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2024-07-25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精选5篇)

篇1: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

法》的通知

渝财企〔2011〕116号

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经信委,市级有关企业主管部门、控股(集团)公司,中央在渝企业:

为推进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制定了《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O一一年四月二日

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范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和市经信委按各自职责共同管理。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开展绩效评价,会同市经信委组织项目申报、审定和安排项目资金,配合市经信委开展项目竣工验收。

市经信委负责拟定资金使用总体方案,确定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及重点,会同市财政局组织项目申报、审定和安排项目资金,组织项目竣工验收,配合市财政局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开展绩效评价。

第二章 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我市产业政策,符合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以及行业发展规划。

(一)新型工业化项目。支持我市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投资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支持列入工业投资重点项目计划的项目。

(二)产业研发项目。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重点新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优先支持列入《重庆市技术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和《重庆市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指导性计划》的项目。

(三)创意产业项目。支持研发设计创意、软件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时尚消费创意等创意产业研发和生产项目,以及我市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

(四)工艺美术项目。支持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工艺美术行业产业化发展项目。

(五)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项目。支持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物联网、LED及光伏、信息家电、新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产业等重大专项建设。

(六)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项目。支持软件产品及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互联网产业及信息服务业、软件园区基地建设、人才引进及培养等项目建设。

(七)信息化项目。支持社会信息化、“两化”融合、电子商务及物联网应用、区县信息化、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八)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及发展,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九)工业和信息化方面的重大专题活动、规划编制、人才教育培训、招商引资、专项检查等经费支出。

(十)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项目资金来源以单位自有资金为主的,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项目资金来源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的,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

资金支持数额较大的项目原则应以贷款贴息为主。第三章 项目申报

第六条 市经信委根据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工作重点,于年初提出专项资金使用总体方案,会同市财政局布置项目资金申报、审核工作。

第七条 申报方式:

(一)区县企业分别向项目所在区县(自治县)经信委、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区县(自治县)经信委会同财政局初审后,联合推荐上报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二)市属企业、中央在渝企业分别向控股(集团)公司、中央在渝省级机构提出申请,经初审后推荐上报市经信委、市财政局。

(三)其他市级单位、无省级机构的中央在渝企业直接向市经信委、市财政局提出书面申请。

第八条 申请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重庆市辖区内注册的法人企业;

(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四)经济效益良好;

(五)纳税信用良好;

(六)无财政资金使用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七)按时向财政部门报送企业经济效益月报。第九条 申报单位按要求提供以下资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建设资金来源和专项资金用途、使用效益预测等;

(二)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格式在项目申报通知中明确);

(三)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特种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

(四)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复印件;

(五)项目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节能评估等文件复印件;

(六)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承诺(贷款贴息类项目);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企业提供的申报材料必须真实有效,如发现申报项目弄虚作假,将取消企业申报资格。问题严重的将暂停相关区县、企业集团的申报资格。

上述申报材料视项目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减。第四章 资金下达

第十条 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专项资金规模统筹确定支持项目、支持方式和支持额度。

第十一条 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市级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同一企业在一个内原则上只安排一次专项资金,不得重复安排。

第十二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经信委下达专项资金预算。其中,区县项目资金预算下达到相关的区县(自治县)财政局。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按照《企业财务通则》及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财务会计处理。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五条 投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建设手续。项目单位要科学合理组织实施,按计划完成当年投资工作量,并按属地化原则每月及时将投资报表报送当地统计部门。同时,项目单位要定期向市经信委、市财政局报送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六条 项目单位要按照批准的工期完成项目建设内容,并及时组织单项验收。在单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项目竣工验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具体按照《重庆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投资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渝经信投资〔2010〕37号)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已经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至次年12月31日仍未达到资金拨付条件的,取消所安排的资金计划。

