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猪质量控制措施

2024-06-23

无公害猪质量控制措施(共9篇)

篇1:无公害猪质量控制措施

无公害生猪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一、范围

本措施规定了猪场组织、技术、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产品检测与管理、产地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本措施适用于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猪场。

二、引用措施准则

NY5030-2001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5031-2001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5032-2001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5033-2001生猪饲养管理准则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组织措施

1、场长职责

①制定饲养品种、决定全年生产计划。②制定技术人员和饲养员的生产岗位。③制定猪场生产管理制度。④负责对饲养员定期健康检查,按国家规定的传染病人员不得从事本行业工作。

⑤检查督促饲料原材料、预混料及其他添加药物,保证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兽药。

⑥负责督促检查技术员做好各项的生产记录工作和档案建立工作。

⑦负责外来人员参观猪场的审批权限。

⑧负责活猪销售头数、重量、单价、销售地的记录工作。

2、技术员职责

①协助场长制定环境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免疫程序,做好猪场保健工作。

②负责检查投入品(如原材料、预混料、兽药、疫苗)的质量。③负责配种、免疫、治疗、猪只转移、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并做好记录及建立档案工作。

④负责检查生猪饮用水源头水质情况,保护饮用水安全、卫生。⑤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并及时无害化处理。⑥遵守场内制度,不准对外出诊治疗和猪的人工授精工作。

3、饲养员职责

①负责清扫和清洗猪舍内粪污水,保持地面干净。②不准串栋,不喂霉变饲料。

③进入生产区必须严格消毒,更换工作鞋、工作服,工作服要经常洗,保持清洁卫生。④不准从市场购买猪肉和其他肉类,所有吃肉问题由本场解决。⑤注意观察猪群,发现猪只有异常现象,如咳嗽、食欲减少,尿赤、粪稀或粪硬变化,应及时向兽医人员或场长报告。

⑥负责炎热气候把卷帘卷起来,冷的天气把卷帘放下来,做好舍内空气通风,新鲜和保温工作。

⑦每天下班前检查饲料槽,将剩余的和地下的废料清扫装回饲料袋,不可随便扫落于水沟周围,防止招惹老鼠、鸟粪、生虫等,应及时清理饲料槽内饲料。

四、技术措施

1、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技术措施 ①卫生管理制度

整理:清理出要不要的物品,不要的即给予处理,猪场四周杂草给予割除。

整顿:要留用的物品能随手取得,并加以定位、定量,改善猪场空间,以使工作环境一目了然。

清扫:定期清扫,检查畜具与设备,检查猪舍的设施、屋顶,以顺利维持工作效率的场所。

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②卫生防疫制度

防疫:从外地新引进的种猪或猪苗,必须隔离观察20-30天,经场内兽医人员检疫,确认无病健康的猪方准进入猪舍并群。

消毒

①场内外环境、蓄水池消毒,每月安排三次。用高压水枪,用2%菌毒敌喷雾,用2-3%烧碱水进行交叉消毒。

②空栏猪舍消毒,每批猪调出后的空档猪舍彻底用烧碱水消毒3-6小时后,水洗,干燥数日后进猪。

③产房消毒干净后,方可准许临产母猪进入产房。④免疫

主要免疫种类:猪瘟、乙脑、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链球菌、口蹄疫等。

免疫程序操作,遵照标签注明方法、剂量进行接种。兽药 :使用兽药严格遵守有关停药期的规定。

2、病死猪处理:按GB16548处理,猪场不准出售病猪、死猪。

3、灭鼠:定期投放鼠药,及时收集死鼠和残余鼠药,做好无害化处理。

五、投入品的采购、加工、保管

符合品种特征、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1、投入品的采购

①原材料采购。采购玉米、豆粕、麦皮、鱼粉等原材料,从感官要求符合品种特征,选择色泽新鲜一致无发霉、结块及异味、异嗅的原料。

②兽药采购:必须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允许使用抗寄生虫药和抗菌药及使用规定》中选购。

③预混料、添加剂采购 具有产品标准编号; 具有生产许可证号; 具有产品批准文号;

本产品符合饲料卫生标准;

农业部颁布的《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目录》和《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执行。

④疫苗采购:新罗区畜牧水产局指定供站或新罗区生猪产业协会疫苗供应点采购。

⑤饮用水符合《NY/T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规定》的要求。

2、投入品的加工 ①配合饲料加工

机械设备清洗:配合饲料生产前,应清洗、检查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加工企业的卫生条件符合GB/T16764的要求;

