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

2024-05-15

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精选14篇)

篇1: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

5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6.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5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58.此情无处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59.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

6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6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6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3.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6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6.取第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6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6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69.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70.相爱几时穷,无物似茶浓

71.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7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73.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心悲常欲绝,发乱不能整。青簟日何长,闲门昼方静。颓思茅檐下,弥伤好风景。

74.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75.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76.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7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7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79.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80.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篇2: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篇3: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

中国的古诗是别具风格的一种文化形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中丰厚的意境。斑斓的色彩。凝练的语言。独特的结构。美好的情感无不渗透着中国古诗的那种优雅与别致。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师就得从审美角度进行古诗教学是必要的。

一、一“景”一“境”感诗情

小学古诗,大都通过描述具体的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对古诗的思想内容不能一下子理解。因此,除适当介绍古诗的时代背景外,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到古诗所描绘的美的意境中去。如讲《三衢道中》,可先适当介绍作者曾几是南宋著名诗人,这首诗是诗人在旅途中对风物的新鲜感受。然后讲诗中描绘的艳丽的画面:梅子成熟季节,诗人舍舟登陆行在山问,绿荫覆道,黄鹂鸣啭,令人神往。这就是作者的主智所在。黄梅季节,淫雨霏霏,确实令人厌烦。诗人却以清幽淡雅的色彩,赏心悦目的笔调,画出了三衢道中的初夏美景。格调清新,情绪饱满,使人随着作者的行踪观赏祖国的山光水色,聆听黄鹂的婉转和鸣,胸中禁不住勃发了一股对祖国美景的热爱之情。这样,也就领略了这首涛的意境美。小学古诗在语音上的平仄相问,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了铿锵悦耳。教师应该在学生领略诗的意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使他们的感情与诗人产生共鸣,把诗句中的真情实感化为强烈的情绪活动,在体味声韵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例如李贺的《马》这首诗,作者在诗中以马自喻,抒发了他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因此全诗充满了豪放真挚之情。朗读时,应以爽朗、高昂的语气,干脆利落的语调,表达作品幽奇的意境。在朗读时,前两句语调稍微缓慢,以表达欣赏边疆大沙漠壮阔的美景;后两句语调要激愤,要表现出作者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在节奏上要稍快,以抒发作者的壮怀。

二、一“朗”一“诵”赏诗情

在小学古诗中,作者描绘了自然界的不同色彩。这些色彩和谐自然;各有千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艳丽景物的句子,欣赏诗中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如《晚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暮春的艳丽景色:花草树木感知春天将近,珍惜大好时光,竞相开放,争艳比美,以千姿百态的“红紫”色泽“斗芳菲",比高低。即使开不出鲜艳花朵的杨树和榆树,也以柳絮和榆钱乘风直上,如同白雪一样漫天飞舞。“红紫”与雪白比衬鲜明,相映生辉,给人物尽其志,各呈风姿的美感享受。小学古诗中所描绘的大自然千姿百态,各尽其妙,红紫雪白,色彩各异,如反复朗读,给人色彩美的感受。但是,由于社会、时代标准的有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文心雕龙•知音》所说:“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所以,教师的范读要熟悉古诗,联系上下文准确把握诗句的确切含义。同时,教师要凭借其丰富的阅历和高明的想象能力,领会古诗所具有的心灵和哲理的内涵,并且以个性鲜明的形式将它诵读出来,这样,才会给学生提供智慧和美的享受,并让学生走进古诗的情境。

教师在把握古诗的情境内涵后,可以自己朗读。如果感觉对古诗的把握有所欠缺,也可以播放录音让学生来模仿领会。

三、一“思”一“探”悟诗情

小学古诗句子语言精练,处处闪耀着美的光彩,蕴涵着美的情趣。但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和现代汉语有着一定的差别,所以,要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必须能够把古诗翻译成现代文,才能读懂读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学习直译疏通诗句,达到读懂的目的。但是要真正感受到诗句的语言美,还应反复揣摩“诗眼"。如《马》诗中“何当金络脑”中的“何当”,“快走踏清秋”中的“快走”,写出了诗人盼望驰骋万里疆场为国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抨击了当时统治着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绿一个闹把春天的美景点活了。这样引导学生欣赏诗人练字的工夫,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中蕴涵的思想是诗的灵魂,而结构是它的表现形式。如果理清古诗的结构层次,不仅可以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同时还可以理解其结构的美感。例如《静夜思》有四句,可分两个层次。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主要写客居他乡的诗人深夜不能成眠,如初梦回的情景。寒气袭人的床前,月光真像铺在地上的一层浓霜。这是I喜人产生的j种错觉。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借景生情,凝望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两个层次之间既相对独立,又融为一体。景为情做了铺垫,情的抒发又是建立在景的基础之上的。

