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春天诗歌

2024-07-22

诗意的春天诗歌(共14篇)

篇1:诗意的春天诗歌

雨前初见花问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飞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颂家。

疾雨后清新的空气,伴着芬芳的泥土香阵阵拂面而来,如一双温柔的手。蜜蜂与蝴蝶纷纷越墙飞到邻人的院子,仿佛是在寻春天的气息,我不禁怀疑,难道邻家的春色依然,难道没有被春雨销损吗?

踏步走在小桥上,清新的空气夹杂着神圣的气息扑面而来,望着蓝天,那蔚蓝的天依旧,仿佛没有被打扰过,天蓝得可爱,纯净极了,让我们的心情也随着笑了。被湛蓝色笼罩的心,开阔而欣慰。卖力的深呼吸,用胸腹中的污浊交换清新,划算得很呵。远景从这里一目了然,没有工笔雕琢的刻意,也没有浓墨重彩的痕迹,只轻轻几笔,如柳丝拂面,如清风宜人,就这样不经意之间,紧紧地,扣住了我的心扉。

这如织如绵的细雨,是雪花融化之后的精灵。也许,只有经过了一个冬季的孕育,才有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也许,只有雪花融化之后的重生,才有了春雨的温情绵绵。是雪花,赐给春天纯洁的约定;是春雨,摇醒满树的姹紫嫣红。透过远影的文字,我似乎看到了雪花轻盈灵动的神韵,也听到了春雨温柔多情的私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自古到今,有多少人赞美了春天,有多少人诉说了它无言的美,有多少人费尽心思的写这诗意的春天,有多少人费尽心机却也没有贴切春天的词而写出美好的诗或词。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美丽、诗意的春天又悄悄拉开了序幕……

篇2:诗意的春天诗歌

就说今天吧,早晨,太阳公公好像起床了,可是没有一会儿就又被风婆婆带进了梦乡,渐渐的,渐渐的,天慢慢暗了下来,象被一条黑色的纱巾包围着,虽不是伸手不见五指,但看不清迎面来的同学那是肯定的.。

“轰隆隆”忽然雷声大作,没过多久儿,就下起了绵绵细雨,最后转成了倾盆大雨,可雨持续时间都不长,下一会儿,停一会儿、停一会儿,下一会儿……就像一个八旬的老太太,总是要歇会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吃过午饭。可下面的事谁都意想不到,准确的说是老天开了个玩笑,--竟然噼里啪啦下起了冰雹。这时正赶上我们上下午第一节课,我们正读着书,不知哪位走神的同学朝窗外瞟了一眼,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天上居然下起了冰雹,此时的他已顾不了什么了,兴奋地指着窗外大叫“冰雹!看、冰雹!”“什么?冰雹”同学们一听纷纷放下课本,涌到窗户前看个究竟。此时的王老师非但不生气反而笑咪咪的望着我们。只见冰雹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有的滴落在树叶上,有的落在草坪里,还有的随着风婆婆的节奏在屋瓦上跳起了健美操。总之,一句话:可爱极了!冰雹持续的时间很短,只有五分钟,但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不仅仅五分钟。这之后一切又恢复了以往,淅淅沥沥的小雨又像老太太一样,下一会儿、停一会……

篇3:诗意流淌中的诗歌教学

从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上看, 教师的“教”主要通过讲、灌等手段实现, 学生也只是通过读、背等单一方式“学”诗歌的“文字”而没去领悟其真正“内涵”, 因只流于诗意表面而忽视了诗歌自身内在的精华, 使学生在诗歌学习中浅尝辄止。诗歌究竟该怎样“教”才能使其诗意流淌?现结合自己教学实际, 就诗意流淌中的诗歌教学谈谈我的浅见。

一、反复诵读———诗意流淌的基石

诗歌具有分行排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含蓄、对称, 讲究音韵、节奏等特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特点, 反复诵读是根本, 离开“读”, 诗歌学习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 在读中感受诗韵:学生通过诵读, 感受诗歌的音韵, 把握诗歌的节奏, 进而体会其形式的别具一格。

2. 在读中明白诗意, 使情感得以共鸣:

“读书百遍, 其意自现”, 学生通过诵读、猜测、交流、推敲, 再诵读、交流、推敲, 最后达到领悟诗歌内容, 体验作者情感。

二、充分想象———诗意流淌的深化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是有限的, 而创造力是无限的。”写诗要想象, 欣赏诗歌同样需要想象。学习诗歌可结合诗意想象相关的特殊事件、特殊场面, 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又能发展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别董大》一诗, 在初步领会诗句大意的基础上, 让学生想象高适和董大离别时那难舍难分、惺惺相惜、互相勉励的情景, 从而更深的体会“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情、诗意。又如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是什么原因‘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时‘我’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当‘我’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 又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三、诗情“画意”———诗意流淌的物化

借景抒情诗, 作者往往通过写具体的景物表达抽象的情感, 让学生把诗中描绘的美景画下来, 使之转化为可见、可闻的景物, 能强烈地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游园不值》, 我让学生根据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作一幅《园中春景》画, 在画中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学生完成后我发现他们绘画中的花草千姿百态, 小动物活泼可爱……充分地展示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四、真情流露———诗意流淌的升华

诗歌的第一审美特征是抒情性, 无论是“心灵的具体化”还是“物象的具体化”, 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均饱含诗人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导学中要反复推敲, 抓字眼, 将学生引入情境, 使学生心灵和诗人的心灵相碰撞, 将诗中的人格美转化为学生思想的一部分, 使学生感情得以熏陶, 思想得以转变。如教学《草》一诗时应抓住“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进而启迪学生要能经受生活、学习中挫折、失败的考验, 顽强成长。

