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2024-07-09

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共9篇)

篇1: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及策略

一、注重概念、回归教材

概念是学科的基石,是理解知识点间联系的基础。在经历了细致的一轮复习后,考生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教材中的概念进行再次整理。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琐碎,尤其是必修一的基础知识特别典型。但是对基础概念的整理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概念进行整理能在较短时间内再次将基础巩固一遍,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将基础再度夯实。

建议:有一个简单的整理概念的方法就是关注课本上的黑体字。将教材中的黑体字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抄写,做到无缺、无误。接下来认真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辨析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做到能够将有关概念进行分类、总结。除此之外,还要做到能够区分相似、易混知识点间的差异。

二、模块分类、构建体系

一轮复习中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复习方式是按照课本顺序将知识重新梳理一遍。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构建起知识的框架。即二轮复习更侧重于模块化的复习。那具体都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建议:通过概念梳理,考生们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各个点(知识点),接下来就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以及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提升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以重点、热点知识为中心有意识地建立大小不一的专题,构建知识网。如:必修二中以中心法则DNA(基因)RNA蛋白质(性状)为主线,可以构建的网络有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DNA的结构与复制、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遗传与变异、进化等知识,再广一点还能涉及必修一中化合物部分的核酸、蛋白质的内容。

三、注重实验、探究的练习

以实验探究能力考查为核心,综合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今后考试的一个方向。综合型实验题将成为考卷中的常见题型。但是对于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是考生最怕、最头疼的。面对实验探究题,考生往往不是无从下手,就是答非所问。所以在二轮复习中,同学们要加大此类题型的练习力度。

方法建议: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生物试题的一大特点。复习时可对应考纲中17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及相关的操作技能逐一复习,重点掌握。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实验如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系列实验等,要对其材料选取、条件控制、对照设置、结果分析等方面作深入剖析。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如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应用;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判断细胞的生活情况;防腐杀菌,高浓度的溶液能使细菌等微生物因失水而死亡,从而有效地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等等。另外还可以与近几年的诺贝尔奖或者社会热点相结合,如二型糖尿病等等。多留心身边事,将生物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平时即锻炼个人的知识迁移、推理能力。

四、养成良好做题习惯

经过一轮复习的沉淀,考生应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做题量。但是很明显,不同的考生的题目积累量情况差异较大,其中很多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造成题目练习杂乱无章,不成体系。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非常重要。同学们都知道养成良好做题习惯的重要性,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

方法建议:三色笔做题法。准备三支不同颜色的笔,蓝、黑、红。在作业时,以蓝笔审题、黑笔做题、红笔改错。然后将所做的试卷分类整理收集起来,在复习后期,可以以错题作为再次复习回顾的重点。以这种方法做题,呈现出来的试卷,对题目的理解度、修改知识点、错误答案等等一目了然,不仅能将考生有漏洞的知识点再次进行补缺,还能指出考生曾经做错题的原因,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

五、调整心态,轻松备考

高考复习是一个持久战,也许经历过了一轮复习之后,部分考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一些考生,并没有充分利用一轮复习的时间,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开始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

高三生物学习方法:拿高分,从吃透课本做起

一、记熟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

相信许多同学都有这种体验:解答填空题时,意思答到了,但是拿不到分。这是由于我们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总有欠缺,因而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答题时,难免出现疏漏,自然不能得分。因此答题时应尽可能多地用书本语言,因为教材语言都经过千锤百炼,既可读,又严谨。

教材每一章内容的最后都有本章提要,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总结,为本章知识的压缩饼干。为此我们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要彻底消化,充分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搭建该章内容的主体知识框架。

教材的行文也有其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本节内容的要领,即通常所说的结论性语句。最后阶段复习教材知识时,应先关注并强化这些结论性语言,再由简及繁,由总到分这样的顺序复习教材知识,由此加深记忆知识概要,掌握相关知识精髓。

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不是重要概念,就是本段内容的提纲挈领性语言,为此,复习这些内容时,我们深刻理解并记熟其中的含义。如光合作用概念这部分黑体字内容,要理解、记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什么?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什么?能量变化是什么?吸收并利用光能的物质是什么?等等。

熟记教材中结论性语言和黑体字内容,有益于将教材中的主体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有利于答题中语言的规范性,对于取得高考成绩中的基本分大有裨益。

