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2024-07-14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通用15篇)

篇1: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亲爱的美国朋友玛丽:

你好!

玛丽,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它呀,可是与你们的圣诞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洗耳恭听了呢!

我们中国过节可不像你们,拿着刀叉吃火鸡,去教堂祷告。我们追求的可是红火与古典!

在我们这,腊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爷的,别小瞧了它,灶王爷在我们的传说里,可是神灵,每到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禀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恶。我们当然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了,就拿出贡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嘻嘻,有意思吧,当然玛丽,我们的活动还不止这一些呢!

在腊月二十七日,我们还要杀牲畜,赶大集!在过春节时,为了喜庆,我们这的人都要杀点家禽,或赶集买点肉,烧好放在饭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饭桌放满,直到春节结束!

最隆重,最开心,最喜庆的,当然要数属腊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而且,在饭桌上,可不像你们,斯斯文文、安安静静的。我们可是要“喧闹”,越吵越好——大家互相开开玩笑,说说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这一天,我们大家都不能睡觉呵!要守岁,它可是表达了一种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美好寓意呢!

当十二时的钟声敲响时,我们这,顿时成了声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顿时形如白昼,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来了吧,告诉你,这是我们全国,千千万万的烟花,一起燃放的结果,在十二时,仰望着天空,你会发现,无数的花儿在绽放,又悄然离开,正当你伤心时,旁边又有许许多多的“花儿”绽放了。那感受,简直就是无与伦比。

怎么样,玛丽,我们的春节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听了一定怦然心动,想来过一次春节吧!看我耐心给你介绍的,什么时候你也把你们过圣诞节的过程也给我说说!

祝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中国朋友

【精选小学民风民俗作文汇编7篇】

篇2: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想必去过北京的人肯定都吃过北京烤鸭吧!“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食”之称,又有外国人的“到北京,两件事,游长城,吃烤鸭”之说,可见北京烤鸭是举世闻名的。吃烤鸭的最佳去处是王井府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于130年前。北京城还有一个大店子,便是位于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8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全聚德烤鸭店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闻名。尽管两者风味大不一样,但是都在“烤”字上下功夫,所以被叫做北京烤鸭。

北京还有一个风俗,那便是满汉全席。夏天的北海公园里,35价中外游者身着皇、后、妃和朝臣的服装,依次进入彷膳饭庄。他们是这家御膳馆成立70年来的第五批品尝满汉全席的客人。重礼仪,讲排场的皇家气氛在身边缭绕。摆上桌面的共有130道,客人们分三个晚宴和一个午宴才能吃完。满汉全席最多可以达到134道热菜和34道冷荤,分六次才能吃完。满汉全席取材之广泛可谓是登峰造极。具体包括“山八珍”、“水八珍”、“陆八珍”三种。“山八珍”是熊掌、猴头、罕达堪、飞龙、虎肾、麋鹿、人参等;“陆八珍”为什蟆、驼峰、口蘑、玉皇蘑、凤爪蘑、玉米珍、沙丰鸡、松鸡等;“海八珍”即鲨鱼翅、刺参、鲜贝、紫鲍、乌鱼蛋、鳖肚、鱼皮等。从材料上来看,不仅广泛,而且珍贵,其中许多在今天已经成为保护动物,永远也吃不到了。满汉全席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了。当然,除了满汉全席之外,仿膳也是宫廷菜肴。

春节是中国的头等重要的节日。被称为“中国人的圣诞节”,一般在每年的公历一、二月份左右。如同圣诞节一样热闹。在北京,商店张灯结彩,延长营业时间,供应大量年货。最具代表性的是彩灯和各种食品。1993年,为了保障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规,使放爆竹这一传统习俗成为历史。

我真想去一次北京,去吃吃那里的北京烤鸭,在那里过一个快乐的新年。

篇3: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人格与心态、思想与行为, 是炎黄子孙的标识。俗话说:“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小学语文教育作为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就需利用民俗文化资源来丰富课程资源, 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 使学生从小扎下优秀民族文化的根。

一、关注教学内容, 系统开发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涉及到节日、民居、服饰等, 而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本身与思想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民族精神培育的特殊优势,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民俗知识的课文约占70%左右, 如《草原》、《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 写了礼仪习俗, 《葡萄沟》 (二年级下册) 写了劳作习俗, 《少年闰土》 (六年级上册) 写了信仰习俗, 《难忘的泼水节》 (二年级下册) 、《观潮》 (四年级上册) 、《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 写了时节习俗, 《各具特色的民居》 (六年级下册) 、《圆明园的毁灭》 (五年级下册) 写了建筑民俗。因此,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语文教学资源加以系统地开发、利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课程总目标也明确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

二、渗透民俗内涵, 将其贯穿于教学始终

1.在导语引入中渗透。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环节, 也是启动学生情趣的环节, 教师要紧抓这个环节, 否则整堂课将会失色不少。导语设计中渗透方法较多, 只要能够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 调动学生内心积蓄的情感, 从而使学生认真地去阅读、细微地去体会, 这样的渗透才是有价值的。我结合课文内容, 设计生动而富有激情的导语, 希望拨动学生的心弦, 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从而激发出爱国热情。如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时,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 我国有56 个民族,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重大节日, 如彝族的火把节, 藏族的赏花节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傣族泼水节的热闹场面。”这样一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且地大物博的印象, 他们心中自然会产生自豪感。

