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2024-06-27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精选6篇)

篇1: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关注: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短期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以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相互作用如何决定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以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及其原因。由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宏观经济学也研究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二、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在多数情况下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这种情况被称为“市场失灵”或“市场失败”。市场失灵主要包括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几种情况。为了尽可能地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政策来加以调节。(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 【例题 1·多选题】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争性,下列物品中属于公共物品 的有:

A .国防 B .道路 C .汽车 D .广播 E .电视机 【答案】ABD 【解析】公共物品包括国防、道路、广播电视、警察、灯塔等,汽车和电视机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因此不属于公共物品。(二)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

在现实中,许多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某些经济活动具有外部性私人成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社会成本----不仅包括某一经济主体为进行某种经济活动所付出的成本,也包括由这种活动引起的外部效应(即对其他个体的影响)。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性: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也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外在效应可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所谓外部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所谓外部不经济---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无论是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都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1)生产的外部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2)消费的外部经济---指家庭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有利影响。

(3)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指厂商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

(4)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指家庭的消费行为对其他家庭带来不利影响。

【例题 2·多选题】(2009)

某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农业减产,这时该企业的: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C.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 D.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E.私人成本等于社 会成本 【答案】AD 【解析】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2.外部不经济与政府干预 具体政策措施:(1)征税和补贴(2)企业合并。(3)明确产权 【例题 3·多选题】

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有: A.征税 B.企业合并 C.反托拉斯法 D.价格控制 E.逆 向选择 【答案】AB 【解析】针对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政府的干预措施有征税和企业合并,反托拉斯法和价格控制是针对不完全竞争的政府干预措施,逆向选择是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的表现。

(三)不完全竞争

1.不完全竞争----指当市场竞争不充分,某产品生产企业能够明显地影响产品价格的状况。2.不完全竞争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

3.对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垄断)的干预----配给、价格控制、税收和补贴政策、法律法规、行业国有化等。以下主要介绍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1)政府管制

管制的基本内容是制定政府条例和设计市场激励机制,以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销售和生产等决策。(2)反托拉斯法 通过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可以限制垄断、价格歧视、不正当竞争或欺诈行为等。违法者要受到警告、罚款,被要求改组公司或被判刑。【例题 4·多选题】

不完全竞争是市场失灵的一种形式,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方法有:

A .政府管制 B .价格控制 C .实行企业合并 D .规定财

产权 E .实施反垄断法 【答案】ABE 【解析】政府干预不完全竞争的具体措施是政府管制和反托拉斯法,政府管制包

括了价格控制,反托拉斯法又称反垄断法。(四)不完全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一个基本假定----信息是完全的(对称的),即市场的供求双

方对于所交易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但现实经济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不对称的),而且获得信息要付出成本。?

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能实现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所有市场同时均衡,就 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无效率。

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1.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

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2.道德风险----指在交易或合约关系形成后,由于甲(乙)方的行为难以被乙

(甲)方所察知,甲(乙)方有可能做出损害乙(甲)方而从中渔利的选择.例如违背合同、不守诺言等。【例题 5·单选题】(2009)

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商品降价时,消费者会认为商品质量下降从而减少购买,这种现象称作:

A.外部性 B.逆向选择 C.道德风险 D.不完全竞争 【答案】B 【解析】不完全信息所导致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指信息

不完全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这与正常的选择方向正好 相反,所以叫逆向选择。

三、政府干预经历的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为“夜警政府”阶段 第二阶段为“全能政府”阶段 第三阶段为“有效政府”阶段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一.总供给与总需求(一)总供给

总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 量。

总供给可用两种形态表示:

1.在价值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量总和;

2.在物质形态上----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 品和服务的物质总量。

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因素决定的。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常用生产函数来描述总产出与劳动、资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假定一个经济社会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使用总量意义下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进行生 产,则宏观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N,K)其中,Y 为总产出,N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或就业量,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该

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

(二)总需求

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有支付能力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公式:Y=C+I+G+NX 其中 C、I、G和 NX分别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例题 6 *单选题】

市场经济中,商品的均衡价格决定于:

A .生产成本 B .供求关系 C .通货膨胀水平D .凯恩斯定律 【答案】B 【解析】商品的均衡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二.关于国民收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及其关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 是用货币量衡量的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最

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否则就会造成重复计算。

(二)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

民生产总值=GDP-外国国民在本国同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本国国民在国外同时期所创造的价 值

(三)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资本折旧 【例题 7 *单选题】

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差别是:

A.直接税 B.折旧等资本消耗 C.津贴与间接税 D.政府的转移支付 【答案】B 【解析】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等资本消耗。(四)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NI)=国民生产净值(NN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五)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 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六)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上述各概念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 NNP=GNP-折旧等资本消耗

NI=NNP-(间接税-津贴)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 DPI=PI-个人所得税 三.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

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1.消费(指居民个人消费)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

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用 C表示。建造住宅的支 出则不包括在内。

2.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用 I 表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两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指用于新厂房、新设备、新

商业用房以及新住宅的投资。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3.政府购买----指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用G 表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

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4.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用 X 表示出口,用 M 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净出口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GDP=C+I+G+(X—M)【例题 8*单选题】

若某国某内个人消费量为 4 000亿元,私人投资量为 1 000 亿元,政府购买量为 600 亿元,出口量为 400亿元,进口量为 300亿元,则该国当年 GDP 等于:

A.6 300亿元 B.5 900 亿元 C.5 400 亿元 D.5 700 亿元 【答案】D 【解析】GDP=C+I+G+(X-M)=4 000+1 000+600+(400-300)=5 700 亿元。(二)收入法

用收入法核算 GDP,就是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所有要素收入即企业生 产成本来计量 GDP。收入法核算的 GDP 包括: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四、储蓄与投资恒等式

国民经济中实际存在四个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国外。(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这里所说的两部门是指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厂商,因而不存在企业 间接税。

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当作 储蓄(S)。

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工资十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 y=C+S。

由于 C+I=y=C+S,就得到 I=S,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部门引了进来,用 T表示政府的净收入(总税收一转移支付),用 G 表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即: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 金和利润的总和。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然而,居民一面要纳税,一面

又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才是政府的净收入。这样,从收入方面看 国民收入的构成是:y=C+s+T。C+I+G=y=C十 S+T。得到:I=S+(T—G)。

以上等式中的(T—G)为政府储蓄,因为 T是政府净收入,G 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

额即政府储蓄,它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I=S+(T—G)表示三部门经济中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 易)

公式表示:Y=C+I+G十(X—M)从收入角度看,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可写成:y=C+S+T+Kr,这里,C+S+T的含义和三部

门经济中的含义一样,Kr则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C+I+G+(X—M)=y=C+S+T+Kr 转化为:I=S+(T—G)+(M—X+Kr)。S----居民私人储蓄(T—G)----政府储蓄

