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2024-08-02

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通用9篇)

篇1: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肝胆腺体外科 黄海

教师是学校的一面镜子,教师队伍素质的优劣,是教书育人、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形势的要求,也是我们学院从教书育人的需要出发,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就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我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科学管理下的制度化建设

每个人都知道管理离不开制度,但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必须突出“科学、合理、易行”这三点。所谓科学就是说制订制度要符合逻辑的严密性。能实施的才定成规定,无法或很难完成的若强制定成规定将来也有可能会因无法兑现而招致麻烦。另外制度中的语言要准确,措词要得当,界限要具体。比如对教师迟到、早退、旷工的限定:“预备后到校为迟到,上课后到校为旷工,放学之前离校为早退”等等就缺乏逻辑的严密性。制度的合理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人心所向的大问题。不论出发点有多么正确,只要制订的制度不合理,就会失去人心,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消极的影响。每年的教师年终考核,应该严格遵循上级规定的程序:民主测评,量化考核,领导确定等多步骤。在考查一个人的教学能力时,应考虑其教学经验、任教时间、工作量多少等这些相关的因素。要想让制度极大可能地趋于合理,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就必须时时克服随意性和主观性,注意深入到教师中去,让各项管理制度来源于一线的教师。

制度的“易行性”,简单地说,就是制度制订要考虑到行得通、做得到,好操作。这就好比是一只猴子去摘桃子,它跳几跳能够摘得到,那么它就会继续摘下去,如果它又跳又蹦仍是摘不到,那么这只猴肯定会丧气而放弃。我们对教师制订制度也是如此,标准不能太低,但也决不能定得太高。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注意给一点小小的刺激,让同志们通过一定的努力做得到,既有利于个人,又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这样的制度才可称之为“易行”。一个单位、一所学校建章立制应当以调动所有人员积极性为前提,以约束规范个人不良行为和工作常规,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这才是制度“易行”的根本所在。

二、要建立和规范教师的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

建立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如何建立和规范竞争机制与激励机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强力推行教师招聘制,教师“挪窝下蛋”。教育的希望在改革,施行教师招聘制应放在首要位置,教师招聘是把教师引向竞争的第一步。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启用具有综合素质的全能人才,逐步淘汰“单打一”或低素质、低水平的教学人员,是当今社会学校教育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彻底打乱长期自然形成的教师分布,让教师“挪窝下蛋”,以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内心深处增强一些危机感,这样对己、对学校、对教育都有利。

2、量化目标责任,实行课节工资制。可以说“量化管理”是当今各种各样管理的最时髦的名词。而“量化管理”、“课节工资制”类似于南方大多数企业所施行的“计件工资制”。“课节工资制”符合当今“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学校作为教师参与竞争的平台,就不可能离开各种目标责任的量化。以考核积分的办法来评判参与竞争的各方,是目标量化管理的重要一环。具体操作环节要充分考虑到要为全体教职工提供公平、公正竞争的机会;要彻底打破“铁饭碗”、“大锅饭”“死工资”的陈规;要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之上,采取竞争上岗;要施行以奖代补。“课节工资制”是解决劳动报酬问题,而“以奖代补”是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两者之间可以互补,使整个管理工作程序更趋完善合理。

3、要加强领导,落实监控措施。作为学院教育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担当教育改革的组织者、指挥者,拿出专题的时间,集中讨论研究审批各科室、各教研室的改革方案及量化考核细则,在此基础之上,制订出台切实可行的监控方案及措施。教师管理模式的改革决不能流于形式,教师的竞争意识亟待强化。

三、要开创教师培训的新路子

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由之路。针对近几年来的教师培训工作,应解决好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培训内容单一;其二是形式单一。通过影碟播放、观摩课、优质课等形式必会收到不一样的的效果。这样既解决了内容单一问题,又解决了形式单一问题,培训后的教师不但能获得理论知识上的进步,而又得到了技能水平上的提高。其三是教师培训只重视了教育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忽视了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忽视了教师写作能力的培训,我们不难想象,一个缺乏职业道德、作文水平低下的教师,绝对不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培训的职能部门,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认真解决好各教研室的教师培训工作相应的设备、声像资料缺乏与不足问题,解决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如何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队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院医学生的知识、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多种形式,着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学业务能力和心理健康素质。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四爱”教育,用师德标尺衡量教师。所谓“四爱”,即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护教师形象。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了“四爱”,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神圣称号,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的信赖与厚爱。通过“四爱”教育,我们在教师队伍中积极倡导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心系教育、爱洒讲坛的赤子情怀,潜心教书、精心育人的思想品德,安贫乐道、甘于奉献的高尚风格,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二是树立先进典型,用师德楷模激励教师。我们应在全院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十大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评选活动。通过宣传先进典型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模范事迹,激励广大教师献身教育事业,争做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三是制定基本准则,用师德规范约束教师。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制度,包括师德师风档案制度、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和评议惩处制度。对违犯教师职业道德的人员,坚决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2.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一是坚持广览博学,积淀文化底蕴。我们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充实自己,从而积淀文化底蕴,完善知识结构。每年应不定期以科室或教研室为单位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专业知识外,还引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时事政治,坚持阅读报刊,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知晓国内外大事,以提升思想境界,开阔知识视野。二是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研究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四个结合,即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起来,把教师的释疑解惑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技能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始终把握现代教育思想的脉络。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以校为本研究为主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研究和解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育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在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立项的科研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教育规律,认真提炼理论成果,努力提高教科研能力。三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3.加强校园人文关怀,提高教师身心素质。

