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变奏曲散文

2024-07-22

人生变奏曲散文(共8篇)

篇1:人生变奏曲散文

人生变奏曲散文

【一】

很多时候一个人静思回想:其实自己只是个再俗不过的农家女,除了自幼乡村的纯真,厚重的泥土气息,造就了我个性的特异,就是困苦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没有可以炫耀的人生辉煌,照顾,帮助父母家人的责任,赋予了我坚强不屈,一往无前的力量。

我曾经无数次的扪心问自己:如果当年母亲不反对我读书,就不会造成我久治不愈的头疼;如果那时我面对家中哥嫂与父母激烈的争吵,不顾及母亲伤心的眼泪,父亲无奈的叹息,小妹孤立无助的眼神;还是青涩佳年的我,顺理成章的一心攻读学业。也许会如愿以偿的实现梦想,或者会拥一颗有学识填充的心灵。可就算那样,对一个视家人的快乐,为自己心安源泉的农家女,其个人成功后的人生价值感又该怎样?

忆起起我的一位同学在读完高中时,因父母年迈已无力再供她继续读书,所以就让哥哥凑钱帮助,为此嫂嫂和哥哥又打又闹。父母无奈,只有流着伤心的泪水,卑微着苍老的身躯,串亲戚拜朋友的借钱求助。最终那个女孩子没有因为什么把学业放弃,而今,如愿以偿的实现了她的梦想,还转移了户籍,彻底摆脱了家乡那片黄土地,住进了她梦寐以求的城里。

而我为什么却做不到呢?尽管那时我是多么挚爱我的学业,多么积极向上的追求梦想。也许我是“父母依照家门前池塘里,清香四溢的荷花而起名为“莲”的女儿”因此骨子里渗满了农家女,眷恋泥水浓重的气息和良知无法逃避的责任迫使。最终在人生求学的十字路口,痛惜地关闭了那扇透着五彩缤纷的梦想之窗。

之后,背负着供小妹读书的责任,带着父母和恩师的希翼踏上了改写我命运的打工之旅。从此稚嫩的肩膀过早的承担了人生艰辛的磨砺,清纯,稚气的心灵里有了一些与年龄不相称的分量。

【二】

一九九七年,当孩子们的笑声还沉醉在新年狂欢的快乐中时,我终于无法忍受因病失学后,家中无休止的吵闹声。于是,在父母还没有起床的大年初八的清早,我偷偷叫醒还在熟睡的小妹为我外出打工去送行。

来到我们县城的长途汽车站,我没有父母感人的送行,没有繁重的行李,只有正在读初中的小妹那渴望而又不舍的哭声。车开了,突然听到小妹追着汽车:“姐,我不上学了,你不要去打工了,你的头疼还没好,父母知道了会更心痛。姐,你下了呀!下了呀!……”小妹好似生死离别的追着汽车,撕心裂肺的哭喊着,奔跑着。

我的心好似刀割似的疼痛,闭上眼睛,想到家中无休止的吵闹声,想到年幼的小妹那美好的前程,我捂着耳朵,背过脸去,一任心酸的泪水如泉般在脸上翻腾。可却不忍目睹小妹撕心裂肺哭喊与追着汽车奔跑的身影。

汽车无情地滑过了天底下难以割舍的手足亲情,载着我对人生前途渺茫无知的梦,撇下小妹声音嘶哑的哭声和拼命追赶汽车的身影,驶向我生命中第一个漂泊的征程。

汽车经过两天两夜的后辗转行程,在第三天落雨的黄昏终于到了广东塘厦镇浦心湖车站。看着同车来的老乡,大包小包的行李,都被来接迎的亲人或姐妹提着。亲人嘴里还不住地问寒问暖,一路是否平安?而我则是这群游子中孤立无助,倍受冷落的陌生人。

下了车一切都陌生得令我惊恐,凄凉的细雨“沙沙”的依旧下个不停,丝毫没有顾及我这个失魂落魄的游子无处安身凄惨的心境。摸摸被冷雨打湿的衣裳,丝丝寒意侵蚀着那颗冰冷的心灵。

初来乍到,又无亲无故的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异乡的雨中,此时看着这个陌生的都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酒家飘香,可却没有我这个离家人儿的容身之所?

不知走了多久?我突然在一群和我一样背着行李的游子说话处,停住,只听一个和我一样口音的游子说:“咱们今晚,没地方住,不如在这个五元钱的通宵图影厅里呆一宿,明天再去看看那些厂招工”另一个背着行李的游子说:“只能这样,那咱们就进去吧!”

仰头看看灰蒙蒙的天空,冷雨敲心下不停。迫于无奈我就跟着那些游子也花了五元钱,进了通宵图影厅。暗淡的灯光下,图影上上演着听不懂的广东白话武打片。一排排长椅上横七竖八地挤满了一脸疲惫,落寞,来自各个省市无处安身的外来工。

我在一个空位上坐下,想着几天的颠簸和孤立无助的困境,心里泛起心酸难言的痛。靠在长椅上眼里噙着凄苦的`泪水疲倦地进入了梦中。不知不觉中,一股盛气凌人的寒风自窗而如,刺骨的寒意把我从梦中冻醒。

“快起来,清场了,都出去,都出去……”图影厅的老板大声吼着。背着简单的行李,和一群群游子们走出图影厅,那时天刚微明。

“去那里呢?”自言自语地问自己,猛然感觉此刻的我是那么孤苦伶仃。

突然,霓虹闪烁的歌舞厅里传来催人泪下的歌声:“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呀!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听着悲凉,忧伤的旋律,许多游子们都禁不住凄然泪下。

几天后,几经周折,我终于走进了搁置我青涩佳年的工棚,开始用青春谱写一个打工妹辛酸,乏味的苦乐年华。

日资企业的电子厂里,我和工友们每天重复的生活是:早晨7:15起床刷牙,洗脸。7:20去饭堂吃那没有一滴油花且又定量的斋饭。7:30分车间集合做那就像电视广告“脑白金”的日本操。

7:40分进入工厂,便开了始定时定量的流程工作。中午12点总算熬到了,听到下班铃声工友们狂欢的丢下手头的工作,匆匆忙忙跑向饭堂,拿着碗筷饥饿难耐的排队打饭。吃完饭还没有停顿,12:30分的上班铃又像催命鬼一样响起,阴森的声音渗进每个打工者的骨髓。

下午,5:30分下班,肚子的饿声迫使着双腿向饭堂跑得如飞。清淡的斋饭总算慰籍了咕噜叫喊的饥肠。洗过碗筷,6点的加班铃又狼吼般向乏味的工作流程催。一天繁重的工作辛劳直到了晚上11点,黑心的老板才算给员工们难得可贵的休息时间。

