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2024-07-2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共7篇)

篇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切实解决有关问题,逐步提高管理水平和保障效益,切实维护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事关广大城市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事关我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上来,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作为“民心工程”,作为国企改革的配套工程和稳定社会的重要措施,认真抓紧抓好。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内容,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及时了解工作运行情况、政策执行情况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协调、研究解决有关情况和问题,不断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列入重点督办工作中,每年定期组织联合检查组,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年终实施奖惩的主要依据。

二、加强调查研究,妥善解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我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随着企业改组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市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群体。各地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及时了解并解决这些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和由此引发的新情况、新问题。目前,地方国营农牧场中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家庭因落实农转非户口政策而出现的贫困问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过程中出现的贫困问题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原因而出现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问题,都要重点加以研究、解决。对这些困难群体,各地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办法》,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贫困职工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要及时掌握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企业中职工家庭生活情况,对生活困难的,由民政部门对其家庭情况进行核实,符合条件的,要立即办理有关手续。对于因拖欠工资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家庭以及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要通过社会互助、临时救济和开展扶贫济困等办法解决其基本生活问题。对各类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我区有关文件的规定计算其实际收入,实际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方可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积极推行分类救助,鼓励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经劳动保障等就业中介机构介绍就业两次以上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要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各地要及时关注并认真研究城市居民中各类贫困情况和贫困群体的不同困难情况,对一些生活支出较大、困难程度较深的城市居民,要出台相应措施进行重点救助,在就业、住房、取暖、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

三、加大财政投入,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解决应保未保问题

资金落实到位是有效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环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预算安排及资金管理办法》(新财社

〔2002〕49号),要根据自治区年初下达的预算,结合当地财力,积极落实自筹资金,不得因上级加大支持力度而减少地方财政投入,不得用上级补助抵顶本级预算指标,不得不列、虚列、列而不支和挤占挪用低保资金,并确保及时足额到位。要继续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奖代补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新财社〔2004〕134号)并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工作需要,认真研究和进一步完善低保补助奖励办法,逐步健全有利于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的低保补助金奖励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低保资金安全、快速、有序运行。自治区每年将从中央下拨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金和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预算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低保奖励金,经民政、财政等部门联合考核后,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工作基础,着力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的问题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有专门的工作机构和足够的工作力量。各级机构编制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为自治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提供好服务。各级民政部门可在居民小区、企业集中的职工生活区,与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以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招聘有较高素质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作为低保协管员,参与低保对象的调查和管理。各级低保工作经费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安排,切实解决各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构有钱办事的问题。要分级搞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干部培训,强化基层低保工作人员在政治思想、政策法规、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在申报、审核、公示、审批、资金发放以及低保对象管理、档案管理等环节的工作程序。要加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尽快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推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效率、质量与水平。

五、明确部门职责,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需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相关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做好综合协调工作,科学制定低保标准、规范程序、加强管理,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监督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协助民政部门共同把好资金使用关;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做好低保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联手构筑低保对象就业再就业工作平台,建立鼓励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与就业再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运行机制;各级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低保资金的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各级监察部门要对贪污、挪用低保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各级公安部门要严格按户籍管理制度办理农转非,规范户籍管理;各级工商、税务、教育、卫生、城建、司法等部门要研究制定城市贫困人员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各级经贸、农业、畜牧、工会、妇联等部门要深入了解困难职工家庭的生活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各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工作开展情况,逐步形成对城市困难群体的综合救助体系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良好氛围。

篇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闽政[2006]46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1997年我省实施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城市低保)。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政部门认真运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基层组织积极配合下,城市低保政策日趋配套,标准逐步提高,管理日渐完善,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但这项工作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标准确定不够合理,对象界定不够准确,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以及补助水平偏低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低保工作,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省政府印发的《福建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政府令〔2001〕第67号),结合贯彻最近民政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适当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发〔2006〕99号)精神,经研究,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认识,增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城市贫困群众,明确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市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市贫困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事关贫困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化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低保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切实把城市低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城市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

城市低保标准是政府为救济城市居民中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贫困人口而制定的一项社会救济标准,应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家庭水、电、燃料和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等费用来确定。城市低保标准确定,既要遵循保障低保对象基本生活的原则,又要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也要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等制度相互衔接,形成层次分明、配套合理的城市低保标准体系。

城市低保标准原则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33%~40%之间确定,其中单人户一般定在35%~40%之间,两人户及多人户一般定在33%~38%之间。目前,我省各地城市低保标准总体合理,80%以上都确定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3%~40%之间,但也有少数偏高或偏低的。标准偏高的,不作调整继续执行;标准偏低的,视具体情况在两年内逐步提高到上述标准区间。今后,各地的城市低保标准要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动在上述标准区间内适时适当调整。

各地要根据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的实际收入,准确合理实施补差,补差偏低不到位的,要适时提高,补差到位,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加大力度,完善低保资金筹集与管理机制

建立和规范城市低保制度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城市低保资金投入,所需资金应足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要多渠道筹集城市低保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和个人的捐款和资助,所捐资金全部纳入当地城市低保资金统一管理。省级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城市低保资金的投入,按经济发展水平、人均财力和保障人数合理安排补助资金,重点补助财政困难的县(市)。

财政部门应将安排的低保资金及时转入社会保障专户,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根据民政部门用款计划及时调拨。低保资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安全,方便群众。凡未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地方,2007年1月1日起必须实行,并应及时按月足额发放。