(M—X+Kr)----本国用于对外国消费和投资的那部分储蓄 I=s+(T—G)+(M—X+Kr)表示四部门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归纳: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和政府部门

3、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部门和外贸交 易

第三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一般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指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由于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繁杂和统计的困难,西方学者一般借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指数----说明不同时期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趋势和程度的指标,是对若干种商品价 格水平的综合衡量。

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三种。1.消费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又叫生活费用指数或零售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居民个人消费的 商品和劳务零售价格变化的指标。2.批发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的生产资料(资本品)与消费资料(消费品)批发价格 变化的指标。

3.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是用来衡量各个时期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

二、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1.摩擦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例题 9*单选题】(2008)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

A.非摩擦性失业 B.摩擦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答案】B 【解析】因工种转换困难所导致的劳动者失业是摩擦失业。2.自愿失业----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3.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4.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

业者或没有适当技术,或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因而也可看作是摩 擦性失业的较极端的形式。【例题 10*单选题】(2007)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

A.自愿失业 B.非自愿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答案】D 【解析】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导致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降低失业率,实 现充分就业,就常常成为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的或重要的目标。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在实际中,经济增长并非人们追逐的唯一目标,由于经济增长是与就业以及通货膨胀相

关联的,因此,经济增长的现实含义是指经济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既要能基

本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总之,就是达到一个适 应国情的适度增长率。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较大国际收支赤字,又无较大国际收支盈余的情况,因为较大 的国际收支赤字和盈余对本国经济的发展都没有好处。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并统筹考虑各种政策手

段之间的协调,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因此,政府在制定经济目标和经济政策时应该作 整体性的宏观战略考虑和安排。第二章 财政政策分析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公债、非税收入等。

一、税收

(一)税收种类

税收根据征税对象,税收可分为----流转税(货物与劳务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五类。

1.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2.所得税----对个人和公司的所得征税。

3.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即对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等所征收的税。

4.资源税----是以开发、生产的矿产资源和盐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5.行为税----是以纳税人的特定行为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二)税收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三)税收的调节作用

1.宏观税率----指的是总的税收水平,就是总税额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财力的能力高.反之则低。2.税负的分配

税负分配,一方面是由政府部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种选择和制定不同的税率来实现;

另一方面是通过市场活动来进行,主要是通过税负转嫁的形式体现出来。3.税收优惠与处罚

税收的优惠性措施包括许多方面,比如减税、免税以及建立保税区等。

税收的处罚性措施包括罚款、征收滞纳金等。

二、公债

1.公债包括中央债和地方债。

国债----由中央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国债.地方债----由地方政府发行并承担最终清偿责任的公债叫地方债。

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

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例题 1*多选题】(2008)

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其基本特征有: A.无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D.自愿性 E.灵活性 【答案】BDE 【解析】无偿性和强制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公债以其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等基本特征

以及其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货币流通和经济运行等诸多独特功能,成为政府 筹集资金、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2.公债偿还时间的不同分类

短期债---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较低,期限

一般为 3 个月、6 个月和1 年三种。

中长期债----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期限l年以上5年以下的为中期债券。长期债券---5 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3.公债的作用

作为一种财政信用形式,公债最初是用来弥补财政赤字的,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公债

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会融关系的重要政策手段。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公债收入

(即公债的利息)不征税.因而发行公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对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起调节作用,即所谓的“挤出效应”。

【例题 2*单选题】(2008)

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A.政府投资支出 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例题 3 *单选题】(2009)

下列会对民间机构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的政府行为是: A.增发货币 B.发行公债 C.发行股票 D.增加出口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

三、非税收入

政府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 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提供特定的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一定的社会公共需要的财

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非税收入分为: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政府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

入,彩票公益金和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 的利息收入等。

1.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政府和所属单位利用国有资源而获得的收益.包括土地出

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指政府以国有企业资本出资人身份获得的与该资本运营和处

置有关的净收益,包括国有资本分享的企业税后利润、国有股股利、红利、股息等;

3.政府基金---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向公民、法人和其他

组织征收的为兴办、维持或发展某种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款项,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铁路建 设基金等;

4.行政事业性收费----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根

据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在实施社会公共管理,以及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过

程中,向特定对象收取的费用,它是行政性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总称,如企业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等。关注:收支两条线

为形成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制度体系,近年来进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即实

行“收支两条线”改革,并将其与编制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

“收支两条线”管理---针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一项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将财政性收支

(预算外收支属于财政性收支)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形成完整统一的各级预算,提高法制化管 理和监督水平。

第二节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 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一、购买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的概念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

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 的投资拨款。共同点:

财政一手付出了资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与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 国家的职能。

购买性支出可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1.社会消费性支出包括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

2.政府投资性支出包括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例题 4*单选题】(2007)

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下列属于购买性支出的是:

A..社会保障支出 B..国债利息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答案】C 【解析】社会文教支出属于购买性支出。(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1.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与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 的生产和流通有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直接影响需求总量。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

(1)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企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扩大生产规模。在各个企业相互刺 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导致一系列企业的生产普遍增长。

(2)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社会总需求紧缩,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2.对分配的影响

政府的购买性支出间接影响分配。如果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在总额上增加或减少了,那么给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从政府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额也会随之增减,导致企业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资本的利润和劳动者的工资都会有所提高或降低。如果财政用于购买性支出的总额不变,只是所购买的商品或劳务在结构上发生改变,那么有关企业从购买性支出中所获得的收益便发生不同方向的变动,提供政府所增加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增加,提供政府所减少购置的商品或劳务的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而前者增加的利润正是来自后者减少的利润.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将因政府购买性结构的变动而受到相应的影响。【例题 5*单选题】

政府购买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政府购买的是: A.地方政府新办三所中学

B.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 C.政府订购一批军火

D.政府给公务员增加一笔薪水 【答案】B 【解析】政府给低收入者提供一笔住房补贴为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属于转移性支出。

二、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概念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共同点:

财政付出了资金,却无任何所得。在转移性支出中,不存在交换的问题。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二)转移性支出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分析 1.对分配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1)对以个人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来说,它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这笔资金来源于各个纳税人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分得的各种收入,这笔支出领受的对象 一般仅限于那些收入低于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居民。于是,通过转移性支出这一渠道,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结果,将使高收入阶层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阶层的居民手中。

(2)对以企业为对象的转移性支出,其资金来源于各种税收,国民收入中的一部分由纳税人的手中转移到享受补贴的企业手中,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在纳税人和获得补贴的企业之 问的转移。显然,这种转移更有利于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2.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

此类支出中,财政对生产和流通的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的结果---政府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注入到非政府部门之中。