走出被工友们称作“监狱”的车间。浑身酸痛得疲惫不堪,冲洗完毕,已是晚上12点,终于躺在了一天最渴求的宿舍二层硬板床上,心里泛着工作辛劳的难言,眼里溢着无奈的辛酸,渐渐疲倦地闭上了生涩的双眼。

就这样快节奏,单调,枯燥的负荷生活,清晰地印在我还年少的心上。也就在那些艰苦,无奈岁月里,我一直挚爱的诗书,又走进了我的打工生活。我常常会把寄往家里或小妹学校后,留作买夜宵的钱节省下来,在厂门口夜市的地摊上,廉价买来几本旧杂志或者盗版的书籍来看。

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加之薪水收入的微薄,曾使我那时对苦难和寒酸发出了呐喊,对人生凄酸的诘问,我希翼从书中搜出可以平衡于心灵的慰籍和答案……

那些日子,我如“莲”的心灵长出了碧绿清香的荷叶与花瓣。通过读书,我读到人生如湖水般深沉,广阔的场景,才知道悲惨和困苦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对于苦难的认识又属于我生存的力量。

年少的我为了为了小妹美好的前程,为了父母的希翼与慰籍,曾告诫自己,即使人生是一片瓦砾,也不要失去对鲜活生活的幢憬与信心!

篇2:人生变奏曲散文

吃穿住行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谁也缺不得。

我出生在现在我所居住这个镇的邻乡,从1976年离开老家参加工作至今,经历过找房住;住简易房;建砖石房;到住住宅楼,女儿买楼,儿子买楼,大约每五年就有一次大变化,我的住房经历说起来还真让人回味。但可始终遵循一条标准:就是越来越好。

我们刚结婚的时候,每个月的工资俩人还不到100元。老家又离着远,单位没有家属房,自己想建房,口袋里空空,没有一点积蓄,如同白日做梦。为了生计,寄住于岳父家西屋,一间不足20平米的土房内,同岳父家共用一个厨房。本来岳父家人口就多,要是有客人来,真有点转不开身的感觉,一晃两年过去了。

结婚三年后正月的一个傍晚,一位邻居到我家串门,他主动提出卖他家独门独院的三间房子,价格非常便宜,每间200元,包括管井、电力设施、围墙,虽然房子低矮破旧,但总计600元实在是值。怎奈我当时一点积蓄也没有,也不象现在,可以借住房贷款,那时候借也没处借。我只好回绝。

不久,那位邻居把三间土房檩木拆了下来,搬家去了外地。他的那个院子就成了空的,邻居家没事就将两头驴放里,农家院成了放驴场。又过了些天,一位好心的邻居到我家串门,给我支了一招.这招让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谁不是搬走了吗?你应该找找生产队长和大队的干部,你可在他那院用他那现成的房框子盖一个简易房。可比你跟你岳父他们挤着住一起方便多了,我一听很高兴,当时就弄了两个菜,在我家的土炕上我俩就喝了起来。他还帮我筹划怎么找人,找谁,其实他不说我真的不知道找谁,我刚搬这儿不长时间,重要的是我每天都忙着上班,我都不知道谁是大队干部,按着邻居给我设计的方案,第二天我就按他说的办法做了。

那天一大早,我就去了几个大队、小队干部的家中,邀他们傍晚我下班去我家吃饭,有点事想同他们商量一下,他们都答应的很坚定。

那个年代物资还不极大丰富,上班的间隙,我去了一次供销社,找到了我学生的家长――供销社主任,给我批了5瓶酒几斤粉条、海菜、一条香烟,去粮库买了点细粮,还到食品站买了二斤肉,一顿简单(在那个年月已经是相当丰盛)的晚宴就算备好了。我下班,几位客人早就到齐了,我拿出香烟,给几位每人一支点着了,在我们这儿,给客人点烟还有说法,递烟、点火都得双手,嘴里还得叫点啥,由于他们都是岳父的学生,清一色的收哥哥,感觉还很好开口。

酒桌上边喝酒我边讲了我的设想,几位开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言语,当酒过三巡(我们那儿当时喝酒用酒盅,一桌人一个带头喝一盅,一桌人当轮三次的时候,每人少说也都喝半斤了)这时候的小队队长舌头有些长,说话了:“我看这事就那么定,反正那个院子闲着也是闲着,来我们这工作,怎么也不能背着地皮来,怎么也得有个占脚之地,这大队领导都在这,你们说行不?”其实大队人就等着小队干部说话,队长这样一说,大队干部都点头称是。“共产党的干部,到哪儿也得给块占脚的地方。再说也在教我们的子女,就这样吧,敲钟,开个社员会通过一下。”

晚上,生产队召开了专门的社员大会,我岳父、我家属在会上把我们的想法一说,支持的有,也有反对的.但经大队的人一解释:“不管怎么着,小史子经组织分配工作来我们这教学,怎么也不能住露天地,一个旧院场,多大回事,给他吧!还好,大家都同意了。

过后,我东家要点粗杆,西家要两根细檩子,好像老天也有意帮助我似的.一天夜里刮大风,早晨上厕所,无意向墙外望了一下,发现距岳父家不远的树林边有一棵被刮倒的树,赶紧叫起了岳父,跑去一看,树根处已被虫蛀。实属“风财”.我立即报告给了队长和护林员.他们看了也真是风刮的“风财":给他们吧!张罗着盖房子也许能有点用呢?

那棵风刮倒的树成了我要建房子的梁柁了。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那位邻居本来三间房框子,我用了两间,请来一位木匠,把那棵风刮倒的树砍砍,去了皮,打了好几条柱子就当了梁柁,把从邻居家要来的杆子当做檩子,粗的稀点,细的密点,也不管多少根了,够长就行。从老家拉来一车高梁秸摆匀了,压点土,抹上一层泥,一座两间40平方米的简单房就算盖起来了。正巧这时期我所工作的学校翻新校舍,我花了10元钱买了一副门窗,啥都是现成的,一上挺好.为防下雨漏,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天,同办公室的同事又用浓盐水和泥帮我抹了两次.前后也没花上一个月的工资。我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

一晃过了5年,经我们夫妻二人的艰苦奋斗,院子内扣暖棚,育树苗,生活有了好转,那个时候的工资也涨了,我们拆了简易房,投资近4000元盖了三间90平米的砖石房.前面是水刷石,其它三面是拔拉灰.水泥砸地的院子.在当时,在我们那个近百户的自然屯是最好的房子了,乡亲们都说这才像个双职工家庭的样子。

