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2024-07-26

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精选6篇)

篇1: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素质观、能力观逐渐被教育改革所重视,大家都在谈素质能力。我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作文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定位在开放式阅读上。通过尝试,做为一名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广泛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打开创作思路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古人尚且知道,写作材料要不断从阅读中去积累,去提练。写作的方法、技巧到“万卷书”中去体会,去借鉴,何况我们现代人呢?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新课材的明确要求。由此不难看出:广泛阅读,可以拓宽学生写作的视野,打开写作思路,提高作文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确定了“以读代讲”的教法。而且还利用每天早读开展背古诗的活动。具体操作方法是先由学生自由寻找、抄写古诗,再带领大家主动背诵,然后做简单讲解和说明。由于学生先生自已喜欢的内容,又能像老师一样讲解评说,由学生当老师,因此既新鲜,又新奇,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背起来主动、积极。二来,通过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佳句的朗读背诵,使学生对我国灿烂的古典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激起了对我国瑰丽的文代遗产的敬仰之情。与此同时,大量阅读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优秀作文、名家名篇等内容,学生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惊讶于作文就是写身边的事,周围的人。例如《告诉你一件新鲜事》,写的是一位下岗的妈妈自谋出路,办起了小小熟食店的故事。这让班里的学生有了话题,因为下岗的爸爸、妈妈就在我们身边;《种土豆》一文又使不少学生回忆起自已在家种花草,养小动物的经历。“作文就是写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们终于对生活是作文描述的对象这一道理有所感悟了。正是这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真正引导了学生,在阅读中扩展视野,学到知识,欣赏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写作的兴趣。

二、阅读训练,可以练就学生写作的基本功

作文离不开语言,而语法又是作文的关键。我在教学中结合课文采用了欣赏、模仿、创新三步训练法来练就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欣赏前以课文为主线,以课外阅读为面,扩大阅读量,使学生能对课文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欣赏打基础,开展分层欣赏。首先,欣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语言、文学、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中语言的含义,扎实地进行训练。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诗时,我先让学生理解诗意,是写春风吹来了,江南一片绿色;再让学生体会“绿”的用法,把“绿”字换另一个词。学生们有换成“吹”、“到”、“变”等等。最后,我让学生对比用哪一个最准确呢?通过分析,大家一致同意用“绿”最恰当,“绿”

是“吹绿”的意思,既写出了春风的动态美,又描绘出江南岸一碧千里的静态美。其次,欣赏语言的美感。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语言流畅,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老舍的《草原》一课中,开始短短的一段文字,就把大草原辽阔无比,一碧千里的状美景色勾勒于眼前。再加上作者深刻感受的形象描述,不能不使每一个读者陶醉于草原的奇丽当中。第三,欣赏语言的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多么饱含深情的语句呀!象这样饱含深情的语句在语文课本中很多,在课外阅读中更多。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为其运用语言,表达自已的真情实感奠定基础。“模仿”是学生在欣赏了文章的名言佳句后,模仿其写作方法写作文,写出自已的所见所闻。作文中,语言是基石。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名言。那么我们的学生为何不能多读点、多记点、多背点呢?我是通过两个渠道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其一,建立摘抄本。先把每天清晨背诵的古诗记录下来;再把阅读的优秀作文、童话故事等读物中好词好句,摘录下来。学生把每天摘抄的内容,当成自已展示才华的一个窗口,精心设计画面,仔细抄写记录,给每页起名字,有“新语栏”、“成语”、“警句”、“同学点评栏”等。每周做一次点评欣赏。其二,号召学生每周至少做一次练笔、写一篇日记,或一篇仿写,或谈读一段文章后的感受。学生模仿《落花生》写出《饭桌上的争论》;模仿《松坊溪的冬天》写出《秋天的香山》;模仿《小站》写出了《我的学校》、《我们的教室》等等。每一篇心作字数不多,但却是出自学生之口,写出了同学们的真实感受,每两周做一次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被揭示,被满足,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训练了语言的基本功。“创新”是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揣磨、思考,用准确的语言,新奇的角度表达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一层训练要放飞学生的思绪,力求达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丰富想象力,观点求新求异的目的。例如: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中,学生们有的通过与观察到的现实生活对比来痛斥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有的以人性的角度给予小女孩极大的同情;有的以家庭成员中的亲情联系的角度发表了对小女孩父亲的不满。只要学生说的有一定道理,就鼓励他们坚持已见。这一层的训练,意在满足头脑灵活,想象丰富的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但这一切要保持学生在欢乐之中,在成功中扎实的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生动、形象、传神的语言表达自已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欣赏名篇佳作,可以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我们都知道,读书要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要选对自已有意义的书。而名家名作无疑是首选之列。因为这些作品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它们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都是人们学习的典范。它可以帮助人们规范语言。在大量的阅读尝试中,学生接触许多名家名作。通过分析与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许多。如学生在学习了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就学会了抓住人物印象最深刻的一面描写外貌的方法。同学们进行口头作文,不说出名字,而是让大家去猜,就能猜到写的是谁。在学完老舍的《草原》一课,学生阅读了大

