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24-07-08

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精选9篇)

篇1: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关于开展20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师大政发„2012‟47号)和《市教委关于2013年市属普通高校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有关工作的通知》(津教委高„2013‟4号)精神,学校决定在2013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项目类型

2013,学校仅受理“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申报。

1.创新训练项目。指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在学生自主申报“院级”立项的基础上,经校评审委员会推荐,择优按照“国家级”、“校级”分别给予立项资助,项目周期一般为一年。

2.创业训练项目。指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由校团委在申报项目中择优评选出“校级”项目,经评审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级”立项,项目周期一般为一年。1

二、申报学生范围

我校1~3年级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学有余力且对创新实践有较强兴趣和志向的,均可申报。已获得2012国家级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本次申报。

2012校级项目,有较大创新或研究进展的前提下,可以在拓展课题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的基础上,继续申报2013国家级立项。

三、项目来源

学院专家组依据本学科专业的办学特色拟定的研究课题;各精品(优秀)课程建设团队结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拟定的体现研究性、创新性的研究课题;各实验中心公布的研究课题;创业教育类课程的课程设计;学生个人或团队根据研究专长独立选择的课题;依托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学生创新工作室、学生专业社团的模拟商业运作;社会调研项目和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等。

四、申报要求

1.申报项目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题科学合理,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清晰,项目进度与经费安排合理,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预期成果可以考查。

2.项目负责人必须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参加人不超过5人)的方式进行申报,鼓励以团队协作、跨年级、跨专业组建学生团队申报。

3.申报项目必须配备指导教师。项目导师可为一名或多名,一

名指导教师原则上最多同时指导两个(不含在研项目)校级或国家级项目。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跨学科邀请指导教师,创业训练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由具有合适资历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

4.有条件的学院,应开展院级立项活动,在院级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校级立项项目。

5.各学院按专业数和在校生规模情况,限推荐10~15项校级立项。

五、申报及评审程序

1.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学生按要求认真填写《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附件1),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于4月12日前将申请材料报送至学院项目管理办公室,经学院评审、组织立项答辩后,择优推荐校级项目。2012校级未结项项目通过学院直接申报2013国家级立项,不占学院推荐名额。

2.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学生按要求认真填写《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附件1),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由申报项目负责人于4月12日前将申请材料直接报送校团委,由校团委组织评审,择优推荐校级立项。

3.4月17日前,各学院将推荐的校级项目《申报书》(附件1)一式四份、《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附件2)一式一份,报送教务处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管理科。电子版(申报书不

含附表,word2003版本)发送至教务处高原办公网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4.学校组织专家委员会对各学院推荐校级立项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建议给予校级立项资助的项目名单,择优推荐“国家级”立项项目,报市教委评审。

5.专家委员会推荐的国家级立项项目,需单独参加立项答辩,答辩通过的,正式推荐国家级立项。

6.所有学院推荐校级立项的项目按实际情况,以每项0.2~0.5万元标准填写经费计划。学院建议推荐国家级立项的项目按实际情况,以每项1~2万元填写相应经费计划。经费计划随《申报书》附表一同上报。

7.项目《申报书》中涉及签字的,必须由负责人或指导教师本人亲笔签名。《申报书》一律双面印刷,左侧装订。

8.2013校级立项项目全校不超过150项,推荐国家级立项不超过50项。

教务处联系人:王妍、高原

联系电话:23766251、***

纸质材料送交地址:办公楼A104

附件:1.天津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书

2.201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信息表

教务处

二〇一三年四月三日

篇2: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

各学院(中心):

为配合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和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决定启动2013年度大连海洋大学省级及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各学院自行开展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今年我校获批4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甲类项目20项,乙类项目20项),校级项目立项50项。省里对甲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学校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配套资金为每个项目0.5万元,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配套资金为每个项目0.3万元,请各学院(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于5月16日前组织学生申报项目,填写项目立项书,各单位汇总后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经学校评审后确定省级和校级项目。“大创计划”联系人:单玉鹏,电话:84762659,邮箱:shyp@dlou.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一:大连海洋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书