这座新房子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盖房子的当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我多年的政治梦想。

由于我的勤劳,我的院内13种水果树上果实累累,各类无污染鲜细菜随吃随采摘,每年都有梨树苗、李子树苗、杨树苗出圃,给我带来了不少的收入。

又过了两年,我调动了工作,真正实现了“学有所用”。

随着专业对口,加之努力工作,各种奖励接踵而来。县级、市级,甚至国家级的先选工作者。国家人事部、农业部还联合为我记了一次一等功。我的论文也先后被县、市、省,甚至国家级杂志刊发或评级认定。我的事业达到了一个阶段的高峰。

光荫似箭,日月如梭。昔日人们口中称谓的小史子已被老史取替。满头的青丝已变白发,在参加工作的时候,住房又有了一个大飞跃.取出了多年的积蓄,借了点住房贷款,买了一套一百平方米的住宅楼,过上了较城里人没有啥两样的生活。第3年,女儿也住上了宽畅明亮120平米的住宅楼,又过5年,儿子在省城找到了称心的工作,我又为儿子交了首付,在省会城市买下了80平米的新居。真的令人开心。

如今外孙女已经10岁了,孙子也两周岁了,一家人都和和美美,其乐隔隔,轿车、彩电、电脑、家庭影院等新的四大件已经走入到了我们的生活。

篇3:人生变奏曲散文

沈从文, 一生留下的各种作品集70余种。其中《边城》更是蛮声海外, 享誉文坛。在时下的旅游热中, 好些人就是冲着沈从文, 冲着《边城》去凤凰的。而沈从文儿时的老宅, 自然是游客的必到景点。

沈从文的作品深沉、朴实、朴素。无论是描述纷繁复杂的都市人生, 还是描写神奇多彩的湘西山野, 尤其刻划大山里的人、事、物都是那样的包含深情, 饱含着作者别一般的思考及忧虑。

《大山里的人生》收集了沈从文先生浩繁的散文作品中的精华, 共计48篇。有人说, 沈从文的作品离不开山, 离不开水。这话一点不假。但我们在《大山里的人生》里看到的更是作者对那山那水的爱和眷恋。他的文字不仅流畅而且清爽。清爽得如同蓝天上的一抹云, 如同浮在空气里在水中游来游去的鱼。

我们看看《边城》里这样一段文字:……深潭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 河底小小白石子, 有花纹的玛瑙石子, 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 皆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长年作深翠颜色, 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 春天时只需注意, 凡有桃花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色布衣裤, 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 房屋在悬崖上的, 滨水的, 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 乌黑的瓦, 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 且与四周的环境极其调和, 使人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

这是多么干净的文字啊!看似不经意的描说, 看似随走随看随说。但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这山这水这人家的深沉的爱!没有这种爱, 没有这种小心翼翼的爱惜, 没有面对这山这水这人家时的一尘不染的爱惜, 作者断断写不出如此干净的文字来。

沈从文儿时非常另类, 除了记忆力超乎寻常的好之外, 几乎就是一个“问题少年”。装病逃学那是常事, 在学塾中逃学记录点数在当时比任何一人都高。这就常常把做着“将军梦”的父亲给气得半死。沈从文回忆, 凡逃学失败被家中学校任何一方发现时, 两方面总得各挨一顿狠揍!那做着“将军梦”的父亲下手之重自然可想而知。在一般人看来, 小沈从文在这样的环境逼迫下心生怨冤是必然的。他向往逃出大山, 逃出校门, 去获取更多更大的自由。然而奇怪的是, 他尽管屡屡受罚挨揍, 尽管向往出逃, 却从来没有在被处罚的过程中感觉到小小的冤屈。他一边挨着责打, 一边跪对孔夫子牌位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他想到了河中的鳜鱼被钓起时离水以后的泼剌, 想到天上满天的风筝, 想到山中歌唱的黄鹂, 想到树上累累的果实……他说:“我感谢那种处罚, 使我无法同自然接近时, 给我练习一个想象的空间。”

有点明白了, 在小沈从文的心里, 他可以不读书, 但一定要同自然接近, 同山水融合, 他就是山水的儿子, 是为那一方山水而生的!所以有了他这样的山水文字。

沈从文的文字, 我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上了。那时我弄不明白, 同样是我们大抵所认识的方块字, 在他那儿怎么就能排列出如此这般美的东西出来。今天稍稍梳理一下, 答案似乎有了些眉目。

时下有些作家, 动起笔来要么“弹眼落睛”, 要么装腔作势居高临下, 要么迎俗献媚失了底线, 要么来一盘“心灵鸡汤”骗人银子, 你永远看不到也看不清文字背后作者的面孔。

沈从文不!在他的作品中永远没有也永远不需要哗众取宠和故作惊讶。一切源于天然一切源于心田。我们在经过静静的细细品读之后, 便可感觉其山水精美, 人物可爱, 暗香深藏。而且越品味越醇, 越品越入心。

通读《大山里的人生》我们会感受到沈从文不仅对家乡的山水, 更对其笔下的家乡的人都十分的敬重, 他甚至是抱着十分敬畏的态度来刻画那些人物, 哪怕是军阀、土匪、丘八、妓女……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的标题:《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标题给人的直觉是这里讲述的应该是一对有情男女的浪漫情爱故事。待读完全文, 感觉确实如此。再一想, 不对呀!文中的两主人公, 一个就是常年行船的水手———嫖客, 另一个则是岸码头边做皮肉营生的妓女———专招水手上床的那种。然而在通篇的文字中我们竟然没有发现诸如“嫖客”“妓女”“卖淫”这样的字眼。文章通篇干干净净一如那江水。

故事是这样的:水手牛保, 晚上船靠码头后, 钻进了岸边吊脚楼人家———妇人的被窝 (沿岸这样的人家多了) 。天明要起锚了, 船上那些无可奈何嫉妒了一夜的人大声催着牛保回船。牛保和那妇人仍在缠绵。船上人威胁:我们开船了!牛保追了出来。一边奔跑一边向吊脚楼方向挥手:“话我记住了……冷!你是怎么的啊, 快上床去!”窗口处露出妇人鬓发散乱的脑袋。牛保知道她还光着身子。妇人喊:“我等你10天, 你有良心你就来……”说着, 嘭的一声把格子窗放下。这时节那妇人的眼睛一定红了。后来, “我”给了牛保几个苹果。牛保却又跳下船, 朝吊脚楼飞奔而去。船上的水手又骂开了牛保。原来那个快乐多情的牛保给妇人送苹果去了。到后来牛保自然又轮着来听妇人的痴话, 又把开船的事全给忘了。再后来, 在另外的一条水道上牛保落水了, 一直没有找到。妇人知道了……“下船时, 在河边我听到一个人唱《十想郎》小曲, 曲调卑怯, 声音却清圆悦耳。我知道那曲由谁口中唱出且为谁唱的, 我站在河边寒风里痴了许久。”

