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2024-08-24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精选12篇)

篇1: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数学复习课应把“发展为本”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复习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只有在复习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复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复习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第一、做好复习准备,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只有知已知彼,才能做到泰然处之,从而百战百胜。所以,在进行复习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对于教师,应该“一盘清”

第二、把握好教学关系,体现复习的在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的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教与学的关系。在复习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才能得以发展。所以,在复习中,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是学生求知的助手,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②、讲与练的关系。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至于练后讲,讲后练,还是边讲边练,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另外,这里的讲应包括评。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③、纪律与自由的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因而,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同时,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甚至影响他人。因此,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第三,系统地整理知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便于记忆,并在整理中,要使学生的概括得到培养、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第四、分层递进,小组合作,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采取分层递进,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篇2: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羊尾镇郭家中心小学 毛岸辉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而是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一、复习课的任务和作用: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加深已学过的知识。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点、线、面三者的结合,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任务要重视“理”,达到“化”,把平时一个个课时所学的知识从新的角度,按新的要求进行梳理,组织练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归纳、总结,最终达到浓缩化,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领悟思想方法,提升数学素养。

其作用是:

1、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2、促使知识的系统化,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3、温故知新,对旧知拓展延伸。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目的是温故知新,完善认知结构,发展数学能力。

二、复习课的类型:

复习课的课型主要有:专题复习课、单元习题课、期末总复习课、概念强化复习课、方法归纳习题课、知识结构整理习题等。

三、复习课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针对性原则,2、自主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

四、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复习,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教师应该首先要依纲扣本,以“标准”为根据,以“教材”为准绳,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有的放矢。复习课最忌讳的是题海战术,使学生不堪重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必须首先钻进题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典型性例题,为精讲、精练、高效、减负打下基础。复习过程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过去教学的过程,复习也不仅是抓几个重点,补几处缺漏、选几道习题、讲几个错例、把复习的过程变成书本知识再过滤的过程。复习应当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旧”题也要“新”做。所以复习范例应做到数量少、容量大、覆盖面广、启迪性强,最后要关注本质。要想上好复习课,教师应对教材有个总体思想,不能见“好”的题目随意拿来就做,“优”的题目拉来就练,一个章节,一个单元进行独立的、分散的复习,应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并加以变换和展开,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知识系统进行整体研究。

小学数学可以从知识结构来划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类知识在复习时都要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综合应用。

1、梳理知识,理清知识点

数学是一门结构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往往是一个个地分散出现的,即使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地说也是有限的,在教学到一定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对学过的概念作穿线结网,促进学生脑中的概念结构系统化。它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在新课程的知识点教学中都是分模块出现。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梳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梳理数学知识既可以按教材顺序,分单元梳理出各单元的知识点,特别要抓出每个单元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混淆和出错的知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也可以统筹整合本册的内容分计算部分,概念部分,应用部分梳理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复习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辩。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学生复习了知识后,体验到了学习数学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这些知识点,并说说各概念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2、总结质疑,抓住重难点

在复习时,必须做到:

1、让学生克服定势思维;

2、查找学生的薄弱环节;

3、分层辅导。这样,才能抓住重点,突破重点。在复习时,针对重点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另外,也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本上平时出现的错误进行统计归类,并拟出了相应的题。先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做错的题进行归类,还要试着找相关类型的题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辅导。然后教师将自己拟定的题出示到黑板上让学生练习,检验一下学生掌握得如何。同时,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学生,另外出一些有一定 难度的题,让他们练习,以达到分层学习、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即弥补了学生的薄弱环节,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更进一步地得到提高。

3、激活认知结构、系统整理、实施精加工

复习不是简单地再现旧知识,而是要通过对旧知识的系统整理,给学生以新的信息,引发新的思考,促进新的发展,特别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编码,对自己的认识结构实行精加工,使平时所学的“分散、零乱、细碎”的知识点,结成知识链,形成知识网。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如在学生复习快乏味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情境题、趣味题、开放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综合应用,培养创新点

“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也尝到了创造思维带来的乐趣。

五、复习课的教学艺术:

1、注重数学“双基”的理解、掌握,更关注过程与方法。

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能揭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可设计一些反映知识形成过程的试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2、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价值在于应用。因此复习过程应注意选择利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中的素材,精心设计试题,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路,扩大视野,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3、关注试题形式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和挑战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呈现的信息往往是复杂的,条件和问题往往是隐含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是客观随意的。所呈现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复习也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求复习题内容、题型不局限于传统的老面孔,要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富于变化、有创新。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开放,可以是情境图,表格式、统计图等等新颖的方式呈现。考虑到潜能生,复习题的选择力求层次性,从易到难、从简到繁,阶梯排 列。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定出不同的标准。同时,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的,或答案不唯一的,或可以有不同解决问题策略的开放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能否上好复习课,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2、讲解为主,学生被动。

3、知识梳理耗时过多,讲多练少。

4、以学生记忆为主,深化拓展不足。

5、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等等。结果使得学生学习乏味,教师疲惫不堪,而且也达不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在复习过程中,要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基本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要查漏补缺,使每个学生,特别是中下生都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出发,学生才是查漏补缺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查、自纠、自补。查和补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方面,还应包括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其次,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学困生与一般学生之间无论是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存在差异,因此学困生能不能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知识梳理、问题研究等成了复习课的一个关键问题。为了调动数学学困生参与复习课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把补差工作放在课堂教学之前,变“亡羊补牢”为“防患于未然”。既课前将一部分学困生找来,找一些有关下堂复习课的话题,同他们聊聊、议议,乘机给他们补补差。这样课堂上他们就能和一般的同学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复习、探究,获得成功的机会将大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将得以体现。

同时在练习设计上既要确保达成基本教学目标,又要体现一定的弹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比如设计一些对比练习、题组练习、补充条件或补充问题等半开放题练习;同时还可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在同一练习中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在复习分数应用题时,我编了这样一道题,修一条长1200米的公路,第一周修了1/5,第二周修了1/4,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困生练习容易的,让优生练习难的题,这样既不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也能使中优生得到更好的发挥。当然,分层练习的设计主要在于教师,对学生而言,则是一个自我选择问题。要逐步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要使学生逐步学会选择自己所能及又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4、复习课要重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所谓的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它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而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实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重要工具。在小学数学中,多数数学方法和思想往往是一致的,如假设方法和假设思想,转化方法和转化思想等等。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化归思想统计思想、分类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隐含在知识中,体现在揭示、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它不可以像知识那样编为某一章、某一节,但却渗透于全部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所以,在复习中,教师要能总体把握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成为有意识的教学活动。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上。教师让学生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把非零的自然数进行分类。

篇3: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复习准备, 使复习具有条理性、针对性

复习备考如大敌当前, 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做到泰然处之, 从而百战百胜. 所以, 在进行复习之前, 教师和学生都应先做好复习准备工作, 使复习具有条理性和针对性. 对于教师, 应该“一盘清”, 如:复习面涉及哪些内容、重难点是什么、与其前面知识和后继知识有哪些联系、在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等. 对这些情况, 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 在复习过程中, 才能够做到步步到位, 使学生在复习中不至于盲目无从. 教师不单要做到复习时心中有数, 还应该把心中所想写成书面文字, 即备出教案, 拟好复习计划. 所拟计划中应包括复习的内容、复习的目标、复习的课时数、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详细的复习资料等. 这样, 使复习变得具体、有序、易于操作.

二、把握好教学关系, 体现复习的有效性

为了使复习更有效地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 教与学的关系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应该充分体现出来.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复习, 才能达到听懂并学会, 才能得以发展. 所以, 在复习中, 教师是掌握复习方向的舵手, 是创设良好复习氛围的主持人, 是导向复习关键处的导游, 是学生求知的助手, 又是直接分享学生在问题解决后得到成功喜悦的朋友.

2. 讲与练的关系

讲与练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至于练后讲, 讲后练, 还是边讲边练, 则根据复习内容、学生掌握的已有情况而定. 另外, 这里的讲应包括评. 不评讲的复习达不到复习的目的. 复习时一定要把练习情况、存在缺点如实地及时地反馈给学生, 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3. 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有一个良好的复习秩序, 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因而, 我提倡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课堂纪律. 同时, 我又提倡在遵守纪律下的自由. 因为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 如果我们一律“齐步走”地进行复习, 势必造成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复习中, 甚至影响他人. 因此, 我在复习时常让一批尖子生在学会的前提下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 自由地解答自己有兴趣的题目, 让一批中差生打破座位、时间的局限, 去找一些尖子生组成学习小组, 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三、系统地整理知识,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复习时, 采取提问、讨论等方式, 引导学生再现知识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内在联系, 用表格、图示、文字的方法串成线、连成片, 建立起合理的认知结构, 便于记忆, 并在整理中, 要使学生的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转化、化归等数学思想得到渗透.