附件二:各学院(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配表

篇3: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一、相关背景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起源于美国, 早在1969年, 麻省理工学院就制定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 (UROP) ”, 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推出了“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 (SURF) ”, 之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实施了“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 (URAP) ”。国内高校起步较晚, 1996年清华大学开始实施“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 (SRT) ”, 1998年浙江大学开始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 全国大部分高校从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实施科研训练计划, 我校在2006年开始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2007年, 教育部开始在全国重点高校试点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国创计划, 之后全面铺开实施。“十二五”期间, 国家继续实施该项目,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11]6号) , 将原来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并将项目类型拓展为三类: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目前已在全国117所部委直属高校和751所地方所属高校全面实施, 参与学生二十余万, 投入经费十几亿元。

二、我校计划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调查

我校自2006年至今已开展到第9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项目;2007年开始开展的国家层面的国创项目, 也已经开展了8期;省级层面的省创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并成功立项。截止目前, 我校共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3800余项, 累计投入经费1500余万元, 超过20000名本科生直接参加了这些项目。为了验证项目广泛开展的效果并为后期工作提供指导, 今年5月, 我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 项目的同学和指导教师进行了随机问卷抽样调查。

首先, 通过问卷星 (网络问卷调查平台) 对370名参与项目的本科生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欢迎度、满意度、受益度的调查。绝大多数同学表示通过参加项目, 在不同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掌握科研技能方面, 66%以上的被调查同学认为自己观察、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 文献检索、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 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问题确认与解决能力方面, 73%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受益程度很大;在个体、团队工作能力提升方面, 77%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的受益程度很大;在沟通交流表达能力方面, 76%以上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在口语交流、书面交流、电子和多媒体交流、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方面受益很大;但是在自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及未来职业规划能力方面, 好多同学仍然不是很自信, 认为受益很大的比例才达到40%、43%和46%。综上可知, 尽管学生在绝大部分的能力提升上取得很大的受益, 但在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的必要性。

其次, 通过发放书面调查问卷的方式完成了20名指导老师对项目的调查。针对指导老师对学生参加SRTP项目受益度的问题, 我们选择了和学生问卷相同的内容, 分别从了解掌握科研手段, 分析与解决问题, 团队协作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 自主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调查。大部分指导教师认为学生的绝大多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结果和学生的数据基本一致, 其中了解掌握科研手段受益提升最为明显, 81%的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受益最明显的是文献阅读、理解、表达、写作的能力, 观察、收集、分析、解读数据的能力。而最不足的是自主科研能力和未来职业规划能力, 自主科研能力只有49.33%, 未来职业规划能力为55.26%。可见老师和学生的评判基本一致。

我们还从丰富研究资源、增加人才培养经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三个方面对指导老师的受益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导老师的受益情况明显偏低, 认为受益很大的比例分别为25%、55%和20%, 三个类别的受益度排序为:增加人才培养经历>丰富研究资源>科研与教育相结合, 由此可以看出, 导师在项目指导中更偏重于人才培养。

三、关于我校计划实施的几点思考

(一) 思考一:提升项目的研究性, 强化教学科研互动, 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堂课的融贯

我们应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培养, 加强创新创业类课程建设, 做好第一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以兴趣为驱动、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及重视研究过程。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研究性, 且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第一课堂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 同时将创新创业训练内容与实践教学相融合, 引导反哺教学类的项目研发, 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普适性、基础性和全员性;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区”, 探索建立一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着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培优性、竞争性和实验性, 实现两种培养模式的功能区分和错位发展, 从而形成我校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体系的优势和特色, 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 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

(二) 思考二: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科教结合, 搭建多模式的“校—企—研”大平台

加强校企合作, 引入企业资源, 拓展合作模式, 一方面建立企业导师库, 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我校开展创新创业相关系列讲座或者聘请企业优秀人员担任我校创新创业类课程校外讲师;另一方面将企业需求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开展真刀实枪的企业需求类项目训练;再有, 在创业扶持、创业资金扶持等方面引入企业资源, 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渠道。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强调人才培养与科研的统一性。提倡科教结合, 强调实训培养, 使学生在“真实世界环境”中运用和检验他们的理论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科研素质和学术道德, 把最新科教成果和实践训练融入人才培养之中。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科研训练为重点, 注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社会价值, 做好选题规划, 在“校—企—研”大平台上整体提高项目的研究性和实践性, 提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质量。