这就是沈从文对一个“嫖客”与一个“妓女”的故事的描述, 也只有沈从文才会有这样的描述。船又开了, “橹桨本身被扳动时咿咿呀呀声, 河岸吊脚楼上妇人在晓气迷蒙中锐声的喊人, 正如音乐中的笙管一样, 超越众声而上。河面杂声的综合, 交织了庄严与流动, 一切真是一个圣境。”注意, 沈从文在这里用了两个词:“庄严”、“圣境”。作者躺在船上想:“便是这些人从昨晚那点露水恩情上, 已经各自支付一把眼泪和一把埋怨。想到这眼泪与埋怨, 如何揉进这些人的生活中,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 使人心中柔和得很。”再请注意:沈从文在这里又用了一个词:“柔和”。

大师是真真切切的怀着一颗“柔和”的心情面对并描述着庄严的圣境的。这些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 因为“我”逃学去偷人家园地里的李子枇杷, 那个“拿着长长竹竿大骂追来”的主人, 在被“我”逃脱并且还唱着歌气他时的模样;《凤凰》里装神弄鬼暗中算计人的蛊婆知道人家已怀疑是自己放蛊所欲:“那不要紧, 吃点猪肝 (或别的什么) 就好了。”回家照方子一吃, 果然好了。《凤凰》里还提及一个过气游侠田三怒。当其豪气稍衰, 厌倦风云且金盆洗手后却遭人暗算。临死前对藏在暗处的杀手说:“狗杂种, 你做事真丢凤凰人的丑, 在暗中射冷箭, 不像个男人, 你怎么不出来!”他知道自己不济事了, 在自己太阳穴上打了一枪, 了结了自己。而《边城》里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了。茶楼小溪、白塔、塔边一户人家、家里有老人、女孩翠翠、一只黄狗、一条渡船。翠翠是个私生女, 母亲与军官生下她就死了。军官父亲也离她远去。翠翠与爷爷、黄狗一起度日。翠翠长大了。她渡客最爱渡新娘。凡有新娘过河她争着渡, 为的是多看一眼新娘。做媒的说好翠翠要嫁给大老的, 可翠翠心里喜欢的是二老。大老明白了, 于是他出走, 他要成全翠翠和弟弟, 可他一走竟成了诀别。二老不想把幸福建在哥哥的痛苦之上, 他选择了浪迹天涯。在一场大雨中白塔倒了, 爷爷死了, 渡口只剩下翠翠和黄狗, 还有那条小船……

沈从文刻画人物从不浓墨重彩, 他清新淡雅的描述直将人物植到你的心底。那年我去凤凰在沱江边慢慢踱着, 看着潺潺的江水及闪着的波光。在吊脚楼下我看到一着苗装的女子。头顶一斗笠, 背对着江水埋头纳着一双虎头鞋, 身边是一只摆满杂物的售货篮子。由于斗笠挡着, 我看不清其整个面容。但从她的肤色, 尖挺的鼻梁以及弧度优美的下巴推测那女子一定很好看。我停住脚步打量着她。在取出相机对准她的同时我油然想起了几个似曾相识的人:翠翠?江边和水手们相约的妇人?这时来了一个男子, 一边跟斗笠女大声说着调笑的话, 一边伸出乌黑的手在其脸上拧了一把。女子不露声色, 用纳鞋针在男子手上狠狠一扎。男子双脚跳起捧着手嚎嚎直叫, 转而却开心地走了。“牛保”?我想起了水手。看着那整个过程中几乎纹丝不动的女子, 我想在这顶斗笠下会有多少故事啊!

《大山里的人生》无法涵盖沈从文作品的全部, 但却是我们探秘沈从文的一扇窗口。

“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 且不明白半夜醒来是什么时候。他们那么忠实庄严地生活, 担负了自己的那份命运。为自己, 为儿女, 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

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摘要:本文透过对沈从文散文中的一些篇文的品读, 对沈从文散文中的湘西风情作了具体而细微的赏析, 并从中对传统文化中雅俗相融的意境作了探究。

篇4:人生协奏曲(外二篇)

人生协奏曲,需要我们和身边的人一起去演奏,去吟唱人生的每个时段。人生协奏曲有四个篇章: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懂得放弃,学会选择。思想有多远,多们就能走多远。

一个国家的成熟在于法治,一个人的成熟在于理性。什么是理性的人呢?他(她)首先应耐得住寂寞,看清前进的方向,懂得做好该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情。这个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却喜欢在岁月中不知不觉地拖延,给自己寻找理由,直到最后时限才不得不画上句号。其实,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结果都很重要,理由再多,在事实面前终归是苍白的。人生路上,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静下心来,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自己所抵触的,才是自己应该真实面对的。耐下寂寞,踏实而务实,看看书,练练字,丰富自己的内涵,沉淀自己的人生。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只要开始,虽晚不迟。

现在,无论是参加会议还是朋友聚会,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人低着头,玩着手机。是啊,手机上网,可以获知丰富多彩的信息,网上的漂亮图片、八卦新闻诱惑着我们对手机乐此不疲。手机方便了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却拉远了彼此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据报载,家人聚会,老人想和孩子们说说话,可孙子孙女们捧着手机玩兴正欢,老人受到冷落,气得摔了盘子离席而去。聚会,拒绝玩手机。亲朋好友聚会,谈谈亲情,聊聊趣事,珍惜相处的时光,增进彼此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删繁就简三秋树,放下才能轻松,取舍间必有得失。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更好。人生的路上,想得多了,就会负重前行。心只有拳头大小,快乐多了,烦恼就会少,烦恼多了,快乐就会少。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冷静地面对,需要我们放下别人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的伤害。定期的清零,清除掉不好的情绪与无用的物品,做个有序简洁的人,从容地前行,淡然地生活。世界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让别人唱主角呢?在人生的交响乐中,唱响自己的主旋律,快乐也好,婉约也好,这是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的人生。八岁女孩墓志铭上说,我来过,我很乖。亲,我们呢?