四、分层递进, 小组合作, 提高复习效率

通过复习,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的目的, 可是面向全体与适应个别差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要解决这一矛盾, 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采取分层递进, 小组合作的形式, 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 ①学习要求上的分层. 让学习较差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 要求学会做一些基础题目. 让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 会做一些难度适中的综合练习. 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 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 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 ②练习设计上的分层. “一律看齐”的练习抹杀了差异性, 而且见效不大. 因此, 我们在练习设计上有不同的分层. 为中差生补充一些基本题, 为尖子生补充综合性强的题目. 另外, 设计一些补条件、补问题的练习, 效果也不错. 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条件或问题, 它的深度、广度也不同. 这样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又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增强信心, 积极地投入到复习中, 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③信息反馈上的分层. 信息反馈一定要中肯. 对于中差层次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鼓励、表扬, 即使有错, 也要少批语, 应和颜悦色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并给予辅导、指正, 帮助他们树立起复习的信心. 对于尖子生, 尽量做到褒中有贬, 贬中有褒, 绝不要使他们有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应提出更高的要求. ④小组合作. 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成学习小组, 把复习任务、复习要求交到小组的手里, 可以进行组内、组际之间的竞赛. 另外, 可以发挥尖子生的长处, 为中差生辅导而促进双方发展. 教师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别辅导或比较深入的辅导.

五、精心设计练习, 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

篇4: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全盘把握,回顾梳理

在数学复习课上,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梳理是数学复习课的重要环节之一。经过回忆与梳理,这些所学过的知识就会以知识再现的形式在学生头脑中显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为梳理知识铺路搭桥。

在数学复习课上,有些章节涉及的数学知识点比较多,概念之间纵横交错,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帮助学生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回顾梳理,使概念条理化、系统化。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垂线与平行线》时,笔者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作垂线,然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刚才做了什么;接着,笔者在旁边再画一条直線,并以这条直线为参照,在旁边画出一条平行线,让学生再说说这个过程。最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仔细思考垂线有什么特点,平行线又有什么特点。在这里,教师主要通过两个图例勾起了学生对垂线与平行线的回忆,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使学生对平行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掌握了画垂线与平行线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精选练习,运用提升

在数学复习课上,教师就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梳理与总结后,大都会根据这些数学知识点配备大量的数学练习,以起到巩固、练习、提升、运用的目的。不过,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课堂练习训练点,切不可信手拈来。

数学复习课注重的是通过数学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有一种整体建构,从而为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后,许多学生分不清什么是一个数的因数,什么是一个数的倍数。怎样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各自的特点呢?笔者采取了比较的方式展开教学。以18为例,让学生分别写出它的因数和倍数,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结果,18的因数:1,2,3,6,9,18;18的倍数:18,36,54,72……在学生写完以后,笔者让学生就这些因数与倍数进行比较,想想它们有哪些明显的特点。学生从这些数字的个数、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很快明白了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具体区别: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②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倍数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在比较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感知更真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及时反馈,优化评价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就学生的复习效果进行反馈,以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取长补短,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一般来说,在数学复习课的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每个章节或者某些知识点梳理练习、复习完毕后,教师大都喜欢采取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以起到查漏补缺、夯实复习效果的目的。在这个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予以恰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复习的动力,提高复习的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后,笔者发现学生混合运算的计算正确率并不是很高,在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后,笔者是这样评价的:在这一单元的复习中,有些同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以前做错的题经过复习后也还会出错,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呢?一要认真读题,看清运算符号,含有几级运算;二要正确抄写;三要严格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注重检查。在明确这些要求以后,教师再就班级学生在具体运算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评讲,指出学生运算中的不足。如此一来,通过查漏补缺、取长补短,真正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中,及时复习是帮助学生把已有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个个知识点,一种种概念,运算方式方法等就像是散落在教材各处的珍珠,通过复习,串珠成链,这样一来,学生所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本章节、本板块的知识,而成为了学生今后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篇5:浅谈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刘海涛

复习是知识巩固和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那么,复习过程就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课也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记得2010年上半年,由区教研室举办了一次课堂教学技能大赛,赛程的主要内容是:设计教案、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我参加的是小学数学组的比赛,比赛课题是人教版第十册总复习中的“因数与倍数”这个内容,是一个复习课。这次比赛我一生都会铭记于心,是我第一次参加复习课的赛课活动,由于对复习课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使我在比赛中输得一败涂地,只取得了第三名的成绩。是我在区级比赛中取得成绩最差的一次。