第十八条 因特殊原因确需作重大调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应按原申报程序报送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会同市经信委根据实际情况对已下达或已拨付的专项资金作出收回、调整或保留的处理意见。对收回的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局、市经信委另作安排。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市经信委会同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被检查项目单位应主动配合检查人员做好相关工作,提供相应文件、资料,不得阻碍检查工作的正常进行。区县(自治县)经信委、财政局和控股(集团)公司、中央在渝省级机构要做好所属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会同市经信委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委托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实施。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用。对于违反规定,有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专项资金或其他违规行为的,市财政局将追回相关资金,同时,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经信委负责解释。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原《重庆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渝财企〔2008〕657号)、《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渝信局〔2006〕182号)、《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渝信局〔2007〕177号)同时废止。

篇2: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铁合金准入公告企业申请变更名称说明

铁合金准入企业申请变更名称须提供以下有关材料:

一、企业申请材料(装订成册)

(一)企业申请更名的报告 企业基本情况,申请更名的理由。

(二)原公告企业的相关情况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土地证、准入公告的复印件(影印件),以及铁合金资产(项目)情况。

(三)更名后企业的相关情况

原公告企业资产划入更名后企业的法律证明文件、股东会决议,更名后的公司章程、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

(四)更名后企业法人名下所有铁合金项目情况

更名后企业法人名下所有铁合金项目的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节能环保设施等情况,项目立项、环评审批、环保验收、土地证等文件复印件,并填报《铁合金企业核实意见表》(格式见附2)。

(五)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二、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请示

篇3: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特级教师管理,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特制定《重庆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现予印发, 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重庆市特级教师管理办法 (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特级教师的管理,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原国家教委、人事部、财政部《关于颁发<特级教师评选规定>的通知》 (教人[1993]38号) 精神, 并结合我市实际, 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特级教师的内涵

特级教师是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荣誉称号。特级教师应是师德的表率, 育人的模范, 教学的专家。

第二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范围

(一) 特级教师在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师进修院 (校) 、教学研究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在职教师及长期兼任教学工作的学校领导中产生, 主要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中评选。

(二) 特级教师评选工作原则上每3年进行1次。由市教委会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

第三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条件

(一)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模范履行教师职责,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无私奉献精神。

(二) 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学效果好, 教育质量高。能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方法灵活, 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市级 (含市级) 以上执教或指导过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或学术讲座, 有代表本人水平的课堂教学实录 (视频) , 教学示范作用好, 在本市教育界有一定影响。

(三) 正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进行教育教学,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生管理工作中, 有突出贡献和丰富经验, 并得到师生公认。

(四) 在教育研究和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 大胆创新, 成效

显著, 对提高本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近几年来, 正式出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著不少于1本, 或公开发表反映专业水平的教学论文不少于3篇, 或教改成果有1项获市级以上二等奖。

(五) 培养、指导青年教师做出了积极贡献, 所指导的教师

在赛课中获市级二等奖、区县级一等奖及以上, 或其他教学成果获市级二等奖、区县级一等奖及以上。

(六) 具有《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 且受聘担任中小学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讲师专业技术职务达到一定年限。

(七) 原则上男教师年龄在55周岁以下, 女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

(八) 教研、培训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 (一) 至 (七) 款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每年在本地区举办大型学术讲座或评讲课2次以上;

2. 近年来, 至少主持区县级或主研市级1项教育科研课题并结题;

3. 公开发表反映专业研究水平的教学论文5篇以上 (其中至少有1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 , 或编著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 或主编 (副主编) 经省级以上教材审定委员会通过的教材。

(九)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 (一) 至 (七) 款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指导学生参加技能比赛获市级二等奖或全国三等奖及以上;

2. 本人设计、发明的产品、工艺获国家专利, 投入生产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或设计的作品被评为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十) 学校校级领导 (含教研和培训机构领导) 申报特级教师除具备上述条件以外, 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 坚持本学科教学 (教研和培训) 工作, 其工作量不少于专任教师 (教研和培训人员) 的1/3;