人生协奏曲,静静地演奏,流淌出人生的喜怒哀乐愁。

删繁就简三秋树

人生是个漫长的过程,一路走,一路扔,扔下不开心的事情,扔下无用的物品,轻松地前行,删繁就简三秋树,这样的人生,才是精致的人生。

女人的着装如果采取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原则,一定会更加雅致干练。打开女人的衣柜,红红绿绿的一大堆,可是如果有什么重要活动要出席晚宴,试了这件试那件,总觉得不合心意,总感觉少了件衣服。不妨找一个时间,清理清理衣柜,不经常穿的或则因身材变形穿不了的衣衫,即使再喜欢,不妨送给有缘人,免得衣衫放在柜里占地方,而且无用武之地。简简单单才是真,简约低调有质感才是王道。女人选购衣服也很简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高个的女士穿休闲装潇洒自如,矮个的女士穿修身装更显知性;外向的女性着亮色展现开朗活泼,内敛的女性着深色展现沉稳质感。

作为社会人,我们每天会遇到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古人云,见人只可三分笑,不可全抛一片心。人心哪有那么复杂,删繁就简三秋树,做一个简单的人,真诚的人。以你的真诚,换取别人的真诚。你简单了,世界也会简单。网上流传这样一句话,挤不进的圈子不要硬挤,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初读这句话,我以为指的是商家为了打开销路,广开门路开辟市场。后来再仔细一想,其实它适用于所有的职场人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要自寻烦恼地想,他(她)怎么对我不理不睬,也许人家正在聚精会神地想心思呢?与其被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不得体的话庸人自扰,不如做个简简单单的女人,上班,认认真真的上班,回家,就轻轻松松地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中华汉字是一种高深的学问,它蕴含着深刻的哲人智慧。“舒”字,左舍右得,它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有舍才有得,才会展开,才会从容。人生之路,有舍才有得。哪些是需要舍的,哪些是是需要留下的,这些是我们应该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鲁讯在拿来主义中曾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人生路上的舍得主义也是如此。一路走,一路扔,否则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带在身上,这样的人生,岂不是负重前行,岂不是有些苦,有些累,还有什么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呢。生命太短,没时间留给遗憾;若不是终点,请一直微笑前行。

“刪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清代画家兼诗人郑板桥的这句对联,意指行文绘画如同深秋的树木那样,去除繁杂的枝叶,以凸现脉络,突出主题。我以为,作文绘画如此,做人做事亦应如此。

只有写,才会写

——参加东风公司文联文学协会工作会有感

襄阳之行,收获颇丰。友人交流,我懂得了,只有写,才会写。简单的六个字,道出了提升写作水平的真谛。

小米是位内敛温婉的女子。初识她,我对她的名字有了兴趣,她与单位一同事同名同姓。那是一位儒雅博学的男士,这是一位优雅知性的女子。我们坐在一起,聊孩子的教育,聊琴棋书画的乐趣。小米爱读书,,爱生活,爱写作。从襄阳回来,她文思泉涌,短短两天时间,写下了五千余字的小说《摘果记》,她的勤奋,着实让我佩服;而共同的爱好,让我们一见如故,畅所欲言。小米将她的QQ签名改为:勤奋,加油!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她的勤奋也换来了丰收的果实。下期《东风文艺》刊发她的小说,我期待着再读她的散发着墨香的文字。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南漳之行是枯燥的,三个小时的山路,让我晕晕乎乎地来到了香水河。景色远不如十堰的龙潭河、五龙河风景旖旎。然而,在文学爱好者石头的文章《薛坪镇的景和云》中,云是那般美,景是那般秀,事是那般有趣,这就是差距。在热爱生活的人眼中,美随处可见,记录下美丽的瞬间,留下开心的笑容。这样的人生,才是无怨无悔的,人生需要正能量,很多的正能量需要自己给自己创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的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如果读写相结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才如泉涌,下笔流畅。近日,我与友人相聚,得知美丽的才女喜事连连。她笔耕不辍,写小说、写诗歌、写散文,兴致盎然在尝试着各种体裁的写作,陆续在十堰的各大媒体发表多篇作品。这个幸福的小女人,读着滋养心灵的书籍,开开心心地写作,迎接着新生命。

写作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让我们安静地思考,让浮躁的心变得清澈。没有功利,不计得失,仅仅是一种人生的记录,最淡的笔墨胜过最深的记忆。

篇5:爱情变奏曲爱情散文

我在杂草丛中,看到你花开的秘密,那样的不便被人发觉,宛如一束隐藏在深山中

一朵鲜艳的小花,可我还是叫不出你的名字。

先前感到有些稀奇,等过了一阵子,总感到你的美丽,是那么的独树一帜,不论风

吹雨打,还是狂风肆虐,你都不怕,那样的根深蒂固。

我在静静的想,那朵无名的小花,要是你该多好哇!让我在这里看到你,我把你捧

在手上,贴在心里,放在梦中,盛开在我的眼下。

我在杂草丛中幻想,我在杂草丛中寻觅,太多的秘密,我不便公开,只要心里记着

你就足够了。

我不想掩饰什么?

也不想遮盖什么?