从那以后,我就进一步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主动去探究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的复习课。结合自己失利的原因认识到了上复习课的一些误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把复习与应试挂钩。很多复习课搞的是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是旧知识的简单再见和机械重复,结果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乏味,起不到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

2.不面向全体学生,偏重于讲解难题、怪题,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失

去学习信心,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3.没有正确区分复习课与练习课,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练习课,没有体现复习课是知识的系统化,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由于自己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复习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发展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导致自己上了一节失败的课,因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具体研究怎样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我就把全校的数学教师集中起来,并以此为课题进行探讨。经过半年的摸索,并在教学中“试水”,摸索出小学数学复习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

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复习课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素质教育的含义,深刻认识“应试教育”的弊端,找准立足点,上好复习课。

要明确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含义: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

2、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考试;

3、要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的、机械的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操作者,因此,只有转变观念,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才能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才

能自觉的在复习课中,有计划的实施素质教育,使复习课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深思熟虑,明确复习的主要目的。

小学数学复习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弥补知识上的缺陷

教师在上复习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把握较差学生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弥补他们知识上的缺陷。通过复习能够做到堵漏补缺,扬长避短,同时也能弥补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

2、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复习课不仅是引导学生认识和重视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编写提纲、列表等方法,将所学知识的逻辑整理出来,使教材的知识结构在整理过程中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却又恰当的方法将获得的新知识嵌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

3、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复习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两方面的准备,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和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三、正确牵引,扎实地进行基本训练。

复习课的基本训练要抓住这一单元的重点,为下一步知识的梳理做好思维、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激活。同时也是对学情进行一个初步的摸底,对重要的基础知识做好查漏补缺,切实做到旧知要烂熟,力求熟练、准确、快捷。

例如我在复习“比例的应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让学生进行基本训练,做好复习的准备。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并说出理由。

①单价一定,购买吨数和总价。②人的跑步的速度和身高。

③正方体每个面的面积和它的表面积。④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2、口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要想正确、快速地用比例知识解答数学问题,必须能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题目里两种相关联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正确判断这一关过不了,后面解答有关比例知识的实际问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失去了应有的支撑。

四、合理安排,采取有效的复习方法。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可以尝试采用以下五种方法。

(一)预习法

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比较法

比较法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例如,在学习了比较两数的倍数关系以后,可以与已经学过的比较两数的相差数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也就进行了全面的复习。

(三)讨论法

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例如,在教完长方形面积后组织复习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教师提问:“两个长方形的面积一样,周长一定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一样,面积也一定一样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不同,周长大的面积一定大,周长小的面积一定小吗?”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即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巩固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明确了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四)整理归纳法

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进行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五)变题法

变题法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的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点的负迁移。例如,在复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的应用题时,我们把“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改变

成“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减法应用题。如“有6朵黄花,红花比黄花多4朵,红花有多少朵?”改变成“有10朵红花,比黄花多4朵,黄花有多少朵?”通过变题,使学生搞清楚谁与谁比,谁多谁少,不是见“多”就加,见“少”就减。

五、融会贯通,促进知识结构化的形成。

复习课的练习区别于新授课的巩固练习和练习课的针对性练习。复习课的练习重在体现综合性、开放性和多变性,要能进一步体现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而且要加强对比、分析,促使学生认知结构“融会贯通”和“精确分化”,提升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复习课的练习提升应根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还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进行不同的练习设计,同时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坡度和难度间的关系。

1、抓住关键,突破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内容,合理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练习,可突出重难点,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在复习“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

(1)仓库里存有80吨水泥,第一次用去总数的3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4,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存有8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30%,第二次用去1/4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复习课中必须要十分重视这种专项的对比性练习,它能够让学生在对比中提高,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变通力。

例如,在进行“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时,可以设计了如下这道练习:

六(1)班今年有48人,(),去年有学生多少人? 先让学生补充与分数应用题有关的条件,再解答。通过这道题的思考、交流和讨论。学生深刻理解了分数应用题的本质特征,而且对这类应用题与其它应用题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复习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看学生能否合理、有效地将它运用于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因此,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必须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中。

例如,在复习“圆柱的体积”时。可以设计了如下两道题:

(1)自来水水管问题。一位同学洗手时忘记关水龙头。这个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8厘米,自来水的流速为每秒5米。请问:这位同学半个小时浪费了多少升水?(2)牙膏问题。牙膏厂将牙膏口的直径由原来的0.6厘米改为0.5厘米。如果每人每天使用牙膏的长度是2厘米左右,一年里,每个人大约要比原来少用多少立方厘米牙膏? 这些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数学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巩固。

篇6: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论文

第二、重视情境创设,体现一个“趣”字

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我们应摒弃孤立、刻板、封闭的形式化复习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运用有趣、生动的画面,结合寓言、故事或以图表的形式多样化呈现学习素材,创设开放的情境,将复习主题寓于其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感受一个“悟”字

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提炼,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任何时候都是教学的永恒主题,复习课也不例外。知识整理不只是对概念、公式、法则的简单排列,更多的是与比较、辨析、操作、联系、新发现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发现、领悟一些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四、倡导分层递进,突出一个“练”字

要根据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组织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的设计精而有趣,发挥习题的多种功能。习题难度要适中,设计的练习要紧扣复习要求、重难点,突出一个精字,有针对性、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可设计基础题、发展题、综合题和拓展延伸题。基础题以原型题为主,面向全班学生,使他们都有能力完成,同时也是扎实基础的过程,发展题以稍变式的题目为主,如:判断、改错题等,综合题以综合情景出现,需要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储备加以分析和解决,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题目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测,拓展延伸题可以是思维含量较大的题目、实践题或操作题。

第五、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构”字

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凸显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整合,沟通内在的联系,让学生亲历知识复习的过程,通过比较辨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活动的体验,要提醒学生不要为了整理而整理,要强调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要使学生在知识整理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拓展,使知识结构更具迁移性。

篇7: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方法

①复习课更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复习的目标,使知识得以“升华”。

②复习课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复习设问的启发性,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小结概括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板书的清晰与和谐的数学美感……复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执教者的专业功底和教学艺术的造诣。

③不同阶段的复习课,由于复习内容的多寡,在组织形式及安排上也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单元复习,由于内容较少,而且学生刚刚学完,则大都突出“以复习提纲作引导,自学梳理归纳作前提,通过复习巩固提高,在较短课时内完成”的特点。而期末复习或毕业总复习,由于单元和各领域内容较多,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也大,这类复习课则多有这样的特点:唤起记忆,归纳梳理,沟通知识,综合运用,模拟测评,专题辅导等。简单地讲,就是要关注和落实好四个字——“理”“练”“评”“测”,这是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最基本的要求。

篇8: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几种复习课的引入方式

目前一线的教师常采用以下几种复习课的引入方式。以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为例说明。

1. 复习提问型

通过提问引入课程。如:“ (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2) 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3)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 (4)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有哪些?”学生们忙于应对一个个问题, 因回答多有疏漏, 导致费时较多, 新课的引入演变成了知识点的罗列。

2. 以练代复习型

通过做题引入课程。整节课采用做题和讲题相结合的方式, 习题串联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各大知识点。这样的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 复习课演变成为习题课。

3. 讲评作业型

将作业讲评作为课程引入。逐一讲评作业题, 分别讲解解题技巧。整节课老师忙于讲解, 学生急于订正, 学生陷入单一的问题解决和细节的处理中, 复习课演变成为讲评课。

复习课上, 老师常从复习提问、做练习或讲评作业等方式开始, 甚至干脆自己包办、简化引入的过程, 这些引入方式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 比如说节省时间等。但是, 这些引入有的只注重知识点记忆, 涉及具体问题不知所措;有的只会解题, 而忽视了知识框架的建立。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引入,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失去了探索发现的时机, 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

二导入设计遵循的原则

数学复习课的导入方式多样, 关键是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创设最佳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导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数学学习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究问题的内在规律。因此引入设计要细斟酌、慢推敲, 避免提出不严谨或隐含错误的问题。

2. 趣味性原则

所谓设疑而激趣, 可通过趣味性的问题引入, 让学生对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积极的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 从而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3. 简洁性原则

导入设计应控制在3~5分钟, 短小精炼为宜。导入时间过长既会喧宾夺主, 又会影响教学进度;时间过短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导向性原则

课程导入的设计服务于不同课型的需要。新授课注重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探求新知;复习课则注重梳理归纳, 提炼思想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因而若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 则无法体现复习课引入的作用。

三数学复习课的引入方法

所谓万物皆有定律, 只要我们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相信数学复习课的引入会同样精彩纷呈。

1.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导入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导入课题, 强化情感体验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为后续环节做好铺垫。

案例:复习相交线平行线时, 创设如下情境:“泥水匠师傅砌墙时, 常借助铅垂线探测墙与地面是否垂直, 小学徒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你们能帮忙找到理论依据吗?”

