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写生

2024-07-21

静物素描写生(共10篇)

篇1:静物素描写生

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静物的形体、结构、色调、质地的多样性.为基础素描的造型训练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课题和内容。同时,静物因其“静”的状态,又为素描造型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静物写生对于提高素描造型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判断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静物的配置与构图静物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思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的静物配置,从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到注重艺术情趣表现的静物配置等,都要注意训练课题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

2情感性原则

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情。“理”,是指物与物的关系。配置静物的选择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使用功能与使用环境的联系。例如,将菜刀、蔬菜、鸡蛋、土陶油罐配置在一起,使人感到是合理的;如果把蔬菜、陶土油罐和一本书、一支笔配置在一起,就使人感到不合理了。

“情”,是指物与人的关系。静物本无所谓“情”,但当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将不同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例如,可以通过形体大小、高低的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组织构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可将罐、土碗、草帽、镰刀配置成一组静物;也可将小提琴、琴谱、高脚玻璃杯配置成一组静物。以上两组静物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于画面.必将唤起不同的心理联想,而产生某种亲切之感和思想共鸣。富于情感性的静物配置,将增强我们作画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促进造型技能技巧的提高。

3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

1)形体

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或趋于立方体,或趋于圆球体等。同组静物中,基本形体类别既要有变化,又要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形体搭配的变化统一,是静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

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

2)色调

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在配置中,要善于从而积的大小和空间位置两个方面把握黑、白、灰色块的均衡关系。面积大小要有主次,切忌等量;对比强烈的物体,要适当偏离画面中心;注意黑、

白、灰的穿插和衬托。

3)质地

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等。在静物配置中,通过恰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在静物的配置中.除写生训练课题的特殊要求外,不宜过多地将质地相同、质感强

烈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如晶莹的瓷器、透明的玻璃制品、不锈钢制品等。要善于把握质地的对比,如在粗而厚的衬布上配置晶莹的瓷盘茶具,或在粗而重的陶罐旁配置乳白色的鸡蛋··在变化而统一的质地对比中,将会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布局

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调、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局。布局中主体与陪衬的关系要明确。要综合形体、色调、质地等各种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权衡布局。在布局形式上,要注意分散与集中的疏密聚散关系,前后纵深的空间关系.位置、大小、轻重的均衡关系等,为画面构图的多样性创造条件。

5)光与衬布

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统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在柔和的自然光下,静物的形体、色调及空间层次微妙,和谐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亲切感,有利于培养素描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衬布的质地和色调,对于静物配置的情调气氛、画面空间、色调表现和画面的构图,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一组静物,往往因为衬布色调、质地和配置形式的改变.而使静物的情调气氛及画面的构图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于两者之问的颜色.使静物在其衬托下呈现不同的虚实变化。衬布的布纹应避免杂乱.布纹的方向、疏密应依据静物配置的聚散、均衡关系而定,力求和谐、自然

篇2:静物素描写生

题: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 课

时:2课时

型:综合课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素描静物的写生练习,使学生由浅到深的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学习静物素描的表现形式,为以后的素描风景和素描头像打下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静物写生,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讲授、认真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要多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构图方法以及对静物的形体结。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把握正确的作画步骤,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静物写生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2.学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且实践学习静物写生。

教具准备:写生台、台布,静物、范画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素描纸、橡皮檫、削笔刀、画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5分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石膏写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法,学习了“三大面,五大调”,也学习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静物写生的相关知识。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静物写生与石膏写生的区别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讲一下他们的区别?

老师讲述:

1、形体上的不同:静物画中,各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变化比石膏更丰富,更复杂,所以同学们在写生时一定要注意把不规则物体概括为规则形体,从而把握其透视规律。

2、质感的不同:石膏的质感是一样的,静物画是有不同的质感物体组成的,有粗糙的、细腻的、有硬得也有软的。

3、色彩上的不同:石膏几何体都是白色,静物是由不同色相的物体组成的,因此要注意线条软、硬、粗、细的运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二):静物写生的意义

静物画就是以静物为题材的绘画,对一些瓶罐、果蔬、文具、乐器等 的巧妙的摆放和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描绘,静物比石膏更富有生活气息,通过静物写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的素描造型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

(三)静物的选择

1、摆放静物要有一定的主题或情趣,静物与静物之间应有相关性并相互影响,不能随意凑合。

2、注意物体之间色彩的不同性,物体质感和形状的差异性。

3、注意台布的选择和摆放。台布在画面中可以起主领画面调子的作用。

(四)静物的组织原则

1、物体的造型应互相穿插,摆放静物不要放在同一水平上,一定要有前有后,有紧有疏,有竖有横,有 正有斜,物体的造型上要注意高、矮、胖、瘦等相互穿插,总之,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摆放静物要确定自己要表现的主题,把主要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其他物体作为客体进行烘托画面气氛,使画面主次分明,合乎情理。