对你总是那般的赤诚

如同我的心思

一点渲染的成色也没有

就象清澈的水

不论是流向何方

或流到哪里

在众多的裸体中

你也会看到那纯真的一面

那样的洁净

一尘不染

我多想把你比做诗篇

随处而想随处而生

那样的活灵活现

你在我的灵魂里打转

折成诗的翅膀

飞向我爱的梦乡

那样的自由

自由的飞翔

没有人能与你相比

你是玫瑰是牡丹

也是我梦里的百合和雏菊

你的`香魂袅袅

如云飘荡

在你美丽的花体中

我看到了你的美丽

和花开的秘密

我无法删除与你有关的东西,就象无法删除你的伤与痛。

假如人生可以修改,我可以被修改成你那时的模样,就没有那些无谓的忧伤。

假如一切都可以重来的话,我可以听从你的安排,也绝不说出半个“不”字。

可是如今,我无法能原谅自己。对你做过的,让你无法忘记。你是否会接纳我,或

对我的理解。我反复的琢磨,那些错过的事。

现在的难道,我也最清楚,但又能说什么呢?只有自己,独自承受。

我回到你想象的地方,把自己的美丽展示给你,我不必划亮夜晚的灯盏,只要我

擎着自己的心脉燃烧,把最美丽的奉献给你,结成你温柔的火焰,点亮你心的灯盏。

我愿成为你梦乡里的红蜡烛,勇于裸露自身的全部,甘愿为你玉碎也要散发光明,

让你看到我美丽和全部,洗亮你动人的眸子,流溢着你春溪般的生机,不论你怎样的看待

我,我都忍受着灼烧的苦痛,即使把相思的泪流干,我还是默默无言的坚强爱你,闪耀着

最美丽的花朵,那样灿烂无比,即使化成一缕灰,一片烟,我也还会遗留,一片冰心给你

我会为你,长此下去……

我为爱情,什么都去做了,因为爱让我不能自拔。不论你飞得多高多远,我都能找

到你,因为你的爱早已不属于你,你的灵魂早已被我占据,走不出那个爱的天地。

当一切都成为泡影,我心里明白,爱并不是那么的简单,是因为有你才可爱,如果

没有你,世界的一切都变成冰块。

篇6:忙碌寒假变奏曲散文

“寒假了,快过年了,别人轻松起来,而我们更忙了。我们现在就像农村的‘双抢’,就像学生的高考,忙得连做饭都没有时间。因为没空做饭,前段时间天天吃面条,看,把我的脸都吃长了。”刚放假回到家,老婆大人便向我连连诉苦。

“哎!打工真辛苦。放心吧,现在放假了,我来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包你吃得满意,吃得舒心,让你全身心投入到打工事业之中去。”我慢悠悠地说。

“那好,你就包买菜、做饭、送饭,省得我来回跑,影响做生意。记住,还要给我送开水来,整天没水喝,嗓子都会冒烟的。还有,儿子回来,也让他去超市帮忙,体验体验生活。省得他整天呆在电脑旁,别把眼睛给弄坏了。”呵,看看,她来真的了,而且任务还不少呢。

“好的,全家紧急动员,全力支持你的工作,争取年终你多拿几块提成奖金。不过,送饭送菜就够了,为啥还要送开水呀?超市不是有水吗?”对于送饭我是没有异议的,但说还要送开水,我真有点不明白。

“超市里?当然有水,不过那是冷水、生水、自来水!老板早就算清楚了,喝她的水是要多花电费钱的,心疼着呢。”她愤愤地说。

“啊?老板就这样一毛不拔?又是一个现代葛朗台,铁公鸡!”老板如此吝啬,我真的没有料到。

老婆在服装超市打工,她对这份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哪怕一分钟,也不见她迟到过;哪怕丁点差错,也不见她犯过。就是去年侄儿结婚,她也是坚守岗位,没有请过一天假。公司经常搞什么企业文化,要求员工们学唱歌,学跳舞,她就把我从网上下载的歌曲舞蹈模仿着又扭又跳,四十多岁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文艺细胞,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看她那僵硬的动作就让我发笑,而她却乐此不疲,又是“抓钱舞”,又是“请你恰恰”……公司要求员工每周讲一个故事,她毕竟当过几年代课教师,开始还能应付几下,但到后来,就是搜肠刮肚也没有故事可讲了,于是就让我从网上下载一些故事给她。她就像个小学生,认真看,认真记,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都是在默念她的故事。那种执着,还真让我佩服。有时候我想,这么优秀的员工,这么敬业的精神,怎么就进不了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呢?真让人费解。

她所在的服装超市,原本有微薄的底薪,但后来老板不知从哪里学来的一套,要求员工只拿提成,连这点底薪也给取消了。员工们就是拼了老命,收入也是低得可怜,尤其是淡季,一个月下来只够勉强糊口而已。好不容易熬到了旺季,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全家动员,一起上阵,真还有点农村“双抢”的架势。

从此,这个寒假我便与厨灶打上了交道,与菜市场打上了交道,奏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

早上起来,吃过早点,便坐上我的“专骑”(电动车),先到“博士园”农贸市场买菜去。

市场门口,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卖鸡鸭的、卖禽蛋的、卖豆腐的、卖香蕉苹果的、卖油条包子的……那些从乡下来的村民,有的摆着地摊,有的驾着三轮摩托平板车,把东西摆满了一路,挤占了过道。市场管理人员干涉着,驱赶了一回又一回,但好像作用不大。他们就像潮水一般,眼看刚刚退去,很快又涨过来了。这时来了几个“大盖帽”,大喝一声:“谁再占道,全部没收!”摊贩们立刻就像触了电,惊吓得飞快地收缩到路两边,道路马上宽敞了许多。看来还是城管有威慑力。

“博士园”农贸市场很大,也很混杂。卖鱼的、卖肉的、卖蔬菜的、卖干货的、卖熟食的……还混合着卖儿童服装的,令人眼花缭乱。叫卖声此起彼伏,让人接应不暇。

见生意来了,屠户们个个笑容可掬,热情地招呼着:“老板,这是前肩肉,非常好的,才十三块一斤,便宜着呢。砍几斤?”

“还便宜?前几天才十一块呢,又涨了两块,这价也涨得太快了。来两斤得了。”

“好咧,就两斤。”屠户边砍肉,边诉说,“没有办法呀,老板。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连狗屎都是贵的。你看看前几年房子多便宜,现在呢?累死累活一辈子都是为别人打工哦。我们要交管理费,摊位费,杂七杂八的,就苦了我们这些老百姓……”

当我把钱交到他那油晃晃的手上时,他才关住了那滔滔不绝的话匣子,露出了眯眯的笑脸。

买了肉,再到蔬菜摊。

蔬菜也不便宜:大蒜五块五,豆角四块,莲藕三块半,胡萝卜三块,土豆三块……就连昨天还是一块半的大白菜今天也涨到了两块。

菜虽然很贵,但非买不可。转了一大圈,肉、鱼、蔬菜,全部齐备了。本想一张百元大钞至少可以买两三天的菜,却不料今天就花了一大半。钱不经用呀!

回到家,洗菜、炒菜、焖饭……

说实话,我平时很少下厨做饭的,但现在是形势所逼,不得不亲自上阵。开始时有点忙乱,菜不是太咸了就是太淡了,饭不是太干了就是太稀了。训练几次后,终于也就熟门熟路了。

一番紧张而忙碌之后,饭菜熟了。一看时间,哦!哦!这么快,就十二点了!

