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店市场定位

2024-06-25

校园书店市场定位(精选6篇)

篇1:校园书店市场定位

关于大学开设校园二手书店的市场分析

一.学校市场环境分析

XX民族大学成立于1950年8月,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学校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占地2880多亩,分城关校区和榆中校区,现有56个民族全日制在校生25874人。其中榆中校区在校学生人数就有20000余人,加之从上个学年开始,学校取消了给大二及以上学生的强制订书政策,允许同学们自行买书和借书,所以在校园开设二手书店现在是一个十分广阔的市场。

二.二手书市场可行性分析 1.目前大学这些高校教学教材价格比较高一本课本辄三五十

元,我们学生购买需要花费的较高,这对于学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如果每学期如果都买新书的话,其费用相当于一般都在600块到700

块左右,给学生和其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2.通过我的调查得出,大学的教科书的改动一般都很有限且改动

很慢,大部分教材知识要点基本不变。仅仅就我们学校榆中校区而言,大学英语、线性代数、大学物理、模电数电、毛思马哲等等旧书完全在四五年都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二手书完全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以此来节约成本节约资源。

3.每年毕业生离校时,都会留下大量的二手书籍。对于他(她)

们来说,他们的普遍选择是,先摆摊将二手书向低年纪的学生出售,然后把卖不出去的按重量低价卖给废品收购者。在这个时候可以低价回收大量的二手书籍,还有就是利用每年到寒暑假的时候,学生嫌旧课本占地方,将书本卖掉的时候,来回收二手教材和专业辅导书来做好二手书的储备。

4.对学校图书资源分析有,大学提供阅读的地方依然还是很少,只有图书馆、校外书店、网上阅读,但是这些都是以专业课的辅导书、课外阅读书,四六级辅导和考研辅导书为主,对于上课专业教材,还得学生自己去购买,所以卖二手书在学校有很大的市场。

三.创建二手书店的准备

可以说,对于一个好的书店不仅要有大量的教材、教辅等书籍的储备,让学生们知道这个二手书店也同为重要,所以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让同学们知道它。

1.地址的选择这个很重要,对于民大榆中校区,仅暂无一家实体经营二手书的书店(根据调查原先5号楼有一家二手书店,但因为与楼管的矛盾,不提供书店用电,最后书店退出这个校区),在这点上现在新开个校园二手书店非常有优势,我们可以利用寝室楼下或女生寝室楼的一楼租用房,来开展我们的创业,并且通过调查这些房子的租金不是太贵,另外它能直接面对学校,与网站售二手书等其他的出售二手书渠道相比,在这里买二手书显得更为便捷,也避免了邮寄费。地理位置也能让同学们轻松找到。

2.前期的宣传也很重要,因为都是学生开书店,所以在算宣传上主要还是要经济实用,不能过多的增加额外的成本,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方式来推广二手书店:

(1)采取在人们主要流动的公交楼,餐厅,寝室粘贴和发送宣传单来让学校学生先知道,以此来提高书店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2)在当今21世纪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来推广我们的书店,所以在现在非常火的淘宝上,我们可以来开设网店,让人们在上网的同时,轻松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之后轻松单击下购买,就可方便地买到我们的书籍。对于校外的通过校门口的快递来送达,对于校内的同学和临近学校(如兰州大学)可以我们的人工送达。这样来更好地提高二手书店的收益,来更好的做大做强。

3.二手书店需具备内在的条件,根据调查在兰州大多数高校的教材销售途径是学校教材往往是原价出售,所以在我们二手书店中可以多增添教材书的种类和数量,做好一定价格差,做到书本的分类清晰明了,各科教材种类要齐全,教材版本过要及时更新,并且一定要抓好好新生开学这一黄金时段。

四.对于校园开设二手书店的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园二手书店发展前景可观,潜在发展力很大。其主要优势在于校园二手书店是一个能通过低价收购分散的二手书,再以高于成本数倍但比市面上书本低得多的价格实现销售好市

场。而且在校园中,二手书店拥有宠大数量的供应商(在校学生)且拥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所以我认为在我榆中校区开设二手书店是非常有必要和潜力的。