当然,学习古诗不仅仅在于理解诗的意境、色彩、语言、结构、情感。还可以从其他的视角去欣赏古诗,知识的教与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就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古诗教学既有数量要求,也有质量要求。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其中的“想象”、“朗读”就是在感受情感意蕴,即我们所说的感受文章的情境。在第三学段目标说得更直白:“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多种方法曲径通幽,对情境的营造,就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之感。

篇4:古诗词里的夏日情怀

发散思维:要是让雏莺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来尝试:“远望树荫连绵成绿色的山峦/飞回家会不会误闯邻居的门槛/且听,妈妈在吹口哨迎我/迷一小段路,就为了衔一颗酸梅回家/给妈妈泡茶解渴……”

开车带宝宝到乡下农家借宿,最好院子的前面对着一片荷塘,院子里有老祖宗开掘的老井。一到夏天,农家奶奶就摘来自家地里种的瓜果,把它们装在细网兜里,拴上长绳,缓缓吊进井水里。下午骤雨初歇,满院子都是荷花的香气,吊起装瓜果的网兜,拍开小香瓜一尝,真甜,还有一股井下特有的寒气,尽去暑热。妈妈就念这两句诗给宝宝听,说的正是眼前的场景呀!

发散思维:要是让荷花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让宝宝来尝试一下:“一支红樱枪/枪头倔强地刺向天空/哗啦,绷不住笑声/爆开成红荷花/上面举起莲蓬,下面生出嫩藕/一样是美味,等着井水激寒……”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不是出游好时节?那可不一定!带宝宝去游人罕至的乡村,落脚在小客栈里,宝宝会发现,时断时续的黄梅雨让小桥、酒家、稻田、池塘都陷在一片烟雨朦胧中,四周都是青蛙们快活的叫声。这时节也少不了走亲访友的人啊,到了傍晚,当地人提着一种防风防雨的六角玻璃灯,穿街走巷过小桥,来找挚友聊天下棋。妈妈念这四句诗给宝宝听,让他感知一下等朋友来约谈,左等不来右等不来,主人只好一个人下起棋来的那种无奈和悠闲,以及悠闲中隐隐的渴盼——无论如何,天雨路滑,你不来我不怪你;但你要是来了,哪怕迟到了,我也很高兴呀!

发散思维:要是让池中蛙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让宝宝来尝试一下:“雨下得越欢/我越高兴/天上有无数莲蓬头/放水,加入我们的狂欢/我是青蛙里的超级女声/飙一个高音/唱醒了你的梦/听,有人敲打近处的荷叶/是下棋的好友来叩门……”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在树林深处,路的尽头,妈妈牵手宝宝,自然而然地吟出了这样四句诗,它仿佛是眼前场景的活化: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绿树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接着,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拍摄了一个稍纵即逝、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令还没到盛夏,荷叶刚出水面,还没有来得及伸展开来,一只小蜻蜓已飞来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读这四句诗,是不是有一种轻柔安宁的情感在心头弥漫,赶走了夏日的焦燥?

发散思维:要是让蜻蜓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写一首诗,赞美夏日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吧:“我不是遥控直升机/我是蜻蜓,走多远的路都不需空中加油/我从一朵花盘旋到另一朵花/不为工作,不为授粉/只为嗅嗅花香/只为临水照见自己透明的翅膀/和好奇的大眼/如何反映出天光水影。”

足蒸暑土气,

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

给宝宝涂好防晒霜,到蒸腾着麦香和太阳热力的麦田里去吧,“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啊,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精疲力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想快点把活干完。”“惜”字在这里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生怕浪费一点时间的强烈感情。妈妈可以趁机问问宝宝:“夏日白天这样长,我们是不是应当珍惜时间呢?”

发散思维:要是让新麦来写一首赞美夏日的诗,它会怎么写呢?

篇5:描写思念的古诗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1、汉皇:指唐明皇。2、御宇:治理天下。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5、薄:临近、靠近。6、信:任凭。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8、玉扃:门闩。9、迤逦开:一路敞开。10、阑干:纵横。

译文: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篇6: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作者: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归家 作者:【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乡思 作者:【宋】李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点绛唇·梦家乡 点绛唇·梦家乡