赶快送饭去,老婆还在眼巴巴等着我的午饭呢。记得小时候农忙季节,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送饭都是孩子们的专利,而现在,我这个大老爷们却成了送饭菜的,也够有趣了。

我在前面骑车,儿子坐在后面,提着饭盒和开水瓶。

105国道车辆很多很拥挤,小汽车、大卡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摆成了长龙,赶场似的。平时很少见到的挂着“粤”、“浙”、“沪”等牌号的汽车,好像突然从地里冒出来似的,一辆接着一辆,数也数不过来,有“奔驰”,有“宝马”,有“奥迪”,当然还有“广本”、“丰田”和“现代”……它们的车型普遍很漂亮,色泽也很柔和,有红色的、蓝色的、黑色的、乳白色的,但它们的喇叭却特别的响亮,神气得很,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这些风风火火闯九州的人,今天衣锦还乡来了,以至于连我这个骑着电动车的人都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不过,最后还是它行它的,我走我的,都像蜗牛一般慢慢爬行,都是小心翼翼的。在这么一个长龙阵里,高贵的、普通的、贫贱的,混杂在一起,贵者也难显其贵,贫者也不见就贱。汽车的喇叭声,路边施工的机器声,还有经过南门大桥的时候那“晃荡晃荡”的震动声……种种杂乱之声冲刺着耳膜,我不得不屏住呼吸,全神贯注,顽强忍受着。

到了艺术广场十字路口,要拐弯向左进入县城,又是一道难题。这个路口,是县城的交通咽喉,北通南昌,南连吉安,西接永丰,东入城区。即便是在平时,车流人流也是非常多,而现在接近年关,更是拥堵得不得了。前后左右车辆行人实在太多,要从车流的夹缝中穿过去,从人群中挤过去,一步一步挪,一点一点挤,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技术和耐心。路口中心,红绿灯闪烁之处,十几个交警一起上阵,吹着哨子,打着手势,还不停地喊着,他们的声音也哑了,汗水湿透了衣衫……可是,偶尔还是有个别“愣头青”乱冲乱撞,直把人的心脏病都会吓出来。

好不容易,终于越过了十字路口,推着车走了百十来米,就到了老婆所在的服装超市。

超市门口,广告喇叭声音洪亮,精美的`广告词诱惑着人们,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购物者。你看,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年老的爷爷奶奶奶牵着孙儿,姑娘小伙,手臂挽着手臂,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络绎不绝地,都一起挤进了超市。

超市里面,更是人头攒动。女装部,男装部,童装区,精品区……人们带着挑剔的眼光,左看看,右瞧瞧,比划了又比划,试穿了再试穿。也不管你在外面是种地的,拉车的,打工的,还是吃皇粮当官的,抑或经商开厂发财的,今天到了这里,没有人在意你原来的身份,你现在就是一个尊贵的顾客。而导购们呢,个个面带微笑,好像遇到了久别的亲人,那亲切的话语充满着磁力,显得时时都是在为你着想,让你忍不住自觉地掏出了腰包,过一回当“主人”的瘾,享受一次做“上帝”的感觉。就要过年了,孩子的,老人的,爱人的,还有自己的,个个不能少,把钞票花出去,把快乐买回来,全家装扮一新,欢欢喜喜,春春光光。一年到头奔波劳累为了啥?也许就是为了今天。

超市里很热闹,超市里也很快乐,而最快乐的,恐怕莫过于那个超市老板,你看她,迈着健步,穿梭在商场各个角落,满脸堆着笑,眼睛也笑得眯成了一条线。别人还要几天才过年,而她现在就在过大年了。

篇7:人生变奏曲散文

天南海北,东南西北,从祖国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艺考的考生们和他们的家长们,最先汇聚到了江苏境内,水木秦淮旁边的南艺大院。南艺大院的各个分院和专业学科,成了全国艺考生们首选的“香饽饽”。接连十多天,南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千禧后生”们的天真烂漫。

清晨,他们放开还没最终变完声的青涩嗓音,用“孔空练声曲”和播音,表演的“喊嗓”声,划破校园里的那片晨曦,他们身上积聚起的青春热量,已经足以“烘干”南艺这方土地上的雨雪冰霜,寒风劲草。

单说电影电视学院这栋“小黄楼”,每天要吞吐出无以计数,连绵不断的“长龙”队列。被吞进去的“长龙”条条胸怀大志,胸有成竹。“小黄楼”的“舌尖”很敏锐,好一口甜食,且胃口很大,食量也很大,食欲还来的个好。

对“小黄楼”来说,这无疑算是新年头上的一顿美味大餐,食料充足,养料丰盛,口味杂陈,口感上佳。“小黄楼”里的人们,说不上是贪得无厌还是美不胜收。

他们恨不能多一些时间能够把这一桌桌的美味大餐,一道道的甜品全都揽在怀里,留下来“细嚼慢咽”,美美品味。

即便被“小黄楼”吐出来的那一条条的“龙身”,也都会意犹未尽的去触碰其他艺术门类主人们的“舌尖”和味觉。

顿时,“小黄楼”一下子有了家的亲情和年的味道。艺考官们像走亲戚一样欢天喜地,进进出出的艺考生们像是这大家族里的子女儿孙,娇嗔而清纯,任性而撒欢。

这里像是新组建了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像是提前奏响了那首温暖而喜庆的《春节序曲》,指挥是“小黄楼”里的几位“家长”,他们几位,每天分上下半场轮番登上指挥台,“丁书记”指挥乐曲的引子部分,“蔡院长”接棒指挥着乐曲抒情和宣叙段落,“董副院长”指挥的却是乐曲中的进行曲式。

艺考官们,则担任着各个乐段的领奏和齐奏,尽管他们都具备独自出来担任一个乐段独奏的能力,他们更懂得,在这首乐曲中,他们只管在总谱的段落中,演奏乐器的分谱部分与声部,他们所独有的富于个性化的个人演奏技巧,必须与整个交响乐队相融合,相贴近。他们知道,自己只是整首乐曲的一个“三连音”,一个“休止符”,一个渐强或者是减弱标记符号。

正因为如此,即便在这凛冽的寒冬,由这支联合乐队演奏出来的“艺考官冬之协奏曲”听上去是那样的富于影视画面感和燃情张力。

乐曲中那些动情的节拍和妙曼的旋律,那些跃动在五线谱上的万千音符,是艺考生们的心跳和心曲。每样乐器,每个声部,每个升降调,每个切分音,每个休止符都象征着每个省份,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城市艺考生们的乡音和乡情,方言和味道。

传闻和预警中的“暴雪”是不是走到半道,绕道去了别的什么地方?