一是积极改善校园面貌,以优美的环境陶冶教师。近年来,我们以申博和更名为契机,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创造愉悦身心,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使学院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个布局科学合理,建筑古朴典雅,设施完善配套,环境清雅优美的花园式学校正以崭新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二是营造轻松和谐氛围,以真挚的情感温暖教师。凡教师婚丧嫁娶、疾病困苦,学校都一一过问;凡教师工作、学习上取得成果,获得荣誉,均给予宣传和奖励,让教师享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体验到学校的鼓励与鞭策。当教师遭遇挫折或困难而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时,面对困惑或误解而心灰意冷、怨天尤人时,就及时派人与之谈心,交流感情,调解心理,用真诚的钥匙打开心灵的枷锁,让人间的温情化解思想的疙瘩。三是活跃文化体育生活,以丰富的活动愉悦教师。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教师开展体育比赛,以丰富业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利用重大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组织教师开展个人才艺和专业技能比赛,展示艺术才华,陶冶精神情操。

篇2: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义县头道河满族镇中心校 吴廷顺

【摘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做到在政治上引导他们,业务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大胆使用、理解信任他们,从而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的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

我乡3年新上岗教师共14名,占我乡一线教师总数的30%,这些教师现均在教学一线担任着教学工作,可以说这些新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所以,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早日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来抓,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校本培训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

1、岗前培训。

“先培训,后上岗”这是我校对新教师使用的原则。所以新教师报到后,我们并不急于让他们上岗,而是将他们集中到中心校,由中心校的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培训小组的成员由主管培训、教学、德育的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分别从师德、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入手,课程标准等内容,开展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理论培训后让新教师插班实习,通过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历时一周时间,通过培训考核后再让他们上岗。

2、跟踪指导。

集中培训后,新教师被分配到基层学校上岗任教,通过实践,暴露出许多问题,我们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下乡对新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二次跟踪指

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新教师上岗后存在的班级管理方法单一,尤其对学困生辅导方法不得当,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准等现实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从而为他们解决了工作的疑难,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3、以学促训。

利用每周五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新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撰写教学随笔和反思,不断的丰富他们的理论素养。并且在学校的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在新教师培训中从不吝啬,舍得投入。几年来,我校先后派吴波,贡洁冰,杨悦,张佳颖,杨艳春等13名青年教师到沈阳、葫芦岛、大连,锦州、义县等地参加国家、省、市、县级学科教研活动,通过“走出去”学习使这些教师们的眼界开宽了,通过“请进来”把学到的东西及时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去,使他们的教学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以赛促训。

我们紧紧抓住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活动,组织青年教师们参加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例如:我们利用小教部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学科教学竞赛等活动。组织我乡14名新教师参加此项活动。活动开展前,我们充分抓住这一契机,开展赛前培训,组织教师们研究教材,备好参赛课,通过反复试课对教案进行多次的调整,在不断地试课与调整教案中,提高了新教师钻研教材,写好教案,驾驭课堂的能力。师校小教部的领导听完我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对我们的新教师吴波,贡洁冰,张丽,王辉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新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5、锤炼内功。

举行全乡教师四项基本功竞赛(朗读、评课、命题、备课)此次竞赛,是我校强化师资培训,大力提高师资水平的又一项新举措,也是我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亮点。此次活动做到了计划周密、组织严细、过程务实,全员参与,真正达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训、以赛促提高”的目的。通过竞赛使吴波,贡洁冰,张丽等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且在竞赛中名列前茅,脱颖而出,从而反映出我乡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成果。另外我乡每学期都组织青年教师们开展三笔字、朗读、书写教学随笔和反思等活动,现已形成常规,通过锤炼,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6、搭建平台。

大胆启用青年教师参与各种竞赛和教研活动,给他们搭建平台,加担子,让他们在锻炼中成长。几年来,中心校先后派吴波老师代表县参加锦州市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优,在全县数学学科新教师培训会上示范课;夏阳,杨悦组织音乐,英语等学科的竞赛活动;吴波,贡洁冰分别与老教师同台在全乡教研活动中做课;王辉老师刚工作2个月就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上校教研课;王辉、张丽两位新教师代表我乡参加了全县班主任基本功擂台赛;王辉,杨悦,杨洋,李洪艳几位青年教师代表全乡参加师校组织的学科基本功竞赛。可以说选择他们并不是我乡竞赛的最佳阵容,也许会影响我乡各项竞赛的成绩,但年轻人需要舞台,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定会用实际行动还我们一份精彩。