篇2:校园书店市场定位

世界读书日,我们去哪里读书?在线阅读之外,别忘了把目光投向那些曾保存着我们文化记忆的实体书店。

数字化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实体书店的生存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那些独立经营的小书店,城市里飞涨的房租和网络书店的强势竞争,让它们如草木临秋,纷纷凋零。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栖息着诗意的店名:单向街、风入松、万圣书园……或迁或关,终于画下了一个个挣扎求生的注脚。近日,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也有了创新之举,开始了24小时不打烊营业。这与其说是经营者采取的一种商业模式,不如说是对文化产业的一种探索,抛出的是实体书店如何生存的大问号。

实体书店的生存困境是全球性的,当这个世界的“银行多于米铺”,人们很容易将书店的关门与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委顿联系在一起。然而,多项调查都显示,现代人的阅读量不降反升,网络信息、数字读物海水般涌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只是越来越多的人从手不释卷变成了“手不释机(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作为销售、陈列书籍的书店,自然门前冷落车马稀。

不逛书店,另一个原因是网络书店的兴起。包罗万象的资料库、20%以上的价格优势、送货上门的物流服务让实体书店在两者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即使是最“固执”的书虫,早已把逛书店作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也渐渐学会了在书店“只是翻翻新书,把书页翻毛了,封面印满带有汗渍的指纹,然后回家上网下单”。

人们如何消费,决定一座城市的内容。如果这里的每个人都爱饮酒作乐,那么不打烊的酒吧随处可见,而不打烊的书店就成了稀罕的风景。香港曾有一家阿麦书店,是来自内地和台湾的.爱书人的文化地标。几年前,阿麦悄然退场,店员坦然地说:“也没什么,该完的时候便要完,一鸡死一鸡鸣,香港就是这样。”

单纯把实体书店看作是卖书的地方,那么它的兴衰荣枯也真就“没什么”。没有书店,人们依然买得到书,读得到书,只是我们的城市风貌将一去不复返。巴黎的“莎士比亚”、旧金山的“城市之光”、纽约的“高楼书集”、伦敦的“查理十字街84号”,伟大的城市里总有一两处别样的书店风景,有的婉约秀丽,有的气势磅礴,有的细致精巧,有的古意盎然,它是喧嚣中沉静的力量,是拥挤中孤独的处所,是卸下物质枷锁后悠游嬉戏的精神家园。

篇3:校园书店市场定位

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方面, 网上书店消费者的需求日渐个性化、多元化:消费者不再是简简单单地浏览、筛选、购买图书, 而是对图书的书目信息、网上书店服务甚至非图书的商品和服务等提出了需求。相对于用户需求, 网上书店可供书目品种少、信息量小、服务不完善等缺陷日益显现, 其提供的内容范围和服务种类急需拓宽和增加。另一方面, 伴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内容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网络服务和技术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等单打独斗, 各守一方的局面导致非错位竞争、重复建设以及利润空间压缩等问题。面对激烈的竞争, 网上书店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平台运营商或渠道商的定位已经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加强个性化服务的创新、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 重新定位自身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1 网上书店的发展困境

在我国文化产业改革的浪潮中, 数字出版产业无疑成了改革的焦点, 而网上书店作为产业链中渠道商、平台运营商的地位不断受到冲击。首先, 网上书店面对内容需求多元化的趋势, 现存的信息远远不够。对数字化内容的新需求急需网上书店扩大内容采集面以及提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其次, 据《2010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显示, 因为网上书店经营范围比较狭窄, 其用户流失率较高 (“卓越网”的流失率是20%, “当当网”是14%) , 不仅如此, 单纯的网上销售盈利模式也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最后, 在“内容为王, 技术至上”的产业链文化下, 内容资源行业、技术服务行业将业务不断伸向运营平台, 使得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归结起来, 我国网上书店的发展遇到了如下困境:第一, 数字出版产业缺乏有效的合作平台;第二, 上游内容行业, 如图书馆、出版商等, 发展标准不统一, 行业内和行业间利益分配制度不成熟, 导致网上书店交易成本上升;第三, 网上书店现存的赢利点利润增长空间有限, 亟需设计新的创新服务和知识服务以发掘新的盈利点;第四, 网上书店个性化服务打造能力略显单薄, 迫切需要与产业链其他各方通力合作。