量描写景物的段落。在写《一次游记》时,不少同学借鉴了老舍“开门见山”、“形象的比喻”、“借物抒情”、“引用古诗”等方法。一扫过去写作文时满脸的“愁容”。同时在赏析有水平、有价值的儿童作品时,学生读中赏、赏中悟、悟中的提高。这是任何口头语言无法替代的。在实践中,我认识到突破写作难的途径有多种多样,但关键是使写作吸引学生。要让学生有写作兴趣,而这种兴趣的培养,大量的阅读是行之有效的。因为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关、选材关、认识关及技巧关„„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丰富语言、扩展思路、领悟表达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的愉悦和成功,只有在成功中才能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想写,才爱写,才能写好。所以我认为:大量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篇2: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人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

【关键词】:作文兴趣 写作材料 写作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人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开始作文时,采取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再由学生叙述故事,然后写成作文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教师讲故事,由学生续写、缩写、扩写的形式;最后再采取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种思路设计的特点是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评课文时,谈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词汇、语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等。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文,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其素材积累主要来源于课本、课外读物和日常生活。因此,在授课时或在课外辅导时,教师就要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抄一些相似题目的精彩片段。因为小学生模仿力强,生理上正处在记忆发展的高峰期,他们抄写的过程,也就是阅读理解、收集综合素材的过程。

学会写作还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身边经常发生的、自己喜欢的事物,都是观察的对象。在观察时,要求学生把这些观察到的人或事、当时的想法,分出层次、顺序,写下来、记下来。这就是作文的第一手素材,也就是写作内容的重要来源。

三、突出写作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小学作文的选题,要具体一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审题,帮助学生明确题目所指的范围;还要帮助学生选材,认识到哪些内容应该详写,哪些内容应该略写,即帮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比如,观察某一物体——钟表。既可以引导学生从钟表的整体外形、颜色、图案到内部的表针、数字,具体地逐层逐步地进行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联想到钟表的作用和声音,联想到钟表能给我们的启发等等。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但要围绕“钟表”这个中心展开联想,不能离开主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围绕中心主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才会多姿多彩。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写作能力较低,一说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觉得没话可写。就是写出来了,也是内容空洞,语感不强,语病较多,思维陷于混乱。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这五要素。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写作文,首先要对作文感兴趣,“想写”成为他的内在需求。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

1、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2、努力创设新鲜事物。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3、珍视习作成果。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这一作文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1.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2.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3.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三、指导学生进行日积月累

作文的内容及思想都是靠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表达的语言是习作的关键要素。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个日积月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记录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者背诵。除了进行日积月累外,要积累更多的习作语言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的阅读。阅读是积累语言的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我在班级里建立了一个“读书角”,要求每位同学每天至少高效地阅读两篇文章,还适时地利用读报写字课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并且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科普读物、少儿杂志、中外名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习作语言,又丰富了写作思维。

2.熟读或背诵。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华之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多品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并要求熟读成诵。对于词语手册中精美的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诗文,我要求学生背诵并加以默写。只要这样长期

坚持,课本中的语言文字就能变成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用时,自然会涌上笔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

四、指导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

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我国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丁老师的“三十法”渗透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先安排模仿优秀文章,借鉴新颖的文章结构,除此之外,我还特别强调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

五、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要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在习作教学中,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和习惯。