(三) 思考三:加强资源共享, 推动多元交流, 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校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搭建了系列软硬件平台, 不仅在三食堂三楼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供项目组交流研讨展示成果, 而且先后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17个高水平、辐射广、出成果的, 体现学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本科生创新教育基地。学校每年举办国创、省创和校级SRTP项目的中期检查答辩会、结题答辩会、优秀项目评选答辩会, 让同学交流项目参与过程中的体会;还开展科研训练项目相关讲座, 让更多的同学了解项目的申报、开展步骤;再者, 举办我的科创之路征文竞赛, 在全校范围营造了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 激发了广大同学关注科研训练、参与科研训练的热情。在信息化大背景下, 我们应该建立集项目管理、项目监控和教师学生互相交流于一体的信息化交流平台, 举行创新创业活动展示宣传周, 举办集项目展示、经验交流、工作研讨于一体的综合活动, 从而在交大形成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 让科创育人、实践育人的观念深入人心。

(四) 思考四:激发主体意识, 关注个人成长, 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计划实施的主体, 是项目的实施者和受益者。通过参加这些实验项目, 一方面可以培养其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 提高其在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通过与同学、老师或者与项目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也可以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在科研训练过程中, 可以培养大学生作为科研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指导老师是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学生参与项目的题目很大部分是由指导教师提供或者是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中分解的子课题, 即使是学生自拟题目, 也需要指导教师从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给予论证方能实施。因此, 教师在整个科研训练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师创造性的指导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和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要素, 他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这两个要素之间结合的紧密程度、结合的持久性直接关系到国创实验项目的实施情况和完成效果。学校和学院作为管理者应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综合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 组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提供配套的激励政策, 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空间和广阔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郭莉, 王菡, 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2, 22 (6) :118-121.

[2]蔡志奇, 黄晓珩.校企合作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J].高教论坛, 2013, (8) :38-40.

[3]王兴明, 刘许柯, 何要来.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15, (17) :93-94.

篇4: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摘 要: 以本科大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能充分调动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本文通过阐述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及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探讨怎样才能真正达到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目的。希望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促进本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业本领的提高,加快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实验 大学生创新 实施方案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这与教育部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谋而合。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人群,以大学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项目实施计划,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能全面提高本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使得我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我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机制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为主的学生创新工作组,统筹规划工作的全面实施,并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规定》。聘任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老师和相应专业的教师参加,具体职责是:校级和院级督导组负责全面规划本学院创新性实验项目及立项申报工作;各专业教师审查大学生创新申报的项目可行性,衡量项目研究是否具有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并对有关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1.创建相应的服务机构。

(1)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作为“计划”的管理服务主体。创建服务型学生创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明确目标,准确定位,坚持原则,整合资源;在上述基础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管理;通过发挥管理主体监督,推进各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全面实施。

(2)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专家评审和专家指导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制定项目评审细则,进行立项评审、阶段性中期检查(3个月一次汇报)、结题验收工作,为项目公平合理实施和评价发挥支撑作用。通过具体实施并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深入研究,破解创新型人才培养在理念、机制、模式、体系等方面问题,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研究支撑作用[1-2]。

(3)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保障本科生创新项目计划的顺利实施,根据学生需要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我院教师积极主动为学生的创新项目提供帮助,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实验条件,立足我院现有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项目实施平台等,结合其他学院的一些具有相通性和较强示范性的实验室,统一命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提供具体实施实验的平台,另一方面能够提供相应的创业项目指导平台。通过这两种平台,能够为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有效载体。我院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下两方面内容:坚持做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坚持做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室高新精的实验设施、提高办学效益。

2.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保障措施

(1)提供了合理的项目评审制度。结合我院的实验条件,大学生结合导师的项目自主选题、联合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有创新、目标明确、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方案可操作、实施条件具备的项目。并制定立项评审、分阶段检查、结题验收等多个环节的评审原则,保证公平、公正地做好项目的评审工作。

(2)创业新项目等级的确定。在立项评审过程中,为避免“说得好,做得差”现象,确保立项和实施的一致性,我们根据实践经验在政策上确定了先做再定级的过程考核制度,即在项目立项时,先定项目数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根据项目分阶段的检查及各项目实施情况和亮点的凸显,再确定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给予不同的后续资助经费。通过这种方式的实施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和创新性,合理推进学生科研项目的实施。

(3)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评价激励制度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最终完成项目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学生发表的论文、专利,学院要给予认可及相应的奖励;对学生的激励,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参与科研项目,对做得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给予有限报送硕士研究生资格等措施[3-4]。同时建立一系列政策:a.建立与毕业设计(论文)有效结合的机制;b.本科生创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和创新成果可用在毕业设计(论文)上,若学院和导师同意,本科生创新项目的成果修改完善后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答辩;c.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工作,并且充分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d.通过创新项目的展示评选优秀创新项目和创新之星,建立适用于不同年级、专业的评价激励体系,推动计划的实施。