加工程序:先大量后小量的原则进行; 建立档案:各批次生产的配合饲料产品均保留样品,注明采样人、饲料品种、生产日期、批次、生产负责人,保管三个月;

禁止在饲料中额外添加砷制剂、镇静剂、ß兴奋剂、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3、投入品的保管 ①原材料的保管

清理仓库:原材料进仓之前,必须要清理仓库,把先进仓的原材料清理出来,堆放在前面,清扫木地板。禁止后进仓的原材料压在先进仓的原材料上面;

原材料应分类堆放在清理出来木地板上面;

配合饲料成品按类别堆放,先生产的先用,严防霉变、结块。②兽药、疫苗保管

猪场药房不准放其他工具,其他工具应放在工具间,兽药按照抗菌药、驱虫药、消毒药分类保管,放在架于上面;

疫苗放在冰箱内,按标签要求冷藏保管; 饲料产品、兽药都必须造册登记; 所用过的麻袋、兽药瓶、疫苗瓶都要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产品检测与管理

1、产品标准

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的无公害生猪。对人类健康和动物无害,对环境也不会造成公害。

2、产品管理

①对动物耳标免疫标识的管理:无公害生猪耳标由协会生猪调运部保管和发放。技术部根据猪场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符合无公害生产操作规范和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生猪调运部开具证明,发放耳标。

②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齐抓共管保品牌

市、区畜牧主管部门,对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场,从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养殖用水等生产投入品源头上加强管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以保质量安全。

③区检疫检验站负责开具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

七、产地环境保护

1、产地环境要求

①防止污染,相对隔离。

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排水良好。养猪场应严格执行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动物和物资运转应采取单一流向;进料与出粪道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和疫病传播。

②防疫合格、设施齐备

生活区与生产区严格分离,建有围墙、防疫沟、绿化防疫带,排放的生产用水和废弃物应符合GB8978的规定。

2、污道和净道:要求污道和净道分开,互不交叉。

3、分区管理:场内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粪便处理区应分开,分区管理。

篇2:无公害猪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提高竹篙薯标准园栽培管理水平及产品产量及质量,保证商品质量的一致性,使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制订如下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为首,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田间档案记录员等5人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负责制,理事长负责对社员进行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根据竹篙薯的农事季节定期或不定期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或技术指导,负责病虫害防治与农药管理人员需经培训上岗,熟练掌握防病灭虫知识和技能,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参加省里组织的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以确保标准园生产的竹篙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

二、技术措施。

推广优质无病虫种薯,拱棚育苗;挖坑整地,施肥插草,100%采用配方施肥,实行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作基肥;推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在县植保站的指导下,定期将病虫发生情报及防治措施发至各位社员,通知各位社员及时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加强培训,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提高防治效果。推广100%统防统治以及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化防治技术。总之,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竹篙薯栽培技术规程》 6

(DB3608/T012-2006)和本专业合作社制订泰和竹篙薯生产技术规程来实施,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户、到田。

三、投入品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种苗来源,选择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定植;统一采购经营农药、肥料,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控制竹篙薯生产技术规程以外农药、肥料流入,在生产中不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蔬菜上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病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竹篙薯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不擅自提高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量及次数,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管理使用准则;根据竹篙薯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要是“三证”(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俱全的产品;不施城市生活垃圾肥。本专业合作社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

竹篙薯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按作物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包括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记证号、剂型、防治对象、时间、施用量、次数、安全间隔期;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内容包括肥料名称、登记证号、类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数等,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四、生产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农药肥料记录档案,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以便就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向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和消费者作出承诺。

2、农药肥料记录档案必须如实记载农药肥料采购、收集、保管、运输、使用的时间、数量、验证等情况,包括农药肥料储藏、领用记 录(品种、数量、供货商家、领用情况、库存等)。

3、规范田间档案管理,如实记载农药肥料使用地块、时间、使用量、无害化处理、使用效果、不良反应、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并随时与相关部门沟通。

4、必须明确专人负责按规定填写相关记录,部门负责人应随时检查相关人员执行情况,确保记录完整正确。

五、产品检测制度。

实行自检和抽样送有关部门检测相结合,以自检为主。竹篙薯采收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合格的安排上市;本社设一个经过培训的质量检验员,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熟悉掌握所使用的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标准和各种检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检验人员必须对每一个检测数据负责,减少人为误差,仪器设备

要定期检查、维修、校正,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

六、产品准出制度。

1、上市前检测。蔬菜采收上市前,基地生产人员应及时对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并取样送到吉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并做好取样的各项记录。检验依据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DB36/T361-2001进行。

