:我有个办法,把这个圈改一下,改成中间有交叉的部分。

师:你这个办法好,把这两个圈都往中间画,有了一个共同的部分,让12和48在这里,算两家的。[设计意图]用一个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渗透公倍数的教学,也用图直观的渗透集合思想。

师:回顾一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里表现的怎么样呢? 生:知道了自然数和整数。倍数和因数,还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倍数。生:我在小组里发言积极,觉得自己表现不错。

师:在数的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有趣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只是采撷到数海里的一朵小浪花。以后,大家将领略到更多的数中奥秘。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设计意图]养成回顾反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做合理评价。

七、教学反思

篇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目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形式特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考升学压力的驱使下,目前高中教师普遍采取的作业布置形式都是以“题海战术”的模式为主。在具体的题目设置上,要么围绕着应付高考的目标来设置,要么在课堂以随口问答的简单形式开展课堂练习;还有的直接采取书本上现成的课后练习来给学生安排作业练习。不管哪种形式的习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功利性,作业训练的宗旨是提高应试能力,而没有很好地照顾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第二,单调性。作业设计大多是以“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多数以巩固性练习为主,如检测学生对基本的法则、定义、概念的把握与运用等;内容上有的甚至千篇一律参照教辅,同一知识点的题目缺乏拓展,没有新意很难创新。第三,海量性。尤其是高三阶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贯奉行熟能生巧的理念,开展“题海战术”和开启“反复讲练”模式。

二、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一)作业设计的原则

高中数学具有严密的推理性和逻辑性,因此在设置练习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理解程度,关注学生的学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有效的作业形式。因此,作业设计要遵循针对性、应用性、探究性、趣味性的原则。

(二)优化设计作业的策略

前面分析了优化作业设计应该要遵循的原则,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高中教学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呈现优化作业的实施方法。

1. 分层设计,因人而异

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不能够“一刀切”。为了让每个学生在积极思考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进步。教师需根据任务内容设计出有层次有梯度的作业,一方面丰富作业的形式,又贴近学生实际水平,落实针对性。

例如在教学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函数的应用》一章时,要帮助学生消化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教师可以这样按难度的从低到高设计作业:求出下列各组的值域(试着运用多种解法):

A.y=15/x2(x大于0)

B.y=x+15/x2(x大于0)

C.y=x+15/(x2+1)(x大于0)

这道作业从题目内容上看比较简单,因为没有涉及其他的复杂内容。例如三角函数、几何等。但是仔细分析能发现这是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按照解题的难度大小层层深入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解答A组的题目,从而巩固基本的知识点,消化课本所学;B组的题是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延伸的,难度稍有增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而最后一组则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解法求出值域,如配方法、还元法、数形结合法。

2. 联系生活,趣味实践

学以致用是知识学习的归宿,数学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作业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不止停留在为了解题而练习的阶段。并且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发散自己的开放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积极思考:雅安地震期间,有一个小县城的灾民分布在一个类似于矩形的地区,现在政府部门要将救灾物资从市中心的物资集散点F处紧急运往灾区。F点通往灾区有两条道路FA、FB,且FA距离是120公里,FB的距离是160公里,FB之间是50公里。情况紧急,为了使救灾物资尽快送到灾民手里,需要在灾区找到一条界线,使FA和FB两条路线到灾民所在地区都比较近。假如你是决策者或者工作人员,同学们运用所学,看看应该怎么通过列方程和构建坐标的方式找出这个界限的位置呢?你有哪些方案呢?

3. 开放创新,合作探究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打破以往僵化的思维,适当跳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最好能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分配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碰撞智慧的火花,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了“圆锥曲线和方程”这一章后,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平面上有两定点F1,、F2,另有一个动点G。这三点间可能构成两种情况:A。当P到两个动点的距离相同时则P的轨迹可能为椭圆、线段或者不存在;B.如果P到两个动点间的距离之差为定值,则P的轨迹可能为双曲线、射线或者不存在。根据以上可能,你能对“关于到两定点间的距离的存在关系的点的轨迹”展开探究吗?请课后自由完成。(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在下一次课分享归纳探究的结果)。

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设计课堂作业,保证作业的梯度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将书本知识联系实际,提高解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摘要:作业练习作为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巩固所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优化它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促进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以高中数学课程为切入口,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就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给出几点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布置,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姜长虹.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156-157

篇4: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关键词:作业改革;活动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63-0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作业的设置要考虑孩子的发展,让孩子学有用的数学,掌握有用的技能。那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让作业的形式多样化,内容现实有趣味性、而且又富有深入的探索性呢?