点评: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起直接提问学生:“垂直的定义、判定以及公理”, 效果要好得多。

2. 用比赛梳理知识导入

若知识引入采用教师自己讲或提问几名学生, 知识网络体系是按教师的思维习惯来阐述的, 无法让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转化。要想课堂活动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就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意识, 即可以比赛的方式作为课堂引入。

案例:引入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复习课时, 可让学生就本章节中涉及的公式 (如同底数幂的乘法、幂和积的乘方公式, 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及它们的结构特点、变形等) 进行分小组默写比赛。一比速度, 二比正确率, 三比完备性。过程中学生的兴致很高, 有的学生能按照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理解完成任务。而有的学生则丢三落四, 通过老师的从旁协助, 让他们当场明白了自己知识体系的缺陷并加以完善。

点评: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能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又能及时给予巩固与加深灵活运用, 比起教师或是几个学生讲给他们听效果好得多。它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 更为系统, 促进不同的个体对自身知识的再认识。

3. 用问题的解决导入

所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若让学生被动回忆已学的知识点, 学生将为复习而复习, 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不清楚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老师若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着手, 设置“问题解决型”引入设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成为小小设计师, 让学生像快乐的鸟儿一样, 淋漓尽致地散发智慧的光芒。

案例:平行四边形复习的引入中, 出示问题情境:“家里的一块平行四边形形状的镜子碎了一角 (三个顶点都在) , 为了重新配置一块完全一致的镜子, 需要把破碎的镜子补全, 你能帮忙吗?”思考片刻后, 有的学生表示认为分别过A、C作BC和AB平行线;有的认为过A作BC平行线, 并在平行线上截取AD=BC;有的认为连AC, 取中点O, 连接BO, 延长至点D使BO=OD……在此过程中, 老师不失时机地称赞学生, 并让学生不断发现新的观点, 并询问学生所用方法的理由是什么。最后老师向学生出示知识点表格, 让学生开放的思维纷纷“回家”。

点评:在教学情景中, 学生们想方设法出谋划策, 尽情展露自己的才华后, 老师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表格让他们恍然大悟,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还真大。他们在问题解决中, 生成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 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对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4. 用类比对比导入

类比知识点导入, 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 迅速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它的设计思路:对照旧知识, 推测新知识, 对比分析新旧知识的异同, 促使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点题导入。

案例:复习反比例函数时, 和学生一起回顾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如一次函数y=kx (k≠0) , 当k>0时, 图像过一、三象限, 随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 图像过二、四象限, 随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类比充分理解k对图像所在象限的影响和对函数单调性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对比发现二者定义域和图像曲直的差异。

点评:数学上有很多对偶形式的概念和对偶性问题, 如具有相似特点的数和式, 相似的性质和定理等, 采用类比对比的方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想能力, 更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解题也常采用类比联想的方式, (如相似的图形) 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

5. 用自主梳理导入

在复习中, 学生面对的多是分散而零碎的学过的知识点, 而我们需要学生建构的是有系统、有联系、有结构的知识网络。因而, 培养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能力是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案例:三角形的复习中, 教师布置学生在课前从三角形特性、内角和公式及分类等方面梳理相关知识, 寻找联系和区别, 以文字、图表等形式进行总结。课前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如黑板、展台等) 展示学生梳理的成果,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各自的整理意图、呈现方式和整理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质疑、补充、评价, 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点评: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 让学生清晰地呈现出知识间的关系, 同时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 逐渐丰富和完善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为接下来的练习、提升、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总之, 数学复习课堂的有效教学, 需要从课堂的引入有效化开始。在复习引入中教师要旨在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建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对数学复习课的引入加强认识和学习, 多在其学习策略、思考方法和探索途径上予以关注, 做到一切从学生出发,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弃除陈旧的东西, 相信数学复习课的导入同样会精彩纷呈。

摘要: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 旨在巩固梳理旧知识以形成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效果的好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因此复习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篇9: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复习课;高效;方法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成绩也令人鼓舞,然而,当我们反思时,也会发现我们中的部分教师只是给现在的课堂教学套上了新课改的面具,把旧“产品”换上新包装,让 “旧船票”登上了课改的“新船”。