二、关注教材中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

复习教材,还应注意教材概念中的状语、定语等限定性词语。

如教材中讲到利用生长素浸泡扦插枝条,促进生根时,为什么在生长素的前面加上一定浓度?只有理解到因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促进侧根形成、果实发育、顶端优势等,但若超过合适浓度则会抵制上述作用;所以农、林生产上使用生长素一定要注意浓度。再如教材中给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下定义时,都提到减数分裂时这一时间状语,说明了三大规律的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过程中,是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教材中这样的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俯拾即是,如运载体通常用质粒(意为还有其他,如病毒),微生物培养基中的氮源主要用于合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等(意为还有其他物质,如ATP、磷脂等),等等。

关注教材中限定性、修饰性的词语,挖掘出其中的含义,可以深刻理解教材知识,有利于正确解答选择题中的概念明晰题,也有利于提高解答第Ⅱ卷时语言的严密性,对减少答题过程中不必要的失分大有帮助。

总之,如果我们都能熟练掌握教材主要知识、注意到了教材中严谨用词的原因所在、理解了教材中的所有图表,体会到了教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我们步入高考考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篇2: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广东广雅中学冯洁莲

一轮复习已掌握了生物学中的基本概念、原理,但这些知识仍是零散的,要想达到高考水准,就必须进行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是以专题复习为主线,突出重点、渗透考点、联系热点,把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构建出知识链、知识网,实现知识的重新有效整合。第二轮复习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第一轮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初步形成应试技巧。

一、近年来高考命题趋势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分析来看,生物学科命题存在几个特点:(1)重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即生物学的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实验操作等的考查;(2)更加重视对生物学科素质和能力,即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的考查;(3)实验考查的地位显著提高,尤其是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等研究性学习形式的命题的;(4)命题情景贴近生活,贴近最新科学成就,展示社会热点,不再是单纯地考查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重视考查从新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能力;(5)生物图、表等资料信息题的考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万事皆有规律,诸事都有技巧”。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二轮专题复习,应该做到以“纲”为本,以“本”为纲。所谓以“纲”为本,就是根据2013年《考试说明》了解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及考试要求。以“本”为纲,就是以课本、精要笔记本、错题本、好题本等作为纲领性资料,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实现零乱知识系统化、规范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总结归纳错题的关键所在,从知识缺失、试题设问的茫然、回答惯性的陷阱等方面领悟应对技巧;寻找“纲”与“本”的联系,实现“纲”与“本”的有机整合,力图从试题的“取材”和“立意”真正做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二、高三生物教学二轮复习有效策略

(一)合理制定二轮复习计划

二轮复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高考的核心不单是学生对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而更多的是对思维的变通性、完整性、连贯性、敏锐性和精确性的全面测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能力考查。“题海”战术所培养出来的熟练工在这样的环境下难以发挥作用。因此,合理制定出二轮复习计划具有重大意义。

1、时间安排:历时2个月,即3月和4月。

2、教学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回归课本、抓基础知识的同时,二轮复习时还要重点“攻坚”,突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细胞的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和生物与环境这几部分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的主线,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难点。复习这部分知识时,要特别留心,可以结 1

合手上的资料,分析涉及的题型,并查阅自己经常出错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这部分知识考查的特点和规律,突破重、难点,使自己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将考纲内容进行重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高三二轮复习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组合,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是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有效性的基础。

(二)夯实基础,重视概念原理的理解,强化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考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在最后备考阶段,一些学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甚至在高考期间出现“头脑空白”的感觉。所以在二轮复习阶段,要提醒学生复习要万变不离其中,还是要以教材为主。

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是必考点,复习中要抓住主干,突出重点。做到加深理解——迁移综合——联系实际——综合运用,从而做到基础题、中档题全做对,力争解决更多的难题。

二轮复习要抓好专题过关,通过专题复习,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构成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1、按体系分专题包括:(1)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细胞的代谢;(3)细胞的生命历程;(4)生命活动的调节;(5)遗传、变异和进化;(6)生物与环境。

2、按实验分专题包括:(1)验证性实验,对实验操作、原理、程序、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归纳、总结;(2)纠正错误或补充不完整的实验;(3)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4)对实验、实践中获得的各种信息的分析和解释。

