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

2024-07-25

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共6篇)

篇1: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

中央提出要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要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我一个残疾人,肢体二级残疾不能行走,家里还有一个下岗多年的父亲,一个患有心脏病的母亲,全家三人相依为命。我在06年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去兰州学习了电脑打印复印的手艺,后在父亲东借西借的帮助下,我买了一部打印机一台电脑等工具,在原有的铺面里代残营业,服务于周边的四乡一镇的老百姓,自食其力,全家人才可以维持生计,自从镇政府把房子拆了以后,全家人的生活一落千丈,无法维持下去,我是农村人,房屋面积不大,南北座向,北面的铺面扩公路已占地全部拆完,南面下余一部分房屋已被拆得残源断壁。

就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一家人,政府还要将我们逼得走投无路。事先拆房时曾有大队书记镇政府干部在每家每户进行征求意见,是自拆自建,还是拆除后由政府支配。我家人的意见是自拆自建。当时也有签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全家同意拆房,可等房子拆完后,政府的人却说我们的宅基地已经卖给私人了,我们不能自建。让我搬走,可是搬走到哪里,事先说如果是自建的农户就不给安置房屋的。

这样政府不是在欺骗农民吗。补偿拆迁费时,全家人已经没有生活费了,再加上我母亲的病得赶紧治疗,在领钱时,只领了房屋拆迁补偿费,剩余的宅基地费和补偿费,直到现在也没有领清。事后才明白他们的合同根本就是“霸王合同”,在合同书上没有一处是对我们拆迁户有利的,更没有我们被拆迁人协商的余地,在他们事先似定好的合同书内容全都是政府说了算,我们拆迁户只能被动接受。被拆迁人享有知情权,有权知道我自己的房屋何时被暂停办理房屋及土地使

用权卖买及转让的手续,拆迁人在拆时必须将各种拆迁批准文件和资质证明在拆迁区公示。但事实却说明以上所说的一些文件材料我们被拆人都未见过,更没有见过政府要卖买及转让我们的土地使用权的通知书或土地征收决定书,都没有见过,更没有签字,一切都是政府自己编写的,我们被拆迁人都不知情。到现在政府也对这件事情没有一点的答复,事情越来越情楚,他们不按实际情况和地理要求办事,大小不等、前后不分、宽窄不管,只要对他们自己有利就干,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转门欺负我们这些弱势的人。我向当地政府反映我的实际情况,更何况被拆迁人还享有听证权,被拆迁人有权提出、发表自己的意见,拆迁人应听取被拆迁人的意见。而却他们一推了之,不但不解决,还说要对我们采取强治手段,交法院,代手铐等种种说法来威逼,用各种手段吓唬,强逼。如有不合他们意的就扣各种大帽子“钉子户”等。在一个镇上难道说有“一国多制”吗?有的可以自建,还有安置房。另有补偿款。而且,他们的实施方案中有这么一句话“对拆迁建设中符合享受低保、“五保”、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及计划生育优惠政策的,千方百计予以落实兑现。”为什么对我的家庭是这样的“特殊待遇”呢?

在50年未遇的大雪里我们一家残疾人,心脏病人,下岗职工,露宿街头,冰天雪地,无人问津,今年5.12地震时把剩余的房屋都震裂出大缝,成了危房,不能再住人,十分的危险,可是政府的官员说,只要房面没有倒塌,就不算、不管。这难道就是一方政府的为官做法?为老百姓办事的做法?

事到今天,公安局、土地局、县上来人,不让我们说任何理由,并叫限期让地,否则时期一到要强治执行。请问,群众由其是像我们这样一家弱势家庭在你们政府看来群众的利益是小事,拆迁事更大,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不要谈什么安居乐业。房屋是我们赖以生存之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要进行房屋拆迁不能只讲地方需要,不顾群众生活,简单化的一拆了之,那会造成很多拆迁群众的流离失所。

法律上明确规定政府不能充当拆迁人。由于政府直接充当拆迁人,导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地位不平等,从而使被拆迁人(我)的利益受到侵害。党的政策是“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是现在我们全家住在帐篷里已经三年了,全镇的人都看到我这个情况后都非常同情,就连县残联、妇联的领导都非常关心我现在的状况,并在漳县新闻中播放过我一个残疾人自食其力,开打印部的事迹。我需要一个公平的待遇,对我 事业就是一切,中央强调要加强残疾人事业,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公”字自在党心,党心紧连民心。发展新寺是为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绝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

杨琴琴

2009年3月20日

篇2: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庹利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对社会中最弱、最困难的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扶助,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直接的、现实的、甚至长远的利益,通过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生存的根本问题。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内涵与实质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在不断深入,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残疾人的心态更为不平衡,他们的生存状况尤为值得社会关注,帮助并兼顾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直接的或长远的利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残疾人事业就是要时刻关注并不断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帮助广大残疾人融入到和谐社会大家庭。