1.自念修改。叶圣陶先生说:“写完一篇东西,念几遍,对修改大有好处。”因此我要求每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习作至少念三遍,做到一边念一边改。为了使学生的习作在自念自改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为他们提供了修改习作的“三步骤”:即第一步:改用得不准确或多余的字、词、标点;第二步:改病句,意思跟事实不相符合的,意思不完整的,意思前后矛盾的;第三步:改条理,整篇文章条理是否安排得当,作适宜地调整,让文章更能突出重点与中心。在修改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规定的修改符号去改。

2.征求意见再修改。当自己修改完了之后,还要虚心地征求其他同学、家长、老师的意见,将别人好的提议融会贯通于自己的文章中。因此,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同桌修改、小组修改,带回家念给父母听,听父母的意见,回来再让老师修改,直至修改到满意了为止。

以上所述,是我在平时习作教学中的点滴感悟。通过实践,学生们也渐渐地对习作产生了兴趣,而且也不会感觉到写作文是件多么难、多么头痛的事了,而将写作文视为一件快乐的事。于此同时在多次班级作文比赛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美的文章,学生与学生之间,习作的热情与日俱增。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习作能力更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实践,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这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小学语文老师多年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生一谈到作文,就望而生畏,尽管搜肠刮肚,脑子里仍然是一片空白。“作文难,难作文”这种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们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变“难作文”为“喜欢作文”,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重点,也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难题。,指导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这是成功作文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下面是我多年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然后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篇作文。教师不要一味的挑剔、束缚学生的思维,要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要不断的鼓励他们,抓住写作的机会,适时指导,激发写作热情。只要学生愿意写,不管质量如何,都要给于适当的表扬。中的闪光点,激发写作兴趣。比如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的构思,一个独特的见解等都是一个成功教师帮助学生激发写作兴趣的良方。

二、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一个细心的人,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比如,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出去观察一下天气有什么变化,小草、树木有什么变化;秋天到了,带学生到田野看一看,树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哪些树叶落了,哪些树叶仍然郁郁葱葱;冬天到了,带学生走出教室,领略一下刺骨的寒风,欣赏一下飘舞的雪花。然后,将所观察到的内容及时写下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其次,图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具有吸引力,每一幅图,每一张画在孩子眼里都是一个个极富生命力的神奇故事。因此,作为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文中的每一幅插图,让这些看起来索然无味的无生命的东西通过孩子们的想象、加工变成一个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变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变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童话。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观察的顺序,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挖掘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一定顺序下观察图中画了什么,像什么。充分观察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和由此想到的说出

来,同时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允许有不同的见解,不要强求千篇一律,和课文保持一致,可以改写课文,有自己的创新。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欲望才能被燃起,才会大胆的去想象,才会最大限度上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能。

总之,要抓好低年级的起步,必须循序渐进,激发兴趣是前提,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各个环节,适当引导,那么,小学生面对作文,孩子们将会是变“难作文”为“乐习作”。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语文的过程中,让我感到最棘手的就是作文教学,学生厌作文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作文教学,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经过我的探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指导要从细处入手,从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水平。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

3、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毕竟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认识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指导从点滴抓起,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一定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现在谈谈自己的浅见如下:

一、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作文内容

(一)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的内容很广,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可以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比如:结合农村小学生的实际,可让他们动手植树、养花、种菜,也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把栽种或饲养的过程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写起作文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会逐渐被激发起来,写作素材也会逐渐丰富起来。

(二)通过平时的课内外阅读来积累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地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为妙手,就得有得有广泛的阅读。农村的小学生所处条件有限,脑海中的词汇单一,往往表达非所想。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词汇的积累,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以下的做法:鼓励学生积极借阅图书室的图书进行阅读,另外利用每周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全班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为了避免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使课外阅读能真正落到实处,每次让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让学生选好书,然后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他们运用所学的读书方法进行有目的地广泛阅读。同时,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采蜜本”,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摘抄下来,也可把对文中主人公的评价及自己读完后的感受写出来,随时翻阅欣赏、细细品味。最后每月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在活动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激发了学生读书兴趣,树立了读书信心,享受到了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写起文章来,那些优美词句就如泉水般涌出,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二、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孩子创造演讲的机会。教师利用每天10分钟的早自习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讲话”,内容不限,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但说话时间由短到长,说话要求也是由易到难,分时间段逐步深入。通过这个活动的坚持开展,笔者发现班上原本内向的几个女生到后来上台时脸不再红了,声音也洪亮了,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三、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笔者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笔者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努力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使学生能快乐作文,快乐成长。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由于长期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有一些了解:每次上作文课,学生便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或照抄一番,不知所云。教师批改时,皱皱眉头,写上“内容要具体”或是“不要抄袭”。其实,谁都想把作文写好,农村