(1)个人或家庭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这些支出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私人消费需求,其增加的商品或劳务的购买量对这类商品或劳务的生 产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另一部分资金可能转化成储蓄,通过一定渠道转化成生产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投资需求。(2)企业收到转移性支出的资金,一部分可能形成企业的投资需求从而影响生产,而另一部分则通过增加资本和劳动力报酬的途径而转化为个人或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 步形成社会消费需求。

(三)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

转移性支出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它配合累进的所得税制度,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基本原理:

1.当市场经济运行处于过热与膨胀阶段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和企业的经营收入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自动下降,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上升,从而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

2.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都会下降,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就会增加,相对地提高了企业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使社会的有效需求增加,这样可以抑制经济的衰退。因此,转移性支出和累进的所得税制度的结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自动稳定器”。【例题 6*多选题】

下列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项目的有: A.政府雇员的报酬 B.社会福利保险 C.贫困救济和补助 D.公共工程项目投资 E.政府购买办公用品 【答案】BC 【解析】政府雇员的报酬、公共工程项目投资、政府购买办公用品都是有偿的是属于政府购 买性支出。

三、我国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规模与结构分析(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1.一般政府服务----支出一般没有具体的受益人。2.社会服务----支出具有明确的受益人。3.经济服务----支出着重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4.其他支出。关注:

现行政府支出分类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逐步细化的类、款、项三级科目。

(1)类级科目综合反映了政府的职能活动。

(2)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

(3)项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二)财政支出的规模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一定财政内政府安排的公共支出的总额,它反映政府在一定时期内集中支配使用的社会资源量,是考察政府活动规模和满足公共需要能力的重要指标。财政支出的规模取决于一国政府公共财政活动的范围,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

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满足政府承担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需要。2.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多少,也就大体上决定了公共收入的水平,从而决定了公共支出的规模。3.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三)财政支出的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结构----政府预算安排不同种类的支出的构成情况。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呈如下发展变化趋势:

1.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从长期趋势看其比重是逐步下降的。

2.用于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上升。

对公共支出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 第一,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 第二,向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倾斜

第三,加强对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的支出

第四,财政要保持对非竞争性和非经营性领域的公共投资力度。

第五,为国家的政权建设提供财力保障。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

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

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

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 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B 【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增加财政收入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2.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

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即通常意义上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的理想或者预定的方向发展。关注: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在语言或者文献的表述上都是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无人使用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一词。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话,那也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干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财政政策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的财政政策。

1.如果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度紧张和通货膨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

2.如果认为总需求不足,已经造成了经济水平的下降或经济衰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总需求。

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

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

(1)即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2)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以此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相机抉择原理的运用同样是调节经济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萧条,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例题 9*多选题】(2009)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时所采取的财政措施有: A.变动支出水平B.变动税收 C.提高利率 D.降低利率 E.变动再贴现率 【答案】AB 【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1)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 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

(2)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 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2.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及抚恤等。

(1)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2)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三、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财政政策----政府变动收入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1.政府变动收入----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经济萧条时,政府采用减税措施,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生产和就业;改变所得税税率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赋负担,使 低收入者减少税赋负担,同样可以起到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

2.改变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经济萧条时,政府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加大公共建设,就可以扩大私人企业的产品销售,还可以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政府还可以用减税或加速折旧等办法刺激私人投资,增加生产和就业。

3.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以及就业的变动具有倍增的作用,即政府支出和收入的变动可以使国民收入发生多倍的变动。关注:

此外,一些西方学者指出,政府增加的公共工程支出,也可能存在一些抵消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指政府开支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从总需求中挤出企业和私人的投资,从而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

1.财政支出增加,会通过投资和支出乘数,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投资)从经济活动当中“挤”了出来,结果抵消财政政策的一部分扩张效应。2.挤出效应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作用最明显;

在非充分就业条件下,相对小一些,其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引起利率上升的幅度。利率上升高,挤出效应就大;反之,就小。

【例题 2*单选题】(2008)

根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

A.政府投资支出 B.私人投资 C.税收 D.居民储蓄 【答案】B 【解析】因政府支出增加而被挤出的是私人投资。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

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 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

【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B 【解析】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的手段有增加财政收入如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如减少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2.根据财政政策主体对调整对象的反应情况分类根据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将财政政策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即通常意义上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而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来调整和引导经济朝着政府的理想或者预定的方向发展。关注:

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在语言或者文献的表述上都是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而无人使用消极的或被动的财政政策一词。如果说政府也有通过财政政策对经济起调节作用的话,那也主要通过“自动稳定器”来对经济进行有限的“干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种财政政策称之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目标 的财政政策。

1.如果认为总需求已经过大,造成了生产能力的过度紧张和通货膨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抑制总需求;

2.如果认为总需求不足,已经造成了经济水平的下降或经济衰退,就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扩大总需求。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的任务:扩大总需求以反经济衰退----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以反通货膨胀----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4.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

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

(1)即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政府往往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举借公债扩大开支、降低税率等,从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

(2)当经济处于繁荣时期,政府就会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如缩小财政开支、提高税率等,以此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相机抉择原理的运用同样是调节经济的过度膨胀和经济的过度萧条,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例题 9*多选题】(2009)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时所采取的财政措施有: A.变动支出水平B.变动税收 C.提高利率 D.降低利率 E.变动再贴现率 【答案】AB 【解析】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调整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水平(即调整除了政府转移支付以外的其他财政支出水平)、调整税率、调整税收起征点和减免税的适用条件、调整转移支付的条件等等。(三)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的运行机制: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1)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增加,消费和投资也会增加,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越高,税率相应也就越高,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政府的税收就会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样,就遏制了总需求的过快膨胀。(2)当经济衰退时,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减少,消费和投资也会减少,由于所得税的累进税制特点,收入减少,税率也就越低,所以,随着公司利润和个人收入的降低,政府的 税收就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这样,就阻碍了总需求的降低,从而起到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2.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如政府的失业救济、对居民的困难补助以及抚恤等。

(1)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增加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得以增加,从而刺激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2)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减少转移性支出,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引致社会总需求的减少,促使经济回落。转移性支出也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转移性支出的支出对象是低收入群体,由此可以相对增加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第三节 财政政策分析

一、财政政策目标(一)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使之达到优化组合,从而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即在保持一定发展速度的前提下,求得社会 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1.资源配置是市场的功能

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不断调整和趋于合理化的过程。

2.通过财政政策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财政资金的投向问题。

(2)如何通过财政政策的引导,调整原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实现资源的合理流动。

(3)如何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收入分配公平

收人分配公平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合理的税收负担,而税收的合理负担,又是资源能否合理配置的关键。(三)经济稳定增长

经济稳定增长----表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通过市场来考察,它又集中反映在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协调平衡上。1.从财政支出方面来说