(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公正发展,残疾人群体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贫困、就业困难,导致在这一群体中蕴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因受身体条件限制,突显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性及其生存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残疾人弱势群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偏爱,从各方面多给予关心帮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二、江安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江安县共有各类残疾人4.08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7.33%;残疾人总户数3.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全县每年平均净增770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户达到3000余元,农村户达到2000余元。住房属木、草、竹结构的占残疾人家庭住房的30%,无房残疾人

户近1000户。残疾人家庭无主要家电率为37%左右。随着残疾人的增加,残疾人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逐渐增长。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大力关注,部门积极配合,努力创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健全制度,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改善残疾户的人居环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扶残助残项目,促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目前,已实施了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的康复、教育、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集善嘉年华”助学等扶残助残项目活动。全县争取上百万元资金,实施各类扶残助残项目12个,10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三是制度健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其生产生活基本状况。已为542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免费配送残疾人用品用具。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全县特殊教育小学校1所,在校适龄残疾儿童90余名,另有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于全县各类小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通过开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在盲人按摩机构、民福企业、个体就业等各种渠道实现了1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等社会保障范围,近2.6万名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有待继续加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不够,以致帮扶残疾人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社会扶残意识未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未形成自觉扶残助残行动。社会上甚至还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还存在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二是帮扶残疾人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部分乡镇或县级部门对残疾人的关心与支持力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三是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但提倡性内容多,强制性内容少,落实的难度较大。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大、实惠多,但涉及面尚小,他们的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生存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残疾人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给予政策倾斜,提供社会服务等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是体现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期间,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

弱势群体,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差距。

(一)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综合能力,构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环境。

对残疾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依法建立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公平就业机会等通过其社会管理职能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协调残疾人群体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这些职能处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县、乡党委、政府应时刻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逐步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增大残疾人的接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建立健全县乡残疾人组织,加强乡镇以下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筑物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科学与健康意识,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把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围。广泛开展扶残活动,以“全国助残日”、“爱耳日”、“世界残疾人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志愿者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倡导社会各层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搭建就业平台,激发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三)建章立制,健全体系,切实落实扶残助残的相关政策。

1、以县乡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巩固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基层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工作。

2、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人儿童义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县继续推行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立足长远发展,逐步建立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促使更多的残疾适龄儿童接受特殊的或普通的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残疾人就

业培训教育。二是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接受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是以县内现有的普通职业教育学校为主导,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中短期实用技术为主培训,注意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为残疾人接受各类普通或特殊教育培训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四是加强自身学习、外派培训、引进新人等不拘一格形式,努力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3、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其自强自立。全面贯彻落实好关于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进程,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严格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专款专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培训,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途径和方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抚养或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及时优先予以供养、救济救助,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4、实施康复工程,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推动县专业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主,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好每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耳康复救助,聋耳听力训练等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免费装配残疾人假肢体、组织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工作。

5、整合资源,部门配合,切实解决贫困残疾温饱。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和谐与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全县的扶贫工作。乡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县级部门积极配合,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生产项目,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保证上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篇3:残疾人事业发展阶段

1.1 城镇社区偏向行政化

城镇社区宣传力度较强,但服务对象覆盖面广,各社区残疾人工作是分支。因此服务对象结构差异大、再加上社区内各类人群间交流缺乏,导致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社区活动的参与度偏低。

1.2 农村群众层次不一

农村社区入户走访、调研相对简单,服务对象针对性强,但是农村群众普遍文化水平层次不一,接受新理念能力较弱,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1.3 如何保证残疾人服务措施的城乡一体化

要轻车简从,真正深入基层,围绕主题,采取体验式、蹲点式、问诊式、恳谈式等方法扎实开展调研工作。要积极协助各地区残联做好相关准备,协助做好调研工作。也可以制订当地调研工作方案,推动调研工作全面开展。

2 出门无障碍已改善,科技无障碍未普及

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在残疾人出行无障碍方面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区无障碍逐年完善。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已开通电视手语新闻栏目和助残通短信互动平台,并在2016年5月开通12385残疾人热线。为残疾人融合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更加友好的环境,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市场推动,将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用于残疾人事业。

3 特殊救助及边缘政策

要坚持特别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既要通过普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公平待遇和优先保障,又要通过特惠性制度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特别是可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增强残疾人服务能力。

4 兜底保障服务情况

(1)特困群众兜底保障工作涉残项目的开展需要多部门的积极协作,一是需要认真参与各地兜底办组织的兜底保障网络审批平台的培训工作,组织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参加培训,并开始组织网上受理审批工作。二是需要继续开展数据比对交换工作,与民政部门对各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比对,基本摸清了贫困重度残疾人底数。三是需要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共同推进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先后与民政部门协作特困残疾人生活兜底保障,对特困重度残疾人、特困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困残疾儿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予以规范、与人社部门和民政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医疗参保工作,对重度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以及参保程序和资金来源进行明确,与住建与房产部门协调特困残疾人住房兜底保障工作,对城乡无房或住危房的贫困重度残疾人享受农村危房改造或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申报审批程序进行约定,为基层残联实施特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提供依据。