3、为了加强意境,要适当选择好的光线和背景,并根据背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静物摆放,使静物组合更加完美。

(五)静物的写生步骤

1、把握构图(展示图片)

(1)认真观察,选择好的位置,并根据自己的位置组织构图,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圆形构图、三角形构图、“X”形构图、“S”或“Z”形构图等。(2)确定主体物,用铅笔画出大体轮廊。

(3)要在平衡中求变化,注意画面中物体形状大小的布局,一定要统一协调。

2、画出物体的大致明暗关系,塑造形体(展示图片)

(1)刻画时要注意作画步骤,即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

(2)从暗面入手,大体涂出暗面色调,需要强调前面物体的明暗交界线,背景不宜画得太多,太杂,不要抢前面。

(3)注意质感和体积感的表现,一般说,粗糙的物体线条要适当宽松一些。质感比较细腻、坚硬的地方线条要硬朗,要精细。像台布可以采用软、粗、曲等线条表现。

3、深入刻画,统一协调(展示图片)

(1).进一步调整各个物体结构的准确性,注意各个物体暗面不同的变化、灰面与暗面的衔接关系,背景要紧密结合物体进行描绘亮面要放到最后去画。

(2)在调整大关系的前提下,把握画面的前后关系,注意虚实感,近实远虚。

(3)把握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注意细节的刻画要符合整体关系。四:课堂总结:(3分钟)

本课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静物写生知识,掌握了静物画的构图,正确的观察方法和作画步骤等。希望课后大家多临摹一些书上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生能力。

五:作业布置(练习):

1.画三张素描静物构图

2.多看一些优秀的的静物作品,并且临摹一张。

静物写生(板书设计)

一、静物写生与石膏写生的区别

1、形体上的不同

2、质感上的不同

3、色彩上的不同

二、静物的选择

三、静物的组织原则

1、形状物体的造型应互相穿插,并且要在变化中求统一。

2、注意选择好的光线和背景。

四、静物的写生步骤

1.、把握构图

2、画出物体的大致明暗关系,塑造形体。

篇3:静物素描写生

一、注重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理论性教学

首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规律, 从而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促使学生对静物的形体构造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教授相关内容时应以启发引导式的教学为主, 同时由于静物形体上的差异, 教师还需向学生强调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以及其他透视方式的基本运用规律, 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讲解, 使学生对物体的构成有更加直观的把握, 从而将静物刻画得更加逼真。

其次, 线条是静物素描中的图像的基本构成元素,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线条组织方式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和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 对学生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仔细的观察, 强调实物在线条构造和连接方面的规律与自然感, 从而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对静物做更加合理的刻画

再次, 受光线的影响, 静物呈出来的明暗程度是不同的, 且合理的明暗色调对比, 可使得静物在画纸中更加具有立体感和质感。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和单元训练来使学生逐渐熟悉对光影和明暗色调的处理和应用, 从而增强学生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二、强化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技巧性教学

在实际的素描静物写生过程中, 写生的角度、构图、观察以及写生的步骤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画作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务必要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的教导。比如, 有些初学者在静物素描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物体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使得整个画面变得很不协调。鉴于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向学生阐明素描静物写生中, 角度的选择的重要性, 强调角度不同, 物象特征的差异性, 要求学生在素描过程中, 以实际物象为基准, 合理构图, 在极大限度上展现静物的艺术美感。因此,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多用手或眼睛去感受物体, 从而加深物体结构在脑海中的印象。另外, 我们都知道观察对静物素描写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生对静物的观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素描成果, 然而在实际过程中, 不少学生的观察往往局限于静物的某个部分, 仅是将眼睛直观视角下的内容表现了出来, 缺乏整体和其他方面的表现, 比如静物的质感、背景衬托、整体效果等。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强调事物整体的感观, 引导学生树立“整体观念”。比如, 描绘一处静景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对素描对象的观察, 抓住画面的中心, 以中心为原点散开, 进行仔细的观察, 包括画面中的物体、衬布、空白。又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需要向学生强调画面内容的联系性和内在联系, 如在一处静景中同时出现了水壶与水果, 教师则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引导学生联想在水壶与水果一般会在怎样的情景下搭配出现最为合适, 有的学生则会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餐桌上水壶和水果的摆放。通过类似于此的有效联想, 来增强学生构图的合理性使学生在素描过程中更加顺畅