五、仿写、改写———诗意流淌的内化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根据诗意把诗歌改写成一个故事对学生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在教学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一诗时, 让学生根据诗意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先在小组内交流, 然后全班交流。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改写的:“贾岛听朋友说云中山上有一位童颜鹤发的隐者, 非常有学问, 便决定去拜访。他来到云中山 (学生想象中的一座山的名字) 中, 只见云雾迷蒙的半山腰有一茅舍, 顿时喜出望外。走近一看却发现门紧锁着, 十分惆怅。转身准备离去时, 突然发现一棵松树下有一位书童, 于是便跑过去问‘小兄弟, 你知道这里的主人到哪里去了吗?’书童回答:‘你说的是我师父吧, 他老人家采药去了。’‘在哪里采药?’‘就在这座山中。’‘麻烦小兄弟快带我去见见他老人家吧!’贾岛请求着。‘这山太大了, 又云雾迷蒙, 我也不知道在哪里。’‘那他什么时候回来。’‘说不准, 少则一两天, 多则十天半月。’贾岛告别书童, 败兴而归。”

“每一位学生都是诗人”。诗歌教学不要忘了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 教师要紧扣情感基调, 把准学生思维动态, 趁火打铁, 巧设题目, 使学生创造尝试, 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读别人的诗”到“读自己的诗”, 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学以致用。低年级学生可布置学编儿歌, 中高年级学生可模仿写诗, 长期坚持, 学生的语文素养定能得到很大的发展。

摘要:诗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传统的“讲”“灌”“背”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浅尝辄止。新课程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通过诗情画意般的想象、由虚到实的物化使学生的真情得到流露, 同时以改写、仿写等手段内化学生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诗意的春天

这样一个春天的黄昏,安静地坐在窗前,让脉脉余晖洒在手中泛黄的书稿上,静默、温暖,一如诗意的春天。

诗意的春天,不在于你的心中有多少浮华若梦的情景,不在于你的身旁总有轰轰烈烈的故事。诗意的春天,是在平凡困苦的成长中,还能给自己一个洁净而崇高的向往;是在拥挤挣扎的困境中,还能有一颗温和而高贵的心。

诗意的春天,是一种体验。春天高尚的本质往往会被世俗的屏障遮掩,让人失望、沮丧。但如果我们能用一颗诗意的心去发现春天里的真善美,那便能体会春天的真谛。诗意的心是真实、单纯而透明的,所以诗意的春天便是真挚的,是路口父母焦急张望的眼神,是相知好友与你肝胆相照的勇气,是恋人们海枯石烂矢志不渝的誓言。

诗意的春天,是一种寄托。成长的岁月中有那么多的华而不实、言不由衷,只有回到一个人诗意的春天中,才能在静谧和安详中找回曾在纷乱中迷失了很久的自己,才能清楚地看到前方的目标,反省后,继续上路。

诗意的春天,是一种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正如我们读诗,不必在意词藻的堆砌,而是诗中的情感带给你的触动——相隔千年,却依然拥有那份息息相通的理性的思考,情感的濡湿。诗意的春天是含蓄、简约而宽容的,是智者站在人生的高处向下俯视的淡定和自如,是仁者站在时光河流的两岸对川流不息的人来人往露出的深沉的一笑。

在这个初春的黄昏,回忆过去的美好,畅想未来的理想,春天因这些温暖的想念而变得更加丰腴而生动。

诗意的春天是超脱的境界,是心灵的仰望。

★老师简评

全文读来有一种文化的诗意。作者诗意的语言,有意无意的化用,都使文章的文化意味很浓,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感受着作者对诗意春天的热爱。

在文章中,作者为了表明自己对诗意春天的看法,选取一个特定的时刻,正是黄昏时刻脉脉的余晖,引发着作者诗意的联想,才会有“体验”“寄托”“境界”的认识与感悟。这三种感悟,借助段酋中心句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层次清晰的同时,也使文章逐渐深入下去,文章也便更加厚重。(吕毅然)

篇5:诗意的春天作文

在公园里,我正悠闲地散步,心情舒畅极了!走着走着,我来到一个绿湖边。绿湖边,好一派春天的景象。我深吸了一口气,“啊!春天的味道真好闻啊”在绿湖边,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围在绿湖边。它们像一个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手牵手,开心地嬉戏着。突然,一阵阵春风抚摸着它们,我才注意道,柳条已经发芽了。嫩绿嫩绿地,又细又长,长在柳树上,像一条条又长又柔软的头发。这时,柳树又像一个个漂亮的长发公主,长发倒映在湖水中,瞧,她正在欣赏着自己的美貌呢!正当我看着入迷时,长发公主用温柔的声音问我:“当你看见我欣赏美貌时,你会想到什么古诗呢?”我想了想,脱口而出:“当然是贺知章写的:碧王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嗯!答对了!”长发公主回应道。

道别柳树们,我来到公园的草坪上。发现,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美丽的春姑娘像一个温柔的妈妈,把它们唤醒,给它们换上了绿油油的衣服。小草们长得密密麻麻地,像给干枯了整个冬天的大地,铺上了无边的绿毯。一阵微风又吹来了,小草们像一个舞蹈家,随着柔美的音乐,摇摆着自己那刚长出来,纤细的小腰,好看极了!那可是它们迎接春天的第一首舞蹈。小草们的生命可顽强了,它不管人们怎样踩踏它,不管怎样坐它,折磨它,它却默默无闻地付出,给人们塑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这时,小草齐声问我:“看到这些,你会用哪首古诗形容我们呢!”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噢!你真聪明。”

“告别了生命顽强的小草儿们,我来到了花坪。只见,花坪里的花儿们,争先恐后地开着,有的只开了两三瓣;有的全部都绽放开了;还有的只开了花骨朵。春姑娘还给它们染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有红的、白的、黄的等等。它们有的长得高高的,让我们欣赏它的美貌,有的被叶子严严实实的遮住,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不肯出来见人。这时一朵花儿站出来,说:“你会用怎样的诗来形容我呢?”我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真厉害。”