篇3: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和特点

(一) 高校青年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情况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分析, 2012年青年教师共634503人, 占专任教师的44.05%, 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分别占29.72%、53.68%、6.2%;2007年青年教师总数为566813, 占专任教师的48.52%, 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分别占42.61%、40.60%、4.98%。2012年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比例分别为17.66%、35.67%、45.24%;2007年专任教师中博士、硕士学位比例分别为11.21%、31.07%、55.33%。从近5年的学历数据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专任教师中博士比例上升了6.45个百分点, 硕士比例上升了4.60个百分点, 本科比例下降了10.03个百分点。从2007年到2012年, 初级职称比例下降了12.89个百分点, 中级职称比例上升了13.08个百分点, 高级职称比例上升了1.2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高校从海内外直接引进高级职称人员, 同时新进学校的有博士学位教师的可在入校满3个月后直接评聘到中级岗位, 所以, 这5年以来, 中高级职称比例都有所提升, 特别是中级职称有很大幅度的上升。本文中青年教师指全国普通高校35岁及以下的专任教师。

(二) 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整体素质较高。现在多数的高校在招聘引进新教师时, 主干学科都要求必须是博士毕业, 且对毕业院校都要求是211或985学校, 甚至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 这些新教师的学历高、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工作经验不足。青年教师多数都是从一个校门走入另外一个校门, 刚刚从学生跨入教师的行列, 某种程度上还有着学生和教师双重身份的冲突, 他们的职业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 但是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的掌控能力还不足。他们有着很强的进取心, 但有时候会缺乏整体规划, 对于未来有所迷茫。

个性特征明显。现在的青年教师基本都是80后, 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他们干事有激情有热情, 有时候却缺乏恒心和毅力。他们有本事有能力, 但有时候自我评价过高, 缺乏虚心好学的态度。他们有较强的独立意识, 善于单打独斗, 但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和奉献精神。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一) 教师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体现者和承担者

高校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基本目标, 以培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 以合理配置内部资源、科学整合内部要素为前进发展动力的自我发展;是有效促进大学定位科学、特色鲜明, 以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的协调发展。[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教师对于学校, 有如太阳对于宇宙, 他们是推动整个学校机器运转的力量和源泉。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所在, 教师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 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工程。国家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已取得显著成绩, 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例如, 当前我国教师队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 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 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 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高校招生数的扩大, 导致高校教师规模的快速扩大, 专任教师数从2002年的61.84万到2012年144.02万。这十年以来, 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 2012年青年教师达到63.54万人。在庞大的数量面前, 如何构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教师入职时间短, 刚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一名教师, 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够丰富, 而且很多都是非师范毕业的, 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技能, 急需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对科研工作充满着热情, 也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但是, 如何融入一个团队, 凝练确定出自己的科研方面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当前的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 一些负效应对高校青年教师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导致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出现错位, 价值行为和价值取向趋于短期化、实用化、功利化。[2]我们需要引导青年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 在教书科研的同时注重育人功能,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教与身教相统一, 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的路径

1.注重师德素养的提升。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要德才兼备, 自觉践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加强青年教师对党的创新理论, 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宣传表彰力度, 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 要加强师德考核工作, 在聘期考核、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评优等各项工作中, 都要把师德放在首位, 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的业务能力包含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费斯勒 (Fessler, R.)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将教师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 各个阶段教师的需求都不同。所以, 我们不能想着在入职初期举办几次培训班就能提高教师们的业务能力, 这需要我们充分认识青年教师的成长特点和规律, 并进行深入调研, 制定科学合理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养规划, 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制度。我们要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对于一个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要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 积极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进行访学, 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不断开拓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在教学科研、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3.加强青年教师的团队建设。在学科信息交叉、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 仅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所以说, 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高校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创造条件引导青年教师加入合适的教学科研团队, 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专长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更容易碰撞新思维、激发新思路, 为团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青年教师都是处于事业起步阶段, 直接申请国家省部级课题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这就需要学校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师专项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北京中医药大学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实施方案 (试行) 》等相关规定, 并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青年教师的发展。同时, 要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在职称评聘中不论资排辈, 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人实行破格, 为年轻人的发展提供畅通的道路。

5.营造尊师重教的校园氛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今天, 工资待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但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 高校并不是高收入的地方, 因此, 要想留住人, 还得靠事业和感情。笔者所在学校倡导的“人心向学, 传承创新”的理念, “向学”中就包含我们的学者。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等在校园里营造尊师重教的舆论, 创设一种爱护人才、尊师重教的舆论环境;学校应多方位地开展学术活动, 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创设一种充满浓厚、宽容轻松的学术环境;同时要创设一种排忧解难、拴心留人的生活环境。[3]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青年教师有着学历高、创新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经验不足、团队意见弱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 就师德素养、业务能力、团队建设、制度保障、校园氛围等五方面提出加强青年教师内涵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思考

参考文献

[1]乔万敏, 邢亮.论大学内涵式发展[J].教育研究, 2009, (11) :97-100.