2 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

面对以上困境, 网上书店要“突围”发展, 必须寻求合作互利的发展路径。产业链重定位, 成了网上书店发展的有效方式:整合上游内容机构资源, 扩大网上书店书目内容的量和内容范围;加强自身个性化服务打造, 加大宣传力度, 发掘新的盈利点;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 进一步开辟个性化服务推送业务, 拓宽盈利渠道, 这里称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为“下游”, 是因为网上书店可以通过其延伸和扩展自己的服务面, 因此称其为下游。网上书店的定位不再仅仅是一个书目、数字内容甚至小百货信息服务、网购平台, 而是通过利用网上书店已有的客户群体和网络平台、渠道, 借助用户群体特殊性质, 运用多元化盈利分成模式, 联合产业链上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2.1 整合上游内容提供方

数字出版产业, 内容资源是产业链发展的基础, 因而把握好内容资源是网上书店发展的王道。一方面,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搜索技术的广泛应用, 网上书店现有的内容资源和内容服务功能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和分散化的需求。另一方面, 作为产业链上内容提供方的主体, 出版社和图书馆自身积极寻找着自己发展的出路, 但从资金、技术方面, 发展标准的建设方面以及规模化信息处理方面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势, 相对而言, 网上书店具备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结合网上书店和内容行业的这些现状, 网上书店可以积极同内容提供商协商, 参与到上游业务活动中, 在整合内容提供方的基础上, 增加内容资源数量, 提高内容资源质量, 丰富个性化服务内容。

2.1.1 主动提供第三方服务

总体来说, 我国数字化产业链缺乏有效的合作和沟通平台, 尤其是上游企业自身发展时, 往往因为信息共享效果欠佳、发展标准不统一等因素, 致使内容产业发展始终步履蹒跚。基于此, 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同众多数字内容企业关系密切的优势, 联合有关主体合作, 构建第三方服务平台。同内容提供商磋商, 建立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 进而拓展到建立“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 积极提供在线数字内容版权认证服务。

首先, 积极推动合作平台的建设。以图书馆联盟为例。图书馆联盟的建设成为了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 图书馆的联盟却因为图书馆之间规模大小各异, 资金充裕度不同, 技术能力差距, 信息不对称等因素, 无法很好地进行合作, 导致联盟建设中标准不统一, 利益分配机制混乱, 重复建设和双重加价现象严重, 联盟合作受阻。网上图书馆, 借助处在信息优势的特殊地位, 积极参与到联盟建设中。作为第三方, 在分析联盟参与各方实际情况下, 兼顾各方利益, 协助联盟相关部门建设统一标准, 推动联盟合作, 促进信息共享, 减少重复建设, 缓和利益分配冲突。

其次, 适当介入上游企业数字化活动。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推进需要人力、资金、技术的大力支持, 而传统图书馆数字化能力和资金有限。网上书店可以同图书馆协商, 以第三方形式参与到图书资源数字化活动中, 为其提供人力、技术和资金。与此同时, 网上书店在平台上提供这部分数字化内容, 并在用户为使用相应资源付费后, 按照约定比例支付给图书馆。更进一步, 网上书店在取得相应参与主体同意的情况下, 以投资或是帮助图书馆进行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为方式, 分担成本, 并共享一定的文献资源。

最后, 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数字产业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版权的规模化管理, 即怎样在海量业务中处理版权问题。网上书店作为具备先入优势的平台运营商, 应该在同上游企业合作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内容提供商的版权授权, 作为第三方, 通力打造数字版权集成管理平台。

2.1.2 积极进行数据分析

大规模使用商务智能, 是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趋势, 数字出版业也不例外。作为平台的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渠道和数据库对网上用户信息处理的规模效应, 引入商务智能分析系统, 将海量的用户点击流量数据、需求信息等及时建立起数据仓库, 运用合适地分析工具, 进行数据挖掘, 形成有效的市场信息, 为上游企业提供知识服务, 开拓新的盈利点。