篇6:诗意的春天散文

春是什么?少不更事时,春是栖落在窗上的一对红色蝴蝶,它们鼓荡起灵巧的翅膀,从母亲的巧手飞出,随意落在糊着白纸的木窗上,它们似乎有些累了,正稍事歇息,寻找下一站;成年以后,春是院子里梅枝上的花蕊。天还寒着呢,梅树上的朵儿却越发多起来。它带着朝露,带着湿润的气息,站立在枝头,面色是愈来愈红润了。忽然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一个寻常的时刻,凝聚了天地精华的朵儿就绽放开来,坦露出大红的花瓣和精巧至极的花心,气息愈发浓郁了,清新的香味飘荡在空气中,愉悦了心灵。

春,总是这般不经意地降临人间。在你来不及品位把玩时,它已然走近了人间。你看,它如此大度慷慨,不管你是豪富巨贾,还是清贫人家;不论你通达得意,还是失落无助,它都揽你于温暖怀抱。清早,开开门,院子里湿漉一片,那是春的巧手的打扫。节日鞭炮的烟尘被荡涤了,空气多么清新。一夜间,杜鹃鹅黄的叶子萌出,它探起脑袋张望,哦,一切都新鲜着呢。这上苍的儿女该咧嘴笑了。

一切都变得明朗豁亮起来。阳光更加透亮,河水更加清澈,草儿碧绿葱郁,花朵探出笑脸,鸟儿的翅膀搅乱了寂寞的天空,爱美的女人凸显了迷人的身段,婀娜在阳光下。“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这是宋代诗人姜夔笔下的春。“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哦,花色如此明艳,柳絮如此素雅,看日色渐长。春色这般淡远,鸟雀在啁啾,野径无人来往,独有柴门敞开在暖阳下。这是杜甫笔下的春,温暖而明朗。无论诗人的命运多么凄凉,遭际怎样悲惨,向往温暖明亮的心都是一样的。

夜晚散步,母亲已然卸去了臃肿的冬装。母亲该感受到春的气息了吧。

篇7:诗意的春天诗句鉴赏

《时光》

不需追求永恒

时光只是一霎

一霎时的秋

一霎时的冬

一霎时的春

一霎时的夏

我筑起了一道篱墙

用以隔开四季的风

用以隔开四季的雨

却不料

寂寞发了芽

它淡忘了季节

长得茁壮茂盛

而又于某个午后

枯萎凋零了

时光便牵了我的手

让我随它去原野之滨

看大地辽阔

听鸟儿歌唱

而我的翅膀受了伤

早在很多年以前

我只能透过那篱墙的缝隙

想像一番

一头耕牛犁地的诗意

《岁月》

岁月不是无情的流水

它似落花

将缠绵的情义沉淀

于春暖时节

又酝酿芬芳

隔着山水与时光

絮语着前尘往事

将所有记忆羽化成仙

却不必寻踪浪迹

觅天涯于咫尺

心有澎湃

许我柔情似水

沿着岁月的走向

将一捧落花

漂向远方

《春天将至》

约你喝茶,在心灵的港湾

还记否,在春天将至的时节

我们围坐在那院子的门廊下

都不说话,只听茶水的响声

若山泉流淌,若乐声叮咚

田里的`阡陌成行,心里的景致成诗

不用说话

字字珠玑,已在茶叶的陌上

闪烁并氤氲

那盏浅浅的绿意

是否已经成冰

那壶滚烫的温度

是否早已凝结

我在曾经的岸边

徘徊

《不诉忧伤》

我不诉忧伤,只去欣赏

从黎明直到黄昏

晨光渐渐地爬上玻璃窗

小鸟清脆地吟唱着喜悦

虽然,日子总是重复着过着

却是改变了我们的容颜

犹如春天的枝条

秋风起时

会有累累的果实高挂

犹如雪花

经年之后

会成就藏地绮丽的风景

忧能伤人,而欣赏

或可成就一方水土

篇8:诗意的春天诗歌

因此, 在诗歌教学中, 要尊重整体阅读原则, 可以适时适度地运用穿插引进的手法, 可以避免碎片化阅读, 优化诗歌教学环境, 提高课堂效率。所谓穿插引进法:“或在课始, 课中插入、加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 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或配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牵引’进一些知识内容。” (余映潮《致语文老师》)

运用穿插引进法, 巧妙整合资源, 借智引力, 引领学生思其意、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感受古典诗词的诗意。具体运用的思路为:

一.纵式联系, 巧妙勾连

即从时间维度考虑, 从学生及作者两个层面着眼, 穿插引进一些以往的资源, 来辅助本次诗歌教学。

1.勾连旧知, 建立体系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要善于勾新连旧, 就能使学生将新获取的信息与原有的储存信息结合起来, 再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作品那丰富深远的艺术境界之中, 逐步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古典诗歌常运用隐喻、双关、比兴、互文等手法, 形象含蓄, 表意丰富, 凝练精粹, 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由于储备不足, 往往面对这样的诗歌时, 理解把握诗歌意思有一定的难度。这时, 穿插学生以往的学习资源, 调动前期知识储备, 能起到很好的启发诱导作用, 使学生强化巩固知识点, 有助于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促进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从而提高诗歌品读鉴赏能力。

如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其中有这样一句:“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处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学生在了解文意时很容易误读, 曲解为“无人入眠, 将军愁白了头发, 征夫落下了伤感的眼泪。”即时穿插学过的诗句“秦时明汉时关”“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来激活学生思维。学生一下子回忆起互文见义的手法, 准确阐释了词意。因为这个过程主要是学生自我发现的过程, 所以学生还有自我实现的愉悦, 增进了阅读的趣味性;同时, 新旧学习资源互注互证, 使学生建立了关于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 有利于他们以后自觉地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

