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2024-07-25

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精选8篇)

篇1: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宁明县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管理,确保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关于调整完善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相关政策的通知》(桂财教〔2008〕56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补助对象是在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

第三条

学校在确定受助学生名单时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每学年评定一次,财政供养人员家庭以及富裕家庭的中小学生一律不得纳入资助范围。具体条件如下:(一)孤儿;(二)单亲家庭;(三)残疾的贫困家庭子女;(四)绝对贫困家庭子女(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绝对贫困即未解决温饱、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年当地人均收入的家庭);(五)低收入家庭子女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年规定的数额的;(六)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等。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和资助的条件,优先资助最贫困的学生。

第四条

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标准: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生活费2元,全年补助额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费生活费3元,全年补助750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

第二章申请和拨付

第五条

资金申请。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按学年向财政局和教育局申请。

第六条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时向学生张榜公布申请补助的范围、条件,申请须提供的材料和时间要求。待上级部门审核批准寄宿生生活补助名额后,在每学年开学,将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条件及人员名单在校内和学生居住的行政村内张榜公示,公示期为7天,接受学生、家长和群众监督。公示结束且无异议后,分别将《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表》、《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名册》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如有变动,必须重新申请。

第七条

资金拨付。学校根据审核批准后的寄宿生生补助金额向县资助中心申请,县资助中心根据各学校申请做出汇总支付计划报领导审批后,县教育局将补助金额直接拨付到学校,由学校按有关规定支付至学生。

第三章发放和管理

第八条

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学校总务处为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门机构,具体负责补助费发放工作。

第九条

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主要是资助学生生活费开支,只能用于寄宿生在校期间的伙食补助。发放时,由学生本人在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册上签字领取,学校采取发放现金或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的形式发放给学生。不得以其他形式发放,不得挪作他用。如需其他人代领的需出示相关证件证明(如身份证等),并经学生本人认可其关系后方能代领。发放结束后,需在校务公开栏公布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

第十条

学校要建立寄宿生生活补助有关档案,同时报上级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学校接受上级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实行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不按规定用途使用或挪作它用的,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教育局负责解释。

宁 明 县 教 育 局 二○○八年八月二十日

篇2: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为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确保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学校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孤残学生、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家庭的学生、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应当得到优先资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费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30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可向所在学校申请,学校收到学生申请后,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请学生进行评审,并将拟资助学生名单以适当方式在校内公示5天,接受学校师生的监督。经公示无异议后,学校须认真填报,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要对学校上报的资助学生名单及申请表认真审核,并将审核确认后的资助学生名单通知学校。同时要对全县资助情况进行汇总(见附件3),于11月30前报市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市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汇总本级和所属县(市、区)资助情况,并于12月20日前上报省学生资助中心备案。

学校根据县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审核确认的名单和补助标准,每年按10个月,逐月将生活补助费直接发放给学生,并由受资助学生签字确认,相关资料由学校存档备查。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用生活费补助费抵顶收费或抵扣欠款等。

切实加强对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每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都能得到资助。学校校长是该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评审和发放等管理工作,确保生活补助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手中。要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定期记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变动情况。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专项资金或挤占、挪用、滞留寄宿生生活补助经费的行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湖南省财政监督办法》等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篇3: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获悉, 该省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加大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的资助力度, 再次提高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补起, 海拔最高的碌曲县、玛曲县每生每年提高300元, 生活费补助达1950元;其他县区每生每年提高265元, 生活费补助达1915元。

据了解, 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 2013年为每生每年1650元。提高后的补助标准, 高于该省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生活补助标准。

近年来, 甘肃省出台一系列政策, 支持甘南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发展。从2012年起, 该省从校舍建设、双语教师培训等多方面加大对藏区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

篇4: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农村寄宿制学校课余生活问题管理寄宿学生日常的学习和活动范围基本都在校内,寄宿制学校实际上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近年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我国义务教育体系中已具相当规模,如何让农村寄宿学生享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成为当今农村寄宿制学校有效管理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之“忧”

1.师生关系和谐之“忧”

一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根据学校性质的变化制订新的管理措施,而是延续了原有农村学校的旧有的观念和管理模式,学校对学生业余生活的管理“更趋向于标准化、封闭化的特征,缺少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1]。如,在对学生的管理上,他们满足于把自己定位为“看管者”角色,对问题学生采用更多的惩罚式管制,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问题预设明显缺乏,认为只要把学生“圈住”“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这样的管理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矛盾的加剧,“和谐”校园建设无从谈起。

