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2024-07-0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精选16篇)

篇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教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2.5有理数的加法(1)

学习目标:、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初步体验分类思想;

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学习重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进行应用。

学习难点:师生共同合作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

足球队甲、乙两队比赛,主场甲队4:1胜乙队,赢了3球,客场甲队1:3负乙队,输了2球,A

队两场比赛累计净胜球1个,你能把这个结果用

算式表示出来吗?

议一议: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赢球数

净胜球

算式

主场

客场

‐2

‐3

‐3

‐2

0

0

‐3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例如:第一天水位下降了5厘米,第二天水位上涨了8厘米,两天水位变化情况是上涨了3厘米.用算式表示这个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数学实验

.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左移5个长度单位,再向右移3个长度单位,这时笔尖的位置在那个数上?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和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3个长度单位,再向负方向移2个长度单位,这时笔尖的位置在那个数上?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和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笔尖放在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上面的做法,请在数轴上呈现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笔尖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3.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并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讨论: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例题讲解

.计算下列各题:

(1)(-15)+(-3)

(2)(-180)+(+20)

(3)5+(-5)

(4)0+(-2)

2.练一练

和的符号

确定绝对值

+

+

+

+

+0

8+

3.利用有理数加法解决问题.

某仓库原有粮食80吨,第一天运进粮食54吨,第二天又运出粮食32吨,现在仓库共有粮食多少吨?

四.练一练:

.规定扑克牌中的黑色数字为正数,红色数字为负数,且j为11,Q为12,k为13,A为1,2张jokER为0,计算下列各组两张牌面数字之和.

2.数学活动: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出2张,请你的同桌计算两数之和,然后交换抽牌与计算。

五.课堂小结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比两个加数大吗?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

A、正数

B、负数

c、零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绝对值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A、6 ,B、-6

c、±6

D、0

3、两个有理数的和

A、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大小由两个加数符号决定

D、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而决定

二、判断

.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为0

()

2.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

3.如果某数比-5大2,则这个数的绝对值是3

()

三、填空题:

、⑴

+=______

+=_______

+(—5)=_________

+22=_________

0+=___________

⑹(—7)+|—5|=_________

2、若|m|=2,|n|=5 ,且m>n,则m+n=___________

四、计算;

⑴(+10)+(—4)

⑵(—15)+(—32)

⑶(—9)+0

⑷(—0.5)+4.4

⑸+1

⑹+(—1)

五、列式解答

(1)一个数与-5的差为-8,求这个数

(2)一个数与9的差为-5,求这个数

六、土星表面夜间的平均气温为-150℃,白天的平均气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七、潜水员原来在水下15米处,后来上浮了8米,又下潜了20米,这时他在什么位置?要求用加法解答。

篇2: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并会计算 学习重点: 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理解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会计算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入 计算:

(1)7-(-4)+(-5)(2)-2-12+(-3)+8-(-6)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___________

二、新知学习

在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的算式中,负数前面的加号可以省略不写.例如7+4+(-5)可以写成7+4-5,它表示7、4与(-5)的和.计算:

(-4)+9-(-7)-13 解:原式=-4+9+(+7)+(-13)减法转化为加法

=-4+9+7-13 省略加号的和 =-4-13+9+7 加法交换律 =-17+16 同号两数相加 =-1 异号两数相加

11-39.5+10-2.5-4+19 解:原式=11+10+19-39.5-2.5-4 加法交换律 =【(11+19)+10】+【(-39.5-2.5)-4】 加法结合律 =40-46 同号两数相加 =-6 异号两数相加

主备:王兴涛

三、例题讲解 例

1、计算

(1)-3-5+4(2)-26+43-24+13-46

练一练:计算

(1)7-(-6)-(-5)(2)-21-12+33+12-67

5311(3)5.4-2.3+1.5-4.2(4)2424

2、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行走了7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行走了3km;然后折返向西行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

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有理数的_________运算

2、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的辨析

主备:王兴涛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作业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 学号 ____ 等第 _______ 1.判断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得-7+3=-3+7.()(2)-5-4=-9.()-5-4=-1.()(3)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任一个加数.()(4)两数差一定小于被减数.()(5)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2.选择题

(1)把(+5)-(+3)-(-1)+(-5)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是()A.-5-3+1-5 B.5-3-1-5 C.5+3+1-5 D.5-3+1-5

(2)算式8-7+3-6正确的读法是()A.8、7、3、6的和 B.正

8、负

7、正

3、负6的和 C.8减7加正

3、减负6 D.8减7加3减6的和(3)两个数相加,其和小于每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A.同为负数 B.异号 C.同为正数 D.零或负数