3.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程序

计划项目实施程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指导教师的辅助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选题方面的自主性。学院重点做好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三个环节的检查工作,加强过程管理。(1)立项评审。申报人(或团队)按照“兴趣驱动”的原则自由选题,填写项目申报书提交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各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评选后,汇总上报学生创新中心。学院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书面评审和答辩评审两个环节,给予项目客观的评价,确定立项项目,下拨启动经费。(2)分阶段检查。为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采用分阶段检查,编写汇报文件进行书面检查,并对项目下一步开展提出意见建议。(3)结题验收。按照项目申报书的约定,在结题验收工作中主要采取书面检查、答辩验收等方式,对项目进行验收。通过结题验收综合评定“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项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效

两年来,在我院师生共同努力下,创新效果显著。经过训练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创新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丰富了知识,而且提高了本科生创业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院师生的充分认可。

1.计划实施的成效

(1)形成了我院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加快了本科生教学改革进程。(2)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3)学生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将合适的科研课题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协同力等方面素质。多年来定期举办学术前沿讲座、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20项)、主持教研课题(3项)、发表教研论文(7篇)、指导本科生发表论文14篇(中文核心4篇)、申报专利(9项)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计划项目成果参加7届“新疆农业大学CAD技能大赛”、2届“新疆农业大学先进图形与创新技能大赛”,指导并组织学生参加2届“全国大学生先进图形技术与创新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实现了创新计划项目成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在学生经过2年的实践锻炼后,我们从其学分绩点和班级综合测评成绩进行了分析,以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专业8个班为例,这几个班中大四班级学生参与的创新项目比较少,大二和大三班级学生参与的比较多。从班级综合测评成绩来看,大二班级和大三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综合测评成绩班级前20的比较多,对应大二班级的学生则较少,反映出经过创新项目锻炼后的学生在综合测评上占据了一定优势,再加上论文专利的加分,总成绩提高明显。从教学秘书处取得的创新项目负责人学生学分绩点来看,有高有低,未见明显规律。

针对这些学生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逐一分析,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有些是本身学习成绩好,有些是动手能力强,还有些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都强,从个体成绩变化来说呈现出无序状态。但是把这些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同班级其他学生来比,就可以发现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提升。可见,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由于初次承担项目,对项目的整个流程不能完全把握,存在不少纰漏。如果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跟进,往往就会耽误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不能按时完成。

2.部分项目经费配置不合理。有些项目经费过少,导致实际开展需要用到指导教师的资源,实施过程中一些必须用的设备和试验仪器由于经费的限制,只能变通使用。有些项目经费花销,主要是购置一些书籍或针对性调研活动,经费花销不宜从发票上体现出来,造成了经费的配置不合理。

3.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属于零基础项目,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开展难度很大,但项目组同学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但往往此时项目结题了,后续的项目无法跟进。如果考虑高年级同学就可以参与项目的方式,对后续项目的负责人给予帮助,同时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术能力。

参考文献:

[1]晋强,朱琳,王宣.大学生创新实验结合自主型实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5.28.137-138.

[2]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175-178.

[3]陈国新,梁海芳.在校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特征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46-147.

[4]晋强,王宣,施少聪.新型棉花秸秆粗骨料的试制初探[J].新型建筑材料,2015,42(419),8-10.

篇5: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关于组织培育2014年度“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项目的通知

各单位:

为扩大学生受益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形成我校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三个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尽早参与到科研项目、科技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中去,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西电教„2012‟13号)相关精神,学校决定先期培育2014年度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项目介绍

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校级项目为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二、培育项目名额分配及申报要求

各学院根据学校分配的相应名额推荐出需要重点培育的学生项目。名额分配依据各学院在校本科生总数,按区间划分:3000人以上学院培育40项;2000-2999人学院培育30项;1000-1999人学院培育20项;300-999人学院培育10项;300人以下学院培育5项。各学院培育项目总数共计275项,类别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等,具体名额分配情况见附件。学校将给予先期培育经费2000元/项。另外,2014年度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将在此次培育项目范围内集中遴选。

培育项目申报具体要求如下:

1.培育对象是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创造发明

或创业实践具有浓厚兴趣,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创新意识、科研精神和初步创业能力的学生。凡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为主,四年级学生可作为项目成员参与但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