2.教师工作动机缺乏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缺少积极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动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因学生在校寄宿,学校教师工作压力和劳动量骤然增加,待遇没有得到相应改善;第二,部分教师的工作地点因学校布局调整后远离自己的家庭住地,往返学校的交通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第三,管理层把学生应试需要的主要科目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绩效工资与工作能力的决定性指标,学校没有制订鼓励教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相关制度和激励政策,甚至有的学校并不主张教师组织学生游戏和活动,教师没有探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直接热情和动力。

3.基本生活设施的安全之“忧”

由于国家还没有出台关于寄宿制学校专用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寄宿制学校只能沿用与非寄宿制学校一样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及使用办法,这些“公用经费”对寄宿制学校改善学生的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是“杯水车薪”。“两基”攻坚虽使许多学校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仍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课余生活配套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如学校厨房、餐厅功能不分;有的学校65位学生挤在一间由教室改成的集体宿舍中住宿,床与床之间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小学生2个人挤1张床,学生回到寝室只能躺在床上,有的农村小学生上厕所和洗澡都存在很多困难。“安全”成为压在寄宿制学校管理者头上的一座大山。

4.单一无趣的课余活动之“忧”

很多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标准化的体育活动场地,缺乏开展课余体育锻炼的基本器材;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亦相当匮乏。一些学校甚至无力配备多媒体的教学设备。调研发现:为了让学生“安全”地呆在学校里,“有的学校学生每天上课和自习的时间竟长达10多个小时,连低年级儿童也达到了9个小时!”[2]也就是说除了上课,他们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是用来做作业或者由老师补课。我们知道,课外时间的管理十分重要,丰富、合理的课外活动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应该成为寄宿生向往的学习和游戏乐园,但目前许多情况却令人担忧。

5.学校情感关怀缺位之“忧”

农村寄宿制学校情感关怀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情感关怀指向性的缺失。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认知为己任,更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单”能否令家长满意;至于对学生的情感关怀,则更多地放在了学生的人身安全方面。如此机械化的管理,使学生缺乏了人性化情感关怀的体验。即便有的学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课余活动,但由于这样的“情感关怀”与学生内在的需求不吻合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强烈参与的愿望。第二,情感关怀主体的缺失。寄宿制使家长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与学生的接触,切断了家长对学生情感关怀的链条,致使家长把对学生的情感关怀连同教育责任全部“转嫁”给了学校;而学校中的任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分工明确,任课教师只负责知识教学,生活教师只管吃、住,这就导致了对寄宿学生情感关怀的空白。

6.生活教师素质偏低之“忧”

受教师编制制度的影响,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大多数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或者是学校原来的勤杂人员,以前没有过相应的职业经历,而且没接受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对于学生课余生活的管理水平非常有限。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生活教师都认为,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管理好寄宿生的吃、住,尤其是宿舍内的秩序。所以,“管”和“哄”是他们常用的工作手段;至于如何对寄宿学生进行情感关怀,他们通常既不知晓,也不会主动尝试去做。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改进之“思”

1.更新观念,实现学校管理功能转变

(1)学校管理者要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应明确地认识到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学校相比,不但要承担一部分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功能,而且要承担一部分社会娱乐功能。同时各地方政府应根据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数量和管理的特点,制订合理的教师编制设置制度。此外,通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当地文化传统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丰富学校生活。

(2)组织和鼓励学生适当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寝室安全等日常管理,如:为“读书角”书架安排小小图书管理员,值勤小委员负责维持食堂排队打饭的秩序,让学生参与餐厅的洗菜工作,甚至适当让学生决定某一天的菜谱,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有事可做,既锻炼组织管理能力,又提高主人翁责任感,还能丰富在校生活,适当减轻学校管理人员的负担,改善学生在学校“被管理”的状况。

(3)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对生活教师专业化的培训。笔者建议,一是对学校现有冗余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向专职的生活教师转型,让他们学会关心、爱护、照顾寄宿的学生。二是生活教师自身应加强学习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一些师范类院校开设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课程,为寄宿制学校提供专业化的生活教师来源。