无论是投资性支出还是消费性支出,在短期内很快就会变为社会的购买活动,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扩张会增加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总量的收缩会 减少社会总需求。从长期看,由于财政支出形成的总需求会通过刺激消费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并且财政支出的一部分用于投资,直接促使产量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总量的变动对社会总供给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

收入总量的调整,即国家增加或减少税收,提高或降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从短期看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可支配的收入,因而影响总需求,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总 供给。国家能够通过财政收入总量与支出总量的对比关系,来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促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以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例题 7*多选题】(2008)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 A.资源配置优化 B.转移支付增加 C.国债利率稳定 D.收入分配公平E.经济增长稳定 【答案】ADE 【解析】财政政策目标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财政政策本身的功能分类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 至平衡;

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2)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

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 供求平衡;

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

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目标的手段-----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

(3)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

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例题 8*单选题】

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有: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篇2: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1、通过分析其增减变化的幅度及其变化原因,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的这种方法选择的期数越多,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越高,则这种方法是:

A、比较财务报表

B、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

C、比较财务比率

D、比较预测财务报表

2、杜邦分析系统主要反映的财务比率关系不包括:

A、股东权益报酬率与资产报酬率及平均权益乘数之间的关系

B、资产报酬率与销售净利率及总资产周转率之间的关系

C、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及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

D、应收账款周转率与销售成本及应收账款余额之间的关系

3、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的比率是:

A、销售毛利率

B、成本费用净利率

C、销售净利率

D、资产报酬率

4、A公司2010年末的流动资产是1600万元,流动负债是800万元,年末存货余额是600万元,则A公司2010年末的速动比率是:

A、1.30

B、1.2

5C、2.0

D、1.455、某公司2012年度销售收入净额为132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2012年应收账款平均净额为110万元、应收票据平均余额为50万元;另外,补充资料显示,2012年的坏账准备平均余额为10万元。1年按360天计算,该公司2012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

A、43.64天

B、46.39天

C、38.75天

D、39.62天

6、某公司年初资产负债率为45%,年末资产负债率为40%,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为8 800万元,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比年初增加2 000万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 550万元。则该公司当年度的资产净利润率为:

A、14.17%

B、15.00%

C、15.94%

D、26.02%

7、企业大量减少速动资产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A、减少资金的机会成本

B、增加资金的机会成本

C、短期偿债能力增强

D、提高流动资产的收益率

8、下列财务比率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是:

A、资产负债率

B、流动比率

C、应收账款周转率

篇3: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居民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是:

A.国民收入B.个人收入C.国民生产净值D.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个人可支配收入概念的理解。个人收入并不能全归个人支配,还要扣除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才是人们可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2.财政收入政策调节宏观经济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税种的设置和税率的变化来影响:

A.总供给B.总需求C.总产出D.总产值

【答案】B

【解析】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总量,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出口)。财政收入政策主要通过各种所得税、增值税和其他税种的设置、税率的变化来影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等来影响总需求。

3.以下金融市场中,满足工商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是:

A.拆借市场B.贴现市场C.股票市场D.票据市场

【答案】C

【解析】金融市场按照交易的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其功能在于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选项ABD均属于货币市场。

4.在国际贸易理论中,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了:A.绝对优势学说B.后发优势学说C.比较优势学说D.要素禀赋学说

【答案】C

【解析】绝对优势学说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后发优势学说是由美国科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提出的,而要素禀赋学说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

5.把本国货币与本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着某一种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的汇率制度是:

A.盯住汇率制度B.固定汇率制度C.浮动汇率制度D.联合浮动汇率制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汇率制度概念的辨析。固定汇率制度是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比价,汇率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浮动汇率制度是汇率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涨跌,央行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干预调节。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是成员国货币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规定相互间汇率波动幅度的上下限,而对成员国之外的其他货币实行自由浮动。

6.某企业在未来5年中,每年年初需支付财产保险费500万元。如果折现率为8%(PVIFA(8%,5)=3.993,PVIFA(8%,4)=3.312),则该保险费的现值约为:

A.1 997万元B.2 156万元C.2 356万元D.2 497万元

【答案】B

【解析】保险费现值=500×PVIFA(8%,5)×(1+8%)≈2 156(万元)或者,保险费现值=500+500×PVIFA(8%,4)=2 156(万元)。

7.已知无风险报酬率为4%,某投资项目的风险报酬系数为12%,标准离差率为40%,则该投资项目的必要投资报酬率是:

A.6.4%B.8.8%C.13.6%D.16%

【答案】B

【解析】必要报酬率=4%+12%×40%=8.8%

8.某企业的收账政策是:每月收回当月销售货款的70%,其余30%于次月收回。该企业预算年度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4 000万元,一月份预计销售收入为6 000万元,则一月份的现金收入预算数为:

A.4 000万元B.4 200万元C.8 200万元D.10 000万元

【答案】C

【解析】现金收入=4 000+6 000×70%=8 200(万元)

9.某股票上一年每股现金股利为2元,预计年增长率为5%,如果投资该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10%,则该股票的估值为:

A.20元B.21元C.40元D.42元

【答案】D

【解析】股票估值=2×(1+5%)/(10%-5%)=42(元)

10.某企业按“1/20,n/30”的信用条件购进一批商品。如果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在信用期限到期时支付货款,则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约为(一年按360天计算):

A.0 B.1%C.18.18%D.36.36%

【答案】D

【解析】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率=[1%/(1-1%)]×[360/(30-20)]=36.36%

11.某企业将一张距到期日30天的不带息银行承兑汇票100 000元到银行办理贴现,贴现率6%,则票据贴现金额是(一年按360天计算):

A.94 000元B.95 000元C.99 500元D.100 000元

【答案】C

【解析】贴现息=100 000×6%×30/360=500(元)

票据贴现金额=100 000-500=99 500(元)

12.认为“在股利收入与资本利得之间,投资者更偏好股利收入”的观点是:

A.一鸟在手论B.信息传播论C.代理成本论D.股利无关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股利政策基本理论的理解。信息传播论认为股利实际上给投资者传播了关于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这一信息自然会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上。股利无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代理成本论认为股利政策是协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的一种约束机制。

13.在保持最佳资本结构的情况下,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然后才向股东分配股利,这种股利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不同股利政策的辨析。剩余股利政策和其他几种股利政策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净利润首先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如果还有剩余就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则不派发股利。

14.某企业2012年的税前利润为3 600万元,利息费用为720万元,则该年度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

A.1 B.4 C.5 D.6

【答案】D

【解析】利息保障倍数=(3 600+720)/720=6

15.某企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为30 000万元,销售毛利率为20%,年末流动资产为3 000万元,流动负债为1 000万元,速动比率为2,该企业2012年初存货为1400万元,则其存货周转次数为:

A.20次B.24次C.25次D.30次

【答案】A

【解析】年末存货=3 000-2×1 000=1 000(万元)

存货周转率=30 000×(1-20%)/[(1 400+1 000)/2]=20(次)

16.企业不应低估负债或费用、高估资产或收益,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重要性B.谨慎性C.可理解性D.实质重于形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理解。选项A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选项C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选项D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是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以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

17.某企业对外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为购货方代垫的运费为3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该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是:

A.100万元B.103万元C.117万元D.120万元

【答案】D

【解析】应收账款的金额=100+17+3=120(万元)

18.企业将发放给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确认为当期费用时,应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B.生产成本C.其他应付款D.应付职工薪酬

【答案】D

【解析】企业将发放给职工的非货币性福利确认为当期费用时,非货币性福利按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公允价值,借计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贷记应付职工薪酬。

19.企业对外销售需要安装的商品,若安装属于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确认该商品销售收入的时点是:

A.发出商品时B.商品安装完毕时C.收到商品销售货款时D.商品运抵并开始安装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理解。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是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必要条件之一。本题中商品的安装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商品安装完毕时,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才真正转移给买方,才能开始确认商品销售收入。

20.某企业出售一台设备,原值为160 000元,累计折旧为45 000元,支付清理费用3 000元,取得变价收入120 00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该设备的清理净损益是:

A.收益2 000元B.损失2 000元C.收益5 000元D.损失5 000元

【答案】A

【解析】该设备出售净收益=120 000-(160 000-45 000+3 000)=2 000(元)

21.2011年2月1日,某企业为建造厂房向银行取得专门借款。2011年3月1日,以该借款支付前期订购的工程物资款。2011年5月10日开工并支付其他工程款。2012年3月28日,厂房建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2012年5月15日,企业办理工程竣工决算。不考虑其他因素,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期间是:

A.2011年2月1日至2012年5月15日B.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28日C.2011年5月10日至2012年3月28日D.2011年5月10日至2012年5月15日

【答案】C

【解析】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是指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但不包括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借款费用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可以开始资本化,即:①资产支出已经发生;②借款费用已经发生;③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因此,本题中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的时点应为2011年5月10日。当所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应当停止其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因此,本题中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的时点应为2012年3月28日。

22.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发生变化的是:

A.盈余公积弥补亏损B.盈余公积转增资本C.资本公积转增资本D.收到投资者的投资

【答案】A

【解析】资产负债表“未分配利润”项目,根据“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会引起“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变化。选项B,借“盈余公积”,贷“实收资本”;选项C,借“资本公积”,贷“实收资本”;选项D,借“银行存款”等,贷“实收资本”,都不会影响“未分配利润”项目。

23.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科目金额发生变化的是:

A.子公司宣告分派股票股利B.子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C.联营企业宣告分派股票股利D.联营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答案】D

【解析】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认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如选项B,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借记“应收股利”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如果是股票股利,如选项A则不做财务处理。企业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被投资企业分派的现金股利,应视为投资的收回,如选项D,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企业分派股票股利时,如选项C,不进行财务处理。

24.下列各项以现金支付的业务中,应列入现金流量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的是:

A.交纳所得税B.报销差旅费C.购买固定资产D.支付现金股利

【答案】C

【解析】选项A和选项B,应列入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选项D应列入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

25.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将收到全资子公司分配的现金股利进行抵销处理,编制的抵销分录是:

A.借记“投资收益”,贷记“未分配利润”B.借记“未分配利润”,贷记“投资收益”C.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D.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贷记“投资收益”

【答案】A

【解析】母公司抵销当期收到现金股利确认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当期分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投资收益”,贷记“未分配利润——对所有者的分配”。

26.下列法律事实中,属于事件的是:

A.地震B.订立合同C.依法纳税D.解除收养关系

【答案】A

【解析】法律事实按照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是与人的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如地震、海啸等。

27.下列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特别规定的说法中,符合《公司法》的是:

A.应当设立监事会B.股东仅限于自然人股东C.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D.股东可以分期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司法,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万元,一次足额缴纳出资。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公司,不设监事会。

28.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A.30日B.45日C.60日D.90日

【答案】D

【解析】根据证券法,证券的代销、包销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0日。

29.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提出裁决申请,该期限是:

A.15日B.30日C.45日D.60日

【答案】D

【解析】根据《审计法》,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30.根据增值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一般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时,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是:

A.纳税人用于集体福利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B.纳税人购进货物时,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C.纳税人进口货物时,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D.纳税人购进免税农产品时,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答案】A

【解析】下列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抵扣:①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②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③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④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二、多项选择题

31.当存在市场垄断时,政府的干预手段有:

A.价格控制B.政府管制C.行业国有化D.实行私有化E.反托拉斯法

【答案】ABCE

【解析】市场存在垄断往往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这就有必要进行政府干预,主要方式有:价格控制、政府管制、反托拉斯法、行业国有化等。

32.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财政支出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

A.降低私人投资成本B.挤出私人投资C.提高国民收入D.增加货币需求E.推动利率上升

【答案】BCDE

【解析】本题考查对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理解。“挤出效应”的作用机理是,增加财政支出,会通过投资和支出乘数,扩大国民收入,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国民收入增加必然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提高私人投资的成本,使得私人投资被政府支出从经济活动当中“挤出”。

33.从理论上讲,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下,政府适宜采用的政策有:

A.扩张的财政政策B.紧缩的财政政策C.扩张的货币政策D.紧缩的货币政策E.中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答案】BC

【解析】在财政赤字较大与总需求不足并存的情况下,应采取紧财政、松货币的配合模式,通过减支增税等财政政策措施和扩大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措施来减少财政赤字,刺激总需求。

34.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市场货币供应量包括:

A.基础货币B.信用配额C.派生存款D.外汇储备E.国库券

【答案】AC

【解析】按照现代货币理论,市场货币供应量中,一部分称作基础货币,包括居民持有的现金、商业银行自己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及其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另一部分称作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所创造的货币。

35.国际收支项目中长期资本的形式包括:

A.直接投资B.证券投资C.国际储备D.长期借款E.企业信贷

【答案】ABDE

【解析】国际收支项目划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其中资本项目又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类。选项C属于平衡项目。

36.财务预算的编制基础有:

A.资本预算B.经营预算C.预算利润表D.预算现金流量表E.预算资产负债表

【答案】AB

【解析】财务预算的内容是:预算现金流量表、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编制财务预算通常要从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开始。