各级民政部门必须加强低保资金的规范化管理。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跟踪监督、审计低保资金使用情况。对预算不到位、拨付不及时、挤占挪用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应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四、规范管理,确保城市低保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县级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对象的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落实二榜公示、三级审核审批制度,提高低保对象界定的准确率,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切实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对低保对象实施分类救助,是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的重要内容。各地对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危重病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困难人员,要给予适当照顾,在现有补差水平的基础上再按一定比例上浮;对有就业条件的低保对象,要在审核其家庭收入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补差保障,促进其再就业,使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与一般低保对象在补差水平上有所区别,提高低保金使用的科学性。

各地要规范家庭收入核算,加强动态管理,形成“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的良性运行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要建立城市低保“渐退”机制,完善促进低保对象就业的办法和措施,进一步推进低保制度和就业政策的合理衔接。

加快城乡低保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充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低保家庭成员信息数据库,促进低保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业务监管的智能化,低保资金发放的社会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为低保工作信息化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领导,切实抓好城市低保工作落实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高度重视城市低保工作,切实加强对城市低保工作的领导,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民政、财政、统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落实责任制,齐抓共管;要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共同把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贯彻落实好。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篇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一、政府的义务、公民的权利, 而不是恩赐

在制度实施过程中, 有些基层民政干部的公民权利意识淡薄, 将公民应当享有的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当作本部门的恩赐, 片面强调“不养懒汉”。实际上, 以我国现有社会保障的水平不可能导致一个依赖救济的“懒汉”阶层的产生。

有些地方的官员用自己的价值取向选择救济对象, 有污点的人及其亲属往往遭遇社会排斥。一些地方政府规定,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 家里不能有吸毒、赌博人员, 不能违反计划生育条例。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干部和群众基础, 在我国有深刻的原因:一是我国几千年来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响, 政府、社会团体、个人, 把对弱者的救助看作慈悲行为, 是对穷人的恩赐和施舍, 表现在利用价值取向来选择穷人。二是社会普遍存在社会救助“民政对象情结”, 没有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政府也没有将此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所以才出现了上述种种不正常的规定, 造成对穷人的“社会排斥”, 其结果就是救助瞄准机制不准确。

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救助) 是政府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是公民应获得的帮助和应享有的权利。这在我国《宪法》第45条中作了明确规定,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 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救助首先是政府行为, 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它体现了政府的一种社会政策取向——社会公平。

社会救济体现的是人道主义精神, 它不问致贫原因, 只看受助者是否真是贫困, 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社会救济的责任仅仅是使受助者的生活相当于或略高于最低生活需求, 以避免产生依赖心理乃至不劳而获的思想。最低生活保障的退出机制以家庭收入超过政策规定为标志。

现代社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把社会救助看成是政府行为, 是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社会救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只要是穷人, 无论什么原因, 只要其收入低于贫困线, 他就有权利申请救助。政府选择救助对象不能根据贫困以外的标准。从理念的层次看, 社会保障从初期的附带各种侮辱条件的施舍救济向人道和人权并重的全面福利的发展, 这也是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二、保护申请人的隐私 (权) , 而非公布申请人

的隐私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 “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 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 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对经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 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 接受群众监督”。

现实中, 由于某些居委会采取社区张榜公布低保申请者的家庭困难情况以供辖区居民表决的办法, 不仅会让部分真实困难者望而却步, 而且也侵犯了申请者的隐私权, 损害了他们的尊严。因此许多人对低保制度担忧, 一是担忧公共权利过分地介入到私人生活;二是担心低保者的隐私和尊严受到损害。

穷人通常把申领救济金看成是社会耻辱 (1) 。而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实施细则, 不但程序相当复杂, 令人望而生畏, 而且还在收入上做相当严格的调查, 甚至进行公示, 使受益者毫无隐私可言。现在许多国家对申请者只做收入调查, 以证明他们达到了国家所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便由国家和政府来给予社会救助。除此之外, 并没有就申请者做道德和法律的调查。甚至近年来, 一些国家不再对申请者的申报的家庭财产状况进行一一核实, 而是根据要求和标准发放救助金, 避免了对受益人的人格和心理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三、城市低保是一种积极取向的社会救助, 而非消极取向的

目前的城市低保从实际上来说是一种消极的社会救助, 存在救助标准低、救助措施单一、救助工作简单, 不能有效地满足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 更谈不上促进城市贫困群体摆脱贫穷。这样就会面临制造一个制度维持性的低收入阶层的问题, 低保对象将长期依赖救助金来勉强维持生存。目前制度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利用价值取向选择享受低保的穷人。二是政府在制度实施过程中附带了苛刻的条件。大多数受助者在得到救助后的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其收入只够糊口。经济上的匮乏使贫困家庭的社会交往受到限制, 接受教育存在障碍, 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 尤其是患病时不能及时治疗和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 这一系列的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使贫困家庭获得发展的机会很小。