具体说来, 网上书店通过平台直接反馈消费者的意愿, 使数字产品从内容创作之初就考虑选择不同的数字形态, 如何投放适宜的销售渠道等, 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 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成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同上游的合作出版社共享, 使之能够及时处理信息, 做好印刷生产计划、库存容量控制计划、消费区位重点调整计划等规划。基于此, 网上书店应要求出版商按约定好的互惠合作条件提供更为广泛的内容资源支持。

2.2 开拓自身盈利空间

面对多元化、个性化和分散化的需求, 网上书店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服务功能的建设, 不断整合信息资源、提供集成化的平台服务, 借助网上书店这一现有平台, 在鼓励用户参与网站内容建设和模块建设的基础上, 分析网站与用户的交互信息, 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 开发新的更有针对性的用户模块, 发掘盈利空间。

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 截止2010年12月, 在我国4.57亿网民中, 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25亿。但是因为物流难以充分覆盖居住更为分散化的农村, 农村上网硬件相对欠缺以及网上书店针对农村功能的设置不全等因素, 导致网上书店短期内无法在农村创造出明显的利益。但是网上书店必须看到农村网民用户基数大, 大众媒体覆盖面广, 政策鼓励农村网络书店、网络期刊、网络报纸的普及等特点,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网上书店可利用Web2.0“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特性, 配合通过平台收集得来的信息, 了解需求, 开辟“三农服务”专版图书和信息模块。例如, 结合我国有66%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读书活动或是读书节的情况, 积极主动地同相关部门联系, 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农村举行读书节或是宣讲会活动。不断扩大宣传力度, 在提高影响力的基础上, 收集对网上书店自身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信息, 并且利用举行读书节等活动的机会完善“三农服务”模块, 推广有关“三农”问题的个性化服务, 吸引读者, 扩大网站流量。同时, 根据农村消费群体消费示范带动性明显的特点, 从点到面进行宣传推广, 逐步打开在农村盈利的大门, 为进一步扩大网上书店的利润空间做好准备。

2.3 联合下游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

伴随着泛在阅读现象的出现和普及, 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终端阅读, 已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与此同时, 现存的我国网上书店个性化打造难以满足用户需要, 联合移动终端打造个性化服务的策略应该及早谋划。

2.3.1 建立同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机制

在手机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以及服务个性化的趋势下, 盈利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手机阅读市场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争夺的主要阵地之一。网上书店当然不能放弃这块“蛋糕”。但网上书店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 因为产业链内的重复建设, 如数字内容建设, 网络渠道建设, 渠道宣传推广等等, 所带来的成本以及因为重复建设所带来的商品服务时延, 不是每一个运营商都乐于也能够接受的。网上书店在进军移动阅读领域应该先充分和正确地定位:在选择好恰当的移动业务运营商的基础上, 定位于移动阅读内容提供商和移动网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桥梁, 并运用已有的消费群体, 宣传渠道, 商品规模化销售所产生的集成化管理等优势大力推广联合移动阅读业务。另一方面, 网上书店要积极推动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 移动网络服务运营商在合作中处于强势地位, 但网上书店可以借助其已有的特定客户群体资源为条件, 以自身已有平台和渠道为优势, 积极同运营商谈判, 适当让利, 促成合作的建立, 抢占市场先机, 建立起行业先入优势。

2.3.2 打造网上书店手机社区

网络快速的发展已经使得“虚拟社区”的概念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移动网络 (尤其是手机网络) 服务从起步到日臻成熟已开始向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 网上书店可利用手机的覆盖面广, 针对性强的特点, 积极将自身网上的业务经过二次开发延伸到移动网络, 中并大力开发新型的个性化业务进行全方位商品信息和服务推送。

具体说来, 网上书店利用已有的客户群体以及网站对客户群体建立的分类, 设计不同社区, 并将用户资料反馈给移动网络运营商, 利用运营商平台和技术支持, 建立起手机社区。在手机社区中, 网上书店和移动运营商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 健全用户需求信息反馈机制, 做到及时处理, 及时反馈;其次, 做好社区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报告工作, 做到发掘市场信息, 形成有效用的市场分析报告;最后, 不断开发新型社区功能服务, 提高用户使用黏性。

网上书店的发展思路如图1所示。

3 结束语

数字化出版业飞速的发展以及市场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的不断推进, 都促使着网上书店不断完善已有业务, 积极打造创新服务, 主动发掘新兴盈利空间。面对着数字化出版产业链各方的博弈, 网上书店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的定位, 并利用自身优势, 联合产业链利益攸关的各方, 重新定位市场, 定位服务, 定位业务, 以此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唐黎丽.中外网上书店比较研究——以当当网和亚马逊网上书店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8.