2、合格竹篙薯产品的登记制度、对检验合格的产品做好产品批次的登记,然后采收,进行无害化包装后安排上市交易。管理人员保管好检验报告,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有关记录应完整、清晰,不得随意涂改。同时将结果抄送到各相关部门备案。

3、不合格竹篙薯产品管理制度发现不合格,以《检验报告》通知生产人员。生产人员要及时做好标识,确定不合格的范围,如:生产时间、地块、产品批次、面积、种植责任人等。应将不合格品与合格品隔离存放,并贴好标识,防止在处理前被误用。由生产技术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处理意见,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处理意见,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七、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1、按照按照“全国种植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要求,建立生产者编码、产地编码、产品编码,统一以曙标品牌进行包装,建立内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查询。

2、建立和实施产品质量追溯程序。追溯内容主要包括基地编号、农事管理、采收前农残检测、初级农产品采收、初级农产品运输、产

品包装标识、库存管理、危害及事故处理等的记录。

3、建立出售产品追溯记录,如实记录产品查验、质量安全状况以及产品销售情况等内容。

4、标准园出产的产品要建立召回制度,以便追查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篇3: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1 组织措施

蔬菜生产企业要由专人负责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开展质量管理宣传, 组织培训广大蔬菜种植户, 不断加强菜农安全生产意识, 安排专人监督基地生产全过程, 全面落实质量安全措施。

2 生产技术措施

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虫品种。育苗时采取温汤浸种法对种子进行清毒处理, 减少种传病害对幼苗的侵害。加强基地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合作社应实现膜下沟灌和微滴灌技术, 架设频振式诱蛾杀虫灯, 悬挂黄板杀虫板。科学防治病虫害。坚持农业防治为主, 及时落实各项农业栽培技术措施;大力推广生物农药, 如Bt乳剂、链霉素等和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如阿维菌素、菊酯类农药、阿克泰等;推广病害早防、虫害适时用药的原则;推广轮换用药, 严格用药次数和剂量;严格控制把握好安全间隔期;杜绝禁用农药在蔬菜生产上使用。

3 投入品使用管理措施

农产品生产者要严格执行农药、化肥等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的规定;要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 如实记载下列事项:使用农业投入品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 以及植物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4 农产品包装及标识管理措施

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个人销售农产品, 其包装物或标识上应按照规定标明产品的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销售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 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志。禁止冒用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质量标志。不得使用农药箱等材料包装销售农产品。

5 农产品质量检测及销售管理措施

农产品行业协会应建立严格的产品抽查制度, 产品在上市前15天, 应自行或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严禁上市, 并进行集中处理, 同时按照协会有关规定, 对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种植户追究相应责任。下列不合格农产品禁止销售: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的;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生物毒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6 环境保护措施

篇4:试析工程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工程;测绘;质量控制

工程测绘是工程项目的准备工作,科学的工程测绘可以提出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以及工程项目的质量,促进工程项目有序进行。工程测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对测绘工具、测绘人员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系统的规划。本文对工程测绘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希望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测绘更好的发挥出自身作用,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发展服务,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工程测绘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测绘占有重要地位,工程单位通过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提高工程测绘水平和测绘能力,特别是在测绘信息化发展中,更离不开质量控制对其的约束。质量控制明确了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工程测绘信息化发展,利用信息测绘将传统的测绘方式彻底取缔了,降低了工程测绘的失误,提高了工程测绘的准确度。工程测绘的质量控制主要体现了测绘的技术价值上,传统测绘应用比例较高,质量控制存在很多的不足,加速改革构造工程测绘新环境,完善测绘方式,为工程测绘提供基础保障。

二、工程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工程测绘质量控制可以按照工程测绘对象和管理要素进行分类。按照工程测绘对象可以将其分为线路、地形和施工放样等测绘质量控制;工程管理要素是一个合乎逻辑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概念体系,在其概念体系中包括质量目标、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等内容,通过工程整体控制提高工程测绘质量。下面对工程测绘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1.找准工程测绘质量控制点

测绘控制点是影响工程整体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点,测绘控制点包括测绘人员控制、测绘数据控制和测绘中数据控制这三点,在工程测绘质量控制中,抓好这是三点可以促进测绘控制工作顺利进行。在工程测绘工作中,要使用先进的测绘设备,以保证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并为测绘结果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测绘人员要具有专业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具备测绘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使其高效完成测绘工作并提供科学的数据资料。在工程测绘工作中如遇到反常数据,必须要对其进行多次测量,以确保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