2.项目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团队,项目负责人

一次只能主持一个项目,不得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团队一般为3人、创业训练项目团队一般为3~5人,创业实践项目团队不超过6人。鼓励学科交叉融合,鼓励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跨院系联合申报的项目在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进行申报。

3.培育项目应具有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点,以解决本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某一问题为出发点,与社会、生产、科研等实际相结合。

三、培育项目相关要求及评审要求

1.培育项目完成期限为1年,其中,创业实践项目完成期限原则上不超过4年。

2.项目由学生个人或团队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项目团队负责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购、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3.指导教师可以跨院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须占到本学院总指导教师数的50%以上。且应有一

定科研课题,具有项目研究所需的业务水平和相应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企业工作经验为最佳,还应有可靠的时间保证和相应的实验条件。每位指导教师最多指导1个项目。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负责全过程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或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项目研究所需要的工作场地和实验设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每两周至少与学生见面指导一次。

4.项目团队按要求认真填写项目申报书,由指导教师审查后,送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进行评审,推荐学院培育项目并报送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经统一公示后,由学校发文公布并资助。

四、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关联性

学校鼓励大三年级的学生将项目申报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紧密结合。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主要参加者可提出申请,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可作为该项目组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继续研究。

五、淘汰与晋级机制 2014年度,学校引入项目淘汰与晋级机制,通过过程检查或中期答辩等评审环节,淘汰进度过于缓慢执行不力的项目,导致空缺部分可由其他优秀项目团队通过申报、专家评定后进行递补。变更的项目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项目数的10%。

六、申报、评审时间安排

1.12月5日之前,各学院根据学校分配的相应名额推荐出需要重点培育的学生项目。将《培育项目汇总表》、项目申请书(各一式三份)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备案,同时将《培育项目汇总表》和申请书电子版-4-

发送到电子邮箱:nli@mail.xidian.edu.cn。

2.12月6日~8日,学校将对所有培育项目进行公示,项目公示后,予以发文公布。

3.2014年3月初,学校将对所有培育项目进行“季度过程检查工作”,试点引入淘汰与晋级机制。

4.2014年5月底,对所有培育项目进行中期答辩检查工作,遴选出2014年度的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具体分配数量届时将参考教育部文件精神另行通知)。其余培育项目将评为校级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七、相关链接与联系方式

相关表格不随文件印发,请到教务处或实践教学网站(http://jwc.xidian.edu.cn;http://sjjx.xidian.edu.cn)下载浏览。

联系人:黎娜

电话:81891766

邮箱:nli@mail.xidian.edu.cn

附件:各学院重点培育学生项目名额分配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年11月5日

附件

篇6: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13-10-10 08:50| 发布者: 韩自强| 查看数: 812 各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

[2012]5号)文件精神,根据《河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经学校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申请人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考虑到项目周期要求,本年度项目申报人以2011级、2012级本科学生为主。

二、申报类型

大学生创业项目内容包括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两类:

1.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商业计划书、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实验、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2.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通过适当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三、申报条件及要求

1.计划项目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和“公正公开、自主申请、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创业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2.立项申报人要求:

(1)项目只能由全日制本科生提出申请,原则上以二至三年级学生为主;

(2)对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富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具有与研究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

(4)具有投入项目研究的课余时间保障。

3.申请人可以是单个学生独立申请,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项目团队申请,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跨年级、跨专业学生组建团队。每个项目设负责人1人,且指导老师原则上不多于2人。项目负责人综合素质测评应在该专业前50%。

4.项目执行时限为1—2年。项目执行时限原则上不能超过项目主持人本科学习阶段的剩余时间。

5.指导教师应由我校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要求担任讲师职称三年以上或已取得硕士学位,并能够保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间。申报名额在1个以上的学院,院级领导担任指导教师的项目数不得超过系上报项目数的50%。

6.申请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施方案,独立撰写报告或论文,并进行充分论证,不得照搬或节选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申请表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禁止弄虚作假,乱拼凑等学术不端现象。选题要求如下:

(1)计划项目必须是实验研究、产品研发、发明创造、调查研究等;

(2)计划项目要具有创新性、可行性,不能是已有研究成果、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简单重复,要有新思维、新探索;

(3)计划项目不宜过大,要保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切实可行,根据条件、经费、时间和能力等统筹考虑;

(4)鼓励跨学科、体现学科交叉的项目。

7.对有发明创造、参加过科技创新背景(有成果证明)的学生申请计划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建设。