梦里家乡,花香馞馝田园路。翠林桃树,便是咱村户。

蝶舞翩跹,蜂戏丛花露。吸蜜素,落红如注,从早忙天暮。

梦里家乡 作者:江南流萤

青山绿水久相违,

梦里依稀月送归。

家似桃源今胜惜,

红墙碧瓦透重围。

家乡小景 作者:吾贞

半绿翠色风林雅,

一路走过夕阳前。

满蓝青山日遥远,

景景新荫幕云轻。

七律·题家乡照 作者:张建军

坝上五月杏花开,如霞粉红似云白。

翠叶初上枝桠嫩,一树新衣似剪裁。

景美不惧春意晚,情浓哪堪总期待。

篇7:描写思念家乡古诗词

1、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衣懒换,酒难赊。――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4、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5、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6、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8、夜来幽梦忽还乡。――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9、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10、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11、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12、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14、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5、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6、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李颀《听安万善吹v篥歌》

1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8、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19、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20、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宋祁《九日置酒》

21、门有车马客,驾言发故乡。――陆机《门有车马客行》

22、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3、墙里秋千墙外道。――苏轼《蝶恋花・春景》

24、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段克己《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2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26、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蝶恋花・春景》

2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8、故乡遥,何日去。――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29、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30、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31、故乡心事在天涯。――吴琚《浪淘沙・岸柳可藏鸦》

32、身是客、愁为乡。――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3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4、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王籍《入若耶溪》

35、水驿江程去路长。――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36、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7、料得他乡遇佳节,亦应怀抱暗凄然。――韩《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

38、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9、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40、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王维《不遇咏》

4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42、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曹丕《燕歌行》

43、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44、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

45、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46、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7、却恐它乡胜故乡。――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48、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49、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50、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51、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52、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5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

54、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55、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题诗后》

56、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57、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58、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m《除夜作》

59、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60、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描写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2.与思念家乡有关的古诗词

3.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精选

4.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5.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6.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7.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8.描写杨柳的古诗词

9.描写大山的古诗词

篇8:适当模糊:古诗教学应有的情怀

大量的古诗阅读、欣赏, 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充沛、丰富的情感, 故而,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课。但是, 长久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古诗教学中过度定量化、精确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殊不知, 许多古诗其意境、语言、写作背景等皆有模糊性。何况,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古诗理解中, 不同的人由于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所处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同一首诗也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那种字斟句酌, 求得统一标准答案的精确性教育只能束缚学生的想象、思维, 抑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模糊教学艺术便是针对精确性教学造成的学生认知、情感与个性等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的。所谓模糊教学, 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模糊理论运用于教学, 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学生心领神会中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古诗是一种艺术性极强的文学形式, 教学中不应着眼于解词析句, 应容忍适度的模糊, 少讲、精讲、甚至是不讲, 多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 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以追求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艺术效果。就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一、以诵代讲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句, 读来琅琅上口, 思来意味深长。可在课堂中, 却常见教师把其“庖丁解牛”似的剖析得体无完肤, 教学的主体——学生则处于听讲的被动地位, 少有机会或没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读便让人感受到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读了“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股浓浓的离情别绪便油然而生。“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吟诵中便能悟出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师不必多讲, 学生在反复吟诵过程中, 不仅能充分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韵美, 也能在吟诵中赏诗景、感诗情、悟诗理。虽说学生可能不能精确地解释出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的含义, 但其中滋味却尽上心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又是古人学习的经验之谈。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 青少年时期记忆力优于理解力, 新课标也不断强调学习应重视积累。为此, 花大量时间去理解、分析, 只能是事倍功半。引导学生大量吟诵, 广泛涉猎, 扩大储备, 增厚底蕴, 才是上乘之举。

二、以画代讲

“诗中有画”, 许多古诗在色彩、形态方面都如画卷一般。如《江雪》,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 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幽远、雅淡的“雪钓图”。诗人刘长卿在《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描绘了一幅苍山日暮、茅屋贫寒、柴门犬吠的风雪夜归图……当我们诵读这些古诗时, 总会觉得真切如画, 如似身临其境。如似传统教学般, 在“解剖麻雀”上下功夫, 完整的画面则会支离破碎, 读来更是索然无味。

基于此,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件、幻灯、图片等播放、展示诗中画面, 指点学生以画家的眼光去探索寻找诗中的画意, 从而汇成一种立体的艺术效果, 给学生以无穷的回味。亦可让学生试着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出感受到的诗句的画面, 通过讨论、交流、补充, 丰富对诗句的理解。如马致远的《秋思》即是诗画的完美结合体, 在引导学生诵读的基础上, 抓住诗中景物:藤、树、鸦、桥、水、人家、道、风、马、夕阳、断肠人等, 再把其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 组成一幅画面, 让学生边读诗边体会, 根据各自感受给画面上色, 在交流、评论中感受到封建社会小农村野的衰败景象, 羁旅人的孤寂愁苦。