三、严抓职高素描静物写生的实践性教学

如上文所言, 素描静物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教学的课程, 且在职业高中既定教学目标的影响下, 要想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和升学中更具竞争实力, 教师就务必加强对学生的训练。首先对学生进行单体静物的塑造训练, 通过单体训练, 培养学生对物体结构、光线明暗、空间、质感、色素和透视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在进行单体训练时, 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静物作为学生写生练习的对象, 突出静物在种类、形体、质地以及色感上的特性, 从而使学生的素描作品表现的更具针对性, 更符合素描静物对象的物质特征。当学生的单体训练目标基本达到之后,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组合静物的训练, 从单体素描晋升至组合素描, 提高对画面背景和环境气氛的表达要求。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 教师应向学生强调组合对象的整体感, 突出画面整体的表现与构图, 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组合性整体静物的塑造能力。

总而言之, 职业高中的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颇为激励的就业竞争, 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职业高中应当充分承担起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使命与职责, 从理论基础、技能技巧以及实践应用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学生的素描静物写生水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立足点,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使学生对素描写生对象有更加全面的感官认识, 从而使自己的素描静物写生作品更具灵性, 以此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春义.抓好素描教学夯实学生美术基础[J].新课程:下旬, 2011 (7) .

[2]徐燚.谈中学素描教学中观察方法的训练[J].新课程:下旬, 2012 (2) .

篇4: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写生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关系

从现状上看,美术教师、美术教材、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构成我们视野的平台,通过平台,学生是我们的关键主题——从学生出发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前景,也是一个根本任务。

二、学习素描的目的要求

素描作为培养素描造型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学习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

基础素描是一门以培养造型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所谓造型能力,具体的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造型的认识能力,即研究和掌握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透视变化、运动规律等;二是造型的表现能力,即运用造型的规律、法则以及造型语言等,在画面上真实的塑造和再现客观物象。

三、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写生

静物素描是石膏几何体的延续,是基础素描训练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静物素描则是为了增强对形体布局的充实理解所进行的一种素描训练方法,包括比例、透视、色调层次、布局体感、空间感、质感、情调,注重对形体的布局分析,研究形体的组合与组成关系等等。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1.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训练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

2.静物的构图

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构成关系。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和统一”。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

(二)静物写生的方法步骤

静物较之几何形体变化多样,表现内容也更丰富,如从形体特征到明暗色调,从体积塑造到色感、质感、量感的表现等等。静物写生的步骤氛围分为:

1.观察

面对一组静物要多角度观察。同一组静物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组合关系条件下,往往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2.构图

根据确定的写生角度,在小纸片上试做几幅“小构图”。在“小构图”上,将写生物象抽象为几何基本体,注意研究形的组合关系。

3.落幅

在对客观物象的观察比较中,将“小构图”所确定的画面结构和形式特征在正式的画面上表现出来。

4.整体

通过对成组静物的整体观察比较,注重把握画面整体的大色调关系。即是将包括衬布背景在内的所有物象,按照黑、白、灰的大关系进行“排队”。

(三)静物写生的要点

依据素描造型训练的不同课题,以“要点”形式提出有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将其渗透于造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有利于加深理解、指导实践,逐步领会和掌握造型的一般规律。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色彩感与明度关系,质感与量感。

1.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物质世界中,立体即是占有的空间,空间即是立体存在的形式。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表现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都是形体塑造的重要因素。

2.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素描是“单色”绘画,因此,在素描造型中,物象的色彩感只能依赖于不同物象色彩的明度差异来表现。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

3.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属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如陶罐的粗糙、玻璃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量,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等陶制用品,以及纤维制品中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反射力强,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 (四)静物写生表现方法

依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课题要求和课时安排,在静物写生的造型训练中,要加强多种表现方法的学习和探索。

1.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

线是最富表现力的造型因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造型,着重于物象形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形体自身的结构、透视缩形状态去表现形体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2.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

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全因素素描,在深入理解物象形体的结构与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比例、透视、色调及质感、量感等全面造型因素,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空间表现,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而真实地再现具有三维特征的客观物象。而在具体运用中,往往依据不同的课题要求,注重素描造型语言的学习和探索。

只有这样对于提高素描造型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判断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建滨.美术学科教学概论.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2] 魏诗国.素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国中.静物素描新范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4]于萍.于萍教学素描③人物头像.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

篇5:《素描静物写生》导言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素描静物写生的导言教学,让学生了解开设素描静物写生课程的原因、素描静物写生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学素描静物写生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从而让大家在本学期内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进一步对素描有更深的了解,提高对素描静物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总体要求是把握导言课的特点,以素描静物写生为主题,较完整的呈现此门课程开设的原因、功能、意义、教法和学习方法。由于学生的写生技能缺乏,本课以写生技能练习为主,老师讲授理论为辅,静物训练时单个和组合结合,以激发学生的练习信心和兴趣为主要目标进行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为:

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收心动员活动。

一、引言(估计时间:2分钟)