2.关联背景, 知人论世

诗由心生, 很多诗歌折射诗人的现实生活、印染主观思想情感, 常常幽微含蓄地吐露诗人心曲。故而, 再次回到诗人创作的特定情境中, 了解背景、情绪、身世等, 才能和诗人同喜同悲, 同歌同叹。就需要适时适度穿插引进诗人的过往:相关背景、同期作品等进行补充、印证, 读出厚度、读透情思、读懂深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深沉含蓄地表达了沦为亡国奴、阶下囚的人生愁恨与亡国哀痛。学生孤立地品读这阙词是很难读懂这复杂深切的愁苦悲恨之情的。此时, 穿插介绍李煜的人生遭遇、政治背景, 引进其所作绝命词《虞美人》, 自然而然, 水到渠成地, 学生能对那种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受尽屈辱、尝尽辛酸的愁苦之情理解一二。

可见, 穿插背景、知人论世, 可以在广阔的背景中、深厚的基础上, 对诗歌进行深刻深入地品读, 读懂言外之旨, 象外之境。

二.横向切入, 精心链接

从横向联系的角度, 穿插引进与所学篇目相关的诗歌, 丰富内容, 开阔眼界, 增加教学厚度, 提高课堂效率。可常用以下两种形式。

1.助读式导入

一些诗歌或意蕴丰厚、或婉曲深致、或立意高远, 很难讲得深入浅出。遇到此类教学内容, 可先牵引与教学内容、形式相近的浅显易懂的诗歌来辅助学生阅读理解。这种引入, 还可以营造氛围, 使学生很快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

如学习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情景如画, 意境优美, 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深得诗歌含蓄之美。缺乏这种生活阅历、情感体验的中学生是很难体悟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别离思聚的情意的。于是, 在课始, 引入了李白的《静夜思》, 在明白如话的语言中, 感受明静清冷的秋夜意境, 触摸诗人客居思乡的愁绪。然后再顺势进入《十五夜望月》的教学。此种穿插起到一石二鸟之效:“未成曲调先有情”, 优化了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快速沉浸诗歌意境;“断者架木通之”, 在学生理解出现断层的时候, 通过引入的介质, 架设桥梁, 使学生易于领会望月怀人的意旨。

由此观之, 根据教学需要, 适当穿插引进浅近诗歌, 铺垫蓄势, 由浅入深, 以易释难, 可以起到很好的助读助学作用。

2.联读式拓展

古典诗歌在题材选择、主旨表达、意象确定等是有共通之处的。找到关联点, 运用“诗歌联读”手法拓展深化, 使得课堂教学宏阔大气, 内容丰富, 情趣盎然。

所谓联读, 从某篇诗歌扩展开去, 找到联系点, 将相关的诗歌联系起来, 或扩展阅读, 或比较阅读, 集中全面地了解某种知识。

这种提高思维联结性的训练, 可以让学生在受到形象美、语言美陶冶的同时, 丰富积累, 拓宽视野, 还能深化理解, 在联系比较中从更深层次领悟诗词深邃的思想。

如学习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根据诗歌给定的具体意象———杨柳, 在加深或拓宽上去化合渗透。可联读以下诗句:

“柳条百尺拂银塘, 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 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万里《新柳》)

“可怜汾上柳, 相见也依依。” (岑参《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李白《忆秦娥》)

……

在酣畅的联读中, 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诗句, 更加深了对“杨柳”这一意象的理解:其不仅有纤柔可爱之情状, 还积淀着传统的文化审美, 更寄寓了丰富的情韵:离别之意、相思之情、悼亡伤古之思。

用这种意象联读手法可以去读一读“燕”“月”“雁”“锦书”等一系列古典诗歌中符号化了的重要意象, 可以读懂这些意象蕴蓄的诗韵、积淀的美感、隐含的深意, 建构古典诗歌意象体系并内化为诗歌鉴赏能力, 从而能够自觉地观照解读诗歌, 进入诗歌学习的自由之境。

三.多维引进, 优化环境

诗歌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明理都具有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 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诗歌教学更多的是体悟式教学, 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是诗歌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囿于学生经历认知的不足, 教师要立足于学习内容的具体特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与形式再创诗境, 品味诗歌的真趣。

1.插入多种辅助媒体

借助音乐、幻灯、视频等声光电色多种媒体, 以增强诗歌教学的直观性与丰富性。如在教学《蒹葭》一诗时, 插入了音乐, 让学生领略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蒹葭》一篇, 最得风人深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 空灵缥缈的意境, 朦胧含蓄的美感, 可望不可即的怅惘之情生发出韵味无穷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一意三叠, 一唱三叹, 极具音乐美, 而这种音乐美是中学生很难领悟到的。巧妙插入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悠扬悱恻的主旋律回环往复, 沉醉浸润其中, 学生再读诗歌, 感受到了重章叠句这种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所呈现的音乐美、诗意美:回环复沓中显现了时间的流逝, 强化了追寻者的执着热烈、求之而不得的怅惘凄迷, 诗意在一步步地推进, 反复咏叹中显绵绵无尽、缠绵低回之深致。引进了音乐的教育功能, 使学生体悟诗歌与音乐相互融合的精妙, 增强了对诗歌艺术的亲和力。

2.引进多样活动形式

诗歌鉴赏也是最富个性色彩, 最具创造精神的情智活动。要采取灵活贴切的活动形式, 优化学习环境, 增加诗歌教学的趣味性与有效性。可以插入小故事、配乐朗读、个性演读、情境演绎、课中讲座……只要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 品味诗情诗意, 习得鉴赏能力, 都可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王勃的五言绝句《山中》:“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这是一首抒发旅愁归思的诗歌。在本诗的学习中, 穿插了“课中小讲座”的形式, 介绍了诗文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景结情”的系统知识, 让学生了解到:运用“以景结情”能够拓展艺术空间, 激发审美想象, 传达言外之意, 达到“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司空表圣《诗品·含蓄》) 的艺术境界。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 学生才能读懂“山山黄叶飞”的动人韵致——这秋风瑟瑟, 黄叶漫天飘零的景象, 既是用来映衬羁旅行愁, 也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境况, 情韵悠长, 神余言外。