2. 管理经验丰富, 业绩突出, 教育管理论文获市级奖或公开发表, 任职期间单位被区县 (自治县) 党政或市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十一)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选:

1.省部级及其以上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相当荣誉称号获得者;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社会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其以上排名前两位的获得者;

3. 在农村学校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10年 (含) 以上的优秀教师;

4.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2年以上并表现突出者;

5. 在教育理论或教育教学方法上有创新突破, 并在市内外有较大影响者。

第四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原则

(一) 坚持“师德与才能并重、教书与育人并重”的原则;

(二) 坚持“确保质量、严格考核、宁缺勿滥”的原则;

(三)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 特级教师的评选程序

(一) 组织机构。

1.组建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全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评选具体事务。办公室设在市教委人事处。

2.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成立特级教师推荐小组, 负责本地区、本单位特级教师推荐工作。

(二) 公布条件。

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特级教师评选条件及评选办法。

(三) 推荐人选。

1.个人自荐。

2.组织提名。

3.区县 (自治县) 特级教师推荐小组对提名推荐对象的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教学实绩、科研水平等通过座谈会、民意测评、专家听课、查看资料、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全面考察, 并确定推荐人选。

4.区县 (自治县) 将确定的推荐人选在本地区、本单位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者经区县 (自治县) 政府审核同意后, 将评审材料 (含代表本人教育教学水平的课堂实录光盘) 报送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 专家评审。

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专家对所报评审材料进行评审并排序。

(五) 审定公示。

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审定, 并对通过审定的人选进行公示。

(六) 确定人选。

对公示无异议者, 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 授予“重庆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并报教育部备案。

第六条 特级教师的待遇

(一) 特级教师按国家、市、区县 (自治县) 有关政策规定享受特级教师津贴。病休、退休、离休后继续保持其荣誉者, 仍然享受其津贴, 数额不变。

(二)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特级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配备 (更新) 笔记本电脑及必要的工作设备。特级教师所在单位每年应给特级教师免费订阅相关学科报刊2至3种。

(三)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每年应为在岗在职特级教师提供10天左右的学术休假, 保证他们有足够精力进行教育教学和研究。

(四) 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关心特级教师的生活与健康, 定期召开特级教师座谈会, 并加强与特级教师的联系, 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将特级教师纳入专家服务范围, 落实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

(五) 特级教师的津贴, 其经费纳入市、区县 (自治县) 财政保障范围。

(六) 特级教师调离本市中小学教育系统的, 不再享有重庆市特级教师的称号和待遇。

第七条 特级教师的职责

(一) 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和新时期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观念, 端正教育思想,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为广大教师作出表率。

(二)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研究本地区教育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促进本地区教研、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协助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推广优秀教改实验成果。

(三)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的优势和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 结合当地教师队伍梯队建设, 积极主动承担培训中青年教师任务, 培养造就年轻一代教育教学专家。

(四) 积极从事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和教育理论研究, 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每两年至少撰写1篇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论文、经验总结或科研报告并公开发表, 或出版专著, 或参加市级以上教材编写1册以上。每个特级教师应保证两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入选《特级教师教研论文集》。

(五) 服从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 积极完成市、区县 (自治县) 定期安排的献课、讲学, 提供优质课件、课堂实录 (视频) 等任务。每年在市或区县 (自治县) 讲授至少1次示范课、观摩课或学术讲座 (含专题讲座) , 并形成制度。

第八条 特级教师的使用与考核

(一) 特级教师原则上不兼任过多的行政职务和社会职务, 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工作。鼓励退休特级教师在师德垂范、教书育人和培养青年教师及传播教育理念等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二) 特级教师由市、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分级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当为特级教师创造必要条件,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年龄较大, 教育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特级教师, 应选派有事业心、肯钻研的年轻教师协助其总结提炼教学经验。

(三)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特级教师数据库, 及时掌握特级教师的基本情况、工作绩效。市教委建设重庆市特级教师网站, 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于每年年底前将本地区特级教师信息变化情况上报市教委。

