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2024-07-12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精选6篇)

篇1: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苏教版第三册小学数学《认识线段》说课稿

《认识线段》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学具准备:棉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课堂教学主要采取直观演示法和操作实践法,配合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操作,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结合以上分析,和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分为六个部分: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明家和学校两点之间很多条路,只有中间一条路是直的,用红色的线段表示;其它路线都是曲线。

启发学生思考:小明从学校回家,走那条路最近?为什么?

这一环节充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现,这条路因为直,所以近。使学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同时,在情境中渗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反复体验,认识线段

这个流程分三个层次教学。

首先是直观感知:请学生把桌上的棉线拉直,观察棉线的形状。

第二层次,通过讲解和变式练习,使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讲解:像刚才的那条路,和我们两手之间的这样直直的一段线就是线段。手捏住的棉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

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线段有几个端点?你认为线段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线段的端点是怎样表示的?

改变棉线的方向和形状:这样是线段吗?为什么?

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线段的本质特征。

第三个层次:回归具体,找线段。

请学生在身边找一找有哪些线段?摸一摸线段的特征,和同桌说一说线段在哪儿,端点在哪儿?

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曲直对比和变曲为直,使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通过感知实物,再由抽象回到具体,学生通过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和交流反思,从而对线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认识。

这个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辨认线段的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件出示练习: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三、动手折纸,深化认识

首先,出示长方形纸片,激励学生:你能折出一条线段吗?

启发学生思考,有多少种不同的折法?

让学生先独立动手折一折,再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后展示各小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个组的折法多。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比较不同折痕,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有长有短;通过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折出的线段有很多条,适当渗透无限的概念。

四、自主探究,学画线段。

画线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分三步教学:

第一步,先让学生运用刚刚获得的对线段的认识,尝试画线段。在此基础上,给出两个方面的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

第一个议题:你是用什么工具画的?为什么?通常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最多?

第二个议题:你是怎么画的,画线段需要注意什么?

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展示学生画线段可能出现的错误:缺少端点,线段不直。针对错误进行评讲。

这里的难点是,二年级的孩子,双手协调能力还不太强,常常因为左手尺子没压紧,右手握笔用力太大,导致尺子移动,线段不直。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

第二步,总结画法。针对孩子画图的难点,我自编了一首儿歌:左手压尺用点力,右手握笔轻轻移,画上端点别忘记。

第三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再画线段,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画法。

五、练习巩固,深化拓展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和拓展练习。

(一)基本练习:

第一题:连一连

先后出示两个点,三个点,问:你能画出几条线段?

第二题:数一数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分别由几条线段围成?基础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统计错误人数和错误原因,并集体订正。

(二)拓展练习:

出示四个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点,问:每两点画一条线段,可以画几条呢?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试画,再展示做好的作业,学生互评。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评。

教师主要讲解两种画线段的方法,在讲解中配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第一种画法,分类画线段:先顺次连接四点围成四边形,再完成四边形里面的线段。

第二种画法,先画出过一个点的所有三条线段,再画出过第二个点两条线段,再画出最后一条线段。向学生渗透有序思想,为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做好铺垫。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3、自我评价:这节课学得怎样,用什么方法学习,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

篇2: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以为新朋友给大家认识,想见见它吗?

生:想

师:要见到它,可不容易,除非你能猜对老师的谜语。

课件出示谜语: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服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生:毛线

师:真是猜谜高手!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毛线,像老师这样将它自然的放在课桌上。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

生:弯的

师:说的没错。你能像办法让它变直吗?同桌讨论一下,然后把变直的毛线举起来

生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棒!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生:用手拉

师:一只手可以么?

生:不可以(说说理由)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的比老师还周到,真好!你们知道吗,刚才新朋友已经悄悄的和我们见过面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线段。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征,用这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二、感知线段

师:线段可以用表示

仔细观察这条线段,你觉得它有什么特征?

生:直直的,有两个小竖线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个小竖线也有自己的名字呢,它们叫做线段的端点。“端点”的“端”是什么偏旁?

生:“立”字旁

师:对了,端点就像两个小人儿立在线段的两端。读一读

生读

师:线段有几个端点?

生:两个

师:谁能把线段的特征连起来说一说

生: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师:说的好极了(掌声),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子?

生想

师:线段可调皮了,一眨眼就躲到图形的队伍当中去了,你能找到它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

生判断哪些图形是线段,并说说理由

师:第2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一样?