(2)要加强检查指导,稳步推进涉残兜底项目全面实施,一是加强对兜底保障工作的检查指导,将机关全体干部分组,分片到各区、开发区、街办进行检查指导。认真向基层单位宣讲政策,帮助了解相关涉残项目的操作流程和办理方法,尽力帮助试点单位负责同志解答实际办理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同时加强宣传,编印特困残疾人都地保障工作手册,发放到各地和残疾人手中,帮助基层残联和残疾人掌握和了解政策。二是认真开展医疗教育保障兜底工作。帮助贫困重性精神病患者办理住院医疗兜底;组织特困脑瘫、聋儿、智障和孤独症儿童在定点医疗和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根据残疾儿童康复进度拨付康复训练或治疗费用;帮助康复幼儿园在训的残疾人儿童补贴保教经费补贴。三是认真实施服务兜底保障。为方便残疾人,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将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开发区和街办,并拟定贫困重度残疾人服务兜底保障实施方案,为就业年龄段(男16~59周岁、女16~54周岁)的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日间照料和寄宿托养服务,为贫困重度肢体、智障和精神残疾人办理了居家托养服务,发放服务补贴。

5 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

(1)苏柳英同志是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工作者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是2010年“感动湖北年度人物”,2012年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自2011年市残联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个“苏柳英小组”,积极帮助残疾人办实事,解难事,为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市委因势利导,联合号召在各级党组织中以各领域各行业党、团员为骨干,组织成立“苏柳英小组”,在全市各级机关和服务窗口设立“苏柳英小组”服务岗,推行苏柳英工作法,通过“苏柳英小组”这个载体,增强了党组织的感召力、亲和力,更好地服务残疾人、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广泛开展送温暖、送文化、送环保、送平安、送健康、送文明六大志愿服务。

(3)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已成立“苏柳英小组”近393个,小组成员3000多人,广泛开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主动为2100多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帮扶服务。今年,市委、市政府“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中,号召全市党员干部“人人学习苏柳英”的热潮,还纳入了全市党建工作的考核内容。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我们提炼了《苏柳英工作法》《苏柳英小组志愿服务规范》,并将推广到全市各级各单位和社会组织。

(4)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总结推广苏柳英志愿服务小组“五心”工作法。在2015年,鄂州市委组织部组织鄂州市文明办、鄂州市团委等多家残工委成员单位对苏柳英工作法进行了反复讨论,总结提炼了“五心”工作法———即真心倾听、细心梳理、用心实干、诚心回访、爱心传递。随后鄂州市委组织部将此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内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向全市进行推广与部署,苏柳英“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家事”的为民情怀和工作精神正在全市广泛深入传播。

6 志愿服务

(1)志愿服务各项现已成为助残事业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没因为其作用最贴近民生,也可以更好地将服务内容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志愿服务活动非常丰富,在鄂州市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高潮。

(2)2014年4月,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鄂州市残联发起,在全市开展“走进残疾人,洗涤我心灵,争当好干部”活动,各成员单位党员干部纷纷加入“苏柳英小组”,深入基层访民情、解民忧,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并不单单是这些,湖北省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还开展以“关爱残疾人,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的残疾人心愿上墙活动,呼吁、号召鄂州团市委、烟草局等十多家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分赴14个社区认领残疾人心愿,为残疾人送去急需的书籍、电脑、取暖器等物质,为残疾人写春联、理发、解决邻里矛盾……实现残疾人心愿300多个,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鄂州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2015年7月,各成员单位“苏柳英小组”围绕“邻里守望,阳光助残”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帮助残疾人就医、就学、就业等志愿活动,引起了全市各大媒体广泛关注,吸引了大批“粉丝”加入了“苏柳英小组”志愿队伍。

摘要:残疾人联合会承担管辖范围内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等事务工作,业务上接受省残疾人联合会指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工作方针,拟定完善残疾人事业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规划,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工作。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组建于1989年10月9日,是市委和市政府联系残疾人的重要纽带,残联内设办公室、康复部、宣教就业部等3个部室,部署完备。2015年5月,中残联、团中央、全国志愿者协会授予鄂州市残联“苏柳英小组”——“全国阳光助残基地”称号。文章将残疾人事业极具代表性的湖北省鄂州市作为观察点,将全国残疾人现状分析作为抓手,以鄂州地区残疾人事业帮扶情况分析全国助残事业发展现状。

关键词:鄂州地区,残疾人助残事业,兜底保障服务

参考文献

[1]廉串德.高科技助残就业培训受益残疾人就业状况及需求分析[J].中国市场,2014(16).

