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2024-07-15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精选8篇)

篇1: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文化相互宽容、协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于1998年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这个项目的申报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艺术价值,一个是处于濒危的状况,还有一个是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每两年才审批一次,每次一国只允许申报一个。从2001年开始,该评选已进行了两次,共批准了47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我国的昆曲和古琴 历史

1959年,埃及政府打算修建阿斯旺大坝,可能会淹没尼罗河谷里的珍贵古迹,比如阿布辛贝神殿。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努比亚行动计划”,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被仔细地分解,然后运到高地,再一块块地重组装起来。

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八千万美元,其中有四千万美元是由50多个国家集资的。这次行动被认为非常成功,并且促进了其它类似的保护行动,比如挽救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巴基斯坦的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了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协定。

1965年美国倡议将文化和自然联合起来进行保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1968年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并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提交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讨论。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概述

斟选世界遗产的标准,简而言之,是真实性与完整性。近年来,世界遗产的概念与实践不断在发展。《奈良文件》确认了世界遗产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00年的《凯恩斯决议》提出新的提名政策,以期贯彻世界遗产战略的代表性和平衡性。

世界遗产的选出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来投票开会决定的,这个委员会于1976年成立。选出世界遗产的目的在于呼籲人类珍惜,保护,拯救和重视这些地球上独特的景点。

世界遗产不只是一种荣誉,或是旅游金字招牌,更是对遗产保护的郑重承诺。一项世界遗产在受到天灾、人祸时,可以得到全人类的力量协助救灾,保存原迹。中国的丽江古城曾由此受益。

提名过程

  寻求登记的地域的担当政府机关候选地推荐-暂定名单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要求;

o 文化遗产候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现场调查报告;

o 自然地遗产候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现场调查报告;

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判断登记推荐;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最后审议;

正式登记。

一个国家需要首先对本国有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份详细的目录。这被称为预备名单,没有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不能进行申报。然后该国可以从预备名单中筛选出一处遗产,列入提名表中。世界遗产中心会对如何准备一份详尽的提名表提供建议和帮助。

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的提名表会被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这两个机构独立地审核。之后评估报告被送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将被提名的遗产录入到世界遗产列表中。有时候,委员会会延期作出结论并要求会员国提供更多的信息。一处遗产需要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录入世界遗产。

入选标准

截至2004年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需要满足六个条件,入选世界自然遗产需要满足四个条件。2005年,这些条件被调整为一组。被提名的遗产必须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并且满足以下十个条件之一方可被收入。

文化标准:

     代表了人类创造精神的杰作;

通过建筑或技术、有纪念意义的艺术品、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展现了在一段时期内或在一个文化区域中进行的有重要意义的人文价值的交流;

独一无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别地代表了一种文化传统或是一种现存或已经灭绝的文明;

突出地代表了某一类建筑或技术的,并且展示了人类历史上的某一段或几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突出地代表了一种或几种文化中人类传统的居住方式、利用土地或海洋的方式,或是代表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是当这种关系在不可逆的变化下显得非常脆弱的时候;

 直接或明确地同某些具有突出的、普世的价值的事件、现实的传统、思想、信仰、文化作品或文艺作品相联系(委员会认为这条标准需要和其它标准和好地结合起来判别);

自然标准:

    具有特殊的自然美或美学重要性的极致的自然现象或地区;

突出地代表了地球历史上的主要阶段,包括生物记录、导致地形变化的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或是重要的地质或地形的特征;

突出地代表了在陆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的演化和发展中的重要的、正在进行的生态和生物过程;

包含对在原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自然栖息地,包括那些从科学或保护的角度来看具有普世价值的受威胁的物种。

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9个步骤:

1、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

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

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

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

篇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文物保函〔2013〕15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文管会):

为加强协调指导,进一步规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我局制订了《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明确了申报相关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和所需开展的工作,以及申报程序等。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文物局

2013年8月28日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规程(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化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审核管理规定》,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及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和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遗产资源手册——世界遗产申报准备》等,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已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拟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以及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项目中的文化遗产部分。

第三条 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下简称“申报工作”),应当遵循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级负责、各司其职、分阶段推进的原则,各级政府、文物主管部门,有关管理机构,利益相关者,专业单位、专业咨询机构和专家,应当在申报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所在地地方政府”)是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

第四条 申报工作应当树立正确理念,以加强保护为最终目标,以揭示和宣传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为基本要求,不断提高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力求发挥文化遗产在提升人与社会综合文明素质中的积极作用。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涉及遗产地环境建设与居民生活。既要以申报工作为契机,善于解决遗产保护与环境协调方面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使申报同时变为环境和谐、家园美化的过程;又要立足国情,尊重合理的历史沿革,准确解读并把握国际理念、规则和应用尺度,勤俭节约,量力而行,避免奢华之风、过度拆迁和利益相关者纷争。

第五条 围绕申报开展的保护、展示、监测和环境整治等工作,应在深入开展申报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最小干预,因地制宜,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展示利用的可持续性。遗址保护与展示,一般 不支持、不提倡复建历史上已毁损无存的文物古迹。如确有必要,需经充分论证和依法报批。

第六条 申报工作应当建立有效的宣传、教育和社会沟通渠道,鼓励遗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当地群众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申报工作达成社会共识。宣传教育应注重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保护管理、环境谐调和可持续发展,并遵守相关国际规则。

第二章 相关方的责任和义务

第七条 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项目审核、指导监督和宏观管理,并承担相应的涉外沟通工作责任。

第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报工作的项目审核和指导监督,督促所在地地方政府,制定申报工作实施计划和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第九条 所在地地方政府是申报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申报工作的具体实施和工作推进,组建申报专门机构,制定相关地方规章,协调利益相关者,保证申报工作有序开展。

申报项目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依法做好相关遗产的保护、管理、研究工作。

第十条 所在地地方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履行相关程序,委托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从业经历的专业单位,承担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编制、补充和修改等工作。

第十一条 受所在地地方政府委托负责编制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的专业单位,应根据委托协议(合同),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编制任务,并根据申报工作的阶段性进展,特别是相关国际组织的反馈要求,完成申报文本、保护管理规划的修改完善工作。