2.完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环境的安全。国家应针对寄宿制学校急需加强建设的项目设置相应的专项经费。同时,把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整体规划,积极落实学生生活方面的配套设施资金。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建议学校从以下几项最基本的工作做起:第一,在保证学生宿舍正常供水的同时,修建热水供应系统,让学生能方便地喝上热水、洗上热水澡;第二,完善学生宿舍基础设施,尽量每室设一厕所,至少做到每个楼层都有男女生厕所;第三,建设标准化食堂,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安全标准,保证学生的饮食安全;第四,制定校园课余活动安全制度,保证学生课余活动安全、有序地组织实施。

(2)重视心理教育,为学生营造心灵的安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交流、观看电视节目、主题班会以及邀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兼职校医做专题辅导讲座等活动方式,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学校可以适当开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开办心理咨询室,指定具备相关知识、经验的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学生心理成长记录卡(袋),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endprint

3.以兴趣激发为切入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与利用课余时间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个体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人在智能的不同向度上都各有其长、各有其短。对寄宿生来讲,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合群愿望更加迫切,集体活动往往是他们更加偏爱的活动形式,学校可本着“以群补短”的思想,引导学生主动组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笔者建议:第一,学校可帮助学生成立“课余生活兴趣小组”,设置小组长对小组学生进行课余生活的管理,引导小组中的成员一起运动、看书,进行各种娱乐活动。第二,丰富学生晚间生活,如组织低龄学生观看儿童节目、组织中学生观看时政新闻等,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所看节目写写感想、收获。第三,在学生中开展“我做小小班主任”、“我是小小代校长”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责任心和能力。第三,学校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如生活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宣传片,让学生学习自救常识、掌握自救方法等。第四,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读书郎”系列活动。在班级开设“读书角”,举行“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行为更好地结合起来。

4.给予“特别”的爱,培育一个温暖的“家”

(1)落实“五勤”,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爱、施予爱。缺乏家庭关爱的学生容易产生孤僻心理,而且缺乏协作能力。勤观察、勤检查、勤交心、勤表扬、勤沟通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解决学生情感关怀缺位现状的有效的工作方式。在寄宿制学校,教师要避免对学生们的过失反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成立互助小组,课堂上相互监督,课堂下一起玩耍。教师也可以定期开展与寄宿学生的“谈心”活动,与学生结成“一帮一”的对子,对重点“寄宿学生”实行结对帮扶,全程跟踪关怀。

(2)代行父母职责,给予学生父母之爱。农村寄宿制学校不乏单亲家庭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温暖怀抱。如果教师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学生,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父母般的关心与关怀,既似严父又如慈母,学习上真诚地帮助和鼓励,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爱,多谈心、多鼓励,少训斥、少示众,在批评时注意分寸、时间、场合,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爱意,淡化他们的失败和无助。

5.以文化熏陶,建设“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

“阳光”班级和宿舍文化的核心是积极向上与丰富多彩,它是提升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实效的重要途径。具体方法有:第一,举办“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宿舍文化节,组织学生为班级、宿舍命名以彰显班级和宿舍文化主题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发掘学生创新、审美和合作的能力。第二,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教育。如:“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感恩父母活动;在感恩节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做一个助人为乐、铭记感恩的人,感恩同学、朋友和他人;在国旗下献词,在班级开展爱国诗歌朗诵会;等等。第三,通过星级文明班级、星级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通过“谁是小雷锋”、“帮一帮”等互助协作的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格的形成。

总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问题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获得健康发展不仅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功能性转换的内在要求,更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与探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突破口。

————————

参考文献

[1] 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2] 王守纪,杨兆山.丰富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提高儿童积极适应能力——农村寄宿制学校功能性转换及观念变革.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数据库:中国会议-2008-12-19.

