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

2024-08-06

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精选5篇)

篇1: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标准答案】:B

2.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主张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标准答案】:B

3.中国对外政策中最根本的是()

A、促进世界和平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不结盟

【标准答案】:B

4.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A、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同步发展

B、需要尽快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D、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标准答案】:B

5.发展问题主要是指“南北问题”,也就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其根本原因是()

A、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B、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落后

C、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掠夺和剥削

D、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强,但南南合作太少

【标准答案】:A

6.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在()

A、工人阶级

B、各民主党派

C、中国共产党

D、人民军队

【标准答案】:C

7.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标准答案】:B

8.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标准答案】:B

9.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改良

D、和平与合作

【标准答案】:B

10.1984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在()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标准答案】:C

11.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

A、组织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标准答案】:D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任务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标准答案】:A

13.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体系的文章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论联合政府》

D、《新民主主义论》

【标准答案】:D

14.毛泽东指出,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分清是非问题

B、分清革命和反革命问题

C、分清敌友问题

D、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问题

【标准答案】:C

15.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后,国内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C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生产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C、敌我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D

17.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是中国()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

B、人口多,劳动者素质不高

C、自然条件差,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标准答案】:D

18.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不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成熟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和社会主义第二阶段

D、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和高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标准答案】:A

19.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方向

【标准答案】:C

20.毛泽东认为,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A、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在政治上和道义上的一致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标准答案】:B

21.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分“三步走”,是在党的()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标准答案】:B

22.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标准答案】:D

23.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A、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上层建筑性质决定的【标准答案】:A

24.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

A、主体作用

B、主导作用

C、领导作用

D、次要作用

【标准答案】:B

25.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政策

B、指导方针

C、基本方略

D、指导原则

【标准答案】:C

26.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人民当家作主

D、无产阶级专政

【标准答案】:B

27.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标准答案】:A

28.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方针,其中关键是()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社会建设

【标准答案】:C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马克思主义

B、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标准答案】:A

30.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是()

A、生活更加富裕

B、法制更加健全

C、社会更加和谐

D、民主更加充分

【标准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0分)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C、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标准答案】:A,C,D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满活力是()

A、创造意愿得到尊重

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C、创造才能得到发挥

D、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标准答案】:A,B,C,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标准答案】:A,B,C,D

4.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

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苏联经验神圣化

D、城市武装起义固定化

【标准答案】:A,B,C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伺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D、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标准答案】:B,C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标准答案】:A,B,D

7.体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有()

A、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标准答案】:A,C,D

8.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原因在于()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D、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标准答案】:A,B,C,D

9.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

A、党的形象

B、党的团结

C、党的生命

D、党的作用

【标准答案】:A,C

10.实行对外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C、适应当今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

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的政策

【标准答案】:A,B,C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0分)

1.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标准答案】:(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标准答案】:(1)我国的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为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3)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道德规范,是对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要求。不论何种岗位、能力大小、职务高低,人人都能够而且应该实践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规范。

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标准答案】:(1)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封建势力的日益勾结,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封建剥削制度仍占明显优势,民族资本始终没有成为主要形式。(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世界上所少见。

4.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标准答案】:(1)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补充;(2)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进行自由生产是补充;(3)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5.如何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标准答案】:(1)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要通过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在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通过革命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2)邓小平认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0分)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什么? 【标准答案】:(1)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地表明了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状况,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具有极大的广泛性,是真正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政治统治。(2)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是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同无产阶级专政在性质、作用与职能、历史使命上都是相同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标准答案】:(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 宝贵经验,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篇2: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很多答案是错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是在(D)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三大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会议是党的(C)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4.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A.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以人为本

D.构建和谐社会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B)A.为人民服务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B)A.资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 C.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 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B)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是(C)A.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9.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并对其作出科学概括的是(D)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B)A.经济基础不同

B.主要矛盾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领导力量不同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B)A.党的建设 B.经济建设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2.对外开放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基本国策,其基本点是(C)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3.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B)A.相互适应