所在地地方政府和受委托的专业单位可在委托协议(合同)中,在满足申报时间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规定双方责任、义务、工作完成时限及费用支付方式。协议(合同)双方可在出现国际咨询机构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申报项目的评估或审议结论为“登录”、“补报”、“重报”和“不予登录”等不同情况时,约定各自相应的职责、义务和费用。

第十二条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的专业咨询机构负责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等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内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申报项目专业评估工作。

申报项目评估实行专家评审制度。参与项目评审的专家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中随机产生。专家遴选应坚持回避原则。参与每个项目评审的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人。

第十三条 受所在地地方政府或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委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中的专家依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管理办法》,开展申报咨询工作,供所在地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行政决策参考。

第三章 申报准备和条件

第十四条 鼓励和提倡有申报潜力和申报意向的所在地地方政府组织开展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包括国内外咨询、研讨活动;充分的社会动员协调,与相关部门、机构、社团组织和利益相关者达成共识;立法和规划前期工作;经费筹措;人员培训等。

第十五条 具备以下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七条所列全部条件的,可以向国家文物局提交申报申请文件。如有第二十八条至三十条所列情况,应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六条 文化遗产或其组成要素被公布为省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完成“四有”工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并区别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并通过验收。

第十七条 开展文化遗产基础研究、价值研究和比较分析,提炼出具有说服力的突出普遍价值,包括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适用标准、真实性、完整性及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等。

第十八条 划定申报世界遗产所必需的遗产区和缓冲区。遗产区应当包含体现突出普遍价值的所有组成要素,包括历史建筑(群)、遗址、历史街区等人文要素,以及地形、地貌、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缓冲区应当包括与遗产紧密相关的环境,为遗产区保护提供保障,并向非遗产区协调过渡。遗产区和缓冲区的划定应关注到特有的景观特征和传统内涵。

遗产区和缓冲区区划应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区划相衔接;因遗产区和缓冲区保护管理的要求,需要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调整的,应依法履行程序。

第十九条 颁布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专项法规和规章。

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要求,编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明确遗产保护管理、协调机制、阐释展示、旅游开发压力应对、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利益相关者协调等规划内容,并已经相关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实施。

第二十条 设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门机构,人员、经费、办公场所配备到位,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员,能够保持机构良性运转。

第二十一条 文化遗产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遗产保护、申遗领导和工作机制,并设立必要的办事机构。

第二十二条 开展必要的文化遗产专题研究、考古调查发掘、勘察测绘等基础工作,对遗产的发展脉络、价值特征和文化内涵有较全面、系统和清晰的了解;相关研究和考古等成果已经发表或出版。

第二十三条 除有可能同时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之外,一般申报项目均应已排除文化遗产本体明显的安全隐患,近期无需开展大规模修缮工作。

制定遗产风险防范和灾害防护的有效措施和相关规划,能够有效应对遗产面临的各种威 胁。

近三年内,拟申报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未发生损毁遗产本体、破坏遗产风貌和环境景观的事件。

第二十四条 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设立完备的遗产监测体系、数据库和有效反应机制。

第二十五条 有基本准确、全面、恰当、生动的阐释与展示体系和设施,能够有针对性地阐释遗产特征、价值、保护现状和历史沿革等;合理设定游客承载量,并制订相应的游客管理和服务措施。

第二十六条近三年内,拟申报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未新增明显影响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和环境景观的不协调建(构)筑物;原有不协调建(构)筑物已经拆除或得到有效整治;相关规划中无新建不协调建(构)筑物的计划。

第二十七条 在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规划编制、保护管理、展示服务、环境整治等工作中,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全面评估历史发展沿革,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周密测算和评判拟采取措施可能对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等产生的影响,以公示、听证等方式征求申报项目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相关项目实施前应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如果属于活态遗产类型的申报项目,应有确保遗产可持续保护和利用,并能保持其原有主要特征、功能、传统与活力的策略及保障机制。

第二十九条 涉及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申报项目,由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建立省际联合申报协商工作机制,并确定牵头单位。涉及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多个市、县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联合申报工作机制。

第三十条 涉及外交、民族、宗教、历史疆界、国家统一等方面重大问题的申报项目,须由相关省级人民政府会商国家相关部门,并征求相关专业咨询机构意见,必要时可由国家文物局协助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会商。

第四章 工作方法和程序

第三十一条 国家文物局每年3月31日前受理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提交的以下申报材料:

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对申报项目的支持意见;

按照《操作指南》规范要求编制的申报文本及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意见;

文化遗产保护地方专项法规、规章及颁布实施文件;

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等相关规划及所在地地方政府颁布实施文件;

所在地地方政府关于利益相关者协调情况说明;

涉及外交、民族、宗教、历史疆界、国家统一等方面重大问题的申报项目会商相关部门文件。

上述材料需提交纸质件、电子件各一式三份。

第三十二条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开展评估工作的专业咨询机构,在收到国家文物局转来 的相关申报材料后10个工作日之内,对申报材料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本规程确定的申报条件等提出审核意见,并告国家文物局。

第三十三条 国家文物局根据专业咨询机构的审核意见,确定待考察评估项目,并委托相关专业咨询机构,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专家,按照《操作指南》及本规程要求,对待考察评估项目进行现场考察和书面评估。现场考察应重点考察申报项目的保护管理情况,书面评估应重点对申报项目是否具备突出普遍价值进行评估。

专业咨询机构根据专家现场考察和书面评估意见,组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专家进行集体评审,形成第三申报项目的初审意见,并对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专业咨询机构于当年5月31日前将申报项目初审意见和相关修改意见以书面文件形式提交国家文物局。

第三十四条 国家文物局于当年6月15日前,对专业咨询机构的初审意见进行研究审议,形成第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的终审意见。并将终审意见及申报工作建议函告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由其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五条 申报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研究接受国家文物局对申报项目的终审意见和工作建议后,应正式提出申报申请,并由国家文物局函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第三十六条 所在地地方政府根据国家文物局终审意见和工作建议,组织修改完善申报文本和保护管理规划,经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于当年8月15日前报国家文物局审核。