3、按题型分专题包括:(1)选择题的解题技巧;(2)材料信息题的解题技巧;(3)图表题的类型和解题技巧(图示、表格、直角坐标曲线等);(4)生物学中的数学计算专题;(5)生命科学史专题复习专题;(6)课本具体实验专题;(7)生物高考的实验设计题型与解题技巧

4、按热点分专题包括:(1)生态和环境热点(人口资源、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环境保护);(2)生命科学前沿热点(基因工程、克隆、干细胞技术等);(3)工农业生产,人类健康热点(转基因食品、酶工程、癌症等)。(4)国内大事、世界风云。

(三)提高能力是二轮复习的重要目标

后阶段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编写试题的原则是:体现教材的特点,符合考纲要求,体现新颖、准确与导向性,这有助于学生疏理归纳训练。后阶段复习每周要进行一次综合测试,让学生适应综合考试的方式。力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高,专题训练层层落实,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1、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

具体做法是:一是,在复习每章节时,将该节教材中标明的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改成实验设计。二是,进行实验专题训练时,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的技巧。三是,强化训练,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实验设计训练,在做中学。

2、加强识图、识表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本轮复习做法与第一轮相似的地方:一是,将教材中的文字“翻译”成图表;二是,将图表“还原”成文字。不同之处:一是,增加图表题的练习,培养学生从图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将多个生理过程进行综合,形成一个大图表。

3、加强分析问题、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培养。

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几乎都是通过分析,然后选择应用哪一种基础知识进行解答。所以,在后阶段复习中,应通过针对性地选择试题和透彻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与题之间建立起桥梁,学习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在第二轮复习时,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久看生厌,况且,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地工作,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应避免简单的重复,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要换一个新面孔,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并适当拓展和引伸单元课题知识,运用组织策略,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合点,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以便深入领会知识,为提取和运用知识创造条件。

(四)归纳解题技巧是二轮复习的关键

二轮复习要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走向,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可归纳解题技巧如曲线坐标题、图形图表题的解题技巧、遗传系谱图鉴别技巧、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技巧、生物单项选择题、双选题解题技巧、材料信息题解题技巧、实验题解题技巧等。尤其要提高学生实验题解题技巧。近几年的高考侧重实验能力的考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复习中应充分重视实验的复习,尤其是实验设计题,应作为复习的重中之重。要重视教材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实验设计思路,以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强化课本中的经典探究实验,为实验设计打好基础;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等。高考题中实验题的比重逐年增加,笔试中探究实验的考查重点主要是设计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具备作出假设、设计对照、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能分析和预期实验的结果,并能够加以处理和判断等。

(五)引导学生及时纠错、善于反思、学会积累

二轮复习要注意指导学生疏理一年来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其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能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获益,取得主动权,这阶段要指导学生培养并加强考感,做题程序、审题、书写要规范,回头仔细看看前两个月的卷子,反思、整理思路,查找更好的方法,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务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每次考试、练习都难免做错一些试题,如果能及时地纠正错误,把错误降到最低点,也就是把成绩提高到了一层。“只要出错,一定攻破,不能再错”,在纠错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平时尽量把自己做错的题、综合性强的好题分别贴在不同的本子上,在每次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把这些题目再看一遍,能提供解题思路、方法等。

(六)联系实践,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具有材料背景的新情境问题已逐渐演变为主流题型,且处于更加突出的地位。解题时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教材中,而且通常是试题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识方法反而越简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知识、血糖与糖尿病、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

(七)加强研究,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要使二轮复习有实效就要十分重视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研究工作。

1、对高考命题的研究

从历年高考试题的整体研究中找共性;从2012年各类试题的研究中找趋势;从对相同考点试题的对比研究中找变化;从各种模拟试题的集中研究中找动态和新意,从而跳出凭经验、走老路、程式化复习的框框,开拓性地抓复习备考。

2、对新考纲的研究

每考纲的变化特点是:稳中求改,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其基本知识结构不会变,所以,研究不是求新索异,而应该从考纲的整体修订的立意来分析,从去年考纲内容和高考改革新动向预测新考纲走向。

3、对复习教学的研究

对复习教学的研究主要是要解决二轮复习课无趣味、无新鲜感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将旧知识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而是要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平常教学固然能见水平,但复习教学才更见功底。