三、以悟代讲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 包含的哲理是意蕴深长的, 有着“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深远幽微的艺术境界。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讲得太多、太实、太具体, 反而会压抑学生的想象。感悟是一种通过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而获得的, 具有一定的模糊性, 可正是这种模糊,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如宋祁《玉楼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 王国维曾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无庸置疑, 此意味是无法通过解释“闹”字而体会得到的, 只有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想象、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 才能获得。如在教学中能指导学生给“闹”换一字, 如“浓”、“美”等, 通过反复吟诵、比较、玩味, 学生便能感悟出这一“闹”字既点出枝头红杏深厚而活跃的背景, 又让读者在视觉里仿佛获得听觉的感受。

读诗还要探究诗人作诗的本意, 品鉴诗中深邃的哲理, 从中受到启发, 此中“意脉”, 也只有通过感悟才能获得。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揭示出看问题要全面的哲理, 教师分析得再透彻, 再精辟, 也只能是越俎代庖, 此中滋味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品评。

四、以写代讲

许多古诗在创作中为更充分的表现主体而有意识地留设空白, 学习古诗时, 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用一种全新的样式对诗文进行诠释。如读《游园不值》, 可让学生写一写“春色满园”是怎样的景象。在写作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的意境, 感受到春天勃勃的生命力和绚丽的美景。

在学诗的过程中进行写作, 不但能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还能学会运用。如《赠汪伦》是李白在桃花潭边送别友人时触景生情, 有感而发的诗作。作者巧妙地把当时的情与当时的景融合起来, 表达真挚深厚的友谊。学完诗后, 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景进行写诗, 于是便有了“大海之水深万尺, 不及陈平送我情”;“高速公路长千尺, 不及姜颖送我情”;“万里碧空高无比, 不及张浩送我情”……“耳过百遍, 不及手过一遍”, 教师不遗余力的、费尽口舌地滔滔不绝, 所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只有着眼于学生, 一切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才是教学成功的秘诀。

篇9:初中古诗词中的山水情怀探究

首先,山水比较漂亮、壮美,激发了诗词作者的灵感,产生创作冲动,从而用诗词记录下了大自然的美。古代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山水非常美丽,人们自然而然的对大自然的造化能力产生了羡慕情怀,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灵感一触而发,即兴创作了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这样的文章在初中教材中有很多。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由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看了钱塘湖之后,有感而发,创作而成。又如吴筠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从这首诗描绘了这样的景象:山与天相交的地方升起了淡淡的云烟,作者在竹子的罅隙中观看落日的余晖。小鸟向屋檐上废弃,白云从窗户里飘了出来。这样的镜像,非常优美,强烈的吸引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梅尧臣的《鲁山山行》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作者在文中用了这些词汇“适与”、“好峰”、“迷”、“云外”等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作者在这里描述的场景具有幽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特点。杜甫的《望岳》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巍峨:“荡胸生曾云”和“一览众山小”均表明了泰山的高大;而“齐鲁青未了”则表达了泰山的雄伟,一望无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则表明泰山的景色的漂亮。在作者的眼中,泰山就是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这令他感叹不已。

其次,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个人思乡、友情、爱情思想等情怀。下面本人就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收录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由唐朝诗人岑参创作的。据资料记载,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为了节省篇幅,本文不对全文进行摘录;本文只摘录两句与本文内容相关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阅读完整个篇章之后,我们发现这篇文章是送别友人的,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这里的山水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离去依依不舍的心情。又再如李白的《赠汪伦》,其中有一个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里,李白用潭水来衬托他和汪伦的友情之深。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几个场景联系在一起——把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与令人感到悲伤的“枯藤老树昏鸦”以及让让人感到惆怅的“古道西风瘦马”放在一起,容易让人产生悲喜交加的情感。“小桥流水”在大众的心理,它是故乡、家乡的代名词。

最后,爱国情怀。我们发现很多诗词都是描写边塞风景的,这些诗词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希望为保卫祖国出力的爱国情感,也表达了对当时的政府不满的情绪,希望当时的政府能为国家的边疆稳定多加投入、多关注边塞人们的生活。在古代,西北部和北部由于和游牧民族接壤,而游牧民族受气候影响比较大,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为了生活,他们经常来关内抢事物。为了汉族人的安定生活,朝廷就需要征兵去保卫边疆,又加上某些时候朝廷比较腐败,保卫边疆不力,这样就牵动了很多老百姓的心。老百姓的心声就是为了安居乐业。我们也知道,我国西北部和北部基本没有什么山和水,沙漠和水相对更多,在这些地方有两座山,就是天山和祁连山。以山水为背景的诗词不是很多,下面我们就列举几首开始进行说明。李白的《塞下曲》是为数不多的以山水为背景的古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交代了背景,这时的天山只有一个字“寒”;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士兵为了保家卫国随时作斗争。作者也表达了愿意为了边疆的稳定和百姓安居乐业随时出征。虽然这篇文章在我们初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收录,但是这篇文章也非常适合我们初中生的理解。在我们的初中教材中,还收录了另外一篇边塞古诗:《凉州词》。这首诗是由唐朝王之涣所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作者用黄河的长——从天上来 ——来烘托了玉门关的远,很多山包围着的孤城——玉门关远离我们,这些均表明了戍边战士的孤独、寂寞,也表明了作者对这些战士的关怀。