第三十七条 国家文物局于当年9月30日前商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将申报文本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初审。

第三十八条 国家文物局在收到世界遗产中心对申报文本的初审意见后,立即通知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请其指导、督促所在地地方政府组织相关专业单位,根据世界遗产中心初审意见对申报文本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及英文文本核校工作。

第三十九条 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于次年1月5日前,将修改完善后的中英文申报文本终稿(包括保护管理规划、地图、光盘、幻灯片等资料)报送国家文物局,并须附相关专业咨询机构审核意见和3名以上专家对申报文本英文终稿审校一致的意见。

第四十条 国家文物局于次年1月10日前,将申报文本中、英文终稿送达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

第四十一条 国家文物局在收到世界遗产中心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文本终稿格式审核意见后,告知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第四十二条 国家文物局指导、督促有关地方各级政府及文物行政部门,以专业准备为主,做好接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咨询机构对申报项目现场考察评估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在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咨询机构集体评估形成初审意见需补充材料的情况下,所在地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专业单位,按照国际咨询机构的要求完成补充材料,经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报请国家文物局提交国际咨询机构。

第四十四条 当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申报项目审议决议为“补报”时,所在地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专业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补充材料,经相关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初审后,报请国家文物局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当世界遗产委员会决议为“重报”或“不予登录”时,所在地地方政府应组织相关专业单位,根据决议要求开展后续工作,并明确有关各方责任与义务。

第五章 其他事项

第四十五条 申报材料中涉密数据的申请、解密、公开等事宜,由所在地地方政府依法履行相关审批程序;相关涉密数据的使用、管理,应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

第四十六条 申报工作所需经费原则上由所在地地方政府承担。整治、拆迁、考古、测绘、文物保护等工作所需费用可根据现行相关标准掌握;编制申报文本和相关规划等,应既保证相关专业单位获得合理报酬,又避免过高收费。

第四十七条 在申报工作中一旦出现违法行为,或引发利益相关者强烈不满造成重大负面社会影响,或未按照规定时间节点完成申报工作且持续推进不力,国家文物局将商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后,中止或推迟申报。

第四十八条 申报文本、保护管理规划等相关申报资料和成果归委托协议(合同)双方共同所有,并报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专业咨询机构备份存档;其保存、管理和使用,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第四十九条 对于涉及国家领土主权、文化安全以及跨国申报等文化遗产项目,在特定情况下,国家文物局经商相关省级人民政府及国家有关部门同意后,报经国务院批准,可直接指定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有关协调工作机制另行确定。

第六章 附 则

篇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1 概述

1.1 中国传统项目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2001年,中国的昆曲被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世界的认可。2003年,我国的古琴艺术也得到世界的关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随后的十多年以来,我国众多传统项目已经得到世界的承认,先后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达到30项,其中包括: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广东粤剧、南京云锦、福建南音、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等。众所周知的端午节和家喻户晓的我国传统技艺—书法,剪纸,京剧和中医针灸等都位列其中。可惜的是,武术作为中国的国粹却始终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之外徘徊。

1.2 中国武术目前的现状

中国武术目前分为传统套路运动和散打搏击运动,武术要想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发挥武术自身特有的文化功能。在2006年,2008年和2011年的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中:传统武术中的少林拳法就有6项,峨眉拳法有14项,还有其他9项传统武术也被入选。这9项传统项目有传统功法训练项目,例如易筋经和华佗五禽戏。还有古老武术功力训练的项目,例如撂石锁。

从武术传承人方面来看,武术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是武术申请进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国家文化部入选10名传统武术传承人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武术类项目共有13名传承人入选。2012年,共有8人入选。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政府对武术项目比较重视,武术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文化表现形式,还包括文化表现形式的实物和场所。就中国武术的传承基地和传承组织方面来看,传统武术相关的传承基地一直都得到相关部门的保护和重视。除了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武术文化遗产工作保护较好之外,上海体育学院还有专门的武术博物馆,河南陈家沟的太极拳博物馆也更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祖国的边疆云南省所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将云南特有的苗族刀法和刀具的制作场地作为保护对象,上述国家和省上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示例较多,不胜枚举。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家对武术给与肯定和认可,国家正在努力地让武术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2 武术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2.1 有利于发挥武术自身的价值

武术是历代习武者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价值取向,也是人们调节、规范习武者行为的最基本手段。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传承和改造中,已经同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准则、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事态度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武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武术发挥自身的价值。作为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武术传统思想将会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有选择性地吸收借鉴传统武术对社会有益的部分,对武术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中华武术文化与世界文化推广交流,促进中国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结合,有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武术的全面、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武术作为中国独有的“名片”,已经在世界广为人知。武术之所以能有这么强的魅力,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文化性。武术根植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沃土之上,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武术申请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使更多的人们认识中华武术的哲学层次和思想渊源,从本质上把握武术的特征,从而更好地推陈出新,促进武术的文化传播,使武术不断发展并走向世界。

武术的内涵极其丰富,武术不只与中国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还与中国兵家、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的道教、中国的艺术等有着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许多历史文化古迹的壁画、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中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都可以看到武术的影子。中国武侠文学在武术影响下产生的独特的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武侠文学与当代电影、电视等众多当代大众传播媒介结缘,加强了武术乃至中国文化的感染力。武术丰富的内涵是其他任何一项运动无法比拟的。中国武术如果申遗成功,中国武术将逐步走向世界,中国武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也会在世界各地传播并生根发芽,在促进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物尽其用。

2.3 有利于武术自身的传承

武术在千年的传承中难免会出现传承问题,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名录的保护工作上有着不足。虽然国家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的名录保护体系,但就单个武术项目而言,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保护体系。就传统武术而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只有29项,至于省级、市级、县级则无精确和权威的统计,相关的武术项目传承人和爱好者更是无处可查。武术若能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对武术的保护和传承将会更为重视,有利于形成健全的武术保护信息网,信息网的建立使得武术在传承方面有了清楚的记录。武术的传承人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支持。传统的武术资源将会得到充分的挖掘,武术传承人也会相应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将提高武术传承人的社会地位。