(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特级教师合理流动, 特级教师应服从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的调动。特级教师本人提出在本区县 (自治县) 教育系统内流动的, 须经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特级教师在教育系统内跨区县流动的, 须报经市教委批准。获特级教师称号后5年内不得调离原单位或所辖区县 (自治县) 。

(五) 市教委每两年组织一次特级教师进修学习, 或举办特级教师高级研修班, 或组织开展调研活动, 或组织赴境内外考察等, 不断提高特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对考核为优秀的特级教师将予以优先安排。

(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鼓励和支持特级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资助特级教师著书立说, 努力造就一批在市内乃至全国有积极影响的教育专家。对特级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等在媒体上予以宣传推广。

(七) 建立特级教师导师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给特级教师下达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任务。鼓励各区县 (自治县) 建立特级教师导师制, 每个特级教师在3年内指导培养中青年教师3至6名, 使之成为市级或区县级骨干教师。

(八) 市教委组建特级教师研究会, 并分片区建立特级教师分会, 为特级教师高水平的交流提供平台。研究分会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会;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每三年组织一次特级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

(九) 建立特级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特级教师的考核评价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特级教师考核档案, 每3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和评价。特级教师考核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3个等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考核评价结果报市教委审核、备案。对考核优秀的特级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对考核为不称职的, 停发特级教师津贴。

第九条 市外调入重庆的特级教师的确认

(一) 外省市特级教师调入本市工作且满一年的, 须经市教委重新确认, 方可享受重庆市特级教师相关待遇。重新确认日常工作由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二) 市教委每年组织一次重新认定工作。市特级教师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 对区县 (自治县) 上报的拟重新认定的特级教师进行审定, 审定合格者由市教委进行重新确认。

第十条 特级教师称号的撤销

特级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经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调查核实, 报经市教委审核后, 上报市政府批准, 撤销其特级教师称号, 取消相关待遇, 并收回特级教师证书。

(一) 在评选特级教师过程中弄虚作假, 不符合特级教师条件的;

(二) 违法乱纪,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触犯刑法的;

(三) 违反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要求的;

(四) 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

(五) 出国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

(六) 自动离职的;

(七) 其他原因应予撤销称号的。

第十一条 参照管理对象

获得重庆市名师、重庆市中学 (中专) 研究员的教师在发挥作用方面参照本办法进行管理。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各区县 (自治县) 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 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并报市教委备案。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8日起施行

篇4: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文章作者:gxw 更新日期:2012年01月19日 浏览次数: 9

3关于做好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州(市)财政局、工信委(局),镇雄县、宣威市、腾冲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

为构建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我省可再生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建设有竞争能力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根据《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云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云财企〔2007〕253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现就做好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各州(市)、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和省属企业(集团)应对项目申报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认真抓好项目的组织、审核和上报工作,要加强对项目的实地调研,严格核实项目的各项条件,选择重点项目汇总上报,并对所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确保项目申报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紧扣我省产业发展需求,符合《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支持范围。重点支持潜力大、前景好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能以及太阳能、风能等非化石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为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项目申报信息化管理,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行纸质申报与网络申报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申报企业原则上须纳入财政部门布置的企业财务决算和快报编报,如之前没有纳入的,须在申报当月及时纳入编报范围管理。

二、申报条件

申报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省依法登记注册,正常开展营业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符合国家和本省的行业发展方向;

(三)具备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四)项目经济或社会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

(五)企业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六)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和研发条件;

(七)应具备的其它条件。

三、申报数额

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行限额申报,具体限额分配如下:

(一)昆明市申报项目不超过5项;

(二)其余15个州(市)申报项目各不超过3项;

(三)3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申报项目各不超过1项;

(四)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每单位申报项目各不超过1项。

四、申报材料

各州(市)、县财政局、工信局,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作为项目的审核、推荐单位,应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认真审核项目申报材料,并对上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项目审核、推荐单位和申报单位应分别提供以下资料(一式三份):