四、立项申报程序

1.各学院根据学校的相关文件及本通知要求,组织本系的项目申报工作(各学院的评选程序、办法和结果书面报学生处备案)。

2.符合项目申报条件的学生,按要求分别填写《河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1)和《河北大学国家大学生创业实践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2)报所在学院。申请表格可在就业指导网站下载。

3.各学院根据本院学生申请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跨学科项目由指导教师所属学院评审),并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上报学生处。

4.学校根据各学院推荐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省级、国家级项目。入选到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项目,将按省级、国家级项目实施,原校级项目自动终止。

5.通过的项目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领导小组,并经学校主管校领导审批后向全校公布。

五、资助额度

校级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给予2000元的经费资助,创业实践项目给予5000元的经费资助。省级、2国家级项目根据教育部和省厅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1.校级项目资助经费实行项目结项后凭实际开支的正式发票统一报销的原则,请各项目组主持人保存好所有票据,待项目结项后将按照《河北大学关于借款和报销工作的有关规定》统一办理报销手续。

2.学院按“专款专用、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进行监督,详细记录经费使用情况,使用时严格履行财务手续。

3.项目资助经费使用范围:图书、资料费;参加相关会议的会议费、差旅费;调研差旅费;论文、著作出版费;耗材费。

六、申报时间

10月10日—10月24日学院遴选阶段。学院应在2013年10月25日之前评审结束、进行公示,并将相关材料报学生处(材料包括项目申请表一式三份和学院推荐项目申报汇总表一份)。

七、相关事项

1.本次项目申报纳入2013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视为工作创新的一部分,按照项目级别给予一定的加分。

2.本计划申报与评审的具体事务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联系电话:5079618;电子邮箱:hbdx618@126.com。

4.各学院在向学校报评审结果时,除提交推荐项目申请表外,还需提供本系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4),按指定excel格式,并按推荐优先先后顺序排序,并在汇总表上加盖学院公章,并由学院相关负责人签署意见。

5.请各学院及时将本计划的申报及评审事项通知学生,并请严格遵守申报时间及相关要求工作,逾期不予受理。

河北大学学生处

篇7: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大工大教发„2013‟29号

关于组织申报20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通知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2013]147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组织开展201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计划”)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别及类型

2013年大创计划项目分为甲类项目和乙类项目,其中甲类项目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二、申报条件

1.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凡学有余力,对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创业实践兴趣浓厚,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创业实践基本素质的学生均可参与。

2.申请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不超过5人)。原则上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以二、三年级学生为主;创业实践项目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

3.鼓励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研究,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团队合作项目和跨年级、跨专业、跨学科合作项目。

三、申报要求

1.申报者需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项目过程记录和总结报告。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

2.各类项目负责人仅限1人,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项目。

3.申报项目以学生选定指导教师为主,学院也可向学生推荐指导教师。创新训练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配备指导教师各1名;创业实践项目配备指导教师2名,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制。

4.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1年,创业训练项目一般不超过2年,创业实践项目一般不超过3年。

5.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

6.学院需建立项目运行的保障机制,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四、项目数量及资助经费

1.2013年,学校将遴选省级大创计划项目50项,校级大创计划项目150项,总计20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不低于总项目数的80%)。

2.学校将依据项目的类型给予甲类项目一定的经费支持。校级的资助额度为:1000~4000元/项。

五、政策保障

(一)对学生的奖励:

1.对通过结题及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及参与者,学校颁发结题证书,研究成果编入《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简介》。

2.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将依据《大连工业大学“创新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给予记载“创新拓展学分”。

3.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获奖者按大连工业大学《关于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学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奖励。

4.对于优秀的结题项目,其成员在面试保送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优先推荐。5.学校将组织一年一度的大学生优秀创新成果展。

(二)对指导教师的奖励:

1.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教师,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计算其“教研工作量”。

2.指导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业绩认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分等级)的业绩量相当于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份量。

3.学校将定期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对精心指导、认真负责且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证书。

(三)对学院的奖励

项目所在学院,将根据项目的等级及数量在“院级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加分奖励(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为项目承担学院)。

六、申报程序

1.2013年5月13日-5月19日,各项目负责人在导师指导下认真填写《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一式三份,见附件1),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

2.5月20日—5月22日,各教学单位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小组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并填写评审意见,确定本单位申报项目并排序。