总的说来,本人认为古代诗词中的山水可以寄托诗词作者的情感和情怀。

篇10: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古诗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4、《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15、《竹枝》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6、《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隋·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7、《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思江南》

唐·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9、《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延伸阅读]

★ 思念家乡古诗

★ 思念家乡的古诗

★ 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

★ 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

★ 描写思念家乡诗句

★ 思念家乡的诗句 古诗

★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歌

★ 关于思念家乡古诗格言名言警句

★ 描写劳动节古诗

篇11:的描写思念的诗词及佳句

2. 离别在那深秋,相聚在缠绵梦中。心上人,你可知道,我渴望着眼睛和眼睛的重逢。

3. 细诉 记不得有多久没见你 你知否我的世界多寂寞 我想告诉你 我心中的小秘密,就是我在想念你。

4.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丢了东西,却不知是什么东西,找遍房间也没有找到。后来想起那东西叫思念,昨夜梦里我让它去你那儿陪你,莫非还没有回来?

5. 每一缕微风,都惬意轻柔;每一丝牵挂,都情真意切;每一份思念,都情谊绵绵;每一声呼唤,都饱含真挚;每一份祝福,都蓄满美好:愿你幸福,快乐久久!

6. 在这思念的季节, 总会想起你这位好朋友 ,不知你近来可好, 深深祝福你快乐如意。

7. 在不经意的一瞬间,你自然而优雅地走进了我的视线,轻柔地拨动着我那尘封己久的心弦,我知道你的身影将成为我今生注目的焦点。

8. 两人以发短消息传递情意称为信爱恋,只收不发是自恋,只发未收是单恋,一发一收是相恋,常发常收是爱恋。

9. 思念一季的花香,是我无边的贺意,愿你的青春,满花满朵满芬芳。

10. 偶然中相遇,有缘不容易。也许天注定,错过多可惜。明知相思苦,寸心难言尽。春节又将至,何时见到你?祝你春节快乐。你想我吗?我好想你!

11. 不管时光瞬间流逝、变化万千,唯一不变的却是我对你的思念与祝福。

12. 上万事缘在其中,生死尚有时,缘之深浅岂无肖定?缘来时喜,缘尽时悲!真是何苦又何必!不若有缘时珍惜。

13. 我不知道你最近是胖了还是瘦了,我不知道你最近穿了什么衣服,我不知道你和哪些人打了招呼,我不知道你听了哪几首歌,我不知道你半夜是不是失眠看了看手机,但是我知道我想你,不见面没关系,你记得想我就好!

14. 晴天有你,雨天有你,风风雨雨中总有你,有你的身影,有你的心情,可是模糊视线的我,只能看见你的背。

15. 长夜空虚枕冷夜半泣,遥路远碧海示我心,父母亲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何日报。

16. 你用优美的年轮编成一册散发油墨清香的日历,年年我都会在日历的这一页上用深情的想念祝福您的生日!

17. 再快的剑也快不过思念。你的影子就象月光,当我看见月亮的时候,月光早已落在我身上。

篇12:描写思念家人古诗

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打起黄雀儿,莫教枝上啼。昨夜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拟托行云,问东君.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盐絮家风人所许.如今憔悴,但馀双泪,一似黄梅雨.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为君欲去更凭栏,人意不如山意好.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的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百年牵挂如何了,一念轮回未有涯。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树,望断归来路.