新理念下,数学作业的创设要注重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发展、基本思想的开发,不仅让孩子有创造性还要证数学的科学性。那么,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又该进行怎样的优化设计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创新和筛选,需要老师熟悉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有针对性地为孩子设计出人性化的作业。

一、从枯燥走向趣味,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1、愉快的绘画式作业

如在学完一年级的《我们的校园》这节课后,我布置学生结合图形认识和位置的有关知识,画一幅画,然后选取优秀的作品张贴在班级展示栏上。这样的绘画式的作业,看似不是学习数学,但在画画的过程的学生运用了数学的知识,不仅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还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新课程下,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激活了孩子内心学习数学的欲望。

2、生动的情境式作业

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逐步提要,孩子对作业是否感兴趣,主要看我们设计的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内容枯燥、形式单调没有挑战性的作业自然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元角分”知识时让学生带来了家里一些物品,模拟超市购物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购买者,收银员等角色,孩子在游戏情境中自然学习元角分的知识,并且把元角分最难的换算也掌握的很好,将枯燥的讲解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的兴趣盎然。

3、有趣的游戏式作业

孩子最喜欢的是游戏,我们把游戏融入平时教学教学,采用游戏的的教学方法把知识融合进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完成作业的兴趣。如:在学了两步计算后可布置学生课后一起玩“算24点”的扑克游戏。又如:教学“图形拼组”后,用图形来吧成美丽的图案,让学生似乎不再学习中,但不知不觉学到很多知识。 作业形式的不断变化,让孩子耳目一新的感觉,孩子变得想些,爱写了。

二、从课堂走向课外,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

数学课堂短短40分钟,我们不断创造学生作业的拓展空间,带领孩子走出狭小而又缺乏灵动的课堂,以作业为依托把学生导引向社区、社会、生活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1、有趣的课题式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儿童心理学角度说明:孩子希望自己是一个创造者,探索者,因此,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在数学作业设计上可以以“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把平时生活中的碰到的问题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记录。例如教完《认识物体和图形》后,布置课外小课题作业“图形家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造,以图形知识为基础,把几种图形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小组进行分工,形成就方案,然后再集体讨论交流。这样的作业不但能把知识融合进行,而且能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2、丰富的调查式作业

新课程下的作业,不是单纯的课本作业,我们可以设置一些调查式的作业让孩子进行课外延伸。调查式的作业,主要是让孩子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在现实生活中挖掘寻找值得调查研究的材料,以社会实践式,访谈式等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结果记录下来,也可以形成数学论文,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培养社会实践能力。例如研究《超市购物袋的使用情况》后,学生就会到超市去调查免费的购物袋和收银台的手提购物袋拿一个使用更加广泛,超市调查顾客,调查售货员、调查经理等,形成数学论文,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这些在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三、从个体走向集体,让学生学会合作互动.

看着练习册做题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生从独立的个体作站,逐步转变成小组合作,集体申辩,群体共学等合作形式,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生生、师生、亲子间相互融合,共同学习,达到学习的自主性。

1、温情的家长合作型作业

亲子合作型作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亲子感情,父母的加入正好解决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作业,也能把学校和家庭的联动教育做到位。往往这类作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作业。如教学长度单位可以设计测量身边的物体的课外作业;如学习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称物体的质量等等

2、友情的学生互动型作业

数学不再是单独完成,像数学课题调查,数学论文研究,数学手抄报、数学想象画等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共同合作,团体合作需要学生共同合作,更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在交流中协作,在交流中完成。

四、从被动走向主动,让学生发扬学习的自主性.

1、选择性的多层次作业

“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学生的程度不同,为孩子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A层次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的内容,B层次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C层次的孩子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的作业,这样有梯度的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为此,精心设计“弹性”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 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增加学生的信息。

2、自主性的“导演”式作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学生按照教师设计习题进行完成,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性得不到调动。研究证明,学生喜欢做一个“导演”, 自己设计课题作业,自己“创造”出感兴趣的作业,过程变得积极而又主动。 数学作业已经不再是“题海”,而是创造性的思维的展现。同时,老师不在是扎推改做,而是教育个性化有发展潜能的孩子。