实际生活中, 在低保金是否够用这一问题上, 0.6%的人认为很充足;6.2%的人认为够用, 而且略有节余;认为正合适有10%;但是有45.3%的人认为不够用, 但差不了多少;还有37.9%的人认为完全不够用 (2) 。低保制度的消极取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制度的实施, 对此我们应进行反思。低保制度本应该是一种积极的救助制度, 旨在帮助贫穷者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准, 并有效地帮助其通过就业、再就业等活动脱离贫穷。应转变消极的取向为积极, 首先就是要区分和细分受助对象, 如有无劳动能力, 有无发展潜力等。对受助对象的细分是转变倾向的一个有益尝试, 以达到社会救助的目标定位。截止到2003年8月, 中国城市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182.5万人。其中:特困职工和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占95.8%, “三无”人员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 占4.2%。有学者认为,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考虑, 对于农转非人口中的贫困群体, 除了补偿性安置之外, 还可以进行发展性安置, 如安排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 将这些对象的近期生存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下岗失业人员, 可以考虑在国企、集体企业破产兼并的时候优先安排其就业, 可减少失业。

四、城市低保是生活救助而不是生存救济

现行的制度基本上是一种生存救助制度, 因而救助标准整体偏低。大多数地方的救助主要是单一的现金救助, 生活服务援助不足, 难以有效地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质量。事实上, 贫困家庭既需要基本的温饱, 也需要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得到救助, 既需要现金 (实物) 救助, 也需要多种生活服务。根据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和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在上海、天津、武汉、兰州和重庆等5个城市进行的调查资料, 已经得到救助的贫困家庭在收入、食品、衣着、健康、教育和社交等6个方面的基本情况如下:5个城市贫困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大致相当于当地人均月收入的21~31%左右;5城市贫困家庭每星期吃肉的平均天数在1~2天, 8成以上的家庭的副食都以素菜 (蔬菜) 为主;5城市90%以上的贫困家庭中成人都极少买新衣服, 30~60%的家庭成人穿的衣服主要靠亲友赠送;5城市贫困家庭中家庭成员患有慢性病和遗传病的要占30~60%, 但是生病时不去医院看病的要占50~70%;5城市贫困家庭负担不起学杂费的要占60~90%, 有50~80%的家庭在教育方面没有能够享受到政府或学校的优惠;5城市贫困家庭中有30~40%不爱和邻居与同事交往, 40~60%过年过节不走亲访友。 (3)

综上所述, 目前城市低保救助额仅仅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健康、教育和社交方面, 他们许多最起码的需求还是很难得到满足, 因此, 在他们的生活中还远远谈不上生活质量和做人的尊严。

为满足低保人群的基本需要, 应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架构, 根据人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如生存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居住权等按照基本需要层次、扩展需要层次和附加提供层次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基本需要层次——提供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救助额, 相当于现在的低保金, 不包括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在这一层次, 部分救助金额可通过实物的方式来实现, 北京、上海、大连等都有类似做法, 这对于保证贫困家庭的生存权利很有帮助。另外还应考虑按家庭人口的规模和构成来确定救助金额, 不同规模和构成的家庭的需要是不同的。扩展需要层次——主要考虑低保家庭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居住权等, 现行的减免手段难以落实。因此应考虑困难家庭在这方面的需要, 计入最低生活保障金。这样实际上是一种“正向补贴 (非减免) ”的思想。附加提供层次——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教育部门收取的其他费用、大病医疗费用等;二是金额较大且生活必须的家庭设备, 这部分可以利用社会捐助的物品。如各地正在兴办的“福利超市”“爱心超市”等。

五、城市低保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服务工作, 而非

单纯的行政工作

现行条例规定, 城市低保工作的管理审批机关为各级民政部门, 居民委员会根据管理审批机关的委托, 可以承担低保工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在实际工作中, 大部分工作都在基层社区, 由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承担, 各地普遍反映基层负担过重, 希望增加行政机构和人员, 但是却没有深入考虑低保工作的属性, 考虑政事分离、职能划分的可能性。

目前制度实施的一个问题就是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缺乏大批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低保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 包括低保申请人的家庭收入情况、家庭资产情况、就业情况, 以及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对低保对象的 (就业) 培训、教育等许多工作都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有现代社会工作的理念, 而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的服务工作要由社会工作者来承担。

在城市低保的管理机构设置上, 各地的做法不一。有的在民政厅、局中增设行政机构, 一般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处”, 如辽宁省就采用这种模式;有的在民政厅、局下设立事业单位, 一般称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中心”, 如黑龙江省;有的是既设行政机构又设事业单位, 如吉林省。综合而言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并行的管理服务模式能适应实际需要。

这一理念性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分清角色。政府 (包括各级民政部门) 应该是政策制定者、出资者和监督、管理者。而低保事业机构, 应负责具体的服务和救助工作。应建立一家或多家独立的低保工作事业机构, 雇佣受过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事低保工作。按国际惯例建立社会工作职级制度, 目前上海、广东等地在此方面已走在前列。更为重要的是, 政府要积极做出导向, 鼓励社会工作人才到基层、社区去工作、服务。

摘要: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情况差强人意, 存在许多问题。根源在于对城市低保制度的基本理念的理解还没有统一。对城市低保的相关理念问题做出澄清与阐述, 对政策制定和基层工作的实施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权利,目标定位,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吴玲, 施国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缺陷[J].南京师大学报 (社科版) , 2005 (02) .[1]吴玲, 施国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缺陷[J].南京师大学报 (社科版) , 2005 (02) .

[2]林莉红.从宪定权利到现实权利——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J].法学评论, 2001年第1期.[2]林莉红.从宪定权利到现实权利——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J].法学评论, 2001年第1期.

[3]齐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系统分析[J].社会福利, 2003年, 第5期.[3]齐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系统分析[J].社会福利, 2003年, 第5期.