[2]张存贵.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1) :52-53.

篇4: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师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随着高校青年教师数量的日益增加,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一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工作。如何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当务之急。

以某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学院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教师140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80人,比例非常高。近年来,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学院实施了一系列加速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教师比例高,来源比较单一。随着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需要、学生数量的增加和新专业的举办,很多高校的教师数量也有很大的增加。在增加的这部分教师中,绝大多数是青年教师。很多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接近或超过50%。而且受地理位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地方高校很难吸引到高层次的外地人才,因此“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不少高校的青年教师多以本校毕业生留校为主,来源相对单一,不利于学术创新。

(二)流动性大,人心不够稳定。教师队伍的稳定一直是高校教师队伍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管理。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很多高校的青年教师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现象。部分青年教师通过公务员招考转录为公务员,或者读研、读博毕业后单方毁约跳到其他待遇较高的高校或者转行,或是被条件更好的单位挖走。

(三)科研、教学工作压力大,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或者不思进取。现在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尤其是科研方面的压力非常大,导致不少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偏大,产生了倦怠心理。有的甚至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混一天算一天。这样就导致青年教师整体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偏低,缺乏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对于处于新老交替关键时期的高校是一个不小的隐患。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倡导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要求青年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把教书育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二)要充分认识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思想上和意识上给予高度重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因此,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是高校各项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的最可靠的保障,是高校当前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

(三)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考核和管理办法。为了使我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从学院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一些列青年教师培养和考核的制度和办法。比如: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英语考试和英语演讲比赛,设立“青年种子基金”资助优秀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加大青年骨干教师的出国培训力度、出国培训至少2年以上,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认证工作,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等。

(四)要在生活上关心,在岗位上重用青年教师。高校的各级组织和年长教师,要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尽量满足他们在生活条件方面的基本需要,以稳定队伍,使之能安心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廣阔的发展空间,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早重用的原则,对于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青年教师破格重用,业务上高标准,工作上压担子,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事实证明,早压担子早成才。

(五)要引进、培养两手抓,着实提升人才层次。高校要切实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对外引进与自身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建设战略。要制定优惠政策,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力争“引得进、容得下、干得好”;要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本土”人才适应力强,环境熟悉,对学校感情深厚的特点,实现对“本土”人才“稳得住、用得好、长得快”。要安排青年教师到其他高校访问、学习或开展合作研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使他们了解、感知学术前沿知识,促使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和拔尖人才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成长,脱颖而出。另外,要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构成。近几年,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多,但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仍存在相当大的距离,因此,要积极鼓励在职人员报考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篇5: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法官综合素质

作者: 姜旭

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人民法院以贯彻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强化民事审判法官的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指导思想,积极推行用“情感”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

新任院长刘静荣认为:作为法官,必须认清当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克服官僚作风,克服仅凭死抠法条审理案件的教条作风;正确使用手中的审判权,为我们国家的政治稳定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作为一名称职的法官,仅有良好的理论素养是不够的,也要具备洞察社会公序良俗和当事人内心世界变化的社会综合素质。

为此,院党组首先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细化指标,严格考核。要求民事法官一定深刻领会民事审判会议精神,转变民事审判作风,要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用“情感”调处纠纷,不能简单地就案办案;要化干戈为玉帛,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为达到民事审判工作公正、高效、和谐的目的,党组要求民一庭、民二庭、审监庭,理清工作思路,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处理好民事审判工作各种关系,把司法和谐贯穿到具体工作中去。

坚持司法公正 严格审判程序

以法定程序审理案件是每个法官必备的基本要求,清正廉明、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是每个法官的基本素质。法官首先自己要忠诚、信仰我们自己执行的法律,要有严格的自我约束意识,以自己的良心、良知、良行时刻自省自己的道德修为,老老实实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尊重并切实保障各个诉讼主体行使诉讼权利,依法行使释明权,指导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能力,特别是加强民事调处工作能力

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改变机械的法条主义审判作风,提高司法的公信力、亲和力;注重提高调解工作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精髓,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民俗,引导公众崇尚法治理念;通过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正确理解,结合风土人情,本着人文的精神,用真挚情感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妥善审理好医疗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纠纷、损害赔偿、赡养抚养、房屋买卖、婚姻家庭、债权债务等涉及民生的案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以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同时,在民事审判工作中,加强与党政机关、社会组织的协调,化解矛盾。对事关稳定大局和改革政策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主动汇报、通报、沟通,依靠各级党政机关、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予以解决。近期将组织召开人民陪审员、基层民调和辖区大中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三个座谈会,以前移民事审判工作的关口。

发扬无私奉献、勤勉为公的精神 高效为民司法

鼓励法官发扬我党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弘扬无私奉献、勤勉为公的精神,合理整合审判资源,激发法官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充分发挥简易程序的便民作用,在探索中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把定纷止争、案结事了作为民事审判的最高追求。