篇4: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宜兴动力”

宜兴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被省残工委评为全省“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先进单位;爱德学校再次通过省示范基地考核并被中残联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市盲协被中残联评为创先争优活动优秀单位;市孤独症儿童成长中心被中残联授予全国孤独症服务机构自强自律创疾人建活动社会倡导达标单位。

一、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宜兴市紧紧围绕残疾人同步小康这一目标,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健全和完善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三大职能,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筹集资金的职能作用,大力支持残疾人事业,确保了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财政保障,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近年来,切实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紧紧围绕“健全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工作。

1、社会保障方面。在政府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的基础上,实施低保重残和无固定重残补贴政策,目前受惠达5478人次,补贴资金达2242.8万,实现了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全覆盖。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博爱家园”双基工程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推进10个镇(街道)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和6个残疾人安养院规范化建设、运行和管理。

2、教育就业方面。全面落实残疾人义务教育、教育资助奖励和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助学。对高中以上学生实施教学专项补贴250人次,补助资金63.8万,确保每一个有就学能力的残疾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教育。落实按比例就业政策,鼓励自主创业,扶持各类就业,全市残疾人就业率达 62.5%。

3、康复服务方面。全市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1262例;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176人次,7-14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37人次,救助资金达345万;救助453名听力残疾人佩戴助听器;贫困残疾人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家庭无障碍改造909户;贫困精神病人救助住院服药和特别救助1665人次,发放救助金160万;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市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减轻了参保残疾人的家庭负担。

(二)突出基地建设,拓展残疾人康复服务

近年来,积极探索实施残疾人托养、残疾人康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和精神病农疗康复、盲人定向行走五个方面专业化服务,基地建设填补了全市残疾人专业化服务的空白。

1、托养中心在探索实践中良好运行

市财政专项安排资金2000多万元创建了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一所公办非企业性质的公益性残疾人托养机构,是市政府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于2013年3月试运行。托养中心采用了管理团队+医疗护理团队的运行模式,医疗护理团队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与红塔医院合作。打破了“吃吃睡睡”的传统“养老”模式,让残疾人“进得来是为了更好地出得去”。

2、康复中心在规范服务中长效运行

2011年6月,市成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心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和残疾人康复资源,以红塔医院提供的人员、技术和房屋为依托,由市残联提供部分康复设备和器材为补充。中心集残疾人康复指导、康复教育、康复训练等职能于一身,把现代医学康复与传统康复方法融合,为全市残疾人康复治疗提供全程优质服务。成立以来先后接纳50多名0—14岁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训练,获得了江苏省“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3、儿童成长中心在创新作为中健康运行

市博爱家园儿童成长中心是三方合作的非盈利性民办机构,设有个性室、感统室等17个特色教室。收训儿童30名,配有幼教、特教、心理、康复等专业师资12人。两年来,一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创新作为,采用了香港“彩虹模式”,力求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二在事业发展上创新作为,依托“共享蓝天” 公益创投项目发展事业。三在教育活动上创新作为,与宜城街道多家幼儿园构建了“交流互动、沟通共享”的互动合作模式。目前,部分无语言能力的孩子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有2名儿童已进入普通幼儿班就读。

4、农疗中心在拓展内涵中优化运行

2012年10月份建成投用的奇奇农疗中心,是为精神病康复者打造人性化日托模式的康复家园。中心主要与周铁医院合作为该院精神病患者提供职业康复、音乐康复、田间劳动、社交训练等过渡期服务。目前已有600人次到农疗中心活动。

5、盲人定向行走培训中心示范运行

宜兴采用寓康复、教育、就业、扶贫于一体的全面康复模式,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社区康复示范,相关经验被中残联吸收进《全国视力残疾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加以推广。宜兴作为CBM国际盲人定向行走技术资源中心,目前已辐射汇集四川泸州、宁夏灵武、云南等地,并为上海、杭州、南京等残联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提供培训。

(三)注重维权稳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近年来,宜兴市注重残疾人维权保稳定,全面构建了一个信访维权网络体系。

1、成立市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站。指派工作人员每天坐镇,专门受理残疾人维权相关事宜。同时指派8名律师分工负责全市18个镇(街道)残疾人的维权。与九部门联合出台了《宜兴市关于加强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部门的任务职责和要求。到目前为止,共计为81名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2、专设信访维权办公室。与镇(街道)残联一起负责信访接待和维权,做到“矛盾不上交,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今年至今共处理来信来访来电165件次,12345政府服务热线残联工作满意率达100%。

nlc202309041754

3、建立了定期联系反馈制度。以片为单位,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尽管2013年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残疾人被退工情况突出,但没有发生残疾人群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

(四)狠抓创业就业,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

要实现残疾人同步小康目标,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就业创业。在就业创业上主要落实四项举措:

1、用好按比例就业政策抓就业。通过深入企业宣传、举办招聘会、职业介绍服务等方法,使全市415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实施按比例就业、征缴残保金政策中安置残疾人就业119人。

2、出台扶持创业意见促就业。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为抓手,及时出台了《宜兴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管理办法》,以使用残疾人情况、残疾人报酬情况和保障情况和用工协议等为主要依据,进行评估和考核。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业就业基地36个,残疾人个体创业基地8个,安置残疾人272人,2013年我们共发放扶持补助资金97.3万元。

3、举办专场招聘帮就业。与人社局合作每年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今年三月份的招聘会一次签约48人,目前已有15人上岗。