[4]杨立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社会.2003年, 第4期.[4]杨立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社会.2003年, 第4期.

[5]方青.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1999年, 第4期.[5]方青.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1999年, 第4期.

[6]唐钧.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与评估.中国社会学网.[6]唐钧.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变迁与评估.中国社会学网.

[7]唐钧.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 2002年, 第11期.[7]唐钧.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 2002年, 第11期.

篇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政策建议

一、运用科学方法有效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委托权威调查并参与低保标准设计

分工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政府社保部门可以委托专业权威机构对受保人情况进行调查,考虑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运用科学的手段,结合自身专业化优势进行分析,为社保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丰富调整机制

美国在低保标准调整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弹性化补充保障,就是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不同调节补充收入。又如临时性的实物补助,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候并不在人们的预期之内,较大的波动很容易影响贫困人群的生存问题,临时的补助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二、制度中考虑人的发展

制度设计不仅要满足贫困人口的物质需求,还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问题,创造贫困个体发展的机会。作为制度设计的主体,政府可以辅之一定的社会政策,增强弱势群体在发展中的优势,如促进再就业,提供残疾人公益岗位,教育减免等等。此外,划分最低生活保障金,将满足人基本生活的和个人发展的资金分开来,会有助于受保人群利用相应资金发展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提供公益培训。对贫困人口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在生活中的生存能力,从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也对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健全低保资金的运作机制

1.拓宽低保资金的供给筹集渠道

最低生活保障不需要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这就使得低保资金作为一笔很大的支出而不能带来对应的收入。目前,低保资金的来源还主要是国家财政,考虑到以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單单靠财政来维持支出将面临很大挑战。由此,可以完善税收制度如开征社会保障税来补充财政缺口,同时提高福利彩票收益中用于低保救助的比例作为筹资的另一条渠道。

2.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

财政分担应考虑财权和事权的相互对应,低保标准的承担比例在省市两级之间的划分有利于各地区救助的均衡。对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能力弱的县市,省级政府应投入更多,反之则可以较少的投入。同时将低保资金管理权上移,改善地方“看米下锅”的状况,由上一级政府建立“低保调节基金”,也将有助于各地区发展。

四、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有关最低生活保障的法律不仅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性法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支架性法律基础。如果社会救助法律迟迟不出台,不仅无法保证社会救助制度规范、良性运行,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和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

1.以法律完善低保资金的管理、监督工作

现行《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对制度的流程和管理,都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存在走过场和人情脸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办法》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实质的约束力较差。在监督方面,基层的工作者也是监督的主要实施者,建议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细则,对多方面来源资金全部纳入账户管理,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2.完善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配套的法律法规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独立于其他制度之外独立运行,对配套制度的积极探索对制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方面是涉及具体救助的方面,如医疗、就业、教育,运用法律完善贫困人口这些方面配套工作,使得救助者在具体受助过程更规范,有依据可循。另一方面是涉及低保工作相关部门,也要建立起配合的制度,对病历、房产证、无劳动能力证明和家庭收入证明的审批要件进行重新进行法律规范,实现职能的融合。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低保管理的规范化

1.组建专业的工作机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的转变进程使得最低生活保障甄别工作的内容变的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核手段和体制机制已不能适应现实的工作需要。组建专业的工作机构,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建立起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联动分享机制有助于最低生活制度向更规范的方向发展,信息化水平也将大幅度提高。上海市居民状况核对中心的建立,对辽宁省低保人员情况调查工作的改进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2.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

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而专业人员在解决低保工作中问题和纠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拨出一部分财政资金专门用于相关人才的培训,促使各地区在沟通时有相同的口径,有利于信息化建设。

3.注重部门间信息沟通

法律的完善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信息的沟通离不开各个部门的配合。建立信息平台供各部门及时反映和沟通情况,在调查时,主动及时提供病历、房产证等相关文件,都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目标

(一)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全区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要环节。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达到50%以上,垃圾清运机械化率达到100%,垃圾密封化运输率达到90%。大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比例达到40%、中小城市达到30%。设区城市建设完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城市达到95%以上,中小城市达到90%,旗县所在地镇达到85%。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0%。处理能力100吨/日以上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增加渗滤液处理设施。努力实现“投放规范化、收集标准化、运输专业化、处理无害化、管理信息化”目标。

(二)到2015年,将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伦贝尔市和赤峰市初步实现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将鄂尔多斯市建成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包头市达到40%,鄂尔多斯市达到30%,并选择建制镇和重点镇开展

试点工作。

二、工作重点

(一)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完成环卫专项规划,统筹安排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尚未编制或未及时修编规划的盟市、旗县应在2012年年底前完成。同时制定存量垃圾处置计划,并纳入环卫专项规划。规划中确定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用地要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同时要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

(二)各地区要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各地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环卫专项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推广密闭、环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运输系统,中转站必须配备除臭设施。要对现有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施升级改造,推广采用压缩式收运设备,淘汰敞开式收运方式。

(三)各地区要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餐厨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等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学习借鉴区内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经验,结合实际,选择先进适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提高审批效率,保障土地供应,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做到规划设计一步到位、征地一次完成、分期组织实施。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施工管理,落实各项建设监管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干分离的环卫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在坚持市场准入制度、统一质量服务标准、统一价格收费的前提下,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等作业服务,提高环卫作业的市场化水平,增强行业活力。