4、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随着高考的临近,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或自负、或自责、或自卑,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大多在行动上或学习上会有异常表现,任课教师要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将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热情迎战高考。

(八)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转变复习观念——贯彻“三主”原则

(1)发挥学生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侧重从以下几方面操作:一是教师必须千方百计的启动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高考复习的主人;二是引导学生注重对知识体系网络整体掌握,不当浩瀚题海的“奴隶”;三是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复习训练的难度;四是复习不求面面俱到,要以学生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为复习的主攻目标,借助基础知识为载体,侧重于能力的训练。

(2)突出学生在复习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地位。

首先,给学生腾出自学的时间,坚持每节课用思考题激发学生思考;再提醒学生看起来平淡而易被忽略、其实内涵深厚的知识。其次,给学生开辟课堂多动的空间,尤其是每当复习到知识难点及思考难度大的典型问题时,便设计若干阶梯式的思考题指引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展开讨论,形成多元化的结果,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弄懂。再者,给学生创造复查、整理、运用知识的机会,在基础复习阶段,旧穿插综合的训练促进学生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刍”。

(3)激励学生在学习思考时发挥“主动”精神

比如:在基础复习的训练阶段,就穿插若干启迪思维的“踮脚题”,鼓励学生面对这些在树上结的高些的果子,踮踮脚,跳一跳,把它摘下来,不要胆怯,更不要自暴自弃。开始时,可能多数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先做适当提示,激励他们挖掘潜能,开辟思路。渐渐地多数人习惯了,发展到后来,一般学生也就提高了兴趣和信心,面对能力题就会表现出跃跃欲试的局面。

2、把握复习内容——形成“三点”知识体系

(1)紧扣考点不离纲。所谓考点,指的是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全国高考生物科学考试说明》(即考纲)所规定的考试范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试卷考查内容都在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要求范围内。要理清2013年《考试说明》中的新增考点、删去考点、合并考点、修改考点,做到心中有数。

(2)围绕热点勤查练。所谓热点,指的是历届高考中反复测试的知识要点。例如:基因工程、生态农业、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等。这些热点都与教材中的知识有着点、线、面的联系,都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应编制以热点知识为骨干的知识体系表及自学思考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并编用有关热点知识的检测题,与历届高考题接轨。

(3)突出难点重评讲。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在明确考点、掌握热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障碍、理解疑难和易混淆之处。二轮复习容量大、内容广、时间紧,平均使用力量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因此,应注意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在考点、热点问题里的难点问题上花时间、下功夫,以保证学生脑海里构建的知识体系脉络畅通,启动灵活。

3、讲究复习策略——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好落实知识与训练能力的关系。

采取的策略是“智能兼顾,互相渗透,不同阶段,有所侧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如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知识时,应强调学生对许多实验原理、仪器、药品、操作的特点进行再认识。所有这些,都渗透着学生自学、思维、观察和实验能力的训练。

(2)正确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分层指导的关系。

高考的考纲和考卷,对于每个考生的要求都是统一的,然而,一所学校、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因此高考复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刀切。采取的策略是“整体要求,分层指导,抓住两头,带动中间”。应提出教学目标,从中等程度的学生水准出发,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规定训练题量。不过,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达标程度和训练量,不作统一的规定。个别辅导时,侧重于抓强、弱两个层次。

(3)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信息、资料的采集和使用,对于高考后阶段复习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采取的策略是“广集信息,限量用题,选题求精,重在落实”。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广集信息资料。如注意有关报刊(如招生报、教育报、南方日报等)和专业杂志(如《生物学通报》、《生物教学参考》、《生物教学》、《中国考试》等),或者可通过因特网查阅有关资料,及时做好有关信息的收集。

篇3: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策略

在二轮专题复习计划的间隙,要重拾被遗忘忽视的课本,重温基础知识,重做典型题目,重视教材“母题”的引领作用,发挥教材母题做一当十的功效. 只有明白了教材经典题目的重要性,才不会陷入“高考高于天,教材放一边”的备考误区.高考试题试题中来源于课本有以下几种:“照搬”书中题目;对教材中题目的数据进行变更是编制高考题; 对课本中题目的条件进行变换(形式);变换书中题目的背景让书中题目披上新妆; 有些高考试题就是应用书中题目的方法结论编制而成的,等等.总之,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经过精心挑选而设 计的,它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和研究资源.不少试题所涉及的思想方法都源于教材, 高考数学复习中, 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习题都要熟练地求解,掌握它的通性通法、答题规范、思路分析及知识内涵.复习时要从繁杂的复习资料中跳出来,研读教材、汲取营养,充分发挥例题、习题潜在的功能,发挥教材“母本”的作用.