[2]黄立雄.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 2010.

[3]刘寒娥.传统出版业数字出版发展策略探析[J].编辑之友, 2010 (4) .

[4]高翔.出版社如何利用网上书店[J].科技与出版, 2010 (9) .

[5]周利荣.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 2010 (10) .

[6]张馨.试论高校图书馆文献建设——基于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视角[J].图书情报工作, 2009 (19) .

[7]朱李莉, 卢冰原, 彭扬.网络出版的电子商务智能模型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05 (7) .

[8]刘成勇.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J].现代出版, 2010 (6) .

[9]白冰, 林玉蝶.论网上书店在农村的发展[J].中国出版, 2010 (7) .

篇4:书店偏离了市场

和中国一样,由于实体图书的销售不断下滑,日本出版业近年来也遭遇了困境。2012年3月31日,在东京新宿三越百货商店大楼里的淳久堂书店终于不堪店面租金重负,关门大吉了。

淳久堂书店是在整个日本都赫赫有名的大型书店, 1963年创立于神户,原名大同书房,1976年更名为淳久堂书店。发展至今,整个日本已有四十家淳久堂分店,在台湾等地也设有分店。这次关门的新宿店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卖场面积,在日本数一数二。

可是,为关门感到惋惜的不仅有普通读者,也有它的经营人员。这些常年在销售业务上付出心血的店员联合起来,在最后的时刻,推出了一个“营销策划”,题目是“说真的,其实我们想卖的是这些书。”大家分头把自己所喜爱的图书挑选出来,用一张明信片大小的纸片写上简洁的书评,推荐给读者。店员们认为,随着网络的发展,大的出版商、出版社在推出所谓“重头作品”时,都会事前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宣传。所以,书店的“畅销书”大多是出版商“推广”的结果,而许许多多像独立制作电影那样的好书,由于作者的背景和出版社的财力所限,多数遭到湮没。

淳久堂是老字号书店,在普通读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他们在选书、推荐书上一直有自己独到的眼光,因此这个消息很快就通过twitter传播开来,60多万人转发消息。不仅图书本身吸引顾客,店员们的推荐语也为人所称道。一位女店员专门给儿童书写推荐,她写道:“作家和书籍,你是我永远的单相思。”最后的时刻,很多人到店里买书,使得营业额直线上升。当这家书店关上大门的时候,贴上了一张员工集体写的简短的告示——“感谢大家的惠顾,但愿我们能再度重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行业消失了。比如唱片业,前几年娱乐圈人士出一张唱片可以算成绩了,但现在你还想出唱片只能说明自己很古董。再比如照相馆,从前意义上的照相馆要么晋升为影楼,要么成为制图复印店面的业务之一。

随着手机读物和电子书不断涌现,书店作为图书专业零售店的作用逐渐丧失。不仅是日本,而且在美国,在中国,在欧洲,都是如此,书店数量会继续萎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淳久堂新宿店最后的辉煌告诉我们,书店也许还不必那么悲观,经营者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书店减少了,有人说是因为赋税过高,建议减税;有人说店面租金过高,应该用一种“公益”的方法去“扶持”;还有人叹息说人们越来越不肯读书了。这些都是原因,提出的解决建议也都有价值,但我认为,出版业的萎缩虽然是一种趋势,但具体到书店经营上,有些问题不能不注意。

尽管我们赋予了图书以崇高的人文意义,但具体到每一册图书上,其价值仍值得怀疑。说穿了,就是图书不值那么多钱。报纸的寿命是一天,杂志的寿命相对长一点,图书的价值能够呈现多久?