综上可见, 根据诗歌教学特点, 精心设计, 适时适度地进行穿插引进, 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情;可以整体深入地感知诗意, 丰富体验, 提高审美感受, 领会古典诗歌的生动气韵和真正魅力。

摘要:诗意感性是古典诗歌的鲜活气脉, 诗歌教学要避免碎片化分析, 注重整体感知, 努力创设诗境, 回归诗歌教学本真。适时适度地运用穿插引进的教学手法, 可以巧妙整合资源, 优化学习环境, 引领学生思其意、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感受古典诗词葱茏的诗意。其主要的设计思路为:纵式联系、巧妙勾连, 横向切入、精心链接, 多维引进、优化环境, 从而创设情境, 丰富体验, 在有趣、有味、有情的课堂氛围中提高审美感受, 领会古典诗歌的诗情诗韵。

关键词:穿插引进,诗歌教学,诗境,诗意

参考文献

[1].余映潮 致语文老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5月

[2].李元洛著 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年4月

篇9:春天的诗意

随便翻动手边的书页,在唐诗宋词里,有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浩荡,春风灵巧,春风能一夜间吹绿大江两岸,又能以纤美的艺术之心,剪裁出碧玉似的鹅黄柳眉。

和春风相伴而来的是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显然是位现实主义者,知道民以食为天。“夜雨剪春韭”,它让离乱中与旧友重逢的杜甫感慨万端。如烟的春雨,还悬挂起历史朦胧的面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花鸟草木,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就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了。近观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远望有“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眼前的融融春光,远处的烟波垂柳、芳草天涯,牵惹多少绮思别情、旅人相思?何况还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寂寞凄清呢。

一片油菜花,扑入视野。春天大概是从麦田的绿波、油菜花的黄色方阵中走来的吧。跟着跑来的还有一个追逐蝴蝶的孩子。然而,爱捉迷藏的蝴蝶飞进了菜花田,消失得无影无踪:“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古典春天有说不尽的伤春之感。“一片花飞减却春”,一片花瓣的无声坠落就是春意的消减,更不用说一夜风骤的绿肥红瘦了。才女薛涛有诗曰:“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不能与爱人共享花开时的欢乐、花落时的悲哀,就只能在花开花落时倍增伤情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牵肠挂肚的珍惜依恋;“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这是毫不在意的听之任之。事实上,那看似洒脱的背后隐藏着深意。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丝毫都不会改变春天什么。倒是春天多情,唤醒了记忆,那似乎淡忘的生活片断,恰如离离春草,轻易地就漫上心头来。

春天是细腻的,人的感受力似乎也特别强。能观察到“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景象,还能感受到“绿杨阴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春色;能从往昔同学少年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想到当下“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人世变迁。

古往今来,春天留给人的印象总是美好的,虽然不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非常心态,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却是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

春天是浩大的,世界是广阔的。不只春天,四季都有好风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自然与人生中蕴含的美,也许并不缺乏,我们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选自《洛阳晚报》)

【赏读借鉴】

春天气冠芳盖,香飘天涯,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挥笔舞墨,随处飞花。唐朝的诗,宋朝的词,首首鸟语花香,句句蝶飞花舞。春天邂逅红尘,寄情天下,尽染一树的翠绿,让情意随春盎然。生命四季,是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美好的春天永远充满着青春活力,流淌着诉说不尽的诗意,细细品来让人沉醉无比。

篇10:描写春天有诗意的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词组(短语)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省略。下面是描写春天有诗意的句子,请参考!

描写春天有诗意的句子

1、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2、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地上的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

3、鸟儿们欢快地唱着动听的歌儿,在发芽的柳树上飞上飞下,用动人的舞姿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跳着春天的舞蹈。

4、春天,是追梦的季节。是暖意令我飞扬,闪开忧郁,追求梦想。我更是在春天开始我的追梦旅程。暖暖的春天,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5、对于痴醉于春天的人来说,今年的春天或许有些残酷,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我们擦肩而过。像流水从指尖东去,让我这不爱春的人也倍感痛惜。

6、伶俐可爱的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人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许多的生趣。

7、春天真是太美,它的美是含蓄的、羞涩的、高雅的,它美的自然、美的真实,美的洒脱,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让我们赞美和拥抱这美丽的春天吧!

8、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9、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树上,一群鸟在树枝上搭窝筑巢,它们有时还会在枝头上长着春天的歌儿。树的对面有几多金黄色的花,一只大蜜蜂正在金色的迎春花上采花蜜,他忙碌着,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10、在晨曦里,在暮霭里,在田野里,在大山里,在城市里,在乡间的路里,处处是人们的笑脸,处处是人们的身影,处处有着歌声,处处有着希望,处处有着幸福。

11、春天来,草悄悄地从土里钻出脑袋,东瞅瞅,西望望,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春风姑娘轻轻的走过来,用温暖的手抚摸着草的脑袋,草从惬意地舒展开腰肢,几天功夫郊外大地像铺一层地毯。

12、春季,一片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瞧,随着“春姑娘”的到来,可爱的动物们都蹦蹦跳跳的跑出来,孩子们也笑奔跑出来,与风筝一同享受春的乐趣。

13、阵阵春风吹过大地,大地变绿;吹过大树,树叶轻轻摇动,好像在跳舞;吹过河,河水在欢腾地歌唱。

14、当春带着她特有的新绿,海一样地漫来时,真能让人心醉;当春携着她特有的温煦,潮一样地涌来时,也能让人断魂。

15、哦!春雨呀,原来你跟着春姑娘一起来到大地,使大地生机勃勃,散发着清新的.气息。你灵巧的手,拔动着人们的心弦,拔动着人们美好的希望。

16、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虽然春风还是冷飕飕的,心里却感到美滋滋的,也在茁长出新的希望的幼芽。