生:一个是横着的.,一个是竖着的

师:总结:虽然他们的位置不同,但是他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都是线段。

竖着放,是线段吗?

生:是

设计意图:借助毛线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具有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的毛线,让学生感受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材料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资源。

三、找线段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这么快就把线段找出来了。其实,线段是我们最要好的朋友。我们周围物体上直直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能到我们的教室里找一找线段吗?找到后和同桌说一说线段的端点在哪里

生找线段并交流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找到的线段

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线段

师:我们每天用的数学书,它的封面上也有线段呢

生找并指一指

师: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生:4条

师:瞧,这4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隐去书的封面)

生:长方形(四边形)

师:孩子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多边形,哪些是由线段围成的?

生: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

师:小朋友的反应真快。那么圆是由线段围成的吗?

生:不是,因为它是弯的

师:说的真棒!那你知道下面的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四、做线段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找到了线段,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线段呢?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做一做,和同桌讨论交流一下

生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做得线段

生展示

师:他做的和老师做的一模一样

课件展示:把纸折一折,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现在请同桌两人比一比,看谁折出的线段长,谁折出的线段短

生比一比展示

师:比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怎样比才公平?

生:把线段的一端对齐

师:从刚才的比较之中,我们可以知道:线段有长有短

师: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画一条线段呢?

课件展示画线段

生画线段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找线段、做线段、画线段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讨论交流展示,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五、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们学的真快!老师忍不住要考考大家了,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

第一关,想想做做第3题

生读题连线

师:连接这两点,还能连出其他的线段吗?

生:不能

师:连接两点,只能画出1条线段

第二关:想想做做第4题

师:能连成几条线段?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生:3条线段围成了三角形

第三关:想想做做第5题

生连线展示

师:4个点,连接每两点,连出了几条线段?

生:4条

师:有不同想法吗?

生:6条

师:当点比较多的时候,我们怎么做才能使连出的线段不遗漏,不重复呢?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连

课件演示连线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比赛的特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想学、乐学、会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掌握,培养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拓展练习

猜猜图中有几条线段?

篇3:“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 通过课前的预习, 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 (线段) 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线段

(1) 提问:同学们, 你能说一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吗?

(2) 全班交流:学生说把线拉直了就是线段。

这时如下进行教学:

师在展台上放一根线, 师:这是一根线, 是什么样子的?是线段吗?怎样就变成线段了? (生1演示)

师:说得真好!捏住线的两端, 拉紧, 变直了就可以看成线段了。所以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直) 改变线的方向, 问:这样还可以看成线段吗?这样呢?说明:方向虽然改变了, 这根线还是直的, 还可以看成线段。

(3) 认识端点。教师拿一根较长的线, 捏住线的两点, 拉紧, 变直了。提问:现在这根线上有线段吗?谁来指一指? (请一生到前面帮助教师拉着线, 师和另一生到前面指)

追问:两端剩下的部分是线段吗?那这根线段从哪里到哪里? (从这个手的这一点开始, 到这个手的这一点结束, 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开始的这一点和线束的这一点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板书:两个端点)

(4) 线段的表示。师:老师把线段线请到黑板上好吗? (磁铁固定线的一段在黑板上) 我们可以把它画下来, 怎么画呢? (教师在线的下面对应画一条线段) 边画边讲解:先沿直尺的边画一段直直的线, 有时为了表示出端点, 可以用两个短短的竖线来表示两个端点。

小结: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2. 说线段

(1) 提问:现在你知道线段是什么样的吗?谁再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是什么样的? (直的、两个端点)

(2) 练习:老师这儿也有一些图形, 你们能找出线段吗? (完成“想想做做1”)

3. 找线段

(1) 师:同学们, 我们刚才认识了线段, 其实我们的身边到处可以看到线段。手摸着课本的一条边:课本的这条边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 同学们一起摸一摸, 这条边怎么样? (直的) 它的端点在哪儿呢? (生来指) 课本的这条边从这一点开始, 到这一点结束, 这两点就是它的两个端点。 (手指着黑板上的图) 线段图上这两个短短的竖线是端点的一种表示的方法。

(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 在我们教室里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请同桌同学找一找, 摸一摸。

(3) 全班交流:谁来向大家说一说你找的线段?