(4)甲数减去乙数的差与甲数比较,必为()A.差一定小于甲数 B.差不能大于甲数

C.差一定大于甲数 D.差的大小取决于乙是什么样的数 3.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1)(-28)-(+12)-(-3)-(+6)

(2)(-25)+(-7)-(-15)-(-6)+(-11)-(-2)

主备:王兴涛 3

4.计算下列各题

(1)(+17)-(-32)-(+23)(2)(+6)-(+12)+(+8.3)-(+7.4)

(3)1.2-2.5-3.6+4.5(4)-7+6+9-8-5;

34(5)73-(8-9+2-5)(6)2.4()(3.1)

(7)-16+25+16-15+4-10(8)-5.4+0.2-0.6+0.8

5、“国庆黄金周”的某天下午,出租车司机小张的客运路线是在南北走向的建军路大街上,如果规定向南为正、向北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单位:千米)如下: +

3、+

10、-

5、+

6、-

4、-

3、+

12、-

8、-

6、+

7、-21.(1)求收工时小张距离下午出车时的出发点多远?

(2)若汽车耗油量为0.2L/km,这天下午小张共耗油多少升?

篇3: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一、丰厚文本, 根深叶茂

古人云:凡事, 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也是一样, 只有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 老师深入地钻研教材, 把一篇课文中薄薄的几张纸读成几十张甚至几百张, 课堂上才会有底气十足、神采飞扬的感觉,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字词句, 不容忽视

文本是学生学习的范本, 许多词语、句子写得非常精彩, 那么我们在钻研教材之初就得自己先理解一些重点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如在教《灰椋鸟》一课, 当读到“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 其中“和”在这里作何解释?一查词典才知在这里作“和谐地跟着唱”的意思讲。

2.读课文, 身临其境

几乎每一篇课文, 我们都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实这个要求还是挺高的, 特别是对于情感型的课文。朗读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 经常有这样的感觉, 每读完一遍课文总会有新的发现, 新的收获。当你在潜心阅读的时候, 无疑是在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作为选入课本的文章, 编者总是会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创作的空白, 留待我们去填补, 去完善, 只有身临其境地去感悟, 我们不难挖掘出许多语言训练点、思维迸撞点、情感升华点。

3.找特质, 以点带面

许多课文其内涵十分丰富, 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然则每篇课文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东西, 也许是这篇课文区别于其他课文的特色, 也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制动点,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找准课文的特质, 进行点面结合的处理, 是一种融“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于一体的教学艺术。这里的“点”指的是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基点。这里的“面”指的是课文的基本内容, 点面结合, 可以从点切入, 再到面, 再步步深入到点, 串点成线成面;也可以从面切入, 再到一个个点, 串点成线成面。使整个课堂思路清晰、层次鲜明。这学期, 我对外省教育代表团开放讲《水》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 一课, 备课伊始, 我怎么也想不到高招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出生地缺水的苦痛。在请教了几位师傅之后豁然开朗:抓住文中第一节中的一句话“水, 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结合本课的特质——反衬的写法, 先体会水给村里人带来的快乐, 再体会缺水之苦, 在两种鲜明的对比中感悟水的珍贵, 缺水之痛。再如我校有老师上《“生命桥”》 (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 一课非常精彩, 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 文章主要是想通过老羚羊以自己的死亡换取小羚羊的生命, 折射出生命的伟大、神圣。老师主要抓住“顿时, 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由这一句生发开来, 既囊括了全文的内容, 又进行了情境想象, 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升华了文章的情感,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上课之初老师对文本进行这样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式的解读、研究, 掌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全面获取, 为实施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说备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在做加法的话, 那么设计教学过程则是在做减法了。

二、方法简约, 注重实效

由于课程资源十分丰富, 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 陶冶情感, 启迪思想, 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有人企望通过面面俱到的分析一网打尽, 于是课堂上声、光、电一齐上, 多种教学手段各显神通, 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似乎没有了这些外在的刺激, 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 这恰恰是语文的悲哀。

1.筛选问题, 有的放矢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 不是什么样的问题, 都适合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为教者则需要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有的放矢地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那种一问便会回答的问题完全可以不问。否则, 孩子就变成了回答问题的工具, 他怎样会在课堂上多元学习、活跃思维, 出现令人无法预测的精彩呢?如在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 一课, 我梳理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 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具有怎样的感情? (2) 彭德怀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 (3) 彭德怀杀大黑骡子后什么心情?学生通过这三个问题, 得出了一个结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更爱红军战士!