17、春天使人欢乐;春天使人高兴;春天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愉快的感觉,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属于我们的自由的春天吧。

18、春天,我们感觉到春风吹来,吹过耳边,就像有一个人摸着你的耳朵,就有一股温暖从身体流入心中。我们又感觉到春天的天气,春天的天气很暖和、舒服。

19、踩在她松软的泥土上,才知道生命的温床可以如此地平实。只要季节的老人飘然而至,所有沉睡的种子,都可以在这里孕育,并赋予生命一种变换的姿态。

20、春天中的万物都是快乐而美好的,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在窗前看那绵绵的春雨,在树下看枝头的嫩芽,在花园里观赏万紫千红的花朵,无不让我在享受到春天的美丽,感受到春天的奇妙。

21、春天来得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枝条发芽,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得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22、近,近,我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这一切都报告着春天的到来,我整个心都飘出去,飘到那鲜艳的花儿上,飘到那油绿的草地上

23、春天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天空晴朗。太阳已经升高,也更加温暖。它的万道金光愉快地亲吻着万物,亲吻着我们的面颊,那么温柔,那么亲切,就像是妈妈爱抚儿女一样温柔敦厚!

24、春天,又迈着她轻轻的脚步来,来到人们的身边,她带给人们美好的希望,她把春天,又迈着她轻轻的脚步来,来到温暖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

25、春天的景色真美啊!空气真清新,我爱这里的春天。

26、在春天里,动物们也从沉睡中醒来。草开始发芽,大地上到处都显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画。

27、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28、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万年青上,你瞧!在密密麻麻的叶子里,冒出几颗绿豆大的嫩芽,多么像竹笋呀!万年青换上新装,再也不穿墨绿色的老制服,而是穿上浅绿色的T恤衫。找到,春天在这里!

29、正在拔节的麦苗儿,像绿色的地毯,厚厚的铺在田野上。

30、柳树舒展开黄绿嫩叶的枝条,在微微的春风中轻柔地拂动,就像一群群身着绿装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

31、在树林里,许多的鸟在自由自在欢乐地飞翔着,高兴起来,便唱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光吹拂着河,河水忽然被一阵悦耳、动听的笛声所牵动,放眼望去,一群顽皮的孩子正用垂柳的茎做柳笛呢!他们吹出心里的幸福和快乐。

32、春天使大地焕然一新,春天给学校满园春色,春天给我们欢乐和希望,催促我们奋发向上。

33、春天不仅给我们温暖,同时也给我们带来的填腹充饥的“野菜美味”,柳叶,杨叶,榆钱,槐花,依次登场,伴我们度过青黄不接的饥饿时光。

34、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春天过去又进入夏季,此时此刻,我还在回味着春天的味道。今年的清明节那天阳光格外明媚,天空格外清朗,风儿格外柔和,花儿格外艳丽。我们和侄女艳艳来到鄱阳湖踏青赏景!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自然,感受田间的恬静与悠然,感受春天。

35、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36、冬爷爷刚走,春姑娘就提着百花篮,伴着春风,带着春雨,悄悄地来到人间,顿时,大地万物复苏,乌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气。

37、春天在那里?春天就在嫩绿的草丛里。草钻出脑呆,非常鲜、非常嫩,每一位路过这里的人都要朝着一片嫩绿看一会儿,都被眼前的一切给吸引,偶尔会有一些蜻蜓在草面上一滑而过,都把着一片绿色的大地看成碧绿的湖水。

38、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百花齐放。春天,是温暖的时节。春天,是最美好的季节。

39、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汇。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轻轻地呼唤着大地、悄悄地滋润着大地。它们汇成河,积成深潭,流入江河湖海。

40、在这一个温暖的季节里,在树林里,许多的树木都开满鲜艳的花朵;大家都不肯相让,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花真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坛。许许多多的蝴蝶和蜜蜂都闻到花的香味,都不约而同地飞来采蜜,在半空中飞来飞去。

41、田野上,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野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42、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43、春的到来,给大地又换上绿衣裳,从表到内都焕然一新。远处的群山连绵起伏,变得苍绿。近处的山坡上,草也悄悄钻出地面。它们嫩嫩上午,绿油油的,肥胖的叶儿像一个刚睡醒的胖娃娃。这一片,那一簌,给陡峻的山坡点缀上新的绿意。

44、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45、墙角下蜷缩一个冬季的蔷薇花,早就乘着春风爬上墙头,用它那最娇嫩的新芽迎接着春天的祝福。

46、春天里,有人抒写着童话,有人描画着爱情,有人歌唱,有人安静,有人狂放,有人快乐,有人悲伤,更有人幸福。

47、这春天,既给人以新的生命,也给人以新的希望,我爱这美丽的春天。

48、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样干枯炎热,不像秋天那样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样寒冷。而春天是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这使我想到我们的母亲,母亲就像大地,母亲生下我们,我们就有生命,大地回春,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所有的生命都重新来过。

49、春天的树,嫩嫩的,绿绿的。春天的树,已经开始泛着嫩绿,枝头压满一片片绿叶儿,一个个花苞。春天的树,就像春姑娘用彩色的蜡笔给大地添上的一道道的美景。春天的树,继续给一只只鸟儿提供温暖的鸟巢。

50、春天,不像夏天那样热情奔放,也不像秋天果实累累,给人一种丰收的喜悦,更不像冬天晶莹剔透,可春天是温柔的,醉人的。我爱你,春天!