2.数据审核要经过严格审查

在工程测绘工作中,所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会对整个工程建设工作及其建设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因此保证所测绘数据的准确性是对测绘人员工作水平的基本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测绘人员想要保证自身测绘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确保每一项工作行为都能够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尤其在对测绘数据进行检查时,必须要杜绝人为失误和技术设备问题而引起数据失真问题,保证每一项测绘数据都能够准确、全面的展示。与此同时,测绘人员还必须要对数据属性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与核对,避免出现编号重复或是数据丢失等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根据软件的不同,测绘数据的拓扑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做好拓扑结构的检验,避免数据在输入不同软件的拓扑结构时,出现数据失真和丢失的问题,保证所有测绘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加强测绘过程的严格控制

工程测绘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过程,在工程测绘中要严格控制各相关数据,运用科学规范的程序做好数据输入和输出。测绘仪器设备是确保测绘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设备,在测绘工作中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得仪器设备无法提供出准确度的测绘数据。在测绘仪器的使用中,工作人员不注重测绘仪器的检查和保养,造成测绘仪器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在测绘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操作测绘仪器,并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在工程测绘工作完成后,监督人员要针对测绘工作成果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整体全部审核合格后可投入使用,这样工程项目算是完成了。监督人员验收和监理的范围包括技术指标、检查记录、测绘数据和仪器等,在测绘检查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纠正,以提高工程测绘质量。

三、工程测绘未来发展前景

工程测绘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是一门关于地理空间分布的现代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工测绘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工程测绘要不断的更新测绘手段和技术含量,工程测绘也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特点。在部分工程测绘中传统的人工测绘已经被现代化的机器人所取代,工作人员只需要远程操控机器人便可以得到精准高的测绘数据。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手段的不断创新和测绘工具不断更新环境下,工程从测绘质量控制前景必然是一片大好。在未来的发展中,测绘技术会进一步提高,同时应用的更加广泛,测绘将成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工艺。测绘人员使用数字化高清影像技术处理测绘数据,这样可以延长测绘成果的保存时间。将GIS和GPS技术结合起来,提高测绘结果的科学性,扩大测绘的应用范围,将测绘成果用途从追求项目利益提升至环境保护的高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工程测绘质量,就必须要做好工程测绘过程的控制,对测绘质量控制中涉及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人员严格管理,运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促进我国测绘工程更好的发展。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建设项目的种类越来越多,工程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测绘人员更新自身理念,不断的完善创新仪器设备,以保证工程测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洪彩.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8:141.

[2]汪李辉,陈文.分析工程测绘质量控制的相应措施[J].门窗,2014,05:446+449.

[3]唐建民.工程测绘发展现状与控制质量途径研究[J].江西建材,2014,19:202.

[4]张菲,金芳芳,黃明宏.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4:125.

篇5: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1、组织机构

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意义和必要性,成立了由公司经理任组长的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实施工作。下设生产技术部、质量安全监管部和后勤部。具体负责各项生产措施的实施和各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以及各种农业投入品购买与使用。

2、管理办法

为了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公司严格按照县无公害冬枣生产领导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执行,同时印制发放了无公害冬枣技术规程和无公害冬枣加工技术规程,指导和规范生产;为了保证公司生产的冬枣能达到无公害标准,公司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

3、宣传培训

为了营造生产无公害冬枣产地氛围,公司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政策、意义,使公司员工充分认识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培训制度,采取集中授课与现场指导结合,每年举办2期培训班,在采收、秋季施肥管理等阶段分别举办1期培训班。邀请省、市、县专家开展无公害冬枣生产意义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进行现场指导,使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实施,落到实处。

二、技术措施

按照制定的无公害冬枣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加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对病虫害采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

(一)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本基地生长、抗病性强的品种。

(二)合理施肥:每年秋季施用腐熟农家肥,每亩用2000公斤。

(三)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草害,不需要使用化学农药。

(四)生产技术标准化:把各项技术规程及要求印成明白纸,分发到每个公司员工,并要求他们严格依照明白纸的规定操作,杜绝生产随意性。

三、投入品使用管理措施

按照无公害冬枣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公司确定了高效栽培措施,选择了一些适合当地抗性强的品种,并对农药、肥料等生产投入品按照县农业部门制定的技术规程和有关规定要求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在基地内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及伪劣肥料,推广使用腐熟农家肥。

四、产品质量检测措施

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产品抽查制度,生产的每批次产品在上市前15天,由内检室检测,同时委托县农产品质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到生产基地内进行抽样检测,对不合格的产品严禁上市,并集中进行处理。