2.形式简单, 教会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没有表演, 没有多媒体, 一切是那清新自然而又意境深远。这是最简单的形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自品自悟, 给予学生足够长的时间静思默想、潜心练笔, 在精妙处, 老师加以点拨、提升。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 获得的理解更加深刻, 见解更具个性, 真正实现了思想的碰撞, 心灵的交流。

篇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测试题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灵活、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1.回忆小学里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1);(2).2.阅读P33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1)(-15)+6=,6+(-15)=,(-15)+66+(-15);

(2)(-3.2)+(-5.8)=,(-5.8)+(-3.2)=,(-3.2)+(-5.8)(-5.8)+(-3.2);

(3)[6+(―5)]+(―4)=,6+[(―5)+(―4)]=,[6+(―5)]+(―4)6+[(―5)+(―4)].3.依据上述问题的解答,归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交换律:;

结合律:.4.计算:

(1)(-5.15)+9.15;(2)9.15+(-5.15);

(3)[3+(—5)]+(—7);(4)3+[(—5)+(—7)].二、展示交流

1.在下列“△”“○”“□”中各写一个有理数,比较(1)和(2),(3)和(4)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1)△+○=;(2)○+△=;

(3)(△+○)+□=(4)△+(○+□)=.2.计算:

(1)12+(-15)+(-6)+(-20)+18+25;(2)(-)+(-)+(+)+(+).三、课堂反馈

1.计算:

(1)16+(-25)+24+(-32);(2)23+(-17)+6+(-22);

(3)(-2)+3+1+(-3)+2+(-4);(4)(-7)+(-6.5)+(-3)+6.5.2.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3.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

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则本周的盈亏情况如何?

四、迁移创新

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

听号1234

5质量44445945445945

4听号678910

质量***

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

篇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课 题: 2.4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过程,体会加法的运算律在运算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用转化的思想看问题以及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依据法则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能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能自觉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简化运算,教学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3、有理数的加法有什么运算律?具体内容是什么?

4、计算下列各题(1)(-5)+(-8)(2)(-5)-(-8)(3)(-5)-8(4)3-12

二、自主探索 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计算(1)14-(-12)+(-25)-17(2)2+5-8(3)7-(-4)+(-5)(4)-7.2+4.7-(-8.9)+(-6)(5)-+(-)-(-)-(+)解:(1)14-(-12)+(-25)-17 =14+12+(-25)+(-17)---------------------------统一为加法 = 26+(-42)--------运用运算律 =-16(2)(3)(4)(5)算式(-6)-(-13)+(-5)-(+3)+(+6)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我们还可以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 解:(-6)-(-13)+(-5)-(+3)+(+6)=(-6)+(+13)+(-5)+(-3)+(+6)------------统一加号 =-6+13-5-3+6---------省略加号

=-6-5-3+13+6----------运用运算律 =-14+19 =5 说明: 省略加号的形式-6+13-5-3+6 表示-6,+13,-5,-3,+6这五个数的和。例2.计算:(1)-3-5+4(2)-26+43-24+13-46 解:(1)(2)例

4、若a=-2,b=3,c=-4,求值

(1)a+b-c(2)-a+b-|c|(3)a-b+c(4)-a-b-c 解:(1)a+b-c=-2+3-(-4)=-2+3+4=5----------[ 数据代入时,注意括号的运用](2)(3)(4)例

5、在伊拉克的战争中,谋生化小组沿东西方向路进行检查,约定向东为正,某天从A地到B地结束时行走记录为(单位:km)+15,-2,+5,-3,+8,-3,-1,+11,+4,-5,-2,+7,-3,+5 问:(1)B地在A地何方,相距多少千米?(2)这小组这一天共走了多少千米

三、学习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几种运算?

四、随堂练习 A类

1、计算:(1)(-30)-(+24)-(-20)+(-32)-(-32)(2)(-2.1)+(-3.2)-(-2.4)-(-4.3)(3)(+)-(-)+(-)-(+)(4)-7.52+-1.48(5)21-12+33+12-67(6)-3.2+5.8-8.6+12 2 计算(1)1+2-3-4+5+6-7-8++97+98-99-100(2)66-12+11.3-7.4+8.1-2.5(6)-2.7-[3-(-0.6+1.3)] B类

3.计算(1)+ + ++

(2)+ + ++ 板书设计教后感

2012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验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检测题