4、开展技能培训、竞赛助就业。市爱德培训学校共举办陶艺等各类培训班160多期,培训残疾人8000多人次,培训合格人员就业率达90%,其中盲人培训班学生到目前为止共有200多人次。

(五)重视文体助残,彰显残疾人才华能力

残疾人文体事业不仅展现独特技能,也展现精神风貌,更是改变人生的平台。

1、开展了各项文体活动。2013年市举办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组织参加了江苏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等。建立了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等五个类别的82名优秀残疾人人才库。

2、开展残疾人文化创业基地建设。并加强培育管理,建设无锡唯一一个省文化创业示范基地的宜兴市爱德陶艺社。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残疾人工作者作风效能

发展残疾人事业,做好残疾人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作者队伍是保证。一是完善三项工作制度,解决了一个“松”的问题。建立每周理事长碰头会、每半月中层干部例会和每季片区工作交流例会制度,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重点,季季有交流,年度有总结,使残疾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二是实施了“有作为才有地位”的理念提升行动,解决了一个“无为”的问题,培养成“风清气正、团结协作,勇挑重担、能动作为”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难点及原因

近年来,宜兴市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就业、医疗、教育、康复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少压力,根据目前残疾人事业实际发展情况,还存在以下四方面难点:

(一)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宏观经济形势的严峻和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退工压力,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即使是就业的残疾人也主要分布在操作简单收入低微的行业,残疾人的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二)残疾人自主创业资金难以解决。

目前全市残疾人就业率为62.5%,部分未就业的残疾人有很大的创业意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充足的自主创业资金,即使有创业想法也很难进行创业,创业就业银行贷款优惠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条件苛刻,门槛高,几乎很难落实不到位。

(三)基层残疾人服务运行不够正常。

在基层残疾人服务方面,有些镇(街道)存在服务人员不到位。为残服务的专业人才不够,如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教育服务专业人才、设施设备专业人才、各类评估人才缺乏。

(四)残疾人群体综合素质不优。

一是综合素养低、文化低、受教育少。二是能力弱。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差,技不如人。三是心理差。自卑心理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三、今后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方向及措施

今后五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五年,是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地方残疾人事业发展要确立了“做大做强”和“提质创优”双重目标,“民生优先”和“跨越赶超”双重要求,营造更加优良的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任务。根据宜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情况,就进一步提高全国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认为:

(一)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全覆盖,致力改善残疾人生活水平和质量

1、健全残疾人各类保障机制。贯彻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制度。进一步推进残疾人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补充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研究落实“康复项目进医保进农保”政策并出台具体操作实施细则。协调相关部门将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和残疾人辅具适配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险范围。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补助。探索福利企业退工残疾人断保接续政策,积极协调推动各类商业保险机构增设残疾人专项险种。

3、提升残疾人社会救助水平。完善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就业的残疾人给予重点救助。切实做好贫困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访慰问、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二)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再提升,致力满足残疾人需求和愿望

1、要以完善的平台支撑服务。健全和完善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平台。加大康复工作人员以及家庭养护专技人员的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以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村(社区)康复室为平台,全面构建三位一体的康复服务网络。

2、要以丰富的内涵提升服务。建立健全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服务为主体的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开展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7-14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贫困精神病人医疗康复救助,逐步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康复救助。统筹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谋划,创新思路,妥善有效做好居家养残工作。

nlc202309041754

3、要以健全的机制推动服务。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站达标验收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生年度考核细则》,协调卫生部门将康复站和康复医生的考核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完善运行方案,加大康复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康复人才的培训力度,健全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让贫困残疾人可以有条件享受到康复服务。

4、要以实施的成效检验服务。建立各康复机构的个人档案和评估记录,并根据康复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制定康复机构考核制度,细化考核内容,加强对各类康复机构的考核力度,适时引入第三方考核、专家评估、康复对象满意度测评等方式使康复机构考核更加公平有效,并严格按照考核情况核拨经费。

(三)实现残疾人创业就业的再落实,致力体现残疾人自身价值和尊严

1、要在推进充分就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残疾人就业制度,切实抓好残疾人就业服务。充分发挥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作用,研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鼓励福利企业为残疾人开辟更多的适应性岗位。充分发挥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调节作用,积极引导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

2、要在扶持自主创业上做文章。认真落实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开办个体工商户,建办民营企业,发展农村种养殖,实现以创业促就业。认真总结与探索残疾人扶贫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的发展经验,加快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适合残疾人就业或辅助性就业的特色产业,发挥残疾人创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3、要在加强就业服务上做文章。科学规划,合理配置,扎实推进市镇两级残疾人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辅助器具供应等综合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完善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各类服务机构要改善条件、完善功能、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使更多残疾人在就业服务中受益。

(四)实现残疾人素质教育的再提高,致力提升残疾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1、要抓牢基础教育为根本。加快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为主体,随班就读为补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2015年前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整合社会资源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探索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形式,对适龄重度肢体、重度智力、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大力实施“阳光助学”计划,全面落实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各项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家庭子女的就学困难。继续加大对残疾学生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就读、参加成人教育。