二、重视经典题目的发散思维

在第二轮复习备考中,做海量试题必不可少,但绝非上策. 应当充分发挥典型试题的带动作用和举一反三的功能,注意培养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维 能力.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 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

1.多题一解 :是高效学习数学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有必要对某一类型试题固化某一种解法,通过对一个题目的求解,能对这一类问题有整体性的认识,进而概括出一般性的求解方法,这就是高考强调的“通性通法”.为此,我们在进行数学解题训练时,不仅要关注一些解题技巧,更要关注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通法.

2. 一题多解 : 是针对一个题目 , 不要仅满足于会做而已 ,要多思考是否还有另外的解法,是否还有最优最快的途径.通过一题多解,将多个不同知识点融入一题.正所谓:解一题,链一串.多尝试一题多解,能有较大收获.

3. 一题多变 : 茫茫题海 , 寻根是岸 . 木有本 , 水有源 , 题有根.在第二轮的训练中,可将一些经典的题目作为“题根”,然后对题目进行多方面改变,让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从而彻底打通各知识点间的关节.

三、重视准确审题习惯的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关键,一切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都来源于认真审题.审题是解题者对题目提供信息的发现、辨认和转译,并对信息作有序提炼,明确题目的条件、问题和相互间的关系.能否迅速准确地理解题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数学成绩的好坏. 从这个意义上讲, 数学成绩的高低“功在审题”的说法一点都不过分.一审条件 :条件是题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解题时,充分利用和挖掘条件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必经之路,审条件一般包括“审视隐含、审视结构、审视图表、审视图形”等方面.二审结论:结论是解题的最终目标,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很多情形下都是在目标意识下启动和定向的.审视结论是要探索已知条件和结论间的联系与转化规律,可以从结论中捕捉解题信息,确定解题方向.

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贯通应用

数学思想与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与此同时,它们直接对知识的形成起到指导作用.因此,在第二轮的学习中, 我们应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认真的梳理与总结,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逐步做到自觉地、灵活地将其运用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中. 中学数学思想主要有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和转化思想.

1.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的思想 ,就是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 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 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数学思想.方程的思想,就是分析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或方程组,或者构造方程,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数学思想.(1) 函数思想与方程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如函数问题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来解决, 方程问题也可以转化为函数问题加以解决,如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再如方程f(x)=g(x)的解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函数y=f(x)与y=g(x) 的交点问题 , 也可以转化为函数y=f(x)-g(x) 与x轴的交点问题,方程f(x)=a有解,当且仅当a属于函数f(x)的值域.(2)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3)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

2.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以形助数”,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 ,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2)“以数定形”,把直观图形数量化 ,使形更精确.

3.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 )分解为小问题 ( 或基础性问题 ), 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篇4:新课程生物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一、通过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就是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在专题复习过程中,应体现生物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突出学科的主干内容等。

二、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突出主干知识

通过一轮复习,同学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因此在二轮复习时,关键是要将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以及进一步形成“网”。这就要求教师以主干知识为重点,对学生进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总结指导,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新课程教材特别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概念图、流程图是一大亮点,教师和学生都应高度重视。另外,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如细胞、代谢、遗传、生态系统、生命活动调节、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等。

三、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

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都与生物所学知识密切相关,所以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二轮复习时,要注意搜集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或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作为材料的知识背景出现。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传统发酵技术、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医疗保健、遗传疾病、免疫等。这些材料题往往起点高,落点低,通过复习要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四、重视图表能力的培养

图表分析是学习生物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理想手段。生物图表题是指含有图解的试题,它往往是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一些生物学现象、过程或规律的图表,常见形式包括数据表格、柱形图、饼状图、二维坐标曲线、遗传图解、实验图解、流程图、概念图、结构图等。图表的阅读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所以在二轮复习中,要重视读图、析图,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收集、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另外,应对典型例题和典型错误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各类图表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及常见陷阱的识别分析,实现图形和文字的转换,图形和图形的转换。