2.在朗读讲解中渗透。语文学科的重点是阅读教学, 无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古诗, 都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 真正实现“以人为本”。首先, 教师可以以情激情, 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鲜明爱憎, 这会深深地影响学生, 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其次,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 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 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 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最后, 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 读出不同的语调, 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 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 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 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3.在拓展延伸中渗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 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 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 拓展延伸是开发中华民俗内涵的途径之一, 能够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 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 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

4.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动笔写写家乡的风俗, 这也是一种渗透, 如《春节民俗》是依托综合性学习蕴涵的“民俗文化”生成的优质作文资源。浓郁的中华民俗文化情结凸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类综合性学习资源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受到民俗人文情感的熏陶, 激活了积极的写作动机。这样, 学生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也能够捕捉到特别鲜明的习作素材。

三、开发校本课程, 开设民俗选修课

笔者生活的临潭县地处祖国大西北甘肃南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 是一个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的县。这块史称“西控番戎, 东蔽湟陇”、“南接生番, 北抵石岭”的战略要地, 创造了民族融合、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茶马互市的独特历史文化, 这里有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有“劳绩与郑和亚”的侯显、有已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万人拔河”活动、有蛮声海外的洮州花儿、有艺斋瑰宝洮砚、有独具魅力的江淮遗风……

篇4: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关键词】民俗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方法

引言:当今,在小学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对于民俗文化教育尚存在不足,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强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特提出解决办法。

一、民俗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民俗文化在归属的过程中,即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也可以说是民间文化,归属问题的不清晰,导致了诸多问题,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民俗文化被忽视,从而使得文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又如,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民俗文化的不了解,进而忽视了民俗文化的教育。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化教育

针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民俗文化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2.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民俗文化意识

在小学生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民俗文化一般包括服饰、节日、居所等等,而这些细小的民俗文化是散乱的存在于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之中,具有散落性。另外,这些散落的民俗文化,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表达了中国古代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是当时人们朴素的审美观念的体现。同时,在小学生的语文教材中,到处渗透着民俗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意义以及民俗文化的教育性功能。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小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对于教授民俗文化部分是势在必行的。小学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民俗文化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切实的做到教师的职责,提高对于民俗文化教育的认识水平。

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东西方文明相互碰撞,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部分人受西方种种思潮的影响,自身行为与传统相背离,与道德相抗衡,这是对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极大的挑战。而民俗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缩影,经过几千年的洗礼才能够得以流传。所以,作为小学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民俗文化在小学生教育上的必要性、迫切性,要增强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努力传输民俗文化,从而达到传承民族精神的目的。

2.2在课堂内渗透民俗文化教育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渗透民俗文化;在特定的节日带领学生切身感受民俗文化;在作文中书写民俗文化。

在语文教材之中,民俗文化比较松散,不作为教学主体而存在,这就加大了教授难度。但作为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渗透性的讲解民俗文化,如在《刷子李》一文中,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切身的感受人物形象,能够理解从细节处如何写好一个人物,但在本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那么,作为教师,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之中让大家了解天津方言,以及天津方言式的单口相声。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分清楚了主次,找到了民俗文化与主要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组合归类后合理的安排,把民俗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渗透着民俗文化的影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进行讲授民俗文化知识,比如,可以在节日让学生收集民俗文化的知识分享给同学;可以开办主题班会,让学生讨论民俗节日。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参加一些民俗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俗文化的氛围。

在小学语文的三套版本教材之中,习作部分都有涉及到民俗的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给学生展示各种民俗。在作文课上,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民俗知识。比如《说说端午节》,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自身感受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民俗,进而教师去引导,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印发学生想象。

2.3课外教学注意延伸讲解民俗文化知识

课外教学主要是学生的延伸性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具有民俗文化性质的书籍。“延伸性阅读是指在教材文本研读基础上的迁移,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汉语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定的理解、把握文本的能力,然后把这些作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和手段,就文本涉及的作品或相关的知识等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阅读。”①比如说作为四大名著的《红楼梦》就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如游戏、就、茶、丧礼、建筑等等,内容丰富,可以说是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教师可以在教授有关《红楼梦》节选篇章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民俗方面阅读整本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此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去了解调查,然后汇总。这样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水平,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2.4开设民俗选修课程

小学生的语文涉及内容广泛,而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在现阶段掌握的知识还是有限的,这些限制因素的存在,使得语文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够用大量的篇幅单独讲授民俗文化,所以,各小学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特点,切实可行的开设民俗选修课。

三、结论

学校作为传承文化的的主要渠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语文教师则是重中之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之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健全人格,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篇5: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在我国有二千五百多年的长久历史。 “孔子曾经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说,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斗这两件事。由此可见祭祀的主要性。”