2、要强化技能培训为关键。依托爱德培训学校和其他成人教育基地,定期开办适合残疾人就业实际的职业技能培训班,通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增强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联合专业培训机构开展对残疾人生活、护理技能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能力。重视残疾人艺术、体育才能的培养,展现残疾人的个人才华。

3、 要凸显文体活动为效果。结合“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和“文化进社区”等活动,鼓励残疾人参加各类群众性体育运动。落实市内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对残疾人免费或优惠开放政策。培养与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文艺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残疾人文体比赛。

(五)实现残疾人维护权益的再保障,致力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和利益

1、突出制度化建设,打造政策环境。制定完善并普及残疾人法律法规,加大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法律服务力度,畅通残疾人诉求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增强残疾人维权意识,依法保护好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2、推进无障碍建设,打造畅通环境。将无障碍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无障碍设施进社区、进家庭。深化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协调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努力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3、强化参与度建设,打造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新残疾人观,广泛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先进典型。扎实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各类慈善公益组织在筹集助残善款、开展助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动员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积极为残疾人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六)实现残疾人服务水平的再提高,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提高和发展

1、要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公共财政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加大督促力度,确保残疾人工作顺利开展。

2、要健全工作机构。加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残联组织建设,构建以市残联为中心、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各专门协会和助残机构为依托的基层残疾人工作网络体系。各级残联机关工作人员要牢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为政清廉,秉公办事,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深入基层调研,及时了解残疾人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加强与残疾人的血肉联系,最终切实有效地为残疾人谋福祉。

3、要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人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管理,选聘有热心、有爱心、有能力的同志从事残疾人工作,切实抓好残疾人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七)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致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1、要建立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根据地方财力情况和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确定一定的投入增长比率,确保残疾人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2、财政部门要积极组织残保金的征缴工作,协调地税、残联、经贸等部门的关系,做好各机关事业、企业的残疾人使用和残保金的测算,严格按规定足额征缴,确保残保金收入的完成。

3、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和兑现工作力度,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贴息补助工作,建立和制订贷款担保公司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贷款的担保扶持政策,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专项扶持基金,为残疾人的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4、要研究和探讨福利企业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适度调整残疾人免税额度,鼓励和发挥企业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使残疾人有一个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保障。

课题组成员:

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 马洪范

新理财杂志社 黄前柏

江苏省宜兴市财政局 陈雪峰 朱朝晖 蒋国平

执笔人:蒋国平

篇5: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残疾

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㈠残疾人基本状况日益改善

残疾人康复工作已全面展开。1981年白内障患者经免费手术得已重见光明;免费为37名下肢截肢患者安装假肢,改善了他们生产和生活状况;98名聋儿经语言训练、配戴助听器后能随班就读;免费为28名下肢行动不便者配送了轮椅,恢复他们生活和生产能力;争取多方支持,为全县各类残疾人配送了2563件生活用具,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教育助学有了新发展。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2%,普通高校达线生全部录取入学就读,并每人获得2000-3500元的无偿补助。五年内共争取各类助学经费5.8万元,使127名残疾学生得到救助。劳动就业实现新突破。把落实《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省政府165号令)作为为残疾人办实事,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重新修定出台了《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全县各用人单位自政府令出台后,共安排残疾人就业72名,县残联共办就业培训班六期,有组织的向外地输出农村残疾人104名,全部落实了三个保险,解除了他们后顾之忧及家庭、社会负担。农村和城镇残疾人在“三免”政策的推动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发展势头良好,五年自主就业增加74人。扶贫保障稳步推进。全县共有2057户4734名残疾人家庭列入政府特困救助,农村“三无”残疾人全部实现“五保”,城镇困难残疾人家庭全部进入了最低生活保障。文体工作成绩突出。开展了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组团参加了市政府举办的残疾人运动会选拔赛,比赛成绩优秀,在省二00六年残运会上取得了二金一银一铜的好成绩。

㈡残疾人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逐步改善,发挥潜能的机会明显增多。广大残疾人的珍惜人生、热爱祖国、志在奉献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政府的扶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摆脱了贫困,许多残疾人还成了十万百万元的经商者和企业家,他们不但自己富了,还帮助周边的困难人群,开始用他们的成果回报社会,为我县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㈢残疾人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残疾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县残联属科级机构,达到上级要求;乡镇残联组织正在进行规范建设。

㈣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

“助残日”及其他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广泛开展,来信来访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

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有效改善了广大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县各类残疾人由于客观条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影响,他们的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建设残疾人小康生活的任务尤为繁重。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㈠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㈡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推进。强化法律宣传教育,确保法律法规的严格实施,提高全社会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意识,依法完善优待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领导,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拓宽经费渠道,逐年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缩小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统筹城乡发展,进一步缩小农村残疾人与城镇残疾人生活水平的差距。

坚持广泛参与。依据残疾人事业跨行业、跨领域的特点,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充分开发社会资源,广泛

动员社会力量,倡导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

㈢奋斗目标

残疾人基本生活初步达到小康水平。

全面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努力使全县50%左右的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资助残疾人接受中、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