东京的神保町一带,众多的旧书店鳞次栉比,在仅 0.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聚集了大约160家古旧书店,据估计共收有1000多万册古旧书籍,是世界闻名的“书店街”。近年来,这里二手书店的数量虽然也有下降,但店铺的密度和书籍库存量依然堪称世界之最。在这种二手市场,图书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价格体系,原来的定价已经非常不重要。经过了时间的淘洗,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图书始终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另外一点就是书店属于零售业。管理顺畅的大型书店每天都有大量新书上架,为把它们一册一册地摆放到卖场的适当位置,要求店员具备一种几乎不读也能知道图书内容的特殊能力。看书名和装帧,看目录,注意关键词。只要站着翻一翻,或者在行走间的30秒扫上一眼,基本能够做出判断。如果出现迟疑不决,那就只能说明该书不适合作为商品出售。每天早晨对新书的安排是必须的功课,每个店员都要在开箱后的15~30分钟内完成这项工作。

只要是负责卖场的员工,必须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高度的专注,练成这项本领。很多人对书店店员的这种本领感到稀奇。 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这项工作被出版社的“营销编辑”取代了,书店的经营者反倒成了看客,最后消费者得到的图书显然会偏离市场选择。书店的本质仍然属于零售业。既然是零售业,就应该按照零售业的规律办事。

篇5:书店市场前景分析

一、目前书店行业概况

书店是一古老的行业,在功能上与其他商品零售店无异,是图书出版业行销通路成员之一。但因书籍负有知识、文化传递使命。传统上较不被视为商品,书店也被视为文化事业,商业气息较不浓厚。书店业的产业特征是书店家数非常多,且每一家书店的规模都不大,也因此无法获得规模经济利益。而书籍销售毛利低,使得书店缺乏资源及技术扩大营业规模,又或者是业者安於现状,数十年来在经营管理上都没有什么改变。

但近些年,书店随着社会发展的步伐,现在已成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并驾齐驱的态势。而且,实体书店受到网络书店的冲击是愈演愈烈。据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统计,10年来,全国50%的民营实体书店关门。新华书店总店的一份调查报告则显示,愿意去实体书店翻阅书籍的人,已不足接受调查者总人数的23%。

二、对书店前景的几点想法

(一)发挥传统优势

相比起民营书店的困局,新华书店因其长久的历史积淀,有着许多民营书店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是长达几十年发展中积累的网点多和渠道广的优势;另外,新华书店门店都在城市还没有扩张初期就设立了,现在基本上都处在城市中心,自己拥有物业所有权,这是一般民营书店难以望其项背的优势。

(二)以书为主建设综合文化商城

书店门店如果局限于以书为主打产品,很难经营下去;书价明码实价标在封面上,利润率很低,新华书店应该多兼营一些文化用品。近些年来,全国新华书店所有卖场都销售学习文化用品、数码产品等大文化产品,而且销售业绩都很不错。

(三)打造房山的“诚品书店”

前几年,一部在柏林影展夺奖的台湾电影《一页台北》,让已成为台北市文化地图上重要地标的诚品书店敦南店扬名国际。

这座“用书店攻占人心,让阅读永远不打烊”的书店,引起了内地很多书店经营者的关注。秦玉莲向记者提起在诚品书店里看到的场景,“那里卖菜谱书的区域,就真的有灶有锅,有厨师在现场做菜;学术类书籍就有学者的讲座,社会文化类图书就有文化沙龙……书店已经成为一个文化活动的汇聚场所,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

“我们一直想把诚品书店的那一套经营模式移植到房山新华书店来,面向所有层次文化需求的群体,提供全方位的购书服务。

(四)把书店开到超市

超市店主要是在超市开辟一个场地售书。经营方式主要是和超市联营,以扣点的方式,与普通商品一样销售。与普通的独立门店比,不必付出人员及门店的管控成本;由于采用联营方式,风险也较小。

独立书店的顾客是专门来购书的,目的性很强,对书的要求也较高;在超市店购书的,往往是购物之余来买书的,随意性较大。超市店品种比较少,主要集中在生活休闲类,如一些主要的畅销书、经典书目、菜谱和家居用书等。