五、加强实验,提高实验能力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科学更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实验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究能力等,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二轮复习应特别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复习时可以先依托教材中科学家们的经典实验,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研究方法和操作步骤等,同时对教材实验进行适当拓展与延伸。然后训练学生能根据背景材料恰当地确定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用具,在实验方案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分析和解释。

六、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

二轮复习的时间有限,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一方面,教师可精心选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或错误率较高的经典试题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注意分析试题考查的目的,了解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分析归纳解题方法。试题讲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熟练技能、查漏补缺、總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学生必须精选试题,加强模拟训练。试题练习不仅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进一步熟练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训练“信息获取、知识迁移、表达及应试的能力”,积累考试经验等。

篇5: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

篇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策略

比如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中,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前n项和公式,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的相似与不同;

比如2:排列与组合中,有顺序与无顺序的问题;

比如3:椭圆与双曲线中,定义1、定义2、标准方程、a,b,c三者关系、离心率、准线方程的相似与不同点。

比如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中,图形、定义、单调性的相似与不同点;

比如5:概率中,等可能事件、独立重复事件、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相似与不同点;

比如6:函数中,奇函数与偶函数、单调增与单调减、原函数与反函数、定义域与值域、极大值与极小值的相似与不同点;

比如7: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图形、性质)、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图形、性质)的相似与不同点;

篇7:高考二轮复习策略:语文

语言表达题

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对付这类题,莫过于多练。无论是扩展还是压缩语段,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及对照答案进行总结,要提高真的很快。

作文

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现代文阅读

这部分着重考查高三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高三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文章读不懂,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对于答题技巧的储备也太少。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总结每类题型的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高三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阅读练习中,高三生应该训练以下技巧:

1.通读全文时,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做题时,一般有一半的题型,只涉及到局部段落。这类型的题,首先要找到与题目相关的段落,然后精读这些段落,尽可能多的利用文段中总结概括性的句子作为答案。

3.只要涉及到问答题,高三生一定要分点答题。没有哪个阅卷老师会喜欢一坨文字的。

篇8:浅谈高考英语二轮复习策略

一、引导学生找准复习切入点, 以点带面, 合理构建知识体系

在二轮复习的课堂上, 教师通常会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这样的复习相对一轮复习的按部就班而言, 知识体系跨度增大, 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 抓住知识间内在的、横向的联系。很多时候, 我们可以把一些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 使其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比如, 动词短语作为历届高考必考的考点, 在各种题型中均超高频地出现, 应给予其高度重视。而在以往的教授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它们的掌握并不扎实, 用错的现象比比皆是。拿cut一词构成的动词短语来说, 若让学生很快记住cut up, cut down, cut off, cut in, cut out的含义并做到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笔者观察, 目前市场上充斥的参考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按照动词的排列顺序来讲解这些动词短语的, 而学生往往也无意识的按这种排序来记忆短语, 但往往刚刚记住一个, 转而却忘了另一个。其实在笔者看来,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准串起零碎知识的那根“线”。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有意识的渗透给学生一些技巧性的知识, 让学生转变思路, 把动词后的小品词 (up, down, off, in, out等) 作为“线”的话, 通过分析这些小品词的内在含义, 我们可以全面、精准地掌握动词短语, 构建更加牢固的知识脉络。比如:小品词off在字典中有这样的义项:“表示除掉或分离”, 那么它所构成的短语cut off表示“切断;使隔绝”就不难理解了, 另外take off表示“脱掉 (衣物) ”, “ (飞机) 起飞 (与地面分离) ”以及wash off表示“洗掉”, turn off表示“截断 (电流﹑水等) ;关掉 (电器) ”等等, 这样的记忆, 便达到了“识字不识字, 先识半个字”的境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找到能把前后知识串联起来的切入点, 这样的切入点我们找到的越多, 对考题窥视的角度越全面, 对知识点把握的越精准, 对问题的思考也就越透彻。