在古代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所以在写清明的诗中常涌现“寒食”,因两节相近,民间逐步将两节合二而一,清明节承载了原寒食节吊唁介子推“割股充饥”构成扫墓祭祖的习俗,始终连续至今。

然而人们对“清明”的器重更在农事之外,能够从一些古诗词中领会到。

自20xx年国务院宣布《对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留念日放假措施〉的决议》后,清明节和端午、中秋等这些民族传统节日都被定为法定假日,可见清明节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青饼”还有“青饼”称“麻糍”之分。实在“青饼”和“麻糍”原料一样,做法也一样,只是形状有差别。做“青饼”和“麻糍”原料都是经由浸泡蒸熟的糯米,和一种叫做“青”的艾草嫩芽、叶在一起捣,充足混和后做成不同的外形,青饼为圆形小孩手掌大小,青饼因而也叫“艾饼”、“艾青饼”;“麻糍”只是把原料摊成一厘米厚的薄片后,用刀切成菱形而已,糍个别都是用糯米制作的糕点,还说得从前,而“麻”应该指芝麻,原料中不芝麻何来“麻糍”名称,想起小时候是青饼麻糍一起喊的,还有同类的青团子,青年糕的食品,我料想可能是青饼做成了麻糍样子罢了,是后来把“青饼”两字省略了。“青饼”普通没有馅,也可以有馅,而“麻糍”是没有馅的。艾草野生在山坡地上,小时候常去采摘。“艾青”存在抗菌、抗病毒和加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应当属于绿色保健食物。在洋溢着艾青特有幽香的制造青饼的处所,老是围着一大群孩子、白叟、妇女,热烈而温馨。

杜牧在《清明》首句 即刻画了春雨绵延的清明时令特色,衬托回乡祭扫逝去先祖、亲人的行人纷纷压制的心情,接着直言行人祭祀怀念亲人的心境,“欲断魂”寥寥三字,扫墓人对故去亲人的哀痛愁绪跃然纸面。“何以解愁,唯有杜康”,行人想到借酒浇愁,于是呈现行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趣的一幕,平添无穷识诗趣和遐思。

南宋后期诗人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另一面:“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为不辜负梨花清风,“惜春长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所以人们尤其年青人趁着清明时节春景明媚倾城结伴远足踏青,纵情消遣游乐,“日暮笙歌收拾去”才舍得让“万株杨柳属流莺”。

在咱们故乡――浙江东部沿海一带,清明节除跟各地一样要扫墓、踏青外,还有一些奇特的风俗。

清明节这一天,过去家门口也插枝柳条,但不知为什么。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有人说企求吉利,因为柳枝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用它挥拂清水播福四方的吉祥物;最有可能和已经湮逝的“寒食节”有关,是纪念介子推的。唐代大诗人杜牧在他的千古绝唱《清明》诗中写道:

清明季节雨纷纭,路上行人欲销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篇6: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le)”、“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他们的泼水节一定要把别人的衣服打湿才行。

篇7: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各地都有各种民风民俗,有句俗话这样说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我是个汉族人,所以对于其他民族的风俗我是不太精深的,但是,自己每天在家乡经历的风俗多多少少有些了解。

关于传统节日文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特别大。例如春节,中秋,端午,还有两个大长假,五一和十一。在春节,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我们现在人们把春节理解为团圆,就是家人都在身边,和乐融融。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一般过年家人会照例准备年货。关于端午节,在我们江浙地区划龙舟,当然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端午节吃粽子,我最爱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五一和十一貌似不是传统节日,但是是为了让大家在辛辛苦苦的工作后,放松几天,享受生活。还有中秋节,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我的家乡南京,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这些都是我的最爱。

关于这些节日的习俗,以及在节日中看到大家过节的风俗,真是惊讶这些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们从上古流传至今,被大家赋予了太多的内涵与形式,这些风俗提升了大家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积极地和祖国上下的人们一起过节日,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篇8: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民俗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民俗文化在苏教版教材中随处可见, 如祭祀习俗、节日习俗和礼俗等。这些民俗文化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基于此, 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 注重对学生开展民俗文化教育, 以开阔学生视野, 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 《安塞腰鼓》一文叙述了安塞腰鼓澎湃的气势、悠久的历史和人们对腰鼓的喜爱, 体现了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也反映出中国民族风俗的悠久历史。全文气势磅礴、震人心魄, 将黄土高原汉子“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阵痛的发生和排解”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一情感, 教师对文章涉及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讲解, 重点在于对安塞腰鼓这一民俗文化的讲解: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 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和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 后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 历史悠久。同时, 它是“安塞三绝”之一。正因其腰鼓远近闻名, 安塞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此外, 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民歌、乐曲于一体,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刚劲激昂、浑厚雄壮、铿锵有力、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 而这些特点在《安塞腰鼓》一文中也有所体现。