如果几何体、静物素描临摹是属于简单练兵的话,静物素描写生就是进入实战阶段的开始。因为前面大家临摹的几何体、静物素描的范图是经过别人理解后概括表现出来的,所以前阶段的临摹练习只是一个练兵过程,实物才是我们的最终要描绘的目的,而实物(包括万千世界所有的物体,含动的、静的)当中静物又是最容易表现的,因此素描静物写生是进入实战阶段的开始。

二、互动

问:什么是素描静物?(展示几幅石膏作品和几幅素描静物作品对比)常见的素描静物写生绘画题材有哪些?(由以上几幅素描静物作品发生联想)

常见的素描静物表现方法有哪些?(由以上几幅素描静物作品发生联想)(估计时间:4分钟)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简要介绍这些题材对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提高有何作用。突出素描静物在造型艺术中的重要性。

三、开设素描静物课程的原因(估计时间:12分钟)1.素描静物是造型艺术基础的关键

2.提高对自然物象结构的理解能力的需要 3.丰富绘画语言的需要

4.在素描静物的练习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5.塑造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毅力

在讲解、强调的过程中,辅以图片做论证。(见范图)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案(估计时间:3分钟)介绍内容设计的构想。说明教学的安排。即教学进度等(见教学档案)

五、实例:苹果的画法。(估计时间:12分钟)

从明暗画法到线面结合画法,从局部画法到整体画法等去探讨一些学生学习素描时将会出现一些误区问题。

七、学素描静物写生需要注意的问题(估计时间:5分钟)1.掌握一些素描的理论基础知识 2.运用理论指导动手操作

3.树立信心、积极主动、持之以恒

八、提出本学期的课堂纪律要求和作业要求

1、不带作画工具或没带够工具的扣3分;

2、回答问题奖励1分,答对的得3分;

3、迟到一次扣1分,旷课一节扣3分;

4、课堂吵闹大声喧哗、乱走动的扣2分,不听劝阻的扣3分;

5、按时交作业的每次奖励1分。

九、活动:学生反馈意见(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剩下时间)

篇6:带陶罐的静物素描写生步骤

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有不同的几何形体组合而成,但它比几何石膏体更不规则、更复杂。绘画时,要把握好对形体的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

绘画步骤

步骤一:用概括的线条来构图和打形,注意高低错落的构图形式。

步骤二:调整各个物体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明确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的过渡变化。

步骤三:逐步对主体高光周围和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作整体空间的协调处理。加强各物体之间的明暗对比关系,注意在确立陶罐整体立体效果之后再逐步刻画上面的细节。

篇7:静物素描写生中的结构形态造型

一、结构特点的体现 物体各个部分,以特定的方式相互结合,构成整体的内在构造关系,称为结构。它是决定物体外观形态的基本因素。自然界中,凡是有形的物体都有其特定的内在与外在的结构关系,不论是天然或人工制造的物品,都具有不同大小、不同方向、不同形状的形态特征,或者是不同的单体按照物态生长的自然规律或是人为制造使用的目的,按照特定的方式和特定的程序组织结合而成的。其自身的结构方式,决定了它的外观形状,从而展现出大千世界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物象特征。例如建筑,这些外形各异的建筑都是由各自的内在框架结构方式所决定的。物体的内在结构决定着物体的外部形状,也就是说,一切物体的外部形状都是它在内在结构的反映。所以,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物体是怎样结合的、是怎样构成的,才会对其外在形态有清晰的和深刻的感受,才能够正确地将它表现出来。结构的类型 : 物体的结构类型大体上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框架型(或称骨架型的);另一种是体量型(或称积量型的)框架型结构(或称骨架型结构)框架结构是由主杆部分和支杆部分连接而成,支干通过关节系统与主杆连接构成一个整体。我们人体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框架结构是支撑形体体量的骨架,它可以是自然生长的,也要以是人为建造的。如生活在水中的鱼是脊椎动物,再如框架结构的楼房建筑。体量型结构(也称积量型结构)体量型结构,就是物体自身体积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形式。比如,我们 表现一个瓶子,以往我们凭感觉画,一般是先确定中心线,根据高度比例定各部分的点,然后连线,最后再找一下透视关系。用积量型结构的观念来画同一个瓶子就不同了,我们要在把握整体比例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它是由哪几种有体量的几何体构成的。积量结构的剖析将使我们在把握整体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部分组织的几何构造及其特征,通过物象构造的起伏变化关系来达到形体积量的表现。运用这种“结构线”的方法来认识千变万化的物象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和把握形体的结构。同时,由于“结构线”表现了特定的空间和透视关系,因而具有“深度”的性质。当我们注意到这种空间变化时,就能感受到物体的实在积量。