二、指导学生举一反三, 提高做题效果, 重做揣摩高考真题

一轮复习后的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仍较为薄弱。同时, 由于英语学科的自身特点, 一轮复习所涉及的知识繁冗庞大, 在二轮复习阶段, 更应该通过做题来查漏补缺, 巩固学习效果。但面对做题, 很多学生一味的为了做题而做题, 最终沦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建议教师在平日的试题讲解中, 灌输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做题态度, 鼓励学生注重提高做题的效果, 学会就题论“理”, 就题寻“规”, 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道题目的效用。比如这样一道单选考题:

(2006重庆) ______and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

A.Have one more hour B.One more hour

C.Given one more hour D.If I have one more hour

本题考查的是句式“祈使句/名词短语+and/or+陈述句”, 由此得出正确选项B。如选项A表达有误, 可改为“Give me one more hour”;选项C除可改为祈使句外, 还可以把题干中的and去掉, 转化成“Given one more hour, I'll get the work finished.”;而选项D中若使用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就要把与之冲突的并列连词and去掉。通过这样的步骤, 这道题被我们做透、做细了, 实现了此题作用的最大化。

另外, 通过对近些年各省高考真题的研究, 笔者建议, 教师极有必要在考前利用高考真题指导学生掌握高考命题的“脉门”, 明确复习方向。为什么历年真题被置于如此高的位置予以重视?

第一, 各省高考试题的命题难度、广度相对稳定, 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命题思路, 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复习;

第二, 高考真题自身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且试题内容跨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很多文章都可以作为平时阅读、背诵的优秀素材。加之, 如果我们把这些文章像学习课文一样的做到精读, 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单词也一同解决了;另外, 对于其中长难句的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单选题、改错题的把握;再者, 如果我们从文章中提炼出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词句, 并把它们应用于书面表达, 为自己的文章增色, 则达到了“一箭三雕”的效果;

第三, 高考中常常会有考题“重现”的现象。比如:remain作为系动词, 2007年山东省、2008年辽宁省及2009年四川省连续三年考查了“remain seated”结构。

所以说, 历年真题的作用不容小视, 利用真题来达到磨练应试技巧、提高英语水平的效果, 省时、省力、高效。

三、协助学生调整心态,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在研究影响高考的因素中发现:占第一位的因素是考生应试中的心理状态, 其次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状态, 再是学习方法及学习基础。换句话说, 知识水平是高考成功的基础, 而考生心理状态的调节是决定应试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要想在考场上正常发挥, 必须调整心态, 培养科学的应试习惯, 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

首先, 学生对每次考试的期望值应该尽力且量力。在制定考试成绩争取达到的目标之前, 每个学生对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应该做出正确的估计, 正视自身实际水平, 保证在考试中做到心态平和, 正常发挥。

其次, 学生应掌握正确的答题方法。高考是面向全省高中毕业生的选拔性考试, 试卷中的基础题、中档题占全卷的80%左右。可见, 如若学生在答题时能够集中精力, 细心审题, 把会做的题做到万无一失, 其余的难题争取最大限度的拿分, 取得满意的成绩并不是件可望不可及的事。同时, 建议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 把重点落实到位, “抓大放小”, 抓住基础, 不搞难题、偏题、怪题的钻研。

再次, 考试中, 学生的答卷速度应适中。太慢, 时间不够, 易导致试卷的大量失分;太快, 易急躁、马虎, 准确率降低。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知识点与解题思路的熟悉度, 注重培养分析解题能力。学生平时做题时可以把每道题或每套题都掐好时间, 开始做题时可适当放慢速度, 着重训练解题思维, 随着解题思维的日益成熟, 逐步缩短做题时间。

总之, 对于英语学科而言, 高考备考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而二轮复习则是重中之重。如果每位教师能够认真落实以上几点, 就能为之后的三轮复习及其他备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而保证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摘要:本文依据《英语课程标准》, 阐述了英语高考考前二轮复习的应对, 引导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将英语水平从知识为主的层面上升到能力为主的层面, 确保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英语综合素质和备考能力。

关键词: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Z].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中国高考真题全编 (英语) [Z].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9.