强化工作责任心 提高司法权威

在民事审判工作中,要强化工作责任心,加强社会人情风俗知识的积累,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理论水平精湛、社会经验丰富的具有全方位知识、高综合素质的民事审判队伍。

坚持重大、疑难案件,由分管院长、庭长参加合议庭或主审,坚持对民事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对全局工作有重大影响的问题要及时向院长或党组报告。

推行“诉调对接”工作,探索调解与判决的最佳契合点。树立审判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民事审判工作能力和司法调研工作能力,精心制作裁判文书,尽力减少上诉率、发回改判率和当事人的投诉率,维护公正裁判的既判效力。

加强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 强化监督评查

对往年案件评查工作中,因掌握标准较宽泛,以至于去年没有评出一件错案及瑕疵案件,而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质疑。结合这次民事审判工作会议精神,我院立即落实整改措施,组织落实审委会委员对去年发、改的23件案件重新进行再评查。严格按照省高院《全省法院案件质量监督评查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标准,严格打分、分级,规范评查,责任到人。保证评查工作的公正性。

篇6: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胡总书记写给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的信,深刻阐述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讲话充分体现了胡总书记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学习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感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文化意识。胡总书记在讲话指出,要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开展责任文化教育和师德教育,牢固树立“对每一位学生负责,教好每一位学生“的教育理念,引导广大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教育学生。 这要求我们教师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增强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教师的责任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民族、国家的高度责任感,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兴旺的高度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次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要树立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无畏精神,以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的执著信念,发扬“敬业、爱生、博学、严谨”的教风和“勤学、多能、踏实、求真”的学风投身教育工作。再次是对学生的责任感,要满怀对受教育者的真心关爱,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最后是对家庭的责任感,每个教师都是家庭的一分子,要对家庭、对父母、对子女尽义务,家庭责任感也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责任。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需要教师进一步增强诚信意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社会诚信度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胡总书记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对诚信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教师是社会的良知,教师坚守诚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教师不仅要言传,更要身教,有诚信的教师,才能培养有诚信的学生。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诚信意识,就是要教师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声誉,加强学术自律,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就是要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坚守、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忠于真理,力戒浮躁学风,避免急功近利;就是要教师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恪守职责,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是要教师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权益;就是要教师尊重科学规律,发扬优良学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篇7: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是我们对师德建设的目标。在办学的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将高尚的师德视为承载高水平办学的坚强基石,将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并将这项工作融合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

一、深入研讨,达成共识,明确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在区教育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确立师德建设主题,并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海市中小学教师守则》等文件精神,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优秀师德群体”、“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标准的讨论和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讨论,达成了以下四点共识:

1、师德建设是建设现代化特色高中的需要。现代化特色高中是我校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二期规划的新三年目标。建设现代化特色高中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进而实现办学目标。

2、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二期课改的需要。我校是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已经进行了多年的课改实验工作。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我们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了高尚的师德,教师才能热心于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3、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要。我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业务精良、师德高尚师资队伍。但是,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不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

4、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随着我国文化服务性行业的逐步开放,这既为我们吸收和借鉴西方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提供了方便,也必然会使教师的价值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而,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明确要求,深刻理解,形成与学校相适应的师德规范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比常人更高的行为规范标准和要求。今天的教师要达到“爱岗敬业精神高尚、教书育人水平高超、为人师表品行高洁”的“三高”境界。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我们初步形成了符合我校办学理念 1的六条师德规范。

1、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教师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为基础,努力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并对学生施以教育。

2、尊重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要爱护、尊重学生,热爱、关心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经常激发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永远不堵塞学生争取好成绩的道路。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教师不仅要有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4、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教师要遵守教育法规,倡导优良教风、学风,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严谨治学。教师既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又要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力戒浮躁和急功近利,杜绝剽窃等弄虚作假行为。

5、业务精良,适合学生。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减负增效,成绩显著。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要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教师不仅要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还要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模式,在耕耘中不断提高教学艺术。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探求切合实际的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将师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的其他各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师德建设。

1、建立监督机制。在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师资处、学生处、工会等部门负责师德的调查研究和检查评估。各部门负责人深入第一线,了解教师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将师德问题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师德论坛”,鼓励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督促教师更新思想观念,完善道德修养,并把相关信息及时向教师反馈。

2、建立宣传机制。学校把师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地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各项工作中。精心设计版面,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召开“进一步推

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会”,弘扬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组织“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的学生征文活动和“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事迹交流会,通过学生征文和学生演讲的形式挖掘发生在师生之间感人的故事;大力倡导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尤其宣传外语组的教师们利用晨会和课间义务为学生补课的事迹。