由于长期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笔者对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有一些了解:每次上作文课,学生便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或照抄一番,不知所云。教师批改时,皱皱眉头,写上“内容要具体”或是“不要抄袭”。其实,谁都想把作文写好,农村的小学生并不笨,关键是要帮助他们找到通向写作之门的金钥匙。

一、作文教学要向儿童的生活回归

《新课程》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真实是文章的灵魂,而文章的真实性来源于对写作对象的仔细观察。农村小学生的生活不同于城镇的小学生。它是只属于农村的孩子们的独特天地。

农村的风土人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真切的校外课堂。春种秋收、夏雨冬雪……都能成为同学们观察的对象。如果学习累了教师还可以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带领同学们到野外去散散心……老师鼓励学生帮助家长干农活,饲养牛羊等。村里形形色色的人,喧闹的集市等都是

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这些都可以投影于学生的笔下,成为很好的素材。

二、动手操作游戏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动手操作游戏是一种基于儿童好玩好动、好表现而进行的玩耍或娱乐活动。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其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代替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教育极好的时机是教师陪着学生玩,并善于转化为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孩子作文,这样更有效果。

三、作文训练应紧贴学生的言语交际水平和他们的生活需要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应该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开展好朋友之间的通信,结交笔友,当你丢失了心爱的文具写一份充满感情的寻物启示,儿童节自编一首诗歌,教师节为教师制作一张精美的卡片……这种内容丰富有趣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了学生乐于表达的趣味。从而把生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充分利用现有书籍,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收集和挑选信息的能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在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的情况之下,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厚积而薄发,作文离不开作者的知识和认识水平这一基础,两者是同步发展循序渐进的整体。课内的教科书,古诗词积累,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生的知识储备。如:让学生进行好词好句积累,每日背一首古诗等。可以组织好书推介会: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别人。怎样介绍才能 吸引别人呢?这确实是需要着实动一番心思的。这时候每个孩子都成了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写上这本书的主题

介绍,或写出自己的读书心得,或摘录书上的精彩片段……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生是作文的主体

如果没有学生自主的主动参与,没有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施教时,笔者注意处理好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展学生思维。如教学看图作文时,先教给学生观察图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后再写作。在写作中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在讲评方法上灵活多样,如让写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作品,以班里的黑板报为阵地刊登写的好的作品(可以是优秀文章或是好的日记和随笔等)。有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互评,学生在对别的同学的作文的评议中也提高了自己的作文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六、让学生说自己的话

记得有老师说过:有一次全班写一个题目是“记一件好事”的文章。全班二十名同学有六名同学写送老奶奶过马路,五名同学写拾到钱交给失主。学生说假话、说套话已经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无论在选材,还是在遣词造句上到处可见作文册的痕迹以及雷同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意。”笔者在写作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一种放松的心态进入习作训练中,尽力消除写作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如指导学生习作《我最……的人》时,先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1、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他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2、这个人长的怎么样?他有哪些优点或缺点?

3、你认为哪些改写哪些不该写,你想如何写?

接着启发学生想一想自己学过的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内心活动来表现人物的。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七、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作文

当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会充分体验到创作的快感和乐趣。如:指导学生进行场面描写时,先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活动前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参赛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情况。活动后以“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为题进行作文。因为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的乐趣,写出来的作文有声有色。

篇3:提高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一、教师应该怎样进行作文教学

1. 教学准备阶段。

首先, 每一次作文教学前后都需要及时了解学情。了解学情就是要了解学生目前的写作状况, 明确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作文指导和训练, 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因为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缺少对学生的评估和了解, 作文指导势必会失去针对性, “有效”便无从谈起。因此, 了解学情是作文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教师明了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明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 从而使每一次的作文教学目标能够定位准确和富有层次性。其次, 语文教师除了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之外, 也要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按理说, 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分内事,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 许多语文教师并不擅长写文章。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的写作实践, 自知写作的甘苦, 摸索到写作的规律,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还要学习当代写作学的新成果, 将其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 选取合适的内容应用到写作指导中。