(一)审核、推荐单位

1、州(市)、县财政、工信部门,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出具的项目申请文件;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基本信息汇总表》,审核、推荐单位盖章。

(二)项目申报单位

1、《承诺书》;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属于产业化项目的,需提供项目立项批复文件或备案许可文件、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用地批文;

5、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地税、国税登记证(复印件)及其它相关资质证书(复印件),所有复印资料须加盖单位公章;

6、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上财务报告;

7、申请贷款贴息的,需提供银行贷款合同、贷款凭证(复印件)、《银行贷款核实情况表》

以及利息支付证明;

8、申请无偿资助的,需提供自有资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

9、项目申报材料,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单独装订),加盖申报单位和审核、推荐单位公章。申报材料及附件不齐备的不予受理;

10、根据财政、工信部门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五、申报程序及时限

(一)申报程序

1、各县(市、区)财政、工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申报项目的组织、审查、筛选和上报工作。应当对该项扶持政策在辖区内进行广泛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项目,全面了解和掌握潜在项目情况,按规定审核并择优报送上级财政、工信部门;

2、州(市)财政、工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申报项目的审核、筛选和上报工作,严格按照《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本通知要求,逐项审核申报条件和申报资料,按申报限额确定项目,出具推荐意见,汇总上报;

3、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集团)及3个财政省直管县(市)直接向省财政厅和省工信委申报。

(二)申报时限

2012年项目申报实现纸质申报和网络并行申报,受理截止时间均为:2012年3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三)其他事项

1、各申报单位应按规定一次性报送全部项目和全部材料,省财政厅、省工信委不直接受理企业(省属除外)申报的项目;

2、本《通知》附件中涉及的电子文档可登录云南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网站“通知公告”栏目下载;

3、网络申报,申报企业需登录以下网址,进行用户注册后,实施网络申报:

六、2011执行项目情况检查和报告

2011获得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州(市)、县财政、工信部门,省直各委、办、厅、局,省属企业或单位,应尽快对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验收,重点考核项目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并于2012年3月31日前将检查情况汇总后联合上报省财政厅、省工信委(纸质和电子方式同时上报)。逾期不报的州市,将不予安排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省财政厅企业处联系人:苏俊良钟 怡

电话:0871-3627682

电子邮箱:ynczqy2k@126.com

省工信委消费品工业处联系人:杨翔飞杨矗杉

电话:0871-3513569 3513156

电子邮箱:yangxf135@163.com

久其软件公司(网报系统)联系人:冯 帅

电话:***

附件:附件打包下载

1、《承诺书》

2、《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基本信息汇总表》

3、《云南省2012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申请及审核意见表》

4、《银行贷款核实情况表》

篇5: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业资金管理办法

大额项目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央和市级财政大额项目资金(以下简称“大额项目资金”)的验收管理,强化责任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大额项目资金,是指中央或市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通过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安排,以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济信息化委”)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的用于贯彻落实《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以及国家和北京市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要求,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资金。

第三条 大额项目资金项目验收管理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与大额项目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规定和财务会计制度;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实施方案、资金申请报告等)、招投标文件、主要合同、监理报告等;

(四)项目的核准或备案文件、项目调整(变更)批复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及相关的批复文件;

(五)已签订的项目合同书、承诺函或已批复的项目实施方案;

(六)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审计报告;

(七)科学技术创新成果有关鉴定文件;

(八)其他验收管理需要的必要文件。

第四条 验收管理工作以勤俭节约、不增加企业负担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监督及验收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负责对大额项目资金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督促,并具体组织验收工作;市经济信息化委专项统筹处室、财务处(审计处)、规划发展处负责对大额项目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六条 项目验收分为重点项目验收和一般项目验收两种类型。原则上资金支持额度超过200万元(含)的项目为重点项目,采取会议审查验收方式;其余为一般项目,可采取文件审查验收方式。