五、产品质量管理

为确保产地产品质量安全,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同时成立质量安全控制办公室。

质量安全控制办公室负责编制质量控制计划,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宣传,举办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负责基地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全面掌握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的措施,并监督实施。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样。分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产地环境保护

篇6: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一、组织措施

建立公司经理为首,由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员、田间档案记录员组成的质量保证小组;建立完善的工作分工责任制度;社长负责组织对职工及基地的生产人员进行无公害生产知识的培训;技术负责人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生产情况对职工及基地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指导。

二、技术措施

根据本地历年病虫发生资料,应用先进实用的技术,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到对症下药,适期用药;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搞好清洁果园;提高施药人员技术水平,喷药应周到,均匀,农药应交替使用;科学施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化肥深施,推广叶面追肥使用技术;人畜粪肥应经过无害化处理,做基肥;推广标准化农业设施和材料;完善果园水利设施,健全排灌系统。

三、投入品管理

农药使用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在生产中不使用巨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国家明文规定不得在果树上使用的农药;设有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使用生物农药,配合检测部门控制好果品农药残留超标;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害报,指导用药,做到适期防治,对症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利于 1

提高药效;严格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上市果品必须在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之外;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

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根据果树生长需要平衡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及配合施用配比合理的无机复合肥。施肥原则: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其他肥料;以多元复合肥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施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尽量限制化肥施用;及时做好肥料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肥料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等场所;避免因环境因素造成肥力损失和环境污染;外来肥料必须要是“三证”(产品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标准检验合格证)俱全的产品。设立专门的记录员负责生产技术和农时操作记录;农药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并分别记录使用的农药名称;肥料使用记录档案应完整、真实;及时做好各类农时操作记录、产量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记录需妥善保存1年,以利可追溯性检查。

四、产地保护措施

禁止使用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化学制剂;有计划的制定果树病虫害防治措施,科学施肥与节水灌溉措施;及时回收田间的废弃农膜、农药空瓶等,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破坏;有计划地实行天敌保护措施,在基地周围设置绿化带,种植以花蜜为主的绿化,营造天敌生活环境,增加天敌种群和数量;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检测。

五、产品监测制度

果品采收上市前,进行农药残留速测,合格后安排上市;检测人员熟悉掌握所使用的仪器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各种

篇7:无公害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自从1995年10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2001年9月农业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以来,人民的生活健康及饮食安全卫生得到保障,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的、卫生的无公害食品。2002年3月,农业部发布农牧发[2002]1号文件:《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此通知对21类药品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以上这些法规及其它相关文件是指导我们生产安全放心的无公害猪肉所必须遵循的依据。虽然无公害猪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可是在鲜肉销售市场中所占比例很小。要想全面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使猪肉成为居民肉食品消费的首选,不仅要培养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同时也应加强我国养猪业的管理,扩大无公害生猪的饲养规模。然而,要想得到合格的无公害猪肉,必须从源头??生猪的饲养管理入手,提高饲养技术,科学饲养管理,合理使用饲料及添加剂,快捷有效的兽医防疫卫生,避免造成药物在猪体内残留,达到现代化养猪来生产无公害猪肉的目的。

1、引种

为提高猪群总体质量和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都经常要向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引种也是猪场管理的第一环节和基础环节,品种的引进应遵循以下8项原则:⑴正确选择引入品种;⑵慎重选择个体;⑶严格执行检疫制度;⑷所有猪种必须有检疫证书;⑸种猪场必须要有生产、经营许可证;⑹要区分引进品种是原种还是商品配套系;⑺要考虑品种原产地与引入地间的环境差异;⑻要考虑引进品种的生产性能。了解被引品种地区的疫病情况及整个畜禽类疫病发生情况,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及仔猪;需要引进种猪时应从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进,并按GB16567规定进行检疫,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引进仔猪时,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引入品种确定后,对引进的同一品种应相对集中饲养、慎重过渡、逐步推广及进行开展品系繁育等。了解和调查被引品种的选育标准和整个地区的疫病情况后,在种猪选择个体方面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患(如脐疝、瞎等),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要求结合合理、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和本场自身要求。种猪引进需要运输时,尽量减少引进个体的应激,引进后种猪先在隔离室饲养,隔离期结束后,对种猪体表消毒后可进入正常生产,实行“自繁自育、定期检查、定期消毒”的饲养管理原则。