2. 写作阶段。

第一, 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可以在作文教学中适当教授一些有关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正确认识读者意识对于写作的意义, 自觉重视读者意识的养成。要让学生明白, 写作中树立“读者意识”, 相当于确定自己倾诉与交流的对象, 给自己的写作以具体的定位, 也就是为自己设置一个话语的“情境”。根据笔者的经验, 学生书信体的作文往往质量最高, 也许就是因为有了倾诉对象的缘故。第二, 必须注重由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模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 (1) 模仿结构。实践证明, 语段仿写是比较有效的训练手段, 学生通过仿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习得基本的作文结构技巧, 并加以运用。 (2) 模仿立意。衡量一篇文章价值的大小, 主要是看其立意的深浅高低, 立意是决定文章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优秀范文的借鉴不失为一种提升立意品级的有效办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所需的知识体验, 使作文达到立意明确、鲜明、深刻的要求。 (3) 模仿语言。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 语言的习得和表达的规范也要先从模仿开始。语言的模仿训练应该选择典范的书面语、有鲜明语言风格的范文, 特别是一些语言大师的作品, 如鲁迅、朱自清、沈从文、老舍等, 他们的作品风格鲜明, 富有艺术魅力, 是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3. 评改阶段。

在此过程中, 笔者主张重视学生作文的个体差异, 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做法。批改的时候, 对于写作水平稍差些的学生, 要多看其写作中的闪光点, 只要达到作文训练的较低要求即可给高分并写清原因, 然后督促其修改;对于发展较好的学生, 则应根据其某方面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 促其提高、完善。

二、学生应该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

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索某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认识倾向。学生的作文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 它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 对作文过程起着一种激发作用。有了兴趣,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高, 态度就认真, 写起来就有话可说, 作文能力提高得也较快;反之, 缺乏写作兴趣就会应付差事、移花接木、东拼西凑, 作文能力也就提高得慢。

其次, 作为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兴趣依赖于成功, 有许多学生由于写了一篇精彩的作文而受到老师的褒奖, 并在课上范读, 从此便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致终身从事写作, 成为知名的作家。反之, 一个学生如果在自己的习作过程中从未体验或极少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他的感受永远是平淡的, 或者经常受到失败、挫折的困扰。那么他的心理就一直处于压抑和自卑状态, 渴求作文水平提高的心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多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个成功有时会引起另一个成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多动脑子,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逐步进入一个由“要我写”到“我要写”的境界。例如, 开展作文竞赛, 培养学生“争强好胜, 出人头地”的意识, 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等。

再次, 要促进学生的写作需要。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强烈的愿望, 感到自己的情感、体验需要让人知道, 作文才会兴味盎然, 他们的思维才能够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心理学表明:兴趣来源于实际的需要, 需要与否及其强烈的程度, 决定着兴趣的有无和浓厚程度。作文也不例外。

篇4:一条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第一步:博抄——积累材料

“多读”、“多写”、“多练”是一条公认的提高作文能力的“正门”,这种“治本”式的作文训练目标和方法不很切实际,这种教学方法指导的结果,常常是多数学生的作文平平淡淡,作的文难免不尽人意。俗话说:“下水才知水深浅”。滔滔不绝地向学生讲解写作技巧,从概念到概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难。平时没有范文作底蕴和相应的知识积累,到了作文时才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生拉硬扯,必然是理屈词穷,漏洞百出。“抄”,从这个被“名门正派”所唾弃的“歪门”入手,由这个“歪门”走上作文“正道”,这定会被“求真知不行伪道,重实学勿慕邪门”的大方之家所不齿,但窃以为这是很有实效的写作途径。