3、探索培养机制。学校始终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培养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形成了师德建设的多种培养机制。通过教工大会和分工会小组政治学习制度,组织全校教职工深入进行理论学习;通过班主任论坛、教育论坛、青年教师自培以及教工党章学习小组等制度,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的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通过设立年级党员协理和团总支书,开展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各类学科周的活动,使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师德水平;通过文明组室的创建活动,对照《教师手册》要求,制定文明公约,规范言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各种培养机制的建立,让教师成为真正“学习者”、“反思者”和“研究者”,从而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师德建设也得到进一步落实。

4、完善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在各类评先评优中,在同等条件下,对师德优秀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进行人员的流动制度;设立“北城奖”,对师德高尚、业绩显著的教职工予以表彰,充分发挥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示范作用。二是建立考核机制。在校园网上,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打分,教师之间相互打分,教师给职工打分,给予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奖励、聘任、晋升、晋级、流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篇8: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21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与时俱进, 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青年教师成为了高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这无疑给高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 一小部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不太能够及时适应新的时代发展需要, 亟待提高。所以, 建立起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人员相对稳定的高校教师队伍, 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百年大计。认真及时分析新形势下年轻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根源, 并且给予改进性措施, 这是现在各高校当前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研究课题。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希望靠教师,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教育的质量影响很大、意义深远。在新形势下, 教育对青年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各个高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加强管理, 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有效积极的作用。

1.领导高度重视。高校领导能够从关系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问题。积极统一思想, 努力齐抓共管, 形成一种学校主管领导亲自抓, 各级组织一起参与管理的良好局面。

2.建立高效的成长机制。要经常针对青年教师进行爱岗、敬业、勤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教育, 强化其职业道德观念, 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 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工作水平。

3.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给年轻教师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比如举办各类讲座、专题报告, 组织各种类型的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 努力与教师实现积极互动, 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 力求工作实效。

三、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素质、稳定青年教师队伍的途径方法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心使命感。青年教师素质的高低, 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必然, 是党和政府所赋予的重任, 更是时代的呼唤, 各高校应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稳步提高青年教师的师风、师德修养。

2.积极不断地强化业务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提高与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 改革创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 掌握更多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 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应是“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统一。教师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包括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指挥、管教、对教学的组织、设计、实施、调控、操作等能力, 具有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包括创造能力、改革探索能力,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提高教师科研能力。高校应加强科研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让青年教师充分意识到科研工作重要性。加强课题的申报和管理工作, 为教师营造“人人有课题, 师师都参与”课题研究的良好氛围, 大力支持教师开展课题研究, 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不断发现问题并开展研究。不管是获得立项课题还是教师个人开展的小课题研究, 只要能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成果, 都将其视为课题研究。与此同时, 学校广泛对课题参与教师进行方法培训, 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含量, 使教师领悟到课题不是简单的经验归纳总结, 而是要上升到一个质的认识程度, 又在量的基础上进行质的科学归纳。充分挖掘教科研的价值取向, 促进科研成果转变, 实现教师的自身价值。

4.提高待遇, 改善青年教师工作生活环境, 为青年教师成长提高保障。高校要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定和管理措施, 在时间、人力、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 鼓励他们向更好的知识层次攀登, 以便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 取得更好成绩。高校管理者从青年教师的住房、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爱, 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高政策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的用人环境。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篇9:浅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青年教师 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90-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措施。《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着力加强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北宋初年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胡瑗在《松滋儒学记》一文中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材,成天下之材者在教化,职教化者在师儒。”他认为教师之对人才的培养、对教育的作用,甚至对国家的治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古往今来,有识之士对教师的重要性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关系着教育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目前,在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他们的成长环境、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等都显现出与中老年教师群体很不一样的特质。毫无疑问,青年教师将成为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强则教育强,青年教师弱则教育弱。因此,如何培养好青年教师队伍,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显得任务紧迫而意义深远。

一、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特点及存在问题浅析

由于我市招聘政策的变化,这几年招聘的教师主要来自本地生源,外地优秀毕业生和在职优秀教师进不来,学校可选择的范围大大缩小,新招聘的教师个体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出现了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培养困难等一些问题。一些青年教师通过努力,脱颖而出,成长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但也有一部分青年教师进步不大,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职业理想淡薄,责任意识不强

许多年轻教师攀比心理严重,热衷追逐时尚潮流,这山看比那山高,现实主义思想较严重,职业理想较淡薄,因此,往往无法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曾有年轻教师在交流时坦言:至今并没有把教育当作事业,也没有把教师当作毕生职业来看待。从现实来看,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工作也存在着压力大、责任重等问题。但是,作为教师,若不能树立牢固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就会不思进取,容易满足,缺乏敬业精神,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沦落为一名学生不喜欢、家长不信任的“庸师”。

2.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贫乏

现在的青年教师学历相对都较高,至少是全日制本科,也有硕士、博士。他们的理论知识都比较丰富,但是在实践方面,青年教师往往还要面临着“转型”,就是要实现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有效的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转化成面对学生的“脚踏实地”。许多青年教师交流起来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很是老道。但在自己处理班级管理的问题时却往往捉襟见肘,缺乏有效方法。有的青年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关注到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掌握和落实,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而是自顾自地上课。这样的课是有缺陷的课,一段时间后,问题的严重性就显现出来了。更有甚者,有的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未能保证,更不用谈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了。