3.请各教学单位于5月23日前将各项目组提交的《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纸质版一份,另外两份学院留存),按评审成绩高低填报《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计表》(见附件2),以上材料各一份,由单位领导签字加盖公章,报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同时将以上材料的电子版打包发送至sjk@dlpu.edu.cn。

4.学校于5月24日组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终审,确定项目等级,评审结果报校创新创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批后公布。

5.教务处实践教学科联系人:周老师 联系方式:86323787,办公地点:综合楼B425。

附件1: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

附件2:大连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统计表

2013年5月

主题词:申报 大学生创新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通知

篇8: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意识,训练计划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为此, 教育部自2007 年起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借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也有些方面亟待改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现状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并明确指出大学的教育改革目标, 意在加强大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借以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自推行以来, 受到了政府各部门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共同支持, 参与高校需按照不低于1:1 的比例, 自筹经费配套。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由中央财政按照平均一个项目1 万元的数额予以资助。地方所属高校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时, 地方财政需参照中央财政经费支持标准予以支持。各高校可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申报项目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单个项目资助经费。面对教育部的规定要求以及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 全国各高校积极响应, 结合高校自身情况, 制定本学校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评制度, 大力开展实施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并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加。在全国范围内,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 且申报数目呈现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必要性

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以来, 每年上升的不只是申报数目, 更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只是参赛人员, 更是高素质人才。

(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过程中, 大学生不迷信权威, 甚至敢于向世俗和权威挑战, 通过自身的实验与实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突破以往的桎梏, 富有创造性地将学习的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极具创新性的巧妙设计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项目中, 寻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 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二)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往往需要多人的协作才能完成。在攻克一个项目的过程中, 小组队员间不仅需要按照各自的特点, 合理分配任务, 完美的解决自己负责的那块问题, 而且很多时候需要和队友共同讨论解决一个问题, 在讨论协作的过程中, 灵感与智慧的光芒时常在不经意间闪现, 作品的核心创新点与亮点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出现的。在此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人攻坚克难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1], 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自身巨大潜力的释放。

(三) 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时, 会经常有“对项目无从下手”、“遇到问题却一筹莫展”、“找不到问题却实现不了预期效果”等情况出现, 免不了要常坐“冷板凳”。正是面临着这种种考验, 绞尽脑汁、身心俱疲地将项目做完后, 渐渐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到, 可以坐得住“冷板凳”, 可以凭借努力奋斗去做成一些事。在此过程中, 提高了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 提高了学生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培养了学生愈发坚强的心性, 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 体会到了学习研究的乐趣,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注重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 以知识原理为基础, 巧妙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 设计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方面通过实践的锻炼、实际问题的考验, 增加了学生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 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激情, 很多大学生自此走上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之路。这两方面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2]。

三、更好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所学知识与项目的联系

鉴于参与项目的学生大都只学习了部分专业基础课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具备一定推广应用前景的前提下, 内容上不可太高深, 否则非但浪费学生时间, 打击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更达不到预期效果。设定项目的研究内容时应重点考虑的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建立项目与学生所学知识的联系[3],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 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制定项目的研究内容, 将是接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需要重点改进的一部分。

(二) 针对大学生需求分类管理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需求不尽相同, 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志在就业, 希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锻炼自己,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增加自己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第二类是志在考研深造, 希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培养自己钻研的品质, 培养创意意识, 提高研究能力, 并做出一些考研院校认可的研究成果, 增大自己在考研上的砝码;第三类是志在创业, 希望通过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了解创业流程, 提高自己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为将来的创业尽可能地打下基础。对于不同的需求, 显然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4], 然而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没有针对这三种需求实行分类管理, 大学生很难从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项目中收获到显著的成效。因此, 针对大学生需求分类管理, 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不可避免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三) 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机制

目前,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考评制度方面, 评价的方式因成果而异, 实行分类评价, 而成果形式一般有论文、研究报告、结题报告等。成果固然是一方面, 但学生在参与项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参与项目的需求等也都是评价机制需要考虑的方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学生表现出来的思考认识水平、创新水平、实践能力等素质, 或许比结果本身更为重要, 至少不容忽视。因此, 就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目的而言, 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纳入评价机制, 是建立完善的分类评价机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四) 大学生应摆正心态