放手鼓励学生去抄,抄个十篇百篇,定会抄出语感,抄出能力,抄出水平。每抄一篇,学生定会受到一次熏陶,潜移默化他们的作文技能。抄,揉合了“多读”、“多写”、“多练”的综合过程。抄,不是一篇两篇就能立竿见影,它必须是“博抄”。古人云“长袖善舞,多财善贾”,有了丰富的知识积淀,才会为写好文章创造条件。有了量的积累,才有思路的开阔,才能兼收而并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博抄,就是搜集材料,通俗的说法是“找米下锅”。从课文中抄,从课外阅读中抄,从现实生活中收集。每天开展“一记一文一抄一报纸”的活动,这是材料积累的有效途径。抄的形式包括全抄、摘抄,然后对抄的东西进行归类,然后辨别,然后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代文学家张溥的勤抄、博抄:每读一本书,总是先手抄一遍,抄完后朗读一遍,就把抄定稿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如此重复六七次才罢休。抄出了他的文思敏捷,抄出了坚实的学术基础,他抄成了当时最有名的学者。

第二步:仿写—借鉴训练

学生“抄”到一定程度后,得到了知识的积累,也得到了如何为文的启迪,具有了一定的思想营养,准备了一定的语汇和材料,语言表达也顺畅流利,内心的真实情感也能抒发出来。在典范的例文的规范下,老师的引导,会使学生自然进入思考、思辨中,写出言之有物,读来动情的作文来。

从写作能力形成过程看,模仿作文只是写作训练的初级阶段,而这个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和十分有用的,它培养学生“有话可说”,但仅仅停留在这个阶段是培养不出能力的。任何教师都不会把模仿作文作为目的,而是希望从模仿中训练出有创新的作文。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必须弄清楚。仿写,不是叫学生抄袭。抄袭是偷别人的作品据为己有。仿写是拿别人的东西来垫底,模仿思路,模仿形式,把平时阅读,抄来的富有特色的文章嫁接到自己的作文中,迅速为文。我一直主张学生作文必须模仿,因为 “世界上人类的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以大文豪鲁迅、郭沫若为例来看:鲁迅的名篇《狂人日记》借鉴了果戈理的作品,郭沫若的诗受过印度诗人泰戈尔作品的影响。借鉴,模仿,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古人写文章靠的是“多读多写”,正如“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样,博读、博抄后的仿写,定能使学生把别人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再与自身对事物的观察、理解、想像结合,产生属于自己的作文。

我国心理学界对智力的本质研究认为,智力就是能力或智能,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然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影响一个人智能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遗传和环境的影响,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后天教育的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按照预定的教育目的和严密的计划,遵循人的智力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影响和引导,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三步:求新——避“同”求“异”

从高考对考生的作文考试要求来看,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思想健康,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切合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体规范,结构完整;文笔流畅,标点正确;生动形象,富有文采,见解深刻等。但是在现实中,过于规范的作文是很难得高分的。大凡优秀作文,多是见解新颖,构思独特,或与众不同而显“异 ”的文章。作文没有特色,不能愉悦阅卷老师,自然得不到高分,所以高考作文要求在“新”和“异 ”上下功夫。平时作文就应从这两个字抓起。

何谓求新作文呢?就是在写作构思时有新看法和新的主张,避免雷同,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别具一格,能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的作文。

“创新的意识”是对优秀作文的要求,“新”的要求是指:构思精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避“同”求“异”,不是说一切求异思维都是正确的,但只要能自圆其说,有一己之见,对学生来说,也就难能可贵了。这就要促使学生去求“异”,想人之所不敢想,写人之意料之外。

求“异”就要求作者合情合理地写出自己心目中的“这一个”。王安石在其《读孟尝君传》中分析指出鸡鸣狗盗之徒出其门是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关键;苏轼否定诸葛亮的北伐是不审察情势的书生之举,依苏轼看来,只要费数十万金,就可以离间魏国君臣,再举兵击之,是为上策。用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会随机生发,翻空出奇,对学生作文求“新”、求“异”颇有启示作用。

金代学者王若虚说过:文章之体,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里说的“体”,指的是方法、规律。文无定法,所以教与学也应形式多样,只要努力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地系统训练,我想定能提高写作水平。