2、饲料使用

生产无公害猪所需饲料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的NY5032-2001,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执行,保障饲料的安全性,把握饲料的品质就等于阻止了公害的源头。不应给肥育猪使用高铜、高锌日粮,禁止在饲料中添加β-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在商品猪出栏前,按有关准则执行休药期;不使用变质、霉败、生虫或被微生物污染的饲料,使用的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须来源于无疫病地区,无霉烂变质,未受农药或某些病原体感染;饲料原料、预混料、饲料添加剂、全价饲料必须定点供应,产品成分清楚;出栏前严格按休药期规定换喂不加药饲料;不应使用未经处理的泔水和其他畜禽副产品,使用自配料的应建立详细的饲料生产记录。

根据生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不同的配合饲料,最大限度的发挥猪只的生产潜力,尽量减少因饲喂过饱、突然改变饲料、不规律的饲喂而造成的饲料浪费和营养过剩。采用合理的饲喂器,可以改善猪的采食习性而提高饲料的利用,最好采用鸭嘴式饮水器,以节水、防疫。

3、饲养与管理

只有对猪场进行清洁化的科学管理,实现管理机械化、自动化,才能保障产品批量化、规格化,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大致可分为:公、母猪群、仔猪群和育肥猪群。分别介绍如下: 3.1种公猪

为确保种公猪的性欲、精子质量及配种效率,实现繁殖更多更好的仔猪,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⑴根据种公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配制科学的配合饲料,不能肥猪料或其他料来代替,更不能糟渣类饲料来饲喂。

⑵适当对小公猪进行配种训练,锻炼小公猪的经验和信心,但是未满1周岁的公猪交配次数在1周内不超过6次,1岁以上的每周可交配12次,且休息1天。

⑶设计合理的种猪舍,使得种公猪能进行适当活动;选择适龄配种,过早配种会影响猪的正常发育和所产仔猪的身体状况,小型及早熟品种一般在6-8月龄,体重50-60Kg以上为适配龄,而大型品种在8-10月龄,体重100Kg以上为适配龄。

⑷配种次数不宜过多,1-2周岁种公猪每周1-2次,2-5周岁每天可交配1-2次,但连续2-4天后休息一天,且最好早晚各一次。

⑸预备好后备种公猪,在炎热季节时公猪需要多休息,为避免公猪的劳动强度过大,选择健康的公猪做后备公猪。

⑹实行人工采精的公猪,每周采3次为宜。若采精过多,导致精子数目减少且影响精子的质量。

3.2种母猪

3.2.1后备母猪从优良公母猪后代挑选后备母猪,作好后备母猪的培育措施;对后备母猪实行定期、科学的驱虫和防疫;后备母猪年龄大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体重为基准)时,可进行配种。

3.2.2怀孕母猪确认母猪怀孕后,隔离个别饲养,在怀孕前期减料饲喂,确保猪舍干净卫生和注意猪舍温度;怀孕后期,逐渐增加饲喂量,保持猪栏床面干净干燥,以免地滑导致流产;分娩前,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A、D、E的供应量,适当提高日量中的含糖量,同时准备好仔猪的取暖。

3.2.3哺乳母猪哺乳期间的母猪,提前1周作好产前产房消毒,注意观察母猪“塌胯”;产仔时作好接生,如须助产,可肌注20-30IU催产素,同时注射强心针,必要时请兽医;产后母猪要适量,如母猪过肥或过瘦,均会影响到母猪的断奶后发情,同时要防治炎。3.3仔猪

3.3.1哺乳仔猪初生仔猪5天内要有专人看护,固定奶头,防止压死,冬天注意保温防冻;注意矿物质(铁、铜)、水的补充,在5-7日龄开始补料;抓住仔猪采食习性,作好早期断奶。3.3.2断奶仔猪尽快使断奶仔猪对断奶后的不适应,可采取强制供料和减少母乳供给相结合,迫使仔猪进食较多饲料,也可使仔猪进行饲料的过渡和饲喂方法的过渡;对断奶仔猪的管理,要进行合理分群,并注意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卫生防疫,做好仔猪腹泻预防。

4、兽医防疫

疫病的发生不仅会增加养猪生产成本,同时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要想使猪只达到健康水平,提高育成及出栏率,减少医疗费用,只有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和及时、适当的疫病防治程序。猪场的兽医防疫程序按NY5031-2001执行,作好日常消毒、防疫和传染病的防治及处理。4.1日常消毒选择对人和猪没有毒性、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猪场内产生有害物的消毒剂,符合NY5030的规定;消毒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可采取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喷撒消毒及火焰消毒,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消毒制度。