加大对有就业需求残疾人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特别是农村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率。

积极鼓励残疾人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残疾人事业法制环境建设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状况持续改善。

加强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村残疾人组织工作全面规范运行。

三、任务和主要措施

㈠康复

1、加强工作基础建设。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创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建立集中康复训练与社区、家庭为依托的社会化康复服务相结合的综合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医疗卫生系统的技术优势为全县广大残疾人康复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2、积极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工程。以县医院为依托,结合外请专家,继续实施项目补助与家庭负担相结合的负担方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活动。

3、继续开展免费安装假肢和无偿捐赠轮椅活动。使全县因下肢截肢行动不便的贫困残疾人,大多数都能得到捐助,改善生活质量。

4、加强聋儿语言训练。依托县康复中心语训部,辅之民办语言训练学校,使全县聋儿及其家长都能得到训练,基本实现适龄聋儿,人人都能接受文化教育。

5、开展智残人群的康复训练。以特教学校和县语言训练部为依托,通过训练使大会智残人生活基本自理,并能从事简单劳动和文化学习,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6、初步建立精神病防治工作机制。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开展对全县重症精神患者的防治康复医疗救助。

7、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把残疾人作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点人群,在制定制度、筹措经费、技术保障、具体实施方面向残疾人倾斜,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得到医疗救助;整合社会力量,促进康复专项救助制度建设。

8、普及康复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康复意识和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广泛开展“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日”、“预防出生缺陷日”等活动,针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主要致残因素,有重点地开展宣传教育,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减轻和控制疾病致残程度。

㈡教育

1、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水平。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到“十一五”末,适应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当地健全儿童少年的同等水平。加强县特教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使接受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目标要求。

2、积极推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积极鼓励和扶助各幼儿园、幼儿班接纳残疾儿童。使全县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的残疾儿童基本上都能享受学前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

3、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制度。政府有关优惠政策优先照顾残疾学生。确保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普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全县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都能接受中、高等教育,并给予适当的资助。

㈢就业

1、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和《枞阳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县政府19号政令)。把残疾人就业与再就业纳入政府的“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加大力度督查落实。继续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严格征收、管理和合理使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继续办好各类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班,继续实施集中外输与自主创业相结合的就业模式,继续完善优惠政策扶持,促进残疾人自主创业。

2、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建立健全残疾人干事创业奖励机制。

3、加强盲人的教育培训和就业。依托市盲校的办学优势,促进盲人接受文化教育,同时免费为全县十八——四十岁的盲人进行就业培训,促进其就业。鼓励资助有资格盲人在县城开办2-3家盲人按摩中心。

㈣扶贫

1、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收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在“整村推进”扶贫过程中,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项目,帮助其参加生产劳动,保证各项扶持措施得到落实。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不断提高经济收入,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2、加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引进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附加值,增加农村残疾人收入。康复扶贫贷款比照扶贫贴息贷款优惠利率执行。

㈤社会保障

1、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享受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待遇,鼓励、支持灵活就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认真执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及时向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力抚养、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给予“五保”供养,实施重点救济,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等特困残疾人家庭按“分类施保”的原则,适当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2、认真贯彻国家制定医疗的保障政策,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保障范围。根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帮助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积极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㈥社会环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广泛动员社会媒体报道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动态、残疾人自强不息、自主创业致富的精神风貌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残疾人的先进事迹。新闻、刊物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不同形式,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生观;鼓励残疾人和从事残疾人工作者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工作,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环境。

2、推广总结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大力宣传“自强模范”、“扶残助残先进集体”、“残疾人之家”、“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和残联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激励残疾人自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培养社会助残意识。认真组织“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活动,广泛开展“自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4、鼓励残疾人文化团体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倡导、动员社会积极创造条件,扶助残疾人文化的发展,为他们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

5、进一步增强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把残疾人的体育活动纳入全民健身计划,文体主管部门所属的文体活动场所,对残疾人的体育活动应提供方便,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残疾人体育运动爱好者,文体主管部门和残联组织要给予帮助和培养。

㈦维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省政府165号政令、县政府19号政令等法律法规作为宣传内容,提高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倡导全社会尊重、理解、帮助残疾人,通过残疾干部培训,知识竞赛等活动,不断增强残疾人法律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的执法力度。积极配合县人大、政协开展执法视察和检查,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直接涉及困难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有关政策文件时,应听取残联组织的意见。

3、建立健全残疾人的法律救助机制,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以法院、司法行政部门的司法救助,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残联的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解决残疾人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凡涉及到残疾人的诉求案件,各法律援助机构应优先受理,优质服务。对重大、典型侵害残疾合法权益案件加大查处力度。

4、贯彻落实《安徽省信访事件》,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残疾人的信访接待和处置制度,针对残疾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各相关部门应配合做好信访预测和矛盾的排查工作,及时调查处理,畅通信访渠道,为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

5、依法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认真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等法规,在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要对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㈧残疾人组织建设