(五)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和规范合同用工管理,对聘用的环卫工人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要建立环卫工人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环卫工人工资收入增幅不低于当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增幅。要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水平,改善环卫作业条件,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对符合公租房配租条件和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一线环卫工人、污水处理厂工人,要优先照顾。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自治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组织协调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自治区分管领导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为副召集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环保厅、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农牧业厅、商务厅、卫生厅、地税局、广电局、内蒙古国税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

厅。盟市、旗县(市、区)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各盟市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对按期完成任务的通报表彰,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的实行挂牌督办、黄牌警告和问责,必要时采取规划、环保等限批措施。

(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垃圾处理工作的有利时机,认真做好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自治区本级财政应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投入,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或搭建融资平台,支持城镇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和自治区本级财政支持的同时,各盟市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分类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并通过以奖代投、补助、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在垃圾处理场建设、环卫清扫保洁、餐厨垃圾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利用等领域优先推行产业化运作。

各级人民政府从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城市垃圾处理及收集系统设施的建设或用于垃圾处理收费不到位时的运营成本补偿。

(三)制定、实施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执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增值税优惠政策;积极培育生活垃圾资源化回收企业,鼓励企业参与废品回收,并享受国家、自治区循环经济的相关优惠政策。城镇垃圾处理及转运设施用电按优惠用电价格执行;对新建、改扩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项目建设用地;投资、运营企业在合同期限内拥有划拨土地规定用途的使用权。

(四)健全收费制度。已建设或在建垃圾处理设施的城镇,要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收费政策和价格改革工作,将收费专项用于城市垃圾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要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按照保本微利、逐步到位的原则核定。鼓励采取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统一收费或与其它非建设行业收费捆绑收费和代扣代缴等方式,改进收费方式,降低收费成本,提高收缴率,并确保专款全额用于规定事项。

(五)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修订完善相关标准,组织开展设施运行考评,指导建立餐厨垃圾登记排放制度,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部门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会同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编制全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协调制定和执行综合性政策,做好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审批、核准等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负责制定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并督促各地制定收费标准;自治区商务厅负责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牵头探索建立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做好清洁能源推广使用等工作;自治区财政厅、地税局、内蒙古国税局负责研究支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财税政策;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做好项目建设用地征收、审批工作,保障建设用地供应;自治区环保厅负责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污染控制标准,监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处理处置,制订有害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实施方案;自治区农牧业厅负责生活垃圾肥料资源化处理利用标准制定和肥料登记工作。自治区监察厅配合有关部门对各地区工作情况进行督察,负责对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地区和部门进行效能督察,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教育厅、科技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广电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

篇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2011年10月14日)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11‟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大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力度,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科学编制我省城乡环卫发展“十二五”规划 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是维护群众利益和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要按照全民动员、科学引导,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切实加强全过程控制和管理,突出重点工作环节,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平。省住房城 1 乡建设厅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全省“十二五”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全省城乡“十二五”环卫发展规划。各市、县(市)要尽快编制城乡环卫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并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用地纳入城市黄线保护范围,禁止擅自占用或者改变用途,严格控制设施周边的开发建设活动。各设区市、县(市)城乡环卫专项规划须在2012年10月31日前修编或编制,并报批完成。

二、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到2011年底,要确保实现全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一县一场”,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的目标。受选址制约不宜自建垃圾处理场的县(市、区),必须与相邻市(县、区)联合建设、共同使用或有偿委托相邻市(县)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投入运行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厂),要及时申报无害化等级考核评价;对建设进展缓慢的项目,要加强督查,加快进度,确保质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对不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环保要求的现有垃圾处理场,要制定升级改造计划,抓紧组织实施;对使用期满的填埋场,要规范封场,确保环境安全。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城市和相邻的县(市)共同规 2 划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资源共享,实现规模效益。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提高收运设施和车辆自动化、密闭化、数字化水平。

三、积极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前提,也是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途径。各地要认真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和废品收购点,规范分类标志,并根据本地垃圾特性和处理方式选择垃圾分类方法,制定垃圾分类指南,做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积极促进源头减量,限制包装材料过度使用,减少包装废物产生,促进包装物回收利用;组织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减少农副产品垃圾产生量;大力推广应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灰渣产生;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要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动员社区与家庭积极参与。要加强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重点推进废弃含汞荧光灯、废湿度计、废电池等有害垃圾单独收运处理,鼓励居民分开盛放和投放厨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导则和评价考核指标,确定省级试点城市 3(区),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并加强监督检查。各市(县)要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单位和片区工作,探索经验,逐步推开。到2012年底,列入全省试点的城市初步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系统;2015年底前,50%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四、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

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条件。推广莱芜、章丘、烟台莱山、昌邑、寿光等市(区)的做法,稳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向村镇延伸。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全托管、半托管和自我服务等环卫管理模式,逐步扩大“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范围。根据村镇人口规模、经济实力、自然条件等因素,建立村镇环卫管理机构和保洁队伍,配置垃圾收集容器和设施,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密闭车辆,实行垃圾收集和运输密闭化。深入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行动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探索市(县)、镇、村和农民合理分担垃圾处理费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化解资金制约瓶颈,有效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环境卫生条件差的问题。制定农村环卫作业标准、垃圾收集管理、卫生检查评比等有关制度,完善村规民约,逐步形成村民自我管理机 4 制,实现长效管理。