4.2防疫防疫要做到四点: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疫病预防和接种;⑵及时、灵敏的疫病检测,检测疫病的种类至少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和弓行虫病。⑶一旦发生疫病或疑似情况,采取果断的应急措施,进行疫病的控制和扑灭;⑷对每群生猪都应有相关的记录资料,所有记录在清群后保存2年以上。

4.3传染病防治做好对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并有相应的防治措施、处理方案。

5、兽药使用

生猪疾病以预防为主,应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防止生猪发病死亡。必要时进行预防、和诊断疾病所用的兽药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兽药质量标准》、《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和《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的相关规定。禁止使用麻醉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用基因方法生产的兽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经淘汰的兽药。允许使用的抗菌药和抗寄生虫药应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与用量,休药期遵守规定的时间,未规定休药期的品种休药期不应少于28天。人员建立并保存免疫程度记录、全部用药记录及相关记录。

篇8:无公害猪质量控制措施

一、环境因素分析

无公害粮食的产地环境条件需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5332-2006) , 要求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 远离污染源, 区域范围明确、相对集中, 生产规模宜为66.7 hm2以上, 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1. 水质因素

无公害粮食作物产地的灌溉水不得使用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化、焦化和有机化工等行业的废水 (包括处理后的废水) 。具体水质指标符合表1要求。

2. 土壤因素

无公害粮食的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表2要求, 污泥、城市垃圾不应在无公害粮食产地填埋。

3. 空气因素

无公害粮食的产地周围5 km, 主导风向20 km以内没有工矿企业污染源的区域可免测空气外, 其他产地环境空气应符合表3要求。

mg/L

mg/kg

二、生产因素分析

1. 品种因素

首先应考虑当地的可接受的农艺要求, 选择高产、优质、优良性状的品种, 并且还要考虑到此品种对当地的主要病虫害具有抗性。选用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 耕作因素

一是应根据土壤的性质或土壤类型, 科学合理地配置粮食作物种类, 确定轮作、间套种、复种等种植技术;二是应有翻耕、耙、耢、镇压和中耕等除草、防虫措施;三是耕作措施应能够避免土壤板结, 保持或改良土壤结构, 减少水土流失。

3. 灌溉因素

一是应根据各类粮食作物的需水规律,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及气候条件、土壤水分状况, 适时、合理灌溉或排水 (水稻应遵守安全排水期) , 保持土壤的良好透气条件;二是灌溉用水不应对粮食作物植株和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不良影响;三是应考虑节水原则, 经济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宜采用节水技术。

4. 肥料因素

一是宜选用测土配方施肥, 减少肥料污染导致的环境富营养化, 肥料使用应按NY/T496的规定执行;二是宜选择充分腐熟、符合经无害化处理达到肥料卫生标准要求的有机肥;三是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的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禁止直接使用城镇生活垃圾;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和医院垃圾;所有肥料要以适当的方式贮存, 降低污染环境的风险。

5. 农药因素

一是宜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二是所施农药应经国家登记许可, 应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产品登记或临时登记文号、进口登记许可证;禁止使用已停用、禁用、淘汰或标志标签不完整的产品和未经批准登记的进口产品。三是农药的使用宜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以降低其对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污染风险, 且农药的使用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 由经过培训的人员严格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三、加工因素分析

1. 原料因素

粮食应按作物品种分类收获, 并应有专用晾晒场所, 小麦、大豆、玉米、大米、花生果、花生仁、蚕豆、绿豆、芝麻、油菜籽样品的水分含量应分别符合GB1351、GB1352、GB1353、GB1354、GB1532、GB1533、GB10459、GB10462、GB11761、GB11762的要求。加工过程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B2760的规定。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2. 卫生因素

收获机械、器具应保持洁净、无污染, 存放于干燥、无虫鼠害和禽畜的场所, 运输过程中不得与有毒、有害、有污染的物品同时装运。生产加工厂区道路应平坦、不起尘、无积水, 合理绿化, 保持环境清洁, 并有良好的防洪、排水系统;生产车间应用通风、散热的设施, 防止粉尘污染;生产职工应具备健康上岗证, 所有生产人员进车间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 并保持清洁, 时刻注意个人卫生。

3. 加工因素

所采用的加工工艺应能确保产品质量。以小麦加工为例, 从清理、制粉、包装都应按照一定的加工要求进行, 具体加工要求及主要生产设备见表4。

四、质控因素分析

应有适宜的检验 (化验) 室和检验设备, 并有专职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对原料进厂、加工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重点做好原料验收、半成品检验和成品检验工作;原粮检验、成品检验及添加剂加入量应有原始记录。