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相互矛盾

D.根本对立无法调和

14.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作为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的是(B)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15.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始终放在首要地位的是(A)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高新技术产业

16.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A)A.公有制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民营经济

17.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A.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18.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

19.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里,民主主要表现为(D)A.多数人的统治

B.一种国家形式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公民在政治上应享有的自由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A)A.民主集中制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依法治国

D.议行合一 2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A)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 22.体现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A.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思想道德建设

D.党的作风建设 2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国际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坚持(D)A.改革开放

B.民主法治 C.以人为本

D.科学发展

2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是(A)

A.实现祖国统一

B.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C.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D.促进双方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26.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放在第一位的是(A)A.国家主权和安全

B.反对恐怖主义 C.构建和谐世界

D.建立国际新秩序 27.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A)A.健全民主集中制

B.完善多党合作制

C.任用干部票决制

D.落实党建责任制

28.2009年4月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到 2020年,我国将(D)A.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B.基本普及公共卫生服务

C.进一步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D.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29.截止2009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了(D)A.1万亿美元

B.1.5万亿美元 C.1.8万亿美元

D.2万亿美元 30.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是(B)A.何厚铧

B.崔世安 C.曾荫权

D.董建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有(ABC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3.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包括(ABC)

A.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34.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ABCD)

A.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开放 B.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C.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实行开放 D.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实行开放 35.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是(ABD)A.基本养老

B.基本医疗

C.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所拥有的权力主要有(ABCD)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包括(A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8.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BCD)

A.互信

B.互利 C.平等

D.协作

3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CD)A.民族融合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0.2009年5月20日,第11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国务院总理温 家宝出席。本次会晤主要讨论了(ABD)A.中欧关系

B.气候变化

C.能源安全

D.全球经济与金融危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 答案: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由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诞生时就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控制之下,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有强烈的依赖性,并且与国内的封建势力也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面性原因之一,因此,自始至终,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经济上依赖西方列强,规模也非常弱小。

42.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

答案: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在理论上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最高纲领是我们党的崇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我们前进的总方向和总纲领。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在特定阶段的实践性目标,是具体的行动纲领。最高纲领要通过若干个最低纲领的实施才能实现,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将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也无法变成现实。可以说,最高纲领是灵魂,起导向作用,决定最低纲领的性质和方向;最低纲领是基础,起阶梯作用,反映最高纲领的阶段性要求,是实现最高纲领的基本手段和根本途径。4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4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培育“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激励和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既是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又是其落脚点。

45.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案: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

第二,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47.试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

答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说,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全国新闻学自考QQ群:49601024

北京新闻学自考QQ群:49600490

篇3:广工2011年毛邓三复习试题

A 统筹兼顾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D 以人为本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主题是:()

A

中国社会处于什么阶段?

B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是在哪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A

党的十四大

B 党的十五大

C 党的十二大

D 党的十六大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B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 C 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

D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主义革命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过渡时期总路线任务的完成B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C 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D 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科学概括的时间是:()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1992年南方讲话

D 党的十二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被系统阐述的?()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我党提出的兴国之要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发展

D 坚持改革开放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

革命

B 改革

C 发展科学技术

D 推动工业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规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要求是:(A

富强

B 民主 C 文明

D 和谐

14、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形成是:()

A

历史的选择

B 人民的选择

C 在斗争中形成D 由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

1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是:()

A

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决定

B 由中国传统文化决定

C 由当今时代特征决定

D 由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决定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包括:())A

工人

B 农民

C 知识分子

D 新的社会阶层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A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指:()

A公有制为主体

B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C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9、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特点或格局是:()

A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B 全方位

C 多层次

D 宽领域 20、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包括:()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辛亥革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四、论述题(30分)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

A

统筹兼顾

B 全面协调可持续

C发展

D 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主题是:()A

中国社会处于什么阶段?