3 对策研究

3.1 建立完整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

从中国武术的现状可以看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存在严重的缺陷。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就应当首先建立一套严格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系统。这个系统必须严格要求申报,可以建立一套以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系统,根据申报的规模来进行分类,申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的真实性。

申报系统的严格执行必须依赖于严格的审核系统,严格的审核系统可进行分类审核根据申报规模的大小、历史渊源、文化遗产保存状况进行考察。根据情况设定指标,根据指标对应申报等级。对申报是否通过做出是或者否的评价,对于不能通过的项目给出建议和指导。

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必须有据可查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建立一套查询系统势在必行,对于申报成功的项目,应该按照等级进行分类整理,让大众能够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查询和了解。查询系统的建立,可以让对某种武术感兴趣的人进行查询,查询系统可以包括武术文化历史的渊源、传承现状、传承场所。相关的传承场所会被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保护和重视,甚至发展成为旅游产业,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查询系统的建立,有利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推动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

武术想要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加强法律制度对武术非物质遗产方面的保护。早在2011年2月25日,我国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同年6月1日开始实施,就上述现象而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比较重视。从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2004年9月6日,李连杰主演的电影《英雄》受到极大好评,并登上北美周末票房冠军。许多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将李连杰所设计出的武术动作加上一些高科技特效几乎零成本地应用在自己开发的电影和游戏中,李连杰看到后决定为自己的1000多个武术动作注册专利权,禁止外国娱乐媒体对中国武术的任意盗用,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2009年河北省的王应发老人自己创立的一套拳法被别人不经同意作为盈利性教学。王应发老人发现后向法院起诉,但最终却以拳法是社会公共资源,王应发老人没有对拳法的版权为由,驳回了王应发老人的诉讼。经过调查,中国武术并没有纳入我国法律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之内。上述两个事件表明,中国武术还没有相关的立法保护,武术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受到相关的法律保护才能加强武术的创新发展,法律应对武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盗用武术知识文化产权的行为做出处罚。

3.3 加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

保护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保护武术传承人,武术传承人作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对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播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保护传承人:第一,为传承人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金。国家可以从体育彩票的收入,财政援助的拨款,政策进行筹资等为传承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金。第二,保护和开发相关的传承活动场地。第三,加强传统武术活动举办的力度,对传统武术的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

国家每年都会在学校里培养许多武术人才。但这些人才练习的大多是套路和散打竞技运动,对武术文化的表现形式不够注重。国家可以对武术文化进行教材编订和考试,考试成为选修课或者必修课纳入学生的学业考试中。对一些具有武术特色文化的地方院校进行保护。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现状搏击的擂台赛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鲜,赛事活动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武术赛事可以效仿并举办自己的活动赛事,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从而普及传统武术的传播。

3.4 对传统武术的实物进行实体保护

传统武术的实物指传统武术相关的书籍、录音录像文件、图书馆、博物馆等。例如,传统武术的拳谱、磁带和光盘,上海体育学院建立的武术博物馆等。他们是实体的,是真实存在的。把这些实物进行保护,可以产生巨大文化、学术、经济价值。

对传统武术进行档案管理,方便传统武术有据可查。具体方法可参照上述第一条,建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保护,实现传统武术的资源共享。

博物馆和图书馆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和使命,是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于2007年在上海体育学院建立武术博物馆,促进海内外武术文化交流,接待海外人员数万次。河南陈家沟的太极拳博物馆也收集了太极拳的拳谱拳经,中国历史著名太极拳大师的资料实物3000余件,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化收藏价值。

4 结语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项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国武术的申遗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精心保护才能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认可。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中国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光靠政府努力,还应靠个人保护。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保护中国传统武术,加深武术的民族文化传承,使中国武术走向繁荣。

参考文献

[1]范铜钢,虞定海.传统武术传承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27-31.

[2]贾鹏飞,许若群.中华传统武术保护的法律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46-48.

[3]王林,虞定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4):85-88,93.

[4]高明.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1):52-55.

[5]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1.

[6]岳晓光.传统武术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D].兰州:兰州大学,2011.

[7]毛景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下我国武术的保护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9):34-37.

[8]胡威,张超慧.论传统武术申请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3):90-91.

[9]蔡莉,刘良辉.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5).

篇4:“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少林功夫诞生于1500多年前建寺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少林寺僧人习禅的途径之一。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原有708套,现在保存下来的有545套,其中能够演练的有200多套,包括二指禅、打山门、童子功等。少林寺现有12位高僧收徒授艺,并确认了50个少林功夫传承人,目前,少林寺武僧团共有120名武僧。

“少林功夫”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品牌,具有广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1500多年历史和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兼禅学、武术、医学、艺术为一体的少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少林功夫也遇到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少林功夫”、“少林武术”等已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被注册为商标,“少林功夫”文化品牌被随意抢用和滥用,造成国际社会对少林功夫的认识混乱,甚至产生曲解。为此,少林寺专门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少林寺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和管理。但是,仅靠少林寺的力量,难以完成对少林寺全球化保护的重任,如果少林功夫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对这一传统文化体系的研究保护将是有利的机遇。

连演百场 《剧院魅影》创纪录

演出时间:2004年12月18日-2005年3月5日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音乐剧《剧院魅影》将以中国演出史上前所未有的100场连续演出结束中国站的巡演。据统计,无论就场次数量、还是出票率而言,该音乐剧都打破了国内外的各项“惯例”,堪称是中国演艺史上的一个新的纪录。

《剧院魅影》是安德鲁·劳伊德·韦伯最为成功的音乐剧,1986年伦敦的首演由麦克尔·克劳福德和莎拉·布莱曼担任男女主角,至今全球已有16个制作版本。

故事发生在1911年,面容恐怖的主人公藏身于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世界里,以他的威慑力和非凡音乐天赋对歌剧院实施统治,以制造舞台意外乃至谋杀等手段操控着上演剧目、角色选择,因此被剧院上下敬畏地称为“幽灵”。他悉心教导并且捧红了女演员克里斯汀,而在克里斯汀爱上前来看戏的贵族拉乌尔时,妒火中烧的“幽灵”将她劫持到地下迷宫,企图强迫她成为自己的新娘。