3.自我意识强烈,合作精神欠缺

青年教师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主意识比较强,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合作意识欠缺。笔者接触到的一部分青年教师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容易采纳别人的建议,往往是你说归说,我也不反驳你,但就是我行我素,还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也有比较典型的,当场就会和你辩解,甚至是狡辩,完全不领情,更不懂得去想同事的建议是友善的提醒,是为了帮助自己少走弯路。青年教师的这一特点,这两三年尤其明显。

4.浮躁心理突出,抗挫能力较弱

青年教师一路从学生时代走来成为一名教师,经历一般都比较顺利,心理上有优越感,自信与傲气同时存在,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困难估计不足,总觉得教育教学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功利心理、浮躁心理较为突出。许多青年教师都会遇到从被教育者到教育者身份转变带来的困惑,并且面对这些困惑束手无策、无从下手。一些青年教师在面对这剧烈的落差时,找不到教育成就感,于是,对自己的能力就产生了怀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畏惧心理,有的甚至选择了逃避。有位毕业于重点师范学院的教师,刚参加工作时信心满满、热情高涨,但同时也很固执,听不得劝,对一些班级管理的问题没有及时很好解决,而且我行我素,一味坚持自己认定的做法。终于,一段时间后,四处碰壁,四面楚歌,学生唱对台戏、家长四处投诉、各项考评屡屡落后,连同事都指指点点。她家长找到学校,希望学校能把他孩子转岗到职员或者能长期请假,原因是没有信心面对学生、班级,每周日晚就会心情烦躁、睡不着觉,甚至躲到房间流眼泪。上班对她来说,简直是在经受“炼狱”般的痛苦,家长甚至担心她会干出“傻事”。这在以前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在新一代的青年教师中却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

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青年教师自身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必须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才能有成效。

1.主管部门要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创设交流平台,加大培训力度

在培训经费和师资资源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有着学校不能比拟的优势。应该说,教育主管部门这几年在师资培养方面也投入了很多经费和心血,但在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方面还是有欠缺的。根据这几年新招聘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整体特點来看,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加大经费投入。《纲要》指出:“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其中,在教师培训,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加大投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起步打好基础。

(2)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资源,邀请名师来开讲座、授课、指导等。教育局曾邀请过任小艾、孙维刚等名师名家来我市给教师开设讲座,取得很好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能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一般倾向于认同理论能与实践相结合的、对一线教育教学指导意义大的、易于掌握和操作的讲座。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外地和本地资源相结合的做法,形成长效机制,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引领青年教师能够脚踏实地的健康成长。

(3)创设交流平台。可以多组织一些青年教师之间的观摩、研讨、交流、互动,可以按照“小、专、活”的原则创设青年教师的交流平台。“小”是指交流范围要小,不宜太广,最好能让每个青年教师都有上台交流、互动的机会,在“小”平台交流的基础上穿插“大”平台展示。“专”是指按照学科、专业、年级或者课题、班级管理等专题进行交流。“活”是指交流的平台、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交流,也可以是思想交流。

nlc202309031741

2.学校单位要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落实具体措施,促进健康成长

学校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青年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培养理念,才能从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角度,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程。因此,对待青年教师应该克服“求全责备”的思想,多挖掘青年教师身上的优点和潜力,多鼓励,多指导,多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从内容上看,应坚持师德与师能并行。笔者认为,师德和师能是“合格教师”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师德是成就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更是造就“名师”的首要内容。针对目前青年教师群体出现的职业理想不牢固、师德意识不强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和培训,让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关爱意识成为青年教师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但仅有师德内容是欠缺的。一个教师如果存在师德或者师能上的欠缺,就犹如单翼之鸟,任你如何扑腾,也无法高飞。有的教师,性格很温顺、内向,从不和学生赌气,更不会体罚学生,也从未接到过师德方面的投诉。但是,他们在课堂上总是纪律很乱,对不自觉的学生,他们也没有好对策,学生还常常会“欺负”他们。这样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一直都不好。究其原因,其实,就在如何掌控课堂、组织教学、关注学生、落实知识点等教育教学具体技能方面出现了问题。这样的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因为他影响不了那些自觉性不够而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学生的进步绝大部分因素只能依靠自身学习态度的转变,教师的引导、教育、示范、感染等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注重提高业务技能,注重基本功训练,注重知识的迁移技巧训练等,这也应该成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纲要》也指出:“必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2)从方法上看,应坚持目标与过程并重。青年教师培养是一个过程,要有目标,也不能忽略过程。可以给青年教师制定 “三年成长,五年骨干,十年成熟” 的总体目标,给他们提供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型教师(名师)”的成长阶梯。

一是制定“成长规划”,明确目标。引导青年教师根据学校总体目标,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三至五年的师德和业务成长目标,分析个人的优势劣势,确定具体的措施及业务上的各项指标。为避免出现规划中看不中用的通病,应要求全体青年教师半年至少一次交流,一年至少一次展示。通过对规划实施过程的监控,比较及时和有效地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