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一般只掌握了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缺乏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没有系统的研究方法, 所以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 很多学生会选择消极对待, 避难就易, 将项目草草了事。甚至还有一些学生片面追求结果, 急功近利, 选择在项目中挂名。他们做项目不是因为想创新, 想锻炼自己, 只是为了成绩与荣誉。他们不知道荣誉是暂时的, 但能力却是让人受益终生的。因为无知而形成的这种恶劣的竞争, 完全扭曲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的本意。因此, 大学生有必要摆正心态[5], 以锻炼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为目的去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确定项目的研究方向,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百折不饶, 攻坚克难, 积极请教老师, 与同学协作, 利用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 结合自己的实验、实践, 不迷信权威,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开展顺应了时代的需求, 强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 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培养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行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 去解决。在不断地改进中, 我们会看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得到高校师生更多的认可, 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效,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冉淼儿, 黄敏.浅谈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几点收获[J].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 (6) :35-36.

[2]郑春娇, 赵越岭.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契机组建自动化专业科研创新小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4) :101-103.

[3]王海良, 任权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体会及感想[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25) :216-217.

[4]吕波, 姜孔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管理新机制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9) :231-232.

篇9:关于开展201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摘要】本文在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推进背景下,结合郑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实际,浅谈了该项目实施心得体会,以期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關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根据(教高〔2011〕6号)和(教高函〔2012〕2号)文件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全国性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郑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本文结合笔者指导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探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及感想,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一、多学科交叉是教育新常态的必然需求

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是人才的发展,而学科的交叉有利于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新时期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培养交叉学科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尽可能的锻炼和培养创新意识,形成一种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潜力,全面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材料与力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大工程背景下学科交叉的典范,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郑州大学工科领域力学、工程、材料等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发展迅速。中心以交叉学科为背景,注重实践创新,提供力学、材料、制造、数值模拟等领域全方位的交叉学科训练机会,在锻炼大学生的同时,着重提高动手能力,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能力的提升,素质教育已经历了多年的长足发展,讲究质量,注重内涵的新常态教育已经越来越提上日程。要以更高水平,更要要求,更宽阔视野去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问题。转变模式、优化结构、发挥优势、创新驱动已成为教育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多学科交叉的框架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主动成为创新的参与者,让学生在项目的进行中有充分的自由度。

二、交叉学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反思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质上是一次大学生能力的蜕变,一次升华,真正将课本上,教科书式的内容以一种可视化、可体验的方式为大学生所接受。笔者所指导的是工程力学专业大学二年级大学生,开展的是力学与材料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充分调动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自身知识充分融入课题,多次组织跨学科的交叉思维碰撞交流。笔者认为,这是一次交叉学科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尝试,同时也是学校在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大学建设的迫切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值得反思,以期能更好指导项目顺利进行。

(一)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交叉科学的创新性实验对于单学科背景的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付出较多经历补充所需学科知识。郑州大学在该方面早作安排,以导师研究方向为导向,提前安排大学生进行相关课程和材料的预先学习,从最初的文献查找,图书查阅,文献检索的技能入手,让大学生尽快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并尽快融入交叉学科的研究中。

(二)如何高效开展训练活动?

时间管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存在误区,尤其对于交叉学科训练的大学生,在时间的合理安排布局上需要定期指导。这本身也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工科教师通常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在教学之余的时间还要分配硕博士研究生指导,因而如何安排足够精力给大学生提高能力需要慎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三)如何检验训练成果?

交叉学科的复杂性使得成果的检验具有一定难度,不能以单一学科的标准去验证所获得的成果,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与研究生相比缺少的是足够多的科研实践投入。但是大学生富有激情和想象力,所以在对最终成果的判定方面应该结合多方面的标准,而不能仅仅以可以量化的科研成果作为判断。笔者建议组成交叉学科评定委员会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判定,这一点可以参考大学的教授委员会或者学术委员会。

(四)如何将效果最大化?

综合性大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平台,同时也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摇篮。然而近年来大学越来越被冠以象牙塔的称谓,突显了大学的封闭性。人的社会性决定人的行为的社会性也应该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大学应该兼容并包,并且积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心是河南省首家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机构,较早的与美国、法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的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在博士、硕士、本科等多等次的人才培养方面都有所建树。项目中大学生通过与交叉学科的国际化导师的沟通与合作中,充分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一个培养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创新人才的有益尝试,也是新常态下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导师、学生共同努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主动性,助力项目的顺利开展,以期推动高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孙真荣. 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全面提升高校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7-29.

[2] 马鹏举,王 亮,胡殿明.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工程训练平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27-129.

上一篇:自信面对期考作文400字下一篇:欢度元旦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