37.下列有关内部报酬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内部报酬率的计算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B.内部报酬率是使项目净现值为零时的折现率C.内部报酬率反映了投资项目实际可能达到的报酬率D.当投资项目的内部报酬率大于零时,投资项目可取E.项目内部报酬率的大小与所选定的折现率大小有关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部报酬率原理的理解。在单一方案或非互斥多方案决策中,内部报酬率大于或等于必要报酬率时,项目可取,因此选项D错误。采用净现值法时,净现值的大小与选取的折现率大小有关,选项E考查对两种方法的掌握。

38.在确定经济订货批量时,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决策相关成本的有:

A.变动储存成本B.变动订货成本C.储存仓库的折旧费D.外设采购机构的固定经费E.储存仓库保管员固定工资

【答案】AB

【解析】经济订货批量是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进货费用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进货费用中的固定成本(选项D)和固定储存成本(选项C和E)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39.下列有关股份有限公司利润分配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税后利润应首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B.法定公积金按当年税后利润的10%计提C.任意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大会决定D.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30%,可以不再计提E.企业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利润向投资者分配

【答案】ABCE

【解析】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可以不再计提。

40.下列各项业务中,会影响速动比率的有:

A.收回应收账款B.用现金购买存货C.生产领用原材料D.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E.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

【答案】BDE

【解析】速度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选项A使得现金增加,应收账款减少,速动资产内部此消彼长,不会影响速动比率。选项B导致现金减少,存货增加,速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不变的话,导致速动比率下降。选项C原材料减少,生产成本增加,存货内部此消彼长,不会影响速动比率。选项D使得现金减少,固定资产增加,造成速动资产减少,从而影响速动比率。选项E银行存款增加,速动资产增加,长期负债增加,流动负债不变的话,速动比率会上升。

41.下列有关应付账款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资本公积B.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转入营业外收入C.存在现金折扣情况下,应付账款采用净价法核算D.存在现金折扣情况下,应付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E.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预收款项

【答案】BD

【解析】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直接转入营业外收入,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因此选项A错误。在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应采用总价法确定,因此选项C错误。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计入资产负债表中预付款项,因此选项E错误。

42.下列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的有:A.存货B.应收账款C.固定资产D.无形资产E.长期股权投资

【答案】CDE

【解析】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因此选项A和B错误。企业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43.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变化的有:

A.吸收投资者的投资B.宣告发放股票股利C.宣告发放现金股利D.提取法定盈余公积E.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答案】AC

【解析】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选项B,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差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选项D,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选项E,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都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此增彼减,不影响总额。

44.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现金流量表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发生变化的有:

A.收到税费返还B.用存货抵偿债务C.从银行提取现金D.以银行存款清偿债务E.以银行存款购买2个月到期的国债

【答案】AD

【解析】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现金等价物。现金等价物是指购入的期限短(一般指购入时到期日在3个月以内)、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选项B存货和债务都不属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选项C、E属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内部的此消彼长,因此不会引起现金流量表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发生变化。

45.下列各项中,属于或有事项的有:

A.应承担的重组义务B.尚未判决的违约诉讼C.为关联企业提供担保D.估计固定资产折旧年限E.对销售产品提供质量保证

【答案】ABCE

【解析】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的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选项D不符合或有事项的定义,是会计估计。

46.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可撤销、可变更行为的有:

A.显失公平的行为B.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D.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E.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行为

【答案】AE

【解析】可撤销、可变更行为是指民事行为虽已成立,但因欠缺有效要件,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选项B、C和D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47.下列各项工作中,属于审计实施阶段的有:

A.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B.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记录材料C.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D.通过收集原件、原物等方法取得证明材料E.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和谈话内容作出记录

【答案】BDE

【解析】选项A属于审计计划阶段的内容,选项C属于审计报告阶段的内容。

48.我国实行分税制以后,属于地方政府固定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消费税C.房产税D.车船税E.车辆购置税

【答案】CD

【解析】选项A、B和E属于中央政府固定收入的税种。

49.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在特定情形下,可以收购本公司的股份,该特定情形包括:

A.减少公司注册资本B.将本公司股份奖励给公司职工C.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D.股东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E.股东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利润分配方案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答案】ABCD

【解析】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①减少公司注册资本;②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③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④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50.下列关于地方政府预算编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可以列赤字B.按照复式预算编制C.应当设立预算周转金D.预算收入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E.应安排必要的资金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

【答案】BCDE

【解析】根据预算法,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因此选项A错误。

三、综合分析题

案例一

(一)资料

甲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末,公司的股权资本为300 000万元,股权资本成本为12%,债务资本为200 000万元,年利率为7.5%。公司主要生产A产品,2012年产品的销售价格为100元/件,全年产销量为500万件,固定成本总额为5 000万元,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件。

2013年初公司计划扩充A产品的生产能力,需要增加新设备投资30 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满无残值。新设备投产后,预计每年增加销售收入30 000万元,每年增加付现成本10 000万元。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51.新设备投资前,甲公司的经营杠杆系数为:

A.0.8 B.1.1 C.1.2 D.1.5

【答案】C

【解析】经营杠杆系数=(100×500-40×500)/(100×500-40×500-5 000)=1.2

52.新设备投资前,甲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为:

A.1.67 B.1.875 C.2.5 D.3

【答案】C

【解析】财务杠杆系数=(100×500-40×500-5 000)/(100×500-40×500-5 000-200 000×7.5%)=2.5

53.新设备投产后,每年增加的营业现金流量净额为:

A.15 000万元B.16 500万元C.20 000万元D.30 000万元

【答案】B

【解析】每年新增营业现金流量=30 000-10 000-(30 000-10 000-30 000/5)×25%=16 500(万元)

54.新增设备投资的投资回收期约为:

A.1年B.1.5年C.1.82年D.2年

【答案】C

【解析】投资回收期=30 000/16 500=1.82(年)

55.2012年末,甲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为:

A.7.65%B.9.45%C.9.75%D.10.2%

【答案】B

【解析】综合资本成本=300 000/500 000×12%+200 000/500 000×7.5%×(1-25%)=9.45%

案例二

(一)资料

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2年度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1月16日,购入某企业30%的股份,购买价款为200万元,另外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5万元。投资当日,该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乙公司自取得投资之日起派人参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2.3月22日,购入一批材料并验收入库,款项未付。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的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合同中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假定计算现金折扣时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3.5月9日,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股票并将其划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2 40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8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44万元。

4.6月28日,出售一项专利权,收取价款50万元,应交税费2.75万元,该项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为100万元,累计摊销为60万元。

5.2012年度,乙公司的营业收入为600万元,营业成本为450万元,销售费用为25万元,管理费用为19万元,营业外收入为5万元,所得税费用为20万元。假定未发生其他业务。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56.1月16日购入股份,应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为:

A.150万元B.155万元C.200万元D.205万元

【答案】D

【解析】200+5=205(万元)

57.3月22日购入材料,应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金额为:

A.98万元B.114.66万元C.115万元D.117万元

【答案】D

【解析】100+17=117(万元)

58.5月9日购入股票,应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金额为:

A.2 320万元B.2 321.44万元C.2 400万元D.2 401.44万元

【答案】A

【解析】2 400-80=2 320(万元)

59.6月28日出售专利权,应确认的处置收益为:

A.7.25万元B.10万元C.47.25万元D.50万元

【答案】A

【解析】50-(100-60)-2.75=7.25(万元)

60.乙公司2012年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金额为:

A.91万元B.106万元C.111万元D.150万元

【答案】B

【解析】600-450-25-19=106(万元)

案例三

(一)资料

A市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0年5月,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拟审议通过下列事项:更换公司总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更换由职工代表担任的公司董事,修改公司章程的部分条款。

2011年8月,甲公司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开始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同年12月,甲公司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2012年10月,甲公司董事刘某参加董事会会议时,获悉本公司将收购乙上市公司的股份,可能引起本公司股价较大波动,于是立即电话通知朋友赵某买进甲公司股票。

2013年1月,甲公司因排放污染物超标,被A市环保部门处以5万元罚款;甲公司对处罚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013年5月,甲公司向小规模纳税人丙公司销售一批化工产品,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58.5万元。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为下列问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61.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拟审议通过的事项中,符合《公司法》规定的有:

A.更换公司总经理B.更换公司财务负责人C.修改公司章程部分条款D.更换由职工代表担任的公司董事

【答案】AB

【解析】选项C,应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选项D董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选举产生。

62.根据《证券法》的规定,甲公司董事刘某在董事会会议期间电话通知朋友赵某购进甲公司股票的行为,属于:

A.内幕交易B.证券欺诈C.发布虚假信息D.操纵证券市场

【答案】A

【解析】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部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部信息的人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证券交易活动。

63.下列关于A市环保部门对甲公司处以5万元罚款的说法中,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有:

A.A市环保部门可以采取简易程序对甲公司处以罚款B.A市环保部门可以向甲公司现场收缴5万元罚款C.A市环保部门对甲公司超标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不能处以两次罚款D.甲公司不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罚款时,A市环保部门可以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3%加收罚款

【答案】CD

【解析】简易程序也称当场处罚程序,适用于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1 0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因此,选项A、B错误。

64.甲公司对A市环保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A.甲公司是原告B.A市环保部门是被告C.甲公司有具体的诉讼请求D.受诉人民法院对案件拥有管辖权

【答案】ABCD

【解析】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65.甲公司就销售给丙公司化工产品所取得的收入计算增值税时,销项税额为:

A.1.5万元B.1.76万元C.8.5万元D.9.95万元

【答案】C

篇4: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关键词] 艾滋病 职业暴露 护理专业学生

艾滋病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医务工作者面临更多的HIV/AIDS 职业暴露[1]。护理专业学生是一特殊群体,掌握艾滋病知识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护理人员的针刺伤发生率为80.6%,被污染针头刺伤的占60% [2]。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防护意识薄弱,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为不规范,针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门因工作强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比例也明显不同。张洪[3]的一项调查显示:22%~77% 的护士不知道皮肤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后应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预防性用药。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为理论基础,了解职业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为今后在护理专业学生中普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护理职业行为中的传播及蔓延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高职学生中抽取2010级新生共366人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是由WHO的评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险行为的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KABP)问卷修订而成[4]。本研究结合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组评定,结合护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反复修订和完善调查表,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五个部分:一般资料、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问卷、艾滋病态度问卷。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职业防护知识。艾滋病态度问卷:共8个条目,包括调查对象对有关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态度。本研究在正式调查前选择了50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问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系数)为:总问卷a=0.80,知识问卷a=0.71,态度问卷a=0.85。

(2) 调查方法

1)培训前调查:

选择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教师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为调查员,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2011年3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基线调查。

2)健康教育讲座:

根据培训前调查的结果制订适合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进行为期3个月共计3次艾滋病基本知识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

3)效果评价

2011年7月,到各班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后测,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3)资料分析

讨论

1.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

培训前后护生艾滋病知识及相关知识和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与国内的报道一致[5,6]。表明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符合学生心理、生理需要,易于被接受,干预效果显著。应长期、深入、广泛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抗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态度,给艾滋病人提供更加宽松的生活空间。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在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上认识模糊,错误地认为日常生活接触可传播艾滋病。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三大传播途径”上,应该针对人们关心的日常生活中的非传播途径进一步加强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消除或减轻人们对HIV 感染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为HIV 感染者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环境[7]。培训前后护生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提示我们,要通过宣传教育,使护生学会对他人有关爱之心,不管艾滋病感染者是由于何种原因被感染,他们都是疾病的受害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不能让他们在承受病魔的折磨和死亡威胁的时候,还要承受社会的歧视和冷漠。消除偏见和歧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甚至比知识的普及更加艰巨,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2.艾滋病相关职业防护

培训前后护生对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艾滋病健康教育对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习惯具有积极的作用。胡斌莲, 沈亚儿[8]等认为,许多护士因在学校教育中缺少职业防护学习,护士从业后缓慢形成的职业防护意识太模糊,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因而在临床工作中未能执行标准预防方法。由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医护人员发生暴露后不立即上报,往往是等到病人艾滋病检测是阳性时才急着向医院和疾控中心报告,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9]。故而职业院校护生艾滋病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是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AIDS 职业暴露有关知识认知培训[10],从踏入医学殿堂之初就应注重培养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以便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综上所述,对护士进行艾滋病及相关职业防护的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可帮助护士树立正确的态度对待和接受HIV/AIDS 病人,并积极参与到防治艾滋病的教育和工作中去, 同时提高护士的防护和暴露后的正确应对能力, 将HIV/AIDS 职业暴露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职业院校的护理专业培养方案中应融合完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 以帮助护士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参考文献:

[1]范亚萍,赵萍,朱中平,等. 深圳社区医院护理人员HIV/AIDS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KABP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166-4167.

[2]申良荣.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3):216-218.

[3]张洪.医务人员预防HIV 职业暴露与减少歧视的调查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06,17(3):25-26.

[4]AIDS epidemic update (Special Report on HIV Prevention). Joint United NationsProgramme on HIV/AIDS (UNAID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2007,12.

[5]黄泉星.泉州市部分大学新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 (4) : 263 - 265.

[6]熊文辉,黄粤.深圳某中专学生开展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7,4(23):588-590.

[7]卫晓丽,王学良,庄贵华,等. 商州市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 ,26 (6) :487 188.

[8]胡斌莲,沈亚儿.护士锐器伤害的危险因素与防护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49.

[9]邱兴庆,龚文胜,唐磊,等. 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与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4):86-88.