二是开展“青蓝工程”,落实帮扶。对工作未满五年的青年教师,要安排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经验丰富、业务过硬的中老教师和班主任与之结成教学对子和德育对子,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帮扶。学校应以文件的形式正式加以确认,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仪式”,所规定的听课、评课、反思、论文、教案、竞赛、课题、活动设计等具体指标都列入年度考核。目前出现的问题是各组对子重视程度不一,个体强弱不一,实际效果也大大不同。今后,如何打破结对子的固有标准和形式,如何发挥具体个体的个性特长,促进青年教师的扎实成长,是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三是举办“读书沙龙”,促进交流。青年教师接受新生事物快,不喜欢拘泥于古板形式,热衷宽松的交流和活动。因此,学校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不定期举办读书沙龙,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深得青年教师喜爱。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一本书的学习心得,也可以是一部影片的观后感,可以是一个教育教学案例的研讨,还可以是一场小型说课比赛等,青年教师在丰富多彩的主题研讨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交流的地点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时在阅览室,有时在野外、沙滩,有时在休闲吧,有时甚至在网络,比较少去的倒是正规会议室。应该说,“读书沙龙”仅仅是一个载体,一个青年教师比较喜欢的交流平台,几年来,许多青年教师就是在这种宽松而有效的交流平台上逐步成长起来的。当然,这个载体并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它也必须得到精心护理,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只有这样,交流才会出成效,这个载体也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从机制上看,应坚持竞争与人文并举。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应适时引入竞争机制和人文机制,为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青年教师个体意识较强,主观愿望上从不肯低头服输。如果在引导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下引入竞争机制,营造一个既实现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又合理竞争、相互促进的成长环境。如举办各种业务竞赛:优秀教案评比、优质课评比、主题班会评比、说课比赛、三笔一画评比、演讲比赛、德育故事评选、师德之星评选、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等,多设置一些竞争的平台,让青年教师多一些展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同时,配套引入激励机制,除了精神激励外,也应该有一定的物质激励,如为这些先冒尖的青年教师创造一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如优先考虑职称评聘、晋升等,尽可能激发青年教师的潜能,克服容易知足状态,促进他们尽快成长。

在人文机制方面,笔者很佩服山东博兴的周奎齐校长。周校长很注意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点点滴滴融入学校的人文关怀,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情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校管理也就顺了。如:他在春节前,组织鼓乐队,一路敲敲打打、热热闹闹地到优秀教师家里挂红灯笼,上书“优秀教师之家”,而不是简简单单地在会议室发一本荣誉证书了事。这样做,相信这些优秀教师更会珍惜这份荣誉,更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至少,应该做到对得起这份荣誉和信任吧。周奎齐校长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竞赛,他说由于专业不同,往往不能在专业上给这些教师什么建议,但是,有一件事情,他是必做的。那就是在比赛前,一定会找到这位教师,诚恳的关心准备的情况,问问还有什么需要校长配合做的。我想,任何一个教师在面对这样人文关怀的时候,除了感动,就是满满的信心和动力,这时候,教师个人的荣誉、得失已经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我们在培养青年教师的时候,尤其需要人文关怀,也许只是简单的一句关心问候,也许只需要一条情真意挚的短信,当然,有时候也要利用学校的资源为教师解决一些后顾之忧。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环境下,学校管理者把人文关怀融入到具体教育教学管理中显得更有意义,其实,人文关怀并不只是一种付出,由人文关怀激发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的回报必定会更加丰厚。

3.青年教师要准确把握主体地位,激发內驱动力,实现自我超越

青年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是成长的主体,是促进自身进步的内在因素。只有内在因素积极发挥作用,才能扫除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并获得可持续成长的发展力。

(1)主动学习,在学习中厚积薄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学习和阅读的良好习惯是青年教师实现持续发展的途径。善于学习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积累,更是一种观念和习惯。通过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成分,积累知识,更新观念,学习是指导实践和促进反思的基础。

(2)积极实践,在实践中螺旋上升。青年教师要积极参加实践锻炼,用专业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实践。要充分发挥年少无畏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各种教育教学任务,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方法和模式,不断提升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通过积极的实践来实现自身认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3)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高。“学而不思则惘”。有思才有悟,有悟才有得。针对学习与实践过程中的亮点、心得或者问题、困惑,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并及时形成书面文字,长此以往,对自身的成长进步是很有帮助的。

《纲要》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让教师成为体面的工作。”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幸福之师”,让教师充分感受到幸福。而我们要实现“体面的职业、幸福的工作”,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保障和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恪守师德,锤炼师能,升华师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从内因来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是能否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应该成为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根本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王炳照.中国教育大系:历代教育论著选(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7

[2]陶继新.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國教育报,2010.7.30第一版

上一篇:中国金融改革下一篇:学校领导如何听课和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