盈盈玉蕊如裁。更风清细香暗来。空使行人肠欲断,驻马徘徊。

篇13:描写思念情怀的古诗词

1998年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经济学家李成勋教授在《经济学家》杂志发表文章:《从“四大名旦”到“进京三杰”:中国经济学家后浪推前浪》, 邹东涛被列为“进京三杰”之一。

邹东涛,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人, 1949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丝织工商业家庭。中共党员, 经济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国务院项目下放专家组成员, 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

他的履历比同龄的多数人都“复杂”, 他的学习经历是自高中毕业后总是“工作→上学→又工作→又上学……”, 1971年成为县政府财政局的正式干部, 1973年考入西北大学物理专业, 1976年毕业, 被分配到安康五七干校 (后转党校) 担任“政治经济学”教员。1983年, 考入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攻读经济学研究生, 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

1978年12月31日, 由理转文自学经济学几个月的邹东涛就在《安康日报》发表了他的经济学处女作《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文, 适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其提出的改革开放与该会议精神一致。

1993年8月, 如文章开头所述, 邹东涛成功考入国家体改委, 担任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1994年国家体改委成立“国有企业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 邹东涛担任副组长。每年一次上报国务院的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报告由他执笔。

1998年, 国务院决定撤销国家体改委, 邹东涛被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担任常务副院长, 在这个岗位上, 高端教育和科学研究集于一身。随后, 他的工作又变动了几次。但他始终坚持“两个不动摇”:一是坚持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不动摇;二是坚持从事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研究不动摇。

邹东涛好像天生就有万事“寻根究底, 说出道理”的牛劲, 而且“决不吃别人嚼过的馍”, 他认为“创新”是思想者的灵魂。在《创新型社会科学人才:“十字型”人才》一文中, 他把社会科学人才分为四种类型。另外, 他先后发表数百篇学术论文、出版十余部著作、主编150余卷丛书, 其中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地创新、创新、再创新。

1985年5月, 邹东涛应邀到武汉参加“全国中青年学者改革研讨会”, 为会议写了《改革的理论和理论的改革》一文。

1991年, 邹东涛完成《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一书, 尖锐地分析批判了当时以“市场恐惧论”等处于主流的保守主义思想和政策, 提出“中国应该且必须高速度”的观点, 1992年出版。

同时, 邹东涛认准当时的中国只有搞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于是他组织编写了《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丛书》十四卷。此书的出版正逢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 与全会通过的相关决定一致。

他的《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改革年华的探索》 (两卷) 收录了他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所撰写的关于改革方方面面的论文。《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一书, 被人们推崇为带着故乡西部感情、“用双脚写出来”的著作。

邹东涛“既是国家干部, 又是专家学者;文理兼备, 多元人生”。2005年, 著名人文传记作家蒋晔撰写了《邹东涛:超经济的经济学家》一文, 对他的描述十分贴切。

邹东涛先后被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聘为博士生导师, 他把很多精力花在培养学生方面, 迄今已经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百余人。若算上党干校工作给领导干部上课、大学给本专科学生上课、社会上给各种“讲习班”上课的学生, 就难计其数了。

邹东涛“工作→上学→又工作→又上学……”的经历, 使他总是满脑子“实践”。他所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来源》一文, 反映了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造诣和思考;他坚决拥护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号召, 提出了“解放思想, 黄金万两;观念更新, 万两黄金”;他坚决拥护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先后发表《制度更是第一生产力》和《三个和尚没水吃》等文。

2005年10月应邀到美国出席“旅美中国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第11届年会”, 在会上作了《“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与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的主题讲演。巧妙回答与会人员的刁难, 使会场顿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1986年撰写了《民权本位论》和2006年提出了“民本社会主义”。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康辉现场直播访谈时提出:“民生是个纲, 纲举目张”。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经济学的国民性》一文。

邹东涛祖上曾留下来不少古书, 使他耳濡目染, 喜好文史, 十岁左右写诗。小时候, 周末上山砍柴是他的基本功, 他曾作自由体诗《砍柴歌》, 反映了少时艰苦中矢志不渝的乐观主义情怀。

同时, 他从小就喜欢“梦幻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后, 他填了一首词《满江红·大梦无边》——

大梦无边, 风雷电, 神州亮剑。

五千载, 改朝换代, 沧海巨变。

古老华夏大一统, 雄关漫道冲宵汉。

展望那, 两个一百年, 情无限。

梦发展, 梦遂愿;

梦家旺, 梦国灿。

举世复兴梦, 东风赴面。

中华民族大崛起, 梦中笑醒三百遍。

篇14:浅析张元干诗词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张元干;诗词;爱国情怀

0 前言

每一种情怀,都源于文化的创造,你眼中人类社会中的一切,都源自人类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大如“国家”的概念,小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理念,均是如此,是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孕育出来的。

爱国主义是一种以民族国家为崇拜对象的世俗信仰。由此观之,爱国主义是随着民族主义的出现而诞生的。当一个民族面临另一个民族的入侵,其自身的生存面临威胁,这种情景最能激发本民族人民的爱国情怀,而张元干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如此。讨论一个人的思想,就要站在他的立场,用他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他的世界观去理解他所做的事,用讨论者时代的眼光去评价发生在过去的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每一个时代都不一样。本文探讨张元干词的爱国情怀,详细分析张元干爱国情怀从萌发到终其一生的整个经历。[1]