篇6:有理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训练

32***1.-5.2+7.7= 12.100+(-72)= 13.(-1.8)+(-2.7)= 1415.(-21)+(+39)= 1617.(+3.6)+(-2.7)= 1819.(223)+0= 2021.(25)+(3293)= 2223.(5)+(368)= 24.(25.(11)+(546)= 2627.(34)+(-3.5)= 2829.1+(223)= 3031.(3114)+(112)= 3233.(323)+(112)= 3435.(-9)+(89)= 3637.23+(-17)+6+(-22)38.39.(-8)+(-11)+(+23)+(-l5)40..(5)+(182)= .(-l02)+(+27)= .(-3)+(158)=

.(-2.2)+3.8= .(-7.61)+(+1.57)= 215)+(-2.2)= .(576)+(12)= .(2185)+

5= .(13)+25= .35+(27)= .313+(-0.5)= .(2)+(136)=

(-13)+(+12)+(-7)+(+38)1+(1)+1+(1236)

有理数的加法小测(二)1.23+(-17)+6+(-22)

5.(-13)+(+12)+(-7)+(+38)

有理数的加法小测(三)1.若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A.两数同正,B.两数同负C.两数一正一负D.必有一个数是负数 2.两个有理数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那么这两个数()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一个正数,一个负数 D.有一个加数为负数 3.若|a|=3,|b|=2,则a+b的值为()A.5 B.1 C.5或1 D.±5或±l 4.若|a|<|b|,且a,b异号,a+b>0,则()A.a>0,b0,b>O D.a<0,b>O 5.(+3)+(-8)=________.(-3)+(-15)=__________.(1.25)+(14)+(12)=________.(-334)=_____.()+()=___________.(+3.6)+(-4.7)=_________.545111)++()2366.如果a>0,b<0,且|a|>|b|,那么a+b_______0.如果a>0,b<0,且|a|<|b|,那么a+b________0.7.(1)(-8)+(-11)+(+23)+(-l5)(2)1+(

8.某人用500元购买了l0套儿童服装,准备以一定价格出售,如果每套服装以56元的价格作为标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则记录如下(单位:元):-3,+7,-8,+9,-2,0,-l,-6,+5,-5.当他卖完这l0套服装后你能帮他计算他的总收入是多少吗?是盈利还是亏损?盈利(或亏损)多少钱?

6.3.2有理数的减法(一)1.4-7= 2.2-11= 3.(+4)-(-9)= 4.(+15)-(-24)= 5.(-3)-(-5)= 6.(-18)-(-4)= 7.(-9)-7= 8.(-8)-9= 9.0-(-7)= 10.(-4)-0= 11.(-2.6)-10.5= 12.(10.6)-(-1.6)= 13.

12() 14.(-85)-(-115)= 15.(-4.5)-6.3= 4312312316.(+217)-(-183)=

17.3(2)

18.914 19.()()

5347551120.2()

3411114521.()() 22.2() 23.47

32435624.(-5.6)-(27.1116)

25.()(9)

26.-8.5-(-4.2)= 2375 28.(-2.4)-1.6= 29.(-2.5)-5.9= 30.1.9-(-0.6)= 62

6.3.2有理数的减法(二)1.12-(-18)+(-7)-l5

3.-2.4+3.5-4.6+3.5

8.4.7-(-8.9)+(-7)-15

篇7: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片段一:新旧碰撞强化算理内化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了,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1)辩一辩:各抒己见,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会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2)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想一想:②③两种算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计算有矛盾吗?

算法强化:请是②或③做法的同学再次板演,师提醒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延展: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展示两种做法,督促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习“小数加法”前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教学现场表明,正因为学生合理调用了这些知识储备,才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以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备课前我就在思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的?随机调查显示:20名学生中有10人看到4.75+3.4时脱口而出“7.79或5.09”,这说明学生已习惯做加法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或囿于末尾对齐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对加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颠覆后的传承。

尝试计算4.75+3.4,恰如课前调查,出现了三种迥异的算法。教者顺势推波助澜把学生的这种元认知充分放大,引导学生通过检查计算过程,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质疑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去理解、分析、判断,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从而建构小数加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片段二:多样练习扎实技能训练

1.说一说。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1)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填一填。

□+□=10

6.赛一赛。

友情提示:小组接力,各人确保计算正确,后面同学要先检查前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再算。

(1)学生接力(2)检查评比(3)情感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关于计算技能训练的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算理、算法、技能训练是计算教学的三大要素,技能训练主要解决“算得又对又快”。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练习数量而不太考虑形式,用枯燥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下,一节有实效的计算课需要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增进算理理解,训练技能技巧,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中的计算技能涉及小数点对齐、小数化简、口算、估算及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教者设计了一组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建构生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算一算”中17.56-7.56以强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自觉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三类题进一步内化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奥运会射击成绩、射阳至盐城路线选择;“填一填”中开放的问题答案强化了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技能;“赛一赛”中小组接力不仅有效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

篇8: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学习重点】在有理数的范围内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与简化计算.