51、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52、英峻潇洒的雪松急,他不会开花就象不会生孩子的伙子,他有什么办法报春呢?看!他灵机一动,赶快长出又嫩又绿的叶子,跑向春天的大舞台上,向春天报告:“我来”

53、春天来到正要吐丝的柳树上。春姑娘像一个温柔的妈妈。她陪着柳树一起聊天,并且给柳树充足的阳光、空气、水份,为它梳妆打扮,柳树变得更加婀娜多姿,让其它的树都另眼相看。

54、不敢去刻意追求什么,只是希望所有美好的开端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一如这春夜长长远远。

篇11:诗意的春天六年级作文

看!草坪上新生的嫩芽在闪闪发光;公园里,粉红的桃花绽开了笑脸;马路两旁,各色的野花眨着眼睛。这一切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我们小区,高楼的中央有一个花坛,一到春天,各种花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尤其是那黄色的玫瑰,让人眼前猛的一亮。花儿们还散发着阵阵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

春天不仅景美人也美。无论男女老少,都走出家门出来跑一跑。尤其是年轻人,直跑到汗流浃背才肯停下来,有的坐下来休息片刻,接着再跑。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老年人也不甘示弱,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几圈下来,人也精神了许多。累了就在公园的长椅上和别人聊聊家常。

在我们濮阳,春天最靓丽的风景线,就是一个个读书社团组织活动的剪影。每个公园每个周末都会有一些读书社团,打着旗帜,聚在一起。交流一周来的读书收获。古色古香的戚城公园,风筝满天飞的三角公园,龙湖边的论语广场,金堤河湿地公园,绿色庄园,濮上园……甚至。一些环境优美的咖啡馆、手工工艺坊,都成了读书社团首选的场所。美景如画,美文怡情。孩子们的读书活动也感染了大人们。“全民阅读”已成为一种时尚。

春天也是游玩的好时节,一到周末,一家人拎着大包小包,去走网红桥。去濮上园滑草,到水秀看一场杂技……放松心情的同时,也加深了家人的感情。

篇12:诗意的春天六年级作文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最先发芽的是柳树。每天下楼上学都可以看到树儿们发出了嫩绿的新芽,让我有一种生机勃勃、清新的感觉。

春天最早开的是迎春花,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其它的花也渐渐重生,如梅花、桃花、杏花、梨花、二月兰、樱花……白的、红的、粉的……五彩缤纷,色色俱全,真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在冬天冻结的静静的小河也苏醒流动了,又能在清清的水里看见小鱼和小蝌蚪了,难怪白居易会说“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篇13:品诗歌之美, 悟诗意情怀

一、吟咏赏读, 咀嚼诗歌的音乐美

诗的语言美, 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讲音律、节奏。因此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铿锵有声, 让人感受到悦耳和谐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 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妇幼音乐美的语言之中。因此, 古诗教学要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彻于教学诗中。起始阶段自读, 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 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在深入体会了诗的丰富意蕴之后, 让学生抑扬顿挫, 反复吟咏, 让学生把情感通过朗读的语调、语气以及停顿等读出来。如《静夜思》, 以《思乡曲》和《静夜思》两支曲子作为背景音乐, 让学生在音乐与诗句的欣赏中构想意境, 充分悟出声与情韵的和谐美。

二、拓展活动, 再现诗意

在古诗教学中引入活动, 给了学生一个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

1、画诗。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与画互相生发, 相得益彰。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 一幅田园风光图。因此, 理解好诗句, 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如教学“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 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 展开想像。结果, 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 有的干脆不画。理由也各有不同: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 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童正拍着脑袋思考, “蝴蝶飞哪儿去了, 怎么找到它呢?”虽然怎么画都无所谓, 但可贵的是, 它已经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 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演诗。比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中诗人询问童子师傅的去处时, 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生活经验, 充分展开想像, 进行创造性的表演。不同的学生对童子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 一片茫然的;有焦急无奈, 举目远眺的;有故作神秘, 睨视微笑的……学生种种表现, 再现了这篇古诗在他们头脑中的不同意境, 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不同创意。

3、写诗。学生学习了古诗, 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 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 触发学生的灵感, 让他们对古诗进行改写或者仿写。例如, 在学习《赠汪伦》后, 我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 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 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 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 回家后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 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

三、多元教学, 渲染意境

诗中有画, 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 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 它需要老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使古诗教学丰蕴起来。例如四年级费老师执教的《江雪》, 这首诗如果仅仅让学生理解渔翁孤独寂寞, 这样的教学显然是不到位的, 所以, 引导学生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 体会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 郁结在胸, 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 来表露他愤世恨时且又不愿同流合污、孤独、高傲的感情, 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也是本课教学的内容。然而, 由于写作背景复杂, 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阅历、个性等方面的不足, 其中的感情, 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费老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作者的有关资料, 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激起学生的心灵震荡。

四、品味赏玩, 真切感悟

篇14:从《寂静的春天》到诗意地栖居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故事开头,向人们描绘了一个村庄的突变:“从前,在美国的中心有一座城市,那里的所有生物与环境和谐相处……然而,一种罕有的瘟疫却在这个地方到处潜滋暗长。一切都被笼罩在一种不平常的宁静之中。小鸟都消失到哪儿去了?……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接下来作者全方位地揭示了杀虫剂等化学药剂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指出了春天寂静的原因。卡森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呼吁,透过新颖、富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式,尝试去解决和其它生物共享地球而产生的问题。人类唯有尊重大自然,敬畏生命,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才有可能挽救自己。

《寂静的春天》之所以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而不是自然文学,主要在于卡森从生态的角度去思考现实,以生态整体观为思想基础,既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满了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寂静的春天》所显示的生态意蕴主要有:

首先,作品预警生态危机,揭示人类滥用化学农药导致生态灾难的严重性。卡森以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依据,揭示了人类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化学药物对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全球性破坏和严重的生态危机。《寂静的春天》里论述杀虫剂的使用——尤其是DDT——已经对自然界中的生物关系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即使只是少量的DDT在动植物间传播,其毒性也足以毒死知更鸟,让春天失声。”