(4) 练习:小朋友们真聪明!从身边找到很多条线段, 我们一起到图形中再找一找, 好吗?完成“想想做做2”。 (说明:图形中的端点可是藏起来的, 有时在图形中也不一定要画出端点)

问:请你仔细观察线段的条数和上面的图形 (手指图形) ,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几边形就有几条线段围成。

4. 折线段

(1) 师演示并讲述:我们还可以用白纸来折变出线段。同学们, 你们能把你折的线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吗? (学生到展台上介绍所折的线段:折痕为什么也可以看做一条线段呢?它的两个端点在哪?如果有折几条的, 引导比长短, 指出: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为了同学们看清楚点, 课件上可同时演示不同的折法)

(2) 你还能再折一折吗?

(3) 学生操作:折一折, 同桌的比一比。 (学生操作, 教师巡视)

过渡:你们真是心灵手巧的孩子, 能折出长短不一的线段, 那会画线段吗?

5. 画线段

(1) 师:同学们课前也画了线段, 谁愿意带上你的工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画法?

(2)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介绍画法。 (展示不同工具画线段。你还能用其他工具画线段吗) (虽然画法不同, 但都要沿着直直的边来画)

(3) 再画线段:小朋友现在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再画几条线段吗?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3” (课件出示)

师:小兔回家遇到了难题, 谁来帮帮它。

课件动态演示过程, 师提问:为什么选这条路呢? (因为直)

师:小兔从这走到这 (课件动态演示过程) , 实际上就是一条线段。 (把课件上的线路隐去) 现在你能把小兔走的这条线段画出来吗? (学生完成后展示:把这两点用直尺连起来就成了一条线段) 还能画出其他的线段吗?

(只能画一条线段, 这两点正好是线段的端点)

2. 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

师:小兔又来了两位朋友想跟小兔一起玩, 现在有几个点? (手指) 现在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猜猜能画出几条线段?动手试一试。

(课件动态演示)

学生画好后师提问:画成的是什么图形? (正好画成的是三角形)

3. 完成“想想做做5” (课件出示)

师:看谁又来了?现在有几个点了?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 你能画几条?

(课件动态演示)

结合学生的画图, 问:你是从哪开始画的? (相机让学生感悟不重复, 不遗漏的画法) 师特别指出不要忘记画两条对角的线段。

四、总结延伸

1. 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 课后实践

篇4:《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8—4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空间观念。

3.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用具

直尺,毛线,课件, 每个学生一张白纸、一张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特殊的客人(蓝猫)。这位蓝猫十分好客,她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想看看蓝猫带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吗?

老师拿出一根毛线,放在实物投影上,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根毛线,发现了什么?(生:弯的)

教师拿起毛线,两手把它拉紧,提问,现在怎么样了?(生:变直了)老师把毛线贴在黑板上。

师: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时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叫线段。(揭示课题:线段。)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蓝猫给小朋友带来礼物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学习。)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认一认

人有高有矮,线段也有长有短,这条线段从这儿(一个端点)开始,到这里(另一个端点)结束,这两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端点。(板书:端点)那么,线段有几个端点?(生:两个。)

学生指一指。

那你能说出线段有哪些特点吗?(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那么,线段在图上怎么表示呢?

现在黑板上这条线段躺累了,它想下来走走了(取下线段),现在它站了起来,它是线段吗?这样是线段吗(分别呈I、/、\、U型)?为什么?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横着可以竖着,可长可短,但是弯弯曲曲的都不能说成是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线段的图形,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直观形象的帮助学生形成线段的表象。)

2.找一找

小朋友们真聪明,蓝猫还带来了一群小朋友,想让大家从这些小朋友中找一找线段。(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

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

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看到线段。看看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它们都可以看成线段。

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并不局限于课堂,它应由书本走向生活。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数一数

小朋友们真厉害,找到这么多线段。其实,我们前面学的一些图形里也有线段,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

指名找一找,并到课件前指指线段,然后说说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强调有顺序的数,并与四边形、五边形等知识联系起来。)

其余小朋友把数得的线段条数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4.画一画

线段我们会也找了,也数了,但是蓝猫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你能画一条线段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当一回勇敢的小画家? 用手边的工具画一条线段。

学生自己画。

画完后请小朋友说给你同组的同学听一听,你是用什么画的?怎样画的? (学生交流画线段的方法和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寻找、利用手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自己得出画线段的方法。再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折一折

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实,我们还可以折出线段来,让我们听听蓝猫是怎么说的。

(我们不仅可以画出线段,还可以折出线段来,不信的话你可以拿出一张纸来和老师一起折折看!)