第七条 重点项目验收,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组织并主持,验收前成立项目验收组,进行现场查验和会议审查,并出具验收意见。一般项目验收,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审查验收材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抽验。财务处(审计处)负责对项目验收进度进行监督检查。

第八条 采用后补贴或奖励方式支持的项目原则上无须

进行项目验收,有特殊规定的项目除外。

第三章 验收内容及程序

第九条 大额项目资金项目验收管理工作重点:对项目目标、建设内容、项目质量、创新成果、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和验收。

(一)项目目标:主要验收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设内容:主要验收项目分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

(三)项目质量:主要验收项目建设及生产安全情况,建筑工程的质量,设备、工艺及研发成果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产品的质量水平;

(四)创新成果:主要验收项目创新成果的来源(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引进消化吸收等)、类型(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设计创新等)、形式(成果、专利、标准、软著、论文、奖项等),方式(单一创新、集成创新、平台创新、系统创新、引进吸收再创新、与海外合作协同创新等),水平(经第三方评价、鉴定或认证的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等情况,以及转化落地、市场潜力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五)资金使用:主要验收账务处理及资金使用情况,招投标执行情况,借款合同真实合规情况,贴息期内按合同规定还本付息情况以及银行贷款使用的情况;

(六)项目管理:主要验收项目完整清晰的财务核算体

系的建立及项目文件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情况;

(七)其他验收管理应关注的重点内容。

第十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市场及技术等原因的影响,涉及项目调整变更等事宜的,应按照《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大额项目资金项目调整(变更)、终止和资金收回管理实施细则》规定执行,并按批复后的内容进行项目验收。

第十一条 项目应在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规定的时间内竣工,验收工作一般应在项目竣工后的半年内完成。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应在项目竣工前1个月内进行调度,并拟定验收计划。项目根据调度安排落实任务,及时进行验收准备。

项目竣工后即进入验收阶段。如不能按规定时间验收,项目单位应向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提出延迟验收申请,说明延迟验收的理由,经市经济信息化委批准后方可延期,延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2年。

第十二条 验收程序

(一)提出验收申请:项目单位在项目竣工后,向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书面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验收资料。

(二)验收材料初审: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对项目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及有关证明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对审查通过的项目应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验收工作。

(三)成立验收组: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负责组织成立项目验收组,确定验收组组长,并将验收材料提交给验

收组成员进行审查,审查文件时间不超过10个工作日。验收组由技术、经济(财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人数不低于5人,且为单数,验收组专家成员应从市经济信息化委专家库中选取。

(四)召开验收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组织现场审查并召开验收会,出具验收意见,机关纪委、驻委纪检组可参加验收会。

(五)批复验收结果: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根据验收会结果提出项目验收意见,经市经济信息化委批复后下达验收意见书。

一般项目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根据企业申报的验收材料决定是否进行现场抽验,并书面批复验收结果,可不召开验收会。

第四章 验收需提供的材料要求

第十三条 项目验收材料应充分说明项目各项内容完成情况和实施效果,项目单位在申请验收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验收申请材料;

(二)项目验收总结报告。该报告是对项目建设情况的全面总结和自我评价,应将项目竣工后的情况与合同书、承诺函或实施方案进行对比,重点对项目目标实现、建设内容、项目质量、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总结评价。主要包括:

1.项目概况;

2.项目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生产能力、达产率、新增收入、利润、税收及实现的社会效益;

3.完成的建设内容:项目各项建设内容实际完成情况; 4.项目完成质量:主要包括项目产品优势或特点,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外的地位,建筑物质量、工程验收结论,购置的设备其功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程度(购置的设备属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例),项目采用工艺与本企业工艺的适用程度,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情况和创新能力提升程度,取得的荣誉称号、奖励或专利;

5.资金使用情况:主要包括项目总决算表,财政支持资金的账务处理,资金使用明细,贴息项目还包括银行借款还本付息情况及借款使用明细;