因此,学生课堂课外作业形式内容上多一些趣味性,多一些开放性,多一些操作性,就能让我们孩子从更多途径、渠道去探索去研究。教师在学生作业,拓展实践活动中担当引路人,作为学习道路的向导者,指引着孩子尽情展示自己思维才能,是学生数学知识的基块,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开辟数学学习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2]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3] 《小学数学教育》2015年第7-8期、第11期

篇5: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提升作业趣味性,让作业更有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许多学生基本都是被迫学习,更多时候都是在被动的学习,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教学时,应当不断提升作业的趣味性,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这就导致学生对有趣的事情非常感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更多有趣的东西进行设计,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数学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如咱们学生的出生日子的是质数的请起立?是合数的请起立?学生的学号最小合数的请起立?通过这些趣味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通过提升作业趣味性,还可以优化课堂氛围,增进师生关系,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越来越高。

二、提升作业对比性,让作业更有效

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思维模式的固定化。比如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的除法学习时,学生在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时,学生都会认为教师肯定会一些关于除法类型的试题,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作业的计算时,就会把教师的试题都已除法的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模式固定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将知识进行交替出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且还可以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先布置长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然后下一题在布置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两道试题让学生可以经过对比,让学生明确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通过对比的作业形式,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认识。

三、提升作业层次性,让作业更有效

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能力的不同,这就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一些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作业方案,这样才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作业的有效性。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作业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照顾到位。教师可以把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的作业方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把作业分成基础好的,基础中的,基础差的三种方案,通过三种方案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作业的时效性,学生也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作业,进行基础的巩固,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四、提升作业探究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的教学时,要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的布置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基础,来进行试题的探究和实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养成时刻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前进行作业问题的布置,如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如何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教材的预习,然后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解决一些这些问题,在让学生亲自画一画轴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教材的讲解。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

五、提升作业开放性,让作业更有效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时效性的探究时,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书本中的定律和公式来进行设计,教师要注重课堂试题的开放性,通过不断加强试题的开发性,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不同方面的试题来进行试题的探究。例如,教师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个题目,来进行试题的巩固,通过学生对试题的解答,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梯形是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进行组成的,这时有的学生通过计算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得到梯形的面积;还有的学生直接把梯形的面积利用公式求出来;还有一部分学生先把长方形的面积求出来,再减去少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通过这三种的解题方法,可以不断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结束语:

篇6:小学数学课堂作业优化设计的典型课例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现实背景

课外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课外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形式、方法高度统一。这种由老师留作业的形式所强化的是学生的被动学习,而且由于作业是统一留的,大家都一样,可实际上学生每个人的学习状况并不一样,结果是优等生们要为那些早已熟练掌握的内容而苦苦练习,重复训练;而后进生们也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完成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作业。这就好比是老师给同一尺码的鞋子让所有的学生去穿,其结果必然是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有的人要削足适履。这些“一刀切”的作业,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致使学生产生了怕做作业、讨厌作业的消极情绪。

大部分学校布置的数学课外作业,只重视理论知识考察的题目,倾向于应试教育,而且缺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富有情境的题目,使学生对课外作业产生厌倦感,为了交差而完成作业,缺乏内在动力,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再加上我们学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是工厂职工(冶炼厂、食品厂经常开夜工)、或在外打工,接触子女的时间比较少,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业,延误了完成作业的时间,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

2、研究意义

新的形势、新的课程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布置作业绝不是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的,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在知识的不断运用中,在知识与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可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

长期以来,困扰学生和教师的头号问题是:作业的内容大多是机械地抄记、重复地套用,思维训练价值低,较难进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做得厌烦,教师批得也累。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选择以学生课外作业为突破口,结合南街学校小学生分布的特点,精心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问题(数学或非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家里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尽情发挥,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解决生活实践问题,提高数学作业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

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小学数学常规》中也明确规定了数学作业形式要多样。从数学学科特点出发可安排口头作业,书面作业,综合实践性作业等。作业的量要适度,既要重视基础性,又要联系生活,具有应用性,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数学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学科问题,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促进心理能力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标准下,数学作业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功能外,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2、实践意义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数学数学课外作业正好符合于上述要素,它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