二、结构形态造型的表现要素 结构形态造型是排除光影的因素,用单色线条来表现物象的,因此,线就是造型的语言和表现的基本要素。线是点的延长,面是点的扩大,是线的组合,体是面的围合。点移动的轨道即为线,面与面的转折是线,与视平线相齐的面是线。从研究线的造型表面意义上来说,线的表现技巧对发挥线的艺术表现力起着直接的作用。当我们用铅笔或炭笔在纸上开始勾勒线条时,这看似简单的线条,随着落笔的力度、用笔的方向、笔锋的角度、行笔快慢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从线条的造型功能上来看: 以线造型能直取物象的结构本质特征,从而能够肯定、明确、清晰地表现出物象的比例和结构关系。以线造型还能表现出物象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使物象产生立体感。以线造型同样能表现出物体的不同质感及量感,如柔软、坚硬、轻飘、厚重、粗糙、细腻等感觉;再如一块石头、和一团棉花、一块钢铁和一块木板等的不同的重量感。

1、外结构线与内结构线 外结构线称为实结构线,内结构线称为虚结构线。外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外部的构造结构、空间结构的线条,即实的线条。内结构线是指表现物象内部结构及其关系的线条,即虚的线条。在线条的轻、重关系的处理上,要充分考虑到外、内结构线的不同、外结构用线重一些、实一些,内结构线则要轻一些、虚一些。

2、主结构线与次结构线 主、次结构线相对于内、外结构线关系要复杂一些。如果我们仅画一个物象,主结构线就是外结构线,次结构线即是内结构线。如果我们画一组物体,这时主、次结构的关系就不会这样简单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既包含了内、外结构线的关系,又包括了画面的整体组合情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的主、次结构线是围绕画面的主题或画面的主次展开的。总之,主、次结构线应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三、构图的处理 构图是根据表现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处理所画形态在画面中的整体组织形式。在中国画论中称为“经营位置”。理想的构图应该是使人看后感到舒服的、赏心悦目。在运用画面的对称与 均衡、对比与和谐等形式法则的同时,正确地处理物体的形状大小、角度距离、空间变化等因素引起的画面构图的变化。解决好画面的幅式、形态在画面中的位置、大小、方向、空间等问题,不论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从事产品设计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1、画面的幅式 画面的幅式有三种基本形式:横长方形、竖长方形、正方形。1)、横向长方形幅式,给人以伸展、舒畅、动感,适合表现具有横长造型的物象形态。2)、竖向长方向幅式,给人以上升、挺拔、亲切的感觉到,适宜表现具有纵高特征的造型。3)、正方形幅式,给人以严谨、集中、庄重的感觉,较适合表现圆、三角形、方形等形态的造型。

2、形态的位置所画形态在画面上的位置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位置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根据以往的经验,有一种构图形态经营位置线,可供大家参考。方法是:将横式或竖式画面,长、宽各分三等分画线形井字形,将主体形态安排在左或右边的井字交叉线上。另外,形态朝向的空间要比背对的空间略大一点,面朝光线的一面空间要比背光的空间略大一点。形态下方空间要适当比上方空间稍大一点。

3、形态与方向 在二维的画面中,形态不同,运动方向的安排,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4、形态与空间 在画面中安排所画形态,多大为合适?太大,画面显得肿胀;太小,画面空旷;太左、太右都显得失去均衡,更不行。确定形态在画面中的大小,既要凭感觉、凭经验,又要借助于一般可行的方法。可将画面四个边的中点连线成菱形,再将菱形四个斜边的中点连线做成四边形,可将形态大体安排在这个四边形中,或向外适当膨胀一点。当然,这个方法只供同学们在画面中安排形态时参考使用。总之,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不左不右,做到合适,多在练习中体会。1)、三角形金字塔式,给人以稳定、雄伟、崇高的感觉。2)、倒金字塔式,给人以摇摆不定、不稳定的感觉。3)、左低右高的三角形构图,给人以向前、运动的感觉。4)、菱形式,给人以集中、坚实的感觉。5)、水平带状式构图,给人以安定、伸展的感觉。6)、圆形构图,给人以饱满、和谐的感觉。以上所谈构图的处理,以及各种形式、样式、方向等的感觉,只能说是一种感觉,或是经验,怎样应用,需要大家在实践中体会。

四、结构形态造型的基本画法

1、面对物象,从整体出发,观察并找准物象的透视状况、基本比例,用点在画面中标出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在反复比较的基础上确定基本形。用线要轻,注意画面构图。

2、运用透视原理,用轻一些的长、直线画出物象整体与各局部的形体结构、形体透视,并进行反复检查调整,切忌违背透视原理的现象出现。

3、采用推导造型的方法,分析结构,用线条准确、深入地画出物象的整体构造结构和空间结构关系,以及局部之间结构的组合空间关系。

4、进一步肯定物象结构关系及细节塑造,要注意内外、主次结构,特别要注意线条轻、重、缓、急的变化处理。反复调整与修改,使画面主次关系明确,画面效果整、完整。作业练习:

篇8:静物的色彩写生

如果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 那么色彩静物写生就是色彩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光色相对稳定的画室里, 以较长的时间进行深入的写生练习, 从容地观察各种光影现象和色彩关系, 研究各种不同物体的固有色, 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光源色、环境色中的变化。

在掌握了色彩学必要的知识前提下, 对色彩的感受性是色彩写生的动力。当然, 在观察色彩静物时, 每个人的感知过程与其所掌握的审美情趣, 对色彩的认识, 所表述的色彩语言都分不开。一幅好的作品, 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1) 要有总的色彩情调, 即一幅画的色彩基调。因为色彩画的核心是表现色彩的情调, 不论怎样千变万化, 都要纳入总的基调中来。 (2) 要有大块色的对比。对一幅静物画, 主体与背景就是两大块。只有处理好大块色, 这幅画才会响亮、鲜明、生动。这个对比既要注意明度 (黑白灰) 对比, 又要注意色相、色性上的对比, 尤其要发现对比中的补色关系。 (3) 要有色彩的变化、呼应。这个变化是大的关系、趋势上的变化, 比如静物背景的衬布, 要注意从前到后, 从左到右的变化。同一物体, 注意不同部位的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呼应主要体现在暗部的反光面上, 一般环境色 (条件色) 都反映在主体的暗部。同时要注意画面色块的呼应, 达到画面的平衡。只有有了这种变化, 色彩才会丰富、和谐、有节奏感, 才会使对比的大块色协调起来。 (4) 要有刻画精到的细部。要在画面中, 选取关键的细部, 精雕细刻, 只有这样这幅画才会耐看, 在造型、质感及表现技巧上才会给人以观赏上的满足, 才会使这幅画具有深度。

在画每一张作业时应从“小色彩稿”开始着手, 迅速地在小幅纸画上将感受的色彩、生动地表达出来, 解决色彩的组合关系和整体构图安排, 并可以不断调整角度达到理想的组合为止。

“小色彩稿”定型后, 就开始画“正稿”, 要保持小色彩稿时的新鲜感受, 强调迅速的、鲜明的整体感受。

1. 起稿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解决好构图比例、结构造型等问题。总的来讲, 就是解决形。起稿可用单色画线, 但是所用的单色一定要考虑到对以后画面的作用, 用与画面色调协调的色或对比的色都可以, 但是不要太浓、太艳, 因为用很浓、很艳的色线对下一步布置大色会有干扰。

2. 布置大色阶段

这一阶段重点是解决色的问题, 因为在起稿阶段已对形有了把握, 所以这个阶段就可放开胆子铺色, 眼观全局, 大胆落笔, 要迅速、果断地把大的色彩关系布置上去, 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时, 须一边考虑色彩关系一边把握素描关系, 根据以往的作画经验和对物体形体结构的把握和理解, 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在作画过程中, 还须注意物体所具有的个性因素, 如色相、纯度、明度、冷暖等, 把物体画得丰富而有变化, 将自己对物体的感受表现出来, 不要单纯地追求客观色彩的真实和相似, 这样很容易被局限在固有色里, 色彩也难免单调。在画面的构图和色调确定之后, 还要考虑如何进行塑造的问题。用色彩塑造形体往往会出现只有色彩关系而忽视素描关系, 或只有素描关系而忽视色彩关系的现象, 因为没有具体物体作参照, 很容易把握不好, 容易概念化。

3. 深入刻画阶段

这一阶段是形色结合的, 在抓住重点的局部深入刻画时, 要笔笔落实, 形色都要具体, 这就要求观察要深入具体, 要看到细微的形体关系及细微的色彩变化。这一阶段要有重点, 不可面面俱到平均对待, 要善于保留在大关系阶段可取之处, 不要做大的全局性的改动, 不要做否定性的覆盖。要在调整中深入, 不断地充实大关系, 防止破坏已形成的大关系。在深入塑造具体物体时, 要力求用笔、用色准确, 色彩层次要衔接自然, 质感的表现也要充分。

4. 结束前的调整

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大局已定, 在改动调整时下笔要慎之又慎, 不可大动。深入刻画地过程应该是使画面逐渐完善起来, 而不是再抹上一遍颜色, 理解这层道理就能使画面完整统一。在画面基本完成的时候, 要注意从色彩、素描、冷暖、空间等几个方面去检查。如果画面色彩单调了, 可能是色彩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灰了, 可能是素描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火了, 可能是色彩的冷暖关系没处理好;如果画面太平了, 可能是虚实与空间关系没处理好。