世界首创———

大型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

演出时间:2005年3月25日-4月9日

演出地点:上海大剧院

从2001年上海APEC晚宴到刚刚落幕的2010年世博会会徽揭晓仪式,来自广东省杂技团的超级对手顶“东方天鹅”表演得让人咋舌称奇。如今,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在人的身体上跳芭蕾的惊险杂技与世界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故事和音乐巧妙结合,演绎出中国首部杂技芭蕾舞剧。

广东省杂技团是国内目前获得国际比赛奖项最多的文艺团体。建团50年来,先后在比利时、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各项国际比赛中捧回金奖31个,其中包括三次蝉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和两次问鼎有“杂技界奥斯卡”之称的摩纳哥世界杂技比赛“金小丑”奖。

篇5: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梁涛提出,研修班将成为丝绸之路申遗进程中的又一新起点,将为推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发挥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

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马晓宁对研修班顺利完成学业的学员表示了热烈祝贺,同时期望将所学落实到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中。

最后,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在结业典礼上对举办研修班的各级单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期望通过丝绸之路申遗加强西北5省区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同时建议国家文物局领导要积极牵头,遗产区的县级领导要全面组织协调,全面推进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跨国系列申遗各项工作开展。

参加此次结业典礼的领导和专家有:地委委员、秘书长牛学兴、地委组织部副部长、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马晓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梁涛,西北5省区48名的学员,以及吐鲁番地区相关领导。

授课简讯: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精选概述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关强司长介绍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新变化与新要求。主要阐述了世界遗产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中国开展的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的新趋势、全力推进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等四方面内容。在论述中重点提出了丝绸之路在尊重已有《概念文件》工作基础上,以“廊道”的概念,按照地理、气候、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联系,将丝绸之路遗产点重新划分为若干段落,并以此作为申报的主体。

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荣新江在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高级研修班上讲述了《丝绸之路的由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和申遗工作,特别强调了申遗内涵的研究具体方法(继续阅读)。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吐鲁番学研究院院长谢辰生老师为学员们讲授了关于新中国文物保护的历史状况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建国初期至今文物保护法十六字方针的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辩证关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旭东同志以《基于价值的敦煌莫高窟的保护与利用》为题,主要对的莫高窟概况、价值与保存现状评估、基于价值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对策、未来展望等四方面介绍了莫高窟申遗成功经验和方法。重点论述了申报文化遗产过程中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及保护管理重要性,同时针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策提出了负责任的文化旅游的新理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郭梦源老师对新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情况进行了讲解,主要对近年来新疆申遗开展环境整治情况、遗产本体保护情况、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对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地提出了工作计划和6点要求。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滨同志为学员讲述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跨国系列申遗项目申遗问题与对策的内容。主要采用申遗成功的《西湖文化景观》及《高句丽王城王陵与贵族墓葬》案例,详细地阐述了如何申遗的基本知识(价值标准、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管理等内容)准确理解;分析了中国第一批丝路申遗项目概况,用真实案例从申遗文本编制复杂性(测绘工作、环境整治、申报相关规划、展示工作等内容),到申报过程中基础工作格式和要求(文字资料、图形资料、地方工作等)及选点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大家对申遗的工作内容和申报要求有了全面深刻理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梁涛同志对丝绸之路(新疆段)重要文物古迹及新发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内容主要分丝绸之路(新疆段)的路线走向和沿线重要文物古迹,以及近十余年来新疆考古的新发现两部分,用考古实物证据阐明了新疆文物古迹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篇6: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表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豫政 〔2011〕3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0年8月1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项世界遗产,也是我省第3项世界文化遗产。

此次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10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参与申报工作的有关单位和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圆满完成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为表彰先进,省政府决定给郑州市政府、省文化厅、文物局、登封市政府、郑州市文物局等5个单位记集体一等功;给副省长、郑州市市长赵建才,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世显,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省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原郑州市文化局局长、2006年―2008年任市申遗办主任)齐岸青,郑州市政府秘书长(原登封市委书记、2006年―2008年任登封申遗工作指挥部政委)张学军,郑东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原登封市市长、2006年―2008年任登封申遗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吴福民,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郑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州市编办主任吴晓君,郑州市财政局局长王春山,郑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铁成,郑州市文物局常务副局长任伟,登封市文物局局长靳银东等14名同志记一等功。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再立新功。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实现河南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

篇7:浅谈五岳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

【摘要】:五岳,在中国的众山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山之尊者”称为岳,五岳就是雄踞于神州大地五方的五座大山。五岳各有其独特的形态美,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都已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纵观五岳形成的历史,虽然它们在历代地位不一,但五岳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自古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自2003年以来,我国就开始着手五岳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经过这六七年的努力,申遗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进展。然而,如今申请世遗的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申请世界遗产绝非易事。面对激烈的竞争,在申遗仍在进行中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申报策略才能帮助五岳申遗脱颖而出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字】:五岳;由来;联合申遗;策略 一、五岳的由来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他们是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五岳的得名,据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的时代,尧命羲和氏四子分管四岳。那时“四岳”是主管方岳的官吏职称,天子巡狩时,各主管方岳的官吏在驻地选择一座高山,放火发出信号,以召集诸侯。后来便把主管大山的官吏和岳官驻地的大山名称统一起来了,便出现了代表四方大山的“四岳”。记载“四岳”最早的古籍是《尚书》。《尚书·虞书·舜典第二》:“岁二月,东巡守,至于代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此时只有东西南北四岳,而无中岳,而且具体说出名称的只有东岳岱宗。

最早记录五岳的是《周礼·春关·大宗伯》:“大宗伯之职„„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此时仍然只是指出五岳,而不言其为何山。具体谈到五岳是何山的古籍是秦朝人伏生所著的《尚书·大传》,曰:“五岳谓:岱(泰)山、霍山、华山、恒山、嵩山也。”此时的霍山是现在的安徽天柱山。史记中还对此作了注释,指出了当时五岳具体山名,如:“正义括地志云:‘泰山,一曰代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周礼云兖州镇曰代宗。’‘衡山,一名岣嵝山,在衡州湘潭县西四十里。’‘恒山在定州恒阳县西四十里。周礼云并州镇曰恒山。’‘华山在华州华阴县南八里,古文以为敦物。周礼云豫州镇曰华山。’‘嵩山,一名曰太室,亦名曰外方也。在洛州阳城县西北二三十里。’”如果正义括地志所言属实的话,我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地图判断《尚书》中的“四岳”是指现在的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湖南衡山,山西恒山。