教师通过对文章涉及的民俗文化进行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 感知文中人物形象, 开拓学生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 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 发掘民俗文化中优秀的民俗品质, 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风范和道德的产物, 是人们思想、志趣等诸多元素的总和。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便要注重民俗文化教育, 让学生从小就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 为其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例如, 《姥姥的剪纸》一文展示了一位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而又广结善缘的姥姥形象。作者为了更好地塑造姥姥这一形象, 在文中多次提及姥姥的剪纸技艺, 如“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剪只母鸡能下蛋, 剪只公鸡能打鸣”“岂知工夫不大, 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同时, 教师还给学生普及了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剪纸是我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每逢节日或新婚喜庆, 人们便会将美丽的剪纸贴于门窗、墙壁和灯笼上, 以便将节日气氛烘托得更为热烈。更重要的是, 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来提炼自然形态, 构成美丽的图案, 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对吉祥的追求, 由此可见人们内心的质朴与纯美。

教师以“剪纸”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在了解我国剪纸文化的基础上, 进一步感受如“姥姥”那般心灵手巧、心地善良的人们的优秀品质, 进而教育学生追求至善、至真, 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篇9:让民俗文化浸润小学语文课堂

一、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就是人们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惯例、规矩。民俗文化则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凝聚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点,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理想,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有人称民俗为“人类文化的母源”。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社会和民众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规范作用。

让民俗文化浸润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二、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功效

我们不能放弃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时间去实施,如何实施也值得斟酌和研究。在教学中,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将民俗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结合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

1.充分利用并拓展文本资源,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民俗情味

国家督学成尚荣说:“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应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知识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眼光,随处可见文化现象、文化知识。假如我们能在每个字与词中注入一粒民俗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因子,无形中会让学生接受到德育与美育教育。而如何找准切入文化的核心要素,将学生有效地领入宽阔的文化殿堂是关键。我在教学《元日》一诗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寒假快到了,你知道寒假中最愉快、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春节。

师:是啊,我们向往已久的春节仿佛已向我们招手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这个节日里你的家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1:放鞭炮、贴春联、拜年、长辈给我们压岁钱……

师:《元日》这首诗向我们大家介绍了古代人们过年的情景,你从诗中读到了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认真读诗,交流感受。)

(春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会联想到如放爆竹、团圆等生活场景,这首古诗让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加深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生:老师,过年时的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你们课前所了解的关于过年的传说,能向我们介绍吗?

……

为什么过年时人们要贴对联、放爆竹?为什么要守岁?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小孩子的好奇心,他们都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消化掉这些有关民俗的知识。在教学中,还可就压岁钱这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了解压岁钱的变化来感受祖国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但无论如何改变,这一民俗的内涵——长辈对晚辈的爱和祝福都没有改变,这一民俗传递出来的浓浓的民俗情味,可以让学生在体味民俗的同时懂得感恩。

2.开发地域资源,从传统节日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韵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诸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共建和谐、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地域是多样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五彩缤纷的。

小学生最容易对自己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中的民俗产生兴趣,从民俗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非常轻松。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这些所处的场合、情境以及出现的背景,进而探索其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就会让学生充分享受民俗文化的韵味。

比如端午节,我们当地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在门前插菖蒲、挂艾草的习俗,看似迷信,但在我国药书中有记载,这些都是治病的药草,因此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追求,应该提倡。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节日,同时渐次对这一传统节日进行解读,对话中发现这一节日的风俗习惯,体味这一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民俗文化的韵味。

3.借助民俗,让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浓厚,不仅涉及文学艺术,更体现在历史、地域、算学、科学创新中,对民俗事象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把民俗知识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比如:在读了老舍的《草原》之后,我便引导开展对草原民情风俗的欣赏与研究,然后用歌舞、文学等形式来表现草原人民的淳朴、豁达、丰实……

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提倡的“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生成的资源”。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及手段,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应对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只有这样,他们的“营养”才会全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北校区)

篇10:小学民风民俗作文

在我的家乡,总是异常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一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一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构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齐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貌,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齐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篇11:小学端午民风民俗作文

小时候,无知的我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原来它的形成还有一小段故事。主人公是我国爱国历史上爱国者——屈原。他生长在楚国,是我国历史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来楚国被秦国攻灭,逃亡的他宁死不屈,坚持民族气节,最终跳汨罗江而死。

因此,后人为了纪念他,用米投入江中,后来,屈原托梦给人们,说:“你们投入江中的米大多被鱼吃了,而我根本没有多少。”人们问:“那怎样给你送食物,才不会让鱼吃掉呢?”屈原又说:“你们都把米煮熟,然后用叶子把它包起来,鱼就吃不到了。还要把船做成龙的形状,每年在江面上比赛一回,这样鱼就不敢吃了。”于是,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渐渐形成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所以全国每人都不工作。我从学校回家,情不自禁地冲进家门。一眼望去,全家人都在做粽子,大家都齐乐融融,我也快速地加□们的行列,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一个粽子。不知怎的,心里像吃了蜜糖般,甜滋滋,大概是劳动后的果实吧。此时,我想全村、全县、全省,甚至是全国的家庭都在享受着做粽子以及吃粽子。我望着外面,想:该不会有用“万象更新”来描述世界还好的词吧!当天,我到了县城。街道上用“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不夸张。我来到赛龙舟的地方,看着每个划龙舟的人,他们每个脸上都仿佛有信心两字,我想这大概是我们祖国是个信心满满、不畏困难的国家。随着时间的快速走过,龙舟比赛开始了,每个人都以高潮的技术快速地行驶,我一眼望去,眼中有一点流动飞跃的感觉,水立刻向四周飞溅,不一会儿,每只船都从我的视线里消失。我不禁赞叹:好一个技术高超的中国人民,好一个伟大的中国,这时我不禁想起屈原,他在国家灭亡时,宁死不屈,难道这不像当年我们祖国吗?