【责任编辑王颖】

篇5: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鼋

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管理发放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到实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寄宿生生活补助对象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学生。在确定寄宿生补助对象时要对以下六类学生优先照顾。

(一)享受低保的家庭子女;

(二)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

(三)父母或本人残疾的学生;

(四)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或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

(五)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六)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

第三条 各市(州)、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及时掌握受助寄宿生人数的变动情况,对寄宿生实行动态管理。学校要在新学年开学对寄宿生身份进行认定,要按照农村经济困难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需要资助的寄宿生及时做出调整。

第四条 寄宿生的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

中每生每天5元。学生每年在校天数按250天计算,小学生、初中生每年分别补助1000元、1250元,资金由中央、省级和市(州)县(市、区)财政按5:3:2的比例分担。有

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在上述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调高补助标准,所需资金由市(州)、县(市、区)财政解决。

第五条 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的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下达到县(市、区)财政。市(州)、县(市、区)财政要足额落实分担资金,并及时拨付。对没有落实分担资金的市(州)县(市、区),省级财政将扣回其转移支付资金。

第六条 各市(州)财政、教育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各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接到补助资金下达文件后1 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

第七条 学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学校有关部门和年级组、班主任等组成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管理和发放工作。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学校要邀请学校所在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指导发放工作。学校要建立公示制度,对享受补助资金的寄宿生迸行为期7个工作日的张榜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学生姓名、补助金额、家长姓名、家庭经济情况等。

第八条 寄宿生申请领取生活费补助资金,要填写《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经班主任(年级组长)审核签字确认后,交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发放领导小组审定。学校要填写《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经受资助学生签字后作为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发放依据。学校要及时将《甘肃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和《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装订存档,以备检查。

第九条 学校在收到财政补助资金后1 0个工作日内,将补助资金发放到学生的手中。补助资金要向学生按月支付,学校不得以实物或服务等形式抵顶或扣减补助资金。补助资金可采用银行卡发放,即由学校统一给寄宿生办理银行卡,补助资金直接划入学生银行卡;或由学校将补助资金划入学生饭卡或等价折合成餐票发给学生。银行卡和学生饭卡(票)要免费办理,学校不得向寄宿生收取成本费或押金。因学生毕业、转学或休学等情况造成的饭卡、饭票节余资金,学校应金额折合现金退还学生。因正常学生流动造成的补助资金结余可由县(市、区)财政、教育部门调整安排给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未经学生同意,学校不得将生活费补助资金直接划拨到食堂集中使用或补贴食堂承包商。

第十条 市(州)、县(市、区)教育、财政部门要建立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设立群众举报言箱和举报电话,经常开展督查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要建立对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和管理的审计制度。

第十一条 寄宿生补助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足额用于寄宿生在校期间的伙食开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名义截留、挤占、挪用。学校不得虚报冒领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对弄虚作假套取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除追缴补助资金外,要严肃处理有关当事人;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在全省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办法和资金管理发放细则,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备案。

篇6: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补助管理办法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皖财教„2014‟4号)及市县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和补助标准

本《方案》适用于我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住宿的学生。享受生活补助费对象:主要为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住校学生。在评审时,优先考虑低于民政部门颁布的上年家庭人均最低收入标准线下的家庭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因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或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生活费补助标准:初中生每生每天补助5元,学生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即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小学生每生每天补助4元,学生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即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在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领导下,由 校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的组织实施。各中学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资助工作实施细则和资助对象评选产生办法等。该项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要确定具体办事机构,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资金和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同时,学校要成立评审小组,评审小组成员为正副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评审小组负责贫困寄宿生的评审认定工作。

三、评审工作程序

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受助对象确定应履行下列评定程序:

1、公开信息。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生活费补助政策,包括补助对象条件、补助标准、补助名额、申请办法、评定程序、审批程序和申诉程序等。

2、学生申请。

学校根据县教育局、财政局下达的补助名额,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补助条件,组织学生进行申请(学生个人写申请),班主任认真摸排,确定拟补助对象,提请班级评审小组评审,再报学校评审小组审核。凡申请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学生或家长,必须向所在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填写《临泉县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一式二份,陈述申请理由。

3、班级、学校评审。

班级评议: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审小组对申请人在校期间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评议,符合条件者上报学校;学校评审:学校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校资助工作人员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照政策规定和相关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受助寄宿生名单。上报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班级初评和学校评审,应当有评审记录,学校在评定过程中所开的会议,均要有相关的会议记录。

4、公示。

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期内对有重大异议的受助对象,应及时查实处理。不符合受助条件者,应予取消。