B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

新民主主义论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创及其理论的形成 C 实事求是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

革命对象不同

B 革命前途不同

C 革命领导力量不同

D 革命的依靠力量不同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

过渡时期总路线任务的完成B 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C 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D 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是:()A

党的十三大

B 党的十四大

C 1992年南方讲话

D 党的十二大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是:()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

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B 党的建设

C 发展

D 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论断主要解决了的问题是:()A

改革的性质

B 改革的艰巨性 C 改革的长期性

D 改革的社会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

A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逐步实现工业化B逐步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逐步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逐步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党的领导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正确关系是:()

A 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动力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C发展是稳定和改革的目的 D稳定压倒一切,一切服从于稳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

坚持独立自主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关系的准则

C 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的原则

D 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来,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丰富和发展包括:()A 提出两岸“三通”

B 建议举行国共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C 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主张

D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以下内容:()A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志

B 在一定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率 C 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D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A 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社会的经济基础B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 C 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主要任务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所谓“新”,就在于:()A 它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B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C 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D 注重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社会主义和谐的科学内涵包括:()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C 诚信友爱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篇4: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

4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答: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核心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其具体内涵概括为三句话: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它们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在基本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毛泽东思想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和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毛泽东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凝聚着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42.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答:当前,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4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44.简述邓小平的“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答:第一步,到1990年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生活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的具体化即新三步走:第一步: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步: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45.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46.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

答:第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

第二、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又一条宝贵经验。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党的纪律是: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是促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第五、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措施:必须注重马克思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必须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等。47.试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4、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5、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篇5:2011自考毛邓三试题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1958年,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产生了“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盲目乐观情绪。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

B.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

D.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清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重要性。

1956年中国宣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并不清楚所进入的是什么阶段的社会主义,由此导致实践上的严重偏差。一是在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经济上的左倾冒进,在社会发展上急于求成。1958年全国刮起了共产风,企图超越社会的发展阶段,急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严重泛滥。

不同时期这些错误的出现,有其具体的原因,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认识不清。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混同于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就不能不在实践中出现长期的严重的偏差。因此,准确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许多主要的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居于世界前列。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又决定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总之,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必须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3.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

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C.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特征。

首先,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具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因此,选项A和选项D是错误的。

其次,我们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非高级的、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就是不发达,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此不可能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选项C也是错误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在科学把握国情的基础上,及时作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B.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D.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

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因而初级阶段的起点是在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要注意的是,我国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宣布基本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但这里的社会主义,只是基本具备了改变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在内的生产关系的要求,而并没有具备生产力方面的要求。实现社会主义,或者说,初步进入社会主义,可以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为标志,建成完备的经济上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则还必须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经过相当长时期的努力,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各方面先进和落后的并存,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特点,它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具有的总的基本特征是:

A.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B.由农业国逐步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阶段

C.由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逐步变为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D.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自己的显著特征。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之概括为: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其中,第一条是总的特征。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清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仅是对革命还是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对中国国情再认识的理论成果,而且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理论成果。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脱离中国的国情。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仅没有离开社会主义,反而正是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发展和兴旺起来,使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其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矛盾

C.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十三大,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全面阐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作了如下规范的表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它是在相对意义上即指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所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根本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认识和明确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不断前进的指南。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明确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个头等重要的问题,从而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样,就为我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领域更好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确立了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的必然要求。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经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地位,是历史和逻辑的结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论。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非出现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这个中心。经济建设不搞上去,其他建设也搞不好,实现现代化就要完全落空。其他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和促进中心工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心工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

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

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的是把握其实质。之所以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是因为经济建设是基础,经济建设带有根本的性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的。所以,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1.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这四个坚持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266页)。中国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组织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它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制度,由谁领导和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等一系列最根本最重大的原则问题,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关系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命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2.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讲话的中心内容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邓小平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背景。

1979年3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郑重提出了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大问题,为改革开放保证了社会主义方向。