【学习难点】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问题情境』

你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下面式子的结果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用时最少,谁方法更好?

(-1.75)+1.5+(+7.3)+(-2.25)+(-8.5)

『自主探究』

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 和 ○+□

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和□+(○+◇)

通过上面的研究,你能将你的发现用语言描述出来吗?试一试!

①;

②.

如果用数学式子来表示,你会吗?

『例题讲评』

1、计算:

(1)(-23)+(+58)+(-17);(2)(-2.8)+(-3.6)+(-1.5)+3.6;

1255(3)+(-)+(-)+()6767

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2)----随堂练习

评价_______________

第1页

1.在括号内填写每步运算的根据,并仔细体会这样做的优越性:

(-8)+(-5)+8

=(-8)+8+(-5)()=[(-8)+8]+(-5)()=0+(-5)()=-5()

2.计算:

(1)(-11)+8+(-14);(2)8+(-2)+(-4)+1+(-3)

(3)(-4)+(-3)+(-4)+3;(4)0.35+(-0.6)+0.25+(-5.4)

(5)()()()3

423142111;(6)(-2)+()()3236

(7)39+(-23)+0+(-16);(8)(-7)+6+(-3)+10+(-6);

(9)3

5116515+(-5)+2+(-32);(10)(-)+(-2)+(+)+(-0.5)6767626

篇9:《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

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新的计算要求。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

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

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

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

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

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

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

篇10: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4~55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得数是8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锻炼数学思维,体验成功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在炎热的夏天,你们喜欢做什么运动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泳馆,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投影出示游泳馆场景)

二、探究新知,落实目标

1.引导学生直观地把图中的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或男生、女生)两部分。随即提出数学问题: 池里有5个小朋友,池边有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明: 进入情境,从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题意,直观地理解加法含义。学生列式后,再板书: 5+3=8、3+5=8。

[说明: 先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引导: 刚才我们应用加法计算出一共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 有8个小朋友在游泳,池里有5个,池边有几个?学生讨论后,教师板书8-5=3,同时要求学生再次用手势表示题意,巩固减法含义。

3.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小朋友分成池边和池里两部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互相讨论、交流。

[说明: 突出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分类方法,提出不同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算式。[说明: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课堂能呈现出开放、生动的学习氛围。学生的新知不是通过教师的说教得到的,而是自己悟出的。]

5.小结过渡: 刚才同学们思考问题很认真,明白了在求一共有多少时,是把两部分小朋友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在求其中一部分时,就用总人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现在,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的聪明屋做客,那里有一位智慧爷爷,他的口袋里有很多的智慧星。如果想得到他的智慧星,就得回答智慧爷爷提出的问题。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小兔拔萝卜的画面。

第一次呈现筐里2个萝卜,地上6个萝卜,要求看图列出四道算式。(板书: 2+6=8、6+2=8、8-2=6、8-6=2)

随后拖动课件中的萝卜,依次使筐里的萝卜数为2、3、4、5、6、7、8,要求根据图意的不同,列出相应的算式。

小结: 根据小兔拔萝卜的故事,我们列出了这么多算式。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说明: 培养学生从无序到有序、有条理地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课间休息: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不错,我们休息一下。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曲美妙的音乐吧!

[说明: 通过课间休息,调整情绪,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四、有序整理,深化思维

1.每组准备0~8这九张数字卡片,要求用这些卡片摆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比一比: 哪个小组摆出的算式最多,速度最快? 摆好后,引导学生按顺序整理这些算式。

2.出示8-

1、8-

2、8-3,先要求算出上述各题的得数,再要求按规律接着往下编题。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篇1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以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十米跳台比赛的得分为素材, 通过观看节目的父子对话和配套的竖式计算把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直接呈现出来, 然后通过设问“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和学生的回答“小数点要对齐, 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得数的末尾有0, 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加、减法的关键要素表达出来。“做一做”配了一些基础性的计算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 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学会应用。由于学习这一内容之前,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之前又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因而多数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经验借助具体的素材通过知识、方法的迁移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自觉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这就为学生自主预学奠定了基础。但是小学生阅读数学教材的水平还比较低下, 他们大多只会简单地模仿计算, 却不一定能深刻地理解, 特别是在理解小数加、减法法则时只会说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至于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为什么要对齐却道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理。因此, 就小数加、减法笔算这节课来说, 预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的。同时考虑到四年级学生预学的能力特别是自控能力还比较弱, 又为了不增加学生课外的学习时间, 笔者尝试了课内预学、当堂解决的方式来展开教学, 力求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教学实践】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预学。 (时间10分钟左右)