五、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部署,建立并落实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市长负责制,广泛深入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生产、提炼、销售、采购和使用“地沟油”违法犯罪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认真做好青岛、潍坊等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确保2012年底试点项目建成运行,同时,积极开展省级和市级试点工作。各地要把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作为“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实行配套联动,2015年年底前,全省所有设区市建成运行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餐厨垃圾收运体系建设,严格特许经营管理,建立台账制度、激励制度、督查制度和投诉举报制度;强化规划引领和约束作用,鼓励和提倡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要制定餐厨垃圾管理法规、规范性文件,出台餐厨垃圾处理扶持和收费政策,规范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行为。加大地方政府投入,积极引导各类经济成份参与投资建设运营餐厨废弃物资源化项目。

六、不断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水平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配备配齐作业机械设备和设施,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规章,遵循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化作业,强化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管理,保证垃圾渗滤液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焚烧厂应严格控制垃圾焚烧温度,确保烟气排放达标,并将焚烧产生的飞灰、炉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新建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应安装排放自动监测系统和超标报警装置,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监测制度,按月向主管部门报告监测结果。

住房城乡建设(城管)部门要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监管,强化管理和作业人员培训,建立运行绩效考核制度。对已建成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及时组织等级考核评价,公开评价结果;未通过等级考核评价的处理设施不计入无害化处理范围,责成设施建设、运营单位限期整改;对通过等级考核评价的处理设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查。环保部门要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情况监督监测,常规污染物排放情况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二噁英排放每年至少监测一次,主要监测数据和结果要向社会公示。

七、完善和落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保障政策 加快实施城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尚未开征生活垃圾处 6 理费的市、县要尽快开征,确保2011年底前征收标准达到城市家庭10元/户〃月,单位职工4元/人〃月,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已实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镇村,由县(市)、乡(镇)政府参照省里的标准自行研究确定垃圾费的征收标准和办法。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环卫事业的投入,并逐步增加,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以及环卫车辆等设备的更新,保证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要借鉴推广生活垃圾处理费与自来水费等捆绑收费的经验,改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降低征收成本,提高征收率。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市政)、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垃圾处理费收缴和使用监管,确保垃圾收费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提倡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省财政要继续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中转设施建设的投入,要积极组织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拓宽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渠道。

八、改善和提高环卫一线工人的工作生活条件 环卫用工企业(含未改制单位)应与环卫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环卫用工制度和保险救助制度,落实环卫职工的 7 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环卫职工劳保福利、休息休假、岗位津贴、高温补贴等合法权益。从事道路保洁、公厕管理、垃圾处理等一线工作的环卫职工的工资及工资性补贴,要按照《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予以保证,并做到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要加强环卫保洁人员公寓、休息房、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建设,鼓励社会为环卫职工提供歇脚点;加强环卫一线职工应对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天气的措施,保障环卫职工的安全和健康;组织环卫职工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环卫职工综合素质和服务技能;要大力推广环卫作业标准化、精细化和数字化管理,逐步提升环卫行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

九、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主要责任在地方政府,市长、县(市、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各级政府要强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细化本地区工作任务目标,对按期完成任务,工作成效显著的,要通报表扬;对未按期完成任务,工作滞后的,要进行责任追究。省直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强化职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拟订城市环卫行业管理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省发改委负责做 8 好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立项审批和争取国家资金补助;省财政厅负责垃圾处理项目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和使用监管;省环保厅负责对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垃圾处理项目用地的审查办理,保障建设用地供应;省物价局负责垃圾处理收费政策及监管实施;省经信厅、商务厅负责生活垃圾可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用工企业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情况的监察;省农业厅负责生活垃圾肥料标准制定和推广使用审核工作;省监察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政策情况的督查;其他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篇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

桂政发„2011‟12 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进一步加强我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努力推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和任务

(一)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安全生产关系经济建设与民生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十一五”时期,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各项事故统计指标大幅度下降,为全面完成全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我区仍然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不足,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够落实,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全面贯彻“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发展战略,在制定和落实“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同时落实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必需的投入,在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中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安全生产有可靠保障的基础上,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安全生产重点任务。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通过打非治违执法行动,整顿和规范生产经营秩序;通过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整顿和关闭布局不合理、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的矿山;加快煤矿和非煤矿山技术改造,安装井下监测监控、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以及井下人员定位等六大系统;大力推进煤矿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非煤矿山中深孔爆破、机械化铲装和液压锤破碎等技术;搬迁尾矿库下游安全距离以内的居民;全面整治交通运输超速、超载、超限和建设施工违法转包分包行为;加快现有风险较大防护距离不足的城区危险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推进危险化工工艺自动—化控制改造;全面安装烟花爆竹危险工序安全监控系统,坚决取缔违规使用氯酸盐生产烟花爆竹的行为;严格落实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彻底淘汰安全性能低下、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