拿出长方形纸片,教师示范折,要说明折痕才是线段(师:直吗?那么端点在哪?)。

(小组内折一折,说一说,比一比。)

(1)折一折,然后指给你的组长看一看你折的线段在哪里,指一指它的两端。

(2)折出的线段在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最长谁的最短。

(3)折出最长的线段。

怎么样,相信了吧,还可以折出线段来呢。那么我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

(1)在黑板上任意点两点,指名板演。

其余同学在自己课本上完成。

(2)如果有三个点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4”。)

想像一下,连出来的会是什么形状?到底是不是呢?试试看。

独立完成第5题,课件演示。

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

(3)那么,如果有四个点呢?(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学生独立完成。

你画出了几条?还有不一样的吗?(课件演示)

三、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今天,蓝猫和我们一起去线段王国游玩,结果我们发现线段王国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你觉得有趣吗?好玩吗?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在线段王国里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完善了知识结构,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老师相信蓝猫听了大家的回答一定和老师一样为大家高兴,那么蓝猫想带大家去它家作客,想去吗?真的很想去?下面我们就和蓝猫一起出发吧!(课件演示)

(1)去蓝猫的家有两条路,一条直的,一条弯的。你想走哪条?为什么?

(2)其实蓝猫的家就是由很多线段组成的,小朋友们,你们能用线段帮蓝猫设计更美丽的家吗?

学生画,画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篇5: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3.渗透统计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合理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依据折线统计图中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点: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学用具准备:

教学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小亚生病了,小胖和小丁丁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了描述小亚体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课件出示:P45/小胖和小丁丁画的折线统计图。

[说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采用与生活有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统计与生活紧密联系。

二、探究新知

1.用你的已有知识来分析、评判一下这两张折线统计图。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1)这两张折线统计图画出的小亚体温变化是一样的,但是小丁丁画得更直观,更容易看出。

(2)小丁丁画出的折线统计图中有。

表示什么?

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省略不重要的数据,能更清晰地反映小亚体温变化的情况。)

2.观察两幅统计图,说说使用表示的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体现在哪里?说出你的理由。

小丁丁的图更精确更清晰。

3.你能否预测以下小亚的病情,是好转还是加重。

4.总结:在折线统计图中,为了清晰地看出变化的情况,常使用省去空白部分。

[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使用省略符号的折线统计图的好处并根据体温变化的特点,对小亚的病情进行合理的推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护士每隔几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2)病人在4月8日12时的体温是多少℃?

(3)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

(4)图中的横虚线表示什么?

(5)从体温上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好转?

2.某地区1991年~20每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如下图:

(1)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多?哪一年沙尘暴总天数最少?

(2)来沙尘暴总天数的整体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

(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3.某地区~年每百户家庭彩电平均拥有量如下图:

(1)纵轴上的1小格代表多少台?

(2)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小?

(3)哪年到哪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说明]:通过几天的学习,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了较好的了解。通过独立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自己这几天的学习作出一个自我评价。

四、课堂小结

篇6:第三课时认识线段

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乘法的意义,进一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2.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

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基本训练

师:请同学们开火车读出乘法算式。师: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把乘读做乘以。

师:请同学们看图独立填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注意数清楚一组有几个,有这样的几组?

师:自己独立完成填空。

师:比较(1)和(2)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师:看图自己填空。

师:注意单位名称是个。

2.巩固练习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填一填。

师:先写出算式,再自己读一读。

师:注意几个几相加一般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特殊的像:2个2相加、3个3相加,因为两个乘数相同,这样的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

师:下面这些加法算式,有的可以直接写成乘法算式,自己先做一做,然后和同桌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能直接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自己完成下面各题,注意运算顺序。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题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点儿什么?

小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 的运算。

三、拓展延伸

师:连一连

师:这道题中有没有不能连线的?

师:3+3+5和4+6,没有连线,为什么?是的,这两个加法算式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想一想一个乘法算式能写成几个加法算式?

师:一个乘法算式一般能写成两个加法算式,特殊的像:44,55,这样的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师:自己先画一画,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上一篇:怎样治疗高血压有哪些有效的方法下一篇:美丽的西子湖畔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