选项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1978年5月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中心内容,选项B“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是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选项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则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3.“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根本表现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D.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硬道理是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永恒主题。我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不发达的阶段,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社会的主要矛盾来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发展作为贯穿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过程的主题,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的根本表现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D.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于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于这个中心。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大历史性转轨的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转轨都是极为复杂和十分艰难的。因此,我国现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并不足为怪。就要注意和研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的各种矛盾,又要注意把握住社会矛盾的全局。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5.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邓小平这句话实质上是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邓小平经常告诫人们,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我们吃过这个苦头。前者是指近代以来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落伍了,从而遭受了列强宰割的百年屈辱。后者是指建国以后由于客观上国外敌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封锁,主观上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开始出现了“左”的偏差,使中国同世界长期处于隔绝的状态,从而拉大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邓小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国家要取得真正的政治独立,必须努力摆脱贫困。而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正因为中国历史的深刻教训,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6.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的成功经验,其核心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B.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D.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经验的核心。

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第一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必须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发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一条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是十条经验的核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种不适应的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

首先,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

其次,改革涉及到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的全面变革。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政治、经济、科技、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第三,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个人的社会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这种改革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政治革命,但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来说,它的作用和意义不亚于革命。因此,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8.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一再指出,改革是革命性的变革,改革的实质是一场革命,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是革命。(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改革的范围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改革的深度看,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始了一场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19.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

党的基本路线,或党的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主要任务而制定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方针、政策的根本指南。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纲,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遵循的最普遍、最根本、最重要的准则。实践证明,坚定不移地坚持、执行和贯彻这条基本路线,就一定能达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要实现的宏伟目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多次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将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贯彻,一以贯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表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富强、民主、文明的发展目标的具体化;三个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对基本路线所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发展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具体化。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展开和深化,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相比较,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2.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阶段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3.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D.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从所有制结构看,在于: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

C.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所有制结构上的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表现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非社会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主体经济成分。其中包括: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还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共同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这不同于过渡时期。决定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性质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即公有制经济已经在社会经济中居主体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相比较,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2.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阶段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进入新世纪我国所处的新的发展阶段。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新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小康社会所要求达到的社会生活各项指标还没有全面达到,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3.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是:

A.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推进全面改革

B.扩大开放,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

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D.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伟大创举。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大理论飞跃。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2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C.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就是:

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发展民主,健全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基本政策是: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落后的社会生产”理解正确的是:

A.落后的社会生产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B.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是落后的

C.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

D.解决它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内容: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二是落后的社会生产。落后的社会生产是在相对意义上即指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而言、相对于够格的社会主义满足合理需要的尺度而言是落后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因此,只有通过迅速发展生产力,生产出更多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才能有效的解决好这一主要矛盾。所以,解决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产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9.党的十六大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认清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认清社会主义建设一切问题的根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B.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C.是抵制“左”和右的错误观念的思想武器

D.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国又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既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为进一步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教条式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初级阶段,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的重要认识根源。二是不承认我们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打着“初级阶段”的旗号而在实质上否认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社会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的重要认识根源。它们的共性是把社会主义与初级阶段这两者割裂开来。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过去在对待最高纲领问题上,存在着深刻的教训,那就是脱离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实际,忽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对实现共产主义陷入了不切实际的空想之中,从而造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挫折。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对实现共产主义问题的认识全面而深刻。为了真正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要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纲领而奋斗。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0.邓小平指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依存”在: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B.离开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必然变成旧体制、旧观念

C.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失去政治方向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两者的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着政治保证作用,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两者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的。离开四项基本原则来谈改革开放,必然会失去正确的政治方向,会造成社会**,改革开放就搞不下去;离开改革开放来谈四项基本原则,就可能变成坚持僵化的旧体制和旧观念,就不能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四项基本原则也坚持不好。选项D并不是指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而是说的改革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11.上世纪90年代哈萨克斯坦社会党主席叶尔蒂斯巴耶夫说:中国改革完全不同于苏联,是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进行的真正的改革。这段话表明:

A.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B.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有序推进改革的组织保障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为改革排除混乱因素的思想保障