1 时代背景

当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要看他所生活的时代。张元干所生活的时代,是由北宋过渡到南宋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中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最为尖锐的时代。史书常用“积贫积弱”来概括两宋在政治上的特点,与此同时,两宋却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对于宋代的文化,史学大师陈寅恪曾予以很高评价:“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第245页)。

1.1 政治背景

宋代为古代知识分子提供了最好的成生长土壤,宋朝太祖赵匡胤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天子,深知五代时期“天子,兵马强壮者当之”的弊端,在“杯酒释兵权”解除开国武将的威胁之后,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文立国,使“兴文教,抑武事”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自此,知识分子的处境得以改变。太祖有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违者天必殛之”,这为读书人提供了宽松的言论环境,政治环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朝的焚书坑儒和后世残酷的文字狱。[2]

1.2 文化背景

宋初的词多用来描述风花雪月的故事,偏于浪漫享乐主义,张元干早年的作品“斗帐炷炉熏,花露浥成芗泽。萦透雪儿金缕,醉玉壶春色。非烟非雾锁窗中,王孙倦留客。不道粉墙南畔,也有人闻得。”《好事近》描述了当时社会稳定,生活优渥的情景。宋初的词多离不开灯红酒绿,离别伤怀的主题。

政治稳定导致文人能更多地体会市井生活,宋时词的内容有偏于市井,以俗为美的情结。究其根源,在于词本发源于市井,用来表达百姓生活细腻的情感,不同于诗严格的格式要求,词在创作上更亲民,因此有“词为艳科”的说法。细细品味宋词,你会发现这种市井情结无处不在,尤其以柳永词为最甚,他将韵律引入平白的语言,将词推向市井,迎合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宋词在以俗为雅中得到升华。[3]

2 张元干的创作阶段

张元干是爱国的,而随着经历的增加,其爱国情怀又在此过程中历经折磨。他一生的创作阶段,可分为三。

2.1 早年入仕,春风得意

张元干青年时期的生活,较同时代的人相比,无疑是幸运的。年幼时优渥的生活条件,青年游历,拜访名师,广结好友,游山览水,快意倥偬。良师益友,淳朴的民风,景色之秀美,都使张元干对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产生深深的眷恋。

游历期间,张元干拜访名师,潜心研究诗艺,同时,游览的行程中,他的世界处于不断地开阔之中,创作思想领域和视野变得更为宽广,结识文人志士更加坚定了他的价值追求。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张元干小有名气,为日后为官提供便利。

2.2 南渡抗金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下,分两路进攻宋朝,宋徽宗赵佶传位于太子钦宗。同年金兵渡黄河围攻汴京,徽宗出逃,钦宗在众臣力争下以李纲为尚书右丞,总领京都保卫战。这年张元干35岁,刚入李纲门下做幕僚,心怀抗金卫国志向的张元干,慷慨激昂,曾与人心动摇时期上《却敌书》表明誓死抗金的决心,在京都保卫战中,张元干随李钢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诗载“城守麾强弩,诸班果翕然。云梯攻正急,雨箭勇争先。中夜飞雷炮,平明破火船。”极言战况之激烈,表现了张元干与战场上只求杀敌,不畏牺牲的精神,经历反复的守城战斗,守军多次击退金兵的进攻,金军知守城有备,遂退兵,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胜利时刻的张元干作《丙午春京城围解口号》,标的喜悦的心情。这一时期,虽国土沦丧,然而对于张元干来说,是充满希望的时期,“朝廷还在坚持抵抗,我还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兄弟共襄抗金大业,而且我们历经战斗洗礼取得了胜利”这一时期是张元干爱国情感加深的重要时期,多年心中苦闷得以在胜利时刻得以排解。[4]

2.3 退隐时期

绍兴八年(1138年),秦桧等奸臣谋求与金议和,签订丧权条约,有志之士群起而攻之,李钢上书言议和之弊,力主抗金不成反遭罢黜,流放广州,张元干闻之,作《再次前韵即事》,痛斥秦桧之流的卖过行径,又做《贺新郎》一阙赠与表李钢,表达了对李钢抗金主张的全力支持。后秦桧促成宋金议和告成,其气焰嚣张一时,当初的主战派胡铨等再次受到迫害,此种境况下,张元干再作《贺新郎》为之伸张正义。绍兴二十一年,秦桧的得知张元干赠词给胡铨,将61岁的他除籍抄家,投入监狱。