在我们祖国受其他国家的欺凌,我们经过几百年的努力,才能成为今天这样的强大,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精神食粮。端午节很快过去了,我将要面临期末考试。我会像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争取在这屈指可数的日子里再接再厉,我相信我一定会获得这来之不易的果实奉献给祖国。

篇12:民风民俗小学优秀作文400字

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吗?你又知道那些民俗民风?我们地处中原,只了解本地的民俗习惯,你们知道藏族节日吗?如果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藏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按照他们的日历____藏历来算,月月有节日。

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是最隆重的月份。新年是最主要的节日,人们从十二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人们先用青稞苗供奉佛祖,然后各家就各自做。炒青稞,摘人参果等品。到了十二月二十九日,人们打扫房间,傍晚时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种叫古吐(一种面疙瘩)。初一那天人们喝青稞酒,初二人们拜年。初四拉萨举行大规模的传召大会,此后一直活动直至二十六日。 此后的节目数不胜数,五月十五林卡节是世界焚香日,七月一日是雪顿节,意思是“吃酸奶的节日。“还演藏戏;望果节是丰收节,没有固定的日子;十月十五日“吉祥天母节;”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

篇13: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百戏之祖, 是民俗艺术中的瑰宝。近年来, 在江苏省霸州市的王圪垯村的小学, 让昆曲走进了校园, 开设了昆曲技艺课, 请村里的昆曲剧团的老人定期到校园为中小学传授昆曲唱腔和技法。学生们从小接触昆曲, 了解昆曲, 喜欢昆曲, 进而体会到民俗艺术的博大精深与绚丽多彩, 不但能为昆曲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而且能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增强他们继续传承发扬民俗艺术的意识。

上面是江苏省农村地区将本地民俗文化在音乐方面成功应用的例子, 那么我们可以将它推广, 在湖北省的农村地区也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本地民俗艺术, 能否将这些民俗艺术引进美术课堂呢?

一、湖北农村地区现存民俗艺术及其现状

(一) 湖北地区农村现有的主要民俗艺术及特点

在湖北农村地区, 存在着许多被人们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工艺和文化。例如红安的土家绣花鞋垫、阳新县的布贴、仙桃和鄂州的雕花剪纸、老河口的木板年画等。

就阳新布贴来说, 阳新布贴又名“补花”, 是刺绣的一种, 在深蓝色或黑色的布料上用做衣服的边角碎料贴成五彩斑斓的图案, 再用针线沿边刺绣, 呈现出漆黑点金的色彩效果。作品具有浅浮雕效果, 用于装饰衣服鞋帽, 布枕童玩等, 常承载着母爱。其造型野逸不求形似, 纹样众多, 以寓意象征和心象造型。其组合构图不拘时空, 天上人间亦或山禽水族皆可集于一局, 极度自由。其取材民年间故事、民俗风情、戏曲人物, 如观音座莲、金鸡鲤鱼、凤戏牡丹等图案。纵观这些特点, 充分体现出原始稚拙、浪漫遐想和强烈厚重的楚文化特征。阳新布贴取材方便, 制作方法简单, 造型构图不拘一格, 色彩表现力强, 非常适合引入到中小学的美术课堂当中。

除了阳新布贴以外, 湖北农村地区其他的民俗工艺也极具魅力, 将这些民俗艺术应用到中小学的特色美术教育中, 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更是有利于学生的主观审美情感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二) 湖北地区民俗艺术应用现状

在现在实行的湖北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美术教材当中, 已经开始将一些民俗艺术融合到课程当中。例如2010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的美术教科书, 其中的第八课要求学生用剪纸或者拼贴的方式表现十二生肖或自己的属相, 可拟人化。在2013年人教版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的美术教材中, 《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一课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身边的民俗艺术, 教师再将其中一些代表艺术给学生们进行欣赏以及分析评述。

但是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是相对较少, 更多的还是一些专业的素描训练以及名画赏析, 可能对于农村孩子来说, 这些是陌生而又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上, 与农村孩子个性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不符, 简单划一, 有明显的成人化倾向, 致使农村孩子的知识水平与教材出现了断层现象。另外, 教师在世纪教学中刻板枯燥, 一味地加强绘画的技巧的训练, 主要以临摹为主, 让学生依照范画依葫芦壶瓢, 学生学得被动消极、机械乏味, 严重阻碍了其想象力和个性的发展。学生无法发挥创作精神, 长此已久, 学生的思想开始懒惰懈怠, 就会演变成老师出示什么, 学生就基本不动脑筋的画什么, 致使他们对于课堂缺乏积极性, 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淡然。