其次,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质疑现代人的自然观和科学观。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奥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的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探寻和揭示造成生态灾难的社会根源,使得生态文学具有了显著的文化批判的特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消除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消除人类中心主义,建立生态有机整体主义。卡森说:“我们总是狂妄地大谈特谈征服自然,我们还没有成熟到懂得我们只是巨大的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人类已经具备了毁灭地球的能力,具备无限能力的人类,如果继续不负责任、没有理性地征服自然,带给地球和人类自己的只能是彻底的毁灭。”

第三,呼吁建立生态整体观和生态联系观,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卡森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整体。她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平衡机制,这种自然平衡是一个将各种生命联系起来的复杂、精密、高度统一的系统。卡森说:“水、土壤和由植物构成的大地的绿色斗篷组成了支持着地球上动物生存的世界;纵然现代人很少记起这个事实,即假若没有能够利用太阳能生产出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食物的植物的话,人类将无法生存。我们对待植物的态度是异常狭隘的。如果我们看到一种植物具有某种直接用途,我们就种植它。如果出于某种原因我们认为一种植物的存在不合心意或者没有必要,我们就可以立刻判它死刑。”

第四,提倡敬畏生命,担负生态责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卡森指出,生命是一种超越了我们的理解能力的奇迹,甚至在我们不得不与它进行斗争的时候,我们依然要对它心怀敬畏之情。她说:“由于森林管理局所制定的‘改良’措施,柳树也遭到鼠尾草的下场,被同样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喷药所杀死……湖水已经枯竭,没有一条大点儿的鳟鱼留下来,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生存在这个被遗弃的小河湾里,这个小河穿过光秃秃的、炎热的、没有留下树荫的土地。这个生命世界已被破坏。”

卡森既是海洋生物学家,又是文学家,《寂静的春天》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也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生态思想与文学审美的统一,独具艺术风格。生态作家梯尔曾称赞此书:像卡森这样把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企及的。卡森用严谨的科学写作方法来酝酿此书,她这部小说在写作开始前的素材收集和资料占有阶段,完全是一个科学研究家。查资料,搜集数据,这些文献、数据都反映在文中,如卡森论述一定数量的死牛与喷药的野草有关:“危险全在于硝酸盐的增长上,这种增长由于反刍动物所特有的生理过程立刻会引起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寂静的春天》又具有文学的虚构和想象性。布伊尔认为生态文学的想象,不仅指生态文学对美好理想的表达,还包括对未来的生态灾难的预想和预警。卡森在作品中虚构了一个故事,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忧患意识。卡森在文中说:“上述的这个城镇是虚设的,但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个这种城镇的翻版。”《寂静的春天》全文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如把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 世纪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作对比,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寂静的春天》持续升温,译本在世界各地热销、流传。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为《寂静的春天》所写的序言里,对卡森所作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62年,当《寂静的春天》第一次出版时,公众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款项。……《寂静的春天》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证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卡森的“声音永远不会寂静。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

《寂静的春天》与生态文学的繁荣密切相关。生态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绵延至今仍在发展的一种生机勃勃的文学流派。它是伴随着生态理念的兴起而形成的。尽管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对自然的描写,或是讴歌自然的美和诗意,或是颂扬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但是严格来说,这属于前生态文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因为生态文学的出发点是要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尽管在此之前有对自然的叙述和描写,但都是以人类和自然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待的。自20世纪以来,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意识逐渐凸显。由于人类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对自然疯狂索取,肆意破坏,使得自然不堪重负,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生态危机显现。于是人们重新思考人类文化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意识到这一思想的局限性,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了生态伦理、敬畏自然等观念,基于这些观念进行的文学创作形成了生态文学,这是构成生态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现实原因。因此,生态文学是一种介入文学,生态作家担当起回应现实的责任。生态文学成为人类转变思想,建立生态观,认识生态危机,防止生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表现。这些生态理念都突出地表现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

因此,生态文学的发展以《寂静的春天》为界,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生态文学是指广义的生态文学作品。即那些关注自然,具有生态意识的传统文学作品。20世纪60年代之后至今的生态文学是指狭义的生态文学作品。即作家有鲜明的生态主义立场,揭示生态危机,探寻危机产生的社会原因,从生态整体主义去思考人与自然,倡导生态责任。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生态作家和生态文学作品,从美国到法国、英国、俄罗斯等,生态文学成为全球性的文学流派。除了美国作家作品,还有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诉讼笔录》和《沙漠》;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俄罗斯作家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断头台》、维·彼·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以及拉斯普京的《告别马焦拉》;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等。

生态文学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由于生态文学秉承生态主义观念和创作,因此不拘泥于某一种文体,诗歌、散文、游记、科学小品文、小说都可以成为表达作家生态思想的样式。生态文学崇尚自然感性美,作品展现了一种自然清新、别具一格的审美取向。生态文学中的自然审美和传统的自然审美不同。这种自然审美既不是将具体的审美经验抽象成形而上的理性认识,也不是通过具体的审美对象来表达审美者的思想情绪。在生态文学中,自然为主体而非客体,自然的描写并非凸显人的精神。生态文学表达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和谐美,描绘画面优美而融洽。作家对自然美的描写不是有距离地审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与自然融为一体。柏林特称其为“交融美学”。

从《寂静的春天》到生态文学的繁荣,我们看到在当代西方文学思潮中,生态文学以其在人类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独特观察和深刻思考令世人关注。生态文学立足于当下人们的生存境遇,既反思人类文化和历史,又直面现实危机与发展,具有积极介入的文学精神。它力图将一种有益于人与自然的生态思想转变为现代人的生存价值观,呼唤人类能够真正诗意地栖居于大自然之中。

上一篇:XX年今冬明春消防安全工作倡议书下一篇:中国美术馆锐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