篇9:静物素描写生

【关键词】静物素描写生 明暗 塑造 调整统一

静物素描课程是参加美术院校入学考试的考生及美术爱好者必修的绘画基础课之一,也是一些美术院校近几年美术高考主要考试内容之一。高考前应遵循教学规律,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掌握素描静物写生的正确方法,通过大量的静物素描写生实例系统而完整地阐述素描的表现技巧,从而使考生在素描基础训练这一课题上步入一个新的高度。下面就从表现物体结构入手,研讨静物写生的技法,通过构图、结构与透视学相结合及写生与临摹相结合等练习手段,使课程训练丰富而又灵活,避免单调乏味,不断提高考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静物素描写生步骤如下:

一、布局轮廓、掌握构图规律

一张完整的作品,首先必须具有整体的构图,这就要求考生要理解和掌握构图原理,充分运用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等形式。一般情况下,画面布置要均匀,防止出现头重脚轻、左右失衡或比例不协调等弊病,要注意物体的大小配制、高低变化、错落有致及点、线、面的前后穿插。这些都是深入塑造对象的前提,是为了给进一步的描绘提供一个简单又可靠的基础。也是对考生进行画面形式美感敏锐度考察和培训的一个必要阶段。起稿前最好先用铅笔或炭笔多画几个小稿比较它们的优劣,然后选出合适的构图,以充分表现出物体内在的结构关系。

构图时要求确定对象位置、比例基本形的因素突出起来,要求对被描绘物象实行最大限度的简化,用轻松的直线勾勒对象,便于把握形体的长短、线段的方向、倾斜的角度以及形体轮廓与转折相对准确的位置。

二、大体明暗、分析和理解对象

大体明暗阶段的描绘也应是从形体结构出发,是用明暗表现形体结构的大关系。因为塑造体积与明暗色调始终不能分开,所以,涂明暗调子决不是为了表现单纯的明暗,而是为了表现处于三维空间中的物体形体。在这一阶段中,概括、比较,抓准大的形体结构关系,塑造好大的明暗体面与空间基本层次,是其主要目的。要准确地抓住对象的特征,首先要理解对象。从造型艺术的特殊性来讲,无论客观物体是什么样的形态特征,其结构关系或复杂或简单,都可以归纳并体现在基本的几何形体之中,我们可以运用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基本几何形体概念去认识和分析对象,把握对象形体结构,简化复杂的细部。但要注意仍以直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线的轻重、虚实变化和对比构成关系的理解与确认,去表现物体的内在形体结构。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在分析和理解对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我们所掌握的透视学知识是准确把握造型乃至整体画面的一项重要前提。

三、把握整体、深入细部塑造

深入刻画是素描写生的关键阶段。所谓深入并不意味着要将所有地方重来一遍,也不是意味着一切地方都要画得精细。深入刻画的目的主要是整体完善,是将素描中结构、形体、明暗等主要因素完整地联结起来,完成画面整体形象塑造。

由此可见,深入刻画首先要有整体观念,刻画的过程决不是由一个局部到另一个局部,直至全部画完,而是整体比较,逐步深入,分几次完成的。画虽然是从局部下笔的,但时时要注意整体谐调感,要留有余地以便整体比较,所谓“画上边要看下边,画左边要看右边”,也就是说要比较地看,比较地画。有的考生常有画不准确,画不深入的苦恼,实际上是缺乏深入的观察和比较,同样,画得拘谨、呆板、不谐调,也是因为缺乏比较的观察。所以说,从某种角度上说,绘画的诀窍就在于比较。

同时我们还应明确,深入刻画不是平均对待、照葫芦画瓢,而要有主次、有虚实,在刻画程度上有强弱、有深浅。在深入刻画形体结构时,必须准确地抓住形体轮廓与结构造型的关系,不要被物体的表面形态所迷惑,要抓住物体的本质形态及我们上面提到的“几何形”。

当主体物与衬托物的基本“形”确定之后,对主体物的刻画要仔细,分量要重;刻画前面物体时线条较重,后面物体较轻;物体的质感不同,采用的线条也就不能相同,一般的处理态度是对于质地粗糙的物体所采用的线条相对要“松”,对于质地柔软的物体则可使用相对光滑些的线条,而对于质地坚硬的物体其线条则可处理得重而肯定。物体大小不同刻画时也有所区别,物体大则粗重,物体小则轻细,包括处理物体的固有色也可持同样的态度。此外,也可根据物体的明暗关系,用线条对那些有利于表现形体结构的明暗交界线,做不同程度的交代和提示。

四、整理归纳,调整统一

调整也可以说是深入刻画的继续,完成了深入细致的刻画之后,必须进行整体收拾这一过程,以求造型更准确,形体更厚实,画面的整体效果更统一、更概括、更生动。

调整是跳出细节,从整体上去谐调处理画面关系。在检查画面时,对主体部分的关键之处交代得含糊不清的地方要做明确肯定,松散的地方要加强,外形轮廓要结实地连贯起来,画面繁琐的要大胆删去,同时还要细心地检查透视是否正确;比例是否协调;形体结构是否表现准确;明暗调子是否明朗、谐调;空间关系是否恰当、自然;背景衬布的处理是否整体等等,使画面尽可能达到准确、生动、完整、谐调。

【参考文献】

[1] 宫六朝 编.《素描静物教学对话》,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1463-7.