(三)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区建立比较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非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得到全面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下降50%以上,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10 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分别下降40%以上;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35%以上;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30%以上;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以上,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到2020 年,我区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全面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5 以内,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二、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四)严格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把安全生产摆在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位臵,坚持不安全不生产。深入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交通运输、冶金等行业领域执法治理行动,坚决查处企业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三超”行为。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本行业实际严格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强度、生产定员。其中,煤矿、民用爆炸物品、冶金企业核定工作由工信部门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核定工作由安监部门负责;公路水运企业核定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安监部门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严格检查企业执行情况。凡企业存在“三超”行为的,要依法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五)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严格按片区、专业落实到个人,并挂牌告示。对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立即建档,及时下达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重大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要经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确认合格,方能销号。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不落实而发生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和企业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严格执行企业领导轮流现场带班制度。矿山企业要由矿长、副矿长、副总工程师以上领导轮流现场带班;建筑企业要由项目领导轮流现场带班;交通运输企业要由单位领导值班;其它行业也要根据本行业实际,制定企业领导轮流现场带班制度。带班领导要与工人(职工)同时上班、同时下班。企业要配备可满足正常轮流带班的领导成员,不得聘任无领导职权的人员代替领导带班。对无企业领导现场带班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责任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领导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七)严格保证企业人员的安全素质。重点行业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需经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基础专业培训,并经安全管理培训考核取得资格后方能指挥生产;特种作业人员须经专门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取得资格证后方能从业;企业所有人员(含临时工、农民工、实习人员)需经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凡安排未经安全培训合格职工上岗的,依法责令企业停产整顿;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企业用工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凡用工不签劳动合同、不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不将其列入本企业职工名册实施安全管理的,依法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此类人员死亡的,由企业支付与其他工亡职工等额的事故伤害赔偿金、怃恤金和丧葬费。

(八)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要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标准化建设,持续保持安全生产条件。企业安全达标由安监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评定,安监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确认。2011 年底前,煤矿、危险化学品企业至少要达到三级安全标准,其中重点危险化学品企业要达到二级安全标准;2013 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尾矿库要达到最低安全标准等级;其它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创建工作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完成。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安全达标的企业,不得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暂缓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手续;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由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三、建设坚实的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九)严格落实企业安全技术责任。企业要切实加强安全技术管理,赋予技术管理机构安全职能,按规定配备安全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技术管理机构在安全技术措施建设、安全隐患治理和应急处臵技术选用等方面的作用。重点行业企业应当设臵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赋予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安全技术决策权和指挥权,明确相应的技术责任。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十)强制推行生产安全技术装备。2012 年底前,全区所有的班线客车、旅游包车和运载危险物品的车辆,须全部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GPS 卫星定位装臵;2013 年底前,煤矿、非煤矿山全部安装“六大系统”;2015 年底前,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库容100万立方米以上尾矿库和大型起重机械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鼓励渔业船舶安装防撞自动识别系统。

(十一)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技研发。企业要在财务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科研经费,重点行业企业的安全科技研发费不得少于安全费用的10%。自治区科技部门每年优先对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立项并给予研发经费支持。自治区每年从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和安全科技成果、监测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

四、实施更加有力的监督管理

(十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暂行办法》的规定履行职责。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行业管理部门要共同协作,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必要时会同司法机关联合执法,以强有力的措施和手段查处取缔非法企业。全面落实重大安全隐患五级监管治理制度。对排查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责任单位不上报、不挂牌、不督办的,要对有关人员给予处分;因不挂牌督办而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按国家标准结合实际配备安全监管装备。

(十三)强化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属地政府对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实行统一领导;安监部门、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对当地企业包括中、区直企业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其中,监管对象属于中、区直企业的,监督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日常安全生产执法权由市级行使;其它企业由县级行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分级考核认定工作由各级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等级考核认定结果由负责考核认定的部门每年向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担保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一次,作为企业信用评级和安全责任保险费率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四)强化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工艺技术达不到安全标准的,由立项核准部门负责;项目选址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由规划许可部门负责;项目设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由设计审批部门负责;项目施工安全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由施工许可部门负责;验收把关不严导致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由组织验收部门负责。项目建设业主未执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规定,或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工程项目的,由施工监管部门责令停工整顿,并追究项目业主、承包方等各方责任。

(十五)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科技普及、技能竞赛、宣传教育、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依法维护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合法权益。安监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要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举报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公开曝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对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对新闻媒体和群众反映的非法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要及时核实处理举报信息。

五、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十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预警机制。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动态监控系统,完善安全生产预警预报体系。监控系统要有专人管理,在线监测数据要形成台账,每月进行一次风险分析。发现事故征兆的,要立即发布预警信息。监控预警体系要与企业应急预案联动,确保事故防范和处臵措施落实到位。对重大危险源要按照可控、可测、可报、可视、可警要求设臵独立监控系统。

(十七)完善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企业要在2011 年5 月底前对本企业的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全面修订,赋予生产现场带班领导、调度人员或班组长在遇险第一时间内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检查应急预案与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预案衔接情况。如企业应急预案与当地人民政府应急预案不衔接或不相适应的,要立即予以修正。应急预案修订后要经专家评审,及时组织演练。经过演练确认有效的,报送生产经营所在地市县安监部门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备案。对企业没有应急预案或虽有预案但不符合规定要求,经责令限期整改后逾期不改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对因没有应急预案造成遇险撤离不及时而发生事故的,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十八)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将北部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广西矿山抢险排水救灾中心等项目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由自治区分期分批安排预算资金建设,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装备一并纳入北部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范畴。支持自治区11 个矿山救援队的装备建设,配备性能可靠、机动性强的抢险救援应急装备。继续实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和支持各地加强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