是不是它们不忍惊扰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座城市里的万千艺考生们,怕他们畏惧风寒,怕他们不小心着凉,怕他们往返不便。

被一件件厚厚羽绒服包裹着俏丽身材的艺考生们,一旦成群结队走进考场,一一退下冬装时,她们贴身穿在里面的艳丽服饰和柔美身躯,会立刻“亮瞎”考官们的双眼。好在这些“不忘艺术初心,牢记招考使命”的艺考官们“心术”是正的,心地是善良的,眼睛是雪亮的,头脑是清醒的,标准是鲜明的。他们每一个考场,对每一位考生是“上心”的,是“走心”的,但绝不会“花心”。

外面寒风刺骨,冰天雪地,唯有这栋“小黄楼”温暖如春,亲如一家。忙忙碌碌的一大家人,也只有在中午短暂的午餐时间,从各个考场聚集到这间临时餐厅,即兴演奏一曲幽默打趣的《锅碗瓢盆进行曲》,这是“冬之协奏曲”的一个过渡章节,稍作休止片刻,他们又会回到乐队的各自“席位”,跟着指挥的手势,去演奏和完成协奏曲中的每一个华彩章节。

整首《冬之协奏曲》分序曲,引子,“一试”,“二试”,“三试”多个 篇章。

正逢“二试” 篇章的尾声,不管你想还是不想,盼还是不盼,这的第二场雪还是来了。来得虽说有些矜持,有些蹒跚,有些矫情,有些羞涩,既然来了,就权当这首《艺考官冬之协奏曲》的画面背景吧。

相信这一年飘落的雪花会见证;南艺校园的圣洁和绚丽,南艺这座“小黄楼”的亲情和温馨。

“小黄楼”的主人们和聚齐在这里的每一位艺考官们,他们的内心是炽热的,滚烫的,期盼的,亮堂的。他们的个性是真诚的,较真的,又是好客的。

他们似乎已经准备好敞开胸襟的姿势,想用自己的体温温暖那些走进“三试”考场,日后走进“小黄楼”成为新生班上的新同学们。。。。。。

写到这里,手机微信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打开“复试考官微群”。一行暖呼呼的问候和通知映入眼帘:“考官们幸苦了,今晚好好休息啊!明天大雪路滑,多穿点衣服保暖,早些来食堂吃早餐,明天早晨八点见”!

撩开窗帘,往窗外望去,雪还在漫天飘着,院子里竟然没有多少积雪,是被“小黄楼”餐厅那一碗碗滚烫的“腊八粥,是被“影视艺考官群”那一句句有温度,有亲情的问候给融化了吗?

作者:张波

篇8:人生变奏曲散文

对于这首诗, 如果仅仅因为诗歌句式结构上发生的些微变化, 就被称之为“变奏”的话, 那么这种变奏曲也太过于简单和单调了。这时, 我们不禁要问:《星星变奏曲》中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内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而变奏究竟体现在哪里?笔者认为, 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星星”的象征内涵的变化, 是本诗主题变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教学用书》对《星星变奏曲》中第二节最后四句的理解, 以及对本诗“变奏”的诠释是值得商榷的。这首诗中, 诗人借助于不断重复的“谁不愿意”和“谁不喜欢”句式, 复叠强化着一片沉积已久、不可渲泄的情绪。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 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抒情写意, 用“星星”象征光明, 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诗的第一节“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 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写人们因为黑暗笼罩了大地, 所以抬头凝望星空, 把星星当做遥远的安慰, 表达了诗人在黑暗的年代里, 对光明的渴望和向往。以下十二行, 是由“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谁不喜欢”开头的三次反问, 各引出一组递进式的比喻, 以一系列美好的意象, 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 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 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使用了与第一节同样的结构、相近的句式和递进式的比喻, 但它的前十二行由“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 变为“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 在内容上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随着意象的变换, 诗中的情境也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

但是, 诗人并不悲观于恶劣的现实环境, 相反, 第二节重复假设语句, 仍以其强力的诘问“谁还需要……, 谁还会……”试图找出一个极平凡而公正的答案:即使在厄运之中, 人依然向往光明、自由、美。在诗的前半部分, 星星象征着光明, 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 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然而, 到第二节最后四行的时候, 又回到与第一节相同的“谁不喜欢……”的句式上来了: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 喜欢火/涌出金黄的星星/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这里, 与“星星”这一意象同时出现的其他两个意象“飘动的旗子”、“火”, 共同构成了一组令人浮想联翩的画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来诠释这四句诗的:作者表达了“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 燃烧自己, 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难道仅仅因为看到“火”字, 就可以推断“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吗?这完全是望文生义。笔者认为, 本诗第二节的最后四句中, “飘动的旗子”、“火”、“金黄的星星”构成了一个意象群, 在对这一意象群进行分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本诗中“星星”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内涵的变化, 也就能够正确把握本诗变奏的本质了。“飘动的旗子”、“火”、“金黄的星星”这一意象群, 辅之以“涌出”、“升起”这两个动词, 这几句连在一起, 做一个整体理解, 自然会令人联想到“五星红旗”, 联想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这里的“星星”用“涌起”这个动词描述, “星星”的内涵及其象征意义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里的“星星”显然指的是我们伟大祖国国旗上的五颗金黄的星星, 而不再是概念化的象征“光明和希望”了。尤其“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一句中, 暗示着一个黑暗的动荡时代成为过去, 祖国将迎来崭新的黎明。表达了诗人坚信充满蓬勃活力, 充满希望的祖国必将战胜一切困难, 能“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一定能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对此, 诗人满怀信心, 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气息。这首诗中, 诗人由对星星所象征 (代表) 的光明和希望的渴望与追求, 升华或变奏为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渴望和歌颂。坚信五星红旗象征 (代表) 的伟大祖国在“星星疲倦”的时候“升起”, 意即祖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 必然能给饱经忧患的大地带来“光明”。

由此可见, 《星星变奏曲》的变奏不仅仅是诗歌结构上的变化, 诗歌结构上的变化, 并不像《教师教学用书》上所说“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它只是诗人在表达感情过程中, 诗句结构上发生的必要的调整与变化, 这样的变化, 形成了诗歌句式的参差错落的变化之美, 也使感情的抒发更加激越昂扬, 而非“变奏”的本意和核心。“变奏”一词, 源出拉丁语“variatio”, 原义是变化, 意即主题的演变。变奏曲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 并按照统一的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

所以, 《星星变奏曲》中, 变奏的真正内涵是主题指向的深化和升华。“星星”这一核心意象的象征内涵的变化完成了诗歌主题的升华和变奏, 即由前所述, 诗人由对光明的渴望升华到对祖国繁荣富强充满期待, 期待祖国在改革开放之后, 在新时代的黎明到来时“升起”并“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才是本诗变奏所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外现代抒情名诗鉴赏辞典[K].学苑出版社, 1989.

[3]二十世纪中国新诗[K].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区人民检察院XX年度政治工作总结下一篇:县统计局统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