二、湖北农村地区民俗艺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引用

湖北农村地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为其农村地区的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提供了可利用的、良好的资源和素材。那么我们在积极传承这些文化并且将其引用到美术教学中, 是具有科学依据和全面要求的。

(一) 民俗艺术与美术新课程的契合

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引入民俗艺术, 是合乎我国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民俗艺术与美术新课程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契合。美术教学资源的发掘和应用在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 作为美术教师要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来教学。美术课程标准在叙述美术的价值中提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这里的“传承”、“交流”实际上指各个地区和不同种类的民俗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融合以及整个中华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而民俗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加需要传承交流, 这一点看来正是美术新课程与民俗艺术的最大的契合之处。此外, 新课程标准将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阶段目标分为“欣赏·评述”阶段、“造型·表现”阶段、“设计·应用”阶段、“综合·探索”阶段。教师在指导学习民俗艺术的同时, 也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 美术特色教育中农村地区独特的条件

在湖北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特色教育中, 引入民俗艺术是完全可行的, 并且应该积极推广的。

农村虽然在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等很多方面不及城市, 但并不意味着美术教育在农村的实行就比在城市实行艰难得很多。相反的是, 客观上农村的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多优势, 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提供了就地选取教学教材资源的机会, 富有生命力的地域特色民间民俗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与城市相比较, 农村地区流传下来的的民俗艺术和工艺种类更多、技艺更完善一些。作为农村的学生, 学习的课程是他们身边周围的、耳濡目染的、与生活经验有关系的、有民俗特征的东西, 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从自己周边的事物以及亲身感受中先由此及彼的联想, 进而转化为自由想象。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真实地展现本地的民俗艺术, 并加以一定的转换, 在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中融入进去。

(三) 民俗文化引入美术教学的要求

在将民俗文化引用到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时, 我们应注意一些要求。首先, 湖北省内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 依据当地的民俗艺术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学, 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俗都有各自的特点, 不能强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方法。美术教师应该突破瓶颈和限制,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发挥当地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的开发民间乡土资源, 灵活运用现有教材。其次, 同一地区不同种类民俗艺术有不同的特征, 各类民俗艺术的文化背景、实践的复杂程度、素材可选择的范围等, 根据这些特点可将课程分为欣赏课和实践课, 从而带领学生完成“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目标。最后, 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学生自身特点, 因材施教,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对当地民俗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民俗艺术在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的作用

民俗艺术在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 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提供了新的思路, 开阔了更宽广的空间。

第一, 民俗艺术为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提供了创作素材和教学资源, 在美术实际教学中可以收集到一些传统手工艺品及儿歌谚语等来更加形象生动的教学。民俗艺术通俗易懂, 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也是朴素的美术教材。第二, 民俗艺术为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扩展了研究空间, 有利于完成在民俗艺术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方面、保护与传承方面以及借助民俗艺术如何促进中小学学生发展等方面的探索。第三, 民俗艺术融合到中小学特色美术教育中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在学习民俗艺术的同时让学生们感悟到中华传统艺术的思想精神, 了解中华文明, 既将审美意识提高了, 又让他们作为家乡人和中国人而光荣。第四, 民俗艺术融合到中小学美术课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朴质简洁的民俗工艺品, 体现了装饰性和形式感, 有着超越时空的想象, 无固定死板的规则束缚, 符合中小学生活跃的思维。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做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三、总结

篇14: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2013年12月24日晚,广西京族(少儿)独弦琴启蒙音乐教育暨滨湖路小学艺术系列展演汇报演出在广西音乐厅举行。演出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仍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前来观看,音乐厅座无虚席。

滨湖路小学梦之莺弹拨乐团是此次音乐会的主力。独弦琴齐奏《掀起你的盖头来》、古琴齐奏《阳关三叠》、葫芦丝合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民乐合奏《山歌好比春江水》等7首曲子充分展现了这些传统乐器的魅力,也体现着滨湖路小学弹拨乐团的实力。

滨湖路小学少儿独弦琴启蒙音乐教育是学校多年来传承壮族天琴这一少数民族乐器之后又一个新的课题。在近3年的京族独弦琴启蒙音乐教育中,学校搜集整理、编撰成册校本教材,极大地推进了本土音乐传承,保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黄坤南介绍,独弦琴是广西京族的民族乐器,声音柔和优美,像一种少女在唱歌讲话。“滨湖路小学学这种乐器的孩子们曾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独弦琴,向全世界宣传了这个中国民族乐器。”黄坤南说,举办此次音乐会就是为了弘扬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篇15: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春节的前几天,是大人们最忙的时候,张罗这张罗那,但是,却是我们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候。爸爸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而卧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那一天晚上,当然也是我家最开心的时候,全家三口人一齐静静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偶尔外面传来几声鞭炮声,也会觉得特别有趣。电视里搞笑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笑声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我们又开始放烟花,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终于要正式过年了,拜年就是我们一家首要的任务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说上一句吉祥话,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等等,而爸爸妈妈则送上一份拜年时必备的礼品,主人则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我,这是我最高兴的事了,于是心里盘算着这钱该怎么用,买些零食?或是文具?买点玩的也不错,谁知一回到家就被“无情”的妈妈给收了去,我只好无奈地把这些个幻想的泡泡给吹灭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就到处做客,丰盛的饭菜,炫丽的灯光,大人们喝酒时的祝福包围住了我,而我呢?则和哥哥一人拿来一大瓶饮料,东东快快地喝了个够,哪晓得一会儿我的肚子便疼的厉害,难受极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节,我已经上学了,新学年的开始,将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但在这一天,我们家还是要吃元宵的,过年的气氛丝毫没有减弱,照旧的笑声,照旧的喜庆,照旧的开心。