出狱后,张元千仍旧心怀抗金救国的业,作诗词舒愤。乃至70岁时,其词中仍有“整顿乾坤,廓清宇宙,男儿此志会须伸”的豪言壮语。张元干仍然是爱国的,但这一时期他的爱国情怀和过去已有很大不同。在经历痛苦的事情后,本能的选择能减轻痛苦的思想,写在骨子里,这跟张元干的理想是冲突的,矛盾的,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的爱国情怀在矛盾中得以升华。[5]

3 经典作品赏析

本章选取后世评价最高的《贺新郎》词两篇,这两首词分别赠予李钢和胡铨, 均在其人生失意抗金大业受挫之际,志在表明词人的心与他们同在,鼓舞他们坚持斗争。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 正人间, 鼻息鸣鼍鼓, 谁伴我, 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 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慢暗涩, 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 风浩荡,欲飞举。

作于绍兴八年(1138年),主战派领袖李钢上书反对宋金议和遭贬,谪居福建长乐,张元干作此词赠之。

持着手杖,独自登上高楼,只见北斗低垂天目,江面碧波万里,一望无际,月光洒在江渚之上。江风扫尽浮云,无人能于这夜乘扁舟而渡。思绪中只见大雁落于芦苇深处,引发无限感慨,目光惆怅,望着祖国万里山河,形单影只徒劳无益,这是只能听到人的鼾声和鼍鼓的敲打声,谁能与我相伴,醉酒共舞。

十年好似一场虚空大梦,走尽扬州路。倚着高楼感受到寒冷,怀念故国的愁绪油然而生,恨不得一口吞下胡虏,亲手用腰间三尺宝剑斩杀金人首领,莫使遗恨如昭君只得留于琵琶语。如何能让宝剑无所大用,让他堕入铅华,空生尘土。呼唤您来说说看,还能否允许我们垂纶放钓,隐世独立?大风浩荡,我多想随风飞举。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下转第页)(上接第页)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河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摧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渡。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作于绍兴十二年,议和事成之后,秦桧气焰盛极一时,反过头来迫害当初指责他的主战派人士,胡铨被除名贬黜新州,张元干作此词赠别老友。

令你我魂牵梦绕的万里神州路,如今秋风萧瑟,金兵连营画角,咄咄逼人,故都以如废墟,不堪回望。为何昆仑天柱倾塌,黄河之水乱流,从前繁盛的村落如今已成狐兔聚集之所(暗指北宋灭亡,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天意(指庙堂决策)从来都高远难求,何况你和年事已高,又能向谁倾诉悲苦。罢也,这就到南浦,送君远行!

夏末夜里已经变凉,柳岸送别,万千滋味。看天河,星星点点的夜色,断云慢慢地移动着,万里江山啊不知君又要飘零何处?想当初与君彻夜长谈,而如今君将远行到大雁也到不了的远处,书信又能写给谁?分别只是我们依旧心怀天下,怎么愿意流连于小的私情。举杯共饮,听我为君唱一首《金缕》,送君上路!

这首词上阕写现实背景,家国动荡,下阕写个人友谊。“凉生柳岸”是离别环境,古人自有折柳送别以示挽留的习俗,“凉、摧、残、疏、淡、段、微”这些字眼,既是写景也表现词人低沉的情绪,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理想不能实现已经让作者非常苦闷,而友人即将远行到荒芜之地更加深了作者的痛苦,无法排解,只好举杯高歌做送别,这种无奈苦闷悲愤的心情,让读者动容。

4 结语

本文用心理学中常用的分析人物的方法,分析了两宋时期著名词人张元干的生平。将注意力集中于张元干不同时期的爱国情怀。时代给予了文人最好的坏境,而外族的侵入将这一切破坏,张元干渴望驱除鞑虏,收复河山,而现实让他历经磨难而志不得,老庄的归隐思想让他找到了另一条路,然而不同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自得,归隐后的张元千依然关心社会,力主抗金,61岁因《贺新郎》,被秦桧削籍除名,抄没家产。直至此时,张元干依然是爱国的,其情感中既有抗金救国的豪迈,又有事实无常的感慨,有含归隐山林,淡薄人事的想法,出世与入世,多种思绪相争得不到平静,矛盾的不断斗争,让张元干的爱国情怀不断升华,这种爱国情怀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林东源.刚柔并济,多元之美[J].福州工程学院学报,2009,7(5):439-482.

[2]陈节.开拓爱国词的重要作家——张元干[J].学术评论,1983(1).

[3]张仲英,郭艳华.两宋巨变对张元干思想和词风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2011,32(9):130-132.

[4]徐吉军.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J].浙江学刊,1988,2(4):110-118.

上一篇:区教育局2006年行风建设工作汇报下一篇:狐假虎威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