到了汉朝,五岳开始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汉景帝神爵元年颁布诏书,确定以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

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又改南岳为衡山。而北岳恒山在汉神爵元年至元代时,指的均是河北曲阳的大茂山,并在此进行祭祀。金、元、明、清诸代均建都于北京,大茂山在京城之南,与北岳名称不符。而山西恒山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浑源,恰在京城之北。所以,明代改称浑源恒山为北岳,但因路途遥远,祭祀仍然在曲阳大茂山。直至清顺治十七年,才将祭祀改到山西浑源,山西恒山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岳。二、五岳申报世界遗产的发展过程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1987年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虽然五岳在历代地位不一,但五岳有着密切的历史与文化联系,自古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到了2004年,湖南省建设厅倡导了扩展申报的方式,将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在泰山世界双遗产基础上扩展申报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2006年6月22日,建设部、中国教科文全委会组织牵头召开了“五岳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会后各岳积极行动,开展申遗准备工作,“五岳申遗”从学术层面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层面。同年,湖南省建设厅牵头设立了联合申报协调领导小组,并成为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建设部2007年工作重点之一。

2007年6月,建设部在长沙召开了“五岳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启动了“四岳作为泰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共同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系统工程。明确湖南省建设厅为“中国五岳:泰山扩展四岳申报世界与文化遗产”的牵头单位。4年多来,各岳在“申遗”景区综合整治、文本编制、课题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9年11月2日,在浑源县召开了中华五岳五届四次年会暨五岳联盟七次会议。本次会议上,来自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管理机构负责人达成一致协议:四岳作为泰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扩展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泰山联合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四岳,“捆绑”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已经正式被确定为2010年的申遗提名项目。三、五岳申报世界遗产的策略

1、实行联合申报政策,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道路

五岳中,除了泰山已于1987年列为全世界首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之外,其他四岳还带着自己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在世界遗产的大门外苦苦排队。面对残酷的竞争局面,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如何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申报成功呢?是四岳各自单独申报还是四岳在泰山世界遗产项目基础上进行扩展申报?在申报“世遗”越来越难的今天,独立的一座山岳申报固然可行,但四岳在泰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整合各自资源集中申报,是四岳手中的一张王牌,是国内外任何名山都无法媲美的。而且,修改后的凯恩斯决议规定:“容许一国一年提名两项世界遗产,但其中有一项是自然遗产项目。”打捆申遗不仅能规避“凯恩斯决议”对申报名额的限制,加大申报成功系数,还能重唤全球华人对‘中华五岳’的浓厚文化情结,再次提高中华五岳全球知名度,更关键的是它对提升五岳遗产资源的整体价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五岳整体性认识

针对五岳联盟捆绑申报世遗的策略,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和强调五岳自古以来的整体性。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中国古代疆域的代表。五岳位于中国古代疆域东西南北中方向,代表古代中国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成为独特的中国疆土的象征。“岳域”是正统地域的象征,五岳之中缺少任意一个都是不完整的。五岳是古中国的地域界限,也是一个传承中国古代山岳文化的整体。此优势是其他申遗地难以企及的,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五行文化的代表,。由“水火木金土”构成的“五行”被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行”促进了“五岳”选择和形成。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大一统”文化的代表。“大一统”是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历代统治者的理想,既有天下和政治的统一,也包括礼仪文化的统一,“大一统文化”促进了五岳祭祀文化和其政治地位的形成和发展。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祭祀文化的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了以五岳祭祀制度为代表的皇家山岳巡狩、柴望、祭祀、封禅制度,而“封禅”逐步演化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皇家礼仪中最隆盛的国祀大典。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宗教文化的代表。南岳衡山和中岳嵩山作为著名的佛教圣地,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并且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对是亚洲地区。

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是中国山水文化的代表。“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恒山如行、嵩山如卧。”五岳绝佳的自然风光早就被人们所认知,无数歌赋词章把五岳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量的摩崖石刻、文学诗词等也为中国以及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五种文化相互关联,促进了五岳的选择、形成、发展和传播。

3、突出五岳的特色。中国不少地方政府决定申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觉得“够资格”,认为自己的景观在历史上曾有过重大意义;二是看到“他们都上了”,即同类景观有成功的先例并且目前收入可观。但最显而易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世界遗产名录》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在于保护世界遗产尤其是珍稀濒危遗产。因此,在目前名额紧张的情况下,三种遗产将获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优先考虑:一是濒危景观,二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一无二“特殊性”的景观,三是自然遗产或者自然文化双遗产。

因此,为了能让五岳顺利成功申遗,我们应该在五岳的特殊性上做足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突出五岳作为一个整体所蕴含文化的特殊性。这一点和五岳的整体性有一定的联系,这里不再赘述。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五岳各自的特殊性。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傲,这些特色之处,一定要加以突出,以显示五岳景观的独一无二。

4、强调泰山的龙头作用

近年来,全世界掀起了申报世界遗产的热潮,中国的“申遗”队伍已经“站”到了下一个世纪,竞争非常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五岳中只有东岳泰山在1987 年被列为世界首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相比之下,其他四岳缺少雄厚的竞争实力。虽然我们现在要走五岳联盟捆绑申遗的道路,但是,如果将五岳放到同一个水平高度,均衡用力,赋予同样的权重系数,那么泰山的优势就会受到其他四岳不足的影响,势必会削弱五岳的整体实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采用以泰山为龙头的策略,非但不会削弱泰山本有的强大优势,相反,其它四岳作为扩展,反而会更加增添申遗项目的特色,突出五岳的优势。因此,五岳的捆绑申遗,不能均衡用力,我们应当突出泰山的龙头地位,走“扩展”申遗的道路,增加申报成功的可能性。