6.项目管理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建立财务核算体系情况,项目管理团队制度体系建立情况,项目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情况;

7.项目对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 8.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三)有研究开发内容的项目需提供技术总结报告。

(四)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以及项目调整(变更)批复。

(五)项目设备购置清单。

(六)项目单位上一年财务审计报告和当年近期的财务报表。

(七)项目专项审计报告(需由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特殊项目可由企业自行编制决算报告)。审计报告应针对验收内容的有关经济指标,与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对

比进行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项目目标实现情况,包括达产能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项目投资(包括财政资金、银行贷款以及自有资金等)的到位及使用情况;

3.大额项目资金账务处理情况; 4.项目财务核算体系的建立情况; 5.其他需披露的问题。

(八)项目所获成果、专利等材料。已通过技术、成果鉴定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研发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项目,提供有关测试或检测报告、成果鉴定证书或评价报告;项目中重要的实物成果图片、数据、实物等。

(九)有土建内容的项目须提供建筑工程验收报告。

(十)项目单位验收负责人、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十一)验收工作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五章 验收结论与后续管理

第十四条 验收项目结论分为“验收合格”“需要重新验收”“验收不合格”。

第十五条 按期完成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约定的各项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资金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为“验收合格”。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基本完成,但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为“需要重新验收”。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验收不合格”,不予

通过验收:

(一)未按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要求完成预定的建设内容,且实际投资低于计划投资的80%;

(二)未按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要求完成预定的绩效目标,且低于50%;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四)擅自修改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中的考核目标和内容;

(五)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做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六)其他验收不合格的情形。

第十六条 验收合格的项目,市经济信息化委下达验收意见书;需要重新验收的项目,项目单位应在接到通知的30个工作日内提出重新验收的申请,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重新履行验收手续;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单位应在接到通知的半年内,整改完善有关项目计划及文件资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十七条 每年第一季度内,专业处室应对上年度大额项目资金项目验收情况进行汇总,并按合同书(或承诺函、实施方案)中约定的进度要求制定当年度资金项目验收计划并报财务处(审计处)备案。

第十八条 区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应积极配合市经济信息化委专业处室进行项目后续跟踪检查和调研统计,并按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项目跟踪情况。

第六章 验收工作行为规范

第十九条 项目单位应积极配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开展验收工作,并对所提供监督及验收管理相关报告、资料和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验收成员或中介机构应在现场查验和审核验收资料的基础上,独立、负责地提出审查意见,并对所出具结论与评价的真实、准确、公允性负责。

第二十条 验收管理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不得干预和影响项目单位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得谋取不正当利益。项目单位应按要求及时填报和提供相关资料,不得干涉或影响验收工作。区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配合专业处室做好监督及验收管理工作,专业处室不得擅自将验收职责下放给区经济信息化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对实际执行与合同书、承诺函或实施方案规定存在差距的项目,以及项目延期后仍不能按规定时间验收的项目,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全额收回或按比例收回已拨付资金。对未通过验收的和应进行验收而无故不进行验收的项目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会可依照有关规定收回已拨付的资金,纳入黑名单管理,取消其相应资格。对上述情况两年内不再受理该项目单位申报的其他大额项目资金的申请。

第二十二条 在验收过程中,项目单位、验收组成员和中介机构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玩忽职守等行为的,予以通报。同时,对项目单位收回已拨付资金,并纳入黑名单管理;

对验收组成员和中介机构,中止或取消其参与资金项目验收工作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在项目验收审查中发现有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使用资金的情况,依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参加资金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被评价技术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五条 本细则原则上适用于市经济信息化委参与、管理或负责的各类大额项目资金的验收管理,确因支持项目类型不同,或有明确办法规定等特殊情况需要的,可根据实际另行制定验收管理实施细则或按照相关办法执行。

上一篇:鼓舞自己的正能量励志文章下一篇:行政公文写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