教师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激发学生想要自己尝试学习的愿望, 然后就放手让学生根据预学案自主预学。 (此时, 教师主要是巡视, 每小组选一个学生批改第1题, 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第二环节:学生小组内交流。 (时间3~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困惑展开小组内交流, 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组倾听, 并选派学生代表把第三题的竖式计算板演在黑板上。 (如果有足够的黑板或白板, 可以每组派1~2名学生上台板演)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辨析, 探明算理掌握方法。 (时间约15分钟)

一、请小组派代表汇报预习案上第2题的情况, 其余学生补充质疑。

生1:中国队领先3.6分意思是中国队比加拿大队多得 (或高出) 3.6分;这里的3.6和竖式计算的结果3.60一样大, 依据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一个0, 小数的大小不变, 例如4.8=4.80。

师:有补充或疑问吗?

生2:添上两个0也是可以的, 如4.8=4.800。

生3: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那如果是整数5呢, 能直接添上0吗?

生4:不行, 要先在5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然后再添0。5=5.0=5.00=……

生1继续汇报:三个竖式中, 末尾都有0, 列竖式时小数点都对齐了。

师:还有补充吗?

生5:数位都对齐了。

生6:计算结果的十分位上都是6。

师:同学们很会观察和发现, 那你们觉得在列竖式时, 关键是什么?

生7:小数点要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是为了什么?

生8:就是为了数位对齐。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相同数位不对齐, 能加、减吗?

生9:不能, 个位上的数不能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

师:是呀, 想一想230+45列竖式时, 这里的4要和谁对齐?

学生集体:要和十位上的3对齐, 这样才能加。

师:请大家来口答——2元加3元是? (5元) 2元加3角是? (2元3角)

师:怎么不是5元了呢?

生10:因为单位不同呀。

师:是呀, 单位不同不能直接加、减, 数位不同也不能直接加、减。加、减法其实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加、减。

二、评析黑板上的竖式计算。

师:请仔细观察, 刚才几位同学板演的三道竖式计算, 是否做到了小数点对齐、计算正确呢?

生11:做到了, 不仅小数点对齐了, 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

师指着第3个算式:老师有问题, 明明是5, 这里怎么变成了5.0?

生12:因为添上0这样就可以减了。

生13:这样数位就对齐了, 计算就不会错了。

师:是呀, 当被减数的小数数位不够时, 我们需要添0来占位, 让同学们计算时看得更清楚, 减少失误。这是依据什么呀?

生14:小数的性质呀, 小数的末尾添上0, 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那5不是没有小数点吗?

生15:整数5的小数点在右下角, 先点上小数点, 后面就可以添上0了。

师:看来你们都能自学成才。再看第一个算式, 这末尾的0怎么处理比较好?

生16:可以去掉, 反正大小不改变。

生17:竖式上保留着, 横式上可以省略。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 一般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有0时, 要把0去掉, 这样比较简洁, 数学是追求简洁美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做对了, 如果以后做题时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 又该怎么办呢?

生集体:验算。

师:好。请每个同学选其中1题进行验算, 三人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 立即反馈。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了, 请独立完成下面两题并验算, 证明自己的确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12.7+8.53 (2) 11.5-4.84

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请学生详细地介绍解第 (2) 小题的过程, 对学生的正确回答,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到现在为止, 你能比较完整地回答预习单上的问题4了吗?

学生能比较顺利地概括出三个要点: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数位不够要添0, 计算结果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最好要验算。

师:回想一下,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生18:我们先是自学, 然后小组讨论, 再交流探讨和练习。

师:是呀, 自学和小组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希望同学们好好努力, 尽快掌握自学的本领。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 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时间约10分钟)

一、我是速算能手——看课件定时播放算式写得数

二、我是小小医生——学生独立判断并改错, 再讲解

三、我会解决问题——先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交流评析

1.懒羊羊拿着100元钱去买东西, 先买一本课外书花了8.6元, 再买一支圆珠笔花了1.4元, 懒羊羊还剩多少钱?