5、走五岳全面协调发展道路

选择五岳联合申遗的道路,就决定了五岳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五家中如果有一家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拖整个项目的后腿。五岳联合可以形成合力,但是合力有多大还要取决于大家的行动能不能做到统一有效的协调。因此,五岳申遗要有全局的观念。目前,五岳各自的状况还很不均衡。例如,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必须进入该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但目前北岳恒山还不是国家级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份体系完善的申报材料,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6、杜绝人为破坏遗产的现象

本来在五岳申遗中就存在五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量的非遗产的建筑和索道等人工旅游设施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背真实性、完整性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核心要求,如何处理这些人工建筑和设施本来就是最急迫的问题。然而,我们在申遗的同时,仍然继续发生着类似的破坏现象。例如,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曾经曝光了嵩山景区内非法开采矿石、私建石料加工厂、景区遭到严重破坏的事件。在衡山,我们曾看到工商、公安、电力、林业、旅游等部门纷纷抢占南岳这块“宝地”,由于南岳地势陡峭,很难有大块平地,于是,开山削峰成了唯一能解决建房用地的办法。在大建宾馆的风潮下,金简峰、喜阳峰被削平了,原来秀美翠绿的山峰成了豪华宾馆的所在地。在华山西峰,近年建有一座电力宾馆,由于宾馆污水浸渍,使作为华山标志性景观的西峰绝壁形成了一条人称“华山泪痕”的硕大污染带,令观者怵目惊心!又如五岳之中都会存在失控、超载、人造景观等的旅游开发问题。

一切的人为破坏,都让我们痛心疾首,我们在申遗正在进行的时候,怎么可以同时做着如此让人愤怒与悲哀的破坏活动呢?五岳还没申为世界遗产都已经这样了,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控制,等五岳申上世界遗产,是不是旅游开发会变得更加疯狂?五岳会变得更加满目疮痍?

因此,在为五岳申请世遗而奋斗的今天,我们不但要修补五岳已有的人为旧伤疤,同时更要采取一系列严厉的措施杜绝人们再给五岳增添新的伤疤。这样才会使五岳申遗成为可能,才会使五岳申遗有意义,才会使五岳长久成为世界遗产。

7、世界遗产取消“终身制”,保护遗产才是申遗的终极目的。

现在,世界遗产已经取消了“终身制”,不要认为申请成功了就万事大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启动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的“黑名单”,如果连续上榜一段时间就可能被取消 “世界遗产”称号。目前全球已有包括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柬埔寨吴哥和耶路撒冷古城在内的35个景观进入“黑名单”。

中国虽还未有景观进入黑名单,但不少世界遗产已经危机四伏:武陵源风景区因过度商业化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丽江古城过度开发已不堪重负、武当山管理不妥善导致遇真宫被焚„„这些事件无疑给中国的相关地区敲响了警钟。专家认为,尽管地方政府决定申遗的动机部分来自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但不要让申遗成为纯粹的经济行为。申遗结束后,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监测,以及在市场与文化之间寻找平衡点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

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为了赚钱而不计后果,这是短视行为。因此,五岳在申遗的同时就要做好预防工作,不能等到五岳满目疮痍,不能修复,濒临打入黑名单的时候再去想补救措施。我们要走经济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而且,要从现在开始。

篇8: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申报

关键词:外滩,世界文化遗产,可行性

外滩是上海的一个象征和窗口。它融江河与建筑景观于一炉, 集西方古典风情与中国近现代文明于一体, 折射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与悲惨, 映照出中国现代岁月的巨变和改革开放的上海新貌。

一、上海外滩建筑群的特点

在1 500米的外滩荟萃着世界各国的重要建筑样式:有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罗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1]。从外滩建筑的整体看, 有以下特征。

1.从平面与开间看

外滩建筑改变了中国四合院或三合院的平面布局, 开间组合灵活, 进深趋于浅薄。体型较大的房屋往往用对称平面, 有露台和大的踏步, 南首留有长廊。进入20世纪, 出现方型、A型和半圆形平面。

2.从结构与层高看

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柱构架, 平房居多, 楼房一般为两层。洋式建筑早期采用砖墙承重和木屋架屋盖结构, 并有石阶梯、铁柱子、沙包基础等。英国式房屋层高一般为4—5米之间, 法国式房屋常采用半地下室。这时的二层或三层楼房用砖拱廊、石柱廊、圆拱及弧拱门窗樘口。中期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后期出现钢框架结构, 从而使增加层高成为可能, 从五、六层升至十余层, 最后突破二十层。

3.从里面处理看

外滩建筑外墙里面主要用清水砖墙, 以白石灰勾缝, 在分层处有腰线, 砖工横竖整齐, 偶尔点缀拼花和刻花装饰。主要入口一般居于房屋的中部。公共建筑因设有地下室的关系, 中央入口往往采用室外大楼梯, 有左右踏步, 等平面而抵中厅。建筑里面较多采用柱廊、阳台和贴面柱式作为装饰。在较大的公共建筑物上, 模仿西洋教堂和一些国会议院建筑的风格, 建造了塔楼, 并装置大自鸣钟。有的大楼顶部还加盖亭子。后期西洋建筑追求摩天大楼形式, 里面趋于简化, 仅用横竖线条点缀。

4.从门窗式样和材料看

中国传统建筑的门都用木制, 正面与反面有别, 以上部的顶圈和下部的门臼定位。早期西洋建筑的门虽然也用木制, 但两面完全一样, 启闭采用铰链。1919年起采用钢门, 1930年后出现木质夹板门。窗不同于中国常见的木制落地式长窗, 有硬百叶窗、腰头窗等。

5.从楼梯型制和设置部位看

中国式建筑物内大都采用直跑楼梯, 设置在房屋的隐蔽处。早、中期西洋建筑物的楼梯为转弯楼梯, 平面形式有曲尺形、U型等, 一般位于室内显要处, 兼起装饰作用。1901年后, 西洋式高层建筑的垂直交通主要靠电梯, 步行楼梯就在电梯附近, 已无装饰色彩[2]。

二、外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行性条件

外滩万国建筑群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但是, 进入21世纪, 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其困难, 也有其机遇和可行性[3]。