5、申诉。在公示期间内,教师或学生家长(监护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校提请复议,受理复议必须在接到提请复议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6、上报、核定。公示无异议后,建立受助寄宿生档案。学校组织受助寄宿生填写《临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同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申请书要经所在行政村盖章、证明。学校填写《临泉县2017年秋季学期农村中小学寄宿生补助基础资料统计表》、《临泉县2017 3 年秋季学期农村中小学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发放花名册》。

7、建立档案资料。学校要将相关文件、学校工作组织、工作制度、学生申请报告、《申请表》、《基础资料表》、会议记录、银行卡发放凭证等资料集中整理归档,专人管理,保存三年。

四、资助对象核定与资助资金发放

1、资料报送。公示无异议后,村委会、学校对《临泉县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签署意见报乡镇政府,经乡镇政府审核后报送县教育局、财政局审批。审批后的申请表由学生所在学校存档备查。

2、核定。县教育局、财政局分别对报送的贫困寄宿生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县教育局按照生源所在学校将受助学生的基础数据统一报送农行通过受助学生办理的“银行卡”,打卡发放资助资金。

五、有关工作要求

1、要加强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各学校要加大对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全校师生大会、办宣传专栏、校园广播、刷写宣传标语、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等新机制政策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让助学政策深入人心,达到家喻户晓。

2、要规范操作,严格管理。各学校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宣传、申请、审核、公示、上报等工作程序履行工作职责,建立专门台帐,坚持“阳光操作”。要完善资助档案资料,规范管理资助档案,切实抓好资助政策的落实。要加强对生活费补助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

3、资助工作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校长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负全责。学校要严格资助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

滑集镇中心学校

篇7:中小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

根据县教育和科技局岑教科计字〔2011〕3号文件精神,为帮助我校寄宿制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一条、补助标准: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学期375元。

第二条、经费来源:补助寄宿贫困生生活费资金由上级全额补助。

第三条、发放对象及范围:发放对象为我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制学生,在扎实做好摸底工作的基础上,事实求是,并具备:

1、父母为双农且家庭经济贫困;

2、农村父母双亡家庭困难;

3、农村单亲家庭生活困难;

4、农村因父母残疾家庭困难;

5、农村因病致贫家庭;

6、农村因灾返贫家庭;

7、农村计划生育双女结扎户、独生子女户等家庭。

第四条、评定和发放: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依照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每学期评定一次,实行动态管理。评定程序为:首先由学生本人或家长提出申请,并出具家庭所在地行政村、乡镇政府有关本人家庭经济情况的证明材料;经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评议该生在校期间(至少一个学期)及上一学的实际生活状况,符合条件者上报学校;学校根据本校寄宿生人数比例,由学校领导集体研究确定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的学生名单,并向社会公示七天以上,公示无异议后,将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学生名单报县教育局备案。

发放程序:教育局、财政局将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如数拨给学校后,由学校制表发放给学生家长或学生,发放的表格一式两份上报县财政局、教育局备案。

第五条、加强对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的资金管理和建档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和审计制度,确保该项经费专款专用,及时发放,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建立受助学生的个人档案。

第六条、做好宣传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第七条、本办法2011年春季学期实施。

岑巩县客楼乡中心小学

篇8: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管理

一、宿舍管理

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住宿问题。在学生宿舍安排的问题上, 最有效的模式为:1.高中低年级学生搭配。按一定的比例把高低年级学生搭配入住在每个宿舍内, 让高年级学生住上床, 低中年级学生住下床, 形成大带小、大管小的模式。在安排学生入住时, 尽量把同村寨或临近村寨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宿舍, 这样大部分学生都相互较为熟悉。这样安排的优点是:学生熟悉时间快, 大孩子替小孩子料理杂物, 教师管理的难度降低, 卫生、纪律、养成教育等整体适应较快, 新入学学生能较快时间适应学校生活。缺点是: (1) 值周或宿舍管理教师要对违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时, 因为涉及的班级多, 联系的班主任广, 相关教师处理问题难度较大, 花费精力较多。运作时间长了, 往往会影响值周或宿舍管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导致管理时松时严, 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同学由于在卫生、整理被褥等各方面需要依靠大同学的帮助, 生活上处于弱势, 时间长了, 处处受大同学的压制。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调查, 和小同学交心谈心, 时常关注大同学的动向, 有不良迹象及时进行纠正。2.以班级为单位入住。按班级为单位入住的优点是:班主任作为管理者, 班纪班规容易实施、班干部的辅助管理效果明显, 违纪违规现象少, 有了问题, 落实速度快、处理起来也快。缺点是: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宿舍相比, 无论在物品摆放、宿舍卫生、被褥折叠等方面都有明显差距, 宿舍整体评价难, 管理宿舍的教师间也容易产生矛盾,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宿舍会出现学生“掉床”现象, 存在安全隐患。