篇5: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令老师头痛的是批学生的作文,特别在我们农村学校,一个班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合格的了了无几;令学生头痛的是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作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天大力提倡减负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我们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时刻牢记写作方法的渗透。每讲一篇课文,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明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关键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的。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学生就会顺藤摸瓜、一步步走进作者的部局谋篇中来。从结构到手法、到修辞,一点点,日积月累,学生就会从朦胧到清晰地感悟到写作原来就是这样写。每讲一篇文章,就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如果自己写,会怎样写。特别是讲读课文,这一点一定要做到位。在讲《春》这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上,在读中让学生从内容、写作手法、写作顺序或角度、修辞等方面进行赏析,学生从中掌握了课文内容也掌握了写景作文的一般方法,既提高了赏析文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讲《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济南的冬天特别之处在哪?学生感悟到: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我随机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这一温情特点的?整节课,学生围绕着这样一个大问题开始寻找答案,从内容到写法再到修辞。然后让学生把《济南的冬天》与《春》进行比较,最后老师提出与写作有关的问题:为什么两位作者都能写出这样优美的经典之作呢?学生的回答中都提到了作者善于观察、热爱生活。有个学生还引用了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随机进行点拨: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会那么活灵活现,才能达到神似。在我们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什么是观察呢?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作为语文老师,只教给学生善于观察还不够,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就拿写景文章来说,要想文章写得生动,要多种感官抓特征,这是写好写景文章的关键。自然界的万物是各具情态的,我们在观察景物时要善于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多方面去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果离开了这些感官的综合参与,我们

用心爱心专心 1

就不能很好地把景物特有的形貌逼真地描写出来。以朱自清的《春》为例:作者通过视觉写春草“嫩嫩的,绿绿的”,写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通过听觉写蜜蜂“嗡嗡地闹着”,写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写牧童的短笛“成天嘹亮地响着”;通过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风里带着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多种感官齐出动,景物特征毕露无遗。这种方法在学生赏析精美语段时教师要适时注意点拨,根本不用单独拿出来讲,学生在写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了。

写景文章离不开观察,写其它类的文章同样也离不开观察,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人独特的外貌,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不经过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来的。因此,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

课外阅读教学要与作文教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课外阅读中所选文章,都是文章中的精品,如果只让学生做完题,教师讲完阅读题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就失去了一次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机会。在讲课外阅读时(现代文),让学生先了解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然后再讲文中的问题,并且讲完后,让学生把精美的语段背下来。文中如果涉及到对学生写作方法上有帮助的知识或素材,让学生记在笔记本上。如果是文言文小阅读,可以把它作为写作素材的,要求学生背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积累素材。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有些课外阅读如果没有时间讲,我就只让学生读,不用做题,就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写作方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文章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素材,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并学会运用,使作文内容应笔而生,有如涌泉。

我们老师要把讲课外阅读当作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来做。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能不提高吗?还用我们老师天天唠叨着让学生回家看作文吗?其实,老师每天让学生回家写完作业后看一篇作文能有几个学生做到位呢?我们把课堂中的任何一堂阅读课都当作作文课来讲,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提高的。

三、以课内讲读课文为范本,引导学生仿写

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又如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他们的写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学以致用。例如我们学习了《春》一课,让学生以《家

用心爱心专心

2乡的春天》为题模仿写作,学了《济南的冬天》一课,就以《家乡的冬天》为题进行模仿,学了《童趣》一文,让学生写《年童趣事》,学习了寓言故事,让学生仿写寓言等等。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

四、在作文讲评课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讲评课,要让学生主持,让学生点评。先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对本小组的作文课前先进行批阅,各组选出优秀的作品,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引导学生从内容、选材、结构、写法、修辞、开头、结尾等方面进行点评,优点要提出,缺点也要指出,并且要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全程参与,老师适时点拨,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渠道有许多种,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能力实际上是把作文放到课堂教学中进行的,也就是,任何一节语文课,都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扶手。愿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为学生树起提高写作能力的扶梯吧,为他们开拓出一片灿烂而又广阔的天地吧!

篇6:初探历史教学水平提高的途径

初探历史教学水平提高的途径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的途径要从七个方面入手:导入语的.设计、课堂提问的开发、多媒体的辅助、学习环境的创设、设疑与释疑的设计、评价方式的完善、讨论式的学习.

作 者:孙慧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第一中学,河北秦皇岛,066100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633关键词:怎样教 如何教得好

上一篇:供货服务工作规范标准下一篇:路在前方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