[2] 张京红 著.《素描静物》,湖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1180-8/j.973.

篇10:静物素描写生

静物写生训练中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带倾向性的问题,应在写生过程中予以注意,不能仅仅依靠“调整统一”阶段来解决。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在结构、色调及整体性三个方面。A、结构问题—糊与浮 a、糊

即对明暗色调的表现含含糊糊、虚实不分。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结构缺乏深入地分析理解,不能将明暗色调同形体,结构联系起来,因而在描绘明暗色调时摸棱两可,该肯定的地方不敢肯定,该含蓄的地方又不甚明确。即是说对形体结构认识含混,而导致色调描绘的含混,而失去表现形体结构基本特征紧密相联系的黑、白、灰大关系。

克服“糊”的办法,在于牢固树立结构观念,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要从形体结构去理解表现于形体体面的明暗变化,描绘明暗色调要善于从形体结构上去找依据,弄清“为什么”再动笔。要紧紧抓住由形体结构所制约的黑、白、灰大关系去塑造形体(图87)。

图(87)结构问题之一“糊”与作业修改。b、浮

即“浮光投影”只注意表面效果而无实质内容。主要原因是对形体缺乏认真的分析研究,这里既有认识即对形体结构的理解问题,也有态度即“画风”问题。华而不实,耍小“聪明”,也是产生“浮”的重要原因。

克服“浮”的办法一是在写生过程中要深入观察对象,加强对形体结构的分析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形体的塑造上,二是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端正学习态度,把着眼点放在练好基本功上,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上(图88)。

图(88)结构问题之“浮”与作业修改 B、色调问题—灰与脏 a、灰

即画面沉闷,不明亮。有如罩上一层薄“灰”,该暗的暗不下去,该亮的亮不起来,主要原因是明暗两大部分色调比例把握不当,或中间色调层次繁杂重要,或对物象固有色缺乏比较,削弱了形体的明暗对比关系和画面整体的黑、白、灰的大关系。

克服“灰”的办法,是掌握整体观察,比较观察、本质观察的方法,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中间色,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强或减弱的办法,把握好黑、白、灰的大关系(图89)。

图(89)色调问题之一“灰”与作业修改 b、脏 即不该有颜色的地方涂上了颜色或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颜色,形成一块毫无联系的孤立的颜色。主要原因是不能正确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认识物体的明暗色调变化,使色调关系出现混乱,或着眼于明暗与描摹,忽略了形体的塑造和明暗色调关系。作画方法不当,缺乏控制笔迹线条的基本技巧,也是造成“脏”的原因。

克服“脏”的办法,要从形体结构出发,运用明暗变化的规律去分析明暗色调变化,把握明暗层次比例关系,处理好物体的固有色关系。要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防止橡皮和手上的污迹弄脏画面,同时注意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图90)。

图(90)色调问题之二“脏”与作业修改 C、整体的问题—花与板 a、花

即画面缺乏整体感,或“反光”过跳,或高光过多,不分主次地“深入”面面俱到“刻画”,局部似“精细入微”、整体却“支离破碎”。主要原因是缺乏整体观念,注重于局部而忘记了整体。

克服“花”的办法,重要的是树立整体观念,掌握整体观察的科学方法和“整体 — 局部 — 整体”的作画程序。将明暗色调和“细节”的刻画,都统一了形体体面的大关系之中,对“细节”刻画要概括取舍,抓住主体,注重整体(图91)。

图(91)整体问题之一“花”与作业修改 b、板

即画法僵硬,死板,缺乏生动感。画面无主次之分,无方法之别,如实描摹,机械复制,缺乏艺术处理。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正确领会“真实”与“整体”的含义,误把如实描摹当“真实”,把千篇一律当“整体”,不能正确理解客观制约与主观表现的关系,同时,造型语言贫乏,缺乏造型技能技巧,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服“板”的办法,重要的是提高对素描造型的认识,培养艺术的感受能力。在素描造型中要有主功表现对象的热情和欲望,要加强素描造型的技能技巧训练,丰富造型语言,提高驾驭造型语言的能力(图92)。

上一篇:校园纪事的900字作文下一篇:复式教学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