2.根据课件提供的情境:喜羊羊重28.86千克、灰太狼重34.54千克、懒洋洋重40千克, 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答。

【课后思考】

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可以从三个方面作证:一是学生是全员参与, 没有一个学生游离, 学生独立看书自学、尝试解答的时间获得了保证;二是师生的互动探讨非常自然流畅, 且有质量, 确保学生都能深入地理解、快速地掌握;三是学生的学习成效明显, 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情况下, 让学生当堂掌握了算法, 还明白了算理, 而且在学习方法上也有所收获。细细品析, 这节课主要是抓住了“预学后教”模式下课堂高效的核心要素。

第一, 精心设计预学案, 目的明确、内容适宜、引导得当, 确保学生能有效预学。

预学案是学生预学的载体, 更是学生自主预学的扶手。本课的预学案中有四个习题:第1题温故知新, 挑选了三年级下教材中的一些习题, 通过心算和简单的问题解决, 唤醒学生的旧知, 为学习新知铺垫;第2题主要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学, 其中第 (1) 小题就是文本题意的理解, 第 (2) 小题是回忆小数的性质, 为后面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时需要添 (或去) 0做好伏笔, 第 (3) 小题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教材中的三个竖式, 为提炼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和方法作准备;第3题是尝试竖式计算, 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也是预学成果的检测。习题比较基础, 多数学生都能计算正确,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心理满足;第4题让学生回答小数加、减法的关键点, 主要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小结, 这也为课堂上交流辨析作铺垫。这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基础和教材的编排目的而设计的, 吻合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课堂上学生预学时非常安静和投入, 短短10分钟, 程度中上的学生顺利完成了前3题, 对第4题也有所感悟, 只是语言表述上还不是非常完整。即使是程度不太好的学生, 也能通过温习旧知、看书自学做对几个习题。这就为课堂的高效奠定了基础。

第二, 正确处理学生预学和教师引导的关系, 环节清晰、重点突出, 确保学生能真正学会。

学生通过10分钟左右的预学, 较好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初步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巡视中笔者发现学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学生还不能说出3.60化简改写成3.6的依据, 但会举例;二是观察三个竖式后的发现结果多元, 能写出“小数点对齐”的约占一半, 还有相当多的学生所发现的相同点并不是本节课的要点;三是在尝试竖式计算时, 有个别学生出现了末尾对齐的做法。这也是笔者在课前所预料到的, 因此之后教学环节的展开是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顺学而导、有效推进的。

首先是放手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达成三个小小的目标:一是校对答案, 使得个别数位没有对齐的学生意识到自己错了并马上改正;二是能说出小数化简的依据是小数的性质;三是较多的学生有了开口交流的机会, 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

其次是抓住关键要素展开交流辨析, 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主要围绕第2题展开汇报交流, 其中前两小题只是简单地复述, 重点放在第 (3) 小题上。面对学生多样化的答案, 教师没有平均用力, 主要在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的关键环节上下工夫, 接连提出了三个问题:小数加、减法在列竖式时关键是什么?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不对齐能加减吗?再借助学生熟知的整数加、减法和人民币计算的例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其实质是要吻合加、减法的本质要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个数相加减。

最后是巧妙借助学生的学习资源, 落实细节, 提高正确率。当学生通过交流辨析已经很清楚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时, 教师顺势追问:“刚才三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满足这些要点呢?算式末尾的0如何处理?明明横式中是5, 在计算时怎么变成了5.0?怎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呢?”等相关联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深入思考并正确回答:当数位不够时需要添0, 计算结果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运用验算来确保自己计算的正确性, 从而达到了掌握计算方法关注细节的教学目标。

第三,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确保课堂学习效率。

“当堂训练、及时反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节计算学习的新授课, 自然要遵循。本课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一层是口算, 借助课件演示, 学生视算式直接写得数, 虽说简单, 但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快速作答;第二层次是改错, 提供了竖式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和学生容易混淆的习题让学生解答, 学生通过解答可以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法则, 提高计算正确率;第三层次是问题解决,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去, 并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由于预学内容设计精炼, 课堂组织科学合理突出重点,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非常紧凑高效, 因而有了近10分钟的独立练习和反馈时间, 学生当堂训练的质量比较高。及时的反馈交流, 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 同时让个别出错的学生意识到出错的原因并j及时订正, 保证了学习效率。

通过这个课例, 我们认为“预学后教”模式下课堂高效的核心要素, 不外乎这样三个:一是预学案的设计要紧扣教学重点和学生起点, 确保学生能预学;二是课堂组织要基于学生预学实情, 围绕学习重点和难点顺学而导, 确保学生能学会;三是留出时间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2: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案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回顾和整理了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本着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原则,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教师采用了先让学生分组整理,然后集体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地回忆所学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达到整理提高的目的。