以上观点正是我们选择此课题的意义所在。

三、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特色

目前,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及理论研究都很活跃。为促进学生生活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全面实现育人目标。新的课程计划及设置更为合理,学科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日益受到教育理论作者和教师的关注。同时,新课程新课标强调各学科要尝试开放性作业的布置,优化各种学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而课外作业设计是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性的设计,从生活性、综合性、探究性等方面来考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一再强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业并真正成为教育。”苏联教育家沙塔夫教学体系也包括,让学生课外相对自由选择习题,自我评价完成的作业,个别化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课后对学习内容产生联想,讲感兴趣的自然现象,以及学习的其他发现。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角度教学艺术的事情。”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课外作业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1、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近年来,有关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课题报告层出不穷:比如常州市东方小学的刘丽霞老师在《小学生作业问题的研究》中提出: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作业实现教学目标,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快乐;杨光伦在《关于小学数学作业处理的研究方案》中提出:合作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中强调学生的合作、互补,所以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应该有合作和互补的情况发生,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张秋英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关键是在设计常规性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要求更应设计自主性作业。要把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数学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从而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课题研究的学习与借鉴。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的清晰度较高,其可行性不容质疑。课题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等亦有一定的成功经验,这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优越的发展基础。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应在前

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之路。

3、学校的科研基础保证

我校历来重视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科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奋斗目标,并完善了教育科研组织机构。几年来,学校先后承担了两项语文市级课题、一项数学市级课题、一项国家级数学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已全部顺利结题。目前,学校有一项国家级子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正在研究之中。可以说,我校在课题研究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4、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课题主持人及课题组成员承担或参与过县、市级课题的实验工作,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张艳:担任课题组组长,有较强的理论素养。

李艳荣:多年数学教学工作,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参与过课题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胡丽:从事数学教学多年,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勤于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构建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相结合的符合新的教育理念的数学作业模式。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2、研究内容

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1)优化小学数学基础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2)优化小学数学拓展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3)优化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4)优化小学数学合作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合作性作业是指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5)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内外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6)优化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探究性作业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数学原型的启发下,归纳、推理、探究出事物的规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掌握初步的探究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它是面向有探究兴趣的学生而设计的。

通过广泛学习—尝试设计—实践检测—交流研讨—反思改进—循环往复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经验,从而达到优化小学数学学科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重点和难点

重点:结合课改实验教材的内容,对优化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难点:(1)结合课改实验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作业设计就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作业设计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文献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文献的研究,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

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实验法:对实验对象进行分层次研究、对比研究。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加以总结,并不断补充完整,逐步构建“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培养”的理论体系。

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研究周期可长可短,范围可大可小,研究人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每一次研究都应该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作业集

课题组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目标的理解,结合教学内容,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知识,以某类型知识而设计的基础性、拓展性、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设计的习题专辑。

(3)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录像集。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1)对作业设计中的主观随意性的摒除与其设计科学性的构建;对数学课外作业不同类型的设计的功能、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的认识递增。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情感等方面处于良性认识之中,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研究时间:一年,即2011年3月~2012年3月。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主要工作:

(1)选题、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

(3)开题论证。

(4)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收集信息、借签经验,确定初步的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主要工作:

(1)2011年5月~7月:

①通过问卷、座谈、调研等形式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a、对现阶段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和数量的意见;b、对今后数学作业的要求,希望和看法。

②课题组教师以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开放性作业、合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究性作业设计研究的要求,以某个知识点、以某单元内容、以某类型知识开展一种或几种优化课内作业设计或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研究,并写出研究课例及阶段小结,课题组进行阶段研究总结,写出中期研究报告。

(2)2011年11月~2012年2月。

在总结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组织对各册教材的系统的作业设计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归纳。要求课题组教师每人上一节优化课内作业设计的汇报课,并写出教案或案例。课题组作好教学录像,写出阶段小结。

(3)在实施过程中,每月(特殊情况除外)组织一次课题组教师交流作业设计的信息,调整实地方案,并聘请专家指导。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

主要工作:

(1)收集整理各种原始资料,汇编成册。

(2)教师撰写研究论文,并汇编成册。

(3)进行研究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4)申请结题。

九、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张艳:负责课题统筹,组织实施和课题方案、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撰写及资料汇编等工作。

篇7:浅析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

关键词: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创造性作业

传统作业内容仅局限于学科知识, 进行简单机械、多余重复的套用似的定式训练及题海训练, 导致了知识内涵的缩小和思维的僵化, 产生了思维的单向性、直线性, 又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学生的数学素养难以得到提高。 为此, 我们要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确立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通过有创造性的作业, 让学生乐在其中, 使其智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共同发展, 从而体现数学作业的文化底蕴。

一、有自主、有动力

研究表明: 通过教学而获得的知识只有10%~20%……可见, 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自学获得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主控现象, 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自我设计、自我完成、自我发展, 更愿意学数学。