1. 抽样因素

抽样需按照产品的抽样规范进行, 以确保所抽样品具有真实性、代表性和有效性。抽样一般应在被抽查地块收割前的3 d内进行, 抽查作物应与全部作物的成熟度保持一致。同一产地、同一品种或种类、同一生产技术方式、同期采收的产品为一个抽样单元。抽样根据产地地形、地势及作物的分布情况合理布设抽样点, 原则上选用对角线抽样法, 每个单元内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按梅花点法、棋盘式法、蛇形法等方法采取样品, 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店应不少于5点, 每个抽样点面积为1 m2左右, 随机抽取该范围内的作物为检验用样品。每个抽样点的抽样量按表5执行。

2. 检测因素

根据农业部要求, 无公害粮食类产品检测应按照不同的粮食产品分类选择对应的检测目录。如:麦类作物检测目录、稻类检测目录、玉米检测目录、小杂粮检测目录、杂粮类等检测目录。以无公害小麦为例, 该产品检测项目、限量值、执行依据、检测方法应符合表6。

五、管理因素分析

篇9: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关键词:质量控制; 检查; 关键点

一、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1、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方法包括:项目经理应负总责:审核与分析有关技术报告或报表:各相关部门应恪守各自的职责做好本项工作;確保控制有效。

2、现场质量检查控制。a. 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b.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T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组交接检查, 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c.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 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原因停工后再复工时,均应检查认可后方可复工。d.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e.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 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控制状态。f.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跟踪检查。

二、道路工程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1、控制施工材料质量。施工中要求随时检测现场材料,做好原材料试验。坚持材料检验制度,水泥、钢筋、成品、半成品等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试验资料,砂、石等材料由实验室协同质检人员定期、定时抽检,严把材料质量关。水泥、石灰每批料到现场均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用水应在开工前检测水是否符合要求,砖每一料源检测一次,钢筋每个品种、每批钢材应检测一次。成品、半成品应有出厂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保证施工机械良好。施工企业应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要从观念行动上转到以质量求发展的轨道上来,要实实在在在质量上下功夫。施工企业要加强质量工作的管理和领导,不要多头管理,而要一个个统一集中地管理。施工单位要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和自检体系,抓好各种技术和岗位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人员,不允许上岗。另外优良的施工质量也来源于良好的施工机械。施工企业应该购入先进的施工机具,施工间歇期间也要注意对施工机具的保养。施工时从众多同类路面机具中选择技术性能先进、精度高的振动梁、磨光机、提浆辊等机具。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经常校正、检修,保证施工机械状态良好。

3、严格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一般道路施工工序为:道路路基挖填、路床一车行道基层一车行道混凝土面层一安砌路沿石一人行道路基一人行道基层一预制人行道砌块铺砌一收尾。施工中应按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

三、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问题分析

1、路基“弹簧”的防治。避免使用天然稠度小于 1.1,液限大于 40,塑性指数大于18, 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对产生“弹簧”且急于赶工的路段,可掺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适宜后重新碾压;严禁异类土壤混填,尤其是不能用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以免形成水囊。三是填筑上层时应开好排水沟。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至路基50cm以下:填筑上层时.应对下层填土的压实度和含水量进行检查,待检查合格后方能填筑上层。

2、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 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 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铺筑碎石过渡层, 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避免裂缝。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地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设置收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 5~10m设一道缩缝。

3、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 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控制压实含水量, 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泥用量。一次成型,尽可能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生,避免水分蒸发过快。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 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不均匀现象。

4、沥青砼路面不平整的防治。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 应仔细设置和调整.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现场应设专人指挥运输车辆, 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途中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 确定压路机的机型及重量,并确定出施工的初压温度,合理地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为改进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砼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做好沥青砼路面接缝施工。

5、沥青砼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横向接缝: 一是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缘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缘成直角;二是预热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黏结;三是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碾压速度不宜过快。纵向接缝:一是尽量采用热接茬施工, 采用2台或2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二是将已摊铺混合料留 10 ~20 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成后一起碾压;三是碾压完成后,用 3 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处理棱角。

6、水泥砼路面断板的防治。一是采用良好的结构组合设计, 综合考虑结构组合设计、排水设计。二是提高基层施工质量, 基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较好的水稳定性和平整度,为水泥砼面板提供良好的支撑。三是严格控制水泥砼的配合比, 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四是严格掌握切缝时间, 避免由于砼的收缩产生断板。五是严格控制超限荷载, 对砼路面的各类缝隙进行灌缝,避免地面水进入内部结构。

四、结语

上一篇:干洗机手册下一篇:【精华】护士实习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