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少一些,也比较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利于学生自己把握。因此,在复习这个单元时,教师没有做过多的提示和指导,只是针对几个典型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做了必要的提醒。在后面的习题设计上,都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习题,比较全面,争取不落下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得到必要的提高。同时,习题的检测也是一个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举两得。

篇13:“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篇14: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成县苇子沟学校高升宏

一、课题: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二、课型:新授课

三、课时:2课时

四、学情分析:

成县苇子沟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七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对所学的知识基础还处于适应阶段。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相关知识,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以及家庭作业情况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仍存在个别差异性以及一些常见问题。这节课我将与学生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有理数的另一知识领域,即有理数的运算问题。

(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计算相关的问题,并且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正数以及整数零之间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具有基本的运算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小数及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的不够牢固,非常容易出错。

(三)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学习风格:

农村中学相对而言接受新思想的能力较弱,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古板。学生处于七年级上学期,其思维水平还不是很高,甚至有些学生还未完全摆脱小学时的“完全跟着老师走”的学习方法,没有自己近期或远期的计划和目标。

(四)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比较复杂的分数、小数的加法运算会出现常见的错误,而且尤其对 中学习的新知识“异号两数相加”的理解和法则的运用等掌握的程度会出现个别差异性,应着重对该部分知识的讲解。

(五)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学习新的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高度的热情,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爱玩爱动,因此在课上只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便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虽然他们的自学能力较弱,但是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教师讲解引导,一定会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

篇15:人生的加法与减法

人生真的这么简单吗?不是的。柳宗元在《柳河东集》里的一篇文章说过, 一种很会背东西的小虫子, 爬行时遇到东西它总要捡起来, 抬起头来使劲地背上它, 背上的东西越来越重, 即使疲倦到了极点, 还是不停地往背上加东西, 直到最终被压得爬不起来。同样, 稻草很轻, 我们往牛身上加一根稻草, 牛不以为然, 再加一根, 牛还是不以为然, 可是我们不断地往牛身上加稻草, 最后总有一根稻草会把牛压死。

这就是人生核算中加法的哲理。虫背东西的启迪, 稻草压牛的警示无不告诫我们:人生既要有所取, 又要有所弃;既要做加法, 又要做减法。雕刻家说:“人生是减法, 就像一块石头, 经过许多次雕琢, 去掉多余的部分, 才能成为一尊美丽的雕像。”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核算事业和财富的加法时, 时刻为自己做着减法。他在慈善基金上的投入多达235亿美元。

爱因斯坦、爱迪生、林语堂等名人便分别从他们人生哲理中得出这样一些算式:成功=艰苦努力+正确方向+少说空话;天才=1%的灵感+99%的血汗;现实+梦想+幽默=智慧……

我们追求幸福, 而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道理智的减法题。幸福程度=目标实现值-目标期望值。在目标实现值固定的前提下, 目标期望值越高, 幸福程度越低;目标期望值越低, 幸福程度越高。

篇16: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会根据加数的符号正确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3.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总结知识的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渗透化归、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方法.三、情感目标: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知

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呢

2、一艘潜艇在水下20米,过了一段时间又下潜了15米,现在潜艇在水下 米,你是怎么知道的?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又该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二)进行新课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P35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三)运用新知

1、范例讲解: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①180+(-110); ②(-10)+(-18);③5+(-5); ④ 0+(-2).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解:(1)180+(-110)(异号型)

=+(180-1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70 ②(-10)+(-18)(同号型)

=-(10+18)(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8 对于③④ 小题,可以让学生口答。

2、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 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3、说一说

(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 7);(2)(- 10)+(- 13)(3)(+ 6)+(-15)(4)(+ 3)+(-8)注:此题意在强化对有理数加法的符号判断,特别是异号的情形着重反馈矫正。

4、练一练

A、计算下列各式:(1)(-25)+(-7);(2)(-13)+5;(3)(-23)+0;(4)45+(-45)。

B、月亮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夜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注:此两题意在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巩固和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题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请四个学生演板。做完后小组交流。

5、想一想

请根据 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聪明的你能举出多少种新情境?)

(符合此式子的情境有很多,如:温度变化问题、足球净胜球问题、方向行走问题、收入支出问题、水位涨落问题等等)

(五)谈一谈 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师生共同总结: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算时的基本思路。

上一篇:“营改增”最新政策解读与税务筹划下一篇:提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