不管用何种入住办法, 在学生宿舍管理问题上, 首先需要确定宿舍管理员。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紧张, 没有专职的后勤教师, 最好的宿舍管理员就是班主任。学期伊始, 学校应根据学生宿舍的数量和班主任的总数, 平均分配每个班主任管理宿舍的个数。—般来讲, 每个班主任管理2~3个宿舍 (男、女生宿舍均有) , 在给班主任安排管理的宿舍时, 最好划分给本班学生入住多的宿舍。同时, 学校制订《文明宿舍》评定量化考核办法, 每周由政教处或少先队大队部开展文明宿舍考核活动, 在校会上进行总结并颁发流动红旗。学校根据考核组量化考核结果, 对班主任日常管理宿舍成绩进行积分, 将积分总成绩作为发放班主任津贴、评选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二、食堂管理

当前, 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承办的方式有自主经营、对外承包、公司经营三种模式。对学校来讲, 最好的方式是公司经营, 因为公司经营是学校食堂发展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其次就是对外承包, 对外承包可以减轻寄宿制学校的管理负担, 降低学校管理者的责任风险。但是, 公司经营一般面对的是就餐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学校, 就餐学生在500人以下的学校食堂, 大多数公司都不愿承包。另外, 对外承包可能出现承包商为谋取暴利, 收费高、生活标准低, 这样, 家长和学生有意见, 不利于学校的正常工作。所以, 对于在校学生在300人左右的学校来说, 还是只能选择自主经营。

作为自主经营的寄宿制学校食堂, 它具备以下特性:1.服务性。学校食堂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学生解决吃喝问题, 为广大家长分忧解难, 它不能和零售店等同于一个层次, 不能作为学校勤工俭学增收的平台。2.廉价性。寄宿制学校面对广大农村家庭学生, 从整体情况看, 绝大部分家长经济实力较弱, 所以餐费不宜过高。要通过细心操作, 精打细算, 让学生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好的饭菜。3.安全性。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 防止群体性食物中毒是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必须认真落实、时刻予以防范的重点工作。

针对以上特性,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校点教师回归的有利条件, 抽调1~2名思想品质好、乐于吃苦的中、老年教师作为食堂监管员和采购员, 负责食堂工作。在食品采购过程中, 尽量做到两人同购, 做到定点采购。为避免商家哄抬物价, 定点商家最好为2~3家, 在日常采购过程中不定期轮流, 保证用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好的食品。为保证食品质量, 学校要建立食品入库制度, 制订《食品入库登记表》, 由值周教师持入库登记表, 只要有食品入库, 就必须由监管员和值周教师进行数量复核、质量检查, 否则不予入库和账务报销。为保证食品安全, 在食堂工作人员做好每餐留样工作的前提下, 学校还要制订《食品卫生日常检查情况记录表》, 让值周教师每天到食品储藏室进行检查登记, 发现变质变腐变烂的食品应及时处理。

三、周末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源于各个村寨, 且大部分学生家校路程较远。周末往返途中安全隐患很大, 时常有道路交通, 学生间相互打架, 被村寨狗咬, 干季需防火烧山, 热天防学生到水塘、水窖洗澡溺水, 雨季防过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安全隐患。为有效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 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一个村寨或相邻的几个村寨为一组, 各推选一名家长作为家长委员会委员, 成立家长委员会, 由家长委员会委员安排一名家长进行对本寨学生的周末接送。具体做法是:每周五由家长代表到学校接走本村寨的学生, 周末再将学生送到学校, 接走时与片区负责教师登记《学生接送登记表》, 注明接走的学生人数、具体时间, 周末再与值周教师登记《学生接送登记表》, 注明送入学生人数、具体时间, 这样校方和家长的管理时段明确、责任清楚、职责到位, 有效避免了学生周末往返途中的各种安全隐患。

上一篇:感谢老师说说文案祝福语下一篇:七年级学生作文:幸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