就这样,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每当细细回想是,总会不禁笑出声来……

过年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了。

从这天开始,人们都忙着准备各式的年货,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到了大年三十可真热闹,家家敢做年夜饭到处飘荡着酒肉的香味。大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上了漂亮的年画,每一家都灯火通明,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相互谈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门外的鞭炮声起伏不断,我忍不住拿了一挂鞭炮跑了出去。

正月初一这天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服,到亲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们拿着长辈发的压岁钱高高兴兴的去买爆竹和玩具。

正月十五是过年中最热闹的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县城观看社火表演。社火的队伍可真长啊,有锣鼓队,秧歌队。还有许多学生组成的方队。到了晚上人们举头赏月,吃元宵,看烟火,观灯展,猜灯谜,忙的不亦乐乎。

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过年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过年

驾祥云门接福;蛇吐瑞气户迎春。告别了龙年,我们又迎来了蛇年。时间飞逝之快,今年的春节已经到来。在过年的这几天里,我都是开心快乐的度过,因为春节毕竟也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既然是我们国家的节日,当然也少不了以下几大实事要做:

一、除夕之夜逛花市

除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除夕在二十九,所以我们会感到春节特别的快。在我们当地,这天最缺少不可的就是逛花市,买年花了,于是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便到了广场,来选购几盆心仪、寓意很好的年华。虽然一到这儿已是人山人海,交通也开始阻塞起来,而这种情景则更能反应我们对于春节的喜爱之情。最终,我们选了几盆蝴蝶兰,而在这时,我们也碰见来这里采访的记者正在问一位买年花的市民:你买的年花有什么寓意呢?该市民回答:吉祥啊!如意啊!我想也是,实际上每盆花都很好,都有好的寓意,只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二、除夕之夜看春晚

今年的中央春晚可谓是精心力作啊,瞧那舞台,由几百块方格组成,方块与方块之间可以上下移动,为舞台的场面增加了几分新鲜的感受。无论是舞台的优美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博得了台下观众的热烈鼓掌,赢得了电视前面正在观看的群众的热烈好评啊。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由席琳·迪翁(CelineDion)演唱的“我心永恒”,我非常喜欢听这首歌,无论是他的旋律还是他的歌词,都非常的优美,加上荧屏背景的衬托,更使得人景歌旋四种相结合,使得这首歌更完美展现出来,一听到这首歌也使我联想起《泰坦尼克号》这部悲情的爱情美剧,啊!那感觉真是又说不出的话啊……

三、大年初一祭拜先祖,祈求平安

大年一早,我们全家就起来祭拜我们的老祖宗,祈求来年风平雨顺以及寄托对他们逝去的哀思及来年的平安,吸取老一辈人成功的经验,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打创造我们美好的每天,走好我们今后的每一步并默读自己来年的梦想,祈求祖宗的保佑,,蛇年大吉,加油哦!

四、大年初二、初三大拜年

本地都说:“初二是会娘家的日子。”于是初二的一大早,我们全家都来到了外婆家中,看着家中那琳琅满目的彩灯和沁人心脾的花香,使我感受到家乡浓烈的过年味啊。拜年,既可以拿到红包,又可以和家人共享一年来的心得体会,实在是两全其美啊!

……

“心想事成红运开,人和家顺福星照”,横批是“四季平安”,这福春联就是我家的春联,这副春联寓意非常的丰富,代表每个人在心想上能事事成功,家人与家庭能够和顺,为此我也将这幅寓意祥和的春联献给大家,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蛇年行大运,心想事就成。”

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我收到了许多许多的压岁钱了,我非常非常的开心,因为我又长了一岁。

过年

的这场风雪阻挡了多少回家的梦想,大人们在外工作了这么多年,年是回家的期盼,家是永远的梦想。当人们带着多年的期望,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可风雪阻挡了人们回家的道路。留在外地工作的人,有谁不想念家这个温馨的字眼。有谁不想念母亲包的那热气腾腾的饺子,年,也就只有短短的几天。或者有人说年这几天他能挣很多的钱,可为什么,人们能为了这几天赶回家里,因为,春节是中华人民以持续了五千年的历史,节日是生命的盛典。若人们把节日的时间拿来挣钱,那岂不是侮辱了“节”这个神圣的字。

听到了闹钟的呼唤声,爸爸,妈妈和我从睡梦中醒来。大家匆匆穿上新衣服,匆匆穿上鞋子,又匆匆的像火箭一样冲到楼下。这匆匆的脚步声是做什么的呢?噢,原来是我们家要贴红彤彤的对联!“呯腾,呯腾,呯腾”经过爸爸,妈妈和我的“奋勇战斗”,对联很快整整齐齐地在门口边站岗了。它们似乎在说:“八方财源进福门,四季鸿运聚宝地,福到家了啊!”