[10]刘志娟,黄晓,贺莉萍,等.高年级护理学生艾滋病相关职业暴露知识、恐惧心理与护理意愿[J].职业与健康,2011,29(19):2115-2116.

篇5: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A.6 300亿元

B.5 900亿元

C.5 400亿元

D.5 700亿元

2.下列政府财政支出中属于转移支付的项目是:

A.政府购置军伙

B.政府给公务员加薪

C.政府给穷人的贫困救济

D.政府投资修建水坝

3.使风险中的受益机会与受损机会大致匹配的风险规避方法是:

A.风险转移

B.风险自留

C.风险控制

D.风险中和

4.当一国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盈余并存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最优搭配应是: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5.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之间的关系是:

A.二者之和为

1B.二者互为倒数

C.二者绝对值相等

D.二者没有关系

6.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其后果是:

A.增加股东财富

B.导致资产流出

C.所有者权益结构发生变化

D.导致负债增加

7.用ABC法对存货进行控制时,B类项目存货的特点是:

A.品种和数量较少,单位价值较高

B.品种和数量较少,单位价值较低

C.品种和数量较多,单位价值较高

D.品种和数量较多,单位价值较低

8.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当折现率为15%时,净现值等于500万元;当折现率为17%时,净现值等于-500万元。则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内含收益率为:

A.14.5%

B.16%

C.17.5%

D.18%

9.降低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会导致:

A.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B.边际贡献上升

C.经营杠杆程度下降

D.经营风险上升

10.企业将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确认为承租企业的资产所遵循的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是:

A.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及时性原则

11.企业当月交纳前期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时,应借记的科目是:

A.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B.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C.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D.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12.甲企业于2003年7月1日发行债券(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关),面值1 000 000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6%,到期还本付息。甲企业共收到发行价款950 000元(发行手续费略)。2003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该债券应确认的财务费用为:

A.35 000元

B.30 000元

C.25 000元

D.20 000元

13.股份有限公司为了减少公司股本而注销股份时,其购回股票支付的价款超过面值总额的部分应冲减相关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其冲减顺序依次是:

A.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

B.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C.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D.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盈余公积

14.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收到退还的增值税所使用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

B.应交税金

C.补贴收入

篇6: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教程

A.外埠存款

B.委托收款

C.银行本票存款

D.银行汇票存款

「正确答案」B

「2.多选题」下列银行结算方式中,应通过“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有()。

A.外埠存款

B.银行本票存款

C.银行汇票存款

D.支票

E.商业汇票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选项D在银行存款科目中核算,选项E在应收、应付票据中核算

「3.单选题」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交易费用应借记的科目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

B.投资收益

C.管理费用

D.应收股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的交易费用,会计准则规定将其作为投资费用处理,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4.单选题」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结转原已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时,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B.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C.投资收益

D.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确认时是记录在贷方,因此结转时应在借方结转。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5.综合题」5月9日,乙公司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股票并将其划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价款2 400万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8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1.44万元。5月9日购入股票,应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的金额为:

A.2 320 万元

B.2 321.44 万元

C.2 400 万元

D.2 401.44 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2400-80=232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2320

投资收益 1.4

4应收股利 80

贷:银行存款 2401.44

「6.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交易性金额资产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取得交易性金额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B.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C.收到交易性金额资产购买价款中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计入当期损益

D.出售交易性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购买价款中已经包含的已到付息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作为应收项目予以处理,不计入损益。

「7.单选题」2010年6月15日,甲公司将持有的出票日期为2010年4月15日、期限3个月、面值100000元、票面年利率10%的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贴现年利率为12%,则贴现所得金额为()。

A.99000元

B.100000元

C.101475元

D.102500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到期值=100000×(1+10%×3/12)= 102500

贴现息=102500×12%×30/360=1025元

贴现所得金额=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102500-1025=101475元

「8.综合题」11月25日,乙公司将持有的出票日期为2012年9月25日、期限3个月、面值60 000 元的不带息商业汇票到银行贴现,贴现年利率为6%.全年按360天计算。11月25日乙公司贴现票据所得金额为()。

A.59 100 元

B.59 400 元

C.59 700 元

D.60 000 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60 000×(1-6%×30/360)=59700

「9.单选题」带追索权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的会计分录是()。

A.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

B.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应收票据

C.借: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短期借款

D.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带追索权的商业汇票贴现后,企业的责任并未解除,应将贴现票据的票面金额视为一项负债。

「10.单选题」某企业对外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为购货方代垫的运费为3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该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是:

A.100万元

B.103万元

C.117万元

D.120万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企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100+17+3=120(万元)

「11.多选题」下列各项,构成应收账款入账价值的有()。

A.赊销商品的价款

B.代购货方垫付的保险费

C.代购货方垫付的运杂费

D.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

E.增值税销项税额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销售货物发生的商业折扣直接扣除,不构成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

「12.综合题」2011年10 月20日,乙公司核销坏账9 000元。年初“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8 000元,年末乙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72 000元,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为10%.2011 年末,乙公司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

A.6 200 元

B.7 200 元

C.8 200 元

D.9 000 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72 000*10%+(9 000-8 000)=8 200元

「13.单选题」在采用备抵法核算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时,企业转销坏账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营业外支出

B.管理费用

C.资产减值损失

D.坏账准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转销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14.综合题」乙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3月13日,购入一批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 为50000元,增值税为8500元,另发生装卸费8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3月13日采购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A.50 000 元

B.50 800 元

C.58 500 元

D.59 300 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购入材料的成本为50000+800=50800(元)

「15.单选题」下列税金中,不应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A.一般纳税企业进口原材料支付的关税

B.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C.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

D.一般纳税企业进口应税消费品支付的消费税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不计入存货成本,小规模纳税企业购进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计入存货成本。

「16.单选题」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相比,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存货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是()。

A.期末存货较低,当期利润较低

B.期末存货较低,当期利润较高

C.期末存货较高,当期利润较高

D.期末存货较高,当期利润较低

「正确答案」C

「17.单选题」下列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中,最能体现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一致性的是:

A.个别计价法

B.先进先出法

C.移动加权平均法

D.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A

「18.单选题」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07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2月10日购入 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

A.10 000

B.10 500

C.10 600

D.11 00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甲原材料都是2月10日购入的,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0=11 000(元)

「19.单选题」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A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成本)为600 000元,市场售价为620 000元,预计可能发生销售费用20 000元、相关税费10 000元。该批库存商品的期末可变现净值为()

A.590 000元

B.600 000元

C.610 000元

D.620 000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620 000-200 00-10 000=590 000(元)

「20.单选题」企业因收发计量差错造成的材料盘亏,经批准后应借记的会计科目是()。

A.管理费用

B.生产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A

上一篇:少先队鼓乐队总谱下一篇: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英语作文题目及