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准入制度

(十九)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标准。自治区各行业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0‟47 号)要求,加快制定本行业领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标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完善并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根据工艺、技术和设备等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危险作业专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二十)严格安全生产准入前臵条件。工信部门要会同安监、煤监等部门规划全区煤炭、石油化工、烟花爆竹生产区域布局,确定产区准入的企业数量,并作为我区煤矿、石油化工、烟花爆竹产业政策予以实施。严格实行企业安全标准核定制度,把符合安全标准作为高危行业准入的前臵条件。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法进行安全评价,重点项目审批应当进行安全论证。安全评价或安全论证结果,作为安全标准核定的重要依据。凡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的,或未经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的,不得核发安全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违规建设的,要依法责令立即停工停建;情节严重的,由批准机关予以关闭取缔;降低安全标准建设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十一)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的作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有计划地发展安全咨询、评价、检测、培训专业服务机构,依法定期公布行政许可数量,促进安全生产服务市场有序竞争。制定安全生产专业服务机构管理办法,保障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专业服务机构要对其所作安全评价、技术测定结果独立承担责任。在专业服务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依法追究专业服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降低或吊销相关资质。

七、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相关政策

(二十二)严格执行促进安全装备发展的产业政策。行业管理部门、科技部门要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鼓励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先进装备的推广应用。对我区研发和制造应急避险、安全保护、检测监控、个人防护、灾害监测、救援抢险和防尘防毒等专用设备的企业,要按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加以培育;对融资用于完善安全技术装备和检测监控设施的企业,给予大力扶持。

(二十三)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制度,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加快推进我区高危行业技术改造。对中央划拨我区的国有煤矿技改、尾矿库治理、瓦斯防治和小煤矿整顿关闭等各类资金,需要地方人民政府配套的,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配套落实,并督促企业落实自筹资金。海事机构要会同交通、安监、财政等部门尽快制定我区水上搜救奖励和补偿管理办法,完善水上搜救补偿机制。安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到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的过渡,促进我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业发展。高危行业主管部门每年要对高危行业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要依法对不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企业予以处罚。

(二十四)严格执行国家事故伤害赔偿政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安监部门尽快制定贯彻落实国家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方案,依法按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倍支付工亡职工一次性补偿金,并按规定发放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供养亲属怃恤金;依法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工伤预防宣传和职工安全培训。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着力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通过保险机制保障事故抢险、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必需经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十五)加强高危行业必需专业人才的培养。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安全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扩大办学规模,加快采矿、地质、通风、排水、机电、测控等安全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为高危行业生产一线培养必需的专业人才,保证高危行业必需的技术力量,强化生产环节技术管理,遏制各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八、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十六)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安全生产纳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安全生产目标,与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的事故控制指标相衔接。安全生产三级监管网络、监管基础设施和装备、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等项目要作为全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重点推进。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由本级人民政府审定发布。企业要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工程项目、安全隐患治理等纳入发展规划和生产经营计划,确保企业必需的安全投入和事故防范措施落实到位。

(二十七)强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信部门要尽快制定我区贯彻落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淘汰不符合安全标准、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并规定停止运行的最后期限;对可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技术改造和搬迁项目要大力支持,尤其要优先安排城区化工“进区入园”工作。对存在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由安监部门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按执法权限予以公布,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项目核准主管部门要严格限制安全保障能力差、职业危害严重的项目立项和建设;国土资源、规划部门审批高危建设项目时,应当充分预留工厂周边的安全距离。

(二十八)加快高危行业结构调整。各地各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危行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决策,坚决关闭和淘汰规模小、工艺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到“十二五”末,全区煤矿数量控制在100 处以内;非煤矿山压减到3000 处以内,开发主体压减10%以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量比“十一五”末减少20%;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压减到400 家以内。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支持高危行业企业重组、整合和技改,提高高危行业存量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九、实行严格的安全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

(二十九)加大对事故企业负责人的责任追究力度。自治区安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健全和完善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还要追究上级企业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责任。企业主管机关或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事故企业负责人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对企业主要负责人给予处分或处罚;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对非法违法生产造成人员伤亡的,以及瞒报事故、事故后逃逸等情节特别恶劣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三十)加大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或一年内发生2 起以上较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负主要责任的企业,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企业,由自治区安监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告,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业、证券业等主管部门通报,一年内严格限制新增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等,并作为银行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十一)严格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考核。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考核制度。事故控制指标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责任的主要目标;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要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事故的,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考核,加大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考核权重,提高安全生产责任奖罚金额,完善安全目标考核奖惩约束机制,强化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意识。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县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市级相关领导的责任。

(三十二)严格落实打击非法生产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所辖区域内对群众举报、上级督办、日常检查发现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查处和取缔,致使非法活动持续存在的,对县级、乡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在乡级所辖区域内发现有1 处以上非法生产窝点且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的,在县级所辖区域1 个月内发现有2 处及以上非法生产窝点且没有采取措施制止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对县级、乡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三)严格落实事故查处督办制度。按事故管理权限,负责事故查处的人民政府未在规定时间内履行事故查处职责的,由上一级安委会挂牌督办。较大事故由自治区安委会挂牌督办,一般事故由市级安委会挂牌督办。挂牌督办后仍不履行事故查处责任的,由上一级安委会通报批评,并责成负责事故查处的人民政府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拒不执行督办指令,或为庇护违法企业、责任人而故意敷衍事故查处的,由上一级监察机关对当地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事故查处结案后,要及时予以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各地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发„2010‟23 号文件精神及桂政发„2010‟47 号文件要求和本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到位。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自治区安委会。

上一篇:东北三校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答案(语文)下一篇:关于冰心作品的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