中午,奶奶和大伯、二伯、叔叔,我们一大家人来到了饭店。进了包厢,大人们在一边聊天,而我和小弟弟在一边唱歌,跳舞。不一会儿,“啪,啪,啪”,随着一声声鞭炮的响起,我们大家陆续地坐到位置上。这时饭桌上已经排满了美味佳肴的饭菜,有绿油油的菜花,有雪白白的山芋,有黄灿灿的玉米羹,有香飘飘的烧鸡,还有红烧的大鲤鱼……。我拿起筷子,从饭桌上夹起许多的菜,可是我眼大肚子小,才吃了不到一半。我刚想要结束“战斗”时,我突然想到了悯农这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于是,我就下定决心“劳动”。“吧唧,吧唧,吧唧”我十分努力的吃了起来。“呯!”我把筷子放下来,终于结束了“劳动”。我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哎呦!小肚子现在变成了一个大皮球了!

七点钟,饭菜已端上了桌,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停电了。把我急得抓耳挠腮“这大过年的,停什么电啊!”我抱怨道,幸亏奶奶拿来两根蜡烛,不然连年夜饭都吃不成了。我取来碗为大家盛饭,妈妈说:“今天我们吃的可是‘烛光晚餐’”大家都哈哈大笑。“今天的饭菜可真丰富啊!”我说,“有鸡,有鱼,还有四喜丸子!”我们喝着饮料,品着美味,一家人团团圆圆,欢欢乐乐地过大年!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点着蜡烛,坐在屋里聊天,真有秉烛夜谈的意味。过了一会儿,电终于来了,我们赶快打开电视看春晚。

快十二点了,性急的人已经点燃了鞭炮,外边爆竹声以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天空也被点亮。

我抱起早已准备好的一大卷鞭炮,拉着爸爸就往外跑。在门口我们拆开包装纸,拉出引线,我接过爸爸的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赶快跑到门后,从门缝向外看。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巨响之后,门外铺着一层红通通的炮纸,妈妈说:“这叫大地红,预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放完鞭炮我们又放起了礼花,我抱出礼花,在门口点燃,只听“轰”的一声,一朵美丽的烟花在天空中盛开了,像一朵斑斓的菊花,在黑的有些神秘的夜空中瞬间展开,又迅速凋零。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烟花,我真想用相机把它留下来,但美丽消失得太快,我只能把它留在脑海里。

过年了!

过年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我们迎来了以期待已久的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是新一年中的第一天。这天,真个热闹。侧耳细听,有小朋友的嬉闹声,有大人们的聊天声,还有老人们的祈求声;,放眼望去,天空中,五颜六色的烟花像一朵朵秋天里绽放的花朵,好不精彩。家家门前都贴着倒福字,意味着新的一年会有福到。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呐,桌上的菜可真丰富呀!有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和椒盐排骨,还有弟弟的最爱—豆沙包。可我和弟弟却无心情品尝这美味的菜肴。听着门外一声声爆竹声像,看着窗外一束束五彩烟火,你说,对于我们这还没长大的小孩来说,能不心动吗?这时,弟弟终于按捺不住了,大叫一声:“我要放烟花!”随即,这句话也的到了我的支持。爸爸不好拒绝,只得拿出烟火来。我和弟弟见有的玩儿啦,可把我们高兴坏啦,拿出烟火便放。弟弟见我的大,便吵着要换个。为了安全起见,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为了自己的娱乐起见,自然是不可能的喽!弟弟见我不给,那可得了,便对我发起了攻击,糟糕,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要上映啦!爸爸见我们吵得不亦乐乎,马上当起了维护世界和平者。爸爸拿出一个特大烟火,放在门口点燃了引线。不一会儿,随着一声闷响,天空中便出现了五光十色的烟花,看见天空之中这美丽的烟花我和弟弟便不吵啦。在这么多的烟花之中我却一个也叫不上名儿来,于是爸爸便给我们当起了解说员:“看呐,那个晶晶亮的,撒的满天都是的就是‘满天星’啦!再看,这个像飘下来似的,还五彩缤纷的,就是‘降落伞’,快看,这是‘天女散花’一个个星火撒下来,可不就是花瓣吗?喏,这个快速的,像火箭一样划下来的就是‘许愿流星’还有还有……”对啊,这烟花不仅好看,名字也好听呢!哈哈,这回可长见识了,认识了这么多的烟花。

上一篇:保安员的职责下一篇:四年级美术上册江西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