现在的复习课教学,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概念、精讲例题来完成,这样的演绎体系存在种种弊端:①缺少调动学生情绪、进入学习角色的兴奋点,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求知欲望的发生和发展。②限制了部分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就感,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和个性发展。③缺少小组合作,不利于全班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智能水平的发展。如何克服上述弊端,实施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一、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是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探路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拉姆斯登认为,教是一种理解学的活动,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研究,弄清楚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的专家。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探明学生现在的智力基础、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充分掌握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现有观念和概念模式,了解学生对教育背景的知觉状况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这一工作虽然量大,但非常重要。学生是一个需要被鼓励的群体,在两年多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数学已经产生麻木心理,兴趣下降。教师在复习初始的这一行为会使学生意识到总复习的重要性。看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学生对复习也充满信心,这无形中坚定了学生的复习信念。

二、优化完整教学设计是复习课有效教学的“立根之本”

1.确定恰当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是有效教学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的。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教学结束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复习课是一个“炒冷饭”的过程,只要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殊不知这样往往会导致教师备课时忽视教学目标的制定,结果导致课堂复习内容的选择偏离教学方向。复习课的有效教学,仍然要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学生精心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

要做到例题的有效教学。例题是一堂课的精髓,还是课后学生练习的模板,如果学生课听懂了,但是作业大部分不会做,或者书写格式都不规范,那这样的例题教学就没有起到作用,根本谈不上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数学复习课不是新授课,是不是不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呢?其实,复习课更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中串起一堂课的主线,缓缓铺来,让学生自然进入深一步的学习。但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处处需要,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些时候通过现实情境引入数学内容反而引起逻辑的混乱。所以,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合理情境时,应该以此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逐末。

例如:在复习“勾股定理”时,我把教学情境设计以折纸为引入,要求折叠长方形ABCD使点D与点A重合,其中AB=8cm,BC=10cm,求折痕EF的长。课堂上我给每人下发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折叠,然后计算回答。但实际教学后,我发现这里的情境创设显得我过于担心学生的能力,对已经学习过勾股定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应该并不难,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小组合作亲自折叠,而且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学科,应该让学生通过思维训练解决。后来我反思,若创设下面这个情境就比较合理,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引出勾股定理的复习:一个人拿着长3m、宽2.2m的薄木板能否从一个宽1m、高2m的门框里通过呢?

初中学生已步入少年时期,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不亚于成人。适时地收集一些时事事件,用数学的眼光加以整理,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3.设置有序知识拓展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复习课注重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才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根本目标,也只有在每节课中都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揭示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拓宽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努力培养学生合理的数学思维方式,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真正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操作与说理:如图1所示,O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将一块半径足够大,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点O处,并将纸板绕点O旋转。

探索1、当扇形的半径与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重合时,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被扇形纸板覆盖部分的总长度为多少?

探索2、当扇形的半径与正方形ABCD的边垂直时,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被扇形纸板覆盖部分的总长度为 多少?

探索3、当扇形纸板旋转到任意位置时,上述1、2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

探索4、一般地,将一块半径足够长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边长为a的正n边形的中心O点处,并将纸板绕点O旋转,当扇形纸板的圆心角为多少时,正n边形的边被纸板覆盖部分的总长度为定值a。这时正n边形被纸板覆盖部分的面积是否也为定值?若为定值,写出它与正n边形面积S之间的关系;若不是定值,请说明理由。

三、以生为本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和一幅生动的画卷。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下,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个体,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四、实施分层作业和考试是复习课有效教学的“成长地”

传统复习课、特别是中考复习课的作业布置,教师往往“一刀切”统一布置,如每天下发一张各地中考或者模拟考试卷一张,规定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可这样做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造成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局面。因此,教师在布置复习课作业时,更需要精心选题,实施分层作业,针对性地调控作业难度,使作业既有统一要求,又能照顾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

在学业考试复习期间,我每天把作业设计成难度有别的基本题、综合题、提升题三个层次,让位于不同成绩档次的学生做适合自己的题目。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完成基础题,中等生还要完成综合题,提升题是针对智优生而言的。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去尝试挑战提升题。

篇10:六年级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2、对各种数进行准确的分类。

学习重点:帮助学生沟通各种数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学习难点:对各种数准确的分类,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然后教师说:“既然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阶段,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学生回答。

二、合作探究:

出示教材中提供的知识网络图。

教师问: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清楚的把这些数表达出来吗?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小组讨论。

四、汇报点评:

正整数

自然数

整数:零

负整数数:

真分数

分数(小数):

假分数

五、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40页(2)小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六、拓展延伸:

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这句话对不对?举例说明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

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数:

分数 (真分数、假分数)

(小数)

导学反思:

2、整数(一)

学习目标:

1、比较系统地理解整数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的意义、数位,计数单位、读写法。

学习重点:准确掌握整数的各种特征,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的意义。学习难点:在实际中准确的运用,通过交流和运用,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5、0、31、7 -28

有理数有:

整数有: ( )

负数有: ( )

二、合作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比较。

2、自然数。

3、计数单位。

4、数位。

5、十进制计数法。

学生交流回答。

三、汇报点评:

1、我们在数物体时,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2、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臵叫做数位。

3、一个自然数从右往左数有几位,就是它的位数。

四、巩固练习:

六千七百零五万七千零六十写作( ),它是由个千万,()个百万,( )个万,()个千和()个十组成的。

五、拓展延伸:

8837中从左到右的两个8分别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

板书设计:

整数

1、整数的意义、读写法、改写。

2、自然数:0、1、2、3……

3、计数单位。

4、数位。

教学反思:

3、整数(二)

学习目标:

1、尽一步理解整数的各种特征。

2、在实际运用中准确运用。

学习重点:掌握数的整除、正负数等特征。

学习难点:掌握数的整除、正负数的特征,并进行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自主尝试:

1、一个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而且又是5的倍数,这个三位数最大是(),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2、1——20里的质数和合数分别是哪些数?

二、合作探究:

1、数的整除。

(1)倍数和因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奇数和偶数。

(4)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5)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2、正数和负数。

三、汇报点评:

分组汇报。

1、整数A除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四、巩固练习:

一幢楼一层记作+1层,五层记作+5层,那么地下二层记作( )。

五、拓展延伸:

一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偶数又是质数,十位上的数是奇数又是合数,百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这个三位数是( )

板书设计:

整数

整数A除以整数B(B不是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篇11: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刚刚对四年级第一单元《数的认识》进行了复习。可能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当时也是我自己刚刚接手新班级。上课教学也比较没经验,学生掌握的也不够稳当。记得当时的单元测试,学生的成绩一团糟糕。而现在发的复习测试,填空题也是错误百出,丢分不少。

在这里,其实也要对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于有些题目自己也不是理解的特别清楚,可能在教学中,给学生带来误导。例如:5812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我之前都是让学生在进行四舍五入之后,把万后面的尾数变成0,写成6000。但是有些练习题中却出现 68400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学生却直接去掉了四个0,因为他们找不到千位可以进舍,不知从何下手,后来问个朋友的意见,说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就是让我们以万做单位,写成6840万,有时候也觉得挺惭愧,一些题目在教会了学生这样做时,却又后来告诉他们,原来不是这样的,使他们在原来的思维上进行改变,也为难了一班的学生。

而填空题的失分,大多数都是学生的粗心,往往多点了个0或少点了个0。在大数比大小中,又把题目写反了,学生总有一个习惯,做完了题目就以为自己千真万确了,题目从来不看清楚,每每总是在他们的耳边碎碎念,却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篇12:浅谈我对英语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华阳九年制学校;赵 珏

一个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但要认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上好每一节课,还要搞好复习,上好每一节复习课,这对检查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成绩,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好处。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要精

复习课是对所学内容进行一个系统地复现,巩固与内化的教学活动,同时,它又是一个有针对性地诊断教学。通过一定的复习,老师应解决一些学生混淆不清的知识,弥补一定的知识漏洞,并帮助他们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所以,我觉得在复习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重组是必要的。我们需要总结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知识点的重中之重以及罗列出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然后重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筛选之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教学也更为有效了。

二、教学切入点要准

内容确定了,我们就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能在问题症结处对症下药,使学生更好的理清知识联系,帮助他们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复习动词时,把动词的不同形式作为教学切入点

展开教学,然后展现使用这三种结构的不同句型,最后要求学生柔和这些句型进行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这样教学思路更为清晰,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时也更容易了。

三、教学方式要新

复习课既然是对所学知识的复现,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重复,而重复教学却是教学中比较忌讳的,因为学生生性好奇,他们热衷于新鲜的事物,一旦一样东西重复两次以上,他们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既然学习内容上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就应该尽量减少在教学方式上的重复。

四、练习设计要精而全

上一篇:市总工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汇报材料下一篇:一年级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