[3].第二轮复习需提高做题效果[N].扬州晚报.2011.12.28. (C3)

篇9:生物高考二轮复习高效教学三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考;高效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8-0076-02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复习是避不开的话题。那么,如何使生物高考复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呢?这是我们每年都在探讨的问题。我在回顾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总结出高效复习的三个策略,现在分享给大家,以期让我们辛苦的高三老师及高三学子们在提高复习实效上多一种选择。

一、降低重心,分层推进

在复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层次参差不齐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兼顾学生在生物学科认知层次上差异,我尝试了“降低重心,分层推进”的复习策略,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提高。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步。

(一)确定专题。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的要求,参照相关的复习资料,结合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复习专题及专题。比如在细胞专题复习时,我就根据内容特点,确定了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的结构基础、细胞的代谢、细胞的生命历程等四个二级专题。

(二)编制学案。确定好各专题之后,利用自己积累的电子资料,精选内容,编制符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自主复习导学案”。在导学案中,每个专题至少包含“复习目标”、“网络构建”、“自主设疑”、“专题训练”等便于学生自主完成的栏目。对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的栏目,还要用简洁的语言、在显要位置对该栏目设置的目的及使用方法加以说明,方便学生借助“导学案”进行自主复习。以“自主设疑”栏目为例,复习《细胞的物质基础》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

(三)分层教学。编制“自主复习导学案”,是为了课堂复习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分层教学。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可以根据“自主复习导学案”各栏目的说明和要求,按照由前到后的顺序自主进行各专题初次复习。教师在分层教学中的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上巡视指导学生自学和课下检查等手段及时掌握学生自主复习的进度;二是在所有学生都完成某一专题时,组织学生对该专题进行汇报、总结和提升。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由关注认知层次中等偏上学生的学情转变为关注自主复习进度最慢的学生学情,降低了教师的关注“重心”。就这样,学生的复习得以分层推进,各个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在教师巡视时得到了“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以点带面,网络构建

这一策略实际上是对“自主复习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方法的补充,是学案中“网络构建”这一栏目的细化和拓展。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已经对各章节知识点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把课本相关的知识有序地组织起来,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新情境。如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呢?我认为“借助学案,以点带面”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来说,应先“借案自建”后“讨论完善”。

(一)“借案自建”。也就是用导学案中的栏目说明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教师编制“自主复习导学案”时,在每个专题中的“网络构建”栏目上,都用提示框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和指导,如:

学案中的指导语非常明确地帮助学生指明了“以点带面”构建“知识网络”的步骤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二)“讨论完善”。待所有学生都完成某一专题中的“网络构建”后,教师即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构建全班的“知识网络”了。课堂上,老师随机抽取一名同学完成的“知识网”,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或者拍成照片用幻灯片展示给大家。之后组织大家对照自己的“知识网”与该学生对话,通过师生共同对该学生的“知识网”进行补充、修改,最终完善为班级“共享版”的“知识网”,贴在教室中的“生物角”上。无论谁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随时进行修正补充。

三、查漏补缺,自我超越

其实,不管经过几轮复习,学生都仍然会有自己记忆及理解上的遗漏点。因此,查漏补缺是贯穿在整个备考过程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复习策略。但是,事实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能够做到时常查漏补缺,而大多数学生还是在被动地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复习。所以,当老师没有给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机会时,相当多的学生是完不成这项工作的。那么,老师如何帮助学生经常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呢?

首先,积累错题。为了让学生不把积累错题当作一种负担,我把错题本法和标记法进行了整合,让学生的“自主复习导学案”能够同时承担错题本的功能。方法就是,让学生用铅笔轻轻地书写学案中“专题训练”的习题答案。做完“专题训练”的习题后,建议学生立刻核对参考答案。对于做错的题,用橡皮擦干净;做对的题则把答案留在题上即可。这样下来,导学案的“专题训练”自然就具备错题本功能了。

然后,旧题新做。曾经的错题,肯定需要重新再做,但又不能是简单地再重复一次。只要放小长假,我就要求学生以自己的错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心,展开联想,构建一个和错题有关的小的知识网络图,然后把错题再步骤完整地做一遍。如果有的学生错题太多,小假期无法完成,则要求这些学生假期后每天都要自主完成一部分,并找老师检查。而对于错题很少的学生,老师要提高要求,让这部分学生不仅对错题进行知识网络构建,更要对题进行举一反三,自己对题目进行重新改编,然后几人结组交流互做。

当然,除了利用错题查漏补缺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教材中的图表、实验以及科学研究史等内容为核心,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换一种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也算是查漏补缺的一种形式吧。

上一篇:木地板行业研究报告下一篇:简爱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