(五)提升售书“附加值”

网上书店最狠的一招是折扣比较低,但打折扣战却不是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书属于明码标价商品,价格透明,靠打折来竞争实际压低了书的利润空间,最后只能导致亏损。基于许多顾客还是喜欢书店购书的氛围,实体书店可以通过品种结构布局、灯光和音乐以及服务,给购书者以更高的价值体验。

因此,实体书店与网店的竞争,只能体现在增加服务提高购书的附加值上,把客户向中高端人群扩展。这一部分顾客群对折扣可能不是特别敏感,而对于购书环境、服务与书店品牌却很在意。书店有自己的经营风格、选书风格,要强调 “人文书店”,重点突出人文书籍,不像网上书店,只是一个海量的平台。

(六)开辟网络购书渠道

实体书店的坚守,对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的培养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意义,但面对瞬息万变的书业竞争,我们也要保持对新业态的关注和对商机的敏锐嗅觉。与其抱怨网络售书的冲击,不如主动出击。

(七)期待成为文化地标

篇6:校园书店的潜力在哪里

大学书店由于聚集在各大高校周围,往往能够对高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状态进行准确快捷的把握。而且,他们中的有些经营者本身就与高校群体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更容易从师生的角度来思考图书,做到与校园文化氛围的融合。为了解高校师生这一特殊文化群的消费倾向,笔者走访了武汉大学周围二十多个大小书店,得出了近年来高校群体图书消费的文化深层次原因。

一、教材与教辅类图书常盛长销——学习型文化是主流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其教育的功能尤为突出;对教材与教辅的关注表现出对学者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的一种肯定;书店对于教材的选定应依据编撰者的学科水准和影响来确定

高校文化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带有强烈的教育性特征。这表现在书店内就是教材与教辅类图书严重超载。笔者走访的珞珈山教育书店和武昌大学生书店,几乎全为教育类图书的天下。从学科门类的划分和架面的分布上,都体现出教育类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且,几乎每家书店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教材教辅领域。这反映出高校整体的一种文化倾向,就是学习型文化的盛行。整个高校的社会功能都从教育的特征入手,力图培养出一种有别于校外文化群的特质。无论从学生来看,还是相对地从老师来看,学习的气氛基本上控制着校园文化的走向,使得学习型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而存在。

对教材的关注是各学科门类教与学的目的使然,高校师生对自己专业门类或是感兴趣的学科门类都有着特别的关注。而且,这种关注往往以专业领域的权威为准,对教材的选定首要是对学者的认可,对其学术价值进行的判断和评议。这就是教育的普及化和实用性特征。珞珈山教育书店对于理工科教材,就基本上能从普及的角度入手。武汉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也基本上添置了许多学校通用教材,对自己专业的领域如图书情报类、新闻类、法律类,都存有丰富的储备量,这样就很容易寻找到与大学师生共同的关注倾向。所以说,教材教辅类图书的选定是与高校文化密切相关的,大学书店不仅能密切关注校园动态,还能依据学科水准及其普及度来确定教材经营的重点,大致上把握了校园文化的消费倾向。

二、考研类图书稳步攀升——精英文化意识强烈

权威专家的著作颇受青睐;学习的功用化特征尤为明显;强烈的精英文化愿望成为高校学生的首要关注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购买考研类图书的针对性极强。一些著名的考研研究专家的考研著作热炒热卖,突出地体现在国家统考的英语、政治、数学三科上。除了一些专业的文学类书店,综合类书店都涉足了考研领域,并且通过各种打折和优惠措施来加强竞争,特别是21世纪考研书店,还提供其他与在校学生密切相关的服务来引导考研群体。考研类图书的品牌效应和基本的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此类的学习型文化的极度繁盛。如果我们对学习型文化进行深度分析,就发现对一般教材教辅的关注属于普及型的大众文化层次,而考研类图书的兴盛恰恰预示着精英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之所以称之为变迁,是因为这种学习型文化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追求理论修养的精英意识,而是带有强烈的功用特征。从目前来看,考研群体的文化学习的针对性非常明确,文化进步的意识更强烈,并且日益上升,逐步成为学习型文化的主流。尽管考研群体各自抱有理论修养型和功用学习型两种目的,并且功用学习型群体的份额还相对较强,但其学习过程的结果却促进了精英文化的发展。虽然精英文化群体本身有其功利化特征,但这还不能单单理解为精英文化的悲哀,只能视其为