1、加强基层残联组织建设。乡镇按照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意见》的要求,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充实力量,提高效能。逐步建立健全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的残疾人组织,形成完整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

2、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贯彻《全国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试行)》,制定和实施本县残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残疾人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造就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职业道德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3、加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发挥其“代表、服务、维权”的作用,密切联系广大残疾人,活跃基层残疾人生活。

4、加强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残疾人证》是残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残疾人证,必须严格按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各类残疾人的标准办理。县残联负责残疾证的办理和管理。到“十一五”末全县残疾人领证率达到70%左右。

四、督查落实

为保证《纲要》的实施,有关部门要将《纲要》确定的任务纳入自身工作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抓好落实。各地要依据《纲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当地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实施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予以推进。

篇6: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村、镇直部门、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潍坊市、寿光市和市残联关于加快推进我镇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经镇委主要领导同意,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望各单位、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中积极实施惠民工程,加快我镇残疾人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又好又快发展,使我镇残疾人事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针,全民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力打造经济强镇,奋力建设幸福上口”,这一主题,以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同步发展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从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入手,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努力使我镇的残疾人事业有新的创新和发展,使我镇残疾人生活和工作水平,有一个较大的起点。

(二)工作目标

到2013年下半年,基本建成覆盖全镇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出台一系列残疾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政策,建立完善残疾人康复、就业、维权、文体等服务机制,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安全住房、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到2015年,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残疾人社会救助特惠化、社会保险专项化、社会福利多样化、服务机制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普惠加特惠镇、村全覆盖为“构建打造经济强镇,建设幸福上口”,作出积极贡献。

二、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三)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

按照重点保障和特殊救助的要求,残联、社保、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在已经实施的城乡重度残疾人由政府免费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的基础上,政府再进一步加大投入力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进一步落实对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70元的生活补贴政策,所需资金由省、市、镇三级财政负担;对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和低收入残疾人家庭实行重点救助;建立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逐步扩大残疾人社会福利范围,适当提高残疾人福利待遇。

(四)建立完善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机制。

将住房困难的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纳入城市住房保障和城乡住房救助体系。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对象,纳入全镇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总体规划优先实施,并纳入统一的筹资渠道,切实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住房困难,并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五)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

进一步完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教育、财政、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联合研究制定残疾学生学费补贴办法,保障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对造成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的儿童给予学费减免,在校初中生、高中生(含中专)及高等院校学生要按照上级政策给予一定的学费补贴,并建立个人信息档案,逐步建立完善0-15岁的残疾儿童档案,积极动员残疾儿童家长送子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入学率达到100%。

(六)确保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残联、财政、社保、民政等有关部门要在重度残疾人和享受低保待遇的残疾人免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康复需求。对负担较重,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确保基本医疗水平得到保障。

三、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七)大力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残联、社保、财政、卫生、民政等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残疾人托养扶持政策,建立残疾人机构、居家托养服务补贴制度。依托现有福利机构、家庭居家安养等多种形式对享受低保的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和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托养机构,政府通过对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给与扶持。

(八)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

政府不断加大康复经费投入,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由卫生行政部门列入责任目标考核,实施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轮椅配备等重点康复工程,着力解决贫困残疾人康复需求。对0-6岁、8-16岁儿童、少年建立、健全康复档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依托镇康复指导站和社区康复站,配备专业康复人员,每个社区配备好康复员,指导残疾人开展专门康复训练,配备康复器材,按照规划要求,使镇残疾人都享有康复权利并取得良好效果。

(九)建立健全残疾预防体系

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有关社会团体及专家参与协作的残疾预防体系。建立健全新生儿筛查预防报告制度,加强信息政策监测和研究,免费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孕产优生检测。卫生、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建立、健全出生缺陷和0-6岁残疾儿童信息管理制度,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

(十)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

落实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按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士就业,提高全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多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享有与社会职工平等权利,进一步完善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办法,对自主创业的残疾人提供优惠政策,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的残疾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食其力,大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和培训基地建设,鼓励残疾人学习专业职能,促进就业、创业,各单位、部门要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加大资金支持,使我镇残疾人就业比例和自主创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十一)大力发展繁荣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

宣传、残联、文化、体育等有关部门要联合研究制定加强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实施意见,加快发展为残疾人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残疾人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取得良好成绩,享受与健全人同等奖励,且教练员与运动员同奖。

(十二)健全残疾人法律法规服务体系。

依法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起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要联合研究制定残疾人法律援助实施意见。有关部门社会力量等提供法律援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加大对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充分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优化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三)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大力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残疾人观。

特别是每年5月份全国助残日期间,宣传部门要将宣传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持助残事业宣传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把扶残助残作为文明城镇、文明社区、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指标,实行动态考核。

五、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政府职能

各村、各企业、部门都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成立相关的领导机构,配齐人员,网络健全,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各村、各单位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对残疾人各项指标进行量化管理,用一流的业绩回报社会,残疾人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各级、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关心、爱护、帮助残疾人自强、自立,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为打造经济强镇,建设幸福上口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上口党委

上一篇:应届教师求职简历下一篇: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