D.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证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表现在:

第一,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社会环境的保证。首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根本保障。中国有十几亿人口,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如果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可能实现共荣富裕。其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安居的有效保障。在国际国内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着阶级斗争的情况下,抵御外来颠覆和渗透,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打击犯罪,惩治腐败,预防和制止**,维护社会治安和政治稳定,都不能没有人民民主专政。再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有序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利益和思想问题,要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序进行,要有一个凝聚力量。最后,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排除一切混乱因素的思想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能够健康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否则就会犯各种“左”的或右的错误,资产阶级自由化就会蔓延、泛滥,甚至会酿成政治**,或者出现类似于“文化大革命”的那种政治曲折。

第二,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保证。社会主义本质体现在价值目标上,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需要靠四项基本原则来保证。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使我国人民形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标准,从而保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选项A并非讲的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2.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这是因为它:

A.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B.它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C.保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

D.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与政治保障。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起着三方面的政治保证作用:一是保证有一个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三是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3.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在:

A.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B.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C.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

D.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首先,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4.邓小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棋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这段话是说:

A.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证

C.发展是硬道理,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的这句话指明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发展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加速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离开发展,改革和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其次,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坚实的基础。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再次,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证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改革的基本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基本内涵是:

A.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B.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C.相对于第一次革命的实质和目标而言的D.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所谓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解除对生产力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一致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第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改革的范围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有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有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改革的深度看,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1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A.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B.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开来

C.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过一百年的时间

D.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做出了两个突出的贡献:(1)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了。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成后,仍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在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17.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点是:

A.根本目的相同

B.所处的条件相同

C.内容和对象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8.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种不适应的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结合题目,显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9.对于我国的改革,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个论断表明:

A.改革的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制度

B.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改变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C.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的对象、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区别。

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进行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应当把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同表现这种制度的各种体制区分开来。社会主义的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同时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这正表明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选项D是错误的,混淆了社会主义各种具体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0.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是:

A.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将中国推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3.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在:

A.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动力

B.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

C.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

D.四项基本原则保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的关系。

经济建设与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首先,经济建设,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保证、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其次,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

14.邓小平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棋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这段话是说:

A.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保证

C.发展是硬道理,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

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稳定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邓小平的这句话指明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相互促进、相互统一,它们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首先,发展是实行改革和稳定的目的。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加速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离开发展,改革和稳定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其次,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化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发展创造必要的、坚实的基础。改革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再次,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保证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改革的基本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和发展将无从谈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始终遵循这个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革命”基本内涵是:

A.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B.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

C.相对于第一次革命的实质和目标而言的D.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明确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概括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又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而我们党领导的改革,目的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体制度、管理方式和思想观念,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第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而言的。所谓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解除对生产力的束缚来发展生产力。过去,我们一致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不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做革命。

第三,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从改革的范围看,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有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有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从改革的深度看,是旧体制和旧观念的根本转变,是体制的创新,是利益的调整,引起了社会的深刻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D。

1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

A.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分开来

B.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开来

C.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过一百年的时间

D.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出的贡献。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做出了两个突出的贡献:(1)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概念区分开来了。不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初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完成后,仍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在发展中呈现出阶段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17.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的共同点是:

A.根本目的相同

B.所处的条件相同

C.内容和对象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8.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段话表明: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济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B.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C.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一面。这种不适应的方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必须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改革不是那种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变革。结合题目,显然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19.对于我国的改革,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这个论断表明:

A.改革的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制度

B.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改变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

C.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改革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改革的对象、社会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体制的区别。

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进行体制改革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应当把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同表现这种制度的各种体制区分开来。社会主义的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同时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改革对象是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具体体制,这正表明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和动力根源于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选项D是错误的,混淆了社会主义各种具体体制与社会主义制度,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

20.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是:

A.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将中国推进到共产主义社会

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命题分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最低纲领的具体体现。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明确展示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基本路线的展开,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上一篇:苏州劳动合同下一篇:联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