在教学《大数量的估算》时, 很多练习、作业中都是单调、枯燥的数字计算。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作业设计中,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设计作业。 学生的作业五彩缤纷, 有的是数字估算, 有的是算式估算, 有的是实践估算……如设计一个估算方案, 在学校操场集会可站多少同学;估计一亿人民币堆起来有多高 (币值:10元) ;估算一下, 如果每人每天浪费1粒米, 全国每天大约要浪费多少粒米? 大约有几吨重? 像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情, 使学生感受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 驱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并从中体会到作业的乐趣。

二、有整合、有活力

华罗庚有句名言:“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 ”作为教师, 我们应有“大数学”的概念, 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框在数字、符号、公式、计算、图形里, 而应考虑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同构。 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 在设计作业时, 我们不能只注重本学科的内容, 不能把各门学科完全割裂开, 而应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进行各学科之间的重组与综合, 增强趣味性, 让学生觉得处处有数学,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有层次、有引力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鉴于知识本身的层次性,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并不是每个学生对相同的作业在同一时间内都能承受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为本, 尊重、平等宽容地对待学生, 积极鼓励学生, 在不强化优等生的“优越感”, 不打击只完成基础题的学生的信心, 伤害其自尊心的前提下,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遵循“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原则, 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弹性作业, 进行不定式训练, 循着每个梯次, 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 例如在学完《圆柱的体积》后, 我设计了如下作业:

A.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30cm2, 高是15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圆柱形教具, 底面周长是25.12cm, 高是12cm, 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皮球掉进盛有水的圆柱形玻璃缸内, 玻璃缸的底面直径是20cm, 皮球有4/5的体积浸入水中, 若把皮球从水中取出, 缸内水面下降2cm, 求皮球的体积。

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 都有收获, 并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吃”, 品尝到自我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有开放、有创力

思考的角度不同, 解决方法也不一样, 那种只要求学生能找出一个正确的固定的答案, 不再多做其他思考的训练, 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也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有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放性的、灵活性的、正确答案不是唯一的作业, 既沟通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创造性。

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 最终得出不同的答案。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 这样的作业, 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 懂得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多角度地探索问题, 在生活实际购物中, 考虑的因素不同, 作出的消费抉择也不同, 在解题中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五、有实践、有拓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自己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 如在教完《比例尺的应用》后, 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选择你要好的几个同学, 算一算从你家出发, 到同学家大约有多远? 谁和谁家距离最近? 各自距离学校又都大约有多远? 怎样测量距离呢?可用什么方法呢? 然后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在作业本上画出平面图。 这样的作业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 开阔了学习、应用数学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解读[S].

篇8:小学数学优化作业设计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  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33-02

“作业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相适应,成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数学作业设计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活学生的灵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并形成乐于探究的态度,从而从根本上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此,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呢?不让作业成为无可奈何的负担。

一、让作业设计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们的发展。”对于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一)游戏形式的作业。

游戏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儿童的内心活动可以通过游戏变为外部的自我表现,从而获得愉快和满足。把数学作业设计成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情境型作业。

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富有情境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常常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数学作业相比较而言,计算作业显得比较枯燥,学生常常不爱算,易算错。在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 “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门牌号是1080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设计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把枯燥的数学作业设计成活生生的有趣味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到有趣,体验到知识能为我所用,使其真正认识到,我要做,我愿意做。

二、让作业设计体现合作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 可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自主互助,探索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个人的追求与群体的目标融为一体。

(一)与同学间的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让学生尝试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增加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学会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有的作业也适应于合作完成。

(二)与父母间的合作。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业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增进对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加深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如,在复习完长度单位后,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各个房间的长与宽,计算餐桌的周长。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实际测量中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

三、让作业设计具有探索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探究性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让作业设计富有生活元素,使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课本上许多生活素材对学生们来说显得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应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差异,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或实践经验解决问题。如,在学完统计图这部分知识后,让学生统计本年级男女生人数,并寻找你认为有价值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制成统计图。学生有的调查身高、有的了解学生的体重,还有的对学生们的业余爱好进行分类整理,经过生生间的互动及大胆的创新,每位同学设计出一幅幅有价值的统计图。由此可见,生活中的数学作业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加工能力,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使学生真切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情感体验和背景各异,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分层教学与分层要求的策略,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促进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

上一篇:住所经营场所证明表下一篇:12基本不等式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