现阶段一种不可避免的模式化倾向。而这种模式化反映的一般事实,正是学习型文化和教育制度模式化的基本状况。

三、个性化文学类图书潜力无穷——非理性文化抬头

个人化文艺创作、隐私文学适应了读者自我化个体化的阅读口味;精神放松与精神自由成为高节奏、强规范的社会状态下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对现实社会的幻想形成了非理性判断标准,文化趋向呈不稳定和随意化的特征

笔者曾经注意到文学类图书市场总体低迷的状态,但其中又不乏一些著名的畅销类图书急剧攀升的现象。《千年一叹》、《花季雨季》、《红树林》、《绝对隐私》等等,几乎都以作者的个人化倾向来影响并感染读者,作品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好恶的价值评判。“三联”和“席殊”就有好多这样的畅销书上架。它们都力图用一种自由自在的叛逆和抗争的思想来为高校师生寻找一种生存的氛围和空间。这些图书从写作之始就基本上考虑到了高校读者群学习之外的精神和视野上的放松,是对高校生活的调节和适应所作的选择。

与此种情况相伴随的,就是读者对于交流和开放状态的向往,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或是学习这种小圈子。对隐私文学的热读实际上就是寻求外界以及精神外空间理解和支持的明证。尤其是学生群体,由于人格发展还不成熟,需求的迫切性又很强烈,所以,读书的目的也更集中地体现在思想精神领域成果的分享和满足。交流性文化的隐匿性,其深层次的反映其实就是非理性化的判断标准和价值观念。由于青年群体的心理不成熟和多元化社会的压力,个人往往充满幻想和无望,这种苦闷和彷徨相互交错,在学生整体中就形成了随意化和不稳定的文化倾向。

高校教师群体同样也面临这个问题。在图书的阅读上,他们也寻求一种精神的解脱和暂时的休闲。主要因为成人在现代社会中中心地位的丧失,并且教师群体的年龄跨度很大,很容易形成文化分层和文化层之间的流动,于是相互影响就造成了复杂的阅读状况。但不管怎么说,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所形成的高校非理性文化都是在精英文化意识指引下的一种相对个性化文化方式,而并非一般性的大众文化。这就是高校阅读群在图书消费上的特殊面貌。

四、工具技术类图书急剧升温——工具理性文化异军突起

计算机、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类图书成为焦点;急躁、功利化倾向来自于自我危机的加重;工具理性文化一度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文化主流

科技的发展可以说为图书的繁荣提供了新的题材和生长机遇。在笔者走访的过程中,发现计算机类图书已经占据了不少的市场份额。同时备受关注的还有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类图书,但大多为普及本。

书店对于工具技术类图书的关照必然反映出深层次的文化原因。近年来电脑网络产业的兴起,整个社会的动态基本上都围绕网络功能而展开。特别是2000年网络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稍前的全国高校大学生电脑节和网络创业大赛,都为计算机类图书的崛起准备了优良的社会条件。由此,高校师生也对知识信息的实用性和市场化产生强烈的兴趣,一时间,急躁、功利化的社会思想倾向非常明显。于是,整个校园理性文化的重心也发生了偏向,由价值理性主导变为工具理性主导,文化的短暂性和盲目性异常突出。这就是整个社会文化动态的基本表现。

工具理性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2000年图书市场的销售方向,于是在大学书店也遗留了这种文化的印迹。毕竟,这是一次文化导向,也是文化消费不可避免的潮流。大学书店的图书配置究竟该怎样协调,工具技术类图书应该怎样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还有待于科技发展和社会经济投资热点的转移与完善。

可以看出,校园文化的种种动态和特点都反映在了具体的图书销售上,造成了多元化的社会图书销售状况。精英文化意识的导向战略始终引导并刺激着其他不同层面的文化状态和

上一篇:期中考试--330字日记下一篇:学期实习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