(一) 上海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威胁

1. 重建、维修的威胁

1949—1994年, 外滩建筑群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内的多家机关、企业、宾馆和商店的所在地。此期间, 外滩建筑群基本未做大的维修, 建筑外观存在污垢和风化层。1993年, 上海提出“重建新外滩”工程, 把外滩向黄浦江外移80米, 中心街道由四车道变为10车道, 加高防洪堤, 堤上建行人绿化带, 地下是室内机动车库;外滩公园设上海人民英雄纪念碑, 外滩中心建“音乐会广场”等。与此同时, 上海市政府作出了“置换计划”, 将上海市政府、上海市航天局、上海电台等机构搬离外滩, 而让美国花旗银行、泰国盘古银行、法国里昂银行等入驻外滩。外滩建设、维修后原真性的部分消失, 这将影响外滩的文化遗产申报。

2. 交通流量的威胁

经历租界分割的上海, 逐渐形成中心区和沪东工业区两大块的城市基本形态, 它们之间的联络通道, 完全依赖外白渡桥一线相通。这使得外滩所在的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成为上海重要的交通汇集点[4]。此外, 延安东路高架东端出口也处于外滩附近, 更加剧了外滩的车流量。交通量的加剧严重影响外滩的建筑群安全, 也使得建筑与交通的不和谐。

3. 使用过程的威胁

通过1994年“置换计划”之后, 外滩建筑群至今仍被美国花旗银行、泰国盘古银行、法国里昂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使用。虽说外滩建筑群最初也多是为金融系统使用, 但经过解放后众多机构的使用, 使得后来的使用者可能会为了经营而改变建筑的内部设置。这也对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产生威胁。

4. 申遗热”的威胁

2006年, 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目录[5]。其中涉及“长三角”地区的有:大运河江苏浙江段、南京城墙、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江南水乡古镇、杭州西湖·龙井茶园、良渚遗址、中国古瓷窑址———上林湖越窑遗址、“苏州古典园林”扩展项目———苏州古典园林及历史街区等。与我国“申遗热”的同时, 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了“凯恩斯决议” (后经修改) , 每年可报两项但必须一项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留存着无数文化遗产, 这必然对外滩申报世界遗产产生极大的威胁。

5. 殖民背景的威胁

外滩是殖民时期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为黑暗的历史的表现。对于中国人来说, 将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感情不能承受的。但事实上, 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文化遗产中, 有相当部分也是在殖民背景下产生的。如德国科隆 (Cologne) 在公元前50年就成为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地, 世界文化遗产科隆大教堂地下就有罗马帝国时期建城的遗迹[3]。虽然如此, 外滩的殖民背景也是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大威胁。

(二) 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分析

由外滩价值可知, 外滩现已具有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条件, 这表现为:

1. 外滩的遗产价值

上海外滩几乎涵盖西方的各式建筑, 如英国古典式、英国新古典式、英国文艺复兴式、法国古典式、法国大住宅式、巴罗克式、哥特式、爱奥尼克式、东印度式、近代西方式、折中主义式、中西掺合式等, 有世界各国风格建筑的高度集中, 并保存完好。从20世纪50年代起, 西方国家在营造现代化高楼大厦时, 陆续拆除了大量风格迥异、造型独特的建筑。因而, 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价值表现在上海, 外滩与“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 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 (或几个) 重要阶段”的条件相符合, 这也是外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最大的因素。

2. 外滩的犹太民族价值

德国法西斯时期迫害屠杀犹太人, 很多国家将孤立无援的犹太人拒之门外, 而这时上海接纳了3万多名犹太人, 其中许多人就是在外滩度过那个黑暗年代的。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上曾说, 记忆是人类寻求智慧的一部分, 在记忆中我们必须寻找新的角度来审视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纳粹对犹太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暴露了人性中最丑陋、最黑暗的一面, 那么上海犹太人的经历表明, 即使在这漫无边际的黑暗中, 仍有人性的光辉在熠熠闪烁。这“与具有普遍意义的时间或先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这一条申报条件相符合。

3. 外滩建筑的近现代价值

从外白渡桥到新开河的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的黄浦江的两岸, 西为代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建筑群的外滩建筑群, 东为新中国建设或者改革开放建设的代表浦东陆家嘴金融区。在中国的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 属于近代的只有澳门历史街区和广东开平碉楼两处。而现阶段, 在世界的遗产项目中, 现代遗产比重有所增加的情况下, 我国的现代遗产仍是一片空白。浦东建筑、外滩各国风格建筑群成为中国近现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4. 外滩资料的译文价值

我国申报世界遗产, 问题之一就是将我国的文字资料翻译成英、法等文字, 这使得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很难理解我国的文化价值, 这也延长了我国每处申报世界遗产的年限, 如福建武夷山准备了7年、河南殷墟申报了5年等。然而上海外滩建筑具有与西方文化价值的一致性, 这会使专家容易理解外滩的文化价值, 容易使外滩通过专家的理解和评价。

5. 上海世界遗产项目的匮乏

目前, 中国有世界遗产40处, 分布于我国北京、四川等22个省 (市、区) , 但是截至2010年, 我国仍有上海、天津等多省 (市、区) 缺乏世界遗产项目。从世界遗产的均衡原理看, 上海在今后遗产的申报中将有更大的机遇。而且经济发达的上海会有足够的资金解决上海外滩申报遗产所需的整治、保护费用。

综上可见, 外滩、南京路、万国建筑群、浦东新区、东方明珠、世博园区等景观体现着上海文化历史的变迁。外滩、南京路、万国建筑群能反映近代中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殖民文化;浦东新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世博园区等体现社会主义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历史变迁。外滩、浦东陆家嘴金融区是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体现, 因而, 外滩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旅游局, 浙江省旅游局, 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长三角精华旅游景点导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7:334-344.

[2]丁季华.上海外滩旅游资源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45-102.

[3]佚名.上海还没有一处世界遗产外滩何时申遗[EB/OL].http://cul.sohu.com.2007-09-22.

[4]徐道钫.外滩交通怎么办[J].上海建设科技, 2001, (5) :3-5.

上一篇:个人帮扶工作纪实下一篇:美丽的春天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